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医药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概念是中小学理科各学科新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概念的形成与理解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概念的教与学,如何发挥概念在学生认知发展、观念建构方面的教学价值,如何通过概念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概念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等等,已经成为中小学理科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北京教育学院“科学教育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以“理科各学科知识结构与教学实践研究”为学科建设方向,重点研究了理科各学科的概念体系及其教学实践,本期《课程与教学》栏目选取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供广大教师借鉴和学习。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特征,也是生物进化的基础。[1]因此,对于遗传与变异的学习,在理解生命现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方面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辨认常见生物、培养植物、饲养动物、讨论克隆技术等活动,已经对生物多样性、生殖与发育等生物学问题有了直观的了解,进而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也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初中生物学新课标主要以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与传递表达方式为切入点,要求教师在教授遗传与变异相关知识时,促使学生建立如下三个重要概念:
第一,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来自不同的亲本。
第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第三,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笔者认为,这三个要求,涵盖了经典遗传与分子遗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建构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体系,从而为高中以至更长远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落实上述要求,促进重要概念的内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课标对于遗传与变异重要概念的要求,大体上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首先谈到的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方式,然后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最后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定义。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按照相反的顺序对课标要求进行逐一的解读,找出其内部联系,为更好地落实重要概念教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关于“基因”的定义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段”等重要概念,这就要求教师明确“基因”的定义。但是,迄今为止,“基因”的准确定义尚存在争议。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移动基因、断裂基因、假基因、重复基因、重叠基因及一系列的调控序列,使基因的定义更加复杂化。无论是课标还是教材,初中教学当中已经出现了“基因”一词,这对教学而言是一种挑战。很显然,对于没有接触染色体精细结构、尚未学习中心法则的初中学生而言,还不能准确地从物质基础这个层面了解基因的性质与功能,从而不能理解遗传与变异的特征与目的。
笔者建议,对于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在初中阶段应予以淡化。显然,上述关于基因的复杂的定义,属于生物学事实的范畴。初中阶段的重点应该是从概念层面解释“基因”的本质。其实,从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到连锁与交换定律(摩尔根),人们已经明确了两个问题:其一,生物体内存在着控制各个性状的、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相互作用的遗传因子;其二,这些遗传因子在体内呈有规律的线性排列。虽然一直到摩尔根创立遗传染色体学说时,人们仍然不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但是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的认识,足以从逻辑层面给出“基因”的定义:存在于细胞特定位置上的、按照某种数学规律进行相互作用从而控制性状的“基本因子”。这个关于“基因”的定义,可以作为一般概念呈现给初中学生;进而通过基因与性状关系的例子,就能够总结出“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一重要概念。对于初中生物学教学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种概念化的、抽象的知识,能够锻炼学生透过现象探究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关于“基因”的定义,对于科学教育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描述了所有科学门类的共同特征:基本因素的界定、分类和相互作用分析。如经典物理中的“质点”、化学中的“分子”、普通生物学中的“细胞”等等,都是各个学科中的“基本因素”。只有准确定义了“基本因素”,才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演绎、归纳,使本学科具有了数理传统。反之,若未准确定义“基本因素”,则难于进行逻辑层面的分析,整个学科偏向于博物学传统。两种传统不仅影响了各个学科的特质,还影响了学生对于不同学科学习与复习的策略。从初中到高中,“遗传与变异”内容有了“基因”的定义,使得本段教学内容更加凸显理科特征,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
二、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是“遗传与变异”教学的重点,从分子基础(遗传信息的调控与改变)到细胞行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作了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遗传信息流动
遗传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且目前可认为前者是“主流”,而后者是“支流”。显然,“支流”不会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但是,应该在讲解基因的细胞定位和遗传信息的流动时,适当提及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以及对生物体性状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遗传信息流动的过程,知道除细胞核外,细胞质对性状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从而在概念层面理解细胞质功能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主流”和“支流”的共性,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在本质上,都体现了“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可以先列举常见的遗传现象(即生物学事实),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以便于学生顺利地迁移应用和学习。
2.人类性别基因
在初学遗传与变异时,初中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能准确把握基因、DNA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从而认识不到人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人类X和Y染色体,进而简单地认为性别不同的根本原因是X和Y染色体的形态不同。对于这个问题,除要适当地介绍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外,还应该为学生建立这样一个认识:人类的性别,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性状”。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就提到“近年来,科学家发现Y染色体上还有3个基因,决定的产生和成熟。最近,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X染色体上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在此处,教师就应该提示学生: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性别决定。只不过性别决定的过程是多个基因控制着多个性状,从而塑造了不同性别。如果课时允许,教师还可以就此介绍一些由于染色体变异而导致的性别异常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讲,性别并不是严格区分为“雌”“雄”两种形式,而是存在“过渡”状态的。这对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生物的复杂性,进而认识生物本质是有很大帮助的。
“人类性别基因”一节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从内容上看,本节内容是课标所述三个重要概念的应用,即从人类性别决定的角度阐明了遗传的本质。因此,教师必须在讲授本节课之前,就完成三个重要概念的建构,从而指导学生把握遗传本质,进行下位学习。
三、关于“变异”的概念教学
“变异”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有两个问题是要深入思考的。
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初中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变异主要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显然,某一变异是否可遗传,关键是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而不是影响生物体的因素。由于学生初次学习基因与环境的关系,故需要用恰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建构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如同样是“无籽”农作物,“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就是可遗传的,而“无籽番茄”的“无籽”性状是不可遗传的。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就会认识到,一种变异是否可遗传,取决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从而紧扣重要概念的教学。
2.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认识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必须对遗传信息的细胞定位及流动方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故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用一系列实例加以说明。例如,农牧业中传统的育种技术,实质上就是基因(染色体)重组;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麦属于染色体变异(数目的变异);而镰刀型贫血症(在各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均有介绍)则属于基因突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介绍,学生能够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突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这与前面关于“表遗传学”的概念不谋而合,说明基因本身及其转录、表达调控,共同影响了性状的产生。通过展示这些生物学事实,学生就更加清楚“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以及“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等重要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遗传与变异对于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
重要概念是基于学科事实的、对学生总体把握知识体系、进行后续学习的思维框架,对于学生理解学科本质、提高学科素养具有重要作用。[2]新课标明确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见,所谓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就是基于生物学科具体知识的、代表本学科基本观念与思想的知识。只有从重要概念的高度审视生物学科教学,才能清楚什么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有用的知识,才不会使自己的教学拘泥于一个个具体的生物学科事实中,才能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进而对生物学科本质问题进行思考,凸显生物学科的理科特质。
参考文献
[1]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解释性方法 重要概念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修订过程别强调要“凸显生物学重要概念的传递”,这就需要教师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介绍一种“解释性方法”去理解和认识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
1.解释性方法——重要概念教学的工具
1.1解释性方法
解释性方法是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解释性研究方法目前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强调从“理解”意义的角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因果说明的研究。它不是追求自然科学模式的科学化目标,也不是强调以实验的客观性为研究的方法,而是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及人的精神与文化的特殊性,通过探寻某种规律来体验与理解人的生命,进而在解释其意义的基础上重构人的生活世界。
解释性方法起源于哲学,是经历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等的影响,逐渐成为对一些研究领域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法。解释性方法主要是体会“理解”,它不是进行因果说明,而是把自己移入到另一个异在的生活经验之内,以“我”作为一个生命存在,重构地理解另一个对象化的生命,在体验中把握意义。而体验是“对陌生的生命表现和他人的理解建立在对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之上,建立在此两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体验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体验,而且是通过这种体验达到对理解他者生命与生活的重构。
在施莱尔马赫看来,一切个性都是普遍生命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在自身内与其他人有某种联系,因此理解可能通过心理解释来达到。狄尔泰把这种由外在感官所给予的符号去认识内在思想的过程称之为理解。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是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伽达默尔提出“理解何以可能”的问题,认为理解是普遍性的,理解的经验乃是“先于现代科学并使之得以可能的东西”。理解不是重建而是调解,把理解定义为一种“视域融合”,为发生在一切意义转换中的进程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图像。
“何种答案回答何种问题依事实而定”,这句话其实就是解释学能够被应用于教学中的一个原因,引中出一个必然,每一个想学习一门科学的人都必须学会掌握它的方法论。
2.解释性方法在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2.1生物学重要概念
重要概念是对课程内容中重要指示内容的提炼。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在众多的生物学事件、生物学事实、生物学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对同一类生物学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是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具体描述,采用完整陈述句的形式来表述课堂教学中期望学生掌握的概念。
2.2解释性方法在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应用的范例
解释性方法在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前提,是一定要明确重要概念的内涵、外延和作用。例如:
名称:生态系统。
定义: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内涵: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外延:一片森林,一条河流等。
重要概念: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
作用:传达给学生如下的信息,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具体范例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存在离不开环境,环境的生成同样离不开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和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
在准备教学时,教师先罗列本节重要概念,围绕重要概念,设计这节的教学活动。例如,“生态系统”,重要概念是“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教师怎么帮助学生构建这个概念?先提供事实,先让学生去感知事实性材料,带学生到农田里,或者到池塘边走走看看。若是条件不允许,给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资料、以展示生态系统,反映生态和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先了解该重要概念的内涵、外延和作用等,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前状态、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内心反映、其精神活动以及他们认为异在的东西。教师在解释这个概念时,可让学生进入另一个异在的生活中,假设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离开空气、离开水等,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思考生物的存在离不开环境的原因。如果反过来说,环境的存在离开了生物,又将会是怎样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体验去“理解”,不要正面进行因果解释,最终通过这种学生自我体验达到对理解他者生命与生活的重构。
具体范例二: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另一重要生物就是人,其实学习了各种生物,尤其绿色植物,无非就是想逐渐理解人体的基本生命结构。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使得人可以生存。人体的几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理以及相互关系则是中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除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教师在介绍这一重要概念时,先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的状态、学生客观表达对“人”的理解的方式。教师应从学生角度理解:由外在感官所给予的符号而去认识内在思想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最终达到“理解”的水平。以重要概念的建构为目的或方向,教师从学生思维发展和其惯用的学习方法两个角度考虑学习活动的设计,在情境、素材或者开展的活动中体现出重要概念,并且将其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
1 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重要概念是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要概念的学习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首先,重要概念的学习会对学生以后知识学习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用到对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而不是靠记住一两件孤立和零散的事实;再次,如果学生依靠头脑中重要概念构建起知识框架,那么这个知识框架可以较长时间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能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地存储在这个知识框架中,这样他的知识就不是零散和孤立的,而是逻辑有序编排的。
2 记忆模型的特点
教学中,无论是提供事实为概念形成支撑,还是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概念,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将以重要概念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存储到头脑中,是要学生内化、记住概念,只有有了概念的记忆,才谈得上概念的应用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美国弗吉利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提出了一个人脑在思考记忆时的工作模型(图1)。
图1的左边是周边环境,有很多可看可听的事情、待解决的问题等,右边是科学家们称为工作记忆的大脑组成,现在可以暂时把它等价于意识,它保存在思考的事情。从环境指向工作记忆的箭头表示工作记忆是大脑中让你意识到周围有什么的场所。长期记忆是一个储存你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的巨大仓库,长期记忆中的所有信息存在于意识之外,在使用之前它都静静地待在那里,进入工作记忆时它才浮现在意识中。
丹尼尔.T.威林厄姆记忆模型揭示的学习规律是:要想学到知识,它必须在工作记忆中稍作停留。你思考什么,你就会记住什么。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3 记忆模型对重要概念教学的启示
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概念进入长期记忆,也就是让学生记住概念。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对学生来说,教师讲授的知识和其他小鸟叫声、汽车的轰鸣声一样,都是一种环境信息,问题是教师如何让学生专注你的讲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进入工作记忆)、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概念、内化概念(进入长期记忆)?
3.1 从学生思考的角度精心设计教案
根据记忆模型,学生能记住他所思考的。可是教师和学生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教师能获取知识在看教材内容时是俯视,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局限,学习知识是仰视,所以同一内容难易程度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认为简单的内容,学生不一定觉得简单。教师必须知道在所学的内容上,“学生是如何思考的?”“他们在哪个层次上?”“他们会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设计出更加适合孩子的方法和形式,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跨过障碍。
例如,在进行“土壤里的微生物”一节教学时,从笔者所做的学情调查情况看,学生对动物植物比较好理解接受,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细菌等很难理解。而学生对蘑菇、香菇、鸡腿菇等个体较大的也是微生物更是费解:为什么称之为真菌?什么是孢子?孢子是如何繁殖的?……都很陌生。教学时,笔者从经典的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现象分析、用手印菌落培养视频,让学生感知细菌就生活在周围的环境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数据分析,让学生感知其大小;通过生活中的酸奶、泡菜、醋等食品的生产,让学生感知,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通过细菌、酵母菌、蘑菇显微结构的比较,让学生体会酵母菌、蘑菇等真菌“真”在何处。通过蘑菇孢子散发、萌发的高清视频、学生动手制作孢子印等措施,让学生理解孢子为何物,如何繁殖。通过解剖蘑菇、香菇等大型真菌,知道大型真菌和霉菌、放线菌一样,也是由许许多多的菌丝集合而成的,是微生物中的“大块头”而已。
教师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案,教学就会有的放矢,就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概念。
3.2 让学生参与建构概念的过程
生物学概念是从生物学现象、事实的研究中抽象概括而来,以共性、原则、原理和规律等状态呈现出来,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需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积极主动地参与搜集大量信息,进行关键性的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即将建立的生物学概念所需生物学现象、生物学事实的搜集、整理、描述和交流;要重视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等生物科学实践活动,只有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才能学使生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例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光合作用的主要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如果不让学生亲自探究验证,初中学生是很难理解光合作用的内涵的。
教学中,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淀粉),是萨克斯的经典实验,经过“暗处理照光酒精脱色漂洗染色观察分析”后,实验现象清楚,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在本实验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以设立另两组对照:① 割断叶脉形成基部有水、割断部位至叶尖无水的对照组;② 选取两片大小相同的叶片,两个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袋(不漏气),然后在一个塑料袋底部放7~8粒碱石灰颗粒(用小块纱布包上),套在一片叶片上,在叶柄部位扎紧袋口密封;在另一个塑料袋内不放碱石灰,套在另一叶片上,在叶柄部位扎紧袋口密封。这样形成了一叶片有二氧化碳、另一叶片没有二氧化碳的对照组。
选用银边天竺葵(也可以用银边吊兰)做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就可以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选用金鱼藻做实验材料,用氧气助燃的性质,可以验证出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实验结束后,教师稍加以引导,可以轻松归纳出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关键词】 生物与健康产业 概念 内涵
1 产业概念
以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产品及所形成的产业是国际上新兴的产业,涉及现代生物技术本身所形成的产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的新产品,涉及传统生物产业与现代生物产业的内涵差别、产业规模等诸多因素,至今国际上有关生物产业的定义尚无明确界定[1]。国家发改委在《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中,将生物产业定义为“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统称,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2]。
生物与健康产业密切相关且互为交融。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疗保健服务业和医疗保健相关产业。医疗保健服务业由向公众和个人提供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保健服务的卫生机构和医疗保障组织组成。医疗保健相关产业包括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美容养生等延伸性保健服务,以及为医疗保健服务提品和支持的产业。
我国广州、宁波等市根据区域产业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生物与健康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为此,有必要探讨生物与健康产业的概念与内涵,依此调查产业的发展规模、水平、结构等基本情况,及时为各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2 产业构成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与健康产业内涵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3],我国相关的产业分类指导和统计管理等制度出台相对滞后,导致国家的生物产业产值通过参考国内外材料估算的方法获得[4],数据准确性差,甚至不能反映其中的核心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情况,国家亟须建立一套相关的政策体系。
2.1 国家产业政策
在产业构成上,2011年11月,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五大领域[5]。2012年12月,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七个重点领域[6]。然而上述文件对各领域的概念与内涵并无明确阐述。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海洋生物六个小类和23个条目,初步勾画了生物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组成。
2.2 产业内涵探索
全面准确的产业统计需要对产业内各领域进行细分与测算。2008年,国家发改委着手建立生物产业运行监测系统。2008年7月,该委召开“建立我国生物产业统计体系研究课题”讨论会,总结生物产业统计试点工作,提出生物产业统计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六大块内容,讨论完善我国生物产业统计体系。2012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提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统计目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分类统计目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方法研究进行论证,提出认真做好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加强信息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数据资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生物与健康产业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同时贯穿产业活动中研发、生产、流通和服务等多个环节,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该产业的子产业关联性强、产业边界模糊等特征日益凸显,对产业的分类和统计标准设计要求较高,相关的指导和管理政策一直未能出台。
3 国内部分省市相关政策
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生物与健康产业相关分类和统计办法的情况下,国内各省市纷纷结合区域情况开展相关尝试性工作,在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2011年12月,黑龙江开展全省生物产业统计工作,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五大领域,然而关于各领域的定义与具体范畴未见,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推进。2010年,南宁市发改委委托南宁市统计局和广西社科院开展生物产业统计体系与产业指标课题研究并于2011年3月通过了成果评审,界定了生物产业的统计范畴,提出了生物产业指标体系及具体统计方法,但具体内容未见。至2012年初,已有云南、四川等十多个省市初步设立了新兴产业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对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进行统计,其中以云南省、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宁波市对生物与健康产业的界定较为详尽。
3.1 云南省跨越一、二、三产业统计生物产业
云南省实施“生物经济强省”战略,2007年4月,省发改委《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生物产业(烟草产业除外)指的是从事生物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生物技术服务的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轻工、化工)、生物能源、生物服务业等。”2010年10月,云南省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云南省生物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试行)》,将生物产业界定为“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开展研究并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包括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领域。”该制度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为依据设置云南省生物产业统计指标及口径范围,对生物产业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产品销售和利税等情况进行统计,指标体系涵盖一、二、三产业。该制度将烟草产业纳入生物农业统计范畴,因为云南省是我国最重要、规模最大的烤烟和卷烟生产基地,烟草种植业、卷烟工业是该省农业和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草产业是该省最具比较优势、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是省财政的主要支柱,所创税收自1988年起一直位居全省各产业之首,最高年份占全省70%。此外,烟草产业还促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该省的重要产业。2011年,云南省生物产业总产值达410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关于产值的具体构成未见报道。
3.2 江苏省无锡市分十大领域统计生物产业
2012年1月,无锡市统计局、发改委《无锡市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制度(试行)》,对该市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十大新兴产业开展统计监测,该制度将生物产业界定为“包括生物技术产业和新医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新医药产业:是指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新装备等的开发应用为特征,是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中药、小分子药物和医疗器械、生物试剂、医用材料等。”在该制度的统计分类目录中,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制造、生物药品制造、中药制造、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制造、生物工业产品制造、生物农业产品制造、生物环保产品制造、生物能源产品制造、药用包装材料、其他十大领域,统计生物产业的总产值、新产品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数。但是,对于各领域的具体统计范畴及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关联未见,由市科技局与市农业委员会负责核定相关企业名录并组织统计工作。无锡市发改委公布的新兴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该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总产值(营业收入)为252.75亿元,同比增长9.1%。
3.3 浙江省宁波市采用汇总系数统计生命健康产业
2013年3月26日,宁波市统计局、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目录(试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依据,根据具体类别与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度确定不同的统计汇总系数,对该市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新能源、海洋高技术等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计。其中,生命健康产业包括生物制品制造产业、生物工程设备制造产业、生物技术应用产业三个子产业,下分十个领域。
4 生物与健康产业概念与内涵
在我国现行的生物与健康产业统计体系下,本文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基础,参考国内各省市产业界定方法,将生物与健康产业界定如下:
4.1 产业概念
生物与健康产业是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服务、健康服务产业领域。
4.2 产业构成
(1)生物医药产业: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与医药产业结合,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成部分或以其作为作用对象,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进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手段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涵包括生物医药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服务等。该产业主要包括化学药品原料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生物及生化制品的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以及制药专用设备制造[2]。
(2)生物农业产业: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以及生产农业投入品如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生物肥料以及生物农用材料所形成的产业。该产业包括农业生物种业、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疫苗等重点领域[7]。
(3)生物能源产业:生物能源是指由生物质转变而成的能源,是从能源作物、林业废弃物和有机废料等生物质中产生的能源,包括来自树木的木材能源和来自非木材的农业作物的农业能源,其中储存着可用于产生电能、热能、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化学能源。我国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糖、动植物油脂以及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气以及生物质发电等[2]。
(4)生物环保产业: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凡是与生物技术结合,充分利用生物的特殊功能进行生物净化、生物修复、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从污染治理、清洁生产、能源开发到可再生资源利用,多层面、全方位地为解决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荒漠化和海水污染等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均属于生物环保产业研究和应用的范畴,也是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2]。
(5)生物制造产业:包括采用微生物细胞、生物酶,以及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和细胞融合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及以发酵和酶转化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成果形成的生物制造业,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基础化学品与原料等的一种工业方式,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制药、造纸、纺织、采矿、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重要领域[2]。
(6)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指运用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服务的产业。
(7)生物技术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生物技术与其他要素为支撑,通过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应用、转化、转移、扩散,形成完整的生物技术产业链的服务活动的总和,是一种创造和传播生物技术知识,提供、应用生物技术知识服务的产业体系[2]。
(8)健康服务业:是指以现代或传统医学技术为主要支撑,以医疗服务、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健康管理为主体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学勇.中国生物产业调研报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北京生物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启航2009北京生物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伍业锋,刘建平.生物产业的界定及统计制度方法初探[J].统计与决策,2011,(20):35.
[4]龙九尊.专家呼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体系[N].科学时报,2010-9-13(B1).
[5]科学技术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国科发社〔2011〕 588号)[Z].北京:2011.
随着中报业绩的逐步披露,各行业及同行业中子行业业绩的分化较大,从中报业绩看,酿酒、生物医药、部分电子信息及节能环保行业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生物医药板块中,部分个股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走势明显强于大盘,中线涨幅巨大,如创业板的红日药业中报业绩在一季报增长基础上继续持续增长,净利增长150%,未来三季度业绩也有望高速增长,该股从五月开始启动后,到现在股价接近翻番,本周五更是被主力大幅拉升,冲击涨停;另一中线牛股舒泰神,中报业绩也大幅增长,中报预增150%-180%,该股从11年中启动后,基本上没受大盘下跌的影响,持续上涨,股价已翻了3倍,未来经阶段性调整后,中线仍值得关注;小盘医药股尔康制药,中报业绩大幅增长,股价从一月底启动后,到现在也接近翻倍。我们经统计发现,能走出独立于大盘的中线牛股,很多来自医药行业,这跟我国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深度改革和大力扶持有相当的关系,行业空间广阔,下面重点分析挖掘一下生物医药及医疗保健行业中未来的潜力中线小盘股。
医药行业的运行情况良好。1-6月份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19.10%,利润增长17.36%。1-5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20.15%,利润增长17.08,5月单月利润增长21.88%。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的利润负增长幅度逐步缩小,化学药制剂利润增速有所提升,中成药利润增速仍维持22.85%的较高水平,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分别增长36.45%和33.58%,生物制品利润增速较低仅有16.75%。所以从生物医药和医疗保健各子行业看,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等子行业利润最大,未来也最可能出中线牛股,其中上面所提的红日药业、尔康制药未来业绩仍有望获的高速成长,在技术上出现一定幅度调整后,未来投资者仍可逢低吸纳;另一医药股华邦制药,吸收合并农药企业颖泰嘉和,确立了医药、农药并举,旅游、投资相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公司受益于对颖泰嘉和的吸收合并,农药、医药业务较快速增长及所持西部证券股权增值,未来业绩仍有望实现高速成长,可中线关注。
医疗保健及医疗器械行业,在中国医疗改革及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其中迪安诊断、鱼跃医疗未来业绩高速增长可期,估值相对合理,也可重点关注。
除以上小盘医药股外,具备“护城河”概念的主板老牌中药股片仔癀,公司主要产品之一为同名中药片仔癀。片仔癀被誉为中药领域的"药王",由于产品疗效显著加之明显稀缺,使得公司在该领域经营具有宽广的护城河。具体体现为公司产品稳定的提价能力,这既赋予了公司业绩的稳定性,也是中线牛股的潜力股之一;另一具备类似“护城河”概念的云南白药,也极可能成为中线牛股。
由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节能环保是业绩最能确定和有望大幅增长的行业之一,其中创业板的龙源技术值得看好,具备中线黑马潜力,伴随脱硝市场启动带来的行业1-2年的高景气度,公司将凭借其在低氮燃烧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充分享受脱硝市场启动带来的高订单和业绩弹性,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另一公司东江环保公司专注于“废物处理及处置”、“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服务”三大核心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废物处理行业的领先企业,未来业绩成长可期,也具备中线牛股潜质,可重点关注。非小盘股中的节能环保股桑德环境核心竞争力雄厚,最具备中线牛股潜力,公司提前布局工业及医疗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泥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新兴领域,成为综合固废处理龙头,具备综合固废处理能力有利于公司获取区域性大订单,它是投资者挖掘中线未来牛股的理想标的之一。
非常荣幸,作为首批联盟企业的代表做这个简短的发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今天,我们在这里成立了“北京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这个联盟将成为促进北京生物医药从研发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重要平台。我谨代表联盟企业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
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感谢市委市政府对联盟的大力支持与亲切关怀!感谢各发起单位对联盟的热烈响应!这是为整个行业做了一件好事,一件实事!
众所周知,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虽云“触底”但依然严峻,国内经济回暖迹象初现,却并未全面复苏。在危机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信心,更要看重机遇。今年上半年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保持较快速度发展,增速在各行业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们也看到,相比北京领先全国的科技水平-市场规模等优势,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率和北京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北京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联盟确定了四大工作方向,即: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融资渠道与加强沟通。它的成立将有助于解决北京生物医药行业的四个矛盾与难题:一是,有助于解决基础科研雄厚与工程化研究相对不足的矛盾;二是,有助于促进研发项目立项的市场导向问题;三是,有助于为优质的生物医药企业、投资高端的研发项目、提供资金的支持;四是,有助于引导北京高端研发项目落户北京。
大家知道,实验室技术不等于工业技术,工程化研究是成果转化的关键,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联盟首批成员中就有象北京大学这样的顶级学术单位积极参与,通过我们的联盟,工业企业成员与院、所早期合作,有利于“技术向市场扩散”;同时,北京的多家企业积极地参与到联盟中,从项目立项阶段就与市场研究紧密结合,确保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医药项目的研发投入规模巨大,企业规模与资金后劲,确实是制约研发投入和成果转的瓶颈。联盟的合力更具公信力,联盟促成基于项目的融资合作,一定大有可为。同时,政府引导是“撬动”企业创新投入、产学研早期合作最有力的杠杆,这个“撬动”与“跟进”的时机、方向和比重-可能依托我们的联盟有更大的创新与突破。
在此,我呼吁所有的联盟成员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以联盟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重契约、守信用,真正做到资源整合。建议尽快在联盟中筹建项目市场评价委员会,建立工程研究、临床研究、政策研究、金融服务等不同方面的专业委员会或工作组,实现科技成果快速在京落地,快速转化成经济效益。我们也希望,联盟内联合开展的、落地北京的项目,其市场研究、工程化研究、乃至项目融资、资本合作,都能够争取到政府更大力度的专项支持与政策倾斜。
我们理想中联盟是纽带,是桥梁,是链条,能把我们北京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与大学院所、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紧紧的扣在一起,促进产业集聚,正如刘淇书记在5月8日座谈会上提出的,我们要打造出一批“大生物医药”概念下的“航母型企业”。这个目标实施的关键是有科技含量的成果在北京落地、转化,培育几个全国领先的“重磅炸弹”品牌产品,带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近阶段,小盘高成长新型电子消费、文化传媒、生物医药板块概念股天马行空,造就了穿越牛熊的明星,形成了牛股草上飞的局面。
本周市场主力机构的“三剑客”最为引人关注:掌趣科技、光线传媒和泰格医药。其中,掌趣科技是手机游戏和网页游戏研发的领军者;光线传媒是文化传媒娱乐产品研发的佼佼者;泰格医药是中国版的CRO、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商的先驱者。
此外,以南京熊猫、欧菲光为代表的电子消费概念股,以华谊兄弟为代表的文化传媒概念股,以京新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概念股,以昌九生化为代表的新材料概念股等本周表现也十分出色。
据媒体报道,美国经济分析局(BEA)近日宣布,将在今年7月公布第14次对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综合调整的初步结果,此次调整将包括企业研发、娱乐文化支出以及退休金等指标并入政府统计数据中,以捕捉美国经济产出不断变化的性质。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美国官方将调整统计方式,将电影版税和研发支出等纳入政府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这将使美国经济总量扩大近3%。由此看来,GDP数据的重新洗牌,使巨额无形资产纳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大的改革必将带动其他国家的跟随。
据公开信息披露,在投资领域具有先知先觉眼界的商界奇人王健林在成功打造万达商业地产后,已将文化产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支柱产业,不仅在国内巨资投入院线、影视制作、主题公园、连锁娱乐、报刊传媒等领域外,而且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AMC集团,还将在欧洲和南美洲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万达集团打造全球文化航母的举措,笔者理解为王健林在国家楼市调控的大局下转入文化产业的成功转型。大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药学术会议邀请函经典模板【一】
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20XX年医药工业创新论坛将于20XX年12月8~10日在上海举办。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医药大国,在迈向医药强国的进程中,创新建设已成为现阶段生物医药领域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在各种不同的创新需求中,医药工业创新关系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共同的关注点。本届论坛着眼于研发立项、新药筛选、合成工艺关键技术、晶体技术、药品国际注册认证、质量检测与管理等诸多企业迫切关心的制药环节,邀请来自机构、院校、产业、科研、企业等领域的前沿专家和技术精英,从研发立项到生产实际面临的问题及案例入手,交流并探讨医药工业的创新价值。我们将致力于营造产学研无边界交流氛围、打造直面市场的医药工业创新论坛,更注重增强企业一线、产业一线、科研一线、生产一线的实战性创新对接。
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生物医药的目标是推动企业实现国际认证与国际接轨,研制高端化学仿制药及新中药,新生物技术在欧美的注册,以及专利到期的重磅药物实现仿制生产,加快国产药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初步建立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和创新团队。
寻求技术创新,不仅是医药工业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医药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谁先掌握了创新技术,谁就拥有了竞争主动权。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企业,还在犹豫什么,欢迎参加首届医药工业创新论坛!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协办单位: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药物合成工艺过程工程技术中心
支持单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战略合作:医药地理
支持媒体:《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医药学术会议邀请函经典模板【二】
又是一年纯来到,下来就是最美丽的夏天了。七月,三湘大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丰收景致,一望无际。七月是红红火火的季节,更是让人向往和憧憬收获的季节!
火红七月,为答谢广大终端客户,真情回报各界朋友,7月X日,xxx将在美丽的xx召开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终端促销会,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出席我们的终端盛会!
决战终端,客户至上!
20xx年,xxx公司秉承不断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经营宗旨,紧扣终端脉搏,致力于搭建一座服务终端的最经济、最快捷、最通畅的市场营销之桥,为此,公司充分整合各项营运资源,携手众多品牌生产厂商,精心组织上千种性价比优异的普药、新特药产品,直接配送至终端的药店、诊所和医院。我们深信:只有关注终端建设,构筑共享平台,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互补多赢的目标。
火红七月,关怀有礼!
此次终端盛会,我们特邀
等数十多家名优厂商在公司举行优惠酬宾活动,震撼的价格、心动的政策、丰厚的礼品,还有热情的xxx人,齐齐恭候您大家光临!精彩的七月
因你更热烈!
让我们相约,合力打造今夏湖南医药界最靓的一道风景!
再次感谢您对xxx的关注!届时,希望与您一同分享喜悦,品尝成功!
祝商祺!
医药学术会议邀请函经典模板【三】
一、大会主题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引领区合未来
二、大会时间
20XX年10月15-16日
三、大会地点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协会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
中关村美中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联盟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合作媒体:生物谷、中国生物器材网、亦庄时讯、丁香通
五、本次会议内容
为加速推进区域内产业上、中、下游的衔接以及相互间的分工合作,实现各种要素有机组合,形成更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避免地区间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实现区域内互补共赢、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组委会拟召开第二届北京亦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大会暨20XX年第六期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大会旨在推动开发区区域合作工作,为京津冀地区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交流展示平台,帮助医药企业及时了解国家药品标准变化和改革发展趋势,促进企业对新版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提供项目对接机会,整合产业链资源,共促产业发展。大会拟设置三个板块:高端论坛、精准医疗论坛和京津冀企业投融资对接会。
(一)高端论坛
为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国药典》20XX年版的有关增修订内容,保证《中国药典》20XX年版的顺利实施,拟邀请国家药典委员会领导介绍《中国药典》20XX年版编制概要;对《中国药典》20XX年版进行宣贯,传达和解读执行的相关政策与技术要求;解读主要增修订内容,并对影响面较大的增修订内容进行重点提示和告知。拟邀请国内知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王印祥博士,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吴以岭院士以及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就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产业战略布局、区域合作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深入地研讨和经验分享。
(二)精准医疗论坛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20XX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精确医学计划,计划20XX财年投入2.15亿美元,以个性化治疗引领医学新时代。20XX年2月,批示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国家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共19位专家组成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今年3月科技部召开首次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中国式的精准医疗计划正在启动,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并拟被列为十三五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的重大专项。
本次论坛拟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负责人詹启敏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吴祖泽院士、博奥生物集团总裁程京院士、泛生子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安诺优达CEO梁峻彬博士等专家,共同探讨我国的精准医疗计划、产业布局及京津冀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机遇等问题。
(三)京津冀企业投融资对接会
面向京津冀地区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征集融资项目,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定制化、高端化的金融对接会,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产业发展。考虑到企业在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本次特设一对一投融资项目对接会。拟邀请国泰君安、亦庄国投、博泰方德、中关村现代医药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关村科技租赁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海软银、中国建投、厚朴投资等多家投资和服务机构,分别在科技金融政策、产业基金、新三板、国际化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给予企业指导和进行案例分析,搭建项目对接平台。
六、20XX年第一届大会回顾
20XX年11月20-21日,第一届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大会暨20XX年第六期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成功举办。大会共邀请到30名行业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报告;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开发区管委会等相关领导出席;包括百奥赛图、安诺优达、永瀚星港、百泰生物、大基康明、奥咨达医疗器械、亦庄国投、国泰君安等在内的共计105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产品、技术、项目、服务和团队的展览展示,汇集了化药、中药、生物制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临床试验业务、医疗检验、投融资机构等所有相关行业。企业各显风采,使本次大会成为一场新区生物医药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会。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权威专家、研发和生产型企业、国内外知名厂商、投资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新闻媒体等逾700人参加了本次盛会。通过本次大会,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展示了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拓展了信息渠道,加强了区域内合作;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的构建,合理配置了区域内资源,发挥了产业聚集优势,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七、参会费用
本次论坛所有参会人员免费,主办方将在园区餐厅提供工作午餐,餐费自理。
八、展览展示
[关键词]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因果关系模型;案例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77;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7-0017-06
一、引 言
随着技术的复杂性、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技术的融合性加剧,单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日益受到挑战,网络条件下的合作创新开始趋于普遍化[1]。高新技术园区是合作创新的重要阵地。从1991年第一批国家高新区正式建立以来,国家高新区不断扩围,到2013年全国共有105家国家高新区。地方性高新技术园区也纷纷落成,担负着振兴地方经济的重任。如今,高新技术园区已经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更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高新技术集群及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将通过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三角结构”的构建嵌入现有的风险类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方法分析区域协同创新网络风险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案例进行对比论证,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良性发展。
二、文献回顾及概念界定
协同创新网络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对“创新网络”的研究,使用“创新联网”这一概念表示创新过程中企业的联网行为。Imai 和 Baba(1989)提出了系统创新、跨边界网络等概念。Freeman(1991)沿用了 Imai 和 Baba 的观点,认为创新网络是应对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这是创新网络理论的首次提出[2]。此后学者们对创新网络理论一直关注度未减,在概念、构成、功能、利弊方面形成了很多新的理论和看法,但对协同创新网络的系统研究尚不广泛,只是一些学者在对创新网络进行探讨时加入了协同的理念。Hadjimanolis(1999)认为,协同创新网络是由企业和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等通过形成垂直或水平的关联节点所构成[3]。解学梅(2010)认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是指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同供应链企业、相关企业、研究机构、高校、中介和政府等行为主体形成的协作关系[4]。汪秀婷(2012)认为随着创新过程各环节的并行化、创新资源的集成化和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并维持一个有效的协同创新网络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5]。本文界定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由大量组织(节点)参与,通过资源的高效共享,彼此间实现技术、知识、信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深度合作,以增强节点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区域性网络系统。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成是出于增进区域创新活动,发展地区经济为根本出发点,但在实际中,网络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Grabber 对德国鲁尔地区钢铁业集群衰退的原因进行考察,得出产业集群网络化负效应可以从功能锁定、认知锁定和政治锁定三个方面来理解[6]。王国红等认为产业集成发展所依托社会网络的网络关系和网络结构会给产业集成带来一系列的创新风险[7]。Adler 和 Kwon(2002)认为,网络内成员的高度团结将使成员过度嵌入于特定关系之中,会降低新理念流入,导致网络内外信息互动的僵化,产生“路径依赖”[8]。龚玉环基于复杂网络结构视角分析了中关村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及创新能力,发现中关村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经历了从随机网络到无标度网络的变迁,造成网络创新能力对集散节点故障脆弱 [9]。以上研究结果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网络化协同创新带来的风险,无论是社会网络视角、知识视角还是复杂网络视角都只涉及其中几种风险类型,如何从全新视角展现“风险地图”的全貌将对该项研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三角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梳理了现有的风险类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风险的形成过程。
三、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风险与风险形成
1.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三角结构”与风险的嵌入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首先应界定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系统的范围。 Corning 在分析复杂系统进化的过程中,将协同定义为“自然或社会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要素或者人之间通过相互依赖形成的联合效应”。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很容易局限于区域内,前期很多研究也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区域外部网络对整体的影响,所以本文将协同创新网络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为核心协同网络(C网络)、辅助协同网络(A网络)和外部协同网络(E网络),前两个部分是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现,后一个部分是系统具有开放性的体现。
相应地,该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核心协同网络子系统、辅助协同网络子系统、外部协同网络子系统,其中核心协同网络子系统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企业、客户企业、竞争对手、其他相关企业。辅助协同网络子系统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及大学、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技术市场。外部协同网络子系统也有着相类似的结构,只是在空间位置上不同于该目标网络。由此可见,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本地区域创新要素的协同运作,还取决于跨区域创新协作网络的建立[10]。
在分析风险时结合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重点考虑四个方面的风险:核心协同网络的内部风险、辅助协同网络与核心协同网络的交互式风险、外部协同网络与核心协同网络的交互式风险、辅助协同网络与外部协同网络的交互式风险。如图1所示。
核心协同创新网络一旦形成,如要切断某一合作关系而另寻其他合作关系,需要付出较大的机会成本。与创新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知识氛围的变更也不利于企业很快地投入到新的协同创新合作中去。创新合作关系的积累和升级往往使双方彼此更加适合,加强了资产的专用性[11]。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负作用即合作关系锁定风险。此外,辅助协同网络与核心协同网络之间也存在合作关系锁定的风险。合作关系锁定会进一步造成知识锁定风险。择优连接风险是指在网络形成过程中,新入企业或组织优先选择与创新能力强的节点建立合作的现象。例如核心协同网络内部新创企业会优先选择依附创新实力强大的大公司。在辅助协同网络和核心协同网络之间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更容易获取银行贷款,政府为追求整体经济实力和彰显政绩,将优惠政策向大型企业倾斜,重点关注纳税大户的政策需求等。相继故障风险是由于网络本身缺乏稳定性、网络结构不健全,风险在网络中扩散以致多个节点发生故障而造成。
2.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风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
围绕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C网络、A网络、E网络的两两交互关系(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三角结构”)以及企业合作关系度、网络无标度特征(网络特征指标)建立风险形成的因果关系图,如图2。
模型中包含四条主要的回路:
(1)C网络内企业合作关系度 -合作对象单一化程度 +合作关系锁定 +知识锁定 -创新能力 +市场适应性 +创新产品产值 +企业创新收益 -C网络衰退 -C网络内企业合作关系度
该回路反映的是由于核心协同网络内部企业合作关系度偏小而引发的风险。由复杂网络的概念可知,网络内企业合作关系的度是指该节点企业所引发的合作关系数目。度偏小即企业没有与周围的企业充分展开合作或者是合作路径单一。王国红(2011)等认为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交易对象固定、知识趋同和制度文化的自我强化机制,可能导致产业集成创新过程中的合作关系锁定、技术锁定和区域锁定,进而引发产业集成创新的路径锁定风险[12]。企业自身认为现存的合作关系是最好的状态,失去了探索新的更好的创新合作关系的机会,久而久之,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引起协同创新网络的衰败,更不利于企业拓展合作关系度,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C网络内企业合作关系度 +创新扩散 +创新“搭便车”现象 +创新惰性 +创新“柠檬市场” -创新能力 +市场适应性 +创新产品产值 +企业创新收益 -C网络衰退 -C网络内企业合作关系度
该回路讨论的是核心协同网络内企业合作关系度较大时的情况。显然,核心网络企业合作关系度越大越有利于创新的扩散,创新扩散可能会引起创新“搭便车”现象,它与制度的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成反比。柠檬市场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在创新市场领域,同样也存在柠檬市场,是指由于创新合作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倾向于低沉本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创新的长期利益,在极端的情况下,创新市场会面临萎缩的风险。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网络连接冗余带来的消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创新合作伙伴的数量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13]。因为过多的合作创新网络连接会造成网络监管和协调成本加大,使企业陷于不断的利益冲突和关系协调的事务中,无暇专注于企业创新。其次,过多的创新合作连接也会导致企业在创新时被大量噪声干扰,增加决策的时间和难度,因此可能延误创新的最佳时机[14]。
(3)C网络平均聚类系数+C网络与A网络的合作程度+A网络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A网络服务质量+创新要素的投入+企业创新收益-C网络衰退-C网络平均聚类系数
该回路反映的是辅助协同网络如何有效地为核心协同网络提供服务。一个平均聚类系数高的创新网络意味着企业结点之间集团化程度大,大量企业通过相互之间的社会或经济关联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类似小集团的网络结构[15],这种结构又称为模块化。在许多学科领域都认为,模块化能更高效地与周围的资源实现连接,核心网络平均聚类系数越大,说明网络中的企业展开创新合作相关性越大,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都在开展同一个领域的创新活动。这样一来,辅助协同网络能够根据核心网络的创新特征以及不同创新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更加专业,贴合企业创新实际的服务。
(4)C网络平均聚类系数 +C网络与E网络合作程度 +创新资源的互补和整合 +市场适应性 +创新产品产值 +企业创新收益 -C网络衰退
或者C网络平均聚类系数 +C网络与E网络合作程度 +择优连接风险 + C网络关键节点的缺失+核心技术迁移+C网络衰退
该回路讨论的是核心协同网络与外部协同网络之间的关系。核心协同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越大,该网络的目标越统一,更趋向于模块化,便于与的协同创新网络建立联系。随着核心协同网络和外部协同网络的合作程度加深,可能造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由于单个创新网络内的节点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大型的创新活动,所以加强与外部协同创新网络的联系,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和网络进行创新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企业过分依赖外部协同网络进行资源的整合,很可能导致择优连接风险,在极端情形下,企业迁离该网络,入驻外部网络而使该区域创新网络受损。还需注意的是辅助协同创新网络与外部协同创新网络也应保持适当的联系,Davies提出了所谓的“负协同”,即区域政府间制度障碍导致协议的缺乏,会产生“负协同效应”[16]。
四、案例对比分析:国内外生物医药基地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创新密集型行业,建立起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十分必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由于我国产业创新的历史较短,如今发展起来的国内高新技术园区成绩显赫,处于产业发展的上升期,缺少能够反映协同创新网络风险导致区域集群经济走向衰退的一手资料,所以本文通过国内外案例的结合来证明上述因果关系。
1. 意大利伦巴迪生物医药业
伦巴迪地区是意大利生命科学研发的中枢,曾经一度获得过欧洲专利办公室的专利授权达到整个意大利的43.9%。同时该地区集聚了意大利49%的生物技术企业、36%的研究机构和42%的实验室,并且还吸引到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支持资金的29%。为该地区构建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领域的研发传统[17]。但其后的发展遇到问题。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协同网络构成的缺陷。伦巴迪地区新创企业数量较少,且大都不涉及药物的研发,而是从事中间产物的生产或是试剂的供应。这些本该充满活力的新创企业往往被大公司兼并收购,成为制药公司的分支机构。同时,小企业由于被兼并,其合作对象变的单一,只为集团内部的企业提供加工,造成了合作关系锁定,降低了创新能力。成为分支机构的小企业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灵敏触觉,以致彻底失去了创新能力。这一过程验证了回路(1)的因果关系。
二是辅助协同网络中政府的力量薄弱,导致不能匹配核心网络的发展,陷入回路(3)的风险。研究机构众多是伦巴迪的优势,但是政府支持不够是它的软肋所在,意大利政府曾由于财政拮据削减科技投入3%,并在此后几年,依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对科研的投入连年下降。资金的短缺,丧失了许多创新的机会。
三是内外协同网络沟通不畅。尽管意大利在免疫学、基因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但是从整个生命科学基础和相关学科基础来看,其总体实力不强。也就是说伦巴迪地区的生物医药技术链并不完整,需要加强该区域协同网络与外部协同网络的联系,而伦巴迪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没有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陷入了回路(4)第一方面的风险。其次是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相互联系很弱。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区只有很少几个高校建立了专门系统来处理科学研究的商业化问题以及学校与企业的联系问题。因此,在学术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分割传统以及高校组织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很多学术上的成果无法商业化,没有建立起企业和高校互利共赢的系统。这一过程也是回路(3)所要反映的风险。
2.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
张江高科技园区1994年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计划,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成功开发张江生物医药基地,集聚和发展了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张江作为国内目前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标志性区域,被誉为“张江药谷”[18]。可以说张江生物医药园区已经建成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雏形,正处于成长和快速发展阶段,通过自身的优势与努力已经避免了一些风险,亦面临着新风险。
首先,对于核心协同网络,到2013年,基地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企业400余家[21]。此外,与生物医药有一定关联的精细化工类企业集聚度也比较高,主要由国内外大企业组成。从产业链角度看,研发类、生产类、销售类企业齐全,数量适中,从研发到市场能够形成完整回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回路(1)的风险。有数据显示,2010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现工业产值155.74亿元,占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9%[19]。这和国家对张江的投入相比还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很多有商业前景的项目被转让,转让项目主要集中在缺乏生产能力的研究院所以及中小企业,转让地区主要是上海之外的其它省市。从客观上讲,张江作为创新的源头为全国各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对张江本地产业投资与回报体系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是较大的冲击。如何促进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的创新成果商业化是下阶段亟须解决的问题。2013年,张江欲通过生物医药CMO试点破解中小创业主体产业化难题。
其次辅助协同网络功能有限。到2013年,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企业研发中心)40余家[21],形成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生共荣的研发创新产业群。完善的科研机构以及平台的建设是该区域创新网络建立和发展的支柱,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需求相契合,增强了回路(3),避免了辅助协同网络的不配套所引发的风险。还需看到的是,企业中有约20%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产业化空间需求,需求土地空间总量约在51万m2以上。基地已基本完成规划的一期、二期地块开发工作和基地房产的规划[21],政府如何响应企业需求,结合生物医药业用地特点,进行配套服务至关重要。另外生物医药业研发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大,给风险投资商提出了考验,导致了专业化风险投资匮乏[20]。
综合以上案例,作出总结,如表1。
五、结 论
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入手,建立“三角结构”并嵌入风险,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风险形成过程,运用国内外案例的对比验证了因果关系回路,得到如下结论:
(1)核心协同网络内要保持创新主体的多样化,既可避免创新合作关系锁定,知识锁定等积累性风险又可以防止关键节点崩溃导致的相继故障风险。一是大小企业的比例要适中,这样才能保证大企业的活力和小企业的竞争力,伦巴迪案例中大企业吞并小企业,导致创新网络节点的减少,创新网络的规模和功能相应减弱。在创新层次方面,大小企业应该各司其职,大企业可以主持大型的、新领域、难攻克的创新项目,小企业则可以主攻生产流程、原材料创新、产品改善等方面。二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新创企业,新创企业为协同创新网络带来新鲜的血液,保持了网络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2)辅助协同网络的同步运作可以避免由于供需不匹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创新效能低下等一系列风险。地方政府容易倡导自上而下的“创新”,由于缺少市场需求的引导,这种口号式的“创新”最后收效甚微。在张江案例中地方政府通过调研发现企业的需求,应及时制定科学的政策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中介机构也应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成果商业化。金融市场通过创新模式,解决融资难、时间长等问题,例如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的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以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
北大未名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教授潘爱华博士荣获2015年度伯里克利国际奖(Pericles International Prize),以表彰他对新医药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运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创立的生物经济学理论。
颁奖仪式于2015年8月31日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区(Calabria)卡坦扎罗省(Catanzaro)鲁杰罗市(Torre Di Ruggiero)隆重举行。在颁奖现场宣读的颁奖辞为:潘爱华教授是生物经济学说的首创者,犹如古希腊时代诸多哲学家,以他独特的前瞻性思维,开创性地把生命科学和经济学进行有机整合,创造出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生物经济学理论,为人类发展提供全新的农业、食品、医疗和环境等相辅相成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伯里克利国际奖自创建以来,受奖人员主要为杰出的科学家,其中包括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潘爱华教授是荣获伯里克利国际奖的第一位中国人,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10月17日《中国经济报告》记者有幸采访到潘爱华教授,并对生物经济学理论创新体系和中国的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分享潘教授的真知灼见,以飨读者。
获伯利克利国际奖的理论
中国经济报告:可否简单介绍一下你获伯利克利国际奖的生物经济学理论?
潘爱华:我在1995年的时候提出了生物经济(Bioeconomy)这个概念,2003年发表了有关生物经济理论的论文。生物经济学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观点及方法研究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新的经济理论和新的经济模式。从狭义上来讲,生物经济学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观点及方法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规律的理论。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生物经济理论、生物经济模式、生物经济产业。生物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十个理论:生物经济学、新资本论、经济基因学、经济生物重组理论、股市医学模型、生命的信息载体学说、三元论、社会基因学、管理信息不对称理论、国家公司学说等。这个体系的第二个层面,生物经济模式是在生物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创造价值的新经济模式,主要包括生物经济社区、生物经济孵化器、健康物联网等。生物经济产业是在生物经济理论指导下,运用生物经济模式,将大金融、大市场、大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所形成的产业。大产业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以生物产业为主导和核心,二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物产业,三是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未名集团就是在生物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生物经济模式,发展生物经济产业(图1)。
中国经济报告:生物经济体系第二个层面中的生物经济社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
潘爱华:我学过医学、生物化学和经济学三种学科,在我看来,家庭是社会的密码,单位是社会的基因,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所以,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应该以社区为重点和中心;改革也必须以社区改革为一个基本单元,而不能以孤立的单位作为改革的基本单元,人类的理想社会应该从一个个的社会细胞,也就是社区组成。生物经济社区也可以通俗的称之为“基因部落”,它依托生物经济体系,享受现代文明成果,过着原始部落生活。“基因”就代表现代科技成果,包括互联网和身体健康等,原始部落生活指的是有乡愁的美丽乡村。具体到产业,生物经济社区分为三个版本,用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农村新型城镇化、农民和谐共生的称为“未名公社”;用于发展旅游产业的称为“旅游部落”,比如合肥半汤部落;用于发展养老产业的养老社区称为“颐养部落”。生物经济社区,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想模式和人类未来的理想社区,也有助于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
中国经济报告:生物经济产业和生物产业是类似的吗?
潘爱华:生物经济产业有别于生物产业,生物产业是大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大产业恰恰就是生物经济产业的核心内容。所以这里有一个自上而下的逻辑关系,生物经济产业包括大市场、大金融和大产业;而大产业下面又包含生物产业;生物产业又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领域。
中国经济报告:你对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生物医药和粮食领域的应用有何看法?
潘爱华:“互联网+”在我们的生物经济体系中,我把它放入大市场里面。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协同发展,通过“互联网+大市场”的应用,达到实现农业各种资源的高效配置。
生物经济时代的开拓者
中国经济报告:未名集团与世界上领先的生物工程企业相比,具有哪些核心优势?
潘爱华:未名集团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信念及创新引领发展的思路,在生物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独特操作模式,有着独特的研发思路,走出了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我们在生物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生物经济模式创立了生物经济孵化器,这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重组模式。生物经济孵化器组的对象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和保姆式服务。它有三个特征:有生命、可分裂繁殖和利益均衡。而常规孵化器利用的是数理重组和化学重组的原理对资源进行重组,所以它是无生命、低效的和利益不均衡的。
以未名生物医药工程为例,就是根据生物经济孵化器的模式创造出的独特发展思路,利用中国和未名集团的独特优势,创建新药高效研发体系,把全世界新药研发具有产业化价值的成果为我所用,整合世界医药资源,建立“新药高速公路”,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我们对生物医药实施了一个叫“百千万工程”的战略规划。第一步就是通过实施生物医药的“百人计划”,引进百名一流生物医药人才。第二步就是通过构建生物经济孵化器,孵化千个生物医药项目。通过建立“生物金融超市”,集聚万亿资金。生物经济孵化器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重组模式,它可以分为五个步骤:目的资源获得、资源重组、上市、融资和套现。
中国经济报告:聚焦到粮食安全上,你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在让百姓吃得放心的同时,又让农民利益最大化?
潘爱华:第一,我们要高举粮食安全的旗帜,但心里要有数,并不像“狼来了”的故事所讲的,我们一直说狼来了,狼就真的会出现。我们现在并没有狼,短期内也不有狼。不能被这种东西扰乱了我们的思维。
第二,建议成立粮食部。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负责粮食安全,而不是分摊在各个部门碎片化式的管理。这样一是高效,再一个是可以把很多资源配置在产业上发展经济。其余的生物,和人相关的事务由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管理;人之外的生物,像农林牧副渔等,建议成立一个部,比如“大农业部”或“生物产业部”等,统一部署,统一管理,避免交叉管理。
第三,发展颠覆式农业。传统的农业,以保障粮食供应为主,是不可能赚钱的,附加值也低。但是我们确确实实是有办法在农业上赚钱。比如我们现在发展的生物经济产业解决农业问题,就是因为它能赚钱。举例来说,这一颗玉米,种下去以后,每一个成分都变成产品和商品。这里面可以分三个层次,这个玉米可以变成十到二十种产品,淀粉、氨基酸、乙醇等(图2)。以前我们只讲这个,但是现在多出来秸秆。用我们现在最先进技术去做,一吨秸秆可以纯盈利3000元钱,一亩地大概可产出一吨玉米和0.67吨秸秆,和玉米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不是种玉米,而是种秸秆。
中国经济报告:秸秆可以干什么呢?每年都有很多秸秆在地里被烧掉了,很难想象秸秆会和玉米有一样的价值。
潘爱华:不是一样,而是超过玉米三倍的价值。秸秆里面主要有三种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现在的加工都比较低效,所以成本很高。像木质素存在技术壁垒,很难实现。而依靠科技革命,这些都可以加工提取。此外,秸秆里面的液体部分,也可以利用。以利民33号玉米为例,它的液体含糖量大概是10%。将这10%变成糖又是价值。有的地方因为焚烧秸秆还会被罚款,这是很不划算的。所以,发展生物产业能够使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以生物量最大的黑龙江一省为例,仅一省就有一亿一千万亩玉米,按照计算它大概有5000万吨的秸秆,就可以生产2000万吨的琥珀酸。一吨琥珀酸16000元,仅这一项就可以让黑龙江增长多少GDP?不只是秸秆,还有水稻、小麦、很多枯枝烂叶。剩下的问题就是市场能不能消化?完全没问题,因为纤维素乙醇是多少都能消化了的。但是现在生产纤维素乙醇的技术水平,只要油价跌到80美元以下,就不能赚钱,必须停产。而我们的技术,只要油价不低于30美元,就不用停产。所以必须要依靠技术革命。
中国经济报告:农业高速公路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
潘爱华:我刚才讲了未名集团企业规划是“一步两个脚印,实现三大梦想”,一步就是生物经济理论基础,两个脚印就是在生物经济理论指导下,创立生物经济模式,进而运用这些模式发展生物经济产业要实现这三大梦想”,就必须创新,不走寻常路。因此,我们提出,要建设三条高速公路,建设新药高速公路(新药高效研发体系),为独立自主解决中国人吃药问题贡献力量;建设健康高速公路(健康物联网),为人们提供线上健康管理和线下健康服务;那么为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就需要建设农业高速公路。农业高速公路,简单来说,就是讲生物经济产业的体系在农业中的应用。建设农业高速公路,需要将与农业相关的生产资料、技术以及资金、资源等要素高效配置到农业中来。
建信优选成长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李涛认为,本次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在时间点上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表明二季度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一季度从紧的态势。此时,他更倾向于精选非周期行业个股,以迎接下一轮反弹行情的到来。
恐慌性下跌不代表熊市来临
面对市场连续下挫,投资者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对投资布局更为困惑。一方面是一季度宏观经济和企业业绩的耀眼数据,一方面是政府相继出台的针对地产调控和流动性收紧的宏观政策。李涛表示,现在谈熊市还言之过早。“经济正处于上升周期,企业盈利将会改善,基本面因素不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按宏观经济的恢复态势,预计全年GDP增幅在10%左右。无论是已经出台的新国十条,还是传言即将出台的物业税,针对的是高房价及房地产投资中的投机需求,长远来看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至于令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
本次准备金率上调,规模相当于回收3000亿元流动资金,李涛更愿意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已接近历史高点,进一步上调空间有限,加息政策可能进一步推后。在当前市场信心较为低迷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利空地产和银行板块。由于实体经济尚属稳健,市场悲观预期可能会有所修正,预计短期内地产相关板块、中小盘及创业板风险仍然较大。一季度政策和诸多不确定性带来了市场震荡,我们在基金操作上也采取了低仓位规避震荡的策略。下跌只是短期调整,板块轮动机会已经凸现。”
翻看历史,令人恐慌的下跌之后,指数上涨却是大概率事件。2007年6月4日,上证综指暴跌8.25%,但之后3个月间指数上涨了44.2%。2008年10月27日,上证综指跌幅6.32%,之后不到3个月指数上涨16.7%。2009年8月31日,指数跌6.74%,到11月末又上涨16.73%。
生物医药值得长期看好
一季度,建信优选成长股票基金表现可圈可点,问及操作策略,李涛总结为4个字:攻守平衡。十大重仓股中,既有防御性布局,也不乏对区域板块、市场热点的追逐。在他看来,2010年操作的关键是确定性,而生物医药板块,正是他认为的确定性板块之一。
尽管估值已不低,李涛仍然认为生物医药可长期关注。“医药可以归属于大消费范畴,具有长期稳定增长的前景。随着民众养生保健及健康意识大幅增强,对大医药的消费比例将不断增加,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发展。新医改对医药行业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而民众对医药支出的增加,将增厚相关公司的业绩。生物医药行业被国务院定位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意味着生物医药行业除了负有治病救人的传统责任外,还被赋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历史重任,对于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在内,国家将在财政、税收、银行信贷等相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未来生物医药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随着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陆续产业化,生物医药行业的整体估值将得到持续提升。”
回首二级市场,医药指数自2008年底以来一直稳步上涨,波动性明显小于大盘但收益水平却远远大于大盘,显示其收益风险比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随着2009年此类板块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完毕,业绩提升将冲淡之前政策紧缩的担忧情绪,重新唤起市场的做多热情。相对于其他板块,医药板块2009年业绩增长无疑最具确定性。
关注非周期性行业
2010年基金一季报披露基本完毕,基金配置策略浮出水面。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在2010年一季度大量增持非周期性行业,减持周期性行业。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制品、机械设备仪表、交通运输业及电子业成为基金一季度增持的前5大行业。金融保险、采掘业、金属非金属、房地产和建筑业成为一季度基金减持的前5大行业。
据统计,2006年第三季度,美国生命科学类风险投资总额首次超过了IT行业,成为第一大投资行业。而普华永道的分析则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美国生物科技行业的投资在各行业中名列第一,在医疗设备行业的投资则达到有史以来的新高。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比起互联网行业,生物技术和新药研发仍然是目前一个很少资金涉入的领域。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联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该报告表明,自2002年以来,生物技术产业吸引创业投资的能力急剧下降。近5年我国共有1080家企业吸引创业投资50亿美元,但生物医药产业只占融资总额的5.2%。
在我国,生物产业犹如一座待掘的金矿,等待寻宝人的到来。
生物经济将10倍于信息经济
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革命性的市场投放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后到来,到21世纪中叶,当生物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不久的将来,生物经济将10倍于信息经济。
由于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
据统计,2003年世界生物产业市场约894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其市场将达1296.5亿美元。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保持12%的年均增长速度。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2003年达到600亿美元,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的10%以上。
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医药市场上新的增长点。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达到3000种左右。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芯片的市场就将达到600亿美元。有关统计表明,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
北京聚焦高端生物产业
2007年4月,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并把发展生物医药作为重头戏,力争在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艾滋病等)的治疗和预防用药方面取得突破,争取有5到10个自主创新的重要新药品进入产业化生产,培育5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生物医药大企业,并在税收政策、投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品牌、品种和企业。
我国生物产业将因此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2007年6月16日,首届全国生物产业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这次大会上向北京等9省市新认定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授牌。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目前全国得到生物产业基地授牌的城市已经增加到12个。
生物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最活跃的部分,将带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在这次大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张燕友委员率由中关村生命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个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及部分骨干企业参加了大会,并在会上集中展示了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发展和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成果。
张燕友委员指出:近年来北京市紧抓机遇,加快规划并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立足自主创新,聚焦高端产业,促进了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润22.6亿元,产业盈利能力连续四年国内领先。北京发展生物产业具有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产业高端优势凸显和发展环境完善的三大比较优势。
今年4月,北京市发改委披露了2008年之前北京市重点扶持的六大产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作为六大产业之一,将成为未来5年内北京市重点扶持的目标。今后,北京市将通过部分政策的调整,吸引社会资金向目前产业结构相对薄弱的生物制药等领域投资,以构筑均衡稳固的投资体系。
基地核心区三足鼎立
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医药园三个核心区组成。三个核心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具备的资源禀赋不同,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加快北京生物产业发展。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政府于2000年6月批准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在2000年,国内当时还少有生物产业的概念,更谈不上生物产业专业园区。作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能够预见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启动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国家在京大型生物技术项目和各类生物技术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新空间。
到2007年7月,入驻生命园的各类企业已达60家,其中独立自建研发生产中心的企业17家,入驻创新大厦的科技创新型企业43家。生命园已初步构建起较完整的生物产业链条,并在源头创新、技术支撑、产业资源、临床资源上形成了独特优势。
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9.63平方公里,一期3.55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目前二期、三期及配套区的道路、管网正在建设中。产业基地已引进项目共计50家,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其中投资8000万以上的项目37个,占77.1%。
大兴基地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为核心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中心;依托国家新型疫苗工程中心以及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疫苗研发、生产企业,建立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依托同仁堂、以岭集团、德国贝朗、九州通等入区的医药主导企业,构建现代中药及天然药物、现代医疗器械及新型制剂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智能自动化领域倍受青睐,智能穿戴、智能电气、机器人、LED逆势走强。据媒体报道,互联网巨头谷歌2014年将重点拓展机器人行业,中国2016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受国内外利好消息驱动,承接上周末智能机器人概念股板块的强势涨停,以三丰智能、智云股份为龙头的智能机器人概念股继续强势上涨。另据报道,美国国会通过白炽灯禁令,旨在推广紧凑型节能灯、LED节能灯,以长方照明、利达光电、鸿利光电、乾照光电为代表的LED照明成为市场的佼佼者。此外,以漫步者、北京君正为代表的智能穿戴概念股,成为智能穿戴概念股的新王者;以九洲电气、启源装备、中科电气、天顺风能为代表的智能电气概念股表现靓丽。
重组题材独领,生物制药成避风港湾。年底将至,资产重组少了往年的ST豪赌之风,但公告整合重组的复牌股票依旧是市场的宠儿,翠微股份、北京旅游无疑成为市场最强音。翠微股份因收购2家北京百货资产,定增价格溢价七成,连续3涨停;北京旅游耗资1.5亿元收购光影瑞星100%股权,全面进军影视文化产业,连续3涨停。生物医药股票作为防御性能极佳的投资品种,在下跌市中彰显英雄本色。上海莱士从年初的不足14元一路飙升至年底的53元附近,目前处于主升浪的加速阶段,堪称生物医药的大牛风范。此外,以贵州百灵、东北制药、莱茵生物、鑫富药业、汉森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概念股,为弱市行情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采。
展望后市大盘,60季度线的2155点的争夺将成收官之战的焦点,2155点的得失,将决定明年一季度的市场方向。对于短期的大势预判,笔者认为,始自12月4日2260点的第一波调整,在2050点附近进入尾声阶段,本周末、下周初的冬至日前后,将进入为期5-7日的小反弹周期,预测反弹目标在2190附近,而后继续向下调整,调整目标在2030附近。
今日沪深两市股指集体小幅低开,沪指和创业板指全天基本在平盘线上方维持震荡走势,并无明显的方向选择,两者的成交量较昨日有所减少。今天泛医药板块集体走强,雄安板块则成为领涨市场的龙头板块。从盘面上看,雄安新区、次新股、医药等板块涨幅居前;海南、银行、小米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沪股通净流入21.3亿,深股通净流入8.41亿。
板块方面
早盘泛医药板块成为最强势的一个群体,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医药、生物制品等板块集体走强。次新股板块在次新医药和次新高送转概念股的带动下,整个板块同样展现出较强的走势。进入午后,雄安新区板块开始强势走高,主导市场的上涨行情。
热点个股
太空板业早盘率先涨停,带动雄安概念股集体走强,青龙管业、韩建河山、建科院、创业环保、杭州园林、中设股份等个股午后纷纷跟进涨停。医药股方面,百花村、一品红、东诚药业、赛隆药业等个股成为医药板块的涨停股代表。威唐工业、智能自控、今飞凯达等拥有次新、高送转双重属性的个股成为次新股板块的领头羊。
药学
(Pharmacy)
药学(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主体专业。药学科学与化学,生物学,医学紧密结合不断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防病治病的新药,同时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由于近些年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就业渠道广,药学毕业生一直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就业单位主要有政府卫生药监部门、药检系统、科研机构和高校、医院、制药企业、医药销售公司、连锁药店等。此外,医药卫生媒体、日化和精细化工行业也对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大需求。
美国是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拥有辉瑞、罗氏、强生、礼来等制药巨头。德国是欧洲制药业的传统强国,拥有拜耳、默克集团、勃林格殷格翰等知名药企。国外药学及相关专业大多是在医学院中开设,比较知名的院校有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药学院,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东京大学等。此外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27个研究所与研究中心也有开展药学研究,招收本领域的博士和博士后。
中药学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中药学专业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目标是培养掌握中药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能从事中药品种质量评价控制、有效成份分析、中药炮制制剂、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由于中医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与辩证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药文化,因此,即使在以“西药”(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物为主导的今天,中药在中国仍然举足轻重,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影响力。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同仁堂”、“东阿阿胶”、“白云山”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现实表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已不再是一句口号,现代中药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东亚地区有广泛影响力,开展本领域研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比较多的集中在东亚国家和地区。韩国的延世大学,首尔大学以及日本的岐阜药科大学、九州大学、近畿大学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此外,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澳门大学也设有中医药学院。
制药工程
(Pharmacy Engineering)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尽管制药工程专业在名称上是新的,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她的产生并不是全新的,是相近专业的延续,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
1995年,第一个全美范围内的制药工程研究生教学计划在制药工业最集中的州——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诞生,标志着制药工程教学的开端。全美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各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聘请了很多从事跨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者作为学生的老师,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让学生更好更精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学校还会经常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等,并经常请一些大牛莅临,与医药领域的最前沿的机构共同培养出制药工程的专业人才。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以生物学和化学为主干学科。生物技术药物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源自生物体内,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疫苗、多肽和核酸类药物。近些年,基因科学、蛋白质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生物芯片和药物基因学等领域中的突破,使对疾病的攻克进入“靶向治疗”分子水平。靶向药物较传统药物在特异性和安全性上具有优势。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2011年,单克隆抗体药物以480亿美元的销售额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同比增长20%。在未来的5年中,专攻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其合作的制药公司,有望推出数百种一类新药。
生物技术为应用型的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医药、食品、生物检测领域科技人才。由于生物技术属于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性,技术依赖、知识密集的特点突出。因此,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本科生就业较为困难,属于教育部公布的10大本科“红牌专业”。本科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最好攻读博士,并且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该专业知名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促进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东京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均获得了显赫成果。除此之外,业内公认的知名研究机构还有冷泉港实验室和巴斯德研究所。
生物制药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制药专业(BPS)的专业名称非常细化,所以开展BPS教育的海外学校并不是很多。比较有名的是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具有专门的生物制药专业,提供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的范围涵盖了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癌症研究等等。其他提供BPS课程的大学还有University of Ottawa(渥太华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伦敦国王学院),Okayama University(冈山大学)等。
中国药科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属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能够受到生物技术方面的良好培训。专业侧重点在于生物化工及现代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和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专业技能。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属于药学院。专业侧重点掌握生物学和药学及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