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慧旅游的意义范文

智慧旅游的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慧旅游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智慧旅游的意义

第1篇

一、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

众所周知,旅游行为的产生,需要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及闲暇的时间。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主要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得益于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促进了人们的收入增长,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去为旅游买单,带来更多的旅游需求,特别是个性化定制旅游的需求。其次得益于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的迅速提高,让地球的“距离”不断缩小,例如在贵州与广州之间,贵广高铁的开通为贵州带来的旅游的新时代――高铁旅游热。再次得益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技术革命,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为人民带来更多的休闲时间,让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有更多的机会外出旅游。自然,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其新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旅游业自然也不能例外。信息化的全面推广,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系统和便捷。同时也让当代旅游的发展特点具有个性化、智能化、人性化及创新性。因此产生了“智慧旅游”,让旅游从做计划开始到付诸于行动,变得简单、便捷、轻松和“易于到达”。“智慧旅游”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互联网的运用,满足了当代人们自助旅游、定制旅游的需求,让旅游从团队的走马观花,向体验式的深度休闲旅游发展。

二、旅游业中各个主体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旅游行业的参与主体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旅游者、旅游企业及政府部门。在过去,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是:有充足的时间、金钱,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再找一个旅游相关企业帮助自己规划、解决旅游的相关问题,旅游者只需要等待去参加旅游团队活动。而今,在“智慧旅游”时代,如此“流水线”模式的旅游线路体验越来越被旅游者嫌弃。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演化为:个性化足、体验性强,非走马观花似的深度漫游。旅游者旅游偏好的改变,也就带来整个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根本性的改变。在过去,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是几乎统一的格式路线和旅游根本需求类服务,旨在让旅游者到过此地、看过一眼、留过一影,俗称“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赶集似旅游。而今,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旅游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也必须与时俱进。从过去的单一服务中走出来,依托“智慧旅游”的平台,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旅游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战略规划也必须改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传递信息。信息的收集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过去,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管理: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比如旅游投诉,只有当旅游者遇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帮助的时候,我们的相关政府部门才会根据旅游者的投诉事件进行相关调查、处理,这样只会让旅游者或者广大潜在的旅游者看到负面的旅游资讯。而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智慧旅游”的相关平台收集有效数据,对旅游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时管理,甚至是提前预判、做出监管。为旅游者预先清理旅游市场的各种乱象,还旅游者一个“洁净”的旅游天空。

旅游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旅游主体的发展在不断创新。贵州,作为一个旅游大省,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一个需要依靠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省份。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全新战略意义的发展――“智慧旅游”。

三、制定“智慧旅游”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契机,让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新的纪元。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多彩的民族风情,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根据“国发2号文件”和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贵州省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着力打造绿色贵州,贵州省的旅游规划主旨在于建设一个符合自身发展、时代要求、创新的旅游产业。创新的根本就源于大数据,贵州旅游的发展规划在于――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智慧旅游”。只有依托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智慧旅游”才能得到强大的数据支持,平台保障,让贵州旅游的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也让我省旅游业的营销推广进入了新的时代,从传统模式到信息化营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知道贵州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二)作为绿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与地区的重视,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屹立不倒,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旅游服务能力。在互联网和管理信息系统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者的需求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我想去看看”,旅游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旅游者需要的旅游服务也更加的人性化。因此,旅游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和旅游企业的不断发展,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人工服务能力的提高与完善来改变。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智慧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让旅游企业更加了解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智能化服务、定制式服务。让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更加立体、旅游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充分体现旅游企业的形象及降低其运营成本。

(三)旅游服务的分工越来越细。随着自助旅游的不断兴起,旅游者自助旅游的脚步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国内,有逐步向海外发展的趋势,过去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的单一服务已经得不到认同。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旅游者需要有用的、准确的旅游信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们为此不断开发新的旅游APP,包含了旅游中吃、住、行、游、购、娱,还有语言的各个方面,帮助旅游者高效、便捷的准备旅游;轻松、愉快的享受旅游。“智慧旅游”战略的制定,能够让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加多元、更加持续。

(四)有效的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旅游监管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滞后的、无效的。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旅游业从业者来自不同的企业和层次,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必然是良莠不齐的,树立的旅游地形象自然也是有区别的。这样反馈给旅游监管部门的信息就会多样的。然而“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让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智慧旅游”的相关平台获取有效的旅游信息,对旅游市场的管理达到快速反应、有效管理。让我们的旅游行业在一个有序的、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性化旅游的渴求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大头旅游业也在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自身发展。在2008年11月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此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二字进行充分理解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对“智慧城市”的引导,“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举措。“智慧旅游”是对“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二者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活动的具体运用。

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方向,智慧旅游被正式提上发展日程。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北京、南京、镇江、无锡、武汉、苏州等18个城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1]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国不少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身的智慧旅游系统,发展旅游产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定义:一是“新旅游形态论”,;二是“技术应用论”;三是“管理变革论”。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借助智能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智慧旅游”不能等同于“智能旅游”,“智慧旅游”是对“智能旅游”的升级。

二、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一)智慧旅游将开阔我国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满足我国庞大的旅游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共计33.89亿人次,这庞大的人数规模带来了2.9万亿元的收入。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2]这些数据说明了智慧旅游在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对旅游业的“”

智慧旅游是新技术浪潮下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时之举,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是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服务产业,可以说,旅游的发展就是服务的发展。而智慧旅游将通过政府集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旅游资源,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旅游服务为宗旨。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适合路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旅游城市的直接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借助发展智慧旅游,可以使城市的旅游条件和环境系统地提升与完善,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等,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善。

三、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对智慧旅游的认知度

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发展以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势在必行。所以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确立“智慧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其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之中。同时,注意避免对智慧旅游认知向过度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并不是忽视人工服务的环节,相反,对人工服务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制定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进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指导实践,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以游客为中心,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各种需求”要作为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的核心,智慧旅游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应将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安全等城市配套保障体系有机整合。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加强各部门协作和协调

智慧旅游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需要统一各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和行动。“智慧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整合和协调规划、建设、旅游、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资源,以及网络、电信、数据处理、电子商务、金融、交通等要素资源和食、住、行、游、购、娱等必备条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政府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由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举全体之力共同实现“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旅游的实现受制于城市各地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要完成智慧旅游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景区、景点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深化旅游信息化的程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灯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灾害、游客行为、社区居民、旅游工作人员行迹和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将旅游数据中心建成为旅游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和利用各种智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提供旅游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智慧旅游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国际上比较注重游客与旅游的深层次关系以及智慧旅游给旅游业带来的整体效益。Molz(2012)把智慧旅游定义为使用移动数字连接技术创造更智慧、有意义和可持续的游客与城市之间的关联。而国内学术界更注重“技术管理”给旅游带来的效益,以张凌云、史云姬为代表的“管理变革论”,认为智慧旅游是以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为目标,进而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龙毅等认为:智慧旅游是伴随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的提出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主要强调与互联网、物联网相结合,实现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实时感知和提供主动、智能化的服务。所^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游客就可以借助方便携带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主动感知旅游资源以及信息。综上,对智慧旅游的各种表述均传达这样一个中心思想:通过互联网整合资源满足游客需求,从而达到促进体验与互动、提供便利的目的。旅游本身就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体,对于各行业的粘合度极高。因此,创建智慧旅游云管家体系是一项多向交互、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智慧旅游现状

我国自2014年以来将智慧旅游的建设提上日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当地建立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其中以2015年11月上线“南京智慧旅游游客助手”为杰出代表。该平台分为资讯、线路、景区、导航、休闲、餐饮、购物、交通、酒店九大板块,为游客提供了景区介绍、活动信息、自驾游线路、商场促销活动、实时路况、火车票等旅游信息。纵观各地建立的智慧旅游平台,能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实时反馈信息的并不多。随着出游旅客数量的逐年增加,景区负荷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在黄金周时期,真可谓人山人海。许多景区内小景点均排起长龙。有些景区门口虽有滚动电子显示屏告知游客参观此景点需要多长时间,但往往是需要游客走近该景点才能看到,这在无形之中就浪费了游客很多的时间。因此,加强景区实时反馈系统建设对于以通过线上平台满足游客需求,加强体验与互动,提供便利的智慧旅游来说,至关重要。

三、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的意义

景区实时信息反馈,这里主要指景区内各小景点的参观人数及排队时长反馈,这一点在国内许多景区均有所欠缺。对于游客来讲,控制好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合理避开排队等待的时间,无疑非常重要。因此,针对目前众多学者对如何构建智慧旅游云服务体系的探讨,笔者认为,加强对游客提供景区内实时信息反馈应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上,除上海迪士尼能在游客手机客户端下载的官方APP上显示每个游乐项目需要等待的时间外,其他景区很少重视到这一点,而这却又是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实实在在需要了解和获益的。国内旅游井喷式爆发,旅游景区逐年增加,如果能让游客提前获知他们想要游览的项目需要等待的时长,那不仅可以让游客合理规避拥堵的烦躁,减少旅游途中的郁闷心情,还可以节省排队的时间,让游客在有限的旅游时间内享受到更多的旅游体验,从而大大提高旅游愉悦度和满足感。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引用旅游大数据,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在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同时,增加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的关键

智慧旅游的核心是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因此,对信息的更新速度予以实时监控就显得至关重要。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系统建设,提高旅游活动的便捷性、旅游管理服务工作的精准性以及旅游资源利用的高效性,为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提升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奠定基础。智慧旅游强调的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平台,旅游信息的及时、准确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让游客通过手机客户端准确了解景区内各小景点的游览人数和需要排队的时长,需要各景区范围内加强小景点入园人数的统计,并应用于线上平台,反馈给游客。让游客对接下来的行程准确及时地了解安排。

五、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移动信息;服务体系

一、关于旅游目的地移动信息服务

游客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旅游信息,旅游信息是衔接旅游产业的纽带。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服务的基础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的网络化自2000 年来有很大的发展。2002年,国家推广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在旅游目的地有机的结合了旅游宣传营销和信息咨询服务,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旅游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但远远比不上发到国家的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

二、大湘西旅游圈旅游目的地营销现状分析

(一)旅游资源分析

湖南省的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被划分为大湘西区域。她的旅游资源非常独特。圈内有张家界为代表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凤凰古城旅游区、沅陵旅游区,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开发,该区域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境内多山地、丘陵,拥有近40多个少数民族。该地区地缘关系密切、自然条件相似、生态环境基本相同、人文习俗相近、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是一个具有较强同一性和相对完整性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特征的地理单元。

怀化和湘西自治州以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占优势,张家界武陵源以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形地貌见长,属于文化型风景旅游区。这两种有明显的资源互补性。对于张家界来说,适度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是很有必要。张家界历史上长期处于土家族、苗族活动的边缘地区,与其邻居相比较,其民族文化的典型性和规模性不明显。因此,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可对张家界旅游发展起到品质提升、市场扩展的作用。而自治州和怀化,在自然旅游资源的品位、知名度上要低于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相对落后。所以,要依托张家界的自然条件和客源市场。

交通线路的阻隔。湘西旅游圈地貌是一个自北向南、多山区的狭长地带,面积大,区域内交通相对落后。有一定的空港优势,拥有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邻近的贵州大兴机场,但是离“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的旅游线路需求有较大的距离。

(二)缺乏特色旅游线路和一体化旅游信息平台

圈内各个旅游景点各自为阵,不同的景区景点关联性不强,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没有打造出产品的品牌化。要加强网站建设,信息共享,构建统一、规范的综合旅游信息技术平台,圈内各景区网站的友情链接,将圈内各种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联合宣传。

大湘西旅游圈要基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自身地缘关系的密切性、旅游发展的共生性的现实考虑,走“资源共享、市场共促、客户共有、管理共抓、风险共当”的联合营销之路。

三、大湘西旅游圈旅游信息服务现状

目前大湘西旅游圈的旅游信息服务主要有三种渠道,旅游目的地实体的游客咨询中心,旅游目的地APP和旅游目的地官网,主要提供信息咨询、商务预订和旅游投诉等功能。辅助渠道还有各旅游目的地的官方微博和微信。例如: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局官方微博。

大湘西旅游圈的游客服务中心分布在各个景点,每个旅游目的地游客咨询中心拥有:、查询旅游信息和公共信息、展示旅游形象、索取旅游资料、播放旅游宣传视频、协助旅游投诉等多项功能。但是,在旅游圈中心缺乏一个综合集散的游客服务中心。

大湘西旅游圈联合官网目前没有。各旅游目的地官网已经初步建成。张家界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导航栏目前建有12个分栏,市情、新闻、景点、线路、住宿、交通、美食、购物导服、定制、实况直播和游客中心。但是网站内容不丰富、功能欠缺。游客不能直接在网站上购买相关商品。网页打开速度较慢。大湘西旅游圈也没有整合的APP,各目的地有各自的旅游APP。联合官方微博没有开通,各地区有独自的旅游官方微博。

四、旅游目的地移动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智慧旅游的开展使得旅游目的地重视技术在公共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大湘西旅游圈的各分管旅游主管部门也在将新技术应用到了旅游信息服务中做出了尝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目的地需要建立移动信息服务体系,方便游客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目的地信息的查找。旅游目的地移动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

1.大湘西旅游圈旅游信息服务短信平台。

旅游信息服务短信平台由大湘西旅游圈联合主管部门提供,主要是与移动、联通 、电信运营合作开发。短信设置的内容为欢迎语和介绍,介绍内容要简短,功能要优化。短信发送的时间节点是在游客进入大湘西旅游圈区域即发送,内容为欢迎语、景点简介、距离最近圈内旅游目的地介绍、旅游服务热线、投诉热线号码、温馨提示和其他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的宣传和短信。旅游信息简单明了,以文字的方式编辑,具备旅游通知功能。

2.大湘西旅游圈旅游信息服务微信平台。

借助腾讯微信平台打造旅游信息服务微信平台,具备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主要由大湘西旅游圈联合主管部门提供。微信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比短信平台信息量多,但存在局限性。旅游信息服务微信平台应采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具备旅游宣传功能。主要内容:旅游景点、线路推荐、目的地的旅游活动、旅游资讯、旅游攻略、周边邻近景点推荐等。

3.大湘西旅游圈旅游信息服务APP平台。

移动终端旅游信息服务APP平台由大湘西旅游圈联合主管部门提供,可以委托科技企业进行 APP 的设计、制作和上线, APP中的内容导航需非常清晰,把大湘西旅游圈的各个景点作为分栏设置。包含的内容需更全面,如目的地食住行游购娱的全面介绍,旅游线路推荐以及生活服务、旅游点评和投诉、与微信微博相结合进入游客分享空间。移动终端旅游信息APP的内容做到全面、精简,充分发挥介绍和引导作用。为方便游客对信息的查找,分类需要清晰。同时提供交互空间,提升游客对APP的使用率,增大使用APP 的用户范围。

4.大湘西旅游圈旅游信息服务二维码平台。

旅游信息服务二维码平台由大湘西旅游圈联合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提供。二维码的设计要有体现大湘西旅游圈的旅游品牌。在旅游景区、著名餐饮场所、旅游标志性建筑或其他公共免费区域展现。游客扫描二维码下载介绍性文字、导游词、景点图片、地图等。二维码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较为详细和精准的信息,以文字和少量D片为主,具备单项旅游信息的提供功能。

5.大湘西旅游圈旅游信息服务LBS平台。

LBS是基于位置的服务,由大湘西旅游圈联合主管部门提供开发提供,用高科技地图指示触摸屏的形式安装在各个景点旅游目的地内主要交通枢纽区域。游客可以通过LBS平台查询公交线路。同时也可以基于位置查询的餐饮、旅游景点、酒店、厕所等,为游客提供方向指引。提供服务机构的联系电话和介绍、手机充电及地图下载。旅游信息服务LBS平台是移动公共信息服务,基于游客位置的提供精确信息,属于目的地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中的高级应用,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参考文献:

[1]刘华山,李永量.“享智游”:基于微信平台的智慧旅游助手[J].现代计算机,2016(1).

第5篇

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必定给社会带来大的发展,大的变革。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更新,4G时代已经到来,铺天盖地的运营商广告不仅说明科技水平走上新的顶峰,更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变化,同时,基于该种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成为企业在行业内推陈出新的关键动力。

在大家口袋越来越鼓的今天,旅游成为一种生活必须悄悄改变着我们的日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信息技术的变革,也必定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变化。2013年底,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次年中国旅游的宣传主题,口号是“美丽中国之旅―――2014 智慧旅游年”。而智慧旅游就是旅游业与信息业的完美结合。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智慧旅游时代的来临,不仅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通讯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通讯技术进入发展期,从1G到4G,短短几十年,出现了长足的发展。(如表1所示)

2013年7月,全球移动供应系会GSA的信息显示,2013年已有51张4G网络商用,预计到该年年底,全球4G商用网络将达350张,同时,4G漫游范围也在迅速扩大。截止到13年10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申请第三批4G实验,计划新增237个城市。此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第一批获批城市16个,第二批有24个城市,总共40个。

2014年6月,深圳移动开通第8000个移动4G基站,移动4G网络基本覆盖全境,覆盖密度水平已接近建网十多年的2G网络。

二、智慧旅游概念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命题,作为一种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通信网络、智能数据挖掘、高性能信息处理等现代技术在旅游产业发展、用户体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让旅信息资源和游物理资源得到深度开发激活和高度系统化整合,并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的面向未来的新的旅游形态。

智慧旅游以融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三、技术与智慧旅游的融合

越来越快的网速,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更加快捷的信息服务,使他们及时掌握旅游动态,获取旅游门票,拥有智能导览解说,紧急救援等服务,而且可以随时分享旅游体验,获得更多的互动服务。对于景区管理部门而言,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可实现采集数据、监控人流、远程控制的工作。对于旅游企业而言,电子商务是其未来业务的重要内容。资金回笼难,一直是困扰旅游企业的问题,而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移动客户端可完成高速的在线支付,从而一举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旅游企业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营销,智能化和互动体验的增强,在吸引客户的同时,还可对游客进行行为追踪及满意度调查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游客,为下一次的合作做好准备。

(一)建立可用于移动终端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自助游的兴起,游客主动获取信息的需求日益紧迫,这就需要建立旅游信息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平台应提供游客搜索、传输、存储、信息的服务内容,并且该操作可通过移动终端完成。因此,旅游服务平台应具备移动互联网平台,信息数据库,移动终端接口技术等。用于移动终端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旅游服务信息在移动终端的软件应用

为了使游客在旅途中有更好的体验,除了主动从信息服务平台搜索、下载信息外,应根据游客的具置信息提供更为智能,更为便捷的服务。也就是平台应包括即时位置定位、数据通信、用户界面、网络浏览等服务功能。同时,针对游客自身数据的云计算、定位技术可为游客提供更多具有个性偏好的推荐内容。

四、具体运用

据艾瑞网数据统计,2011 年至 2012 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除部分季节影响外,大体呈稳步上升状态。2012 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成交额为 1 729. 7 亿元,较 2011 年增长 61. 3%; 从季度数据来看,2012 年 Q4 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为 470. 1 亿元,同比增长 31%,环比下降 6. 6%。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在线旅游市场巨大,因此,如何把在线旅游模式建好就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

基于移动终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移动终端的软件应用,实际上需要建立的就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Location Based Services,简称 LBS)的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

(一)基于LBS和SNS的模式构建

基于LBS的旅游服务,其核心价值事向游客提供符合偏好的旅游信息及游览计划,这些信息的内容涵盖旅游中所有的基本要素,也就是食、住、行、游、购、娱。信息平台的运营是这个模式的核心,也就是要整合商户,提取特征,匹配游客偏好,得出推荐产品。同时,客户不仅可以得到信息,还可以评价信息,与朋友分享信息。具体的结构如下图2所示:

(二)模式特点

第6篇

近年来,敦煌市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依托智慧城市试点和信息惠民试点,提出了“智慧敦煌”战略,推动建成“飞天”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旅游融合信息科技,以智慧旅游带动智慧城市发展。

敦煌市也先后入列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大奖。

智慧旅游挑战多

旅游智慧化是敦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头戏。当然,智慧城市建设前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步。面临的挑战如下:

旺季游客高峰挑战:景区人流屡创高峰,鸣沙山、莫高窟单景点日接待超过3万人,而敦煌本地人口仅有5万,游客服务体验差,如何避免投诉率上升?游客安全面临挑战,如何确保旅行安全?文物古迹承载有限,如何保护古迹不被破坏?

淡季游客稀少,造成旅游Y源的极大浪费:如何提升淡季景点服务资源利用率?如何共享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巨大流动人口挑战:百倍于本地人口数量的游客,给城市治安、交通、医疗、餐饮等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如何应对大量游客带来的突发应急事件?如何有效管理大量的流动人口?如何从丝路旅行服务延伸至本地居民的智慧公共服务,从而带动荒漠区域的智慧城市建设?

针对以上情况,敦煌市政府与华为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敦煌各个领域展开务实合作,致力于将敦煌打造成为中国信息化、国际化的“样板店”、“旗舰店”,把一个信息化的敦煌推向全球,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安保等方面开展积极、扎实、全面有效的合作,共同打造“智慧敦煌城市云、丝绸之路旅游云”,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智慧民生在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公共资源领域高效利用,构建资源共享、集约管理、业务创新、效率提升的智慧政务体系,全力为敦煌文博会、敦煌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安保解决方案。

以智慧旅游服务引领区域智慧城市建设

全程无缝数字化展示,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景区物联网,分析游客行为与流量分布特征模型,基于物联网获取景区特征模型(游客、车辆、突发事件预警)延伸景区服务覆盖;提升决策、客流高峰与应急服务能力,保障游客全程路线安全;VR、AR、3D展示中心,提升客户体验黏性,分流高峰客流,提升参观服务质量。

敦煌“飞天云”平台现承载业务有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公共信息等多个系统平台,而随着敦煌旅游旺季的到来,各个系统平台的业务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传统的建设方案缺乏灵活性,将面临业务连续性保障差、数据安全性弱;业务部署流程环节多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信息化的突发业务需求。

针对这种现状,华为助力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园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市分公司、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了覆盖敦煌全市的“无线城市”解决方案,敦煌“无线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对公众服务、政府和企业三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能够为公众、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无线宽带服务。

华为结合敦煌市的特点,提供WLAN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高速、大容量、安全、可演进、易管理”的大型无线网络,助力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构建敦煌无线城市。

在无线接入点选择上,华为采用新一代11AC协议的AP,在保证高并发接入率的前提下,保障用户网络访问体验;AC采用华为高性能敏捷交换机+多个无线控制器插卡,单台设备能做到几万多用户多终端同时在线;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华为提供ME60作为认证网关,将用户管理、安全控制、业务控制、无感知认证等各种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WLAN用户和固网用户的统一接入认证。

考虑到将来网络的演进,华为提供的敏捷交换机采用全可编程设计架构,可通过自定义转发流程快速支持新协议,可适应无线网络未来5-10年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维护的便利性,华为提供eSight统一网管,支持对多厂商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支持对现网有线网络设备和新建无线网络进行统一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后续运维工作量。

共享丝路旅游资源,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联合丝绸之路沿线景区,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分析区域游客特征模型,实现精准营销;融合线上数字营销与线下旅行服务,推动互联网+营销,提升淡季游客人数,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延伸居民公共服务,建设区域智慧城市:建设云中心,共享景区与政府各业务部门数据,实现统一协同,快速决策与响应的城市智慧治理基础设施;基于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电视为核心的智慧家庭、创新的智慧教育及智慧医疗服务,提升居民福祉。

在平安城市建设方面:华为根据敦煌市当前建设现状以及后期业务规划需求打造了平安敦煌建设项目,其核心平台采用华为智能云监控平台VCN设备,是结合华为视频监控平台和专业视频存储而定制开发的一体化综合监控平台,可集实时监控、录像检索、录像回放、云镜控制、告警联动、语音对讲、电子地图、存储管理等多种视频监控业务于一身。通过华为的云监控平台,整合了敦煌市多个厂商的平台及前端摄像机,为城市安保提供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高清覆盖。

整套系统采用领先的云化智能设计,实现N+0云化设备集群安全保障体系,做到关键事件不掉链子;同时实现事件及时智能预警、系统性能智能保障、视频数据智能检索定位以及智能行为分析,充分发挥软硬件使用效率。打造完全开放的平安城市标准开放平台,减少重复投资,消除技术壁垒。经过实践证明,华为云监控解决方案为敦煌打造出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平安城市安防体系,对敦煌进行全方位智能守护。

第7篇

[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2

一、高质量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深度旅游时期。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游客会不仅仅满足于度假观光,更期待在旅游的活动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洗礼,追求一种文化旅游。同样的,旅游资料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传达景区旅游信息,更侧重的应该是一种宣传功能,其目的就是通过向游客介绍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特色以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和欲望,充分发挥旅游文本的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和美学功能等等。旅游文本囊括的种类也很多,狭义上的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指南,景点名称、导游词、景区标语、酒店介绍、民俗风情画册,等等。由于旅游文本翻译是一种应用文体的翻译,其最终目的就是将一国独特的文化信息通过翻译传递给另一国的游客或者读者。但是,如果没有将两种语言代表国的文化差异考虑进去,并在转译时准确地做好处理,译文读者将很难理解,译文也无法达到其预期的宣传效果。如果出现严重因为措词愿意导致的误译,可能还会对景区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比如笔者在某三线城市级旅游景区的一个商店里看到一个标牌中文写的是“干货区”,但是其英文竟然是“Fuck Food District”。 这是个严重的措词错误,笔者相信哪怕是我国的中学生看到,也会知道这个翻译有很严重的问题。原本店主标英文本就是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信息的,反而变成了笑话,而且看上去也令顾客倒胃口!

单从笔者的旅游经历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就是英译本的质量普遍都不高,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旅游景点。而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显性”问题,也就是诸如标点、拼写和语法类的错误。这需要译者和校对者的高度责任心和基本的专业素养,而此类问题不在本课题的讨论范围之内;第二类可称之为“隐形”问题,主要是字、词、句上的简单生硬的对应和堆砌,未能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手段。虽然形式上是做到了忠实于原文,但却未能传达原文的文本功能和旅游宣传册的营销功能,而且其语言表达也没有照顾到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因此,旅游资料的英译质量尤为重要,它是对国际宣传中国的重要途径,旅游文本中的文化信息能否巧妙而恰当地转换到译文也便成了旅游文本英译的重点。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从一个将语言放到“社会化”的大角度对进行翻译研究的,其意义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文章将以上海博物馆的导览图和宣传册为例子,谈一谈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三层意义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二、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及其对旅游翻译的适用性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以尤金?奈达为代表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它是研究符号系统和社会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美国符号学派的创立人皮尔士率先提出了符号学的系统纲领。之后,美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莫里斯发展了符号学理论。莫里斯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涉及三个体系:语义的(Semantic)、句法的(Syntactic)和语用的(Pragmatic)。这三个方面相对应的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三种意义,分别是指称意义(Designative Meaning)、言内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和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面熟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之间的关系,是词语、句子和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包括表征意义(指话语中揭示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段和教育背景以及在焦急中的态度)、表达意义(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社交意义(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祈使意义(指发寻人企图改变收讯人的行为和心态的意向)和联想意义(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语用意义在很大晨读上受制于语言的社会文化化境。语言符号的三类意义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词语和话语的总体社会符号学意义”。1

符号学翻译理论的基础是把翻译活动视为跨文化意义上的言语交际活动,其操作的对象就是社会文化信息。尤金?奈达认为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语际活动,不仅有助于更准确的理解词句和话语结构的意义,还有助于理解话语中提到的事物的象征性,区别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等。2此外,符号学的意义翻译观也间接表明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符号系统与社会中其他符号系统之间的联系要给予充分考虑。因而,运用符号学所提供的分析符号的方法和体系,能对语言进行比传统语言学更为清晰和准确的研究,也能帮助克服文化障碍。从此点来看,旅游文文章化内涵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泛,恰恰符合社会符号学翻译的研究领域。此外,我国的陈宏薇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标准,即“意义相符,功能相似”。陈教授认为“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就包含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翻译的过程时解码和编码的过程;对符号的解释因人而异”。3笔者认为陈教授的这种翻译观非常适用旅游文本的翻译,译者要做的就是翻译旅游文本这三个层面的意义时和旅游文本的功能做到最大层面的等值,最大层面地传递出旅游文本中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功能。

三、社会符号学在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

前文中已经叙述过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于文化内涵丰富,涉及面极广的旅文本英译是十分适用的。下文通过几个上海博物馆内导览图和展物说明册上的实例,结合陈宏薇教授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标准,来看一下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3.1 指称意义的翻译

通常旅游文本中指称意义的翻译都是一些特定词语如地点、人名和物品名的翻译等,而且译文通常都是固定的。此类的词语的功能是信息功能,目的就是给游客提供信息。如上海博物馆青铜馆内展出的春秋晚期的珍贵青铜文物牺樽(Ox-Shaped Zun),大克鼎(Da Ke Ding)。这里译者采取的译法主要是音译或意译加音译。如樽就译成Zun,鼎就是Ding。这种翻译是根据中文读音音译的,可能在英文中可以将其意译为某种具体功能的容器,但笔者认为作为名称来讲过于繁琐。而且,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没有完全对等的词语存在或者没有更好的表述存在时,音译不失为一个好的翻译方法,一方面保存了原语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目的语的语言库。

3.2 言内意义的翻译

言内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在词汇层面上体现在词语的反复、双关、押韵、拟声、头韵等方面,而在句子篇章层面上主要是句子各个成分的语序和排比、反复、平行等写作手法上。旅游翻译中言内意义的翻译非常普遍。

例如上海博物馆导览图上对本馆的介绍上写道 “雄浑端庄的青铜沉淀着文明的厚重,缤纷斑斓的陶瓷塑造出艺术的气质,意境深远的书画蕴含着文化的底蕴…… 踏入上海博物馆,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体验置身艺术殿堂的充实与喜悦。”由于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英文是Phone-oriented, 但中文是meaning-oriented,而且中文的句子可以省略主语,动词开头,而且可以短句单独成句,但是转换成英文的时候就要注意变换,适当补充句子成分并注意编排句子的语序。根据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这里只要表达出中文的关键意义,并体现出宣传册的信息和呼唤功能即可。笔者认为上海博物馆此段的英文翻译处理的非常巧妙精美:“The Shanghai Museum presents to you these exceptional treasures which epitomize the wisdom and virtuosity of Chinese ancestors: dignified bronzes incarnating the splendor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beautiful ceramics showing the art of molding … This is a place to experience the brilliant history and enjoy the fabulous artistic creation of China. ”

3.3 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反应的是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了让英文的旅游信息能够让外国游客产生共鸣,我们可以站在外国游客的立场上进行翻译,力求最大程度的照顾他们得阅读习惯和社会文化。

上海博物馆导览图对四楼中国古代玉器馆的介绍是“自新石器时代而始,玉始终在中国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300 余件精美的玉器,从红山、良渚的朴质神秘,到明清的铭心绝品,无不让观者为之动心。”这句介绍中提到的“红山、良渚”在对外国游客肯定是文化空白,通常在翻译时都会在英文中进行信息补充。但是不可不提的是,通常博物馆翻译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和灵活,限于宣传册的排版的篇幅限制,肯定没有足够的版面来具体解释,所以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进行规避。而且句子的其英文为:“Over 300 pieces of jade, including the mysterious pieces of the Neolithic Age and the ”sophisticated on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displayed in this gallery, sh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 jade in the Chinese culture.”

第8篇

[关键词]名义有效汇率 贸易收支 协整检验

一、引言

2008年的波及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各国政府努力寻求复苏经济的政策,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加剧。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虽然采取了刺激经济的多项措施,如四万亿的投资刺激、拉动消费的各项措施等等,但是在近期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出口仍然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汇率作为影响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有必要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这些文献主要从人民币有效汇率对我国总出口量影响、人民币双边汇率对我国与其它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对分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几个角度分析研究。本文将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切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2008年以后的金融危机期间的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着重分析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动态变化趋势。这对我国未来制定进出口贸易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国内研究现状

1 汇率变动与我国贸易收支无显著关系

沈国兵(2005)基于1998~2003年月度数据对中美之间贸易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浮动并不能解决中美逆差问题。

欧元明等(2005)认为中国内资企业出口和实际有效汇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并且无论在长期和短期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都不能有效地解释内资出口的变动,说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内资企业出口影响非常小。

宿玉海、黄鑫(2006)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及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效果不显著。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影响有限,但可以改善中国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利于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而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影响并不显著。

2 汇率变动与我国贸易收支有显著关系

李海菠(2003)对1973-2001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国际贸易收支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这段时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国际贸易收支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赵蓉彬(2004)依据1950~2001年我国进出口额和汇率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实际汇率与进出口有很强的协整关系,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影响程度要大于对进口的影响,认为汇率可以作为调控国际收支的有效政策工具。

周杰琦和汪同三(2010)基于1994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数据,采用较新的非对称协整技术,实证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之间的变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十分显著。

三、样本及指标的选取

本文的样本界定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选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作为解释变量,选取我国贸易出口和进口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出口以HK代替,进口以JK代替,名义汇率以NER代替。笔者假定金融危机期间其他影响贸易进出口的因素都不显著,没有政策性限制,并且不存在贸易保护,各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在上述假定的前提下,笔者展开我国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对贸易进出口的研究。

首先收集2008~2009年之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名义有效汇率的月度数据。然后,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对数据进行处理,接着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通过Johansen检验方法对系统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协整关系作总体分析。若存在协整关系,即意味着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若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则序列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总结相关结论。

四、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1 出口与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的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二个变量去对数,以此消除多重共线性。然后,对CK、NER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此判定相关的变量是否是同阶、平稳序列数据。对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一。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为I(1)形式,因此,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表一LnHK与LnNER单位根ADF检验结果

说明:最大滞后阶数为5,检验形式(滞后阶数,无趋势项,无截距),其中滞后阶数是根据SIC准则确定的。从表l可以看出,在一阶差分情况下,LnCK、LnNER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小于其临界值,表明2个变量属于一阶差分平稳的。

2 进口与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的平稳性检验

如上所述,同样对首先对二个变量去对数,以此消除多重共线性。然后,对JK、NER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此判定相关的变量是否是同阶、平稳序列数据。对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一。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为I(1)形式,因此,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说明:最大滞后阶数为5,检验形式(滞后阶数,无趋势项,无截距),其中滞后阶数是根据SIC准则确定的。从表2可以看出,在一阶差分情况下,LnJK、LnNER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小于其临界值,表明2个变量属于一阶差分平稳的。

3 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3.1对出口与名义有效汇率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以取对数后的贸易出口总额(LnCK)为被解释变量,以取对数后的名义有效汇率量(LnNER)为解释变量,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然后取残差项El=resid,对残差项进行单位根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回归残差是平稳的,进而说明取对数后的贸易出口总额(LnCK)和取对数后的名义有效汇率量(LnNE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

3.2对进口与名义有效汇率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以取对数后的贸易出口总额(LnJK)为被解释变量,以取对数后的名义有效汇率量(LnNER)为解释变量,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然后取残差项E2=resid,对残差项进行单位根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回归残差是平稳的,进而说明取对数后的贸易出口总额(LnJK)和取对数后的名义有效汇率量(LnNE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

综上所述,经过实证检验不难发现,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均存在长期的平稳关系。这对于我们研究本国进出口贸易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贸易顺差在缓慢的缩减,监管层可以适时根据汇率政策的调整来相应的达到改变进出口贸易的效果。

五、结语

第9篇

一、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一)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定义

发展客体在发展主体的作用下,逐渐向着人们所预想和需要的方向发展以实现让主体目的得以实现的中介手段便被成为发展模式。顾名思义,那些从县域自身的旅游资源特色为出发点,制定的符合县域发展需求的智慧旅游产业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模式就是县域智慧旅游的发展模式,而动态性、整体性、差异性是组成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三大特征。

(二)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特征

1、动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县域经济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的县域基础设施和不断调整的地区政策,推动着县域旅游市场为了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而做出不断的更新,让智慧旅游的服务模式和发展方式在不断调整中得到完善。

2、整体性

各个县域旅游通过相互纷繁交错的关系而得以成为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完备的旅游功能和完善的旅游产品,所以,为了实现县域旅游的良好发展,需要、同步发展,认清县域资源的优缺点,集中资源发展重点。

3、地理差异性

无论是各个县域的旅游资源还是自身经济发展都具有其典型性和特殊性,县域旅游的地理差异性往往是由于不同县域的信息化水平、旅游产业基础、经济基础等差异而造成的。

二、县域智慧旅游中以服务客户为核心的表现

(一)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景点讲解中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不仅仅可以迅速处理大量的信息还可以快速了解游客需求并做出及时反馈。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设备还可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将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贯穿于游客的旅游全过程,实现游客出游体验的全面升级。

(二)将移动通讯技术运用于信息咨询获取服务中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移动通讯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规模得到质的飞跃,在智慧旅游中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开发移动终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游客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便利和旅游资源,让游客可自行获得地图及导航,提高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同时还可让游客随时随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旅游心得,这些都赋予了移动通讯终端高品质、高满意度的特性。

(三)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与产品定制服务中

作为智慧旅游的基础构成,云计算技术的作用是给智慧旅游进行大数据上的支持。在网络得以迅速普及的现代,人们的个人数据和旅游活动数据早已存储在了网络之中,因此,只要借助于云技术手段,便可将零散的个人数据整合到智慧旅游的云技术平台上,让智慧旅游根据统计得到的大数据结果制定出更人性化的旅游服务。然而,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智慧旅游中并非简单之事,它不仅要求智慧旅游能将网络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良好的云平台并深入分析和总结大数据,得到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更需要保证云平台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发,为数据分析提供大规模的内容数据,从而实现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建立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智慧旅游的措施

(一)深入分析游客需求

在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下,游客们更喜欢符合自身特点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类型,而不是以往大众化的旅游行程。因此,县域范围智慧旅游要想在游客旅行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种多样的旅游建议与资源,势必要深入分析游客的需求以及心理特征,为游客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让旅游体验与旅游服务的无缝对接,实现游客满意度与旅游服务水平的双提高。

(二)增强政府的指导

智慧旅游是我国县域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要想构建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县域智慧旅游模式,单靠县域旅游市场长期的自我缓慢调节是远远不够的。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只有在国家相关旅游政策的支持下,才可以让智慧旅游行业得到规范,让智慧旅游的发展速度得到快速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在对县域智慧旅游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紧抓县域旅游市场的服务水平,同时不断增强旅游市场上各企业的服务支持,让公共旅游服务实现空间性和地域性的完美结合。

四、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 公示语 调研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公示语,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交通、旅游、运输等公共领域,几乎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它或用寥寥数词,或简单明了图示表达一定的信息。对公示语的翻译决定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对外交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城市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建设,尤其是像杭州这类的国际旅游城市。错误的公示语翻译会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给公众带来不便,所以只有认真探讨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才能准确而充分地发挥公示语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信息服务作用。

1公示语的定义及特点

1.1公示语的定义

公示语是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态、生业息息相关的文字和图形信息,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是一种常见于受众生活中的特殊文体。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指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公示语与标识语、标志语、标识语有某些相同的应用特点,但公示语应用更为广泛。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宾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中国公民等,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公示语在规范人员社会行为,调整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威慑犯罪,激情励志,优化生存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意义重大。

1.2公示语的特点

汉语公示语的主要特点是字义浅显,文字简约,文体恰切。而英语公示语的特点,有人归类为五大特征,即往往全部用大写字母,不加句点;字数通常很少,最少只有一个词;语言精练,常用名词、动词或名词短语;有时使用祈使句,有时使用十分正式的文体。也有人总结为5C原则,即CONCISE(简洁),CONVENTIONAL(规范),CONSISTENT(统一),CONSPICUOUS(醒目),CONVENIENT(方便)。另外还有人总结出英语公示语的十大语言风格:一是名词的大量使用;二是动词、动名词的使用;三是词组、短语的使用;四是缩略语的应用;五是严格禁用生僻词汇;六是文字和图形标志公用;七是现在时态的运用;八是祈使句的使用;九是规范性和标准性语汇;十是简洁语汇,精确措辞。

2杭州市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

2.1语言信息处理错误

2.1.1拼写及语法错误

由于拼写而导致公示语翻译错误是最明显的,这样的错误就显得很低级,对于稍有英语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细心就不会犯。而在生活中这样的错误还是存在。例如:“Wating Hall”中的“Wating”应该为“Waiting”。汉语拼音写错的还有“马市街”本应该是“Mashi Street”,结果在中河路附近的那块牌子却写成了“Masi Street”,少了一个“h”。因为地名主要是音译,难有意译,外国游客看到意译的路牌以后,不免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公示语翻译中也经常出现语法错误,像出现一些词性的误用、名词单复数不当、冠词遗漏、动词形式错误等。例如:禁止停车“No Park”应改为“No Parking”;请带好随身物品“Please Bring Your Belonging With You”,中的“Belonging”应该为“Belongings”;请走侧门“Please Use Side Door”应加入“The”为“Please Use The Side Door”。

2.1.2逐字翻译的错误

因为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往往很多时候在进行公示语翻译的时候也会根据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来进行翻译,从而导致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翻译,而这些翻译是不地道的,这样将中文生硬地翻译成英文,通常会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或是词不达意。最常见的中式翻译是逐字去翻译。例如:有人将“药房”翻译为“Medicine Store”,因为“药”和“房”在英语中分别对应“medicine”和“store”。然而在英语中“药房”有专门的单词来表达,即“Pharmacy”。又如“警务工作室”被人逐字翻译为“Police Workstation ”,其实简单译成“Police Station”就能让外国人明白。以上这些例子在翻译时往往按照汉语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果去仿造,完全忽略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2.1.3文化差异导致的错误

任何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都会有差异。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文化下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甚至是相反的含义。例如,在颜色上中国人眼中的红色含义和外国人所认为的是不同的,外国人多会联想到血色、不详,而中国人会觉得这是喜庆的颜色。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说话比较委婉含蓄,说话不愿直截了当,因而多出现像爱护花草“Cherish Flowers and Grass”这类公示语,其实翻译成“Keep Off The Grass”更符合西方人外向、直来直去的性格和表达方式。

2.2译文规范性错误

2.2.1书写不规范

杭州市书写不规范的公示语主要体现在路牌、交通指示牌方面。针对路牌、交通指示牌名的书写,我国已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应严格遵照执行。目前该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把指示牌的汉字与拼音或单词一一对应书写。其次地名的书写问题。地名通常由专名加通名构成,专名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不需空格,但专名与通名之间应空格。例如“学源街”正确拼写为XUEYUAN STREET,而不是XUE YUAN STREET或XUEYUANSTREET。

2.2.2用词不规范

用词的规范性体现在选词上应符合英语的表达需要和习惯。在厕所成为文化的今天,市区某些有关厕所的译文不规范。有商场将“男厕所”译为“Man Toilet”,将“女厕所”译为“Woman Toilet”,在欧美,正确的英文翻译可以是 Men’s和Women’s。

2.2.3译名不统一

不统一的公示语译名会起到混淆的不良影响,难以起到指示的功能。例如:仅一百多米长的东健康路上,设立的三个路标就各不相同。北侧路口的石刻上,标注的是“East Jiankang Road”(东健康路),相隔几十米的路牌上,又变成了“Jiankang East Road”(健康东路),再往前几十米,同一条路的路牌上,却又成了全音译的“Dong Jiankang Lu”。中文没变,英文翻译却五花八门,让人摸不着头脑。另外,在杭州市区,一些大街有东南西北方向的标注,翻译起来就各不相同了。像“建国中路”的“中”译成“Central”,中河中路的“中”却是“Middle”。还有“东路”的“东”翻译,有“East”的,也有“Eastern”……。杭州的很多小街以“弄”为名,可是这 “弄”字的翻译却在路标上有好几个变种。在建国中路附近有一条叶家弄,巷内标的是“Yejia Long”,在建国中路上空的指示牌上是“Yejia Get”。即使是音译,“弄”也不是“Long”,而是“Nong”。

3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公示语翻译策略

3.1从语言特点出发

公示语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正确,从而提供给公众清晰易懂的信息,完成社会服务的功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翻译时语汇要简洁,措辞要精确 ,要能用寥寥数词,或用简单明了的图示或图标与文字结合来表示,能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不能随意使用冗长的句子,并且要使用常用的词语。

3.2从功能意义出发

了解公示语的功能,根据公示语的功能完成译文,也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公示语从功能角度分类大致为四大类,分别为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在英语中,有些公示语有对应的表达,我们可以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尽可能多查英语资料或请教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朋友。

3.2.1指示性公示语

指示性公示语体现在周到的信息服务,没有任何限制、强制意义。因此语言应用也不一定要求公众去采取何种行动,其功能在与指示服务内容。如:问询服务 Information,售票处 Ticket Office等。

3.2.2提示性公示语

提示性公示语没有任何特指意义,仅起提示作用,应用广泛。如:油漆未干 Wet Paint,售完 Sold Out等。

3.2.3限制性公示语

限制性公示语对相关跟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要求,语言应用直截了当,但不会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如:凭票入场 Ticket Only,慢速驶出 Slow Out等。

3.2.4强制性公示语

强制性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语言应直白、强制、没有商量余地。如:严禁吸烟 No Smoking,请勿接近 Keep Out等。

3.3从文化差异出发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社会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都会体现在公示语中,如果不能透彻理解文字里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没有掌握汉英文化差异,就不能将原文很好地转换为译文。所以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外国的语言习惯和它们的文化,结合读者的文化习惯进行翻译,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4结束语

杭州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城市,其独到的秀美风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游客。现今杭州迅速发展,细节上的公示语的规范建设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仍有一些公示语翻译不规范、不准确,不能很好地起到服务社会的功能,这会给国外游客带来不便。这些错误的公示语翻译会给城市大打折扣,影响城市形象。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外籍资料,请教外籍友人,了解文化差异,避免明显的错误翻译,使得译文更加准确恰切,为城市形象加分,给外国游客留下更加美好深刻的中国印象。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翻译协会科研项目“旅游城市公示语翻译的社会服务价值探究――以杭州市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yxkx31)。

参考文献

[1] 曹深艳.商务英语翻译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杨永和.我国新纪元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09(03).

[3] 赵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

第11篇

一、乌拉圭回合前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的回顾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行业逐渐显示出比较优势。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产业.特别是为了避免纺织产业工人大量失业而引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以美国为首的一批两方国家以可能会引起“市场扰乱”为理由.开始对纺织品进口实施限制。导致世界纺织品贸易长期游离于gati"之外。从20世纪60年代的gati"狄龙回合起。纺织品贸易逐渐由双边调节向多边安排的方向发展。在乌拉圭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生效之前,有关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多边法律安排先后经历了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国际棉纺织品贸易跃期安排和多种纤维协定3个主要发展阶段。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一方面规定发达国家进口国应取消对来自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棉纺织品实行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规定低收入国家必须控制其出口。即出口幅度应控制在1961年6月30日前的最高水平上。如果出口国或地区不按要求控制其出口。一旦进口国因此而受到市场扰~b(marketdisruption)。进口国有权采取单方面的进口限制措施。而限制措施下的进口量应不低于前12个月的进口平均水平。此外,所有参与制定《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的缔约方组成了棉纺织品委员会.负责在该短期安排期满后谈判棉纺织品贸易的长期安排。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长期安排》无论在适用期限、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还是在调整范围方面都比上述短期安排有所进步:在适用期限上。长期安排的有效期为5年,1967年期满后又被延长,一直到1973年结束;在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上,受长期安排约束的缔约方几乎扩大到所有纺织品贸易国;在调整范围上,长期安排不仅涵盖所有的棉纺织品。而且涵盖含棉50%以上的纺织品和服装。《国际棉纺织品留易长期安排》第一次尝试将纺织品与服装问题纳入gati"体制之中。但在使纺织品与服装“回归”多边贸易体制方面,长期安排的作用相当有限。由于它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安排在实践中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一个《多种纤维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口方实施限制的范围由上述短期安排和长期安排中的棉纺织品和含棉50%的纺织品扩大到所有的棉、毛及合成纤维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方应保证进口配额年增长率不低于6%;设立纺织品监督机构(textilessurveillancebody。fsb)。负贵对协议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解决有关争端等。

第二个《多种纤维安排》在第一个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即“合理背离条款”(reasonabledepartureclause).其含义是:进口国在与出口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免除多种纤维安排有关条款的适用和约束。特别是有关配额和出口增长率的适用。例如可以实施比多种纤维安排所规定的更为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这一条款为进口国背离《多种纤维安排》的义务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三个《多种纤维安排》取消了“合理背离条款”,但保留了前述几项协议的限制内容。它还增加了一个“反急增条款”(anti一surgeclause)。这是。。项特殊情况下的保护措施.即使正在增加的产品的进口量并未超过进出口双方原先达成的配额范围,也允许进口方对在一定期间内急剧增加的进口实施限制措施。

第四个《多种纤维安排》是最后一个多种纤维安排。原定的有效期为1986年8月1日到1991年12月31日.后因乌拉圭回合迟迟未能结束而延长至1994年12月31日。虽然该协定提出了最终使纺织品贸易回归gaty的目标.但是却比前几个协定更有限制性:首先.协定不仅继续沿用“反急增条款”.而且又恢复了曾在第3个协定中被取消的“合理背离条款”;其次,产品限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原来棉、毛、人造纤维产品基础上又增加了所有植物纤维、混纺纤维和丝混产品;再次,发达国家的单方面限制权力扩大,进口国在实施了不超过12个月的单边限制后.无须经双边同意,就可以单方面决定延长限制1年;最后,进口方应承诺放弃未用足的配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乌拉圭回合前纺织品贸易的多边安排得出如下基本认识:纺织品产业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它们逐渐失去这一产业的传统优势后.就不断寻求国际法律规则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并不遗余力地使它们的各种限制措施披上合法的外衣。上述短期安排、长期安排以及多种纤维安排就是在gari’r的主持下.为纺织品与服装领域进行限制“合法化”进行谈判并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其核心内容是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而这种限制措施从根本上讲是与gatr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虽然这些协议对于维护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的正常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进口国的限制措施越来越严厉.加之各种双边协议的侵蚀。纺织品出口的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可以说,乌拉圭回合前的上述多边安排并不足以保障在纺织品与服装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纺织品服装协议》下的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法律的回顾

1986年9月.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开始。在确定本次多边贸易谈判的议程时,美国等缔约方为了换取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支持,同意将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规则之外的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纳入多边规范和监督的轨道。在乌拉圭回合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立场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才最终得以制定,并成为《建立wto协定》附件一a的一部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管辖纺织品与服装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贸易体制。其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取代了以配额为基础的管理贸易。使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逐步纳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中,进而为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由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由序言、9个条文和1个附件组成。其宗旨是促进“将纺织品与服装领域逐步纳入1994年gati’”。

协议的内容涉及一般规则;纳入进程;反规避条款;过渡性保障机制;管理机构;争端解决:适用产品范围等。

纺织品协议的目标是在10年过渡期内将国际纺织品贸易回归到关贸总协定内,回归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取消现有歧视性国别纺织品进口配额进度上。然而。纺织品协议回归过程从1995年起步时就遇到了重大困难。比如:4个发达进口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挪威通报的第一阶段回归纺织品货单中,除加拿大包括了受限制的劳保手套外,其他3个进口方没有回归任何受限制的纺织品。另外,他们回归货单中纺织品的进口数量刚刚达到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其中有些税目下的进口数量同他们在谈判中提供的统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而且还包括一部分有“ex”的税号。

在纺织品协议回归关贸总协定进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前3个阶段回归纺织品的进口量只达到了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百分比要求。它们千方百计拖延纺织品贸易的回归和自由化,将绝大部分受限制的纺织品特别是一些最敏感的纺织品和服装留在2005年1月1日回归。从而.过度保护了其国内纺织业的利益,阻碍了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增加了其他成员方国内相关纺织业调整的难度,损害了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成员方的贸易利益。

三、《纺织品服装协议》失效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法律的前瞻

随着《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失效,纺织品服装贸易终于全部回归到wto框架。然而.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的道路依然不平坦。

(一)高关税的保护致使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落后于其它非农产品贸易法律自由化

纺织品进口配额和高关税壁垒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纺织工业的两大政策支柱。但在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结束后。纺织品进口歧视性限制体系去势已定,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重心自然就转移到如何利用高关税保护国内纺织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关税只是针对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皮革制品等少数几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实行的关税税率要比对其他工业产品的税率高得多,一般都高出一倍以上。此外,在对同行业各类纺织品中.发达国家视加工程度和(或)原材料不同实行差别进口关税,加工深度越大,关税越高。故在未来的多边自由化法律谈判中,各成员方有必要加强削减关税、开放市场等方面的立法

(二)美、欧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对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美、欧通过单边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来扩张地区贸易势力范围.客观上给多边谈判削减市场准入障碍制造了困难。眼前的利益动摇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争取全球贸易法律自由化的信心,对多哈多边谈判削减高关税壁垒提出新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在世贸组织纺织品协议l0年过渡期后进一步争取贸易自由化和改善公平市场竞争条件的最主要挑战。

第12篇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行业逐渐显示出比较优势。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产业,特别是为了避免纺织产业工人大量失业而引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以美国为首的一批西方国家以可能会引起“市场扰乱”为理由,开始对纺织品进口实施限制,导致世界纺织品贸易长期游离于GATT之外。从20世纪60年代的GATF狄龙回合起,纺织品贸易逐渐由双边调节向多边安排的方向发展。在乌拉丰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生效之前,有关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多边法律安排先后经历了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国际棉纺织品贸易长期安排和多种纤维协定3个主要发展阶段。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一方面规定发达国家进口国应取消对来自于低收人围家和地区的进口棉纺织品实行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规定低收入国家必须摔制其出口,即出口幅度应控制在1961年6月30日前的最高水平上。如果出门国或地区不按要求控制其出口,一旦进口国因此而受到市场扰乱(Narket disruption),进口国有权采取单方面的进门限制措施,而限制措施下的进口量应不低于前12个月的进口平均水平。此外,所有参与制定《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的缔约方组成了棉纺织品委员会,负责在该短期安排期满后淡判棉纺织品贸易的长期安排。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长期安排》无论在适用期限、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还是在调整范围方面都比上述短期安排有所进步:在适用期限上,长期安排的有效期为5年,1967年期满后又被延长,一直到1973年结束;在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上,受长期安排约束的缔约方儿乎扩大到所有纺织品贸易国;在调整范围上,长期安排不仅涵盖所有的棉纺织品,而且涵盖含棉50%以上的纺织品和服装。《国际棉纺织品贸易长期安排》第一次尝试将纺织品与服装问题纳入GATT体制之中。但在使纺织与服装“回归”多边留易体制方面,长期安排的作用相当有限。由于它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安排在实践中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一个《多种纤维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门方实施限制的范围由上述短期安排和长期安排中的棉纺织品和含棉50%的纺织品扩大到所有的棉、毛及合成纤维纺织晶和服装;进口方应保证进口配额年增长率不低于6%;设立纺织品监督机构《rextiles surveillance Body,FSB),负责对协议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解决有关争端等。

第一个《多种纤维安排》在第一个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即“合理背离条款”(Reason8bledepartureClause),其含义是:进口国在与出口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免除多种纤维安排有关条款的适用和约束,特别是有关配额和出口增长率的适用,例如可以实施比多种纤维安排所规定的更为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这一条款为进口国背离{多种纤维安排》的义务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三个《多种纤维安排》取消了“合理背离条款”,但保留了前述几项协议的限制内容,它还增加了一个“反急增条款”(Anti-surgeClause)。这是一项特殊情况下的保护措施,即使正在增加的产品的进门量并未超过进出口双方原先达成的配额范围,也允许进口方对在一定期间内急剧增加的进口实施限制措施。

第四个《多种纤维安排》是最后一个多种纤维安排,原定的有效期为1986年8月1日到1991年L2月31口,后因乌拉圭回合迟迟未能结束而延长至1994年12月31日。虽然该协定提出了最终使纺织品贸易回归GATt的目标,但是却比前几个协定更有限制性:首先,协定不仅继续沿用“反急增条款”,而且又恢复了曾在第3个协定中被取消的“合理背离条款”;其次,产品限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原来棉、毛、人造纤维产品基础上又增加了所有植物纤维、混纺纤维和丝混产品;再次,发达国家的单方面限制权力扩大,进口国在实施了不超过12个月的单边限制后,无须经双边同意,就可以单方面决定延长限制1年;最后,进口方应承诺放弃末用足的配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乌拉丰回合前纺织品贸易的多边安排得出如下基本认识:纺织品产业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它们逐渐失去这一产业的传统优势后,就不断寻求国际法律规则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并不遗余力地使它们的各种限制措施披上合法的外衣。上述短期安排、长期安排以及多种纤维安排就是在GATT的主持F,为纺织品与服装领域进行限制“合法化”进行谈判并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其核心内容是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而这种限制措施从根本门(是与GATT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虽然这些协议对于维护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的正常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进口国的限制措施越来越严厉,加之各种双边协议的侵蚀,纺织品出口的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可以说,乌拉圭回合前的上述多边安排并不足以保障在纺织品与服装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纺织品服装协议)下的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法律的回顾

1986年9月,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开始。在确定本次多边贸易谈判的议程时,美国等缔约方为了换取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支持,同意将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规则之外的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纳入多边规范和监督的轨道。在乌拉圭回合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立场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才最终得以制定,并成为《建立WTO协定》附件一A的一部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管辖纺织品与服装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贸易体制。其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取代了以配额为基础的管理贸易,使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逐步纳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中,进而为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由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由序言、9个条文和1个附件组成。其宗旨是促进“将纺织品与服装领域逐步纳入1994年GATT”。协议的内容涉及一般规则;纳入进程;反规避条款;过渡性保障机制;管理机构;争端解决;适用产品范围等。

纺织品协议的目标是在10年过渡期内将国际纺织品贸易回归到关贸总协定内,回归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取消现有歧视性国别纺织品进口配额进度上。然而,纺织品协议回归过程从1995年起步时就遇到了重大困难。比如:4个发达进口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挪威通报的第一阶段回归纺织品货单中,除加拿大包括了受限制的劳保手套外,其他3个进口方没有回归任何受限制的纺织品。另外,他们回归货单中

纺织品的进口数量刚刚达到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其中有些税目下的进口数量同他们在谈判中提供的统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而且还包括一部分有“ex”的税号。

在纺织品协议回归关贸总协定进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前3个阶段回归纺织品的进口量只达到了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百分比要求。它们千方百计拖延纺织品贸易的回归和自由化,将绝大部分受限制的纺织品特别是一些最敏感的纺织品和服装留在2005年1月1日回归。从而,过度保护了其国内纺织业的利益,阻碍了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增加了其他成员方国内相关纺织业调整的难度,损害了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成员方的贸易利益。

三、《纺织品服装协议》失效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法律的前瞻

随着《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失效,纺织品服装贸易终于全部回归到WTO框架。然而,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的道路依然不平坦。

(一)高关税的保护致使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落后于其它非农产品贸易法律自由化

纺织品进口配额和高关税壁垒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纺织工业的两大政策支柱。但在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结束后,纺织品进口歧视性限制体系去势已定,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重心自然就转移到如何利用高关税保护国内纺织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关税只是针对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皮革制品等少数几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实行的关税税率要比对其他工业产品的税串高得多,一般都高出一倍以上。此外,在对同行业各类纺织品中,发达国家视加工程度和(或)原材料不同实行差别进口关税,加工深度越大,关税越高。故在未来的多边自由化法律谈判中,各成员方有必要加强削减关税、开放市场等方面的直法。

(二)美、欧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对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美、欧通过单边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来扩张地区贸易势力范围,客观上给多边谈判削减市场准入障碍制造了困难,眼前的利益动摇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争取全球贸易法律自由化的信心,对多哈多边谈判削减高关税壁垒提出新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在世贸组织纺织品协议10年过渡期后进一步争取贸易自由化和改善公平市场竞争条件的最主要挑战。

(三)滥用WTO法中的贸易保护立法,继续阻碍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由化

第13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 构成 支撑体系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行业中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智慧旅游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相关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概念与理论问题未能得到统一等,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试探性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高效的服务。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的将社会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实现了二者的共享并依靠系统的管理,显著的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满足了现阶段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狭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指的是一系列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中进行充分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优质、优美的旅游体验,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旅游管理有效性,优化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最终达到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智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传统旅游信息化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然后将旅游资源共享于平台,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旅游,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旅游信息化简单的说就是将一系列旅游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处理,转换成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让游客能够直观的了解相关旅游信息,总的来说,传统旅游信息化过于片面的追求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乏对于市场、社会的了解。智慧旅游虽然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为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但是充分与社会资源结合,显著的提升了旅游行业的影响力,也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智慧旅游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了解,立足于市场,再行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普及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依靠这些技术的支撑,构成了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框架。

二、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构成

智慧旅游的核心体现在旅游中应用的一系列技术均为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依靠这些高新技术实现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更为优良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游客,游客的满意程度才是评价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其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日常管理与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较为统一的平台实现了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智能旅游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确定用户移动客户端的具体地点,然后为用户提供当前位置相关的一系列信息服务,包括签到、游戏、搜索、信息推送以及周边餐饮、加油站、KTV、酒店等信息。

智慧旅游在景点、景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识别、监测与定位三个方面,智能识别的主要功能在于检票、导航等方面,智能监测则是掌握旅客的一系列动态,智能定位则是确定旅客的实时位置,然后为游客提供当前位置的信息推送服务等。

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支撑体系

智慧旅游主要由三个基本模块组成,即人才体系、旅游行业行政法规政策体系与智能虚拟技术体系。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虽然起到了较为可观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智慧旅游建设缺乏目的性、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规划不足以致出现重复等情况,也有部分城市未能理解智慧旅游的真正意义,仍然沿用传统旅游信息化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未能全面落实智慧旅游。

(一)人才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移为人才的竞争。智慧旅游在现阶段而言,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因此,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庞大的人才支撑体系,加大旅游行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旅游行业人才能够充分适应现阶段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旅游企业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质量,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也需要加强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为社会输入大量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行业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支撑体系

旅游行业需要对国家统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政策体系进行规划,然后充分发挥内部管理的职能,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其次还需要不断加强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以提升智慧旅游的技术指标为根本,完善支撑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形成较为统一、较为有效的支撑体系,保证智慧旅游的良好建设。

(三)高新技术支撑体系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得益于这些智能虚拟技术支撑,使得智慧旅游建设得以良好的开展。退一步说,如果缺乏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作为支撑,那么智慧旅游的建设势必会成为空谈,无法彻底的落到实处。另外,现阶段智能旅游对于GIS技术、模糊识别技术、GPS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对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智慧旅游作为现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向,需要得到广大同行的充分重视,以智慧城市作为引导,以高新技术作为基础,以人才体系与政策法规为主体,推动智慧旅游的更好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现状,简单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着重分析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与其中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以期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构成及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3,06

[2]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

[3]张凌云,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第14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毕棚沟;开发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11

1 智慧旅游的概念

IBM公司在2008年首先正式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类间的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三个方面为特征。随后,国务院在2009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为了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国内许多城市如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都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践,不少旅游景区也开始了智慧景区的打造,“智慧旅游”应运而生。目前,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定义,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黄超、李云鹏(2011)认为智慧旅游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互联网和上网终端,及时旅游资源、及时了解旅游经济、及时安排旅游活动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利用。金卫东(2012)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以互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为手段,以智能手机、计算机、智能终端等多媒体作为媒介向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广泛的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性旅游方式。张凌云(2012)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提出智慧旅游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类似的研究还有叶铁伟(2011)、鲍豫鸿(2011)、沈萍(2012)、姚国章(2012)等。综合众多学者的见解可以发现,目前对于智慧旅游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采用先进的应用互联网、云计算、4G通信、三网融合、GIS等“智慧技术”技术手段,整合优化旅游资源,以增强旅游体验,改善旅游服务,创造更大价值为目的的新型旅游模式。

2 开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对于旅游者而言,开展智慧旅游能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前就能够更直接、快速的获取旅游地相关的信息,方便开展预订服务,并且制定其特色路线,在旅游过程中及时实现信息的查询、交通状况、景区导览甚至紧急救援信息等,帮助旅游者提升旅游体验,旅游活动结束后,更能及时真实的反馈旅游感受,为其他旅游者提供有用的借鉴。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智慧旅游可以为之提供一种更高效的营销模式并且带来较大的客源,通过智能化手段的运行,企业能及时的追踪景区内各种活动数据,管理人流、车流等及时状况,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进行景区综合数据的分析,通过旅游者的在线反馈和评价,获取景区满意度数据等。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智慧旅游的开展可以使旅游市场监管、旅游信息与其他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有效地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实现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做出最优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

3 智慧旅游背景下毕棚沟景区的开发建议

3.1 毕棚沟旅游景区简介

毕棚沟风景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距成都198公里,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阿坝州第一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红叶景区之一――米亚罗风景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东连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接小金县四姑娘山风景区;北接米亚罗、古尔沟温泉,并与阿坝州四姑娘山、卧龙共同构成“大熊猫走廊世界遗产地”。景区以原始生态和奇山异水为主要自然特色,原始森林、湿地草甸、高原湖泊、溪流瀑布、终年冰川、千年雪山、彩林红叶、峡谷温泉构成了毕棚沟的景区“八绝”,充分体现了构成了其山雄、水异、林秀的特色。

第15篇

一、智慧旅游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命题,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它指的是以云计算、物联网、高速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智能手机、电脑、触摸屏等多种服务终端,为广大民众和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综合应用平台,满足旅游发展中管理智能化、服务主动化、旅游个性化和信息对等化的需求。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借助信息化手段,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智慧旅游,这一现代服务业和科技结合的典范,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它将成为现代旅游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旅游业将迎来一个以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为标志的时代。

在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战略后,我国不少城市也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己的智慧旅游系统。如北京、天津、南京、镇江、苏州以及上海、杭州、成都、大连等城市积极投身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而浙江也正以智慧旅游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加快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温州、杭州和宁波成为智慧旅游国家试点城市;杭州西溪湿地、宁波奉化溪口景区是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其中,杭州的“智慧旅游”已经初具雏形;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地也在逐步开发智慧旅游创新产品,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这些对智慧旅游的探索和实践对金华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打造有金华特色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无缝整合,满足来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举措和思考

结合全国和全省智慧旅游的成功探索经验,本人从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提出构建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设想。

(一)旅游服务的智慧

金华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未能使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这方面,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南京可以给金华提供有益的借鉴。南京搭建了“智慧旅游”平台,游客只要登入网站,输入关键词,平台就会把所有相关信息自动筛选、编排,并实时发到游客的接收终端。南京“智慧旅游”雏形还体现在“南京游客助手”的推出、新型游客体验终端的开发。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旅游咨询中心等地都配备了旅游信息屏、触摸屏等服务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与游客的实时互动,服务更到位。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上,金华的双龙景区于去年引进“贝竹一证通”系统进行试运行。而已经初步打造成“智慧景区”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南京玄武湖景区以及红山森林景区,为双龙景区智慧旅游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旅游管理的智慧

构建智慧旅游体系,还要求金华旅游实现从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旅游管理部门应能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也应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三)旅游营销的智慧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成可以确保金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构建设想,可从智慧预订、智慧导游、智慧导购、旅游交易结算、统一服务热线、智慧景区管理、智慧行业管理等七个方面构建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实现金华旅游服务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要实现金华旅游服务的智慧化,可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智慧预订系统;2.统一服务热线,实现电话预订酒店、机票,电话查询景点信息、景区活动,电话留言、投诉、建议等业务功能,为来金华的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3.实现智慧导游,开发数字地图,使游客可以在电脑、手机、触摸屏等终端上浏览数字化网络地图;并向游客实时分布全方面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点景区、天气、人流量、车流量、实时促销信息、餐厅座位饱和度等与商旅行程息息相关的各种即时、多变的信息。

(五)实现金华旅游营销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金华旅游营销智慧化,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实现智慧导购,适时将符合游客喜好的新产品以邮件、短信等形式推送给游客;同时,向游客自动推介餐饮、商品、娱乐、住宿等。2.搭建旅游交易结算平台,满足旅游服务企业对游客的B2C交易支付、旅游服务企业相互间以及旅游服务企业与IT服务企业之间的B2B交易的需要。

(六)实现金华旅游管理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实现金华旅游管理的智慧化,应从两方面着手1.实现智慧景区管理,建设景区售检票系统,旅游管理系统,位置救援系统和信息系统,保证在游客遇到灾难、特殊事件时,及时通知其他旅客,及时采取救援措施;2.实现智慧行业管理,方便旅游管理部门收集、分析、整理数据,为行业管理和行业改进提供量化依据。

三、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和意义

智慧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尚无现成的技术标准和建设发展模式。在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协调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餐饮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协调旅游者、政府、企事业以及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多方,明确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各自的分工和角色。

其次,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大量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如个人出行路线、消费习惯、个置信息、健康状况、企业产品信息等)。在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致力于研究如何减少安全漏洞,保障应用平台的整体安全,保证用户的安全服务。

另外,智慧旅游基于现代科技,旅游者需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服务终端才能充分享受其公共服务体系所带来的大量信息和便利服务。但是,对于不具备信息手段应用途径和能力的其他旅游者,如何能保障他们也成为该体系的受益者,避免数字鸿沟?有些地方所谓的“智慧旅游”只是简单地将旅游电子商务、数字化景区又用“智慧化”的概念重新包装,“智慧旅游”的“智慧性”没有更好的体现。金华在构建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应率先用实际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必将在今后的旅游市场占据优势和竞争主动权。

具体来说,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金华的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来金游客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和优化旅游资源。

(一)解决并满足旅游者海量个性化旅游需求。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民众对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迅速提高,特别是面广量大的自助游客和散客,他们数量众多,约占整个旅游人数的85%以上,而且需求各异。如何解决并满足广大民众海量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是旅游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游前,旅游者通过信息门户实现咨询服务、产品选择、行程设计和预订付费等;游中,通过各类智能终端享受酒店、景区、购物等智慧旅游设施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和质量平台提供的品质保障;游后,通过信息门户和智能终端反馈信息,从而获得高标准、智能化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