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厌学心理;原因;对策
案例:黄某,15周岁,我校初三(3)班学生。该生上初三后,各科成绩一般,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毫无精神,经常看着窗外发呆。针对他的表现,各科老师严肃地批评了他。老师的批评引起他强烈的不满,以后再也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总体成绩下降很快,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远。这属于一个典型的学生厌学案例。
一、原因分析
1.我校的学生进入初三后,重新分班,同学之间基本上都是新面孔。另外加上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新老师,更加使得黄某感到恐惧和不安等负面情绪。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学习课堂文化知识。进入初三后,学习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的门类增多,学习任务加大。如果学生自学能力不提高就不能适应教师教学的快节奏,必然在激烈的初三学习竞争中慢慢落后。另外黄某的学习行为不佳,又有不良的心理暗示,导致学习效果非常不佳。
3.亲生父母离异,与继母生活在一块,逐渐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黄某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的父母因感情问题离异后,他母亲把他留在了父亲的身边,但是他父亲并不是一个负责的父亲,他又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逆反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厌学表现。
4.黄某现在处于青春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青春期闭锁心理,这个不良心理使得他没有真心朋友,这更让他在班级中显得自卑和孤僻。
5.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厌学的影响是巨大而不可忽视的。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学生的方式一直坚持道德和目标认知教育。号召学生学习这个人物,学习那个榜样等,潜移默化中将一种固态思维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只会想“我应该如何”,而不去想“我能如何”。进入难度较大的学习阶段后,很多学生由于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约束力,对学习和生活感到迷茫,导致主体能力、价值观和客观现实的错位,进而导致厌学。[1]
二、厌学心理影响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时代是形成个人智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如何将是今后智力发展关键。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成绩很有可能将不好,因而导致个人智力和能力滞后发展。现代社会是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人们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普遍承受比以往年代更多更沉重的心理压力。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的是一生中最繁重的学习。如果不能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学习,而把精力集中放在应付严重的心理矛盾冲突中,就会影响学习,也会因丧失自信而自卑,自暴自弃,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身心遭受严重损害[2]。
三、辅导方法和过程
1.“尊其师,信其道”。帮助挖掘各科老师优点,逐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黄某的脑海中,我们老师浑身都是缺点和错误。因此,我给他布置了一个长期的课外作业,就是每天都细心地观察和欣赏各个老师的优点,不需要很多,每天找一个就可以了。实践证明,我这样做是有效的。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黄某认识到了自己的认知错误,同时各科老师也主动改善不良的师生关系,帮助黄某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用热情和爱心感化他,给了他重新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挖掘学习兴趣。有个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来是有趣的,只是没有找到兴趣点而已。各个老师都在我的建议之下给予黄某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学好语文必须掌握朗读技巧,在体验课文生动,凝炼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做到口到、心到、情到;掌握速读技巧,大量阅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量;模仿范文写作,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感知;寻找成绩较好的同学,以他们作榜样,提高语文科的学习效率。
3.做好家校沟通工作。通过家访和家长来校座谈,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上的错误和失位,提高了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父母也承认错误,并保证在今后家庭中不再出现偏激的教育方式。
4.发挥集体的力量,用同学的热心转化内向心理和青春期的闭锁心理。鼓励黄某正视现实,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心理弱点,发泄心中的抑郁。学会心理转移法、心理换位法、合理发泄法、感情升华法;积极融入班集体中,与同学老师多交往,开拓自己的眼界,培养良好的心境,使身心健康成长。
5.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烧烤、爬山等等,使我们班级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黄某身在这样一个活跃的班级中,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四、辅导的阶段性结果
通过个体心理辅导,黄某改善了师生关系,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正确定位,能与父母能进行良性沟通。学习成绩在第二次段考中比第一次段考进步200多名,获得了学校的进步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武术教学 厌学心理 成因 对策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从古至今武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武术作为现代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终身体育的重要手段,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深厚的文化内涵、昂扬奋发的武德要求,对当代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都会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提高武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找出武术教学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从而克服学生厌学心理,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武术教学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产生原因
1.缺乏吃苦精神。现在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不够。由于武术课大多在室外,又经常使用器械,不少学生怕脏、怕累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
2.学生的个体差异。伴随着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不断成熟,他们性格上变得更为敏感,更加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在做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怕自己做不好,怕同学笑话,产生害羞怕丑心理。同时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从而使部分身体素质差、体育能力弱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最终影响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学生对武术认识不清。许多学生看到影视作品中的各种打斗动作,刀枪棍棒和硬功气功的运用自如,把对手降服余地这就是他们心中的武术。而我们学习的武术是武术中一些最基本的动作,也就是一些简单的动作,这与学生心目中的武术大相径庭。
4.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在中华文化中,武术以其显著的声明和深远的影响,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神秘感和崇高感,对武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兴趣很浓,可是随着课程的进展失望的心态就逐渐增加,产生厌学心理。再者就是随着运动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很多学生比较喜欢篮球、足球、排球还有艺术类的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影响到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二、消除厌学心理的措施及对策
中学武术课多年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教、学生学”,自始至终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很少采用娱乐性、对抗性和电化等教学手段,教法老化,形式枯燥,使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压抑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要不断深化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在继承优良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习武兴趣入手,采用启发式、开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武术特点,技击方法,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1.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动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学校武术课的教学,建立武术兴趣班。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武术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爱好、兴趣不同,性别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武术教学内容也要根据这些需求有所变化。如对女生开设太极拳、绵拳等拳种课程,对男生开设刀、棍、长拳等。根据武术具有功防含义的特点,在学习动作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动作本质含义,结合动作的攻防意义进行武术的练习,从中领悟中华武术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
2.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重教法的研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电化教学优势条件,对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理论等进行声像技术、多媒体等形式的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易于接受和掌握的现代化技术的教学,促进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使学生在教学中亲身感受到武术运动带给自己的活力。
3.增加对武术场地、器材建设的投资。学校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体育这一块的资金投入,扩建体育场馆,增添运动器材,给学生营造优良的体育锻炼环境,从而推动武术以及其他体育项目的全面发展。
总之,要解决学生对武术课厌学心理,教师就要和学生多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将一些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对武术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操教学;学生,厌学心理;对策
体操是中学生必修课之一。在大学四年的体操学习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厌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因此,分析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确保体操教学顺利进行,就成为体操教师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话题。这里仅就个人体操教学的实践体会,与同行们共同讨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黑龙江省部分中学的学生。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实在太少,只查阅到少量和本论文有关的资料,为研究积累理论素材。
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制定问卷调查表。为了测定问卷的有效性,将调查问卷发放给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向他们征求意见,均认为可行。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和委托两种发放形式。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2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收回率82%有效率80%。
二、结果与分析
1. 体操教学中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厌学体操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对体操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体操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很不积极,流露出紧张,信心不足,甚至不想再练的厌学情绪。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究其原因大致有:
从下面(表1)中造成损伤原因的统计数据明确告诉我们:
(1)紧张心理
体操的动作多,技术的差异大,每个动作,必须在必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既有节奏快慢、幅度大小之技术分别,又有身体各部位用力顺序和用力时机之技巧要求。在动作技术练习时,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种不协调常常造成动作失败,甚至身体受伤,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紧张心理。多次失败的刺激使学生认为学习体操很苦,久而久之,发展为厌学心理。
(2)急于求成心理
体操动作技术的掌握要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学生自以为能力强,素质好,过高的估计自己,在练习动作时往往抱着“一举成功”的期望,而不是仔细思考动作技术的难点、重点、关键以及用力的时机等。持“一举成功”心理的学生,总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学习技术,当然是难以奏效的。这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发现自己的成功值小于期望值,便由“求成”到失望,如再缺乏学习的耐力和吃苦的精神,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进而发展成厌学心理。从掌握动作技术的过程来看,学生掌握体操动作技术的过程不是直线匀速上升的,一般是初期学有所获,一个阶段后动作技能出现波动甚至停滞不前,被心理学家称为“高原期”。这个时期正式技术飞跃的前奏,而处于“高原期”的学生,信心下降,产生“畏难”心理,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3)胆惧心理
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较差,加上许多体操动作与自己平时掌握的体育技能毫无联系,技术动作练习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动作经常失败,极易产生焦虑情绪,总觉得困难重重,于是自信心下降,以至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形成“胆怯”,如果再缺乏信心和勇气,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进而产生不想练习的厌学心理。
(4)个性特征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个性特征较大程度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而一个人的行为与动作的完成情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认为,个性特征与学生是否喜欢体操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这方面原因导致厌学的学生也为数不少,教师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心理来选择教学的方法。
2. 消除厌学心理的主要措施
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动作技术学习的阻力,直接影响和削弱教学效果,但厌学心理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教师耐心指导;采用诱导性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亲切、鼓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解,译介优美、准确的示范,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要求练习的动机与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的。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内部动机
学习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的一切活动总是受某种目的的驱使,学生学习体操的行动是否积极,同样与他们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做育人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作为译名体操教师所应达到的体操技术技能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2)不断挨近教学方法,重视心理素质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举止言行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素质差的学生要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和耐心。在教法上,运用简明扼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地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因人而异的教法,以及各种鼓励性的语言,加强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重视体操转向素质训练,打好基础
体操动作对身体各种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灵敏、柔韧、协调、上肢力量素质。这些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动作的基础。因此,在课中,教师要根据体操专项特点,结合学生素质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素质训练,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打好基础,基础扎实了,学动作就变得容易,学习信心也会因此得到增强。
(4)防止体操运动中的运动损伤
如何避免或减少学生的运动损伤呢?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的措施:
1)思想上重视
加强安全、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加强防伤观念,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应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学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充分认识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2)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
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容易掌握和哪些动作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不断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在学习动作时注意由易到难,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运动训练中,要保证保护、帮助的实施。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教育学生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掌握一般准备活动的合理方法,养成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准备活动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应根据教学、训练的内容而定,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主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对主教材活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分成不同小组,由教师或体育骨干带队集体做准备活动,并注意手段的多样化,避免单调,在训练时,自己应根据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4)加强保护、帮助和自我保护能力
体操教学应首先有利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动作。如:前、后滚翻,鱼跃前滚翻等。保护和自我保护是预防运动损伤重要手段。特别是儿童少年在体操训练中,由于肌肉力量不足,判断和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技术动作上的错误或失手跌倒。在进行器械练习尤其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加强保护。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特别是学生体育骨干的保护、帮助能力作为教学任务,教师应将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传授给学生,强调在新、难、高、尖动作时保护、帮助的必要性。例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翻滚,而不可直臂撑地等等。
(5)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未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体操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慢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以采用竞赛性、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体操教学过程充满很强的吸引力。
(6)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地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体操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有助于厌学体育的学生转变态度,改消极怠工为积极参与。
三、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