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教学感悟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感悟 直观教学 提问艺术

地理教师都有同感,不少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动力,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初中生还没具备;另一方面,也许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形式比较呆板有关,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此略谈几点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时空界限,广阔遥远,内容范畴,涉及多个学科。如果只凭教师一只粉笔、一张嘴或学生个人的视野和见闻去理解,那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教学挂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才能把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发挥插图、地图册、地理挂图功能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教科书,与地理课本可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学生可从地图上直接获取地理知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充实和简化课本中的文字叙述,产生“见图识文”、一目了然的效果。它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二)精心设计地理略图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利用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既能展现内容特征,突出教学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图的基本技能,对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熟悉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起到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印象深刻,兴趣盎然的作用。

如讲解“长江”内容,老师可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长江的入海口。画干流时,可把干流比作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教师讲到哪里,干流就画到哪里。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教学,使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栩栩如生,它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长江的特征;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三)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优势

运用投影、幻灯、电影、录像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电化教学以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等独特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实用、形象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课堂提问艺术

学起于思,思起于凝;提出问题比知识更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就要讲究课堂 提问艺术,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课堂提问要讲究层次性,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还要讲究趣味性、启发性,才能激发学生沿着一个正确的思路去想,并从中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

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发挥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方法,展开思维翅膀,把学生带到思考的殿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地理事象和人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的教学不是死教教材,而是灵活使用教材。这里所讲的“灵活”并非随心所欲的意思,而是指抓住教材精髓,“灵活”地呈现教材内容,传授教材知识,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变成地理能力或地理观念,使学生心中有“图表”,眼中有“演示”,思维空间里有各种各样的“画”。

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各种图表,地理学科的考试命题也多是以图表类的题目为主。所以,老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补充一些图表,以图表形式来说明地理分布或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长期坚持,学生心中就会形成图表。

“演示”包括实验演示、模型演示、教师表演和学生表演等多种形式。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演示,学生对演示的中的知识就会活灵活现在展示在眼前,运用起来,就会随手可及。

第2篇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也给教师调控课堂带来新的问题,课堂教学存在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规范。首先,小组各成员间应合理分工,在小组成员中应根据活动需要设组长、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其次,组内各成员应明确职责。主持人主要负责对本组成员的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等活动。记录员是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负责将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归纳总结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如学习“中国的河流”时,可安排以“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为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讨论洞庭湖“围湖造田的利与弊”及整治措施。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合作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对话和共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正确地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和合作程序,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或声音过大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有的问题教师也可提供给各小组思考讨论、解决,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的评价,评价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为依据,可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

第3篇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较为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物理课堂学生情绪低下,不主动回答问题,没有积极参与教学,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趣味教学,发散学生思维,从而为物理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再者,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主投身到教学中来,增强其自身的自信心;最后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使学生亲身感受电学的实用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感受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作为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学知识较为抽象、晦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书本上的内容灵活转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感应电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化学生对物理电学的认知。

一、引导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好动、好问的特点进行教学,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动手实践,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电学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例如,在教学《电是什么》时,教师在教学开始可以以学生的生活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电: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吗?学生争相回答:“电灯、电磁炉、冰箱……”这时,教师可以继续进行电的介绍,吸引学生注意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而这些高科技都离不开电。那么你们知道电是如何产生的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二、趣味教学,发散学生思维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处于直接兴趣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中进行趣味教学,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采用为学生创设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在教学《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教师在教学的一_始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同时使用多个用电器,那么我们如何将他们连入电路中?”之后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组,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通过提问使学生形成疑惑,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发散学生思维,冲破既定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每位学生都有渴望被肯定、被赞许的愿望,在获取成功后,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教学中来。而在多次经历失败,遭受挫折时,则会削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削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与其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相当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因材施教,在布置作业时,要依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尝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与需求,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与

发展。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感受电学的实用性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感知,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电学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学在学生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在各个角落,在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路,学会用测电笔测量电流,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在生活中接电线,读取电表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电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进行电学知识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乐学、愿学。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优化教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影芳.农村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研究与教学策略[D].苏州大学,2013.

第4篇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成长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精力旺盛等特点。初中地理是一门富含人文、自然知识,综合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结合学生成长特性,采用愉快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此种情况,对愉快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几点浅见,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愉快教学;初中地理;运用

愉快教学即通过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令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愉快中求得发展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本文对愉快教学策略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助力。本文对愉快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路径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结合生活实际,增进学生体验、感悟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是否感兴趣,和对这件事情的熟悉程度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说起,比如,在讲到我国冬季的气温特点时,以衣服为例,在海南岛人们在冬季穿夹衣就行了;在华北地区,穿一些较厚的棉衣就可以过冬了;而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在黑龙江,人们要穿很厚的大衣、羽绒服才能抵抗寒冬,而且家家都有取暖设施。当教师讲完之后,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冬季的南北温差较大。这样一来,学生对我国冬季气温特点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二、组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材中所陈述的地理事实,语言都非常精炼,但是不够生动形象,因此,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提高地理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提升。比如,在讲到广西桂林的时候,就可以引用这样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因为桂林为著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当教师用优美的诗词来表达桂林的美之后,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有助于提升学生想象力。

三、融入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那些复杂的地理原理理解能力有限,机械、生硬地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不仅不利于学生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讲解地理原理时,应融入富有趣味性的事例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求知欲。比如,在讲到季风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引出季风知识的学习。

四、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师应将素质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堂绘画活动课,让学生对中国地图进行描绘,并临摹各个省份的形状,这样学生不仅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他们对我国各个省份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快乐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令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体验地理知识的魅力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璐 单位: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初级中学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性;主体地位;生活化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感悟,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践行生活化原则这两方面,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强行向学生灌输地理概念和要点,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转变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第二、三、四节知识时,我们就可依据这三节的专题名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网络技术或者阅读书籍,分别搜集与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相关的地理信息,并利用PPT软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课堂上,每一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讲解本组课件。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进行探索、研究、总结,一方面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感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践行生活化原则,赋予地理内容生活化气息

地理作为一名应用性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也是新课改对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我们应践行生活化教学原则,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沿海万里行中第九节内容时,我们就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介绍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如我市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水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对本节内容产生亲切感,进而满腔热情地投入进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当然,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还有很多,由于受时间和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赘述。希望我的这两点阐述,能为广大地理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提供一些帮助。

第6篇

关键词 电子导航系统;初中地理;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18-02

1 前言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获得应用和推广。电子导航系统在地理学科中最佳的体现实际上就是电子地图的合理应用,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素材,还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传统的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信息内容固定、复制成本高、资源共享率低以及操作复杂等不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电子导航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地理基础知识和理论作为教学重点,很少考虑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被动接受大量地理知识。同时地理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GIS等技术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场所。在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工具来搜集更多的教学信息和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地理书籍、音像和文字材料以及互联网信息等,从而有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在讲解“比例尺”部分时,教师如果只是用普通的地理地图来开展课堂授课,不利于操作,会降低地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地理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将电子导航系统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环节。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进入中国之窗网站主页,然后点击网站地图中的任意一个地理位置,比如红色五星的北京市标志,就可以登入北京电子地图中;然后教师需要再次引导学生借助电子导航系统具有的距离量算功能和缩放功能,使学生自由观察地图在缩小和放大下的实际状态,并要求他们借助距离量算功能来对地图中的固定长度进行测量。通过这种形式的地理教学,师生操作便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分析和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3 开展探究学习,深化知识技能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际上就是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操作、调查、试验、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帮助掌握有关知识的目的。电子导航系统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需求。

如在讲解“城市区划”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为学生展示几座典型大城市的区划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区域划分的规律。然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借助网络来观察其他城市的电子地图,并按照自己总结的分布规律来验证其准确性,如果不正确,则需要进行改进。通过这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和规律,也可以充分提高探究能力。

4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研究对象大都比较灵活,且具有宽广和遥远的时空界限,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单纯依靠学生的认知和视野是很难掌握的,仅仅依靠纸质地图无法达到电子导航系统所具备的各种效果。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清晰的背景、画面和艳丽的色彩,再加上合适的配音,具有极强的人机交互性能,从而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性。

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时,如果教师只用文字来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气温的分布以及降水的分布情况等抽象的教学知识,学生就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功能来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动态天气、降水和气温分布部分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1]。

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的机会 获取信息能力是人们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不仅包括操作计算机及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还包括借助计算机和其他方式来搜集、分析、整理和提取相关学习信息的能力。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这为人们搜集信息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传统的纸质地图实际上就是一幅图像,其内部的信息无法用计算机来直接进行查询;而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充分提高数字化学习效率,提高地图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效率。因此,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查询相关数据,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增加获取信息的机会[2]。

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 电子导航系统实际上是地图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重要产物,它可以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先进的现代化工具,具有更大量的地理知识储备量。传统教学,教师只是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有关地理知识,无法使学生实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尤其是那些最新的地理信息。因此,必须不断拓展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是方式之一。如在讲解“人口”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借助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使学生深刻地明确当前的人口数量、密度、死亡率、出生率以及增长率等数据。教师可以合理引入电子导航系统,丰富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据[3]。

5 结语

总之,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任务量,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导入电子导航系统,不断优化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牛士军.信息技术导航 感悟中国疆域之美: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7):113-114.

第7篇

当前,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既要着眼于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也要着眼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从小知天下事,做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民族命运的新一代青少年。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结合当前时事政治,尤其是我国周边地区局势和地理相关的内容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我国当前设立的最小的市———三沙市,向学生介绍三沙市的现状,如大小位置、行政设置等等,还可以介绍三沙市设置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让学生了解这一朵睡莲般的宝岛对中国、领土、领海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增加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地理教学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中对这一部分内容做了详述,尤其是在地级市三沙市设置过程中的种种趣闻,更是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地理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与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地理教学和时事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对青少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熏陶的有力抓手,这一点应当为广大教师所充分借鉴。

二、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地理教学中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类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尤其是水土地质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更能体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例如在土地资源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资源发掘研究做起,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土地资源内容教学中,笔者通过设置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土地资源概况、利用原则、分布特点、土地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研究的方式,对思考题中所涉及的概念内涵外延、现状资料、发展规律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思维,让他们以开放性的眼光和角度去了解土地资源应当如何保护、如何科学利用。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现状特点、存在不足等进行探讨,让他们将书本中所学到的概念、规律运用到本地区土地资源现状的分析研究中,并将开展课外调研、撰写考察报告作为拓展性作业,对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解所学内容起到了积极的帮助。

三、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资源发掘整合

第8篇

初中地理教学成效低下,主要与四个方面有关。

(一)教学信息不够丰富

有些教师教学中就教材讲教材,既没有拓展学习,也没有提供丰富的、有兴趣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有些教师教学中不注重研究,还是老一套、老面孔,教师将学生听讲知识点传授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流程,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能够吸收教改的经验,也没有能够在教学中创造出独特的模式方法,这些方面都是导致地理教学难以产生强大吸引力的因素。

(三)教学情境不够浓厚

地理教学除了要强化知识点的传授之外,同样要承担起情感培养的职能。而走进我们有些教师的地理课堂,仅从其语气、神态上就感到缺乏浓厚的氛围,语气平淡,和学生似乎隔着千里,没有形成良好互动,在教学内容中也缺乏对教材的深度发掘,这些方面都是影响地理教学成效的不利因素。

(四)教学空间不够拓展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来自于现实生活,对生活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我们有些教师教学中割裂了地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没有能够紧密结合现实身边的地理知识、地理现象辅助教学,使地理与生活出现了脱节,这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制约。

二、突破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困境的研究

从上文可知,造成当前地理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自身,在于其理念、方法、空间等拓展创新不足,影响了地理教学实际成效。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做勇于创新、敢于探究,能够破旧立新、敢闯敢拼的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懈怠、不迟疑、不停滞,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研究,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得到落实、得到提升。教师重点应当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措并举增加丰富信息以活跃课堂

丰富的信息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因为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涉及到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地质构造、自然现象。而初中生自身的阅历限制,导致他们在这些方面没有直观感知印象,也缺少有力的感知路径。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为学生补充丰富的信息,让他们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生动地感知和理解。例如在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到澳大利亚这一国家时,笔者除了向学生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理条件、风俗人情之外,还运用多媒体生动向学生形象地演示了澳大利亚的风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一小段旅游片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动的气息,这也是提高地理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教材所拓展的内容,而且生动性、形象性较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度。

(二)推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以激发活力

改革是激发活力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手段,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地理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转变入手,对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改进,扎实地推动地理教学改革,激发和释放活力让学生学习更为高效。笔者在这一方面重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通过设置更具引领性、更具趣味性的氛围,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这对增强地理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具有重要的帮助。例如在《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中,笔者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大体有哪些种类,其储备量如何,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人均拥有量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当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等,这样的思考题对学生思维具有更强的引领作用,每一位学生都会在学习中寻找到清晰的思路,也能够准确地把握要点,地理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推进。在学生完成基础内容讨论研究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难点,对他们存在的不同想法组织交流辨析等。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久而久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就能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相互合作研究的良好习惯,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增强学生内心感知体验以激发兴趣

地理学习中,教师一定要避免一种误区,就是单纯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完全以应试的目标来组织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要求他们掌握必备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情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当前自然发展、社会发展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地理情感地理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关注自然、增强责任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增强学生内心感知体验。例如在《水资源》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特点,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如何,当前水资源保护面临着哪些严峻的形势和问题,怎样破解困局等。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他们敏感地意识到保护水资源功在当今、利在后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增强了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深化理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许多内容都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师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四)发挥课外专题活动作用以拓展空间

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不出屋门便可知天下事”的效果,各地美丽的风景、奇异的地质结构都可以成为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地理教学吸引力的抓手。除了夯实课堂教学环节之外,教师还应当增强课外专题活动的拓展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在地理研究上的兴趣爱好。例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后,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西双版纳也是云南旅游线路中最热门的一条,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自主搜集西双版纳的资料,从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当地发展现状到网络上各种和西双版纳旅游景观有关的视频,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有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风土民俗内容,也有学生播放搜集到的视频,大家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增进了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对祖国西南边陲的这一风景名胜具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地理教学 案例分析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教材内所阐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来创设相应的地理情境,使得学生置身于该地理事件所发生的情境之中,感受地理现象从而获得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地理问题。

地理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地理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的需求性和外在的可行性。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能够在教材和以往的知识中探求发现新问题,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充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情景教学采用的是寓教于乐的原理,其宗旨是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并在快乐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情景教学采用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吸收获取的知识。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一)多媒体情境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所采用的工具主要是地图、模型等。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在现代的地理教学中,多半采用电子地图、实物投影仪、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在学生眼前的呈现显得生动形象和直观,有利于复杂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轻松活泼的环境,使得学生从视、听、说等各个方面充分体验感受地理事物,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面。

(二)学习活动情境

根据初中地理学科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地理活动情境,其中,开设学习活动是一条有力途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地理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学生学习活动情境,例如开展地理知识演讲比赛、增设野外观测小组进行地理考查、参观地理博物馆、举办地理发明竞赛等,力图在创设的活动中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三)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围绕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地理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思维展开的基础,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准时机,不断为学生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

(四)实体情境

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校内应建设相应的地理模型景观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建设天文馆、气象台、水文站和地方区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实体情境指的是以地理事物的原型为基础所创设的情境,直观的感受实物展示,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很多地理现象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时效性,例如极昼、极夜、海啸等现象难以进行实地考察,只能通过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进行地理情境的再现。

实体情境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的地理实物,另一种是模拟替代实物。另外,情境教学强调以周围世界为探究的源泉,让学生通过对生活情境的理解和分析掌握地理知识。

三、以某省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情境教学为例

(一)教学目标

掌握某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了解该地区特殊的地址位置和独特的地理现象;掌握某省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的原因;了解该省省会城市;锻炼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1.多媒体情境。

(1)利用视频放映该省的具体地理位置,对特殊的地理情况进行介绍。

(2)在介绍全国粮食生产基地的问题上,为学生展示相关农业的照片,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3)播放代表当地地方特征的歌曲,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拉进学习距离的同时由老师讲解该地的地理特征。

(4)介绍省会城市时,多利用图片作展示,教师还可以依据自己对该城市的了解加以补充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实体情境

(1)教师应使用“中国行政区划图”来指导学生读图,在图上明确该省地理区域特征。

(2)在介绍该地区的气候情况时,出示“中国平均气温”图例,加以补充,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

3.问题情境

(1)教师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设置问题,让学生猜测本次课程探究的主题。

(2)选择两个典型的地理位置来探究其各项环境组成要素。

(3)由一个省的问题引发到省会城市的问题,循序渐进。

(四)教学总结

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生活实例以及图表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通过呈现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各种有趣的实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灵活性,扩充了教学容量,增加了整体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能够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身边的地理,在日常的生活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的探寻。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教无定法,情境教学法对于初中地理的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寻找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探究问题的精神,使学生在对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不断探索,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时展要求,更好的落实教学大纲,与学生实现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远.浅谈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之运用[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0)

[2]高玉宝.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12)

第10篇

地理教学 学习动机 兴趣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内容和体系方面更能体现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虽然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没有减轻。

一、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学生缺乏对本科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应试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甚至一部分学生一踏入初中,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参加中考,它与我无关。”他们没有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当然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其实,地理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还具有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对学生今后的作用也是颇具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就此进行生动的讲解强调,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应把握好切入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比较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地理教材表面内容浅,知识点少,但并不代表难度低、地理好教,它需要教师把更多的知识外延补充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挖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初中地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内容单调,知识的趣味性不够,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会乏味。就此,教师教学中或借助参考书和工具书,或借助现代化的电影和幻灯片,或借助照片、图片等等,从而丰富课程资源。

三、教学中要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1.教育要“回归生活”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寓于经验之内,与生活过程同一的,经验在学到的知识与人生历程真正联系起来。学生走进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经验和观点。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即是要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融合。地理学科教学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这既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课外活动。

例1:我们在上天气一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气候分布的基本情况(如一个城市同一天为什么东边下雨,而西边却阳光朗照),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去查找资料得出答案,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例2: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条徒步环城的一条路线,让学生主动的去认识和使用地图,等等。如此教学中,一些地理常识,从时差到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到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天气预报到绘制各种图表等,不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地理意识得以树立,而且对以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等也终身受益。

2.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图启发式”

第11篇

一、选取地理趣味知识,拉近地理教学与生活距离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地理属于一门知识面较广、学习枯燥乏味的学科,作为地理教师,不能回避这样的状况,但是一定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变被动为主动,将其中的有利因素发掘出来,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教学的生动性。纵观初中地理教材,其中有许多趣味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快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拉近地理学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例如,笔者在教学《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没有直接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传授,而是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专题片《走近神奇的宗教》,通过视频短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对于世界上各种宗教流派及其关联内容具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多媒体手段的引导下,获取了有关世界上宗教方面的丰富知识。笔者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寻找与宗教有关的知识,学生从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督教方面入手,补充了许多宗教活动的趣味内容,许多方面内容还是学生家庭成员的具体行为,这样的趣味知识将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距离进一步拉近了,对于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兴趣等方面作用明显。

二、结合本地地理状况,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社会阅历浅,对社会与自然涉足不深,尤其是对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面貌等方面一知半解,地理学习中难以联系实际,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如果将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地理作为教学的重要素材,必定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调查分析,有86.9%的学生表示希望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面貌,有94.1%的学生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加入家乡地理内容,能够提高地理学科的吸引力。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将本地地理知识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相联系的教学中激发兴趣,深入学习地理。如教学《地势和地形》时,笔者在初步讲解中国各地区地势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分析自己所在家乡的地形特点,并对不同的地形特点进行比较。接下来,教师进行地形分类、不同地区地形分布以及造成地形不同的原因等方面教学,并指导学生对本地区的地形地势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并且对本地区的地形地势等方面情况更加熟悉和了解,有效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

三、紧扣社会发展热点,增强课堂学习的掌握效果

当前,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地理研究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讲一些社会关注的环保热点话题引入进来,与地理教学紧密融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让学生对社会与自然等方面增加了解,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把握地理学习的知识要点。如教学《土地资源》一课时,笔者从课本讲开去,选取了近年来部分地区违法占用耕地开发违章建筑与小产权房的典型案例,作为课堂学习与讨论的素材。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1、这样的开发行为是否合法?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2、从土地资源保护角度分析这样的行为具有什么样的危害?3、应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这样的社会热点话题也是许多学生所关心的,有了这样的引子作为契机,学生们思绪如同放飞的鸟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对加深教材内容理解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选取群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如气候的异常变化、长江流域保护等,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深刻程度。

四、开展课内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将学生所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通过课堂主题活动这样的形式融入进去,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水资源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搜集全国水资源分布、地区性水资源矛盾以及本地区水源分布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结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上述资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应当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从水资源匮乏以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对我国当前水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指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工作刻不容缓,不仅要从水源整体保护方面着手,也应当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源,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组织课外实践拓展,巩固地理课内教学的成效

课外延伸拓展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学生掌握效果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抓好地理课内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整合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拓展活动,构建“内外一体”的地理教学大课堂。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分析,实现突破难点、加深理解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结合本地区地理状况,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等方面的活动,如调查本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调查工业分布合理性等方面的内容,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成为初中生地理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

第1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困境;教学效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24-01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容易面临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可以看出,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改教研以及教学空间等息息相关。本文研究当前地理教学困境与对策。

一、当前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地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与多个方面因素有关,作为学校管理层及地理教师,要细致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1)地理教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部分县级以下初中学校,地理专业师资力量的配备相当薄弱,很难做到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都是地理专业出身,有些学校甚至一名地理专业出身的教师都没有,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地理教学工作。甚至有的学校将地理学科教学岗位,当作照顾年纪较大、身体不好人员的岗位,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些影响。

(2)地理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有些学校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教学投入,但主要用于教学场所建设、塑胶跑道添置等方面,而对地理教学所需的一些演示器材、教学课件却投入不足。

(3)地理教研改革不够深入。在部分学校,语、数、外等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地理、历史等学科平淡无奇。平时的教研活动局限于读一些教研文章,做一些教研记录,而更有价值的示范课、观摩课则开设得较少,没有创造更多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的机会,导致地理学科教研力度不足。

(4)地理教学空间狭隘封闭。有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局限于课堂、受制于教材,没有将地理教学活动向学生的生活延伸,也没有将地理教学空间向课外拓展,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地理教材、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而狭隘封闭的教学空间,也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二、补齐短板,夯实措施,有效推动地理教学工作开展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学校及地理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弥补缺陷,推动地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1)多措并举提升师资建设水平。一支业务精湛、有敬业精神的地理师资队伍,是地理教学工作走出困境的基础与保障。各学校应当强化地理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坚持专业对口之外,还应当强化在职教师的培训与素质提升。无论是否地理专业出身,都要制定岗位门槛标准,通过跟班学习、在职培训、在线培训等方式,让更多的地理教师走出去充电。在校内建立激励机制,让广大地理教师勇于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为更好地履行地理学科教学职责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多元投入改善地理教学条件。各地区在教育投入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一定要做到均衡,做到有所侧重。特别是地理等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学科,更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投入。例如,在每学期的教学投入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购置地理教学演示器材、添置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保证地理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学校要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同时学校也要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为地理教学条件的改善创造更好的条件。实践证明,只有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渠道,才能够在短时期内尽快改善和提升地理教学条件。有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演示器材和信息资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就能如鱼得水,学生的地理学习也会更加投入。

(3)扎实抓牢地理教学改革工作。教研是影响地理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教师要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到地理学科教学研究中。首先,要经常阅读地理教学刊物,上网浏览地理教学网站,汲取地理教学改革第一线的各种精华经验,为自身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奠定扎实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学校应当经常组织各类观摩研讨活动,在校内形成浓厚的地理教学研究氛围,还要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有条件的还要到重点学校跟班学习。此外,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还要做到统筹安排,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活动的方式、内容要纳入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学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4)有效拓展地理课外活动空间。首先,将地理教材中涉及学生生活感知的内容单独提炼出来,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生活感知,寻找生活中的印记。无论是自然地理风貌,还是人文地理影响,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充分感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学习内容的理解。其次,针对一些社会关注的地理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例如,针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流失问题、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本地区的地理现状、发展趋势具有清醒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地理教学困境的成因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教改力度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息息相关。各方面应当加大工作力度,解决这些问题,助推地理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面对当前地理教学的困境,地理教师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创新与探索,逐一突破难点,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第13篇

【摘 要】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提出贴近生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只有将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教与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做探讨,以期实现巧引生活之泉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教学;学以致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地理的目的在于更好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并学会生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指导学生对书本中地理知识点的讲解,要注重结合实际生活,加强学生对地理的直观认识,使地理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一个生动有趣而且具有巨大价值和作用的向导。

一、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意义分析。

生活教学法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下为在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教学法的意义分析。

1.激发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教学法,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将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运用到教学的过程当中。这种学生熟悉的事物、体验与内容会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主动进行地理学习将会使地理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在初中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拿一些北方盛产的玉米、南方盛产的水稻等农作物,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引导学生对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之间的气候及地形对比。

2.提升学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地理来源于生活,学生进行物理的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进行生活。通过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生活中地理的存在和价值。例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实生活中视频、图片资料等内容,直观的为学生展现长江三角洲的景象,将地理知识移入生活当中,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二、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措施分析。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生活中的内容进行结合教学,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引领生活之泉打造高效地理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1.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地理的直观印象。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或者图片等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今时代是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来源范围广,内容较为充实,恰好十分适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结合生活中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视频或者资料,再现情景画面,在学生产生一定的熟悉感的同时,使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和易于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软件播放一些台湾地区真实的景、风土人情画面等内容,加深学生对台湾地区的直观印象和深入理解,进而了解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特征及其对岛上森林、农作物分布的影响。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爱国意识和国土情感。

2.实践性学习,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全面感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性、目的性的活动,使学生的参与、研究、思考过程中,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获得体验的感受。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协调统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形成一个讨论或者活动小组,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并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正确思想观念。例如在《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进行实践性教学,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合作讨论分析本地的地形、地势等特点,以及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其他地区的荒漠、草原、山脉进行讨论,在不断的讨论和研究中,加深对各地区地势和地形的认识。

3.评价性学习,挖掘学生对地理的潜在能力。

在课堂中注重对生活内容植入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设计。学生的作业任务要尽量接近生活,可以多为学生布置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究,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点,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内容学习之后,让学生结合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的把握和理解,说说我们江淮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并调查本地主要作物生产对比验证,从而提升学生对地区自然环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将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应用到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的直观感受,挖掘学生的地理潜在能力,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且将会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侠.巧用生活资源.轻盈地理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0)

[2]何芳.让“生活之花”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绽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9)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21-0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基本理念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地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地理知识生活化,生活地理化,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体验、探究和感悟。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地理教育,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地理教育。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建立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大多处于心理年龄成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最为强盛的。教师在教授初中地理时,应当紧紧捉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地理课堂生活化,不仅仅是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将身边的生活事物与地理知识相联系,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地理课堂生活化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让学生独立地建立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探索、敢于发现,通过切身体会来理解课本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指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寻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在学习自然地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就应当根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让学生用手电筒照着地球仪进行转动,从而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的方向、意义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不仅仅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还让学生轻松地体会枯燥的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带来的乐趣,加强了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独立进行知识与生活链接的能力。

二、从乡土资源入手,培养学生对生活地理的洞察力

细心的地理教师会发现,其实很多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入手,来加强地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比较熟知又感兴趣的地理现象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地理奥秘的探究兴趣,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多看、勤思、爱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讲到“水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然后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水资源节约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这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以创设生活情境为导入点,促使学生生成新知识

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室环境、课文文景以及学生的心境来让学生对地理教学进行情感体验。学生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情境当中感受和体验,更能产生求知欲望,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以此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愉快地感受和体验。比如,在讲授《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以此来把学生带入到学习当中来:有一位巴西人在暑假期间来我国旅游,在北京旅游时,北京下起了一场大雨,于是这位巴西人就赶紧买了一把伞带在身边。接着他去了新疆,新疆的民俗风情以及辽阔的边疆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但是他在这里玩了半个月雨伞都没有派上用场,于是他就把雨伞扔掉了。然而就在他去广州旅游时,大雨又开始下起来了,这位巴西人不禁懊恼地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在学生的欢声笑语当中,教师问学生:通过研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讨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我国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得知:我国的降水量受夏季风的影响从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步递减,这就造成了在我国夏季,西部全年少雨而东部南方有着很长的雨季,北方则有着很短的雨季,不是这位巴西人倒霉,而是他对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不了解。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以及准确的调控,学生的情感被有效激发,课堂活跃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促使学生生成了新知识。

四、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让初中地理回归学生的生活并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每天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位,然后问学生太阳是不是围着学校自东向西地转,学生一般会回答“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所以是学校在围着太阳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具体情境,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拉到野外,教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从而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与服务。

总之,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关注焦点时事,让地理走进生活,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地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海丽.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下). 2011(07).

第15篇

地理 教学 生机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11-02

1活力之源――明晰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生对许多学科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生活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形形的自然奥秘,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天上地下的不解之谜,不同的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都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受中考升学的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将学习重点转向中考科目,却轻视非中考类学科,把地理等学科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既不利于地理学科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要焕发地理学科的生命活力,首先应明晰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地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范畴。它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还有很强的实用性。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无论对今后的终身发展,还是对当前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正如《地理教育国际》所指出的:“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笔者认为,让学生从小知国情、懂国策、明法规,必须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以具体的祖国自然环境、文化历史、人文活动等地理事实为依托;要进行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也离不开地理知识和具体的案例。可见,地理无论就其学术价值还是实用价值而言,都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2活力之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决定了教学的成效,因此,如何打造有效、高效、长效的课堂就成为了每一位教师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永恒主题。

2.1有效教学即教学有良好的效果

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整体,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体验。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平衡协调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出能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氛围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形式上是课堂内容的活、教学模式的活、活动情景的活和教学方法的活,实质上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活,学生学习智慧的活,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和课堂互动生成的活。“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只要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良好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2高效教学即教学有较高的效率

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旅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高效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桥设阶,铺石修路。梯度的大小要以能不断激发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热情和欲望为标志,做到由平到陡、由低到高,拾阶而上,循序渐进。只要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就能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当今,我们不能期待学生升学与素质发展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应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2.3长效教学即教学可持续

体现在吸引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发展,这取决于教学是否有持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新课程为地理学科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地理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让学生充分领略地理学科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体验“有用地理”和“生活地理”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问题中学会学习,促进地理的长效教学。

3活力之巅――生成初中地理教学的艺术和魅力

3.1让学生喜欢教地理的你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很可能首先是喜欢教地理的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改善者。课堂教学是包容而丰富的,它不是让学生激动一阵子了事,而是在激活情感之后,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领略到深层的教益或思想的警策和哲学的启迪,并进而运用形象的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索空间的奇妙、辨析社会的纷繁……当科学、艺术、人文在地理课堂融会时,思考事实、明辨事理的地理思辨之美就会凸显。

3.2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