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

第1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从生产到消费的生活方式也都逐渐发生了改变,网络消费形式日趋多样化,丰富的物质生活对于大学生的群体充满了诱惑和威胁,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很容易陷入消费“沼泽地”。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微商、电商的风靡,使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潜移默化的随之改变,网络消费不仅限于淘宝、京东等大型购物平台,也可以在实体店铺中使用支付宝等APP软件进行交易,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等超前消费观念屡见不鲜。女大学生裸贷事件更是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推向风口浪尖,使家长、社会、学校都深刻的认识到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势在必行,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和价值引导,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习惯,帮助其提高理财意识。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受困于消费伦理观念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尚处于人生的青年期,他们还缺乏社会经验,从而才导致了消费观念上的不成熟,只有在经历了更多的消费行为,积累了更多的消费经验,对消费有了自己的原则之后,才能得到抵制不良消费的能力。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过度追求自我、标榜自由、追求个性化、时尚化消费。所以非常容易与同龄人攀比、追求虚荣和享乐的生活,从而影响三观的形成。而且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关注的已经不再是口袋里的钱够不够花,而是这个其他同学都有的东西为什么我没有。互联网上网络支付手段的完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更是让“花钱”这一行为没有了实感,许多大学生看到的只是APP里数字的加减,没有自己正在花钱的认识,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模式属于超前消费的病态消费,消费变得不再是合理的,而是为了一时冲动、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毫无节制地进行消费,更有可能由于商家的降价宣传和同学之间的攀比进行毫无理智的冲动消费,进而影响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家长对当代大学生的过分溺爱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毋庸置疑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父母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都潜移默化的灌输给自己的孩子,使部分大学生从小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随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收入呈现阶梯增长,国民的贫富差距增加也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距,导致大学生的消费金额和消费能力也逐渐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状况,而大学生的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一部分家庭消费时,本身就具有某些不正常,甚至极为异常和错误的消费观,导致部分大学生形成了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然而事实上,许多家长抱持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传统观念,自己节衣缩食而对孩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行为大开绿灯,无论何时,只要孩子开口索要,无论多少金额也会支持,导致大学生感受不到赚钱的艰辛,养成了花钱毫不吝惜的习惯。

3.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积极的引导

现如今的许多大学校园,并没有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出明确的规范和要求,甚至关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关教育内容,往往也只是思想政治课程中很不起眼的一部分。对许多大学教师而言,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是其个人的“私事”,不应该放到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说明,更不适宜当众批评。大学生所进行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是由于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如果其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是错误的,那么在将来自然会受到严酷社会的影响而不得不改变;而如果家境能够支持学生大手大脚地花钱,自然也失去了教育的必要性。但这种想法本身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学校的存在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传授人生经验,大学与社会的联系紧密,更应该传授给大学生社会生活中所需的知识和常识。教师通过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本身就应当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能随意修改和抛弃。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消费观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1.大?W生应树立科学合理的网络消费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想要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方面的教育,首先必须要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前提。内因是事务发生变化的根据,因此教育也只有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才会产生共鸣,培养大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消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加强理性消费观念的养成,量入为出;其次,消费时要合理控制成本,避免受冲动影响随心所欲地进行消费。最后,必须让大学生从片面追求物质消费的误区中走出来,怀着感恩的心引入自我消费观念评价,让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高度统一,促进大学生从片面的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和谐统一,让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能够通过理性约束自身,达到合理理性消费的结果。

2.家长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家长应当对子女在大学中读书期间的所有理性消费行为进行支持和鼓励,赋予大学生以足够的消费自主权,让大学生能够在消费方面自立,培养合理消费的能力;而在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及时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其不合理、不理智的消费行为给予制止。这就要求家长能够身作则,作出正确示范,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消费榜样,并在提供求学资金和生活资金的同时,和大学生一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费计划,养成大学生即使在没有严密监管的前提下,也能够科学合理进行消费的良好的习惯。

3.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因而高校应承担起为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的责任,把教育理念以及校风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围。通过设置一些相关的理财选修课程,定期开放有关消费观教育的讲座。并充分发挥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校园网站的宣传、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微博平台的线上活动开展有关消费话题的讨论,引导大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校园中的校风建设,营造科学的校园消费环境。各大高校也应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或策划公益消费、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比赛,建设合理的消费视觉环境和心理预期,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绿色的消费观。高校方面应当做到的是增强对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互联网消费观教育,培养节俭意识。教师方面,应言传身教地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理财观,通过自身的事例指明什么才是合理的消费行为,促进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保持经济独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不是仅限于课堂上的教导,也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使大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相互交流中辩明正确的消费观应当具有的形态,开展理性购物相关的主题讲座,积极弘扬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要在高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合理共建以及和谐统一,将大学生的消费观塑造成科学和健康的消费观。

第2篇

根据(CNNIC)2015年7月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88.9%。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延长的手臂、延长的大脑,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表达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了更新,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既有消费意向、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西方媒体大肆鼓噪“消费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以至于使社会的全部意识形态都卷入消费市场的轨道。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抵制消费主义思潮负面影响的途径,提升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实效性。 

2 移动互联网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2.1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享乐主义的盛行 

消费主义思潮一味地宣传个人主义,过分地崇尚消费和享乐,与崇尚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很容易养成提前消费、透支消费、攀比消费的不良习惯,再加上大学生普遍由于年龄比较小,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对一些消费陷阱的警惕性,国家相关网络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给了很多网贷公司以可乘之机深入校园。这些“校园贷”平台除了收取利息之外,巧立名目收取服务费、罚息、滞纳金,但是学生身为弱势群体无法识别其中的陷阱,最终上当受骗。全国高校近一两年来出现了多起“校园贷”案件最根本的原因是消费主义思潮所催生的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盛行。 

2.2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拜金主义的盛行 

大学生一旦形成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就会把消费各种商品当成自己大学生活的主要目标。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赚钱满足自己的购物欲,走出校园做各类兼职。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一些大学生占据大量校园时间甚至是上课时间运营淘宝网店或者做微商来挣钱,虽然在校大学生做兼职开网店有利于锻炼能力,增加收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但是,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花费大量精力在做兼职赚钱上,荒废自己的学业,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唯金钱至上,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金钱物质方面的享受,个体的人生价值是用物质财富的多寡来衡量的,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重利轻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损人利己,把纯洁、友好、充满梦想的大学校园当成了世俗、充满利益争斗的名利场。 

2.3 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异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认为消费主义下消费成为控制人的力量是被异化的消费,现代西方社会可以称作是“现代富裕社会”,但这种物质生活的富裕是以精神生活为代价的。“人的需求遭致歪曲”,“人成了商品的奴隶,消费的机器”。移动互联网购物是在技术的进步下带来的人类消费形式的革新,给我们的消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一部分大学生沉迷网购,他们没有成为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人反而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奴隶。消费主义让人们抛弃了精神生活,人只活在物质中成为“单向度的人”,一部分大学生把大部分大学时光花在移动互联网消费上,对周边同学、老师、亲人的冷漠,对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缺乏关切,对人生价值缺乏终极思考成了迷恋移动互联网消费的大学生的显著特征。 

3 抵制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途径 

3.1 对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 

探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新机制,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认清消费主义思潮对自身的不利影响,规避消费陷阱,同时养成消费文化自觉意识、建立消费文化的中国身份和构建移动互联网消费文明。通过了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主义思潮怎样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高校低年级开设如“移动互联网消费主义思潮辨析”的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大学生全面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消除其负面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为高校消费观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3.2 加强大学生移动互联网消费观教育 

要抑制消费主义思潮造成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异化现象,必须唤醒大学生消费主体意识。既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可以通过最新的移动互联网这一媒介快速渗入大学生的价值观,改变其消费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消费观的培育同样离不可移动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介。借助学院网站,通过QQ群互动、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将一些和西方消费主义理论有关的资料放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入了解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同时对近年来某些典型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超前消费”、“炫耀消费”、 “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现象进行专项分析和调查研究,从而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3.3 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育高质量、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应加强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建设与指导,丰富校园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例如,多组织一些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公寓社区文化节、运动会等,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大力宣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消费观,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科学、健康和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自觉抵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4] 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5] 尚·布希亚. 物体系[M]. 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富,全志钢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成因;对策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对日常生活领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消费的过程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商品的社会文化形成和转换的过程,是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塑造消费主体的过程。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特点

根据2009年《经济研究导刊》的调查数据显示,以西安地区为例,大学生的月消费额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以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为主要月消费额,在一个正常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存在14.8%的大学生人均月消费额超过了同类正常范围和本地人均消费的正常范围。这些大学生以中高年级的大二、大三居多,占到了此类消费群体总量的85%之多,并且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家庭月收入基本都在3000~5000元/月,家庭所在地也基本上集中于城市。 由于新时期大学生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消费观念新颖时尚,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大学生的这一基本消费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消费观的新颖时尚,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此外,由上面分析的大学生消费现状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基本的生活消费在总的消费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用于学习、交往、娱乐、健康等方面的消费则有较快的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表明大学生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温饱问题的解决。

(二)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

大学生处于一个人生中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也呈现个性和从众性并存的现象。在大学生消费方式多样化,维权意识强,钟情国际品牌的同时,他们又极易受他人特别是同龄人的影响,追逐时下流行潮流,形成从众消费的现象。

(三)消费观念的冲动化和情绪化

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时尚和潮流”的消费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缺乏明确目标,易受促销和明星效应影响,购买随意性强等都体现了大学生消费观的冲动化和情绪化。

二、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

1、 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

上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特点时提到了大学生具有消费支出水平高的特点,而这正是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观念的反映。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约有13.7%的大学生拥有1300元以上的高档手机,更有少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高达5000元以上。他们购买高档手机、数码相机,买商品时注重时尚和品牌,节假日还常外出旅游。这些现象正是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消费观的表现,过高的消费支出也是一些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 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

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支出水平高,消费观念新颖时尚以及冲动化和情绪化的特点,因此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月生活费超支状况比较严重,24.9%的学生感觉每月生活费不够用,而向同学经常借债的人占到了8.2%。他们认为,现代人就应该接受超前消费。另外,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超前消费应“视情况而定”,特别是对花费较大的电子类产品的超前消费现象比较严重。这说明部分学生仍比较赞成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这是一种不良现象。

3、 过度的人际和恋爱消费支出

大学生消费存在支出水平高这一特点,而其支出水平高的主要表现就是过度的人际和恋爱支出。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将近有30%的学生谈恋爱,由于谈恋爱而增加的费用占生活费用的30%。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女生恋爱花费在400元以上的是同级别男生的6倍多,而在交际方面月支出150元以上的男生比重是女生的6倍多。尽管如此,他们大多承认人际与感情必须要有物质投入,因此经常无法正确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而且大学生的这种“感情”消费有蔓延之势,不得不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观的成因分析

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人充满朝气与活力,热爱生活,追赶时代潮流,其心理状态处于少年向中年的过渡时期,体现自我意识是青年人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要求。由于他们的消费观念新颖别致,时代感强,这就容易导致刻意追求、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不成比例,形成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的现象。

2、 学校缺乏关注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