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范文

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

第1篇

关键字: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一次与二次设备(非线性优化镇定器、滤波器)等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现代电力系统日趋智能化。信息传输方式单一、实时性差的点对点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快速响应的机制。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电网不同环节对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响应的迅速性得到满足,同时,继电保护、故障诊断、自动切换等电网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处理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信息量急剧的增加,传统的控制策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网技术的要求。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克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高速的信息通道,建立一个双向的数据传输网络系统。这个通道具有双向、实时、高速的特点,是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电力系统通信线路的建立,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自我监测和校正提供网络支持,应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提高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电网各种扰动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率补偿,智能分配电能,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如图1所示,智能电网中,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开放的通信系统,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推进产业标准化发展,方便各种设备的开发和维护升级;二是采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提高智能的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1.2 自动化测量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对电网能源运输的阻塞情况、各区域的用电状况等内容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而且能够满足数字信号与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等采集数据的相互传输的需求,使得电力系统生产自动化、调度自动化水平及程度越来越高,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此外,自动化测量设备还具有计算电费的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采集的数据通过信息传输通道被传输到信息存储中心,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

1.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电网电能调整和控制的基础,依靠通讯系统和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数据监测,控制、调整电网的运行状况,而且能够快速诊断系统故障,并快速制定出相关决策,对于确保电能的安全、持续输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方法就是专家决策法,系统通过对电网正常参数的对比,如果某些参数出现异常,系统会向设备发送控制信号,进行自动调整。专家系统控制如图2所示。

1.4 自动化支持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自动化支持系统是用工作人员能够看明白的语言将电力系统的一些数据表示出来,用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记录和总结。这些信息的转换依赖于自动化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化支持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可视性强、运行效率高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监管水平。自动化支持技术建立经验库,对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推论,输出处理方案,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准确的执行处理方案。通过制度化支持系统,智能电网的应急处理能力,系统可分析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智能电网已经具备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为电力系统的决策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其应用前景十分的广泛。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面将简要的介绍几种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2.1 自动化与信息化提升电网设备监测

在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基于标准化的电网模型和实时运行数据,可以对电力设备、变电站和电网的当前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风险评估、故障诊断及控制。电力设备和电网的未来运行状态,则须根据各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在专有系统或基础平台支持下利用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及趋势预测技术分析。

在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统一公共信息模型(UCIM)的基础上,扩展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相关信息的抽象描述,并以子集(Profile)形式提取,可以为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标准化管理及访问系统提供支持。综合来看,未来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涵盖以下数据:①逻辑电网模型,即以电网设备功能角度抽象描述的电网及电网设备连接模型;②电网运行数据,如设备运行电压、经由设备输送、消耗的电能等;③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即表征输变电设备自身状态的电气类状态及化学类状态数据。

2.2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是以组成全所的各控制单元智能化为基础,加上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构成的全所二次控制整体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各保护功能完整、独立,并以智能化手段实现;控制系统的功能齐备、可靠,人机界面可操作性强,使用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能将全所实时监测的数据准确可靠地传输至相应的SCADA系统等功能。随着集成电路、微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保护、微机监控装置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也从传统的单项自动化向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其体系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性能和功能以及可靠性等也不断提高。当前“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信息挖掘和信息交叉为基础的,将变电站中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等装置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集成为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电力系统具有状态监测、事故预防等处理功能。

2.3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提升调度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的图形学、图像处理、数据管理等诸多分支,可视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正确理解数据或电网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不仅提高了电网的处理能力,而且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使电网具备很好的调度功能。两者的融合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实现电网实时数据的收集;利用动态三维图像对有功、无功功率备用的实时信息进行形象表达;可视化图形的Web;对历史数据的回放、重演、评估;对关键线路低频震荡模式动态阈值可视化监测等。

2.4 配电自动化推出智能电网配电新方案

智能电网的要求是实现适应性故障处理、分布式电源接入、可靠性供电质量。这些要求都必须要对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配电自动化充分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用户定制、智能需求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减小了故障停电的区域和时间,甚至可以实现配电网故障的自愈合。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在现有配电网络基础上,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配电网重构建,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配电自动化不仅需要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决策信息的支持,还要求电网控制能力延伸至用户室内,从而增强控制中心对电网的控制能力。AMI对配电网的工作状态进行研究,通过状态评估、快速模拟仿真、最优化处理等,实现智能电网快速适应故障,大大缩短了恢复供电所需要的时间。为了满足上述任务,继电保护、供电恢复、故障隔离、安全控制等系统必须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彼此协调合作,各司其职,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处理。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为新型配电方案的设计奠定的技术基础,通过模拟风险评估、优化和自愈控制,实现改善电网安全性、可靠性,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目前,网络重构、电压和无功补偿、故障自动定位和修复等解决方案已经逐渐成熟,未来将从根本上改变电网的配电方式。

第2篇

关键词 :电能计量 ;智能电网 ;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电能计量在智能电网下的变革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电能计量工作在我国电力管理及电网完善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电能计量是国家电力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和基础管理,它不仅是电力行业正式运行的先行官,而且是电力行业及与电力相关的民生建设项目正式运转的技术基础。

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发展对电能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量电价和分时电价的实施,电能质量监控和无功计量的应用,预付费、网上处理电费、接电和断电等电子商务模式在电力生活中的发展,使得传统感应式电能表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要求,一个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电网的构建已成为电力改革的当务之急。而智能电能计量系统作为智能电网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电能计量未来发展和改革的趋势。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大背景下,电能计量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的步伐也将会大大加快,一批采用智能技术的电能计量产品将会产生,旧有的电能计量装置和检定设备将逐渐被淘汰。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产品缺陷会因此得到解决,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检定技术水平将会大幅提高。此外,电能计量室内检定、现场检验、量值传递、实验室管理、资产物流及计量器具管理的全过程也将实现电子化、智能化,形成智能检定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由于人工管理和手工操作可能产生的偏差和漏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智能电能计量系统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

1. 智能电网下电能计量系统带来的影响

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实现了全封闭自动化的室内检定,将电能表的现场检验实现远程化、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环境,并且使得资产管理、物资配送和标准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精细。这些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工管理和操作存在的弊病,将可能出现的质量漏洞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智能电网的不断升级及新技术的诞生,加快了电能计量系统的技术改进和装备更新。电能计量系统的不断发展变革,使一批新颖的计量产品应运而生,老旧的电能计量设备不断被淘汰,一些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在升级过程中得到完善解决,最终会使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检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电能计量的智能化实现远程自动抄表和设备实时监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人工抄表模式的问题,使电能计量设备得到全方位改善。

2. 智能电网下电能计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电能计量智能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构建起一套以数字信号传输、高度信息化、操控智能化为特点的智能化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存储,再到信息反馈的全过程数字化和自动化。该系统将主要由智能电能表、智能互感器、高速通信网络、信息分析处理中心以及相应的智能检定、管理系统组成。智能电能表、互感器用以采集数字化计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高速通信网络上传至信息分析处理中心,信息分析中心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再将之传送给供电公司相关管理部门和用电客户,并自动生成电量电费清单、故障处理指令以及各种统计分析报告。

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存储,再到信息反馈的全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也就为实现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智能支撑。它通过安全智能的信息采集和测量技术,为智能电网提供准确实时、翔实可靠的数字化测量数据信息,同时可通过高度信息化的智能电能计量系统,搭建起一个连接用电客户与供电公司交流的平台,并从遍布整个电网系统的各个计量节点处获取计量信息,有助于管理电网中数量众多的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变台区,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电力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升供电公司的服务质量,实现电网安全、高质量地运行。

三、智能电能计量发展变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1. 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变革存在的问题

1.1 电能计量智能化技术不成熟,缺少使用和维护的经验

由于操作人员对于电能计量的使用缺少必要的培训,对于技术的生疏经常会导致电能计量的失准,这其中测量准确度的温度漂移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靠性比较差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量人员的技能素养和管理能力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及时进行操作人员培训不可或缺,计量人员要能够轻松胜任智能电能计量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1.2 新型智能计量设备使用全新的检定技术方法和新的改进标准

相应的全套改进案也要同步进行,智能化电能计量设备的制造标准和功能等都力求设备的完善和统一。此外,如何处理由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大批更换下来的老旧计量设备,避免资源浪费,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2. 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变革的改进

2.1关口计量的改进

关口计量要实现设备的生命周期全管理,并及时传递和反馈监督信息。这一改进有利于实现动态监督管理,从而促进关口计量监督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子系统实现关口计量设备的流程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其主要有流程管理、运行监督、库存处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2.2 注重计量人员培养

培养计量人员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对计量人员的培训、考试以及成绩等进行统计和比对,将计量人员的考核结果与年终评比结合起来,以对计量人员做出综合评估。利用电能计量系统,可以轻松地实现对计量人员的统计,计量人员的各类信息都可以在信息管理中体现出来,这在监督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对人员的培养。

2.3 质量监管

首先,现场检校。现场检校包括电能表和互感器的现场检校。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高中电能计量设备的检校相当重要,这样有利于提高电能计量的质量。其次,将信息管理实现标准化。标准设备资产管理用于登记所属设备的资产,包括各种参数和技术数据及标准化设备的历史记录等。最后,监管统计报表。这项监管工作主要是针对电能计量装备的统计数据、标准清单、流转登记表、分类账目等进行的全局管理。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年度、季度清单,工作流程计划表等,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管理。

2.4 不断完善标准装备器

电能计量装备器是指包括电能表、TA、TV及计量箱等在内的电能计量设备。其审批和考核都要一定的流程,要实现电能计量装备资产的动态管理,也就是对各种计量器具装备进行专业的台账管理,装备的编写、修改、查询、删除都要有具体功能体现。

第3篇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继电保护 数字化 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智能电网概念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容许绿色可再生能源顺利接入电网,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转换和传输效率,确保供电质量和更高的可靠性。智能电网通常具有如下特点:自愈和自适应;安全稳定和可靠;兼容性;经济协调,优质高效;与用户友好互动。其中自愈和自适应是要求可以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在尽量少的人为干预下实现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对继电保护系统而言,就要求其能够自动适应一次系统因分布式能源接入而出现的多变的运行方式,更要求继电保护系统自身出现隐藏故障时也能做到自诊断及自愈,以避免连锁故障的发生。

1智能电网二次继保的特征

1.1数字化

与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比,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测量输入信号和断路器控制信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传统电磁式的电压/电流互感器、断路器被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开关所代替。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大多是采用罗格夫斯基线圈将一次大电流转换为二次弱电压的模拟信号,并经过高压侧信号处理变为数字量经光纤通道传送给合并单元;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特别是高电压等级的互感器,大多是采用电容式分压技术将一次高电压转换为二次低电压的模拟信号,然后基于相同原理,经信号处理后到合并单元。

1.2网络化

基于合并单元的测量信号数字传输和基于智能断路器控制信号的数字传输为变电站的信息共享提供基础。当然就目前保护配置要求,同一间隔的保护装置和合并单元采用点对点的直采模式,而不同间隔的保护装置则可以采用基于SV(Sampled Values)网的网采模式。智能断路器与保护装置间既可以采用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网络通信也可以采用点对点通信。相比较基于电缆的传统变电站通信网络,智能(数字化)变电站采用光纤通信,并建立了基于数字量传输的SV 网和GOOSE 网的变电站过程层网络,实现了通信平台的网络化。

1.3标准化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中各种IED 的管理以及设备间的互联就需要一种通用的通信方式来实现。IEC61850 提出了一种公共的通信标准,通过对设备的一系列规范化,使其通信交换过程处于一种标准化的输入/输出中,实现了系统的无缝连接。这种信息标准规范直接克服了来自不同厂家的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结合通信平台的网络化技术,统一标准信息的应用也使得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控制装置真正能够达到协同互操作的目的。

1.4广域化

随着电力系统调度光纤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光纤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广域通信中。目前,我国高压系统站间通信基本上采用基于OPGW 或ADSS的光纤通信,并采用SDH 环网制式,已形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结合载波、微波等方式的电力系统通信骨干网络,而基于光纤通信的WAMS 工程应用也为广域通信系统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2 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2.1安稳及自动化装置性能

现行的电网广域监测系统网络运用在智能电网中,不仅使整个电网的共享信息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使其具备紧急控制功能。因此,智能电网可以利用已建成的网络,提高敏感性能不强的后备保护的速动性,并使安全的自动设备改变现有的动作设置原则,使其更快速动,降低故障对电网的冲击。甚至使很多保护的动作时间都变得更高效可靠。安稳及自动化装置在可靠判断系统故障后,以最快的速度的按动作设置出口,隔离故障,并避免更大的恶性事故如发电网崩溃等的出现。

2.2网络化的二次继保的在线整定

智电变电站的在实现了网络化、准确化后,实现了智能设备与维护人员的互动能力,具备在线整定功能。对二次继保而言,网络准确化的变电站的改变有三个:一个是数据的传输,各种的电气量控制信息从原来的二次电缆改为了光纤电缆及网线通道;二是数据的采集,由于共享数据网的存在,所辖系统的相关设备元件的电气量二次继保定值都可在线采集;三是在线整定,对于开放在线整定权限的二次继保设备可以远程整定,如调度可以远程报退线路的软压板,系统运行方式改变时可以远程修改定值。

3 总结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电力系统的一次重要变革,是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智能电网系统而言,继电保护装置就像是促使其正常工作的保障。不及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产生的故障;还能够通过装置迅速的对电力系统元件中产生故障进行及时的反映,以实现电力系统发生的各种故障的迅速与正确的隔离,以实现大面积地区停电事故的避免,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梁国艳.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探讨[J].大众用电,2011(05).

第4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营销 管理

新时期,受到智能电网发展背景的影响,我国电力营销体制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电力营销工作出现了全新的变化,极大推动了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所以,为了满足供电企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十分有必要结合智能电网背景对电力营销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能够与当前市场化需求相适应,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能够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相应的能源保障,并且在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智能电网背景下,供电企业要想更为深入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就必须结合智能电网背景下市场需求对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加强电力营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营销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质量,打造能够让客户满意的电力营销。在当今智能电网的背景下,信息资源对企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与企业各项运行管理工作之间发生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因此只有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才能进一步提升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质量,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简言之,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就是要在加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将电力营销业务转变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并积极将营销服务的工作理念向大营销和大市场方面转变,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智能电网背景下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的新举措

1.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创新。

为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进一步促进电力营销管理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我国供电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积极对岗位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并对服务流程进行了合理的创新,更为重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供电企业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具体工作中,供电企业应该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管理,保证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制度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并且使用绩效管理的方式,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为优质服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不竭的动力。一般情况下,供电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四项原则:首先,以大服务为中心建立常态运行机制。供电企业在运行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员工进行服务意识教育,让各岗位员工真正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并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全员参与,协调发展的服务运行氛围,提升服务工作质量。其次,建立健全的闭环管理制度,依靠智能电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更新先进的管理技术,在企业运行中重点突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能,并且对抄表、核算和收费等环节实行完全的闭环管理。再次,逐步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供电企业可以适当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将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增强服务实效。最后,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员工综合素质能够与智能电网背景下供电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进而为学习型企业的构建贡献相应的力量,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积极组织网络营销。

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主要发展趋势,网络营销与传统的电力营销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加重视在工作中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和使用,强调进行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特性的深入开发,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营销自动化以及智能需求侧管理等等。特别是随着智能电网四大组成部分的出现,从技术层面推动了电力营销工作中分布式电源参与和网络营销的发展。分布式电源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应用,借助于各类先进技术,极大的改变了整个营销工作的业务流程,真正促使电力营销工作实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开始向着新型的电力营销模式转变,对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这种网络营销模式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改变了客户在传统营销工作中的地位,强调了客户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满足全面掌控售电市场的发展需求,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3.探索合理的阶梯电价模式。

合理调配电价,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其中电力科学的电价体系则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是当前智能电网背景下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能够促使供电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由于社会各界逐渐加强了对电力营销的重视,对阶梯电价模式的探索也逐渐提上日程,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在电力市场中,电价是较为明显的市场信号,对电力市场的供需调节产生着决定性影响。在当前我国电力产品的具体定价环境中,阶梯电价模式的制定和应用能够积极引导用户逐步提升用电能效,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在供电企业实施阶梯电价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公平和效率的重视,可以通过对运行成本进行合理的评估,保证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电价的合理性,促进工业节能减排,为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创造条件。

4.大力发展用电需求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也不断提高,需求侧管理逐渐受到供电企业的重视,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突显出来,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丰富,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工作的深入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电力需求侧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能够对消费总量实施合理控制,进而逐步提升电力资源有效利用率、缓解供需矛盾的管理手段。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用户逐渐发展成为电力营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电力营销工作也成为智能电网时代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特征。因此,从智能电网的角度进行分析,电力营销工作中用户的实际需求是一种可以进行实时管理的资源,合理的管理能够对电力市场供需平衡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实时用电需求侧管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用电模式进行科学调整,转移用电高峰时期电力需求,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促使供电企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语

在智能电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供电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必须对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服务变革需求。所以供电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在营销方式和营销体制等方面进行合理改革和创新,在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推动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沈慧英.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管理的新举措分析[J].广东科技,2014(8):45-46.

[2]伊有福.青海电网营销管理及智能用电发展战略的研究[J].青海电力,2012,31(z1):66-68,72.

[3]胡学忠.智能电网技术在用电营销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

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40-02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对电网要求的持续提升,电力行业不断进行改造和优化,智能电网模式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国内智能电网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为了推动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电网调度安全管理,从而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1 智能电网背景下调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综合性的系统,由发电厂、成千上万的变电站及千万用户构成,通过多种电压等级的线路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结构进行生产运行。电能的生产输送都是瞬间完成,因此要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及用电负荷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此时调度运行工作是十分关键的。电网调度的核心就是要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发生概率,若万一发生故障也能及时控制,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智能电网模式的扩大,使得电网的运行操作日益复杂,对电力调度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管理不善造成失误,轻者可能使电网断电,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可能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因此,智能电网下的调度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背景下电网调度的差异

传统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度主要包括两个主站:变电站和调度主站,工作内容是不断收集和整理配电网运行过程的各类信息,通过分析数据信息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据此采取合适的调度措施。这种调度模式内容相对简单,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极易形成信息孤岛,在整个电网管理中存在诸多弊端。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度管理具有很大提升,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存在完善的信息平台,能将配电网的各类信息收集起来,减少了电网调度安全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智能电网通过信息化的处理方式能对数据信息作出快速准确的处理,提高了调度管理的有效性。

3 智能电网背景下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危险性来源

调度安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确保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对配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处理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智能电网日益广泛的应用,调度人员需要管理和操作的电力设备越来越多,调度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日益增加,具体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3.1 信息管理的危险性因素

由于国内智能电网发展较晚,处于起步阶段,电力系统各部门使用的软件系统存在差异,极大的影响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性也使得其交流不一致,进而导致上级部门对不同部门的信息不能进行整理和统一性的规划,最终降低了电网的工作效率,调度管理的安全性也受到影响。

3.2 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危险性因素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调度管理也应该充分将计算机和电网调度结合起来,要加强对网络的重视,以促进电网调度的安全管理。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电力调度管理也仅仅是使用计算机,并未对网络引起重视,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涉及到的电网调度职能较多,但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管理并未有效使用网络进行,而是采用手工传递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对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3.3 配电网结构自身的危险性因素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组成结构和电力设备越来越复杂,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离不开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支持,而电力设备数量的增多和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这就使得配电网结构存在的危险和安全隐患的概率较高,再加上配电网结构的风险和隐患来源十分驳杂,信息量极大,难以准确、及时的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追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障发生的概率。

3.4 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自身的危险性因素

国内电力调度工作的部门和复杂单位数量庞大,等级多,如国调、省调、网调、地调及县调等,众多的调度层级和部门严重降低了调度工作安全管理的效率。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特殊性,具有动态性、不稳定性和转瞬即逝性,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力调度工作的即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具有更高的要求,而很明显,国内的这种多层级、多部门的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并不能满足智能电网的要求。

3.5 调度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危险性因素

国内电力调度历来十分重视对安全性的把控,在安全性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调度人员在风险方面的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态度懈怠,针对调度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尚未形成。

随着智能化电网时代的来临,电网结构日益复杂,对调度安全管理具有更高的要求,而由于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培训机制还不完善,再加上平时缺乏实践性,导致在调度安全管理出现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4 智能电网背景下加强调度安全管理的策略

4.1 建立新型共享和交流平台

对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而言,即时性、灵活性的电力系统需要各级调度数据信息迅速、准确的传递与分析,因此建立统一的新型共享和交流平台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平台的建立必须要借助网络及时,需要能及时采集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将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过滤冗余的数据信息,并能及时将这些数据信息传递到需要的部门。同时,平台要建立不同的管理员权限系统,以便通过不同的管理系统实现调度工作的记录、交流和共享。

4.2 针对调度安全管理隐患制定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

对任何安全管理工作来说,预防风险远比应对风险更重要,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预警机制就十分重要,对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也是如此。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与其他行业存在一定区别,一旦发生危险是瞬时的,难以立刻进行布局,因此对电力系统来说,事先建立预警机制十分重要,这种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在次基础上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理,最终形成清晰的预防方案。如针对调度安全管理中的倒闸操作安全隐患,在进行操作前要先了解这个操作过程存在的风险并理解和掌握具体的解决措施,调度人员了解这些后再进行操作的工作流程;如电力设备故障,可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预先制定故障处理流程,以便调度人员处理时能有章可循。

4.3 建立现代化电力调度技能的人才队伍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力设备更新换代频率的加快,调度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要熟练掌握和了解智能电网和电力设备的操作技能,因此,电力系统要持续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除此之外,电力调度安全管理要求工作人员能及时从得到的数据信息中分析、辨识出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能对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和解决方案,同时要经常进行故障预演,以便调度工作人员能及时掌握风险控制方案。基于此,高质量、高素质的调度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不仅要重视对专家人才的选拨,还要大力引进实践经验强的人才,以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5 结 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调度安全管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涉及到配电网、工作人员及环境灾害等,这些因素都可能给调度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配电网的稳定运行,确保调度人员的安全,调度安全管理必须要建立新型共享和交流平台、针对调度安全管理隐患制定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并建立现代化电力调度技能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曼.智能电网环境下对电网调度管理的思考[J].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培训和发展,2013(3):74-76.

第6篇

智能电网所具备的一体性、交互性、实时性等诸多优点给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要求供电企业针对传统电力营销所存在的问题,转变营销服务理念、更新营销服务策略、强化营销服务管理、提高营销服务能力,以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需求。

1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电力企业已认识到电力营销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然而智能电网的发展起步且较晚,这导致目前的电力营销策略未能与智能电网发展同步,突显出了诸多问题。

1.1 外部问题

1)电力用户需求提高。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随着现代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上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推广和应用,电力用户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传统电网下的电力营销服务模式及方式已无法满足这种多样化需求,迫切需要对电力营销服务进行创新,与智能电网发展同步。

2)政策执行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客户暂停、销户现象呈上升趋势,整体售电量增速降低。加上有些用户缺乏对电价政策的深入了解,易出现对电费收取、业扩等业务的质疑和投诉。

3)快速响应能力较低。虽然电能供应总量在不断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现阶段电力用户的整体需求,这从迎峰度冬、度夏期间客户对供电可靠性投诉的普遍增长可以看出。另外,客户上电环节缺乏整体的沟通协作,导致上电时间较长,无法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样会增加客户的投诉与不满。

1.2 内部问题

1)协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客户导向理念未充分贯彻,服务协同联动和全员服务意识未全面执行,客户诉求接收与处理流程不够通畅,整体协同联动能力亟需提升。

2)有序用电形势严峻。虽然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出现季节性供电缺口,加上重要客?簟⒕用窀汉伤?占比重较大,缺少可进行有序用电调控的空间。

3)技术问题有待突破。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电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绿色电能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征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加上上网电价较高,很容易出现“弃电”问题。

2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企业电力营销服务策略

随意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被动营销的模式受到了冲击,需以崭新的营销服务理念,基于客户需求,调整自身营销策略,提升自身营销能力。

2.1 产品质量保证策略

任何高效营销方式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高质量的产品为基础的,电能质量则是电力营销的开展的核心。因此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只有提高电能生产的质量,才能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

1)以智能电网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借助智能电网发展契机,接入太阳能、风能、分布式电源等新能源,为供应更安全、可靠、稳定、环保的电能奠定基础。

2)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变电站的日常监视和线路的定期检修,及时排查各种隐患。加强重点输变电设施的特巡和夜巡,制定恶劣天气及紧急停电事故下的应急措施。另外,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应急指挥平台的技术含量,提高应急处理专业化水平,统筹配置应急处理各项资源,以此提升应急响应速度。

3)改造电网结构,完善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对于设备老化、变压器容量小的线路容易产生停电现象。这就要求加快各级电网的建设,特别是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农网,要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满足客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2.2 智能营销服务策略

2.2.1 加强电费账务管理

1)实现电费账务电子化。积极推进电费账务的电子化管理,借助无纸化账单传递提高电费资金处理效率。

2)电费回收的自动监控。智能电网下可实现对客户任意时段下用电量的记录、分析、及监测,通过客户电费缴纳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价,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而预防各类电费回收风险事件的发生。

2.2.2 提升营销服务质量

1)用电客户信息分析与预测。智能电网背景下,可记录和分析客户的用电信息,这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服务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这些信息,可为基于客户需求营销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为电力能源发展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2)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深化与扩展。95598服务系统是智能电网背景下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智能电网客户服务系统统计、分类客户诉求,以针对性反馈和处理来提高诉求反馈效率。而且通过在互联网中嵌入95598系统,能实现互联网与95598服务系统的互通,形成更便捷、更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另外,应以客户为导向,统一服务标准,拓宽服务渠道,充分挖掘95598的海量信息资源,了解客户的消费偏好和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真诚、便捷的供电服务。

2.3 差异化电价策略

智能电网下,基于用户用电行为差异化电价策略不仅可实现电力资源合理调配,还能满足不同用电客户的实际需求。

1)工商业用户采用峰谷分时电价策略。对于工商业客户,考虑电量和电能质量的高要求,可对其用电采取电价激励策略,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其在低谷时段多用电,高峰时少用电,通过各项优惠措施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电网负荷的平衡。

2)居民用户采用阶梯式电价策略。阶梯式电价策略已不再陌生,关键在于如何保证该策略的有效的开展。首先是加强电费抄核收管理,确保阶梯电价的贯彻执行。加强现场抄表质量的抽查,彻底消除估抄、漏抄、错抄现象。严格审核抄表表码、电量电费,确保各类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其次是加强居民客户分类核查,提高电费核算质量。重点审核大电量居民客户的电费情况,开展“不停电催费”专项活动,针对欠费较多的居民社区,通过上门来提高电费回收水平。

2.4 多元缴费服务策略

1)推广远程费控业务。为了便于居民客户及时了解用电情况,应加快远程费控业务的推广。远程费控系统需预先缴纳电费,余额不足会信息提示,缴费后自动复电,真正做到电费的实时可控,并保障了电费的及时回收。

2)持续推进邮政便民服务站代收业务。基于我国地域广泛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邮政便民服务站强大的网点资源,持续推广邮政便民服务站电费代收方式。与此同时,宣传和普及支付宝、微信等移动缴费方式,通过多元、便捷的缴费方式缩短收费周期。

第7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变革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安全防线,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电力系统非常的重要。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力系统不断进行改革,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改革的最新产物。图1为我国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通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在技术上能够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在电力系统管理上可以做到集约化、标准化、精益化、集团化,能够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对于缓解电力资源的危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图1

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

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继电保护可以实现对电力网络和系统中机械设备的监控保护,目前的继电保护在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运用新型的材料及先进的技术等,逐渐的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能够集保护、监控、数据采集、通信等于一体,其安全保护的性能更加的强大和可靠。

在智能电网中,复杂的发电和供电过程对继电保护的要求更高,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需要利用传感仪对发电、配送电、供电等重要机械设备的进行实时监控,把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利用网络采集、分析处理,根据信息数据的变化及时的做好保护策略,做好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保护定值的实时监控和及时修正。

继电保护在做好对于实时监控,采集、分析处理保护对象的相关信息数据,实现保护功能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他关联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的掌握和了解,能够准确的实现对故障或问题的辨别,同时在尽量避免人工干扰,迅速的进行故障或问题排除工作,及时的恢复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

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通过实时监控及时的掌握保护对象和其他关联节点的运行状况和信息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及时作出决策,保护装置灵活多变。可以选择用来判断和排除故障或问题、实现被保护的电气量相关信息和具体保护动作。图2为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工作结构图。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由于智能电能的发展和进步,其应用技术和网络不同于传统电网,在传统电网系统下的继电保护将无法适应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给继电保护带来了的挑战,同时通过提高继电保护,适应智能电网对于继电保护的发展又是一个机遇,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影响主要有:

继电保护趋于数字化

数字化是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特性,继电保护的数字化将在其测量的方法上和信息数据的传输方式上得到体现,继电保护互感器的传输性能大大提高,互感器的安全稳定性提高,如二次回路接地或断线、电流互感器饱和等故障问题几乎不再发生,电气量的信息传输更加的真实,继电保护的性能得到提高,需要实现的是利用数字化来对于一些继电保护辅助功能进行优化提高。

输送电力资源更加灵活多变,加大了继电保护的压力

智能电网的输送电力资源更加灵活便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输送的效率,更加容易实现控制。因此在智能电网中要使用可控的串联补偿装置、电能质量控制装置等灵活的输电技术;而且电网中的非线性的可控电力元件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智能电网故障的暂态过程也与传统电网明显不同,电网的暂态过程复杂性和运行方式的灵活多变,给继电保护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继电保护网络化的发展

网络化是实现数字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继电保护的发展呈现出网络化。智能电网使用分布分层的构架体系,对对象的信息数据统一进行处理,实现智能机械设备之间的相互操作能力,是一种开放的结构体系,智能电网让传统的继电保护信息数据的获取和信号发送媒介发生了改变,利用网络共享的智能电网中相关的电气元件信息数据来实现主要保护功能,将通过网络控制信号来简化继电保护的相关配置,网络化将是未来继电保护发展的一个趋势。

信息广域化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不断的推进,很多的智能网络继电保护信息数据专用网络不断的实现,虽然其主要功能不是为继电保护来服务,但是网络化的建设能够为继电保护带来广域信息,为继电保护提供了信息数据支持,可以更好的实现继电保护的稳定性、可靠性。

实现整定的自动化

传统的电网继电保护,它的调整定值根据保护路线的具体运行状况来确定,调整定值采取的运行方式无法用全网信息实现判断,在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目的作用就是确保电网的联网自动整定和自动配置的实现,实现系统进行分布协同的保护,改变传统的独立、分散的保护模式。

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发展注意事项

为了实现继电保护系统与智能电网更好的兼容,从而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继电保护的发展需要注意:①继电保护配置形态的改变。智能电网改变了传统的继电保护的信息数据获取的和型号输送的媒介,如何利用发达的信号网络简化继电保护的配置,同时确保信息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②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在智能电网下,其原有的后备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对时间的敏感度比较,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提高相关的装置性能,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非常的有必要。③完善继电保护的功能。如何通过不断的技术结合、新型材料的应用等来完善继电保护的功能,更好的满足智能电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思远,卢国盛.浅谈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4).

第8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水力发电 变电保护装置

1 智能电网下的变电保护装置

所谓的智能电网,顾名思义,就在建立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的电网系统,但是我国的智能电网比较晚,面临的挑战也比较多,因此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建立并不完善。例如,我国的智能电网就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些挑战下,变电保护装置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1大电网下的变电保护装置

随着我国对于电力需求的增大,我国的电网的规模也在变大,而且电压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大电网以及超高电压的背景下,如果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电网在发生故障的时候,由于电压非常高,电网发出的谐波的分量是很大,但是非周期的谐波分量却在减慢,正是这样的矛盾,极易造成变电保护装置发出错误的保护动作。而且对着电网规模的增大以及电压的增高,对于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也就是说随着电网规模的增大、电压的增强,电网的变电保护装置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高。

1.2电子设备对变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子设备的大量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对已变电保护装置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这些电子设备会使得电网的短路电流的特征和分布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影响着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和保护产生了大问题,那么电网的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也会相互影响,从而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1.3智能电网与变电保护装置之间的协调

随着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发展,变电保护装置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并不能确保智能电网与变电保护装置的同步发展,因此智能电网与变电保护装置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是智能电网下的变电保护装置所面临的挑战。

虽说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并不全面,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是我国的智能电网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的机遇,在这些机遇下,变电保护装置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人们对于各个地方的电力问题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分析和研究,而这些数据也给变电保护装置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从而提高人们对于变电保护装置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提高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水力发电下的变电保护装置

借助水力来进行发电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水力发电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些挑战使得水力发电的变电保护装置也面临着挑战。

2.1变电保护系统运行失灵

在整个水力发电过程中,变电保护装置按理来说应该具备可依赖性、选择性、灵敏性与快速性等诸多特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以上特征根本无法在同一时刻显现出来,甚至还会阻碍整个水力发电进程。电力系统自身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发电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对整个发电过程造成致命损害,加之大量电力电子元件不断运行,足以使得整个水电运行过程变得缓慢、系统运行不再灵敏。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新兴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帮助来提高采样速率以及精度,做好变电保护装置的检测、维护工作,从而提高水电并网后的电网系统运行的灵敏度。

2.2电网发生故障的应对能力缺陷

按标准来讲,电网处于330kv以上就能够被列为完善的变电保护装置,如果在此种情况下出现意外事故的话,整个装置也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从而切断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对于一些年代久远、屡防屡犯的事故,这样的方法确实不够有效,因为首次切断危险因素的时候,已经对水电厂造成了冲劲,随即如果反复切断、反复作用的话,那么水电厂将难以承受这样的冲劲。关于这个问题,我国还处在研究的状态,希望我国的电力人员能够尽快研究出完善的解决方法。

2.3水力发电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弊端

处于水力发电的大背景下,电力系统要想顺畅无比的运行,就一定要确保水力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符合相应的标准,谨防因发电设备不合格而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关人员对水力发电变电过程中所遭遇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多数事故的产生原因都与水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不符合规定相联系,更甚者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直接将不合格的电力设备输送到整个电网中,使得整个变电保护装置出现纰漏,抬高整个变电运行过程的危险指数。基于此种情况,在开启水力发电工序之前,应该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必要的勘测与检查,从根源上杜绝发电设备引发安全事故的事件。

3 结语

本文分别对在智能电网下和水力发电下的变电保护装置现象展开了分析,首先是对在智能电网发展下,我国的变电保护装置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开展了分析,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我国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该把握好智能电网发展下的机遇,加强对我国变电保护装置的研究。其次也对水力发电下的变电保护装置展开了分析,阐述了我国水力发电背景下的变电保护装置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样的,我国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大对于水电网的研究,提高水力发电的效率,并且完善水电网的运行,确保水电场的变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薄志谦,张保会,董新洲,和敬涵,林湘宁,曾祥君,李斌.保护智能化的发展与智能继电器网络[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02:1-12.

第9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电力电网建设事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日益关键。可以说,电力电网事业的建设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程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建设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推动作用之下,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电力电网建设事业的新一展趋势,这一点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简单来说,智能电网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覆盖方方面面,信息及通信技术(ict)作为职能电网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应当自发电到线路传输到变电到配电到用户服务最终到调度的全过程当中得以体现。

智能电网在建设运行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可观测特性、可控制特性、自适应特性以及自愈性特性都离不开信息及通信技术所提供的支持与保障。那么,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智能电网中的信息及通信技术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现阶段国内电力网络通信存在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应当如何构建与完善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层次模型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智能电网信息流系统中的层次模型包括了电网设备层、通信网架层、数据储存及管理层以及数据应用层这四个方面。以上四个层次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信息支撑体系已成为维系整个智能电网信息高速且稳定运转的最关键载体。简单来说,层次模型当中的信息支撑体系能够借助对电网基础信息的集成与整合来是实现智能电网所传递信息在纵向及横向方面的联通。各个层次结构在整个层次模型中所出的地位不同,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①对于电网设备层而言,其主要包括在整个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当中各种需要信息传输及交换的设备、元件;②对于通信网架层而言,其能够在通信网络的作用之下将处于上一层级(电网设备层)中的各类设备元件连接为一个整体。其所表现出的网络方式有着以维护以及易操作的特性,且有效网络能够与无线网络及公网网络有效配合,在确保网络信息传输通道稳定运行的同时辅以整个通信网架层一定的安全保护策略;③对于数据储存管理层而言,智能电网在整个运行过程当中所累积的各类信息数据将以分类分区的方式存放在这一层级当中。在终端操作用户有所需要的情况下,以事件驱动或是消息总线的方式对信息数据进行访问,较传统意义上的检索方式更为简单与快捷;④对于数据应用层而言,其能够自动接收来自数据储存管理层所传递的相关,实现围绕智能电网这一中心的信息数据高级分析及控制。

二、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标准体系分析

我们知道:在整个智能电网的运行发展过程当中,其所涉及到的电网设备及元件种类众多且系统结构复杂,加之大部分电网设备存在跨地域运行的特性,为确保各类型电网设备均能够在智能电网这一整体中得到有效且合理的利用,一套健全且完善的信息及通信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实施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何种标准体系才称得上是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标准体系呢?其关键在于将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以及信息安全在内的多个环节步骤纳入其中。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认可程度比较高的标准体系有ieee1588、ice62351标准。首先,对于ieee1588标准体系而言,其最大的应用优势在于整个智能电网能够实现以纳秒为单位的整个广域互联大电网时间的同步运转。换句话来说,整个智能电网当中控制系统以及网络化测量系统的运转时间是高度一致的;其次,对于ice62351标准体系而言,该套体系制定并实施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以数据加密及数字签名技术的引入为切入点,以终端操作员身份认证系统为直接途径,确保整个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当中不会存在任何形式的信道窃听、攻击以及篡改,进而确保整个系统对控制以及保护动作能够做出及时且准确的响应。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从当前智能电网的运行发展角度来看,涉及到发电、输电以及配电环节的信息模型与信息交换标准已日趋完善,ieee1588标准体系有着得天独厚的应用优势。然而对于用电环节而言,参与智能电网用电的主体已非单独的电力企业,包括家电企业、建筑企业以及自动化企业在内的多种企业的行为同样需要有一套标准体系加以规范。现阶段该领域标准体系的空白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三、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信息网络分析

客观的来说,就我国而言,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背景作用之下,存在于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构建及运用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智能电网骨干网架的可靠性及强度不够,数据网络在第二平面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要求无法得到骨干网架的有力支持;②各级智能电网通信网络在资源整合及利用方面的性能表现有待进一步提升;③对于整个智能电网的运行状态而言,智能电网在配电及用电环节所表现出的信息及通信水平较其他环节所表现出的信息及通信水平要低得多。为解决以上问题,关键在于将信息网络引入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建设发展全过程当中。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信息网络在运行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包括可靠性高、灵活性高、维护性高以及扩展性高在内的多种应用优势对于简化整个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系统下属各种设备元件的连接方式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异构控制设备在智能电网持续稳定运行背景下的网络集成及信息共享同样能够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得以完善。然而受电力系统分布式及实时性特性的影响,各种控制设备在信息获取方面所存在的显著差异使得信息网络在运用过程当中有着一定的时延问题、路径不确定性问题及数据包信息流丢失问题。如何在

转贴于

充分遵循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特性的基础之上,针对信息网络与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融合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与分析,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体系构建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电力系统的运行就是一个能量的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是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之下,以调度数据专网为代表的各种电力系统专用型通信网络已经在发电、输电以及配电等环节得到了成功的覆盖与应用,用户层在载波方式作用之下实现小数据量传输的技术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简单来说,以调度数据专网为代表的各种电力系统专用型通信网络同用户终端通信网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我们知道,对于智能电网而言,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电网运行模式最关键的特性在于其作为电力电网系统的一种,能够与电网系统终端操作用户建立起良好的交互关系。以自动抄表以及自动测量为代表的多种智能表计标志着将用户侧信息网关应用于智能电网运行系统中的技术已较为成熟。在这一背景作用下,从信息的利用角度对整个智能电网加以重构,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智能电网系统化、集成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之下,有关智能电网的监控模式正从基于局部信息的监控方式逐步向着基于全局信息的监控方式转变。换句话来说,传统信息监控方式作用之下分散在各类型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将在综合化数据平台的支持之下得以系统集成,为不同业务关注终端操作用户的信息数据应用提供便捷。这种将保护、控制以及测量数据融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及通信技术体系结构组织情况如图2所示。

第10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调度技术 支持系统

1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电网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以面向服务为构架,构建基于安全分析的体系结构、面向设备的标准模型,采用可视化技术,实现各级调度的一体化运行。

2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概述

2.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发展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将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电力系统的研究中,其中,智能化调度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得到逐渐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的补充,逐渐完善成为一套不仅能够及时分析运行状态,而且能够进行智能决策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2.2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需要满足能够进行一体化和经济化的运行,和能够进行自主的安全防御和检修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运用时,会受到因系统自主性大、范围广、对象多、突变原因复杂等多种问题造成的干扰,拖慢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2.3 建设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方向

对应的一体化运行问题,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目前使用的是多机应用状态管理机制,即对调度中心的支持系统实施多安全区分区,以支持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多网段配置;其次,对于系统的安全问题,现多采用状态监视技术:在应用、节点、网络状态上设置支持应用状态的切换、任意节点上的应用启停和网卡信息的自动删加并进一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接入以提高漏洞记录的准确性;进而经济优化问题涉及电网的组建和日后成熟,切实与用户的费用、使用量密切相关,所以也是重中之重,同时采用内部性能优化,采用数据绑定优化技术,将数据分轴级储存以满足最大化缩短数据传送消耗的要求,同时采用地理信息接入技术实现定位记录;最后对于自检维护问题,现多采用历史维护对比技术和离线验证维护技术相对比的方法,在已知维护历史的情况下,建立维护数据库并输入每次维护数据以期比对矫正,在此同时,降低离线维护机制和实时运行系统的耦合度,必要时会通过检验输入验证值的方法,达到系统的维护需要。

2.4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架构

2.4.1 横向和纵向上

从横向上来看,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需要通过统一的基础平台,才能够实现各类运用的一体化运行,以及各类运用与SG-ERP信息系统的协调运行,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主、备调间各应用功能协调运行,以及系统维护与数据同步的目的。

而从纵向上来看,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则需要通过基础平台来实现上下级之间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之间的一体化运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模型、数据、画面的源端维护。又可以通过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方式来实现厂站和调度中心之间,以及调度中心内部的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可靠运行。

2.4.2 电力调度管理子系统:

电力调度管理子系统,把电业局,发电厂,变电站以及用户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而且这些数据只能被具有一定职权的人员调用,这样可以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同时,电力调度管理子系统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把分析结果反映为报表,将这些报表作为电力调度决策的依据,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2.5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技术

2.5.1 数据服务是基础

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所要搜集的数据中,不仅包含着数据采集与监事控制系统(SCADA)中的数据,还包括大量的故障数据以及不断变化的动态数据等,将这些搜集起来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储存,将其作为智能电网日常中的实施调控,以及突发状况下的紧急调控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出这些调控的基础。

2.5.2 实时监测是保障

要想保证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要保证得出的数据以及作出的决策都要是符合实际需求的,而实际的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来对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即保证电网的实时动态监测。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发电机功角进行测量,每间隔一段时间(大多数情况下0.04s)后就会发送动态数据,并且用GPS定位系统记录下来每个数据的时间尺度,从而对整个动态数据进行监控和记录,以此为实现实时的动态系统的并网奠定基础;

(2)电网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和智能控制决策技术:通过对动态数据的实时监测,利用监测预警技术完成对数据状态评估,以及风险评判,最基础的就是计算静态电压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目的是为了保证电压的稳定。而智能控制决策技术则是通过对已得数据的分析与模拟,为电网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和制定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智能电网抵御破坏的能力,保证电网的安全性。

3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应用

目前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经过系统性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成熟的拥有系统性的运行技术,并在多方面的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其在一体化电网上的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国家电网范围广对要求精度高、用户需求量大的特点要求了电网必须具有可以自主的对信息进行获取、管理、处理和反馈能力,并且在大数据、大流量的情况下也要能够被精准的适用。

因此,智能电网调度技术中的自我数据维护和多级应用状态管理机制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仅提高了电网系统对在海量数据引入后的处理能力,直接提高了对数据的抗压力和积容率;并且加强了电网调度的效率和安全性,对数据的收集记录是个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是对漏洞记录和补救的准确性是个质的飞跃。可以说不仅仅是现代电网的要求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还是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系统对现代电网产生了本质上的重生。

4 结语

发展高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电网建设工作,推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电网系统的质量,保证供电的稳定与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康军.国内外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比较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36):23-24.

[2]管永达,杨历伟,刘同和.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浅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4):026.

[3]张亚妮.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13(19):76.

第1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体系建设

随着智能电网这一新型电网技术的不断推广,从传统电网运行方式到智能电网的改革必然要求电力营销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在日趋激烈的而电力市场竞争中,通过构建智能电网,能够有效的实现生产电能到输变电传输以及到终端消费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市场竞争。笔者从分析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出发,以电力营销为突破点,站在与传统电力营销模式的对比角度,从客户知识管理、客户负荷管控、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4个方面阐述了电力营销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公司采用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这对电力企业是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手段,但这对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供电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采用技术手段消除谐波电流,以提高供电质量。同时,电网智能化形势使得传统的电力垄断的格局被打破,电力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在电力市场汇总掀起了一场改革之风。此外,智能电网背景下,用户用电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因此电力营销必然会朝着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体系概述

在全面建设智能电网背景下,以传统电力营销为基础,同时结合最新智能电网技术,本文主要针就面向电力用户的双向智能营销模式进行了构建与研究。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体系包括客户知识管理、负荷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关系管理四个模块,各模块运行的技术支撑包括智能控制中心、通信网络、数据挖掘及相关软硬件,在各个模块的协调配合下,最终实现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实时互动,最大限度满足电力用户对新型电力技术的多样化需求。

三、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体系的实现

智能化电力营销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繁杂的工程,在体系构建过程中,既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协调性,也要求管理者具备高度的统筹兼顾能力,如此才能保障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智能电网下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

在智能化电力营销体系中,对于客户知识的管理主要由信息中枢负责处理完成,因此实现客户知识管理模块的智能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是保障其余三个模块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是整个电力营销体系的信息处理中枢,负责对体系客户信息的管理,确保体系内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转。因此,客户知识管理模块是智能化电网运行的前提,在客户关系体系的支撑下,其余体系将分别根据自身对客户知识的需求,从体系内直接调取有用的数据和信息,在一系列智能化运算后,生成客户信息的测评报告,作为相关部门作出营销决策的审核依据,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最后将测评结果上传至客户知识管理体系中,完成数据的归档与更新工作,将多有体系的工作形成一个高效封闭的过程回路,实现体系内外信息的共享,通过对客户知识体系的动态管理,完成智能电网下客户知识管理的优化工作。

(二)智能电网下客户负荷管控智能化体系

客户负荷管控体系的智能化,起始于对电力用户数据的收集、传输、整理与分析,据此制定出相对应的措施并实施,接着对用户负荷管控效果进行反馈,进而实现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相较于传统的负荷管控体系,智能化的用户负荷管理系统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第一,实现了数据通信的智能化。智能通信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加强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信息交互的及时性,提高信息数据传输效率,令供电企业及时掌握电力用户个人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实际用电量、用电建议以及最新电价政策等。

第二,实现了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数据处理智能化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数据管理和数据甄别两个部分组成,操作简单高效,准确性高,为客户负荷管控体系智能化的实现奠定了数据基础。

第三,实现了用电监测的智能化。与过往传统人工检测方式不同,客户负荷管控体系智能化的智能化采用终端监测设备将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联系了起来,减少了人财物的指出,同时保证了用户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与采集效率。

第四,实现了负荷控制的智能化。负荷控制的智能化是构建智能化客户负荷管理体系的关键,在电力用户信息审核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相关智能软件,可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送。通过对智能通信技术的应用,保证电荷质量,降低稻菸蟛睢

(三)智能电网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

智能电网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客户信用风险预警、信用风险决策及信用等级评价三个子模块,借助一体化的信息集成技术平台,实现与客户知识体系的信息共享,进而提高对于电力营销的辅助决策水平,同时引导电力用户不断提升自我信用等级评分。智能电网下,智能化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传统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客户信用风险预警上,该体系通过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对客户端风险发生概率的准确预测,进而最大限度减少供电企业所面临的用户端偷电漏电、拖欠电费等所造成的损伤。其次,在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上,该体系通过对客户用电行为的评价量化其信用水平,进而完善了电力用户的信用评价机制与方法,为提高电力用户的信用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最后,在客户信用风险决策上,供电企业可依据客户信用风险预警结果,以用户信用水平为依据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积极引导电力用户规范自身用电行为,促使电力用户自觉提高自身用电信用水平。

(四)智能电网下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体系

通过对人工智能工具以及知识挖掘等工具的应用,现代企业实现了运营管理、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售后支持等流程的高度信息化,并且通过对客户关系管理各个环节的分析评估,实现了对自身优劣势的全面客观分析,增强了企业正视并规避外部风险的能力,帮助企业抓住市场契机,实现对客户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帮助企业提高营销决策的正确性,同客户问构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自身及客户的双赢。智能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至少应当包括智能化相应和用户满意度评价两大模块,以客户为中心,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加速电力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快速转变,依托对客户关系的量化管理,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最大限度改善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不断提高电力服务水平,实现双赢。

第12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背景;电力系统;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可以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电力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视、智能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具体智能电网智能表现在:

自愈。通过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安全可靠。很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和计算机攻击,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自动恢复电网的运行。

经济高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传输容量和利用率;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支持电力市场竞争的要求,实行动态的浮动电价制度,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优化运行。

兼容。能够开放性地兼容各种类型设备,包括集中大电源、分布式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满足电力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

与用户友好互动。实现与客户的智能互动,以最佳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客户需求。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二、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过程,也称为“电网 2.0”,它以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为基础,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支持,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从而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在现代电网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结合其电力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紧密追踪欧美发达国家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并进,在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理念和基础理论、技术体系以及智能设备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2009 年 5月,在北京召开的“2009 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2009 年 8 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智能化规划编制、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研究检测中心建设、重大专项研究和试点工程等一系列工作。据统计,在 2010 年我国计划投资超过70 亿用于智能电网的开发,其中仅智能电表更新换代这一项就要超过一亿七千万台。而这只是 2010 年一年的投入,根据国际能源组织提供的数据,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用于新能源开发的政府投入资金规模达到在2800 亿左右。而根据国家电网公布的智能电网建设三阶段实施计划,仅用于智能电网建设的部分投资的保守估计就将超过万亿元,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工程。

三、智能电网中的新技术

3.1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

实现智能电网的一个基础就是构建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如果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作为技术支撑,智能电网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在智能电网中数据的获取、保护和控制都和所需的通信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建立满足需求的通信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信系统大的网络同电网一道深连接着千家万户,二者分别形成两个紧密联系的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使得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实时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工程。通信系统建成后,不仅能够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利用率,更能发展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提高电网的价值。一般而言,应用于智能电网的通信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双向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另外出于安全的考虑,该网络在理论上应是与公用网络隔离的电力通信专网;技术先进性,这就意味着该系统能够同时承载智能电网的现有业务和未来可能扩展的业务;该系统还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要具有面向电力智能电网业务的定制开发和业务升级能力。透过智能电网客户服务来实现电网运营商和电力客户之间实时交互,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3.2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系统

分布式的能源是指安装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和分布式储能系统,此外还包含负荷侧能量管理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其中,分布式电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微型燃汽轮机和小水电等多种形式,分布式储能系统则包括燃料电池、蓄电池等。目前,针对分布式能源带来的问题,世界上分布式能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布式能源的运行管理优化。风电、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因为都有着能源间歇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通过实时、精确的发电和负荷预报,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调度和管理,从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分布式储能装置维持电网发电和负荷的动态平衡;对于输电成本高、对供电质量要求高的集中电力用户区,可以将分布式能源以“微网”的形式接入大电网,这种形式是对分布式电源利用效能最高的一种方式。“微网”是指一个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它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特点是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

四、智能电网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1 数字化变电站

目前智能电网的相关技术已经融入在变电站的数字化工作中。首先数字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第一级的信息处理器,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支点,数字化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信息采集范围更宽,深度更大,层次更复杂,采集和处理后的信息,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信息传输到各级应用中,其次,数字化变电站可以通过结合状态监测、继电保护和自动化等技术,加强对设备故障的预判和综合判断能力,从而提供的故障前、中、后的纪录和判据将更全面,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分析工作的科学性。

4.2 智能继电保护

现代的电力系统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变化,智能电网与传统电力系统由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征而区别开来。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智能电网的技术在继电保护中有着广泛积极的应用。其中一点就是网络化,智能电网的普及使得传统继电保护的信息获取和信号发送的中介也发生了改变,首先对主保护性能的提高可以利用网络上共享的站内其他相关电气元件的信息来实现,此外对网络继电保护配置的简化可以通过共享控制信号来实现。另外一点是自动整定技术。对于传统的自适应保护来说,其调整的定值仅仅是按照被保护线路的运行情况来进行,而基于智能电网的调整定值所采用的运行方式是不能用全网信息来进行判断的。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一个目的就是使全网的联网自动整定和自动配簧的实现,来保证系统能够进行分布协同的保护,从而改变传统的分散独立的保护方式。

五、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运行形式

近几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我国电力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传播信息高速性、有效性,更高的运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开启了我国电网发展的新阶段,逐渐成为目前人们生活中所最为常见的具有高效使用价值的电网类型,迅速占领了我国电网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国家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智能电网的应用与发展在诸多方面都与以往的电网存在发展形式有所差别,本文将从智能电网的定义、特点、定位、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重点对智能电网在其运行形式上的变化进行简要的论述。

1、智能电网的内涵及特点

1.1智能电网的内涵

智能电网属于电网的范畴,建立于集成、高速双效的通信网络基础之上,通过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测量技术和设备技术)应用,最终实现电网可靠及安全性等目标,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1.2智能电网的特点

(1)较高的智能型元件装备。智能电网的网络结构中装配了较多的智能型元件,极大的提升了其硬件条件,增强了其自身保护能力,能够起到多方位的、高效率的抵御外界的破坏。

(2)高效的信息集合、归纳和传输性。智能电网中的多元智能元件能够高效的将各种信息流进行集合、传输和归纳,其实打造成为一个信息高速公路平台,从软件角度来分析,他可以实现多种层次信息平台来实现可视化,利用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模式将各种命令、状态信息、数据代码进行控制化的科学操作,从而达到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3)极大的提高了多类型电能产品的用电需求量。智能电网的普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高效性、大容量、系统化的智能电网不仅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的用电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抵御高负荷用电压力,确保各项用电设施的正常运转,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作用。

1.3信息化为智能电网的定位趋势

根据现今智能电网的只要运作方向,我们可以较明显的看出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定位趋势为信息化。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智能电网开启了电力行业的新纪元,其重要的变革便体现在信息化的发展上,信息化的运作模式已逐步成为本次电力变革的主要内容,信息化的定位方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电力工业的信息化体系的不断完善。

1.4国家电网对于的认识与界定

随着智能电网在全程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占领了电网发展的主流趋势后,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认识也随之逐步提高,并对其有了明确的价值定位。智能电网由于其能够将信息化、数字化、互动化和自动化等加以统一运作的特点,以及我国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早,国家电网便将信息化作为我国“四化”的重要突破口,使其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背景下,逐步形成由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等诸多方面所组成的信息化的体系。

随着智能电网相关建设设施的不断跟进以及大力度的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了我国的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逐步进入到建设与应用共同推进的阶段,电网的信息化应用也正逐步迈入到信息体系综合化、一体化的方向,极大的提升了点网页的数字信息化程度。以上诸多因素的的综合发展为智能电网的科学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用。

2、当前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2.1智能化的元件配置及测量装置

智能电网的高效运作能力的实现主要来源于其众多先进元件的装备为其提供了较高的硬件基础,在发生情况时相应的控制中心可以通过元件的反应进行命令传输的智能化操作,从而提高了智能电网的外界干扰的抵御能力。但是就我国目前而言,先进的智能化电网的元件配置以及相关的测量装置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不能及时的满足其发展的需求性。

2.2在正确的选择通信方式方面

智能电网属于网络化模式中的广域网的范围,这一特征性决定了其在进行电能的传输过程中一旦因某些因素而发生相关的故障后,将在会极短的时间的迅速蔓延至相关的整体电网区域内,造成区域性电网的系统的瘫痪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为有效的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就应在其光速传输的过程中选择最为合理性通讯方式,通过智能电网所具有的实时性来保证其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通信的安全与高效。

2.3对智能电网运行规律的认识不具体

作为现代电网发展的主要形式和电力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人们对于智能电网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人作为事物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助推器,若不能对其运行的方式与规律进行系统的认识,那么必将会阻碍其前进发展的脚步。

3、智能电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智能电网的发展主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建设将会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不同的作用。

将来,智能电网信息化将会渗透到多个环节。智能电网建设将覆盖多个环节,如电源、售电及用电管理等环节,而信息化也会成为各个业务环节能够实现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管理部门要为多种新型业务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这就要求信息化的部门深入各种业务,跟随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相应的业务改革。

智能电网信息化将和业务的创新深度整合。毫无疑问,智能电网建设会促进电网行业进行业务及管理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也会带动业务及管理的创新能力提升,这就促使企业去研发更多面向客户的增值类服务,同时企业管理能力创新也会对信息科技提出更高要求。这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发展状态。

此外,智能电网建设的管理将会更加信息化和自动化。智能电网的建设环境要求管理的信息化与调度的自动化也会结合的更紧密。

智能化电网发展的特殊环境决定了信息化在未来扮演的不仅仅是业务支撑角色,而更多的需要信息化参与至电网企业的业务创新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引进新型信息技术来促进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电网行业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相信在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电网行业也呈现出崭新的发展趋势,新型的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社会电力行业发展的主流。然而智能电网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智能电网中,不断采用各种新型的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贵金.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

第14篇

摘 要:电力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电网结构的不断调整,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和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运行,以此来提高电能质量,保证电网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本文结合智能电网的主要定义和特点,对信息时代下智能电网的建设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时代 智能电网 建设技术

前言:在目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进入了智能化改革当中,而信息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网中,其各个环节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相应的信息传递和远程控制,形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型网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一、智能电网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1、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主要指的是电网的智能化,其主要是利用目前的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测量技术,结合新型的设备来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智能电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运行,主要表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在受到网络攻击或者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停电,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用电量,来对电能负荷进行智能化的调节。最后,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和储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降低对环节的污染,并且在保证电能质量的情况下,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2、智能电网的特点

2.1及时性。

智能电网能够对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通过相应的监控设备来对运行设备的运行⑹进行监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现电力运行设备出现运行故障,能够及时的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其进行排除,在无法确定故障原因的情况下,也能够及时的把电网中有问题的元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以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从而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在另外一方面,智能电网还能够抵御认为破坏和网络攻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

2.2交互性。

智能电网的交互性主要指的是能够实现与电力用户之间的交互,用户能够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以此来对供求关系进行平衡调节,实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智能电网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电网的实际供需能力来对电力进行选择性购买,而智能电网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来对电力负荷进行调整。

2.3节能性。

在目前的电网中大量的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式,降低了电力生产到电力消费环节的能源损耗,以此来有效的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发电环节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二、信息时代下智能电网建设技术

1、首先是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

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了智能电网的交互性,而对用户侧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包括智能电表和AMI的建设。对于智能电表来说,是目前智能电网用户端的主要建设内容,智能电表的安装,能够使用户对电力用量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可以利用智能电表管理侧的接口,来进行权限内的管理和操作,实现对电力使用情况的反馈,而智能电表的主要作用包括对电力使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维护和升级,在较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用户的利益。AMI建设,AMI主要指的是用户侧的管理系统,AMI能够实现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电力要求和参数来对电力负荷进行调整,而电力用户也可以根据电力价格的变化和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实现电力用户的主动性转变[2]。

2、智能输电网络的建设。

输电环节主要指的是对电力进行传输,在传统的电力输送环节中,由于电网结构和输电线路分配的不合理,常常会导致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浪费,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我国电网输电环节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解决:首先是降低输电损耗,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的损耗率一般在7.20%左右,这样的损耗量是十分巨大的,为了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采用高压技术和超导高温技术,通过减少输电线路的电阻,来提高远距离电力输送环节中电能的整体利用效率[3]。另外是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输电环节中相关电力运行设备的实施监控,通过电力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变化,来对电力负荷情况进行调节,并且可以对电力设备中所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目前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由智能传感器的传感网组成,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和网络节点参数进行监控分析,可以防止输电网系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输电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在另外一个方面,智能监控系统还能够根据预设信息来进行自行判断,当系统安全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和操作。

3、智能变电站。

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建设中,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目前大型的变电站都设置在远离郊区中,并且变电站之间相隔较远,如果采取布线方式来实现通信,不仅效率较低,同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施工材料。而4G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能够极大的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扩大信息的传输范围,并且减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成本。对于光纤通信技术来说,主要是通过建设相应的通信光缆,来实现变电站之间的信息通信,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光纤通信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和协调性好的特点,实现变电站之间的良好通信。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电网的主要建设方向为智能化电网建设,结合电网系统的实际特点,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金, 郑睿敏, 杨卫红,等. 建设信息时代的智能电网[J]. 电网技术, 2009(13):12-18.

第15篇

【关键词】智能控制技术;电网规划;智能电网

引言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地区都进入了大电网智能控制时代。我国的电网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电网的控制也变得更加复杂,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电网控制的需求,制约着电网规划的实现,为电网规划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应该将智能控制技术积极应用到电网规划中,才能优化电网规划,取得更好的效果。

1.智能控制技术概述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电网并不是一个不变的系统,相反,其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电网的相关参数都不确定,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另外,电网的分布非常广,一些原件会发生磁滞,导致电网的控制更加困难。因此,采用传统人工控制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对电网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一些供电企业在电网规划中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初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电网的规划中,能够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种类非常多,常见的主要包括设备技术、测量方法、控制方法、传感技术和决策系统技术等,满足现代社会对电网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控制技术是基于被控制的目标、对象和任务等提出来的概念,和传统控制相比,智能控制能够有效将控制对象的非模型化系统解决。按照智能控制技术的支撑理论的不同,可以将智能控制技术分为模糊逻辑控制、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分层递阶智能控制。

2.不同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习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逻辑控制和专家系统控制方面。

2.1学习控制的应用

将学习控制应用到电网规划中的关键就是要解决面临的一些问题。例如控制对象的非线性问题和系统建模不良等问题,都会导致系统出现不确定性,而采用学习控制就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控制对象。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一般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控制对象带来难度,而学习控制通过后天的努力就能够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将学习控制应用到电网规划中,需要将以往控制的条件和经验有效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定的控制局势,同时选择以往合适的控制经验来优化此次控制过程,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2.2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一种模拟人体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机理的技术,以实现对电网规划的控制。在实际应用神经网络控制时,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影射能力,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能力的优势,就能够有效解决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强耦合性系统控制问题和非线性控制问题。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神经网络控制也要构建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实际中的神经网络控制模型种类非常多,这也决定了其能够广泛应用在电网规划和设计中。2.3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的应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是基于人类思维活动具有模糊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模糊逻辑就可以控制不确定的系统。模糊逻辑控制是从人类智能活动的角度上来考虑的,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模糊控制规则,同时确定规则隶属函数。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来控制电网规划,需要建立一个模糊模型,这个模型就可以将某一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采用一定的公式表示出来,也就是基于模糊关系方程的模糊模型,利用关系方程将定义域中X和Y的模糊集合表示出来。模糊逻辑控制技术一般在电网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决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电网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电网规划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2]。

2.4专家控制系统的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网规划中使用的智能控制技术有很多种,但是最常见的就是专家控制系统的应用。专家控制系统是指模仿人类专家的行为来对电网规划进行控制。在设计专家控制系统时,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相关方案的知识,要熟悉掌握指导设计的原理知识和规则,熟悉必备的数据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专家系统在电网规划中的作用和优势。将专家控制系统应用到电网规划中,能够将大量的专家知识和一些实际经验留给后人,在现阶段的系统设计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实施。

3.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优势

由于电网的发展非常快速,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建设电网更要明确电力通信技术的需求,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电网规划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电网的规划设计中,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而智能电网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愈性和自治性的特点,因此一定要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才能实现能量流动的双向性。因此,电网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才能更好促进电网的发展。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电网规划中,能够有效提高电网暂态稳定性[3]。智能控制技术具有可视性和独立性,同时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将其应用到电网规划中,可以使电网的有效功备用率提高。另外,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提高电网小干扰的稳定性。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作用,但是其存在着较大的谐波干扰,减小能源效率。而通过神经网络控制,就能够实现对谐波激荡、功率越限部分的实时补偿,找出可能存在的干扰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成功避免,提高整个电网动态的稳定性。

4.结语

在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电网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人们可以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电网规划中,不断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避免电网规划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电网能够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魏金柱,郑果.讨论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有效应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12(20):261-26:2.

[2]王惠安,范威.浅谈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4,12(12X):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