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道路绿化存在问题范文

道路绿化存在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道路绿化存在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道路绿化;行道树;植物配置;地域;城市生态

1. 近几年我国道路绿化的形式

道路是构成城市意象的重要要素,它以“路径”(path)的形式将城市中的广场、地标和重要节点串联起来。而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道路绿化以“线”的形态,将公园、游园、广场的“点”,风景区和绿化隔离带的“面”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道路绿化形式城市道路绿化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各种道路的性质会有很大不同,因而道路周边的环境条件也相应不同。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街道特性的绿化形式。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主要的绿化形式有以下几种:

1.1 简易式:道路两侧建筑物前空地很少,沿路两侧只能栽一行树,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模式。

1.2 多层次式:道路两侧(或一侧)的绿地面积较宽,栽植多行多种植物,里层为法桐、银杏等较大落叶乔木;中间层为桧柏、黑松等常绿树;靠近道路的一层为连翘、榆叶梅、丁香等花灌木和绿篱或模纹、草花、草坪等。形成高低错落、开合有序的空间,色彩各异的层次,在行进路上有最佳的观赏效果,使人们感受到整齐中富于变化,变化中有节奏,给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1.3 自然式:根据道路两侧的空间和周边环境,地形略有起伏变化,以草坪为基础,用常绿树、落叶乔木、花灌木等不同的园林植物类型,布置有韵律的自然树丛、花带等形式。

2. 国内道路绿化植物现状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域间绿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如果没有外界阻力,城市空间总是向着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发展。有时,某些城市由于河流、山脉、铁路等自然条件原因,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发展,这些自然条件的阻隔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门槛”,要突破这个门槛往往需要很高的代价,但是一旦突破,则会有巨大的发展。如上海由于黄浦江的阻隔,在浦东重点发展之前,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浦东浦西发展差距巨大,随着政府实行重点开发浦东的序幕拉开,浦东的城市建成区得以迅猛的发展。因而,浦东的城市绿化形式与浦西便有很大不同。

特殊的城市结构布局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或历史原因等因素,形成特殊的城市结构布局,对城市的空间发展演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如青岛是一个尽端型海滨城市,青岛市区南部具有优越的滨海岸线,以市政府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位于南部海滨区域,城市东部为崂山,西面为工业港口海岸线,城市的空间扩展只有向北发展,而北部远离中心区,受中心区的影响带动作用较弱,也不具有南部优越的滨海自然条件,种种因素造成城市发展差距甚大。

2.2 总体多样化和局部单一化的矛盾,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城市生态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需要有一个人工管理完善的物质输送系统,以维持其正常机能。城市生态系统食物链简化。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由于物种多样性的减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式、途径都发生改变,使系统本身自我调节能力减小,而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亚系统的调控能力和水平。

2.3 大树进城的趋利性和对非城市地区生态的破坏。

所谓“大树进城”,顾名思义就是把乡村的大树移植到城市,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但此举却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在上世纪末,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美化环境、绿化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上专家呼吁的城市绿化要用本地树木的观点被决策者逐步认同,城郊苗圃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但这并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对树木尤其是本土大树的迫切需求。于是,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开始将农村的大树整体搬迁到城市里。

大树进城之风最早始于上海,随后全国各大城市开始纷纷效仿,几乎所有的新建城市以及老城城区改造、城市文化广场修建,甚至大学扩建校园都用上了大树。大树进城一时成为了“时尚”。这些城市所用大树的来源也从乡村扩展到自然山体、林场及自然保护区

2.4 植物选择的科学性和地方政府权位性命令间的矛盾

由于长官意志和忽视科学规律作祟,当前很多城市的道路绿化设计中,经常出现忽视科学规律,盲目模仿其它城市的植物景观。例如在一些中亚热带甚至冬季更冷的城市中,冬季有较长时间最低温度在0℃左右,但由于要盲目模仿所谓的“热带风情”而种植加那利海枣等不耐寒的棕榈科植物,造成植物被冻死,并带来大量无谓的浪费和损失。

3. 我国不同地区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原则

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树种,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为: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贫瘠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同时,树种选择要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征。

3.1、道路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乡土树种为主 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对于经过长期的驯化考验外来树种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的。

3.2、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例如洛阳的牡丹、开封的、成都的银杏和芙蓉,北京市的国槐和侧柏等等,不仅能适应本地城市立地条件,而且还在城市居民心目中有很高的认同感。

3.3、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例如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城市景观要求植物四季常青,四时花香,道路树种要体现亚热带景观。因此在道路的树种选择中,就采用云南樟、银桦常绿树种为主,配以观花的山茶、杜鹃等灌木。

3.4、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应要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如锦熟黄杨、桅子、水桅子、杜鹃属、竹柏、桂花、红茴香、金银木、小檗属、十大功劳属、胡枝子属、大叶冬青、小蜡、红背桂、大叶黄杨、枸骨、酒瓶兰、九里香等。

3.5、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如乌柏、枫香、杨、榆、水杉、银杏、油桐,女贞、杜仲、白千层等。总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4 建议

4.1 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要多选用本地树种。本地植物多是经过有性繁殖的,种子萌发的幼苗主根明显,生命力旺盛,寿命长,而大部分速生的外来种系无性系繁殖,寿命短。

4.2 除了注重道路绿化的种植和养护,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还要重视苗圃基地的重要作用,要有长远眼光。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大树不能靠从郊外移植,主要还是要从苗圃中,但要把握移栽时机,保证茁壮成长。

4.3 在植物种植形式上,要多种成片林,保存其自然属性,要将单一的行道树向行道树林发展,由绿线向绿带再向集中的公园绿地发展,街心花园要大量引种本地天然草本植物,随着时间增长,这些树木自然会实现自我更新,会演变为郁闭的城市森林,最终自然就会成为合乎百姓需要、合乎生态需求的大树、古树。

5 小结

城市道路绿化的好坏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一个窗口,如何搞好城市道路绿化是当前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目的就是如何正确选择行道树,使城市街道的绿化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环境;对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rban road as the main line, emphasizing the main role of the road greening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oad greening,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road greening; The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构成骨架,是城市景观面貌的直观体现。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就犹如音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环境质量。随着我围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消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环境的破坏却口趋严重。人们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城市道路的绿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然而,从众多的道路绿化设计来看.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2 道路绿化的作用及形式

2.1 道路绿化的作用

一是改善城市环境。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汽车成为道路上的废气、尘土、噪声的主要污染源,其影响面积大、范围广。街道上茂密的行道树及其他绿色植物可起到净化空气、降低气温、减低风速和噪音的作用。据测定,在有绿化的街道上,距地面1.5 m处的空气含尘量比没有绿化的地段低56.7%。二是组织交通。在道路上用绿化带把机动车上道与下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等以各种形式隔开,避免人与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在交通岛、停车场、广场等人、车流量大的地方,可采取不同的绿化方式,引导人流、车流有序流动,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三是美化市容。整齐的行道树、各种图案组成的隔离带或便道绿带,给人以美的感觉。同时,道路绿地还可供游人休息散步。

2.2 道路绿化的形式

在道路绿化之前,首先要了解道路的等级、性质、形式、环境及使用程度等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道路的绿化受到道路断面形式的限制,无法随心所欲地设计出各种形式的绿地。道路的形式在绿化前已经固定,因此,绿化要服从道路形式,在原有基础上力求绿化形式的多样性,使绿化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道路绿化要根据道路的不同形式给予恰当地安排,以达到不同的效果。道路植物的种植方式大体上可分为2种:一是树带式种植。在人行道、车行道之间或便道外侧留出1条连续的、不加铺装的种植带,在上面种植行道树及其他乔灌木、草坪等多种植物,形成一条植物带。该种植方法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其绿化美化的功能较强,一般用于较宽阔的主干道。二是树池式种植。在交通流量较大、行人较多而窄的街道上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树木株距视道路及树种情况,一般4~8 m不等,树下留1.0~1.5 m见方的树池,其余地方硬化铺装。有的道路考虑到绿化美化及交通、环境等各种因素,2种种植形式可兼而有之。

3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3.1 道路的建设与绿化工程的矛盾

按照我国现行城市建设的体制,道路建设为市政部门,绿化施工为园林部。由于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好的原因,往往给绿化工程带来施工难度。道路一经修建完成,绿化种植带的形式已基本固定。如果修路时较少考虑或不考虑绿化问题,很有可能在绿化种植带留下大量的灰土及建筑垃圾,将增加绿化施工的难度,提高绿化成本。有的道路修建时预留的绿化带狭窄,造成可绿化面积小、绿化植物简单等问题,达不到美化环境、降噪降尘的作用,使绿化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另外,为了便道美观,行道树树池被水泥盖板铺装,缩小了渗水通气面积,不利于树木生长。

3.2 植物配置不合理

城市道路的绿化主要分为车隔离带、行道树及便道绿带.由于形式较单调,应重视植物的配置及造型,不致给人以呆板的感觉。近几年来,冷季型草坪在街道绿化中大面积使用,虽然绿期增长,但因缺乏造型植物,使道路景观显得单调,同时因为冷季型草坪的特点而加大了管护成本。道路绿化应该有遮荫、防尘、防噪声等各种作用,但有的地方忽视了绿化功能的多样性,如路边绿带自内向外的多层次植物配置.形成壮观的带状绿地,为了视野开阔、突出道路绿带的观赏性,在靠近道路内侧的地方未种植行道树,行人及机动车在路上无法遮荫而感到燥热,特别是在夏季燥热的感觉更为强烈。

3.3 选择的树种不合理

在道路绿化中选择合适的树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照顾到交通和树木生长等各方面的情况,既有利于行车,又要保持树形的美观。如果只考虑其中一方面,说明设计是不成功的。例如某城市的绕城公路,其交通流量大且大货车居多,这条路原先绿化时栽种的垂柳,因其枝条下垂,道路窄而影响行车,久而久之,在靠近机动车道一侧,4 m以下的树冠不能正常生长而全部失去,外侧则生长正常,形成偏冠垂柳,影响了树形的展示。

4对策

城市道路绿化环境有其本身的特点,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里的有害气体、粉尘、烟雾及噪音越来越严重。由于高楼大厦的外墙装饰,形成反射光线的热源,而密集的建筑使不通风及不透气的现象加重,再加上水泥墙面、路面的热效应,使人感觉到城市的夏热类似火炉,闷热潮湿和不通风的气候又给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只有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才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1 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城市街道绿化有其科学性,既要考虑到道路本身的环境、功能,又要考虑到树木生长的习性及要求,尽量创造一个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行道树树池面积一般为1 m2,如果加上水泥盖板的树池,其地面不过0.1 m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渗水、通气的效果很差。如果采用树带式种植,每株树所占的未铺装地面可达7~8 m2,甚至10 m 以上,渗水、透气面积为前者的几倍、几十倍以上,树木的生长环境大大改善。树带式种植只要宽带合理,基本上不会影响便道的通行功能,因为行人一般都行走在树木中心线一侧,而不会采取走在树木生长中心线上遇到树木绕来绕去的走法,所以树带式种植是可行的。

4.2 因地制宜选好树种

采取合适的定干高度在道路隔离带上,因水泥路面的蒸烤,温度高,不利于冷季型草坪生长,可考虑种植低矮灌木,如黄杨、小桧柏、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组成各种造型,尽量减少冷季型草坪的运用,降低管理成本。绿带较宽时可考虑种植一些乔木,增强防尘、防噪效果,以更好地发挥绿化植物的各种功能。

第3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措施;建议

随着全国城市化的脚步加快,资源消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增大,在城市里公共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市容市貌,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的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基础,当前绿化建设过程中还比较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发展十分迅速,作为配套产业,道路绿化建设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当前的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绿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导致管理模式也比较陈旧。当前我国的绿化建设管理理念大多从国外引进,对施工技术以及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国外的施工理念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符合我国实际的绿化建设管理理念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导致我国道路绿化建设管理理念落后于公路工程的发展,不符合现代道路绿化工程的发展需求。

1.2 在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

道路绿化建设人员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绿化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进行道路绿化工程项目施工时往往都没有对员工进行合理的配置,对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没有进行相应的培养,有的绿化建设人员也不是专业化绿化建设人才,因此导致施工过程中不能对各种技术规范进行掌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

1.3 道路绿化施工单位盲目施工

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道路绿化建设一般都采用承包制,有的道路绿化工程施工单位是综合性的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绿化建设之前并没有与具体的设计单位进行相应的交底工作,没有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了解,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积极对景观设计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将设计者的设计意愿真实的体现出来。同时,由于施工单位对道路绿化工程的了解程度不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树种、施工材料的选择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施工材料的调配比例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施工质量标准不能满足要求,最终影响道路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

1.4 道路绿化建设的质量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

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是施工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加强质量管理,必须要加强道路绿化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可以促进施工过程中积极按照各种质量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防止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但是当前我国绿化建设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我国绿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较高,施工过程也不够规范,不利于绿化建设质量的提升。

2 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策略

2.1 加强道路绿化过程中的理念的改革

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绿色理念是影响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应该要积极贯彻绿化理念,加强道路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的建立,从而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可以配套地进行绿化建设,加强各种植物的种植力度,使得道路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道路周围的绿化率。

2.2 加强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的高素质队伍的建立

在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施工队伍以及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对道路绿化队伍的业务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施工人员以及道路管理人员对绿化工作的认识,从而在道路绿化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进行道路绿化建设。另一方面,在道路绿化过程中,还应该要加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使得绿化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的绿化工作中进行精细化的施工以及管理,提高道路绿化质量。

2.3 加强道路绿化单位施工过程中与设计单位之间的交底

在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往往会导致道路绿化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为了促进道路绿化设计目标得以实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道路绿化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得绿化设计的理念以及具体内容能够得以实现,比如在道路绿化过程中,要根据设计单位的意图,加强植物的选择、修剪管理等,不断提高道路绿化质量。

2.4 加强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道路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体系是施工过程中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科学施工的重要措施。加强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根据道路绿化施工单位以及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关系到城市的和谐发展。因此,要通过加强城市绿化道路,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永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与养护工作探讨[J].广东科技,2012(11)

[2]刘道纯.关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1(0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