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企业会计流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 工业企业 业务流程
(一)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在原来的职能制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会计数据不能共享,导致管理的效率不高,这是因为在职能制模式下,按照职能为导向的管理部门设计将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分离,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与集成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各个部门都是从自己部门利益为出发点来搜集和整理数据。而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工业会计流程优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信息集成与数据共享,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工业会计管理的效率。
(二)整合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加强内部管理
在职能模式的引导下,工业企业在会计管理流程设计上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各个领导都是以本部门作为中心来设计业务流程,很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在业务流程上存在重叠交叉的部分,使得业务流程过长,从而影响管理效率。而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优化侧重于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三)建立适合本工业企业自己的会计流程
传统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设计过于公式化,不能够有效体现工业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都具备自身一定的特征,即使是同一行业中的工业企业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上也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设计都会受到工业企业所处的环境、规模、企业文化、发展路径以及管理风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构建起具备自己特征的会计流程。
二、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实施的难点
(一)安全性
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的会计流程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及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这主要是基于网络及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例如系统故障造成的风险、企业内外部人员的恶意破坏造成的风险,所以安全性问题是工业会计流程优化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是影响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资源环境计划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例如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相应软件操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同时需要其他各部门员工的密切配合,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也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以承担相应的工作协调。
(三)企业内部条件
按照企业资源计划的要求,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工业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条件都需要具备。一方面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优化周期相对比较长,需要工业企业的领导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努力和耐心,同时也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配合;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需要有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要以优化流程为核心,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重构作业链。
(四)投入、营运和产出三个层面相结合进行业绩考评管理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的另一难点就是关于工业企业投入、营运和产出的绩效考评管理方面,如何真实的反应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向管理者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促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从会计流程和信息中获取有价值信息促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难点。按照企业资源计划应该重点从工业企业的投入、营运及产出三个流程来加强工业企业的业绩评价管理,通过跟踪和反映从投入到产出这个循环的周期得到企业资源计划运营情况及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始终指导企业自我考评、自我管理的全过程,为企业扩展业务做出新的投资决策。
三、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所采用的方法
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系统化优化法,另一种是全新设计法,不同的工业企业适用于不同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在进一步熟悉现有流程基础上构建新的流程。该方法的优点是这种流程优化方法具有渐进性,风险相对较低,对工业企业正常运营的干扰小,尤其是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可以充分消除流程中重复的处理过程,使整个工业企业价值链上的任何信息只须在某个作业点上输入一次,便可进行多重处理,省去重复性的信息输入及汇总统计的环节,减少财务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工作量。
全新设计法的最根本内涵是对原有流程的颠覆和否定,而是根据工业产品的生产路径,按照产品生产流程重新再设计新流程。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考虑由企业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同时与其他部门的员工一起设计子系统,或者在其他部门的模块中加入账务处理模块,在由非财务人员完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完成相关财务信息的汇总和相关账务处理。
四、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策略
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是:执行流程时,插手的人越少越好;在流程服务对象(顾客)看来,越简便越好。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一些优化策略:
(一)我国企业资源计划的首要改变:从事务处理到自我服务
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里面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提高流程事物处理的效率,工业企业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不再需要人工画表,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进行规划,但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做这些事情却是重点需要最原始的数据,然而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却并没有做这项工作,需要用人工进行数据的二次输入。
因此,很多工业企业实施企业资源环境背景下会计流程优化改造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都可以归结于对原始数据的处理不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目标,可以将事务处理转向为自我服务。它的根本理念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数据,而不需要二次录入。比方说,由销售人员自己输入订单,员工直接输入借贷或报销申请,经理人员直接将招聘要求放入系统中。在授权的情况下,供应商可以直接查看工业企业的库存情况。
(二)优化流程
改变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流程是对工业企业流程的优化。优化通过分解和整合来实现。
1、业务流程的分解。指工业企业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价值链中,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放弃处于劣势的某些增值环节,选择若干优势环节培育并增强其竞争能力,即核心竞争力,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1)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工业企业的核心在于建立工业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工业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关键技能、隐性知识、智力资本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对工业企业的本质和边界作了规定,他们是顾客价值创造的源泉,最终决定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业绩。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广泛的被工业企业加有效利用,为工业企业提供通向不同广阔市场的捷径;二是能够通过流程优化为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作出贡献,使得顾客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流程优化是工业产品最终受益者;三是从竞争对手角度讲,难以迅速模仿。
(2)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之一,针对工业企业而言,可以有效的将一些非核心的、不是很重要的业务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工业企业以外的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他们在某些业务方面更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专业水平,从而可以有效利用他们的专业水平来提高工业企业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让工业企业仅仅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流程。
2、业务流程的整合。业务流程的整合主要是基于集成化的观念,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工业企业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体系,各个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项目与环节,通过组成战略联盟,携手合作,从而完成价值链的全过程,从而最终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与更高的现实效益。
3、优化作业。作业优化是指在工业企业竞争战略目标指导下,从顾客价值出发,对构成流程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控制和优化,从而保证工业企业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1)按照工业企业的作业流程,首先就需要对工业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工业企业的价值活动形式有哪些?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分布状态以及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与此同时,需要将整个流程中所耗费成本与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工业企业流程中作业环节对创造价值的行为,确定其合理性,从而决定对流程是否进行消除或改进。
(2)横向对比,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横向对比主要是通过选取相关行业比较先进的工业企业作为标准,通过学习该先进企业的相关资料,到该先进企业进行参观、听取报告等形式获取必要信息,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与本公司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到对本公司有价值的工业会计流程优化信息。
(三)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指导下,新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主要是运用获得的会计系统数据和技术对原有的按照职能为导向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按照工业企业生产流程,当某一流程事件发生的时候,其相关信息数据便由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子系统加以收集,再按照一定的编码将业务事件通过网络途径传输到信息数据库中加以保存。
(四)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
在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的整合,这些整合必然会影响到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所以在新会计业务流程确定后,我们需按照新的流程来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如原先的一些工作岗位要被取消,哪些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改变,有的时候还要新增一些原来不存在的工作岗位。例如,在会计业务流程优化后,供销存等业务会与财务就得到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财务记账的工作会在业务被输入系统内时自动由计算机完成。而在执行采购业务时,相应的入库单会自动生成,库存管理模块进行出入库等处理的同时自动进行存货成本核算,并将该核算凭证转入总账模块。这样,原来财务部内的材料岗、成本岗等岗位就可以取消了。
五、结论
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财务记录工作在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就已由业务执行人员进行了记录,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根据记录的信息自动生成相关的会计凭证。财务人员在工业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后工作量减轻了,而且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都能共享。这样,财务人员就可以随时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监控。工业企业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后,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了,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工业企业管理者能够获得快速决策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姜金香.论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会计变革的影响.商业研究, 2004;09
[2 ]李庆.ERP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会计之友, 2009;08
关键词:ERP系统 会计工作 工作设计
一、ERP系统应用下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一)传统会计工作流程存在局限性
以往的会计工作,其流程是,将经济业务分解,进行个别核算,体现不同的核算目标,重点在于提高单个经济业务核算的效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虽然对核算手段加以改变了,会计理论却没有跟上实践的发展,ERP系统的大量深度应用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工作流程已经不能适应,需要进行工作流程重组来改进。
(二)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环节增值的需要
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和销售管理等业务模块,和会计工作一起融合到ERP系统环境中,各职能部门把数据输入进ERP系统,ERP信息系统会将数据递交到会计核算子系统中,实现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使财务业务各环节都成为增值作业环节。通过改善并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使其与ERP信息系统更好地融合,提高了企业整体工作的效率和各部门的协调。
(三)ERP信息系统的特征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流程重组要求
ERP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就是优化整合各项资源。现有的会计流程提供的数据具有综合性和通用性,信息使用者基于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要求,有些需要做还原或者加工等处理。在ERP信息系统中,数据被按照一定算法进行处理,然后以数据库管理的方式加以存储管理,这样会大大满足系统使用者的各种需求。但是这样的特点,也要求会计工作流程需要重组。
二、ERP系统应用下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流程重组的原则
(一)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树立顾客利益至上的心态,并将该意识应用到企业日常运营中。具体表现为:把顾客放在首位,注重客户的满意度,建立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的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重组中,要强调内外顾客满意度统一原则;将供应商也按照客户满意的目标进行流程管理,与供应商之间应建立一种彼此服务的关系。
(二)以流程为导向
这要求企业的组织形态,应当具有高度的弹性,必须直接面对客户需求,跟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工业企业,应当对各项业务运营的流程加以持续关注,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下,做到快速反应和变化,长久地生存和发展下去。运用流程为导向原则,工业企业还要注意在日常管理中不能沿用之前的强压死控的方式,而要采用疏通引导的方式。
(三)简约化原则
管理学家提出过,简单的管理程序才是最好的,将简约化原则贯穿于工业企业各项业务的流程重组中,并应用在日常运营中。流程重组的目的是清除非增价值活动。在信息化建设时,不要盲目照搬和模仿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只要能实现经营目标,流程越短越经济、效率越高,节约资源之外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ERP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重组的设计
(一)会计观念的更新
会计观念,是相关工作者在长期的财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认知、分析事项的具有一定刚性的思维惯性。传统的会计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环境和要求,所以会计观念也应当与时俱进。在ERP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要借鉴业务流程设计的思想,结合ERP信息系统等特点和IT技术,对会计工作流程从零出发重新设计,构建全新的会计模式。会计观念也应当同时进行改变,因为它是会计工作流程重新设计的理论根基,并为设计后的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加以指导。
(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重新设计
ERP信息系统应用下,会计流程的重新设计,是要解决传统会计工作流程的缺陷无法适应经济环境变化这一问题。建立财务和企业经营业务一体化的会计核算和处理流程,使会计数据和经营数据合二为一,使企业管理层和信息使用者获取实时动态信息,流程再造势在必行。首先,要做好企业需求分析,因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通常用财务指标来进行衡量;其次,针对企业现有财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诊断;再次,明确企业的会计流程再造目标,将目标进行分解,确定流程重新设计的起始点;最后,要结合企业运营流程的重新设计,对会计工作流程也进行相应的重新设计、组织和实施。
(三)会计组织的重新设计
会计组织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人员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情况的总称。随着ERP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力资源流动,这四流将统一管理。ERP信息系统下,财务和业务要合二为一,会计组织也要建立和企业经营业务流程相一致的组织架构,方便经济地处理业务流程的横向经济业务数据。在 ERP 环境下会计组织的重新设计中,要先明确新的目标是什么;第二,要加强新会计组织中的财务人员的能力建设,要使其具有会计和企业主营业务有关的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ERP信息系统环境下,财务与业务合二为一的会计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BPR;施工企业;ERP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37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53-02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种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管理的大型软件系统,在企业资源规划整合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当前,ERP在国内的运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数据统计显示,ERP在我国企业中的成功率却并不高,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没有进行好BPR(业务流程重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1 施工企业应用ERP的必要性
1.1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信息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施工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进而形成了一种“买方市场”,使得建筑安装企业的利润十分有限。面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必须加快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建筑安装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信息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构成了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谋求长期发展,夺取市场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1.2 ERP是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平台
ERP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生产性系统包含了质量、进度、成本三个方面的管理,对成本的管理涉及企业所有项目和部门,贯穿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同时也为各部门员工广泛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创造了条件,使成本计划、控制和分析紧密相连,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ERP已成为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平台。
2 施工企业应用ERP管理的现状
ERP相对于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现阶段的管理状况仍有不足之处。
2.1 成本核算不准确
作为对客观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就是其生命。在工程成本核算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施工机械成本不实,材料分配不合理,工程竣工决算不及时等。这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对于工程进展过程中的原始资料汇总以及传递不及时。由于目前建筑安装企业大多在安装工作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施工工人工资的结算,出具决算书。在这种现状下,财务部门得不到及时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很容易造成结算不准确、结算时间推迟等一系列问题。第二,企业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往往存在不准确性。在施工高峰期,设备以及人员通常昼夜运转和工作,对设备损耗严重,大大降低了使用年限,与原计提年限存在差异,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第三,工程用料一般采用集中统一调拨的方式,一次性调拨过多很容易造成单据混乱。不仅入账的单据不够具体明确,收发料的凭证也比较混乱,没有正规的发料凭证汇总表。第四,由于核算过程不规范、成本意识较弱,以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导致对外报告不能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在ERP系统中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成本管理效果。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仍采用单一分配标准,传统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一般比较简单。工程成本的构成要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间接费用较少,按照已分配的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对成本信息的还原度也比较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工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机械进行施工,间接费用势必随之增加,而且导致间接费用产生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因此,如继续采用单一分配的方式,就必然导致成本信息不准确,成本管理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成本全过程的控制难以实现
ERP系统中的标准成本体系,设置了标准、模拟、实际成本三种类型,系统可以事先进行模拟成本核算,事中进行实际成本核算,事后进行成本考核,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但是,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实际过程中却常常只是将重心放在施工过程方面,难以实现对工程项目全程的成本控制。
3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作业成本与ERP系统融合
3.1 作业成本法内涵
作业成本法是一项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其基本原理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产生作业消耗,作业产生资源消耗,这是成本发生的基本原因。与传统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有所不同,作业成本法一方面强调制造费用必须按照成本动因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分配标准,并以此为标准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还将成本视为由作业引起,将成本分析视作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本身由于贯穿于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因此价值分析应当首先考虑到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直至价值向市场完全转移。由此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成本信息,并且对成本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因此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3.2 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也逐渐提高,间接费用也大大增多,在产品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间接费用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再适用,有必要采用作业成本法。实施作业成本法,有助于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的准确核算,使业务流程更加优化,避免失误,减少不增值作业,达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长期发展及经营战略目标。
3.3 作业成本法与ERP相融合
ERP系统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作业成本法与ERP具有一致性,这就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作业成本法侧重成本动因及其引起的一系列作业链,在完成每一项作业时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也转移了一定量的产出到下一作业之中。因此,施工企业的ERP系统应用的核心在于价值链管理思想,实现对价值增值过程的管理。
4 施工企业ERP实施的方式
4.1 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必须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包括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的具体需求,建立有利于数据保存和快速查询的信息系统管理,并且保证这一系统涵盖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在企业内部的信息源和数据库,使得企业内外数据沟通更加便利,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4.2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建立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的多功能数据库,对信息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统一的网络数据库,以储存这些信息,使信息利用率得到提高,完成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4.3 管理体制变革与业务流程重组
ERP软件可以对建筑企业各项信息进行集成和整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管理体制以及业务流程创新等。
5 结 语
由于当前建筑市场总体规模、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竞争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以优化资源配置,缩短生产周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冬梅,邓金花.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J].现代商贸工业,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