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政治体系范文

现代政治体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政治体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政治体系

第1篇

关键词:现代性;职业学校制度;内涵;特征;体系

作者简介:张淼(1979-),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辽宁省产业结构变迁中职业教育变革机制研究”(编号:W2014156),主持人:张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3-0013-04

当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而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落脚点。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认为,教育改革有多种层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中观层面的教育改革,并且因为任何宏观的教育改革都要落实到学校上,而微观的改革也必须在学校层面上进行,所以学校制度建设在整个教育体系改革中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1]。可见,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之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至对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深化意义重大。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家提出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但只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方向性的政策指导。随后引发了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框架及建设路径的学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探讨,虽然对职业学校制度的建设有着借鉴意义,但缺乏对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特殊性视角下的专门研究。2014年,国务院颁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意味着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已经走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关于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特有内涵、特征及体系框架成为亟需在理论上回答的问题,这是探讨如何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内涵

(一)现代

什么是现代?首先,现代是相对于古代、近代而言的时间上的概念,比如中国现代史指1949年以后的发展史。其次,现代是一种发展水平的描述,比如工业现代化。第三,现代是一种特征的呈现,是以大机器工业生产为推动力,转变社会生产方式和个体行为方式,进而呈现出的现代社会独有的价值诉求及行为特征的代名词,即现代性。这应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内涵的应有之义。

(二)制度

诺斯认为,所谓制度是一种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人们设定用来约束人们行为互动的规则。也有学者认为,制度是由当时社会上通行或被社会所采纳的习惯、道德、戒律、法律、规章等构成的一组约束个人社会行为因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则,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社会机制[2]。这里应把握制度的两点特征,一是依据并反映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二是对主体间的互动行为的约束。

(三)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基于以上对制度的理解,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就是职业学校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为了协调各种职业学校办学及教育教学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的规范体系。它应是对职业学校办学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特殊主体间行为进行的规范,不同于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并与二者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从根本上说是以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为思想指导,通过制定规范体系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并促进职业学校的办学充满活力的过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已经成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制度,呈现出若干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分析职业学校办学及教育教学中的利益主体构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与学校相对应的政府、社会(企业行业);二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应该是围绕这些主体而设置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二、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设置应折射出现代社会发展转型中总的现代性的价值追求,即理性、民主、平等及人文主义[3]。实际上,教育制度通常更直接受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同时也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型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经验,都是在国家现代化转型发展中,开始构建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以达成构建完备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构建呈现出一些基本的现代性特征。

(一)尊重理性、民主化特征

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使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人有追求平等、获得充分发展的权利。社会也更尊重人的理性及个人需求,提供每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和渠道。因此,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也应以这一基本社会价值诉求为其基本价值导向,为建设民主社会培养未来的社会公民。制度设计中更注重“人”的存在,保护不同主体的民利。

(二)国家统筹、法制化特征

民主社会的重要社会制度就是法制,依法治国也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治国方略。如何协调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家统筹、法制化推进是共同的国际经验。尤其是对学校法人地位的确认与保护、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办学自、规范政府的责权范围、推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各国职业学校制度建设中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竞争机制、市场化特征

现代经济体制的转型,主要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说到底是引入竞争,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主体能动性。职业教育是一种需要与产业经济密切对接的教育类型,要求尽可能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同时必须发挥职业学校办学的主体能动性。因而“市场机制”的引入是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建设的必由之路,包括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

(四)鼓励创新、人本化特征

对于理性的尊重、个体独特性的关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使是在以往社会价值取向占主导的职业教育领域,我们也看到了日趋明显的人本化特征。这一方面是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人价值的回归,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素质要求正在发生根本转变的体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于人才的创新能力上,而且不仅体现在基础研究领域,更体现在应用技术领域,因此,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无论从人才成长规律还是人才成长环境都更注重从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备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终身教育理念都是这一价值诉求的表现。

三、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

基于以上的特征分析,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就是要构建一系列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的有效协调各主体行为及关系的制度体系。

(一)简政放权的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存在政出多门、行政越权等多重问题。要想激发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必须理顺政府行政权力关系及范围,实施简政放权。英国学者尼夫(Neave,G.)在分析重构教育与政府关系、教育与社会关系时指出,要“努力将一种特殊形式的由外部界定的‘竞争伦理’作为学校的、因而也是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4]这似乎一语道破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基础。

首先,要以法制确定职业学校的法人地位,明确划分政府及学校的权利责任关系。做到政府不该管的不管,学校该管的能管。一方面政府统一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体系来进行规划和管理,规范管理组织、方法、程序;另一方面,学校也应摆脱等靠要的固有思维,积极建立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灵活的教育教学改革机制,以适应主体性办学要求。

其次,积极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的管理与改革,在政府和学校之间起到制衡、协调、规约的作用,尤其是建立行业企业积极并有效参与职业教育管理、办学、课程、教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

(二)国家统筹、法治推进的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需求,校企合作制度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协调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不同于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同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它是协调职业学校与外部主体关系的特殊制度,同时与前两种制度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是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最有力保障。国际经验表明,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必须靠国家统筹、三方机构协调、法治保障。

(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尝试多元的办学和投资体制

我国长期形成了政府办职业教育的单一体制,束缚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和产业发展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这是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特征的。国际经验一再揭示,职业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必须由国家进行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但同时职业教育的质量是要依靠激发职业学校自身的办学活力的。这就意味着,除了国家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布局、规模以及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与审核之外,职业教育的办学更多是要靠社会靠学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的办法,实行多元主体办学体制,同时尊重投资主体的权益,谁投资谁办学,建立股份制办学模式。一方面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促进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大大增强。目前我国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办学模式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四)民主决策的现代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大部分沿袭普通教育的科层管理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仿效中小学的校长负责制,高等职业学校则仿效大学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职业教育的特性上看,这些内部管理制度均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应用和实效的教育,要求对市场、职业的发展具有快速灵活的应答能力。对市场和职业发展最有发言权的人是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因此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建立扁平化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民主决策的组织架构及机制,保障在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专业意见的充分表达及采纳。这也是应对市场化竞争的最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委员会评议制度,建立评聘灵活、自由流动的人事制度,是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核心。

(五)完备灵活的职业学校课程制度

所谓课程制度,是学校共同遵守的、落实课程计划和课程方案、有效促进学校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的一系列规程和行为准则,是学校实现课程自主更新的机制[5]。职业学校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课程方案、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核心工作。现代职业学校的课程制度必须在课程方案设计与开发阶段就秉承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宗旨,以及人本的价值理念。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式,设计多种人才成长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成长,更关注其对未来职业的参与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关照。德国的学习领域的课程制度改革理念及实施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蓝本。

(六)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是在日益复杂的教学活动发展中形成的一整套引导教师和学生行为的规范。现代职业学校的教学制度,就是要引导师生价值观转变的基础上,展开人本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自由、教学平等、教学宽容。

教学自由,意味着要充分尊重教师教的权利和自由,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权利和自由。教学制度的设计要注意标准和自由度的把握,既要保证课程计划的实施,同时给教师充分的专业教学自,毕竟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需要创造性的教学。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学制度也要基于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发展权。

教学平等,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是教学活动认识的主体、权责主体,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传统刻板、僵化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合作、民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6]。现代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应促进这种平等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生成。

教学宽容,宽容品质应是现代教学制度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现代教学制度所追求的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价值将打破目前学校教育只关注人类集体发展的一元论教学模式,充分重视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个性现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7]。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必须关照到学生的独特性,提供多元灵活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基础上的专业发展。

我国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是在我国尚未完全建成现代化社会的情况下,适应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转型中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而实施的制度创新。因而,必须在建设中注意适应性及发展性结合的原则。要适应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同时要放眼未来,发挥制度先进性对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引领作用。当然,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还会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包括财务制度、职称晋升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后勤制度等,但是其基本价值导向是不变的,遵循则是正确的,否则就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出现阻碍、停滞甚至倒退。

参考文献:

[1]王丽.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J]. 中国教育学刊,2012(2):90.

[2]樊刚.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3.

[3]张淼.西方社会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进程研究[J].职教论坛,2013(22).

[4]范国睿.政府、社会、学校――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2.

第2篇

一、体系的开放性,要求进行外适性整合。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体系的建构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这一理论表述要求教育体系的建构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行外适性整合。所谓外适性整合,是指职业教育要与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外在环境和要素相互整合、彼此适应,谋求更好的协调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经济发展要求教育与之进行外适性整合。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生产生产力、造就劳动者的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动力。第二,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要求进行外适性整合。服务社会是高职办学的重要职能,如果不与外界进行适应性整合,就无法实现这一职能。第三,职业教育办学本身需要进行外适性整合。比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既是职业教育办学的规律使然,也是国际经验的成功昭示。

外适性整合要求做到:第一,职业教育要主动寻求与经济发展的适应对接。经济、社会、企业不会迁就或主动适应教育。它们好比是码头、岛屿和海岸,只能是职业教育的“船”来适应停靠的“码头”,而不能是海岸来适应“船”。第二,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对接,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对应。“推动职业学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第三,要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和贡献度,做到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第四,还要重视与就业结构的外适性整合,防止学生所学的能力或知识结构与社会需要发生错位而导致的结构性失业。

二、体系的多元性,要求进行内适性整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大教育概念,指的是教育大系统中各种教育形式、类别、要素的有序整合。这样的体系必然是一种多元架构和内在整合。包括职普比的协调与均衡整合,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教育三种中职教育的互通整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整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整合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只有实现这些形式多样、类别多元的教育横向贯通、立交整合,才能真正建构起《纲要》所要求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适应学习型社会建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使每一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体系内不受年龄、时间、空间限制,为达到各自职业发展目标而自主选择和有针对性学习”(范唯等,2012)。

三、体系的系统性,要求进行自适性整合。自适性是指在职业教育自身框架体系下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整合过程。当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体系残缺、层次不全颇多微词,称为“断头教育”。这种情况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确是一个极大的伤害,也是对体系建设的一种显在挑战。就是说,从纵向的层级体系来看,无论是中职升高职,还是高职升本科,其体系和渠道都还没有真正打通和完善。所幸的是,目前在生源萎缩和人力资源要求高移的背景下,中高职衔接问题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由高而本、由本而研的层次还很渺茫,体系建构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自适性整合必须:1.观念上要更新。不要把职教本科看得太高,轻易不愿松绑,不愿放学生迈过这道“坎”。其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本科学历内涵或规格的衡量尺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本科充其量也就是过去的大专甚至中专水平,这样想,高职升本就不应构成多大问题和障碍。2.加快探索和推进的步伐。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循序渐进固然重要,但渐进不当,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和步点,就会迟滞发展,错失良机。所以要加快探索和推进系统化建构、自适性整合的步伐,在中高职衔接全面推开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专本职”衔接的试点,探索建立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合作办学模式、技术性本科连读模式、国家示范型高职直接升本模式等,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完善与整合提前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体系的人本性,要求进行个适性整合。个适性整合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导、为本位的整合。教育是由人并为人的活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它要求把学生放在根本的位置上考虑和解决各种问题,将他们塑造成能够立身处世的社会化的人、可持续的、自主发展的人。这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关注并引导学生的个适性整合。具体来说:一要重视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整合。现实关怀,就是指对人当下需要的关怀,即“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的就业需要的关怀,赋予他们职业能力,教会他们生存本领,使他们获得融入社会的资格和赖以谋生、实现自我的职业。终极关怀是对“谋个性之发展”的需要的关怀,它是指向人生更高意义和价值的一种超越、向往和追求。个适性整合,只有既面向现实的生活向度,又面向未来的发展向度,才能真正体现体系建构的人本性。二要注意职业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从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岗位能力。人文素养是人的文化素养所建构的精神底蕴,是心灵之香、知性之媚、智慧之光的源泉。只有将二者有机整合,才能既赋予学生“谋生”的职业技能,又奠定学生“谋道”的精神格局,实现二者的价值整合。

观点链接

马建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设置职业教育综合管理职能部门,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建议将现有的“职业教育处”改为“中高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处”,把原先归属高等教育处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纳入其中。调整后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处主要职能是,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专业建设、统筹教学管理、统筹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学籍管理、统筹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开发;在学分互认、资格认证、办学资格和教学管理上指导、协调各方面矛盾,等等。

建议二:设置独立的五年制高职院校,提高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质量。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比较成熟和成功的一种模式,较之于招收普通高中生源的高职有一定优势,但是这种模式也有明显缺陷,主要是衔接质量不高,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存在二元割裂现象。对此,建议独立设置专门的五年制高职院校。设置独立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把现有办学条件较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改制设立;二是在高职院校不多的地区新设独立的五年制高职院校。

建议三:建立与普通教育平行的职业教育学历体系,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

首先,试点发展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尽快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试办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各省市可以先期在符合条件的应用型普通工科类高校设置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鼓励此类高校向本科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发展。

其次,试点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位体系。即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专科(准专业学士学位)本科(专业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条件成熟时,试行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位体系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硕士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的生源主体应是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但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同样可报考,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也可报考。

建议四:建立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终身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要。

职业培训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笔者认为建立现代职业培训体系,一方面要整合区域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源,形成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合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职业培训体系构建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能够较好地把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动向,及时拓展培训市场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同时,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特点,因而更受社会欢迎。再一方面,要发挥职业教育评估机构评价的导向作用。有关评估机构或部门应将职业培训的规模与质量纳入国家级、省级示范职业学校的评价指标,或其他各类考核、评比指标中,以挖掘职业学校的培训潜力,规范职业培训市场。

建议五: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建立有利于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

首先,要尽快开展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专项研究;制订从研究到试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行动计划;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提供积极的政策创新与制度配置的支持等。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信息技术;整合

现代新技术具有平台化、数字化、多向化等教学特征,教师在课上结合计算机与政治资源,将其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快的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找到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办法。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科学的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激发出学生对政治自主学习欲望,并且提升政治课的课堂积极性。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问题

1.课堂模式单一。

当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习惯于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通过背诵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学生十分的累,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

2.缺乏教学重点区分。

不分重点的要求学生背诵所有的内容让不少学生都觉得政治学习特别的耗费精力,不少学生因此对政治学习产生了比较强的抵触的情绪。这让学生的学习困难加深,同时教授政治也更加不易。

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习惯性的将所有的内容都当做重点,这样的教学不仅在内容上难以实施深度教学,重、难点也不能区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思路混乱不清,缺乏对知识点、重、难点的把握,因而不能总结出完整的政治学习体系,更不能收获政治知识。

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1.教学技术优势明显。

网络具有典型的数字化、产业化、互联化等技术特征,政治老师结合软件与政治课教,不但让政治课具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技术指导,而且让高中政治传授摆脱了传统言传身教的方式,有了现代教育工具的帮助,上课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密切,脱离探究性教育瓶颈。

2.转化学习模式。

高中政治教师将电脑引入高中政治探究教学,对转换高中生的学习策略起到作用。由于素质教育大潮,高中生不能陈旧于“听课学习、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传统型方式,要向“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新型转变。教师在授课时要引用软件实现高中政治教学资源的优点,给予学生广阔的自主研究空间与知识探索渠道,让学生们增强学习能力,收获创新精神,获得信心。高中阶段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老师应该和学生增强的情感,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要加强的理论思想交流与沟通,随着思想政治和电脑工程的高度配合,及时、高效汲取知识点,学生不仅可以具备求知欲,还可以增加兴趣,获得政治思想。

3.深化素质教育。

鉴于我国不断推行素质化教育,对教育体系要求完善。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的结合养思维、时政素养的能力。传统的政治课,教师难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个性化教学,但有了新型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性被挖掘出来,教师也较好地贯穿创新理念,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4.搭建探究整合平台。

如果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软件技术渠道搭建政治探究平台,就能使学生们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反而积极探索知识,优化了学习结构。因此,为了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搭建整合平台,通过这样的方法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在搭建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平台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在构建平台的时候,一般来说不会直接解决好所有的问题,在运用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教学的策略,同时这个平台也需要根据教师的反馈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进,在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解决好所有的问题。这样的平台才是真正合格的平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的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教学的意义日趋重大,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推进信息教育,搭建政治教学网络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其能够促进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政治要注重训练学生思维,教师要紧跟现代化教育潮流,使得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政治探究课完美融合,优化教育机制,完善政治课的知识体系。在实际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继续进行探索和改进,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模式,找到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质量的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