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多样性的叙述范文

生物多样性的叙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物多样性的叙述

第1篇

1. 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 )

A. 糖类 B. 脂质

C. 蛋白质 D. 核酸

2. 某多肽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环境中131I严重超标。若放射性物质131I进入人体,会在甲状腺细胞中积累。131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为( )

A.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B.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作用(内吞作用)

4. 将人体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比较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的结果是( )

A. x<y B. xy C. x>y D. 无法判断

5.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 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 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D. 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6. 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的洗涤效果更好,这说明( )

A.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B. 酶具有专一性

C. 酶的活性受pH影响 D. 酶具有高效性

7.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Ⅰ表示暗反应 B. 阶段Ⅱ表示光反应

C. 物质a表示[H] D. 物质b表示C3

8. 慢跑是一种健康的有氧运动。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氧气的是(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一和第二阶段

9.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的时期是( )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10. 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细胞的衰老

B. 细胞的凋亡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11. 将发芽的小麦种子制成匀浆,然后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这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

A. 还原糖 B. 脂肪

C. 淀粉 D. 蛋白质

12. 下图为植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C. 细胞中有4个DNA分子

D. 细胞中染色单体为0

1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 基因重组 B. 有性生殖

C. 自然选择 D. 生物遗传

14. 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是染色体的主要载体

B.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段

15. 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时,最好选取的疾病是( )

A. 红绿色盲 B. 艾滋病

C. 原发性高血压 D. 21三体综合征

16. 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250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只、150只、20只。该果蝇种群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65%、35% B. 62%、38%

C. 95%、5% D. 40%、60%

17. 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

B. 需要用X射线处理生物

C.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8. 现有基因型为Rr的豌豆植株若干,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这些幼苗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19.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与黄色、盘状与球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纯合白色球状品种与纯合黄色盘状品种杂交得到F1,再用F1自交得到F2,实验结果见下表。其中表现型丁为( )

A. 白色盘状 B. 黄色盘状

C. 白色球状 D. 黄色球状

20. 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受精过程中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 受精的作用是和卵细胞相互识别无关

21. 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食品只能用作牲畜饲料

B. 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C. 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物质种类差异很大

D. 目前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试验尚未作出具体规定

22. 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23.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激素都是小分子有机物

B. 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 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 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器官)产生

24.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关曲线(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度为a的生长素类似物抑制胚芽鞘的伸长

B. 浓度b为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

C. 与浓度a时相比,浓度c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伸长效果更好

D. 与浓度c时相比,浓度d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伸长效果更好

25. 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6. 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27.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B.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D. 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28.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29. 创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A. 达尔文 B. 孟德尔

C. 格里菲思 D. 沃森和克里克

30. 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 昆虫的性外激素 B. 雄鸟的“求偶炫耀”

C. 狼发出嚎叫声 D. 桂花散发的香气

31.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B.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 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32. 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醒人们要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使用含磷洗涤剂 B.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选用大排量汽车 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33. 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 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

D.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34.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是初级消费者

B. 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C. 鼠和兔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 狐占有两个不同的营养级

35. 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态瓶内各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

B. 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瓶进行密封处理

C. 放置生态瓶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D. 要定时向生态瓶内通入洁净空气

二、 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 (6分)下图为某动物肠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2) 该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号)。

(3) 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4) 图中与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5) 消化酶的分泌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37. (6分)下图为人类镰刀型细胞分血症病因图解。请据图回答:

(1) 过程①发生了碱基对的 (填“替换”或“增添”或“缺失”)而导致基因突变。

(2) 图中②③表示的过程分别称为 。

(3) 由图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为 。

(4) 该病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 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 图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的名称是 。

38. (6分)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 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填“单”或“双”)向的。

(3) 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4) 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

39. (6分)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

(1)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 Ⅰ-1的基因型为 。

(3) Ⅱ-2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2与Ⅲ-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4) 若Ⅱ-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及其配偶都为表现型正常的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则Ⅲ-4及其配偶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40. (6分)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按下表中的方法步骤进行了实验。

请分析回答:

(1) 步骤②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2) 按照上表中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该同学在步骤③收集到的滤液呈 色。

(3) 上述实验操作中存在3处错误,请一一加以改正: 、 、 。

(4) 若将提取的天然叶绿素用作食品添加剂,根据你所学的叶绿素化学性质分析,天然叶绿素不能添加在 性食品中。

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A 5. C 6. A 7. C 8. C 9. C 10. D 11. A 12. A 13. C 14. C 15. A 16. B 17. A 18. B 19. D 20. D 21. B 22. A 23. D 24. B 25. D 26. D 27. C 28. A 29. D 30. C 31. B 32. D 33. B 34. C 35. S

36. (1) ① (2) ④ (3) ③ (4) ①②⑤⑥(全对得2分,否则不给分) (5) 一定的流动性

37. (1) 替换 (2) 转录、翻译 (3) GUA (4) 蛋白质 (5)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苷酸

38. (1) 神经中枢 ① (2) 单 (3) 先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4) AB的中点

第2篇

1. 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 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 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2. 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 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

D. 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 下列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放在载玻片上,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

B. 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C.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标测估计法

D. 研究过程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4.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6. 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 198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是1.862%

B. 某草原每公顷有10只黄鼠

C. 盐钩虾在5℃下后代雄性为雌性的5倍,而在23℃下后代雌性为雄性的13倍

D. 瓢虫的成群分布

第3篇

关键词:江苏省 高考生物 选择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14-02

选择题通常以题量大、考察范围广等特点为主,在江苏生物高考题中分值达到一半以上。通过对2009年至2013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选择题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题干形式较单调

通过对历年试卷的分析,可以发现,20道单选中,几乎有一半的题目,题干都是“下列关于XX的叙述中,正确(或错误)的是()”。这样设置题干,虽然明确了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也节约考生看题的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生物学科的教学发展。生物属于自然学科,所学的知识要运用于生活中,用来解释自然现象。而这样的命题习惯,容易让学生误认为生物是一门文科课程,只要记忆背诵知识点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失去了对生物科学的探索兴趣,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适当增加情境题的数量,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生物这门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联系了实际生活,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讲解往年高考题时指导了方向,使得生物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从而促使生物教学得以进步。

2 高考题不能靠猜测

在“从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选择题谈审题和技巧”一文中,作者提到“抓住关键词句,找到解题突破口”这一技巧,这一技巧恰恰反应了一些高考选择题的问题所在―― 题中有一些暗示性的词汇,我们习惯称之为“关键词”。正是有了这些所谓的关键词,使得原本不确定的答案变得确定了,也许本来不懂这个知识点的考生猜对了,原来理解的考生因为这个关键词反而不确定了。具体看几个例子:

例1(09江苏高考)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这道题本意是考察病毒的遗传物质到底是RNA还是蛋白质,从而设计了4个实验进行对照,但是由于本题实验结果中既给出了病斑类型,又给出了病斑中分离的病毒类型,考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其中的规律,一下子就选出③这个与众不同的实验结果。换句话说,就算没有学过生物的人,只要会找规律,也能知道答案是什么,这样的题目便失去了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意义和功能。

例2 (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生物入侵”概念的掌握情况。题中A、B两个选项说法存在很明显的对立性,所以答案肯定在A、B中选择。这道题的问题在于,这是一道单选题,而选项的设置,使得原本4个选项的单选题,变成了2个选项,在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方面,降低了难度和档次。这种存在对立选项的考题,建议放在多选题中,不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造成该题信度和效度均不高的结果。

3 高考题一定要严谨

例3 (11江苏高考)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无关

这道题给予的信息主要是表格,表格的内容主要是不同海拔区域的植被类型和蝶类的种数。原本是一道不错的情境题,但是在选项的设计上,略微欠妥。A考察的是群落和演替的概念,B主要考察的还是群落的概念,蝶类并不能算作一个群落,所以A、B都是错的,C答案明显错误,而且一眼就能看出二者是有关的,所以C很有凑错误选项的嫌疑,而D在表格中并不能看出二者是否有关,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也无从推导,但是由于A、B、C都是错的,只有选D。

4 高考题考的应该是能力

纵观2009-2013年的江苏生物高考选择题,可以发现其中考察理论性的知识偏多,实验性的考察较少。生物是一门科学学科,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其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但实际的高考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还是把生物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在学习,甚至一些教师在讲课和给出复习意见的时候,并不强调生物的科学性,只是要求学生将考点生硬地记住,应付考试即可。

我们总在针对课程标准、新课改的要求提出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那种模式,可是高考的题目以记忆背诵为主,就可以获得高分,要教师们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从何改起呢?

笔者认为,教学和高考,二者是具有因果关系的,需要一起改变。如果教学方法变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不变,是没有意义的。高考对教学具有反作用,高考灵活了,教学才不会死板,这样变成一个良性循环,二者互相促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周敏.从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选择题谈审题方法和技巧[J].中学生物学,2008, 24(9):47-48.

[2] 黄建华.感悟教学真谛―― 用教材教,非教教材―解析2009年江苏省高考两道选择题[J].中学生物学,2010,26(4):50-51.

第4篇

公元16世纪以前,已有关于生态学知识的记载,但没有形成系统、成文的科学。生物一出现就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注意到了这种关系,积累了有关生物习性和生态特征的生态学知识。

公元前1200年,我国《尔雅》一书中有草、木两章,记载了176种木本植物和50多种草本植物的形态与生态环境。公元前200年的《管子・地员》中叙述了植物分布的生态现象: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性质有关,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各不相同;植物的分布与地势的高低有关。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粗略描述动物的不同类型的栖居地,还按动物活动的环境类型将其分为陆栖和水栖两类,按其食性分为肉食、草食、杂食和特殊食性4类。之后出现了介绍农牧渔猎知识的专著,如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6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均记述了朴素的生态学观点。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公元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生态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虽然在学科理论、方法和结构上并不成熟。

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波义耳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魏德诺在《草学基础》一书中,详细讨论了气候、水分与高山深谷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这本已表现出近代植物地理学的雏形,说明了近代植物地理学的种属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和历史植物地理学三个部分(李继侗,1958)。1807年德国植物学家洪堡在《植物地理学知识》一书中,提出植物群落、群落外貌等概念,并结合气候和地理因子描述了物种的分布规律。1798年,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发表,促进了达尔文“生存斗争”及“物种形成”理论的形成,并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及“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促进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使不少生物学家开展了环境诱导生态变异的实验生态学工作。1866年,海克尔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定义了生态学。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明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作者本人改写,改名为《植物生态学》),和1898年德国施姆普的《植物地理学》两部划时代著作,全面总结了19世纪末以前生态学的研究成就,标志着生态学已作为一门生物科学的独立分支而诞生。

三、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大量生态学著作和教科书。20世纪50?60年代,传统生态学开始向现代生态学过渡。

动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是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群落学和种群研究,尤其是种群调节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研究。1937年,我国费鸿年的《动物生态学纲要》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动物生态学著作;1949年,阿里等合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标志着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研究生理生态与群落生态。

这一时期,生态学已基本成为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生态学由植物群落研究向生态系统研究方向迈进。1935年,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生态学发展史上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有了最基本的发展,如埃尔顿的能量金字塔和林德曼的生物营养及十分之一定律。基本的生物生态学学科体系已建立,欧德姆在《生态学基础》中明确提出了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四、现代生态学时期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生态学蓬勃发展。生态学的定义也由“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发展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视点,研究生物多样性各种机理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已经从单纯的生物生态学发展到关心人类未来的科W;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技术的渗透,使生态学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部门走向综合与交叉;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生态学获得了新的研究条件。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下:

(1)生态系统生态学

国际生物学计划(IBP,1964-1974)是有97个国家参加,包括陆地生产力、淡水生产力、海洋生产力、资源利用和管理等7个领域的生物科学中空前浩大的计划,其中心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研究。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其研究重在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演变、调控的机制及其空间格局、尺度特征、评估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尺度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等。

(2)系统生态学

系统生态学的发展是系统分析和生态学的结合,它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欧德姆甚至称其为生态学发展中的革命。Patten等(1971)的《生态学中的系统分析和模拟》、Smith(1975)的《生态学模型》,Jorgenson(1983,1988)的《生态模型法原理》和H. Odum(1983)的《系统生态学引论》等为这方面的主要专著。

(3)群落生态学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群落生态学有明显发展,由描述群落结构、发展到数量生态学,包括群落的排序和数量分类,并进而探讨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如 Strong等(1984)的《生态群落》、Gee等(1987)的《群落的组织》和Hastings(1988)的《群落生态学》文集。Tilman(1982,1988)则从植物资源竞争模型研究开始探讨群落结构理论,如《资源竞争与植物群落》和《植物对策与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Cohen的《食物网和生态位空间》(1978)、《群落食物网:资料和理论》(1990)和Pimm的《食物网》(1982)等著作,使食物网理论有明显发展,特别是提出一些统计规律和预测模型(如级联模型cascade model)。Schoener(1986)则明确提出《群落生态学的机理性研究:一种新还原论?》。

(4)应用生态学

上世o70年代以来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涉及多个领域,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很多结合。生态学与环境问题研究相结合,是70年代后期应用生态学最重要的领域。主要著作如:Anderson(1981)的《环境科学用的生态学》,Park(1980)的《生态学与环境管理》、Polunin(1986)的《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应用》、IUCN(1980)的《世界保护对策: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等。

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生态学。虽然这是还未成熟的学科,但国内外都给以相当重视。它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的过程与经济过程相互作用方式、调节机制及其经济价值的体现。

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的生产工艺。我国在农业生态工程应用上广为群众按受,创造了许多不同形式,已引起国际上重视,虽然其理论发展还落后于实践。Mitsch(1989)等的《生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本生态工程专著。

人类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虽然70年代已有人类生态学专著出现,如 Sargent(1974)、Ehrlich(1973)和 Smith(1976),以后有Clapham(1981)的《人类生态系统》,但尚未见公认而比较系统的专著。马世骏(1983)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与人类生态系统很接近,而前苏联的《社会生态学》(马尔科夫,1989)大致与人类生态学相一致。人类生态学近年主要研究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不同类型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的健康、区域自然和人文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从涉及人类和动物公共卫生实践到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城乡发展统筹规划等各个接点,应用生态系统原则应对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此外,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放射生态学等都是生态学应用的重要领域。

(5)恢复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与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近年在森林、草地、土壤、湿地、矿区、农业、城市等退化生态系统及极端退化生境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保护生物学主要研究如何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起源/维持/丧失、编目与分类、监测/保护/恢复/持续利用,目前进展较快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和保护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宏生态学、谱系生物地理学、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NA条形码技术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监测等。

(6)产业生态学

第5篇

【关键词】:桉树;可持续经营;人工林;解决问题

在桉树人工林的探索中,不断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的水平,我国在桉树人工林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桉树由于形状具有特色,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并且生长的速度非常迅速而成为人工林种植中的主要种植的植物。

1桉树人工林的现状

随着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的步伐正逐渐的向前迈进,桉树人工林种植的面积日益的扩大,我国的海南,福建以及广东广西等地区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桉树人工林种植,然而由于桉树人工林种植中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导致桉树人工林的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不是很乐观,这些情况的存在非常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桉树人工林的有效的发展和经营,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计划的进行。

2桉树人工林种植的中存在的问题

2.1桉树人工林种植结构单一

由于桉树速生轮伐期短的特点,许多的地区盲目的进行桉树的种植,这样就导致这个地区的人工林种植种类单一,大部分都是桉树的人工林。但是这样单一的N植并不能让桉树快速的发展。发展迅速的桉树人工林种植,让当地的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的不稳定,生态环境的不稳定直接造成了桉树人工林不能有效的适应当地气候的变化,而且桉树本身的系统抵抗性逐渐的减弱,不利于桉树的发展。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在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中,有些区域的桉树人工林在大面积种植之后,由于生态环境的失衡,导致桉树被数以亿计的红蚂蚁啃食,造成桉树人工林非常严重的损失。所以,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中,应正确的认识到生态环境中动植物互相制衡的关系,在进行经济发展的环节中,切忌盲目的扩大桉树人工林的种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让桉树人工林的种植逐渐的实现优化,保证当地桉树人工林种植中的生态系统相对平衡,能够有效的减少损失,增加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2.2大面积的桉树人工林种植损害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由于大面积的种植桉树,发展人工林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桉树的大量种植,导致许多的本地的植物和动物相继消失,大面积桉树人工林的种植,过度的追求经济的增长,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逐渐的减少,严重的阻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非常的大,大面积的桉树种植,逐渐的让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这样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让当地土壤肥力和全区域的水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在保证水质,调节气候以及促进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样的问题如果一直得不到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渐的减少的情况一直持续,会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例如,中国的南方某地,大量的引进了一种叫做“水葫芦”的植物,本意是作为观赏并且能够作为饲料,但是在当地的水域种植之后,水葫芦进行了非常疯狂的成长,逐渐的开始迅速的覆盖了非常大的区域,并且当地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当地的物种逐渐的消亡[1]。虽然大面积的桉树种植短期内带来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危害并不明显,但是,却不可以忽视这样的问题的存在,在对待大面积的桉树种植的方法上,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不应该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应该从多方面思考人类的生存问题。

2.3不能进行科学的发展,过度的消耗土地资源

过于快速的经济发展,让桉树人工林的消耗程度逐渐的加大,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完全不能从可持续化的发展角度进行思考,在可持续化的发展中,许多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都非常的模糊[2],许多人片面的认为可持续发展只要种植桉树就可以,而完全不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这样,桉树过快的成长和种植,土地没有有效的进行科学的管理,逐渐的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严重的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发展,逐渐的制约当地的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桉树作为外来物种被引进到中国,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可持续经济的发展,但是作为外来的植物,桉树的快速生长以及大面积的种植,导致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地的资源逐渐的被破坏,并且非常的严重,据有关的调查显示,在二十一世纪到来的前十年,中国的某地区引进了桉树,并大范围的进行种植,桉树在这个地区快速的生长,逐渐的让这个地区成为桉树的种植的第一大省份,桉树还有另外的别称,就是绿色沙漠,桉树过度的抽取土壤的肥力来保证自身的快速生长,这样导致当地的土地资源逐渐的被消耗,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我国进行可持续化经济的发展,反而会逐渐的消耗我国的土地资源,阻碍我国的可持续化的进程[3]。3解决桉树人工林种植中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3.1全面的进行思考,改变经营的理念

为了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化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在充分的研究桉树人工林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之后,应主动的进行思考,运用有效的措施解决桉树人工林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在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中,首先应该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考,改变过去经济发展中片面的思想,在种植桉树人工林的环节中,第一,应该考虑事物的双面性,不应该盲目的进行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应该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4],在充分的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在种植桉树的过程中,应该事先进行良好的规划,在能够不危害当地物种多样性的条件下进行桉树人工林的种植,这样既能够保证桉树人工林发挥良好额效果,又能够保护当地的生物物种多样性,能够有效的保证当地的生态处在行对平衡中,当地的生物物种多样性不被破坏,就能够有效的调节当地的水土等资源,确保当地的经济与生态的良好发展。

3.2政府应主动进行引导,合理的进行人工林种植

在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中,政府应该发挥指导的作用,有效的帮助人民建立正确的桉树人工林发展的模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水平。政府可以借助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群众进行科学的指导,并把桉树人工林种植不当带来的危害向大家进行普及,保证民众中的思想是积极而正面的[5],在不断的工作中保证民众会积极的进行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但同时也保证民众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桉树人工林种植不当带来的影响,促进民众进行合理科学的人工林种植。

3.3对桉树人工林种植的土地进行科学的培育

大面积的桉树人工林种植如果管理不当,会导致绿色沙漠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中,要确保土地土壤的肥力,避免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有效的增加土壤的肥力,在保证土地的土壤肥力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桉树人工林的种植[6],保证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的规划,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充分的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让桉树人工林能够在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化的发展。

3.4建立桉树人工林发展的体系,保证生态平衡

在桉树人工林的种植和发展的过程中,过度的开发会导致当地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生态失衡的现象,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发展,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运用有效的方法,对桉树人工林种植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当地的生态平衡以及水土保持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桉树人工林种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解决桉树人工林种植中出现诸多的问题,促进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桉树作为外来物种,在进行大面积种植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只有正确的处理环境和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在桉树人工林种植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的管理,理性的进行开发使用,保C生态环境平衡的情况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锋.浅谈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及途径[J].吉林农业,2012,05:147+146.

[2]王志超,杜阿朋,陈少雄.我国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经营对策研究[J].桉树科技,2012,04:58-62.

[3]王受泓,丁凤玲.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珠江水运,2014,22:70-71.

[4]陈李花,曾炳山,吕成群,裘珍飞,刘英,李湘阳,石前.中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2009,02:78-83.

[5]吴琼辉,张浩.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2006,03:133-136.

第6篇

A.孟加拉虎生性善良 B 〖WB〗.动物的行为是可塑的

C.少年Pi比孟加拉虎攻击性强〖DW〗D.大海使动物变得胆小

答案:B,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可塑性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能量代谢的适应性调节取决于能量摄入和支出的权衡,代谢和活动行为的能量支出对能量权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4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低的是:(单选1分)

A.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 〖WB〗B.沙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W〗D.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

答案:B,生产力由热带雨林向温带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寒漠和荒漠依次减少。所以选B.

48.下列有关长江江豚的生态保育工作方法中,最恰当有效的是:(单选1分)

A.定期追踪、记录种群的数量增减,数量一有减少,便立即补足至原有数量

B.保护其栖息的长江水道与溪流及其周围环境

C.以人工的方法繁殖后,再进行野放

D.将所有的江豚捕捞,放在一个保护区内加以保护

答案:B,保护野生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

49.目前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国情下的一项基本国策,从种群动态角度讲,决定我国人口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单选1分)

A.出生率与死亡率 〖WB〗B.性别比例与迁出率

C.人口密度与年龄结构〖DW〗D.年龄结构与迁入率

答案:A,出生率与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也是主要因素。

50.科学家经过对土壤的检测,发现某块地中营养物质对于某种作物的产量的作用,其中氮可维持400K量,钾可维持270K量磷可维持550Kg左右,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单选1分)

A.400Kg左右 B.270Kg左右 C.550Kg左右 D.1620Kg左右

答案:B,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51.下列定律或法则中描述植物种内竞争随密度增高而影响到植株存活率的是:(单选1分) A.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B.阿利氏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Yoda氏-3/2自疏法则

答案:D,-3/2自疏法则: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同样在年龄相等的固着性动物群体中,竞争个体不能逃避,竞争结果典型的也是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

52.下列关于生命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生命表是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B.动态混合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织的生命表

C.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D.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 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织的生命表

答案:B,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所以A正确。动态混合生命表是将动态与静态生命表相结合。它所记载的内容同动态生命表一致,只是该生命表把不同年份同一时期标记的个体作为一组处理,即这组动物不是同一年出生的。所以B错。

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单选1分)

A.s2/m=0 B.s2/m=1 C.s2/m显著大于1 D.s2/m略小于1

答案:A,s2/m=0为均匀分布 s2/m=1为随机分布 s2/m显著大于1为成群分布。

54.我国海域盛产飞花鱼,倘若该海域飞花鱼的环境容纳量是15000吨,且飞花鱼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为0.04吨/吨/年,请问逻辑斯蒂模型估算该海域要持续获得最大收益,每年捕获的飞花鱼做多不应超过:(单选1分)

A.7500吨 B.600吨 C.300吨 D.150吨

答案:D,最大持续产量MSY=rK/4=0.04×15000/4=150

55.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层次包括:(多选2分)

A.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E.遗传多样性

答案:ADE,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6.下列有关生态位理论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物种生态位可随发育而改变

B.互利共生倾向于扩大基础生态位

C.生态位指种群在系统中所处的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D.缺乏竞争者时,物种可扩大其实际生态位

答案:B,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由于竞争者和捕食者的存在,很少有物种能全部占据基础生态位,而是占有实际生态位。互利共生者的存在倾向于扩大实际生态位,而不是缩小它。

57.与种间竞争无关的现象或动物行为是:(单选1分)

A.动物的优势等级

B.动物的领域行为

C.栖息在夏威夷潮间带同一生境的8种芋螺,每种都有自己最偏爱的食物

D.特征替代现象

答案:A,优势等级序列:在社群动物里面,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动物会有的欺软怕硬、恃强凌弱的这些现象,是种内行为。特征替代现象:生态上的分化常常导致形态上的分化,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例如黄土蚁及其近缘种在它们共存的分布区内至少有8点形态上的差异,但在它们各自的独占的分布区内,这些形态上的差异变得模糊起来,这种现象称为特征替代,特征替代是相似物种对中间竞争在进化上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

5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绝大部分的能量。对于光合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多选2分)

A.不同植物可以有不同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谱中不同波段的光,如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蓝紫光

B.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不能积累干物质

C.在光饱和点以上,增加光强,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非常少

第7篇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一选(40分,每题1分)

1.当鱼损失了胸鳍、腹鳍的时候,鱼会出现 ( )

A.只能下沉,不能上浮 B.只能上浮,不能下沉

C.游动时身体常常侧翻 D.不能保持游泳方向,游泳速度减慢

2.下列不属于陆生动物的特征的是 ( )

A.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B.用体壁呼吸

C.绝大多数用气管或肺呼吸 D.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3.把水中生活的鲸分类到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鲸用肺呼吸 B.鲸的心脏有四腔

C.鲸的体温恒定 D.鲸是胎生哺乳的

4.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组成物质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C.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不良环境中的细菌形成的结构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7.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小狗算算术 B.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C.大山雀喝牛奶 D.海豚表演顶球、跳跃

8.雷达是依照某种动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这种动物是 ( )

A.蝙蝠 B.海豚 C.长颈鹿 D.乌龟

9.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细菌和真菌的是 ( )

A.葡萄酒 B.香肠 C.面包 D.腐乳

10.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 )

A.列文虎克 B.达尔文 C.巴斯德 D.林奈

11.吹打发霉物体时,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 )

A.物体上的灰尘 B.霉菌的孢子 C.霉菌的种子 D.细菌的芽孢

12.把蜗牛、海葵、蜘蛛分为一类,把锦蛇、青蛙、麻雀分为一类,这是依据 ( )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受精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13.下列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 )

A.农田 B.城市 C.草原 D.森林

14.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 )

A.桫椤 B.油松 C.珙桐 D.苏铁

15.我国的生物种类中在全世界占有百分比的是 ( )

A.蕨类植物 B.鸟类 C.鱼类 D.裸子植物

16.下列各种生物中,属于水中生活的动物有 ( )

①虾 ②海马 ③蚯蚓 ④蜘蛛 ⑤鲸 ⑥鲫鱼 ⑦珊瑚虫 ⑧海蜇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⑧ C、①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⑤⑥⑦⑧

17.下列动物不属于鱼类的是 ( )

A、鲨鱼 B、鳕鱼 C、鲐鱼 D、鲍鱼

18.下列动物中,属于甲壳动物的是 ( )

A、海蜇 B、乌贼 C、海豹 D、蜘蛛蟹

19.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里,不久就会死去,其原因是 ( )

A、循环系统受到破坏 B、蚯蚓是水生生物

C、无法进行呼吸,窒息而死 D、白天怕太阳

20.右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据图可以判断两类动物的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①、②均为肉食动物

C、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①、②均为草食动物

21.下列关于鸟类气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囊与肺相通,可辅助呼吸

B、气囊的气体排出时可以散热

C、气囊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

D、气囊是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2.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气门 B、气管 C、体表 D、鳃

23.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具有翅,能在空中飞行

24.下列不属于两栖类特征的是( )

A、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B、幼体用鳃呼吸

C、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D、成体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

25.下列不属于骨骼的是( )

A、脊柱 B、前肢骨 C、后肢骨 D、椎骨

26.骨骼肌瘫痪,并导致萎缩的原因是( )

A、肌细胞失去营养供给 B、肌腱被破坏 C、控制骨骼肌的神经受损 D、肌细胞死亡

27.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孔雀开屏、公鸡报晓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惊弓之鸟、大雁南飞 D、狗辨主人、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28.捣蜂窝的人会被蜂蛰伤,蜂蛰人是蜂的( )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29.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 )

A、减轻体重 B、着生发达的胸肌 C、维持身体平衡 D、减少空气阻力

30.使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 )

A、肌腹 B、肌腱 C、血管 D、肌细胞

31、“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32、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 )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霉 D、乳酸菌

33、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人体的受精作用发生在(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子宫内膜

34、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

A.胎生 B.卵生 C.卵胎生 D.体外受精

35.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

A.母体 B.胎儿 C.卵黄 D.

36、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细胞 B.基因 C.染色体

D.DNA

37.鸟卵中,将来可孵化成雏鸟的部分是( )。

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系带

38.青蛙的雌雄抱对现象有利于( )。

A.躲避恶劣环境

B.促进发育

C.提高体外受精率

D.相互取暖

39.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40.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一般是具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过程

B.有性生殖是由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发育成的新个体

C.有性生殖后代有更强的生活力

D.有性生殖后代变异性更强

二、填空题(10分,每题1分)

4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和 肌肉组成的。

42.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 ,大多数细胞只能利用现有的 生活。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生殖。

43.扁桃体炎、猩红热、手足癣、稻瘟病和小麦叶锈病等均由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种类营 生活引起的。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叫 ,长期使用后人体内的病菌会产生一定的 。

44.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指 的多样性,还包括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

45.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 或 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 。

46.利用 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 。

47、动物的运动,既能使其找到________和________,又有利于躲避________。

其运动方式总是与其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48、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________为杠杆、________为支点、_______________为动力形成的。

49、幼年时,人的骨髓呈________,具有________功能。

50、鉴定骨的成分时,把骨煅烧时利用有机物易燃,无机物不易燃的原理;骨的脱钙是利用无机物与酸反应被分离出来。据此知煅烧后的能剩下的是__________,它使骨具有_______特性;骨脱钙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__,它使骨具有_________特性。

三、连线题:( 10分,每题5分 )

51.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①金龟子遇敌假死 A、繁殖行为

②雌鸟衔虫喂养雏鸟 B、防御行为

③天鹅的按时迁徙 C、社群行为

④饿狗之间为食物而争斗 D、攻击行为

⑤蚂蚁间的分工合作 E、节律行为

52.将下列生物与其生殖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①细菌 A、孢子生殖

②青霉 B、分裂生殖

③酵母菌 C、营养生殖

④月季 D、出芽生殖

⑤马铃薯

四、判断题:(10分,每题5分)

5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会飞的动物。 ( )

54.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 ( )

55.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

56.生物分类单位中,“门”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 )

57.许多药材都需要野生生物作为原料。 ( )

五、简答题:(30分,每题7.5分)

58、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

59.分析下图并回答

(1)福娃的造型依次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其中,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是___________,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是___________。

(2)这些动物体内都有脊柱,属于___________动物,福娃“贝贝”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

而改变,是变温动物;而其它动物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是___________动物。

60、右图是人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 肌。②是 肌

(2)该图表示人体屈肘动作,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和 。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 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 绕着 活动。

(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

①处于 状态,②处于 状态。

(4)以上实例说明任何动作都需要各种肌群之间的 。

61.右面是一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长了“黑毛”的馒头后,得到的真菌——根霉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孢子的是图中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吸收馒头中营养物质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

(2)它__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3)请你再写出一种常见的真菌名称: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1、C 2、B 3、D 4、D 5、A 6、C 7、B 8、A 9、B 10、C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17、B 18、D 19、D 20、A 21、C 22、B 23、A 24、B 25、C 26、B 27、A 28、D 29、C 30、D 31、B 32、D 33、B 34、A 35、C 36、B 37、C 38、C 39、D 40、B

二、填空题

41.骨骼;肌肉42.细胞核;有机物;分裂43.寄生;抗生素;抵抗力 44.物种;基因;生态系统45.陆地;水域;自然保护区46.生物反应器;环境污染47.食物、配偶、敌害、生存环境48. 骨骼、 关节、骨骼肌收缩49.红色、造血50. 无机物、硬脆、有机物、弹性

三、连线题

51.①B②A③E④D⑤C 52.①B②A③D④C⑤C

四、判断题

53.√ 54.√ 55.× 56.× 57.√

五、简答题

58、(1)先天性行为(2).对照组 (3).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59、(1)鱼 大熊猫 藏羚羊 (2)脊椎 恒温

60、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舒张、神经、骨、关节、舒张、

第8篇

关键词 试题评析 问题解决能力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G・波利亚认为“好的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够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考试答题是一个“纸笔式”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目前中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问题解决是指运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从初始状态情境达到目标状态情境的过程。试题评析是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但长期以来,教师在试题评析过程中,重错误率统计而轻错误成因分析、重“索取答案”而轻解题思维分析、重一道试题的解决技巧而轻“一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的形成,个别课堂甚至是教师报答案、学生判对错,教师讲思路、学生写结论,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解决能力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以发展”的教学规律。导致试题评析效率低下,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试题评析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探讨。

1 评析在思想方法混乱处,指明问题解决的方向

波利亚将解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反思”四个阶段,可见问题解决过程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还需要恰当的问题解决方法。试题评析过程中如何明晰思维、形成方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1 评析于解题思维不清晰处

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思维学角度来看,首先通过阅读文字和图表,从题干中提炼关键信息,并将问题置于所学的知识背景中(如看到线粒体就会想起细胞的有氧呼吸、看见核糖体就想到多肽链的合成),尝试构建未知答案与已学知识间的关联。然后,采用归纳、判断、比较、迁移等分析方法,运用有关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来构建逻辑关系的证据链,以解决问题。最后,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或特定的符号来表述问题的答案。由于学生的解题思维可能存在严密性不足、变通性不强、反思性不够和发散性不广等问题,所以最终表述的答案往往与正确答案存在偏差,甚至相去甚远。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例1】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组织细胞后能进行表达,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

学生回答的错误答案主要有:“转录、翻译;核糖体内”。教师评析时,首先要指出问题的指向是:“苏云金芽孢杆菌细胞内的有关基因为什么能在植物细胞内表达(即异源生物的DNA为何能在不同生物体内表达)?”而学生回答的却是“基因怎样进行表达?(通过转录、翻译过程表达)”、“基因表达的主要场所是什么?(核糖体)”。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是解题思维不明确,设问与答案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然后再提供参考答案:“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或不同生物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表达的方式基本一致)。”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答案与设问间的逻辑关系,体验解题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提高问题解决的分析能力。

1.2 评析于解题方法不适切处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生物学科的考试命题也逐渐由“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并最终走向“目标立意”。因而图表题、实验题、信息情景题等能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试题类型的比重不断增加。这符合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但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学生在解答上述试题时,往往因缺乏针对性的解题方法而困难重重。以表格题分析为例,其一般程序与方法是:首先,弄清表格设制的目的;行、列各有哪些项目(包括单位、说明);行和列具有什么规律。其次,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筛选信息(即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筛选出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以便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最后,挖掘表格隐含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转换(联系相关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以弄清表格告诉了什么,设问需要解决什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析图绘图、材料阅读与分析等方面的训练,注重典型试题评析,举一反三,形成一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有效解决问题。

1.3 评析于生物学思想不明确处

生物学思想是生物学的灵魂,它与生物学的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获得。生物学的主要思想包括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协同发展(STS)等。许多试题的命制都是以生物学思想为指导的,许多生物学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回到基本的生物学思想上来。如“较游离的酵母细胞而言,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代谢速率为什么降低?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这些问题都要依据生物表体比、核质比的思想来解决,而如何评价包括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价值需要依据“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观点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基本的生物学思想,分析各种新情景、解决各种新问题,理应是试卷评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日常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加强生物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纷繁复杂的生命世界奥秘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美丽、感受生命科学的价值。

2 评析于科学概念混淆处,搭建问题解决的扶梯

科学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更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学生是在理解生物学概念和构建学科概念体系过程中,逐渐发展科学思维、形成学科技能与学习能力,进而树立科学价值观的。试题评析不仅能帮学生完善概念模型、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评析于前科学概念错误处

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是指个体拥有的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的概念。因受个人生活范围、知识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前科学概念”往往存在着随意增加或减少内涵、扩大或缩小外延等问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错误。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均非常重视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间辨析的考查。

【例2】(2009年江苏省高考第18题)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的科学概念是“人类遗传病与家族性疾病”。造成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人类遗传

病存在着“人类遗传病就一定是代代相传的、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就一定是遗传病、携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病,而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就一定不会患遗传病”等前科学概念。当教师与学生一起剖析了科学概念的本质:“什么是人类遗传病?是否携带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与是否患有遗传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什么是家族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一定属于遗传病吗?……”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试题评析过程中,教师务必要使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及概念体系,加强概念间的辨析,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达成了从前科学概念的懵懂状态到科学概念的清晰状态的转变,切实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2.2 评析于科学事实不正确处

科学概念是反映科学现象和过程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事实的抽象。科学事实则是形成科学概念、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如“大多数鸟类能在空中飞翔,鸟类是卵生的”属于科学事实,而“鸟类是一种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则属于科学概念。如果科学事实不清,就无法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但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不准确,同样无法去判断一些事实是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分析、提炼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概念。在解题过程中,则可充分依据科学概念来判定一些事实是否科学。

【例3】(2011年江苏省高考第17题)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表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本题涉及的重要概念有“群落演替、群落结构、垂直带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事实有:①群落演替会导致植被类型发生改变;②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等;③植被类型、气候特征等生态因素会影响动物分布,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学生的最大困惑是“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群落吗?随着时间推移,横断山区的高寒灌丛草甸能演替为热带季雨林吗?”试题解析过程中,若能依据“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等重要概念来推断相关事实是否科学,即可轻松解决上述问题。

教学观察发现:教学中,通过强化记忆或强化训练来促进学生机械记忆概念,造成学生概念理解不深刻、运用重要概念解决问题能力低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在评析涉及重要概念的试题时,存在模糊概念模型建立的条件、淡化概念间的辨析、随意扩大或缩小概念内涵与外延、弱化概念迁移运用等问题。生命科学是由诸多的重要概念与概念体系所形成的理科科学,忽视重要概念的理解、迁移与运用将导致学生学科素养水平的低下。此种现象,值得深思。

3 反思试题讲评方式,优化问题解决的策略

试题评析的过程,不仅是给出答案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逻辑、优化问题解决策略、形成科学方法、规范表述的过程。试题讲评应注意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情感体验,通过营造平等和谐、自由讨论的课堂,让学生有勇气、有兴趣去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其次,要注意通过试题讲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体验观察实证、归纳――演绎、模型建构等研究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运用;最后,评价试题要理性、客观,能从命题人立意、知识本身、能力发展等多种角度去思考试题本身的价值。

通过试题评析,教师可以掌握自己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从而调控自身教学策略。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业水平的发展程度,理解自己在知识内化和能力发展中存在的疏漏之处与薄弱环节,并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戢守志等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1):86~10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P186―188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

[4]崔允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第9篇

一、选一选1、C 2、B 3、D 4、D 5、A 6、C 7、B 8、A 9、B 10、C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17、B 18、D 19、D 20、A 21、C 22、B 23、A 24、B 25、C 26、B 27、A 28、D 29、C 30、D 31、B 32、D 33、B 34、A 35、C 36、B 37、C 38、C 39、D 40、B

二、填空题41.骨骼;肌肉42.细胞核;有机物;分裂43.寄生;抗生素;抵抗力 44.物种;基因;生态系统45.陆地;水域;自然保护区46.生物反应器;环境污染47.食物、配偶、敌害、生存环境48. 骨骼、 关节、骨骼肌收缩49.红色、造血50. 无机物、硬脆、有机物、弹性

三、连线题 51.①B②A③E④D⑤C 52.①B②A③D④C⑤C

第10篇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方法 自主性 开放性 多样性

一、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1、选取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会和一定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的。而探究性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知识的情景,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呼吸作用那节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要将整个过程彻底理解,许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如: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延长保存时间呢?腐烂的桔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呼吸作用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深入探讨。

2、选取学生身边的生物作为探究对象

拓展课程资源,不仅可以转变学生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而且在观念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在学生生物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进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探究活动时,教师并没有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粗糙的纸和玻璃板,当时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领到蚯蚓后就开始进行观察活动,他们一下子就将教室中、书包里能利用的材料几乎都用上了,令人始料未及,虽然学生选用的材料有些对比性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忽略了对照实验,但我却从学生的行动中敏锐地发觉到:这些学生在缺乏实验材料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创造性地、灵活地利用了身边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包书的塑料封皮、光滑的纸和即时弄皱的纸、文具盒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东西,不属于正规的实验材料,而成为容易被忽略的资源,但正是这些触手可及的“亲密”资源,降低了活动的成本和难度,缩短了学生与探究活动的距离,让学生感到科学探究并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及的,不仅增强了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我立刻就称赞学生具有丰富的相象力和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并再次强调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学生们立刻着手进行改进,使学生对这次观察实验有了层次丰满的体验,并在实验全程的设计和操作中,发展了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

二、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许多学者知识渊博,但方法不当,使许多研究没有形成优秀成果。我国的中学生理论知识可以得满分,但实践操作难以评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方法欠缺。因此,明日将走上社会的中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比单纯地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生物新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新要求,显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获得生物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如观察实验法、分析概括法、简单推理法、比较综合法等。

2、穿插生物科学史的内容

许多科学史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果用它们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是再好不过的。如1953年米勒把NH3、H2O、和HCN等放入烧瓶,放电七天七夜,最后在溶液中发现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从何而来?这就为生命起源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悬念。在科学史教学中还可创设一种“矛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比如在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前,先介绍当时在学术界流行的关于遗传的概念,即融合遗传理论,认为两种不同的性状在杂交后被融合到一起,不再分开。这样,生物的性状就不可能有显隐性之分,也不可能有分离现象。但早期的植物杂交实验者已经发现植物性状有显隐性和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敏锐地发现了原有理论与新事实的对立,一开始就提出要解决性状如何传递的问题。孟德尔是如何做的呢?这样引入课题,就使学生处于一种思维的矛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教学铺垫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1、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在这一节里,有一个探究活动内容即鸟适行的特点,我把这一节的学习内容事先制作成网页,上课前,把各种鸟类标本摆放在学习桌上,把与本节课实验有关的仪器用品摆放在学生面前。然后,围绕鸟为什么会飞这一活动主题,把学习内容分成六个活动课题组,即外行组、运动组、呼吸组、消化组、排泄组、生殖组。各组学生组成是自由组合,学生如果完成本组任务后还可以参加其他组的活动。在课堂上,只见学生有的在观察鸟的标本(看鸟的羽毛、体形、爪等)、有的在电脑上查资料作笔记(鸟的迁徙、鸟的种类等)、有的在讨论(鸟在飞行时怎样呼吸),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成功的喜悦浮在脸上。

2、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新教材中,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做过死的规定,由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

例如:笔者曾尝试上了这样一节课: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本节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3、科学探究的多样性

初中生物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的比较集中,有的比较分散,有的显现,有的隐含。在初中第一册生物学教材开篇中,都会有这样的内容:介绍各种形形的生物。当老师在课上引用自然界中各种珍惜动、植物来解释这一现象时,不妨引申出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使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进一步讲解埋下伏笔。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情,其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会有所差别。例如:可以出示各式各样的环境图片、珍惜动植物图片,或者让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生物,会发现,种类太多了。 让学生去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过去,我们简单地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做实验。事实上,照方抓药的实验,也未必有多少探究的味道,何况受时间、条件限制,有些知识点不宜或者很难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甚至有些探究活动在中学实验室没有条件进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学生懂得的道理要比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深刻得多。

参考文献

[1] 冯莉.体验生物科学探究:基于案例的探究活动实验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01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关联性;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高中生物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生物教育课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学生缺少创新思想,欠缺综合能力和动手方面的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高中生物课标》)中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1]纵观全球教育发展,综合化的课程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而环境教育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主题。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标》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为蓝本,寻求两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同时,举例说明在生物课应采用的一些教学方式,使环境教育更好地渗透进去,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一、高中生物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联性

《高中生物课标》中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或是彰显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或是蕴涵环境教育元素和信息,为高中生物课程具体而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搭建了平台。

《高中生物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提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指南》的第一部分前言中关于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中指出了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并且列出了十大主要表现形式。这就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及环境保护技术的基础,在高中生物讲授中应该突出讲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其所带来的危害。将课标中关于环保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当中,在学习生物技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时重点讲解,启发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发明研制出新的节能环保型产品。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内容标准是《高中生物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10个一级的主题: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上述《高中生物课标》的10个主题看出,这些内容没有一个不符合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没有一个不可以作为环境教育基础的。尤其第3、4、8主题明确了环境的字眼,让其与环境教育的关联性更加紧密,使高中生物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载体显得无可厚非而又环环相扣。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多种方式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向学生传达概念、原理、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对环境教育的理论部分有一个总体上的概念。

(二)综合实践活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讲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主题时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好地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校园,打造绿色学校的活动。

活动安排:(1)勘察整个校园的绿化情况,找出绿化欠缺和不合理的地方;(2)设计绿化方案,可以参考其他学校或是公园的情况;(3)选定绿化方案,组织学生植树、植草;(4)由学生担负小树茁壮成长的责任,使学生增强责任感;(5)就绿化校园活动开展讨论会,谈谈植树给校园环境所带来的好处,分享一下植树的心得,更进一步设计可以让校园更美丽、更经济、更环保的方案。

(三)探究学习法

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形式已不能成为主流。互动学习,启发学习都是当今老师所必须采用的。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所要讲的主题,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自由发言、随意思考,老师再慢慢指引着学生朝所要达到的目标靠近,最后得出所要的结论。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环境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出讨论的话题。比如:

首先,出示一个世界人口发展历程的图表:其次,叙述从1830年(10亿人口)开始人类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分别用去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速度极大地加快了。根据联合国人口部门最新的预测,世界人口最早将在2011年或者最晚在2015年达到70亿。

然后,讨论一下最近几十年人口增加过快的原因,人口增长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探究。

三、总结

我们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远不止上述这些。我们只要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挖掘出高中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有的放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高中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提高环保意识的同时又为学生开展动手能力的活动提供了实践的内容与主题,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与理念。所以,对高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动手与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12篇

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可以根据全文的内容设题,也可根据重点语段设题;可以变换叙述角度设题,也可以变换表达方式设题;考生据文推断的水平和想像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各地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以客观题型呈现,试题干扰项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断章取义,架空分析

【高考连线】 (2008年北京卷第15题)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语段信息】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91%。

【错因解说】 B项断章取义,架空分析。只看到纸袋的优点,看不到它的不足。根据原文“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显然这一推断不能成立。

【命题警示】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脱离全篇内容,断章取义,架空分析,以此来检测考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二、强加因果,有悖逻辑

【高考连线】 (2008年全国卷Ⅱ第7题)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 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 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 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语段信息】 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错因解说】 D项强加因果,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非根本原因,应为“白银的货币化”,且“开始形成”应为“开端”。 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命题警示】 命题者从原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通过“技术”处理巧妙地合并在一起,选择项由已知结果所推断的原因或由原因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有悖逻辑。

三、以假当真,超前肯定

【高考连线】 (2008年湖南卷第9题)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 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 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 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语段信息】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错因解说】 D项原文指出“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的推断超前肯定,过于武断。B项原文已指出“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跟教育没有关系。C项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都来源”的推断明显不对。

【命题警示】 命题者“无视”原文信息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已然”“未然”混淆,或者“或然”“必然”不分,造成以假当真,超前肯定,言过其实,太过绝对。

四、模糊范围,以偏概全

【高考连线】 (2008年山东卷第8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 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 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语段信息】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错因解说】 A项中“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在原文中出现过,显然正确;但是说“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就错了。“图腾体系”是社会组织制度的一个方面,但是还包括其他内容,所以A项错。C项原文中有“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而C项说“全都”,显然错误。D项原文中说的是“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而D项中说“但随即”,表述不一致,模糊了时间范围。

【命题警示】 命题者故意改动原文中表示范围限制的词语,或者缩小范围,设置陷阱;或者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因此,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相关信息中“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等词语。

五、无中生有,缺乏依据

【高考连线】 (2008年浙江卷第10题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 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 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语段信息】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地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错因解说】 文章只谈文化辐合趋同的“弊”而没有涉及“利”,故C项中“它对人类弊大于利”一说在文中事出无据,无中生有。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A、B、D三项正确。

【命题警示】 命题者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来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来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找到相关依据。

六、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高考连线】 (2008年江西卷第8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像、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 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 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语段信息】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错因解说】 B项偷换概念。“‘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如精神病人的世界是“梦幻”的,但肯定不是艺术的。原文是说“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A、C、D三项的表述可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命题警示】 命题者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词语来偷换原文相关信息中的词语,或增加,或遗漏,或更换,张冠李戴,以图瞒天过海。

七、主客倒置,故意曲释

【高考连线】 (2008年福建卷第1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 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 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 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语段信息】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迁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怀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现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错因解说】 B项曲解原意,犯了主客倒置的错误。由原文“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知。

第13篇

4.与其它热带沙漠相比,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干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更强,形成降水更少B寒流更强,降温减湿更明显C光照更强,蒸发更旺盛D东南信风更强,上升气流明显5.推测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开花”的原因,应是()A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产生大量的雾并凝结成降水B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带来大量的降水C亚马孙平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D副热带高压推动雨带带来强降水6.智利瓦尔哈拉公司计划在阿塔卡马沙漠建造一座水电站,抽引太平洋海水到山顶水库发电。相比当地太阳能、风能发电,智利抽海水发电的优势在于()A保障供电的稳定性B成本较低C清洁、无污染D能源可再生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3冰塔林(如图2所示)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使得冰塔林变得更显著。近期,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冰塔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大陆可以看到该景观B冰塔林结构脆弱,易崩塌C海洋冰川消融快也能形成冰塔林D冰塔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8.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反映了()A低纬度地区降水减少B该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减少C气候变暖D地壳垂直下降运动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4由于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我国某羊绒企业在图3所示岛国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该岛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口超过两千万,年增长率为3%。据此完成9—11题。

9.该岛大河西部多东部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洋流C地形D纬度10.该岛国吸引我国纺织类企业在该岛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是()[来源:]A完善的基础设施B欧美纺织产品的配额限制C该岛的优越位置D劳动力成本11.有关该岛国的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岛上山峰无常年冰雪B该岛农业生产类型单一C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跃D该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2016年6月,16名中国摩托车骑手用15天时间领略了甲、乙河流域(图6)广袤的风景:葱绿的草原、连绵的森林、成片的沼泽、恣意流淌的河流…材料二向日葵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是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向日葵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只要温度不低于10℃即可。它的花朵明亮大方,适合观赏摆饰,花托、茎秆、果壳、可作工业原料等,它的种子更具经济价值,不但可作成受人喜爱的葵瓜子,更可榨出低胆固醇的高级食用葵花油。

12.对比甲河流域,说明乙河流域沼泽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的成因。(8分)13.分析图中甲乙两河段被描述为“恣意流淌”的可能原因。(6分)14.图中向日葵分布地为世界规模的向日葵产地之一。分析该区域大量种植向日葵的原因。(8分)分值: 22分 查看题目解析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图7),地广人稀,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7万人,因污染少,被称为“世界最后一方净土”。依托西*特的水、土壤、空气、人文环境这“四不污染”的特色资源优势,拉萨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有机生命产品、保健药品、心灵休闲旅游产业等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净土健康产业”,大力培育和引进加工销售型企业,全力打造“拉萨净土”品牌,打造绿色GDP增长极,同时带动了周边农牧业区的发展。

15.结合材料说明拉萨“净土健康产业”的特点。(6分)16.推测拉萨政府将“净土健康产业”打造为区域GDP增长极的主要原因。(6分)17.从产业链角度,简要说明拉萨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可能采取的措施。(6分)18.说明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对周边农牧业区的意义。(6分)分值: 2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19.[地理——选考一:旅游地理](10分)乡村旅游是“以城带乡”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广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6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7782万人次,约占全区接待量的40%,旅游消费约521亿元,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5.7%。游客通过微信传播等方式推动形成了一批品牌旅游点。简析广西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820.[地理——选考二:环境保护](10分)2016年11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非法采砂行为导致河流满目疮痍(图8),河水有东有西不成流,航运深受其害。

8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易造成堤岸崩塌;影响河道水流,易发生洪涝;河床坑洼不平,影响航运;水质变坏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影响水产养殖。(每点2分,任答5点10分)解析

河道非法采砂带来的不利影响。(10分)河道非法采砂影响河底的生物多样性,易造成堤岸崩塌,影响河道水流,易发生洪涝,河床坑洼不平,影响航运,水质变坏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影响水产养殖。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河道非法采砂带来的不利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解题思路

第14篇

四川省沐川县海云学校614500

【摘要】中学生物适应了生物学科动态发展的特点,及时准确地把最前沿的生物研究成果写进教材,教给学生,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学以致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认识生物学科,养成科学的发展观,提升自己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的水平。把一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内容剔除出教材,用更科学的体系加以整理,使之更容易教学。但是,无论怎样变,基础的知识总是不变,内容形式上有了改变,基础的东西还是用整段整段的文字加以叙述,图表的直观,依然离不开文字的说明。

关键词 中学生物 教学

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感到,随着形势的发展,怎样把一节生物课上得既生动又切实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是时代对建设人才的需要。

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在最近十余年间变换了好几次,这很好。它适应了生物学科动态发展的特点,及时准确地把最前沿的生物研究成果写进教材,教给学生,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学以致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认识生物学科,养成科学的发展观,提升自己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的水平。把一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内容剔除出教材,用更科学的体系加以整理,使之更容易教学。但是,无论怎样变,基础的知识总是不变,内容形式上有了改变,基础的东西还是用整段整段的文字加以叙述,图表的直观,依然离不开文字的说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阅读理解能力,就生物教材中的那么点说明阐释文字大都一看就明白了,一般学生看过后都能懂得其意义还用得着老师去费神费力地讲么?放着现存实用的资源不用却去另寻方法有这个必要么?

一堂生物课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下节课生物课的教学,关联着学生学生物的大体方向和成绩。精心研制好每堂生物课的教学,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具备的潜能,可以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当堂的内容当堂完成,并能当堂应用知识,完成好练习题,减轻课余负担。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章时,两节内容,照常理该两学时完成,我转变教学方法:先花十来分钟让学生看完教材,按初二学生的水平没有多大问题。有了感性的认识,再花几分钟布置问题——什么叫生物的多样性、其本质是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有效措施及其它的一些措施——并让学生在教材中勾画出相应问题的答案,用朗读的办法这完这几话的认知,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是练习。觉得学生还真了不得,理解记忆应用课本知识的水平决不比常规一堂课的效果差。

除此外,在发展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语文和生物也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完全可以用教学语文的方法来教学生物,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着也不别扭。观察是人类思维的第一步,为想象思维提供第一手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有独特的个人的创新。学语文如此学生物亦然。只不过在一周只有两节课的生物教学中,用课堂时间去观察体验的机会很少,大多借用生活和别的课的成果。那么拿来的观察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就需要教学的一些手段了。学完叶片的结构时,思考自然界的叶片落下时为什么总是上表皮着地?加深对叶肉的理解;在学花的结构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时,最好是有一朵开雌花的南瓜花,边演示边讲解,还反复一两次,那么多结构名称才容易记住;认识消化的知识后,想想喝碗凉开水、吃碗大米饭、或吃几两猪肉,哪样最经得饿?这又是为什么?

事实上,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课文就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渗透,又各成一体。如果避开语文素养去上那些课文,恐怕就是一节生物课了。如果用学语文的方法去学相关的生物知识,情况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化石吟》中涉及到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要学好《旅鼠之谜》就该懂点生物进化、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单从生物的角度来学习《斑羚飞渡》可以清楚地看到生物的许多行为,如此等等,可见生物与语文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然也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那么在教与学上也该是互成互补。

当今的教育观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这毋用置疑。那么一个健全的人除了拥有足够的知识外,有健康的身体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加重要。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许多科学观念的形成,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认识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物安全与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并非只有政治语文才能培养学生这些,生物课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语文课要上得有激情,“以美激情以情激智“用在生物课上又会得到怎样的效果呢?同样是教学“血液“一节,有位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就很有“语文“味:把一腔热血献给祖国,这是许多仁人志士们的人生格言。战争年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和平年代他们总是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祖国建设奉献着……可见血与一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血液与我们的究竟生活有怎样的关联呢?它的组成、作用……结尾也是这样的几句话:我们的血液啊,长年累月地工作着,默默无闻地忙碌着。运输的是生命,捍卫的是纯洁,前赴后继,无怨无悔。面对血液,我们人,该说点什么。

把语文课上的话带到了生物课上,效果很好。

?

参考文献?

[1]罗亚龙;浅谈生物课的实验教学[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5年04期?

[2]狄廷秋;生物课考试方法改革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1995年01期?

[3]石水桃;谈中学生物课中的危机感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6期?

第15篇

1. 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核酸 D. 脂质

2.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该细菌不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

A. 核糖体 B. 细胞膜

C. 核膜 D. DNA

3. 人体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下列离子中,参与人体血红蛋白合成的是( )

A. Ca2+ B. Cu2+ C. Mg2+ D. Fe2+

4. 下图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方框内基团的名称是( )

A. 氨基

B. 羧基

C. 甲基

D. 碱基

5. 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主要建立者是( )

A. 孟德尔 B. 达尔文

C. 施莱登和施旺 D. 沃森和克里克

6. 下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物质可能是( )

A. K+ B. O2 C. CO2 D. H2O

7. 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ATP分子含1个磷酸基团

B. 每个ATP分子含3个高能磷酸键

C. ATP不能水解释放能量

D.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8. 下图反映某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

A.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b

B. 当温度高于d时,该酶依然具有活性

C. 随着温度升高,该酶的活性一直升高

D. 该酶在c温度下的活性比a温度下的活性低

9.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O2是光反应的产物之一

B. 有光和无光时都可以进行光反应

C.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D.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10.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逐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细胞癌变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

11.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中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

C. DNA分子中任一片段都是基因

D. 基因只存在于DNA分子一条链上

12. 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得到两个DNA分子,那么每个子代DNA分子中( )

A. 只含有15N

B. 只含有14N

C. 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

D. 每条链同时含有14N和15N

13. 下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中连接碱基A与T的是( )

A. 肽键 B. 氢键

C. 磷酸二酯键 D. 二硫键

14.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的物质是( )

A. RNA B. 蛋白质

C. 多糖 D. DNA

15. 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表示翻译过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 表现型 B. 基因型

C. 性状分离 D. 伴性遗传

17. 下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Ⅰ1

C. Ⅱ3是杂合子

D. 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

18.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B. 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

C. 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D. 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19. 下图表示利用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水稻品种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的过程,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 诱变育种 B. 杂交育种

C. 多倍体育种 D. 单倍体育种

20.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无关

C. 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21. 随着基因工程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B. 基因工程在医、农、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 在我国生产及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 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22. 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不能构成内环境的是(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23. 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高,这与人们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某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时注射一种激素进行治疗,该激素是( )

A. 胰岛素 B. 生长激素

C. 胰高血糖素 D. 雄性激素

24. 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 吞噬细胞 B. 效应T细胞

C. 记忆细胞 D. 浆细胞

25. 下图表示利用燕麦胚芽鞘所进行的有关实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向光弯曲生长 B. 背光弯曲生长

C. 直立生长 D. 不生长

26. 在装有未成熟香蕉的袋子里放几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香蕉成熟,其中起促进作用的激素是( )

A. 乙烯 B. 生长素

C. 赤霉素 D. 细胞分裂素

27.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 )

28. “单独二胎”是根据目前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性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A. 降低出生率 B. 调整年龄结构

C. 降低人口密度 D. 改变性别比例

2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反复循环的

C.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30. 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

A.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 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31.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 青蛙是初级消费者

C. 蛇只属于第三营养级

D. 该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

32. 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实施该条例有利于( )

A. 减少物种数目

B. 降低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

C. 保护生物多样性

D. 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3. 雾霾问题已经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加重雾霾的是( )

A. 使用太阳能发电 B. 提倡绿色出行

C. 发展清洁能源汽车 D. 就地燃烧作物秸秆

34. 某同学欲探究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碘液 B. 龙胆紫染液

C. 苏丹Ⅲ染液 D. 双缩脲试剂

3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振荡后即可看到砖红色沉淀产生

B. 为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分析

C.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清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D.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前,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吸取样液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 (6分)图1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有氧呼吸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

(1) 图1中②、⑥所示细胞器的名称分别是 、 。

(2) 图1中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填序号)中。

(3) 图1中结构①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质和 。

(4) 图2中过程Ⅰ发生的场所是 (填图1中的序号)。

(5) 2,4-二硝基苯酚(DNP)对图2中过程Ⅱ的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散失,这表明DNP使分布在 (填下列序号)的酶无法合成ATP。

a. 细胞质基质 b. 线粒体基质

c. 线粒体外膜 d. 线粒体内膜

37. (6分)下图是某二倍体雌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A、a和b表示相关基因。请据图回答:

(1)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期,该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2) 乙细胞中有 条染色单体,该细胞的名称是

(3) 假定细胞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 由乙细胞中基因组成可推知,该生物体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

② 若该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一个卵原细胞在形成乙细胞时,所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

38. (6分)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回答:

(1) 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为 ,结构 (填序号)表示效应器。

(2) 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 。

(3) 如果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 (填“单”或“双”)向的,在结构④上的传导是

(填“单”或“双”)向的。

(4) 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③,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 。

39. (6分)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表现型均为灰身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 由图1可知,在果蝇灰身和黑身中,显性性状为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 由图2可知,在果蝇直毛和分叉毛中,显性性状为

(3) 若同时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则F: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

(4) 若仅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

40. (6分)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实验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蔗糖溶液浓度

(填“>”或“

(2) 步骤甲中,盖盖玻片时,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将另一侧轻轻缓慢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防止出现 。

(3) 步骤乙用显微镜观察的主要目的是

(4) 步骤丙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以保证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完全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5) 植物细胞工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的效果更好。此酶解过程不能在低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 ,但也不能在过高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A 5. C 6. A 7. D 8. A 9. B 10. B 11. B 12. C 13. B 14. D 15. C 16. C 17. D 18. D 19. B 20. A 21. C 22. D 23. A 24. D 25. A 26. A 27. B 28. B 29. B 30. D 31. A 32. C 33. D 34. D 35. C

36. (1) 液泡 叶绿体 (2) ⑤ (3) 蛋白质 (4) ③④ (5) d

37. (1) 后 8 (2) 0 极体 (3) ① 2 ② AB或aB

38. (1) 传人神经 ⑤ (2) 突触前膜 (3) 单 单 (4) 刺激前为外正内负,刺激后仍然是外正内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