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德育工作论文范文

德育工作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工作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德育工作论文

第1篇

(一)校企合作德育内涵道德是指以善恶为圭臬,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整人们行为意识的规范、活动及关系的总和[2]。它既是“他律”,更是“自律”。良好的德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可以为社会和企业带来“正能量”。一般认为,“校企合作德育”是指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以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为契机,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中的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化等各种活动。

(二)校企合作德育实施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从学生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德育,引导学生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德育回归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有助于德育顺应社会的发展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角度看,用人单位挑选的人才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协调、人际交往能力,而传统的理论传授的德育是难以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要求的。实施校企合作德育,可以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就业、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真正实现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输送实践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

2.有助于德育工作取得成效校企合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平台与载体。校企双方可以结合实际,创新德育计划、德育内容,选配德育导师,实施有效的德育评价。学生除了接受传统的道德教育外,还可以获得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公民意识、法纪意识。此外,学生日常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在职业岗位实践中产生的职业素养问题等,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关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嫁接企业的德育资源,移植企业德育方法,激发学生德育热情,从而使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3.有助于创新德育方法实施校企合作德育,企业可以选派企业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对学生加以指导。企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可让学生真切感悟道德的存在、精神的力量。而且,校企合作德育有利于把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如,企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作为导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这能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教育方法,创新德育方式,使德育更具实际效果。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距离较大,教师习惯了在课堂进行理论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德育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教师对学生认知特点、德育方法、德育载体、培养目标研究不够,缺乏适用对路的硬招实招;有时为了迎合学生兴趣,通过播放视频、讲故事、讲笑话等形式组织德育活动,不能掌握学生真正情感需求。如此,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尽管教师们也认识到德育结合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学生安全、经费等方面较多顾虑,所以往往造成结合于社会实践的德育工作难有起色的局面。而且,由于学校、企业、政府等对校企合作的德育工作认识不统一,校企合作德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前校企合作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在组织领导、合作途径上,还是在德育范围、支持力度上,都存在“先天不足”。目前的校企合作德育缺乏有效规划,缺乏制度、机制和政策上的保证。总的来讲,校企合作德育的稳定性、长效性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三、实施校企合作德育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德育的重要性作为学校这一方,它时刻担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使命,这是毫无疑义的。而从企业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担当上看,由于企业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这一方会相对忽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责任。为此,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德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共同为校企合作德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加强校企合作德育的组织领导校企合作德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此,应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各级校企合作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要确实承担起相关任务,如积极统筹当地职业教育和企业文化两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等种种优势,统筹规划当地校企间的德育合作,确定育人方向、目标等,以便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德育的有序开展。学校和企业要协同建立、健全校企党政领导亲自负责、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德育领导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校企党政领导的决策和统筹作用。在学校和企业建立的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下,应成立相关的实施机构,该实施机构应该由校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企业人事或监察部门的领导、学校部门(如教务处、团委、学生处、院系)的领导及骨干教师等组成成员,以强大的人力条件推动校企合作德育。

(三)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德育,还离不开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在校企合作德育工作中,要打破过去的德育教师只由学校教师担任的单一形态。校企合作德育的师资队伍中既要有学校的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又要有企业里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另外,要推动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技能水平;思想政治课、公共课的教师要到企业观摩学习,或参加与其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劳动实践,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教学中,学校教师要力争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引入课堂,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四)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企业文化进校,无形中为学校教育增添了座巨大的资源库,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有策略地将育人资源以一定的手段传输给学生。这也就需要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企业文化,如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要成为德育内容。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全方位感受企业的作风、制度,为他们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尽早转换角色奠定基础。校企双方应该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自己的贡献。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时,要最大程度地把企业规范和标准管理纳入学校实训。学校实训室(基地)的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应与企业的标准设置相衔接。在实训中要营造企业职场氛围,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特殊和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如:强调员工职业道德规范,让各种细则入目入心入脑;要求学生统一着工作装,佩戴工卡上岗等。

(五)校企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企业要把文化育人置于突出地位,联合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比如: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企业一线的模范、优秀员工为学生开讲座;企业和学校可以合作举办联谊活动、论坛、文化节、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文化是无时不在的隐性资源,通过课外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职业文化。

第2篇

同志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我们要深刻领会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清醒认识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虽然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作应付。

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把担子压在教师身上。能够抓住机遇,使中国在新的世纪里迎头赶上,就需要教师培养出思想觉悟高,知识丰厚,而且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人才。实际上教师的功能和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化。我们以古代、近代和现代对教师要求的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

古代:教师的功能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第一人品好,第二学识高。

近代:教师的功能除了继承古代的传统之外,主要增加了管理学生、组织学生的能力。对教师的要求,除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外,主要增加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能力。

现代:教师功能发展的主要方面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学生一生将受到立体教育。学校的教育主要是打下发展的基础。对教师的要求,核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有五点:第一,教师要热爱职业、敬业。不仅仅把教师职业看做谋生的手段,而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第二,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楷模。第三,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学艺术。第四,要有改革意识、观念。第五,要有发展的意识、观念。教师如果不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是不能完成新时期德育任务的。

2.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

回忆以往的德育方法和形式,多以灌输、说教为主。即使搞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也是教师设计,学生“上套”。所以,在德育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说服、被教育、被管教、被管制、被指挥、被批评、被训斥的被动地位。

德育的主体是谁,应当是学生。学生应当主动地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应当参与德育活动。如果学生参与德育活动,而且又是主体,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德育效果都是不可估量的。

当认真地反思过去一些德育活动,学生经常说:“没意思”,“不感兴趣”。“要不是非让参加不可,我才不去哪”。许多活动,教师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效果并不好。而像新年联欢,学生能够自我表现,自我体现才华,学生兴趣盎然,很晚了,学校“轰”都“轰”不走。分析其原因,除去内容原因之外,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

我们经常说,管理也是教育手段。那么,如何使管理目标内化为一种学生的追求,即学生是主体,学生积极参与,这是关键。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大大加快,知识更新的节奏也大大加快。今后,更要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有自我认识,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磨练,自我改造,自我锻炼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来在决定个人事务时,有高度的独立自主能力,有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举例来说,如自我认识的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思维、判断、品质都有正确的定位,像国外的反思性教学、能够调控自己的行为。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从单一思维到多向思维,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的转变能够自主运用。这一切,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将不能培养21世纪的人才。我曾到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考察了多所中学。许多学校在食堂工作,卫生工作,学生宿舍工作,以及值周班工作等方面,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比自己。教师只给予引导。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达到百分之百,收效极佳。这就具有鲜明的德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的特点,非常值得学习。

3.德育工作的配套措施要完善

时代要求我们人才的培养要有全球眼光,要培养有全球视野的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人,要求我们各校必须有提法可以不一样,但目标是一样的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的德育模式。

在反思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评“三好”因为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而被削弱甚至中止。就是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当上“三好”,以便保送重点中学,于是就给有关人送礼,评“三好”出现了假象。本来学生对当上“三好”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积极性,也是调动学生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确被“中止”了。难怪有的家长说,不评“三好”,小学生还有什么方向?

事实启发我们一定要有完善的德育工作配套措施,这在许多学校都是有很好经验的。总的来说,共性的方面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有顺畅有力的管理系统保证。第二,要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因年龄而不同)。第三,要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第四,要有催人向上的校园环境。第五,要有各具不同功能的教育基地。第六,要有恰当的、形式各异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德育载体。第七,要有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第八,要有全面育人的政策导向。

4.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

教育部《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部的指示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搞好德育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社会里,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疾病、心理扭曲以及心理障碍是经常遇到的现象,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不少难题。随着独生子女许多问题的出现,随着信息时代青少年接受“教育”途径的增多,很多问题不是一般德育工作所能完全解决的。对于这一点,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要有准确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具有一定水平的心理咨询教师严重不足。据了解,一些学校搞了心理健康教研室,百分之九十八的教师不是半路出家,知识不够,要么就是富余人员来凑数组成的。更有甚者,本身就有心理疾病的人搞心理健康工作,可怜得很。还有的学校,不少教师骨干兼职搞这项工作,本身工作忙得很,无暇进修,完全“热心”的用说服教育的一套办法充当心理咨询,令人啼笑皆非,用不了多久,便门庭冷落了。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闹劲”过去了。

我们这项工作为什么如此缺乏教师,我想,第一是师范院校思想准备不足。第二是这项工作的地位不很明朗,并不如数理化那么重要。今后晋级、晋升职称等利益十分不清楚,所以缺乏志愿者。第三,是我们的技术设备极其缺乏,手段简单、落后,效果不明显。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认真的予以解决,否则,落后的局面不会改变。我在浙江参观学习,受到很大启发。他们计划,到2000年每六百个学生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现在师范院校的这方面学生,生源质量好,学校给些“小灶”,毕业后重点校又抢着要,绝无“失业”之虑,前途一片光明。能够在几乎是一片“处女地”上施展自己的本领,何乐而不为?不少学校已有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非常乐于“光顾”的地方,心理教师成了学生最可亲近的人,最知心的朋友,不但是心理上的医生,而且实际上是思想上的导师,成绩斐然可贺。这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显得轻车熟道,得心应手。

第3篇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向广度和深度延伸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常规性活动抓到实现。学校制定了射阳县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计划》,坚持以爱为中心,进行来列性的爱的教育活动,从点滴做起,从低起来上来突破。

同时,我们在广度上拓展,特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时时、事事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注重向各种教育活动拓展。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新道德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在美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中,在卫生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校园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二是注重向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

通过对优秀学生的表彰奖励,颁发北京校友会奖学金、鹤林奖学金和英才助学金,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国读书的信心,树立为国学习的志向。三是注重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培养爱国主义的感情。利用高、初一新生军训和开学初的一个月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使他们确立立志报效祖国的学习奋斗目标,在学习、生活诸方面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符合规范。

我们还向深度推进,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意志和行为。

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点:

一是在“实”上用功夫。千方百计改变德育工作务虚多、来实少的弱点,切实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科研建设,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科研攻关项目。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落实德育工作一条线的写人员责制,建立校、在级、班级三级组织。主要课题有专人承担,组织相关人员合力攻坚,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定期拿出研究成果,写出实验报告。同时还在时间、场所、经费上给予保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二是在“优”上做文章。首先,优化队伍。培养骨干队伍,提高基本队伍,力求建立一支功能互补、专兼结合、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提高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津贴,结合评优、职称晋升等为德育工作成绩突出者提供优先权,并帮助有条件者破格普级;明确宣布,谁的德育工作实绩大,谁的贡献就大,谁就应该评为“德育十佳工作者”既注意教育内容的切近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考虑教育内容的高品位。取身边之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射阳县是革命老区,和年代留下了许多悲壮的故事,出现了许多志士仁人。

我们自编了《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收到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同时结合热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各种教育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再次,优化方法。一改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简单说、理论灌输的方法,提倡生动活泼,形式各样;抓住良机,适时教育;动情晓理,讲究艺术。通过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四个结合”的工作方法,即专题教育和教学渗透结合,外力影响和自我内化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谈心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三是在“细”上动脑筋。比如,我们把每周一的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作为一个重要的“爱”的教育契机,把国旗下的讲话分成若干个系列,每一系列下又有许多个短章组成,每一个年级组负责一个系列,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要求去撰写国旗下讲话的材料,然后组织评比,把写得最好、讲得最好的同学推选为国旗下的讲话人。升旗手要选,要看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尤其要选在“爱”的品德和行为方面确实是榜样的学生,从而把争当升旗手变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活动,使每一次升旗都能成为对形成学生爱国品质的一次推动

二、以“双成教育”为主渠道,向红专结合方向延伸

我们结合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在充分调查了解和分析论证的前提下,决定以“双成教育”为主渠道,开展成人、成才系列教育活动。

在成人教育上,我们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激发成人意识,举行16岁成人宣誓仪式。

二是开展挫折教育,举办徒步夏令营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如去年暑期,我们居淮安的“希望之路徒步夏令营”。

三是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中心的“五自”教育活动。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其次,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调节自我行为;再次,帮助学生成立自管组织,明确管理目标,进行自我管理的异体实践;最后,还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大事管理,真正使学生成为“自护、自律、自立、自治、自强”的主人。

四是强化成人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向社会献爱心的活动。

在成才教育中,我们把着力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打好基础与发展特长相结合;二是坚持“学会”与“会学”相结合;三是面向全体和全面提高相结合。

三、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向家庭和社会延伸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

首先,牢固树立主阵地意识,不轻易把教育中的难题推向家庭和社会。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品德比较差的学生,不准动辄找家长,更不能转嫁危机,转到其他学校。而是立足学校教育,力求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得每一个进过射阳中学的学生将来无论是考上高一级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其次,大力加强主阵地建设,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我们在学校这块阵地上,分别建立了校园文化阵地、图书阅览阵地、广播宣传阵地、班队活动阵地和课堂教育阵地这五个分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新装修了办公大楼的门厅,建了奠师公园、陶然享、荷花池、共青园。重新修建升旗台,校门两边新建了校风、学风牌,建有校史陈列室和学校荣誉室,并在学生正常学习和活动的教室、科技活切室等地方悬挂国旗、爱国名人时字画等,让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都成为育人的工具。学校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特点,对原有图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生均占书达30多册。阅览窒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借阅,并要求各班建立图书角,充分发挥了报纸的教育功能。同时,开展读书、看报知识竞赛和经验交流会。广播宣传,每天坚持播放一首革命歌曲,介绍一位英雄人物,表扬一件新人新事。班队、团队活动,力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课堂教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各学科教学计划要反映德育工作,教学过程要实施德育计划,教学实绩要体现德育效果,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