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医康复学前景范文

中医康复学前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康复学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医康复学前景

第1篇

关键词:教育康复学 专业建设 课程框架

分类号:G760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向教育部提出开设教育康复学本科专业的申请,2013年3月28日教育部教高[2013]4号文件,决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教育康复学,即教育康复学作为二级学科与特殊教育学并列。由于教育康复学科属国内首创,本文拟就教育康复学的建设背景、学科界定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区分度、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叙述,以期为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1、建设背景

1.1 特殊儿童自身对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儿童患病的类型也在发生改变,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下降,遗传性疾病、先天畸形、早产、极低体重等儿童的存活率逐渐上升。这些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暴露出某些障碍或缺陷,甚至产生如脑瘫、智力障碍、孤独症等疾病。由于现有的医学手段尚无法治愈这些疾病,这些特殊儿童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到了受教育的年龄,他们只能带病接受教育。另外,随着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推行,与十多年前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特殊儿童障碍程度加重,残障类型增多,多重障碍儿童增多等。面对这些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难以实施,教育康复效果难以提高。针对目前特殊教育对象的现状,要切实提高我国的特殊教育水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改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特殊教育改革自然就是要以特殊儿童的需要为本。综上,特殊儿童既有接受教育的需要,又有接受康复服务的需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康复治疗服务主要由医院承担,而教育主要由特殊教育学校提供。近年来,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康复与教育分离的模式。2012年,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教授指出这种相互分离的模式有两个弊端,一是残疾儿童个体很难同时兼顾学习与康复,二是康复治疗与学习完全分离,医生的康复治疗不能有效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发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并将其视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部分。这一构想明确提出特殊教育学校必须承担起教育与康复的双重任务,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对现有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培养大批具有教育与康复双重知识和技能的师资。

1.2 社会对教育康复人才的大量需求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人,在校特殊儿童约39.9万人。据统计,2011年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41311人,师生配比为1:9.65,远低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比例。而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能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关康复服务的专业人员更为缺乏。统计表明,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能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关康复服务的不足3%。就目前我国学前和学龄特殊儿童数量而言,如以每名专业人员服务40名儿童、每名儿童每周接受1个小时的康复训练来计算,我国共需要9.7万名教育康复专业人员。另外,对于绝大部分特殊儿童而言,每人每周接受1个小时的训练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对于许多存在多重障碍的儿童来说,可能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员为其提供综合康复服务。再者,由于特殊儿童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往往需要对其实施个别化的教育和康复。因此,目前我国教育康复人员的需求与实际数量相比,存在巨大缺口。

依据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特殊儿童所需的相关康复服务包括:听觉康复、言语语言康复、心理康复、物理康复、作业康复、艺体康复、康复辅具以及社会康复等。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康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的康复医学也随之发展,国内的一些医学院校相继设立了相关专业。据本项目组统计,已有72家本科院校、113家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等专业。但这些专业的内容主要以物理治疗为主,培养的康复治疗师尚不能满足目前医院的实际需要,更不用说满足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对教育康复人才的急迫需求。另外,从目前国内外康复治疗专业所属学科领域来看,相关康复治疗学既可归属于医学类,也可归属于教育学领域,例如香港大学的教育学院就下设言语听觉科学系。因此,本项目组认为大陆地区高等院校的教育学科必须打破专业壁垒,利用已有的专业基础,大力发展与建设教育康复学专业,培养能在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与相关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

1.3 国家支持增设教育康复类专业

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又提出“支持特殊教育”。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心与支持特殊教育的政策文件,大力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2年4月,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厅了《关于印发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实施方案暨编制专项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2]896号),其中明确提出:“扩展特殊师范专业范围,研究增设教育康复类专业。”同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在“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中提出:“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拓宽专业领域,扩大培养规模,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要。改革培养模式,积极支持高等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合作,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些政策性文件直接催生了教育康复学这门新学科,也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平台。

2、学科界定及其专业区分度

2.1 教育康复学的学科界定

对教育康复学可有两种理解:其一,该学科是研究如何以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的一门学科;其二,教育康复学是整合教育、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为兼具教育和康复两种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一门综合学科,该学科是教育学(包括特殊教育学)与康复治疗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简而言之,前者将教育与康复解释为偏正关系;后者将教育与康复解释为并列且交叉融合的关系。这里我们倾向于后者,因为将教育康复学界定为特殊教育学与康复治疗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更符合“医教结合”的内涵,符合目前国内特殊教育新形势下对师资培养的需求,有助于发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

2.2 教育康复学与相关专业的区分

2.2.1 教育康复学与特殊教育学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至今大约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特殊教育的发展又催生并促进了特殊教育学的发展。而教育康复学则是基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实需求而设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助于落实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改革方针,有助于建立基于学校的康复训练模式。

第二,从学科定义上看,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及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科学,一般以学前和学龄特殊儿童的教育为研究重点,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青少年)所进行的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教育康复学则是教育学(包括特殊教育学)与康复治疗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大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从培养目标上看,特殊教育学专业主要培养在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教育康复学专业主要培养既能从事特殊教育集体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各类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双师型人才。

第四,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看,特殊教育学专业主要以教育学为基础,以特殊教育基本原理、特殊教育史、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特殊教育学校教材教法等为主要学习内容;而教育康复学专业主要以现代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学为基础,以特殊儿童各类功能评估与康复训练、特殊儿童教育与教学方法为学习内容。

第五,从培养方式上看,国内目前特殊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层面,实验类课程相对较少;而教育康复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则偏重操作层面,实验课程占有较大的比例。另外,学生除需要在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及康复机构见实习外,还需在医院康复科临床实习。

第六,从服务对象上看,特殊教育学以特殊儿童(学前、学龄及青少年)为主;而教育康复学在以特殊儿童为服务主体的基础上,兼顾有障碍的成人。

总之,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更多的是从哲学或理论层面去研究特殊教育的现象与规律;而新设的教育康复学则更多的是从实证与操作层面去研究特殊教育的现象与规律。两学科的并列设立,有助于促进各自“上天入地”式的纵深发展。

2.2.2 教育康复学与康复治疗学

基于学校的教育康复学与基于医疗系统的康复治疗学有明显的不同,如:从培养方向上讲,康复治疗学目前培养的专业人员大多在医院从事相关工作,而教育康复学培养的专业人员则多数将在康复机构、特教学校、儿童福利院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从手段上讲,康复治疗学以药物、器械等为主要手段;而教育康复学则将康复训练和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从课程内容上讲,康复治疗学以物理治疗为主,而教育康复学中的康复涉及言语、听觉、语言、认知、心理、运动等更广泛的领域。从对象上来看,康复治疗学以成人为主,而教育康复学以儿童为主、兼顾成人。

3、专业建设思路

3.1 培养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育康复学的界定,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康复中心与民政福利院等机构,既能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各类康复训练任务的双师型人才。

3.2 课程设置

3.2.1 课程框架及主要课程

教育康复学本科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板块(不包括学校与学院设置的通识课程),即: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现介绍依据这四个课程板块设置的专业课程框架及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

3.2.2 课程设置说明

基于上述教育康复学的界定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课程板块之间相互联系与融合。从整体而言,课程包括了教育与心理、康复训练两类课程。教育与心理类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教育学概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等课程;康复训练类课程主要有:康复听力学、言语语言障碍的评估与矫治、各类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等。两类课程及各板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课程内容之间有机衔接,呈阶梯式递进,前面课程是后面课程的基础,后面课程是前面课程的延伸与拓展。

(2)理论与实践结合。该原则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相关理论课程均有配套的实验课程,如:“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的实验课时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二是加强见、实习环节,包括在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医院康复科的见、实习。

(3)先分后总。即遵循综合康复的理念,先按言语、听觉、语言、认知、情绪行为、运动、学习能力七大康复板块no]设立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在此基础上,依儿童障碍类型设置拓展型课程,如:脑瘫、智障、自闭症、听障、学习困难等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提出先分后总这一课程设置原则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大多数特殊儿童均有一些共同的障碍,如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第二,无论哪一类特殊儿童均会表现出多种障碍,如脑瘫儿童除肢体运动障碍以外,还会有言语、语言、认知、情绪行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障碍;第三,目前有部分高校特教专业课程按特殊儿童障碍类型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之间存在大量的交叉与重复。先分后总原则遵循的是先关注与处理各类特殊儿童的共同性问题,再关注与处理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性问题,以期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3.3 培养形式与途径

沈晓明教授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的建议值得思考。他认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是倡导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合作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二是提高特殊教育专业中康复类课程的比例;三是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造就一批教育康复的高层次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康复学的设立是目前特殊教育改革的产物,改革的精神与内容必须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下分本科、硕士两个层次探讨教育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式与途径,并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规划为例说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合作,具体说,本科学生必须修满“156+60”个学分的课程,前156个学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承担,后60个学分(包括临床康复实习)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承担,学生毕业时既可获得教育学(教育康复专业)的学位证书,也可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证书(相当于二专)。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可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实施7年一贯制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如前三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医学与康复治疗学的课程,后四年在教育康复学专业学习心理与特殊教育类课程,硕士论文可由两校教师分别或联合指导。另外,除了让学生获得学位证书外,还将积极支持与鼓励学生获取相应的职业证书(例如,取得助听器验配师、言语康复师资格证等),提升康复技能,为今后的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4、专业发展前景

第2篇

山西省医院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康复学术论坛会,于2012年11月18日上午8点在太原市经贸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由山西省医院协会主办,太原市中医医院承办。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有:山西省医院协会会长赵震寰、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波、太原市卫生局局长郝宝清等。会议还特邀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医史馆副馆长张雪亮教授分别作了健康管理和康复教育专题讲座,全省16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山西省医院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是目前山西省成立的首个“康复医学”管理组织。

 

康复医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被称为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体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体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包括“医学康复”(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取得就业机会)、“社会康复”(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进残疾人能重返社会)。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

 

康复医学发展初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战伤、车祸、意外事件,导致残疾和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功能障碍残疾者。隨着社会需求发展,康复医学发展近期服务对象,则扩展为久治不癒慢性病、生活方式病、中老年病、心理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群体。同样是因为社会需求的发展,康复医学发展远期服务对象,将扩展到城市社区、以及占社会人群总数70%的亚健康群体。亚健康状态评估、康复医疗与康复调理,将对疾病预防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有重要指导意义。

 

康复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对康复及康复医学进行了艰苦的 探索,逐渐认识到其内涵和意义,并积极引进国外的康复医学体系,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医药特 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本文由收集整理

但是,中国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

 

太原市中医医院在成功搭上康复医学这趟“快车”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引领山西全省康复医学工作发展的重任。

 

太原市中医医院(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它是经中国医院协会审核批准为第三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是太原市“绿色十佳”单位,也是省、市医保、城镇居民、新农合定点医院。同时,太原市中医医院还是首家中医“治未病”中心,作为山西省第一批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它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为第四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近年来,太原市中医医院在康复医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运用包括“中药熏蒸、磁疗、电疗、贴穴、传统针灸、拔罐、刮痧、神经阻滞术、 特定穴位埋线术、火针、梅花针、头皮针、推拿、中医正骨”等在内的一系列医学康复方法,增加了康复技术种类,拓展了康复护理应用,完善了给药途径,同时引进西医的康复理念及康复设备,进一步提升了中医医院康复医学水平,推动了该院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毛群安教授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兼党委书记

 

以先进理念指导康复实践

 

山西省医院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虽然是一个学术性的松散组织,但是对山西的康复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成立的意义广泛而深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委员会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康复理念、技术、方法上。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适合山西本地的做法,并集中予以推广。

 

其次,推动学术的交流、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我们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作为学术团体来说就应该在优势资源互补、共享方面做文章,争取为推动本地区学术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把康复的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这是推动康复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和手段。

 

最后,要呼吁普通大众认识康复对健康的重要性,对医疗效果的辅助

转贴于

和促进作用。尤其是要在医务人员中广泛推广康复的理念、技术、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张雪亮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医史馆副馆长

提倡中西医有机结合

中医是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任何医学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一定要探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路子。此外,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要跳出药物,跳出中医,跳出医学。

山西省医院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可喜可贺,而委员会以后的工作任务也不轻。可以先广泛收集国内和国外、中医和西医等各方面有关于康复的医学信息,让信息开路。在学习、总结各方经验之后,根据山西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还要找出自己地区或自己医院的优势、特色。

张波 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用新思维推动新医学发展

康复医学被称为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它的蓬勃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康复管理委员会为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构建了和谐的学术交流氛围;在发展我省康复医学的路上要拓宽思维、解放思想、积极吸纳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在继承、弘扬、发展、应用的过程中,继续坚持科学化发展道路,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学科的方法探索现代康复医学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我省康复医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郝宝清 太原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康复医学前景广阔

山西省医院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全省康复医学界的知名专家和管理精英们提供了一个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强化合作、增进友谊的平台。希望大家今后一定要多向专家学习,多向同行学习。我相信,在未来几年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市康复医学和健康管理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真正起到引领全省康复医学和健康管理发展方向的作用。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社会所需要的学科。同时,康复医学也是一个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发展壮大起来,并更好地服务于老百姓。

焦国梅

山西省医院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太原市中医医院院长

山西医疗界任重道远

经过与会者的共同努力,本次大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选举了组织机构,搭建了我省康复管理的一个平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省内康复专家和管理精英加强了联系。

第3篇

[关键词] 药食同源;中药;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9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b)-0029-04

[Abstract] Classified by "Items list that is either medicine or food" that is released by Chinese Ministry of Health in 2002,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 that is comp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ublished by Shanghai Scientific Techonology Press in 2006, five homologous items of medicine and food with anti-hypertension effect have been selected (Hawthorn, Emblic leafflower fruit, Oystersl, Radish seed, Medlar), and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clinical preventio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dietary guidelines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Key words] Homologous Items of Medicine and Foo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ypertension

高血压病是危及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1],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我国50171个高血压受试者参与完成调查后显示[2],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9.6%。目前,西医主要通过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虽有疗效,但都有一定甚至较明显的不良反应[3]。近年来,人们对于药食同源的理论越来越推崇,中医在饮食、养生、康复方面,运用“治未病”及养生保健理论防治高血压病,且现代国内外研究表明[4],高血压可通过有效的饮食康复手段,严格控制好血压,并能有效降低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药食同源中药治疗高血压有积极作用,但通过查阅整理近年来有关中药抗高血压病的文献,发现关于药食同源中药抗高血压病并没有文献报道。本文将87种药食同源物品中抗高血压病的中药进行分类整理,为临床预防、治疗高血压病及对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指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为药食同源中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药食同源物品分类

我国原卫生部于2002年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本文将87种药食同源物品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中谷物类5种,分别为淡豆豉、黑芝麻、赤小豆、麦芽、薏苡仁;菜类8种,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马齿苋、白扁豆、薤白、鱼腥草;肉禽类3种,乌梢蛇、鸡内金、蝮蛇;水果10种,枳鹤印⑸介、木瓜、桑椹、白果、沙棘、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青果、覆盆子;干果5种,乌梅、余甘子、莲子、龙眼肉(桂圆)、杏仁;菌类1种,茯苓;花茶类25种,丁香、枸杞子、栀子、胖大海、香薷、桑叶、桔红、代代花、桔梗、玉竹、甘草、荷叶、白扁豆花、淡竹叶、决明子、、百合、菊苣、佛手、槐米、槐花、蒲公英、橘皮、金银花、薄荷;调味品8种,八角茴香、高良姜、肉豆蔻、肉桂、紫苏、黑胡椒、花椒、姜(生姜、干姜);种仁类9种,桃仁、火麻仁、益智仁、莱菔子、黄芥子、紫苏籽、酸枣仁、郁李仁、芡实;药用植物类4种,香橼、白芷、黄精、葛根;芳香类药材3种,砂仁、榧子、藿香;根茎类2种,鲜白茅根、鲜芦根;水产品2种,昆布、牡蛎;其他类2种,阿胶、蜂蜜。

2 87种药食同源物品中5种抗高血压病的中药

根据对87种药食同源物品的分类可见,5种抗高血压病药食同源中药涉及水产品类、水果类、种仁类、花茶类、干果类。以200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为依据,5种药食同源中药抗高血压病的性味、归经、药理作用、功用主治见表1。

3 5种药食同源中药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3.1 山楂

现代研究表明[5],山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三萜,具有降血脂、促进心肌收缩及保护心肌、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马征等[5]在银杏叶与山楂提取物配伍治疗SHR高血压的实验研究中的结果显示,银杏叶和山楂提取物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令人关注,二者合理配伍联用能更有效安全地治疗高血压。袁圆等[6]通过观察山楂对肾性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压及血脂的影响,得出结论:山楂对肾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有较稳定、持久的调脂作用,同时能控制血压不再升高。云丽芹[7]认为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山楂茶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其有效率为96%。杨仁松[8]以中药黄芪、丹参、生山楂联合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用。山楂中富含的维生素C对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和抗氧化大为有益,山楂绿茶配合有氧运动有益于改善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身体形态和血压指标[9]。

3.2 余甘子

余甘子为一常用藏药,有众药之王之称,是药理活性强、治疗范围广、不良反应少的天然药物,又是营养价值高的天然果品,故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列入首批药食同源名单。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10],余甘子具有降血脂和血糖、降压等多种药理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由西青果、诃子、余甘子3味药组成,并采用维吾尔药传统工艺制成的蜜膏类复方制剂,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1]。余甘子具有降血压作用,余甘子口服液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明显[12]。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据记载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13]。李晨钰等[14]认为,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与肝脏关系密切,而余甘子提取液能够增强肝细胞的恢复能力。余甘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且不管是作为果品及加工成的各式食品,还是作为药品和保健品用于治疗与养生,至今没有毒副作用的记载与报道[15]。

3.3 牡蛎

牡蛎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以牡蛎多糖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灌胃均具有较明显的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16]。临床研究表明[17],牡蛎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压、治疗失眠等作用。同时对于牡蛎肉酶解产物降血脂、降血压以及调整血糖的作用已有报道[18]。李少松等[19]根据邓铁涛教授用石决牡蛎汤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以石决牡蛎汤为主随症加减治疗高血压脑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陈海生[20]通过回顾性分析,以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组采用以石决牡蛎汤为主体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诊治,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结果采用石决牡蛎汤为主体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何文华[21]就石决牡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行石决牡蛎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3.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证实了使用石决牡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可行性。石决牡蛎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内科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还可以改善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叶思文[22]的临床观察提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得到更好的控制。

3.4 莱菔子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目前,文献报道证实莱菔子成分中的水溶性生物碱、芥子碱盐类及其他成分均有降压作用,临床亦有莱菔子单用或配伍他药治疗高血压的报道,且无副作用[23]。张红岩等[24]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大鼠收缩压,观察莱菔子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能降低自发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此外,杨金果等[25]研究发现,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和钩藤总生物碱配伍应用,对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宫继荣[26]在莱菔子治疗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莱菔子组70例,总有效率为85.7%;利血平组20例,总有效率为65%。从观察结果中可以看出,服用莱菔子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下降。马春[27]采用中药穴位外贴治疗高血压,在茺蔚子、石决明、夏枯草、钩藤、杜仲的基础上配以莱菔子,行气化瘀,降气潜阳,疗效明显。莱菔子作为传统中药,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5 枸杞子

枸杞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材类型,同时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保健食材。对于医学者来说,枸杞的全身都是可以利用的,枸杞的叶子、果实、皮都是可以用来当作药材的,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对枸杞子的记载,枸杞子的嫩叶可以用来泡茶或食用[28]。另外,《本草述》中有写到:枸杞子可以治疗肝风血虚、中风眩晕等[29]。枸杞子多糖是枸杞中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表明[30],枸杞子多糖具有抗疲劳、抗辐射、降血压、促进发育等作用。临床往往将枸杞子与、麦冬、元参、生地、白蒺藜及钩藤等药物配伍同服[31],用于治疗眼睛干涩、视物不清和高血糖、高血压等症。大鼠喂食枸杞子多糖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会下降[32]。潘正军等[33]实验也表明枸杞具有降血压和调节血脂的功能,能显著改善孕鼠高血压状态和子育状况。枸杞子在民间常用来煮粥、泡酒、熬膏和其他食物、药物一起食用[34]。对于长期从事办公室繁重工作的人群,可自制枸杞茶,方法:3~5朵,一小撮枸杞子,将其放入沸水中浸泡10 min左右即可饮用,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泡茶饮用能发挥延缓皮肤衰老、紧致皮肤的作用,且能降血糖、降血压。近年来,枸杞子作为药食兼用的名贵资源,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结构及功能评价等方面深入研究,枸杞子的临床药用价值有待开发。

4 小结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健康知识的积累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得药食同源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药食同源中药,不仅对人体有营养作用,可以作为天然食品食用,同时能够达到治病防病的疗效。综上所述,5种药食同源中药降压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高血压是顽固性疾病,而药食同源中药无论在药理作用还是营养成分方面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今后,对抗高血压病的药食同源中药有待进一步开发,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鹰.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新指南,新在哪里[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3):67-68.

[2] Wang J,Zhang L,Wang F,et al. China National Surve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orking Group [J]. Am J Hypertens,2014,27(11):1335-1361.

[3] 阿布来提・阿布力孜,麦麦提・艾麦提.降压中药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4,26(2):108-110.

[4] 李学国.高血压病的中医饮食养生康复[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101-104.

[5] 马征,刘健豪,马晓宁,等.银杏叶与山楂提取物配伍治疗SHR 高血压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 31(1):170-173.

[6] 袁圆,赵军,高惠静,等.山楂对肾性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52-57.

[7] 云丽芹.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山楂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6):192-193.

[8] 杨仁松.浅谈中药生山楂、丹参、黄芪治疗高血压[J].医药,2015,7:205.

[9] 赖学鸿,杨建国.山楂绿茶配合有氧运动对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身体形态和血压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6):3059-3061.

[10] Li CL. Studei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ructus Phyllanthus [J]. Progr Pharm Sci,200l,25(4):210.

[11] 艾合买提・买买提,刘建国,米热古丽・卡米力.维吾尔医伊提日非力制剂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9):60.

[12] 周涛,邱德文.民族药余甘子的本草学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3):3-5.

[13] 姜德友,周雪明.眩晕病源流考[J].天津中医药,2010,27(6):449-450.

[14] 李晨钰,戴雁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情致因素及相关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5):79-80.

[15] 刘延泽,李海霞,许利嘉,等.药食兼用余甘子的现代研究概述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草药,2013,44(12):1700-1706.

[16] 石璇,郭国丽,马慧慧,等.水溶性牡蛎多糖的降血压活性[J].河北渔业,2015,(2):1-2.

[17] 冯丽,赵文静,常惟智.牡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1,28(1):114-116.

[18] Tanaka K,Nishizono S,Kugino K,et al. Effets of dietary oyster extract on lipid metabolism,blood pressure,and blood pressure,and blood glucose in SD rats,hypertensive rats,and diabetic rats [J]. Biosci Biotecchnol Biochem,2006,70(2):462-470.

[19] 李少松,张英丽.石决牡蛎汤治疗高血压脑病5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662.

[20] 陈海生.石决牡蛎汤治疗86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J].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3,5(15):86-87.

[21] 何文华.石决牡蛎汤治疗93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0):19.

[22] 叶思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12):28-29.

[23] 葛亚如,郭炜,董文亮,等.莱菔子降压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29-231.

[24] 张红岩,韩大庆,刘伟,等.莱菔子抗高血压有效部位筛选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1-12.

[25] 杨金果,李运伦,周洪雷.钩藤和莱菔子生物碱抗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效应[J].中成药,2013,35(5):889-893.

[26] 宫继荣.莱菔子治疗7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1):14.

[27] 马春.中药贴敷穴位防治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54-155.

[28] 廖玲,李慧龄,蔡玉珍,等.镇痛分娩配合护理矫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J].华夏医学,2010,23(5):619.

[29] 赵彦明.浅谈枸杞子的医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288-291.

[30] 汪建龙.枸杞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32-1033.

[31] 段文杰.枸杞子的药理作用及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3, 26(1):127-128.

[32] Luo Q,Cai Y,Yan J,et al. Hypoglycemic and hypolipidemic effec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uit extracts from Lycium barbarum [J]. Life Sci,2004,76(2):137-149.

[33] 潘正军,刘畅,张燕,等.枸杞多糖对高血压孕鼠肾脏胎盘及胎鼠肾脏结构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528-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