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媒体运营发展史范文

新媒体运营发展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媒体运营发展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媒体运营发展史

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新媒体;网络;挑战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0-4829-02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 the Visual Field of New Media

WU Yue

(The Architecture and Art Colleg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Changsha 41001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network in people's lives are also popular, cloud computing has gradually entered people's life. New audio-visual media to cloud computing as the basis, through the high-tech brings new feeling to listen to,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welcom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cloud computing and new media, and the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 audio visual field of new media, then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Chinese audio-visual new media terminal market integration.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new media, network, challenge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给整个媒体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更大的发展前景,使媒体产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也越来越有创意、搭载的终端也多种多样。可以说云计算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巨大变革,更是一场商业模式的变革。云计算的价值不断在落地应用中崭露头角,而大数据的潜能也正在逐渐被激发。有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13年已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云计算的方式构建信息系统。视听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的媒体相态,把视听内容作为重点,通过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传播,对现有媒介格局以及媒体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 云计算及新媒体的概念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依赖于互联网而形成的一种模式,可以说它是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值项,它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这里所说的云,就是无法掌控的,无法感知的网络的一种形象的说法。云计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型计算机实现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计算机史上的有一大重要突破。行业内的推广者认为云计算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能够使企业更加迅速地部署应用程序,并降低管理的复杂度及维护成本,及允许IT资源的迅速重新分配以因应企业需求的快速改变。

1.2 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近几年来,新媒体是业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是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有以下几种界定方式。

第一、根据时间界定。在最近十年之内因为技术变革而出现的全新的数据消息等的传播形式,又或者其实一直都存在但是未被发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体现出其在传播渠道等方面有借鉴价值的载体都可以称作新媒体。当然,这样界定只是基于“新媒体”这个词的表面的含义,比较浅显。

第二、根据数字技术界定。将所有的传统的媒体同姑婆数字化改革之后其呈现的业务形态就可以称作新媒体。这样界定相对于时间界定的方法来说其内容更加广泛。

第三、根据互联网技术界定。互联网技术中的IP网络协议中就将近年出现的与网络媒体有关系的视听业务形态称为新媒体。这种界定的方式比较片面,排除了广播等传统的媒体。

2 云计算技术在视听新媒体领域的应用

任何一件新事物的产生都应给当前的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本身才会有生命力。云计算也不例外,只有使云计算真正的能做到给人们的生活带去便利,使生产效率提高才能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而不是昙花一现。现阶段,云计算技术主要运用在视听新媒体方面,给试听新媒体带来很多改变和突破。

1) 使存储数据空间更大。媒体行业本身就要不断地与各类数据打交道,所以需要很大的空间去存储,去整理归纳这些数据。现在,随着高清镜头的出现,各种素材也被高清化,所以,数据量也越来越多,其增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云计算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云计算是一个虚拟的存储空间,它能够满足现阶段媒体行业对存储体容量的考核。

2) 使编码更加多样化。媒体行业的音频视频的编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所以,编码的方式也多种作样,能够使各类素材具有共享性。比如,在一个会的现场,各大电视台或者影视机构都在对素材进行拍摄,但是,所使用的拍摄格式不一样,云计算的使用可以让各种搁置能够随意的转换,使媒体资源能够实现快速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通与传播。

3) 使业务更加多元化。云计算在视听新媒体方面的成功运用,使各种媒体的新技术也纷纷涌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业务都采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式谋取更多的业务需求。同时,随着媒体行业业务系统的更新,使得行业内部信息共享及数据交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3 云计算技术与中国视听新媒体终端市场融合的发展趋势

3.1 中国视听新媒体终端市场发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大众对其的接受程度也是比较高的,中国视听新媒体终端市场发展事态良好。

3.1.1 云计算技术将和视听新媒体终端融合发展

云计算通过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成功实现了计算机与其他设备的资源共享及数据的交换,比如说,云计算机与智能电视机。云计算的使用使智能电视机实现了从本地到云端的互动共享,让用户无需将各类资源、应用保存至本地,就可以随时欣赏使用海量的云端服务,大大加强了智能电视的实用性,并为智能电视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2011年8月开始,海尔、创维等六大本土彩电品牌相继推出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智能电视产品。同时,云计算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屏的终端,移动终端上也有很好的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云计算”,已经成为移动终端厂商关注的重点。苹果推出iCloud服务,将云计算服务应用和移动终端深度融合,以移动终端来推动“移动云计算”应用的推广,再通过应用服务黏合用户群,两者彼此交融发展。国内的阿里巴巴、华为、宇龙酷派等厂商推出云概念手机,并在不断探索云计算应用与移动终端融合发展之路。

3.1.2 视听新媒体终端在人机操控方面将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设计

对于智能电视,在未来的人机操控方面将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并以手势操作、语音控制等新颖的操作方式为发展趋势。在2012年的CES展会上,许多企业推出的智能电视新品都在进行操控方面的新尝试。在本次展会上,三星推出的智能电视内置了高清相机和麦克风,通过语音控制、动作控制和面部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用户与三星智能电视间的紧密互动关联。而联想在本次CES展会上推出的智能电视Idea TV除了支持人脸识别和部分的语音控制外,这款产品的遥控器还具有类似于苹果Magic Trackpad触控板的功能,可以通过相应区域的触摸感应来实现操控。

对于移动终端,将会通过体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对产品的重新定位和全方位升级,从而提升人体交互体验。对于体感技术,移动终端将成为体感游戏硬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机交互的载体,使终端的功能得到了延展。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强调的是更先进、更便捷的交互体验,如iphone的Siri的设计就是通过用户的语音命令做出反应的一种新型交互式操作。这样的新技术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为移动终端带来全新的改变。现阶段这些技术尚未成熟,但是未来随着核心技术的升级将会对终端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3.1.3 多屏互动将成为中国视听新媒体终端的发展方向

多屏互动指的是计算机、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以及各种智能终端之间能够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多屏互动的具体应用,是通过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安装智能的操作控制软件,让其在无线网内自动连接上智能电视,并且可以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展示的信息同步传送到智能电视上。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连接智能电视,与智能电视共享视屏、图片等。还可以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操纵智能电视,完成类似遥控器的功能。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拥有更多的职能。现阶段,多屏互动已经成为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厂商的重要营销卖点之一。包括华为、中兴、小米等公司都在极力推动多屏互动这一功能。

因此,多屏互动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应用,能够使视听新媒体终端充分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接收模式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这将成为视听新媒体终端未来的发展方向。

3.2 媒体领域面临的挑战

1) 海量数据资源的整理与存储。现在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可以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所以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对新闻的关注速度,所以,新媒体必须要对国内外各类音频、视频、文字报道等做一个快速的、正确的处理,完成对其的整理与存储。

2) 海量内容的加工与检索。广大用户的需求并不一样,为了最大范围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必须要做好加工与检索的工作,方便用户快速得到其想要的信息。可以通过关键词对所有的视屏、图片等做一个整合,比如,输入关键词跳水,就会整合出所有跳水比赛的视频集锦,为用户提供足够多的资源供用户观看。

3) 终端要求变多。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是人们对智能终端产生了更多样化的需求。比如,人们希望可以安装智能的门窗通过手机来控制门窗的开关,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所以,必须要积极研发,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4) 投资效益难以实现。现在的信息化使得很多系统的使用都是免费的,这就使得投资成本很难在短期内赚回来,所以,在系统的推广过程中一定要切实做到服务于用户,广泛挖掘客户,这样才能提高影响力与竞争力,为自己在无形中获得财富。

3.3 媒体领域面临的机会

媒体领域在面对上述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大机会。现代人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一个广阔的,内容丰富的网络结构,其中可以承载海量的应用程序、内容、个性化的服务、互动的小游戏、精彩高清的视屏等等,以满足各类用户的要求。总的来讲,云计算在媒体领域的运用有很多,例如:信息登录系统、个人安全账户、个人原创版权等各个方面。同时,应用晕计算技术不仅乐意有效的剪辑整理海量内容,还可以让用户体验到终端革命性的变化,也可以帮助运营商成功整合业务和网络,提高其投资的效益。

云计算的使用改革了视听新媒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将云计算运用到其他行业,比如电信行业、导航等,让高科技真正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方便于快捷。这样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甚至生活态度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引领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科技,让科技服务更多人、更多方面。

参考文献:

[1] 余伟平,李信.基于云计算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展望[J].江西测绘,2012(6).

[2] 糜晨杰.浅析云计算在电信运营商的运用[J].互联网天地,2013(3).

[3] 庞井君.中国视听新媒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新闻战线,2011.

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 电台 新闻广播 创新

1.新媒体时代下地方电台面临的现状分析

曾几何时,广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媒介形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政治时期,广播的地位与作用更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但是作为新闻广播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它固有的局限性也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传统广播仅仅利用了人的听力功能,节目播出是依时间线性进行的,听众难以主动选择,必须按预先制定的播出顺序收听,节目播出后很难保留,稍纵即逝。其次是广告经营问题。广告经营是大多数广播电台的唯一收入来源,而它却难以实现跨地域、规模化经营,况且广告时间极其有限,需要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引入新的资源和力量。

近几年广播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中几大原因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的脚步。首先是“人才”的问题。广播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人才的使用和选择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目前广播媒体普遍缺乏高端优秀人才。一是广播媒体管理层缺乏精通宣传业务管理与产业经营的管理人才。二是缺乏推动广播科技发展的类似“学科带头人”这样的高端技术人才。三是紧缺新闻采、编、 播、主持岗位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人才障碍将成为广播业做强做大的最大障碍。其次广播节目市场化观念不强,市场意识落后,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节目的非市场化。其实所谓市场化,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润就要缩减成本,而对电台来说,人才是最大的成本。

2.地方电台未来发展趋势

现如今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各类传统媒体的占有份额不断萎缩,网络媒介的势力范围却以几何速度不断扩张。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变。新媒体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传统广播传媒与其等待引外资进入新媒体产业,发起挑战,不如自己否定自己,将新媒体放在与传统媒体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新媒体的产业性质采取相应的运营模式,包括新内容形式、新的内容制作方式、新渠道、新的推广方式、新的业务模式等等,将新旧媒体竞争从传媒集团与业外资本的外部竞争,转化为集团内部事业部之间的竞争,自发地进行平台转移,从而掌握主动权,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最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媒体技术不发达的阶段,各种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技术的限制,比如报纸虽然表意明确、思想深刻,但无法传递直观生动的视觉信息,电视虽弥补了报纸这个缺点,但又稍纵即逝,无法保存。而现在媒体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媒介的现有特征,为各种媒介实现融合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Web站点,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亮点。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

4.全媒体背景下广播节目的创新

在新的环境下,广播要想更好地生存占有一席之地,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4.1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要

想要提高收听率,广播必须要以满足听众需求,所有广播节目体现出实用性。因为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受众都会选择更便捷地接收生活信息。所以广播要在传播渠道上变革,在内容方面下功夫。面对各种新媒体的挑战,应该根据网络时代传播理念的变化自觉调整,寻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生存对策,本土化和服务化、娱乐化将成为广播界争取受众的努力方向。对于普通受众而言,本地信息是最重要的。贴近生活的本土实用信息,更能够引起受众关注。

4.2 走专业化之路

广播业必须借助媒介新技术的推动力,走向以频道专业化、经营地方化的发展道路。随着市场的分化使广播业必须走专业性的特色化道路,提到特色,最重要的是确定目标受众群体,围绕目标受众群体的需要,设计和制作节目,做到准确定位,锁定核心受众群体。只有锁定了受众群体,才能拥有收听率。有需求差异就有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度越高,对广播媒体类型化程度要求也就越高。

4.3广播节目创新

媒体要若想争得受众资源,就必须对受众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不同的节目,并且做好节目、做精品节目,走内容取胜之路。因为个体的收听需求不同,在收听广播时,听众总是寻找自己喜爱的节目,形式与内容适合的节目,才是赢得收听率的的重要手段。优秀的广播节目,就是“内容恰当”与“形式适合”的有机结合。

5.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向前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广播媒体在新的科学技术背景下的发展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解决,现如今广播的发展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但同时也会存在希望和机会。广播应该成为现代科技的受益者,对其而言,重要的是要在科技的发展中学会变化和调整。让我们的广播事业焕发出更顽强的生命力。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而知识经济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进入21世纪,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从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计算机网络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对信息传递和共享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不断进步的。本文拟对计算机技术下互联网的发展史、特点、对未来发展前景的设想作简要介绍。

一、计算机技术下互联网的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

Internet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三个阶段。至今,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知道Internet的确切规模。Internet正以当初人们始料不及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炒股、网上购物、收发电子邮件,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

二、计算机技术下互联网的发展特点

从8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以光纤通信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综合业务数据网络ISDN、人工智能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主要标志。90年代至下个世纪初将是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尤其是Internet网络的建立,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据预测,今后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议的网可以互连,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2.向高性能发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

3.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综合的多功能服务,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三、计算机技术下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业也在不断发展,日益呈现出以下趋势:

1.运营产业化

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Internet研究开发的美国科学基金会(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经营权转交给美国三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即Sprint、MCI和ANS),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2.应用商业化

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它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替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等的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是最好例证。

3.互联全球化

Internet虽然已有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早期主要是限于美国国内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它的盟国范围内使用。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联宽带化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

5.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语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10-20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国家和世界各国也以发展科技为目标,况且我们的生活与计算机密切相连,所以,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无限光明。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在现实中的问题都将在网上慢慢的得以实现,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网络安全因素也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总之,未来网上的世界,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高阳,王坚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9(02):5-20.

第4篇

4月1日,中国移动启动了TD-SCDMA业务试商用放号,虽然规模只有8个城市和2万用户,但也终于结束了3G“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的状况,3G离我们更近了。

呼叫中心3G新装

其实,对用户而言,不管是3G,还是以后的4G,他们真正需要的就是能随时随地高速接入到网络,和进行各种多媒体的体验。而运营商也看准了诸如移动宽带上网、流媒体业务以及可视通话等高附加值移动业务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只不过,运营商要想要高附加值业务重现2G语音辉煌,就需要将这些美丽的应用图景扎扎实实地落在3G这块画布上。

3G带给用户的变化似乎都停留在电信业务上,呼叫中心对此仿佛置身事外,其实,类似于3G这样的移动宽带通信网同样能给呼叫中心带来新的变化,例如当人们通过呼叫中心预订酒店房间的同时,就能通过视频的方式浏览整个房间的状况,哪怕是床头的一束鲜花都能尽收眼底;电子商务企业也可以通过手机视频向用户呈现产品外观;航空公司在帮助旅客订购机票时能通过三维动画帮助旅客确定舱位;还可以通过TTS和ASR实现客户与座席虚拟形象的沟通等。

所有这些表明,多媒体将是呼叫中心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也是呼叫中心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路标。目前,3G也好,IMS也罢,移动化、宽带化和应用多媒体化已是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也是通信业内的普遍共识,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呼叫中心准备好了吗?

用户对多媒体的需求意味着呼叫中心系统平台应能提供较强的多媒体处理能力,从这点来说目前的呼叫中心系统平台做得并不好,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传统PBX交换机在其诞生之初就不是为呼叫中心而准备的,在媒体处理上几乎是空白。

以PBX(或IPPBX)为中心组成的呼叫中心系统平台将IVR服务器、录音服务器、传真服务器、会议桥以及网关等设备与PBX连接起来,以设备叠加的方式完成媒体功能的构建,设备的大量堆砌不仅造成系统平台的结构复杂,媒体功能的可靠性降低,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使得媒体功能之间呈现竖井式的垂直结构,各个媒体功能服务都有各自的处理机制和管理方式,相互独立,平台缺乏层次化、水平式的系统结构,流程改造和更新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业务灵活性差,造成多媒体功能的综合能力较弱。

第5篇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69亿户,普及率为20.8%。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84.4%,意大利为92.65%,卢森堡为101.34%;当时,中国为16.09%。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60+(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中国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1.28Mb/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1.6M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按NGN演进发展的思路,拿出快速应对3G或3G演进发展业务及所谓全业务竞争的有效务实对策,并以市场需求驱动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开发对用户更有吸引力的应用。一旦发放新牌照,市场格局必将重新划分,几大运营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同时,必会因建设新网络而掀起新的投资,设备制造商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旦3G启动,整个通信行业的产业链会高速旋转起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将由此实现第三次突破。

第6篇

无可否认,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史几乎约等于互联网广告技术的创新史,从网络广告的普及到广告交易网络和平台的兴起,无一不彰显着技术革新带来的价值。近两年,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变革,如Web2.0应用的兴起,如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如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开启。这些变革,让沉寂多年的网络广告生存法则岌岌可危,技术革新带来的驱动效应正在倍增显现。

易传媒CEO闫方军认为,以往以广告资源为核心的模式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以资源和受众为双核心的模式,而实现这一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技术和用户数据。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RTB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需求端平台DSP、供应端平台SSP、数据管理平台DMP等细分平台的出现与演变,成为未来网络广告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在技术领域深耕多年深度布局的易传媒,正逐渐成长为推动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前行的重要力量。

技术引领者

易传媒于2007年初创立于美国硅谷。从最初的广告网络到后来的整合数字广告平台,易传媒在长达六年的探索中,搭建起了中国独有的端到端整合数字广告平台,打通了互联网广告产业链的供应端和需求端。

在供应端,易传媒基于多年专业的广告运营经验,自主研发了供媒体所用的ASP平台(也即SSP平台),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智能的投放技术和精准的数据报告帮助媒体主提高运营效率、获得最大化的广告收益。

而在需求端,易传媒早在2010年6月就推出了ADP需求端广告平台。根据中国广告主和公司运营的特点,利用Ad Manager成熟的技术,专为广告主和商开发的需求端广告技术平台,用技术驱动运营管理革新,实现广告投放高质高效。

易传媒的ADP产品由DAS、DSP两大平台组成,整合了工作流程管理,媒介策划与购买,多源人群、数据管理和投放效果衡量的功能,大大简化广告主及商内部从策划到媒体购买的流程,实现以受众为中心购买、媒介计划系统化、多维度深层次报告分析,同时,不断积累品牌受众的信息,优化广告投放的效果。各平台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广告主和商可根据自身需要灵活搭配和使用。

在过去两年中,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易传媒ADP平台功能也在不断升级。相比于今年市场上才推出的其他DSP产品来说,在技术成熟度和资源整合能力上,易传媒ADP显然都有着不小的优势。

“真正有效的需求方平台要能够为公司、广告主整合大量不同来源的媒体资源,除了以RTB的方式购买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上的资源,DSP整合的资源还应包括广告网络和其它支持CPM购买的媒体的资源。这些都是易传媒的明显优势”,易传媒副总裁王华表示。

王华告诉记者,易传媒的技术布局图上,KTB产品并不是唯一,比如整合电视和互联网的跨屏营销的eTV2.0系统,还有以人为本的广告投放eTA人群分析系统,帮助广告主进行第一方数据管理的eDB等数据家族产品。易传媒的各种技术系统和产品相互作用、环环相扣,完成广告主看不见的运算、达到看得见的营销效果。

价值创造者

技术对网络广告行业的驱动毋庸置疑,但是技术要真正发挥出威力,也必须能做到真正对接市场需求,技术只有落地并与运营、产品一体化,才能为产业链各环节和产业发展创造真正的价值。

从创立之初,易传媒就潜心打造了核心广告操作系统Ad Manager,以技术驱动从底层到顶层应用,将技术产品化,全面支撑公司内部高效运作,实现广告一条龙式运营。

以这样一个强大的引擎为基础,易传媒得以打造出可供媒体主、商、广告主运用,中国唯一横跨供应端到需求端的广告技术平台。

而易传媒成功背后的逻辑和出发点,就是如何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对于媒体来说,是如何让其流量资源换取更高的广告价值,对于广告主来说,就是如何其广告投入赢得更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中国的广告市场相对美国是落后的,广告主也是相对保守的,如何推进RTB在中国的发展是一大挑战。针对国内2012年初不断问世的DSP新平台,单纯宣传RTB技术的优越性,易传媒有着不同的看法。

王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环境、生态系统的演进而进化,不能简单死板照搬国外的做法,或者仅仅局限在某一种资源购买方式上。真正有效的平台必须要满足广告主的传播需求。”

另外,从DSP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他告诉记者,国内除了一些电商广告主可能具备完全自助操作DSP投放广告和优化的相关经验能力,更多的广告主虽然有意愿,短期内还无法以完全自助的形式完成,为此易传媒提供了更多操作服务,以及培训和咨询服务,让更多的中国广告主掌握和使用自助平台来进行DSP平台的广告投放。

毫无疑问,技术类公司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对整个行业产业链环节发展和成熟水平的推动,为行业创造了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客户的认可。

行业领军者

从技术先行者到价值创造者,耕耘市场近六年的易传媒,也理所当然逐渐成长为推动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前行的重要力量。

据悉,在需求端上,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六家国际4A媒介购买集团中四家选择使用易传媒需求端平台产品ADP;在供应端上,中国目前有超过一百多家主流互联网媒体和八十多家移动互联网媒体在使用易传媒供应端产品ASP。

依托技术平台的强大数据和自动化运营能力,易传媒媒体平台每月管理来自优质门户、垂直、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类媒体的300亿流量,在无线互联网方面积累海量WAP和APP媒体资源。截止2012年7月,易传媒的互联网平台每月覆盖5.1亿独立用户,移动互联网平台覆盖2.75亿独立用户。

第7篇

【关键词】创新舞美;剧场运营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45-01

一、西北地区城市舞台美术现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更多依赖的是导演独立的艺术构思,加上费用问题,导致了这个年代作品的创作起步在舞台美术方面较欠缺。一些小城市的舞台美术更多依赖灯光来帮助实现效果。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不仅以它崭新的语言给舞美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还促使人们的审美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这就需要我们寻找艺术与科学新的契合点。

二、全国剧场现状

(一)文化需求高涨,剧院数量不断增加。

以我国目前建成的大剧院为标准划分,我国剧院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以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60年代,国内剧院建设处于停顿状态,均为原有或改建的剧院或影院。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文化建筑建设领域迎来新的历史时期。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2010年间,东莞玉兰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青岛大剧院、国家大剧院等的建成,标志着国内第二代剧院建筑向声学、技术和艺术高峰攀爬。第四阶段是2010年至今。以广州大剧院和甘肃大剧院为代表,在建筑艺术、建筑声学等方面达到了我国剧院建设的新高度,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剧院建设的高峰期。

(二)建设难,运营更难。

相对而言,中国经营成功的剧院为数有限,大部分剧场处于维持或艰难运营的状况。演艺内容供应不足和缺乏科学的现代剧场管理,是大剧院未来运营的两大挑战。与大剧院的建设热潮相比,目前绝大部分城市的演出市场并不是非常成熟,而一些建在城市新区的剧院,由于选址及交通、人流和周边配套等诸多原因,已给后期经营造成了很大困难。

只有高水准的管理才能够不断吸引优秀的演出节目,才能支撑起大剧院的舞台,如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建成后,由于管理有方,使这两个剧院成为世界优秀节目的大舞台;保利剧院与全国多家大剧院共享演出资源,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结合当地文化及剧场现状,提出低成本创新舞美创新助推剧场运营

如今演出市场繁荣,各类演出水平参差不齐,而群众文化需求高涨,好的剧场已经建设好,但收效一般;好的剧目票价高,票房保证不了,剧场不敢冒然引进,大多数剧院以租赁场地的方式为政府举办重大会议,完全失去了大剧院的主要功能和社会价值。

通过各领域行业专家的讲解和分享,笔者认为,通过创作低成本的艺术产品,助推剧场的运营。低成本的概念不是品质低,而是高品质低组合,比如说,剧本选有故事有内涵的题材,演出人员要少,舞美简洁留白多,给观众多留些想象的空间。通过这样低成本高品质的作品,占领演出市场取得经济效益。

2015年专业剧场演出票房收入与2014年相比较,儿童剧在场次、上座率、观众人数等方面基本与2014年持平。很多国外儿童剧目被引进。在规模上,国内儿童剧还是大剧场、大规模、大场景、大舞美的创作方向,外国儿童剧更多是小制作,极简的布景和道具,十人以下的演出团队,既有利于巡演也有利于成本控制,外国儿童剧更注重对儿童的观剧体验,培养其想象力。

通过对以上演出市场的分析,更能深刻体会到好的作品或产品的重要性,小制作大舞台,有利于成本控制、开拓市场,以及对年轻观众的培养,我们可以利用优秀作品的真实场景让少年儿童亲身体验舞台,体验戏剧,培养我们戏剧的目标观众,为今后剧场更好地运营发挥作用,真正体现出剧场的文化价值。

建设剧场的目的是让群众欣赏到优秀的作品,为优秀作品提供演出的场所,舞台技术是保证优秀作品完成的基础,舞台灯光是优秀作品的视觉呈现,剧院管理是为优秀作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优秀作品扎根舞台,开花结果。

剧场目前的现状直接取决于优秀作品的呈现与培养,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路,让我们思考如何创作优秀作品,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把新媒体转换成一种全新的“舞台语言”,相信这是一个发展空间广阔的课题,它的发展趋势必会带来舞台艺术和审美观念的不断变革。

第8篇

事实上,“增强现实(AR)+LBS(位置服务) +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是Pokemon GO的技术支点,“历史悠久的经典游戏IP+高水平的全球化运营”是Pokemon GO的商业支点――两条腿缺一不可,看似一夜火爆,实则是基于技术融合与杂交的厚积薄发。

先看商业。Pokemon GO的IP源于Pokemon,任天堂的经典掌机游戏《精灵宝可梦》。1996年,第一世代《精灵宝可梦》;2016年,第七世代《精灵宝可梦太阳月亮》对外公布,正式版将于年底发售。整整20年间,每一世代的任天堂掌机和《精灵宝可梦》,均为天作之合的经典,其家族数据包括25款游戏、700种精灵角色、2.79亿套总销量、年均收入15亿美元……IP之强大、粉丝之忠诚,足见一斑。

事实上,将AR和LBS技术融入Pokemon,打造一个Pokemon Go的想法,也来自于玩家社群持续10余年的“强烈呼吁”――“假如我可以行走在校园里、或者在上班的途中都可以遇上皮卡丘或者沙奈朵,并收服他们呢?”

于是,任天堂与AR游戏制作团队Niantic合作,开发出Pokemon Go这一连接游戏与现实的分支资料片。这里还有个插曲,Niantic也是上一款全球知名AR手游Ingress的开发者,但这部作品的知名度和下载量、活跃度远远不及Pokemon Go,这中间巨大的势能落差,就是《精灵宝可梦》锻造了20年的经典IP赋能。

从全球运营的角度看,分区运营策略与深耕现实的商业合作,是Pokemon Go的两个亮点。AR游戏基于Google地图的LBS服务,天然需要分区运营,同时也是对第一款全球现象级增强现实游戏的压力测试。尽管如此,在北美及日本地区,还是多次出现了压力峰值时服务器宕机。

同时,全球化发行、分区化运营,已带来深耕现实的商业合作,比如任天堂与麦当劳在日本市场的合作协议,所有麦当劳的餐厅都将成为游戏中的关键地标。这一合作甫一公布,日本麦当劳股价迅即上涨9.1%,是否能像任天堂一样股价翻番也未可知。反过来思考,这种有趣、有用、多赢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另一种O2O?亦或说,这才应该是真正的O2O?

第9篇

在短短的十年间,好帮手电子发展成为年销售过10亿元的大公司,旗下拥有 “卡仕达”、“科骏达”两大品牌,还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领跑者。

过去的十年,同时也是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迅速发展的十年。好帮手电子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保持了十年迅速而稳健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好帮手电子的十年发展史。

激越:从无到有的创业史

199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罗大军加盟了刚刚成立的好帮手电子,成为了一名开发工程师。当时公司包括董事长在内一共才七个人。为了能尽快打入市场,公司决定加大力度进行产品研发,当时初来乍到的罗大军便被委以重任,与另外一个工程师一起各自负责一个研发项目的运作。一年之后,罗大军被提升为采购部经理。因为在工作上的努力,不到一年后,他再次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经理。2000年,罗大军进而接任总经理一职。

罗大军的个人经历正好是员工与好帮手电子共同成长的真实写照。虽然他们在创业期间经历了各种磨难,但是他们从失败之中汲取经验,凭着满腔的热情和面对失败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为好帮手电子未来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一过,好帮手电子就正式创建了“卡仕达”品牌,并赋予了该品牌争做汽车影音行业内第一品牌的意义。2001年,好帮手电子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当年3月在广州成立研究中心;接着在11月,第一台内藏式自动翻转显示器样机研制成功,同月公司开始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在12月,公司总产值实现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通过在2001年的迅速积累,好帮手电子壮大的步伐不断加快。2002年6月,CA1603研制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台全自动伸缩式多媒体娱乐系统的代表,并成功地参加了第七届北京车展。同时,好帮手电子正式通过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10月,CA1603正式批量上市,公司并于同月起开始在全国组建销售网络。

腾飞:从小到大的发展史

夯实了发展的良好基础,凭借好帮手电子产品战略与销售战略的制定与落实,造就了企业从小到大的几何式发展。从渠道拓展到产品线延伸,无不体现好帮手电子在战略发展上的高瞻远瞩和执行到位。

2003年初,好帮手电子开始大力开展全国经销商网络的建设。7月,公司承办了首届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研讨会及新产品会。10月,公司参加香港秋季产品展,全面拓展海外市场。2004年7月,好帮手电子冠名赞助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音响文化节,这时“卡仕达(CASKA)”这个名字在汽车电子行业中开始崭露头角,得到了行业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可。

在产品研发上,好帮手电子同样不遗余力。2003年6月,CA1602样机正式研制成功;4月,好帮手电子再次重拳出击第1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首次推出专车专用一体化DVD影音系统,成为展览会上的亮点之作。8月,好帮手电子的首款GPS导航系统上市,并掀起了导航普及风暴,公司的发展方向由单一的汽车影音领域转变成汽车导航影音系统领域,韩国现代企业和日本汽车的零部件考察团也纷纷前来参观考察。

2005年1月,“卡仕达”腾龙战略正式启动。2005年11月,好帮手电子首次提出“厂商携手,品牌共创,成果共享”的共赢理念。

2006年 2月 ,好帮手电子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APEX(爱普克思)计划,确定了2006至2010年的战略目标,好帮手电子进入另一高速发展阶段。从当年10月份起,好帮手电子重拳出击央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2套和4套黄金时段播出首条影视广告,开辟了汽车电子行业出击央视广告的先河。11月,在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好帮手电子也携两大品牌闪亮登场,吹响“自主创新,树立民族品牌,铸造汽车电子产业航母,立足后装,整合优势资源,全面进军前装市场”的号角。

梦想:战略开创的未来路

“十年业绩是一种心态,我们需要重新归零、启航、跨越。”这是好帮手电子管理层最近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现在汽车电子行业正处于速变时期,适者生存,不适者必定被淘汰。目前行业情况客观要求好帮手电子必须跟随着行业变化步伐做出相应调整。于是好帮手电子再次紧紧地抓住这个重要时机,提出了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提出是基于好帮手电子成熟的条件和强大的优势:十年的品牌影响力、十年的技术沉淀以及强大的团队竞争力。随着软实力的建设,企业文化接连引进,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好帮手电子全体上下的凝聚力增强了。

好帮手电子过去注重产品销售,现在提出了要同步开展资本运营、市场运营和品牌运营,并认识到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资本运营的最大目标是达到资本激增,品牌运营是长期拉动企业长线发展,市场运营是现时必须达到的眼前利益。

第10篇

行进在北京深秋的夜晚,出租车司机的话语在耳边响起:“3G,是那种更加高级的移动电话吗?如果价格可以承受,我会考虑的”。这就是移动通信对今日中国的影响,可以相信在中国类似的图景将以各种面目不断重现。

许多力量正在影响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在全球和中国的进程。有心人士如果仔细解读近期在北京连续召开的论坛以及峰会,最大可能是获得大相径庭的结论。我们无需仔细分辨近日瑞银华宝研究人员在咨询报告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大幅缩水的论断,但是我们确实需要从纷繁芜杂的业内外的议论中发现中国3G的未来方向。

生存,还是毁灭?

环顾中国经济发展史,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受关注程度前所未有。今天,我国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世界第一移动通信大国。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是顺应技术潮流,让3G引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再上台阶;还是等待市场发育,跳跃3G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利益权衡异常艰难。对于所有投身3G研发、制造以及准备运营的人士而言,这是事关全局的生存或者毁灭的问题。

在中国通信业内外,已经出现了相持不下的两派观点:“需求决定论”和“供给培育论”。在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这种分歧已经解决:市场需求当然是最终的决定因素。现实的问题在于,技术进步推动的供给能力提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它对市场需求的牵引作用。后一方认为,中国通信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通信业务尚未完全普及的产业发展阶段,供给方对市场需求的培育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分析“需求决定论”者所持的论据,大部分都属于客观事实:现实移动用户的通信需求仍然集中于话音业务,以致数据业务处于缓慢起步阶段;潜在移动用户尽管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但其购买支付能力有限,需求内容仍然集中在话音业务;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应用方面,没有足够多的信息内容和服务厂商来刺激消费;世界范围内均缺乏成功的商业模式来快速培育需求。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有一点,政府或者运营商几乎不可能重演2G时代快速启动市场需求的先例,而必须等待移动数据多媒体业务市场的自我发育。由此得出的推论是: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当高度冷静地把握好启动3G市场、发展3G产业的有利时机,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这一代技术,直接跨越进入下一代技术。

支持“供给培育论”的一方则充满了理想色彩。他们认为:电信业作为信息社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力量,技术进步对供给能力提升和需求方向的刺激不容低估;不能等待所谓的“杀手级应用”或者成功的“商业模式”来启动发育迟缓的市场;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空间决定了电信消费需求的层次性,高端个人用户和集团性的商业客户有望成为3G网络的第一批拥趸;电信企业(包括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可以携手合作,大幅降低3G潜在用户的进入门槛;体制解放和政策宽松将激励众多的中小企业投入信息服务市场,从而拉动移动数据多媒体的业务需求。最后也许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恰如cdma 2000系统的前后两个版本EV DO和EV DV的功能区别一样,3G网络就其业务承载功能和经济建设成本而言,完全可以取代和超越现有的2G网络。所以,3G在中国能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国外的成功运营经验和商业模式,而在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独特的市场环境―话音业务尚未饱和,数据多媒体业务正在成长。

两种观点何以取信?业内人士曾经不无戏言地预测:中国3G最高决策者的个人品格将决定3G的前途命运,现实主义者优先选择前一种论点,而理想主义者应当会支持后一种言论。

不幸的状况是,3G决策者正在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不幸中的万幸是,业界诸多厂商不必考虑生死之间的唯一选择。

决策者的智慧与勇气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中国3G的未来负有直接的责任。如果按照决策者所处位置和承担责任大小来划分,可以区分为“战略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

做一个假想的游戏,当上述两类决策者来到3G的十字路口,谁来决定前进的方向呢?当然是战略决策者,政策制定者则承担其后的任务,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3G产业存在巨大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存在太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都在利用各自的渠道,采取独具特色的方式,去影响决策者的注意力和判断力。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决策者的思维逻辑,我们按照优先顺序排列如下:

1、是否有必要发展3G?考虑技术优劣势、社会经济意义和战略目标等因素;

2、发展3G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考虑市场容量、技术稳定性和设备成熟度、频率资源配置、资金投入和消费需求阶段等因素;

3、如何以最佳方式启动3G?考虑标准选择、市场启动时机、进入成本(包括IPR费用)、牌照对象和方式、运营者数量等因素;

4、如何有效支持国产标准和国内厂商?考虑WTO规则下,政府扶持行为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政策工具至关重要;

5、如何应对后3G时代的市场环境?考虑进一步强化监管,解决互联互通、业务资费、普遍服务、资源共享、号码可携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形成高峰的“说客”人群,其实并未深刻理解到上述思维的真正含义。他们只是立足自身利益立场,片面强调时机、牌照、标准等内容,结果争论激烈、观点分歧,距离决策者的关注焦点反而越来越远。

2003年10月,最接近决策人士的研究部门抛出了中国3G政策的主要目标。

1. 战略决策层面,主要目标是:明确中国发展3G的定位,对发展的必要性、3G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基本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回答。

2. 产业政策层面,主要目标是:抓住全球基本同步启动3G市场的有利时机,利用中国国产标准和市场容量的综合优势,以运营业为核心,带动设备和终端制造业、软件业、芯片业和信息服务业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规模巨大的产业群;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提升科技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显著贡献。

3. 运营业政策层面,主要目标是:借助新网络新技术引入新的市场力量,促进电信市场有效竞争,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全面改善电信业的服务水平,提升电信运营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国内外竞争实力;加速推进信息社会进程,尽快成为移动信息社会的核心产业,为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在宏观而抽象的目标表述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足以成为后来“说客”的借鉴。有两点核心内容应当引起广泛的注意:第一,政府对3G制造业倾注了心血和期待,力图借助发展3G时机扭转通信设备制造业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从而形成能够自主发展、进而领先全球的巨大产业链条。为此必须有效解决与IPR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坚定不移地支持国产标准TD-SCDMA和国内具有自主研发制造实力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第二,3G运营业必须突破2G时代的双寡头竞争局面,引入新的竞争力量,在业务结构、创新能力和竞争模式等方面跃上新台阶,力争造就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跨国通信运营商。

概言之,中国3G承担着继续深化电信改革和推动电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双重使命,决策者无法不慎重。理清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首先需要高度的决策智慧,其次摆脱利益集团干扰,明晰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我们期待勇气和智慧的有机融合,并且结出丰硕的决策果实。

3G的道路和前景

权衡利弊得失,中国应该不会放弃赶超世界的历史机遇。而后面的问题是,我们的道路是什么,顺着这条道路能否发现光明的前景?

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进入3G时代,政府将退居幕后,为企业留下广阔的舞台。系统设备制造商将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共享优势,迅速降低先期网络建设成本;终端制造商将大力发展可定制的多业务智能终端,大大降低消费者的终端置换成本;电信运营商仍然处于电信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地位,但这个角色将会发生悄悄的变化。“核心”没有动摇,但发挥作用的方式出现了变化:拥有3G网络的运营商不再单纯依靠网络资源的接入优势来获取高额价值,而借助对电信产业链上下游的客户整合能力来获取合理价值。3G时代,电信运营商可以担负起“价值整合者”的角色,发挥“增长驱动力”的作用。

从2G走向3G,现有的移动运营商应当迈向一条“利旧布新”的发展道路,已有的网络资源必须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对新网络的建设部署必须循序渐进地推行。而新进入的移动运营商则会选择一条“标新立异”的发展道路,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网络的优势,大力发展差异,以此迅速占领市场位置。我们确信,从中国通信市场的现实出发,在可以预见的2-3年内,3G通信市场的主要价值贡献者仍然会来自于话音业务。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可能发生在3-5年以后,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运营商的激励性发展策略有助于提前这一时间。

3G时代,中国人的信息生活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几亿电信消费者将从3G网络获得全新的体验,以下就是3G带来的美丽图景。

1、新平台新工具。3G网络可以充分利用2G网络的资源,但它采用了新的网络架构,对于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对需要高带宽、高速率的数据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能力更强。这些特点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和更灵活的方式,获取并处理大量信息,成为信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2、新服务新沟通。3G能够提供一系列针对个人、家庭的整合式通讯服务,包括文本、语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能够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顺畅地传输。人们还能够借助会议电视等互动沟通方式,在极大降低会议成本的同时实现远程协同工作。

3、 新存在新生活。3G能够支持众多的业务应用,通过与互联网更加紧密的结合,拥有3G智能终端的用户可以显著改变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极大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比如互动学习、电子商务以及移动银行等。

第11篇

关键词:传媒业;新闻集团;资本运营;跨媒体;集中化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23-04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傅云舟(1987-),女,浙江长兴人,学生,从事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郭薇(1987-),女,北京人,学生,从事金融研究。

随着中国政府在传媒业相关政策的松动以及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传媒业从完全的计划运作向市场运作改革,从单一形式的媒体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是,和国外成熟、发达的传媒业相比,实力差距依然悬殊。我们选取全球传媒巨头――默多克新闻集团为研究样本,基于该集团2004―2008年度报表的数据和信息,并结合其迅速扩展全球市场的案例,分析新闻集团近几年的资本运营状况和经营战略。本文将重点从跨媒体整合和集中化战略经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中国传媒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借鉴参考。

一、跨媒体整合,多元化发展

新闻集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虽然只是从报纸起家,其现在已拥有包括福克斯电影公司、英国BSKYB、《泰晤士报》、道琼斯等诸多世界知名媒体。自成立的五十多年来,新闻集团运用了大量跨媒体资源,建立起一个遍及四大洲、涵盖多元领域的强大的传媒帝国。根据新闻集团2008年年报,其业务范围分为八个领域:电影、电视、有线电视节目、直接到户卫星电视、杂志及杂志广告、报纸及信息服务、书籍出版及其他。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到,新闻集团的资产广泛地分布在电影、电视、报纸及信息服务、数字技术服务等各部门,几乎涵盖了传媒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真正的跨媒体整合、多元化发展。对于新闻集团而言,跨媒体整合不仅是它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扩大客户群的长远战略,更是它实现有效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经营之道:

1.跨媒体整合有利于全面渗透市场、多方位扩张发展领域,从而扩大客户群,增强全球影响力。1999年,新闻集团与Yahoo达成了技术推广协议,成功地完成与Yahoo在媒体、市场运作、节目制作等方面的合作;2003年,新闻集团斥资66亿美元控股DirecTV卫星广播集团,并利用其1 100万用户来加强旗下Sky TV和Star TV等卫星传媒的传播力量,以帮助新闻集团登上世界卫星电视业务霸主的宝座。这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新闻集团的全球影响力,也让迪斯尼、AOL时代华纳以及其他传媒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2005年,新闻集团以5.省略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从而踏进了网络、博客及网络社交领域。此举使新闻集团在美国的网络流量增加近1倍,为集团扩展网络业务奠定很好的基础。

2.跨媒体整合有利于达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和生产能力利用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微观经济学理论指出,规模的扩大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率和收益的提高。由于传媒产业的特色,电视、报纸、杂志甚至网络等信息服务在生产、经营模式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因而可以在信息资源、技术、设备、传输网络、人力甚至生产经验等方面实现共享。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有效提高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摊薄固定和可变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

从最初的报纸起家到如今的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扩张过程时间之短、速度之快令人瞩目。纵观新闻集团的发展历程,新闻集团的跨媒体整合战略的实施主要依靠两种资本运营方式:收购和投资控股。

1.收购:新闻集团的成长史也是它不断收购其他公司、壮大自身的历史。从它最早于1956年收购《帕斯星期日周刊》,到收购泰晤士报业集团和太阳报,到2005年购买三家网络公司后成立福克斯互动媒体公司,到2007年收购道琼斯,新闻集团在这些兼并收购中经历了成功和失败,最终成长为传媒巨头。

1969年,新闻集团收购世界新闻和太阳报。

1981年,新闻集团以1 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和《星日泰晤士报》,使得新闻集团成为英文报业的巨头。

1993年,新闻集团以8.5亿美元巨资收购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创办的香港星空卫视。而从日后的运营状况看,此举并非成功手笔。

2003年,新闻集团斥资66亿美元收购DirecTV卫星广播集团,登上世界卫星电视业务霸主的宝座。

2005年,默多克新闻集团以5.省略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公司,从而踏进网络、博客及互联网社交领域。

2006年,新闻集团以1.88亿美元收购德国SP(服务提供商)公司Jamba,利用其在华拥有的SP业务,加大在中国SP市场的话语权。

2007年,新闻集团以56亿美元收购道琼斯集团,从而将以商业、财经领域深度分析报道著称的《华尔街日报》报系和提供实时财经报道、市场评论的道琼斯有线新闻社拥入囊中。

金融学理论指出,并购有利于直接获得具有完善框架的企业组织,得到专门的人才、技术、商誉、特权、资产、先进机制等重要资源,节省本企业时间、资本方面的投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继而较快地产生效益,快速扩张市场相关领域。借助收购,新闻集团相继将泰晤士报业、福克斯电影公司、道琼斯集团等各领域巨头归入旗下,直接获取被收购企业完善成熟的运作机制和长期累积的重要资源,可谓以收购“一小步”完成成为某领域领军企业的“一大步”,快速有效地打造出一个传媒帝国。

2. 投资控股:1996年,新闻集团旗下的STAR TV公司与刘长乐今日亚洲公司各控股45%成立了凤凰卫视。五年后凤凰卫视实现了运营平衡。如今,凤凰卫视是默多克在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1999年,新闻集团与Yahoo签订合作协议,Yahoo?按合同规定负责推广福克斯公司的相关业务,从而扩大了新闻集团的宣传渠道。2000年,新闻集团又和Yahoo合作建立起多家新闻、医疗和电子商务网站。

1999年,新闻集团旗下的卫星电视与香港电信成立各占40%与60%权益的合营公司。新公司融合了卫视的数码电视平台和香港电信的互联网和互动电视服务,可谓完美的结合。然而该公司以停止经营告终。

2000年,新闻集团旗下卫星电视与台湾和信超媒体成立各占50%权益的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台湾地区互动电视服务平台,为逾100万用户提供服务,并逐步普及至全台湾的有线电视用户。

通过投资控股,新闻集团运用较少的资金达到控股目标公司的目的。由于控股后,被收购公司的原有股东不变,企业与原有股东甚至当地政府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借助目标公司的既有资源迅速开拓市场,这无疑成为新闻集团进军并迅速占领美国、亚洲和拉美等地区和国家市场的有效方式。

翻开中国传媒发展史,国家允许传媒组建传媒集团始于1994年,并以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试点挂牌拉开中国传媒集团化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集团化成为中国传媒改革的主旋律,传媒集团成为传媒经济的主力军。进入21世纪后,跨媒体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2001年,中国颁布“17号文”:“有条件的经批准可组建跨地区、跨媒体的大型新闻集团”。该文件打破了国家对传媒业不准跨媒体经营的严格限制,为中国传媒业的跨媒体整合、多元化发展打开了机会。2000年12月底,中国第一家省级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湖南宣告成立。此后,各地广电业相继重组,全国广电集团达到十余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01年12月成立的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其合并之初有员工2万多人,固定资产214亿元,年收入111亿元。

就中国传媒业而言,尽管近年来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传媒业与证券市场结合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等新亮点,但绝大部分企业尚处于单一种类、单一形式的阶段,资本运营的战略和手法如兼并收购、投资控股等仍欠成熟,广播影视、出版集团等还处于探索、成长期。这一方面跟国内相关政策的管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传媒企业自身的国际化视野和管理水平密切相连。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单一形式媒体的生存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传媒业不仅面临着对综合性、多样性信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者,更面临着来自国际传媒业的野心勃勃、实力强劲的竞争者。顺应世界传媒业发展趋势,向跨媒体、多元化集团的方向发展,广泛运用跨媒体资源,提高资本、人力和生产能力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扩大企业经济规模,加强市场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应是中国传媒业的重要课题。新闻集团在跨媒体整合方面的成功之道,为中国传媒业提供了生存样本。

二、经营战略集中化

新闻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跨媒体整合、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则将战略重点放在电影、电视、报纸及信息服务的经营上。经营战略集中化,是新闻集团的又一重要经营理念。从新闻集团近年财报中可以看到,集团长期保持着围绕这三个重点领域提供资金、人力支持,使这三方面始终保持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2007年和2008年,电影、电视、报纸及信息服务三个部门的资产比重之和分别占到新闻集团总资产的40.19%和44.7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年来网络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集团对该领域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大,显示出其在网络业务和数字媒体市场等新媒体和新市场的野心。

经营战略集中化,有利于集中使用整个集团的资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优势领域,避免成本扩散,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新闻集团近五年的年报显示,电影、电视、报纸及信息服务一直是最盈利的前三个部门,且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74%、3.72%和17.08%。

新闻集团2008年年报显示,在其2008年的总收入中,有来自电影的收入约6.7亿美元,占到20.3%;电视的收入约5.8亿美元,占到17.6%;报纸的收入6.3亿美元,占到18.9%;三个部门收入总额达到18.7亿美元,占到整个集团总收入的56.8%。

横看全球电影、电视、报纸领域,新闻集团行业巨头的地位似乎不可撼动。旗下福克斯电影公司、英国BSKYB、香港星空卫视、日本天空完美卫视、拉美直播卫星平台、《泰晤士报》、《太阳报》、《华尔街日报》、道琼斯工业指数,都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经营战略集中化这一战略在新闻集团的运用可谓卓有成效。

对跨媒体整合、多元化发展尚不普遍的中国传媒业来说,新闻集团的集中化经营战略依然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寻求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集中资源将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尽快实现利润的增长。这看似是一个矛盾的命题,而事实上需要企业对自身定位、发展战略、市场形势等诸多问题作出清晰的思考。新闻集团从报纸起家,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围绕电影、电视、报纸三大重点领域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将这三个部门分别发展成全球范围的领军者,不仅牢牢奠定了新闻集团在传媒业界的巨无霸地位,更为其在书籍、杂志、广告及网络互动等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反观国内传媒业,曾有不少传媒企业全然丢弃自己多年经营的传统项目、优势项目、特色项目,转战全新的热门领域;也有不少传媒企业在各领域内广拉战线,却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未能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品牌战略,经营几年而业绩平平。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缺乏具有优势、特色的支柱产业,是这些传媒企业无法做大做强的共同原因。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传媒企业尤其需要认清自我、审时度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在依靠优势产业站稳市场的基础上,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新闻集团年度报表[R],2004―2008.

[2]李晓枫.中国电视传媒资本运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谢耕耘.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历史与现状[R].2009.

[4]大众报业集团投资管理部.2007年中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N种方法[R].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2008.

第12篇

这家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及IP电话作为主营业务的巨头还有可能变得更加庞大。2014年2月13日,康卡斯特宣布收购时代华纳有线(Time Warner Cable,下称TWC),并开出总价452亿美元的全股票要约。

虽然美国的有线电视发展史上不乏并购和分拆,这一消息仍足以震撼市场—毕竟康卡斯特和TWC是美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如果收购达成,它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大媒体并购案,康卡斯特也会成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电信的第二大网络服务提供商。

导致这场收购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面临成本骤增和用户流失。康卡斯特首席执行官布莱恩·罗伯茨(Brian Roberts)表示,电视在未来5年内的变化会比过去50年还大。而这场收购更像是巨变的前奏。

在美国,有线电视行业口碑不佳,人们最怨声载道的是它高昂的价格—康卡斯特的用户预计人均花费为每月151.3美元,而TWC为每月148.7美元。

运营商需要向电视台支付内容转播费才能被授权转播节目。过去10年,内容转播费平均每年上涨10%,导致运营商和电视台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2013年夏天,因为没能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就转播费达成协议,TWC的订户整整一个月没能看上该频道的节目,直到全美橄榄球联盟(NFL)赛季来临的时候,TWC才不得不妥协。

这些成本最终都被转嫁到用户身上,一些人抛弃了机顶盒。2013年,康卡斯特的电视订户数减少1.4%,而份额仅有它一半的TWC减少了7%。

面对危机,康卡斯特的规模优势让它比TWC拥有更好看的财务报表。2013年康卡斯特的现金流高达85亿美元。和康卡斯特的一直不断扩张相反,TWC经历了一系列分拆—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于2009年分拆,2年前又分拆出TWC,如今它再次被收购。

在此之前,关于TWC出售的新闻大都和美国第四大有线电视供应商Charter相关。在Charter三次出价都因太低而遭到驳回之后,康卡斯特出手了。“我不会让Charter偷走公司的”,TWC CEO Robert Marcus宣称。

看上去康卡斯特给出的452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令Marcus满意,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已经批准了这项交易,但它们还要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而这将是漫长的纠缠过程。

“通过公司联合的方式可以降低转播成本的增长速度,”华尔街最早也最知名的有线电视行业分析师之一Craig Moffett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接下来和内容供应商的谈判中,运营商将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内容商们将会在华盛顿‘强烈抗议’,而它们彼此之间也可能发生并购整合。”

彭博美国研究部总监、高级媒体分析师Paul Sweeney表示:“这笔交易给予了康卡斯特对维亚康姆这样的内容商更大的控制力。”这是作为渠道商的康卡斯特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就在1年多前,康卡斯特将拥有NBC以及环球影业的NBC Universal收入囊中。内容制作曾是康卡斯特规模最小的业务,仅占收入的4%,这笔收购让康卡斯特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媒体公司。

据一位前NBC Universal员工回忆,尽管人们不太看得上这个做渠道出身的新东家—NBC Universal对它的反感都表现在《我为喜剧狂》(30 Rock)的种种嘲讽里—但康卡斯特派来的新任CEO Steve Burke的确得力。在他的努力下,NBC以44亿美元拿下了2020年奥运会美国市场的独家转播权,击败了包括ESPN和福克斯体育台在内的竞争对手。

在完成对NBC Universal的整合后,康卡斯特转而重新巩固自己的传统优势阵地。

与中国目前的电话、电视和互联网三网分离不同,在美国,这三大服务从历史上就天然融合在一起。AT&T和Verizon这样的电信巨头也提供电视和网络服务。而TWC不仅拥有1470万有线电视用户,还有720万宽带网络用户。如果收购达成,康卡斯特将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互联网运营商,掌握将近一半的视频等互联网业务的入口资源,而互联网普遍被分析师认为是媒体巨头预期最好的业务版块。

互联网已经撬动了通信和电视业。GigaOm创始人 Om Malik指出,这笔交易更像是一场宽带之争,而非有线电视之争。

宽带已经取代有线电视,成为康卡斯特和TWC最赚钱的业务。原因在于人们即便放弃了对数百个电视频道的兴趣,他们依然要为上网买单。预计到2015年,康卡斯特的宽带用户数或超其电视用户数。

康卡斯特仍需要通过此次收购扩大规模,掌握更多带宽资源,以利用未来的高速互联网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那里获取利益,而不是拱手让出市场份额—这才是未来有线电视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根据eMarketer的最新报告,2014年美国成年人每天用于上网或消费其他类型数字媒体的平均时间将为5小时9分钟,将首次超过他们看电视的时间。

“30年前,传统电视网被有线电视网打了个出其不意。如今,有线电视运营商和传统电视网一起被一批新兴技术攻了个措手不及。”《纽约客》撰稿人、《被谷歌》一书作者肯·奥莱塔分析道。

这个行业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层出不穷。Netflix的流媒体剧集、Hulu的点播节目、Apple TV,连亚马逊也在制作自己的喜剧和儿童剧。

还有近两年最热门的公司Aereo。AT&T也试图投资或收购它。它只是在纽约布鲁克林架设了一些天线,以流媒体方式将基本的广播频道记录在网络设备之上,并不支付给内容提供商任何转播费用。人们每月只需要为它付12美元,就可以挑选并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根据媒体调研公司Moffett Nathanson提供的数据,如果将Netflix算做一家有线电视台,其2013年的订阅收入可紧跟ESPN、HBO,位居第三。过去1年间,YouTube和Netflix这样的公司占据了47.8%的下行流量。

目前,康卡斯特82%的运营收入仍来自消费者在有线电视上的投入。

并购尽管不能彻底解决用户流失的根本问题,但它能缓解短期压力,为布局未来赢得更多筹码。

第13篇

Internet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随着Internet的商业化发展,这种商业化发展模式给Internet带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飞跃。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研究试验阶段;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成为互联网国家的第二阶段;今天,已经进入互联网快速增长阶段。

2002年,中国电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开通,被世界各地大型电信运营商用于构建规模庞大、运行快速稳定的“IP+Optical”网络,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这条全国最宽的数据通信通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因特网骨干传输网从2.5G步入10G时代,标志着中国电信数据传输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信数据网已成为真正的高速数据网络、海量带宽网。

国际互联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Internet已经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蓝图。纵观Internet的发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发展趋势:

运营产业化: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应用商业化: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替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

互联全球化: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互联宽带化: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网络需求。

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未来10到20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趋势的加强,未来互联网将是一个真正的多网合一、多业务综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是“移动+IP+广播多媒体”的网络世界,它能融合现今所有的通信业务,并能推动新业务的迅猛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一场革命。

VoIP技术建立融合通信平台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基于更具灵活开放性的SIP协议的VoIP语音网关无缝链接原有数据、语音通信设备,实现了各企业间经济便捷的语音通信。利用VoIP技术部署通信网络,组建VPN网络,实现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的互联互通,兼顾各个下属企业,以适应公司高速发展带来的通信需求,达到提高数据语音通信效率、大幅度降低通信费用以及提升业内竞争力的作用,实现了企业间的通话零话费和企业间IP网互联。

该平台采用基于SIP协议的VoIP语音网关设备,辅助程控电话交换机组建成的一体化融合通信平台,可直接连接PBX、PSTN,可完美地将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融合到一个通信平台中,能有效减少电缆敷设、设备数量,可显著节省企业建设网络的成本,促进企业语音和数据通信网络的融合,使企业通信向NGN转换,满足了集团内部数据通信、共享的需求。

IP软交换技术集群联网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应用于公安系统,同时经改造也可广泛应用于部队、公交、铁路、民航等部门,对于具有跨区域集群联网通信需求领域均有应用可能。

该项目实现了按省、地市、县不同行政区域划分的集群系统之间的多级联网,网内所有用户具有自动漫游、单呼和组呼等功能,且符合MPT1327信令标准。同时,通过异型网关的设计,实现了不同厂家集群系统间的互联。

意义:该项目的完成,填补了我国在基于IP网络软交换式集群联网系统领域的空白,将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移动智能网技术

项目简介: 该项目率先提出我国GSM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和技术体制;研制成功包括SCP、SMP、VC、SCE、IP等实体在内的完全符合最新CAMEL国际标准的移动智能网CMIN02系统,并在网络实体、系统接口方面对规范进行了创造性扩充;率先提出并设计实现基于CAMEL技术的移动虚拟专用网、彩铃等新业务并制定业务标准;率先设计实现GPRS移动智能网及基于CAMEL技术的移动商务等移动增值服务系统并制定相关规范。

该项目成果包括适应多种环境的动态业务量过载控制技术及算法;移动智能业务跨境漫游技术;大型移动智能网软件系统的容错机制;独立于现网规范阶段的充值系统和充值技术;移动智能业务的创建和提供机制。

QJC06M移动网大话务量测试系统

项目简介:该系统是用于对移动电话交换中心施加话务压力从而对移动网的整体服务质量进行测试评估的专用测试设备,采用了端到端测试原理和大负荷激励测试原理。该系统由1或多个测试单元组成,每个测试单元含有40路内嵌式GSM/GPRS/CDMA移动测试终端,能够同时对GSM/GPRS/CDMA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大话务量测试,并提供预定义脚本控制下的自动测试功能;可通过脚本编辑器对测试脚本进行可视化编辑;支持多脚本并行运行;操作者可对系统内测试电路分别指定一种测试流程,并对这些流程进行集中管理;系统提供话务量动态控制、电路管理、全景式电路状态显示、单路统计数据及图表合并、监听控制、虚拟测试项目管理等功能。

电信智能网业务开放系统

项目简介:该系统是基于XML、VXML开放接口的智能网开放系统。智能网开放系统将业务逻辑的运行控制功能从传统的智能网中分离出来,由第三方业务应用服务器(AS)承担。开放接口靠近WEB技术,业务提供商可以使用IT域通用的WEB技术进行语音增值业务的开发,业务在电信网络外部部署和运行,根据业务的需求通过XML、VXML开放接口访问电信网络提供的呼叫控制、呼叫连接、计费控制、用户语音交互、专用特殊资源(ASR、TTS、FAX)等能力。

意义:该系统新增实体少,对网络结构影响小;实现了开放和互通,促进了互通类业务的应用。

固定电话短信平台

项目简介:该项目用于固定电话网,提供固定电话发送短信息平台,实现通信领域新的增值业务。它使固网用户的电话终端(新型的电话机)在进行传统语音通话业务的同时可实现数据信息服务。固定电话短信平台系统的业务实现过程对当前的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无任何影响,无需对PSTN做任何调整,充分利用了CTI(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因此,运营商的升级成本极为低廉,只需购买一些相关的服务器与软件就可以实现固话短信增值业务。

数字式移动可视电话

项目简介: 该项目实现了一种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定时器调度方法和一种用于无线数字可视对讲机的语音图像传输方法。实现了一种模块化手机以及模块的自动识别方法。本项目获得9项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和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自主SOC芯片无线数据传输

项目简介:该项目基于自主开发的SOC嵌入式微处理器SEP3203及其配套的自主知识产品ASIXOS嵌入式操作系统和软硬件开发平台。基于SOC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内置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处理器和工业级GPRS模块,采用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封装了嵌入式网络协议技术,通过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和前端采集设备或智能数据设备,借助于GPRS网络平台,实现与监控中心端的数据通信。GPRS无线数据传输终端具有功能齐全,性能优异,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方便,使用灵活的特点,并提供配套的数据监控中心开发控件。

800MHz 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

项目简介:该系统由无线选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干线放大器等组成。在设计上采用预失真和前馈式交调抵消技术,实现了功率放大器线性技术的特点;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通过便携电脑可进行设备工作参数和通信的设置、查询,以及远端设备有故障全自动上报,实现了整机的智能化、网络化;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采用载波选频方式,有效解决了CDMA与GSM间多系统间抗干扰问题。产品载波选频、带外抑制好;独立线性功放、交调杂散小;分集接收、抗衰落能力强;应用软件自动设置各种参数,在监控中心可自动远程监控。

意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电信软交换网络

项目简介:该项目从功能、性能、互通性、运行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承载网、业务提供能力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全面分析和验证了软交换系统在传统交换机退网替代、新业务等各层面应用的可行性,是迄今为止业界最大和最为全面的软交换商用化可行性评估试验。

意义:该技术全面掌握了软交换系统在各网络各层面应用的可行性,为中国电信PSTN网的转型提供了切实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媒体平台

项目简介: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IP化,网络运营商纷纷把目光投向媒体产业,利用流媒体技术向用户提供视音频服务,并以其自由度高、互动性强和内容量大的特点在传播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逐渐成为传媒领域的中坚力量。

意义:致力于流媒体业务的开拓发展,实现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为单一用户、单一终端提供服务向为各类用户、各种终端提供服务的角色转变。

移动智能网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目率先提出我国GSM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和技术体制;研制成功包括SCP、SMP、VC、SCE、IP等实体在内的完全符合最新CAMEL国际标准的移动智能网CMIN02系统,并在网络实体、系统接口方面对规范进行了创造性扩充;率先提出并设计实现基于CAMEL技术的移动虚拟专用网、彩铃等新业务并制定业务标准;率先设计实现GPRS移动智能网及基于CAMEL技术的移动商务等移动增值服务系统并制定相关规范。该项目成果包括适应多种环境的动态业务量过载控制技术及算法;移动智能业务跨境漫游技术;大型移动智能网软件系统的容错机制;独立于现网规范阶段的充值系统和充值技术;移动智能业务的创建和提供机制。

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

项目简介:该项目面向便携式终端且能够适用于WHAN和WPAN的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包括高效的空中接口、满足QoS的自适应移动路由、移动网络管理和控制、网络互联集成技术,研制了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无线网络适配器的软硬件及移动自组织互联网实验系统。

该成果采用了改进型IEEE802.11协议、移动自组织协议、分布式移动IP以及综合无线TCP等技术,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网络的自适应自组织组网及互联技术,支持节点移动管理和高效的无线业务传输。

电信传输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针对前端业务开通、后端网管维护脱节的局面,引入其他行业ERP、“存量管理”等技术和理念,提出企业运营管理以资源数据为核心的管理架构;面对多厂商接口差异化,创立了统一接口总线,实现插件式的厂商接入;采用了自主提出的抽象信息模型,很好地覆盖了光缆光纤、PDH、SDH、SPDH、WDM等各类网络,对于MSTP、PON、ASON等新网络设备,也能很好兼容;实现了传输专业全监控,包括SDH、DWDM、MSTP、PDH、SPDH、ASON多种传输制式;提出了以资源为核心的告警分析,网络告警通过和上层的资源库相关联,实现了告警的差异化服务,最终实现大客户业务优先保障。

意义:该项目研发了首个国内成功应用的大型、传输网络集中管理系统。

电信固定网上综合短信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在国际上率先自主开发了基于固定电话网的短消息业务,首次以运营商为主导,基于用户的市场需求,制订了系列标准,引导设备制造商进行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研制生产。实现了电话终端的跨越性发展,创新地开发了固网信息终端,改变了传统终端只能进行语音通信的现状,用户通过廉价、操作简便的信息终端,即可以简单的方式享受各种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了CTSI(Chinese Terminal Service Interface)协议和SMGP(Short Message Gateway protocol)协议,将互联网应用以简单的方式引入到固定电话网。在固定网上相继推出了彩铃、彩信等增值业务,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业务收入。

电信“网管专家服务”

项目简介:该平台系统由客户网络接入部分、业务处理部分和业务展现部分组成。通过专线就近接入客户网络,通过SNMP协议收集客户网络设备、线路等故障和性能参数,后台处理及时展现故障,工程师及时处理,性能参数通过Internet以HTTPS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实现实时主动式的端到端监控;客户网络故障处理和管理;客户网络管理和分析;实时查看专项会议服务。与电信带宽型业务的绑定,确保电信收入不减,避免与其他电信运营商打价格战,实现业务收入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与中国电信SLA服务捆绑,主动发现并解决客户故障,提高服务,减少纠纷和赔付;与系统集成业务绑定,提高中标率、服务和业务收入。

面向下一代网络(NGN)综合软交换平台

项目简介:该项目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NGN网络体系、开放业务环境、大规模组网、接入控制与资源管理、大容量呼叫处理、高密度媒体处理、QoS保证、用户与网络安全、高可用性与容灾等。

该项目开发了软交换、综合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多媒体应用服务器等关键设备,能够提供语音/传真、多媒体、呈现、统一消息、一号通、VPN等多样化的NGN业务,完成了产业化工作并开始投入商用。

意义:该项目成果在电信网络业务转型、下一代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推进了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数据增值业务支撑报务平台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自创的、由中国移动认可并广泛推广使用的文件传输格式,通过国际和国内通用的FTP、SMPP|UAP(USSD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并与中国移动1860客户服务系统、MISC系统、BOSS系统、USSD系统等同步数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采用MD5改进算法作为高速查询的唯一标识,既解决海量异元数据采集入库速度的难题,又能达到严格的实时查询速度指标,短信定制业务经过MD5(128位)摘要算法组成一个关键字,既保证了插入速度,又保证了查询和匹配速度。

意义:该系统可以整合现有业务受理、业务监管、业务考评和客户报务流程,为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业务管理手段,为移动用户提供更为深化的服务。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

项目简介:为解决室内覆盖问题,该项目建设了室内分布系统,将基站的信号通过有线方式直接引入到室内的每一个区域,再通过小型天线将基站信号发送出去,从而达到消除室内覆盖盲区,抑制干扰,为室内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一稳定、可靠的信号,使用户在室内也能受到高质量个人通信服务。

意义:该规范是国内第一份正式公布的移动通信信号室内分布系统的标准,规范对指导建筑物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改善建筑物移动通信室内信号环境,完善建筑物移动通信室内信号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手机办公应用系统

项目简介:基于数据交换的手机办公应用系统是针对手机办公应用的特点,采用数据交换技术、XML技术、可重用技术、N层体系模型技术、软件构件技术,借鉴国际主流标准,灵活、开放、可扩充的手机办公应用系统。该系统支持各种流行的手机、PDA,支持WAP2.0以上所有版本,同时支持HTML和xHTML信息浏览;易操作性;具有高的容错及故障恢复能力,在出现意外时,能够隔离故障区、保护重要数据、通知管理人员做人工干预,避免灾难性后果发生;软件可读、可修改、可测试;软件支持各种流行的手机终端设备;实现身份认证安全、传输安全、应用安全;充分考虑了实用性,能够真正为工作带来便利。

华为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项目简介:MSOFTX3000和UMG8900是立足于解决2G/3G核心网层的产品,采用华为公司成熟的OSTA平台,具有同时支持GSM核心网、UMTSR99/R4/R5协议和相关功能;可以为运营商提供一个完整的从GSM到3GPPR99再到3GPR4/R5的演进方案。其定位于支持3GPPR4/R5电路交换核心网应用,同时可以兼容GSM和3GPPR99组网,并且具有向3GPPR6平滑演进的能力。该技术具有系统结构先进、容量大、组网能力强、业务功能丰富等特点,并具有良好的产品延续性。

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电话用户音频数据流的高速传输及其数据交换。计算机节点将电话终端设备上的2.4―9.6Kbps串行数据流转换成网络上的数据流,通过IP/UDP通信协议来实现数据流的传输,并传输至所呼叫的用户端计算机,同时下传到电话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电话通信。

第14篇

【关键词】全媒体 报业 生存发展

一、全媒体已成为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全国性、地区性大报全媒体的前行轨迹看,未来的主流报纸是一个立体的多媒体,即:记者采写、录制、拍摄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录音录像后,先用简讯的形式在手机报上或微博第一时间传播到受众中;往下在报纸网站上,新闻事件的实时进展情况;再往下是在本报纸质版上,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全面报道和评论;再往下又在本报网站上,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视频深度报道和分析;最后,由本报出版社精选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结集出版发行,或制作出可保存供查阅的专题。因此我们认为全媒体的核心是智能媒体和智慧媒体,运用智能化来解决海量传播信息的弊端。

从目前全国各主要党报报业全媒体发展的过程看,内容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处理平台,提高与受众对象的互动性,已成为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不二模式。比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阿尔法公司携手合作, 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所有新媒体业务均整合至多通道复合数字出版系统,整个系统的应用从集团所有报纸排版工作结束后开始。每日系统将排版完的发排文件自动传至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部,由新媒体部通过多通道复合数字出版系统统一分解, 并入库存储。然后,各新媒体根据自身的需求登录复合出版系统,各取所需,形成各自的新闻产品。南方都市报更是领全媒体办报之先,2012年6月1日,南都了自己的移动终端——南都PAI。南都PAI以“南都桌面”为承载载体,融合了包括南都阅读、南都视觉、南都新闻、南都读书、南都视点等在内的所有南都全媒体数字信息内容,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信息集成商、媒体和信息内容的综合运营商转型。南都PAI的开发改变了以纸作为传统报业主要传播介质的传播形态,弥补新闻纸在全媒体时代缺乏互动性和立体交互式传播的缺陷,实现传播介质的革新。由此可以看出,全媒体已是报业发展不可逆转之大潮。

二、全媒体大势下的报业改革路径

进入全媒体时代,意味着传统的报业发展模式必须得到相应的改革,全媒体转型是报纸全系统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媒体要求媒体既要从内容提供商向信息运营商发展,又要从报纸运营向资本运营、全媒体运营发展。简单的报纸数字化根本解决不了由采编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变的问题。将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站、手机上,看上去占有了阵地,实际上缺乏眼球与互动,缺乏用户体验与粘性,也就没有带来太多的读者增量。因此,报纸内容的物理位移,只是形式上的全媒体化,唯有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到生产、传播、营运全系统进行一场深刻变革,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

首先要进行“理念关”的改革。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告诉我们,当下媒体竞争已经是融合内容、技术、渠道、营销、资本运营的全系统竞争,哪个成为短板都有可能让自己陷于困境。不能适应、参与、主导信息革命浪潮包括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新媒体竞争,就一定没有媒体的未来。仅仅通过自身在内容与渠道上的渐进改良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利转型几无可能。人民日报开发的人民网发展历程说明了这一点。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当时,每天更新一次的人民日报网络版,只有十个左右以新闻为主的频道,主要是刊载人民日报社系统报刊所发表的稿件。 1999年6月19日,由中国网络媒体创办的第一个网上时政论坛“强国论坛”诞生。由此,人民网吸引了一大批关心时政的网民。 2000年,人民网被列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相关投入明显加大。与此同时,人民网频道迅速增加到数十个,访问量呈几何数增长,权威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网在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同时,大力向生活、休闲、文化娱乐、汽车、房地产、家电等领域进军,并建成相应频道,内容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顺应媒体发展的潮流,人民网还专门为人民日报的知名编辑、记者、评论员开设博客和微博,将报纸上的专栏开到网络中,便于他们及时与网友进行交流,为报纸和网站维系和开发受众群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2012年,人民网宣布上市。这一系列动作可看成人民日报适应新形势的新变革。

改革报业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阶段一些报业组织的人才观念和人才战略并没有随着报网一体化的推进而进行大胆革新,仍停留在与平面媒体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上,即高度重视对与传统纸媒运营密切相关的“新闻人”的培养和任用,而忽略了对新时期报业立体化发展所需要的多媒体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其他综合性人才的选拔与培训。全媒体时代,原有的一些分工界限逐渐被打破,那些迅速掌握全媒体新闻采集技术,或直接专业化的全媒体记者成为报业结构转型的主导力量。随着报网一体化的推进,报纸的经营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信息付费、广告点击、网站服务、电子商务都有可能成为报纸的收入来源,对这方面的经营人才的培养须未雨绸缪加以培养。

以“全媒体”流程再造重构报业组织形式。“全媒体”运作方式是借助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对信息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开发利用,实现信息的“一次性采集、多格式生成、多介质”,这种对传统新闻业务的“全流程再造”,需要整个报业在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进行“结构化升级”。要围绕“全媒体”发展的需要,逐步打破媒体、部门设置,推进组织的扁平化设置,改变各个单元“分灶吃饭”、各自为战的局面。首先“报纸”不再是包括多种显示终端和存储介质。报社的角色也由新闻者变成信息供应商。报业也不再是报纸产业,而是内容产业,报业的边界也必然突破自身限制,和其它媒体及行业融合,产生新的“交集”,在整合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拉长价值链和产业链。

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新技术投入上的革命。时下,无论是facebook、谷歌、微软,还是腾讯、百度、搜狐,他们是新技术公司,但他们又是媒体。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也可以说,所有新媒体项目都是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项目,单纯用传统媒体的盈利去支撑会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媒体需要加紧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浙报集团5年投入20亿推进全媒体转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资料显示,浙江日报社新的采编大楼建立了以万兆为核心、千兆到桌面的基础数据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集桌面数字电视、视频会议、远程办公以及集电话传真通讯录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融合通信系统;建设了面积近500平方米的现代化机房,并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打造了集演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议厅;同时通过挖掘500万读者数据库等手段,努力创造条件建设具有强大技术支撑、高端经营模式、可实现多元媒体资源整合等特点的“云媒体中心”。2012年6月1日,南方都市报了自己的移动终端——南都PAI。PAI以“南都桌面”为承载载体,融合了包括南都阅读、南都视觉、南都新闻、南都读书、南都视点等在内的所有南都全媒体数字信息内容,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信息集成商、媒体和信息内容的综合运营商转型。

三、全媒体转型中重构报业价值链

报业向全媒体的发展必然遇到新的挑战,因为其内容生产已经不能单一地考虑报纸,而是要以全媒体的思维策划、制作符合全媒体各平台读者需求的内容。在全媒体发展中,同时还要注重重构报业的价值链。

进入全媒体时代,由于投入巨大,报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媒体建设中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一体化布局,注重对报刊、网站、手机报等内容、受众、品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技术、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良好对接,开发、共享使用资源,从严控制办报、印刷、发行、广告等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建立新闻采购流程和产出流程的全程精细化管理,提高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转变盈利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延伸产业价值链。从盈利模式看,一些传统的主营业务在新型产业链上将逐渐弱化,如印刷、发行等。而基于高度整合的数字内容平台开发的各种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将占据收入的主体,成为新型产业链上的主要链条。未来的新型产业链绝不是一个闭环结构,数字化的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及电信运营商等不断融合、互动、一体化,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增量和更长的价值链。

全媒体改变了现有传播模式,数字化带来了传播内容与形式及获取利益的全方位改变,对此,党报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的举措,积极应对这一变化。

参考文献

①中国传媒大学“报刊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现阶段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②凯文·曼尼 著,林琳 译,《大媒体时代——当今世界媒体新潮》,《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

③杨晓白 编译,《报业2007:美国报业生存现状报告》,《青年记者》,2007(20)

第15篇

今年是上海浦东软件园成立22周年,浦软以这样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来纪念,旨在向社会大众展现园区近年来最新的发展状况,帮助园区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宣传和推广,并且也希望通过浦软新媒体建设,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

上海浦东软件园承载着“加快发展软件技术、有效推进国家软件产业”的使命,走过了22年充满艰辛、不断探索的发展历程。当年那片毫不起眼的农田,如今已成为我国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也成为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软件产业高地。

22年间,上海浦东软件园的园区建设硕果累累,郭守敬园、祖冲之园、三林世博园、昆山园先后建成投入运营,川沙园项目也于今年1月8日正式启动。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上海浦东软件园的体量不断增长,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急剧扩大,园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上海浦东软件园的“智慧园区”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司列为全国首批“智慧软件园区”建设试点单位。

截至2013年底,上海浦东软件园区产值已达到552亿元,软件从业人员3.8万人,上缴税收达29亿元,国家级软件基地的示范和集聚效应进一步体现。如今,上海浦东软件园已经成为海内外众多软件与信息化企业孵化、成长、发展、壮大的沃土,并正在朝着创建一个宜居宜业的“世界级软件产业创新社区”的目标前行。

新业态:浦软人的宜居环境

继研发楼宇和配套住宅之后,上海浦东软件园发展史上的新业态――汇智国际商业中心即将于今年年底前投入试运营,这标志着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上海浦东软件园祖冲之园将全面建成,届时,一个集一流的办公研发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活环境和创新发展环境于一体的产业社区将呈现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这也将进一步增强浦东张江区域的城市功能和社会功能,从而造就一个新城市中心,成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新亮点和新地标。

据介绍,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汇智国际商业中心,引入国际水准的HOPSCA复合型生态商圈规划理念,涵盖商务酒店、大型超市、新潮影院、中外餐饮、健身娱乐、教育培训及精品零售等多种商业业态。

这座一站式休闲时尚购物中心依托张区位优势和上海浦东软件园22年发展的成熟环境,周边轨道交通、城市环线干道便捷通达,产业楼宇、办公写字楼、高端社区云集,从业人员及居民人口众多,所有这些都将为汇智国际商业中心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商机。

新产品:浦软发展的发动机

园区企业是上海浦东软件园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良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带动园区的持续发展。目前,上海浦东软件园已经形成了移动互联、服务外包、芯片设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行业应用等产业生态链。同时,园区聚集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应用,3D打印、智能穿戴、机器人、互联网金融等一大批新兴创新企业正在园区崛起。

在媒体见面会上,莱特波特(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亿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园区企业分别介绍了各自研发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莱特波特(LitePoint)首创的针对802.11ac高带宽无线标准的近距无线通信(NFC)技术生产测试系统及解决方案,思岚科技的基于SLAM(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和360度激光测距扫描仪的机器人室内定位解决方案,亿凯信息的基于Linux开源技术的车载信息操作系统和跨平台车载信息娱乐安全系统,都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前沿应用技术,在引领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具有广阔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

但是,创新技术及其产品最终要面临市场的大考,“酒香还得勤吆喝”。因此,上海浦东软件园将依托“汇智TEK”平台,加大对园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市场宣传力度,也让园区企业更加自发而主动地分享,进而帮助企业拓展研发思路,了解市场需求,形成良好的浦软技术创新氛围。

据浦软相关人士透露,今后浦软将通过新产品会的形式,助力企业宣传与推广,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新媒体:浦软品牌的助推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这给浦软品牌宣传和推广带来了新特点、新挑战和新机遇。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有助于上海浦东软件园22年的积淀所带来的“浦软”这一品牌效应,释放在占领品牌传播制高点的战略中。

上海浦东软件园不仅仅是浦软人工作的地方,更是浦软人重要的生活、娱乐和交流的社区。因此,在充分调研浦软人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浦软人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微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经过前期的紧张建设,现已经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3V(微信、微博、微官网)的上线将进一步拓宽浦软品牌宣传渠道,积极向精准传播转变,不断提升浦软品牌价值。

未来,浦软的相关最新动态、发展状况等新闻要素将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向社会。浦软的品牌内涵还将融入更多年轻、科技和时尚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