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标准范文

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标准

第1篇

经县委政府申报、省政府批复,2010-2012年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区为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高庙王乡四个区域近20万亩耕地。主要现状水利工程多是60年代前后建设的,现有小型水源工程182处,泵站提水灌溉工程4处,机井125眼。工程运行40多年来,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渠道衬砌率低、质量差、渗漏严重。建筑物超役运行已老化、退化失修。尤其是土质渠系损失水量较为严重。现状干级渠道衬砌率仅为15%;年均输水损失近1亿m3。支级渠系几乎全为土渠,衬砌率仅为2%;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灌溉模式仍是传统的畦田大水漫灌、跑、冒、渗、漏及群众乱扒乱堵,乱放水的现象普遍严重。早灌一次每亩需用水80余m3。项目区内干渠、支渠、农田斗沟等输排水渠沟长期管理粗放,渠道淤积,堵塞严重。农田输、排水渠沟布局极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灌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

2现代化小农水工程设计的规划布局

项目区建设规划设计布局起点高,突出实效性。根据水资源现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优化工程设计,优选灌溉模式,全部采用管道输水方式。以管代渠、节水节地。水源依据是“靠河建站,不靠河打井”的原则,精心布局、细化设计。达到工程设计“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还能用”的目标要求。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25万亩;铺设UPVC管道700km,新挖疏浚河道172km,新修建生产路83km,新建、改建桥涵闸等建筑物302座,新打和配套改造机井943眼,新建泵站泵房36座,配套水泵、架设变压器、安装变频供水设备36台套。新建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4处。设计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管网工程系统。36座泵站采用变频自动化控制,高效节能,943眼机井采用一泵多卡管道灌溉模式,节水省电、方便操作及管护。

3工程设计模式

泵站工程模式:“一泵、一网、一卡两表多栓、一带、一畦田”。机井工程模式:“一井、一网、一卡、一表、一栓、一畦田”。一泵指泵站,控制灌溉面积3000亩左右。选用单级双吸中开离心泵,扬程24m,功率22~185kW,流量每小时500~1866m3。泵站配置拦污栅网、闸阀、压力表、真空泵、变频柜、高低压配电设施等。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体现了新技术应用和标准设计应用。泵室为钢筋砼结构,泵房为砖混结构,钢木套装门、塑钢窗、花园式院落。“一井”指配套机电井。为混凝土砂管井。井深60~70m,单井出水量40~60m3,设出水口(给水栓)10~20个,单井控制灌溉面积80亩左右。“一网”指输配水管网系统,从泵站、机井到田间出水口均用管网输水。“以管网代沟渠”、灌排水分设,实现田间自来水无死角无盲区。因管网系统较大,设计管道直径从Φ110~Φ500mm均用UPVC管件。系统设进气、排气阀、泄水阀、闸阀等配套设施。泵站出水口设计安置磁流量计和插入式数字流量计两种计水量器具,给水栓配备移动水表和小白龙输水软管。“一卡”指智能控制卡。用于泵站、机井启动,控制一座泵站、一眼机井灌溉。一泵一井多卡,依卡缴费,刷卡取水,实现计量用水缴费,促进了群众节水意识。“两表”或“一表”,是系统中的固定水表和移动水表。固定水表安装于泵站灌区干管首端,由水管员管理。作为泵站计量用水收费依据。移动水表是将固定水表计量分配到用水户的延伸和依据。水表起止码由水管员记录,用水户确认。机井灌区仅在井池出水口设固定水表。“多栓”或“一栓”,指泵站或机井系统的给水栓。泵站系统设多栓,机井设一栓用水灌溉。大田灌溉给水栓设计采用是先进的自动排气系统,解决了原来给水栓排气困难的问题。由一体式改为分体式安装,有自动关闭功能,节水高效。由地上变为地下深埋,便于机耕,用水泥浇筑,有防盗、防晒、防老化、不易损坏的优点。一带是田间出水口以下连接小白龙输水带。给水栓通过输水带用快速接头连接向畦田内灌溉,使用方便。畦田是田间畦块。传统长畦200~300m,宽8~10m,灌溉时间长,浪费水电。设计田间支管间距100m左右,出水口间距50m左右,畦田大变小,加大了田间节水效果。泵站灌区和机井灌区核定水价为0.21元/m3和0.22元/m3,亩次灌溉成本10元左右,比传统灌溉模式节省50%.

4工程设计综合效益分析

4.1创新了灌溉模式,优化了水资源配置

项目区实现了高效节水管网化管道灌溉模式,通过现代化先进的管网工程进行农田输水灌溉。以生产路为框架,在田间铺设了纵横交织的封闭式压力管网。乡镇灌溉用水协会根据各村灌溉面积,农作物种植季节、生长情况、土壤墒情、旱情选择配水,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节水灌溉的目标。

4.2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保障了水利支撑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省电灌溉工程系统,全面解决了以往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科学的灌溉技术和充足的水源条件,使粮食及其它特色产业规模快速发展,项目区出现了一大批种粮大户,特色优质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形成了特色产业经济强镇、强村、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4.3实现了高标准现代化农田基础建设

小农水工程的设计,实现了耕地灌区节水化,工程运行科学化、长效化、灌区路网化、工程管网化。同时实现了灌溉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近20万亩。用水成本由以前每亩次30元左右降至10元左右,节水节电,达到设计要求。

4.4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

阳谷县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工程设计建设从2010年11月22日开工,至2013年3月31日完工,达到了现代化建设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极大的、全面的得到了改善。实际效益超过了当初设计效益。据统计,项目区新增年蓄水、引水、提水能力485m3,新建高效节水省电工程5处,改善、新增灌溉面积15.25万亩,年增产粮食平均202.47万kg。年均增经济效益产值548.49万元,年节水1059万m3,省工2664万个,节地1448亩,农民人均年增加收入1500元。经省市考评验收获优秀工程。工程建设后,县水务局又帮助项目区乡镇协会建立了工程轮灌、维修、管护、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水费收缴管理等相应配套的规范制度。并分期分批对基层用水协会成员、农村水管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建立了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从而使群众受益、政府满意。项目区工程运行完好率和水费征收率均达100%;真正实现了“惠民工程”“民心工程”。2013年9月,阳谷县以优秀的水利工程质量和数量,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五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获全省18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县名列第一的好成绩。

第2篇

“三类村”建设工程,就是根据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把全乡12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建设,按照合理比例划分为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三个类型来推进,利用3年时间集中攻坚突出短板,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提升农村整体面貌阶段性目标,集中攻坚卫生整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四个方面突出短板,实行政府主导、村级主责、农民参与、部门包保、社会支持推进机制,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实干苦干3年,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努力让全镇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二)基本原则

镇村联动,村级主责。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镇里负责总体统筹推进,重点抓好谋划设计、督促检查、考核验收。镇党委和政府承担建设主体责任,组织村级具体实施推进。

聚焦重点,分类推进。着眼补齐现阶段农村突出短板,集中攻坚卫生整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四个方面,分类别、分领域探索可行路径和多元建设模式。

规划先行,要素配套。充分考虑各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差异,区别制定各类村建设规划,配套落实财力物力等要素。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杜绝形式主义,严控脱离实际的举债建设。

全程监管,质量为重。建立健全全程考核机制,科学评价和验收每年度建设任务和每项工程质量,确保“三类村”建设工程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理念,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建设目标

“三类村”建设工程,利用3年时间集中攻坚。从2020年初全面启动,至2022年底全面验收。分类确定建设标准,按年滚动推进,全程对标对表考核。通过点上不断突破,推进面上整体跃升,进而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农民生活大提升的阶段性目标。

标兵村。3年创建1个,占行政村总量8%左右。其中,2021年完成1个。主要选择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前列和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效的行政村,以打造全面小康标杆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核心,通过抓提升、上水平,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振兴。

先进村。3年创建7个,占行政村总量58%。其中,2020年完成2个,2021年完成2个,2022年完成3个。主要针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后劲潜力比较好的行政村,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抓硬件、攻弱项,实现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达标村。3年创建4个,占行政村总量33%左右。其中,2020年完成2个,2021年完成1个,2022年完成1个。主要针对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的行政村,以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为核心,通过抓“六清”、补短板,实现村屯常年干净整洁。

二、重点任务

(一)标兵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全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之间主路全部硬化,实现屯屯通;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巷路全部硬化,实现户户通。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排水渠系,主渠、干渠标准样式统一。

(3)院墙大门。每个自然屯都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农户院落整齐划一;每条街上的农户院墙、大门标准样式统一。

(4)路灯亮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两侧、广场周围全部安装路灯。

(5)村屯绿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巷路两侧全部栽树绿化;所有农户大门前、院墙边全部栽花种草;村部、广场周围绿化美化具有景观效果。

3.产业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链模式,村民能够从中实现多环节就业、多元化创收;高标准农田、现代种养园区、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等某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庭院经济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统一推行绿色有机生产标准,打造出1个区域知名品牌。

4.乡村治理。村党支部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战斗堡垒作用成效突出;村内政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务监督机制健全规范;村部必须高标准实现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六星一网”工程各项要求;村规民约健全并有效执行,村民自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5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4次。

(二)先进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有“厕所革命”任务的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全部硬化;巷路砂石铺垫平整。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排水渠系,主渠标准样式统一。

(3)路灯亮化。村部所在自然屯主路两侧安装路灯。

(4)院墙大门。各自然屯每条街上的农户院落整齐一致;主路、干路两侧农户的院墙、大门率先达到标准样式统一。

(5)绿化美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两侧栽树绿化;主路、干路两侧的农户大门前、院墙边栽花种草;村部、广场周围绿化美化。

3.产业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与域内外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合作;以抗旱为主等生产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实现旱涝保收;至少创建1户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组织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庭院经济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定单生产模式。

4.乡村治理。村两委班子和谐有战斗力,落实上级决策成效明显;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级政务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建立并规范执行,能够有效推进村民自治;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3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8次。

(三)达标村

1.卫生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监督、有评比、有奖罚,屯内屯外没有卫生死角,实现村屯卫生常年干净整洁。有“厕所革命”任务的村,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85%以上。

2.基础设施。

(1)村内道路。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实现硬化;干路、巷路砂石铺垫平整,保证群众日常出行顺畅。

(2)排水渠系。各自然屯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建设简易成型排水渠系,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屯外。

(3)院墙大门。所有自然屯农户的院墙完好整齐、大门端正整洁,保证院内没有废弃建筑物。

(4)绿化美化。所有自然屯内主路、干路两侧栽树绿化,保证成活率达98%以上。

3.乡村治理。村两委班子和谐稳定,能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村级政务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建立并有效执行;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全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类典型农户比例达到2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符合“五有”标准,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2次。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镇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各村各部门要主动认领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形成分线作战、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

(二)落实建设计划。按照“三类村”建设标准,细化出每个年度的任务单、时间表、路线图。标兵村在选点布局上,优先考虑公路铁路沿线、旅游景区的行政村。加强“三类村”工程档案管理,逐步纳入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

第3篇

黑龙江省泰来县水务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

摘要 泰来县属我省西部干旱地区,低产田改造任务极为繁重,以低产田改造为立项重点,把旱改水作为治理切入点,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高标准、高效益、成规模为建设目标。

关键词 泰来县;低产田;农田水利;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018-02

1项目背景

泰来县现有耕地239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18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75.3%,低产田改造任务极为繁重,为发展区域经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土地治理以此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加上乡镇村大多是各自为战,造成规划不统一,布局不合理,设计不科学,治理不成规模,治理成效不显著,从宏观角度看,往往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产生无功投入和无益工程。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按着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意见,以低产田改造为立项重点,把旱改水作为治理切入点,以高标准、高效益、成规模为建设目标。项目区位于胜利乡境内,现有耕地1.3万亩,这里土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是旱改水的适宜区域。泰来县正在实施的省重点水利工程“泰来引嫩工程”项目,从项目区经过,2007年建设的农业开发半拉山低改项目引水工程可同时为项目区引水,使本项目水源供给有了双重保障。省市县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加激励了当地干部群众开发积极性,技术依托单位全力支持,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立项开发是打开多年束缚这一区域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当地经济锁链的钥匙。 项目区地处低洼地带,耕地连年遭遇涝灾,由于多年内涝,粮食产量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仅有2 099元,农民收入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力建设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当地干部群众对这一区域立项开发早已翘首企盼,热切盼望尽早实施;

2)立项开发是全面提高农村综合效益水平的关键。立项开发彻底解决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问题,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增加农业整体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水平,为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将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3)土地立项开发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更能充分的利用这一地区的资源优势,在开发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形成;

4)在这一区域立项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由于长期内涝,农民收成不好,效益不高,因此,农民不愿意投入,地越种越穷,很多农民弃耕,因此,这些立项开发也是德政工程,极其必要。

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条件是这一区域立项开发的基础。

1)项目区土质为厚层砂砾底草甸土,土壤肥沃结构致密,适于水稻生长,开发区内地势平坦,而且集中连片,有利于开发水稻生产和统一规划管理;

2)供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的嫩江水且无污染,水质优良,完全可以保证项目区生产和生活用水;

3)项目区的气候条件良好。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是我省的第一积温带,积温高,无霜期可达145天,日照时数长,小区光热协调,这些都是开发优质水稻产业不可缺少的条件;

4)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层次的技术依托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全县有高初级农业技术人员40人,县乡村已形成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可为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项目乡镇与东北农大、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多家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依托关系,为项目高标准建设和取得高效益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5)开发区内交通便利,有村村通公路与小区相连,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电力充足设施齐全,每个自然屯均有380V动力线路,完全可以保证开发区的用电,区内通讯设施齐全,村屯有程控电话可通往全国各地;

6)干部群众积极性高,为立项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项目区的农民早已吃够了内涝的苦头,盼望尽早立项开发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农民们说:“如能立项开发我们愿意出工、出劳、出资保质保量完成开发建设任务”。

综上所述,该项目无论从组织领导、技术服务、资金保证,还是资源开发的科学合理性、前景和效益等诸方面都是可行的。

4 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有建节制闸2座,闸孔宽度2m,建分水闸9座,其中主干渠分水闸1座(闸孔宽度2m),支渠分水闸8座(闸孔宽度1m),建过路涵17座,其中直径为1m的双孔过路涵4座,直径为1m的单孔过路涵13座,交叉涵1座(直径为1m),农道桥5座(单跨5m),灌水渠系衬砌4公里,整修灌水渠系30km,整修排水渠系31km,整修农道12km,建育秧大棚240栋,86 400m2(每栋360m2,宽8m,长45m),营造防护林200亩,科技培训1 000人次,购良种2万kg。农机合作社建设内容有:购置4160型洛阳福宝玉米收割机1台,久保田插秧机5台,久保田588型水稻收割机1台,东方红1110型拖拉机1台,宁波484型拖拉机4台,纽荷兰804型拖拉机4台,建农具棚400m2,办公室、维修间300m2,机库100m2,停放场300m2。

5 综合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项目区计划种植水稻1.3万亩,单产500kg,总产650万kg,按每公斤2.4元计算,总产值1 560万元,比开发前增加1 014万元。

5.2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抗旱抗涝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在开发项目示范辐射下,加快周边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通过项目的建设,项目区年实现农业收入910万元,比开发前增加57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 652元,比开发前增加3 553元。

5.3 生态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使这一区域低产田变成高产水稻示范区,避免耕地由于受内涝造成的盐碱化,又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无序开采利用,从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6 结论和建议

6.1 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证得出结论:该项目是可行的。

6.2 问题与建议

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严格按设计标准施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并保证工程质量,使工程尽早发挥效益。对建后小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小区各项工程,积极引进先进实用技术,使农业开发小区始终处在区域农业发展中的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 要]滴灌 施工 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32-01

引言: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在我国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资源利用率仅为30%~40%,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非常重要;尤其在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展节水灌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

1、专业技术能力储备

滴灌自动化工程包括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地理信息等技术,包含的专业众多,涉及范围广;而且自动化技术自身发展较快,产品升级、设备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具备专业化、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发挥控制和把关的作用。

2、学习借鉴其它滴灌自动化项目的经验,特别是其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原有设计如滴灌带的选择、阀门的位置、数量等事先未考虑自动化的需求,造成自动化成本过高、灌水均匀度降低、故障增多等问题。因此,进行滴灌自动化在管网改造时应在满足水利和作物要求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滴灌自动化的需要,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降低系统综合成本。再如: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性能、特点和日常维护不甚了解,系统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在合同中加强施工方的培训和售后服务方面的约束和规定。

3、掌握水利自动化工程的特点

由于水利自动化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设计单位往往没有提供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只提供方案和主要设备清单,所以设计交底的前期控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监理工程师要花大量精力熟悉图纸,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清楚设计要求、结构体系、关键环节,在交底过程中,应详细了解设计意图、方案、设备选型、实施方案、施工工艺等。

4、做好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根据水利自动化工程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配备相关的规范、标准、检测工具、仪器,设计制作各种监理实用图表,制定工程预控措施等。通过制定详细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以增加对工程的认识和熟悉程度,才能针对性地开展监理工作。

二、管沟开挖的质量控制

1、开挖前的准备工作①滴灌工程施工要求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前按照工期先要制定工期计划,建立健全施工组织,制定质量检查方法和安全措施。②施工放线时,须设置控制网点,按先主管后支管、毛管的顺序进行。中沟槽开挖心线上每隔30~50m在管道线、转折点、闸阀等处打桩标注,并在地形复杂的地方加桩,桩上应标注开挖深度。③应将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周围的地面输水设施调查了解,如农田灌溉渠、工厂排水渠等以及其他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设施,提出明确处理方案。

2、管沟开挖①管沟开挖前应向开挖人员进行交底,包括管沟断面,堆土位置、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及施工技术要求等。②开挖管沟时应规划好堆土的位置,应将开挖的土石方堆放在布管的另一侧,且堆土距沟边不得小于50cm。在农田区开挖管沟时,应将表层土与底层生土分层堆放。③开挖的管道沟要求底平、沟直,管沟断面符合设计要求。④沟底遇有硬石、木头、垃圾等杂物时,必须清除,然后铺一层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土或素土,并整平夯实。对软弱管基及特殊腐蚀土壤,应按设计要求处理。⑤开挖管沟遇到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时,应与其主管部门协商,并派人到现场监督,避免开挖时损坏。⑥机械开挖沟槽时,沟底设计标高以上0.20~0.30m的原状土应予以保留,由人工清理至开挖标高。人工清理沟底时,应认真按沟底标高和宽度开挖,并使沟底土壤结构不受扰动或破坏。若扰动,局部超挖,应铲除至设计标高以下0.15~0.20cm,然后铺上砂土整平夯实至设计标高。⑦对于大挖方或深挖方地段采用机械开挖时,可以在沟旁地面上预先连接管道,以减小在沟内的操作。

3、地面截水沟槽开挖时常会遇到雨水、污水及灌溉水流入沟内,影响施工。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往往还会造成塌方,不均匀沉降、管道下沉或上浮等,发生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开挖工作,还影响管道安装等。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需根据开挖现场情况,设置地面截水。①在山坡地区较高处设置截水沟,阻止地面水流入管沟。②如沟槽旁有工厂排水沟、农田灌溉渠时,可将挖出的土堆在沟槽与排水沟或灌溉渠之间。沟槽处于低凹处时,可两侧堆土,下大雨时派专人检查及时堵截,防止雨水流入沟内。③沟内排水按开挖沟槽的坡度在管段的低点开挖集水坑,可设置潜水泵排水。

二、管沟回填的质量控制

1、回填土沟槽回填土必须确保管道、接口及构筑物的安全,易选用无腐蚀性、无坚硬物体并且较干燥的土壤作为最优回填土料。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0m内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垃圾等杂物,不得采用冻土回填,距离管顶0.50m以上的回填土内允许有少量直径不大于0.10m的石块。当沟边的土不符合要求时,可过筛再用或更换合格的土壤。

2、回填顺序①回填包括填土、摊平、夯实、检查等工序,根据不同条件采用机械与人工方法。管沟回填应在管道充水的条件下进行,回填前先将沟内积水排除,以免形成夹水覆土,产生“弹性土”,造成以后地面下沉。②管沟的回填分两次进行: 为了保护管道,在管道铺设的同时,宜用砂土或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管道的两侧,一次回填高度为0.10~0.30m,捣实后再回填到管顶以上0.50m处。在回填过程中,管道下部与管底间的空隙处必须填实,管道接口前后0.20m范围内不得回填,以便试压时检查管道接口是否漏水。③管道试压合格后大面积回填,先回填预留的检验接口,再回填管顶0.50m以上部分。采用机械回填时,要从管道的两侧同时回填,机械不得在管道上行走。回填时应将管道两侧回填土同时夯实,填土与夯实操作中要注意防止损坏塑料管和管件。

三、管道冲洗和系统调试运行

1、管道冲洗①管道冲洗由上至下逐级进行,支管和毛管按轮灌组冲洗,冲洗过程中随时检查管道情况,并作好冲洗记录。②先打开枢纽总控制阀和待冲洗的阀门,关闭其他阀门,启动水泵对干管进行冲洗,直至干管末端出水清洁。最后关闭干管末端阀门,进行支管冲洗,至到支管末端出水清洁,最后关闭支管末端阀门冲洗毛管,直至毛管末端水清洁为止。

2、系统调试运行滴灌系统运行前必须做好系统的调试运行工作,机电设备、过滤器、施肥罐、控制阀门和计量仪器仪表等全部按设计和规范安装完毕后,进行机电设备空载试运行,检查各设备、部件安装的正确性,以及能否平稳运行、制动可靠等。①按设计要求分轮灌组进行。②水温和环境温度为5~30 ℃,水压和试压时间要达到微灌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③要随时观察管道的管壁、管件、阀门等处,如发现渗水、漏水、破裂、脱落等现象,应作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处理后再进行试运行,直到合格为止。④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等待监理及业主组织验收。

结语:采用滴灌灌溉,不仅工程施工管理上要合理有效,更要加强后期维护才可以使技术应用符合实际,实际效果更佳,满足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高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山地农田林网;营造技术;效益分析;青海化隆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辖17个乡镇和2个管委会,总人口24.6万人,土地总面积2 740 km2。境内平均海拔2 600 m以上,平均气温2.2 ℃,最低气温-10.7 ℃,最高气温13.5 ℃,平均降雨量464 mm,多集中在7—9月,蒸发量1 241 mm,无霜期仅为89 d,总的气侯特点是干旱、少雨、寒冷、无霜期短、蒸发量大。现将化隆县山地农田林网营造技术及效益分析总结如下。

1山地农田林网营造技术

1.1营造类型

一是浅山阴坡半阴坡。坡度15~25°,农田与宜林地相间,宜林坡面积较大。农田宽10~15 m,间坡度3~5 m,海拔2 450~2 700 m,年平均气温2.8~4.4 ℃,年平均降水量350~450 mm,植物生长期160 d左右,土壤多为栗钙土,土层深厚,通气性好,无灌溉条件。在这类地区营造山地林网需提前整地,整地方式以小反坡梯田为主,宽1.5 m,反坡度3~5°,每个间坡可挖2~3条,在小反坡梯田的外沿栽植青杨,株距1.5 m,还可与沙棘混交,提高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1-2]。二是浅山水平梯田。这类地区的地埂都是推积的虚土,通气性好,有机含量高,田埂宽度小,一般在1.5 m左右,而且坡度较大,因此在栽植林网时,一般沿地埂栽1~2行树木,在坡面栽植柳、沙棘等灌木树种不仅可以防护农田发挥生态作用,而且还可以稳固地埂,防止塌陷滑坡。三是脑山、半脑山平地。海拔2 800~2 950 m,年降水量550 mm左右,气候温湿凉爽,土质好,多为黑钙土和暗粟钙土,有机质含量高,地埂多在1~2 m,坡度5°左右,营造农田林网一般是以地埂和田间道路为植树基线。一般栽植1~2行树木,行距以30 m为宜。四是脑山缓坡沟湾。这类地型农田与荒坡相间,荒坡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多为1∶7,坡度6~15°,土壤为黑钙土,气候温凉、湿润,植物生长期145 d,年平均气温为0.7~2.4 ℃。在这类地区营造农田林网,为不破坏植被,一般只需要大坑整地,株行距1.5 m×2.0 m,每条间坡可栽植林网树2~3行。

1.2树种选择

在树种选择上,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青杨为主。低位浅山地区还可以选用新疆杨,有些地区可与沙棘混交,以提高效益。

1.3布局与规划

山地农田林网建设的布局,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田、林、路、渠统一规划,将护路、护渠、护田埂、护田林都纳入农田防护林体系之中,以不占或少占耕地为出发点,统盘考虑[3-4]。一是主林带。山地多为向阳避风,宽窄不一,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规划林带,主林带与山沟走向垂直,林带结构为株行距2 m×2 m,3~4行乔灌混交型的疏适结构。副林带沿地边、渠旁、路侧栽植1~2行,组成“小网络,窄林带”的农田防护屏障。二是护路林。利用路两侧种植1~2行树木,呈“品”字型两侧分布,靠近路边坡或排水渠沿,栽植1行树木。三是护渠林。针对支渠和毛渠较多的实际,争取将主林带设在支渠两旁,副林带与毛渠相结合[5-6]。鉴于化隆县山地大多数与宜林荒坡相间,因此农田林网建设与荒山造林相结合,实行水、田、林统一规划,能乔则乔,能灌则灌,乔灌结合,建成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系统。

2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山地营造农田林网一般12~14年长成椽材,农田可栽植树木675株/hm2,保存600株/hm2。13年进行第1次隔株间伐,20年后长成檩材皆伐更新,则每年可收入1 995元/hm2;另外,林网控制区农田一般可增产10%,按全县山地未林网化农田平均产量3 000 kg/hm2测算,增产粮食300 kg/hm2;林网年可提供枝条薪材1 200 kg/hm2,按1.2元/kg计,价值为1 440元/hm2。

2.2生态效益

一是降低风速。有林网庇护比空旷地风速减弱20%~40%,减弱最大的地方是在林地平均树高处,可减弱45%~55%。二是减少蒸发,提高湿度,有利于保墒。据调查,有林网的农田日蒸发量比空旷地减少20%~30%,如果是在阴雨连绵的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林网内的蒸发量反而比空旷地高,这主要是因为冷空气通过,平流降温,林网内温度比空旷地高的缘故。三是抵御灾害性天气。低温阴雨,大风常会引起小麦倒伏和病虫害的传播,影响产量。林网可有效降低风速,减少作物倒伏和病虫害的传播。四是由于林网降低风速,保护区内乱流交换作用减弱,导致小气候的改变,从而延长植物生长期。五是营造山地林网可以使坡耕地减少水土流失,使作物免受水冲淤埋。六是山地农田林网还可以提高植被盖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如果全县3.47万hm2农田都实现林网化,可植树2 350万株,如果按1 650株折合1 hm2,折合面积1.424万hm2,可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5.2个百分点。

3结语

山地农田林网建设虽然在化隆县起步较晚,由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群众乐于接受,所以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山地农田林网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是浅山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4参考文献

[1] 李明,陈胜利,耿存胜,等.平原农区高标准农田林网营造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10,37(2):41-43.

[2] 刘恒新,翟秀春,秦伟,等.半地下畦田式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9(9):114.

[3] 卢梅军.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40,243.

[4] 刘菁,闫学昌,艾晓琴.三北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J].陕西林业,2008(5):28.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被誉为山东的“南菜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尤其重要。庄坞镇层山片在高效完成了2011年工程基础上,现又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2012年度全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工程项目区位于苍山县东南部,邳苍分洪道以东、武河以西,北起层山镇与二庙乡分界线,南至邳苍边界,工程批复总投资3686万元,主要涉及33个村、人口4.5万人,总规划面积3.85万亩。主要内容有新打机井490眼,配套潜水泵490台;铺设U型PVC管道254.8公里;给水栓3920个;变压器44台,配电线路123.0公里;采用射频卡控制系统进行低压管道灌溉;疏浚开挖排水沟75条、71公里;整修桥涵田间建筑物350座。项目共需完成主要土石方76.8万立方米,浆砌石2700立方米,砼及钢筋砼130立方米。庄坞镇层山片的项目是整个苍山县项目一部分。层山片作为试点镇在前銮墩、后銮墩、小池头 、杨元四个村完成机井85眼,安装电缆 1.3万 米 ,安装输水管道4万多米,已全部完成安装,共完成排水钩开挖25条累计投资900万元。随着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结合工程实际,简要谈谈新的管理模式。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水利工作者,对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办法、发挥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及经验,着重分析当前水利设施的现状和改变管理的新思路。

农村水利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农村水利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

近年来水利设施由于老化及管理不到位,一旦遭受干旱和内涝,容易使农民受到巨大损失。很明显的例子是位于苍山县的苍邳行洪道多年来未清淤、未疏浚,功能 越来越小,引水涵闸扬水站年久失修大部分都不能正常运行。有的排水沟、排水通道被老百姓填平改造成自己的自留地,一旦遇见强降雨,由于下泻通道被堵从而就形成内涝,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况且有的水利设施也是重投资轻管理,建设标准不高,遇到干旱和洪水都难以发挥其抗旱和排涝作用。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排水渠,有防汛任务的行洪道无人承包经营。即使改制也存在经营短期化,不投入维修善护。

总之,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重经济轻水利。为改变目前的状况就要有新的办法来代替,以便更好的发挥作用。好在国家实行了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初步实现了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的转变。

对于国家投资的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就要有新的管理模式,加强经营管理,落实工程维护管理和服务责任,千方百计发挥工程效益。笔者认为:(一)、成立供水协会或供水组织,要按法律规定注册登记,成为有法人地位的服务实体,受法律保护,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章程,民主选举负责人。供水协会可以直接经营管理供水。这种方式要加以提倡,要逐步规范其自主经营管理。该工程采用的是射频卡控制系统进行低压管道灌溉,用户可以采用一户一卡。一般来讲,农户灌溉一亩地,大约也就是3-4元的成本,相比以前每亩节约成本30多元,农民得到了实惠。(二)、供水协会内部找不到合适人选时,可以聘用外部的“能人”具体负责经营管理。被聘者为用供水协会“打工”,领取报酬。供水协会对受聘者监督,促使其真正对工程的日常经营管理负起责任,搞好服务。(三)、承包

第7篇

10月28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会上,*代市长、*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秋冬季及今后几年的绿化造林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抓好我县的造林绿化工作,同时为加快推进畜牧强县、文明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四会合一,一并召开。刚才,*同志宣读了《全县1—11月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展情况通报》和《县政府关于表彰20*年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进行了大会颁奖,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今天这次会议,向辛勤战斗在农业农村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会上,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县20*年秋冬季造林工作安排意见》和《关于20*年建设畜牧强县的实施意见》3个专件,按照会议安排,这3个专件就不再宣读了。请大家按照专件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会儿,县委*书记还要讲重要意见,下面,就这四项工作,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切实增强做好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我们坚持以创建文明生态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狠抓了文明生态村创建、造林绿化、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畜牧强县建设,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具体讲:

(一)建设“绿色*”取得扎实进展。一是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9.8%,活立木蓄积63万立方米,果品产量达2.5亿公斤,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38亿元,林业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二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近千万元,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匹配造林和世行项目造林工程,建成了3万亩用材林。以“两路两河两渠”(定魏路、邯大路、漳河、卫河、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为骨架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初见成效,主要道路绿化基本完成。三是林果产业初具规模。全县无公害精品鸭梨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桃、杏、葡萄为主的热杂果面积已达1.5万亩。在果品深加工上,新建了*果蔬汁公司,浓缩果汁年加工能力由原来的5000吨发展到1.5万吨。在木材加工上,已形成30多个加工专业村,加工专业户达到20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民增收。四是全民绿化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大批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民义务植树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重点绿地工程树木管护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五是今春植树造林成绩喜人。完成造林1.5万亩,四旁植树130万株,绿化道路175公里、河渠40公里,农田林网5万亩,林业育苗0.4万亩,共计植树200余万株,对减缓洪涝灾害、改善人居环境、调节气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强市的决定》,发挥了我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本着“稳步发展猪、禽生产,大力发展草食性家畜生产,适时发展特养”的原则,积极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发展专业园区和养殖龙头企业,加强

畜牧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提升。扎实推进畜禽良繁体系、饲料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促进了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猪、羊、牛、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90万头、76万只、3.85万头、950万只、163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4.8亿元,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今年5月份,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上下,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对首批66个试点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多方筹资1500多万元,已完成58个村63.3公里的街路硬化,建成沼气池3960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变,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村和示范户。66个试点村“两室”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普遍建立了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农民夜校和文明新风栏“四室一校一栏”,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扎实开展“三进村、四入户、五评选”活动,吸引了1万余人参加孝贤媳妇评选,16000多户参与绿色庭院评选,4000多户参与学习家庭评选,460多人参与社会贤达评选,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服务促动,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加快了沼气池建设步伐。到目前,共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新建沼气池11526个,精品村已达到10个,示范户3400多户,新增猪存栏2.8万头,有力促进了全县养殖业大发展。

综观今年以来这四项工作,虽然目前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要求来比,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来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极个别项目上的问题和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比如沼气池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中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等,极个别乡镇、极个别村行动不大,效果不明显,到年底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差距还很大。这四项工作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在林业生产上,林木管护体制还不健全,个别地方毁坏林木、乱砍乱伐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在畜牧强县建设中,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还需加强,标准化生产还需加快,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畜禽良繁体系、饲料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文明生态村创建上,进展不平衡,创建标准低,工作方法少、思路窄。四是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虽然大部分乡镇完成了年度任务,但整体建设标准不高,达到“一建四改”(建池、改圈、改厕、改厨、改院)的比例还比较低,广大建池户对沼气利用仅停留在照明做饭的初级阶段,综合利用不足。大家知道,这四项工作,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像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单单是县委、县政府年初承诺的民心工程,而且市里还要单独考核验收,还要全市排队。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认识到能不能圆满地完成这四项工作,事关全县大局、事关*形象。在这四项工作上,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努力,完不成、或完不好任务,拉了全县后腿,给*抹了黑,对此,我们是要负责任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抓好这四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四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四项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年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扭住重点,强力攻坚,迅速掀起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新做好今年秋冬季的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迅速掀起新,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强力攻坚。具体讲:

(一)关于林业建设工作。加快林业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党的十六大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我国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林业建设上的具体体现。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林业兴市战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加快林业发展的安排部署,今天会上,县委、县政府也制定并下发了专件,明确我县发展林业的思路和目标。因此,我们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以战役推进的思路发展林业。具体工作中,要“确立一个基本思路、实施四大工程、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个基本思路:即我县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精神的基础上,我县林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题,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和无公害精品鸭梨工程为依托,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产业优化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和用材林,稳定现有精品鸭梨栽培面积,适量发展名特优新品种,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林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到2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6%,林业总产值达到3.87亿元;到201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2万亩,路河渠基本实现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2.7%,林业总产值达到4.74亿元;到2020年,全县所有宜林地全部实现绿化,林地面积达到33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3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6.58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25.3%,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农林复合化、果品优新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大工程:一是抓好五纵五横绿色屏障建设。以定魏线、蔡回线、拐礼线(南北拐—大严屯)、大牙线、东风渠为五纵,以邯大线、漳河两大堤、魏大馆排水渠、牙回线为五横,根据这一骨架,按照绿色通道的标准进行绿化,建成纵横*的绿色屏障。二是抓好生态园林城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魏城镇、东代固乡、棘针寨乡现有梨树资源,体现梨乡特色,构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城在园中的生态园林县城。三是抓好三大林木基地建设。以沙口集乡、野胡拐乡、边马乡为重点,建设农田林网样板乡,通过搞好乡村道路、田间路、河渠两旁绿化,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到2020年全县林网控制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实现林茂粮丰、林丰粮增、农林复合化的绿化新格局;以车往镇、双井镇、双庙乡、野胡拐乡、大磨乡、大辛庄乡为重点,建设工业用材林基地,到2020年全县工业用材林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以东代固乡、沙口集乡、仕望集乡为重点,建设名优小杂果经济林基地,到2020年,全县名优小杂果面积达到2万亩。四是加快推进林果产业化。大力实施精品启动、名品推动、龙头带动“三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精品鸭梨,搞好鸭梨的出口创汇,加快果品新品种推广,使新品种数量达到30个以上,面积达到3万亩左右,加大对*果蔬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推进果品产业深加工,带动我县高酸苹果种植,到2020年全县高酸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七项重点工作:围绕建设“绿色*”,加快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当前要突出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好“两路”绿色通道补植。对邯大公路、定魏公路两侧15米林带进行补植,完善提高,实现高标准无空档绿化。二是抓好村屯绿化。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抓好村庄绿化,达到村庄园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三是抓好城区和环县城绿化。在环县城路外侧的空地内栽植不少于20米宽的林带,县城向外辐射的道路按绿色通道标准全部绿化。县城建成区内,机关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城区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创建花园式单位。这里强调县城各街道的树木要实行门前责任制,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和6.8平方米,花园式单位和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四是抓好退耕还林补植和匹配项目建设。去年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块,成活保存率达不到85%以上的,要在今冬全部完成补植。今冬要充分利用县内所有坑塘地、沙荒地、废弃地,完成0.5万亩退耕还林匹配造林项目。五是抓好“两河”及渠道绿化。

漳河两大堤和卫河北大堤要重点搞好绿化补植及更新后的栽植,全部实现无空档绿化;今冬再拍卖绿化渠道65公里以上,对民有渠干支渠道及魏大馆排水渠全部进行绿化。六是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造林新机制,坚持以民为本、群众要利、政府要绿的基本原则,积极鼓励大户承包造林,提倡拍卖、租赁坑塘、废弃地及河渠等形式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植树积极性。七是抓好林木管护工作。继续实行树主和专业护林员共同管护林木的方法,明确管护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树木管护力度,本着“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栽植,一手抓管护,做到一栽就管,一管到底,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各乡镇、村都要成立护林巡逻队,负责本辖区的树木管护,发现、查处本辖区内的毁林案件,并及时上报县林木管护纠察大队。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把林木管护纳入农村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乡规民约,使林木管护工作深入民心,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总之,要通过进一步明确思路,狠抓四大工程实施和七项重点工作推进,促进全县林业工作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绿色*”。

(二)关于加快建设畜牧强县工作。加快建设畜牧强县,是县委、县政府贯彻市委、市政府精神,结合全县实际,今年年初安排部署的一项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全局性重点工作。围绕推进畜牧业布局区域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投入多元化、项目工业化和“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目标的跨越。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

一是以强龙头、壮基地、建协会为突破,提高畜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在培育壮大绿洲兔业有限公司、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宏伟养殖有限公司、天仙肉联厂等养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按照“扶持壮大一批、嫁接整合一批、开放引进一批、加快发展一批”的思路,围绕特色养殖培育一批名牌效应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培育优良畜牧业生产基地,在漳南、漳北建成2—3个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大型生产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分户喂养的“四统一分”发展模式,加快养殖小区和园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逐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畜牧养殖新格局,拉动全县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组织、群众自愿、基地带动,加快建立养猪、养鸡、养羊、养兔四大专业协会,进一步完善养牛协会,促进企业与农户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存体,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以高标准、严规范、提质量为重点,推进畜牧标准化生产。县畜牧局要加快建立县级畜禽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检验体系,尽快筹建县级质检站,加快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禽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设,确保早日投入使用。要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标准化和技术规程要求,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规划建设县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要改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搞好沼气综合技术利用及无公害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农户按照无公害标准积极推广生态养猪新模式,加快畜牧标准化进程。

三是以强基础、严职能、优服务为目标,加快建设三大体系。①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绿洲兔业有限公司、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宏伟养殖有限公司等良种繁育企业作用,加快建立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优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引导和帮助宏伟养殖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与安柏生物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继续实施胚胎移植工程,拉动全县优种奶牛业的发展。同时,要积极筹建畜禽品种改良站点,实施人工授精,普及冷配技术,改良本地品种,全面提高优种覆盖率。②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依法防疫、科学防疫、群防群控、强化保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四级防疫网络,加快建设和完善7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站,圆满完成21个乡镇兽医站建设,切实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快速扑灭等制度。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计划免疫,确保长年无大疫。特别是对防治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工作,要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③加快饲料安全体系建设。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广饲粮兼用型玉米,搞好玉米秸秆青贮、干贮、微贮,进一步提高秸秆过腹还田率。同时,要充分利用村边闲散地、撂荒地等种植牧草。要建立县级饲料质量检验机构,加强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全县饲料市场质量安全。以此,加快建设畜牧强县进程。

(三)关于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革除农村陋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一项创举性工作,一项统揽农村全局的工作,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对此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已列入了市对县专项考核目标。我县首批确定的66个试点村,今年是必须完成的。为此,各乡镇、村,各驻村工作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对后两个月的创建工作,县创建办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指导、督导、落实力度,切实发挥牵总作用,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明确责任,严明任务,再掀创建工作新。具体要紧紧盯住四项工作:一是加快村庄绿化。各乡镇、村特别是今年确定的66个试点村,要充分利用冬闲季节对村庄进行全方位绿化,在街道两旁植树,有条件的村要种上花草,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绿化庭院,种植花草树木。

要合理利用村旁闲置空地,培植速生丰产林,营造环村林带,形成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环境。会后,市政局要结合这次会议的精神,拿出县城各主要街道树木绿化的方案,加大对树木管护力度,建立树木管理责任制,切实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二是加快街道硬化。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住有效时间,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街道硬化步伐,年内66个试点村街道要按要求全部完成任务。同时,全县其它村庄,未硬化的胡同也要进行逐步硬化,有条件的可采用水泥面硬化,条件不必备的可以采用垫钢渣、砖铺等各种方式一起上,切实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三是深入开展“三四五”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采取命名表彰、典型宣传、事迹报告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鞭鞑歪风,淳化民风,在全县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采取农民夜校培训、宣传明白纸、现身说法、文艺宣传等形式,认真开展法制、美德、科技、卫生入户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力保障。

(四)关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工作。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既是一项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上联养殖,下联果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又是一项连续两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民谋利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今天会上,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作为当前一项农业重点工作单独提出来,专门讲一下,不仅因为它是朝阳产业、环保能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主要的它还是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省、市年底必考的项目,到年底,省、市要一个一个地验收。因此,这项工作弄虚作假不得,是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完成的。各乡村领导必须打消年底凑数的思想,要坚持高数量、高质量地完成、完好。在工作中,要克服“三重三轻”。一要克服重行政推动轻示范带动。在推进和加快沼气池建设中,要坚持以行政推动为主转变到以示范带动为主上来,在整体推进的同时,重点抓好精品村、示范户建设。村干部要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率先走在群众前头。

要通过组织群众到搞得好的乡村进行实地参观,使广大群众直观地感受和了解这项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使群众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来。二要克服重建设轻服务。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是基础,服务是关键。为此,各乡镇村特别是县农业局新能源办要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上门指导,搞好跟踪服务。县农业局、农发行等单位要加大资金支持。以此,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单纯利用沼气池用来照明做饭只是低水平的利用,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数据,大部分乡镇虽然已完成了年度任务,但在“一建四改”上做的还不完善,还需狠下功夫,提高建设质量,提升综合效益。为此,各乡镇村、各有关部门要在“一建四改”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提高,积极引导群众做好“一建四改”工作,坚持高标准施工,高效率利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种植业、养殖业,实现变废为宝,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富工程建设。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各项目标

冬闲季节已经到来,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目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合理摆布力量,强化舆论宣传,严格督导检查。

一要合理摆布,全面推进。植树造林、畜牧强县、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四项重点,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安排部署,合理摆布力量,明确任务,压死责任,紧盯死守,确保完成。要对照年初目标,查找工作不足,研究对策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特别是植树造林、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时间很紧迫,要抓住上冻前这一个多月的有限时间,争分夺秒,加快进度,大干快上,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进展。

二要协调联动,合力攻坚。今天会议部署的这四项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各级各部门,任务都很繁重,完不成年度目标,有的会影响到年底在全市的考核排位,有的会影响明年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此,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工作力量,确保精力投入到位。各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充实精干人员,增强工作力量。县林业局、畜牧局、文明生态村创建办、农业局要加大技术指导力量,深入乡镇,深入农村,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县交通局、水利局要按照《植树造林安排意见》,加大对道路、渠道两旁的绿化,该补植的补植,该新植的新植。县扶贫办、农开办、农业局等单位要加大资金争跑力度,寻求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农业上倾斜。县农发行要继续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千方百计为农村植树造林、沼气池建设提供小额信贷。以此,形成全县上下齐动员、克难攻坚奋力干的强大合力。

三要强化宣传,浓厚氛围。对这四项工作,农民群众是主体、是关键。只有把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才能推动工作快速进展,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为此,县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大对这几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台、电台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畜牧强县以及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各乡镇、村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到这几项工作中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要深入督查,严格奖惩。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任务,会后,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要强化督查,县林业局、畜牧局、文明生态村创建办、农业局要搞好配合,加大对这四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要分别制定详细具体的督查方案,做到真督实查。对工作中进展快、效果好的乡镇和单位通报表扬;对无明显进展、又不加以改进的乡镇和单位提出批评,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电视曝光,通报全县。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县委、县政府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该做出严肃处理的做出严肃处理,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迁就,以此,确保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年度目标。

第8篇

10月28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会上,*代市长、*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秋冬季及今后几年的绿化造林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抓好我县的造林绿化工作,同时为加快推进畜牧强县、文明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四会合一,一并召开。刚才,*同志宣读了《全县1—11月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展情况通报》和《县政府关于表彰20*年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进行了大会颁奖,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今天这次会议,向辛勤战斗在农业农村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会上,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县20*年秋冬季造林工作安排意见》和《关于2006年建设畜牧强县的实施意见》3个专件,按照会议安排,这3个专件就不再宣读了。请大家按照专件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会儿,县委*书记还要讲重要意见,下面,就这四项工作,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切实增强做好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我们坚持以创建文明生态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狠抓了文明生态村创建、造林绿化、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畜牧强县建设,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具体讲:

(一)建设“绿色魏县”取得扎实进展。一是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9.8%,活立木蓄积63万立方米,果品产量达2.5亿公斤,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38亿元,林业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二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近千万元,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匹配造林和世行项目造林工程,建成了3万亩用材林。以“两路两河两渠”(定魏路、邯大路、漳河、卫河、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为骨架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初见成效,主要道路绿化基本完成。三是林果产业初具规模。全县无公害精品鸭梨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桃、杏、葡萄为主的热杂果面积已达1.5万亩。在果品深加工上,新建了邯郸永丰果蔬汁公司,浓缩果汁年加工能力由原来的5000吨发展到1.5万吨。在木材加工上,已形成30多个加工专业村,加工专业户达到20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民增收。四是全民绿化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大批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民义务植树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重点绿地工程树木管护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五是今春植树造林成绩喜人。完成造林1.5万亩,四旁植树130万株,绿化道路175公里、河渠40公里,农田林网5万亩,林业育苗0.4万亩,共计植树200余万株,对减缓洪涝灾害、改善人居环境、调节气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强市的决定》,发挥了我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本着“稳步发展猪、禽生产,大力发展草食性家畜生产,适时发展特养”的原则,积极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发展专业园区和养殖龙头企业,加强畜牧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提升。扎实推进畜禽良繁体系、饲料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促进了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猪、羊、牛、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90万头、76万只、3.85万头、950万只、163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4.8亿元,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今年5月份,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上下,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对首批66个试点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多方筹资1500多万元,已完成58个村63.3公里的街路硬化,建成沼气池3960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变,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村和示范户。66个试点村“两室”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普遍建立了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农民夜校和文明新风栏“四室一校一栏”,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扎实开展“三进村、四入户、五评选”活动,吸引了1万余人参加孝贤媳妇评选,16000多户参与绿色庭院评选,4000多户参与学习家庭评选,460多人参与社会贤达评选,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服务促动,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加快了沼气池建设步伐

。到目前,共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新建沼气池11526个,精品村已达到10个,示范户3400多户,新增猪存栏2.8万头,有力促进了全县养殖业大发展。

综观今年以来这四项工作,虽然目前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要求来比,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来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极个别项目上的问题和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比如沼气池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中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等,极个别乡镇、极个别村行动不大,效果不明显,到年底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差距还很大。这四项工作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在林业生产上,林木管护体制还不健全,个别地方毁坏林木、乱砍乱伐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在畜牧强县建设中,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还需加强,标准化生产还需加快,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畜禽良繁体系、饲料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文明生态村创建上,进展不平衡,创建标准低,工作方法少、思路窄。四是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虽然大部分乡镇完成了年度任务,但整体建设标准不高,达到“一建四改”(建池、改圈、改厕、改厨、改院)的比例还比较低,广大建池户对沼气利用仅停留在照明做饭的初级阶段,综合利用不足。大家知道,这四项工作,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像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单单是县委、县政府年初承诺的民心工程,而且市里还要单独考核验收,还要全市排队。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认识到能不能圆满地完成这四项工作,事关全县大局、事关魏县形象。在这四项工作上,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努力,完不成、或完不好任务,拉了全县后腿,给魏县抹了黑,对此,我们是要负责任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抓好这四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四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四项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年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扭住重点,强力攻坚,迅速掀起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新

做好今年秋冬季的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迅速掀起新,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强力攻坚。具体讲:

(一)关于林业建设工作。加快林业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党的十六大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我国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林业建设上的具体体现。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林业兴市战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加快林业发展的安排部署,今天会上,县委、县政府也制定并下发了专件,明确我县发展林业的思路和目标。因此,我们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以战役推进的思路发展林业。具体工作中,要“确立一个基本思路、实施四大工程、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个基本思路:即我县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精神的基础上,我县林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题,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和无公害精品鸭梨工程为依托,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产业优化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和用材林,稳定现有精品鸭梨栽培面积,适量发展名特优新品种,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林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到2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6%,林业总产值达到3.87亿元;到201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2万亩,路河渠基本实现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2.7%,林业总产值达到4.74亿元;到2020年,全县所有宜林地全部实现绿化,林地面积达到33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3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6.58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25.3%,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农林复合化、果品优新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大工程:一是抓好五纵五横绿色屏障建设。以定魏线、蔡回线、拐礼线(南北拐—大严屯)、大牙线、东风渠为五纵,以邯大线、漳河两大堤

、魏大馆排水渠、牙回线为五横,根据这一骨架,按照绿色通道的标准进行绿化,建成纵横魏县的绿色屏障。二是抓好生态园林城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魏城镇、东代固乡、棘针寨乡现有梨树资源,体现梨乡特色,构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城在园中的生态园林县城。三是抓好三大林木基地建设。以沙口集乡、野胡拐乡、边马乡为重点,建设农田林网样板乡,通过搞好乡村道路、田间路、河渠两旁绿化,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到2020年全县林网控制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实现林茂粮丰、林丰粮增、农林复合化的绿化新格局;以车往镇、双井镇、双庙乡、野胡拐乡、大磨乡、大辛庄乡为重点,建设工业用材林基地,到2020年全县工业用材林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以东代固乡、沙口集乡、仕望集乡为重点,建设名优小杂果经济林基地,到2020年,全县名优小杂果面积达到2万亩。四是加快推进林果产业化。大力实施精品启动、名品推动、龙头带动“三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精品鸭梨,搞好鸭梨的出口创汇,加快果品新品种推广,使新品种数量达到30个以上,面积达到3万亩左右,加大对邯郸永丰果蔬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推进果品产业深加工,带动我县高酸苹果种植,到2020年全县高酸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七项重点工作:围绕建设“绿色魏县”,加快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当前要突出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好“两路”绿色通道补植。对邯大公路、定魏公路两侧15米林带进行补植,完善提高,实现高标准无空档绿化。二是抓好村屯绿化。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抓好村庄绿化,达到村庄园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三是抓好城区和环县城绿化。在环县城路外侧的空地内栽植不少于20米宽的林带,县城向外辐射的道路按绿色通道标准全部绿化。县城建成区内,机关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城区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创建花园式单位。这里强调县城各街道的树木要实行门前责任制,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和6.8平方米,花园式单位和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四是抓好退耕还林补植和匹配项目建设。去年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块,成活保存率达不到85%以上的,要在今冬全部完成补植。今冬要充分利用县内所有坑塘地、沙荒地、废弃地,完成0.5万亩退耕还林匹配造林项目。五是抓好“两河”及渠道绿化。

漳河两大堤和卫河北大堤要重点搞好绿化补植及更新后的栽植,全部实现无空档绿化;今冬再拍卖绿化渠道65公里以上,对民有渠干支渠道及魏大馆排水渠全部进行绿化。六是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造林新机制,坚持以民为本、群众要利、政府要绿的基本原则,积极鼓励大户承包造林,提倡拍卖、租赁坑塘、废弃地及河渠等形式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植树积极性。七是抓好林木管护工作。继续实行树主和专业护林员共同管护林木的方法,明确管护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树木管护力度,本着“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栽植,一手抓管护,做到一栽就管,一管到底,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各乡镇、村都要成立护林巡逻队,负责本辖区的树木管护,发现、查处本辖区内的毁林案件,并及时上报县林木管护纠察大队。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把林木管护纳入农村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乡规民约,使林木管护工作深入民心,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总之,要通过进一步明确思路,狠抓四大工程实施和七项重点工作推进,促进全县林业工作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魏县”。

(二)关于加快建设畜牧强县工作。加快建设畜牧强县,是县委、县政府贯彻市委、市政府精神,结合全县实际,今年年初安排部署的一项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全局性重点工作。围绕推进畜牧业布局区域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投入多元化、项目工业化和“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目标的跨越。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

一是以强龙头、壮基地、建协会为突破,提高畜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在培育壮大绿洲兔业有限公司、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宏伟养殖有限公司、天仙肉联厂等养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按照“扶持壮大一批、嫁接整合一批、开放引进一批、加快发展一批”的思路,围绕特色养殖培育一批名牌效应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培育优良畜牧业生产基地,在漳南、漳北建成2—3个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大型生产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分户喂养的“四统一分”发展模式,加快养殖小区和园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逐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畜牧养殖新格局,拉动全县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

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组织、群众自愿、基地带动,加快建立养猪、养鸡、养羊、养兔四大专业协会,进一步完善养牛协会,促进企业与农户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存体,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以高标准、严规范、提质量为重点,推进畜牧标准化生产。县畜牧局要加快建立县级畜禽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检验体系,尽快筹建县级质检站,加快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禽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设,确保早日投入使用。要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标准化和技术规程要求,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规划建设县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要改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搞好沼气综合技术利用及无公害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农户按照无公害标准积极推广生态养猪新模式,加快畜牧标准化进程。

三是以强基础、严职能、优服务为目标,加快建设三大体系。①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绿洲兔业有限公司、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宏伟养殖有限公司等良种繁育企业作用,加快建立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优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引导和帮助宏伟养殖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与安柏生物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继续实施胚胎移植工程,拉动全县优种奶牛业的发展。同时,要积极筹建畜禽品种改良站点,实施人工授精,普及冷配技术,改良本地品种,全面提高优种覆盖率。②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依法防疫、科学防疫、群防群控、强化保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四级防疫网络,加快建设和完善7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站,圆满完成21个乡镇兽医站建设,切实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快速扑灭等制度。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计划免疫,确保长年无大疫。特别是对防治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工作,要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③加快饲料安全体系建设。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广饲粮兼用型玉米,搞好玉米秸秆青贮、干贮、微贮,进一步提高秸秆过腹还田率。同时,要充分利用村边闲散地、撂荒地等种植牧草。要建立县级饲料质量检验机构,加强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全县饲料市场质量安全。以此,加快建设畜牧强县进程。

(三)关于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革除农村陋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一项创举性工作,一项统揽农村全局的工作,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对此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已列入了市对县专项考核目标。我县首批确定的66个试点村,今年是必须完成的。为此,各乡镇、村,各驻村工作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对后两个月的创建工作,县创建办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指导、督导、落实力度,切实发挥牵总作用,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明确责任,严明任务,再掀创建工作新。具体要紧紧盯住四项工作:一是加快村庄绿化。各乡镇、村特别是今年确定的66个试点村,要充分利用冬闲季节对村庄进行全方位绿化,在街道两旁植树,有条件的村要种上花草,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绿化庭院,种植花草树木。

要合理利用村旁闲置空地,培植速生丰产林,营造环村林带,形成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环境。会后,市政局要结合这次会议的精神,拿出县城各主要街道树木绿化的方案,加大对树木管护力度,建立树木管理责任制,切实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二是加快街道硬化。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住有效时间,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街道硬化步伐,年内66个试点村街道要按要求全部完成任务。同时,全县其它村庄,未硬化的胡同也要进行逐步硬化,有条件的可采用水泥面硬化,条件不必备的可以采用垫钢渣、砖铺等各种方式一起上,切实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三是深入开展“三四五”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采取命名表彰、典型宣传、事迹报告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鞭鞑歪风,淳化民风,在全县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采取农民夜校培训、宣传明白纸、现身说法、文艺宣传等形式,认真开展法制、美德、科技、卫生入户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力保障。

(四)关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工作。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既是一项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上联养殖,下联果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又是一项连续两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民谋利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今天会上,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作为当前一项农业重点工作单独提出来,专门讲一下,不仅因为它是朝阳产业、环保能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主要的它还是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省、市年底必考的项目,到年底,省、市要一个一个地验收。

因此,这项工作弄虚作假不得,是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完成的。各乡村领导必须打消年底凑数的思想,要坚持高数量、高质量地完成、完好。在工作中,要克服“三重三轻”。一要克服重行政推动轻示范带动。在推进和加快沼气池建设中,要坚持以行政推动为主转变到以示范带动为主上来,在整体推进的同时,重点抓好精品村、示范户建设。村干部要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率先走在群众前头。

要通过组织群众到搞得好的乡村进行实地参观,使广大群众直观地感受和了解这项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使群众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来。二要克服重建设轻服务。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是基础,服务是关键。为此,各乡镇村特别是县农业局新能源办要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上门指导,搞好跟踪服务。县农业局、农发行等单位要加大资金支持。以此,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单纯利用沼气池用来照明做饭只是低水平的利用,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数据,大部分乡镇虽然已完成了年度任务,但在“一建四改”上做的还不完善,还需狠下功夫,提高建设质量,提升综合效益。为此,各乡镇村、各有关部门要在“一建四改”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提高,积极引导群众做好“一建四改”工作,坚持高标准施工,高效率利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种植业、养殖业,实现变废为宝,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富工程建设。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各项目标

冬闲季节已经到来,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目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合理摆布力量,强化舆论宣传,严格督导检查。

一要合理摆布,全面推进。植树造林、畜牧强县、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四项重点,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安排部署,合理摆布力量,明确任务,压死责任,紧盯死守,确保完成。要对照年初目标,查找工作不足,研究对策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特别是植树造林、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时间很紧迫,要抓住上冻前这一个多月的有限时间,争分夺秒,加快进度,大干快上,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进展。

二要协调联动,合力攻坚。今天会议部署的这四项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各级各部门,任务都很繁重,完不成年度目标,有的会影响到年底在全市的考核排位,有的会影响明年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此,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工作力量,确保精力投入到位。各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充实精干人员,增强工作力量。县林业局、畜牧局、文明生态村创建办、农业局要加大技术指导力量,深入乡镇,深入农村,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县交通局、水利局要按照《植树造林安排意见》,加大对道路、渠道两旁的绿化,该补植的补植,该新植的新植。县扶贫办、农开办、农业局等单位要加大资金争跑力度,寻求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农业上倾斜。县农发行要继续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千方百计为农村植树造林、沼气池建设提供小额信贷。以此,形成全县上下齐动员、克难攻坚奋力干的强大合力。

三要强化宣传,浓厚氛围。对这四项工作,农民群众是主体、是关键。只有把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才能推动工作快速进展,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为此,县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大对这几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台、电台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畜牧强县以及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各乡镇、村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到这几项工作中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要深入督查,严格奖惩。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任务,会后,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要强化督查,县林业局、畜牧局、文明生态村创建办、农业局要搞好配合,加大对这四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要分别制定详细具体的督查方案,做到真督实查。对工作中进展快、效果好的乡镇和单位通报表扬;对无明显进展、又不加以改进的乡镇和单位提出批评,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电视曝光,通报全县。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县委、县政府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该做出严肃处理的做出严肃处理,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迁就,以此,确保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年度目标。

同志们,圆满完成当前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使

第9篇

月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会上,×××代市长、×××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秋冬季及今后几年的绿化造林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抓好我县的造林绿化工作,同时为加快推进畜牧强县、文明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四会合一,一并召开。刚才,×××同志宣读了《全县—月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展情况通报》和《县政府关于表彰××年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进行了大会颁奖,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今天这次会议,向辛勤战斗在农业农村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会上,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县××年秋冬季造林工作安排意见》和《关于××年建设畜牧强县的实施意见》个专件,按照会议安排,这个专件就不再宣读了。请大家按照专件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会儿,县委××书记还要讲重要意见,下面,就这四项工作,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切实增强做好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我们坚持以创建文明生态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狠抓了文明生态村创建、造林绿化、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畜牧强县建设,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具体讲:

(一)建设“绿色魏县”取得扎实进展。一是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果品产量达亿公斤,林业产业总产值达亿元,林业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二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近千万元,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匹配造林和世行项目造林工程,建成了万亩用材林。以“两路两河两渠”(定魏路、邯大路、漳河、卫河、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为骨架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初见成效,主要道路绿化基本完成。三是林果产业初具规模。全县无公害精品鸭梨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桃、杏、葡萄为主的热杂果面积已达万亩。在果品深加工上,新建了邯郸永丰果蔬汁公司,浓缩果汁年加工能力由原来的吨发展到万吨。在木材加工上,已形成多个加工专业村,加工专业户达到家,年加工能力达到万立方米,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民增收。四是全民绿化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大批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民义务植树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重点绿地工程树木管护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五是今春植树造林成绩喜人。完成造林万亩,四旁植树万株,绿化道路公里、河渠公里,农田林网万亩,林业育苗万亩,共计植树余万株,对减缓洪涝灾害、改善人居环境、调节气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强市的决定》,发挥了我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本着“稳步发展猪、禽生产,大力发展草食性家畜生产,适时发展特养”的原则,积极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发展专业园区和养殖龙头企业,加强畜牧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提升。扎实推进畜禽良繁体系、饲料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促进了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猪、羊、牛、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万头、万只、万头、万只、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亿元,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今年月份,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上下,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对首批个试点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多方筹资多万元,已完成个村公里的街路硬化,建成沼气池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变,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村和示范户。个试点村“两室”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普遍建立了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农民夜校和文明新风栏“四室一校一栏”,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扎实开展“三进村、四入户、五评选”活动,吸引了万余人参加孝贤媳妇评选,多户参与绿色庭院评选,多户参与学习家庭评选,多人参与社会贤达评选,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服务促动,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加快了沼气池建设步伐。到目前,共投入资金多万元,新建沼气池个,精品村已达到个,示范户多户,新增猪存栏万头,有力促进了全县养殖业大发展。

综观今年以来这四项工作,虽然目前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要求来比,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来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极个别项目上的问题和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比如沼气池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中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等,极个别乡镇、极个别村行动不大,效果不明显,到年底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差距还很大。这四项工作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在林业生产上,林木管护体制还不健全,个别地方毁坏林木、乱砍乱伐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在畜牧强县建设中,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还需加强,标准化生产还需加快,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畜禽良繁体系、饲料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文明生态村创建上,进展不平衡,创建标准低,工作方法少、思路窄。四是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虽然大部分乡镇完成了年度任务,但整体建设标准不高,达到“一建四改”(建池、改圈、改厕、改厨、改院)的比例还比较低,广大建池户对沼气利用仅停留在照明做饭的初级阶段,综合利用不足。大家知道,这四项工作,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像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单单是县委、县政府年初承诺的民心工程,而且市里还要单独考核验收,还要全市排队。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认识到能不能圆满地完成这四项工作,事关全县大局、事关魏县形象。在这四项工作上,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努力,完不成、或完不好任务,拉了全县后腿,给魏县抹了黑,对此,我们是要负责任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抓好这四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四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四项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年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扭住重点,强力攻坚,迅速掀起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新

做好今年秋冬季的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迅速掀起新,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强力攻坚。具体讲:

(一)关于林业建设工作。加快林业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党的十六大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我国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林业建设上的具体体现。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林业兴市战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加快林业发展的安排部署,今天会上,县委、县政府也制定并下发了专件,明确我县发展林业的思路和目标。因此,我们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以战役推进的思路发展林业。具体工作中,要“确立一个基本思路、实施四大工程、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个基本思路:即我县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精神的基础上,我县林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题,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和无公害精品鸭梨工程为依托,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产业优化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和用材林,稳定现有精品鸭梨栽培面积,适量发展名特优新品种,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林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到××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到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万亩,路河渠基本实现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到年,全县所有宜林地全部实现绿化,林地面积达到万亩,其中名优果树面积达到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农林复合化、果品优新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大工程:一是抓好五纵五横绿色屏障建设。以定魏线、蔡回线、拐礼线(南北拐—大严屯)、大牙线、东风渠为五纵,以邯大线、漳河两大堤、魏大馆排水渠、牙回线为五横,根据这一骨架,按照绿色通道的标准进行绿化,建成纵横魏县的绿色屏障。二是抓好生态园林城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魏城镇、东代固乡、棘针寨乡现有梨树资源,体现梨乡特色,构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城在园中的生态园林县城。三是抓好三大林木基地建设。以沙口集乡、野胡拐乡、边马乡为重点,建设农田林网样板乡,通过搞好乡村道路、田间路、河渠两旁绿化,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到年全县林网控制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实现林茂粮丰、林丰粮增、农林复合化的绿化新格局;以车往镇、双井镇、双庙乡、野胡拐乡、大磨乡、大辛庄乡为重点,建设工业用材林基地,到年全县工业用材林面积达到万亩以上;以东代固乡、沙口集乡、仕望集乡为重点,建设名优小杂果经济林基地,到年,全县名优小杂果面积达到万亩。四是加快推进林果产业化。大力实施精品启动、名品推动、龙头带动“三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精品鸭梨,搞好鸭梨的出口创汇,加快果品新品种推广,使新品种数量达到个以上,面积达到万亩左右,加大对邯郸永丰果蔬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推进果品产业深加工,带动我县高酸苹果种植,到年全县高酸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七项重点工作:围绕建设“绿色魏县”,加快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当前要突出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好“两路”绿色通道补植。对邯大公路、定魏公路两侧米林带进行补植,完善提高,实现高标准无空档绿化。二是抓好村屯绿化。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抓好村庄绿化,达到村庄园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三是抓好城区和环县城绿化。在环县城路外侧的空地内栽植不少于米宽的林带,县城向外辐射的道路按绿色通道标准全部绿化。县城建成区内,机关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城区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创建花园式单位。这里强调县城各街道的树木要实行门前责任制,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和平方米,花园式单位和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四是抓好退耕还林补植和匹配项目建设。去年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块,成活保存率达不到以上的,要在今冬全部完成补植。今冬要充分利用县内所有坑塘地、沙荒地、废弃地,完成万亩退耕还林匹配造林项目。五是抓好“两河”及渠道绿化。漳河两大堤和卫河北大堤要重点搞好绿化补植及更新后的栽植,全部实现无空档绿化;今冬再拍卖绿化渠道公里以上,对民有渠干支渠道及魏大馆排水渠全部进行绿化。六是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造林新机制,坚持以民为本、群众要利、政府要绿的基本原则,积极鼓励大户承包造林,提倡拍卖、租赁坑塘、废弃地及河渠等形式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植树积极性。七是抓好林木管护工作。继续实行树主和专业护林员共同管护林木的方法,明确管护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树木管护力度,本着“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栽植,一手抓管护,做到一栽就管,一管到底,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各乡镇、村都要成立护林巡逻队,负责本辖区的树木管护,发现、查处本辖区内的毁林案件,并及时上报县林木管护纠察大队。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把林木管护纳入农村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乡规民约,使林木管护工作深入民心,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总之,要通过进一步明确思路,狠抓四大工程实施和七项重点工作推进,促进全县林业工作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魏县”。

(二)关于加快建设畜牧强县工作。加快建设畜牧强县,是县委、县政府贯彻市委、市政府精神,结合全县实际,今年年初安排部署的一项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全局性重点工作。围绕推进畜牧业布局区域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投入多元化、项目工业化和“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目标的跨越。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一是以强龙头、壮基地、建协会为突破,提高畜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在培育壮大绿洲兔业有限公司、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宏伟养殖有限公司、天仙肉联厂等养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按照“扶持壮大一批、嫁接整合一批、开放引进一批、加快发展一批”的思路,围绕特色养殖培育一批名牌效应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培育优良畜牧业生产基地,在漳南、漳北建成—个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大型生产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分户喂养的“四统一分”发展模式,加快养殖小区和园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逐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畜牧养殖新格局,拉动全县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组织、群众自愿、基地带动,加快建立养猪、养鸡、养羊、养兔四大专业协会,进一步完善养牛协会,促进企业与农户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存体,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以高标准、严规范、提质量为重点,推进畜牧标准化生产。县畜牧局要加快建立县级畜禽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检验体系,尽快筹建县级质检站,加快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禽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设,确保早日投入使用。要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标准化和技术规程要求,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规划建设县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要改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搞好沼气综合技术利用及无公害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农户按照无公害标准积极推广生态养猪新模式,加快畜牧标准化进程。三是以强基础、严职能、优服务为目标,加快建设三大体系。①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绿洲兔业有限公司、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宏伟养殖有限公司等良种繁育企业作用,加快建立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优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引导和帮助宏伟养殖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与安柏生物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继续实施胚胎移植工程,拉动全县优种奶牛业的发展。同时,要积极筹建畜禽品种改良站点,实施人工授精,普及冷配技术,改良本地品种,全面提高优种覆盖率。②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依法防疫、科学防疫、群防群控、强化保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四级防疫网络,加快建设和完善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站,圆满完成个乡镇兽医站建设,切实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快速扑灭等制度。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计划免疫,确保长年无大疫。特别是对防治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工作,要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③加快饲料安全体系建设。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广饲粮兼用型玉米,搞好玉米秸秆青贮、干贮、微贮,进一步提高秸秆过腹还田率。同时,要充分利用村边闲散地、撂荒地等种植牧草。要建立县级饲料质量检验机构,加强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全县饲料市场质量安全。以此,加快建设畜牧强县进程。

(三)关于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革除农村陋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一项创举性工作,一项统揽农村全局的工作,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对此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已列入了市对县专项考核目标。我县首批确定的个试点村,今年是必须完成的。为此,各乡镇、村,各驻村工作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对后两个月的创建工作,县创建办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指导、督导、落实力度,切实发挥牵总作用,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明确责任,严明任务,再掀创建工作新。具体要紧紧盯住四项工作:一是加快村庄绿化。各乡镇、村特别是今年确定的个试点村,要充分利用冬闲季节对村庄进行全方位绿化,在街道两旁植树,有条件的村要种上花草,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绿化庭院,种植花草树木。要合理利用村旁闲置空地,培植速生丰产林,营造环村林带,形成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环境。会后,市政局要结合这次会议的精神,拿出县城各主要街道树木绿化的方案,加大对树木管护力度,建立树木管理责任制,切实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二是加快街道硬化。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住有效时间,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街道硬化步伐,年内个试点村街道要按要求全部完成任务。同时,全县其它村庄,未硬化的胡同也要进行逐步硬化,有条件的可采用水泥面硬化,条件不必备的可以采用垫钢渣、砖铺等各种方式一起上,切实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三是深入开展“三四五”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采取命名表彰、典型宣传、事迹报告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鞭鞑歪风,淳化民风,在全县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采取农民夜校培训、宣传明白纸、现身说法、文艺宣传等形式,认真开展法制、美德、科技、卫生入户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力保障。

(四)关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工作。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既是一项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上联养殖,下联果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又是一项连续两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民谋利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今天会上,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作为当前一项农业重点工作单独提出来,专门讲一下,不仅因为它是朝阳产业、环保能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主要的它还是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省、市年底必考的项目,到年底,省、市要一个一个地验收。因此,这项工作弄虚作假不得,是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完成的。各乡村领导必须打消年底凑数的思想,要坚持高数量、高质量地完成、完好。在工作中,要克服“三重三轻”。一要克服重行政推动轻示范带动。在推进和加快沼气池建设中,要坚持以行政推动为主转变到以示范带动为主上来,在整版权所有体推进的同时,重点抓好精品村、示范户建设。村干部要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率先走在群众前头。要通过组织群众到搞得好的乡村进行实地参观,使广大群众直观地感受和了解这项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使群众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来。二要克服重建设轻服务。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是基础,服务是关键。为此,各乡镇村特别是县农业局新能源办要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上门指导,搞好跟踪服务。县农业局、农发行等单位要加大资金支持。以此,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单纯利用沼气池用来照明做饭只是低水平的利用,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数据,大部分乡镇虽然已完成了年度任务,但在“一建四改”上做的还不完善,还需狠下功夫,提高建设质量,提升综合效益。为此,各乡镇村、各有关部门要在“一建四改”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提高,积极引导群众做好“一建四改”工作,坚持高标准施工,高效率利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种植业、养殖业,实现变废为宝,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富工程建设。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各项目标

冬闲季节已经到来,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目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合理摆布力量,强化舆论宣传,严格督导检查。

一要合理摆布,全面推进。植树造林、畜牧强县、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四项重点,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安排部署,合理摆布力量,明确任务,压死责任,紧盯死守,确保完成。要对照年初目标,查找工作不足,研究对策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特别是植树造林、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时间很紧迫,要抓住上冻前这一个多月的有限时间,争分夺秒,加快进度,大干快上,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进展。

二要协调联动,合力攻坚。今天会议部署的这四项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各级各部门,任务都很繁重,完不成年度目标,有的会影响到年底在全市的考核排位,有的会影响明年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此,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工作力量,确保精力投入到位。各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充实精干人员,增强工作力量。县林业局、畜牧局、文明生态村创建办、农业局要加大技术指导力量,深入乡镇,深入农村,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县交通局、水利局要按照《植树造林安排意见》,加大对道路、渠道两旁的绿化,该补植的补植,该新植的新植。县扶贫办、农开办、农业局等单位要加大资金争跑力度,寻求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农业上倾斜。县农发行要继续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千方百计为农村植树造林、沼气池建设提供小额信贷。以此,形成全县上下齐动员、克难攻坚奋力干的强大合力。

三要强化宣传,浓厚氛围。对这四项工作,农民群众是主体、是关键。只有把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才能推动工作快速进展,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为此,县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大对这几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台、电台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畜牧强县以及文明生态村创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各乡镇、村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到这几项工作中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要深入督查,严格奖惩。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任务,会后,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要强化督查,县林业局、畜牧局、文明生态村创建办、农业局要搞好配合,加大对这四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要分别制定详细具体的督查方案,做到真督实查。对工作中进展快、效果好的乡镇和单位通报表扬;对无明显进展、又不加以改进的乡镇和单位提出批评,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电视曝光,通报全县。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县委、县政府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该做出严肃处理的做出严肃处理,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迁就,以此,确保圆满完成林业和农业重点工作年度目标。

第10篇

这次会议是省扶贫办老区处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和省扶贫办要求,为确保创新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而组织召开的。会上,总结交流了创新试点项目经验和做法,并部署下阶段原中央苏区县有关工作。会议由老区处张少勇同志主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从2008年开始,国家共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5.6亿元,在全国19个省(区)、97个属于革命老区县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1060多个村实施整村推进试点项目;2012年,又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75亿元,决定在福建、江西、广东三省原中央苏区、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和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革命老区60多个县开展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

“2012、2013两年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扶贫办安排我省共4000万元的项目经费,这也是中央福彩资金第一次安排我省扶贫项目。”冯思华告诉记者,这次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项目主要用于农、林、水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为此,省里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201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按照有关的规定要求,经各市、县考察论证、立项申请和专家评审,省扶贫办老区处和省财政厅农业处对7个原中央苏区县选送的11个项目进行了调整,确定在饶平、梅县、平远、大埔、南雄、兴宁、龙川等7个原中央苏区县实施7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目前,创新试点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实施创新试点项目目的是通过试点,支持革命老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提高老区群众收入水平,缩小发展差距。”据冯思华介绍,7个原中央苏区市县领导对创新试点项目工作比较重视,都能按照相关规定,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扶贫、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开展,健全项目管理机构,认真做好项目的立项论证和申报工作,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项目涉及到资金总量15037.14万元。各市、县能严格按照中央、省和市确定的建设计划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财政厅和农业厅《关于做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制订管理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大部分项目实行了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明确县各部门、项目所在镇政府、项目受益群众的权责。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专人管理、专户储存、转帐核算。在资金安排上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由于各市、县对资金的监管比较到位,目前没有发现挤占、截留和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

2013年8月间,省扶贫办联合各地扶贫、老区等部门,对2012年度中央彩票公益金创新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总体上看,创新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原中央苏区的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试点项目实施后的成效比较明显,有的项目已经产生经济效益。兴宁市项目实施后,改造农田面积2.8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720亩,改善灌溉(排涝)面积9500亩,增加节水能力1900立方,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80吨;大埔县在富里村主村修建了512米的排水渠,避免了150多亩农田被冲毁;平远县高标准优质苗圃基地、核心示范基地初见规模,辐射示范带动农户的作用已初步发挥。该县扶贫办的同志告诉记者,中央彩票公益金对平远县发展精致高效农业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该县本级财政从预算中又继续安排了500万元用于发展精致高效农业。

当然,创新试点项目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市、县对项目的选定还没有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应有的效益,还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创新、示范作用;有的地方因征地、资金到位迟等种种因素导致项目未能及时实施,造成工程建设进度缓慢;还有的由于主体不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难度较大等等。

为了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对广东革命老区开发项目的继续投入,会议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加强本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做好项目专项资金的拨付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全额到位,同时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监管。二是要继续抓紧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项目早日完成,尽快发挥效益,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原中央苏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经验。三是要认真做好项目的总结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切实做好迎接国家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用足用好政策

中央对原中央苏区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视,最近两三年来,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编制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广东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和揭阳市等4个地级市列入规划。该规划中明确,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对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对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

2012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广东省根据意见制定本省的实施工作方案。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印发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均围绕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和老区的发展工作做了重要部署,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规定。

第11篇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水管理 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ki.rmltxsqy.2016.21.002

国外雨水管理办法

日本。日本早在1980年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该计划通过补充涵养地下水、复活泉水、恢复河流,改善生态环境。日本政府规定每开发1公顷土地必须设立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区。

1992年颁布的“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地下雨水储存池和再利用系统。

日本还对雨水利用实行补助金制度,促进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以及雨水资源化。例如,1995年10月,墨田区实施了给家庭和公司利用雨水提供补贴的制度,一立方米以下的雨水罐可补贴一半费用(上限是4万日元),地下大规模储水槽最高补贴100万日元,中等规模的储水槽可补贴30万日元。

对于绿地,日本也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日本的“绿地覆盖率”为66%,东京的公园绿地就有地区公园、近邻公园、街区公园、运动公园、广域公园、综合公园、特殊公园等,数量达2795处,总面积1969公顷,人均绿地面积3平方米以上。为稳固这一成果,日本出台了一大批相关法规,形成了完整而长期的绿地保护体制。这些措施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地面涵养水分。

德国。2000年10月23日,欧盟正式通过欧洲议会与欧洲理事会的《欧盟水框架指令》,欧盟委员会有权对不按照欧盟法规要求的国家提起监督和诉讼程序。

在德国联邦政府层面,《联邦水法》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德国联邦水法的政策导向是优化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明晰的要求。1995年德国颁布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标准》,提出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尽可能地降低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1996年,在联邦水法的补充条款中增加了“水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强调“为了保证水的利用效率,要避免排水量增加”,实现“排水量零增长”。2002年,德国根据《欧盟水框架指令》的要求对《联邦水法》进行了第七次修订。各地州以《联邦水法》为基础,出台相关的政策,如德国汉诺威市康斯伯格小区在开发时,规定小区开发前后的雨水渗透率要基本保持一致。

此外,德国对水资源实施统一的管理制度,即由水务局统一管理与水务有关的全部事项,并以市场模式运作,接受社会的监督。

对于雨水利用,德国的管理办法也十分到位。1989年《雨水利用设施标准》是“第一代”雨水利用技术成熟的标志,1992年出现了“第二代”雨水利用技术,21世纪初形成了“第三代”雨水利用技术及相关的标准。

德国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如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英国。2006年开始,英国政府通过《住房建筑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进一步促进家庭雨水回收系统的普及。英国政府针对新建房屋设立1到6级的评估体系,要求所有的新建房屋至少达到3级以上的可持续利用标准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而其中最重要的提升等级方式之一就是建立雨水回收系统。2015年之后,英国政府为更有针对性地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求单一住房单元的居民每天设计用水量不超过125升,这使得居民建立雨水回收系统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此套可持续排放体系在雨洪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雨水排放在地区发展规划中被严格定量,一方面作为地区规划部门颁发规划许可的审核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开发商的投资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美国。1976年,美国国家雨水管理部门设立了针对城区分流制雨水排放系统的一般许可证(Municipal Separate Storm Sewer System, MS4)。1987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的水质法(Water Quality Act)规定了雨水排放许可要求,确立雨水许可证制度,包括对城市、建设场地、工业场地的三种降雨带来的污染。

国家污染物减排体系(National Pollutant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 NPDES)是按照美国《清洁水法》(CWA)规定的。CWA规定,除非有国家颁发的污染物排放削减许可证,禁止从电源向通航水域排放任何污染物。国家污染物减排体系(NPDES)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排放源,即市政源和工业源。其中市政源包括国家预处理项目规定了非住宅中的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厂和其他生活污水厂必须为污泥使用和处置提交许可申请;对合流制溢流污水(CSO),美国1989年了CSO控制战略,1994年制定和了CSO控制政策;对暴雨,美国1990年了城市分流制雨水系统(M4)的雨水排放规范。工业源包括直接排放的工艺废水或非工艺废水,以及来自工业源的暴雨径流,所有与工业活动相关的暴雨径流排放,不管是通过城市分流制雨水系统排放还是直接排放到水体,均须持有NPDES许可证。

美国规定了三类雨水排放许可证:基于城市分流制的雨水排放许可证(MS4)、工业雨水排放许可证和建设活动雨水排放许可。受NPDES约束。其中MS4许可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MS4须在最大可行程度上减少雨水排放中的污染物,市政雨水还必须禁止非雨水排放物进入。监管对象仅限于服务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并设立了针对人口等于或大于25万的大城市和人口在10万到25万之间的中等城市的两种类型的许可申请。第二阶段,小型城市雨水排放须获得许可证,大多是一般许可证,小型城市指人口不足10万的城市建成区。

美国有数以千计的水体被列为受损水体。为修复水体,美国实施了日最大允许负荷(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 TMDL)计划,根据水质要求,确定水体能够接受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日负荷,从而在各类污染源之间分配应该削减的污染负荷。TMDL是指确定某一特定污染物可以被排入水体而保证水体仍能满足水质标准的最大可允许负荷量。TDML由点源污染物分配(WLA)、非点源污染负荷分配(LA)以及一个安全系数(MOS)和预留容量(RC)构成。TDML基于污染源和水质的响应关系,为州政府建立基于水质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负荷排放,以修复或保持州水资源的质量安全。自推行TMDL以来,美国各州已制定实施了数万个TDML计划,极大地改善了受污染水体的水质。

1999年美国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雨水管理,规定市政当局必须制定雨水管理计划(Stormwater Management Plan,SWMP)。美国实行雨水管理制度,截至2009年美国共有500多个县市在收取雨水管理费,而且近年来收取雨水费的城市越来越多。如华盛顿特区设有不透水面积费和雨水费。

法国。在法国城市规划层面,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表径流和排水能力做出相应的强制性管控。城市雨水管理部门规定在对雨水进行初级净化和截污后,每公顷的城市用地向市政雨水管的排水量不能超过3L/s,否则该用地的相关责任单位就要承担相应的超额排水费。这就要求超量排水的单位要增加雨水滞纳储存设施,从而有效控制城市排水压力。

里昂位于法国的索恩河与罗纳河交汇处,虽然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里昂的水务管理者仍不愿放弃对雨水的利用,并对此做了细致的工作。首先,各个社区收集的雨水被纳入到了城市一体化的水循环体系中,由当地政府负责对水质进行统一监测与管控;其次,里昂政府将本市各处的道路规模、土壤类别与地型走势等信息进行了统一梳理并公示,任何市区内新的建筑项目均需要考虑到这些基本信息,将雨水管理纳入设计规划中,并接受当地政府的查验考核。凭借着这种精细化的城市水循环监管体系,里昂市近年来多次获得国际城市水务管理领域的评比冠军。

以源头控制为主的雨水解决方案

地下蓄水池。地下蓄水池系统是日本的主要治水模式。地下蓄水池的存在,极大地减少了地面被淹的几率,大大增加了雨水回用。此外,新建大楼配套、公园、学校周围都建有雨水储存设施。

日本最高的“东京晴空塔”设计了地下蓄水池系统,能储存7000吨雨水,可用作消防用水,作为应急生活用水时可供应东京墨田区23万人使用一天。

涩谷车站是东京的交通枢纽,也是购物娱乐的中心,但“水害”多年未解。之前在雨季经常使得涩谷车站附近的多条街道“水漫金山”,一条半地下的车站站台进水,多个进口闸机被迫关闭,车站工作人员全员出动清理积水。近年涩谷车站周边地区开始整体开发工程的同时在地下25米深处,建造一个4000吨的地下储水池。它一池多用,当降雨量超过50毫米每小时时,将附近雨水集中储存,解决周边瞬间排水能力的不足,同时与东京庞大的地下排水系统相连,在大雨高峰过后再陆续把雨水排放。而且,它起到调节池的作用,平时池中储存一定量的雨水,雨季过后随时可供地面浇花、除尘、消防等使用,甚至可以净化后供市民生活使用。

东京每年遭遇台风级的大暴雨不过五六次,除这些雨水需要排洪外,一般性的雨水并不造成危害。近年来日本更多考虑的是雨水的利用问题。除新建大楼配套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外,各公园、学校周围都建有储水池,所以常能看到路旁有消防蓄水池的标志。

居住小区。在居住区中,绿地或是广场早已不是单单为了美观或是满足活动需求,有很多在建立初期就是以调节雨洪管理为目的,简单的说就是将绿地设计成可蓄洪的地区。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利用雨水收集系统。

巴黎北部的Saint Denis居住区内,一个中央绿地就以调蓄雨水为目的建立起来。它被设计成一个相对低洼的区域,缓坡草地将雨水引向下游的一条旱河和位于市政道路下面的储水池中。在下暴雨的时候,这个区域就变成了一个被淹没的区域,十年一遇的暴雨中所蓄积的水量可达到30cm至40cm深。

德国弗莱堡是德国绿党总部所在,是著名的生态城市。弗莱堡的生态试验住宅区采用单户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将屋顶的雨水利用定型的管道收集到专门的蓄水桶中进行过滤和净化,溢出的雨水通过绿地等回渗入地下,储存起来的雨水可用来洗车或浇灌各家的花园。

英国雨水再利用管理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水价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雨水收集系统。一般房屋雨水收集系统设置1000升至7500升的储水罐,多用于满足家庭灌溉、洗衣等非饮用水需要。家用雨水收集系统直接从屋顶收集,并通过导水管简单过滤或者更为复杂的自净过滤系统后导入地下储水罐储存。

大型公建设施。很多体育场地由于本身铺装的不透水性或是弱透水性也会给周边的地表径流控制带来困扰,但合理的规划设计可解决这一问题。如欧洲某社区的篮球场被设计成半地下式,兼具雨水滞留功能。雨量正常时,该场地周边社区内汇集的雨水会储存在篮球场边的专用雨水收集池中,在遇到暴雨时,活动场地本身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储水池,有效滞留过量雨水,分担市政管道的压力,保障社区安全。

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被《普林斯顿评论》评为2012年最佳环境绿色大学之一。该校的3个雨水花园分别设在办公楼后面的空地、图书馆旁和草坪旁的行人道。这些花坛底层铺垫两种不同大小的石头层,然后以土壤覆盖,种植经过选择适合于雨水过滤、净化空气的植物和花卉,下雨时雨水通过花园过滤之后渗入地下。

大型的公共设施通常会配备有巨大的停车场。海绵城市体系下的道路和停车设施的设计需要结合雨水收集、初级净化、储存等措施来降低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带来的不良后果。

曼哈顿学院的停车场是一个采用环保建筑材料拦截雨水的案例。两个停车场以多孔混凝造而成,雨水经多孔混凝土、碎石和地基多层过滤,然后渗入到地下水系统,而不是直接流入城市下水道。

位于曼哈顿闹市中心的高线公园全长约2.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屋顶花园。该项目能截留80%的雨水流量,通过创造绿色自然环境,净化空气,减少“热岛”效应,吸引昆虫和鸟类。

此外还有遍及纽约布鲁克林、昆斯区等地的商业屋顶农场,这些“绿色屋顶”农场种植着各种蔬菜水果。

海绵公园。里昂市中心的中央公园建立在一片低洼地中。在建造该公园时特意留出了一个容量为870立方米的储水池。雨天时,公园周边建筑的雨水会被引水渠集中引入这个储水池内。储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以辅助净化。经过净化后的水被重新引入到城市绿化区中灌溉植被。

社区公园的边界通常也可以成为收集雨水的地方。巴黎的高迈耶公园一条2.5深的沟槽成为了公园的“围墙”,坡地上种植茂密的植物,同时兼具雨水收集的作用。

道路。为了削弱和控制地表径流,在很多市政道路的两侧会设计低洼的人行道和绿地,通过对地形的塑造将雨水降速逐渐引流到树池、草坪等缓冲绿地。

日本注重地面的呼吸性能,很多马路用大粒石子和沥青铺就,便道也普遍使用透水砖,大大提高了其透水性。同时尽量减少地面硬化,多留泥土地面。

以排水系统为主的雨水解决方案

德国。德国地下排水系统的大规模建造伴随着19世纪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当时,德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卫生系统不堪重负,霍乱、伤寒等疾病频繁爆发。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1842年,在英国工程师William Lindley的规划下,德国城市汉堡率先建起了最初的城市排水系统和第一个污水处理厂。随着汉堡市不断扩大,排水系统也不断扩展,又先后建起了十几个污水处理厂。这个系统还包含一个冲水系统,每周利用潮水清理主要的下水道。虽然当时设备简陋,并没有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但这样的设计理念仍然具有里程碑意义,很快就被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城市所学习。

1867年,法兰克福建成了第一个系统性的现代化下水道系统。该系统将污水进行分类疏导,最后排入河流,并与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整合,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可以说,德国开启了整个欧洲大陆排水系统建设的新起点。

为解决管道破损、溢流污染等问题,德国采取分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分别为整治修复技术、管道清洗、管道渗漏性检查、调蓄池建设。为减少初期雨水,特别是合流制地区降雨初期超过截流能力的合流水对水体的污染,自1975年德国首先在南部建设雨水池,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建设各种雨水池。

根据2010年德国联邦环保局的统计数据,如今德国的公共排水管道已达540000公里,大约可以环绕地球13圈半,专门的雨水排水管道长66000公里。德国综合性的排水系统,每年可以处理1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

在德国,大城市每年投入到下水道系统的预算都在上亿欧元,维护费用在每公里年均5000欧元左右。水务部门的闭路电视系统负责对地下管道进行24小时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进行维修。

以慕尼黑为例,暴雨来临时,慕尼黑的13个总容量达70.6万立方米的地下储水库可暂时贮存雨水,成为暴雨进入地下管道之前的缓冲阀门,然后将雨水缓慢释放到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最终将雨水引入Isar河。

此外,德国的雨水排水系统还包括强制性透水路面的设计,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还平衡了城市生态系统。比如雨水由透水路面渗透入地,可补充地下水资源;还能通透“地气”,可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透水地面的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减少了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

德国城市中80%的地面都为透水地面。德国的市政根据不同区域铺就不同的透水路面。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这种砖本身可透水,砖与砖之间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自行车存放地和停车场的地面,则选择有孔的混凝土砖,并在砖孔中用土填充,这样有利于杂草生长,从而使地面的40%有绿化功能;居民区、公园和街头广场更需要绿化和美化,因此这些地方选用实心砖铺路,但砖与砖之间会留出空隙;居民区步行道、校园和公园等步行道路等地,由于路面使用率高,用细碎石或细鹅卵石铺路会更合适。此外,道路两边还修有引流暴雨的沟壑。

对于村庄和小城镇,德国也有排积水的高招――建滞留雨水的低地池塘。下雨时使雨水顺地势流入,并形成湿地生态区;让荒地长满灌木和树林,能使降雨很快通过植物的根部被吸收入地;让各种人工改建的直型河道和溪流恢复原有的自然弯曲形状和透水状态,恢复河岸两边的自然植被带,并让泛洪区与多条这样弯曲的河道与溪流相连;在农田周边,采用修建土篱和灌木带的方法来增加农田对洪水的抵抗和吸收能力等。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德国就致力于开发各种雨水渗透装置。德国一些城市在不同区域铺设不同的透水路面。道路两边还修有引流暴雨的沟壑、地表明沟。这不仅作为下水道之外重要的雨水传输途径,还模拟天然河道,融入城市景观,既实用又美观。

德国近年来开始推广的“洼地―渗渠系统”使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了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进一步减轻了排水管道的负担。

法国巴黎。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巴黎人花了126年的时间将其完善扩充,并按沟道大小,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三种。当前,每天有120亿立方米的水经此净化排出。

巴黎下水道网络中,有2个电脑控制的污水压力提升厂,它们能加速废水的流动,同时负责大量垃圾和泥沙的清除;11个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来保证经过马路又流回到塞纳河水的质量;50个专门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

同时,巴黎市民饮用水的50%是通过地下管道输入的。巴黎的下水道除了排水沟外,它还设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供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以及一条气压传送管道。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基本是顺着城市的道路修建的,每条道路下面都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排水沟,整个排水系统就像是一个完整的人体。它通过四通八达的供水管道向城市的每家每户输送自来水;紧挨着供水管道的是同样粗的排水管道,负责将各种生活污水运出巴黎。

在巴黎,雨水到了地面会迅速了无踪迹,在地面之下汇成一片“”。抛掉地面成效,巴黎更有让人惊奇的地下奇迹。一位有过下水道参观经历的游客描述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

此外,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是贵重的戒指掉进了下水道,是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的。因为这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都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码。

法国的下水道中还有独立的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只要将下水道中的照明灯打开,即使是晚间也可以进行维修工作。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相当巨大,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却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凡任何一条管线发生泄漏、电缆发生短路或者出现其他的故障,工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地下进行维修,而不需要向其他国家一样挖开地面、切断交通后再进行处理。

日本东京。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疏通:第一,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第二,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1992年至2006年之间,日本在斡裣兀Saitama)东部修建了一座暴雨排水系统――首都圈排水系统,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支撑着日本首都东京的安全。获“地下神殿”之美名。目的是防止台风季节因为暴雨而可能出现的洪灾,让日本东京地区免受水灾侵袭。据悉,该系统共耗资30亿美元。这座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组成,每个混凝土立坑有65米高(约22层楼)、32米宽,在地下50米深处,由6.3公里长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巨型调压水槽:25.4米高(约八层楼)、177米长、78米宽,内有59支混凝土支柱,总贮水量为67万立方米,以14000匹马力的涡轮机达到最大排水量每秒200立方米,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

除了硬件保障之外,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管理,以保证排水管道的畅通。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作可燃垃圾来处理。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此外,东京还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立了雨水调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储2.5万立方米的雨水。

美国纽约。美国纽约的下水道位于地下9至60米的地方,总长10600公里,兴建于1849年。纽约也堪称最早建造下水道的城市之一。壮观的地下砖结构隧道,完善的排水设施是美国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相比的。由于宽阔敞亮,纽约下水道是《007》系列、《碟中谍》系列电影中的常客。

但是纽约排水系统却经常因为污染水道的问题备受诟病,甚至还发生过因污水异味导致联合国总部会议被迫终止的事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该市的污水问题给政府和公众带来严峻挑战。美国环境保护署在1994年下发了全国性的框架文件,要求控制这种溢流现象的发生,内容包括要求下水道不能轻易被瓦砾堵塞;如果发生溢流要及时警告公民等。

为缓解资源浪费现状,美国环保部门从2011年起在全国推出各种降低能耗的计划,以提高污水处理过程的能源效率。

截止2012年,美国总共有16583家污水处理厂,每年总共要花费大约40亿美元的电力成本,占美国整个国家电力供给的1%。同时,还向大气中排放4500万吨以上的温室气体。其中,仅有19%~20%的处理厂将厌氧消化池中产生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

与一般污水处理厂保守的做法不同,纽约市环保局不仅仅关注于满足环境规范,同时也开始意识到污水处理成本和长期回报问题。环保局声称,在不久的将来,城市排水系统将化身“能源的制造者”。为此,纽约改造了14座污水处理厂。一是从污水中繁殖的藻类中提取加热燃料丁醇(一种可以替代汽油的燃料)。同时,出售甲烷气体,给居民家庭提供能源。二是收集排水管道污泥,制造气体,然后用这些气体制造清洁能源;或者将污泥加工成一种富含养分和有机成分的、可回收再利用的生物固体,并作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用于公园、田地、草坪、高尔夫球场等地方。将纽约市居民生活污水所产生的大量污泥、甲烷和其他“副产品”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效果与启示

政策管理完善。国家的政策与管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当重要。在制度上,完善有关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建筑给水排水规范等,新建或改建城市建筑使之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探索建立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在试点城市探索雨水管理收费制度,开展雨水管理收费试点。

用水量下降。雨水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居民每天人均用水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大型市政建筑和商业建筑的雨水利用节省了大量的可利用水资源。最为典型的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园内主体建筑和林地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回收雨水和废水再利用等方式,这一占地225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边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他类似街区下降了40%。公园周边居民的每天人均用水量也下降至105升,远低于伦敦地区的平均水平144升。

英国政府和雨水再利用管理协会调研认为,英国利用雨水回收系统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数据显示,以当前伦敦地区典型住房计算,在伦敦地区年均600毫米降水量情况下,每所房屋(屋顶面积100平方米)每年可回收5.4万升雨水。英国政府预计,如果所有新建住宅都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未来英格兰地区年均回收雨水量将达到2.8亿立方米;如果新建商业用地也设置类似的装置,则回收数量能够翻倍。

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海绵城市应对“雨后看海”的大城市病有一定效果。通过透水地面、下沉式绿地、蓄水池等的作用,使得降雨路面的综合径流系数大大降低,增强了防洪排涝的能力。

英国雨水利用管理协会数据显示,当前建立的家庭雨水收集系统,能够使单一家庭应对突发降雨能力提升至一年一遇的水平。与此同时,大型设施和社区建立适合自身规模的雨水收集系统后,社区应对突发降水的能力有可能提升至30年一遇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大伦敦区周边建立的30个左右的大型蓄水湖,其应对能力则有可能提升至百年一遇,大伦敦区的主排水河道泰晤士河的应对能力也会相应大幅上升。

排水系统高标准改造。海绵城市对于暴雨的袭击仍然无能为力。告别“看海”必须从硬件抓起,作别原有偏低的参数标准,向高标准国家看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国外的建设经验:以生态为先的原则,因地制宜排污泄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制定排水高标准,配备相应排水系统;加大地下管道修建及养护工作投资力度;设立管理机构,引导居民有序排水;设立降雨信息系统,预测、统计各种降雨,防患于未然。同时拓宽思路,采取更经济环保的可持续污水处理和管理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项目;设计;质量控制

0引言

农田水利项目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项目。因为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搞好农业发展,才能使其他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基础。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无疑成为重点。在进行农田水利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所需浇灌的农作物的特点,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注意项目成本控制和建设质量的控制,充分运用当地资源,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同事节省项目建设成本,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农田水利项目设计阶段的常见质量问题着手,对农田水利设计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解析,最后结合项目案例具体探讨农田水利项目设计的质量控制方法,为项目设计质量的提高建言献策。

1农田水利项目设计中的质量问题分析

在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第一,项目成本控制。设计方案将直接对工程的成本控制产生影响,其主要作用有费用把控、投资收益增加、定额管制增强以及限额设计影响等,能够以更为合理的方式实施配额管理,并做好设计环节具体执行情况的把控。如果在设计方案当中没有对成本方面做好规划,则将因此对工程成本产生影响;第二,建设质量控制。通过对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则能够实现工程质量的科学控制,在实现对工程造价积极控制的基础上实现投资效益的提升。在方案制定中,如果缺少全面的造价以及影响因素控制,则将从施工技术、施工方式以及施工材料方面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第三,项目设计缺乏长远性。在设计方面,一部分设计师只管设计范围内的“一亩三分地”,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缺乏长远规划。比如一味的追求完美的项目设计,对水库投用后可能有淤泥进入等因素未做考虑,致使项目运营期间为了临时解决淤泥问题付出了不少额外的成本。我国一些人口稀少的地区多丘陵,在这些地区建设水利项目没有太多可参考的理论知识,全凭经验进行自主设计,容易出现更多问题。在将溪流水资源应运与灌溉是缺乏理论依据造成设计的不合理。在同一条河流上只设计一个水闸,在用水量大的时候易造成上下游农民的纠纷。在修建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时可参考的数据比较少,往往造成设计困难或是设计不合理的现象;而先进的大型水利建设技术又不适用于小型水利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收益小,开发研究者比较少。第四,选址不合理。以往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造成设计师在设计水利工程师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进行设计。选址的不合理造成刚建设的水库在几年之后便不能正常运转。

2农田水利设计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第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有土壤、坡度、坡向以及海拔等。这部分因素的存在,则将影响到水利设计。以灌溉渠来说,其具体布置形式则将依赖于当地的地形条件。当在山区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则需要尽可能通过天然河道的应用实现排水渠道以及以及灌溉渠道的布设,以此实现工程量的节约。在山区,因地形较为复杂,耕地存在分布零散情况。且河流较多源于山区,需要能够从河流上游区域进行引水处理,以此加长输水距离。灌区规划方面,干渠多沿着灌区上方边缘位置设置,即沿着等高线进行布设。此时,支渠则沿着干渠的一侧垂直干渠的方向引出,支渠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通过该方式的应用,能够在做好地形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对压力水头进行降低。平原分为山前和冲击平原。其中,冲击平原处于河流的中下游区域,具有集中的耕地以及平坦的地形。山前平原则处于冲积扇位置,具有着较大的坡度。在平原区域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则需要充分把握平原位置。可以说,地形条件将对农田的管网布局以及水源配置情况形成十分重要的影响,即是实际设计当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因素。第二,农业种植结构。对于农业种植结构来说,其将对农业需水量产生影响,且不同种植结构的存在也需要对应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于不同作物来说,其在具体需水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根据地区的不同,通过适宜种植结构的选择,将对农业需求量的优化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相对干旱、水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区域,更是在耕作区内存在多种作物并存情况,此时,即需要做好不同作物种植面积的合理安排,做好种植结构的合理确定。此外,灌溉方式也十分关键。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因在节水观念以及技术方面不足情况的存在,通常以大水漫灌方式灌水。该方式的存在,不仅将浪费较多的水资源,且将因此影响到土壤性质。作为我国的用水大户,则需要在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规划的同时做好先进节水措施的应用,则能够在实现大量水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实现水利用效率的提升。对此,在具体设计中,即需要同时兼顾灌溉方式以及灌溉制度的影响与差异,并以节水工作为中心做好需水量分析。第三,施工条件。在现阶段水利项目施工中,质量问题还是时有发生,该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则同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的不足、质量监控不到位情况的存在具有着直接的关联。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技术含量较低,则不能够保障施工质量。而如果技术人员没有做好施工工艺的充分把握,也将对技术应用效果产生影响。该种情况的存在,即需要技术人员能够做好专业知识的把握,即能够充分把握操作施工流程,以此实现部分问题的良好规避。

3农田水利项目设计的质量控制案例

为积极落实国家制定的水利政策,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搞好水利项目建设。在项目前期规划与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考虑项目的投资和成本消耗,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模式,在设计阶段打好底子,为后续的项目建设及后期运营提供可靠依据。我国南部某水利工程项目,该工程建设目标,即将想去区域建设成设施配套、具有较高标准的节水灌溉灌区,以此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促进,在实现有效耕地面积增加的基础上对当地的水利用率进行提升,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该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对乡镇区域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提升农民收入。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以及道路工程。该工程在项目设计环节从以下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3.1水资源控制

该工程为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种植为根本目标。对此,工程需求量即需要能够对该地区未来作物的种植需求进行满足。作为一个不可忽略因素,在国家调控下,上游来水量通常为一个规划值,该种情况的存在,即需要将项目的供水量以及需求量间能够形成较好的供需平衡。

3.2管网优化布置

在水利方案设计当中,管网布置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因素,在新型农业建设中,将水资源建设作为根本目标。对此,在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当中,则通过管道输水方式的应用进行灌溉处理。而在少于干旱区域,通过管道输水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对水资源蒸发量进行减少的基础上对灌溉保证率进行提升。联系以往工程建设经验,在具体对管网进行布置时,则需要能够从造价以及安全角度做好考虑,当管网符合该两项指标优化后即为最优值。

3.3施工组织设计

在该内容中,通过施工质量控制方式,在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对工程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其具体内容有:第一,施工布置。总布置方面,要将因地制宜作为重要原则。在进行渠道设计时,应该将安全因素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切忌不顾地形地貌结构就强迫挖深沟或随意填方;若水利项目建在丘陵地区,就必须根据丘陵地形特征重点考虑洪涝灾害,尽可能提高项目的安全性能。除此以外,排水沟、泄洪、蓄水等配套设施也应该在设计阶段进行重点分析。在山岭地带除了水利灌溉功能,还可根据有利地形开发水利发电功能,实现农田灌溉和水利发电双份收益。灌溉渠道需要根据地形落差因地制宜地安装发电设备,充分利用水能造福一方百姓。该工程为土石方工程,在具体布置方面则需要能够同水利工程相对应。施工用水方面,即机井取水、就近渠道方式处理。生活以及施工用电方面,可以使用工程沿线电网进行供电。总布置方面,因工程具有较长的施工工期以及开发面积,且具有较多的灌溉方式,具体施工难度并不大,可以从简布置,以分散布置方式处理。在根据生活、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平衡处理,在对环境不利影响充分减少的基础上实现同其余工程的科学衔接。考虑到工程投资安排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在项目区的稳流池以及进水池位置各对一个工区进行设置,以此对工人基本吃住问题进行解决。生活区以及临时堆料场都可以根据管线按照就近原则布置,保持施工场地的文明施工;第二,施工进度。首先,要做好施工规划的科学制定,充分利用劳动资源,做好劳动力的积极调动。在工程建设中,以流水线模式施工,以此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将设备全面调动的情况下实现生产费用的控制。同时,要做好精干施工团队的配备,做好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其次,要做好施工进度的协调,根据工程特点,先进行工程道路体系建设,在形成良好交通条件的基础上便于机械设备进场,并同时建设路旁林床土建工程。之后,建设水利工程,最后建设电力工程,避免水利、电力工程同时施工互相间产生影响。

4结论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国家也大力开展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在上文中,我们对农田水利项目设计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项目设计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对此,即需要在未来工程设计环节能够引起重视,充分把握潜在影响因素,以科学设计方式的应用保障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胥欢,雒天鹏.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

[2]袁素勤,杨克君.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经济评价方法[J].吉林水利,2014(08).

[3]黄舒婷.浅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第13篇

一、泰安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是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市域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人均耕地只有0.95亩,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足够的资金,加之矿区塌陷、占压及村民多占宅基地等影响,致使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过大,人均用地多,土地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优势的形成和发挥,阻碍了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人均用地多

目前泰安市共有3597个村,117.99万农村住户,农业人口372.7万人。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60640.5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全市农村人均占用居民点面积162.7平方米,高于国家《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人均居民点用地上限150平方米。从各县市区的用地情况来看,人均用地最低的是泰山区,为133.93平方米;人均用地最高的是东平县,为168.79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

全市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小不一,且分布散乱。这一方面把农用土地分割得支离破碎,难以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又使建设用地不能集聚成片,不利于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阻碍了农村居住环境水平的提高。

大部分村庄内部由于缺乏规划,宅基地乱占乱建,造成村庄布局结构混乱,土地利用率低,土地闲置面广量大。有的村内空闲地多,形成“空心村”;有的住户建新不拆旧造成一户两宅甚至多宅现象;有的村民迁居外地仍保留宅基地;多数村庄居住分散,宅基地利用不充分。村庄布局散乱造成土地闲置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村内公共设施无法合理布局,建设用地结构极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居住条件的提高。

全市“城中村”、城边村问题也较严重。“城中村”土地投资强度低,集聚效益差,对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制约性强;城边村土地非法流转严重,对耕地有很强的蚕食性。

农村建设用地受矿区塌陷、占压影响大

泰安市是矿产资源大市,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面塌陷及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村庄建设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目前,泰安市采煤塌陷、占压土地面积较大的县区涉及肥城市、新泰市和宁阳县。塌陷、占压土地闲置时间长,复垦成本高,难度大。

二、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

泰安市被批准为第一批挂钩试点地区后,确立了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壳村、建设中心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总体思路,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村镇建设总体水平,努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总结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主要有4种模式。

整体搬迁整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矿区塌陷及占压影响严重的农村居民点,通过将塌陷及占压区内的村庄整体迁出,另选新址建设新村,将旧村址整理复垦为耕地。采取这种整理模式最典型的是肥城市。该市塌陷区主要分布在老城、湖屯、王瓜店、石横四个镇,涉及71个行政村,总面积5000公顷。目前已搬迁了18个村,正在搬迁的有5个村。石横镇北大留村2003年下半年开始整体搬迁,目前村民已全部搬进了新居。原村址占地897亩,新村规划占地面积402亩,复垦后可净增耕地495亩。新居民点以建设楼房为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采煤企业出资在城镇周围建设多层居民楼,逐步向城镇驻地集中。

这种整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腾空节约土地的面积比例较大;二是易于实现“三集中”;三是农民的生活质量、居住条件提高较大;四是复垦的难度较大。由于矿区村民相对比较富裕,又有矿山企业的资金支持,该类型的村庄搬迁实施相对较容易,但旧村复垦周期较长,需要资金较多。

拆旧建新整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村内空闲地较多的空心村,通过对旧村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土地,整个村庄改造完成后,可腾出三分之一以上土地,新增耕地质量较好。这种整理模式占全市试点面积的80%左右。根据具体整理情况,又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整体拆旧建新。该模式主要是在原村址外就近规划建设新村。这类村集体经济比较雄厚,能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如肥城市石横镇北高余村占用300亩荒坡地建设新村,腾出土地1213亩,净增耕地913亩,同时建起了公园、停车场、老年公寓等设施,村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成为该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典范。

二是滚动发展拆旧建新。该模式主要是按照新村规划在原村址上由村中心向外扩展建设,或者在村边“撕”开一个角向里延伸滚动建设,或者在村边规划一块启动土地,由外向内搬迁滚动建设。该模式主要以建设平房为主,是当前泰安市旧村改造的主要模式。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不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拆迁户新建房屋投资高、投工多、难度大、实施慢等问题。岱岳区范镇施庄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整理前村庄占地890亩,村内旧宅基、空闲地较多,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村庄整理后占地仅290亩,全村沿街统一规划了商住一体的小康楼,昔日的臭水沟治理成了地下排水渠,小胡同整治成了宽畅的硬化公路,旧宅基、空闲地、废弃坑塘变成了耕地,新增耕地600余亩,人均增加耕地0.21亩,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年增加收入300余万元。

归村并点整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自然村比较多、居住分散的大行政村,按照规划将几个自然村归并到一起集中建设中心村。该模式约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改造的8%左右。这种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效果均较明显,但由于涉及多个村庄,村民意见较分散,工作难度较大,应注意在尊重村民意见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整理项目,将原半山坡上的6个自然村搬迁到山下归并为1个新村后,道路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经整理复垦,又腾出土地600余亩。

“城中村”改造整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所涉及的村庄大多处在城乡结合部。泰安市在“城中村”改造方面探索较早,确定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以推进旧村改造工作。1996年对岱庙办事处市场社区的改造就很典型。旧村改造前,这里地势低洼,居民住房破烂不堪,改造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腾出土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经营摊位1000个,安置居民及下岗职工1500余人就业,4000多居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街道、市场规划有序,居民收入日益增加,2004年首批跨入“百强村街”行列。从2003年开始,肥城市全部停止了对城区周围35个村新批宅基地以及在原宅基地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审批,计划利用3年~5年的时间,对35个“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居住小区,立体发展,向空中、地下要地,“城中村”全部开发改造完成后可腾出土地1.1万多亩。

三、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采取的措施

泰安市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探索中,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积累了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验。

加强领导,共同协作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新农村,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泰安市注重做到“四到位”,即领导到位、宣传到位、政策到位、监察到位。为保证工作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工市领导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农业局、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挂钩试点工作的日常调度。同时,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资金投入,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挂钩工作。

强化措施,规范操作

为鼓励村庄归并整理,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和各县区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农村居民点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全市要求,对腾空后的土地,按照开发整理的相关规范及时进行复垦,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给群众留足实惠。肥城市在城区周围村庄整理中,制定了从拆迁、补偿到安置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发改造的城中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后,招拍挂土地收益扣除规定成本后的净收益的80%返还村里,专项用于旧村开发改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的生产生活保障。

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一是对旧村改造中腾出的空宅地,经国土部门立项批准并验收合格的项目按复垦面积1:1置换建设用地指标。该项指标优先用于原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及群众安置,其他节余部分,实行有偿使用。对项目建设单位使用挂钩指标的,向用地单位收取一定的挂钩指标款,专项用于群众搬迁和土地复垦整理。二是鼓励零星村庄农户按规划就近迁入本乡镇试点中心村建房落户,跨村建房的农户在原户口村无住宅或拆除原住宅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收回宅基地的,新建住宅用地可享受本村村民同样的政策。三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节余的用地,按照一定的标准补贴给村集体,用于新村基础设施配套。

四、做好挂钩试点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强化指导

要进一步加强对挂钩试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挂钩试点工作作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拓展城镇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今后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各级领导、乡镇、村,特别是老百姓进一步了解这项工作,关心、支持这项工作。

强化对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分类指导。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同时由于各地、各村情况不同,实施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整理模式,并加强指导,形成上下配套联动、共同参与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局面。

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实施挂钩政策,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整理规划,做到优化布局,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为指导,并与其他有关规划衔接,符合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组织实施。在编制整理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合理预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城乡统筹。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因地因时对居民点内部进行总体平面规划设计,对居民点内部各项用地作出近、远期总体布局和具体规划。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及时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效果作出反应。

完善措施,保障资金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推动新农村建设,要有完善的政策措施保障。要在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政策措施,保障挂钩政策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完善土地登记,明确土地权属,建立农村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清理多占宅基地,做好新旧宅基权属注销替换登记。对一户多宅和宅基地超标准部分、村内空闲地、户口迁出宅基地空置的,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促使其把超占宅基地及闲置宅基地交归集体统一管理,通过经济手段制止多占、超占现象。

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对挂钩工作的资金扶持。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保障机制,在“政府补一点,乡村自筹一点,农民投工投劳”常规做法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投入,从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扶持资金,以解决有关村的拆旧费用和整理复垦区的资金问题。

内涵挖潜,提高效益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走内涵挖潜的路子。新农村是人口相对集中、规划到位、基础设施配套的集居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新农村,应当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标,以增进土地效益为根本宗旨。要逐步将住宅分散、容积率低、占地面积大的居民点集中到一起,挖掘存量,变农村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为内涵挖潜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

要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要求,因势利导地搞好居民点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可先行确定有条件有代表性的村开展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开,不能操之过急,不顾条件,一哄而上。根据长规划短安排的要求,成熟一个建设一个,逐步推进。坚持边拆旧,边整理,边建新,把拆旧建新与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使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挂钩政策的好处。

第14篇

1.1编制目的

为做好城乡洪涝、台风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确保我街道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区防洪排涝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长江流域规划、市城市防洪规划、市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街道境内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洪水、内涝、台风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团结抗洪排涝。

二、概况

2.1街道全境54平方公里,街道境内堤长13.2公里,堤顶高程12.5米,外坡比1:1.5,内坡比1:3(河堤提升改造9.5公里,境内自社区永久闸至和平界3.7公里圩堤为重点监控段);青堤长1.6公里,堤顶高程15.5米,外坡比1:1.5,内坡比1:4。青堤是市政府自1998年以来利用国债资金进行全面堤防达标,包括对穿堤自流涵三坝闸、进行了重建,堤防稳固。

境内堤全长13.2公里,未降堤改造约5公里,堤基土质较差,堤段的堤身土质含沙量大,汛期重点巡查渗漏点现象,高水位时散浸、滑坡现象。随着我街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自然沟、塘、坝的规划建设,硬地面积的增加,汛期暴急雨季节,内排压力大。目前以等水系城市排水明渠,北咸辛水系属自然水系,集中在社区,依靠自然沟塘经北咸辛排灌站排入。

2.2洪涝风险分析

暴雨:暴雨集中在6~8月份,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本地梅雨季节,易发生暴雨,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最大日降雨量超200mm;短时强降雨导致地面积水汇入沟渠,现有排涝能力限制及排水渠道过水断面影响,导致低洼地及排水不畅地区易产生内涝。

台风:夏季沿海地区台风对本地区产生一定影响,受台风等级及路径影响可产生灾情。

2.3重点防护对象

境内的党政机关所在地,驻区部队、铁路、公路干线、工业园及居民住宅区、市政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设施。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所,主要职责是负责处理本区域内防洪应急事务。指挥长:,街道班子成员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及社区行政负责人为成员。

3.2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组宣办:负责把握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宣传工作导向,及时开展防洪应急预案的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在抢险中涌现的好人好事。负责防汛抗旱抢险过程对干部进行考核、选拔优秀干部。

武装部:根据防汛需要,负责组织召集民兵投入抗洪抢险,协助公安部门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

建设办:负责协调城建系统排水渠、泵站安全运行,编制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采取安全度汛相关措施;协调供电部门确保供电安全。汛期实行24小时联合值班制度,确保境内排水泵站随时投入排涝。

城管办:负责保障运送防汛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民政办:负责防洪排涝应急的救灾工作,对受害群众实施救助安置。负责灾情统计和检查,统一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及时提供灾情信息。管理、分配救灾物款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损赠工作。

文明办: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防指提供水旱灾区疫情的防治信息,组织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生态办:落实防汛抢险器材,及时将水情、雨情向防汛指挥所领导及各社区通报,加大对堤防巡查工作的督查。

3.3办事机构

防汛指挥所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生态办,具体负责防汛抗旱日常事务,掌握水情、雨情,了解信息,保持与相关单位联系,向防指领导反馈情况,做好参谋。

4、预防与预警机制

4.1预防预警信息

气象水文信息:通过中、短期天气预报了解降水量、天气形势、台风生成走向趋势及其它有关气象信息;及时掌握降水量、蒸发、水位、流量、水量及其变化趋势和洪峰水位、流量预计出现时间等水文特征值。

河道堤防信息:适时水位、流量、工程运行状况、巡堤查险有关情况(包括出险队伍人员组成、人数、交接班等);工程出险情况(包括出险时间、地点、类别、程度、处置等情况);负责处理抢险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应急通信联络方式、抢险队伍、抢险消耗物资等。

洪涝灾情信息:灾情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受灾人口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4.2预防预警行动

①气象水文预警行动:当预报有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及时向社会预警信息;当预报将发生严重洪水灾害时,防指应提早预警,通知各部门做好应对准备。

②洪水灾害预警行动:当江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后,防指汛情信息,并可视情进入紧急防汛期;当堤防或穿堤建筑物出现重大险情时,立即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组织抢险,同时向上一级防汛机构报告。

③地质灾害预警行动:当预报发生强降雨时,对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实行24小时值班和巡逻,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警示周边群众,快速转移。

④台风暴雨灾害预警行动:市气象部门对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暴雨,及时将台风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速度和台风暴雨的量级和雨区分布等信息及时向社会。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按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划分为I~IV四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各部门按防指要求在汛期实行24小时联合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根据洪涝灾害情况分级响应。

5.2应急响应

汛情预警应急等级由区防办,街道防指响应。

5.3红色(I级)汛情预警应急响应

5.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红色(I级)汛情预警响应:

①气象部门红色预警信号,且江河水位超警戒水位。

②长江弋矶山或凤凰颈站超过保证水位;境内支流超保证水位。

③河道可能发生特大洪水和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重要堤段很可能或者已经造成溃、决口及水闸垮塌。

④未来36小时内,全区普降大暴雨,雨量已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且降雨仍将继续;中心城区24小时降雨量将达250毫米以上,或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5.3.2红色(I级)汛情预警响应行动:

①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防指迅速将情况上报;主要领导进入防汛指挥中心指挥防洪抢险。

②全面启动防汛预案并按职责划分和预案要求由各部门负责人主持抗洪抢险工作;未出现险情、灾情的地区也要进入警戒状态,全力检查,排除防洪隐患,确保安全。

③全面承担本区域的防汛工作,并将工作情况报区防指;党政主要负责人应到一线指挥,防指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工作。

④当防洪工程、设施出现险情时,立即成立现场抢险指挥机构,全力组织抢险;并上报上级机构;按程序申请驻芜人民、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

5.4橙色(Ⅱ级)汛情预警响应

5.4.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橙色(Ⅱ级)汛情预警响应:

①气象部门橙色预警信号,且江河水位超警戒水位。

②长江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水位,并呈继续上涨趋势;境内支流超过警戒水位,并呈继续上涨趋势。

③河道可能发生大洪水,长江及主要支流重要堤防可能发生溃堤、决口。

④未来36小时内,全区将普降暴雨,雨量已达暴雨或到大暴雨且降雨仍将继续;中心城区24小时降雨量将达到150毫米以上,或3小时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5.4.2橙色(Ⅱ级)汛情预警响应行动

①各部门进入警戒状态,抢险队伍集结待命,主管领导和带班领导进入临战状态。②启动防汛预案,防指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组织指挥防汛工作;各部门、单位要全力配合防汛救灾工作。

③街道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防洪重点区域检查防汛工作,消除防洪隐患。

④出现灾情、险情的地区要提前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一切力量抗洪抢险,抢险救灾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出险地区负责组织指挥,并将情况及时向区防指报告。各专业抢险队集结待命,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到重点部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必要时,可按程序申请驻芜人民、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抢险。

5.5黄色(Ⅲ级)汛情预警响应

5.5.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黄色(Ⅲ级)汛情预警响应:

①气象部门黄色预警信号,且江河水位超警戒水位。

②长江或一条主要支流超过警戒水位,并呈上涨趋势。

③河道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长江或主要支流重要堤防可能发生重大险情。

④未来36小时内,全区将普降大到暴雨,雨量已达暴雨到大暴雨,且降雨仍将继续;中心城区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5.5.2黄色(Ⅲ级)汛情预警响应行动

①街道主要负责人与防指负责人协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密切监视汛情发展趋势,加强防汛工作的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进入预警状态,带班领导上岗值班。

②值班人员在向区防办报告情况的同时,要将相关情况向分管领导报告。

③防指组织力量巡查,及时消除防汛隐患。

5.6蓝色(Ⅳ级)汛情预警响应

5.6.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蓝色(Ⅳ级)汛情预警响应:

①气象部门蓝色预警信号,且江河水位接近或达警戒水位。

②长江超过同期多年平均水位,接近或达到警戒水位;一般支流接近或达到历史最高水位或超过保证水位。

③河道可能发生一般洪水,长江干支流堤防局部可能发生较大险情。

④市气象台预报,未来36小时内,全区将普降大雨,雨量已达暴雨,且降雨仍将继续;中心城区24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将达30毫米以上,或已达3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5.6.2蓝色(Ⅳ级)汛情预警响应行动

①防指负责人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汛情的监视;各部门保持警戒值班。

②值班人员密切监视汛情,按职责加强巡逻查险,并将巡查情况上报同级防汛指挥机构和带班领导;防汛指挥机构或带班领导将发生的情况及时向区防办报告。

5.7信息报送和处理

汛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信息应快速、准确、详实上报。送街道防指及街道主要领导审核后,可向区防指上报。

5.8指挥和调度

出现灾情后,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汛指挥机构人员到岗,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青干堤水位在弋矶山水位13.2米时,确保万无一失。堤水位在12米时确保不溃堤。24小时雨量不超过200毫米,不出现大面积内涝现象。街道境内的沟渠湖塘水系承包人不得拦网设坝阻水,汛期无条件服从街道防汛指挥所的统一指挥。

堤(未降堤)5公里堤防和青堤1.6公里堤防工作在街道防指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各责任段以社区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为第一责任人。

落实街道堤防管理方案相关措施,在5月10日之前集中对对未降堤堤防全面进行清理杂树、杂物和障碍物;同时对所有涵闸斗门开启闭合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清理建筑垃圾、阻水坝、沟渠内水草,消除隐患。

进入汛期,当水位到达9米时,街道防汛指挥所办公室和堤防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防汛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并做到辖区内水情、雨情等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密切注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水情、雨情及天气变化,并进一步落实具体堤段内涝排积等防汛责任制,沿堤线各责任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堤防及斗门建筑物的巡查和维护,确保防汛工作正常开展。

当水位达10.5米以上时,街道分管领导及社区主要责任人上岗到位,分工负责,巡逻队上堤坚持24小时巡堤,抢险队、打桩队应急分队随时待命,做好抢险准备。

当水位超过11.5米接近12米时,街道指挥长上堤到岗,我街将组织一切力量在区防指的统一指挥下,全民动员,全力投入抗洪工作。确保水位达到12米时,堤防万无一失。

青堤:长江水位在9.40米设防以下,由长江河道局负责日常防汛管理工作;当长江水位达到9.40-11.20米之间,实行24小时重点看护;当长江水位达到11.2-13.40米以上,、东河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带队上堤到岗,全面进行青堤防汛工作。

5.9抢险救灾

出现灾情或重大险情后,防汛机构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按预案立即紧急处置,调集人力、物力及技术支持,实施抢险救援。

5.10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抢险人员进入现场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自身安全,卫生部门加强受影响地区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5.11应急响应结束

江河水位落至警戒水位以下,重大灾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预报无较大汛情,街道防指在接到区防指指令后,宣布解除紧急防汛期。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在防汛预案执行过程中,通信与信息必须保证畅通,防指领导、现场指挥部与重要场所电信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防洪应急抢险通讯录,每年汛前必须更新。

6.2抢险与救援保障

抢险救援所需工程机械及装备、专业技术力量、抢险队伍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必须按时按量提供,争取时间,减少灾情。

6.3供电与运输保障

在抗洪抢险、抢排积涝、救灾现场等,供电部门需确保供电,交通部门要保障抢险物资及抢险人员的运输。

6.4治安与医疗保障

治安由灾区所在地公安部门负责,卫生部门组织卫生防疫站开展防疫消毒,医院开展疾病防治、抢救伤员等工作。

6.5物资与资金保障

防汛物资与汛前筹集储备,发生险情时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调拨,交通部门组织调运至抢险现场;防汛经费在年度预算中专项列支,遇特大汛情,申请追加特大防汛经费。

6.6社会动员保障

由防汛抗旱指挥所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防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6.7宣传、培训和演习

广泛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进行防洪抗旱宣传、市民防洪减灾教育,参加区防指组织的培训,使防汛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7、后期处置

7.1灾后救助

发生洪涝灾害后应组织民政、卫计、公安等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和重建家园等灾后救助工作。

7.2抢险物资补充

针对当年防洪抢险物资消耗情况,安排专项资金,及时补充到位。

7.3水毁工程修复

汛期结束或洪水退去后,街道要组织有关部门或工程管理单位做好前期工作,提出水毁修复计划,力争下次洪水到来之前恢复主体功能。

7.4灾后重建

各相关部门应根据汛期灾害损失情况,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但经上级批准同意的重要工程,可提高标准重建。

7.5保险与补偿

当年受灾区的保险与补偿,由区财政,水利会同保险等部门参照有关规定,组织检查财产损失,提出补偿、保险偿付标准和办法,报区政府及有关保险部门批准后执行。

7.6调查与总结

防办应针对当年防洪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当年汛后即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引进外部评价机制,征求意见和建议,整理修改后上报,以利下年度提高防洪应急工作水平。

8、附则

8.1名词术语定义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是在现有市区工程实施条件和防洪能力下,针对不同水平、气象的条件,而预先制定的对策和措施,使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的依据之一。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预案管理与更新由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负责,按照区防指要求,对需要更新的内容及时更新。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汛抢险和救灾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防汛工作中造成损失,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4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办公室会同街道党政办负责解释。

抗旱应急预案

为有效开展抵御干旱灾害工作,减轻干旱灾害损失,维护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秩序,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促进抗旱工作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推动抗旱工作规范化,提高抗旱救灾处置能力。

二、工作原则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讲求效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加强组织,强化调度,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力争抗旱工作发挥最佳效果。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应急处置街道行政区域内干旱灾害。

四、抗旱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设立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简称“防指”),负责抗旱救灾的指挥和调度工作。防汛抗旱指挥所下设办公室(简称“防办”),负责日常工作事宜,办公室主任由生态办主任兼任。

(二)工作职责

防旱抗旱工作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街道防旱抗旱工作由街道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第一抗旱责任人。

防指职责:统一指挥和调度防旱抗旱救灾工作,负责制定抗旱减灾措施,调控和调度抗旱供水、供电,组织工作组深入旱区指导监督抗旱工作,开展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防办职责:负责全区防旱抗旱日常工作,制订防旱抗旱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抗旱工作部署,落实抗旱工作责任制,及时了解掌握旱情信息、抗旱动态,为上级机构提供防旱抗旱决策依据。

五、旱情信息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受灾人口和城乡供水情况;灾害对城镇供水、涉农社区人畜饮水、农业生产、林牧渔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六、旱情等级划分

干旱等级划分为四级,即Ⅰ级预警(特大干旱)、Ⅱ级预警(严重干旱)、Ⅲ级预警(中度干旱)和Ⅳ级预警(轻度干旱)。Ⅰ~Ⅳ级干旱预警颜色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按照现有的观测和统计数据,本指标体系采用12个单项干旱指标。

七、预防、预警、预报机制

(一)预防预警准备

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旱灾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旱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组织准备。建立健全抗旱组织指挥机构,落实抗旱责任人、抗旱队伍和灾害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

预案准备。修订完善抗旱各类预案,规范抗旱救灾工作程序,提高抗旱工作的时效性。

工程准备。搞好各类蓄水、引水、提水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建设山地水利工程,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工程措施,有效地解决农田灌溉及生产生活用水。

物资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街道各部门应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器材和抽水设备。

队伍准备。防指应建立专业性抗旱服务组织和群众性抗旱队伍。

检查准备。明确责任,分级检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队伍”,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限期整改。

(二)气象信息预报

市气象局负责实时气象天气信息监测和报告(降雨、蒸发、气温等情况),区防指及有关单位及时掌握短期天气预测、中短期天气预报,旱情发展趋势预报,提供防旱有关气象资料,为预警提供依据。

(三)河流水位预报

水文局负责河流实时流量的测报,防办及时掌握河流水文站点水位、流量、蒸发量的实测情况,为预警提供依据。

八、抗旱应急响应

根据旱情影响程度分四个阶段应急响应。

(一)轻旱(综合干旱指标分析为轻度干旱)

①及时了解、统计受旱区域旱情、河流、沟渠蓄水情况;②部署并督促各部门做好抗旱水资源调度管理和防旱抗旱等各项工作;③向街道和区防指领导报告旱情。④及时掌握受旱地区天气情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

(二)中旱(综合干旱指标分析为中度干旱)

①组织召开旱情会议,分析旱情、预测旱情发展态势,提出防旱抗旱具体措施;②向区防指领导报告旱情,同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③开辟水源,调配抗旱水源,各抽水站、机电井投入抗旱。

(三)重旱(综合干旱指标分析为严重干旱)

①组织召开抗旱紧急会议,部署抗旱工作,做好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发出抗旱工作紧急通知;②分析旱情,预测旱情发展态势,掌握抗旱动态,根据旱情发展,必要时向上级汇报旱情旱灾及抗旱情况;③组织工作组深入旱区指导抗旱工作,督促旱区组织力量开展打井、淘深井、挖泉、筑坝、建蓄水池等应急性抗旱措施;④重点支持受旱严重地区的抗旱救灾工作,组织对饮水水源发生严重困难地区实行临时人工送水;⑤向上级部门申请特大抗旱经费,请求区政府安排必需的抗旱资金。

(四)特旱(综合干旱指标分析为特大干旱)

在落实重旱时各项抗旱救灾工作的基础上,防指及各部门要把防抗特旱工作作为头等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及时研究部署防抗特旱救灾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旱区人饮安全,确保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并定期向区防指、区委、区政府汇报旱情及防抗特旱工作情况,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灾区,慰问灾民,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九、定期会商制度

(一)发生轻度干旱、中度干旱时,每10~30天会商一次。

(二)发生严重干旱、特大干旱时,每5~20天会商一次。

(三)发生重旱、特旱时,或启动本预案后,街道防指指挥长坐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协调。

十、应急保障工作

(一)工程与调度应急保障

坚持“先用江河水、地下水,通过实施人工增雨利用空中水,后用水库工程蓄水”的原则,坚持“先保生活用水,后保生产用水”的原则,优先保障城乡人民群众生活用水,确保重点地区以及重点大型企业的生活生产供水。

1、应急性打井、挖泉、建蓄水池等,确保人畜饮用水;

2、抓住有利时机,依法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3、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由防指实行统一调度供水;

4、紧急情况下,实行限量限时供水,对饮水水源发生严重困难地区临时实行人工送水;

5、请求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必要时请求部队支援。

(二)应急队伍保障

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应加强抗旱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以防范干旱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1、以街道各部门、各社区为主,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2、成立抗旱服务组织,在干旱时期直接为受旱地区提供生活用水、租赁和销售抗旱物资、提供抗旱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三)预测预警保障

1、各社区应针对干旱灾害的成因、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预警防范措施,建立应急供水机制,制订应急供水备用水源方案。

2、建立健全旱情监测网络,随时掌握实时旱情灾情,并预测干旱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干旱等级,提出相应对策,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物资保障

1、物资储备。防指及各社区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旱物资,具体品种和数量可结合本地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

2、物资调拨。①抗旱物资调拨原则:先调用街道和社区抗旱储备物资,在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再调剂区级的抗旱储备物资;②区级抗旱物资调拨程序:区级抗旱物资的调用,由街道向区防指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区防指向代储单位下达调令;③当储备物资消耗过多,不能满足抗旱需要时,应及时联系有资质的厂家紧急调运、生产所需物资,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

(五)交通运输保障

应优先保证抗旱救灾物资的紧急运输。

(六)治安保障

公安机关应协助街道处理水事纠纷事件,依法严厉打击阻挠抗旱救灾行动和破坏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旱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资金保障

街道财政所应保障抗旱应急状态下,及时筹集经费、调拨各部门使用。

(八)供电保障

供电公司应保障抗旱救灾和救援现场的应急供电或临时供电,必要时调度应急供电设备,为抗旱现场指挥提供电力保障。

十一、信息报送制度

街道应按照国家防总和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向区防办及时上报受旱情况。

1、旱情收集工作。出现灾害性旱情时,各社区要及时收集旱情并上报街道防办。旱情收集工作以表格形式为主,并辅以文字材料说明。文字材料应简明扼要。

2、旱情统计上报。防指要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并完相关关部门的旱情统计上报工作,加强旱情信息交流。

十二、奖励与处罚

对在抗旱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街道给予以表彰;对在抗旱工作中造成工作损失或不良影响的,视情节严重程度,根据有关的党纪政规,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工作责任;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