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阅读与理解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互动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建立相互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情感,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教师到喜爱物理学科。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把以和物理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物理为快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 充分备课,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而有一些教师教案“写得”非常好,教案、课件是从网上拷贝来的,网上确实有不少优秀教案,也有一些好课件,但是人家的好教案对你和你的学生未必是好东西,参考一下可以,照搬肯定不好,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加工是一定不行的。应此,在设计教案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更要精心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在备课之前,应收集一些材料,比如收集几个关于本节课的教案,借鉴符合自己教学的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典型的例题。然后再自己备课,做到有米之吹;另外,还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作用,一个备课组的教师主备人备好草稿后,再集思广益,进行优化组合,把每个人的优点集中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很优秀的教案;再者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把课前备课、课中生成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才能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使课堂精炼、生动,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 培养读书习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在课堂教学以及答题过程中,简单的概念、公式、单位、图表会答错,分析其原因,学生不认真读书。学生认为语文书才是要读的,而物理只需要做题目,不需要读书。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读书,培养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做一定的工作。其一教师要坚持有布置、有检查,把阅读理解教材落到实处。一般要求学生实行“三读”,课前通读、课堂精读、课后细读。纠正学生不重视阅读、理解教材,而没有掌握物理知识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做习题上的偏见。其二,教师在检查学生阅读情况时,要事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设计要以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适中,使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后能正确回答,使他们有成功感,对阅读理解教材产生兴趣。阅读理解教材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可以把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正确地引导到寻求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上来。
四、 投其所好,形成“有效学习共同体”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了解到以下的课学生都不愿听。因此,使课堂的学习效果很差。(1) 老调重弹的复习课、试卷分析课。(2) 是新课,但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内容。(3) 实验课。教师课前喋喋不休的交待。鉴于此,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在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教师点拨,给学生留存空间,能使他们很好的展示自己,课堂效果显而易见。至于对新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得更透。当然,放手不等于不问,重点、难点教师要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老师的辛苦。课前要查资料,写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对实验课教学,是学习物理的重点。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要求,还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探索。看到这种情况,老师高兴,学生不仅玩出来门道,而且玩得更高兴、更有趣。
关键词: 备课 授课 目的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备课是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科学化、艺术化的处理过程,教师要做到运筹帷幄,就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一、备课是授课的基础
1.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并积累资料。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有关辅助材料,一般要达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要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内容和概念,把每一个细节都弄清楚,否则不仅会闹笑话还会害学生。所谓透,就是要吃透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要了解每一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了解整个教材组织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搞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然后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出发,反复思考总结,力求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前后贯穿逐步深化等。所谓化,就是认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将教材与自己的知识融为一体,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对教材熟读成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摆脱对现成教材的机械搬用和转述。钻研教材要钻进去,走出来。钻进去是为了领会教材精华,准确掌握内容,走出去就是能在讲课时深入浅出,灵活自如。此外还要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发现异同,拓宽知识视野。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思想情况及其爱好习惯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备课时才能“量体裁衣”,讲课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削足适履”。我们应根据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程度,确定教学的难点,分析学生的教学思维方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倾向,把学生的思想引到合乎逻辑的道路上去。
二、备课是授课前的谋划、决策
授课前的谋划工作就是要根据前面运筹的结果编写出授课提纲或教案,即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设计课堂授课程序等。
首先要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对教材做适当处理,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分开讲或合起来讲等,都要仔细考虑,合理安排,必要时要对教材做些适当的增删取舍。
例如实习课,就要考虑前后课题的联系性和理论课与实习课有脱节现象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讲授的次序,例如电工实习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安装,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维修。如果按顺序讲解不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维修方法,那么应结合教材内容,把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内容安排在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中,使安装部分实践起来不呆板,并将安装中易发生的故障与错误结合起来讲,使问题迎刃而解。再如,在进行X62W万能铣床故障分析时由于工种差别,学生对车床复杂的机械运动与电气联系容易产生迷惑,在备课时就应采用各个击破的教学法,把复杂的电路图的控制部分分成三块,即主轴传动部分、工作台运转方向部分和快速进给部分,分三次做电路分析讲解,并在事前备课时,配制出各部分的电路模拟盘,等学生各部分都理解了,再对总图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在模拟盘和X62W万能铣床上进行故障模拟练习。采用这种方法与以前的备课讲解比较起来,备课虽麻烦但讲起来方便省力,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实践证明,合理地对教材进行调整与安排是实现教学“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案。
三、备课教案要精细、切实、规范
编写教案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钻研教学大纲,目的在于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从而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钻研教科书,目的在于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理解整个教材的科学体系,明确重点章节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晓每一部分教材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阅读参考资料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个结论、公式、定理、规则,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含义和来龙去脉的理解,积累资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把教材变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水平。要了解学生。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要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上。所以了解学生是备课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此工作应建立在平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等。要充分估计到学生掌握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会发生困难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还要估计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反应等,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做出正确的安排。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书面教材变成学生可接受的口头教材,在备课时就要很得体地组织教材,如事实怎么叙述、概念怎样引出、规律怎样论证等,所以将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写成教案。
教师备课时,书写授课教案,即单元授课计划及具体授课教案,在制订课堂授课计划时要明确以下几点:本课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题的主要内容、难点、重点、关键点等;教学方法,考虑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进度情况;巡回辅导情况;检查与总结。这些都要详细记录,教师要把这个过程看做是“精备”,它是备课工作中最为深入具体的一步。有了教案,教师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每背一遍课,都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进一步消化、领会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因此备课与教案是授课的先决条件,一定要写好它。
四、备课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被书本或参考书牵着鼻子走。
2.备课时要有“实战感”,应提前两周准备。
3.教案应是教一遍、写一次,并要反复修改,绝不能重复使用老教案。
备课要讲求实效,生疏的教材应详写,熟悉的教材应略写。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充分发挥创造性,但它一般不外乎两个内容,一是摘出明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二是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感染教育发挥创造性通览教材吃透教材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要改革语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重视备课,并写好教案。由此可见备课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进一步钻研理解消化教材的过程,也是设计推敲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达到条理系统科学化的过程。写教案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既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又体现它的思想性,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受到感染教育。备课要讲求实效,生疏的教材应详写,熟悉的教材应略写。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即可充分发挥创造性,但它一般不外乎两个内容,一是摘出明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二是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前者是目的,后者是完成目的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备课应采用单元备课的方法,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确实行之有效的教案,万万不可为备课而备课,失去备课的实用价值。目前,在备课工作上存不少弊端,普遍的一种是只考虑教师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学,导致教学中“满堂灌”,学生学的被动,耗时多,收效少。这种教学状况往往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单考虑了教的一方面,没有考虑学生学的一方面。要使学生学得主动,首先应考虑改进备课方法,把备学法作为备课的主要任务,一切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从教给学生具体学法着手,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一、通览教材,全面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理解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有经验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绝不局限于本课本单元,而很注重教材前后的连贯性,从整体改革的角度考虑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对教材有了纵向联系的基础,就能深入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从而比较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前后的联系。如若不能通览全部教材,最低限度应了解一本书或一个单元的内容。在以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反复阅读教材,着重研究教材的基本思想、重点、难点,确定本课时的具体目的要求,设计课堂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做到教学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例如,每个单元教编排三类课文,按照由讲读到阅读,再到独立阅读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便于教师一组一组地进行教学,从讲读课中学到的方法到阅读课或独立阅读课时就运用所学的方法,根据这一特点,教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吃透教材,理清思路,明确作者用意,学习写作方法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就语文教学来说,吃透教材就是要揣摸作者的思路,认真研究作者是按一条什么思路去组织文章,又如何循着这条思路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怎样一步步、一层层表达中心的,这是备好课、上好课的重要一环。出于这点,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停留在对内容的一般性理解上,因为对内容表层的理解,学生并不感到困难,所以教师应把主要精力花在寻找文章的思路上,遵循文章的思路,弄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段落与全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才能做到“红线串珍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层层相扣。能这样坚持下去,必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钻研教材并可理出文章思路图:
文章开头总述了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二段没有直接写他怎样粟出,怎样爱国,而写修筑计划刚提出时,帝国主义怎样要挟、阻挠、讽刺、嘲笑。表面看来,两段仿佛无关,有的同学甚至认为这段可有可无,其实大不是这样,细想下去,为什么作者在这儿先写帝国主义的情况呢?正是为了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即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条件,就在帝国主义那样重重困难,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干,提前竣工,岂不正是说明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吗?这样弄清了它们的内在联系,理清了脉络,准备归纳出了中心思想,学生不仅从中受到了教育,而且学到了写作方法,这一段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三、钻研教材还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谓重点,是指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有很大很用的部分;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关键是指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知识能起决定作用的部分。能抓住这些要点,就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重点,把握住关键,再加上妥善的教学方法,驾驭课堂就会目标明确,效果良好。四、注意课堂反馈,及时调整学法内容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并非由教师输出的信息的多少而判定,而是由学生输入的有效信息来决定,所以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优化,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合理调节。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方式很多。通过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可知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如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来捕捉反馈信息,通过测验和批阅作业更是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回路,教师可根据所取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评定,对于正确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错误的,则要否定,如果有偏差,则要指出偏差所在,万不可态度暖昧,不加可否,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似是而非。如能及时又准确地评定信息,采取有效方法调节,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我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末了向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狐狸,还是喜欢乌鸦?为什么?”有一个同学回答说,他喜欢狐狸,理由是狐狸“聪明”,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原来学生对“狡猾”和“聪明”弄不清,于是我抓住这一信息,对这两个感彩恰恰相反的词进行了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确了“狡猾”是说诡秘,说话办事不可信任,是贬义词;而“聪明”是说某人机灵,做事有方,理解能力强,是褒义词。这样及时评定,及时调整,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