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学方法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正确概念的形成,靠的是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辩证思维的方法。物理概念教学,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要领引入概念的必要性,然后是创设思维情境及有关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从而正确地形成概念。然而,概念有时也是发展着的,需要不断深化,因此,概念的深化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得到提高。
1.1理想化的思维方法
人们为了科学研究,通常需要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抛开具体事物中的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从而使物理问题得到简化。理想化的方法是科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向学生渗透这种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科学家们为简化实际问题所采用的这种思维方法。
例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怎样运动”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在地球上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么我们又如何来研究呢?接着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水平轨道上运动着的物体,虽然在坚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这一对平衡力对于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来说不会产生影响,是无关因素。因此,我们把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一般简化成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来研究,就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变成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水平轨道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就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就越长”的结论。
1.2类比思维方法
许多物理规律的建立,都采用了类比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类比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逐步领会这一思维方法。
例如,在功率、电功率的教学中,为了反映做功快慢的情况,我们均可采用类比方法,仿照速度的概念建立,能较容易地引导学生形成功率、电功率的概念。又如在惯性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这一知识,我也采用了类比方法进行教学:一个正常健康人具有劳动能力(假定成立),正常健康人在参加劳动时具有劳动能力,在休息时也具有劳动能力。物体的惯性正如正常健康人的劳动能力,物体无论是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也就是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运用类比方法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惯性概念,起到较好的效果。
1.3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由许多要素,许多属性组成的统一体。分析就是以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为客观基础,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以及运动规律,就必须了解其各个组成部份和要素的性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这种关系,使得运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和综合的基础,分析以综合为前提。分析与综合所关心和强调的面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维方法。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是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最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
2. 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物理教学大纲中,把“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提在“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之前,充分体现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这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2.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增强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
法拉弟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观察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认识的开端起源于观察。可见,观察是何等重要。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观察也是受到兴趣的调节和制约,兴趣的品质直接影响观察能力。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制作一些新颖、趣味性强的实验教具,并巧妙地进行演示,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同时,教师应注意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生活和生产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观察本身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针对初中学生来说,活动常常不明确目的性,容易受外界干扰。教师在实验前,应使学生弄清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的顺序,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指导,会对学生的观察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这样,使绝大多数学生能观察到应该观察的现象,达到观察的目的。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对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没有全面、深刻、敏锐、准确的观察力是不行的。在实验教学中,常用的观测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等几种。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会从平常事物和现象中找出相关的联系,从偶然事物和现象中找出规律,逐步增强学生的观察素养。
2.2树立辩证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物理实验中同样也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极为有利。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据他多年研究,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今也有一句流行语,习惯决定命运。笔者虽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但也从侧面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引申到阅读上来说,道理是一样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教师口头说明一下阅读方法学生就能掌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周密、科学的安排下,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发展而来的,这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培养学生多用工具书,特别是初中生,词汇量相对不足,文章中的一些字词可能会成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意思的拦路虎。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下完成这个环节。特别是重点课文中字词,但对于一些泛读的课外资料,可不必强求,能了解大意即可,阅读这类课外读物的重点在于快速获取信息,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即可。二是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精读和泛读的习惯。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阅读,并自己找书看的习惯。三是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不进行思考,那么获取的东西就是一盘散沙,并且记忆也难于维持。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后,脑海中的资料才能联系起来,并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有灵性的东西,并在运用的时候不自觉的“冒出来”,只有达到这个程度,才算是自己的东西。四是勤于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勾点圈画重点字词句,并在阅读中灵光闪现时用笔记下来,会对文章的理解大有帮助。在实际中,每个学生可能所做的批注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抓好重点,同时还要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批注。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这样在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形成的。
2.个性化阅读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性格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学习需求及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教师关注学生们这种差异,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而做到使每一个学生能学有所获,并得到个性化的发展。针对能力相对差些的学生,能做到能认读文本,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即可,程度稍好些的可以以阅读、理解、提出质疑,研究作者想要的表达深层意思为目标来进行教学为。程度再好些的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一些文章赏析、评价类的东西。力争做到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3.丰富教学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丰富教学手段上多下些功夫。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手段都可以使用。如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些年的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了阅读教学而服务,因此,要有效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一些合适的场景如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资料,一些营造氛围的音频资料和动感十足的视频资料,或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动植物资料等。在教学中,无论应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是在吃透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做出教学方法的变化,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会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活力,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二、小结
关键词: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05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方法
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而是明确地提出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从而不断地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 激l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还可以挖掘数学中的美的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锻炼学习意志,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评价表扬,鼓励发展,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同样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3. 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地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 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鼓励教学是当今教师必备的教学方法
鼓励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托尔斯泰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促使学生重视数学课的学习,教条的说教或冰冷的批评,事实已证明难以奏效,相反,通过不断地鼓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喜欢数学课,却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四、让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运用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教师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这几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摸索,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还是要在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引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公式的时候能联系实际,想象着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自己也能运用教科书上所介绍的这种方法加以解决,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
关键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一、英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护士在急救室或手术室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急救药物及物品。这些仪器、药品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使用说明书,包装等都会使用英语,需要护士看懂说明,准确使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其次,随着接诊外籍病人的增多,需要护士有很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病人的病史,掌握病情,实现快速救治。在整个过程中,护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能否进行有效沟通、能否为救治赢得时间。当外国人来医院看病,具有英语能力的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例如了解病人的一些基本症状,帮助病人填写病历本上的基本内容,告诉病人应该去哪里就诊,必要的话带病人去做体检,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涉外护理的持续发展为护士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003年起我国向美国、欧盟等29个WTO成员方提出允许中国护士到成员方境内提供护理服务的要求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护士短缺现象已越发严重,例如,近几年美国护士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递增,护士年均缺口12万,美国为了吸引护士不仅提高了待遇,而且提出了“绿色移民通道”。这样的现象使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总的来说,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满足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们不仅要专业动手能力强,英语方面还要能说。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基础方面
近年来,卫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认识不到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往往对英语课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文化课可有可无,导致了英语课“上课难”的局面。首先,卫生类院校要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他们将来的求职、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英语的短片,然后通过实例、数据等解释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英语。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知识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讲解基本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进行一些模拟临床的情景对话;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医学英文资料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英语课堂是有价值的。
2.教材选择方面
当前,卫生学校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公共英语,涉及护理专业英语比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教材,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体现不出自身的优势。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要有针对性,即教材要针对护理专业,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专业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和护理方面的英语知识。
3.教师学识方面
卫生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缺乏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解英语基础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涉及护理专业这种陌生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优良的教学能力,还要有护理方面的医学知识。承担授课的教师可以从书本上阅读或上网查阅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还可以经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背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距很大,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信仰、思维模式等等都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在表达时可能会引起误会或闹出笑话。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课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们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获得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端.护理专业涉外英语教学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2).
关键词:数学计算;重要性;教学方法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里最基本的课程,计算能够对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有良好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有逻辑性和缜密性,因此,对于小学教学中数学计算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的探究,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当思考的课题。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计算的重要性
小学的计算教学,必须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摆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困境。
通常情况下,教师要花费很多的课堂时间来对学生解释算术的原理,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难懂的,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计算练习的时间也不多,使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当给计算课程留足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对课堂内容进行联系,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
二、小学教学中数学计算的教学方法
1.善用情境创设法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小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计算这一数学手段来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使小学生深入、准确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
例如,在7+( )=11和4+( )=10这样的题里,虽然课堂上已经讲述了相关推导的公式以及相关知识,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这道题目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应当将抽象概念转变得形象而具体,比如,可以通过道具或教学工具等的物件来辅助教学。在对题目的讲解上,教师可以拿出11支笔来,让学生数一下笔的数量,并拿掉其中的7支笔,再让学生来数一数。通过让学生动手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数量关系,并轻易地理解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应当对学生实行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运算的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在平日练习里书写工整,按照数位对齐的原则来进行计算的书写,以降低运算的错误几率,使运算的速度得以提高。
教师应认识到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并善于使用情境创设法,重视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关注点。公共关系课程要起到其应有的学生素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全方位提升的作用,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变革,多种方法结合应用,注重能力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与融入社会。
一、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公共关系课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决定了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以体现公共关系工作的作用,如:课前提问、课间讨论、课后交流;融合热门话题与事件使学生参与到公关活动的模拟策划中;组织演讲与辩论,模拟招聘会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更多自信。公共关系的教学可以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人真诚友好的态度。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重要的人力资本,高职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者,肩负着重要使命。而公共关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心理素质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才能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际环境。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有关社交礼仪与人际交往的规则等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社会交往。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也有助于其形成更强的心理素质[1]。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
高职生除学生干部外,都很少有机会锻炼自身的组织能力,而公共关系课程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比如对公共关系“调查分析、制定计划、实施传播、评估效果”的四步工作方法的情境模拟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对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有力锻炼。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努力的方向。而公共关系的教学实践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对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与原则部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做塑造班级或专业形象的公关活动。在具体活动中,学生们各有任务,通力合作,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良好过程。
二、对完善高职公共关系教学方法的探讨
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与社会需求接轨,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管理、传播、心理、营销与社会等多学科的结合。高职院校应努力将就业导向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下面对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理论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职院校进行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时,应突出职业特色,将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纳入教学体系当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进行理论教学: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后,揭示其背后的规律或原理,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要点,是很多应用性学科普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选取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案例进行总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案例,梳理出主要原理与观点[2]。
2.知识问答法
对于一些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的浅层次理论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引入抢答机制,可以在保持趣味性的基础上培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问答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以宿舍为单位或随机分组,在课堂进行。
3.课堂讨论法
讨论可围绕社会时事或较复杂的案例进行,课前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并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课堂上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做出点评与讨论,老师做出总结与拓展。
4.学生讲课法
选取一些条理清晰,教材讲解充分的部分,以学生讲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以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为依据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堂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等。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完成备课后,实施讲课。
(二)实践教学形式全面化
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获得和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与关系是公关的职能与目标。公共关系实践教学要围绕这个原则,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
1.工作情境模拟法
工作情境模拟法是把工作岗位职能需求作为核心,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实中工作情境。在公共关系实践教学中可由学生进行岗位角色扮演,如公关基层公关人员、部门经理、记者招待会的组织者、面试应聘者等。学生进入角色,以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应对各种情境,学习与工作相融合,理论与实践共同提升[3]。情境模拟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应用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情景模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第二,要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第三,要注意引导学生。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某个具体的活动项目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与协助下,尝试项目的各环节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与技能。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毕业纪念活动的策划: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等条件,策划各种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的职业能力[4]。项目教学法需要以某个活动项目作驱动,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可以很好地锻炼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能力提升的过程是与未来工作相对接的。
3.实地观摩法
实地观摩法是在学生完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后,现场观摩一些庆典活动、博览会、美食文化节活动及公益活动等。在近距离接触、了解与学习的过程后,分析各类活动的成功之处与需改进的方面,以口头及书面报告的形式完成。实地观摩法生动鲜活,极具直观性,帮助学生完成由知识到认识的转化;在分析活动与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又锻炼了观察、信息整理及交往能力。
实践教学法,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更快地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培养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完成社会教育和职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职业体验及职业角色的转换。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与社会现象及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了解社会及相关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最终增强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
(三)考核模式科学有效化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考核过程也应该体现这一导向。所以考核过程不是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而是以工作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因此,公共关系课程考核,应该以实践环节考核为主,这一部分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针对公关理论知识进行的笔试,占学期成绩的30%,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的20%。由传统的试卷考核向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转变是必然趋势,也才能做出更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维.在公共关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1):65-66.
[2]孟宪琴.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6):133-138.
[3]邵翠华.《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36):284-285.
[4]刘强.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理论探析,2005(9):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重要性 教学方法改革
1.引言
提高阅读能力高中生可以增加英语词汇量,提高英文思维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对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同时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调整。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1具有主导性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语言类课程,在教学方面对听力、口语、阅读理解及写作均有较高的要求,且以上四方面既各自独立又互相统一。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占主导地位,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三方面的能力,主要原因有:第一,阅读是应用英语的基础;第二,长期阅读能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感知能力;第三,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第四,阅读能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使其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有初步了解。
2.2英语考核中的主要板块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以来,阅读理解类题型在英语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逐年攀升,至2013年,阅读理解的分值比例已经达到46.67%。就现阶段而言,我国高中英语阅读考核的主要内容为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主题的确定、文章延伸意义的推断及文章结论逻辑的合理性判断等,考核内容越来越广泛。同时,英语阅读考核的形式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阅读材料题材的变化上。
2.3实用性强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英语阅读教学是使学生通过对阅读教材的理解,从而对其所读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吸收和掌握。在高中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其本质目的是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达到更好地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英语考核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对英语应试技巧的掌握程度,忽略英语教学的本质目的,导致我国阅读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产生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过大造成的,且大多数英语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及阅读教学的本质。除此之外,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是影响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另一个原因[1]。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重,而英语与我国母语的语言体系完全不同,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加上多数学生将英语作为考试科目看待,平日的应用程度不高,在思考问题时常用汉语思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
4.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开展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式教学达到这一目的。
4.1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课前准备阶段、教学阶段和课后评估阶段[2]。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应制订课程教学计划并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在教学前针对阅读材料设计一些问题,一是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阅读过程,与学生的阅读质量有直接关联。因此,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课前准备中设置的问题进行自主解答,使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主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对学生在任务解决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并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使学生的学习从维持性学习向自由创新性学习改变,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过渡。
4.2小组式教学
小组式教学又可称为合作式教学,通过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自行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并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度,还可以使其更了解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树立协作精神。例如,在进行《Summer Palace》这篇阅读材料的教学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设计教学:(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快速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材料的体裁和内容;(3)通过细读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4)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旅行经历;(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围绕“中国古建筑”这一话题,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结语
高中英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作用;教学方法
一、小学体育课的作用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赖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1.小学体育对血管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产生主要靠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给,这样就会使血管开放、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长期进行下去,无疑对心肌和血管的弹性是很好的锻炼。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其心脏搏动次数要少于不常锻炼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心肌强而有力,只需搏动较少的次数就可以排出较多的血液来满足运动的需要,而不经常锻炼的学生,他们的心脏弱而无力,只有靠搏动较多的次数,才能排出运动时所需要的血液量。
2.小学体育对呼吸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要求呼吸器官加强工作,久而久之,呼吸肌变得强而有力,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就随之提高了。当进行大强度的运动时,他们的呼吸器官也不会因为呼吸次数过频而出现疲劳。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为小学生适应剧烈运动提供保证。
二、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斌.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J].学生之友:下,2011,(8):76.
[2]黄瑞洪.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8):87.
教学方法与语文教学方法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我们要讨论语文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古人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诚如斯言,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和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后,就必须有相应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便成了一句空话。其次,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榜样。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乃至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上有重要的意义。再者,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也一直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既然教学方法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是一般的教学方法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语文教学方法除了具有一般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繁杂,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也相对复杂一些。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的涵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教学方法是指"各种具体的、单一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等。广义的语文教学方法"涵盖了教材的组织处理、教学过程与步骤设计安排、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 如读议讲授法、单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狭义的教学方法是包含在广义的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体现为一定的顺序,按课堂活动的顺序聚合,体现为教学步骤。"语文教学研究中所讲的语文教学方法,很多时候说的就是这个课堂活动顺序,例如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等。"如何使各种具体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步骤中的顺序更合理、更能切合实际,成为教学方法运用成败的一个关键。为此,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及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注入了活力,然而这些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照搬照抄,广大语文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怎样把握取舍的"度"呢?"最优化"就是一条重要的标准。
3."最优化"理论及其在语文教学方法中的运用
"最优化"原为数学术语,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和生产管理部门,其含义是按照一定标准设计最佳方案,以求获得人力、物力消耗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结果,这一原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达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苏联尤·克·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就,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规定的标准。" 这种理论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它具体反映在语文教学方法上,就是指对原有的优秀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并根据教学实际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花费最少的教育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重要性 教学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对阅读不重视,既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阅读品位和能力,导致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好,理解不上去,考试成绩也无法提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阅读教育有问题,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因此,阅读教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从狭义上来讲,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份考试试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与教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还是了解更多的课外信息与知识,每个人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步都是阅读。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各自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太紧而占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个问题看似不成问题,但又是实际教学中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而教学时间却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减少到每周四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就没有个性化理解。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无须读课文,只要用耳听、用脑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上,只要老师知识渊博,功底过硬,能把文本讲深讲透,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传神,学生不读课文也能听得明白。但是,学生所得的却仅仅是老师所讲的,自己的感受、见解、质疑就谈不上了。如今,诸如此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以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现象有很多。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动辄就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那些动感十足、色彩艳丽的画面的确能够吸引学生,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这样却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亲近文本,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的途径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多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高一学年进行个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思考创新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世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型阅读教学.文学教育(中),2013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词汇教学;重要性;教学方法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所以,词汇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加强词汇量的教学要从高中开始,因为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英语知识,要想提高自身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只能从词汇教学入手,扩大自身的词汇储备,才能有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当前高考英语考试阅读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对于学生的词汇教学,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包含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材料,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实际的意义,对于英语这种对词汇依赖性极大的语言来说,如果词汇量贫乏,即使发音准确,语法应用熟练,也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造成理解和表达障碍。英国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最早接触的东西是单词、词汇,需要大量记忆的东西是单词、词汇,对英语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仍然需要关注词汇量的大小,可以说,词汇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如果没有适当的词汇储备,对于英语的文章内容就会感到难以理解,同时对于语言的应用也会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词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不足
虽然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导致教学时间投入多,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
1.词汇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学生在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时,往往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形式,对单个单词进行背诵,强制性记忆,不但会使自己对单词产生厌烦心理,而且效率极其低下,虽然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单词的意思和拼写,却无法正常的运用。教师对于学生词汇学习的检查也往往通过听写或默写的形式,脱离实际语言环境,因此,收效甚微。
2.词汇教学脱离实际语境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是以语法为主,忽视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味地注重语法教学,将单词从语境中孤立出来,单纯地进行单词的讲解,导致教学枯燥无味,学生难以对单词的用法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教学效果低下。
3.运用能力差
死记硬背记住的词汇虽然可能数量大,但是由于是孤立的记忆,很难自如地在实际交际中应用,过分依赖于教师和课本,考试成绩也许很好,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差,不利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词汇教学一般都是英语教师在授课时,直接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进行逐一讲解,之后在下一次上课时对所讲内容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在根本上违背了语言认知的一般规律,将语言和语境分割开来,使学习效果难以体现。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对词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转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1.音、形、义结合法
英语语言与汉语不同,是一种纯粹的拼音文字,依靠26个字母的组合形成博大的语言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有声语言,需要关注英语词汇的发音。因此,在对高中英语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必须重视语音教学,对学生的读音进行严格的要求,做到可以根据读音对单词的拼写进行记忆。
2.归纳对比法
归纳对比法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于重复较多的知识点和重点词汇,可以构建一些针对性较强、规律性较强的句子,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并对知识点的用法进行扩展。对于那些相似度较高的语法或单词,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其进行区分,弄清其中的区别,从而加深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记忆。
3.语境释义法
将词汇教学与语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对多义多类词的理解和判断,分析其在语境中的正确含义和用法。这一点,与汉语中的多音字其实是一样的,在不同的语境中,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完全不同。单独进行词汇的讲解是片面的,也是不准确的。对于英语词汇来说,甚至很少有单一意思的词汇,所以,在对词汇进行学习和分析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培养学生对多义多类词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4.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教师要根据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正确科学的记忆,通过多种方法对词汇进行识记,而不能放任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对词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掌握记忆规律,培养科学的记忆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出了复习巩固的重要性。在对词汇进行学习和记忆时,为了抗拒遗忘的规律,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可以逐渐加长复习的间隔,不断对词汇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始终保持记忆的清晰。
语言的三大要素对于语言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词汇结合语音和语法是语言学习的基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因为关系到高考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词汇量的积累就显得极为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自身的重视,增强对于词汇的积累和应用,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保林.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10-11.
[2]牛岩.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J].商情,2010(32):35.
关键词: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听力素材 教学方法 自主性学习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要素,其中,“听”在这四则要素中冠居首位,因为语言的最初功能就是口头交际。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人们主要通过“听”和“读”获取信息,通过“说”和“写”传递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听力水平直接决定了表达和交流的质量。显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听”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学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的启蒙甚至中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技巧,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听力教学素材的选择与扩充
教师需要针对中学生的能力特点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合理、准确地选择课外补充材料。具体而言,优质的听力补充材料应具有针对性强、难度适中及内容多样化等特征。另外,教师还需要控制听力补充材料的数量,力求精而简,一是学生的英语学习课时有限,二是过重的学习负担会引起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厌倦情绪,适得其反。
1.1语音素材的选择
听力练习的第一步是要正确地识别和把握音素。音素教学是教师听力教学的重中之重,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音规范将保证学生以后少走弯路,少犯低级错误。相反,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对单词的读音规范,那么一旦学生养成了错误的学习习惯,将很难纠正过来。
1.2语调素材的选择
做到单词发音准确只是听力训练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必须让学生了解掌握语音在人们日常运用时发生的各种变化。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语调说出来的话表达了说话者何种意图、感彩、态度或言外之意,以正确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以简单的日常问候语“Good morning”为例,这句话不同的语调反映出来的感彩是不同的:高降调:正常的问候,热情而富有感情;低降调:漫不经心的问候,感情冷淡;高调冠+低升调:高兴而亲切的问候。
1.3场景素材的选择
让学生熟悉原汁原味的英文社会交际场景对其听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就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言,笔者认为符合其听力水平的训练素材有美国之声(Voice of America,VOA)网站每天更新的VOA Special English音频和文本及经典听力教材《听见英国——英式英语实境听力练习》。虽然内容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而言难度稍大,但教师通过少量多次的渗透教学,能让基础较弱的初中生逐渐接受,并获得进步。
2.听力教学模式的选择
在我国,早期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Bottom-Up模式)无法避免课堂枯燥、乏味的本质,长期如此,必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受限,学生学习语言的状态是被动和消极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想尽办法进行课外听力素材的延伸工作,也无法改善这一局面。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是根据课文内容涉及的场景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知识,沉淀出自己能够接受的表达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的知识框架具有延展性,即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点—线—面”不断深入,进一步延伸扩展该框架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内容,为下一步更高级的听力训练做积淀工作。这种方法避免了所有的学生以同一种方式同时听同一种材料,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如此,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长处得到发展,困难得到解决。
3.结语
虽然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是长久以来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教师想要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就应对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提出更高要求,即教师应充分注意听力教学的阶段性,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布置不同等级的教学任务,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学生听力微技能的培养,注意将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做到既能“授人以鱼”,又能“授人以渔”,如此教学相长,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结都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悦明.听力教学中的语用推理模式[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46-49.
[2]劳允栋.英语语音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2.
[3]许天福,虞小梅,孙万彪.现代英语语音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220.
【关键词】高中英语 衔接 重要性
引言
部分初中升入高中的同学在学习过程很难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严重,学生心理遭受打击,缺失自信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初中生学习成绩都非常不错,但是在升入高中之后英语成绩一落千丈。而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是因为学习者不能够很好地衔接自己的学习过程,没有认识到需要改变自己原本的学习方法,而教师也没有及时地采取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如不能及时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学习道路将异常坎坷。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论述英语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一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高一新生怀着浓重的好奇心想要在高中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在探索发现的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发现,高中的课程、学习的知识跟初中大不相同,特别是英语课程,新课标进行改革之后,教材中的词汇量急剧增加,语法知识也相应的增加了难度,这让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渐渐变得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偏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任课教师应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大面积的摸底调查,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现状,之后有侧重点的将教学工作衔接好。经调查可知,读音不准确、听力能力差、词汇量缺乏或者易遗忘、语法运用错误或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是初中升入高中后的普遍问题,那么在了解到这些状况之后,任课教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高一英语的衔接教学工作。
二、高一英语衔接教学的方法
既然已经了解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那么就可以针对性的给予指导。例如语音方面,可以集中语音训练,做好词汇衔接。教会学生如何学会正确发音,掌握发音要领,严格要求学生正确拼写认读,掌握其中固定的规律,把词汇进行分类放置,联系英语教材,逐步的教授课程,只有衔接好语音发音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紧接着,任课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视听说,尽快地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的步伐,跟紧老师的节奏。调查发现,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高一英语课堂上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授什么,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当节课上的重点词汇,讲授新课时,先播放录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同学们不同的情景,不断吸引学生。在教授课文之后,还需要强化学生的词汇量,初中时候很多学生的词汇量比较匮乏,教师可以重新梳理初中的单词短语等,在温习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记忆更多的单词,为高中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教材等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绝大多数初中教师只注重浅显的表面教学,英语知识讲解片面,许多单词只讲解一遍就不再进行复习巩固,导致学生应付完老师检查之后就将单词遗忘,积累的词汇量较少。同样英语课文也是一样,逐个单词翻译过后就不做深入分析,这些死板教学导致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不具有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英语成绩急剧下降。那么相对于初中英语,高中的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实际应用,相对来说语法、词汇等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高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讲课速度加快,信息量也增加许多,不再像初中教师一样英汉结合,高一的英语教学开始采用纯英文教学,这让学生很难接受,所以在刚进入高一的时候“前几节课”尤为重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授课印象是吸引注意力的关键手段。
三、高中英语教学的优化措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的英语教学性质、基本概念等做出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同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其中对教学、课程资源、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等提出了合理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制定课程目标达到预期效果,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学会自主学习,高中英语一改初中的教学模式,通过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英语课程的核心,而它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语言、知识、技能等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需要“教学、培养”并重才能全面发展。其次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整合发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高中英语的首要内容是语言、知识以及技能,语言知识技能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石,二者关系紧密。而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的推动学生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所以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一的英语课程必须注重策略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使用,才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四、总结
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同初中大不相同,高中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使学生热爱英语这门学科。高一英语在衔接整个初高中过渡阶段起着重要联系,只有完善好这门学科的教学,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现象;教学方法 重要性
物理是在高中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如何把难学难懂的课程简单化成为高中物理教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物理本身带有很强的实用性的特点,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联系实际,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现状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来确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现象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现象的作用分析
首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现象能够让一些艰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如物理学中的摩擦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针对摩擦力这一概念理论进行讲解而不结合生活实际现象,那么学生就很难真切的体会到摩擦力的存在,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摩擦力在物理学力学中存在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如自行车在平整的路面行驶要比在坑坑洼洼的路面行驶的快等,通过结合学生平时接触到的一些生活现象向学生解释摩擦力会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这一物理现象。其次,结合生活物理现象进行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学生一般对正在学习的东西之前有过一定的了解和接触,他们就更有意愿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置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并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中成功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过程中轻松的学好物理课程。
除了上述两点外,物理教学结合生活物理现象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其他重要作用,如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识,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生活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很好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物理现象结合起来进而是物理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呢?本文简单的总结了一下几点方法,如有不到之处,还请指正。
二、起物理教学教学内容和生活物理现象结合措施
1.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物理教学情景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把一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富有代表性的声像图文资料进行播放。比如在讲解“欧姆定律”这一物理学知识中,教师可以播放伏打的一个实验过程,即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利用几个简单的容器盛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进而产生电流的实验过程。教师以此为讲课内容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流”现象及如何通过实验得到电压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之后帮助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以验证伏打实验的正确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传统上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另外,通过一些实验来模拟生活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知物理现象。教师在课堂上知道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在学生亲自体验了物理现象后引导学生与教材的理论内容进行比对和验证,以此来加深对这一物理现象和物理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和积极性。
2.要注重课内理论知识学习同课外参观活动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物理这一概念本身来源于生活,但由于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先从实际生活中感受体验自然现象,之后在进行归纳总结,所以物理学虽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实际生活。这种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物理学发展过程也符合了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从课外参观活动到课内的研究探索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课外参观活动完全是对自然现象的亲身体验,而由课外回到课堂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类似情境创设就是经验的再现。例如,在学习远距离输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发电站参观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与周围设施设备的关系、升压变压器等,之后再请一些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一些与之相关的讲解,回到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简单画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这种课外活动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物理现象的方式多样,本文简要的阐述了以上几点。希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要忽视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如何把物理教学与生活物理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教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职高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教学
职业高中是为社会培养有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场所。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职高物理实验教学普遍没有得到重视,在资金投入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尽管如此,只要物理教学工作者肯下工夫,多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着想,物理实验教学即使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也能获得精彩。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职业高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厌学情况严重。而物理学又是各门文化基础课中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因此学生对物理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学习毫无积极性,上课聊天、玩手机、看闲书是普遍现象,教师也习以为常,对物理知识的讲解依然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实验教学能减则减,不挖掘物理学的内在美,不把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呈现在学生面前,自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充分调动职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实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有物理知识和原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能使物理教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实验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更易于职高学生的理解;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物理实验有效教学方法
1.让物理演示实验走进每一堂课。
在德国,人们认为一堂物理课没有实验是不可想象的。而反观我国,目前职高物理教学中除了大纲规定的几个重要实验必做外,其他小实验则能不做则不做,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没有大小之分,只要设计合理巧妙,都能成为有效教学的补充。教师不能因为物理原理简单就一句带过,例如,自由落体中提到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它的前提条件是没有阻力,如何引出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把一张纸撕成相同的两半,将其中一半揉成一团,再让它们同时自由下落,结果显而易见,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其中纸片晃晃悠悠地落地,此时再让学生得出结论,自然水到渠成。又如,讲重心的概念时,让学生侧身紧贴墙壁站立,令其抬起远离墙壁的一只脚时,人就会向外倾倒,可以体会到重心不稳的感受,如此,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教师再做恰当分析,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像这类小实验,教师可以随时“插播”,既不耽误教学进度,又能抓住学生的心,何乐而不为呢?
2.通过实验小组分工协作,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职高同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相差悬殊。后进生有强烈的自卑感,学习情绪低落,求知欲很低。通过实验小组的分工协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给小组里每人分配任务,如一个释放小球,一个观察并喊口令,一个负责掐表计时,一个计算结果等,使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得出准确结果。相对简单的操作,后进生也会,久而久之其学习兴趣就上来了。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看哪一组的数据更接近准确值,这样,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实验教学效果就大大增强了。
3.先做后学,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只有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被激发出来,有效教学才能成为现实。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电容器的作用、电容的单位往往是学生感觉抽象难记的概念。为此,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地组装一些小器件,如焊接有RC振荡电路的LED频闪器,给学生提供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使闪光频率不一样。当学生注意到这个现象时,引导学生注意电容器上的各种数字符号。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被激发出来了。另外,组装微型收音机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过程,成功者会有成就感,学生会从中认识到很多不常见的元器件,了解电路原理及有关无线电的知识。当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一个个作品时,他们的求知欲就得到了满足,情绪会步步高涨,兴趣会更浓厚,探究精神会逐渐增强。
4.寓教于乐,贴近生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教育史上,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将“生活引进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是学有所用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在讲离心现象时,人们常举“离心式水泵”、“洗衣机脱水机”的例子,学生自然懂。但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记忆深刻,让教学效果更为有效。就地取材找一个矿泉水瓶,剪下几公分高的底部,在上面钻两个小孔,用一根细绳穿过小孔,倒上一些红墨水,就可以表演杂技“水流星”了。只见“一团红色”在竖直平面上、水平面上旋转翻飞,却滴水不漏。在学生惊讶之时,紧接着将瓶底钻几个小孔,里面放一块湿布,再拉绳子做圆周运动,结果水滴飞溅,湿布变干,一个脱水器立时呈现在眼前。至于离心式水泵,则可以更简化,找一根筷子粗细的软管,灌满水,一端插入盛满水的矿泉水瓶子里,另一端在高出瓶口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只见瓶水被不断吸出。教师再稍加分析点评,学生就会牢记这样一个原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必须有足够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做离心运动。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必定很活跃,学生没有不被吸引的。只要教师有心,类似贴近生活的物理实验便唾手可得。同时,有些简单的操作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让他们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如有失败,则不妨当做典型案例分析。
5.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方式呆板。教师按照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到步骤、注意事项面面俱到地讲解,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得出数据就算完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没了,有效教学自然得不到落实。
职高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必追求数据的完美,只要原理正确,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让学生体验、享受实验过程更为重要。如测重力加速度,可以用自由落体法,也可以用单摆法。至于哪种方法更容易做、更准确,则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找出优缺点。这个过程远比得出几个数据更重要。
6.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的思维扫清障碍。
目前多数职业学校不重视物理实验,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物理实验教学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迷恋多媒体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实际操作,慢慢地,学生会产生错误认识,以为物理实验是想象出来的,不过一个游戏而已,没有实际用处,学习劲头就会陡减。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滥用,只能在实物无法演示或演示稍纵即逝现象时作为参考。例如,演示机械波的运动时,把一根长绳子一端固定,用手在另一端水平拉直绳子,然后上下晃动,一个横波就会沿着绳子传出去。这时教师提问:绳上每个质点怎么运动的?看不清怎么办?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后,老师拿出一根红布条系在绳上,再重复上述动作,这样,就能看清绳上系着红布的这一点的运动情况了,然后我们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横波的传播,放慢速度后,波峰的运动、质点的运动就一清二楚了。另外如天体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等物理现象,也只能用多媒体模拟演示,这样才能给学生逼真的感受,摆脱认识的障碍。
7.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职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从目前发达的互联网中搜索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在热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事先做一些功课,了解一下人类认识热现象的曲折过程,进一步了解现代灶具的变化过程及它们的加热原理,从中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移动电话能否使物体温度升高,让学生分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及决策计划,并实施工作计划,最后得出结论。各小组间展示实验结果,并相互评价,教师仅起引导和点拨作用。这种探究性实验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欢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为将来在社会岗位上能独当一面、拥有创新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