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鼓励式教育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了解激励教育对高校中问题学生管理的具体运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激励教育的基本定义和性质特征。激励教育,顾名思义,即采用激发和鼓励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欢愉、激动等积极情绪状态,然后再对这些处于正面情绪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或者让他们主动去完成某些事情,最终达到本来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激励教育的基本定义。在采用激励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外在激励的方法,即老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或者实际性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激励,达到学生受到鼓舞,情绪高涨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采用内在激励的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完成某些任务从而使自身的心理上感受到鼓励或嘉奖,通过这种内部自我主动产生的正面情绪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以上两种,都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到的方法。最后,激励教育的根本性目的,都是通过鼓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或者纠正其原有不好方面的行为、或者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最终达到问题学生改正其自身问题的目的。
二、高校问题学生管理中激励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在了解激励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弄清楚的是激励教育在高校问题学生管理中的具体意义和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分析高校问题学生的出现原因。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出现不外乎以下三类。
1.家庭原因所致的问题学生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父母在学生的性格养成、人格构建和处事态度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问题学生所出现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缺陷或者心理问题都和父母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除此之外,家庭中所出现的问题还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在校的思想或行动上的各方面表现。
2.同学朋友原因所导致的问题学生
学生在学校中所接触到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龄人——同学、朋友等,这些人的存在都会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学生的朋友群出现了不良的风气,极有可能带坏学生本身,最终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3.教师原因所导致的问题学生
有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仅仅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手段不对,如讲课太过乏味、经常训斥学生等,最终直接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厌倦和憎恶,或者对老师的一切教育都感到反感,从而使教育难以更深一层次的开展。分析问题学生的出现原因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激励教育在问题学生的管理上的重要性了。作为新时代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激励教育明显有区别于以前传统教育中的强迫式教育或者填鸭式教育,修正了原有教育手法中单一乏味和带有强迫管理性质的特点,不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更易使学生接受,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新的教育手法不仅仅对于学生来说,更为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感情体验,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内而外的发生本质性改变;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也丰富了其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使得教育更方便进行。它富有着新时代教育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现代气息,在现代高校问题学生管理中更是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三、高校问题学生管理过程中如何开展激励教育
关键词:小学英语;音标教学;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构建,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1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并将英语定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我国的各个学校推进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英语音标的学习是最为基础的,正如拼音在中文中的重要性一样,音标在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对小学生进行音标教学,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是发音。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培养出书面英语能力高,但是口头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十分重要,而音标教学就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如何提升音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已经成了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小学音标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探究,并就如何创新音标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希望为音标教学提供参考。
一、音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方式不断发生变化,音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首先,将音标教学放在小学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学期,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英语发音,能够勇敢张口说英语十分重要。目前,很多大学生、研究生的书面英语能力很强,但是不敢开口说英语,主要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口语不自信,音标基础没有打好。其次,音标之于英语就如同拼音之于中文,很多学生在最初学习英语的时候,对于新学习的单词,往往会用发音类似的中文来标记,以记忆单词。这样,固然能够让自己记住单词,但是也很容易忘记单词的正确读法。再者,学习英语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英语的发音规律,进而逐渐培养语感,逐渐掌握英语发音的规律,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音标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创造语言环境,进行鼓励式教学
小学生学习英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语言环境的缺乏。很多人虽然学习了多年英语,但口语能力没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到国外学习一两个月,英语水平就会有极大的提升。这就是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也是很多学校引进外教的原因。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利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犯很多错误,这时,英语教师一定要进行积极的鼓励,而不是批评,不能让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一句简单的鼓励,代表着对学生的认可,能够让他们为之不断付出努力。
2.进行趣味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主动且自觉地学习英语。因此,针对学生的特性,小学英语教学应该营造轻松有趣的环境,采用新颖的、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单纯地进行音标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做游戏、传话筒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增强学生和记忆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音标竞赛,引起学生对音标学习的重视。当然,利用英语歌谣进行英语教学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一些耳熟能详的具有童趣的歌谣,然后对歌谣中涉及的英语单词进行具体分析,这样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在家庭中,父母的监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论
音标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能力对于现代化人才来说是必备的基本能力,因此,音标教学就十分必要。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音标。
参考文献:
[1]许玲.音标教学——小学英语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2).
[2]汪华祥.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中音标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2015(14):52.
[3]叶龙.综合自然拼读法与国际音标构建英语拼读拼写方案的研究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13.
关键词:学生;鼓励;教育;表扬
鼓励,即激发和唤醒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用自己的力量成长。鼓励教育就是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达到让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社会的终极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也说明了鼓励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基础阶段,孩子由这段时期开始开发智力、认知社会,养成个性和行为习惯,这就使得小学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对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什么都是崭新的,成功的教育便是让孩子养成对学习的渴望,自主地去积累知识、参与实践,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被规定的成长。这里就出现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我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就像是一块香气十足的蛋糕,引诱着孩子的行为方向,有时候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理想和人生目标。那些出现于各种领域天才的少年们,没有听说过谁是被逼迫的天才,兴趣和想要去学的欲望都是他们背后最原始的动力,如果没有了本能的喜欢,不可能画出打动人心的画作、写出引人共鸣的歌曲、提出拓展人类认知的理论。
于是,这样就有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办法就是鼓励,这也是我在十几年教师生涯中最重要的领悟。记得我刚开始给孩子教授音乐课时,由于缺乏经验,觉得课堂简直就是灾难,孩子们一直吵闹不停,原本准备好的教案最后总成为一张废纸,每堂课我总少不了把他们狠狠地批评一顿,音乐课变成了纪律课,而每次的斥责也没有一点作用,过不了多会又闹成了一锅粥。长此以往我对教学的热情也扑灭了一大半,而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越来越小,我一时也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
办。直到有一节课才让我顿悟过来,那次课上我点名一个学生起来独唱,她唱完后我无意间表扬了她一句:“唱得真好”,之后的课堂上这个孩子表现得特别开心,在我又试着表扬了她几次后,她表现得更认真,主动与我互动,而之后这个学生也成了我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分子。经过这次的经历我开始思考: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课,是给孩子减压,是给孩子带去轻松和快乐的课堂,只要多鼓励、表扬,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就非常容易建立,学东西也更容易集中精力,甚至开始自学。在认识到鼓励对孩子的重要性后,我在接下来的课堂里都会时不时表扬学生,渐渐地孩子们从原来的不听招呼变得安静下来唱歌了,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我甚至可以看见孩子们眼中求知的欲望,看到了成果我不甚欣喜,日后教学的过程也越来越顺利。
理论分析和我亲身的经历都说明着鼓励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巨大的积极作用,找到了这一中心教育观点后我们就要来讨论教师
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践鼓励教育,这也是我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我认为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学会“激励式”表扬
所谓“激励式”表扬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脾气以及当前的思想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找出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闪光之处,建立自信心和努力目标。对学生天性的开发与早期成长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2.学会“成功式”表扬
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又能反过来作用于行为的动机。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好成绩或有所突破时,这时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就犹如催
化剂能激发孩子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这时候教师再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相信孩子更能事半功倍,同时对其他孩子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这就是所谓“成功式”表扬。
3.学会“辩证式”表扬
表扬是鼓励教育方法的核心,但是并不是要鼓励表扬一切。从这一层面来说“辩证式”表扬就是适当批评。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首先要做的必须是严肃地告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让孩子从思想上接受批评,如果对于学生的错误还在一味地表扬,当然不能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批评也是有度的,毕竟儿童和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是正在完善中的,犯错然后吸取教训
是成长的过程,如果过分训斥伤了孩子自尊和自信,使孩子心灵受到打击一蹶不振,那么过后再多的表扬也收效甚微。
“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名言。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践行鼓励教育的教育理念,不吝啬我们的一句鼓励的话语,要知道对于孩子,这可能比千言万语还有用的多!
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曾经说过:“性格的形成受习惯的影响,命运由性格决定”,这突出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1]。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品德的陶冶、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身心的健康,这些影响将一生伴随幼儿,并能终身受益。幼儿一旦形成坏习惯,常需教师及家长花掉十倍、百倍的精力帮助其改正,而且终身受害。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首先由于新入园的幼儿对周边环境感到陌生,急需对幼儿园的生活进行适应,这就体现了习惯养成教育、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幼儿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家庭环境影响不同,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差异较大,这就体现了家庭配合幼儿园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使幼儿发展健康人格,适应新的时代形势和环境。
一、为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目标
目标是教育的归宿和出发点,要优化幼儿的生活习惯,使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目标,遵循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依据《幼儿礼仪教育》、《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制定教育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为周目标、月目标,形成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3]。
二、确定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
内容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衣着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等[4]。
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可有效引导幼儿逐渐迈进教育目标,为使教育目标成功实现,我们从审美角度出发创设了精神环境、物质环境等相应教育环境,受到的效果较好。
1.精神环境。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教职工之间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及宽松民主的氛围,并在幼儿午睡期间、进餐时间播放轻柔音乐。
2.物质环境。在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期间,根据幼儿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在适当地点对提示环境进行布置,以时刻提醒幼儿对良好生活习惯任务的认真完成。例如:用动作图解的方式将正确洗手方法粘贴在盥洗室墙壁上,提醒幼儿自觉对照洗手动作进行手部清洗,加深、巩固幼儿的行为。
四、创立优化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法
1.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多表扬。针对小班幼儿,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鼓励与表扬。实验发现,当地上被小朋友堆满玩具时,若大声呵斥幼儿将玩具捡起,受到的效果较差;若用鼓励与表扬的话语让幼儿捡起玩具,很快就将地上的玩具捡干净。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本园设置了评比栏,用不同的小贴画表示幼儿在生活习惯各方面的进步,如红苹果表示乖乖吃饭,五角星表示积极上学等,每周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红花,增强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自信心。
2.充分利用每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来源于生活,通过每日活动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进行培养,使教育的基本渠道。例如:教师在教导幼儿正确洗手、使用餐具、搬椅子、喝水时,可通过教学集体活动将正确方法告知给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练习,直到习惯形成。
3.应用游戏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若单纯地向幼儿示范、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动作,会使幼儿感觉枯燥无味,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一教法违背了幼儿的特点,而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利用区域游戏(如“巧巧手”),可练习幼儿叠衣服、系鞋带等生活技能。应用游戏方式,使幼儿的生活技能得以练习巩固,取得的效果较显著。
4.创编趣味儿歌,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活动成功的关键是教育方法的好坏。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采用说教形式,收到的教育实效较差,故本园以幼儿的特点为依据,创编了简单顺口的趣味儿歌,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明显提高。如:生活卫生习惯-学习洗手,按洗手程序创编《洗手歌》,除此之外,还有《穿衣歌》、《漱口歌》等。教师在教导幼儿对生活技能加以掌握时,可根据情况进行小故事的创编,使幼儿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五、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家庭教育来达到教育目标,因此,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让其积极配合,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5]。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日、发放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文章等方式,使家长的家教观念得以更新、端正,巩固与培养幼儿在离校后的良好生活习惯。让家长将幼儿在家的情况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及时反馈,成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监督者、检查者,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使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快速养成。每学期结束前,幼儿园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和各种表演形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发展,有利于在下学期更好地获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
关键词:基石、原始性、快乐式教育
俗语有云:“有其父必有其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等。那么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家庭教育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原始性。
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原始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延续性。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二、孩子心理的净化剂――良好的家教
孩子对世间的善恶是分不清楚的,但是家长也不能对他进行一味的排除跟阻碍,而是要孩子去体验,家长去监督,做到促进作用。曾经看到过一则很经典的故事:桌上放着一盘菜,里面有很多的辣椒,姥姥告诉孩子说辣椒辣,小孩子不能吃的。孩子就是想尝尝,不相信姥姥的话。妈妈在旁边夹给孩子一个辣椒让孩子吃,孩子咬了一口,闭上眼睛哇哇直叫,妈妈发话了:“这就是辣,知道吗?”看完这则故事我们或许应该能想到些什么。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地去传授孩子一些固定的真理,有些道理我们必须要孩子亲自去体验。同样的道理,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在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要去体会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
面对孩子的固执及不知,我们作为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应该掌握好一定的技巧,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接受孩子的现状
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家长认为不合理的缺点,但是我们作为家长要知道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去抹杀孩子固有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试图去帮助孩子去完善自己的性格,去鼓励孩子向积极的一面发展。一句很通俗的话就可以说明,还不会走的孩子你是不能让他先跑的,但是哪天孩子真的要想去跑,就放开他,让他试试,摔倒了就会知道这不是跑的时候。
二、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是天真的,他会对身边一些事情感到好奇,他会去想着要尝试,去做一些努力,去掌握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果他感兴趣他会很努力地去把事情做的很好。不要去阻止他做什么。规定他不做什么,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让孩子去施展一下自己的爱好。
三、给孩子适当的奖励
给孩子奖励。任何人都是需要被肯定和鼓励。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所得到
的成果时,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孩子的能动性,让孩子自信起来,更加喜欢去尝试锻炼自己。
四、解释成人的观点给孩子
家长有时候会对孩子有些要求,去要求孩子做些什么,有时候孩子需要理由,
【关键字】幼儿教育;独立性;培养
幼儿教育过早“小学化”的尴尬局面需要幼儿教育体制进行深化的改革,幼儿教育应当以培育幼儿生活能力为主,因此,幼儿园不能过早施加给幼儿学习课程的负担,要正确对待幼儿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及幼儿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着重对幼儿的独立性进行培养。
一、幼儿教师正确引导。
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修养,并且能够对幼儿充满耐心,热忱地悉心教导幼儿。幼儿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在初步发展的阶段,,相对于成人来讲他们的语言和动作都比较缓慢,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导幼儿学习和生活时要有一定的耐心,用幼儿能接受的语言鼓励和讲解。幼儿的天性是喜欢玩耍,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各种科学性的游戏,利用幼儿对待事物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性,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索未知的事物,所以,幼儿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幼儿理解和吸收周围的事物的认识。
幼儿教师除了引导幼儿学习知识之外还要在幼儿生活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尝试独立做事,诸如上厕所,吃饭,睡觉等,尽量让幼儿试着自己完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幼儿自己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且用赞美的语言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这样做很棒。幼儿的成长中赞美占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正确的赞美可以让幼儿深刻的意识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正确性,从而更加深化幼儿脑海中独立性的形成。
二、授课过程中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幼儿课堂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义务教育,不提倡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让幼儿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幼儿课堂教育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新事物。幼儿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总会有小朋友想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的幼儿教师不应该替他们完成制作而是要正确引导,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幼儿时期的智力相对较低,他们正处于逐渐发展进步的时期,因此,幼儿自身具有极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在这一过程中面对幼儿的幼稚行为我们不能嘲笑而是应该细心引导,让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性。幼儿教师要寻求不同方式和方法对幼儿的独立性进行科学的培育。例如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教师让幼儿自身分不同角色,不同游戏方式,在游戏的同时让幼儿能够做出自身的选择,游戏是因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刻意布置的任务。游戏过程中积极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决定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引领者,对于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幼儿教师需要鼓舞幼儿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用不同方式不断探索未知的事物,不应该替他们选择和思考。幼儿教师应当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幼儿,学会聆听幼儿的心声,用温柔的语言作出要求,而不是强硬命令的口吻,让幼儿深刻意识到独立性的重要性。
三、家长注重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幼儿园的引导和教育,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溺爱更不能苛求。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培育幼儿的独立性不能过分保护幼儿。
父母应当鼓舞孩子独立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自身的事情,加强和引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要提倡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装饰房间,和同学一同参与游戏,不限制孩子的社交范围和参与活动。父母应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成长特点,不能过分保护他们替他们做出选择,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父母应当鼓舞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中职院校 语文教学 体验式阅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44-01
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促使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突破以往教育方法,不是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体验教学的环境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自愿投入学习过程中,与此同时,学生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通过亲身体验掌握运用语言。由于,体验式阅读教育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成为中职院校语文教育广泛推行的教育方式。
一、分析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扩招,学生接受教育变得更加大众化,这样导致种植学生生源减少并且质量下降,中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使中职学生学习效果极差,该种现象在语文学习上表现较为突出,例如: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较差,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教学困难,学生理解困难,课堂气氛压抑缺乏互动,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此外,中职院校缺乏教学设备、课外阅读资料以及网络交流平台,教师缺乏营造体验式阅读环境的设备,面临当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要求中职院校和教师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发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体验式阅读教学方式从实际、阅读、听讲以及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完成,语文体验式阅读指的是教师将课堂视为舞台,任何可用的感官接触媒介作为道具,学生是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的语言活动。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语言学习,传统的语言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而体验式阅读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是个人在情绪、知识以及形体上参与所获得的。总而言之,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选择接受知识,有助于构建和谐班集体。鉴于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结合当前中职语文教育现状,中职院校强化体验式阅读能够最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强化体验式阅读策略
(一)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利用科技手段辅助学生学习,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参与学生过程的可能性。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激起学生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多媒体的动画展示的仿真环境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充分利用语音教育
声音也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语言教学更加离不开语音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声音进行处理,为学生提供听觉感受,是体验过程更加完善,计算机能够随时反复体验听觉上的感受,加深学生记忆。此外,教师教学语言要情理交融,由于语文是一科感性学科,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更要加强人文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以饱满的热情讲课,带领学生朗诵课文时要注意情感的流露,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又能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情感创造。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改变成话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编排和改编课文,使学生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环境和氛围中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增强表达效果,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实物,加深学生记忆。首先,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
(三)鼓励学生改编话剧
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将课本内容、课外著名剧本或者学生自编剧本改编为话剧,教师进行指导,并提供一定的道具支持,最终学生在班级里展示自编自导的话剧,通过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与教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缓解教师和学生紧张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实现体验式阅读。
(四)学校开展话剧大赛
学校重视话剧大赛,提供参参赛者一定资金、技术以及物力支持,并邀请专业话剧人员指导学生,设置参与机制和奖励机制,参与机制也就是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话剧大赛给予其一定奖励,奖励机制就是通过比赛决出胜负,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品,这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文章或者剧本内容,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和教师实施情境化教学理念时,意识到情境化学习不单单要求学生熟记情景对话,更重要的是模仿和灵活运用,一味地模仿学生难以应对真实情境,因此,鼓励学生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改变,教师引导学生从外到内感受语言空间,这样学生思维不会受到拘束,培养了学生应对即将发生或者无法预料事件的能力。
由当前中职院校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较弱,教师需要转变以往教育单一讲授知识的教育方式现状分析,中职院校语文教学采用互动性较强的体验式阅读教学方式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方式。体验式的阅读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语言技术丰富学生感官世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实现教师与学生同心协力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等.教学体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2]邢颖.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郭印,张艳.也论对比语言学的定义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2010(7).
关键词:赏识教育;地方高校;入学教育;柔性管理;重要性
教育改革凝聚了众多研究者对教育的期望与思考,重新审视了教育的出发点。纵观基础教育教改历程,教育的重心定位在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强调了现代教育应是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注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在这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多元化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在鼓舞中发现自我价值,增强内心成功体验的“赏识教育”悄然而行,它以“润物细无声之势”逐步成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充满人性化的教育。“赏识教育”思想其实早就在家庭教育中初见,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和中国的周弘的教育思想都一致强调了赏识对一个人发展可能的重要性,虽然是家庭教育模式,但可为学校教育进行赏识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地方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很容易形成对自身发展极其不利的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所以,在入学教育中对他们实施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促使他们获取尊重,增强自信,体验和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且对其形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有指导性的意义。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门化的大背景下,提高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艺术,体现以生为本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赏识教育的理论为指导,对赏识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做了阐释,以期能起到参考作用。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就意味着鼓励、赞美等方式能达到有效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赏识教育是能够欣赏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性,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真心和孩子进行互动,让孩子体验成功快乐和树立尊严的教育。[1]施燕指出赏识教育是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教育、爱的教育。[2]许广元指出: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用赏识的手段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增强自信,获得成功体验。[3]他们一致认为赏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赏识教育的主体是第一线的辅导员,赏识教育是在尊重个体差异,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和行为欣赏学生,给予他们行为上的鼓舞,增加心灵成功体验,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直接体验到爱与尊重。
二、理论支撑下的赏识教育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赏识教育纵向的风向标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其中就有被尊重的需求。人的内心需求也会随所处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当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时,其他需求会自然地处于从属地位,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激励产生另外一种高级的需求,如此逐渐上升,成为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对处于青春期、自尊心特别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地方院校与其想象的大学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就会产生对爱和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得到正面积极的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自我定位为有价值的人。正是由于条条框框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习者对情感的渴求较多,所以赏识教育就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迎合了学生渴求被赞赏的本质需求,用一切富有人性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高层次要求。可以说,该理论为赏识教育理论的应用提供了纵向指引作用。
2.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赏识教育内在的驱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就像一座屹立在浩瀚海洋中被淹没的大部分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外在行为表现只是冰山的一角,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人的内在潜能是我们无法轻易看到的,恰恰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的行为。如果我们想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就要透过海水的遮挡,用探究的眼光发现冰山下半部分的秘密。同样在地方院校,对于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学生,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能只依据外在行为判定学生的好坏,而要努力发现学生内在的自我,挖掘其潜能,这样就会看到他们生命中的渴望和期待,以此鼓励他们,对提高自信和健全人格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简而言之,该理论指明了赏识教育目标即发掘学生潜能,提高自信,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三、地方高校入学教育柔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1.利用入学教育契机实施赏识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4],即人们对利用自身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当人自信时,其自我效能感就高,反之则低。这种信念对学生提高自信和认识自我有强化作用。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生而言,由于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不如意,他们会觉得自己学习天赋很低,基础薄弱,做什么都不行,即自我效能感极低,长此以往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的不自信,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对他们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这种对自我缺乏正确定位的缺口正是赏识教育的入口,这些学生相较于其他高校学生更需要他人的关爱、尊重和赏识,所以可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入学教育这一时机中进行赏识教育,以实现辅导员的柔性管理,提升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地方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辅导员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在开学初就应树立学生学习的兴趣,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不吝惜积极的评价,从他们已具有的能力出发,多组织活动和创造发言的机会,哪怕是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认识,产生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自信,树立“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赏识教育的方式不仅会产生从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而且对养成良好的心态有深远的意义。
2.运用赏识柔性管理艺术,做到“刺猬取暖”,协调升华师生关系
(1)注重赏识柔性管理艺术的应用。赏识教育可以从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三个方面渗透。管理理念中渗透赏识教育,一方面应用“爱”的艺术,用“大爱”的精神和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但爱的阳光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度,避免烈日当空带来的“灼伤”;另一方面应用“差异认同”和“尊重”的艺术进行交流,人的手指都长短不一,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的独特个体,辅导员应认同差异,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挖掘淹没在海水中的冰山,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管理行为中渗透赏识教育,应采用语言艺术,用肯定、激励性的语言和亲切的微笑等肢体语言传达一种重视和被关注,促进师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管理结果中渗透赏识教育,应用“多元评价”的艺术,不以分数论英雄,不以一把标尺衡量学生,关注不同学生的特长,并及时鼓励,促进其发展,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和对他人赏识,取长补短,自我促进。
(2)协调升华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积极性,尤其在新课改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催化整个教育过程达到有效教育,而赏识教育能升华师生关系,能够提供师生平等交流的机会,能够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刺猬取暖”。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学习就有一股劲,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当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时,学生易产生逆反和对立情绪,长此以往,就会构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地方院校的辅导员要以平和的姿态去和学生对话、谈心,找到师生交流的最美距离,达到“刺猬取暖”,赢得学生的信赖。当学生产生信赖时,就会自我激励,调整心态,让自己爱上学习。这也正是赏识教育在地方院校实施的重要性的体现。
3.避免“翠鸟移巢”,注重赏罚并行,建立正确人生观
赏识教育的实施并非一味的“翠鸟移巢”,否者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赏识教育是在褒扬的同时,注重适度的批评教育,这种惩罚和批评手段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抗挫能力,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陈旭微提出,惩罚也要做到心中有爱,做到了解、尊重、信任,是一种有意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5]金银花提到批评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注重场合、时机、语言艺术和策略多样的基础上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反省意识的培养有指导作用。[6]所以赏识教育要遵循赏罚并行的原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和适时的引导,增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以提高他们分辨是非、辨别真伪的意识,形成良好心态,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赏识教育在地方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应将更多关注的焦点凝聚在学生这需要关爱和尊重的群体上,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应用教育艺术鼓励和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在积极鼓舞中达到乐学状态,既利于他们的发展,也能让教育之花撼动心灵。
参考文献:
[1]张运卉.点击苏霍姆林斯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施燕.在小学数学中推行赏识教育初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2).
[3]许广元.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2,(42).
[4]陈利民.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应用[J].新课程(下),2011,(6).
[5]陈旭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赏识和惩罚[J].中学生物学,2005,(5).
关键词:赏识教育;地方高校;入学教育;柔性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104-02收稿日期:2016-08-12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辅导员项目(2015FDY37)。
教育改革凝聚了众多研究者对教育的期望与思考,重新审视了教育的出发点。纵观基础教育教改历程,教育的重心定位在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强调了现代教育应是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注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在这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多元化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在鼓舞中发现自我价值,增强内心成功体验的“赏识教育”悄然而行,它以“润物细无声之势”逐步成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充满人性化的教育。“赏识教育” 思想其实早就在家庭教育中初见,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和中国的周弘的教育思想都一致强调了赏识对一个人发展可能的重要性,虽然是家庭教育模式,但可为学校教育进行赏识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地方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很容易形成对自身发展极其不利的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所以,在入学教育中对他们实施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促使他们获取尊重,增强自信,体验和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且对其形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有指导性的意义。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门化的大背景下,提高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艺术,体现以生为本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赏识教育的理论为指导,对赏识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做了阐释,以期能起到参考作用。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这就意味着鼓励、赞美等方式能达到有效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赏识教育是能够欣赏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性,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真心和孩子进行互动,让孩子体验成功快乐和树立尊严的教育。[1]施燕指出赏识教育是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教育、爱的教育。[2]许广元指出: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用赏识的手段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增强自信,获得成功体验。[3]他们一致认为赏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本文认为赏识教育的主体是第一线的辅导员,赏识教育是在尊重个体差异,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和行为欣赏学生,给予他们行为上的鼓舞,增加心灵成功体验,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直接体验到爱与尊重。
二、理论支撑下的赏识教育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赏识教育纵向的风向标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其中就有被尊重的需求。人的内心需求也会随所处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当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时,其他需求会自然地处于从属地位,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激励产生另外一种高级的需求,如此逐渐上升,成为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对处于青春期、自尊心特别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地方院校与其想象的大学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就会产生对爱和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得到正面积极的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自我定位为有价值的人。正是由于条条框框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习者对情感的渴求较多,所以赏识教育就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迎合了学生渴求被赞赏的本质需求,用一切富有人性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高层次要求。可以说,该理论为赏识教育理论的应用提供了纵向指引作用。
2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赏识教育内在的驱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就像一座屹立在浩瀚海洋中被淹没的大部分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外在行为表现只是冰山的一角,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人的内在潜能是我们无法轻易看到的,恰恰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的行为。如果我们想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就要透过海水的遮挡,用探究的眼光发现冰山下半部分的秘密。同样在地方院校,对于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学生,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能只依据外在行为判定学生的好坏,而要努力发现学生内在的自我,挖掘其潜能,这样就会看到他们生命中的渴望和期待,以此鼓励他们,对提高自信和健全人格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简而言之,该理论指明了赏识教育目标即发掘学生潜能,提高自信,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三、地方高校入学教育柔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1利用入学教育契机实施赏识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4],即人们对利用自身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当人自信时,其自我效能感就高,反之则低。这种信念对学生提高自信和认识自我有强化作用。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生而言,由于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不如意,他们会觉得自己学习天赋很低,基础薄弱,做什么都不行,即自我效能感极低,长此以往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的不自信,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对他们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这种对自我缺乏正确定位的缺口正是赏识教育的入口,这些学生相较于其他高校学生更需要他人的关爱、尊重和赏识,所以可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入学教育这一时机中进行赏识教育,以实现辅导员的柔性管理,提升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地方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辅导员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在开学初就应树立学生学习的兴趣,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不吝惜积极的评价,从他们已具有的能力出发,多组织活动和创造发言的机会,哪怕是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认识,产生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自信,树立“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赏识教育的方式不仅会产生从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而且对养成良好的心态有深远的意义。
2运用赏识柔性管理艺术,做到“刺猬取暖”,协调升华师生关系
(1)注重赏识柔性管理艺术的应用。 赏识教育可以从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三个方面渗透。管理理念中渗透赏识教育,一方面应用“爱”的艺术,用“大爱”的精神和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但爱的阳光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度,避免烈日当空带来的“灼伤”;另一方面应用“差异认同”和“尊重”的艺术进行交流,人的手指都长短不一,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的独特个体,辅导员应认同差异,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挖掘淹没在海水中的冰山,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管理行为中渗透赏识教育,应采用语言艺术,用肯定、激励性的语言和亲切的微笑等肢体语言传达一种重视和被关注,促进师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管理结果中渗透赏识教育,应用“多元评价”的艺术,不以分数论英雄,不以一把标尺衡量学生,关注不同学生的特长,并及时鼓励,促进其发展,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和对他人赏识,取长补短,自我促进。
(2)协调升华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积极性,尤其在新课改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催化整个教育过程达到有效教育,而赏识教育能升华师生关系,能够提供师生平等交流的机会,能够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刺猬取暖”。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学习就有一股劲,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当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时,学生易产生逆反和对立情绪,长此以往,就会构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地方院校的辅导员要以平和的姿态去和学生对话、谈心,找到师生交流的最美距离,达到“刺猬取暖”,赢得学生的信赖。当学生产生信赖时,就会自我激励,调整心态,让自己爱上学习。这也正是赏识教育在地方院校实施的重要性的体现。
3避免“翠鸟移巢” ,注重赏罚并行,建立正确人生观
赏识教育的实施并非一味的“翠鸟移巢”,否者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赏识教育是在褒扬的同时,注重适度的批评教育,这种惩罚和批评手段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抗挫能力,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陈旭微提出,惩罚也要做到心中有爱,做到了解、尊重、信任,是一种有意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5]金银花提到批评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注重场合、时机、语言艺术和策略多样的基础上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反省意识的培养有指导作用。[6]所以赏识教育要遵循赏罚并行的原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和适时的引导,增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以提高他们分辨是非、辨别真伪的意识,形成良好心态,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赏识教育在地方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应将更多关注的焦点凝聚在学生这需要关爱和尊重的群体上,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应用教育艺术鼓励和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在积极鼓舞中达到乐学状态,既利于他们的发展,也能让教育之花撼动心灵。
参考文献:
[1]张运卉点击苏霍姆林斯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施燕在小学数学中推行赏识教育初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2).
[3]许广元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2,(42).
[关键词]职业艺术教育 启发和引导 重要性 措施
一、 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的重要性
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启发和引导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提高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兴趣
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发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职业艺术教育的。这样的教学更是侧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
2、 提高艺术教育课堂的效率
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艺术教育课堂的效率。在开展艺术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职业艺术教学课堂的效率。
3、 推动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
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启发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职业的艺术教育由于其就业率低等问题,往往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如果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有利于其就业工作的开展,这样就能够推动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 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的具体方法
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是推动职业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1、 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艺德观念
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艺德观念是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中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职业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艺德观念如何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从两方面就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艺德观念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教师自身要做好榜样工作。就从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看,职业艺术教育教师的审美素养、教育思想观念等不仅对于教师自身的水平和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认识美的内化过程与创造性外化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注重自己的行为,不断学习关于艺术方面的知识,追求创新。同时,职业艺术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关注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加强与同行业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观。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给职业艺术专业的学生起到证明的榜样。
第二,要通过宣扬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念。当前,我国有很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以他们的人格魅力征服着观众。职业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是一个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通过对他们灌输老艺术家的艺德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艺德。
2、 在爱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和引导
在爱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是做好职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措施。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艺术教师与艺术教育事业启发和引导的具体表现。笔者这里提到的热爱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热爱学生的重要基础就是尊重学生。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师,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尊重学生,不侮辱学生的人格。即便是学生做错事的情况下,教师在对其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多加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并尊重老师,从而喜欢上老师的课。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一个老师而对其课程也很排斥。
另外,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职业艺术专业的学生因为是接受职业教育,其内心深处存在着一定的自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化解学生内心的症状,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以让学生认真对待职业艺术教育,学好本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3、 教与学的启发和引导
笔者这里提到的教与学的启发和引导主要是指教学方式的一种革新。通过完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对学生开展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中总结的工作经验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教学。合作教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指鼓励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来掌握教材要求和教材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教学因为是鼓励学生主体都来参与到教学中去,因此其积极性很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职业艺术教育开展的活动中,笔者就组织学生春天,每一小组选中一个地方进行创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这样因为要顾及到小组的整体水平,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完成任务,效果极佳。
第二,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当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去钻研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因为是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去研究,因此积极性更高。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师需要注意,要把握大方向,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
4、 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是做好职业艺术教育启发和引导工作的关键。对于职业艺术教育的学生来说,进行艺术创作是提高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关健性因素。职业艺术教育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这种鼓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艺术教师要为考试内容的狭窄性特点构建一套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启发和引导的较为系统化的教与学新思路,从而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出学生的生命潜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或者是其他作业来让学生熟悉掌握中外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的样式,提高锻炼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设计创意能力,从而提高其创作力。
另一方面,职业艺术专业的领导可以组织相关的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在实际的比赛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其构思以及创作能力也有重要的提升。另外,领导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关于创作的座谈会,让学生切实意识到创作的重要性。
三、 总结
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启发和引导对于职业艺术专业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上文中,笔者主要从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念、对学生进行爱的启发和引导、教与学的启发和引导以及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等方面介绍了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重视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启发和引导,以推动职业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从生活到艺术的桥——艺术教育[J].文理导航(上).2010(03).
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就是版画教学,这是非常传统的一种造型艺术,该教学形式将设计、印刷、绘画以及雕刻融为了一体,从而进行艺术的表现。在版画制作的过程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能,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审美观以及创造性。但是在目前的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很多学校不重视版画教学的应用,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美术发展。版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对美术的教学非常得不利,只有对这些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采取合理的对策进行解决,才能够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一、版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一)缺乏对版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有效地创新,自主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形式都是参照专业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进行的。版画教学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美术教育一般将重点放在了国画以及油画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版画的教学。在各个高等美术学校的教育中,通常将美术教育分为了综合材料、国画、水彩以及油画等几个专业,设立版画教学的学校非常少,即使一些高校拥有非常健全的版画教学的设施,也对版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使得版画教学不能够进行下去。版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得不到重视,主要是因为高校领导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版画教学的重要性。
(二)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版画教学中,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是先进行色彩与素描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些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对高考学习的延伸。虽然版画教学中摹写对象发生了变化,并且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版画教学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比较传统。学生在学习版画教学的理论内容时,一般都会感到非常枯燥,同时由于版画教学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学生在进行版画的学习时就会缺少积极性,从而不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学生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就会导致版画教学不能够深入地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认识到版画教学的重要性,对与之相关的文学、民间艺术等没有一个充分地了解。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写实性绘画,就会产生错误的思维,认为写生就是艺术的创作,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就业形势与浮躁泛文化潮流的负面影响
中国文化在“泛西方化”背景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深刻地认识到本国的优秀文化,从而过分地追逐西方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能够得到完善,学生的审美局限于表面,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艺术作品表现出的美,也不利于学生自身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也对版画教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峻的就业形势冲击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并且模糊了学生的学习目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改变,影响版画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学生缺乏对版画的学习兴趣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版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目前的版画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对版画的学习缺少兴趣。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就是学生在刚刚学习版画内容时,没有明确版画的学习意义。学生不能够认识到版画学习的意义,就会在版画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愿意进行版画的学习。版画的创作非常复杂,并且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转换意识和创造性。学生在进行版画的学习时不能够紧跟教师的思维,使得思维出现断层,对版画失去兴趣。其次就是就业形式使得学生排斥版画学习。美术教育经过了很多次的改革,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的版画教学需求,而在版画教学中却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封闭的教学环境使得版画教学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从而使得就业形势很不明朗。最后就是授课方式古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美术教育体制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高校版画教学如果不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适应发展的需求,就会使得版画教学方式变得非常单一,学习氛围非常枯燥,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师教学手段有待改善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版画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手段,然而,在目前的版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有待改善。学生对版画教学不感兴趣也会影响教师的讲课,教师在讲课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不能够对知识进行充分地剖析,师生之间不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由于版画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材,教师在讲课时使用的教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版画内容的教学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合理性,教师在讲课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解,不能够清晰地讲解版画教学的重点,使得版画教学具有非常强烈的学术味。
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树立对版画教育的正确认识
版画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版画教学中,只有正确地对版画教育进行认识,才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版画所具有的性能非常得多,不仅包含了其他造型艺术的特征,还具备自身独特的版、印特点。版画的这些特点使其非常具有艺术教育价值,教师应该在版画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和计划性进行重点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版画教育意识。正确地对版画教学进行认知,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先制版后印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好版画绘制的特点与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版画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它将技法与内涵有效地融为了一体。教师在版画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版画教学,就需要对版画教学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调整美术教育中版画的培养方案
在进行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版画教学时,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对美术教育中的版画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案而言,在制定过程中给予的版画课程非常得少,在整体的课程结构中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比例,这不利于学生版画的学习。高校低年级版画的课时量应该适当地增加,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将版画课作为选修课进行教学。这样的版画教学方案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对高校美术教育的模式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加大版画教学的投入,完善硬件教学设施
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版画教学而言,想要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与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就需要高校加强对版画教学的投入力度,不断健全版画教学的硬件设施。版画的制版和印刷都与版画教学中的硬件设施密切相关,只有具有健全的硬件设施,才能够提高版画教学的质量,并且提高版画作品的质量。因此,在版画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对相关的硬件教学设施进行完善,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才能够促进版画教学的开展,从而避免受到一些因素的负面影响。
(四)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
学生的版画学习兴趣对版画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进行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版画教学时,学生对版画教学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版画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加强课前引导。教师可以加大版画的宣传力度,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版画作品的欣赏,体会版画的美感。其次,强调版画的课堂趣味性。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版画材料的趣味性、版画制作的趣味性以及版画示范的特色等。最后,体现版画学以致用的意义。版画的学习能够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版画的重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版画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版画教学新模式
关键字: 高职英语文化意识教学思想跨文化教育
正文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近年来外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思想与授课方法,学生要改变英语学习的态度,教师同时对英语学习的评价机制作出一定的调整,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文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英语知识之外,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高职教育中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许多学生认为英语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用途不大,跟生活联系不紧密,所以认识不到英语的重要性,再加上很多学生不愿意再学习英语,原来英语的学习基础差,更加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英语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中国当前实际以及国际的发展前途,向学生不断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还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一些实际事例向学生宣传,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一个重要措施。只有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那些学困生积极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由易而难,逐步提高难度,坚持实行多奖励少批评的原则,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慢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课堂上能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带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到英语课堂活动之中。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要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渗透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文化意识。
2.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想,注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意识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更新教学思想,把师生角色的转变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抓,摒弃过去那种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再辅之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进行有效地引导的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心,不能以强调掌握片面的语言知识以及个别语法知识为重点,有机地结合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英语素质。同时对于英语教学的课内和课外时间,教师也要给予科学地安排和充分的利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讨论、演讲等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联系起来,给学生一些实际练习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平台的建立培养学生的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在社会上的竞争意识,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还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的英语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的逐步提高。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借助一面黑板,教师在讲台上凭借着一支粉笔,英语学习的语言重点以及单词要点在黑板上占得满满的不留一点缝隙,学生只是成为了知识被动的记忆的一种工具而已,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英语枯燥难学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于这种英语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打破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迅速的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方面来。
3.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意识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跨越中西文化的教育活动,英语教师就要特别注重使文化教学贯穿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源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结合传授,以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差异。
教师作为跨文化的推动者和执行着,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的意识,要树立多元文化的视野,有全面的中西文化观念。尽量克服自身的狭隘的民族文化本位主义。面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英语教师需要公正、客观地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别,要能够理解并处理好这种文化差异,当自己文化价值与异文化产生矛盾时,一定要冷静正确的进行处理,要力求以开放的、多元的方式处理遇到有争议的社会历史问题,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调解以及相互间的疏通和尊重。
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怎样使学生缩小不同文化理解上的差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的各项生活实践与学习活动在各种场合中,尽可能体现这种差异性的情境、情景,通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幽默诙谐、具体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这种差异性的理解和体验。另外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觉地通过实践交流、书刊阅读广泛地获取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教师要把研究成果融合到跨文化教学中,依据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文化研究。
总之,英语教学在高职院的教学活动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更好的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地提高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勇.《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教学与管理.2007/06
关键词:小学德育;成长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小学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学生成长教育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实施策略,为长期的德育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小学德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很单纯的,处于德育启蒙阶段,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模糊,因此任何不良的教育思想都有可能转变他们的道德观念。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小学德育工作要重视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重视学生整体成长方向的引导,全面关注小学生的成长,让其能够尽快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所以,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小学德育工作能够改变当前一些小学生之中的不良风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存在很多道德问题,例如: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宽容心、孝敬心等。推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改变这些问题,让小学生关注到怎样的成长方向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身,提高自身的认识价值。
二、小学德育体系中成长教育的实施思考
1.推行成长记录教育模式
成长记录的教育模式源自国外引进的优势化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但对这种模式进行了中国式的改良和发展创新。成长记录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对“成长内容”的记录,将有关学生德育表现的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成长记录的具体内容包括:①优缺点卡:用来记录学生一学期来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的优缺点,看看优点是不是增加了,缺点是不是克服了,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②家长与教师的评价:家长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以鼓励为主。③学生的荣誉内容:包括各类型的奖励、鼓励和优势评价内容,获奖证书和奖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暗示。④其他内容:自我简介、照片、成长目标、自创作品。对成长记录的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①学生自主管理: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作品。学生有权自主决定投入什么作品。作品的收集是有目标的,是能够看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进步的,要留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反省的空间。②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是成长记录的关键,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记录情况,对年级低的学生更是要详细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给对方鼓励的话语,教师也要及时参与成长评价。③学校的管理:学校要经常组织成长记录的德育活动,组织评选,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树立成长榜样。
2.发挥课程作用,输送成长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德育活动要发挥课程作用,为小学生输送成长价值。例如:语文学科能够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美术等艺术学科也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之中体验生活美,传递正面情感。总之,课程即营养,教师还要针对成长教育,设计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国学诵读、礼仪教育、写字、英语口语等,学校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开展。
3.家庭教育是学校成长教育的补充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班级教育模式不可能更好地照顾到每一名小学生,因此学校德育活动也要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整合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指导措施包括: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建立 “教师-家长交流表”,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定期填表的方式相互问答交流,积极沟通,使教师可以掌握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参考文献:
[1]邵 军.“学在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构建语文中成长[J].课程教学研究,2015,(7).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高校摄影课重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38
1 前言
受传统教学方式、应试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的影响,我国在教育方式上普遍存在注入式教学、教条式教学及严格机械式教学的问题。这些教学方式无疑大大约束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对挖掘学生潜能等带来不利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尤其近年来各高校也在寻求改革之路,而高校内开办的摄影课也是培养摄影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将开放式教学方式引入高校摄影课堂是一个重要探索,为此,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应用研究至关重要。
2 开放式教学在高校摄影课中的重要性
2.1 教学思想上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校摄影课相对来讲是一门比较强调实际应用的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要多角度拍摄生活中的细节。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需要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表达高于生活的思想内涵。在高校课堂中引入开放式教学,就是要秉持“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思想,营造生动、自由、民主的高校摄影课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摄影理念,让其多角度看生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校摄影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摄影人才,通过摄影来记录生活的点滴,这也是一种艺术行为。而艺术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独立思考,要用不同一般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平常事件,从小事中找寻灵感。通过在高校摄影课中引入开放式教学方式,对摄影课的课堂内容不予以限制,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来讲述自己的摄影理念,这样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改善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很有意义。
2.3 教学方式上有利于突破以往的教育局限
开放式教学方式讲究尊重学生的个体性、看重学生尊严与价值,加强开放式教学在高校摄影课堂中的应用,这对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摄影潜能,突破封闭式教育方式缺陷,解放学生“天性”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开放式教学方式的普遍应用极有必要。
3 开放式教学在高校摄影课中的应用
3.1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造多姿课堂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让课堂教学变得不拘一格,不限制课堂内容和不制定具体的课堂规则。高校摄影课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摄影课堂中引入开放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创造能力有重要作用。例如,在高校摄影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不限定内容来布置课后作业,然后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里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并且学生要讲解自己的摄影感受、收获、理念等。这样既可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极有帮助。多姿多彩的课堂必定是没有太多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高校来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极为重要。
3.2 引导学生积极接触社会,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高校摄影课注重社会实践,开放式教学方式也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相结合。为此,老师应鼓励学生组成小组一起走进社会,用摄影记录他们想拍摄的东西,在生活中寻找摄影题材,获取摄影灵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并且可以让他们在合作中看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开放式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理念的诱导,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
3.3 注重引入开放式的课堂内容、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过程
对于高校摄影课来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放式教学方式就是“一剂良药”。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教学,老师可以针对学校内的一些细微变化来对学生提问,比如学校食堂公告栏图案的变化等。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注意焦点,然后让学生明白,摄影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学生应对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及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予以一定重视,因为很多时候重大的摄影题材往往来源于细节。另外,在高校摄影课堂中还要多与学生互动。我们知道,现在高校课堂一般比较单调,学生如果积极性不高,那么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几乎完全没有,这样是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所以,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这就需要老师主动引导课堂走向互动的局面。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性的提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引入开放式教学就显得极为必要。因为开放式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挖掘学生潜能;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对于如何应用开放式教学,这还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主动探索。上文对开放式教学在高校摄影课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分析尚存在欠缺,对这一课题的完善和补充仍需要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钢军.开放式教学法在新闻摄影课中的应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7,(2).
【关键词】幼儿教育;歌唱学习;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何让音乐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发挥其作用,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歌唱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因此歌唱的教学必须经过仔细推敲。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最强的阶段,而音乐活动是发展孩子天性的地方,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相比于年纪稍大的学生来说,幼儿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老师要发现幼儿的长处并鼓励引导其发展,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立足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在督促提高孩子歌唱技巧的同时,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保证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探索式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1.让幼儿自觉感受歌唱艺术中的美
幼儿阶段的探索式歌唱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美好体验,只有幼儿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美好的体验才能对音乐学习产生好感,积极的进行歌唱的探索,获得属于自己的音乐感悟,从中获得歌唱中美的体验。另外,面对目前幼儿歌唱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幼儿歌唱技能的教育,难以让幼儿获得歌唱学习中美的体验,并且在对幼儿的歌唱学习的评价往往只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对所有的幼儿提出同样的学习要求,难以让所有的幼儿真正的感受到歌唱的美。为此,幼儿教师在歌唱教学中要采用探索式歌唱教学,摒弃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让幼儿真实的感受到歌唱学习的艺术美。
2.让幼儿大胆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情感
在音乐学习中通过歌唱可以让幼儿直接体验到音乐的美感,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提供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始终保持对歌唱的热爱。针对处于特殊时期的幼儿,幼儿教师要注重萌发幼儿对美的追求,让幼儿采用歌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和内心情感。比如在举办歌唱活动时,针对活动节目中难以记住的台词,老师可以让幼儿采用歌唱的方式进行表达,让幼儿对剧情和内容迅速把握,对节目进行准确表达。
3.让幼儿自己进行歌唱的创作
幼儿被称为天生的艺术家,时刻都在进行艺术活动进行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并且在没有压力时,会不由自主的进行表演和歌唱,陶醉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进行创造和想象。比如老师在歌唱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配上动作,进行大胆的表演和展示,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传递给别人。为此,在幼儿的探索式歌唱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保护幼儿的表达方式和歌唱兴趣,让他们进行大胆的表达和宣泄,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如何开展幼儿探索式歌唱教学
1.对幼儿的审美情趣进行丰富
幼儿教师要认识到歌唱对幼儿的重要性,对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摒弃,释放幼儿的大脑和双手,让幼儿的思想情感得到释放,获得丰富的审美情趣并最终爱上歌唱活动。为此,幼儿教师要严格按照歌唱教学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歌唱活动为幼儿提供表现的舞台,唤起幼儿的表现欲望,展现自己的情感,最终达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开展《我是》的歌唱活动时,老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说、做和唱对进行了解,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与相关的玩具,对进行进一步了解,从而更好的表演。
2.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中学习歌唱
在探索式歌唱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积累多种多样的探索学习策略,解决存在的各类的问题,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好动的特点,在歌唱教学中配上适合的动作,帮助幼儿更加准确的掌握歌曲的演唱方式和旋律,让幼儿在自由欢快的氛围内进行歌唱学习的探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幼儿在探索中进行歌唱的学习:其一,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告诉我们思考和怀疑态度的重要性,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老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比如引导学生自己编歌曲、鼓励学生自由歌唱等探索式歌唱方法,让学生树立“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观念;其二,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自主探索引导幼儿歌唱。在进行幼儿歌唱教学时,幼儿教师不能单纯的注重对技能的培养,要学会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大胆的进行歌唱和创编,及时表达自己对歌曲的见解。比如老师要为幼儿可以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的歌曲,鼓励所有的幼儿在歌唱的过程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
对幼儿这特殊群体进行歌唱教学时,要采用更有效的探索式歌唱教学,不仅实现幼儿歌唱技巧的提升,更注重对幼儿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需要幼儿教师提高对探索式歌唱教学的重视,促进探索式歌唱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