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实效性 教学策略 个性发展 课堂氛围

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便有了“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辩。大约也是从那以后,开始正式关注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即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在课堂的实践过程来说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怎么样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呢?在参加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课题研究中,本人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看法,在这里谈几点音乐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

一、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是前提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也快到让人难以预料的地步,我们不得不把终身学习这一宗旨时刻践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满足于对金钱的追求,对艺术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用音乐去熏陶我们的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价值。

二、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

没有什么是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我们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也是在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教学效益。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去感受,真正融入感情地去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比如听平静的音乐使原本静不下来的心情不知不觉变得平静安稳,睡眠不好的时候,听一首助眠的曲子便很快会进入甜蜜的梦境。当我们走进学生,让学生参与活动,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启发。比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来让每个学生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声音,敢唱出自己的声音,融入进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三、与心理学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音乐课堂如果适当融合当代教育心理学,那么便可增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科学性以及创新性。师范类的学生在大学都修过一门叫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课,空有理论知识,真正实践和使用到课堂上来的却不多。始终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给之以正确的引导,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在教学过程中,新颖的课堂导入是重要环节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该问题为:你认为应该怎样上好音乐课?),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课前的导入能够更精彩,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本堂课学习的主动性和质量。例如,我们在上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分组提前准备好以乐器为主题的节目,多样的乐器或者歌唱表演给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积极性。

有一次,上课前我还没到教室,就发现学生们在积极地准备了,脸上洋溢着孩子特有的热情和天真。那一刻,作为老师,我为之感动。课堂导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要多花一点心思,自然会把握孩子们的规律,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五、培养班级特有的音乐氛围

据一次小学生音乐调查发现,应该考虑到大一部分学生的喜好,选择适合的歌曲和音乐活动来进行音乐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他们甚至希望可以适当地跳过教材上学习的歌曲,用流行歌曲来取代。教师可以适当地考虑学生意见,更应该做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很有必要。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21

音乐教学在我们的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决定自己是否喜欢某一门学科,进而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这对我们的教学来说也是一次考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这一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全面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明白,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我们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动力。现阶段,音乐已经无处不在,我们走在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各种各种的音乐。而且,我们这个时代听音乐的形式也比较便捷和多样。所以,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可能就对音乐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好好地加以引导。这样,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针对那些有音乐爱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着重进行培养。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大部分的同学,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认真地观察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课后的反应,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这对我们的教师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来谈一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我们在具体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这也是我们新课标中提倡的做法,我想对于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利用好课堂这个场所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的教师在明确了课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之后,还要抓住新课标中的相关理念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告诉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教师只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而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而有效地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这对我们的整体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鉴于音乐课程的特殊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在我们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往往是一片沉寂。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音乐理论知识,而对于具体的音乐实用技术的教学并不多,所以这对于我们很多学生来说在学习方面是很有困难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细胞和学习音乐课程的整体意识和能力。这对于我们所有的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将小学生们比较喜爱的音乐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互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善于甄别学生喜爱的音乐,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针对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这也是对我们教师的一个要求和提醒,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将整个音乐教学切实地落到实处,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真正的收获和提高。

现阶段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选择各种合适的音乐作品,这对于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我们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也是需要不断的进行经验的积累的。所以,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反思,进而有效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普及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紧紧抓住时代的步伐,将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实现我们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目的是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课,让学生去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并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音乐课堂则是实现和完成音乐教育这一任务的主阵地。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如何利用每周音乐课有限的课时,发挥课堂教学内容的最大容量,教学方法的最大功效,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使音乐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并真正被学生所喜爱,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者所必需思考的和付之于终身实践的课题。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可见民主的方式是培养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具体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歌舞表演、音乐游戏中,使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抑感。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音乐课堂效率首先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主。音乐的课堂教学本应该是充满活力、蕴含丰富的生命力和生活情趣的,它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课堂纪律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我们的教学课堂同样应用。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教书学知识的课堂,更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做一个懂规矩、守规矩的人。然而做到以上两点是需要好的纪律做前提保障的。只有拥有了非常好的课堂课堂纪律,我们的学生才能学到更多做人、做学问的知识。

例如:我现在的音乐课堂,就是一个纪律非常不错的案例。我所教的班级是二、三、四年级的音乐课以及学校的合唱队。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本人就已经意识到课堂纪律的重要作用。所以我要求自己的课堂要有严格的课堂纪律,但效果一直都不理想。后来经过几年的教学下来,课堂纪律还是我不能上好音乐课的老大难问题。直到今年的新学期开学,在暑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才让自己豁然开朗。经过验证,到现在已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的音乐课堂纪律不在是我的障碍,同时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匪浅。经验告诉我“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四、设计贯穿整课的教学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是了解“学什么”,更要学会“如何学”。 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一定的难度的提问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在音乐课上,教师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思考、自习。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凭着几个穿针引线的问题,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调查表明,在课堂上,某一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余的学生约有2/3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而在分组活动时,分心的学生只有2.1%(选自鲁洁《教育社会学》),可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才能切实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

六、注重细节提高效率

第4篇

【关键词】 浅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策略;探究与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合唱教学其实质是一门讲究团队合作以及音乐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它在强调个体的同时,也注重多人之间的配合协作。而且在整个演唱过程中不仅要有一个横向旋律,同时也要一定具备一个纵向和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唱好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同时也需要对其他一些音程以及音准加以保护,以切实做好相应的合唱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总是说,“兴趣才是一个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现阶段的合唱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努力、积极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身的学习兴趣。首先指导和引领学生对一些经典的合唱作品进行认真欣赏,以在欣赏中逐渐的去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应该说,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或者放映的那些合唱作品,其自身旋律必须是比较动听而且深度较浅,且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作品,当然有时也可以将一些现实中参加相关合唱比赛以及合唱团演出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这样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和更加真实的体会那种氛围和激情,进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就能多合唱中的多声部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和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对合唱这个音乐概念有着更为直观以及更为形象的认识和掌握。比如在进行合唱练习时,可以先播放一段《游子吟》合唱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并让学引入到一种轻松、欢快的音乐氛围中去,这样就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为最终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效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以及教学工具辅助合唱教学

1.利用各种所需的乐器进行相应的辅助教学

应该说,在开展二声部合唱练习以及教学时,由于学生自我能力有限,因此很难对其音程及其音准进行有效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一些乐器来辅助教学,进而实现更好的指导和引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比如对现阶段课本教材中《送别》这首二部分声歌曲进行有效练习时,因其自身的旋律相对简单,所以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对这首歌曲中的分声部分进行一个简单的旋律演奏,像什么口琴以及横笛等。这样彼此之间可以先互相去聆听,然后再按照标准来进行合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要求教师将一些正确的音程以及音准能够应用到合唱中去。另外学生在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应该对每个声部进行相应的明确,并指派几个同学进行相应的伴奏。当然教师也可以自个来弹奏钢琴或者吹奏横笛来但当声部。通过这种合理、科学、程序化的教学以及训练,能够在合唱教学中尽可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音准以及音程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教师同不同声部之间的有效合作

在现阶段的合唱二声部的练习以及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教学现状,来对其进行先唱或者是先奏,然后再根据一定标准同第一声部的部分演唱学生进行互助协作,然后再依据演唱过程,让第二声部的一些学生据此来进行轻唱,接着再让他们慢慢的放开些一起歌唱,当掌握一定感觉以及技巧之后,可以让其进行自行调节,将演奏或者唱歌的声音由原先的大声逐渐演变成为当前的小声,并实现将其划分成为某些特定音节的辅助音。另外在到达一定高度时,可以让学生对这两个声部的实际声音进行一个具体结合,这样就能在练习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这两部声音的掌握能力。

3.进行分角色视唱,辅助相关教学

应该说,在现阶段的合唱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当前课材中的相关内容,挑选一些合适的歌曲,并对其进行改编,设计一些不同形象的角色,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比如像在学习《小袋鼠》时,可以依据其内容的实际特点来设计一个母子音乐游戏,而在学习《柳树姑娘》时,教师也可以依据其教材内容的实际特点来添入一些打击乐器以及舞蹈动作或者专业道具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合唱练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一个适宜的教学氛围当中来,这样就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鉴别能力。

4.依据学生能力,适当降低难度

应该说,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合唱练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不科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由于年龄以及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致使出现很多问题。如果这时候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以及练习时,所选用的题目较难,这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在考虑到学生自我接收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同时,适当的降低下一个练习和学习的难度,进而实现为学生树立信心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而有效的实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自身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总结

合唱教学作为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教育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对其起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结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如何做好现阶段的合唱教学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陈飞.用心聆听感悟鉴赏音乐以情演唱传达个人共鸣——小学音乐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第5篇

[关键词]音乐 有效策略 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68

音乐属于艺术,具有震撼心灵的独特魅力。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音乐科目在小学的地位相对低下。虽然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对唱唱跳跳感兴趣,而对音乐本身却缺乏兴致。所以教师要正本溯源,让音乐课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洗涤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精心设置课堂导入

相对而言,学生对音乐课程也感兴趣,然而,很多学生不是对音乐本身感兴趣,而是喜欢音乐课中宽松的氛围。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置课堂导入,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顺利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小牵牛花》一课时,笔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根据歌词内容,用彩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牵牛花的简笔画。笔者问:“同学们,你们认真瞧瞧,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呀?”学生一致回答:“牵牛花。”“你们答对了!”笔者接着引导学生,“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牵牛花的歌,好吗?”这样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导入新课,一举两得。当然,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文本内容出发,采取最合适的导入方法。

二、充分把握音乐律动

音乐是有节奏、有律动的,教师在音乐课中应多运用拍手、点头和跺脚等肢体语言,强化课堂节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学生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音乐律感。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教学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一课时,在学生试唱过程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跟着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积极运用跺脚、捻指、击掌等肢体语言,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做动作,培养其节奏感。学生兴致高昂,对节奏、音调把握得非常准确。音乐律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三、积极引入流行音乐

对于流行音乐,十个学生八个爱。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不要视流行音乐为洪水猛兽。教师应尽可能地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在课堂上积极引入流行音乐。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出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识简谱,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他们学好音乐奠定基础。

例如,对于《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一首歌,曲调简单,旋律相对优美,教师可让学生跟唱,使学生在熟悉歌词和旋律的基础上,再去接触曲谱。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而且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当然,流行音乐并不是全都适合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把好关,选择与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流行音乐。这样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毋庸置疑,很多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但不是对内容感兴趣,而是对课堂上的唱唱跳跳感兴趣,一旦教学涉及乐理或者音乐知识,必然会“冷场”,而及时引入流行歌曲,可以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

四、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生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或者采用其他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只有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营造一种节奏感和形象感都很强的课堂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感知音乐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教学音乐游戏《森林音乐会》时,笔者就曾积极创设情境,并准备了小羊、小猫、小鸭以及大公鸡的头饰。笔者让学生先听各种动物的叫声,接着让学生识别动物,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在这里,笔者用钢琴进行伴奏,然后让学生听音乐、做游戏,引导学生识别哪段音乐属于哪种动物的叫声,接着,戴相应动物头饰的学生就跟着哼唱。这种游戏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别能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效果却很好。

第6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落后,导致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认识,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本文在此浅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期能够迎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做好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学生需要面对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导致学生并不能快速进入相应的状态进行更有效的音乐学习。因此,教师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其首要的任务是做好课前导入工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播放好听的音乐,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节奏中放松情绪,并快速摆脱上一堂课的紧张气氛。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情绪能够得到舒缓,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听音乐、唱歌或者跳舞,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

因此,学生才能快速适应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才能带着饱满的情绪进行音乐学习,这正是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基础。

二、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突显音乐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

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歌唱教学为例,部分学生难以在学习中把握曲调和歌唱中的停顿。此时,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这首歌的歌词和曲谱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可以将其中需要停顿或者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用鲜红的圆圈标注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歌唱中有意识地去规避这些错误。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首音乐,让学生在跟唱的同时欣赏音乐的背景或者图像,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教学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多媒体技术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其对于课堂有效性的追求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利用为数不多的音乐课程安排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音乐体验,在学习音乐中提升自己的音乐品位,塑造学生内在良好的艺术品质。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目前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不高的教学局面,结合自身的实践努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参与度

长久以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是因为学生的兴趣不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低,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而音乐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获得最纯美音乐体验的课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没有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实施真正有效的音乐教育。所以作为教育者,为了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首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至纯至美,从而让优美的音乐触动学生纯洁的心灵,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求知。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上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做到与教师、与音乐之间的交流,从而为学生学好音乐做好铺垫。

二、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除了需要学生的努力之外,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努力,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环节下工夫,尽可能地丰富课堂内容,这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要确保课堂能够在高效的前提下顺利地进行。

如,在学习《月亮姐姐快下来》这首歌曲的时候,我们国家关于月亮的传说非常多,如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前的导入,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上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从童话或者传说的角度来理解月亮,在学生纯洁的心里画上一轮圆圆的明月,然后让学生听这首儿歌,在学生学会唱这首歌之后,我们也可以做适当的引申,如想起圆月就会想起团聚,想起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歌中所要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借助对月亮的了解更好地掌握这首歌曲。

三、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内在的音乐素养

对于音乐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仅仅将一首歌的乐理教授给学生,而应该更深层地挖掘歌曲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内在音乐素养,这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最为关键的目标。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对于很多深刻的内在含义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同时音乐是一种听觉的感受,由于学生联想能力的匮乏使得学生缺乏能够触动心灵的直观感受,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音乐的内在表达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音乐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挖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学习《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这首现代剧的时候,由于那段革命的艰苦岁月距离我们已经较远,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并不能想象和理解那段岁月的艰辛,也不能理解那段岁月中军民一家誓破敌军的伟大情怀,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做一下背景的铺垫,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那段革命岁月,感受革命即将成功,祖国即将统一,军民亲如一家同仇敌忾的壮烈情怀,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篇现代剧的内涵,也能够发自内心地珍惜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这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内在品质得到了升华,其音乐素养也会随着自身内在品质的提高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承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全力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音乐体验,通过音乐的学习提高其自身良好的内在品质,提升音乐品位,培养高尚的艺术素养,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导入;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09-02

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在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我们知道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是学生打好音乐基础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活泼的节奏中启发思维、塑造个性,同时打好音乐学习的基础。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经验,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仅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新课改强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我们应该改变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将音乐课堂教学与动感的画面、实际的情境相结合。在相应的意境画面中进行音乐的教学,学生更能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那么音乐课堂的教学不再只是单纯的音乐教学了,更应该是一幅和谐画面的展现。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氛围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例如,笔者在教授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时,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优美的画面:树木笔直高耸,成排且茂盛的生长;绿油油的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际;清澈、奔流的泉水;颜色各异的鲜花。哇!那边又飞来了一群小鸟,它们婉转歌唱,自由飞翔。同学们也被美丽的画面、活跃的小鸟吸引了。我说:“那同学们想不想像小鸟一样,来感受这么美丽的场景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展开了今天的教学——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改变按部就班的音乐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导入,这样在课堂的开始就吸引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也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教授音乐《江南好》这首歌曲时,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导入: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同学们纷纷回答:“北京、沈阳、成都……”我接着说:“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江南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同学们顿时语塞。“好,那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江南的基本情况吧。”于是,我拿出地图,一边在地图上指出江南的地理位置,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江南:“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江南还有很多的土特产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白果、糕团都来自于江南。”同学们听着我的介绍,都流露出对江南的向往之情。“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歌曲学习之前,就先了解了歌曲的背景,被歌曲的背景所吸引,从而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形成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由音乐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音乐课堂的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积极地参与音乐课堂的教学。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教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学生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更应该在音乐课堂中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课堂音乐教学的互动,在互动中掌握音乐知识,陶冶情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堂的教学,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例如,笔者教授音乐《少先队员采茶歌》时,首先利用多媒体伴随着音乐放映了采茶的画面,然后让同学们根据采茶的场景,自己设计几个采茶的动作,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首先就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意识。在《少先队员采茶歌》学习之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如器乐合奏《采茶扑蝶》,广西民歌《采茶歌》。最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让同学们每五人一组,上台进行歌曲的演唱表演。这个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积极地进行了互动,让学生也参与了课堂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少先队员采茶歌》,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勇气。

四、结束语

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将音乐课堂很好地展现,从情感上来说,可以引起与学生的共鸣;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学,利用丰富的资源来充实我们的音乐课堂,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性 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相信音乐教学的新理念也会逐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得到体现。笔者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视角,对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作一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和提高。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打造激情课堂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对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尊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起来。那种对学生活动过于生硬的控制,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要改教师的“独唱”为教师与学生的“二重唱”,做到既协和、均衡、又层次分明。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就会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意识

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也是音乐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那么音乐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校内外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环节中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是探究的合作者,是学生成长的关注者,师生互学俱进,学生能有效地参与体验课堂的实践活动,一改教师的自问自答自演的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作为一个好老师他能够用自己特有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上课时,除了要有洪亮的声音以外,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采取较通俗的、充满关爱的语言,让学生更多的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从而愿意与老师相处,形成对老师的信任,这样他们也就会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每当在课堂中涉及到一些课外的小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加倍地集中。

三、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久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另外,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设备,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基础音乐的兴趣;学生几乎都喜欢音乐,这是青少年的天性所决定的,也是进行音乐基础教育的最好阶段,应用电脑音乐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音乐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操作日益简便和人性化,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条件,电脑音乐系统具有可扩展的丰富的音色资源,为学生听辨音色、了解不同音色和奏法在作品中的表现意义提供了条件。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故事,脑筋急转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平复下课时的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课堂气氛。

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的评价,能“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教师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中,我们音乐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给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或是表扬,或是批评,或是认可,或是否定。纯粹凭借语言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已不符合现在的音乐课堂,音乐老师要有艺术性的评价、有热情的支持,有充分的肯定,有温馨的提示,也有委婉的批评;让学生学得活泼、自信、愉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让学生想唱、敢唱、爱唱。如用一个节奏型或一个舞蹈动作来夸学生,或者与学生手拉手一起表演等帮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2)艺术教学更要关注过程。我们的艺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是一个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我们音乐老师应多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程度如何,在课堂音乐实践活动中他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在小组中的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对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如何等。

第10篇

一、激发兴趣

1、运用风趣的讲解,巩固知识概念。在学生了解了某个音乐知识后,为了让他们记住、运用好这些音乐知识。落实在唱歌之中。教师要用趣味性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如:在教授“任意延长音”记号时,教师可以把这个记号板书在黑板上,边画“任意延长音”边说:“一道弯弯的眉毛下,一个黑黑的眼睛。”教师形象地描述出这个记号的特点,学生就能非常容易记住这个记号的形状。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它的演唱方法:延长本音的一半或一倍。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记住这个音乐知识。

2、通过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好奇是人类探索新知识的动力,小学生更是如此,为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在《老鼠和大象》这首歌教学之前我就提问:“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老鼠和大象》这首歌,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要知道故事的内容吗?”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条件。

3、通过趣味性活动,体验音乐情感。学生在熟悉了一首歌或乐曲之后,必定会在音乐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音乐感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观察他们跟着音乐自由律动时的情感外显。在音乐欣赏课《潜海姑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用轻柔舒展的动作表现第一乐段的潜海姑娘在海里的恬静悠然:他们用灵活的穿插、追逐,表现了潜海姑娘在海底与鱼儿欢快地嬉戏:再用轻柔舒展的动作表现第三乐段潜海姑娘愉快地游回岸上的情景。这样的趣味性活动能让学生真正沉浸音乐之中,达到音乐与心灵的契合。

二、引导发现

1、指导观察,引导“发现”。小学生喜欢观察,在学习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时,我指导他们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种休止符形状的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并通过比喻,全休止符像一盏吊灯,吊在第四线下:二分休止符像一盏台灯,放在第三线上。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形象地记住了这两个休止符在五线谱上正确的位置,再通过对全音符、二分音符的复习,让学生“发现”全休止符的时值与全音符一样长:二分休止符与二分音符的时值一样长,这样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这两种休止符的基本知识,

2、运用比较,主动“发现”。《山谷回音》这首歌的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节奏相同,旋律中只有最后几个乐音不同,学生在学唱时经常唱成相同的乐音,为了纠错,我把这两个乐句的旋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将这两个乐句仔细进行对比:

① 4/4 55 55 5i 51 i3 4 5-I

② 4/4 55 55 5i 5l l3 2 1-I

在对比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地找出了这两个乐句的区别,第一乐句结束部分的乐音是级进上行:第二乐句的结束部分的乐音是级进下行。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坚持这样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分析歌谱的好习惯,在试唱教学中不致产生畏难情绪。

三、现场教学

1、现场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节奏。教师可以录制一些生活中不同节奏的声音在课堂上播放,请学生根据节奏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进行练习,如:钟摆摆动(的、嗒、的、嗒),喇叭响(笛、笛),知了叫(知……了……),母鸡叫(咯咯、嗒、咯咯、嗒)等。又如:制作活动节奏卡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或让几个学生各拿一种节奏型,通过交换位置做不同节奏型的组合。这样,既可利用单个节奏卡片进行训练、提问,又可以组成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节奏乐句,使学生通过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分解得以解决。

第11篇

【关键词】有效性 音乐课堂教学 构建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下面就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以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1.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考量标准

学习时间(投入):学习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

学习效果(产出):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即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获得什么。

学习体验:指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产生的心理体验。

二、构建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1.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我们教学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即将达到或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我们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最近发展区”和“层次需要”也是不同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够的到”,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课程标准》也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因此我们要树立音乐课程兴趣化,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合,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切实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3.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

(1)灵活处理音乐教学中“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即精心进行“预设”,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动态生成具有复杂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来指导我们理智的处理预设,教学不应该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完全执行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应该基于预设,又要突破预设的樊笼,不拘于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精心的“预设”,又有智慧的“生成”。

(2)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最优化。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

(3)系统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经常静心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如果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对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须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也势必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它提倡注重质性取向、有利于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不仅注意结果而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注意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重视相对性评价。

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目的的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的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2篇

2. 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情感教学。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音乐课上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等变化都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完整的歌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学唱的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音乐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教会学生唱歌,而不是一唱一随的简单机械重复,不是让学生简单地会唱一首歌,而是要让学生将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听和唱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中来学习音乐,投入情感来学习,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地听和投入地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快乐的,收获是双赢的。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在听赏歌曲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音乐课的学习过程富有情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有激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宽松的氛围,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

4. 让学生爱上音乐,为学生的终身音乐奠定基础。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黄金时期,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教师要爱学生所爱,对于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学习,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此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娱乐节目,学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爱上了音乐,这类节目可以布置学生课后看,然后课堂上来交流。营造高效音乐课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研究学情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当代的流行,而不能够给学生说你out。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之后,就会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提高学习音乐的效率。

第13篇

【关键词】音乐院校 公共英语课堂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包括音乐院校在内的很多高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为更多的艺术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扩大招生的同时对音乐类院校公共课程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在音乐院校中这一课题引起广泛的重视,也是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堂建设的一个难点。

二、当今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堂的现状

1.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科学,需要长久的坚持,循序渐进才能学有所成。然而,大多数的音乐类艺术生只重视自己专业课的成绩,他们普遍认为英语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没有太多关联,也不起太大作用,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对英语课程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英语学习,这就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种种的原因导致了音乐院校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度不高,导致英语成绩不理想,学生们逐渐地对于英语产生更大的抵触心理,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英语基本功相对薄弱。由于很多学生在进入音乐院校之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之中,分给文化课的复习时间少之又少,且一些音乐院校文化课的录取分数较低,因此,大部分学生入校时英语基础跟其他院校的学生比较起来更显薄弱,加之入校后对公共英语课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英语基础很难有明显的提高。

3.对英语学习存有畏惧心理,缺乏自信。多数音乐院校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还是存有一种畏难情绪。这不仅是音乐类院校,在几乎所有的院校中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害怕犯错导致不敢在课堂上用英语回答问题,不敢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之上述提到的音乐院校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普遍比较低,且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基础比较薄弱,使得他们更加不愿意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自信,产生抵触和恐惧心理,甚至已经放弃对于英语学习,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状。

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音乐院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难度,也制约了音乐院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如何改变音乐院校现今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这已经成为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提高音乐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策略

1.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音乐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将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学模式的结合。大部分的音乐院校的学生们感情丰富,充满热情,擅长形象思维。因此,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入一些视听效果强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广泛使用。通过这种视觉效果比较好的设备对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单词以及语法等进行理解以及讲授,对于一些理论性强,或是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又或是文章相关背景知识的拓展,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使得英语教学内容得以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展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能够更加容易的被音乐类院校的学生所接受,并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避免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效率。

2.打破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在公共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音乐院校学生的具体专业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音乐院校的很多专业都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声乐、管弦等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苦练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都要学习《西安音乐史》、《艺术概论》等理论性知识,其中就西方音乐方面的专业术语多以英语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针对音乐院校学生这一显著特点,在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加入音乐相关的英语词汇及知识的学习,在英语视听课选择播放音乐类的英文影片或音乐片段,将音乐和英语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消除他们心里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还能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最终达到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3.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否认,一些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依然服务于应试教育,学生们所学的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脱节严重,实用性不强,对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或课外加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相关训练,多开展英语类的主题实践活动,这样能够也体现英语学习所具有的时效性。

四、结语

音乐院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大,热情不高,不够积极主动,基础薄弱等现状确实制约着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这也正是高校教师要积极应对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教师应根据音乐院校学生的鲜明的特点,因势利导,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及兴趣,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提升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4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66-02

奥尔夫音乐教学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风靡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他倡导“原本性”的教育原理,诠释了诉诸感性,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乃至音乐课堂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居于这样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反复验证,提出奥尔夫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构想”、“情境”、“实操”、“反思”等四个策略,旨在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想策略

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备课重在构想。即首次接到课题时,先不接触教材,从课题出发,苦思冥想教材内容和活动方案,构想策略对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构想的原生态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构想的自组织契合奥尔夫“即兴性”特征;构想的穿越性迎合奥尔夫“综合性”特点。

1.原生态。备课前的构想往往能产生清新的、鲜活的、美妙的想法,这种想法是最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的本质特征。许多有经验的奥尔夫教师在正式备课前都有“裸备”的偏好,例如教师刚看到“律动――小跳蚤”,立马对教材内容与活动方案进行构想:在一阵清脆悦耳的童声合唱声中,有只顽皮的小跳蚤伴随着强弱分明、上下有序的旋律音阶跳动着……。这样做比直面教材、教参还要真切、新奇、富有创意。可见,构想的原生态是对奥尔夫“原本性”的最佳诠释。

2.自组织。构想是教师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现,是授课教师“自组织”的,而非教材或教参编写者“他组织”的。就拿填补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空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来说,书中设计的绝大部分课例不都是参与研发的教师通过预先的构想得来的吗?如当教师对“小组曲”教学目标进行构想时,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相互链接的、层层递进的目标体系,然后再打开《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精选》,选择适宜的《小组曲一》、《小组曲二》等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作有益的修剪和补充,使之与构想的目标相吻合。这与奥尔夫倡导的“即兴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穿越性。构想的原生态、自组织使构想充满穿越性。奥尔夫课堂教学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自由施展的空间。例如在“固定音型训练――宝宝”这一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不同,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进程(跟诵歌谣―学唱歌曲―即兴创编伴奏音型和形式―学习、赏析大师的单、双声部声势伴奏及多声部音条乐器伴奏)进行填充或删减。故此,教师唯有在备课时,做到穿透教材、游刃有余,完全融入自己个性化理解中,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怀大目标、大内容,灵活地调整小目标、小进程,自如地应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各种质疑。

二、情境策略

奥尔夫的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种交往行为,这种行为是多维互动的。其中,师生活动中的认知、交往、审美等各个侧面是相互依存并共同统摄于教学情境中。不同的教学情境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那么,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情境又有哪些变化呢?不同的情境又蕴含着哪些不同的价值呢?

1.激趣情境、亮化开端。新颖独特、引人入胜的教学开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让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导入环节,都凝聚着教师精心设计的热身游戏,如稚趣十足的力度游戏《小小老鼠》;活泼可爱的韵律游戏《两只小鸟》;情趣盎然的手指游戏《王婆婆的茶馆》等。为了体现课改精神,一要富有情趣,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二能引领学生感悟音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引起关注;其三,明确情境不仅是导入,更是本次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2.置疑情境、突破重点。为使教材内容能成为师生互动的载体,使教与学不偏离教材轨迹,引发学生把握教材内核、体验教学内容意蕴。诸如为本《教程》开设的第一堂课,在热身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立马抛出三个精心设置的、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聚拢学生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进行一系列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奥尔夫是何许人士?他的生平与音乐活动有何关系?他的音乐教育发展与国际化情况如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重点,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进而主动学习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留白情境、化解难点。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在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课堂里,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础的节奏、最原始的动作),然后把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即兴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即兴吟诵韵文、编创动作或创造音响,并即兴设计图形来记录音乐、创造“舞谱”或“乐谱”,通过各种标记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使音乐学习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和锻炼。足见,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三、实操策略

奥尔夫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在实操。学生的实操绝非置身于活动之外,或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发号施令,机械地进行模仿和无味地训练,作为课堂的亲历者,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的活动,并在集体行动中体验和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合作与交流探索的经验和成果。因此,实操策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具体实施:

1.体验与表达。如果说体验是一个人所能感觉到的信息的总和,那么表达就是通向成功殿堂的天桥。当你的思想像泉涌一样,从内心通过四肢流畅地表现在体态动作上,或从舌头通过麦克风或日常谈话流露出来,你的生动体验才对别人赋予意义。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上,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亲历者,教师试图在每一个知识点学习的前后,寻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体验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开拓就是:“说――以声音表达”,如达到艺术境界的歌唱、朗诵、嗓音游戏等;“做――以行动表达”,如选择富有具象性的凭借物:《长长的手臂、长长的腿》、《老巫婆和小巫婆》等;选择与生活事例连接较紧密的内容:《家乡美食》、《挠痒痒》等。这些素材更容易撞击学生主体,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望。

2.合作与交流。我们在《教程》里设计的每个实操环节,都会为学生设置一个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环节。如在嗓音即兴《声音的故事》里,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体创作,让学生个体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造能力。记得小组交流时,表演《生孩子》的一组最受推崇。他们分工合作,有人动作表演有人嗓音伴奏,把一个产妇怎样从“在家待产―突发阵痛―120急救―产房产子―婴儿出世―鞭炮声中顺利出院”的过程,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再从不同层面分析,促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对知识有新的领悟,并能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变更,进而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四、反思策略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通过进行教学反思,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还能通过追求教学整体的善,来提高应对情境的能力,构建自己个人的知识。奥尔夫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反思策略,既可以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进行。具体阐述如下:

1.过程性反思。过程性反思主要用于系列活动过程中。如针对练习的细节(视谱进行协调的拍手、跺脚)、新尝试的方法(探索不同打击方法产生不同音效)、即兴创作的作品(俩人即兴演奏的“情景对话”游戏)等进行,一般时间较短,以不影响下一环节的活动为准,目的是不断修正补充,完善创作和表演。例如在“情景对话”伊始,学生俩人或仨人一组,各自选取1~2件乐器,共同商量一个对话小情景,并尝试运用乐器进行即兴对话。教师全面巡视,观察学生表现,给与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必要时以伙伴身份参与其中,给予隐性的建议和引导。

2.总结性反思。总结性反思主要用于课堂活动行将结束时进行。教师可以围绕整个活动或整个项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活动埋下伏笔。我们仍然以本《教程》第一堂课为例,当学生学习完第一章第一节后,教师先让学生轻闭双眼,静默三分钟,思考置疑情境中提到的三个问题,然后协助学生梳理巩固:卡尔・奥尔夫,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走两条路,一是音乐创作,二是音乐教育。他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幼时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为日后形成的“原本性”原理和“整体的艺术”观念奠定基础。总之,引导反思的问题或总结的言语宜概括、精当、重点突出,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进一步探索做准备。

综上,要在本国本地的音乐课堂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奥尔夫的教学原理及借鉴其方法,而不至于陷入“被全然误解的使用”等僵局,音乐教师们不妨尝试“构想”、“情境”、“实操”、“反思”这四大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必须进一步探索更多适宜的、丰富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于世华.课堂的苇草[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15篇

【关键词】新备课观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方式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造潜能。在小学阶段,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因此,“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尽可能的减少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确立新的音乐教学备课观

“功在课前,效在课内”,有效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宗旨的。要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我们要做到有效备课,就是要做到“吃透教材、更新教材、拓展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进行“双预”(学生的预习、老师的预设)。 教材分析做到具体细致,教学目标也要做到准确清晰,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也要清晰。如:我在《忆江南》这一课备课时,首先分析教材,本单元是一系列的江南音乐,如何让让学生去了解江南音乐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赏江南——诵江南——唱江南——舞江南——悟江南”,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学生,选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否激发学生对江南音乐的兴趣,老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生成的问题,能否迎刃而解,能否掌握江南音乐婉柔、细腻、清新的音乐风格,能否完成教学目标,都是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围绕目标展开备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教学模式,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代表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科学化的追求,是教师教学个性的充分发挥,教学模式要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欣赏课堂教学效益。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如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我在导入时先有感情的配乐诗朗诵,引领学生走进幽静,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去,在请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最后轻轻地、慢慢地围绕在妈妈身边,再通过课件展示,边听边让学生讲这首曲子的意境,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通过欣赏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硬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是师生情感的纽带。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三、改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音乐课评价应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欣赏乐曲《黄河船夫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星”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每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怎么样?”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应自己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日本教育家桥本重治说:“评价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学生也要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实施绿色的评价机制不是教师的单一评价,应该在学生中开展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展示学习音乐的成果,人人参与到音乐演唱演奏活动中去,营造评价氛围的民主性、和谐性,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的热情,享受学习的乐趣,它能有效的促进学习的深化,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如:“小小才艺家”“小小歌唱家”“小小演奏家”“小小创作家”等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去鼓励孩子。恰如其分的表扬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启发积极的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