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化学的重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物化学的重点

第1篇

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得当、不注重教学实效、为电教而电教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研究。为此,笔者就生物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课堂电化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矗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日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无疑为实现生物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电教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2篇

一、“通读”(通看)音像教材,了解音像教材的内存和特点

一般情况下,教师备课必须做到3点:一备教材,二备教法,三备学生。教师备课比较重视文字教材(主要是课本),而忽视音像教材的备课,因而在电教课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音像教材所特有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首先要“通读”有关音像教材(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碟、影片、录音等),充分了解音像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者意图。录像片、科教片必须多播放几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时才能全面考虑,精心设计教案,为保证上好电教课作好充分准备。

二、选择使用音像教材,发挥其最佳作用

不同的音像教材,都有其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特点。要想尽可能地发挥不同音像教材的最佳作用,选择合适的音像教材是保证电教课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在考虑使用音像教材时,就必须对不同的音像教材(有相同的或相似内容的)进行比较,根据教学的时机需要,选择使用。这样,才有可能发挥不同音像教材的最佳作用。讲生物结构时,如:细胞的结构、根的结构、茎的结构、叶的结构、心脏的结构……最好选投影片或幻灯片。因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些结构的名称、组成和作用。投影片和幻灯片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整个结构清晰地展现在大银幕上,若是表现植物体内水份运输、有机物输送及动物体的血液循环等,还可以来用线条动片(即摩尔条纹片)。在表现生物体形态、动态过程(即生长、运动等)时,最好选择录像片(目前可用来教学的光碟很少,有的也只是题库,教室的硬件还没到位),因为摄制的实景、制作的动画显示出来的画面形象、具体、逼真,再加上音乐、音响、字幕的配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剪辑”有关教学录像片,“填补”音像教材的空白

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套音像教材的时候,有的内容配套音像教材中没有,这时教师可考虑在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中选择、剪辑,填补配套音像教材的空白。现有的配套音像教材,在内容选择、时间编排上不尽人意,同样需要教师、电教教研员一起研究音像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剪辑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为电教所用。例如,初中生物学“动物的摄食”一节,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水螅、青蛙、啄木鸟的摄食方式及捕食器官的结构和与捕食方式相适应的特点。这部分内容配套录像片是没有的。为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以上3种动物的捕食器官及捕食的过程。教师可在其它录像片中进行剪辑:“水螅的捕食”可剪辑上海教育学院摄制的《水螅》录像片,“青蛙的捕食口可剪辑福建电教馆摄制的《庄稼汉的好朋友》录像片(原为小学语文使用的录像片),“啄木鸟的捕食”可剪辑南京电教馆摄制的《啄木鸟》录像片。有关“血液循环、消化和吸收”可剪辑深圳电教馆引进的《生命的奥妙》录像片。有的内容还可以从收集的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教节目上剪辑下来,用于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剪辑有关录像片时,既要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更要考虑教学的实际效果,才能有效地发挥音像教材这种电教媒体的优势,提高电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第3篇

从2007年开始,我省已经进入普通高中全面新课程改革阶段,新课改把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应该以新课改的要求来教学。教学中要用求变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备课、上课,同样鼓励学生用求变的思想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化学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要引导学生发掘“空白点”。空白点是别人没有找到的,找到并填补空白就是巨大的创新。中学化学教学中寻找空白点是指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新的观点等。如在学习了物质结构知识后有同学提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差异为什么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来解释?元素周期率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什么样的联系?”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公布给全班同学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加以解决,其中有很多同学借助网络信息的帮助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和讨论。这样对所有的同学都是一种激励,班级逐渐形成一种善于质疑的积极向上的学风。

其次是引导学生寻求“缺点”、改善“缺点”。这也是一种创新,让学生在批判过程中成为一个建设者。我们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创新意义的学习,有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再次是引导学生寻求“交叉点”。对于交叉点主要是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不同方法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综合性人才。在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提高他们对待问题的立体感。如在讨论物质鉴别时,有这样一道开放性试题:两只试剂瓶各盛有500ml未污染的无色澄清液体,一瓶饱和NaCl溶液,一瓶是蒸馏水,把它们鉴别开来。这是一道非常开放的习题,我给学生的时间是一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也可以和物理、生物老师请教。作业的答案也体现了创新思维习惯培养效果,学生从不同角度,应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具体方法归纳起来有:物理方法有称重法,密度法,导电性实验法,浮力比较法;化学方法有溶质溶解法,硝酸银实验法,蒸发溶剂法,焰色反应法;生物方法有品尝味道法,植物失水吸水比较法等。这样多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也给我极大的鼓舞。

第4篇

新课堂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让一名孩子掉队,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界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使后进生同样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这是当前每位教师渴求解决的一大难题。下面就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谈一下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一、后进生常见的特点及状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物理后进生除了常见的一些共同点外,还有一些不同点,现将其归类如下:

1、这类学生各方面能力均表现一般水平,但是学物理特别困难,缺乏学习兴趣是他们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2、这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相对都比较差,但优点是学习习惯比较好,自制力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3、这类学生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意志力等水平明显偏低,学习动力不足是导致成绩跟不上的主要原因;

4、这些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非智力因素都稍有欠缺,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对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二、后进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教师除了针对不同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外,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针对班组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改变陈旧的、不适合教学规律、特别是不适合后进生学习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便课堂教学生动化、艺术化,使后进生培养起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良好开端。教师可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这一特点来吸引学生,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化、艺术化。通过设计一些高质量的演示实验或介绍物理学新进展等方面的知识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后进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教育。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以及物理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并能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变得越来越爱学。

3、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还要“授之以渔”。后进生的共同特点除了知识缺陷多以外,还有学生方法和学习习惯差的共性。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从识记方法、思维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注意让后进生逐渐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后进生由原来的信心不足、习惯不好变为兴致高、习惯好,讲究方法,变得越来越会学。

4、注重过程教育,参与课堂探究。参与课堂教学是让后进生扬长避短,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我在备课时,总要先备差生,了解本班差生各自的特点,本节课他们应扮演哪个角色,让一些平时常被冷落的差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同时让其他同学感受到物理学科趣味性。如我上“声学”中的“音调、响度、音色”这一知识点,就安排了一段录音,让后进生中的“追星迷”来分清刘德华、周杰伦等的歌声,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一节时,就安排了后进生中的足球迷,思考“踢足球时,为什么远球难进,点球易进?”在讲述大气压一节时,我安排了两位后进生中的“大力士”来拉马德堡半球……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创新教学。

5、及时引导,促使感知物理现象。纪律上学习上差的后进生,多数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耐心教育与指导,给钥匙、教学法并深入后进生生活中,寻找机会指出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在学法上,教师在根据后进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和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切合实际的学法指导。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我常指导他们以书中的话对照身旁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由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为克服后进生易忘易错的弱点,常教学生随身携带自制的《知识备忘卡》和《生活中的物理记录卡》,让他们感到学物理有趣、好学。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生活化 事件性 功能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日常生活与课堂学习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当然,也不能将英语教学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优质的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开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呢?

1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是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应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的生活实践中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在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注意点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这样过程的英语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和运用语言,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语言习得有两个心理学前提:①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过程;②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因此,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变知识型课堂教学为语言型课堂教学,就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语言环境。

2 利用事件性引入生活,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

所谓“事件性引入”,就是直接将社会生活发生的事与英语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在社会生活真实情境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语言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语言体验。这种“语言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节日活动,在课堂上进行“节日活动教学”。初中英语教材涉及了国内外的一些重要节日,为了使学生从中国节日活动中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从外国节日活动中获得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我按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一些节日活动课。英语课堂里的语言活动是有真实对象、真实目的和真实效果的语言交际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演练了生活中真实交际时需要的语言技能,还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功能性引入生活,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

所谓“功能性引入”,就是根据语言交际的功能要求,使英语课堂交际变成语言交际,从而创造出一种语言交际环境,也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通过自己的探求学习掌握语言的运用。其目标是使学习者介入交际活动,进行信息分享、意义商定和交流,实现课程的交际目的。简言之,就是在教学中把课堂设置成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份或角色,去完成某个任务,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Asking the way and responses这一单元时,在呈现部分,可以按我市某条街道的布局,借助课桌将教室布置成公园、商店、医院、街道等,给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活动情境。教师扮作外地人向路人(学生)问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掌握知识。在练习部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请客的任务:以组为单位,由组里的学生邀请其他同学到自己家来玩,描述自己家的位置。这个教学情境虽然是模拟的,但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路人、主人)却是真的。在演练的过程中,学会了用英语问路及给他人指路。这样学,学生有亲切感,容易理解掌握新的语言点,练习的时候兴趣浓厚,踊跃参与。

4 变课外实践活动化,培养学生运用技能

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大课堂,让生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处处留有印象。针对这样的教学实际,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使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语言文本的表达需要,通过任务学习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增强语言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在创设课外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①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寻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②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好身边的学习资源,尝试通过网络、电子刊物等多种途径参与学习活动;③突出课外实践活动情境化,营造自由学习的乐园,以帮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6篇

【关键词】生物 教学 多媒体 课堂教学 电化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28-01

1 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一般说来学生成绩的好坏,原则上取决于其智力水平,科学、全面:深入地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单纯取决于其智力水平,也和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如:注意力、动机、兴趣、情感、理想、意志力等各项心理品质以及气质、性格等。

实践证明,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如果非智力品质较差,学习成绩并不一定突出,即使一时突出,也难以稳定持久;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优良,通过锲而不舍地刻苦努力,一样可以取得优异成绩,所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电化教学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佳手段。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兴趣成正比:兴趣依赖于成功带来的愉快。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学生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掌握,只有和兴趣结合,才能学得积极主动,记得牢固,甚至终生难忘。电教手段的应用,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也会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稳步发展。

2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指导生物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重点内容内隐的课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利用多种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探索、敏锐地观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在讲授《消化系统》一节课时小肠绒毛的结构、作用。在讲授时比较困难。由于挂图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不容易理解。通过制作课件的展示,将小肠绒毛的立体结构充分表现出来。再利用Flash软件将其演示出来,效果好直观、生动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并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使感官移觉

在文学修辞手法中有一种手法叫移觉,即叙事状物时,用形象的词语使感觉转移。我们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就利用感官移觉的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使难点转移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学生在深入研究激素对人体生理生化反应的过程中,由于激素分泌量少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反应。这种现象很不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很大。这时我们利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媒体机利用大屏幕将激素分泌部位以及作用部位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这样就能够转移学生的视觉感受,使学生对于理论上的讲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强化了概念、分散了难点便于学习记忆。在植物课程教学中,关于根的作用以及根系的分类和根吸水原理等,在讲解概念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利用电教媒体配合教学。采用Flash软件制作的植物根系介绍根的结构及根的固着、吸收作用以及细胞内容物的浓度和植物根部周围液体之间的浓度比导致相互渗透推进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作用等。使学生的感官移觉,从理论感应过度到实践认识上来。进而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好本章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 利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或感知到,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利用电教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眼球的折光装置》一节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结构是无色透明,没有血管,具有折光作用。重点讲授光在眼内的传导途径,利用媒体机把光线通过眼球的折光装置,穿过不能感光的节细胞和双极细胞,然后才到达感光的视细胞层。由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发生光化学反应,并产生神经冲动,而后再沿相反的方向传递给双极细胞、节细胞,最后由节细胞的轴突穿过巩膜筛板组成视神经,传至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把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简单的图像传播就很容易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5 利用电教手段,促进学生乐学

第7篇

【关键词】初中 生物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3-01

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这句话在生物教学中同样适用。将生物教学生活化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生物的知识点,强加他们学习生物的信心和积极性,提高生物的学习效率,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使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一,学生们的兴趣不高

初中的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生物的,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们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为日后长期进行生物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但是很多老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根据教科书来制定教学内容,老师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渐渐地失去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产生敷衍的心理。

2.知识点引入不够灵活

虽然课改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老师的观念还是没有太多的改变,觉得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对于所讲的知识点就是直接讲解,没有什么代入的方式,生物的知识点很多都是很抽象的,初中生刚开始接受生物知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导致很多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晦涩难懂的,很容易让学生失去自信心降低热情。

3.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不高

课后作业在生物学习中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作业可以直观的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老师可以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做作业时遇到的问题,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现在一些老师忽视了作业的重要性,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是以“量”为主,就是比较随意,没有花太多的精力,使作业原本具有的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二、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的应用对策

1.利用时下热点新闻带入新课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就算是初中生也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上生物课的时候利用时下热点新闻导入本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在进行本课的课程讲解。比如在讲解《病毒》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询问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家长不让我们吃鸡肉了?让大家讨论后提出禽流感病毒这个概念,再询问大家禽流感病毒是什么意思呢,自然的代入今天要学的课程。这种方式既不生硬,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常见现象教学模式

在讲解到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生活常见现象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并且加深记忆。比如讲解《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想想生活中的场景,家长总会给学生吃钙片说是补钙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补钙呢,钙实际又是什么呢?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再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常量元素这个词,进而理解微量元素。

3.作业布置生活化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要局限在纸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活动型的作业。比如在讲解完《动物的主要类群》之后就要讲解《动物的运动》了,老师这个时候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回家去观察自家或者邻居家的小动物的运动情况或者在网上收集各种动物运动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各种动物都有什么样的运动方式,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和预习,并且把结论带到课堂上来讨论,通过这种预习方式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4.进行实践教学

上课的地方不要局限在课堂之上,像生物中有很多关于植物方面的课程,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去户外进行教学,像公园、植物展会或者花市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证学生们的安全,至少要有两名老师跟着,防止出现中途掉队等坏情况的发生。在课堂外学生通过亲身接触、观察这些植物,听着老师一旁的讲解,能很容易理解植物的各种特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识。通过这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知识点,在细微差别中培养生物知识思维的能力,寓教于乐。让学生觉得生活之中处处是生物知识,让他们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和魅力,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利用生活化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对策和发展的进一步分析,使我们了解到生活化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逐渐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新的改革。将生物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有很多,教师在使用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融入到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不断的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其他教师及时交流经验,努力的提高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立足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49-250.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生物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探究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简要阐述。

一、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生物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验教学,常常认为实验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这种观念影响了生物实验的正常开展,难以发挥实验的真正作用,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就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发挥生物实验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由此可见,积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是培养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前提,教师只有在生物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真正让生物实验发挥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挖掘教材实验素材,增加探究活动

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内容本身就包含着很好的实验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把这些实验素材设计成丰富多样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方式进行探究活动,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教材中“光合作用的发现”一节中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一节中艾弗里的转化因子实验等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实验素材。教师要重视这些内容,把科学家们的这些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处理,设计成为教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科学家的思维活动,并且按照科学家们的实验做法去探究科学的真谛,从中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这样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实验素材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实验探究思维,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从而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重视演示实验,培养探究意识

高中生物实验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实验设计等,其中演示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把演示实验看作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做好指导,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和演示中的注意事项。如在进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首先要准备好一根生长旺盛的柳条、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溶液和清水、饮料瓶等。然后将柳枝剪成等距离的6个茎段,把其中的5个放入浓度不同的生根粉溶液中,1个浸泡在清水中,过12个小时后取出、晾干,分别放入装有少量清水的6个不同编号的饮料瓶中,然后把它们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作好实验记录,最后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共同讨论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观察与分析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而够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

四、加强实践活动,形成探究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很多实验需要在课外实践中完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时,如图1:

取样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实验环节,它需要学生在野外用取样器进行样本的调查和采集工作。在取样时选用合适的取样器是前提,最好选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样本采集,这样可以使取样工作更加顺利,效果更好。对小动物进行样本采集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样本采集,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倍增,提高对实验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五、重视实验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在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时,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这种做法打击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实验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科学合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分工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注意进行观察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努力做到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提高实验探究的成功率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如在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实验时,如图2: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器具和材料的准备,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安排,在学生用镊子摄取洋葱外表皮样本时,提醒学生不要撕得太厚,可以把洋葱的外表皮进行对折后,取外表皮作为材料,放在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的一侧加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多次重复,直至洋葱表皮细胞都浸在溶液中,再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情况。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详细指导,不但减少了实验失败的几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师正确认识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实验素材,重视演示实验的示范性,不断加强实践活动,努力借助高中生物实验来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并使学生探究的火花越燃越旺。

参考文献:

[1]裘杭波.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15,(20).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物;化学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基于分子微观水平上的一门生物学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融合与理论交叉。当今的生物化学又被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而且生物学中的生物化学已成为当今研究的前言课题[1_2]。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及其机理,因此其理论性较强,不好理解。又因为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是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就更加使生物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复杂多变。对于一般的理工院校学生而言,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相对容易些,因为他们在高中时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有机化学基础,能够较好地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相衔接[3]。但是,对于有机化学理论功底十分薄弱的体育院校的同学来说,生物化学的教学就产生了很大的难度。近些年,在体育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反映这门课程听不懂,专业属于拗口,应用性不强,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进而影响了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的科学性。因此,高等体育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阻力重重,如何才能使这门课程的教学突破上述的瓶颈,成为许多体育院校生理教研室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基于对高等体育院校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提出以下问题和建议。

二、高等体育院校生物化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对象——学生情况的分析。

对于高等体育院校而言,生物化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运动技能很好,但是文化课基础较差。特别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化学方面的基础更是很薄弱。而且,在这些专业的学生当中,注重体育训练,轻视理论课程的心理。因此,他们在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的时候,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机[4]。

第二,授课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

高等体育院校生物化学教师大多是理工院校或医学院校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方面十分精通。如果单纯从理论教学方面看,这些教师的理论功底都很强,但是,对于高等体育院校,如前所述的教学对象,仅仅具备理论的教学功底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5]。体育院校生物化学教师普遍缺乏对运动项目特点的了解,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注重对知识本身的传授,而缺少对理论联系运动项目实际的经验。

第三,解决的目前生物化学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其一,设置适宜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于每一门课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纲规定了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重点都有哪些,包括学时的设立和所占比例。对于高等体育院校而言,学生都是运动员出身,因此,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一定要紧贴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理论性较强、难于理解的内容,如果有必要学习,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运动实践来讲解。而且教学大纲中也应该添加适当的运动项目实际测试的课程,针对特定项目来运用生物化学的手段来解决。其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难、应用性差[6]。但是,做过运动队科研教练的人很清楚,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跟队服务的经验,没有见过在运动训练当中运动生物化学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之前或者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章节的安排适度的增加跟队实践的次数和时间,保障学生吸收消化、应用所学内容。其三,针对学生编写特定的教材。目前,大部分高等体育院校的生物化学教材都使用医学院校的教材,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对于运动员或运动队应用意义并不大,而且化学式和拗口的专业词汇偏多,是学生学习起来十分的不方便。因此,生物化学教师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来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使用的专用教材。这样更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是课程的实用性更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

第四,将大众健身、全民健身引入课堂。

目前,中国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而且计划加大对体育健康事业的经费投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大众科学健身理念介绍给同学,使他们指导大众健身已经上升到了科学层面上,如何利用生物化学的知识来解决大众健身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古练权.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兰杰,辛广,邹德生.《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0(6):50-53.

[3]李丽.高等院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当代体育科技,2014,4(40):13-14.

[4]王晓霞,牛勃,解军,张悦红.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140-143.

[5]刘洁,辇晓峰,朱晓波,常晓彤,张效云.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4):101-103.

第10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别必然存在,作为教师应认识并注意这种差异。初一新生好奇的来到初中,但没到初二就出现了成绩分化,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升学无望,逐步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放弃不学。加之初二又新增物理,这让学生很难适应,作为初二的物理教师,在培养物理优生的同时,如何来转化这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困生,是面对的现实,结合本人近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转化学困生。

一、良好开端,激发学习兴趣

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怀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探求心理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此,上课前应精心备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知道,物理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他学科联系不大,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位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我相信每位学生都会像历届学生一样努力争取成功。

同时还列举一些其他学科很差,而物理学的很好的学生来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上新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典型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如用干燥的筷子在盛满米的杯子里用力的慢插几次,让同学们猜测筷子能不能将米和杯子提起来,让学生议论,同时在议论声中将实验进行下去。让学生在惊奇感叹之后产生学习物理的巨大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把鼓励学生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物理教师的鼓励。一般来说,在学习物理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教师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极大加强,否则,屡屡失败就会消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难易比例要合理,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单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就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实际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让他们回答,质量的主要单位是什么?质量的称量工具是什么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能回答出来很不错。这些问题同样也会在中考中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时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还可以使师生双方在心里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的距离。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损失什么,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三、名人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他是一位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通知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成为成功的发明家。他们的学习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学生虽然现在成绩差,但是说不定你就是将来的“爱迪生”或“爱因斯坦”。但要成功,现在就要付出艰苦努力。 转贴于

四、学用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都生长在农村,初中物理教材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又掌握了生产技能,让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例如,在讲授比热容时,秧田为什么早排晚灌。在讲授大气压时,为什么使用高压锅会使食物熟的更快?

五、点燃火花,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实验。例如,在讲授光学前,可布置学生课外观察“水中的硬币”、“隔着水滴看他”等有趣的实验。水中的硬币,看上去变浅了,但伸手去拿时,却比看到的要深得多;把水滴放到透明的塑料薄膜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中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便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上的亮点,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开启学生的兴趣大门。

六、爱心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第11篇

点击化学法主要由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harpless于2001年提出,其以组合化学为基础,经过一系列革命性变化的合成方法,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方法。由于其具备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高、高度选择性、产物速率快、产物易分离等优点,使得其在各种用途的生物医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提供较多便利,逐渐受到国内、国外科学家的关注。为更加深入地了解点击化学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效果,现综述如下。

1 点击化学概述

点击化学被称作链接化学、动态组合化学,属于一个模块合成概念,为一种选用易得原料,经过可靠性、模块化、高选择性、高效率的化学转变,进而实现碳杂原子连接(C-S-C),通过应用低成本快速合成各类新化合物组合化学方法,突破传统有机合成,为目前化学领域发展较显著的一个趋势。

点击化学具备的优异特征可使应用“分子裁剪”手段模块组合成复杂化合物,主要包括树枝状分子、星形聚合物、梳形聚合物、糖类衍生物及蛋白质及生物杂化物等生物医学材料。

2 点击化学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1 应用至合成基因载体领域

研究指出,临床已将点击化学法应用到合成基因载体领域中,且在高转染效率与低细胞毒性的基因载体中已经获得一定进展。应用电极化学反应合成法,主要将聚天冬酰胺作为基础,成分主要以含有双硫键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为主,并以其为载体,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研究时,使用已合成的叠氮管能化聚合含有双硫键作为载体,单炔终止予聚乙烯亚胺;点击化学反应合成后,主链为聚天冬酰胺,侧链为聚亚胺作,有研究显示,PXSS-PEIs可和质粒DNA与浓缩DNA互相结合,之后形成纳米粒子。还有体外试验研究表明,高分子刷被降解后,不仅具备低细胞毒性,而且具备转染活性,表明在基因载体领域中,这种还原可降解分子刷发挥着潜在作用。

2.2 应用至药物释放载体领域

药物载体不仅在药物释放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药效产生决定性作用。点击化学法以其独特性被制备药物释放载体领域的科学家所重视。临床研究指出,通过合成一种叠氮修饰嵌段共聚物,阿霉素-葡萄糖酸酸前体药物与人类β-葡萄糖醛酸酶结合后可互相产生作用,加快恶性肿瘤细胞增长。

与预先经叠氮修饰的嵌段共聚物结合后,两者之间耦合率约为95%。结合后的药物嵌段共聚物会自发性形成胶束,具备单分散、形态小的特点。将其放置到37℃环境及存在β-葡萄糖醛酸镁的环境下,经过5d后,约会释放出40%的药物。置于无酶环境下,则胶束内药物释放率不足5%。通过进一步探讨,结果显示胶束载体不会给细胞产生毒性,在酶相应性癌症治疗领域内该一基因运输载体具有潜在性应用。

2.3 应用至荧光标记领域中

在医疗检测、药物探测及生物技术领域内,生化分析物荧光标记技术为一种主导分析法,主要具备主导作用。报道指出,进行点击化学反应主要对3-叠氮香豆素的聚乙二醇和炔基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应用端基。经过分析后,首先可将其合成一系列端基,主要为3-叠氮香豆素聚乙二醇,蛋白质模型主要应用炔基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应用点击化学法发生反应之后,即可标记蛋白质原位荧光。将荧光基团接入,使用体积排阻色谱,可准确监测乙二醇和牛血清白蛋白反应程度。

还有研究指出,对细胞荧光进行检测时应用新型免疫荧光标记法,最终可合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为6-叠氮-乙酸琥珀酰亚胺活性酯;另一种化合物为4-乙炔基-N-乙基-1,8-萘酰亚胺。经过点击化学荧光显色反应后,可形成一种新型免疫分析法,在细胞水平方面,表明同时使用该种方法、传统抗体标记技术及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荧光检测系统,信号不会互相干扰且检测灵敏度相同,在未来免疫研究中,其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2.4 应用至药物设计领域内

在生物科学领域内,点击化学在其中应用领域较广泛。有研究指出,通过应用原位点击化学反应,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找到一种合成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方法。经过分析后,能够将叠氮和炔构建块乙酰胆碱酯酶孵育液,快速找到4个乙酰胆碱酯酶诱导叠氮和炔构建块形成环加成反应产物,经过进一步研究证实,以上4种产物具备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3 展望

第12篇

从物理过程看人生

例1 质量为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t0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图1)四个图中的

分析 将F-t图转化为v-t图,“面积”最大即位移最大,答案为D.本题的结果耐人寻味,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顿悟:高中三年,高一阶段学习应该尽最大努力,从而打消了到高三再努力的偏见.还能联想,人生亦是如此,难怪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寻找不变量的思想

例2 如图2所示,物重30 N,用OC绳悬挂在O点,OC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0[KF(]3[KF)] N,再用一绳系OC绳的A点,BA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现用水平力拉BA,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多大角度?

分析 本题常见错误是:直接用OA绳和BA绳的最大拉力算角度得到θ=60°的结果.[LL]错误根源是:没有注意AC绳的拉力等于物体重力,是个不变量.物理过程常常伴随多个物理量,有些是部分物理量不变,有些是总量不变,寻找不变量或者守恒量应该成为学生的思想.建立这种思想,学生终生受益.

[TP5GW303A.TIF,Y#]

例3 如图3所示,物体A与斜面体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a从零逐渐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对A的弹力不变,B对A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B.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D.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分析 加速度增大,N1增大N增大N2增大;由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得,f2减小f减小直到零后反向.

本题有三方面的感悟:(1)求变量要先找不变量(重力不变);(2)如何应用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将力正交分解;(3)弹力主动变化,静摩擦力被动变化(相当于“替补队员”).

统揽全局的思想

例4 如图5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弹簧上端放着质量为2 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B轻放在A上,释放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A.0 N B.12 N C.20 N D.30 N

分析 释放物体B之前,物体A保持静止状态,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平衡,求出弹簧的弹力;释放B瞬间,先对AB整体研究,求出加速度,再隔离B研究,求出A对B的支持力,得到B对A的压力.本题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是:认为释放物体B的瞬间,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错误的根源是,只将目光盯住了物体B,孰不知,释放物体B的瞬间,物体B和物体A这个整体已经处于向下加速的状态中,这种统揽全局的思想让学生震撼.

第13篇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它关系着所有关于生物的产生、生长、生存、代谢、活动、疾病、繁殖和衰老。医学研究,就是研究生物疾病的成因、机制、发展和治疗等。疾病本身就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异常,通过研究其细胞内外以及血液的化学变化和异常现象来揭开疾病的成因、机制和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医学与生物化学有着重要的关系,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生物化学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奥秘的学科,具有分子结构式多、代谢途径多、概念抽象、内容深奥复杂等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板书等很难展示其立体、动态的过程,所以老师讲解起来难,学生理解起来更难,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尽人意[1]。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动画,可以将静态、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将微观过程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现对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做一个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图文并茂,丰富的表现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枯燥无味,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单一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使课件图文并茂,将生物化学的内容转变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转变成逼真的三维图像和动画效果,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帮助学习理解,通过不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使图、文以及颜色的相互配合,不断刺激学生,使之保持在兴奋状态,这种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要比单一的课堂听课要好很多。尤其是动画的利用,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相比传统的教学手段,优越性十分突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2 提高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生物化学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穿插一些前沿的学科,如果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生物导弹,亲子鉴定的内容,使学生获得内容尽可能与生物化学的发展一致,尽可能的了解生物化学的前沿知识,但是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现在的一些医学院校,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将理论知识的课时的不断压缩,也包括生物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讲授更多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其一,由于书写板书时间减少,可以节省时间,其二,生物化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抽象复杂晦涩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这些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较快的阐述清楚。如讲生物氧化和dna复制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配以图示逐步文字讲解,耗时较多,且收效甚微,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可插入一段多媒体动画,短短几分钟就可让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1.3 利于课堂内容的再现 由于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播放已经制作好的课件,老师可以将这些课件拷贝给学生,或者将它上传到校园网上,只要有计算机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播放,因此,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回放,对于学生课后的复习来说相当方便,可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2]。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将前后内容采用超链接形式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这在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这一章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可较容易地将本来十分复杂的多种代谢途径再现,并将其相互联系起来。因此,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意义重大,相比传统教学手段,具有无以比拟的优势。

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1 过度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进度快,教师不需太多的板书,只需讲解,所以很容易使教师成为播音员[3],使学生变成记录员。纵观多媒体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屏幕影像和文字接踵而至,学生应接不暇,导致师生间交流减少,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讲课的节奏,时时点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切忌将多媒体教学沦为“放电影”[4],随时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2 过度强调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着无以比拟的优势,但是这不等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相反如果能合理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合理结合应用,就可以使它们优势互补,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5]。例如,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合理的使用板书,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以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针对着每一点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来表现,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总览全节,对于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注重多媒体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

2.3 过度强调教学的量,忽略了教学的质 容量大是多媒体教学一个优点,如果内容过多,无侧重点,进度又过快,常会导致学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注意力易从教学内容转移到画面,意识不到知识重点,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内容,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因此合理的安排教学的内容,重难点突出显得尤为重要。

第14篇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54-03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食品生物化学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为石河子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生化实验方法与技术,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本着既考虑生物化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顾及体现食品工程专业特点和要求,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1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2]

1.1 学时设置不合理 之前,我校生物化学课程为54+36,也就是理论54学时,实验36学时,而当前我校食品生物化学的总学时为44+12,而教学大纲要求15个章节内容,同学们普遍反映内容多,信息量大,深度不够。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来看,其内容繁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每章节的重点难点讲解完,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做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消化本堂课程的内容,所以学生们都认为教学进度太快。实验的学时也在不断的减少,改革前的36学时实验课程基本涵盖了五大物质,即还原糖的提取和测定,酶的提取与活性测定,蛋白质的提取与测定,核酸的提取及检测,以及脂类的提取与测定,涉及到使用的仪器为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装置、层析装置、微量蒸馏装置等,基本包括了生物化学实验具备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规的检测技术;但现在的12学时实验课程,只能从其中选取大分子物质的2~3种,导致学生们缺乏该课程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泛而不精,基本功不扎实。一般学校的食品生物化学学时都不少于56学时,如华南理工大学该课程的总学时为150学时,江南大学理论学时60学时,广东药学院对食品专业总学时90学时,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总学时80学时,我校生物化学与其相比较少,难以保证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1.2 教材选择不合理 在教材的选择上,已出版发行的生物化学教材种类很多,被各类高校广泛使用的也不在少数。我校一直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其脉络清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章节安排合理,是一本适于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但由于该教材侧重于生物、遗传、医学、农学等专业,并不适于食品专业,特别是我校的食品检验检疫和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其生物化学的基础内容完全能够涵盖,但是缺乏与食品相关的技术,如食品加工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等内容,使学生认为该课程与其专业无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1.3 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 (1)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存在脱节现象。我校实验课程的开设在食品生物化学的理论课程结束后7d进行,而且集中在21d完成,时间安排到学期末,紧接着进入期末考试,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并且理论课程结束的早,课程内容多,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复习,造成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欠佳。(2)开设的实验内容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如植物中还原糖的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淀粉酶的测定等。由于实验课学时限制,只能开设上述3个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无法进行,让学生觉得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索然无味。

1.4 教学方法不合理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学科,主要是从分子水平来揭示生命现象的的本质和规律,因而难以像动物学、植物形态学课程那样直观,它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而且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必须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知识背景,教师如果在理论课程讲解时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授课都是使用幻灯片,采用填鸭式教学,探究式和归纳演绎式较少,使学生理解难度加大,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2 对策建议

2.1 选择适宜的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对选定的教材内容上可以进行添加、删减。生物化学教材各有利弊,《食品生物化学》的教材有许多,如由谢达平主编的教材,它的特点在于基本内容之外,还介绍了与食品物质成分的纯化和检测相关的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由陈晓平主编的教材,突出在食品营养成分化学、食品加工储藏中的生物化学等实用技术等;由宁正祥主编的教材,侧重了食品加工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等方面。所以这些教材都可以作为《食品生物化学》教材或者辅助教材,而与我院其他专业如农学、农资、园艺、生物等专业的《生物化学》教材应有所区分。

食品专业学生在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时,应搞清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食品如何进入生物体进行代谢过程,以及如何改善食品的风味等,因此适当加大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开设的时间上,应尽量安排在相应章节的理论课程后面,如维生素C的提取实验,应该是维生素和辅酶章节结束后进行,而蛋白质的分离检测应该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学完以后进行,加深学生对章节的理解。在实验的内容上,引入探究性或创新性设计实验,扩展学生的视野,关注当前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国产奶粉三聚氰胺,地沟油,瓜子里含有铝等问题。由学生准备材料,实验老师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谨的科研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上,经常关注国家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问题,争取与时俱进,如食品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基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资助情况,发现食品生物化学领域基础科学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和趋势[3]。

2.2 应用不同教学方法穿插授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1 案例引导法 在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如烫发的生化原理,首先把头发卷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涂上还原剂并加热,还原剂可以打开链间二硫键,湿热破坏氢键使头发α-角蛋白的螺旋结构伸展成β-构象,然后除去还原剂,涂上氧化剂以便在相邻多肽链的半胱氨酸残基对之间建立新的二硫键;当洗涤并冷却头发时,多肽链回到原来的α-螺旋构象,这时头发将以希望的形式卷曲,因为新的二硫键形成使得头发纤维的α螺旋束发生扭曲。教师可以将蛋白质高级结构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构象和β-折叠的内容和蛋白质变性的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掌握其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又如磺胺类药品、有机磷杀虫剂与酶的抑制剂有关,胃溃疡的形成与胃蛋白酶的酶激活有关,痛风与核苷酸代谢紊乱有关,奶粉中添加三氯氰胺目的是提高含氮量,这些案例大大激发学生对食品生物化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将书本上知识活学活用到生活中,提高教学质量。

2.2.2 归纳演绎法 采用归纳演绎方法是将相似的知识点通过比较,归纳不同点进行记忆,从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如将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即从头合成,与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即β-氧化,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如都需要酶,都要消耗能量,都需要载体等。再比如对DNA复制过程和DNA转录过程做了比较,它们所需的模板一样,采用的酶不同,需要的原料不同,产物也不同。通过这种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将较难理解的两种代谢过程很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较容易接受,既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又能使其掌握该内容的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同样对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过程,放在一起比较记忆就相对简单了。

2.2.3 提问思考法 在每章的末尾都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如下章讲脂类代谢了,上节课的末尾,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吃甜的容易长胖?讲解核苷酸代谢,提出“为什么珍奥核酸是商业骗局”?而将维生素与辅酶的章节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孕期要补充叶酸?生活中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什么疾病等。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会主动查阅文献资料,探究其原理,既相当于提前预习上课内容,又激发了同学们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会因为学科难度大而造成困扰。

2.3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4] 课堂是一个舞台,教师就是舞台上的领舞者,如何让学生自觉自愿在你的引导下去学习,不仅仅是对教师本身教学能力与教学行为的肯定,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把握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直观化,将枯燥乏味的课程讲授趣味化,变死板为生动,使得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领航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去关心和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差异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如他们的重视程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因素有关。准确找到影响学习的因素,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在学生群体中主要有三类学生,第一类是努力上进型,自己积极要求进步,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对自己严格要求,这类学生的成绩常位于榜首;第二类随大流型,喜欢安逸,也没那么努力,本分、顺从,会配合老师,成绩会位于中间,这一部分人数较多;第三类有问题型,对专业不爱好,不想学习,有的沉迷于网络,有的醉心于社交活动或第二学位。对于第一类学生,适当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对于第二类学生,在学习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进度,积极耐心指导与辅导,使他们喜欢这门课,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对于第三类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询问其理由,找到问题的本质,不断的沟通,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消除学生对于生化课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攻克学业难点的勇气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薛蓓,池福敏,辜雪冬.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3,9(9):183-184.

[2]汪薇,白卫东.结合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浅谈食品生物化学教学[J].广州化工,2010,38(7):237-238,258.

第15篇

针对生物化学而言,其教学过程主要分为4个内容:大分子的结构、三大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专题篇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这四个部分看似分离,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绪论教学不够重视,但实际上,在绪论的见解过程中,讲什么及如何讲,对于后期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较难,因此在上课之前就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在进行绪论的教学过程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轻松学习生物化学这一门课。要想学习好生物化学,首先需要对生物化学这门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笔者认为,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生物化学课本,都有一个框架,即对生物化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针对生物化学的教学,首先需要对主干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联系比较法

对于生物化学而言,生物大分子结构这一章节主要是针对蛋白质化学进行详细的分析,蛋白质化学主要包括核算化学及酶维生素等,属于静态生物化学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感到大分子化学学习过程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对抽象的结构,特别是对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那么讲解时可逐层推进,首先针对简单的肽链结构进行讲解,针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逐渐递增,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还具备一定的归纳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得更加深刻。

三、物质代谢绘图讲解

物质代谢是整个生物化学的核心,也是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之所以过了很多年依然记得“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中一个重要的循环,是因为在大多是课本中都有三羧酸图,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另外,糖代谢途径是整个生物化学中比较难的,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因此“三羧酸循环”几乎成为了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代言词。对教师而言,在讲解代谢过程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条理,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之前需认真备课,从而明确重点。笔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讲解过程中,经常在进入物质代谢内容的第一次课时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引导作用。三大代谢,不管是哪一个代谢途径,都需要了解发生大的区域,重点掌握不可逆的步骤及限速酶和伴随的能量代谢,根据途径不同,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而磷酸戊糖途径是整个糖代谢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人体生理最为重要的途径。学生学好物质代谢,最重要的是进行归纳和总结,笔者在讲完了三大代谢途径之后,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绘制一张代谢图,这张图上包含了三大物质的6条主要代谢途径,以及这几条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限速酶、不可逆反应、ATP生成和消耗的主要特点。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出每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这样对于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传统的生物化学没有将基因表达这一章节放入到课本中,随着世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的研究已经放入到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中,因此生物化学是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将高中的课本中的中心法则、遗传密码及DNA复制等内容重新拾起。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较为迅速,从传统的表达逐渐上升为基因功能定位,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多讲解一些这些内容,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基因表达和传递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不必让学生理解其中较为深刻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今后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需要学习的内容,仅仅让学生了解大概即可。笔者在进行见解的过程中,在幻灯片中插入了较多的动画图案进行演示,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