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范文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第1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途径;对策;陕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20-01

近几年,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按“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理念,各地纷纷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在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区域发展战略”,对陕南经济“循环发展”有了十分准确的定位。对于陕南地区这样的生态涵养地、水源保护区而言,面对该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认真地思考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对策等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1-4]。

1 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1]。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减量、再生、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物质和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通过把废物持续不断地变成为资源来实现经济数量型的增长。

2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2.1 率先发展循环型工业

循环型工业是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一种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率、高循环的新型工业[2],它实现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一是要抓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使企业运行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从不合理逐步走向合理。二是促进工业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产业化。近期可重点发展废纸再生、废旧家电处理、再生建材、再生塑料、家具再制造、汽车拆解等项目,促进工业再生资源产业形成和发展。三是抓工业节能降耗,推广工业节水、节电、无废、少废和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四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倡导企业使用清洁原燃料,降低消耗性污染,推动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2.2 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是一种低投入、高循环、高效率、高技术、产业化的新型农业[3]。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充分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典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物质再利用模式、减量化模式、资源化模式、生态产业园模式等。3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发展循环型农业,要立足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现状,以初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近期任务,以种植、养殖和沼气相结合的庭院经济模式,实现农户单位能量物质的小循环;以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生态产业链网达成中观层面农业能量物质的循环利用方式;以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能量物质良性大循环奠定基础,初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具体运作路径:一是发展生态农业;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是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能源、水资源的节约。

对于陕南地区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抓园区建平台、抓项目搭载体、抓创新强支撑、抓生态作保障,聚集资源要素,做大产业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循环经济对率先突破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一是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工业上,按照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农业上,围绕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建好基地,抬起龙头,提高品质,打响品牌,加快产业化进程。服务业上,大力发展物流、会展、文化等现代产业。二是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做好园区规划,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使园区成为推动同业聚集、产品集成、产业升级的立足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陕南地区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陕南地区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环境质量的改善,绿色陕南这块牌子要比现在更亮。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高减排的监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山水林、天地人相和谐。

4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74.

[2] 李宏宇,周传蛟.对发展我国循环型工业的思考[J].学习与探讨,2005(5):186-189.

第2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 循环经济 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是以可循环资源为起点、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形成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废弃物)-产品”的反馈式闭环流动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在当前形势下符合我国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实现资源良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

一、贵州煤炭资源概况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处于西南和中南各缺煤省的结合部。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国内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由于蕴含大量的煤炭资源,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建立区域能源基础的主要资源之一。截至2004年末,贵州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587.29亿吨,包括在建生产矿井在内,贵州省已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为83.68亿吨。“十五”期间,全省在5年间新增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近200亿吨,炼焦用煤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1.8%,是我国南方冶金用焦的主要资源。

贵州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煤种分布也较集中,依靠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能源优势,可建设功能、性质不同的煤炭生产基地。然而,贵州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事故多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据统计,贵州已利用资源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例仅为14.25%,尚未利用的资源储量为503.61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85.75%,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属较低水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制约贵州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贵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贵州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走出一条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消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更显其意义重大。

二、基于循环经济下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传统煤炭工业仅获得有限的煤炭开发价值谋得发展,却没有对煤炭深度开发和加工,使自己一直处于基础的、粗放低效经营的状况和相对从属的、被动的社会及经济地位。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的煤矿经济结构与模式,使煤炭企业走上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彻底改变了煤炭经济增长方式。

1、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资源的约束。煤炭资源一直是贵州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供给存在较大的缺口。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贵州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极为突出,表现在国有重点煤矿历史欠账多,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环保工作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以发展洁净高效燃煤技术为重点,对填补贵州在生态环境的不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结合煤炭企业独特的运营特点,通过认真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开采,是指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深度加工,是指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高效利用,是指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煤泥、瓦斯和焦化气等进行综合利用。

循环发展,是指对资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结合贵州煤炭资源的能源优势,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前提,节约能源和资源为基础,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引进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节能的设备,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综合开发与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开采,并进行节能生产和加工利用。同时,技术的创新可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和激励机制

为激励煤炭企业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建设中,政府应制定一系列规定,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应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以加快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适当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税,可缓解资源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数量为界定标准,收取排污税,以此刺激煤炭企业增加防污设备;增加煤炭企业对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规定,以促进煤炭企业购置提高煤炭资源生产利用效率的相关设备;同时,可以在一年内给予相关煤炭企业全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从而使产业迅速发展和升级。例如,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生产的建材产品可免征增值税,并由政府优先购买;对于煤炭企业利用煤矸石、煤泥生产的电力可减半征收增值税,并优先入网。

3、积极调整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

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注入循环经济理念。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建设具有煤炭企业发展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式集群。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4、抓好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人力支持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各方面、各专业人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覆盖面相对较窄。为此,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抓好与大专院校的联合办学,利用社会力量培养人才,同时积极引进所需的各种优秀人才。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做出的战略选择,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保证,就不可能有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在煤炭企业的发展在抓好技术和人才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制度的创新,这是一种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制度模式的变迁。可见,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

1、建立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循环经济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一体的系统工程,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就煤炭工业而言,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和建立一套法规制度及操作规程,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用人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另外,政府部门应该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健全煤炭法规体系,一是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制定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二是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煤炭企业的社会和历史负担;三是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积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接替产业。

2、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

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在环境执法方面,由于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导致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不到全面的执行。为了确保有关法律的正确实施,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执法机制,特别是建立严格的执法员选拔制度,全面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通过对各个有关执法主体的职能和执法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进行科学规范。此外,还要在环境执法机构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执法责任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以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确保环境执法工作严格依法进行。

3、完善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当前,社会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公众参与的渠道不畅。另外,广大市民对煤炭企业所产生的环境行为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信息了解不足,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严。因此,建设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必须重视建立和完善有关评价和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大公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的力度,在立法上要完善公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的具体程序,明确处理公众意见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实施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保证循环经济战略在煤炭工业中实施。

五、结语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倡人类活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贵州煤炭工业进入新世纪后面临多种机遇和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迎接挑战的必要之路,也是煤炭企业把握新机遇的有利途径。

针对贵州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外部推动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内部驱动作用。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将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确保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霞:论循环经济在企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环境,2007,20(A02):154-155.

[2] 陶迎荣:循环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

[3] 杨会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我国循环经济[J].商业经济,2007,12:6-7.

[4] 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87-90.

[5] 杨松茂:建设循环经济型超市研究[J].商业研究,2007,11:102-104.

[6] 王新立:关于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思考[J].经济师,2006,10:76-77.

第3篇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基于闭环型物质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活动采用的是“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的单程线形的物质流动模式,而循环经济采用的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reduction)、再利用(reuse)以及资源再生化(restoration),这通常简称“3R”原则。减量化是指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实行清洁生产、文明消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利用是指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条,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目的是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废弃物、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要求提高资源的重复使用效率,尽可能使用可以多次使用的产品。资源再生化是指废弃物的资源化,使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重新生产出原产品和次生产品,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利用。

二、经济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及反馈机制

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首先要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见图1),“+”表示正反馈,“-”表示负反馈。经济系统正反馈表现人口对经济增长的需求,从而对生态系统物质需求增加,且迅速占据物质总量;权且假定人口不增长,按照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技术进步会加快经济系统的正反馈作用。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表现在生态容量会限制人口需求增长,即经济增长会受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为此,经济与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经济需求无限和生态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必须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第一,人口需求经济增长资源(能源)供给环境质量提高;第二,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平衡;第三,资源(能源)价格(市场)信息调控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如果把三个反馈网络构成一个整体,会发现人口、资源、环境是三位一体的核心要素。经济增长要考虑人口、资源、环境要素。

在第一个关系网络中存在的致命弱点是资源(能源)的高消费模式,不顾环境质量和人口的全面发展,经济增长大起大落;在第二个关系链中,现实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多数技术体系,其资源效率低下,并且以生态失衡为代价;在第三个关系链中,资源低价、产权不明等非市场化管理,政府调控缺位或不力,既破坏环境质量,又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环境保护技术体系、建立产权明晰、行之有效的市场。这些单靠独立、单一的学科边界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整合生态、社会、经济、技术要素,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所以,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的调控机制是统筹的核心,实现有效制度安排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循环经济与制度创新

1、环境资源是公共产品,市场机制对它配置失灵。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只关心经济增长而不关心环境污染的原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资源有明晰的产权,环境资源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为了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现代产权理论,环境资源的产权明晰至少会存在如下问题。

(1)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影响市场交易。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极强的弥散性,产生的废物将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弥漫扩散到许多毫不相关的地域和人群,尤其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工业化城市。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就会产生困难,严重影响产权交易。

(2)交易费用过高,使交易难以成功。交易费用包括把交易双方召集到一起的费用、取证以确定损害和赔偿的费用等等。与此同时,实际生活中很难把所有的当事人都集中到市场范围内,而总有一些人想利用环境扩散的特点来分享他人购买清洁环境的好处或逃避支付费用,即产生“免费搭车”问题。由此看来,对于环境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是失灵的;欲通过传统产权制度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一些规制来完成这种交易。

2、生态环境已成为一种短缺的生产要素,应纳入生产函数来考虑。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生态环境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已成为一种短缺的生产要素。把环境资源纳入生产函数并作为内生变量来处理是合理的。很多学者的研究认为,环境资源是可以给予一个价格的,如可以通过级差地租或影子价格反映其经济价值,不论是土地、矿产,还是森林、水体。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大规模“生产”生态环境要素,以弥补过去几十年对生态环境的巨额欠账,消除生态环境透支所产生的经济泡沫。循环经济不同于过去的污染控制,污染控制是末端治理,而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开始就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大量投资,提高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以弥补生态供给能力的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好生态环境投资者的合理回报问题,激励人们从事环境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殖。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1、建立绿色GDP,树立科学宏观决策体系。首先,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长远利益与短期行为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经济发展要遵循生态环境反馈机制的原则;要以生态环境的物质输出量为基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扭转生态失衡;生态环境建设并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其最终目的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绿色GDP,树立科学发展观。绿色GDP是从传统GDP中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之后的净产值。绿色GDP账户使“经济增长”与“生态成本”一目了然,不仅反映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有多大,而且反映地方政府的真实政绩是多少。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句话,建立绿色GDP有利于政府进行科学宏观决策。

2、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构建规制化的市场。庇古认为,由于外部性因素存在,会出现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即所谓市场失灵。这就必须依靠政府干预加以解决。当它们不相等时,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补贴的办法,使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一方面,由政府对造成负外部性的生产者征税,限制其生产;另一方面,由政府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给予补贴,鼓励其扩大生产。从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企业会自动将产量调整到价格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之点,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目前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退耕还林补偿制度等都是征税与补贴的具体应用。通过这些制度安排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做到“准使用准补偿、谁破坏准恢复”,有奖有罚,形成良性激励机制。美国建立的以“气泡、补偿、银行、容量节余”为核心的一整套排污权交易体系,有利于实行污染控制、改善企业的市场行为,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值得我们借鉴。所谓“气泡”是把某一区域当作一个整体看待,根据环境的吸收净化能力,给予一个总量污染许可排放指标,实行总量控制,不允许突破,从而保证污染排放量在环境容量之内;“补偿”是指新进入或扩建企业在不达标的情况下也可以投产经营,条件是它们从现有的污染源购买足够的排污权;“银行、容量节余”是指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富裕的排污权存入银行,以便在将来合适的时候使用和出售,鼓励节余。

3、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严格法律约束。由于环境资源是公共资源,并且在近期内没有直接效益产出,需要以法律进行强制性约束。虽然我国政府于2008年8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如何确保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还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实施细则等法规体系,严格法律约束,以法律的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循环经济;途径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irculation economy main feature,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pplication foundation,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coal profession development circulation economy primary coverage and the business game, resources situation, proposed realizes the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circulation economy way.

Key words: coal profession; circulation economy; way

1前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和资源循环经济。其主要特点是:[1]①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②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题原则;③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突出特征;④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使命和特点使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开环模式转化为闭环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煤炭是萍乡最为丰富的矿物资源,百年发展中,为繁荣萍乡经济和文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萍乡境内煤炭储量为7.2亿吨,含煤地层占全市总面积的60%。1898年,清末邮政大臣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在萍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煤矿——安源煤矿(中国近代史十大厂矿之一)。它的创办不仅给安源这块红土地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而且也为萍乡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更为萍乡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2]新时期对萍乡市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1.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的法制化和社会化,其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3种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美国的企业小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

如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通过运用循环经济,在全公司内部已基本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2)丹麦的卡伦堡中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是区域层面。如在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区,发电厂、石膏板厂、炼油厂、制药厂之间形成资源可循环利用关系。

(3)日本的社会大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是社会层面。如日本已初步形成由废物回收、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及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再生系统。

1.2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内容

1.2.1综合一体化开发

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1.2.2产品深度加工

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1.2.3资源高效利用

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如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及粉煤灰制砖、生产水泥、筑路和回填地表塌陷区等。

1.3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1.3.1推进煤炭企业节能生产

实施煤炭清洁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按照废物减量化的首要原则,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各种废物的产生量,利用各种清洁开采技术减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良性循环。

1.3.2延伸煤炭产业链

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在发展煤、电、建材联产循环经济的同时,发展煤、化工、煤和焦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煤炭生产的多元化经营,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萍乡市已被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延伸煤炭产业链,对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萍乡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3.3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

以土地复垦为重点,把固体废物的利用与矿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建示范基地,逐渐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

2萍乡市循环经济发展

2.1萍乡市概述

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部,东靠宜春、安福,南邻永新和湖南茶陵,西接湖南醴陵和攸县,北连湖南浏阳。历来以资源丰富著称,特别是煤炭,因煤而生,因煤而兴,被誉为“江南煤都”。

然而经过上百年的机械化大规模开采,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煤炭可供开采的年份最多不过20年,且开采规模越来越小,年产量由1994年的1 600万t下降至2007年的995万t;煤矿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 116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132家,现存的132家煤矿企业中,列入待关闭名单矿山的煤矿就有15家,且其余的绝大部分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

而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萍乡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后,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伴生的大量粉煤灰和煤矸石,发展粉煤灰、煤矸石发电和制砖。大力发展煤——焦——化工、煤——电——铝——型材——制品、煤——电——新型建材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三大工业园区和三大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探索建设生态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型工业体系,实现园区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抓好节能和污染治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

例如,煤电铝一体化经济循环经济项目是萍乡作为全国20个循环经济试点市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通过产能改造,运用萍乡丰富的煤矸石发电,再用煤矸石发的电支撑铝业的需要,形成煤、电、铝产业一体化。该项目的实施,开创了萍乡百年煤城走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先河,为国家环境建设,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2萍乡市依托循环经济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2.2.1加强矿井资源管理工作

各煤矿严格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开采现有资源,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矿井采区回采率。

2.2.2推广使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

萍乡市大部分煤矿服务年限长,设备老化比较严重,因此,应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积极找煤、探煤,稳定煤炭产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2.2.3加大煤炭洗选力度

煤炭洗选加工是洁净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煤炭洗选力度,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进一步提高原煤入洗率,减少产品中的灰分、硫分,为社会提供精品煤炭和洁净能源。

2.2.4对煤矸石进行再利用

全市有3个煤矸石发电厂,电厂全部燃用矿区产生的低热值煤、煤泥和矸石,但现有的矸石电厂发电单机仅为0.6 万kW,应该进行循环硫化床改造,或建设5 万kW以上发电机组,这样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矸石堆放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利用矸石电厂产生的热能,建设热电联产工程,既节约能源,又大大改善了环境。

2.2.5建设与煤矸石发电相配套产业

建设粉煤灰、煤矸石墙体材料厂,消化矸石电厂产生的工业废渣和粉煤灰。随着各地对实心黏土砖限制生产使用,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有关政策的实施,粉煤灰、煤矸石渣墙体材料项目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如粉煤灰硅砌块生产、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生产、粉煤灰轻质墙板生产、粉煤灰陶粒生产等等。

2.2.6全面开展矿井水处理于复用工程

建设矿井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于井下,如消防、喷雾灭尘等。必要时对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在保证工业用水的基础上,能够提供生活用水。

3结束语

为了充分发展循环经济,萍乡市尤其是中、小煤矿应全面规划落实资源环境观,从萍乡市实际出发,把煤矿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塌陷地等作为环境资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延伸产业子链,调整产业结构,真正实现闭合型的全面循环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第5篇

摘要:石油化工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必须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文章从8各方面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石油化工;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节能、减污、降耗、增效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及效益最大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要求,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开环方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有助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石化产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石油,煤炭,化工原料及水资源,且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的缺乏和不可再生性,以及环境的污染成为了制约石化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工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和处理量不成正比,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我国石化产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石化产业发展最佳选择。

1.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合理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是今后炼油和石化业的重要任务,要把宝贵的石油资源主要用于生产其他能源难以替代或难以大规模替代的交通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上。要按照清洁生产的思路,从“规划、设计、生产过程、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分析生产过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生产流程朝着简单化、紧凑化、大型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能量,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在今后技术改造中,石油企业要大力发展加氢炼油二次加工装置,使原油中的重质、劣质成分充分转化成优质的汽、柴油和石化原料,提高轻质油收率,达到80%的国际水平。同时,石油石化企业要狠抓节能降耗,从生产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努力减少原料自用和加工损失。

2.延长和拓宽产品生产链条。

在污染的石化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重比较大,完全依靠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和按总量要求排放的难度很大。而通过生产链接,既能解决环境问题,也能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石化企业集中地区、石化园区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重点发展塑料深加工产业链,包括塑料汽车配件的加工、塑料建筑装潢材料、塑料小商品等产业链的延伸。

3.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石化工业是个用水大户,我们必须要建立节约用水的理念,建立企业工序内部、厂内、厂际多级用水循环思想,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实现水资源消耗减量化,减少循环系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具体措施包括:与主体技术改造相配合,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艺及大型设备,做到源头用水减量化;要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吨油耗水量;要采用先进工艺对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及其它排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工业废水资源化,实现炼油石化工业污水的“零排放”,真正实现废水资源化。

4.加大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

没有废弃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石化行业来说,要转变企业能源消费观念,改变生产方式,由依赖资源消费转变为依靠资源再生,重点是解决化工废物升值利用问题。要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工程塑料废料以及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利用塑料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料以及大量废弃塑料制品等,采用一定的工艺技术进行再加工,不仅达到环保要求,还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建立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的石化生产与能源、汽车、造纸等其它工业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利用的区域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废弃产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社会大循环。

5.建设生态企业。

建设生态企业,全面推进石化企业清洁生产。一要以综合利用资源为核心, 以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 逐步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将企业建设成为生态型企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模式。二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 把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等措施综合起来, 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管理经验, 从企业实际出发,从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入手, 改善工艺, 把污染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三要大力推行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ISO10040 环境协调性评价等一系列管理标准。

6.构建石化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构建石化产业生态工业园区,一是要统筹考虑国内外石化工业的发展态势, 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我国石化工业园区的发展。注重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已有石化工业园区的清理整顿力度。对于那些产品结构雷同和污染严重的石化工业园区, 要下决心予以停办或核销。三是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 调整石化工业布局。依托大型石化基地, 重点发展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化工业园区, 并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在有资源和市场的地区适度发展若干个特色鲜明的专用化学品化工园区。

7.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积极调整结构,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首先, 要坚决清理整顿落后的规模小的石化装置, 大力进行石化工业结构调整。依法坚决关闭质量低下、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小炼油厂和小化工厂,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石化生产工艺, 优化生产布局, 用先进的生产线取代落后的生产线, 用有限的资源生产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石化产品。其次, 要优化调整石化工业的产品结构, 努力适应资源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提高产品质量。要利用区域优化和炼化一体化优势, 实现整个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 提高石化行业的规模效益; 以信息化和科学化促进物流体系的建设, 提高石化产品的储运和营销水平, 降低物耗和运输成本。再次,努力推进石化行业的企业重组。实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同时, 要搞活中小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 通过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

第6篇

1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与循环农业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人类不当的社会物质变换方式,即“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泄”已经产生严重的生态危险,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发展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可供选择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全称为“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它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宗旨,基于三大技术载体(即环境无害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及废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以促使污染物排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实现,并由此促使经济活动转向生态化,最终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究经济效益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特别强调“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1]。循环农业是基于循环经济的原理,在现代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综合应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先进的管理手段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和良性循环,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全新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为可对农业的消费方式及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进行转变,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减量化原则即为“九节一减”。“九节”即节电、节地、节种、节水、节肥、节油、节药、节柴(节煤)、节粮;“一减”即减少农业从业人数[2]。在农业生产领域推行“九节一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及农药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增强土壤对碳的固定能力,以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再利用原则即做强加工业。通过深度加工及系列开发,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这样既可节约能源资源,又可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二度污染。再循环原则,即发展“白色农业”。“白色农业”主要指对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中心为微生物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目前,我国农村对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沼气。因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因此推广应用沼气是广大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可见,发展循环农业必然要利用循环经济的原理,循环经济与循环农业紧密相关。

2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

当今的农业生产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生产出各类农作物秸秆约7亿t,畜禽粪便约40亿t,每年农业对化肥的消耗量在世界总的化肥消耗量中约占25%;全球农业用地大量释放出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等),与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相比,前者是后者的1.3倍,相当于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150亿t [3]。高碳农业的高耗能、高污染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与此相比,循环农业是排放温室气体最少却能获得最大收益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属于能耗低、污染小、排放少的低碳农业,其特征是高效、节约、安全[4]。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农业势在必行,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2.1发展循环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威胁的必然选择

据专家分析,气候变暖将导致降水减少,使农业生产缺少水资源;使害虫存活范围更广、活跃时间更长,加剧病虫害扩散;加速土壤退化、侵蚀和盐渍化,削弱农业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作物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相应缩短,致使产量逐步减少。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2030年中国种植业的总生产能力可能会有5%~10%的下降幅度;2050年中国的粮食生产总水平将比2000年的5亿t有14%~23%的下降幅度;到21世纪后半叶,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大的下降幅度达到37%,我国将来出现的粮食缺口将达到7%~8%[5]。因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发展具有“三低”(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特征的循环农业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威胁的唯一选择。因此,发展循环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和应然之策。

2.2发展循环农业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的紧迫任务

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已初见端倪,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强。因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现代农业已经迫在眉睫。现代农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这就需要大力开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收益的农业机械,降低“石油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资源节约型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和生态文明型技术为支撑,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济,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总之,在当前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只有高效、清洁、安全的循环农业的理念和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因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已成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2.3发展循环农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类越来越依赖于资源与环境。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及资源消耗大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效益,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而循环农业生产的核心为节能减排,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及节约利用进行强调,以达到减少排放、降低能耗的目的,进一步促使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发展、经济效益、能源再生利用等生产方式的实现。因而,对循环农业进行大力发展,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使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现。

3循环农业的发展途径

3.1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

要对循环农业进行发展,应在资源互补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在产业体系中综合种植业与养殖业,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目的,将种植业中产生的副产品如秸秆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在养殖业中进行有效利用,以促进资源节约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牲畜粪便,使之成为种植业需要的有机肥,以对废弃物进行重新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粪便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还可有效地减少因秸秆焚烧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3.2促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沼气

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可通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实现一体化经营,以可持续地提高农业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还应大力发展沼气,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六合竹镇启动了生态种养项目,对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通过深加工,促使产业链的循环增值,可有效地连接工农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6]。

4结语

循环农业要求人们在农业发展中倡导循环经济的“3R”原则,其也是一种生态高值的农业模式,其本质依然属于生态经济范畴[7]。现阶段对循环农业进行提倡并大力发展,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贯彻科学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8-9]。我国现代农业的特色之一即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以发展循环农业为载体,因此循环农业是我国正在践行的一条低碳农业发展之路,将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革新[10]。

5参考文献

[1] 刘陶.循环经济的本质和实践模式[J].学习月刊,2010(17):9-10.

[2] 季昆森.低碳经济在农业大有可为[N].农民日报,2009-12-15.

[3] 翁伯琦,雷锦桂,胡习斌,等.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低碳农业[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6):1495-15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农业行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 施正屏,林玉娟.全球暖化与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之路径选择[J].台湾农业探索,2010(5):6-11.

[6] 高铎山,孙蕾.刍议政策性金融对低碳农业经济的信贷支持[J].金融纵横,2010(6):49-51.

[7] 谷曼.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2):8-12.

[8] 王建书,樊慧敏,董印丽,等.循环农业及其实施效果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0(9):160-162.

第7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引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正成为钢铁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钢铁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虽然在2012年我过GDP占世界GDP的11.47%,但是我国在重要的资源消耗上占世界的比重也很高,钢铁占比将近30%。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严重,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增加,支撑条件全面紧张,行业集中度没有提升反而呈下降趋势,钢铁行业的平均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钢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也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1],是我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要求。

1.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物质的利用、循环、再生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按照能量流动规律和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流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点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这就需要钢铁工业的强力支持。这就使得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出现短缺,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环境的意识也有所提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要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显得十分重要,尤为迫切。这也是我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发展钢铁业的循环经济是钢铁工业的唯一出路。

3.钢铁业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钢铁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它是按照将铁矿石、煤、合金、水、电、空气等自然资源和能源,通过不同的工序连续作业、协同运行的生产流程来工作的,最后才形成钢铁产品和相关的副产品,用作生活或者生产资料。在钢铁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钢铁业有以下特点[2]:(1)生产工序多、工艺复杂。钢铁产业是以天然的资源为最初原料的过程工业,从初始原料到最后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需要经过若干道生产工序和复杂的工业才能完成。(2)生产规模和物流的吞吐量大、资金密集。为了获得大规模的效益,钢铁工业的生产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趋势下积极推进并购重组。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4家年产量两千万吨的企业和2家年产量三千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这6家钢铁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92%。实现现代化的工厂基本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无论是在技术改造、新增产能,还是在扩张、收购上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伴随着巨大的资金流。

4.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深刻理解和把握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是整个钢铁产业成功地探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还有12.96%的干部不知道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为此,要深刻把握和理解循环经济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这一核心进行宣传,可利用标语、横幅、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以使每个人都明白,每个人都行动。

4.1 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

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促进钢铁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想落到实处的具体保证。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依靠各种新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调查显示有75%的职工认为应该加强制定循环经济法,根据国外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有必要加快制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利用法规促进企业推行循环经济法,并且规范和引导企业科学合理的发展循环经济。

4.2 合理调控钢铁工业生产规模

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和合理的规模是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就目前来看我国已建成的钢铁工业、正在建的钢铁工业和拟定要建的生产能力已经超出国内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必须控制低水平的盲目扩张。综合考虑我国的能源供应、资源承受力等因素,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定位还是应该先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为主,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

4.3 实施技术改造升级

实施技术的改造升级,可以为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设备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准备。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通过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淘汰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设备,应该引进新的高科技含量的环保设备,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设备保障。例如,在转炉炼钢煤气回收利用和除尘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干式煤气净化回收技术装备,改变传统的湿法煤气净化技术[3],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环保的目的。其次要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大资源的再生技术的开发力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品的深度开发。

4.4 加强技术创新

社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创新,加强技术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新条件、探讨新路子是钢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对今后发展循环经济应该采取的措施。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1.2%的员工认为应该加强技术的创新,其中又有60.31%的员工认为加强技术创新是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钢铁工业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该持续的创新,为创建资源节约型钢铁产业建筑有力的保障。

4.5 提高钢材使用效率

提高钢材使用效率是钢铁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

第一是从减量途径利用钢材,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开发应用各种耐腐蚀钢材,延长钢材寿命。第一要从循环的途径利用钢材,主要是发展用于建筑的钢结构钢材,使钢材在利用后可以回收循环使用。

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对与减轻环境压力、缓解资源紧缺、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4],并承担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有重要的意义。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在我国各大型钢铁企业中兴起,中国的钢铁业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的责任和义务正在得到践行,并正在努力把钢铁企业建设成为21世纪循环经济的楷模,笔者希望在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发展钢铁循环经济的途径能对大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岭,张群,张若生.循环经济与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1(15).

[2]宿飞.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向导,2011(36).

第8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思路和模式;主要问题;途径和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黄金工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黄金产量超过270吨,居世界第二位,但后续可采资源不足,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水平不高,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力度有限,可持续发展能力急需提高的问提日益突出。循环经济做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经济形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黄金工业做为资源依赖型产业,要有效化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生态黄金工业,把黄金工业打造成绿色产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黄金工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好发展。

一、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以经济有效、环境友好、技术跨越、人与自然和谐为宏观调控原则,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无害化排放或零排放为操作原则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运动。[1]

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根据黄金伴生的银、铅、锌、铜、硫等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黄金生产的组织成为“资源-产品-终端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综合回收利用资源,拉长产品链条,在各梯级产品制造过程中有效回收废水、废渣中的有用物质,实现清洁生产和物质循环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在企业之间或企业集团内部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黄金生产生态链。

二、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大多数黄金矿山企业的资源贮量不足,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动能

目前,全国黄金矿山企业资源保有储量为2486吨,资源保有储量不足的已占全部金矿的三分之二,保有储量在1吨以下的岩金矿山占总数的83%。资源危机矿山数量的增加,致使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以维持生存和短期效益为目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视不够,没有形成绿色经营理念。

2.大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更新工艺、改造流程、科研开发和试验等等。我国黄金矿山企业年产金超过一吨的只占企业总数的20%左右,虽然近几年中金股份、招金集团、山东黄金、灵宝黄金、紫金矿业等集团企业发展很快,但总体上规模小而分散的黄金工业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大多中小企业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

3.科技创新的力度不够,发展循环经济的某些环节受技术因素制约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做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目前,黄金工业对循环经济理论和发展模式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技术节点以及工艺等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研力量,加快科技创新。

4.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滞后

虽然政府对推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但是,对节能减排落实不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支持力度有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还很不完善。

三、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1.科学制定黄金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黄金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科学发展,首先要制定好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的道路,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推动黄金工业集约化发展、内涵发展、综合高效发展,实现清洁生产和闭路循环,提高黄金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综合回收水平。统筹规划黄金资源勘探、开采、选冶、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工程等生产流程,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2.加快推进黄金资源整合,规范开采秩序,建立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我国黄金资源采矿权、勘查权分散,企业矿权控制规模小,企业以资源浪费为代价片面追求高利润的现象突出,受利益驱使,以探代采,以包代管,非法滥采乱挖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在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黄金资源整合,改变黄金矿山小而散的状况,真正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一些金矿大矿小开,矿产资源回收率仅为55%,浪费资源严重,破坏资源完整性的问题突出,要依法管理矿权,规范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秩序,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勘探、开采活动,保护好矿权单位的合法权益,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源保障。

3.优化黄金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优化黄金生产的区域布局,加大对现有矿山企业格局和调整力度,支持对现有矿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或者托管中小企业,把生产要素向存量资产大、发展潜力大、产品链条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集中,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为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创造条件。

4.完善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

要把循环经济发做为发展黄金工业的重要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建立资源浪费处罚和资源补偿机制,严禁采富弃贫,坚决改掉只算经济账不算资源账的不良行为,严格执行资源开采利用方案,把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发展循环经济不但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更需要国家相关的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循环经济项目,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和建设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对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实和差别价格的能源、资源供给和产品价格管制,建立节能减排的鼓励措施和补偿机制。完善黄金资源开发项目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支持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对有条件而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

5.加快建设黄金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

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关部门组织优秀企业和业内专家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真正实现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使用,并以示范工程加以推广,通过上、下游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或基地,[2]延伸黄金产业链,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使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黄金工业网络,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6.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黄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是关键,要加大力度开展相关的生产工艺和工程技术研究工作,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科技管理体系。

大力推进黄金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方面。我国黄金行业的平均单位能耗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水平,注重资源循环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黄金生产技术升级换代 ,大力开发能减少废水、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品,加快研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回收废水、废弃物中的物质再利用、再生产,力争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的突破使黄金生产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难处理金矿选冶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我国难处理金矿资源在已探明的黄金保储量中约占三分之一,低品位、难处理矿石中均含有铅、铜、锌、硫、砷等伴生元素,要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通过技术创新使传统的氰化提金工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快推广全循环工艺,我们还要在生物氧化、热压氧化焙烧预处理等难处理金精矿全循环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开展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试验研究工作,突破难处理金矿选冶技术的制约。

贫矿、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尾矿是黄金生产的主要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贫矿资源,利用尾矿资源,通过技术开发使大量贫矿、尾矿变为资源并得到综合利用,实现闭路循环,既能缓解黄金资源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筹兼顾。例如,蓬莱黄金总公司投资1.02亿元实施的黄金冶炼氰化尾渣去氰提金及综合利用项目,长春黄金研究院研发的跳汰--水套选金集成技术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可行之路,诸如此类先进技术和设备要在全行业推广,没有实现产业化的贫矿、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要加大力量开展科研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报告,中国农业大学⑴.

第9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区域经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013-02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

区域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区域经济或区域发展基础之上的循环经济系统,区域循环经济不能背离区域发展的规律,而须与区域经济规律相一致。区域循环经济又须按照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原则,以物质和能量的自然流动为基线,构造其产业结构,促进物质资源的循环。

区域循环经济是一个由企业、产业、工业园、城市、政府、消费者等众多主体要素参与和组成的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复杂巨系统,主要包括区域产业体系、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区域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区域内和跨区域的物质、能量、信息、资源、废弃物的分层循环流动和交换,使主体要素间发生相互作用和关联,形成和优化区内循环和区际循环的系统结构;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各种产业生态链,实现产业循环发展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和区域耦合功能,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区域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通过公共设施和支持服务机构把区域的生产、消费、废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通过科学设计区域间的空间立体网络,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循环经济规模效益的需要和解决区域性项目的需要。

东北三省无论在地域上还是在观念上都可以被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三省之间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着比较密切的经济联系,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东北地区三个省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具有相同的产业结构,并在经济发展方面同样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等相似的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但是,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正面临着资源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现象。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满足这一目标要求的自然资源储备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使原材料最大限度的转化为产品,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又可以通过改造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可持续发展对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容量持续承载的要求。因此,应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过去发展所走的道路是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但是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的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传统的经济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循环经济模式是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标,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同时,减少废气物的排放,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这样,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了环境保护。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以原材料、资源加工为主的重工业为主?熏农业占的比重很大,“靠天吃饭”现象仍很严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根据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要求摒弃粗放式经营方式,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三个产业中存在的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三高”行业,使经济产业和环境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传统经济基础上增加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和再利用环节,更是要带动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这为发展环保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困难,产生了许多失业人员,这为发展环保产业提供了人力资源。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会增加就业岗位。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求企业要走向世界,然而贸易壁垒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阻力。近年来,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壁垒”成为一个主要的壁垒。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1400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纳并可能成为“技术贸易壁垒”,为获得认证的企业将有可能被外国政府禁止进口,同时外国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环保形象,终止与物证企业的生意往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由于长期粗放型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这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出口主要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在资源和能源消耗相对较少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一)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循环经济的实施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方方面面,一个良好的法律体系的构建,可以引导循环经济的实施,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目前,应该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再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制定适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使各级政府、企业和全社会了解推行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行循环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全社会推行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向。

(二)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

除了在法律法规中体现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外,也应该运用价格、税收、财力、信贷、收费、保险、转移支付等方法,引导企业自愿发展循环经济。

(三)建立循环经济执法检查机制

东北老工业基地各企业、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落实执法责任,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维护法律的权威。组织专项检查,加强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执法检查和监督。

(四)建立有利于发挥各部门合力的循环经济推进机制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公众参与”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带头作用,积极鼓励与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参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使全民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建立节约型的社会消费模式,营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而使循环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五)建设环境产业市场,发挥市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

循环经济是以环境产业为其产业和技术支柱的,所以大力发展环境产业,会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环境产业市场,关键是充分利用环境企业的成本―效益型的驱动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依靠科技,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这些先进的载体――设备、技术的开发和更新。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具有研发环保设备和技术的条件,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环保设备和技术的需求扩大,这就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在技术上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六)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和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通过ISO 14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

(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

第10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意义

Abstract: The meaning of circular economy is not only to save resources, reduce pollution, it is a breakthrough for China to seek new economic growth mode, completely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about economic growth.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s a process of exploration, w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law, strengthen the recycling economy pilot work, all-round, multi-level promotion to build a resource-sav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requires the production way of life,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0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从中国资源情况看,发展循环经济有其必然性;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看,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2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安定祥和的社会。这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短缺资源的使用而产生的利益摩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循环经济是上游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料等成为下游企业的可用物质,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节约了资源,所以循环经济只是制造业的事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商业企业、学校、家庭等等每一个社会环节都是循环经济的实施地。不同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从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实施循环经济,才能完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要求消费主体尽可能多次的、多种功能的使用已经购买的产品,其最终的作用也是达到废弃物减量化的目标,就是再利用原则。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综合性或单项的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的法规,通过立法强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自从公布了《国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但相应具体的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因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另外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才具生命力,但是循环经济不是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也就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这是市场机制自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宣传不够和信息不对称,民众不容易获得循环经济信息,一些人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缺乏大量的群众性环保组织,造成中间环节缺失,单靠政府推动很难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1)政府层面

有必要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消费者、企业、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之内。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

(2)公众层面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公众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出努力,更要求有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或通过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树立循环经济观念。

(3)技术层面

积极开发绿色技术是推行循环经济的技术保障。应加强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包括环境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的开发和建立。通过采用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降到最低水平,实现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五、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1)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不过天然资源水平相对较底,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低,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2)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当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大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总的来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六、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措施和对策思考

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促进方兴未艾的循环经济在我国形成特色、得到科学发展。

(1)转变观念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要彻底摒弃那种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

(2)搞好规划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和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搞好综合平衡。

(3)调整结构

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

(4)健全法制

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江河黄砂开采问题,不仅要有水利系统上的立法,而且还要有海事系统、国土资源系统上等多方面的立法健全,统筹兼顾,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

(5)完善政策

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6)依靠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

(7)强化管理

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了,大大有利于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8)宣传教育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9)加强领导

处理好政府、企业和百姓的关系,各地区、各有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把人、经济与百姓的和谐共存这个核心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好、发展好。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贵州省;资源;循环经济;博弈论

一、引言

贵州省是资源大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发展对资源开采、资源加工的依赖性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形不会改变。贵州省煤炭资源、磷矿资源丰富,煤化工及磷化工企业众多。煤化工及磷化工为贵州省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重、资源浪费多等问题。循环经济是解决煤化工及磷化工产业带来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兼顾各利益主体良好发展。

二、循环经济工业园内博弈主体及其立场

在贵州省煤炭资源富集区建设基于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工业园影响多方利益,主要包括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三个利益主体的出发点不同决定了其做出决策及决策变化的不同。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企业是主要的污染源,也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利益活得者和发展投资者。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在任何时候都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曾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发展的“守夜人”,但是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不能仅仅担任“守夜人”的职责。政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社会影响、公众态度、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动力等问题。总之,政府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问题。在三方利益主体中,公众的社会影响力最大。而且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公众是坚决拥护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主体。但是由于公众既不拥有行政权力,也不具备经济权力,因此在决策过程中的决策集范围很小。

三、循环经济工业园内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3.1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之间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信息完全透明和公平,政府不会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和调节,发展循环经济完全是企业的“舞台”。而且由于是完全竞争,所有参与博弈的企业规模基本相同。在没有政府参与的情况下,由于煤炭资源的无偿使用性和环境污染的无代价性,企业在利益最大化思想的驱使下,几乎不可能进行一次性的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此时,企业之间的博弈矩阵如下图所示:PA、PB分别是企业A、B不发展循环经济而是选择发展传统经济情况下的利润;C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时需要投入的一次性成本;P0是企业A、B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的利润。由于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一方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便可以借助共用基础设施、共享信息等而“搭便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贵州省煤炭资源富集区建立,同时使循环经济工业园自行健康运转几乎是不可能的,经济的外部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了贵州省煤炭资源富集区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不可能在企业之间解决,只有通过政府来干预、调控企业行为,才能真正的促进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发展。

3.2政府干预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

循环经济的博弈引入政府干预调控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力量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另一种情况是政府考虑市场因素,权衡“值得与不值得”后,对企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如果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就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反之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此时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矩阵如下表所示。其中P表示企业不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P0表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的利润;C表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次性投入;F表示政府对不发展循环经济、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破坏的企业给与的惩罚额度,R表示政府为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而给与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及其他奖励。M表示政府因为企业未发展循环经济而付出的环境污染治理代价。

(1)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力量与行政手段

此时,若要使政府的奖惩措施受到切实效果,那么政府的环境破坏惩罚力度(F)必须超过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C),园内企业才会做出成本较低的决策,发展循环经济。而且,发展循环经济政府还会给与一定的补贴,补贴力度会超过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次性投入成本C,园内企业会更加趋向于发展循环经济。但是,这种完全依靠政府行政权力和财政补贴的方式需要巨额财政作为支撑,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其实完全由政府财政承担,财政负担巨大。单纯依靠这种手段只能使园内企业为获得投资成本的补贴而参与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能促使贵州省煤炭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工业园获得长足发展动力。而且,这时没有计算政府宏观调控的调控成本,如人力、物力等。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有在依靠行政手段和财政力量的同时,借助市场的力量,才会更好的提高贵州煤炭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热情。

政府介入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鼓励和促进后,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间的博弈可用以下表格演示:

(2)政府依靠行政财政、行政手段的同时借助市场力量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借助市场的力量将市场对于循环经济的产品——清洁产品的需求及态度等的发展纳入政府政策范围,更好的鼓励园内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将社会公众的需求等纳入及政策决策范围,间接为社会公众参与博弈过程并做出决策提供了机会。

这种情况下,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建立如下:p为政府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对企业污染行为进行规制的概率,q为园内企业趋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概率。W1表示企业不进入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的时的收益,此时政府的收益为W2;政府为鼓励园内企业发展煤炭资源循环经济而给与的补贴为ξ1C。其中ξ1为补贴系数,0

园区内循环经济水平最终取得的效益是总社会效益,即政府效益和企业效益总和。在瑞典85%的消费者愿意为环境的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80%的建安大消费者宁愿多付10%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37%的日本消费者指挑选和购买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贵州省煤炭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发展的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过程中,随着贵州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循环经济效果的逐步显现以及社会公众的逐步觉醒,社会公众对于循环经济清洁产品的需求量会逐步的增加,即k的存在会使园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逐渐增大。随着企业收益的增大,即使政府不再为企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给与惩罚性罚款,也不再使用财政补贴措施鼓励园区内企业进行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企业仅仅依靠市场对于煤炭产业清洁产品如矸石砖、等的需求量的提高和自身利用产业链上游廉价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就能取得比传统经济方式更可观的收益,这时园内企业和政府的博弈达到了平衡点。在这个最理想的平衡点上,园内政府放松对园内企业的管制,园内企业自身仍旧有着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动力和热情。

3.3园区内规模不同企业之间博弈

如果园区内某企业选择发展循环经济,而另一方未选择发展循环经济,而是选择了“搭便车”的行为。那么当搭便车的企业与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规模基本一致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处的“企业规模”是指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物质层级利用的生产消化规模。但是,当搭便车企业与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的规模不一致时,如果发展循环经济的较大规模的A企业取得的循环经济收益高于其不发展循环经济时的收益,而搭便车的小规模企业取得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低于不发展循环经济时的收益,那么较大规模的A企业趋于发展循环经济,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不趋于发展循环经济。双方不能就发展循环经济达成共识。从产业共生角度来讲,如果两个共生单元生产能力的不一致,也不能做到整个共生体系的进化,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这也是贵州省煤炭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四、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循环经济是解决煤化工产业、磷化工产业等化工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贵州省发展循环经济非常有必要。

2、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分步实施的过程。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期阶段,要有政府必要的政策引导,如税收优惠和信贷优惠等政策,才能促使贵州省循环经济发展主体以更多的积极性投入到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中去。

3、循环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各个发展主体获得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能够主动、资源的发展循环经济。

4、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发展问题,即各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匹配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循环经济的发展流程,合理的在循环经济的每个环节上安排和布置生产力,这样才能避免小企业的“搭便车”现象。(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黄解宇.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分析.区域金融研究[J].2011(3)

[2]徐水泰,朱国平.矿山企业与政府发展循环经的博弈分析.中国矿业[J],2008.17(8)

第12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3R原则 资源环境效益 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循环经济的提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增长型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就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了缓解资源短缺、避免环境污染、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在我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作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发展循环经济对内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关系。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以最佳的、可持续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经济。我国经济的发展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粗放的增长方式。一方面、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都严重不足,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短缺的形式日趋严峻;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低。这造成我国的国内资源已经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运转。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2.发展循环经济对外可以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主要阻力是贸易壁垒。近年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最难突破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在资源与能耗相对少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竞争力,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问题关乎国家安全。我国资源、能源的对外依赖度问题涉及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产业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具有高需求。由于国内资源不足,节能无疑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推进循环经济必须重视环境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

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市场经济,既要求宏观尺度上资源利用的效率,又要求微观尺度上经济发展的效用。循环经济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或闭路循环,而是在自然生态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实现线性与循环叠加的螺旋型增长。循环经济既需要节流,又需要开源;既需要循环再生和自力更生,又需要开拓竞争和外向共生。如果只强调物质的闭路循环而忽视产业发展的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的步骤会十分缓慢,两条腿走路,才是完整的循环经济。同时应该注意到,循环经济仍然是以发展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效益的大小是循环经济的目标函数,而物质、能量等的有效合理循环是手段、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必须通过科技、教育、法制和政策手段促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

2.借鉴国内外经验,从各个层面发展我国循环经济

第一,政府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应该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性,正确把握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加深对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认识。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把握好“度”的分寸:既要发展循环经济,又必须注意到:政府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限而且是有边界的。国内外政府的经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政府在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时,只有是以适当的方式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才能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旦超出边界,反而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企业层面:循环型企业是通过在企业内部交换物流和能流,建立生态链,使得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要求生产中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使生产过程的技术模式从“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的线性物质流动模式转向“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清洁生产同时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要求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尽可能达到经济效率最大化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又要求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得产品从生产设计到售后服务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生态产业园层面: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生态产业园,我国主要在制糖、造纸、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展开试点建设。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使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国生态产业园建设的实践和国外生态产业园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一个成功的生态产业园不是由政府或规划师自上而下规划出来的,而是市场竞争中由相关企业自组织磨合而成,生态产业园建设无法通过简单的规划形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的系统更新和逐步完善形成。

第四,社会区域层面: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要素和最重要源泉。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创新,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带动和推广意义的能源节约、绿色再制造技术,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发挥产业积聚和工业生态效应,促进企业间工业废弃物的交换和再利用,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城乡循环经济则注重传统技术的系统整合,如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技术。通过产业调整和升级,构建以产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城市与社会区域,建设包括水循环利用体系、清洁能源体系、清洁公交运营体系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形成公众积极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3.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配套的各保障措施

首先,加快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体系。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基本框架是在工业化初期形成的,对环境违法行为比较宽容,形成了守法、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局面。应尽快修订国家环境法,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综合法规,从总体上调整和规范企业、政府和社会各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职能和措施,并制定向生产技术和经济社会领域延伸的各项专项法律。其次,建立职责明确的执法机制。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项责任,把促进和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实处。通过立法明确地方政府的负责,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研究提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实现行政执法责任制;赋予环保执法部门以现场执法的刚性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再次,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控机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府职能机构;改革财政体制,加大对生态资源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信贷、国债资金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支持;运用价格补贴、财政贴息、税收减免、政府采购、引导消费,和产业补偿等政策工具鼓励扶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之俊: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周振华: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第13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基本理论;保护环境

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严峻,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系民族未来,必须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发展循环经济、追求绿色GDP的浪潮席卷而来。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事实告诫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深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平稳发展。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1.资源缺乏、人口众多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因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口又比较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即使我国资源不匮乏,但是我国有名列全世界第一的人口,平均来算,人均资源是少之甚少,甚至不如一些小国家的人均资源多。现阶段看来,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我们摆脱资源有限,人口众多带来的困境。2.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集经济、环保于一体,既可以高效利用并节约资源,也是不错的环境保护手段。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森林缩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雾霾不断出现......而循环经济高效率、高利用的特点可以淡化资源短缺的困境,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功效。3.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以重复循环利用资源,从而保护环境的经济形式,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发展起来,资源缺乏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贯的发展战略早在1996年我国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从次年开始,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就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在各级规划安排计划中也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进去了,全国各地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对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效的企业实行严厉的惩罚制度,甚至治理不善会被停业的政策。有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的有利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更加具有可行性。2.发展循环经济既能实现环保的愿望又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达到减少污染、减少废物排放、节约能源的环保效益,这便实现了环保的愿望;环保型的经济会使经济愈来愈发展。环保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循环经济能够实现两者的共赢,让人无法怀疑它的可行性。3.循环经济有助于化解我国资源有限性的僵局我国许多资源供应不足,需要依靠大量进口资源,这无疑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但循环经济能够通过对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降低对资源总量的需求,这样就有利于解决国内资源供应不足的现状。4.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有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功能,企业成本降低了自然就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发展下去。循环经济能够实现企业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说明它是可行的。5.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增加就业发展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需要许多人才的参与,尤其是专业人才的需要。这样环境与经济兼顾的专业人才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止这些人才的就业机会会增加,由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技术人才的就业机会也会大大增加。就业问题的解决也会带动经济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可行的。6.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国家地位循环经济的多种优点决定了它的经济地位。世人没有提倡污染环境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环保型经济最起码不会受到全世人的反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提高经济竞争力,就有利于提高国家地位。

二、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况

(一)发展循环经济缺少机制的支持

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可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生儿”,刚刚出生在中国的循环经济缺少机制的支持。

(二)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或导致社会参与率低

大多企业只知道发展循环经济前期投资大,却不知道循环经济是一种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环保又有高效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宣传不够、社会参与意识薄弱,势必会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致使发展循环经济寸步难行。

(三)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恰当的法律法规的制裁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目前为止我国只有一些环保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单独的法律法规,缺乏完整健全的循环经济的法律。现行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也很零碎而且不够具体,缺少全面的系统的解决方案,仅靠这些法律还不足以解决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所以,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还有待完善。

(四)完善循环经济所需资金

资金乃是经济的血液,没有足够的血液在经济体内循环,经济发展将停滞不前。所以资金是发展循环经济万万不可缺少的,发展循环经济还得完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

三、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启示

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我们在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综合措施,吸取失败教训,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

(一)强化政策导向,加强政府表率作用

政府的行为代表着国家行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能,尤其是环保部门,做好指导和服务咨询工作,起到带头作用。政府在面临招商引资时,多倾向于环境保护工程,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帮助的项目。对率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循环经济的单位,政府应给予奖励,对重大基础设施进行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在采购办公用品时,选择节能产品,始终注意节能减排,循环使用。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政策性指标,要求各级政府坚决执行。

(二)开发循环经济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的战略目标是打造科技强国,把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视作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支撑,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就是技术,故,新型科技开发是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建设

目前,国内的循环经济法律正在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应充分体现“3R原则”,将资源再生利用、绿色消费等都纳入立法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明确各个权利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关系,规定谁生产的废物就由谁处理,谁为改善生活环境处了一份力,谁就值得表扬,生活垃圾由政府回收。可采取过量收费制度,即居民和企业若是制造过多的垃圾,依据排放的多少收取不同的惩罚费。此外,我们可以参考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做得比较超前的国家,吸取适用内容,扬长避短,推陈出新。

(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

产业结构要优化,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均衡发展的布局。由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代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我们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主要目标。传统重工业是我国如今的工业主力,要想调整经济结构,就必须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努力提高高新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重点发展服务业、知识密集型等第三产业。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新农业同等重要。

(五)加大宣传,更新观念

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各类企业和政府官员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强烈认同感和使命感。组织人员参加保护环境活动,如植树活动。开展保护环境的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建设一些免费生态园,分发生态建设的书籍。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六)结合国情,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

各国国情不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目标也不尽相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在这一阶段。要想发展,必然会加快工业进程,所以短时间内工业大发展的格局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要做到在生产中维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逐步发展,在完成工业生产的同时也治理了污染,实现产业生态化。经济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于是,各国都刮起了发展循环经济之风,循环经济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改革。每个国家都争先恐后的探索循环经济,至于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就是考验我们的时刻了。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也做出了不懈努力,无论是法律的出台还是政策的扶持,无论是经济试点的实施还是综合利用资源,所有的一切都表明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前进,意志坚定的去完成发展循环经济这一历史使命。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资本市场效应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项目编号:SK2014A35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FXSK0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721;阜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中小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项目编号:2015FSSK06)

参考文献:

[1]马骏.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2).

[2]文莲.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1,(11).

[3]吴广玟.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J].经济师,2011,(8).

第14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路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工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路径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一)制度支撑

1.计划和布局制度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针对地质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可得实际,对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2.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

3.市场准入制度

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信息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

(二)管理支撑

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三)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四)文化支撑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基础的经济活动,从其本质来说是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相比,更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经济是通过将自然资源持续地变成为废物的方式来实现数量上的增加。循环经济则要求自然资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中持久的利用。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损害人类自身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因此循环经济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需要我国在经济发展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一、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

(一)日本

日本通过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其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是通过社会、企业及家庭这三个主体来完成的。日本的循环经济以废旧物资的回收及利用为主。大力倡导静脉产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垃圾的处理及再资源化与发展新产品制作技术等。

(二)德国

德国与日本在以法律制度作为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上是一致的,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确是不同的,德国是以物质流的管理作为循环经济管理的关键,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探索区域性的发展模式。具体的方式是把德国的企业组织起来,在回收的包装物印上绿点标记,绿点公司委托企业来进行处理。

发达国家的消费型社会结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因而成为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由此循环经济在各国都以自己的特色逐渐发展起来。

二、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

第一,自然资源破坏严重。自然资源中较重要的煤、石油等因过度开采及不当使用,面临着能源枯竭的问题,同时空气环境也因为污染物的排放而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各行业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长期不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进一步使自然资源的破坏程度加重。

第二,环境治理体系不完善。我国完备的的自然环境治理体系并没有形成,表现为还没有形成污水完全处理、空气净化及垃圾分类后无害化处理等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管理模式。

第三,自然资源保护事业发展水平低。自然资源保护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时缺乏科研技术的有效支持。自然资源保护科研体制不完善,基础科研投入低,成果应用效果差,专业科研人员明显不足。

(二)微观

第一,从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角度看,没有形成适合区域性发展需要的机制及政策体系。区域经济在发展中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不到位,表现是在一些城市虽然设有垃圾再生处理的设施,却因缺乏运转费用而搁浅。中央政府虽然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但在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中,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进行落实。

第二,从企业的角度看循环经济。中国的企业规模较小,发展循环经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企业污染密集型大多都是中小型企业。而规模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我国的企业自然保护观念淡泊,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没有确立环保为先理念,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仍旧占主要地位。

第三,从个人的角度看循环经济发展。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多数的人口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西部人烟稀少,农村和城市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具有较高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多集中在东部发达的城市,给环境保护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除以上提到的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问题外,我国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也是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宏观

第一,完善法律体系及制度建设。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一部“框架”性的法律,其中规定的大多是理念和原则,具体运作和实施还需其他法律法规加以配合。还应具体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从而确立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及制度。

第二,加强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推动。我国政府应将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作为进出口贸易中废旧物资的标准。促进的国际大循环及原料替代的良性发展。我国政府应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政府机制。在具体管理中政府应采用企业有效的灵活措施进行循环经济管理。如在节能中通过对节能产品的标识来进行市场管理,从而正确的引导社会上与环保相关的消费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在社会上建立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

第三,加大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科研投入。对于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科研应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及教育工作。同时对循环经济的联系密切的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要放到重要位置上,如开发新型燃料机动车、研发可取代化石类能源的燃料电池等。同时还要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废旧物的循环使用技术,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技术。

(二)微观

第一,区域政府加强管理。政府之间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区域性政府有着不同的行政管理范围,因而容易造成同一样分散去做,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因而应加强区域性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循环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身体力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企业及个人的有效利用能源的管理。加快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的淘汰。同时各企业应按照国家或者行业规定的标准淘汰现有落后的、高能耗的生产设备,做到节能。提高全民环保观点,加强环境教育,各种用电器在不使用时应切断其电源,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等。

在自然资源紧张及污染日益加重的国情下,建设闭合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及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可以实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达到自然资源和人类的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焕新,宋长生.国外循环经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