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旅游景区营销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依靠高能耗高投入和对资源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其主体思想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降低单位产出中的碳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经济发展背景和文化背景。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使其成为了易于采取低碳营销管理的产业领域,有助于引导旅游景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从而引导社会和旅游消费者建立更加环保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从而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旅游经济的结构。低碳经济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客观上要求在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和思考,即旅游景点的低碳营销管理模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其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必须立足于打造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来为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旅游景点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的低碳化管理和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
二、目前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旅游经济走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诸多旅游景点发展模式得到了低碳发展模式的初步化改造,旅游产值中单位产出中碳排放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毕竟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起步相对较晚,归纳总结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使得旅游景点低碳经济导向的营销管理对于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贡献程度不高,由于得不到高层次的旅游景点发展战略上的确认,使得其低碳化营销管理的相关机制没有确定下来;
第二,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如何设计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得低碳经济营销管理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坚实的业务支撑,打造循环经济虽然已经成为了不少旅游景点的共识,但其落实下来还存在较大困难;
第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管理企业自身内部低碳化营销管理的具体部署,使得内部低碳化管理水平不高,同时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够得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研究
根据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景点低碳经济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要求特别是对我国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低碳化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具体建议和策略。
第一,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加大从旅游景点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宏观思维出发,以此来制定满足其战略发展实施需求的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模式,并在相关机制上确立其相应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旅游景点进行低碳营销管理模式探索,服从和服务于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基本要求和前提,但同时也必须指出,低碳经济模式和取向能够显著地改善目前旅游景点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机制,并为其向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奠定长远发展机制;
第二,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朝着建立循环经济的目标进行,以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旅游景点中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面向旅游景点业务的全方位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核心价值创造环节和价值增值环节的循环式改造将会大大地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产出水平,另外对于开拓新的旅游营销模式和渠道模式也是有着重大的作用;
第三,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优化旅游景点管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流程,降低内部管理中的碳排放水平和管理的效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面向旅游消费者向其宣传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在提高其低碳旅游消费理念的基础上增强其低碳旅游环保消费模式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旅游景点的低碳化营销管理的运作,这种产业链条的联动是旅游景点低碳生态模式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文化;营销;巴马;长寿产业;中医;养生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43-01
在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营销管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市场营销是景区价值得以实现的载体,是连通景区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桥梁。景区开展市场营销有利于景区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提高景区知名度、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广西河池市巴马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胜地,拥有开发长寿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巴马人长寿源于独特的生活文化、居住文化和饮食文化。“文化是接待业和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决定我们吃什么、如何旅行、到哪里旅行和住在哪里这样一些问题,”因此长寿文化营销在巴马旅游景区开发中应运而生。
具体来说,巴马长寿产业的文化营销管理体现在以下三种子产业:旅行社产业、公寓产业、食品产业。
1 旅行社产业营销巴马长寿生活文化
长寿游、民俗游、生态游、革命游是巴马的四种旅游线路。波士顿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和其他地方相比,巴马的民俗游、生态游、革命游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巴马旅行产业应将“长寿体验之旅”作为主打品牌,将巴马的生态文化特色全面地渗透到旅游路线的行游住食购娱等各方面。长寿体验之旅包括:①听长寿道(带游客参观博物馆)②访长寿人(带游客拜访百岁老人)③看长寿屋(带游客参观巴马传统房屋和现代公寓)④走长寿路(带游客走百岁老人常走的路)⑤游长寿河(带游客游览盘阳河)⑥吸长寿氧(带游客沿河深呼吸高负离子空气)⑦进长寿洞(带游客游览百鸟岩)⑧喝长寿水(带游客品尝山泉水)⑨吃长寿饭(带游客吃巴马食品、了解巴马饮食文化)⑩买长寿礼(带游客购买礼品装的长寿食品)。
2 公寓产业营销巴马长寿居住文化
根据对巴马公寓消费者的分析,经过市场细分,可以将目标顾客确定在追求养生康复的亚文化群体。这一群体的特征是:大多是退休人士,受过高等教育,50-70岁,月收入3000元以上,来自大城市的社会中层或中上层。对于这些理性的消费者,杂志软文是文化营销的适当途径。遥过有科学证据和教育意义的杂志软文,让目标客户深信巴马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理想的居住地。杂志软文的题材主要有:①借助风水文化,彰显宜居卖点。作为盘阳河的源头之一的“命河”形状酷似草书的“命”字,是上天昭示世人的长寿神迹。风水理论认为:山为阳,水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阴卦以沙为贵。盘阳河将巴马分成两半,北部是灰岩石山区,南部是沙岩丘陵区,正符合风水宝地的格局。②借助中医文化,突出养生特色。中医的“五行”理论认为木火土金水是生命必需的基本要素,巴马自然界的五行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③巴马文化对比中国古代长寿理论。通过将百岁老人的习俗对比老子的“清静无为”观念、孔子的“仁爱多寿”观念和李时珍的“耐劳增年”观念,证明不识字的巴马百岁老人们的生活方式恰恰符合中国古代长寿理论。④优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巴马公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要顾客住在巴马公寓,就能享有非凡的水、空气、食物、地磁、阳光、温度、纯朴、和谐、清净、达观这十大长寿要素。
3 食品产业营销巴马长寿饮食文化
巴马长寿食品具有品质优势,市场潜力很大,应加强文化营销传播,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产品文化,树立品牌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营销管理 旅游景区 营销模式 实证研究
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旅游景区质量进行把握,确保旅游景区建设满足游客需求,才能够为景区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获取经济效益最高的三大板块分别是酒店、旅行社、景区,但是从投资角度来看,景区投资额度最大,但是获取的经济效益反而最小。在分析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问题进行把握,保证实证研究获取较好的效果。
一、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一般模式分析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一般模式注重从营销角度出发,对市场营销的一般性原则和程序进行把握,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又与市场营销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定价等问题进行把握,保证景区发展和建设满足游客的实际需要。关于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一般模式,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种类型:扭转性营销、刺激性营销、开发性营销、恢复性营销、同步性营销等。
就以扭转性营销为例,较为出名的则是“千岛湖事件”。台湾千岛湖旅游景点在1994年发生过一起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这一事件给千岛湖旅游行业发展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导致游客数量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千岛湖景区旅游局采取了扭转性营销方式,一方面加强安全建设,另一方面为到千岛湖景区旅游的游客投保一百万人民币,从而对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较大的改善。
刺激性营销注重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使其到景区进行浏览。例如“品氧谷”,注重对生态资源进行宣传,从而刺激了肇庆鼎湖山旅游景区的发展;开放性营销则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满足游客需要;恢复性营销则针对于旅游景区的情况,降低旅游数量和频次,对旅游区环境进行保护;同步性营销则通过推广相应产品与旅游业一同发展,有利于实现景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景区营销管理实证研究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在1934年开始修建,现如今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营销过程中,主要以观光为主,并且配备相应的餐饮行业,是长春地区大力开发的旅游项目。在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市场营销机会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主要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其中青年人所占比例在25%左右,中年人所占比例为41%,老年人所占比例为34%。在旅游过程中,青年人多以参加相应的户外活动为主,像是“真人CS”活动。中年人和老年人则喜欢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散步、观光。游客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逗留的时间较长,每天的客流量较大。同时,从游客消费水平来看,除了相应的门票消费后,大多在于娱乐和餐饮消费。消费数额在100元-500元之间的比重占到了65%左右,超过500元的消费在15%左右,100元以下的消费比重在20%。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在春季、夏季、秋季的人数较多,其中夏季人数最多。
(二)目标市场定位与选择
从游客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目的来看,旅游观光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娱乐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较强,但是景区收益相对较少。在目标市场选择过程中,中青年人参与娱乐活动的人数较多,老年人则更多的喜欢徒步旅行,在餐饮方面的花费相对较多。基于这一点,在促进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增设娱乐项目和餐饮项目,以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三)营销对策选择
(1)产品策略。突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文化主题,加强旅游地内涵建设,对其旅游功能进行发挥。同时,构建相应的娱乐、餐饮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收入。
(2)价格策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多以散客为主,餐饮、娱乐价格设计过程中,根据地区消费情况来看,100元-500元以内的消费较多。在产品定价过程中,可以选择在这一区间范围内进行定价。定价主要针对于娱乐项目和餐饮项目。
(3)促销策略。促销过程中,可以加强“产品”宣传,使人们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更好的了解。同时,注重以侧面宣传的方式,吸引游客的注意。例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好,在其中散步对人体健康有益等等,这些宣传标语,更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
(4)渠道策略。在渠道策略选择过程中,可以与地方电视台、居民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单位进行合作,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相关海报进行张贴,并通过电视台播报的方式,对景区特色进行宣传。
三、结论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营销策略进行有效选择,根据游客实际情况,加强目标市场定位,更好地促进旅游景区产业化发展,提升其经济效益。同时,要注重对营销策略进行有效利用,获取更好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遐,潘益听.中国旅游体验研究十年(2000-2009)综述[J].旅游论坛,2010.
[2]唐书转.基于自媒体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济南市林场,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针对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首先概述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进而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对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详细论述了创新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可行措施,可以为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
关键词 ]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8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旅游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生态旅游作为国内重要的新兴旅游形式,主要是以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水域景观等旅游资源为主题,以奇特自然、人文景观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特性吸引旅游者参与。生态旅游产业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确保生态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强化对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新景区经营模式,强化生态旅游开发与景区保护等管理,推动生态旅游景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1生态旅游内涵及特点概述
生态旅游主要是基于生态环境景观的一种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遵循,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特色的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包含了生态体验、认知、教育等内容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生态旅游以自然环境或者是有特色的风土人情为主,旅游活动对于环境不具有破坏性,而且生态旅游发展主要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而是以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带动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为目的,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旅游方式。
2目前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制约问题分析
2.1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管理水平不高
生态旅游景区虽然旅游资源以生态、人文特色环境为主,但是同样也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维护。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对于景区管理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由于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旅游景区破坏问题,未能及时地进行修补维护。同时,在生态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全方位的监测管理,造成了生态旅游景区内一些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2.2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缺少品牌特色
目前我国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阶段中存在着盲目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问题,破坏景区内的地形、植被,随意改造景区内的自然生环境,这些看似是对生态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开发,然而却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了景区内生态整体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甚至是造成了生态旅游景区内出现了景观污染,景区的审美价值大幅降低,不利于塑造生态旅游景区的品牌特色。
2.3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营销力度不足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景区产业,必须在旅游市场做好产品营销,但是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往往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营销工作重视不足,未能及时总结生态旅游景区的经典特色、文化氛围,缺乏品牌效应,造成了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消费市场过于狭窄、消费层次不高的问题,不利于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营发展。
3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创新研究
3.1创新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旅游景区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的特性,分类开展旅游景区的建设管理。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将生态旅游景区进行功能分区,以协调旅游资源的人为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可以按照生态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将整个景区划分为自然保护区、特殊自然保护区、公园发展区以及特别适用区等几个功能分区,根据分区不同分别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级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主要集中发展公园发展区与特别适用区,通过这样分层次的规划设计来保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景观,同时也可以提高生态旅游景区对游客的新鲜感与吸引力,这对于景区的发展非常有利。
3.2完善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体系,重点在于确保管理机构运转顺畅,各项服务内容规范化开展。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上,首先,应该结合生态旅游景区的实际特点,建立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统一管理的管理组织,并完善游客接待、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旅游投诉处理、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其次,应该针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餐饮设施、住宿设施、购物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系统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意识、知识、技能的培训,确保医疗救护、危险警示等旅游安全配套设施齐全。
3.3不断提升生态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当前生态旅游逐步发展,在现代旅游需求下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需求内涵也更加的丰富,包含了审美需求、愉悦需求、健康需求、文化需求、求职需求、精神需求、道德需求等一系列的内容,在这种形势下,生态旅游景区更应该注重对旅游景区产品的开发,要在特色美食消费、旅游纪念产品、游客居住环境、出入交通、精神享受与冲击等各方面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逐步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旅游客户提供更多的多样性旅游产品。此外,应该结合现代游客对于旅游参与与体验的新要求,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开发各种创新性的旅游产品,例如探险、自助旅游等突出当地特色、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3.4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经营开发的营销管理
对于生态旅游景区的营销管理,首先,应该结合生态旅游的特点,进一步挖掘生态旅游景区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明显、文化底蕴丰富的生态旅游景区核心品牌,形成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生态旅游景区。其次,应该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全面的目标市场、客源群体进行分析,进而为生态旅游景区营销手段的制定提供合理的策略。最后,在生态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具体制定上,应该进一步的拓展丰富。通过深入结合生态景区旅游客源目标市场,采取节庆引爆、广播影视、网络媒体推广、制作网站推介、与旅行社协作开发以及区域联合发展等几种方式开展生态旅游景区的营销管理。
4结语
对于生态旅游景区发展而言,必须依靠创新经营模式来实现景区经营管理的规范高效。生态旅游景区应该深入分析自身在生态旅游上的特色以及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强资金投入,完善景区规划,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提升生态景区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景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牛然,李学东.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999年至今国内生态旅游文献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李延云,聂宇燕,刘春和,等.观光休闲与农业产业规划园区建设探讨——以北京“梨树沟休闲农业园”为例[J].农业工程技术,2011(3).
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人类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应对能源危机等情况所倡导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2 重庆酉阳桃花源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文化需要,以及闲暇与旅游需求得以大幅度提升。基于此,世界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当然也不例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随着旅游产业诸方面的蓬勃发展,曾经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在人们心目中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毫无关系的旅游产业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们担忧的问题。酉阳桃花源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旅游活动的普及化以及随着人们旅游出行频率的增加,使得旅游人数大大增加,近几年来,酉阳桃花源旅游景点、景区承载量严重超标,出现了不堪重负的局面;第二,随着来桃花源景区旅游的人数大增,由于服务人员的有限,随之会出现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在旅游的期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是越来越注重高档次旅游消费,如购买高档次的住宿、餐饮等,这不仅助长了旅游产业的高消费特征,也增加了旅游产业各个环节能源的高消耗,必然会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旅游产业的商业化、产业化,致使旅游产品、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旅游景区、景点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近几年来,随着桃花源旅游景区游客的增多,而且游客对纪念品要求的提高,景区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不断进行纪念品的新开发,不仅打破了以前的生态平衡,还使很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被浪费。
原因分析:第一,酉阳桃花源旅游景点在营销管理过程中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这就使得桃花源旅游景点在其营销管理方面对于其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上的贡献力度不大,可以说在营销战略上出现了只满足暂时需要的局面;第二,酉阳桃花源旅游景点在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附近的旅游企业的管理,使得旅游景点周围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一些高级酒店的建造,高级餐厅的开设,不仅降低了旅游景点的形象,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碳的排放量,不利于旅游景点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
3 重庆酉阳桃花源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1)可以对旅游产业进行文化创新。发展低碳旅游必须从现有景区发展模式入手,实现“以新换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用新能源新技术来代替传统的能源和技术,从而为实现整个生态文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努力。我认为要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就必须为景区制定新的评价指标,使景区的管理营销模式能够突破传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2)可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低碳旅游观念)。低碳旅游要求旅游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食、住、行、购、游、娱)都要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酉阳桃花源旅游景区倡导低碳理念,发展低碳旅游可以转变所有涉及旅游行业人员的消费观念,树立保护环境进行低碳发展的理念,进而可以促进旅游行为与消费行为的低碳化发展,将旅游行为和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上。
(3)可以提倡旅游活动的低碳化发展。低碳旅游不仅要求旅游者行为的低碳化,更要实现旅游服务的提供者、旅游渠道与旅游途径的低碳化。因此,发展低碳旅游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本原则,旅游景区积极开发低碳旅游产品,积极利用低碳旅游渠道和旅游途径,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以及对环境损害最小化,进而控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高碳排放量,实现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低碳化。
4 重庆酉阳桃花源旅游景区的绿色营销对策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桂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22-02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激励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目的和因素。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与旅游景区相关的问题,如旅游旺季景区的饱和与超载、景区的过度开发、景区的同质化、旅游体验不佳、景区的安全问题等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旅游景区管理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懂专业、懂操作、职业化的景区管理服务人员将成为景区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简介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讲授旅游景区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景区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初步具备景区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
《旅游景区管理》是在我国旅游业及景区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景区概述,包括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简史及各类景区概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旅游景区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特性及开发规划,从产品的角度探讨景区产品的特性及构成,让学生深刻理解旅游景区产品的内涵,并了解景区开发规划的重要性及景区规划的主要要素;第三部分为景区的经营管理,包括景区的经营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游客管理、日常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第三部分的内容讲述了景区运营的各个环节,是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点,
二、《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旅游景区管理》是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应用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与此相适应,实践教学就成为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1.实践教学目标。《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目标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以旅游景区管理理论为指导,不断巩固深化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对旅游业和旅游景区的热爱感和责任感。
(1)知识目标。《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和深化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景区管理课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强化的理论知识有: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景区开发规划的相关理论、景区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
(2)技能目标。《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技能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具有从事旅游景区管理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通过实践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使学生具备从事旅游行业的基本素质;通过参与景区相关岗位的工作,使学生了解景区的具体运营,具备胜任景区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3)情感目标。《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情感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体会到景区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对旅游业及景区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实践教学内容。《旅游景区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的第三部分: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部分,根据景区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内容来设计组织实践教学的内容。其中,旅游景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大多是由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来进行的,故这两部分内容不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
(1)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景区营销的相关理论,掌握景区市场细分定位及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具体方法;教学形式:先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景区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2)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教学目标:结合前期相关知识内容,近一步掌握景区解说系统的类型及内容;教学形式:考察具体景区的解说系统并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建议。
(3)旅游景区游客行为管理――教学目标:了解景区游客行为管理对景区体验的重要性,掌握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的具体方法;教学形式:考察景区在对游客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手段,并进行评价。
(4)旅游景区排队管理――教学目标:结合相关知识内容,掌握景区排队管理的方法;教学形式:考察具体景区在旅游旺季如何有效管理游客的排队问题,如采用哪些排队队列,如何处理热门景点的等待问题等,并对此进行评价。
(5)旅游景区服务――教学目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景区服务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景区服务责任感;教学形式:参与景区某一岗位的具体服务,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学习景区服务的基本技能。
三、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桂林理工大学位于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城市桂林市,基于当地旅游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1985年创建了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有旅游社与会展管理和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大二分方向进行专业学习,《旅游景区管理》为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方向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共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环节30学时,课程实践环节10学时,开课时间在第四学期。基于景区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及生产实习,每个环节针对旅游景区管理的实践内容及目的都不同,分别有所侧重。
1.认知实习中的景区认识体验实习。认知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实习时长为两周。这时学生刚入大学,主要进行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认知实习安排学生到旅行社、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及旅游管理部门参观学习,使学生对旅游业的各部门状况有所了解。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景区进行讨论。实习结束后,小组需要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同时每位同学需提交景区认知实习报告,总结认知实习的体验和收获。小组讨论报告和景区认知实习报告作为检验认知实习效果的途径。
2.课程实习中的景区调查体验实习。在《旅游景区管理》授课的过程中,该环节与课堂理论学习同时进行,时效性好,可及时将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加深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对景区市场营销管理现状的调查,要求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景区的客源市场,设计针对景区营销人员的访谈提纲调查景区市场营销状况。再如对景区解说系统及游客管理的调查,学生可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点,通过自身的旅游体验,评价景区现有的解说系统及游客管理成效。
课程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课程实习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过这个过程,可将学生对景区经营管理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生产实习中的景区操作技能实习。生产实习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以后,到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认识旅游服务生产过程和管理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实习时长为半年以上。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景区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直接向景区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学习景区管理有关实际知识,进―步学习景区服务的基本技能、了解景区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研究旅游景区企业管理现状,为以后的学习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方向生产实习主要安排在一些知名景区进行,在学习掌握实习岗位的基本要求、操作技能和作业规范的同时,学生应该了解实习所在组织的有关情况和经营管理运作,如单位沿革、组织形式和人员构成,有关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程序,有关部门、岗位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接待客源的构成及市场营销方式,经营管理现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等,锻炼管理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通过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编写培养业务写作能力。
学生到景区进行生产实习,景区首先会安排1~2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上岗后有老员工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能够很快熟悉并掌握所在岗位的操作要求和技能。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写工作日记,记录实习工作的收获和感悟。实习结束返校后,要求提交实结和实习报告,分小组宣讲讨论,与老师同学一起进行交流。实习工作日记、实习鉴定及实习报告作为学生生产实习考核结果的依据。
经过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及生产实习三个阶段、由浅入深逐步了解进而参与的过程,学生能够不断巩固深化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相关知识,并且掌握景区某些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景区行业的热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凌云.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今年,__县旅游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主攻“三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举全局之力扎实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走旅游招商引资发展道路,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强化旅游行业职能管理,加强旅游团队作风建设,努力打造__魅力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县旅游业逆势飘红,共接待游客人数为79.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50340.8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52%和11.25%。全县旅游经济实现稳定、有序发展。
下面,我向大会主要报告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旅游招商引资、旅游宣传营销和景区建设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谋划。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有序推进旅游特色景区建设。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招商,提出__旅游必须把握生态、围屋、温泉、人文”特色,坚持走旅游招商引资发展的道路,打造__魅力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坚持“千年古县,最美小城”的形象定位,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
(一)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点景区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旅游接待能力水平低,旅游产品开发配套服务滞后;
(二)旅游景区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多,龙头景区车八岭、总甫温泉签约时间长,开发效果差,开发商存在观望思想,实质性旅游投资不到位。同时项目方规划随意性大,控制性详规编制滞后;
(三)部分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差,存在办事推诿扯皮现象,缺乏担当和创新精神;
(四)旅游项目用地规划严重制约旅游项目引进开发建设,旅游征地青苗补偿房屋拆迁阻力越来越大,阻工闹访事件时有发生;
(五)旅游团队配备偏弱,县委县政府提出主攻“三区”建设,我局在编干部职工6人,人力物力财力不足严重制约旅游景区建设的跟踪协调服务工作。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树立用谋划改变__旅游的总体理念,引进战略投资者突破发展瓶颈,推进旅游景区建设飞跃发展。
(一)抓重点项目服务。__年旅游重点项目主要有车八岭旅游开发、深渡水生态瑶族乡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三大项目。我局将在原有专人跟踪服务的基础上,俯下身子务实工作对三大项目建设现状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拟定工作计划和倒逼时间表,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项目投资入库和建设投资到位;同时对项目存在问题制定协调办法和对策,对症下药为项目方排忧解难,保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谋招商引资成效。旅游招商遍地开花,有的放弃,重点围绕棕榈园林、香港茂名商会、广东商会、江门江苏商会,推出中古坑、刘张家山、阿公岩、东湖坪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跟踪服务好客商,确保2-3个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关键词:深度绿色营销;旅游景区;营销策略;4PRs理论体系
1深度绿色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工业品市场率先进入深度营销阶段,深度营销是指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提升客户关系价值,以掌控终端,滚动式培养与开发市场,取得市场综合竞争优势,冲击区域市场第一的有效市场策略与方法。那么,作为旅游景区来说,深度绿色营销是景区管理者有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开发和培养市场的整体营销概念。因此,笔者认为旅游景区深度绿色营销除了具备传统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独特的特点:第一,景区实施整体区域化营销,以大范围的一个旅游景区进行绿色营销;第二,考虑体验经济的背景,关注游客体验,在营销过程中加入教育环保体验的元素;第三,应用4PCRs的营销策略体系,即兼顾产品、顾客与关联的产品策略,兼顾价格、成本与回报的价格策略,兼顾渠道、便利策略,兼顾促销、沟通和关系的促销策略,能够使整个旅游景区的开发统一起来,进行复合式的综合发展;第四,树立明确的景区绿色形象,即“可持续发展”的形象;第五,开发成熟的“绿色”旅游产品,欧洲突露斯大学旅游研究中心和服务经济学系主任弗汉塞•维拉斯说:“旅游产品以其需求价值为卖点,并加入人文因素,才是成熟的旅游产品。”那么作为深度绿色营销中的旅游景区,则需要调查清楚绿色消费者的需求,加入被游客认可的绿色环保文化,这才是成熟的绿色旅游产品。
2旅游景区绿色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2.1绿色意识的缺乏
绿色营销是由绿色消费作为内在驱动力而产生的,但是由于我国消费者绿色意识不够;同时我国企业对于“绿色”的理解更是不足,当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时,如环境污染的治理、培养员工绿色意识、搜集绿色信息、获取绿色标志,他们大都选择了放弃;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培训。而政府作为一个绿色营销的重要倡导者,进行绿色意识的培养,以及向公众传播绿色意识的重任就非常重要了。纵然我国出台了关于保护自然风景区、历史文化遗产等的法案,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么多的景区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遭到了破坏的时候,就可看出“绿色”意识还是非常缺乏的,那么如何才能使“绿色营销理念深入人心”呢?笔者认为在没有关于乱扔垃圾而需要处罚的情况下,人们都能自觉按规定放置废弃物时,景区的绿色营销就达到了目的。
2.2景区绿色营销实践乏善可陈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根本,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各景区对其的开发已开始注意保护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合理开发使景区过度城市化和商业化,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研究表明,我国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这些不仅仅是绿色理念缺乏造成的,更是发展过程中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而造成的。绿色营销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但是由于绿色营销的一个体系并不完善,而名人营销、影视营销等营销手段更有噱头,且与绿色营销相比是具有较明显的短期效益的,从而导致很多景区更不愿意进行绿色营销。同时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景区营销活动中我们很难看到绿色营销,即使是有条件进行绿色营销的景区也没有实施绿色营销,这说明我国绿色营销在实施和管理上做的还是不够。
3深度绿色营销策略探讨
为了很好地实施旅游景区的深度绿色营销,充分体现景区优势,我们需要深度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形成一个完善的绿色营销体系,实现景区绿色旅游的合理布局。
3.1注重绿色营销理念的宣传,把教育体验融合到绿色营销过程中
3.1.1运用鲜明的绿色标识,培养游客绿色理念国外学者认为我们可以把传统营销中的绿色标识运用到绿色营销当中,其在绿色营销过程中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绿色标识就在不断地提醒游客:景区绿色营销的重点在于环保,要扭转“旅游是无烟工业”的错误观念。如今旅游景区中现有的体现景区环境质量的标准有ISO14000、绿色环球21、我国的自然保护区、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等,这些鲜明绿色标识会引起游客的注意,对游客有一个教育的作用。所以,景区内在游客所到之处都可设计并标示绿色标志,让游客在欣赏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得到关于绿色意识教育的体验;当然这个标识的设计要有鲜明的识别度。笔者认为这个标识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景区自行设计开发的独特的体系绿色的标识;还有一种就是运用国际或者国家认证的绿色标识,这类标识有一个优势就是游客对其的识别度较高,可信度也较高。另外,旅游景区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最好在不同阶段实施绿色标识策略。正处在开拓市场的旅游景区即是景区产品正处于生命周期的上升成熟阶段,可以自行设计独特的绿色标识,既可以在游客心目中树立一个绿色形象,还可以与其周边的类似景区区分开来,树立自己的品牌;而到了发展成熟阶段就需要通过知名的绿色认证标准来吸引游客。譬如通过了“绿色环球21”认证的九寨沟、四川三星堆等景区,他们没有自己的绿色标识,在取得了知名的标识后完全可以在景区中树立“绿色环球21”的标志,向游客宣传该标志的意义,提高游客的绿色理念。3.1.2通过景区工作人员对游客的服务让游客体验到绿色营销的内涵由于旅游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特性,那么要实施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时务必要把工作人员也看作产品的一部份,对景区服务人员进行绿色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树立绿色观念,掌握“绿化”技术,按照环保规范的要求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自觉有效地投入景区绿化工作中,积极配合景区的绿色营销,从而通过服务对游客的观念进行影响。
3.2改进传统4Ps策略,把4Ps融入绿色营销的实践中
3.2.1开发成熟的景区绿色产品既然是深度绿色营销,那么必须开发成熟的绿色产品。而深度绿色营销中成熟的旅游产品应该是以游客对绿色环境的需求价值为卖点,并加入绿色环保文化,或健康因素的产品。绿色产品分为绿色核心产品、绿色形式产品、绿色延伸产品,要在各产品中体现产品的绿色特性,增添环境保护的可信度、安全感,在大力开发绿色产品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取得了“绿色环球21”认证的九寨沟一系列措施是值得借鉴的。首先在景区内的观光车采取“以气代油”的措施,减少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并与景区管理局对下属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严格控制观光车、工程建设、居民音响带来的噪声污染;同时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垃圾等废弃物都统一运送到景区外去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对于废气排放则采取更换居民、餐厅的燃料,并“以气代油”,严格按欧II标准作定期监测,保证空气质量。3.2.2制定绿色价格景区实行淡旺季不同价格,这是我国大多数景区的做法,这与绿色营销的价格策略是不一致的,为了保护景区,促使旅游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景区有必要针对其绿色消费市场,满足绿色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包括环保等成本,具有绿色竞争力的绿色价格。3.2.3完善绿色分销渠道由于旅游景区具有不可移动性的特性,那么景区产品在进行分销渠道的选择时受到了限制。由于网络的发达,最开始是九寨沟景区就在其网站上有简单的电子订票业务,现在更多景区从简单的网络售票发展到了同时控制人流量,这样既丰富分销渠道,完善营销体系,又减少绿色营销的漏洞。3.2.4寻求绿色媒体进行景区促销景区的促销应选择绿色媒体,绿色信息;就绿色营销的广告策略来说,要强调绿色产品“环境友好”的特性,即产品具有可降解、可循环、低污染及节能等特性。比如特色的是九寨沟的“数字九寨”,网站中包含了各种信息,通过浏览网站可以了解九寨沟的管理、保护、开发等各方面的信息,规范参与景区经营企业的经营操作,有利于对外促销,将市场竞争导向良性,在营销策略、服务质量以及运营成本上做文章,从而推动诚信经营景区;在网站中还可以找到景区保护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有效地宣传了景区“绿色”的理念。
3.3绿色营销中实施4R策略
营销方式在不断地演变,营销策略也在变化:以景区需要为中心,产品生产为导向的4Ps到以顾客需要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的4Cs,再到以关系、网络为中心,生产与市场导向兼顾的4Rs。我国有旅游学者认为4P、4C、4R可以结合起来,景区在营销过程中要在景区与旅游者、产品需求之间建立关联;“回报是营销的源泉”,景区在营销中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认识到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为景区带来的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景区管理者和经营者要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基础上,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对游客的诉求做出最快的反应,抢占先机;同时由于旅游景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重视景区和游客的长期稳定关系的建立迫在眉睫。将这些理论运用到绿色营销中,务必可以拓展绿色营销的视野,对其营销的进一步实施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营销过程中着眼于景区与游客的互动与双赢,展现绿色营销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3.4完善政府在景区绿色营销方面的管理,保证绿色营销的顺利
进行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旅游景区大多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景区或旅游目的地都以政府牵头的方式对外进行市场营销,那么政府就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而调整对景区的管理。要对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就旅游业运作而言要从向着区域合作的方向发展;另外,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增强各部门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协作;加强景区绿色营销的管理,通过强制手段制定环保规范,重视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4结语
我国还有很多旅游景区应该进行绿色营销,或者深度绿色营销,但由于一些理念和物质条件的缺乏,还在采用一些不合时宜的营销手段,对旅游景区造成致命的破坏,这与我国目前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急需景区管理者和经营者转变开发模式和手段。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能够使景区管理者加强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并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绿色营销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公学国.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景区经营新模式[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05).
[3]谭寒冰,张文超.浅析绿色市场营销的可持续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7(01).
[4]刘芳.体验营销在旅游景区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6(12).
[5]李勤.秦岭北麓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陕西行政政学院学报,2007(01).
[6]刘婧,勒俊喜.旅游景区景点营销策略[J].企业研究,2007(02).
关键词:消费链;消费价值链;旅游景区;旅游者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07-03
引言
消费链最早由Philip Kotler提出,他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看待产品在消费者角度的环节构成,指出消费链是从消费者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开始到产品不再使用的整个过程[1] 。国内消费链概念由中国城市消费研究协会在《中国城市商圈生态研究分析》和《中国城市主流消费人群和消费行为》中首次提出,之后,在学术界引起探讨。崔国华认为,消费链是指为了满足顾客的一种需求,而向顾客提供的多种产品和服务的组合[2] ;孙景华认为,“消费链”是从顾客角度理解消费市场的一个转变,并且生活方式是打造消费链的关键[3] 。目前,消费链在汽车产业有一定应用研究,内容涉及企业经营、营销以及差异化战略制定等方面 [2,4,5] 。旅游景区消费链尚无明确定义,本文依据Kotler定义,以景区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消费环节为视角,将旅游景区消费链定义为:旅游者从意识到他们需要景区产品或服务(即到景区游玩的需要)那一刻开始,直到此次旅游活动顺利完成并离开景区的整个过程。
迈克尔·波特[6] 指出,顾客也有自己的价值链,即买方价值链。崔迅进一步将顾客价值链分为单项价值消费链和组合消费价值链,定义顾客单项价值消费链指顾客在某项产品购前、购中、使用、用后的不同阶段从产品服务、人员、形象以及环境中有意无意地追求感受某些价值的过程,并将其应用于顾客满意研究[7] 。旅游景区消费价值链研究较少,代表成果有慎丽华、刘华曦运用组合消费价值链方法探讨主题公园营销模式创新[8] 。
顾客价值理论是探讨消费价值链的基础,在Robert B.Woodruff的顾客价值理论中,认为顾客价值是顾客对特定使用情景下有助于(有碍于) 实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产品属性、这些属性的实效以及使用的结果所感知的偏好与评价,提出了顾客价值层次模型[9] ;Morris B.Holbrook以“一种相互影响的相对偏好的体验”为标准总结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享乐价值、利他价值四类[10] ;Philip Kotler认为,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和服务中获得一系列的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11] 。在以上理论框架下,国内学者对旅游者价值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成果斐然[12,13,14] 。
游客出游活动的本质在于通过感知与常态生活状态下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对个体生命的开阔以及对个体生活的拓展,可见,旅游者的价值偏重于感知价值。因此,本文所指旅游者价值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全过程中对感知收益的偏好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消费链的定义,本文所指旅游景区消费价值链为:旅游者在产生到景区旅游的意识开始,到离开景区为止的整个旅游活动的不同环节中,追求和感受到的旅游者价值的过程。
一、旅游景区消费价值链构建
(一)旅游景区消费链
Kotler的消费链构建中将一般性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投放给顾客至其使用完成后的整个过程(lifecycle),通过消费者角度,绘制一个类似“顾客行程地图”(a customer journey map)的环节链,即得到消费链。据此,针对旅游景区,将消费链设计为以下环节:(1)意识:旅游者如何意识到需要去景区游玩;(2)搜寻:旅游者如何了解景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情况;(3)选择:旅游者如何做出去某一景区以及游玩天数的选择;(4)订购和付费:旅游者如何订购或购买景区的产品和服务,上述产品和服务如何付费;(5)移动:旅游者如何到达旅游景区;(6)现场服务:旅游者如何在景区内进行游玩线路、景点、食宿、购物等的选择,选择和行为过程中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或建议;(7)应急处理:景区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和游客投诉;(8)跟踪服务:景区是否有意见反馈或评价系统,游客离开后是否有后续服务。
(二)旅游景区消费价值链
1.各环节旅游者感知价值分析
旅游景区消费链上每一个环节旅游者感知到的价值存在差异性:(1)意识:旅游景区功能(观光、康体、休闲、节事、会议)、景区知名度。(2)搜寻:旅游景区信息通达性(方便获取、易于理解)、景区相关中介信息通达性。(3)选择:旅游景区吸引力、品牌、口碑、距离、门票性价比。(4)订购和付费:订购或购买渠道多样性(电话、网络、实体)、通达性、便捷性;付费方式多样性(消费前还是消费后、刷卡、旅游券、分期、积分等)、效率;支付方式的安全性。(5)移动:道路状况(道路等级、拥挤度、旅游指示牌);交通工具状况(舒适度、安全度、快捷度、准点度、性价比。(6)现场服务:景区游玩线路设计的合理性(线路简单但景点囊括全面)、安全性(危险警示、参与性活动安全保障)、人性化(沿途公服系统完善程度、便民设施完善程度);景区餐厅状况(位置,菜品丰度、口味、性价比);景区酒店状况(位置、星级水平、舒适、卫生、安全、性价比);景区旅游商品的地方性、真实性、价格合理性;景区服务人员热情度、换位思考能力;景区及其周边的社区形象;景区活动丰富性等。(7)应急处理:面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态度、方法以及处理效率。(8)跟踪服务:景区游客信息反馈系统设计、改进措施实施效率 ;寄送服务(如景区信息、纪念品、明信片、贺卡、旅游宣传CD寄送等);游客跟踪等。
2.旅游景区消费价值链
顾客消费价值链的构建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应用环境有不同的构建方式。针对旅游景区消费链的基本特征以及各环节旅游者价值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参考已有旅游者价值研究,对旅游景区消费链各环节价值内涵进行归纳、分层,得到旅游景区消费价值链,如图2。
二、旅游景区消费价值链构建的意义与应用
景区消费价值链模型为景区认识旅游者价值构成提供参考,以更具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经营策略和协调融合外部资源,提升旅游者价值。具体意义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明确旅游者的价值取向
通过旅游景区消费价值链的构建,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旅游者价值内涵,明确旅游者的价值取向,从而进一步帮助景区判断其重要性,以更好地制定价值提升策略。如使用和效率是体现旅游者价值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景区必须保障各类资源、设施良好的使用性能,同时,在服务中不断改进服务策略、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人员素质,以提升服务效率。又如,对功能价值的需求是旅游者在出游前就已经产生的,因此,是要体验、观光还是休闲,景区要定位明确,以方便旅游者的选择。
(二)掌握各环节旅游者的不同价值需求
在旅游景区产品消费中,不同环节旅游者表现出来的价值需求是不同的,应掌握其特征,以更好地提升旅游者价值。意识环节旅游者主要考虑的是享乐,景区要使自身的享乐价值更具有可识别性。搜寻环节景区要尽量保持流畅方便的信息渠道,让旅游者使用方便并高效。选择环节旅游者会对享乐、品牌以及成本进行权衡,因此,景区需要合理制定经营策略,让旅游者感到较高的性价比。订付环节旅游者关心订付过程的效率、便利、安全及增值,为此,景区要提供多样、方便的订购渠道、安全的付费方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附带优惠,如重游打折、住宿带免费餐、免费接送等。移动环节指由景区提供的游客空间位移服务,该环节要求景区保障交通工具的使用与便利,交通服务的高效与安全,服务人员的良好素质与形象以及产生成本的合理。
景区现场服务环节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包括旅游者在景区内的游购娱食宿等,涉及几乎所有的旅游者价值。除一般性价值的提升外,景区尤其要注意提高效率、便利、安全、情感等服务价值。例如,根据不同的闸口服务特征,设计不同的排队规则,提供不同的排队服务;根据不同事故的隐患特征,提供不同的安全提醒服务等。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等经营模式创新,优化服务,控制成本,让利旅游者。
应急处理环节并不是每个旅游者都会遇到的,但一旦出现,则要求景区必须要提供高效、安全,并富有人情味的服务。例如,景区需要制订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巡视管理与管理授权,对服务人员进行急救等培训,配套门禁、安全等基础设施等。跟踪服务环节包括旅游者的反馈与评价及后续服务,通过该环节,可以进一步增进情感、维护品牌,并可提升增值价值。如在意见反馈和回访中可以赠送景区将新开设的景点或项目的介绍、贺卡、旅游纪念品、门票等。
结语
相对于景区生产链所关注的“资源配置效率”,景区消费链关注的是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新的消费理念,重心是在旅游者所获得的“价值”上,因此,在景区消费链的引领下,景区将更尊重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增加景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Philip Kotler.Kotler on marketing[M].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99.
[2] 崔国华.消费链下的车险营销趋势[J].中国保险,2005,(11):31.
[3] 孙景华.消费链上的蚂蚱[J].商界:评论,2007,(9):39-41.
[4] 孙景华.消费链时代的经营法则[J].商界,2008,(1):26-28.
[5] 刘军跃,余运胜,白静.基于消费链分析法的差异化战略研究——以汽车为例[J].企业导报,2009,(10):208-209.
[6]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 崔迅.顾客价值链与顾客满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2-44.
[8] 慎丽华,刘华曦.基于组合消费价值链对主题公园营销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
[9] Robert B.Woodruff.Customer Value: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5 (2).
[10] Morris B.Holbrook.Consumption experience,customer value,and subjective personal introspection:An illustrative photographic essa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 (6):714-725.
[11]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 林静.基于游客价值满意度的景区竞争模型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0-83.
关键词:辽宁;旅游业;发展体系
旅游业是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各个环节联系紧密。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力。辽宁旅游业的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丰富的历史资源以及自然人文资源给辽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拓宽了发展的空间。如果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及有针对性的策划的提出,能给辽宁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设计旅游发展理念
企业在营销活动过程中,通过企业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充分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注意对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影响,倡导文明、进步、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风气,旅游景区要求景区企业在旅游营销活动中运用绿色营销,协调游客利益、企业利益与旅游生态环境利益三者之间的平衡,除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企业的利润外,还要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辽宁省旅游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大力的开发整改,这势必会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随着辽宁省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客流量肯定会大大增加,这对旅游景区的生态也是一大考验。为了长远的发展,辽宁省旅游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绿色营销。例如,控制每日景区游客数量。通过控制每日门票销售数量的手段来控制每天景区的游客数量,防止人流量超过景区环境负荷;普及环保知识,增强游客环保意识。对景区内居民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景区导游、工作人员时时提醒来访游客注意环境卫生。
二、构建旅游产品项目的战略体系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辽宁,应利用旅游资源制定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并推销, 例如节假日优惠免费餐饮家庭情侣优惠票赠送纪念品趣味主题活动。还是景区推出家庭、情侣优惠票,另外诸如景区提供免费餐饮、举办趣味主题活动以及赠送纪念品也能很好的游客的眼球。绝大多数的游客选择与家人、朋友或者是情侣结伴出游,部分游客喜欢一个人独自出游的方式,也有一部分游客选择了旅行社跟团的方式出游。因此投其所好,相比较传统的旅游,“80后”更加愿意接受于自助游和其他形式的旅游。在“80后”的理念里,自助旅游是当下流行的旅游方式,行程自由、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深受年轻旅游者喜爱。针对这一特点,辽宁省旅游景区门票销售上,可采取以下一些手段:
1.推出情侣票、家庭套票及各景区间的“通票”
这些门票对于游客来说不用跟着旅行团设定的路线走,让游客在享受价格优惠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从而使游客能更好的领略景区风景文化。
2.开通网上订票方式
“80后”、“90后”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网络,针对这一特点,辽宁省旅游网可以开通网上订票的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在淘宝等知名购物网站推出团购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3.加大宣传力度,确定辽宁旅游主题形象
大部分游客旅游信息得知来源于家人朋友介绍报纸杂志电视广告网络旅行社其他,也有部分受访者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旅游信息,还有少部分的受访者的旅游信息通过旅行社了解。
目前,辽宁省内的各个景区,除了昭陵的知名度比较高意外,其他景区在市内的知名度都不是很高,而游客旅游信息的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媒体、网络,因此辽宁旅游必须坚持对各个景区的宣传力度,加大宣传投入,在国内知名电视台、门户网站投放旅游广告,打响辽宁旅游知名度。
4.完善基础设施,制定旅游发展配套措施
目前辽宁省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都不是很完善,景点之间的交通很不方便,此外,部分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有的游客还与工作人员发生过争执。
辽宁省旅游主要是遗产旅游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每个旅游企业或部门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本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但是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一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在企业原有的废旧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和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相关的设施建设。
因此,辽宁旅游要进一步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要完善景区内的交通。同时,要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在辽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宣传力度,准确定位辽宁旅游的主题形象,同时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旅游发展配套措施,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准确定位辽宁旅游战略和发展目标有利于加快发展辽宁旅游经济从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系迅猛发展,全面加快小康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辽宁省旅游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11-18.
[2]李海涛.昆嵛山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0.2:43-44.
[3]李宏伟.旅游产品的深度认识及营销策略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11,23(9):80.
[4]李文英.我国旅游景区营销战略探究[J].中国商贸,2011(13).
[5]李毅国.浅谈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管理策略[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49(7):67-68.
[6]宋章海.不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探讨[J].旅游管理研究,2011,34(8):47.
一、实习目的
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还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有利于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让我们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和理解企业文化精髓,有利于加深对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实习调研活动,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时间
XX年7月8日至XX年7月31日
三、实习地点
xx市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办公地址:xx市xx区xx。
厂址:xx市xx公园。
四、实习单位概况
xx市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始于XX年,主要致力于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大型演艺活动的策划,是国内最有朝气、最具实力的品牌文化公司。公司主营旅游景区演艺规划策划、景区节目编排制作,景区演艺管理,景区活动项目策划。
公司在实践中形成了“创想、娱乐”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做“欢乐旅游的播种人”为定位,倡导“以智慧创造演艺,以激情传递欢乐”的品牌理念,为客户提供以旅游文化娱乐活动为核心的欢乐产品,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旅游景区演艺规划、策划、制作、管理公司。
几年来,xx始终坚持这样的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竭诚为xx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成都欢乐谷、xx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长沙世界之窗、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等客户打造旅游品牌,提供专业的景区演艺策划、规划、制作等服务。伴随着这些客户在旅游业中取得的累累硕果,xx也在景区常态演艺、景区节日活动策划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国际化服务体系。
xx始终站在旅游景区规划的最前沿,树立了景区演艺策划的标杆,引领景区旅游文化走向新的高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7月8日—7月14日,我们主要是接受了公司为期两天的培训,办理了相关的入司手续,对工作做了简单的学习很认识。
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在人力资源部主管的领导下对公司的人事激励计划、员工手册、还有招聘计划做了修改和完善 。
第三个阶段从7月24至结束,我们是在xx公园度过的,在这里,我们遵循公司的安排,和其他同事一块管理景区事业。我们每天早上在公司辖区的各个摊点检查其是否合理、卫生、还有各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等,此外,我们还充当销售人员,亲自和顾客面对面交流。
六、实习心得
首先,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 关键词 ] 旅游景区 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 体制改革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很多地区开始大力开发旅游景区,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 截止到2007年, 中国旅游景区的数量一共有20000家景区和景点。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本文作者也曾游离一些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景区,深切感受到旅游景区在游客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与旅游景区蓬勃发展的局面相对应的是, 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发展, 同时也在限制中国整体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
在找出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目前,中国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1.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实行财政统收统支。
2.租赁、承包或买断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
3.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模式。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景区以经营性资产作价,吸收其他经营成分,组成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股份公司。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经营。
从以上三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最为科学和合理,只有在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模式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旅游景区的营销管理。
三、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旅游大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体制的局限性,旅游业的发展极度缓慢。由于旅游景区类型多样,区域差异较大,再加上历史形成的原因,目前中国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作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机构臃肿,条块分割严重,管理体制复杂
中国现行的许多景区(点),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有些旅游景区归属部门多达十几个,有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国土、海洋、交通、水利、旅游和科学院系统等。或者是在行政地域分属不同的市、县、乡镇管理,在旅游业的发展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构和机制。例如作者曾经参观的太原市天龙山晋祠风景区,景区内的晋祠博物馆属于文物局管理,景区内的天龙山森林公园则属于林业局管理,像这样一个景区内存在多个主管机构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状况致使景区的规划、发展与保护难以协调,也无法对景区实施有效的管理,最终使景区的规划、建设与总体要求脱节,有些文物集中的景区城镇化、集市化严重(如五台山景区);有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导致旅游生态环境和资源受到破坏。
2.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直接导致效率低下
由于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在许多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实践中,政府机关与传统国有企业的各种弊端纷纷体现出来:经营上对客源市场的开发与营销严重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基本靠天收;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大多依靠财政拨款,管理费用严重不足,单位创收又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满,增加游客负担;机制不活,分配制度僵化,拿死工资,搞“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政府既当管理者又当经营者,使行业的公正性受到严重质疑。这种制度与体制直接导致低效率、高浪费、低收入、低增长,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3.景区管理理念陈旧,体制创新不足
当前中国省的景区管理模式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县(市)直管、管理局管理、乡镇管理和“分而治之”的政府专营模式。这种模式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很深,在景区管理上自然会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理念:重资源轻产品的理念。资源与产品的概念不清,有的误认为资源可直接作为产品投放市场,有的将初级开发的产品投入市场。重景区开发轻其他配套建设的理念。在旅游开发上,偏重于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而忽略了与其配套的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设施的开发建设。
4.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建设投资资金缺乏
目前,中国旅游景区主要旅游通道周边绿化程度低,城市生态景区环境已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连接景区的旅游的道路及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滞后,污水、垃圾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政府调控资源的行为。此外在景区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管理者在保护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在旅游景区出现了不发展不破坏,小发展小破坏、大发展大破坏的两难局面。
5.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景区管理法律法规条款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统一性。执法队伍力量不够,执法水平低,不能对景区内违规事件进行强有力的执法,不能对影响和破坏景区形象的建设项目依法整治或拆除,也不能依法根治环境污染。
四、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模式改革的建议
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清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使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革。作为一种新事物的诞生,改革肯定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是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民营化、集团化、国际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也必须走向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
2.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使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可依
从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支撑体系上看,研究制定针对旅游景区管理的法律法规是整个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旅行社因为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两个行政法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能够比较有效地实施旅行社市场管理。相对而言,旅游景区管理则出现了“短腿”现象。要想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首先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景区管理职责。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律保障。
3.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作者于2008年曾在美国交流学习了两个月,期间也曾游览了一些主题公园和国家公园。与这些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相比,中国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化水平也不高。同时,中国旅游者文化素质与国外游客相差较远。引进市场机制,争取与国际管理接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该加强景区经营管理者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旅游者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其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争取开创一个“人人学旅游、人人爱旅游、人人办旅游”的新局面,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持者和实施者。
五、结论
旅游业是一门新兴产业, 它的兴起和发展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因此旅游管理体制需要在探索中发展, 在发展中完善, 只有尽快理顺管理体制, 完善立法建设, 才能真正使旅游景区轻装前进, 从根本上促进旅游景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利:管理学基础[M] .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何光障:中国旅游业50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3]刘必胜: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J].旅游学刊,1998.1
[4]李高峰:中国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9
[5]魏小安 冯宗苏: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6]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7]张树夫:浅谈景区规划的Cls 导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2
[关键字] 秦皇岛 旅游目的地 品牌
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实施品牌塑造战略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然出路。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一种营销的手段,还是旅游目的地对社会贡献的价值确认和社会对目的地的总体评价,只有获得较高的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目的地才能具有发展的基础和长足的动力。
一、秦皇岛旅游目的地推行品牌化经营的必要性
秦皇岛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秦朝起,一直就是河北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拥有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此外,秦皇岛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总量上看,目前,已完成了“量”的积累,但要实现旅游开发“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的格局,却遇到了旅游规划缺乏大手笔,旅游开发“小、弱、散、差”、旅游精品打造不够、旅游发展缺乏后续力等诸多问题。例如著名的北戴河风景区,来这里旅游的人们主要目的都是为休闲度假而来,但是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就主要在海边娱乐。其他的旅游景区很少光顾,甚至从未耳闻,这样的结果不仅是到秦皇岛来度假的旅游者的损失,同时,更是秦皇岛这一旅游目的地的损失,它使秦皇岛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最重要的是失去了让更多旅游者对秦皇岛这一旅游胜地认识与欣赏。所以,如何整合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富有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从而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建设旅游经济强区,成为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秦皇岛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建设
1.突出特色,确立核心旅游景区
旅游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没有配套完善的旅游设备,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和安全保障,旅游业就难以兴旺发达。其中,特色是旅游之魂。秦皇岛旅游业要持久发展必须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在依托秦皇岛旅游文化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整体规划,突出特色,确立核心旅游景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所谓核心景区就是特色突出、内涵丰富、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近年来,秦皇岛打出了“山海关风景区”、“北戴河风景区”、“绿色滨海长廊”、“海洋公园”等特色名片,这些名片均以最富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秦皇岛旅游名胜和产业优势而推出。其中,“山海关风景区、和“北戴河旅游区”就是秦皇岛富有特色且极具影响力的景区,是秦皇岛旅游核心景区,具体包括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姜女庙、北戴河、绿色滨海长廊、鸽子窝公园、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等自然和人文旅游景区。因此,在构筑秦皇岛旅游产品的格局上,要以北戴河、山海关为核心,优先发展打造为秦皇岛的旅游品牌产品,以品牌为号召,以点带面,辐射全局。
2.形成合力,全面打造旅游精品
建设秦皇岛旅游品牌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形成整体合力,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发秦皇岛旅游产品。秦皇岛旅游应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文化带动等措施,恢复提升历史人文景观,开发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加速形成旅游区域中心。目前秦皇岛市围绕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条线,正在加紧山海关古城保护工程和金梦海湾工程建设。其中古城保护工程将投资26多亿元,分为政府投资区域和市场运作区域。政府投资部分主要用于负责历史文物的修缮和恢复;市场运作部分,主要进行古城中商贸娱乐设施的开发。目前,山海关长城保护开发进展顺利,工程有望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竣工。金梦海湾位于北戴河区鸽子窝和海港区港口之间海岸地带,面积2.76平方公里,投资30亿元。建设规划分为两区,一区为生活岸线,二区为生态保护岸线。二区在经过环境评价和对生态系统进行专业论证的基础上, 将建设生态博物馆,建立湿地公园,修建观鸟屋等设施。引导人们从鸽子窝公园、生态博物馆、爱鸟园三个方向观察鸟类的活动,加速形成旅游区域中心,打造国家级旅游精品景区。
3.大力宣传,推广品牌形象
推广和传播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有效方法。秦皇岛要利用各种旅游交易会、展览会、展销会、推介会、专业论坛等方式,展示目的地员工与游客、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以增进社会对目的地的认同和了解,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和良好的服务营销系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4.品牌的管理与维护
秦皇岛在对着其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管理过程中,对其品牌的维护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品牌的维护中,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为防止侵权事件的发生,对目的地品牌进行专利权注册,让目的地品牌使用规范化;全方位保护自己的品牌,利用法律武器对目的地商标进行排他性保护;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或向法院投诉侵权、假冒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商标;充分行使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对侵权人或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和损害赔偿等。
三、结束语
总之,秦皇岛旅游产品在打造精品时,就要根据其内涵和特色,高起点规划,大起点投入,高品位建设,整体性开发,使之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特色突出、内涵丰富、景色优美的品牌景点。以打造的山海关、北戴河等景点为龙头,以时尚的生态旅游、特色的文化旅游、体验的探险旅游、健康的体育旅游和温馨的乡村旅游为主体,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为两翼共同构筑秦皇岛旅游发展的大联合、大产业、大旅游的格局,联手共造这座蓝色滨海城市。
参考文献:
[1]杨桂华等译:《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丁宁等译:《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与管理》[M].沈阳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4月
(一)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地处长江入海口冲积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川河流众多。作为我国河姆渡文化诞生地,长三角地区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人文景观包括河姆渡文化遗址、苏州园林、扬州古运河及上海外滩、世博会场地等,自然景观包括长江、太湖、西湖、瘦西湖、东钱湖、千岛湖、淀山湖、东海、黄海、钟山、茅山、虞山、天目山和43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及舟山群岛等。长三角地区拥有我国最为丰富的山川河流地势地貌,孕育着形形的动物植被,既有雁荡山的巍峨,又有瘦西湖的宁静,既有山林的翠绿,也有鸟语花草的缤纷多彩。丰富的自然景观让长三角地区成为了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游览胜地。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为地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长三角地区接待的国内游客数量就占到国内游客总量的15.56%,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占到了全国总入境游客数量的11.06%。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长三角地区旅游年收入已经超过全国旅游年收入的1/3。表1数据显示,2013年,在全国旅游年收入排名前三的省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两个名额,其中,江苏省旅游年收入为7195亿元,浙江省旅游年收入为5536亿元,分别排在第2名和第3名。从地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来看,2013年,在全国百强旅行社排行榜中,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占据头名,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强大的象征。说明尽管长三角地区没有全国最多的旅行社,但拥有全国实力最强的旅行社队伍,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后,世博会场地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资源。此外,长三角地区政府不断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一大批新的旅游景点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极大丰富了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体系。一是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修筑了多条公路和铁路,将零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让偏僻的旅游景点出现在宽敞大道旁等等。二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添加了活力。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收入在地区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三是旅游产业市场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旅游产业市场形成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旅游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初步囊括了包括地方政府、社会机构、旅行社、旅游机构和消费者在内的市场运行机制,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二、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营销观念落后尽管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但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依托还在于外贸出口及轻工业产品生产等,对于旅游业发展,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机构组织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在旅游营销理念方面,长三角地区各景区之间长期缺乏沟通,政府及社会组织对旅游景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旅游业整体发展理念,合作意识淡薄。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旅游总收入中,苏州园林、西湖、普陀山等国家5A级景区的旅游收入之和占比超过8成,一些新开发旅游景区或较小旅游景区旅游收入之和占比不足2成,其余一些新兴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收入之和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落后的旅游营销理念对旅游市场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阻碍了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缺乏统一信息机制在中国旅游城市网誉指数综合排名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和苏州分别位列第3位、第7位和第10位,这是对长三角地区政府旅游业宣传工作成绩的肯定。特别是苏州园林、西湖、雁荡山、拙政园等国家5A级景区,更是成为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众所周知的旅游景点,有些景点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象征。如我们一提到苏州就会联想到苏州园林,一提到杭州就会联想到西湖等。但长三角地区政府形象营销依然游离于景区产品营销体系之外,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机制。政府形象营销与景区产品营销各成一体,使得营销效果事倍功半,造成营销资源极大浪费,甚至出现一些景区产品营销与政府形象营销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这不仅仅对景区吸引旅游消费者不利,也给政府形象营销造成巨大损失。[4]2013年,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秉持“转型、创新、共赢”宗旨,集中力量对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旅游环境与技术政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及时,容易产生发展定位性错误,进而使地区旅游业发展实践与旅游业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三)“搭便车”行为严重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同类型旅游资源众多,使得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一些旅游景区利用同类型旅游景区营销渠道来营销自己的旅游产品,而不再积极拓展新的旅游产品。这种“搭便车”行为使地区旅游业陷入恶性循环。如拙政园是长三角地区现存的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亲睐。拙政园推出了三项特色活动,分别是杜鹃花节、荷花节和反季节展等。这三个特色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旅游消费者的热捧。但长三角地区一些园林景区采取“搭便车”方式,先后推出了这三个活动,给拙政园营销带来巨大损害。
三、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内涵
(一)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是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为组织与实施组织机构的整合,这些组织一般具有共同的旅游发展规划和目标,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的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即所有参与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的旅游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所带来的好处。从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组织状况来看,当前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组织的主体还是政府,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体系尚不成熟,但未来旅游目的地组织必须是一个包括政府、社会机构、第三部门、企业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完善的组织体系。因此,长三角地区旅游整合营销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营销组织相协调的旅游组织模式,合力完成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
(二)旅游产业链优化整合旅游产业链是一个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和购物等诸多环节在内的完整链条,成熟的旅游产业链必须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产业链中各发展环节必须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这一基本原则,以获得利益为目标,完成各自的组织营销行为。各营销行为之间应进行分工合作、协调互动,形成产业链之间的互补关系。对于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而言,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是基础,旅游产业链优化整合是动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协调旅游发展各环节利益分配,构建各利益主体和谐共生良好环境,努力优化旅游产业链。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为了适应旅游市场需求,提高景区市场竞争力,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一定要注重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深入剖析景区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对景区旅游产品进行科学筛选,重点推广拳头产品,防止旅游产品重复建设,减少旅游资源的浪费。
(四)旅游品牌形象营销整合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每一个旅游景区都要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且不同景区要形成品牌整合、品牌体系,让品牌整合营销更具影响力。长三角地区在旅游整合营销过程中,应积极塑造品牌、包装品牌,加大景区品牌整合及其宣传力度,形成合力,增强品牌营销的识别性,建立品牌反馈信息数据库,根据旅游消费者反馈信息,积极进行品牌形象二次营销整合。
四、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策略
(一)确立政府主导地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环境,要保证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确立政府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方案,明确部门职责与分工,不断加强合作,明晰资金来源与分配等。加大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研发力度,尽快整合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经济建设等诸要素的协调发展。
(二)协调各种营销手段要实现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必须协调好各种营销手段。常见的营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公关等。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要在对各种营销手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营销传播组合,即针对同一客源市场,尽快统一景区形象、经费安排、促销策略,采取一致的营销行为。如在地区园林艺术整合营销方面,必须制定统一营销目标,不断细化营销行为,并把细化后的营销行为融合到不同营销手段中,或通过电视广告进行品牌宣传,或以优惠票券方式进行直接销售,或组织园林鉴赏节进行活动营销等。当然这些营销手段必须协调好,让每一种营销手段都能对营销活动起到真正促进作用。
(三)建立营销信息中心长三角地区要想实现旅游业整合营销,必须解决好信息机制不健全问题,尽快建立营销信息中心。一是搜集信息。旅游消费者每一次旅游行为其实都是一次信息反馈,景区通过售票方式可以获取消费者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旅游倾向等信息。旅游企业要加大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工作,掌握旅游消费者心理诉求,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二是信息。营销信息中心的另一大任务就是要掌握旅游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有效渠道,并把指定的整合营销策略、活动信息通过这些渠道以合理方式、在恰当时机“”到潜在消费者中。
(一)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地处长江入海口冲积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川河流众多。作为我国河姆渡文化诞生地,长三角地区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人文景观包括河姆渡文化遗址、苏州园林、扬州古运河及上海外滩、世博会场地等,自然景观包括长江、太湖、西湖、瘦西湖、东钱湖、千岛湖、淀山湖、东海、黄海、钟山、茅山、虞山、天目山和43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及舟山群岛等。长三角地区拥有我国最为丰富的山川河流地势地貌,孕育着形形的动物植被,既有雁荡山的巍峨,又有瘦西湖的宁静,既有山林的翠绿,也有鸟语花草的缤纷多彩。丰富的自然景观让长三角地区成为了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游览胜地。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为地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长三角地区接待的国内游客数量就占到国内游客总量的15.56%,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占到了全国总入境游客数量的11.06%。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长三角地区旅游年收入已经超过全国旅游年收入的1/3。表1数据显示,2013年,在全国旅游年收入排名前三的省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两个名额,其中,江苏省旅游年收入为7195亿元,浙江省旅游年收入为5536亿元,分别排在第2名和第3名。从地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来看,2013年,在全国百强旅行社排行榜中,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占据头名,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企业经济实力强大的象征。说明尽管长三角地区没有全国最多的旅行社,但拥有全国实力最强的旅行社队伍,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后,世博会场地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资源。此外,长三角地区政府不断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一大批新的旅游景点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极大丰富了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体系。一是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修筑了多条公路和铁路,将零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让偏僻的旅游景点出现在宽敞大道旁等等。二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添加了活力。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收入在地区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三是旅游产业市场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旅游产业市场形成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旅游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初步囊括了包括地方政府、社会机构、旅行社、旅游机构和消费者在内的市场运行机制,地区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二、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营销观念落后尽管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但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依托还在于外贸出口及轻工业产品生产等,对于旅游业发展,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机构组织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在旅游营销理念方面,长三角地区各景区之间长期缺乏沟通,政府及社会组织对旅游景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旅游业整体发展理念,合作意识淡薄。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旅游总收入中,苏州园林、西湖、普陀山等国家5A级景区的旅游收入之和占比超过8成,一些新开发旅游景区或较小旅游景区旅游收入之和占比不足2成,其余一些新兴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收入之和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落后的旅游营销理念对旅游市场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阻碍了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缺乏统一信息机制在中国旅游城市网誉指数综合排名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和苏州分别位列第3位、第7位和第10位,这是对长三角地区政府旅游业宣传工作成绩的肯定。特别是苏州园林、西湖、雁荡山、拙政园等国家5A级景区,更是成为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众所周知的旅游景点,有些景点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象征。如我们一提到苏州就会联想到苏州园林,一提到杭州就会联想到西湖等。但长三角地区政府形象营销依然游离于景区产品营销体系之外,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机制。政府形象营销与景区产品营销各成一体,使得营销效果事倍功半,造成营销资源极大浪费,甚至出现一些景区产品营销与政府形象营销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这不仅仅对景区吸引旅游消费者不利,也给政府形象营销造成巨大损失。[4]2013年,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秉持“转型、创新、共赢”宗旨,集中力量对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旅游环境与技术政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及时,容易产生发展定位性错误,进而使地区旅游业发展实践与旅游业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三)“搭便车”行为严重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同类型旅游资源众多,使得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一些旅游景区利用同类型旅游景区营销渠道来营销自己的旅游产品,而不再积极拓展新的旅游产品。这种“搭便车”行为使地区旅游业陷入恶性循环。[5]如拙政园是长三角地区现存的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亲睐。拙政园推出了三项特色活动,分别是杜鹃花节、荷花节和反季节展等。这三个特色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旅游消费者的热捧。但长三角地区一些园林景区采取“搭便车”方式,先后推出了这三个活动,给拙政园营销带来巨大损害。
三、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内涵
(一)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是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为组织与实施组织机构的整合,[6]这些组织一般具有共同的旅游发展规划和目标,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的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即所有参与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的旅游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所带来的好处。从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组织状况来看,当前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组织的主体还是政府,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体系尚不成熟,但未来旅游目的地组织必须是一个包括政府、社会机构、第三部门、企业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完善的组织体系。因此,长三角地区旅游整合营销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营销组织相协调的旅游组织模式,合力完成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
(二)旅游产业链优化整合旅游产业链是一个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和购物等诸多环节在内的完整链条,[7]成熟的旅游产业链必须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产业链中各发展环节必须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这一基本原则,以获得利益为目标,完成各自的组织营销行为。各营销行为之间应进行分工合作、协调互动,形成产业链之间的互补关系。对于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而言,旅游目的地组织整合是基础,旅游产业链优化整合是动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协调旅游发展各环节利益分配,构建各利益主体和谐共生良好环境,努力优化旅游产业链。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为了适应旅游市场需求,提高景区市场竞争力,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一定要注重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深入剖析景区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对景区旅游产品进行科学筛选,重点推广拳头产品,防止旅游产品重复建设,减少旅游资源的浪费。[8](四)旅游品牌形象营销整合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每一个旅游景区都要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且不同景区要形成品牌整合、品牌体系,让品牌整合营销更具影响力。长三角地区在旅游整合营销过程中,应积极塑造品牌、包装品牌,加大景区品牌整合及其宣传力度,形成合力,增强品牌营销的识别性,建立品牌反馈信息数据库,根据旅游消费者反馈信息,积极进行品牌形象二次营销整合。
四、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发展策略
(一)确立政府主导地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环境,要保证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确立政府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方案,明确部门职责与分工,不断加强合作,明晰资金来源与分配等。[9]加大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研发力度,尽快整合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经济建设等诸要素的协调发展。
(二)协调各种营销手段要实现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必须协调好各种营销手段。常见的营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公关等。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整合营销要在对各种营销手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营销传播组合,即针对同一客源市场,尽快统一景区形象、经费安排、促销策略,采取一致的营销行为。[10]如在地区园林艺术整合营销方面,必须制定统一营销目标,不断细化营销行为,并把细化后的营销行为融合到不同营销手段中,或通过电视广告进行品牌宣传,或以优惠票券方式进行直接销售,或组织园林鉴赏节进行活动营销等。当然这些营销手段必须协调好,让每一种营销手段都能对营销活动起到真正促进作用。
(三)建立营销信息中心长三角地区要想实现旅游业整合营销,必须解决好信息机制不健全问题,尽快建立营销信息中心。[11]一是搜集信息。旅游消费者每一次旅游行为其实都是一次信息反馈,景区通过售票方式可以获取消费者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旅游倾向等信息。旅游企业要加大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工作,掌握旅游消费者心理诉求,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二是信息。营销信息中心的另一大任务就是要掌握旅游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有效渠道,并把指定的整合营销策略、活动信息通过这些渠道以合理方式、在恰当时机“”到潜在消费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