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光伏产业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引言
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是形容产品生产过程中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从上游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4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超纯硅材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等多个产业环节组成。通过产业链中的各企业紧密合作和系统协同,实现企业以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太阳能电池制造环节是处于产业链中比较核心的位置,与上下游各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本文将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光伏产业链进行了量化分析,目的在于解决光伏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如何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分析对象时序数列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关联程度,即两条曲线越相似,其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
(1)在用灰色关联分析时,需要先引入一个参考序列X0(母序列),求出各对象Xi(子序列)对参考序列的关联度。
(2)计算关联系数:设母序列和子序列分别为X0(t)={X0(1),X0(2),……,X0(n)}和Xi(t)={Xi(1),Xi(2),……,Xi(n)},(i=1,2,…,m),则称:
ξi(k)= (1)
为序列X0(t)与Xi(t)在时刻k的关联系数(第i个待评价对象第k个指标的关联系数)
式中,|X0(k)-Xi(k)|=Δi(k)称为时刻k点X0(k)与Xi(k)的绝差;|X0(k)-Xi(k)|=Δmin称为最小绝对差;|X0(k)-Xi(k)|=Δmax称为最大绝对差;ρ∈[0,1]称为分辨系数,一般取ρ=0.5。应该注意,对原始数据计算关联系数时,要做无量纲化和初值化处理,本文利用改进归一化法做无量纲化和初值化处理。
(3)计算关联度
ri=
三、光伏产业链中相关产业灰色关联模型应用
由于收集到的数据有有限,所以选取2006-2007年的光伏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为:多晶硅产业、硅碇产业、太阳能电池产业、光伏工程、光伏应用产品、设备制造业,而基准序列是光伏总销售额和中国光伏系统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说明:以2006年为基准)
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出影响光伏产业销售额和装机容量的各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别求出的比较数列Xik对参考数列X0k、X′0k的关联系数,列成矩阵
由此矩阵可以得出一灰色关联序,单就光伏总计销售额而言,对相关产业各指标关联序为:z2>z3>z4>z5=z6>z1;针对中国光伏系统装机容量而言,对相关产业各指标的关联序为: z4>z2>z3>z5=z6>z1;综合这两方面,取权重各为0.5,即ri=1/2(ri1+ri2),得到总体序为r=[0.6667,0.9725,0.9420,0.9726,0.7802,0.7802]。因此总体序为:z4>z2>z3>z5=z6>z8。
四、应用结果分析
通过对光伏产业链关联度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光伏产业与产业链中相关产业关联度较大的是:光伏工程、硅碇/硅片、太阳电池/组件,说明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效应明显;而与光伏应用产品、设备制造业、多晶硅材料产业关联度较小,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效应不大。
我国硅碇/硅片的制造技术比较成熟,是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因组件封装是技术含量低、投资成本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组件封装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其三个产业对光伏产业总销售额带动明显。
我国多晶硅材料产业发展处于初创期,多晶硅提纯技术很低。同时国际多晶硅价格的压力,使得多晶硅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另外我国光伏设备制造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部分关键设备完全依赖进口,从而在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
五、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上述模型应用分析可以看出,要保证光伏的快速稳定发展,光伏工程、硅碇/硅片、太阳电池/组件产业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稳定上游产业原材料供给
国际市场多晶硅材料严重短缺,因此受材料供应不足和材料涨价影响,使得下游部分硅碇/硅片企业开工不足。为了保证下游的原材料的供给,对上游多晶硅产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
2.加大产业管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大型企业
对太阳能光伏企业,特别是多晶硅制备企业和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制定进入门槛。引导企业的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太阳能光伏产业标准化工作,制定和完善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
3.培育国内市场,支撑光伏工程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并网应用是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通过政策支持建立一批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和光伏工程,拉动国内市场,并且可以在一些发达试点城市允许接受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光伏并网,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在资金、税收、电价等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进行重点扶持。
参考文献:
[1]王余,蒋志明.化工主导产业链高级化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01).
[2]桂寿平,李超峰,李明.灰关联理论与区域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12).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转型;战略分析
一、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在现代产业背景下,高技术和创新成为了高利润回报的来源,也成为了众多企业追捧新兴产业的原因。
2010年,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颇受关注的一年,以欧美诸国政府为代表,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予以了大量了财政拨款和资助,中国政府亦不例外。与此同时,2010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于常州武进召。2010年常州光伏产业所受的青睐,散发出的迫人魅力,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常州光伏产业新一轮跨时代的飞跃开始了。
然而,事与愿违,聚焦2011年整个常州光伏市场,不难发现宣布扩大产能的光伏产业为数众多,其中包括了以常州天合,亿晶光能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都在计划将自身光伏产品和组件的产能提升到更高一个层面。
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形式下,欧债危机等一系列的国际市场金融问题,使得光伏市场上风云变幻。在经济震荡之中,国际市场上的光伏产量需求逐日减少,整个光伏市场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据第三方调研机构大禾咨询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国内光伏产业链接近1/3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业疲软,发展节点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对光伏产业发展与持续盈利能力产生质疑。太阳能光伏产业转型以及产业发展的问题不断被提起。
二、国际市场变动下,常州光伏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在经济震荡之下,海外市场市场需求逐日减少,整个光伏市场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使得常州一些中小光伏企业开始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常州光伏市场上的一些问题也逐日突显出来。
1.国际市场依赖
目前,常州市已成为江苏省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基地,今年上半年,常州市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18.1亿美元,同比增长74.8%,占同期常州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8.8%,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常州市出口商品的最主要品种。(数据来源:常州海关)
同理国内光伏企业的通病,常州光伏企业同样面临国际市场依赖的弊端,并且此种热度在不断升温。在面对国际光伏市场热度减退的情况下,常州光伏企业仍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没有纵观全局的考虑,冷静去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在经济虚空大环境下的国外光伏市场,金融危机,银行信贷危机下,常州某些光伏企业依然不断增加投产出口额度,设立海外工厂,热衷与于满足海外市场的拓展,这不失为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但过分依赖于此,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隐患,尤其,身处于欧债危机,华尔街消退的时代,海外市场并不稳定,看似机会重重,利润丰厚,实则亦危险层层,风险与收益并存,各光伏企业应当慎行三思。
2.龙头企业绝对优势
常州三大光伏产业园,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依附龙头企业为中心生存,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从而缩减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毛利润率。其中以设施最为完备成熟的天合产业园最为明显,它是以天合光能为中心,集产业上下游、设备、配件和辅料于一体的区域性光伏产业集群。
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几年里,天合光能起到了光伏企业的带头人作用,以其巨大的品牌效应,带动着整个园区的运行,同时也扶持了众多中小型的光伏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龙头企业对于常州光伏产业规模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常州光伏产业“贫富分化”更甚,中小企业面临洗牌的危机。外国市场在常州多数光伏企业的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份额。如今海外市场萎缩,并且大部分的外国市场都很重视品牌效应,因此本来中小企业很小的市场蛋糕将变得更加微小。而硅原料价格的上涨,海外市场上太阳能电池价格的下跌,都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愈加严峻,常州中小光伏企业面临着被洗牌的危机。若不对光伏产业的洗牌进行适当控制,很有可能会使得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变得单一,个别龙头企业的垄断经营,势必会影响到常州光伏产业的健康扩张。
3.产能过分扩张
产能不合理的扩张,是从生产而非需求的另一角度,来解答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在短短几年间,规模从30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70%。2010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量项目资助以及产业本身的生产飞跃,使得大多数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采取了扩大产能的举措,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国际市场上的原料价格的上涨,欧债危机,光伏复苏使得欧洲主要光伏应用国家采取“抑制过快发展”的政策,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纷纷在去年年中宣布将下调2011年光伏补贴政策,形成了2011年光伏产品安装需求的的低沉,这些给产能扩大的光伏企业带来严重的负担,甚至出现了大量停产现象。
三、常州光伏产业转型建议
1.加强政策措施,扩展国内市场
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导致了常州市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情况下,步履维艰。其实,国内的光伏产业市场仍是一片未经深垦的沃土,大量利润需求蕴藏其中。各光伏企业不若将视线从国际市场上收回,另辟蹊径,将目光投放至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拓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常州市政府应当积极推广普及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造提供融资,补贴等方面的优待。常州市各光伏企业也应当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协调,加速国内光伏市场的拓展。
2.控制产能扩张,保持理性思维
关于产能扩张的问题,各太阳能光伏企业应当采取冷静态度,深度分析未来太阳能产业发展趋势,理性控制产能扩张行为,既要保证企业需求的供给,同时,又要保证企业的发展跟随产业前进的步调,切不可盲目跟从外界的吹捧。
3.调剂产业市场,合理产业洗牌
国际市场的低靡,加剧了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这段发展低潮期应当算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产业节点,经过这一周期性的调整和合理的产业洗牌,那些技术创新能力优越,资金实力雄厚以及品牌效应良好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进入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竞争之中。作为产业发展经验已经较为成熟龙头企业,应当给予那些某些方面不够完善,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一定经验上的指导,技术上的交流以及发展方向的引导。常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对恶意竞争行为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鼓励龙头企业“以富带贫”。有效调剂产业市场,合理控制产业洗牌,防止一些大企业的恶意倾轧。
4.加强技术更新,产业集聚一体化
海外市场的不景气,产能的过剩,使得光伏产业进入了一场价格鏖战,光伏产品价格减低,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净利润率成为了我国光伏企业生存的一大命题。区域化,集聚化,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模式,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这应当作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潮被推崇施行。另一降低成本的良好途径则是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研发,创新,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资料的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角度来说,光伏能源产业是具有长久的发展空间的,暂时的市场低迷,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作为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企业,更应当在产业转型阶段,抓住市场机遇,把握市场动向,保持自己的市场分额的同时,赢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控制产能扩张,保持理性思维,扩展国内市场,加强技术更新,产业集聚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近年来,光伏产业深受资本市场与各地政府的宠爱,至今中国已涌现出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然而,2011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交织纠缠,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进入“极寒严冬”。
一、光伏的光明未来
在经历了2010年初的几个月的强劲增长后,EPIA修订了预测:2010年光伏系统安装量将达到10.1GW至15.5GW之间,2014年全球年光伏安装量将达到30GW。当然,这些也需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政府能源部门给予足够的支持。虽然目前公布的全球光伏产能足以应付未来5年市场的发展。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由于需求模式变化而产生的暂时性短缺。逆变器和多晶硅将在未来数月十分紧俏。
2011年10月18日,美国SolarWorld联合另外6家光伏企业向美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组件等太阳能产品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1月29日,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中国主要光伏生产企业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坚决否认美国“双反”调查中的指控。此外,中国也指责美国向中国倾销多晶硅。这次贸易战将会给中美两国甚至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可能最终要在今年才能解决。
与之相伴的是已现端倪的光伏“破产潮”。德国太阳能技术公司SolonSE日前成为德国首家申请破产的太阳能上市企业。而英国政府日前宣布将削减50%的太阳能行业补贴,这无疑将置英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于黑暗之中。
不过,对国内光伏企业而言,一个好消息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指标较原目标高出50%。相关配套政策可能会在2012年密集出台。
二、光伏发展的历史
从第一次空间应用到现在,光伏业已经超过40年的历史。过去十年,是强劲增长的10年,同时预计这种增长仍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截止2008年底,世界光伏系统累计安装量已接近16GW,今天,近23GW的系统安装每年将产生约25TWh的电力。 (Shine注:德国地区一般每年每瓦可发0.8-1度电,西班牙光照较好地区在1度以上。)
欧洲截止2009年以近16GW的安装量遥遥领先,占据约70%的光伏发电总量。而日本和美国分别以2.6GW和1.6GW紧随其后。中国进入全球十大光伏市场之列,预计未来数年将扮演重要角色。
三、国内光伏技术状况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就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做强。这里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光伏界对光伏技术应用方向认识不足。纵观光伏产业内各种应用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可以笼统地说,光伏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上还不完善,为此,前一段时期建造的光伏工程,大多都是以示范或实验的名义建造的。而这些示范类工程也只有几种简单形式,不妨对这几种形式逐项分析一下。
1.逆变并网电站应用方式
这种应用可以大量的消耗电池板产品,对于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愿望中的应用方向。但是,这里的问题也是显然的。在经济上分析,光伏电力的成本价格比常规电力贵得多,几十年内都不会改变,同时,光伏电站的建造过程,也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使光伏电力的低碳和节约意义降低;从经营上说,并网是光伏电力对常规电力建造体系的占用,这会引起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不符合市场经济制度;从技术上讲,光伏发电是不可控的自然状态,脱离了电气工程的规划模式,不并网调度难以正常运行。同时,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系统与光电池小功率、低电压单元特性构成矛盾,严重制约了光伏系统的规模应用,导致效率下降和故障频繁的结果是电站寿命的大幅缩短。上述问题的确在影响光伏产业的规模发展,业内人士也为突破这些障碍做了顽强的的抗争,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与多重性,一切努力都未见实效。
2.应用终端切入点
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原地用电减少输电投资和输电损失等特点。另外,光伏系统发电高峰与建筑用电高峰基本重合,可大大缓解电力紧张,保证建筑物的电力供应,对于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建筑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屋顶”阵地越来越受到光伏企业的重视:2011年12月22日,总装机容量为20.8兆瓦的全球最大屋顶光伏电站在湖南湘潭九华并网运行。
再就是屋顶光伏应用,也被业内看好。从实用上看,屋顶应用可以降低光伏电站的基建投资,以及增加了建筑用电的多元化。由于电站方案的先入为主和方便应用,屋顶应用也趋向于屋顶电站方式。其实,屋顶电站在降低成本上的意义尚不如电池板降价直截了当。目前,电池板价格已较呼吁屋顶应用之初缩水一半,加上补贴几乎是白送,却也没有形成建屋顶电站的空前,这又是什么道理呢?除了有相当的屋顶不具备安装电站的条件之外,就是电站本身的利弊让市场做出了选择。光伏电力究竟用于何处?并网,杯水车薪,还有可能影响电力网络;独立系统,不带蓄电池就没法使用,带了蓄电池更是麻烦事。逆变,保护,供电时断时续,电池频繁更换……会令用户望而却步。热水器这样简单的应用,都难登大厦之顶,何况高达千伏高压的光伏矩阵,装在屋顶上的隐患不得不让人担忧。所以屋顶电站被克林顿、施罗德这样的政治家叫得雷响,却没下多少雨。
3.储能的光伏照明系统产品
可是,也没有实现成为一类绿色家电的预期。相反,很多作为扶贫和援助的光伏小系统,都在短期内由于无电区通电、设备损坏等原因报停、报废。光伏小系统在理论上寿命要优于大功率集成。并且小系统对电池板参数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消费掉电池生产中大量衍生的残次品。在家电产品日新月异的时代,指望二十年不淘汰的电器也不现实。短期淘汰对于光伏发电来说,既不经济,也不节能。另外,对于居住在城市之中的居民用电,除非因为经常断电苦不堪言才会考虑到添置一部有储能的光伏照明系统。这也不过是和应急灯差不多的价位才有一些销路。
关于光伏路灯,这是光伏应用领域的异化现象。光伏应用被提升到可再生能源概念中,使一些对光伏技术一知半解的人,产生很多奇思妙想,光伏路灯和草坪灯应运而生。与草坪灯不同,路灯是公众照明设施,不允许时亮时灭。光伏电力的不确定特性,不能依靠蓄电池去解决。用蓄电池的光伏路灯在经济上比用市电轮流充电蓄电池的路灯还要昂贵,而且不稳定,有污染。光伏路灯完全是花大代价做光伏表演的道具,不是实用产品。在中国的现实体制下,缺乏应用价值的独体光伏路灯,必然是出现在科学知识普及不足与行政管理制度不全又卖地有钱的城乡结合区域。假定实用,它们应该在采光条件更好的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桥上最先得到应用。
PV-LED是光伏技术的最新应用。PV是光伏发电,LED是半导体电光照明。经过两次光电、电光转换,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2-3%。能用到什么地方呢――白天不见天日的地方的照明。这也许对人类向地下空间发展有用。光伏发电首先是用于外太空,其次是试图用于地面,最终大量应用于地下空间照明。
总而言之,光伏产业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光电池生产也规模化了。但是,光伏应用技术发展滞后,成为光伏产业瓶颈。找到了光伏应用,就找到光伏产业的出路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88-02
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至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光电生产企业,已形成具有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产业链条。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光伏产业链,从多晶硅、硅片、电池到组件及系统,其中硅片不管是单晶硅还是多晶硅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和江西,太阳电池与组件主要是江苏、河北、浙江等地,在产量上居世界前列;比较薄弱的是多晶硅和光伏逆变器产业,多晶硅已经有十多家陆续投产,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重庆、青海、内蒙、湖北、江苏、江西等地,我国从北到南形成了光伏产业扎堆式、井喷式发展。
在相关政策方面,近几年来,政府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如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等,展开了对光伏建设行业的支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开展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并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建筑光电利用等给予定额补助。2012年8月6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太阳能专题提出相关规划,并订立“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然而,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国内光伏市场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加大了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为了扭转此局面,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有关部分相继出台了一些光伏应用的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也将大大鼓舞了我国的光伏行业,促进我国光伏市场的启动与发展。据统计我国大约有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中屋顶面积40亿平方米,南立面约50亿平方米,如果仅仅选用20%面积安装光伏组件,就可以安装100吉瓦。可见我国仅仅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市场潜力就十分巨大。如在我国没有耕种价值的山坡、海滩甚至沙漠地带发展光伏发电,那更是不可限量。从光伏产业井喷式的发展再到目前的产业危机,不难发现,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直在跌宕的市场夹缝中艰难发展着。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首先,立足全球,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因西方国家削减了光电产品价格补贴,直接导致了中国许多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倒闭。近期,欧盟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减弱,国外市场的利润不断减少,我国的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美国等国家开始对我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光伏产品在销路上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此时,一些光伏企业开始尝试开辟新的国外市场,如向日本等国家市场,然而,这种解决方案依然没有触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之根本,受制于人的模式也不会得到改善。
其次,反观国内市场方面,发展受限也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直将重心放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我国的能源结构依旧是以煤炭、石油等传统一次能源为主,而居民用电也是由国有五大电力公司垄断,新能源产业根本无法进入。即使国家在新36条。中指出了,要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但具体实施方案的缺乏也使得民营资本对于进入公共能源领域只能望而却步。
(二)严重依赖政府补贴
由于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发电,因此各国对光伏发电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贴补,以弥补企业的亏损。今年我国仅金太阳项目一项需补贴94亿元人民币;此外,国家还需对4GW光伏发电补贴近20亿元人民币。而2011年国家的财政收入是10万亿元,仅以上两项补贴就相当于国家财力的0.114%,且尚未将“光电建筑一体化”补贴、光伏发电输送补贴和往年已建成光伏电站发电补贴等计算在内。
毫无疑问,补贴其实又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制约其按照市场规律“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扶持光伏发展是人类探讨新能源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但是对于这一成本,一个国家只能承担能够承担的部分,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承担,直至光伏产业完全市场化不再需要承担的那一天。只有合理的扶持,才能加速让百姓用上最清洁能源的进程。
(三)发展产能过剩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一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投资炙手可热;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地方盲目建设,粗放扩张,目前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2009和2010两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量成倍增加,而国外太阳能市场却接连出演企业破产的戏码,其中包括德国、美国著名光伏企业大亨。然而,尽管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很高,但是中国企业还是不得不直面产业爆炸式增长的严重负面影响——产能过剩。太阳能电池板的产能大大超过全球总需求量,结果导致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如今,面对超额的产量,中国太阳能企业挑战“自杀式”价格,为了减轻库存压力,企业一路压低价格。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开拓国内市场
我国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加快规划和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太阳能资源丰富而有人口稀少的西北荒漠地区,集中建设MW级和10MW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建设小型离网式太阳能光伏系统,解决当地居民的用电问题。还可以效仿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经验,推进“屋顶工程”,利用建筑物屋顶和墙壁,建设分散式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我国保持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大国地位的同时,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大国。这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清洁的太阳能转化的电力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市场在外的格局,提高光伏电池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自主创新
未来光伏企业要决胜市场,必须拥有“品牌、资源与产品”。首先,应当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力。光伏产业的自主创新务必需要每个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这是一个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双重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将企业的自主创新置于公司战略的最前线,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其次,加强光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光伏产业自主创新需要专业的光伏人才队伍。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人才储备量相对较少,更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当前应努力做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形成稳定的人才梯队供应体系,缓解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供应短缺”的瓶颈。国家层面,应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政策性贷款和专项资金,鼓励优势企业进行高纯度硅料等核心技术和薄膜电池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使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发展逐步摆脱核心技术在国外的格局,从毛利水平低的中下游环节逐步向高利润的上游环节攀升。这将会大大提高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从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国跃升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强国。
一、我国光伏产业融资特性和需求
(一)光伏产业融资特性
光伏产业,作为一种主要的新能源产业,其融资相比传统能源产业具有独特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是新能源产业规模和水平快速壮大提升的外部催化剂(顾海峰,2011)。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要为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陈柳钦,2011)。
由于新能源的可替代性比较大,所以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而新能源产业具有初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使得新能源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所以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徐枫,陈昭豪,2014)。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政府的介入对新能源企业融资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樊长在,何雨格,2012)。新能源融资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政府金融支持和市场化金融支持,从市场化融资途径来看,以商业银行借贷为主要手段的间接融资成为新能源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王玮,2014)。
新能源产业虽然清洁、可持续,但是相比传统能源,依然没有成本优势。新能源项目的成本大部分都来源于初始资本投资风能、光伏和和核能项目的初始资本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几乎均高达90%,而传统的石油项目的相应比例仅为三分之一,因此融资成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成本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Nelson & Shrimali,2014)。相比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成熟,再加上光伏产业初始投资的高风险性,融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国光伏产业取代美国和欧洲受到国际资本的亲睐
2014年全球新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53GW,年均增长19%。预计2015年至2020年,光伏发电的增长速度将超过风能发电。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15年达到了188.8GW,占全球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的28.9%,光伏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2014年全球光伏融资①总额1347.6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21%。整个亚太地区光伏融资额达827.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61.4%;其中中国光伏融资额为380.4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28.2%,位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国的光伏融资额同比增长45.7%,主要源于中国光伏发电终端市场的规模扩大。美国光伏融资经历两年的低谷期后,2014年反弹至234.1亿美元,同比增加32.7%。而欧洲光伏融资持续下降,2014年融资额仅为181亿美元,与2011年的最高融资额相比,下降75.3%(彭博能源财经汉能研究所,2015)。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和欧洲,成为最受国际资本“亲睐”的光伏产业投资市场。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和融资需求
在下游光伏电站环节②,中国自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4和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了10.99GW,10.64GW和15.15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29%,27%和30%。至2015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已高达43.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其中地面电站占比84%,分布式电站占比16%,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彭博能源财经汉能研究所,2015)。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2016至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年增20GW,到2020年实现150GW累计装机容量,目前我国光伏电站投建成本约为7-8元/瓦,则每年需要至少融资1400亿人民币。要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成熟稳健的金融市场,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不可或缺。但是,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融资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其发展程度和光伏产业融资需求不太相符,?我坏娜谧誓J胶陀邢薜娜谧是?道已经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高玮,2014)。
二、我国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上中游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使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投资持谨慎态度
光伏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存在分化。光伏一度是银行的宠儿,国家扶持,地方政策担保,银行对光伏企业贷款的审批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的冒进,光伏上中游制造很快进入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阶段,一些企业负债累累,经营困难甚至倒闭(Zeng et al.,2014)。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板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尚德”)、原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江西赛维LDK公司(下称“赛维”)的破产给放贷银行带来了巨额不良贷款,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并对光伏企业持谨慎态度(Sun et al.,2014),一直到2013年一季度,光伏仍是银行警示的九大类贷款风险限制类行业。很多商业银行由于被光伏组件商“套牢”,对光伏产业下游也不愿贷、不敢贷,即便有少数愿意贷,利率也要上浮15%至30%,还附加各种条款,并且都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而光伏电站投资额度大、回收期长,亟需中长期贷款(杨振宇,2013)。直到2014年,随着国内光伏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全面走强,部分银行开始对光伏项目贷款有所放松。例如,招商银行目前已经把“光伏电站行业”定为“适度进入类行业”。虽然国家层面一再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光伏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目前国内各大银行对光伏产业,尤其是上中游制造业投资持谨慎态度,金融机构难以甄别光伏企业融资时用于产能提升,还是产能单纯扩大。
(二)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政府补贴却迟迟不到位
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高达0.9~1.0元/度),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没有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国家共了五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只有2013年8月前完成并网的光伏项目纳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目录,已有超过20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未能获得补贴资金(刘继茂,2016)。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已成为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补贴发放的程序及周期冗长。现行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申报、审核、拨付程序是:由地方财政、价格和能源部门初审,经国家财政部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家审批,然后再由中央财政拨付至地方省市县区级财政,继而发放至发电企业或由电网企业代付。申报程序繁琐,资金调配周期长,企业从申报到拿到补贴的时间有可能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光伏电站没有及时收到电价补贴,就会拖欠组件厂商货款,组件厂商又会进一步向原料供应商传导,最后形成三角债,对整个产业链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导致电站投资收益无法保证也,降低了银行金融业、保险业对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无形中增加了光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对光伏电站项目的准确评估
投资是基于对项目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做出的理性决策,项目收益、成本和风险的不确定会影响甚至阻碍对该项目的投资。如图2所示,光伏电站的收益主要来源于长期可预测的稳定的售电收入,售电收入由发电量和国家上网标杆电价共同决定。上网标杆电价由政府政策制定,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发电量受户外光照量、紫外线辐照强度的影响;同时,发电站项目本身的质量问题,比如电站的设计、施工、运维以及所使用的组件设备都影响着光伏电站的质量寿命和长期收益的稳定性。光伏电站需要运营25年左右,因此,产品质量问题是光伏电站能够保持长期盈利的关键。而由于前期国内市场管理混乱以及光伏电站建设求量不求质的盲目扩张,再加上经验不足,导致大量二流乃至三流组件充斥国内市场,功率虚标现象普遍存在。光伏组件衰减现象也较为严重,部分运行1年的电站,光伏组件衰减率已经超过2%~3%,某些甚至超过5%。光伏电站施工过程中若存在电气设备接触不良、密封不良、施工不规范等问题,亦将严重影响光伏电站的长期收益性。同时受到广泛质疑的中国光伏认证制度和体系使得正确评估电站收益变得更加困难。
来源:作者编写。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光伏电站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政策变化风险。当前光伏电站的收益仍很大依赖于政府补贴,从长期看,补贴逐步下降是确定的,政策变化会影响光伏电站收益的稳定性。部分地区还存在补贴收入长期无法到位的风险。第二,电站质量风险。光伏电站暴露在露天环境中,风、水、地面沉降、寒暑、紫外线、自然腐蚀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光伏电站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光伏电站作为新兴行业,现有技术和材料实际并没有经历过时间检验,在成本压力下,电站组件存在较大质量风险。第三,“弃光弃电”风险③。受配套电网建设、调峰能力、区域电网容量、电站自身不符合技术要求等因素影响,光伏发电可能存在不能上网的风险。第四,技术进步风险。光伏发电技术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这会带来电站未来和长期收益的下降(谢冬冬,2014)。作为新兴产业,新进入该行业投融资和保险机构往往对光伏企业项目的内在质量无从了解,对项目的未知越多,则风险越大,因此期待的收益率也就越高,这也是我国光伏产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光伏监管缺失降低了投资热情
光伏电站的设计、规划、安装、组件质量、运行维护以及外部的天气状况都会影响电站的长期收益,要对电站收益进行准确评估,必须掌握相关的数据资料。但是,企业采集数据简单粗犷,刻意隐藏不利数据,行业协会数据缺失严重且更新缓慢,国家也没有建立权威的数据平台,数据的不透明和监管缺失不仅扩大了融资成本,也降低了对光伏产业理解不全面的银行金融乃至保险机构的投资热情。2011年开始的光伏企业陆续破产和持续亏损的现实、国内光伏产品认证体系的不严格、国家光伏行业标准的缺失,都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于国家积极扶持的新兴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情。
(五)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市场的融资需求
目前光伏企业基本都是在电站建成后,以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个方法耗时较长。为了管控风险,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准备资本金,还需要?Υ?款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意味着,此类投资特别是下游电站投资,必须100%以其他资产覆盖,如投资1亿的项目,准备2000~3000万的资本金,同时还要准备7000~8000万的额外资产进行全覆盖担保,否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资格。传统的融资模式必须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这是光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意味着相对融资总额,要求融入企业必须具有不少于20%的现金和大于80%的可抵押资产。如前所述,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要完成累计装机任务,需要年新增投资至少1400亿元,自有资金仅占20%,80%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则意味着每年有约1120亿元需要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传统金融方式无法解决每年高达1120亿元的融资需求。一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绝对值有限;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融资需求的增长。
三、解决光伏产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分析
成熟的金融环境构造成功的光伏产业。补贴力度的大小只能决定产业初始规模,如早期高速发展的德国和正在到来的中国、日本光伏终端市场建设;金融市场的完善才是决定产业长远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如当前的美国光伏产业。各国光伏产业环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的补贴政策力度远不如德国、中??和日本,但金融的多样化服务远超德国、中国和日本,正是成熟的金融环境使得美国的光伏发电终端市场建设稳健崛起。
(一)以具体差别化的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光伏制造业做大做强
针对产业饱和、生产过剩、但未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上中游光伏制造产业,通过“光伏领导者计划”,引导支持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和项目,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严格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光伏行业发展秩序,引导落后产能逐步退出。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骨干光伏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对运营状况欠佳但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系统对行业进行区别对待,对行业的领导者,对行业的龙头企业、优秀企业需要进行重新评估,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支持重点项目的技术研发,实现优势劣汰,培育真正具有国际技术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通过国家相关财政专项基金,以及政策性银行和新设立的投资性基金,加强对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各相关银行的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完善并购贷款制度,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以收购标的的资产或股权作担保。支持商业银行完善对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授信、管理培训等金融服务。同时,拓展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允许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重组支付方式。
(二)构建系统协调的光伏电站产业政策,为光伏电站融资减少障碍
首先,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企对话沟通,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光伏产业发展及光伏电站建设特点开发多样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如小额贷款优惠,资产证券化,延长放贷周期(15~20年)等。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试点地区,成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为核心的融资平台。第二,逐步稳定地下调电价补贴,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以及与火力等传统能源发电价格持平,无需再依赖国家补贴;但要使政策调整具有可预期性,改革电价补贴制度,简化补贴发放程序,提高发放效率,减轻光伏电站的现金流压力。第三,尽快出台光伏电站规范条件,建立严格可追踪的光伏电站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客观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初步建立光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保障组件和电站符合设计预期,将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对光伏电站在选址、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环节进行独立客观评估,为金融机构选择投资项目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同时,将金融机构对电站的要求,包括电站输出功率,即性能、效率和电量等因素有效融入标准化程序中,为投资方和运营商提供电站筛选和评估的标准,同时也为保险服务提供数据参考依据。第四,建立光伏电站保险和担保机制措施,使电站运营风险可衡量、可核算,为吸引投资和建立退出机制提供支持;成立国家级可再生能源担保机构,或者鼓励现有金融机构提供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担保服务。第五,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力输送通道,敦促电网企业应及时制定配套电网建设方案,协调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做好光伏发电项目的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服务等工作,减少“弃光限电”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探讨新融资形式,逐步实现光伏电站市场的资产证券化
要解决光伏产业的投融资需求,一方面要在信贷市场改变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思维,转而将项目未来收益权(售电收益)作为抵押;另一方面,在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应该加速网络金融产品和股权类融资产品的创新。从行业特征看,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但其优点在于一次投资,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低,收益长期且稳定(20年电价补贴),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引导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介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在于风险可控,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波动性和流动性好。但从操作层面看,银行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介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资产的标准化。应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将光伏电站资产稳定的现金流进行打包证券化,使其变成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并将该证券放到主要的交易平台进行场内交易。
注 释
①光伏融资不包含研发投入及资本金再投资。
【关键词】光伏产业 反倾销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产业形势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光伏领域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作为光伏技术的支撑,光伏制造产业已大部分转移到中国。这种局势的逆转严重威胁了欧美等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使得欧美等国政府接连对我国进行所谓“贸易保护主义”的新一轮制裁。据此,本文主要通过相关事实、变化趋势的了解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意见。
一、欧美对华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概述
2011年10月18日,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等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11月,美商务部对此正式立案并开展调查,并于2012年宣布对我国被诉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2012年7月24日,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针对我国光伏制造商向欧盟委员会提讼,9月欧盟委员会对此开展调查,于2013年6月决定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2014年,美商务部对我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开展第二次“双反”调查,并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
二、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反倾销的趋势和特点
从上述反倾销案件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反倾销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反倾销诉讼产品范围广。从2011年美国对我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到2014年再次对该产品及其组合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品遭受反倾销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产品范围从光伏电池扩大到光伏组件等,产地范围从大陆扩展到台湾地区。
(2)反倾销税的税率高。2013年6月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同年8月对我国光伏玻璃产品征收17.1%-42.1%的临时反倾销税;2014年美国在第二次“双反”后,对源于中国大陆的产品征26.33%-165.04%的反倾销税。
(3)涉案金额大。2012年9月,欧盟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逾200亿美元。2013年美国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中,我国大陆地区涉案15亿美元,台湾地区涉案6.57亿美元。
(4)对华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多。自2011年美国开启对我国光伏产业的第一次“双反”调查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先后受到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等一系列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5)反倾销手段更加隐蔽。纵观欧美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可以发现方式不断升级,由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灰色区域”,到频繁设置技术壁垒,再到利用国家安全等非关税措施提高对华贸易壁垒。
三、中外光伏产业贸易争端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逐渐增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国别歧视”。目前多数外国政府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从而采用 “替代国价格比较”办法来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存在倾销,但这种衡量标准却不具有合理性。因为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原材料方面的差异会对产品的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我国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低价优势,以替代国价格进行衡量会夸大产品的倾销幅度。
(2)经济利益纷争。我国产品在各国的畅销对地企业的既得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引起贸易报复。瑞典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艾里克森就曾指出,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税的真实目的在于其不想让中国在全球公共产品开放的贸易体系中搭便车。同样,中美光伏贸易纠纷案的根源就是我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大量销售,使得其本土少数太阳能企业破产。
(3)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出口价格低。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屡遭倾销指控的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低。造成这种低价的原因在于:出口企业忽视劳工权益而达到的低成本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我国政府对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补贴。这些都导致了光伏产业井喷式的增长,从而致使其价格低廉。
(4)我国出口秩序混乱。部分出口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选择竞相降价以低价抢占国际市场上,扰乱了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而这极易为外国实施反倾销制造借口。此外,一些企业利用少数企业已获取的“无损害”胜诉结果,继续大搞低价竞销,致使我国不断陷入反倾销指控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中国对欧美光伏产品出口的增长与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光伏出口企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反倾销申诉。为了积极应对外国的反倾销,更好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我国政府要尽快通过谈判、协商,彻底解决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支持体系,明确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树立品牌意识;此外要积极应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lobalData.Anti-Dumping Measures Against China and their Imoacts on Solar PV Module Markets in the US, Europe and China.GDAE0150VPT. 2013.
[2]朱宪辰,李玉连.领导、追随与社群合作的集体行动――行业协会反倾销诉讼的案例分析[J].经济学(季刊), 2007,(02).
[3]徐建牛,孙沛东.行业协会: 集群企业集体行动的组织基础―基于对温州烟具协会的案例分析[J].浙江学刊,2009,(01).
[4]刘爱东,蔡建平. 我国机械冶金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案例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7,(10).
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总计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额,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之前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已影响中国的光伏行业发展,尤其在光伏产业声誉上的损害,造成80%的企业停产。欧盟区占中国光伏出口达70%,大大超过对美出口的20%比例。黑龙江目前已经形成牡丹江、黑河、绥化等一批光伏产业基地,反倾销税的裁定将对未来光伏产业链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一、该案对黑龙江省产生影响分析
(一)龙江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以绥化、黑河、牡丹江三市为例)
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环保型产业,产业链较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是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由以传统能源为主逐渐向新能源转型过渡的现实需要。黑龙江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投入大,产业集聚能力较强,尤其以绥化、黑河、牡丹江三地为代表。
2009年10月,黑龙江省将光伏新材料产业作为近期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光伏产业发展项目陆续兴建:2010年10月,项目总投资160亿元的汉能控股集团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双鸭山市开工;2010年11月,省科技厅与绥化签订《厅市科技合作共商议定书》,明确将绥化市打造为“中国北方光伏产业城”;2010年12月,总投资25亿元的河北东旭集团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牡丹江市启动。
根据黑龙江省光伏产业工作方案,到2015年将建成绥化、牡丹江、黑河等光伏新材料产业基地;建成哈尔滨、双鸭山、齐齐哈尔、大庆等光伏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建成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光伏产品使用示范基地。此外,将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主营收入400亿元。
绥化市制定了《绥化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至2015年底,建成光伏产业及其配套类项目10个,投资总额60亿元,项目达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实现利润146亿元,上缴税金92.3亿元。
黑河市编制了《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到2013年光伏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利税总额2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亿元的企业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
牡丹江市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硅、碳化硅及其超细微粉企业发展到9家,年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是国际绿碳化硅粉体材料的最大出口基地,到2015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润60亿元、税金26亿元,培育2户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2013年1月,高寒硅基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标志着牡丹江市将拥有独立的国家光伏产品质检中心,牡丹江市的光伏产业链在走向成熟上又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将为省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二)征收反倾销税对黑龙江省光伏产业的影响
光伏产业是黑龙江省转变“油经济、煤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新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欧盟反倾销裁定结果将对黑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这种影响将会波及到光伏产业上游和下游企业。
1、光伏企业出口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缩小
11.8%的反倾销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经有关部门测算,其影响国内光伏产业主营收入减少20%以上。由于有征收关税的风声,欧盟国内的进口商要求中国企业押货款30%,以备缴税。3月份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盟几乎已停滞。反倾销税的实施也为其他国家参与光伏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便利。
2、光伏企业发展目标受到严重阻碍
由于欧洲市场的强势需求,我国及至黑龙江省的光伏产业都将其视为重要发展市场,加之黑龙江特有地缘优势,俄罗斯也将成为市场拓展目标,反倾销税将严重影响黑龙江省的光伏外贸出口额度,对俄光伏出口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黑龙江省硅线石、玄武岩等硅石等原料优势,品位高,适合光伏产业发展,全省有众多的依附光伏产业的上游、下游企业已经进入生产状态,且多数以外贸为主攻方向,反倾销税的震荡影响将很快波及这些企业。
3、光伏企业国际市场份额减少,市场发展话语权减弱
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之后,欧盟也开始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严重阻碍了光伏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在欧洲市场销售份额的减少,德、日等光伏技术先进国家以及美国等光伏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量将相应增加。
4、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市场调节初期成效未现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光伏产业近年来的市场发展极其不均衡。2009年至2010年整个行业高速扩张,但进入2012年,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全行业陷入集体亏损。今年1月,国务院了《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即将“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目标提高到21GW,比先前的规划上调了66.7%,为光伏产业提供了长远发展政策保障基础,但现在政策成效尚不明显。
二、对策建议
光伏产业是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首,全省各地市也都纷纷瞄准这一新兴领域,相继出台发展规划。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确定,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光伏产业必将产生极大影响,必须采取重点扶持措施,积极应对。
(一)充分落实国家支持政策,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2012年,国家陆续出台利好政策,刺激光伏内销市场启动。今年更是加大了相关扶持力度,将光伏发电项目增值税税率下调50%至8.5%。国务院先后多次表示,要解决中国的光伏产业危机。中电联、国家电网、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财政部都接到了批示,正在启动相关项目,新的政府投资可达700亿元。面对众多利好政策及发展前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扶助政策,推动全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光伏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引导能源结构调整
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的光伏危机只是暂时的,从全球范围看能源危机是长期的,太阳能发电占全世界能源总量的比例会逐渐提高,未来的五到十年将达到10%,光伏产业仍是一个巨大且有前景的新兴市场。国家能源局在去年相继印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标志着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正在积极快速的落实。
(三)改变销售方向,寻找稳定的国内销售基础市场
改变依托单一国际市场的发展目标,结合国内新能源应用战略,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以牡丹江的旭阳太阳能为例:从2012年开始,旭阳就开始调整市场结构,内外销比例已经基本持平。进入2013年,企业继续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到现在,内销比例已经占到80%以上。
(四)实行高额补贴,推动光伏企业研发和投产的积极性
通过高额补贴和有力的财政、金融支持,表明国家对新能源的鼓励态度,增加光伏企业的运营资本,减少投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深化光伏企业的社会意识
把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引导企业积极加大对光伏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光伏产品的科技含量。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使得资源能源消耗不断增长,一方面,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另一方面,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能源成为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它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持久性、充足性、免维护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能、风能、潮汐能可用的总量都太小,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核聚变能虽然产生的能量巨大,但有不可控性及安全问题。地热能从理论上看也具有潜力,但是存在技术和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太阳能是人类所知,目前已经可以利用的,清洁安全的,能够解决人类未来所需的唯一能源选择。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太阳能发电是一种使可再生能源被利用的新兴方式。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
(二)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所需要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从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在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发挥作用。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组成。它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潜力的能源开发领域。
(三)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呈明显的金字塔分布,随着产业链的增加市场容量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硅料特别是高纯度的硅料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利润最高,因此处在上游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很明显的高于下游企业。我国光伏产业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今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我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2010年5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此联盟以规范发展、推动应用、引导行业联合创新为核心,研究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其中主要包括22家国内光伏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始终致力于整合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行业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内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论文格式根据Solarbuzz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全球光伏系统装置新增容量为2826MW,同比增长62%.光伏产业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在进行政策支持,通过产业自身不断技术创新,企业不断规模化而迅速发展。但是全球光伏发电的补贴却处在下降阶段,这就驱使光伏产业不断寻找科技创新、降低成本的途径。到2012年时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光伏产业的发展。[论/文/网 LunWenData/Com]
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资源的大量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日益减少,同时环境受到破坏,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因此各国均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其中发达国家因其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而起步较早,日本、欧美等国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相比较高,因此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20世纪90年代末,“阳光计划”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内开始实行,政府在许多方面采取政策支持,例如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国家税收、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同时,欧洲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政府的资助下也加大了对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研究。
(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迅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在能源构成中,煤占有着主导的地位,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从环境和能源双重考虑,政府正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年平均日照超过2000小时,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开发潜能。
中国光伏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起初用于空间,70年代后光伏应用扩大到地面,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运而生,每年以400%的速度快速发展,短短5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中国光伏产业取得的进步世界瞩目。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预计2030年之前,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中国光伏产业一方面拥有相对的电池技术、半自动化的设备和人力的最佳生产模式和成本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还不健全,关键技术上有所欠缺,与国外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化进程却相对缓慢。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和业界人士一直共同努力改善“原料、市场、技术和设备”四个都在外的情况,但是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我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到2010年9月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利率已超过20%.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广东省服装贸易的进出口量。据统计,人民币升值1%,服装行业的出口产品的营业利润将下降10.3%,人民币升值到5%到10%的这个阶段,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到10%到60%.人民币的升值还将影响到外资对广东省服装行业的投资积极性。
2.周边地区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运转,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服装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以自创品牌、推行特许加盟等模式来占领市场。加上中西部地区开始重视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建设,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逐步优化,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地区的服装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这对广东的服装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国际服装贸易保护主义下导致的贸易壁垒。
自从2005年服装配额取消以来,我国对欧美地区的服装出口大幅度增长,为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美国、欧盟启动了“特保”条款,对多种服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
三、广东省服装出口的发展战略措施
(一)提高品牌意识。
高产出、低附加值已经不适合广东服装发展的道路,广东省只有转变服装出口的模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广东省服装企业应逐步认识到其经营规模和竞争力已亟待改善。自己的企业要尽快变革,形成品牌效应,抓住时机融入世界经济舞台。
(二)组建大型服装集团。
采取强强联合、工贸联合、内外贸联合、跨地区联合组建大型服装出口集团,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政策,加大国家资本退出的速度,以此强化企业的市场化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率先允许服装业内外贸的合并,允许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退出,原有的外贸专营权同步转移。
(三)优化产品结构。
建立有效的营销激励机制集中现有优良资产、优势资本和优良技术装备,开发市场适销的特色化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毛利率。对于积压产品、亏损严重的产品要坚决停产,将产品产销率提高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加强营销管理,要把“质量、效率、低耗、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全员的市场意识,增强营销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四)加强地区交流。
广东省无可比拟的地理位置,加强了地区与地区间的优势,包括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加强地区间的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有助于广东省服装业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光伏组件;封装设备;趋势;本土化
光伏组件封装是组件生产的关键步骤,且在电池片生产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光伏组件封装通过密封处理能够使电池的使用寿命更加持久,而且能增强电池的抗击强度。
1、光伏组件封装设备构成与用途
光伏组件封装设备能够应用于太阳电池组件封装环节中。
其主要产品包括一下几种:装框机、打胶机、敷设机、焊接机、层压机、组件测试仪等。甚至还包括激光划片机、电池片分选仪等设备。
然而不同产品又有不同的用途:
①打胶机:通过对电池片灌注粘合剂进行封装。
②敷设机:按照一定的层次将组件串、玻璃和EVA、背板等进行敷设。
③层压机(单层):通过加热使 EVA熔化,使电池、玻璃和背板三部分能够粘接在一起来制成光伏组件。
④装框机:能够给组件安装边框,以此来增加组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⑤分选仪:测试电池片参数,以对其进行分类。
⑥焊接机:将电池片焊接,串接成组件串。
2、光伏组件封装设备发展现状
按照目前的背景来看,我国的光伏组件封装设备产业企业的数量有限,要想形成完全竞争态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下面为我国分布的一些企业和其产品的领域范围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焊接机方面:有些厂家因技术积累等原因,所以能够较早地涉足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焊接机领域。其中就有宁夏小牛太阳能、天津必利优科技等厂商。
组件测试仪方面:有些厂商依托高校研发优势,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其中包括生产商包括上海赫爽太阳能科技、陕西众森电能科技。
装框机方面:在我国的此类生产厂家主要有秦皇岛鑫美源自控设备、廊坊万和包装、营口金辰机械等49家企业。
河北羿珩太阳能科技和上海申科及秦皇岛博硕光电,是目前我国的国内市场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几大层压机制造商。
其中,我国第一家专业制造光伏组件封装设备的企业公司就是河北羿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近些年来,市场层压机产一半左右的销量都被该企业占据。
该公司还有许多成就如下:第一台全自动层压机、第一台背开式层压机、陆续研发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层压机、第一台大型层压机、第一台调压式层压机、第一台全自动多层层压机。
另外,以层压机为主打产品的秦皇岛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把精加工和自动化作为该公司未来的的方向发展。
上海申科技术有限公司则是以计算机技术为特色,该公司设备的车间生产和机械加工能力尝试采用电脑控制系统,目前已颇有成效。
3、光伏组件封装设备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一些主要的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中,已经开始推广实施了流水线生产模式,并且有将在未来引领行业发展的趋势。封装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和组件生产企业不仅将常规组件封装设备智能化,生产线自动化,而且还要会坚持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这样一来就有两方面的意义,则是能够使安装型光伏组件单体得到更大面积的发展,再者,市场也会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范围扩大,因此也会增加对建材型或构件型的光伏组件的需求,同时也会需要用到更多的小组件,如:双面组件、曲面组件、无边框组件、透明或半透明组件、异形组件、结构特殊的组件。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电池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对封装技术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封装技术和封装设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持续的课题。比如说,薄膜电池封装的特殊要求就是一个需要封装产业关注和跟进的重要方向。根据市场显示的数据分析,国产封装设备和流水线生产技术在我国大陆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对于向海外出口的货物要想同时涉及到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封装设备将在未来继续向自动化发展。因为自动化生产能够有效地减少了员工的使用,也就相应的少了员工薪水的支出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生产成本。况且,自动化生产出的产品无论是在质量控制和产品 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人工操作的产品。
流水线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光伏组件封装行业的重要趋势。我国内的光伏组件封装设备行业也将在积极向由流水线发展看齐。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与旧的模式相比而言,没有了人工干预。而设备间的机械手自动传送,更有利于促进生产自动化及整线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尽快促进设备自动化的实现已经成为光伏组件封装设备制造商的共同愿望。
4、总结
在目前,全球的光伏市场格局仍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兴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争取中。像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非洲、南美洲等这种市场潜力非常巨大的地区,它们在光伏产品的这片区域仍处于空白状态,于是这就为我国的封装工艺技术、封装设备、整装流水线这一系列产品生产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的组件封装生产技术,可随着这些地区应用工程的增多而向其地区转移,从而实现本土化生产,强化我国封装生产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 关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浅谈我国光伏产业的理性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危与机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思考 浅谈我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前瞻 世贸规则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征收反倾销税举措对黑龙江光伏产业转型发展的影响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与出路 我国光伏产业的兴衰巨变 金融支持我国光伏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探讨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遭遇的反倾销影响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主要的问题 基于因果关系图的我国光伏产业市场技术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诸振华. 光伏产业战略性经济发展分析[J]. 时代金融,2013(2):105-110.
[3] 刘星. 中国光伏产业危中有机,发展态势依然明朗[J]. 电气技术,2013 (2):T3-4.
[4] 谭冲.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辽宁光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20):137-139.
[5] 杨灵,李裕丰. 论中国光伏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之对错[J]. 现代商业,2013(1):63-64.
[6] 吴茜薇,王振波.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4.
[7]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光伏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2013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展望[J].电器工业,2013(2): 7-11.
[8] 顾悦. 我国光伏产业危机分析与应对策略[J]. 轻工科技,2013(5):144-145.
一、引言
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持续低迷,其贸易保护主义也时有抬头,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2011年的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在华盛顿对德国光伏巨头Solar World在美分公司以及其他六家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出的,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联合调查申请举行首次听证会,决定对此案进行立案调查。此事件将影响中国国内75家主要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据悉,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已经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应辩事宜。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因此,对此次事件处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光伏企业的长期发展。在目前国际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枯竭的情形之下,大力发展光伏能源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采取“双反”调查的现状
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光伏产业大国削减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植力度,而来自多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均显示,因为欧洲市场萎靡及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影响,2011年以来,国内光伏市场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均呈一路下滑态势。在2010年12月,2011年5月和11月多晶硅料的价格分别为80美元/公斤,67美元/公斤,40美元/公斤;光伏电池片的价格分别为1.3美元/片,0.95美元/片,0.55美元/片;多晶硅片(156mm)的价格分别为3.6美元/片,2.7美元/片,1.5美元/片。
价格下跌的同时,是众多企业节节攀升的库存量。眼下国内的产能估计已经达到30GW-40GW,而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才达到24GW,也就是说,即使全球都用中国的光伏电池,中国还是有1/3-1/2的产能要放空。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4大巨头英利集团、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陆续了第三季度财报,4家公司共亏损2.9亿美元。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受基本面的影响,在美国上市的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等中国光伏龙头企业,2012年以来连连亏损,股价下挫了70%以上,无锡尚德目前股价只有2美元左右,而它的股价最高曾经达到过85美元。
三、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从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太阳能的优势可以看出光伏产业是一个未来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在能源形势以及生态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0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561MW,而2010年全球光伏太阳电池产量达到了27.2GW,比上年增长了118%,该增长率创下历史新高。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案中,光伏并网发电的增长势头最为迅猛。从2000年到2009年,并网光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0%;并网光伏发电在所有太阳能电池发电应用中的份额也由2001年的50%左右增长到2009年的90%以上。
据IMS研究收集的数据,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增长了24%,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4GW。其中欧洲仅增长3%,美国和亚洲加速了全球安装量的膨胀。去年,意大利取代了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安装量占全球的78%。
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学者和专家比较公认的数字是,生物质能1亿千瓦,水电3.78亿千瓦,风电2.53亿千瓦,而太阳能是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达到210亿千瓦,我国2010年总的电力需求为41.92亿千瓦时;从其比例看,生物质能仅占0.46%,风电占1.74%,水电占1.16%,而光电为96.64%。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重要作用,占比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比例达到30%;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下图为光伏发电和常规发电的比较,更可说明光伏发电这一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及未来价值。
从图1可看出,截止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总电力的比例尚不足0.5%,而该产业在2010年的年产值已经超过3000亿元,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30万。由此可见,光伏产业若遭受打击而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从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来看,光伏产业作为应对能源危机而诞生新能源产业,已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从全球的光伏发电市场来看,其本质是一个政府政策驱动的市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是传统能源发电的8倍以上,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所以政策扶植成为当前推动光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政策突变不但使本国光伏市场立即陷入低谷,对全球光伏市场也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充分说明了光伏市场对于政策的敏感性。日本和德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证实了政策引导的力量。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是光伏产业向前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德国于1991 年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在2001年1月颁布实施了与“全网平摊”相配套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2004年1月实施修正后的上网电价。在《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拉动下,德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使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
日本于1994年开始执行阳光计划,把光伏发电作为国家电力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6年,日本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37.4万千瓦,规模比之制度开始时1994年的0.2万千瓦扩大了数百倍。虽然日本在2004年底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13万千瓦,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但由于在2005年停止了对太阳能产业的辅助政策,到2011年,其新装机容量占全球新装机容量的比例只有4%。从已有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出台的光伏发电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是有效使用政策工具的典范。
美国法律中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有颁布于1978年的《公共事业政策管理法》、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案》,其中2005年布什政府签署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一直沿用至今。奥巴马政府2009年经济刺激法案中,适用于太阳能光伏的政策主要有:可再生能源项目享受30%的初始投资补贴,代替原来的税收抵免;可再生能源贷款担保计划;可再生能源相关制造业可享受30%的税收抵免。2010年,美国参议院又通过“千万太阳能屋顶提案”,计划在2020年之前安装1000万个太阳能系统。
相对而言,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要晚得多,相关政策与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也相对滞后。中国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很多发展规划尚属于理论范畴,并没有确立具体的实施内容。2007年,国家电力监管会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2008年4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开始施行。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月27日,中国政府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在这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扶植政策的激励下,在2007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2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为0.8%,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达到500MW,占全球安装量的比例为3.1%。
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处于日渐减少的趋势,而随着世界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能源趋于增加。由此,光伏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将是保证国家持久发展的长足动力。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传统能源的过渡依赖必将成为我国发展的绊脚石。由此,如果美国“双反”不能打赢,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能源上再次制约于别人。
四、政策建议
1.组织一支精通WTO规则和相关法律的人才队伍。我国自加入WTO以来,频频遭受外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而国内欠缺应对此类案件的相关人才,往往需要依靠国外的相关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应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
2.加强光伏产业链的整合。目前,我国光伏企业数目众多,产能严重过剩,必须引导优质光伏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以提高我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淘汰大量落后光伏生产企业,使供需平衡,促进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光伏发电应用的相关体系建设。包括产品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并网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等,为光伏发电的市场化奠定基础。
4.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研究主要发达国家针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财税政策, 结合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总体规划,拟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揽子财税补贴、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并积极进行落实,增加我国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参考文献
[1]赵玉文.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思考[C].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 2008.
[2]张耀明.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7(01).
[3]朱玉知,孙海彬,李国荣. 光伏发电政策工具与政府选择――基于德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生态经济[J], 2011(08).
[4]朱震宇.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及启示[J]. 中国市场, 2010(13).
[5]罗如意,林烨. 美国太阳能扶植政策解析[J]. 能源技术, 2010(02).
[6]徐永邦,王彬. 中德光伏发电发展对照[J].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9(03).
[7]刘益君. 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0 (12).
[8]何晓萍. 光伏发电市场,政策仍需发力[J]. 新能源,2011(17).
[9]黄颖川. 工信部:光伏产业要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N]. 南方日报,2011.
[10]李少卿, 陈晓平. 中国光伏产业寒冬:一个靠天吃饭行业的困局[N].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
[11]曾卫锋.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 [M],2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12]胡润青. 国际光伏发电激励政策的变化和启示[J]. 中国能源, 2009(11).
【关键词】光伏产业 双反 对策。
一、引言。
基于新能源的技术的不断革新,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势必成为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物质,其中太阳能在地域分布、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将使其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更加广阔。
2012年7月,一些欧盟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根据规定,欧盟须在9月6日前决定是否立案。
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范畴超过此前美国“双反案”,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的诉讼案。
二、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这种新兴产业像传统产业那样进行对待。政策上盲目引导其发展,导致光伏产品大量过剩。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体技术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政策的驱动下,截至2011年下半年,全国陆续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盲目跟风,低质化、低效率的重复建设,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光伏企业就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2。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弱于欧盟国家。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尽管在金融危机之后不断完善,然而在扶持内容和形式上同国外政策相比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在国家补贴对象方面,国外为企业或居民,而国内则是企业。其次,在税收信贷优惠方面,除了几个省出台了地方性税收优惠推进该地区光伏发电以外,我国还尚未出台国家性文件。最后,在国家鼓励技术创新方面,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就规定了对新订立的合约,每年承诺价格减少5%,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而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还停留在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出口组件的阶段。德国早在1991年为支持其光伏产业的发展,率先推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随后,许多欧洲国家相继实施了“技术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强制上网电价”等一系列完善的光伏扶持政策。
2。中国光伏企业不能审时度势,还停留在以数量和价格优势取胜的过时阶段。
2。1过分看重产量,大量从欧盟国家引进原材料、技术、设备。中国光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在设备制造方面,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此项进口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用的80%。就21世纪产业结构分布看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绝大优势,况且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更得讲技术上的优势,而中国企业的做法虽显然是通过产量达到规模经济和资本原始积累,却没有认清当前时代形式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方针,出现对欧盟国家在原材料、技术、设备上的依赖现象。
2。2国内市场需求小,过分依赖欧盟市场。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以发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表1概括了近十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情况。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平均以每年122。64%的速度增长,其中2003年至2008年的平均产量增长率均在100%以上。2007年到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占全球产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4%飙升至2011年的48%,超过了一直居全球市场首位的日本。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的光伏产品需求最大的是欧盟,其次是美国,中国最少。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巨大,而中国国内的需求没有打开,对光伏产品需求最大的欧盟国家便成了这巨大产量的买家。同时由于欧盟市场需求量大,中国国内市场小,就导致了光伏产品的输出过分依赖欧盟市场。
3。美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的顺势抬头,影响了世界市场自由贸易的进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欧洲债务危机加深、欧洲市场萎靡使其光伏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欧洲经济的不景,造成国内光伏产品出现滞销,价格大幅下降,行业亏损严重。欧盟国家为挽救国内光伏企业,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然就剑指占据世界供给市场最大的中国光伏企业,对其进行“双反”。
三、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的对策分析。
1。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光伏产业向集约化、技术密集型发展。国家应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防止盲目化发展。逐渐细化可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如信贷优惠支持等。进一步降低针对光伏产业等清洁能源的资金成本,引导各方资本、资源对光伏产业进行长期投入,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国家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采取集约式和分布式并重的思路,努力将光伏产业引导成技术密集型产业。
2。各个光伏企业应当联合起来,控制产量。对于产能大量过剩问题,让单个光伏企业减少产量,并不能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而应当让各个光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减少产量,控制产量,提高价格,从而避免国外企业和政府抓到“双反”的把柄,维护好自身权益。
3。组建研发中心,开发核心技术,减少甚至消除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过去光伏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扩大产能,如今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科技创新才是根本出路。光伏产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应当推行的方针是光伏企业着力组建研发中心,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开发出光伏产品的核心技术,不再受国外技术的控制。
4。开拓国内市场,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国内光伏市场中消费需求不大,光伏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媒体传播等方式将国内消费市场作为光伏的新利润增长点.可以有效避免当国外“双反”调查发生时的订单减少,利润受损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雷,杨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1(7).
[2]宋剑侠.2011年中外光伏产业发展政茕及市场前景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l(6).
[3]张兴科.光伏发电亟需政策和立法给力[J].科技和产业,2011(9).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第一方面从资本构成和产业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从政策的支持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改善建议。从而从内因到外因两方面综合分析,给投资者指出资本的增值方向和盈利性,同时给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系列可参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 民间资本 可行性分析
近来,“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储备不足”、“延迟退休”等一个个新闻热词,一次次触痛了人们本就脆弱的神经。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也在大力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和财力投入。养老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于社会养老问题及对老年人的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还是资源的投入,而从政府方面来看,预算投入的增加根本比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程度。再加上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政府财政税收减少,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力度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此时此刻,我们来讨论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应该是十分适宜的。
接下来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
一、广州民间资本及养老行业现状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也是中国金融业的发祥地之一,正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的时代机遇,要想抓住机会,将广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金融中心,还要面临许多挑战,而其中,金融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资本的有序管理、健康发展是广州能否实现突破的极为重要的部分。
据测算,2011年6月末广东省民间资本的总体规模为:全省中小企业和个人民间融资总量为1.19万亿元,占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57万亿元的21.4%,其中,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总额约为5407亿元,个人民间融资总额为6526亿元。2011年末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2660笔,共33.63亿元,平均每笔126.43万元,此数据仅仅是登记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情况,而“阳光背后”的民间融资规模必定十分庞大。
广州政府与2012年6月在长堤大马路大三元酒家旧址开办了首个民间金融街。建设广州民间金融街,是广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随着广州民间金融街的诞生,必将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借贷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开创出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新路径。
同时,广州也将面临着入住老人供不应求的紧张局势,正因为如此,广州养老院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大,养老产业得到政策的极大优惠和鼓励,政府大力支持建设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广州市政府表示,将加大力度推近广州养老院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养老院的管理和建设制度,预计在2015年实现“9064”养老计划。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广州民间资本活跃,而且金额充足,而同时,当地的养老服务行业也具备巨大的需求潜力。故而,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该行业,一定能够获得资金的盈利和社会和谐的双赢态势。
二、养老服务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资本能够进入那个领域,关键一点还是看这个行业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盈利性。有句俗话叫做“无利不起早”,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赢利点,并且对其经营模式给出一些引导和建议。
根据对多家养老院的经营模式研究,目前大致的收费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租赁式收费:按照出租的经营模式,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按每月或按每年交纳房租费用。此费用一般和其他服务费一起收取。
第二,产权式收费:开发商建设产权式小区,老人(或任何人)一次性购买,并拥有产权。如果是投资客,也可以不居住,然后直接委托养老机构来运营。此类经营模式的案例有:北京曜阳、武汉侨亚,这种经营模式是目前笔者认为具备很大发展潜力的社区养老院模式。社区养老类似于居家养老,但是又略有不同。社区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第三,集资式收费:交纳大量的押金,免费居住一定时间,到期后押金全部返还。典型机构: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第四,押金抵房费:多交纳押金,利用利息来冲抵一部分的房费。典型机构:北京寿山福海。
第五,会员式收费:一次交纳多年的费用,按照居住时间扣除相关费用。典型机构:上海亲和源。
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的措施建议
为了使民间资本能够顺利的开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经营活动,还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在一些经营方式、准入门槛等方面,良好的政策支持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几点建议:
第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本养老服务;对于政府举办的特别是新建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当然前提是要明确产权,参与形式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以联营、承包、合作等方式,交给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生活、医疗和护理等的运营管理。第二,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优惠政策。开展养老服务经营活动,通常会涉及到有关土地、公用水电等资源。政府对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予以适当的考虑。另外也可以给予适当补贴或者建设补贴。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广州金融白皮书2012》.
[2]李小安.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J].金融经济,2006(6):16-17.
[3]徐龙志,赵凯,吴春梅.充分发挥内生性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J].江淮论坛,2006(2):26-29.
关键词:知识产权服务业;南沙自贸区
一、分析框架
(一)发展优势(Strength)
1.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
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设施日渐完善,有利于共享产业内的各种资源,有助于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公益化和商业化的健康发展。我国已打造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1个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和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网点、21个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42家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67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75家专利工作交流站,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热线。再者,服务内容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大服务领域,为行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知识产权、信息、咨询、质押融资等服务快速发展。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各行业分工链上的,各服务在产业链上分工协调,协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功能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转化应用、质押融资、维权援助等内容,行业内中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投融资机构、预警服务机构、评估机构等企业快速发展,大力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深入发展。
(二)发展劣势(Weakness)
1.规模小、体系不完善,缺乏国际竞争力
由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体规模还较小,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法人主体;就整体来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很多领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以知识产权信息链为例,政府为地方专利信息网点提供的主要是整块的数据信息,在信息挖掘和利用方面还不系统和深入,各地方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因专利信息资源开发不够、专业服务人员不足、提供深层次服务的能力有限等问题,没有形成有效、长效的集成共享机制,使得产业无法进入高速发展道路,缺乏国际竞争力。
2.服务层次低、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能力弱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现状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以代企业申请专利、商标等相对单一的服务内容为主,高水平、高层次的服务比较少。由于服务内容单一,进入门槛低,中介机构一哄而上,为争夺市场,竞相采取低价策略。低价竞争,一方面会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另一方面服务机构为了保本盈利,只好降低服务档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端人才不集聚
知识产权服务业对人才具有高度依赖性,核心人力资本的培育是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前阻碍知识产权人才涌现的因素除了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人才机制、人才结构和师资力量三个方面,三方面的欠缺、结构完善的不足都亟需加强。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充分的政策支持
随着南沙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方案》的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将被进一步落实。另外由于在自贸区内政府相应职能的改变,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都会导致在自贸区内对于一些相关政策能够更好的实施。如广州市知识产权相关机构在2012年下发的《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相信会在自贸区内得到更好的执行。
2.巨大的市场潜力
南沙自贸区的建立减少了国内关税壁垒以及进出口贸易摩擦,相对地减少交易成本,同时在《方案》中提出的要加快建立总部经济以及新型贸易业态,这些都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3.人才的集聚效应
自贸区的建立,必然能为自贸区,为广州以及中国带来更大的红利与机遇。这都会吸引更多的国外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人才进驻自贸区,为知识产权服务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国内外竞争加剧
自贸区的建立,放开了门槛,国外成熟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相关企业进驻南沙自贸区,国外企业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会对国内企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竞争态势。
2.开放程度的提高导致不可预测风险增加
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全新的尝试,开放程度提高,但我国尚缺乏相关经验,面对风险较难做出准确预测。
3.自然资源的稀缺导致商务成本的上升[5]
上海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的城市,经济发展受到土地、能源等资源的约束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日益明显。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高房价对高素质人才具有挤出效应,土地价格高涨导致写字楼高租金、交通拥堵、生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商务成本的大幅上升。
二、结论
1.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法律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根据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完善的法律规范是产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机制。当前,立法滞后仍然是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需要借鉴国际惯例和国外经验,根据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另外,要不断深化南沙自贸区行政体制改革,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动知识产权资源集聚
当前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尤以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成为该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为此迫切需要加快行业人才建设。重点培养从事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咨询、诉讼和专利检索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加快培养懂专业、懂外语、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能与自贸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3.大力发展市场化、品牌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构建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使其品牌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建议在南沙自由贸易区试行期间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融资、财税等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一批服务规范、诚实守信、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发展潜力的知识产权服务骨干机构、企业,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摘要:“双反”调查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了对光伏产业安全的思考。文章梳理了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综述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光伏产业开始萌芽,到20世纪末,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迅速发展始于2004年以后。由于国外市场对光伏电池的需求不断攀升、中国光伏产业也具备快速扩张的基础、地方政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中国的光伏电池总产量名列世界榜首,成为最大的光伏电池产出国。但是在取得卓越进步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而且从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只在数量上取胜。
目前,国内学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焦点多数集中在对国内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光伏产业今后如何发展的对策。宇文旭(2009)从世界光伏产业概况及光伏产链结构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应对之策。李园红、高明(2010)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链的上、中和下游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游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受限且不稳定、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马宁、董莉(201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了中国光伏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以来都存在原料在外、市场在外以及未掌握核心技术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该如何实现升级。有学者指出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但是还未突破起步阶段,通过运用归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总结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所处困境,进而基于法律、技术、财税和金融四个角度提出应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有学者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之术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来衡量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认为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强化,但是仍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弊端,据此提出了增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也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一些学者从高纯多晶硅、硅片制造、电池生产、太阳能电站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其发展中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如产业发展高度对外依赖、国家长远规划受到对产业现状认识不统一的阻碍。也有学者把波特钻石模型作为出发点,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应该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等方面提升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有些学者对引发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领先技术的缺乏和经济竞争力不足是困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有学者在分析了国际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是因为对抵挡技术过度投资、发展模式缺乏价值链两端。也有学者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研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综上,鲜有文章从产业安全角度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本文从产业安全的因素来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二、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产业安全包括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而从生产要素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场安全。由于与光伏产业密切相关的有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人口对其影响甚微,所以文章从资源安全、技术安全和市场安全三个方面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分析。
1.资源安全
光伏产业链由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大环节构成。硅料的生产是后续环节能够继续的基础,同时也是光伏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多晶硅电池一直居于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07年,其市场份额超过了90%。但是用于制造多晶硅电池的原料需要复杂的技术、大规模投资和长周期建设的支持,导致其发展速度缓慢,落后于整个光伏市场的发展水平,这导致了硅材料紧缺的态势,而中国要面对的是更加严重的硅材料紧缺问题。自2004年到2007年,中国硅材料缺口一直在90%左右,有时甚至超过了90%。硅材料的缺乏几乎成为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不但阻碍了增加多晶硅电池产量的步伐,而且制约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这是因为生产硅材料环节薄弱,导致出现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局面,即生产链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状态,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步伐。
2.技术安全
光伏产业要求硅材料纯度达到99.9999%以上,但是这对生产硅材料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中国主要向市场提供耗能高的粗硅(纯度在99.9%以下),以低价出口到国际市场,有外国企业提纯后在转销中国,加工成可以直接用于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其中超过98%又被出口国外。由此可以看出,生产高纯度的硅材料技术被外国企业所掌握,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受阻,导致中国光伏产业那以实现向市场提供低成本纯度高的硅材料的战略目标。而该项技术主要由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所掌握,这些国家以技术垄断取得高额利润。中国光伏产业一直未能掌握核心技术,有关技术的发展也多以跟踪模仿为主,难以突破现有生产技术,从而导致国多数光伏企业将生产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环节,而该环节位于光伏产业链尾端,几乎趋于完全竞争。光伏产业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企业产品要想形成市场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具有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能力。
3.市场安全
中国光伏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两头在外”发展模式,不仅生产光伏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从国外进口,而且对光伏电池组件的市场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市场,从这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面向的是国外市场,而且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这使得中国光伏产业抗击国外政策以及国际金融等影响因素的能力弱化。2011 年 11 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 年9 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 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自“双反”调查事件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生存面临危机,一些小规模、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若提高征收关税,那么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市场将大面积萎缩,诸多企业将面临破产。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高昂、还未形成完善的营销渠道,国内现有光伏产业市场极小,而且不稳定。
三、小结
综上,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着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威胁,要想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从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考虑提升其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宇文旭.光伏产业发展概况与产业结构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