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范文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共管理主体理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

第1篇

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健全民主制度,而制度的健全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加强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要贯穿于这一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保证实现依法治国、规范党政关系、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方面,要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二、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1.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竞争不充分。

由于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权力的配置表现出单极化、单向性的特点。公共权力多为国家垄断,国家与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划分不清晰。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社会组织逐渐兴起,但不管在运行机制还是组建模式方面,都是政府占主导地位,突出表现在政社界限模糊、运行模式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缺乏市场竞争的自主性。政府的行为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并不是自下而上的公共抉择,加之法律制度与民主化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的竞争环境很不充分,多元利益与公共权力的分散不能很好地整合,一些社会组织的利益与公共事业的利益很可能发生矛盾,导致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数量庞大的职能性社会团体挤压了公共主体的竞争空间,也造成了主体竞争不充分。

2.政府与民众面临的困境。

公共事业的决策者可能会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在公用事业的决策过程中,如果在决策中没有社会的监督,就有可能出现损害人民利益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存在行政效率低、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些情况就要求公共事务的管理必须出现新思路、新方法。而民众的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公共事务的管理有赖于民众的参与。但在公共事务的具体管理中,民众的参与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在经济上处于优势或者具有较强政治话语权的人或组织往往拒绝民众参与公共事业。

3.多元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措施。

第2篇

    论文摘要:在诸如大学生住宿安排方式等管理决策上,大学管理者应结合管理对象的属性认定、管理目标的价值认同、管理抉择的依据选判、管理决策的现实考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针对大学组织结合的特性,大学管理者应突出会共决策过程中对公共性维度的把握。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活动不断出现新变化,产生新问题。以大学生的住宿方式为例,“校方如何安排和管理才合适”就是一个极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校方提供给学生的住宿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按同一班级人住,而不考虑学生及其家庭之间的经济差异;要么打破院系和班级编制,按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而选择不同收费档次的公寓或宿舍。这类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如马斯诺所谓的“最低层次的需要”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推而广之,实际上关涉大学管理者如何理性决策,而其关键在于大学管理者如何把握公共决策中的公共性维度问题。

    就大学生的住宿方式问题来说,管理决策至少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判断:

    一、管理对象的属性认定

    为什么会产生大学生到底按班级住宿还是按经济能力安排的纷争,这里首先涉及大学生的身份认定问题,即管理对象的属性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与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性质不同,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是既带有教育性质,又带有服务行业商品化的性质。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就是这种商品化服务、经济性质的体现。我们通常在探讨教育的基本属性时,会说教育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但它的本质属性还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基于此,大学生相应地就具有双重身份属性—既是大学的客户,又是高等教育的对象和产品,是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对于大学生的这种双重身份,视角和侧重点不同,相应的价值观和采取行动的抉择也不同。

    二、管理目标的价值认同

    对于大学生身份属性的不同认定,由此也引导出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的矛盾对立。

    教育平等和民主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我们所理解的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教育平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平等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教育平等的概念只有放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确定出它的准确含义;第二,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和现实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理想,任何人都不受限制地享受高等教育的各种权力和资源,任何人为的障碍(个人的经济收人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都是不合理的,人们甚至还试图借助高等教育平等达到消除社会差异的目的。“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包括三个方面:(一)进人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二)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三)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结果平等。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所追求的是绝对平等。然而,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平等”只是相对的,不平等则是绝对的。目前,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理想的平等,高等教育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的事实: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贫富家庭之间的不平等,等等。从理论上讲,“高等教育平等”的实现程度可以不断提升,但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绝对的平等。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增长,使得高等教育平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平等主张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人学机会、各种教育资源等),而教育效率又涉及到投人和回报的比例关系,教育效率它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追求投人与回报的利益最大化。显然这两种价值取向总是处在相互矛盾之中。把大学生当作客户,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效率;把大学生当作受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平等。是高平等低效率,还是低平等高效率?面对这种矛盾,到底是更注重其一还是兼顾两者,如此,抉择就需要依据。

    三、管理抉择的依据选判

    上述大学生的住宿方式问题,就管理对象的公众性、管理目标的社会性特征,无疑使对其管理成为一个公共决策的过程。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在《社会正义原则》一书中谈到了公共决策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问题。他按组织、社区、群体和共同体的结合紧密程度,划分如下三种“公共性维度”:第一种是团结型社区(家庭、宗教团体、职业协会等紧密结合的小团体),其正义原则是按需分配;第二种是工具性联合体,如公司、社区等经济性关系,其正义的标准和原则是“应得”—所得与贡献相等;第三种是公民身份的联合体,如国家、民族等,其正义原则是“平等”,特别是“法律上的平等”,对应的主体是“公民的主体。”

    戴维·米勒的理论核心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公共性维度”是进行“公共决策”首先要考虑的前提条件。根据这个“公共决策”的原理来看大学,大学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公共性维度的复合体,也就是说既有“工具性联合体”的特征,又具有“公民身份的联合体”的特征。相应地,大学在对学生的住宿安排和收费方式等问题上,是更注重“应得”地效率原则还是教育平等原则,取决于该大学的“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如何。

    我们知道,国有大学和私立民办大学在“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由大学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国有大学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社会的投人,更多地反映为社会公众的共有性,而私立民办大学在创立之初主要依靠私人资本的注人,并依赖于办学维系其滚动发展,社会公众性较低;其二,尽管两者的培养对象都是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具有“工具性联合体”的一致性,但国有大学的工具目地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其“工具性联合体”的特征实际很大程度上具有公众性,而私立民办大学因其生存、发展的需要,比较偏重于办学的工具性效益。而当大学的工具性特征比重偏高时,其“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就会相应降低。

    由此可见,大学的公共性维度不同,进行公共管理的抉择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就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国有大学来说,应注重高等教育平等的考量,特别是精英大学,它的“公共性维度”的瞩目性及其自身作为优质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强化了高等教育平等的要求,一则是社会公共资源的倾斜要求公正、平等地分享国有精英大学的高等教育机会;二则是作为社会教化的重镇,也理应将公正、平等的理念落实于平常的管理活动中,熏陶现在的学子,未来的公民。而不能按家庭出生背景、经济条件等将尖子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于私立民办大学,它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效率的追求来获得紧缺的办学资源,这也无可厚非。

    四、管理决策的现实考最

    然而,理性的决策离不开对现实的考量。决策的过程关键是达到一种合理与现实折中的平衡。对两种相互矛盾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抉择时,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还是“平等优先兼顾效率”,要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办学实力等具体国情而定:其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都还相当落后,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而国际竞争又相当激烈,这些都必须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其二,要正视高等教育过程中各种不平等的现实,兼顾“平等与效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最大可能的平等: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因而对于不平等的地方,则只能用现实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而高校收费制度(住宿费只是其中一项)可以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因此,现实选择与总的趋势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这也是大学作为一种复合体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其“工具性联合体”的效用要求偏重于其公民身份联合体平等诉求的妥协与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看,突出人的主体精神(如心学)、道德人格(如理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只不过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变奏;而中外哲人对人的道德和主体精神的探究,无疑对现实的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有重大指导意义,是大学管理者进行理性决策的又一个思想基础。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在“心与物的关系上”,就突出了“作用于物的心”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强调主体改造客体、心对物的改造,包含一种立足于现实、发挥每个个体的主体精神作用和自觉创造性的意蕴,体现出“进去向上”的人生观和新的人文精神。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人的自由意志和“人为自己立法”的道德律进行了论述,人能够自己立法自己遵守就是意志自律,就是“自由”。人比自然界更高就在于人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产!所以,从道德层面来讲,即使把大学生当作了大学的客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人不完全是环境的产物,还应有人格意志和精神力量,要发扬“颜回精神”。当年西南联大师生住的是茅草房,头顶上还有日本的飞机和炸弹,依然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一流人才。这些事例集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逆境和贫穷首先给人带来的是困难,但是一旦当你克服它之后就变成了人生的巨大的财富。住宿方面的贫富差距的不平等并不是成才的实质和关键,能够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机遇中得到“有教无类”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是在目前社会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获得的最大的“教育平等”了。

第3篇

论文摘要:在诸如大学生住宿安排方式等管理决策上,大学管理者应结合管理对象的属性认定、管理目标的价值认同、管理抉择的依据选判、管理决策的现实考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针对大学组织结合的特性,大学管理者应突出会共决策过程中对公共性维度的把握。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活动不断出现新变化,产生新问题。以大学生的住宿方式为例,“校方如何安排和管理才合适”就是一个极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校方提供给学生的住宿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按同一班级人住,而不考虑学生及其家庭之间的经济差异;要么打破院系和班级编制,按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而选择不同收费档次的公寓或宿舍。这类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如马斯诺所谓的“最低层次的需要”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推而广之,实际上关涉大学管理者如何理性决策,而其关键在于大学管理者如何把握公共决策中的公共性维度问题。

就大学生的住宿方式问题来说,管理决策至少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判断:

一、管理对象的属性认定

为什么会产生大学生到底按班级住宿还是按经济能力安排的纷争,这里首先涉及大学生的身份认定问题,即管理对象的属性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与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性质不同,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是既带有教育性质,又带有服务行业商品化的性质。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就是这种商品化服务、经济性质的体现。我们通常在探讨教育的基本属性时,会说教育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但它的本质属性还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基于此,大学生相应地就具有双重身份属性—既是大学的客户,又是高等教育的对象和产品,是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对于大学生的这种双重身份,视角和侧重点不同,相应的价值观和采取行动的抉择也不同。

二、管理目标的价值认同

对于大学生身份属性的不同认定,由此也引导出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的矛盾对立。

教育平等和民主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我们所理解的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教育平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平等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教育平等的概念只有放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确定出它的准确含义;第二,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和现实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理想,任何人都不受限制地享受高等教育的各种权力和资源,任何人为的障碍(个人的经济收人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都是不合理的,人们甚至还试图借助高等教育平等达到消除社会差异的目的。“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包括三个方面:(一)进人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二)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三)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结果平等。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所追求的是绝对平等。然而,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平等”只是相对的,不平等则是绝对的。目前,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理想的平等,高等教育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的事实: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贫富家庭之间的不平等,等等。从理论上讲,“高等教育平等”的实现程度可以不断提升,但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绝对的平等。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增长,使得高等教育平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平等主张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人学机会、各种教育资源等),而教育效率又涉及到投人和回报的比例关系,教育效率它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追求投人与回报的利益最大化。显然这两种价值取向总是处在相互矛盾之中。把大学生当作客户,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效率;把大学生当作受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平等。是高平等低效率,还是低平等高效率?面对这种矛盾,到底是更注重其一还是兼顾两者,如此,抉择就需要依据。

三、管理抉择的依据选判

上述大学生的住宿方式问题,就管理对象的公众性、管理目标的社会性特征,无疑使对其管理成为一个公共决策的过程。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在《社会正义原则》一书中谈到了公共决策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问题。他按组织、社区、群体和共同体的结合紧密程度,划分如下三种“公共性维度”:第一种是团结型社区(家庭、宗教团体、职业协会等紧密结合的小团体),其正义原则是按需分配;第二种是工具性联合体,如公司、社区等经济性关系,其正义的标准和原则是“应得”—所得与贡献相等;第三种是公民身份的联合体,如国家、民族等,其正义原则是“平等”,特别是“法律上的平等”,对应的主体是“公民的主体。”

戴维·米勒的理论核心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公共性维度”是进行“公共决策”首先要考虑的前提条件。根据这个“公共决策”的原理来看大学,大学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公共性维度的复合体,也就是说既有“工具性联合体”的特征,又具有“公民身份的联合体”的特征。相应地,大学在对学生的住宿安排和收费方式等问题上,是更注重“应得”地效率原则还是教育平等原则,取决于该大学的“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如何。

我们知道,国有大学和私立民办大学在“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由大学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国有大学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社会的投人,更多地反映为社会公众的共有性,而私立民办大学在创立之初主要依靠私人资本的注人,并依赖于办学维系其滚动发展,社会公众性较低;其二,尽管两者的培养对象都是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具有“工具性联合体”的一致性,但国有大学的工具目地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其“工具性联合体”的特征实际很大程度上具有公众性,而私立民办大学因其生存、发展的需要,比较偏重于办学的工具性效益。而当大学的工具性特征比重偏高时,其“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就会相应降低。

由此可见,大学的公共性维度不同,进行公共管理的抉择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就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国有大学来说,应注重高等教育平等的考量,特别是精英大学,它的“公共性维度”的瞩目性及其自身作为优质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强化了高等教育平等的要求,一则是社会公共资源的倾斜要求公正、平等地分享国有精英大学的高等教育机会;二则是作为社会教化的重镇,也理应将公正、平等的理念落实于平常的管理活动中,熏陶现在的学子,未来的公民。而不能按家庭出生背景、经济条件等将尖子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于私立民办大学,它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效率的追求来获得紧缺的办学资源,这也无可厚非。

四、管理决策的现实考最

然而,理性的决策离不开对现实的考量。决策的过程关键是达到一种合理与现实折中的平衡。对两种相互矛盾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抉择时,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还是“平等优先兼顾效率”,要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办学实力等具体国情而定:其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都还相当落后,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而国际竞争又相当激烈,这些都必须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其二,要正视高等教育过程中各种不平等的现实,兼顾“平等与效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最大可能的平等: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因而对于不平等的地方,则只能用现实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而高校收费制度(住宿费只是其中一项)可以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因此,现实选择与总的趋势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这也是大学作为一种复合体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其“工具性联合体”的效用要求偏重于其公民身份联合体平等诉求的妥协与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看,突出人的主体精神(如心学)、道德人格(如理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只不过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变奏;而中外哲人对人的道德和主体精神的探究,无疑对现实的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有重大指导意义,是大学管理者进行理性决策的又一个思想基础。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在“心与物的关系上”,就突出了“作用于物的心”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强调主体改造客体、心对物的改造,包含一种立足于现实、发挥每个个体的主体精神作用和自觉创造性的意蕴,体现出“进去向上”的人生观和新的人文精神。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人的自由意志和“人为自己立法”的道德律进行了论述,人能够自己立法自己遵守就是意志自律,就是“自由”。人比自然界更高就在于人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产!所以,从道德层面来讲,即使把大学生当作了大学的客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人不完全是环境的产物,还应有人格意志和精神力量,要发扬“颜回精神”。当年西南联大师生住的是茅草房,头顶上还有日本的飞机和炸弹,依然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一流人才。这些事例集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逆境和贫穷首先给人带来的是困难,但是一旦当你克服它之后就变成了人生的巨大的财富。住宿方面的贫富差距的不平等并不是成才的实质和关键,能够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机遇中得到“有教无类”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是在目前社会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获得的最大的“教育平等”了。

第4篇

关键词:群体建筑;施工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群体工程不断增多,群体工程组织难度大、工期紧、施工队伍多、涉及面广、安全指数要求高、协调工作量大等因素影响,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在施工生产组织中除了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公司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外,还要根据现场不断变化的情况,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组织施工生产,从而保证在管理人员不足情况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的目标。

一、群体建筑的特点

由于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影响,我国群体建筑工期较长,施工进度经常被延误,工期一般在两到三年左右,温度、天气、季节等自然因素对群体建筑人员以及组织管理影响较大。为了保障群体建筑施工质量,在施工前期必须研究群体建筑特点,制定管理目标。通常情况下,群体建筑具有建筑规模大、系统多、施工周期长、交叉队伍多、施工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要结合施工环境、技术、施工要求、目标控制等制定群体工程组织管理措施。随着群体建筑工程高层建筑的增多,在施工难度加大的同时,群体建筑还受到道路运输问题,现场布局问题,施工设备材料布置等问题的影响。因此,在群体建筑施工中,一般采用整合管理、统筹布置的方式进行整体安排,从根本上保障群体项目整体顺利进行。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

1、项目管理形式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在工程项目中,项目管理的机构组织形式主要有职能制、直线制、矩阵制以及直线职能制。在这个过程中,直线式组织机构具有权利集中、结构形式简单、权责分明、关系清晰、决策快速、方便统一指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专业化或者小型工程项目。职能型组织机构在专业化的管理业务中,对增强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项目管理层次不太明确,在多方指令中,极容易造成职责不清的现象,因此,一般用于大型或者特大型群体性建筑项目中。直线型职能组织机构,在权责明确、集中领导的过程中,对管理效率具有很大作用,由于信息传递速度相对较慢,在横向联系较差的过程中,造成很多协调性工作,因此,只适合于大中型的群体建筑工程。

矩阵式组织结构机构间,和三种组织机构的不同点是,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对调动群体建筑工程各类人员工作自觉性具有极大作用,由于缺乏稳定性,在岗位协调频繁的过程中,只适合于中型群体建筑工程。由于工期比较紧张、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开工、竣工时间各不相同,作为典型的大型群体建筑工程,为了保障建筑工程各个经营目标以及项目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在项目管理中,该项目采用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绩。

2、施工组织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劳务队伍的选择与管理

结合项目部目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主体结构劳务队伍应选择2—3家劳务队伍进行分包。否则会出现顾此失彼,多头兼顾,管理失控等情况。因此在目前管理水平下,施工单位尽可能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组织机构健全,实力强,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在劳务分包中取消包工头。这样做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和项目经营风险,并对合同工作内容的明确,防止合同签订时或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工作内容不明确双方发生扯皮现象,最终增加项目部的成本。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传递环节,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的传递到作业层,提高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否则在施工单体建筑中还能避免不出质量安全事故,对于大型工程尤其是单体建筑不同、装修标准也不同的群体工程来说,仅仅依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质量、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群体建筑工程项目部门规章体系

加强各组织部门的高效沟通。管理包括。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联系。。在一个用共同目标的组织或者群体中,群体沟通好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群体沟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实现。要协调项目内全体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有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沟通包括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器材部门、安全部门、经营部门等的沟通,还包括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其他分包单位等的有效沟通。这些部门就像一台机器的零件,只有保持个组织部门的紧密沟通、协调合作,才能保证群体工程正常运转,主要措施如例会制度、谈心制度。

执行方案先行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群体工程施工的基本依据。要学习其他群体工程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具体实际制定适合本群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要将施工方案的精髓贯彻到全体管理人员,包含劳务队伍、分包队伍等。其中交底制度、签字制度、详细深化设计制度尤为重要。

(3)优化项目工程管理体系

在群体建筑工程中,不断优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作为项目法施工的重要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体系中,编制细密、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重要的方法。它在约束建筑工程内部人员规范行为的过程中,对确保工程组织内部运行体系0]l匝利进行也有重要作用。在项目经理精心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统一管理。在统筹安排、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中,根据工程项目特点,不断健全工程保障机制以及运行机制;通过精心整理,编写制定项目部门组织体系的四专业、四分部体系;根据不同的建设单位群体建筑要求,在分部和各个专业进行交叉运行的过程中,搭建专门的工程组织的质量体系及安全管理体系。

(4)加强材料部门的保障作用

由于群体工程材料用量大、多、杂。编制及时、准确的材料供需计划是工程项目部门各个管理人员有章可循的保障,由于群体工程栋数多,材料供需计划必须针对每一栋楼来制定,这对单栋楼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也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器材部门的及时供应、同生产各部门的及时沟通对促进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器材部门必须制定符合群体建筑工程特点的材料管理方法和制度。

大型机械设备主要应对塔吊和施工电梯等进行重点规划。塔吊应布置在主要材料钢材、周转料回转半径内。群塔之间水平距离必须满足塔机前大臂与相邻塔身有安全距离,如果不满足,应采用转角限制或地锚与吊钩拉结的方式控制。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塔吊地基承载力要求,应在基础施工前做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或地基处理来满足承载力需要。

(5)加强资料管理

群体工程资料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工作,群体工程资料包括施工管理资料、技术管理资料、质量验收资料、施工记录资料、质量保证资料、影像资料等,在日常管理中应明确分工,专人负责。避免出现工程竣工或创优时缺少相应资料,影响竣工验收和工程创优。在资料收集整理中,除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工程如桩基、电梯工程外,全部由项目部负责资料收集管理,减少资料传递、收集、签字环节,便于资料及时归档。由于目前专业分包工程项目中,很多分包人没有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如土方工程、消防工程等,如项目部不按照与工程同步整理资料,在竣工时极易出现原材料检验报告、合格证等缺失无法收集的情况,将给竣工验收带来遗留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体工程在施工组织和管理中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生产中进行科学总结,使其成为一项成熟的管理体系,以便不断提高我们的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前进.群体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U].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2]牟涛.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探讨田-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2.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除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还应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从而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根据本单位进行施工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并且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管理,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的实现,最终促使工程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的手段。虽然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意识也在逐步形成,并且得到加强,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模式和制度还没有得到突破和创新,很多施工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这不仅会影响整个施工质量,对工程施工效率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我国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对实际施工进行严格审核,另一方面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情况和建筑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会造成施工单位的建设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具体施工管理中,施工单位仅仅会支配一些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工序等进行简单验收和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加之管理人员缺乏,进一步导致施工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给施工质量也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市场化和经济化制度越来越完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由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面对这些新问题时,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完全跟不上现代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也没有彻底转变,这就容易导致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诸多问题;施工单位与项目工程管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明确,施工质量和安全不到位,施工工序操作混乱;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筑工行才呢过施工的需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须不断向前发展,逐步探索出新型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和体系,以能够使管理方法适应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城市的大力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建筑施工工程,这对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依靠巨大规模、较深资历和雄厚资本而确立稳定的市场份额的局面将被颠覆,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建筑行业市场中,施工单位要想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除了拥有一定规模、资历和财力,还应该具备完善和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必须加强管理,从投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到最终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每个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都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施工管理方法和管理效率,施工管理方法到位,整个工程施工效率就会提高,施工单位就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因素。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合理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施工单位要向建立合理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首先树立质量方针,使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更强的指令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将人、材料和机械等多方面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1.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人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主要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一样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

2.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也是促进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加强施工材料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材料供应部门在采购材料时与材料供应商进行协商,并获取供应商提供材料的所有信息,然后采购部门根据这些材料信息进行判断是否采购这些材料,同时,采购部门还应以成本为前提,对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质量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为了能够获取质量较好的材料,采购部门还应加强与材料配件厂家的联系,监督和检查厂商对材料质量的提高和改进,尽量避免与材料供应商发生质量争端。

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否有效应用机械是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新型的施工机械的使用,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因此,选择好工程机械是加强施工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加强施工管理的制度建设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对于制度的制定应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建筑施工的每个环节出现的违背规定和违法者进行严格处分,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相关责任的监督和检查,若这些重要人员违反了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后果严重者可以吊销其执照和从业证书,对那些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建筑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若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隐患,严重者也应该吊销其从业资格证,并依法进行严格处理。

加强对人员相关责任的管理外,还应加强施工项目档案的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应该首先建立相应的档案质量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制度的规定对档案进行管理、分类和保管,这样一来,不仅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质量的约束力,也可以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逐步向法制轨道前进。建筑工程项目档案作为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规范质量管理行为。

(三)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使施工过程实现全方位的自动化,还能够促进工程施工效率的提高,因此,对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也起着极大的作用。施工单位在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必须与施工特点相结合,工程主管人员应该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即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施工单位提供各种信息,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充分应用,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也能够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 和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施工质量的管理,只有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用性,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才能为社会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王艳,孙国伟,等.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187-188.

第6篇

摘要: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就现场施工管理的相关环节进行了探讨,意在通过全面管理实施,从而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 现场 施工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成为城市建设改造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词语,一个工程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到付诸施工,乃至最后的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否则其所引起的损失均是难以估量的。其中,施工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一个将设计意图转换为实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设计中考察欠缺或是同实际情况有出入的问题都会一一突显出来,甚至同以后使用维护相关的问题也会有所暴露,值得重视。 因此,对于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必须百分之百的重视、投入。从个人的观点出发,我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 特别是主体施工后的装饰工程和附属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交叉作业多,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

必须熟悉各专业的施工图纸(如:立面和内部装饰、强弱电、消防、排水排污、景观绿化等),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抓住关键线路,确保每一分部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

2、材料设备问题

相对于土建施工,项目施工中材料费用在建筑产品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很重,一般为 60~70%。 因而搞好现场材料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充分发挥流动资金的经济效益。从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均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 其内容包括:材料计划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领发、监督材料使用和材料的回收。

①材料供应。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考察材料商供货。

②材料采购。面对品种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型号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③材料分类堆放。 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 督促监理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检测单位。 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④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 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 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技术人员重点控制)。 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及时将整理盘点的材料数量报知项目部。

施工中机械设备,要定期检修、保养,确保无带“病”的设备。对于,高空作业的设备(如:塔吊、龙门吊等),更要重点检查。

3、资料管理的问题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以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但是,时下有一种现象,就是施工管理资料不如实反映施工管理实际,两者相互脱节,有人将其称之为施工管理的“两张皮”现象。据了解“,两张皮”并非个别现象,在相当多的项目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其突出表现是重资料整理、轻现场管理,对资料掺杂充假甚至凭空捏造。 实际上资料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竣工资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一一收集归类存档。 此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与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统一的结合起来,通过资料施工过程中的整理,可以检验材料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并起到一个督促、监督、记录的作用,且在实际项目结算过程中能给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并提供依据。

4、施工安全的问题

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 施工安全管理要从安全教育、检查、生产责任制与管理保证体系等方面展开。意识的能动性是不可忽视的。 从上至下地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意识,通过加强现场安全巡逻,建立安全监督网,完善现场安全措施等来保证安全生产。 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将施工安全管理各方面组织起来,形成互相协调、促进的整体,形成管理保证体系。

5、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是以工序的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工程人员常会感到对于不同工序(比如定位放线和墙体砌筑工序),工序控制内容的侧重点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为区分这些差异进而实现对工序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应针对建筑现场采取施工质量控制。

①建筑现场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建筑现场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主要是指对影响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也可分为施工准备方面的控制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现场施工活动条件的控制。施工准备方面的控制应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 5 个方面进行。 例如,对现场材料必须进行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过程中建筑现场施工活动条件的控制主要是对投入物的监控,对施工操作和工艺过程的控制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控制。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口号随处可见,只有拥有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使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免遭损失。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施工意识差

“安全第一”是房屋建筑企业施工的首要施工理念,安全施工与建筑工程的运营、经济效益及工程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现实施工中少数企业并没有加强安全施工意识,把施工安全管理贯穿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在建筑施工中一些企业管理者常常将经济利益作为施工的首要考虑因素,对施工安全并不看重,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问题,并不能及时给予处理。

2、经费投入少

依照相关规定,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施工中必须设置安全经费,但现阶段还有一些企业没有进行安全经费的设置。主要体现在:执行力度不足或提取能力不够,还有一种情况是经费已经提取但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甚至出现一些企业将安全施工经费看作是额外支出,并不进行经费的设置;在安全设备配置中并没有较为完善的安全设施及防护措施。 3、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

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业主对消防安全意识认识不深,没有建立健全的建筑安全消防工程设施。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根据建筑设计、施工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临时搭建的建筑多,建筑材料耐火等级差。施工人员所用的工棚、食堂和仓库等临时建筑都是用可燃材料造成的,这些可燃材料的耐火等级很差,极易引起施工现场发生火灾。与此同时,施工现场存放大量的木材、塑料制品、油毡、油漆以及装饰、装修材料等可燃易燃物品临时堆垛,这些材料是非常危险的。施工人员对用电设备管理不善,无安全消防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多,电气线路私拉乱扯现象较严重,电线乱拉,用电器乱接,电气线路超负荷用电设备线路老化。尤其在后期装饰阶段,随着施工承包队伍的增多,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4、建筑市场不规范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安全施工及操作,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建筑市场不规范引起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质量出现。主要体现在施工企业安全施工制度、管理措施等方而。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特别是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建筑施工的资质就进行施工项目的承包,导致安全施工事故的质量存在。基于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工作,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需加入安全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建筑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监督工作。

二、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1、项目施工现场环境危险源的控制

施工前,依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图纸等资料,项目部对施工周围的道路、建筑物及地下管网以及施工地的地质情况进行相应了解,并组织测量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基坑开挖、主体施工及装饰过程等的实施进行及时的策划和安排,使得整个项目的进行有一定的计划和顺序,并对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及时的统计分析,针对专业性较强及危险较大的危险源部分,进行环境和安全保护论证,根据危险的程度等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上述基础上履行完全审批手续,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

2、确认安全文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

根据找出的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结合工程的特点及施工条件,对施工中相应的安全文件、技术操作规程及规范等进行确认,真正意义上实现其指导规范的意义和价值,项目施工中,产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施工设备和施工环境存在的危险性,而安全文件规范等操作规程作为前人检测施工缺陷,总结了前人征服环境危险源的智慧与经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施工前认真执行这些文件、规程和规定,可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及事项,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应对,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解决,进而提高安全管理和施工效率,推进项目施工的进行。

3、以人为本提高施工人员控制安全的水平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作为参与项目施工的主体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及安全意识与项目施工能否实现安全有效地管理息息相关,所以,项目经理及各级负责人必须针对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参加项目施工的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其次,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施工单位必须对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针对施工中的特殊工种,一定要讲求持证上岗,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及进行施工实施严格的管理;再次,要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针对项目施工的进行,对其的策划、总结、检测、评价等环节进行安全措施的制定,真正意义上实现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最后,以安全事故隐患及实例警示施工人员,为确保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现场的事故苗头及安全隐患,现身说法,及时警示和全场的施工人员,并针对安全隐患等落实责任到人的整改措施,让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完善项目施工的进行。

4、健全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制度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只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才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及延长其使用周期。基于此,为更好地实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对其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合理有效地安全监督,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杜绝任何安全隐患的存在,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的职能。在施工现场必须与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进行定期定时抽查。在充分了解、分析施工现场的环境、地质情况后,进行可预防性地监督控制,如采用互联网技术等对施工场地进行安全监管,将每次抽查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依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处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及质量。

5、坚持专家论证,强化专项治理

项目施工中,对于深基坑支护" 高大模板工程等施工现场的危险源,项目施工单位应坚持专家论证,进而实现对危险源的专项治理。经过专家的论证,对高危险作业环境的施工按照专家审批的方案进行组织施工,做到安全施工的有理有据性。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每项完毕的施工,项目部应组织人员进行及时的验收检查,在自检合格的前提下,对项目总部进行检查申报,并由项目的监理部组织相关人员的进行验收检查,进行对施工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的验收。在支撑系统及施工荷载等环节,验收人员应当逐项检查,并针对塔吊等起重机械设备进行专项整治,进行积极备案管理,检测验收后必须到当地的安全部门进行备案登记,进而实现对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故的规避,做到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对国家、人民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及加强监督力度,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才能推动我国房建筑工程事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目的;过程;控制

Abstract: 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lso surges to new heights of history, achieved gratifying glory. Among the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lso achieved some breakthroughs in the industry. Whenever, not proud, stay on the currently stalled in the obtained results. Because, toda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due to management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uch as: quality, duration, delay, cost overruns and other problems. Among them,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is the first priority. To this en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s we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issue. Keyword: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ve purposes; proces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施工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做好施工管理便使得建筑工程其质量达标,能够做出精品工程,同时也将能够将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得以控制,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1)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 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② 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③ 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④ 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

2)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凡属关键部位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强调其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水平。

2 施工管理全程控制

2.1 成本控制

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面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

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4)目标管理原则

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2 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

2.3 质量控制

2.3.1 人的控制

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因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人的能动性说穿了就是人能够主动地去工作。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爱好,不同的风格,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将这些充满不同点的人组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同一个工作。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但绩效评估不是万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评估的也是人,其间要使得最大化地保证他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2.3.2 材料的控制

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

2.3.3 机械使用的控制

施工机械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施工机械的程序化操作对施工质量有保证。建筑工程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密集的行业,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施工的机械化是趋势,在工程上大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节省施工成本,降低人员的安全风险。施工机械是一次性投资,使用期较长,属于较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施工机械管理的关键是在开工前对机械是购买、租赁或者继续使用原有机械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是经济指标,在评估时应充分核算各个方案在工程存续期所消耗的经济资源,从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施工机械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是保养。良好的保养是保证机械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时还可以有效延长机械的使用期。制定保养计划时,应根据每部机械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并规定专人负责。

2.4 施工项目的验收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尤其是现场施工工序资料(含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管理技术类资料、材料质保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竣工和验收。

2.5 建设工程项目的保修

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就此结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围,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二是对保修范围外的项目,对于紧急抢修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抢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三是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施工方应组织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现场会诊,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丝毫没有因为工程的完工而懈怠,一个企业必须要做到善始善终,方能树立企业的声誉和从而提高社会竞争力。

3 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是系统工程,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应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建设工程项目又是一次性的,因此,必须努力、全力实现:要做就做达标工程,要做就做精品工程。同时,在每个项目有雷同处也有区别。可见,不是单个人就能搞得好的,也不能同理论证前一个工程做得好,下一个工程就一定做得好。只有所有参与者以高度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方能做出放心工程、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要: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建筑施工管理实际工作特点、现状以及实际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做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 现场管理 发展 措施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会很危险,也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

一、施工管理概述

施工管理指企业为了完成建筑产品的施工任务,从接受施工任务开始到工程交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中,围绕施工对象和施工现场进行的生产事务的组织管理工作。施工管理的任务是根据不同的工程对象、不同的工程特点、不同的施工条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周密的分析研究,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利用人力、物力,有效的使用时间和空间,采用较先进的施工方法,保证协调施工。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1.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它包括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益的提升

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使生产力的三要素很好的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

三、基础施工与安全作业

1.基础施工

凡不能采取放收的深基础,要根据土质情况,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所有措施要进行设计计算。对已挖完成部分基坑,在雨后,解冻或复工前,均要观察上的情况,发现问题要排除险情后方可施工。人工下孔前,要排出孔内有害气体,各种灌注桩在成孔后浇注砼前,必须保护好洞口,设置明显标志或加盖板及防护栏。

2.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必须要找出,并设置围栏、挂牌示警。凡在高空作业外沿必须在行人处,应支搭防护棚。建筑物的预留洞、电梯井口、搂梯口、阳台口等均要设置防护围栏。脚手架必须先经设计计算,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搭设。在施工层与首层之间每隔3-4个楼层还必须支搭挑出安全网,安全网要在确无高空作业时方可拆除。安全帽、安全带均应合格并有效佩戴。

四、实行目标组织,面面俱到

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制定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平衡,严格协调控制,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制度,即使进行工程隐检、预检,并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五、现场施工管理

1.对施工进度计划的贯彻施工进度计划是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施工方案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但施工进度计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差异是常有的事,所以要定期及时地检查,掌握实际情况,分析进度超前或推后的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2.对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包括施工是否按图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贯彻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施工是否遵守操作规程;对测量放线及各施工过程的技术检查和复核,要求符合图纸规定,符合质量标准,误差应控制在技术规范和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对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均须由供应单位提出合格证明文件;隐蔽工程要符合质量检查的规定,并做必要的记录。

3.施工总平面管理 是全场性工作,应由总包单位负责管理,施工是动态的,进展的,不同阶段施工平面布置的内容也不同,所以施工现场都必须以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总平面规划为依据,根据各施工单位不同时间对施工平面的要求,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及时做好调整才能合理使用场地。

4.保证现场交通道路和排水系统畅通以及文明施工 检查施工总平面规划的贯彻执行情况,指定材料、成品、半成品和生产设备的堆放位置;确定大型暂设工程的位置和使用分配。如增设、拆迁时,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方能执行;保证施工用水、用电、排水沟渠的畅通无阻;对于现场局部停水、停电,事先要有计划,并得到总指挥批准后才能实施;保证道路畅通。施工道路、轨道等交通线路上不准堆放材料,加强道路的维修,及时处理障碍物;签署和审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等工程的开工申请;根据施工过程,不断修正施工总平面图。

六、施工进度控制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企业信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做好工程进度控制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工期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

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已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以上只是探讨了建筑施工管理中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做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还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问题策略

Abstract: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cos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nagement, so as to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aims to strengthen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多等特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这一切都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抓好施工管理,下面分别就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内容及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只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主装备不断先进,技术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现场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及质量的优劣二个方面。

2.1 安全方面

(1)高位瘫痪的脱节管理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丧失了自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项目承建人,仅收取管理费,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项目承建人又把工程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从而造成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2)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监管薄弱,检查、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忙于日常事务,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文件无暇顾及,只停于口头上讲安全生产,或被动、或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工作的落实。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对各自的职责负责,经济承包合同未能体现从施工企业项日部班组施工作业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

2.2质量方面

(1)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在内部管理上由于有些企业缺乏一个管理的核心作为统一指导,造成管理的分配不到位,对管理的工程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缺少内部人员的协调与合作,造成工程施工出现了质量方面问题。

(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

有些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建筑的质量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竣工验收阶段,有些管理者误以为随便验收下就过了,对其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没有加强要求,进行分析及验收,因此没有把握好质量方面验收的最好一关。

(3)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有些建筑工程,企业为了省钱,挣高利润,忽视了对建筑产品的质量问题的认识,误以为差点建筑材料也能蒙过关,持有反正用了几年就拆迁了的观点,没有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安全,造成质量的问题经常发生,造成工程的返工及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3解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策略

3.1充分渗透与理解工程施工内容

(1)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了解清楚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2)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了解清楚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3)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3.2实行目标组织与协调控制

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关键工作。做好施工准备,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尤其重要的是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协调,严格控制,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凡属关键部位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强调其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水平。在一个施工班组中,人员技能有所差异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施工技术员合理分配。

例如,在砖砌体丁程中,人员协调安排要求按技术分工。技术底子厚的人员安排在砌墙角的位置,确保墙与墙之间的成角垂直。反之,技术生疏的人员分配砌墙身中部的砌筑。同时实行“熟手带生”的方法,让熟练的人员带着新手,发挥互助互利的精神,确保砖砌体工程的质量。施工管理当然离不开“管”和“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也要“理”顺施工的程序,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问题。

另外,如遇设计修改或施工条件变化,应组织有关人员修改补充原有施工方案,并随时进行补充交底,同时办理工程增量或减量记录,并办理相应手续。并且要在图纸上标识修改的内容,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不但要做好以上工作,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制度,并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3.3注重安全管理,以防隐患发生

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名誉和管理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最大的隐患,是最大的危险,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的命脉。

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3.4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及素质修养

在管理建筑工地时,要确保工程能够安全,按质、按量地完成,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而且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凝聚力,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施工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强,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越有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一个集体风气的好坏,会影响每一个施工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技术发展的积极性。因此,作为管理员必须了解每一个施工班以及施T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班风,使之自觉遵守施T规则和执行安全规范,并自始至终地遵守这一集体无形的准则。

为了使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设计要求,就要依靠技术人员的团结协助。如何得到班组人员的信任,同时可以很好地管理他们的工作,服从自己的安排和要求,要依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融洽关系。

4结束语

总之,一个好的企业,必须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倘若企业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实力,而管理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那么依然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

第1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工程; 安全管理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ing of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now many building problems and bottlenecks have been breakthrough and solving, and has obtained good results. Especially in high-rise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matured perfect, and building height is in continuously break. But for high-rise building is concerne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probl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nks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quality all have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Thus, this paper is mainly aimed at now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related problems on detailed analysis, and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Safety managemen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正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土地匮乏、人口密集等不可逃避的困境。而这一难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如今的发展势头。现在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寄希望于高层建筑,以提升土地单位面积的使用率,从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经济发展需要。但是现在的高层建筑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不断钻研,在施工工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其中的施工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是现在高层建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制约着高层建筑的健康发展。

1、高层建筑的特点与现状

安全施工是高层建筑中的核心部分,而如何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则是整个施工管理的管理目标。主要是保障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施工项目的成功达标,因而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针对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安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了,这主要与高层建筑的特点有关。

1.1 高层建筑的特点

(1)高。高层建筑的首要特点就是高,因而建筑项目的层数也较多、工程量较大、高空作业的比重较多。在施工工程中,高层建筑就需要更多的垂直运输以为施工提供原料,而高空作业的人身安全以及防范措施要求也较为严格。

(2)深。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因而需要较为坚固的地基作为基础,保证整个高层建筑施工的稳固性。所以这里所说的“深”指的是建筑物基础埋的深度,而埋得越深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结构,以免因挖掘不当而引发事故发生。

(3)长。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施工技术要求严格,因而必然会使得整个施工周期较长。其实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不光是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其实它在设计阶段与审核阶段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勘测与考察,因而所花费的时间也不少。

(4)密。之所以建筑高层建筑物就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高层建筑物一般建筑在市中心地区,因而在建筑之前需要对该地区的地下部分进行详细的勘察,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2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现状

(1)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不利于防范措施的实施。由于大部分的高层建筑的施工都是在高空进行,而物料向高空运输也不方便,所以如果高空作业时发生意外也不便于开展施救措施。例如,高空发现火灾事故,此时自来水的运输就没有路面方便迅速,进而错失了灭火的最佳时期。

(2)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防范意识降低。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因而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很多施工人员容易精神麻痹,进而降低对安全管理意识的重视。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需要进行专业检查与维护,但是在高层建筑项目中设备一般用一到两年时间,长期的使用致使相关人员对设备检测这一环节的忽视,从而造成重大的施工事故的发生。

2、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

(1)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由于高层建筑项目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因而易造成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容易产生感官上的疲劳感,进而引起施工人员对对有些问题不够重视。此时应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积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定期开展安全防范常识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教育课程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针对不同的施工部门开展不同的内容的关于安全事故的课程,以增强施工人员对近期工作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施工人员对行为规范反思、总结。

(2)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通过对施工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内容的划分,将整个工程施工责任落实到人,将工作成效与个人的责任相联系起来。这样做既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也可以增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性。

(3)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首先,在施工前应该做好安全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一,对施工工地的实地勘察,已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条例;二,根据施工项目的大小,准备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以满足施工人员的需求。其次,要在施工工地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并根据每一个施工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技术培训工作,以提升施工人员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最后,根据安全管理条例制定出相应的平定准则,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评定工作以及审核工作,从而保证安全工作的落实与开展。

3、小结

随着施工设备的不断更新、施工技术的日臻完善,现在的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高度。然而,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高层建筑中不变的主题,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技术得到不断改进的今天,相应的施工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如今高层建筑的发展。从实际经验中寻找突破口、结合现代管理手段,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以全新的动态管理理念将安全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地为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跃,刘宗仁:高层建筑施工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现场管理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项目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过程,而如何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顺利完工,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终,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但是,施工技术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只是套用一种管理模式,便会出现很多问题,整个建筑工程内部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每个建筑工程做出细致的分析,确保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安全,万无一失。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对团队建设不够重视

工程建筑往往是一个大型的工程,在这个大型的工程中,必然会有很多的人员参与其中,而建设工程的技术性又要求各个参与人员的分工要有序和相互配合。但是每个员工都是有其自身特色的,每个员工都会有其个人的性格特征,每个员工也都有不同的擅长领域,而且,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面对这么多复杂的情况,这便决定了对每个成员的控制有效性不能提高,所以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管理层往往与员工层不能达成很好的沟通,加上缺乏一个可以供于交流的平台,这样一来,整个工程的团队合作便没有机会。

(2)材料使用不够合理

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涉及到许多材料,而施工技术管理中常常对材料的供应和采购都不太重视,对工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检查,也常常会忽略这些材料的分类问题,使得材料因为管理不得当而随意堆放,而不符合材料堆放的场所因为其环境不符合条件,材料的质量往往都不能保证,而且常会发生材料丢失或是被盗问题,造成工程建筑项目施工材料的不必要浪费。

(3)对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质量要求不高

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很好的质量检查体系。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材料质量检测往往不够准确、真实。而材料繁多也造成了对材料逐一检查的可能性降低。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管理往往忽略了建立一个对材料检查人员的监督体系,如果负责检查项目材料的工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行业指标,对材料检测不到位,那么整个工程的质量的保证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4)缺乏安全意识

在保证整个工程建筑项目顺利完工的同时,工程施工的内部安全问题同样也是关乎整个工程的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但这个问题常常被管理层所忽略,造成一个管理漏洞。在整个工程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足够的安全保护体系,没有把安全的理念摆在第一位,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也不够到位,没有专门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得工程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十分浅薄。

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1)对工程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整体工作能力

为解决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协调问题,我们要从工程内部员工自身素质下手,员工是组成整个工程的灵魂之所在,要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体系中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让员工参与管理,还可以让他们用主人翁的精神对待他们的工作,增强他们对工程项目的责任感。为此,笔者提供了数个方法增强工程内员工素质:首先,要强化他们的思想政治理念,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和思想指导,并设定一定的考核方式,考核通过者接下来才能够合格上岗。其次,要善于任贤任能,人才是当今社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引进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分布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和岗位,尤其是对整个工程的领导层的素质要高度重视,因为一个优秀的领导才能带领员工攻坚克难,更是实现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2)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质量的监督体系

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又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整个质量保证的体系的构建我们可以制成一张简约直观的图表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图:首先,我们要制定一个工程质量的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编制详尽的工程质量体系表,其中,就要包括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够把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展现无遗,并且围绕该目标,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目标的实施和违反目标的救济手段,确保整个工程在这个目标的带领下,顺利完工。其次,要建立并且完善严格的责任制度。责任到人才是政策得以落实的关键所在。所以,监管单位要根据上述制定的质量目标,制定完善的落实体系,确保落实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落实,还要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定期进行考核,制定监管日记和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便在问题出现后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杜绝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任何质量隐患。最后,要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部过程的管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一种国际上工人的质量保证体系,而该体系的原则就是要以预防为主,对此,工程项目施工要符合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内在要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监控要有一个良好的预见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得以保障,而安全的保障,又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率,促进工程的效率完工,所以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中,对工程的整体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各级管理人员都应当树立全局意识,增强个人的责任感,认真执行质量体系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工程安全施工控制措施的方案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整个工程的总概况,需要控制的安全目标,整个控制程序,相应的资源分配状况,事故发生的补救措施等等,要考虑工程内外因的各种变化和影响,以求做到万无一失。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对整个工程的领导层和各个负责人员提出的要求,要求他们各司其职,认真落实本岗位的安全施工监控措施。要对整个工程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都需要全部员工共同实施,共同管理,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全员的群策群力才能够使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无处可逃,使整个工程的效率发挥到最大极限。

(3)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所需材料的管理

工程施工所选择的材料好坏将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好坏,选什么材料,怎么选材料,材料选好后如何管理,这些都是施工技术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也需要采取各种方法一一确保问题得到解决。首先,对于材料质量的管理而言。要求工程的管理层在工程施工之前,就要确立一个周密的材料质量保证体系和方案,保证材料质量有规可依,并把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并且对质量管理进行系统组织,确保工程施工材料的优质。其次,对于材料安全的管理而言。这便要求管理层要对每个工程员工进行法律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在施工过程中,制定系统的安全管理规则,并让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头上。再次,对于材料的管理而言。材料层层把关最终进入工程,在材料被利用之前,应该为材料的堆放场地选址,对场地周围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做认真的勘察和分析,确保堆放场地是适合堆放材料的。最后,要制定严格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表,对照此表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工程施工过程,确保材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结语

建筑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不仅仅是表现在施工现场,它折射出一个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和深层次的管理水平。在现阶段施工人员高流动性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更应该注重企业自身的核心管理人员的培养,以核心管理人员影响和约束高流动性的大多数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质量稳定。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近年来发展的管理学科,随着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人们创造财富与福利的方法、途径等有了新变化,不再是重复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主要管理领域,并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具体项目的应用而不断调整与改进。

1.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同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相互交流和沟通。

众所周知,不同的生产或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当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可以方便大范围地与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进行合作,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1.2有利于解决当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

由于当今建筑企业私营化起来越普遍以及企业自身的改制导致的管理机制被严重削弱,使得质量问题、违法违纪案件、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以及鉴定不利等管理问题普遍出现,因此必须对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2.1质量管理

2.1.1质量监管体系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

1.企业自身监督: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监管体系,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公司质检部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验收(内部阶段性)。这样一个三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监督机制,也是企业对工程质量把关的主要途径。

2.业主(监理)监督:也称为第三方监督,是最权威性的监督。现行的管理机制赋予这种监督以权当天的管理权限,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的、正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2.2监管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懒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以及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

1.现场监督一一对于施工作业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观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形成的产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

2.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

3.编制质量控制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详细说明,指明对策,责成项目部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变化,但必须处处以国家规范和新的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企业自检体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

2.3工程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的实施是融汇在一起的。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是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来源,是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依据,是进度控制最重要的步骤。进度计划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把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及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监理单位、承包商及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

当工程进度出现大于十天以上的偏差时,一般要分析偏差的原因,分析偏差是否影响到后续工作和总工期,这种分析是通过时标网络计划进行的。在采取各种手段解决进度滞后问题后,一般还要调整工作顺序、改变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等方法,用工期优化的方法对原网络计划进行调整。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

2.4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管理人员编制的进度计划要具体、合理,要对人员、天气、材料等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充分考虑[2]。对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使他们能够牢记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计划与目标。进度款是建筑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做到使用合理、规划详细。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这个大局为重,对施工中出现的矛盾,要积极协调,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要进行深入调查,及时解决,保证施工进度。

2.5普及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的实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就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吸收和创新了很多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5]。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促使当今国内外很多新颖的管理手段和想法快速与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相融合。这在保证工程质量、改善投资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有效、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与国外计算机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在我国各个行业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建筑工程业也是如此。因此,无论管理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接受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以及现代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在职工技术培训、现代化管理知识普及等方面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以达到管理体系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快速提高。整个建筑企业的业务人员都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办公,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3.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也必然更加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正确管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因此,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其内部的管理体系,以便能获得更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企业部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现代管理体系有着非常强的整合能力,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够有一个放心安全的居住环境,我国的建筑事业就能够蒸蒸日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倩.对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的分析—城市建设,2010.

[2]孙建春.怎样才能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3]林知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第1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环节;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钻孔灌注桩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工程建设中得以广泛地应用,特别在大型水库、船务码头、防洪堤坝等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对各种各样地质条件适应能力强,施工中操作简便,施工占地小、施工造价低和成桩迅速、稳定等优势,成为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桩基处理的关键性技术,也成为评价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施工水平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基础性参考技术。由于钻孔灌注桩技术还具有隐蔽的特征,特别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观察困难,不能采用开挖验收的方式进行检验,这就需要水利工程施工中严格遵守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要求和环节,抓住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有效对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进行管控。在水利工程运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桩基处理时,应该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和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特点,在熟练掌握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要点和钻孔灌注桩技术控制关键的前提下,对水利工程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常见的施工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技巧,形成技术上的体系,为水利工程桩基项目的稳定和施工起到技术上和实践上的保障作用。

1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关键

1.1钻孔灌注桩护筒的埋设

钻孔灌注桩护筒一般采用钢护筒,灌注桩护筒的埋设精度要控制在中心偏差为50mm的范围内。要密切注意两节钻孔灌注桩护筒的连接质量。规范的护筒埋深为2m~4m,水上主墩护筒应沉入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m~1.5m。埋设钻孔灌注桩护筒时,护筒的高度应控制在地面30cm以上,高出最高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1.5m~2.0m。旱墩护筒周围50cm范围内粘土夯实,深度至护筒底,采用必要的措施稳定护筒内的水头。

1.2钻孔灌注桩的开钻成孔作业

安装钻孔钻机时要保证钻机底架的平稳性,钻机钻头和钻杆中心对准护筒顶面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钻孔时低挡、慢速均匀钻进,避免失稳和渗漏。

1.3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和吊装

钢筋笼视其长度采用整体预制或分节预制,钢筋笼骨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便运送、吊装和灌注混凝土时不致松散、变形。钢筋笼分节起吊要及时、准确就位,在钢筋笼就位前仍需要检查有无坍孔,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4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严格控制导管的埋设深度,防止埋管过深发生堵管、埋管。施工完后,应核算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各项参数,以便对后续的桩基提供参考和改进。

2水利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常见技术问题的处理

2.1钻孔灌注桩缩颈的技术处理

对于钻孔灌注桩缩颈应该以原材料质量和配比为切入点,处理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控制泥浆比重和使用优质的混凝土材料,注意及时、认真对钻孔桩进行清孔操作,另外还可以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时起到扫孔作用,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控制灌注桩出现缩颈这一难题的发生。

2.2钻孔灌注桩导管进水的技术处理

导管进水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上提导管的幅度过大,导致导管接头部分产生漏水,导管进入容易造成钻孔桩内混凝土离析、流动,容易引发桩基的不稳定和事故,针对导管进水问题应该混凝土浇筑之前检查导管.并对漏水部位进行防水处理,必要时要重新设置、更换提出导管。清除不合格混凝土,用小型水泵将水抽出后再进行重新灌注。

2.3钻孔灌注桩断桩的技术处理

断桩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导管提升过高,导管底部脱离混凝土层;混凝土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灌注作业时间过长,早批砼已经初凝.下部的水沿着导管壁顶破表层混凝土面上升,未作好处理,将含有沉渣的表层包裹,形成断桩。断桩的处理措施主要有:选用有足够的、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的抗拉强度导管;施工中尽量避免不当操作,及时处理导管提空和混凝土卡管现象;合理采用冻结法,桩外周围钻孔并放置冷凝管.形成冻土帷幕.处理断面;浇灌前进行导管水密性试验,并严格控制导管的埋深与拔管速度,并及时测量砼的浇筑深度,防止断桩。2.4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技术处理

当钻孔桩在施工过程中会残留泥块和泥皮随着混凝土灌注上升时,会导致钢筋笼上浮。所以在灌注桩成孔前首先注重检查其最下部的套管的内壁,假如有大量粘着物堆积时,要及时进行清理。假如确认已发生变形的现象,一定要采取修补,当成孔结束后用大锤式抓斗反复升降除去残留物。

结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国内水利工程的基础项目中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具有钻孔灌注桩技术适应性强、工艺简单和承载压力大等特性决定的,特别适合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项要求和特点,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水利项目中由于不能有效检测和及时检查,只能依靠事先准备和事中规范等方法进行保障,因此,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水利工程施工的一个重点性难题。需要我们在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和施工前的准备,以合理施用的技术环节和关键工艺控制,提高桩位定位精度、埋设护筒、开钻呈孔和钢筋笼吊装等要点的技术控制水平,提升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水平,更出色地实现水利工程桩基项目高品质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相敏,马俊青,魏高雄,郑伟.浅谈灌注桩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6)

[2]刘明萍,杨志帅.水利工程大坝护坡混凝土施工方法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09(09)

[3]李洪丰,袁大鹏.浅谈水利工程中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第1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家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发展进步的同时,国家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也不断进步,这对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容易发现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反过来影响了我国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建筑施工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全面论述,并对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笔者自身工作的进步,也可以为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发展和施工质量的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发展和建筑施工质量的保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作用,而且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建设和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所以,笔者将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不同部分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进行论述。

图纸会审

任何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之前有必须完成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施工的图纸也是建筑开展施工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指导。要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在施工建设之前对认真绘制图纸,并且对施工的图纸进行科学的会审。在会审施工图纸的时候要认真检查施工图纸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质量安全标准等。在会审中将施工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和解决,而且要注意分析施工图纸中的各项设计在具体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将这些难点和问题在会审阶段提出来并尽量做好相应的解决预案,以便在问题真正出现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解决,避免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在会审施工图纸的时候要尽量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全面的协商,切实了解不同主体对于施工图纸的设计和要求,尽量在会审之后达成一致,将会审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作为施工的重要技术资料和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

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和施工的质量水平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要保证施工过程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就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首先,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科学的安排,确保整个施工的顺利是符合建设要求和标准的,也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进步符合预期的安排,以便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工。认真做好建筑施工的各项资源的配置和合理安排,确保施工所需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以保障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根据建筑施工的科学顺序对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安排,根据科学的先后顺序安排工程的建设,先对低下的工程进行建设,再对地上的工程进行建设,先建设主体的项目,再建设围护的项目,先做好结构的施工,在做装修的工程,这样不仅符合科学的施工建设顺利,而且也可以使得工程建设的一些资源得到节约。第三,对施工的机械进行科学的选择,既要根据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选择,又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不要选择那些与实际施工地点的情况不符合的施工机械,另外,还要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施工机械,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能保证施工进度的按时进行。第四,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的安排工作,根据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施工阶段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还要根据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技术水平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这样既能保证施工人员可以科学合理的采用施工技术,也可以保证工程的建筑工程的建设顺利进行。第五,对施工的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施工进度安排,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安排施工的进度,认真遵循施工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顺序,以确保施工的进度符合科学性,也能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

技术交底

不同的建筑工程有着不同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要求等,所以在技术交底的时候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技术交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来进行,仔细将工程涉及到的施工技术方法、安全措施、质量标准等内容向相关人员进行交代,以便相关人员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认真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在施工的时候符合相关的标准,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标准。

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施工不同阶段的影响,无论是施工的设计阶段还是竣工阶段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施工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要求,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检查,确保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在工程中得到合理应用。首先,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单位要对工程的质量安全把好关,坚持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进行施工,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减少施工的环节和施工的日程,更不能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也不能偷工减料,确保整个质量把关的环节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次,在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的头上,这样才能保证在施工的不同阶段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督,这样也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也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避免出现无人负责的现象。最后,避免将工程施工的检查流于形式,要注重具体可行的措施,因为对施工的工程进行检查只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目的只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做出具体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寿命,也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投资和回报,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下面,笔者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经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措施进行论述。

工程质量的变化情况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时要兼顾到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如果发现施工的工程出现了一定的裂缝,那么就要及时寻找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果建筑出现了一定的表面质量问题,那么就要仔细研究问题的性质,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的预估,在恶果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改善和挽救措施,避免更大损失的出现。如果出现了较大的质量事故,那么就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必要的警戒,避免人员进入现场受到伤害。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进行检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认真的监视,避免建筑工程的结构出现安全事故。

质量问题处理事项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质量问题,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首先,面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要处理得彻底,不能将问题遗留,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其次,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针对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还要对质量问题的周围部分进行检查和管理,以便将存在隐患的问题发现然后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消除同一个质量问题对周围产生的负面作用。第三,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根据不同的质量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然后再研究切实可行的问题处理对策,根据处理对策方案处理问题,在处理的时候也要避免过于急切而忽视了细节,总之,在处理质量问题的时候要先制定相应的方案,然后循序渐进的实施处理工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后,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检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这些都需要经过检验之后才能得到结果的,而且对于质量问题的解决效果进行检验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要注重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结果进行检验。

质量问题处理所需的资料

要处理好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要认真准备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资料。首先,要准备好建筑的质量事故相关的施工图纸。其次,准备好相应的施工相关材料,比如材料施工记录和其他检验报告等。第三,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事故情况、出现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性质,区分属于结构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及时处理,还是采取防护性措施。第四,事故原因:如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结构裂缝是施工振动,还是随载力不足。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作为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作用。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在文中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现状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论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处理施工质量问题的对策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文良;;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