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标准范文

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标准

第1篇

经县委政府申报、省政府批复,2010-2012年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区为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高庙王乡四个区域近20万亩耕地。主要现状水利工程多是60年代前后建设的,现有小型水源工程182处,泵站提水灌溉工程4处,机井125眼。工程运行40多年来,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渠道衬砌率低、质量差、渗漏严重。建筑物超役运行已老化、退化失修。尤其是土质渠系损失水量较为严重。现状干级渠道衬砌率仅为15%;年均输水损失近1亿m3。支级渠系几乎全为土渠,衬砌率仅为2%;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灌溉模式仍是传统的畦田大水漫灌、跑、冒、渗、漏及群众乱扒乱堵,乱放水的现象普遍严重。早灌一次每亩需用水80余m3。项目区内干渠、支渠、农田斗沟等输排水渠沟长期管理粗放,渠道淤积,堵塞严重。农田输、排水渠沟布局极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灌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

2现代化小农水工程设计的规划布局

项目区建设规划设计布局起点高,突出实效性。根据水资源现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优化工程设计,优选灌溉模式,全部采用管道输水方式。以管代渠、节水节地。水源依据是“靠河建站,不靠河打井”的原则,精心布局、细化设计。达到工程设计“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还能用”的目标要求。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25万亩;铺设UPVC管道700km,新挖疏浚河道172km,新修建生产路83km,新建、改建桥涵闸等建筑物302座,新打和配套改造机井943眼,新建泵站泵房36座,配套水泵、架设变压器、安装变频供水设备36台套。新建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4处。设计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管网工程系统。36座泵站采用变频自动化控制,高效节能,943眼机井采用一泵多卡管道灌溉模式,节水省电、方便操作及管护。

3工程设计模式

泵站工程模式:“一泵、一网、一卡两表多栓、一带、一畦田”。机井工程模式:“一井、一网、一卡、一表、一栓、一畦田”。一泵指泵站,控制灌溉面积3000亩左右。选用单级双吸中开离心泵,扬程24m,功率22~185kW,流量每小时500~1866m3。泵站配置拦污栅网、闸阀、压力表、真空泵、变频柜、高低压配电设施等。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体现了新技术应用和标准设计应用。泵室为钢筋砼结构,泵房为砖混结构,钢木套装门、塑钢窗、花园式院落。“一井”指配套机电井。为混凝土砂管井。井深60~70m,单井出水量40~60m3,设出水口(给水栓)10~20个,单井控制灌溉面积80亩左右。“一网”指输配水管网系统,从泵站、机井到田间出水口均用管网输水。“以管网代沟渠”、灌排水分设,实现田间自来水无死角无盲区。因管网系统较大,设计管道直径从Φ110~Φ500mm均用UPVC管件。系统设进气、排气阀、泄水阀、闸阀等配套设施。泵站出水口设计安置磁流量计和插入式数字流量计两种计水量器具,给水栓配备移动水表和小白龙输水软管。“一卡”指智能控制卡。用于泵站、机井启动,控制一座泵站、一眼机井灌溉。一泵一井多卡,依卡缴费,刷卡取水,实现计量用水缴费,促进了群众节水意识。“两表”或“一表”,是系统中的固定水表和移动水表。固定水表安装于泵站灌区干管首端,由水管员管理。作为泵站计量用水收费依据。移动水表是将固定水表计量分配到用水户的延伸和依据。水表起止码由水管员记录,用水户确认。机井灌区仅在井池出水口设固定水表。“多栓”或“一栓”,指泵站或机井系统的给水栓。泵站系统设多栓,机井设一栓用水灌溉。大田灌溉给水栓设计采用是先进的自动排气系统,解决了原来给水栓排气困难的问题。由一体式改为分体式安装,有自动关闭功能,节水高效。由地上变为地下深埋,便于机耕,用水泥浇筑,有防盗、防晒、防老化、不易损坏的优点。一带是田间出水口以下连接小白龙输水带。给水栓通过输水带用快速接头连接向畦田内灌溉,使用方便。畦田是田间畦块。传统长畦200~300m,宽8~10m,灌溉时间长,浪费水电。设计田间支管间距100m左右,出水口间距50m左右,畦田大变小,加大了田间节水效果。泵站灌区和机井灌区核定水价为0.21元/m3和0.22元/m3,亩次灌溉成本10元左右,比传统灌溉模式节省50%.

4工程设计综合效益分析

4.1创新了灌溉模式,优化了水资源配置

项目区实现了高效节水管网化管道灌溉模式,通过现代化先进的管网工程进行农田输水灌溉。以生产路为框架,在田间铺设了纵横交织的封闭式压力管网。乡镇灌溉用水协会根据各村灌溉面积,农作物种植季节、生长情况、土壤墒情、旱情选择配水,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节水灌溉的目标。

4.2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保障了水利支撑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省电灌溉工程系统,全面解决了以往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科学的灌溉技术和充足的水源条件,使粮食及其它特色产业规模快速发展,项目区出现了一大批种粮大户,特色优质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形成了特色产业经济强镇、强村、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4.3实现了高标准现代化农田基础建设

小农水工程的设计,实现了耕地灌区节水化,工程运行科学化、长效化、灌区路网化、工程管网化。同时实现了灌溉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近20万亩。用水成本由以前每亩次30元左右降至10元左右,节水节电,达到设计要求。

4.4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

阳谷县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工程设计建设从2010年11月22日开工,至2013年3月31日完工,达到了现代化建设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极大的、全面的得到了改善。实际效益超过了当初设计效益。据统计,项目区新增年蓄水、引水、提水能力485m3,新建高效节水省电工程5处,改善、新增灌溉面积15.25万亩,年增产粮食平均202.47万kg。年均增经济效益产值548.49万元,年节水1059万m3,省工2664万个,节地1448亩,农民人均年增加收入1500元。经省市考评验收获优秀工程。工程建设后,县水务局又帮助项目区乡镇协会建立了工程轮灌、维修、管护、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水费收缴管理等相应配套的规范制度。并分期分批对基层用水协会成员、农村水管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建立了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从而使群众受益、政府满意。项目区工程运行完好率和水费征收率均达100%;真正实现了“惠民工程”“民心工程”。2013年9月,阳谷县以优秀的水利工程质量和数量,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五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获全省18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县名列第一的好成绩。

第2篇

“三类村”建设工程,就是根据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把全乡12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建设,按照合理比例划分为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三个类型来推进,利用3年时间集中攻坚突出短板,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提升农村整体面貌阶段性目标,集中攻坚卫生整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四个方面突出短板,实行政府主导、村级主责、农民参与、部门包保、社会支持推进机制,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实干苦干3年,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努力让全镇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二)基本原则

镇村联动,村级主责。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镇里负责总体统筹推进,重点抓好谋划设计、督促检查、考核验收。镇党委和政府承担建设主体责任,组织村级具体实施推进。

聚焦重点,分类推进。着眼补齐现阶段农村突出短板,集中攻坚卫生整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四个方面,分类别、分领域探索可行路径和多元建设模式。

规划先行,要素配套。充分考虑各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差异,区别制定各类村建设规划,配套落实财力物力等要素。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杜绝形式主义,严控脱离实际的举债建设。

全程监管,质量为重。建立健全全程考核机制,科学评价和验收每年度建设任务和每项工程质量,确保“三类村”建设工程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理念,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建设目标

“三类村”建设工程,利用3年时间集中攻坚。从2020年初全面启动,至2022年底全面验收。分类确定建设标准,按年滚动推进,全程对标对表考核。通过点上不断突破,推进面上整体跃升,进而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的阶段性目标。

标兵村。3年创建1个,占行政村总量8%左右。其中,2021年完成1个。主要选择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前列和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效的行政村,以打造全面小康标杆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核心,通过抓提升、上水平,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振兴。

先进村。3年创建7个,占行政村总量58%。其中,2020年完成2个,2021年完成2个,2022年完成3个。主要针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后劲潜力比较好的行政村,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抓硬件、攻弱项,实现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达标村。3年创建4个,占行政村总量33%左右。其中,2020年完成2个,2021年完成1个,2022年完成1个。主要针对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的行政村,以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为核心,通过抓“六清”、补短板,实现村屯常年干净整洁。

二、重点任务

(一)标兵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全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之间主路全部硬化,实现屯屯通;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巷路全部硬化,实现户户通。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排水渠系,主渠、干渠标准样式统一。

(3)院墙大门。每个自然屯都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农户院落整齐划一;每条街上的农户院墙、大门标准样式统一。

(4)路灯亮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两侧、广场周围全部安装路灯。

(5)村屯绿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巷路两侧全部栽树绿化;所有农户大门前、院墙边全部栽花种草;村部、广场周围绿化美化具有景观效果。

3.产业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链模式,村民能够从中实现多环节就业、多元化创收;高标准农田、现代种养园区、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等某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庭院经济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统一推行绿色有机生产标准,打造出1个区域知名品牌。

4.乡村治理。村党支部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战斗堡垒作用成效突出;村内政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务监督机制健全规范;村部必须高标准实现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六星一网”工程各项要求;村规民约健全并有效执行,村民自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5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4次。

(二)先进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有“厕所革命”任务的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全部硬化;巷路砂石铺垫平整。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排水渠系,主渠标准样式统一。

(3)路灯亮化。村部所在自然屯主路两侧安装路灯。

(4)院墙大门。各自然屯每条街上的农户院落整齐一致;主路、干路两侧农户的院墙、大门率先达到标准样式统一。

(5)绿化美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两侧栽树绿化;主路、干路两侧的农户大门前、院墙边栽花种草;村部、广场周围绿化美化。

3.产业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与域内外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合作;以抗旱为主等生产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实现旱涝保收;至少创建1户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组织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庭院经济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定单生产模式。

4.乡村治理。村两委班子和谐有战斗力,落实上级决策成效明显;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级政务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建立并规范执行,能够有效推进村民自治;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3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8次。

(三)达标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有“厕所革命”任务的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实现硬化;干路、巷路砂石铺垫平整,保证群众日常出行顺畅。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简易成型排水渠系,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屯外。

(3)院墙大门。所有自然屯农户的院墙完好整齐、大门端正整洁,保证院内没有废弃建筑物。

(4)绿化美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两侧栽树绿化,保证成活率达98%以上。

3.乡村治理。村两委班子和谐稳定,能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村级政务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建立并有效执行;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2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2次。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镇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各村各部门要主动认领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形成分线作战、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

(二)落实建设计划。按照“三类村”建设标准,细化出每个年度的任务单、时间表、路线图。标兵村在选点布局上,优先考虑公路铁路沿线、旅游景区的行政村。加强“三类村”工程档案管理,逐步纳入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

第3篇

黑龙江省泰来县水务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

摘要 泰来县属我省西部干旱地区,低产田改造任务极为繁重,以低产田改造为立项重点,把旱改水作为治理切入点,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高标准、高效益、成规模为建设目标。

关键词 泰来县;低产田;农田水利;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018-02

1项目背景

泰来县现有耕地239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18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75.3%,低产田改造任务极为繁重,为发展区域经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土地治理以此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加上乡镇村大多是各自为战,造成规划不统一,布局不合理,设计不科学,治理不成规模,治理成效不显著,从宏观角度看,往往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产生无功投入和无益工程。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按着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意见,以低产田改造为立项重点,把旱改水作为治理切入点,以高标准、高效益、成规模为建设目标。项目区位于胜利乡境内,现有耕地1.3万亩,这里土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是旱改水的适宜区域。泰来县正在实施的省重点水利工程“泰来引嫩工程”项目,从项目区经过,2007年建设的农业开发半拉山低改项目引水工程可同时为项目区引水,使本项目水源供给有了双重保障。省市县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加激励了当地干部群众开发积极性,技术依托单位全力支持,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立项开发是打开多年束缚这一区域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当地经济锁链的钥匙。 项目区地处低洼地带,耕地连年遭遇涝灾,由于多年内涝,粮食产量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仅有2 099元,农民收入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力建设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当地干部群众对这一区域立项开发早已翘首企盼,热切盼望尽早实施;

2)立项开发是全面提高农村综合效益水平的关键。立项开发彻底解决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问题,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增加农业整体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水平,为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将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3)土地立项开发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更能充分的利用这一地区的资源优势,在开发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形成;

4)在这一区域立项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由于长期内涝,农民收成不好,效益不高,因此,农民不愿意投入,地越种越穷,很多农民弃耕,因此,这些立项开发也是德政工程,极其必要。

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条件是这一区域立项开发的基础。

1)项目区土质为厚层砂砾底草甸土,土壤肥沃结构致密,适于水稻生长,开发区内地势平坦,而且集中连片,有利于开发水稻生产和统一规划管理;

2)供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的嫩江水且无污染,水质优良,完全可以保证项目区生产和生活用水;

3)项目区的气候条件良好。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是我省的第一积温带,积温高,无霜期可达145天,日照时数长,小区光热协调,这些都是开发优质水稻产业不可缺少的条件;

4)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层次的技术依托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全县有高初级农业技术人员40人,县乡村已形成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可为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项目乡镇与东北农大、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多家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依托关系,为项目高标准建设和取得高效益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5)开发区内交通便利,有村村通公路与小区相连,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电力充足设施齐全,每个自然屯均有380V动力线路,完全可以保证开发区的用电,区内通讯设施齐全,村屯有程控电话可通往全国各地;

6)干部群众积极性高,为立项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项目区的农民早已吃够了内涝的苦头,盼望尽早立项开发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农民们说:“如能立项开发我们愿意出工、出劳、出资保质保量完成开发建设任务”。

综上所述,该项目无论从组织领导、技术服务、资金保证,还是资源开发的科学合理性、前景和效益等诸方面都是可行的。

4 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有建节制闸2座,闸孔宽度2m,建分水闸9座,其中主干渠分水闸1座(闸孔宽度2m),支渠分水闸8座(闸孔宽度1m),建过路涵17座,其中直径为1m的双孔过路涵4座,直径为1m的单孔过路涵13座,交叉涵1座(直径为1m),农道桥5座(单跨5m),灌水渠系衬砌4公里,整修灌水渠系30km,整修排水渠系31km,整修农道12km,建育秧大棚240栋,86 400m2(每栋360m2,宽8m,长45m),营造防护林200亩,科技培训1 000人次,购良种2万kg。农机合作社建设内容有:购置4160型洛阳福宝玉米收割机1台,久保田插秧机5台,久保田588型水稻收割机1台,东方红1110型拖拉机1台,宁波484型拖拉机4台,纽荷兰804型拖拉机4台,建农具棚400m2,办公室、维修间300m2,机库100m2,停放场300m2。

5 综合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项目区计划种植水稻1.3万亩,单产500kg,总产650万kg,按每公斤2.4元计算,总产值1 560万元,比开发前增加1 014万元。

5.2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抗旱抗涝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在开发项目示范辐射下,加快周边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通过项目的建设,项目区年实现农业收入910万元,比开发前增加57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 652元,比开发前增加3 553元。

5.3 生态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使这一区域低产田变成高产水稻示范区,避免耕地由于受内涝造成的盐碱化,又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无序开采利用,从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6 结论和建议

6.1 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证得出结论:该项目是可行的。

6.2 问题与建议

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严格按设计标准施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并保证工程质量,使工程尽早发挥效益。对建后小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小区各项工程,积极引进先进实用技术,使农业开发小区始终处在区域农业发展中的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