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治理的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工作内容;职责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02-01
监理单位是建筑市场主体之一, 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它必须适应当前的建筑市场,否则就只有被淘汰出局。监理工程师作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直接把控者和执行者,责任重大。如何做好监理工作,是每一位监理工程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必须逐渐规范监理职能,完善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约束参建各方的不良行为、规范现行建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监理行业的不良风气,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监理的良性发展。
一、监理工程师职责分析
监理工程师要做好监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如何对这些不了解,监理工作会杂乱无章,造成自己工作内容的漏项,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1 以质量控制为中心。
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会对建筑工程的项目投资、工程进度、生产安全等方面进行控制,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工程的质量,使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如果工程失去了质量保证,质量低劣,存在安全隐患,监理所做的其他管控工作也就毫无意义。所以,监理工程师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的思想,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引导和开展自己的各项工作。
2 增强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
⑴责任意识。这对于一个监理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责任意识关系到监理工作是否到位,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控制。如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不管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素质有多高,其监理工作没有源动力,会浮于表面,监理工作难以做到实处。
⑵ 廉洁意识。监理工程师在监理执行中,要对不合格的工程叫停,并督促施工方返工;对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做出拒绝进场和使用的决定;对不符合施工安全的情况要求施工方进行整改。以上情况都会引起施工方或建设方建设成本的增加,监理人员也会因此受到侵蚀。如果监理人员不能廉洁自律,工程的质量控制就会大打折扣,造成质量失控。所以,要加强廉洁意识,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不留情面。
3 把握审查审批和巡视旁站环节
⑴把握审查审批环节。施工组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质量控制参数是否准确,开工条件是否具备等等,都是需要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和审批的环节。监理工程师要按照详细的审查审批信息,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履行监理的职责,对不按监理程序履行相关手续的施工方和人员进行制止,并予以纠正,使审查和审批工作落到实处。
⑵把握巡视旁站环节。监理旁站和巡视是监理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监理工程师一定要贯彻执行。施工工艺、施工操作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工程结构是否与设计方案一致,施工防护措施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等都可以通过监理旁站进行解决。监理旁站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对质量缺陷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纠正,是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此外,监理人员每天要对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巡检,将巡检结果和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文字记录,存档。
二、我国监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1998年以来,我国在建设领域推行了建设监理制度,以提高我国的投资效益和建筑水平。《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部86号令等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监理制度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并依靠法制和行政力量强制推行。 近年来,纵使国家已经将监理工作大范围的推广,但目前建设监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状况令人堪忧。不要说建筑项目的业主以及项目投资方对监理工作的概念认识不足,就是监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中也有对项目工程监理认识不正确的现象发生。更不要提对监理工作在工程中所处位置以及所做工作的意义有明晰的认识。从1992年2月1日施行《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试行办法》开始,到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许多与建设工程监理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
三、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职责及工作内容
1 建筑工程施工前的监理工作
1.1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文件的编制。
监理机构在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工程监理工作文件的编制,是监理工作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建筑工程监理文件包括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大纲的主要内容是监理机构针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开展监理工作的基本方案。监理大纲根据建设工程各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结合实际,阐述对该工程监理招标文件的理解,提出工程监理工作的目标,制定相应的监理措施。监理规划是指在总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编制、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用来指导项目监理机制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监理规划的编制要以监理大纲为基础,充分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监理实施细则是在监理规划的基础上,由项目监理机构的专业监理工程师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监理工作编写,并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实施的操作性文件。监理实施细则反映了监理单位对项目控制的理解能力,程序控制技术水平。
1.2 加强项目施工前设计文件的审核。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根据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的。设计图纸是否正确,能否满足工程要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监理单位要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监理单位要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图纸的会审,对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请业主进行方案或者设计的修改,并督促设计部门的修订进度。在修改完成后,经过变更的图纸要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2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
2.1 严把材料关
原材料、半成品和施工配件是建筑物的建设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因此要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①仔细检查进场材料的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出厂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是否齐全,证明材料不全,禁止进场,对已经进场的 “三无”材料要清退出场。②在工作中要加大对工程检验批、分项的检查,要及时对检验批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及时返工或推倒重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对工程分项、分部验收,严格标准,增加对工程巡回检查的次数,对查出的质量问题决不姑息,坚决处理。③加强施工材料的取样送检。
2.2 重视旁站监理及巡视检查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内容安排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1000-0186(2002)01-0044-05
在高中阶段应独立设置历史课程,这一点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那么,高中历史课程如何设置?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学习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似乎已经解决而实际远未解决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国现今实施的有两个方案,一是教育部方案,一是上海方案。此外,北京不久前也已确定了另一个方案,即将实施。
按照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高中历史课的安排是:高一开设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高二开设选修Ⅰ世界近代史,高三开设选修Ⅱ中国古代史。这个方案的主要优点是,让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次上再一次系统地学习中外历史,更多地更牢固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清晰地把握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应该说,这是符合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的。但此方案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突出的有两点:第一,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少,二者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第二,初高中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效益的提高都不利。诚然,无论是大纲的制定者,还是教材的编写者,都力图将初高中的历史教学加以区分,并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大纲制定者提出了“注意区分高、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层次性”[1]的原则,而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路是:“初中教材偏重历史事件的过程,偏重感性描写,偏重具体生动,内容比较浅显;高中则偏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偏重理性分析,有一定深度。”[2]但是,在学科体系、教材体例、教学内容要点无明显差别的条件下,要真正区分高初中历史教材的层次性实在是太困难了。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性出发,有识之士早就指出:“初中、高中历史教材两个循环的编法弊大于利。”[3]
1998年,上海作为发达地区制定了探索性的历史课程标准。按此标准,实施中外历史合讲的方案。与此相适应,上海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中外历史合编的体例。这一方案的优点很多,如“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上为中外历史的联系和比较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这种结构体系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本有很大差异,教学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有效地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4]但这一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同志已经指出:“中、外历史有的可以结合,有的不易结合,有的不能结合。例如古代史中,中国和世界历史几乎没有交叉,只好各讲各的。这样,整个教材难以形成完整体系,有拼盘感”。[5]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上海实施的中外历史合编方案,是“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作为高中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并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重点叙述,在中外比例上,中国史占1/3,外国史占2/3”。[6]也就是说,这种中外历史合编是以世界史为主,中国史为辅。而按照现行的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规定,中国近现代史应上105课时,中国古代史应上63课时,中国史共上168课时,世界近现代史应上68课时,中外历史的比例为168:68,中国史超过2/3,世界史不足1/3。这说明,全国现行方案是以中国史为主,世界史为辅。我国已初步形成并正在完善“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建设体制,教材开始走向多样化。但作为中学阶段的教材,还是有一定的全国性的统一要求的。上海方案和教育部方案之间的上述差异,必将影响中外历史合编教材的生存。而若要在更大的范围推广使用它,这个差异无疑是拦路虎。其实,从性质上说,上海方案本身明显地带有应急性和过渡性。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位主要编写者回忆说:“从1989年开始,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就进入了调查研究阶段。当时高中历史课程的最大弊端是:只设世界历史课程,不设中国史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要增加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历史教材编写组提出了中外历史合编的方案,即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作为高中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并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重点叙述。”[7]时过境迁,现今全国高中历史课的设置已发生重大变化,高中既要开世界近现代史,更要开中国近现代史,而且后者是必修课,课时较多,前者是选修课,课时不多。在这种新形势下,给人的感觉是中外历史合编、以世界史为主的方案,似乎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然,也可以搞一个中外历史合编、以中国史为主的方案。但可以预言,要推出这样一个方案将是十分困难的,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中外历史合编,若以中国史为主线,则串不起世界史的内容。”[8]
鉴于上述两个方案存在的问题,有同志提出高中开设专题史的方案。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庆龚奇柱先生就曾明确提出了此方案,并以此为题在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怀柔年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会后发言稿以文章的形式公开发表。与上海方案不同,按《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编制的北京历史课程标准就采取了专题的方案。该方案的要旨是“以专题形式学习,选择学生‘应知能会’的重点知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外文化史中有重大影响和探索价值的问题,注重理性思考”。[9]近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李伟科同志又发表文章进一步论证这一方案。文章强调指出:“在初中学过一轮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之后,高中不应再重复一个循环,而可以就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进一步探讨,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初中通史体例教材提高公民的素质,学习高中专题体例教材使高中学生在初中通史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着重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这样初中和高中分成两个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更高的效率培养更高质量的学生”。[10]应该说,高中开设专题史的方案是有其价值的,但实施起来也有问题。第一,中学历史教育是历史基础教育。如高中历史教材,打破时序,不按历史发展的系统讲述历史,而按人为的专题组织教学内容,跳跃性过大,不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划分历史发展的阶段并了解阶段的特征。换言之,专题教学可能并不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的最佳选择。第二,随着课程改革新方案的出台,我国高中将普遍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而无论单独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还是历史课内的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专题来组织的。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即附有22个“研究性课题参考题目”,这些题目大多可视为“专题”。如高中开设专题史,历史教材按专题来编写,则势必与“研究性学习”相互冲突。笔者以为,两相比较,把高中阶段专题史的学习安排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历史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更合理一些。第三,我们不仅要考虑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还要考虑中学与大学历史教育的衔接。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看,大学阶段更多地采用专题史的形式似乎更恰当一些。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高中开设专题史的方案也非上策。
关键词:特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2000年以来,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更加宏观,偏向发展战略和方向制定,针对该类城市总体规划与对具体建设项目的指导性减弱等,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开始探索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以远粗近细的思路来重新思考近期建设规划的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目前,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的已基本确立, 但学术界关于大中小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探讨还在不断深入。因此, 本文尝试以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面向规划管理视角探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与内容。
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期建设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空间布局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1年,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随后全国特大城市掀起了新一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热潮。
综合分析有一定代表性的规划成果,当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突击应付式,把总体规划目标等简单分解,对现状问题研究不深入,针对性差;②理想蓝图式,对发展目标论述较多,对实施时序及路径缺少研究;③闭门造车式,与相关部门结合较少,陷入了技术理性的陷阱,缺乏社会认同。
上述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需要克服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需要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同时结合现状,面向实施,需要充分考虑了现状条件, 兼顾各方利益,使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
三、 面向规划管理的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内容
“十二五”时期是中原经济区及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为有效贯彻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对郑州市“十二五”时期建设的指导与统筹,分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落实住建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具体讲,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与内容如下:
1、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及现状问题分析
全面剖析《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自2008年纲要批复以来实施绩效及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落实已批的城市总体规划,但近期目标的确定不仅是对总体规划目标的简单分解,更需要从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突破口,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至2010年底,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约372万人,建设用地312.4平方公里。通过对现状综合分析,结合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本规划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发展用地空间亟待整合,市域城镇序列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中心城区内部因现状基础、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呈现典型的空间分化,需要差别化的空间发展导向和政策支持;三是中心城区城市居住用地比例偏高,人口向老城区快速集聚趋势明显,与总体规划提出的疏散老城区人口目标相悖;四是部分产业空间重组重构进程缓慢,不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和国家现代物流商贸中心的构建;五是新区快速扩张和老城区高强度更新,导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阶段性不足,民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六是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严峻,交通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建设任重道远;七是市政基础设施面临旧城设施老化以及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巨大缺口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八是公共安全设施欠帐较多,地下空间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2、外地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经验借鉴
分析研究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及方法具有以下共同点:
(1)“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滚动编制方式。
(2)规划内容方面强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着眼于关键问题,重点突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土地供应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为抓手强化政府引导;落实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加强前期策划和分析,将带动性强项目与土地投放时序、投融资计划进行统筹协调;开门做规划,将技术成果向公共政策转变。
(3)保障机制方面建立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使规划能够进行动态调整。
3、与“十二五”规划协同,搭建调控城市发展的“空间整合平台”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但该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视角的考虑问题偏弱。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均需要从城市规划所擅长的空间资源分配角度出发,以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协调为切入点。本次规划深入研究“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并综合协调各部门建设计划,近期建设规划建立从空间上统筹各类城市建设的规划平台,引导各项投资规模效应发挥及在空间上的协同,构建统筹协调各项城市建设行为的“空间整合平台”。
规划期末,城市“两轴八片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至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3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80平方公里。
4、确定城市重点发展区,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优化
城市重点发展区包括重点开发地区、重点完善地区、重点提升地区和重点生态建设地区四类,是由政府主导推动、对城市近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期需要重点推进的区域。郑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了郑州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部署,确定了郑州东站交通枢纽中心地区等作为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在规划期内,将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投入,加大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迅速形成投资规模效应,使得该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土地投放量优先保证,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保持适当超前。
郑州市近期用地发展主要沿两条轴线拓展,以东向为主。规划六个重点开发地区、三个重点完善地区、三个重点提升地区和两个重点生态建设地区。
5、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库和行动计划
重大建设项目是政府主导以财政投入和实体开发的方式引导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和促进城市建设和的重要抓手。郑州市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在空间统筹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政府各部门发展的设想,凝聚城市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共识,确定项目规模、投资估算、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城市近期建设的重大项目库。同时,为完善规划的“滚动”实施机制,将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逐年分解年度规划目标,形成年度建设项目库,使规划行动计划由五年近期向年度转变。
以面向规划管理为导向,制定如下十二大行动计划:
(1)区域城乡统筹推进计划: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地位,形成“十”字形高铁网络,建成郑州至开封等城际铁路。
(2)居住及住宅建设发展计划:加快龙湖等新区居住区建设,通过旧城有机更新,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善各类设施,促进老城区居住环境优化和功能提升。
(3)园区建设和功能整合计划:近期更新改造旧工业用地约12.64平方千米,新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10.78平方千米。重点建设国际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商贸服务业发展计划:初步形成区域、城市、片区和社区四级商业服务中心体系,逐步推进三环以内现状批发市场向城市的疏解,提升郑东新区CBD金融商务区功能。
(5)包括保障房建设、医疗、体育等的和谐民生计划:完成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规划独立保障性住房用地732.36公顷。新建小学179所,中学80所,九年制学校15所,高中15所。
(6)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计划:近期重点建设6处遗址公园、3处寺庙、4处历史博物馆。
(7)碧水蓝天计划:疏通连接贯穿城市的魏河等主要河渠,建设龙湖、龙子湖与西流湖公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到2015年,空气质量好于II级以上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8)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计划:完成三环快速化、四环快速化,建成京沙快速路、陇海路高架桥、农业路高架桥,构建主城区“环形加十字”快速路系统。公共交通建设计划,轨道交通:轨道1、2号线一期建成运营,新建9条快速公交走廊,总长117千米。
(9)市政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计划:给水、排水项目及计划,至2015年,新建刘湾水厂等3座水厂,新建南三环污水厂、双桥污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能源工程项目及计划方面,新建桥南热源厂等。扩容2座220千伏变电站 ,新建8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6座,规划改扩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
(10)城市安全防灾建设计划:加快黄河等标准化堤防建设级贾鲁河、魏河、七里河、潮河、金水河、枯河的治理任务以及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近期人防工程人均建筑面积达到0.5平方米;新建消防站54座。
(11)地下空间开发计划:重点推进以依托轨道交通沿线、绿地和城市核心区的“两线、三区、多点”为重点的公共地下空间开发。
(12)低碳城市建设计划:控制城市生态绿地,形成“两带、一环、四楔、两湖、七链”的绿地系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广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加大新能源开发使用。
6、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
探索郑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常态化模式,完善规划跟踪机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配套,建立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编制机制。
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其它相关部门年度计划,年度计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和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面向规划管理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内容,该内容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篇幅所限,笔者仅以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制定可落实的行动计划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引起学术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8月
[2] 邹兵. 由“战略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对总体规划变革趋势的判断[J].城市规划,2003,(5).
[3] 杨恢武,郑文辉,刘志成.新时期近期建设规划的特殊定位与工作思路的革新[J].现代城市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