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要求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地理教学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抽象 逻辑 地理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中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第2篇

关键词:地图 初中地理教学 意义 基本要求

在地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当中,首先产生的是地图学科,然后才有了较为系统的地理学科理论知识。这充分说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地图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有的一种教学语言,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离不开地图,这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地方。一张看似简单的地图,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却不简单。它包含了很多地理事物的特点。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可以帮组学生更好的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和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熟练的运用地图。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复杂繁多的气象图表和山川地名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是记不住,就是分不清楚,慢慢地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地图正是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在。因为地图作为地理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工具,是地理知识的空间再现,它所表达的内容丰富而不抽象,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读懂了地图才能建立起学习地理的兴趣。地图可以说是地理文字信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地图可以表示出不同空间领域里的不同的地理事物,这些在地图上标记出来的地理事物能过在学生们脑海里形成直观的影像,便于记忆。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对于地图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地图,喜欢地图,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就一定会使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合理的运用地图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记住地理事物的信息,地图在在地理教学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比的,实践证明运用地图教学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讲课的同时,绘制图表不仅能在学生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使上课走神的学生尽快的回到课堂的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一些枯燥的地理文字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无聊和厌烦的情绪。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地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最后,通过地图在地理教学里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地理范畴,提升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可以逐渐地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地图形象,他们的空间感就会越来越强。这种空间感一旦建立,学生们就更加容易接受掌握新的地理知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想象和思维能力。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把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联系和规律,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同时,学生如果建立了很强的地理事物空间感,就更容易感受到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好教材里的地图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单纯的用教材里的文字教学,文字缺乏充分的生动性、形象性。为使地理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应该合理有效的运用教材里的地图。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各种类型的地图。这些地图大部分穿插在课文当中,教师在教课的同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教材中的地图一般都是配合教材中的文字出现的,这些地图能更有效的体现文字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化繁为简的学习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里的地图进行教学,突出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例如为了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可以将教材中复杂的地图重新设计成自己需要的简图,化繁为简。利用简图简单明了的向学生讲解图中的重要信息,从而使深藏在地图中的一般规律凸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教师必须耐心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读图,首先要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这直接反映了地图的属性。然后教师应提供充分的读图、画图、用图机会给每位学生,以促使学生对地图在地理课程中具有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进而积极主动地读图、用图、画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一些好的必须掌握的地图,供学生们读图、画图。但教师爷应该注意的是,在一些烦琐的地图上,教师应先理清地理事物类别,根据逻辑顺序合理地安排,然后向学生讲解。学生在条理清晰的顺序与合理的方法下进行地理的学习,这样才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局面。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生读图,画图和用图。

在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图,画图和用图的习惯,首先读图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注意地图的名称和图例,还应该注意图的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教授学生找准地图的技巧,充分了解各种类型地图呈现的具体地形,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各种地图。其次要教会学生看图例,学生只有懂得如何看图例,才能提高对地图的理解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地图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地理信息复杂的地图。教育学生面对地理现象要有自己的想法,不断的深入研究,才能从地图中学习到不同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特征。从而提炼出一般规律,便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在画图方面,教师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画图,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画图。教师带领学生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记忆,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升课堂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会明显的提升教学质量。在用图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利用教材的文字和地图,教材上的地图也并不是全部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主动收集一些典型的地理地图,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2.教学生运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去分析地理问题。

教学过程中不时的为学生提供一组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在这些地图中找出相同点,不同点。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总结一般规律。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不断深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逐步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第3篇

一、运用题板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1.树立新型教学观念

国外学者认为,教学即支持学生学习,改变学生理解世界观念的活动,促进学生的理解,是知识的传授以及形成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态度。高凌飚则指出中国教师的教学观是:通过获取、加工、迁移、强化、保持有效组织信息,倡导师生建构课程知识,用游戏、绘图等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提供者,更是培养学生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能工巧匠,与学生共同运用知识的合作者。

教师须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的知识体系了然于胸,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要求,选准切入口,弄清活动障碍点、明确学生能力及其生长点,切实做到因时施教、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巧妙设置教学板块,抓重点、破难点、攻主点、组同点、创新点,使施教有效到位。循序渐进开展学生活动,合理使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培养程序,步步为营,事事求活,有序推进,构建明朗的培养体系。

2.灵活调控教学行为

孔德拉秋克《教学论》称:“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教育只能从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中萌芽,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组合授课内容,挖掘潜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称:“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双手的创造性活动领会和理解相互作用,会给思维活动带来一种新质……。手能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设计、构造活动明显地表现出智慧努力和双手动作的相互结合。信息通过两条相向运动的途径传递:由手传到大脑和由大脑传到手……思维从整体转移到局部,从一般转移到具体,而手在这种转移中起到积极参与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设法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在题板上重组信息,描述最精彩的人生蓝图。智慧的双手能创造智慧的头脑,不能使双手成为智慧的高明技师,学生将丧失求知欲,教学过程就会失去一种强有力的情绪刺激,教学将以失败而告终。

3.准确驾驭教学事件

教师应以吸引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发回忆、叙述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7个教学事件为链接教学活动的重要扣环,用题板帮助学生课前组织思维,在头脑中提供可挂靠要点的钩子,课后期待获得哪些行为成果,确保教学的完整性。

二、运用题板法教学的作用

1.明确目标、清晰结构

题板法可明确课堂目标,使知识结构清晰,逐步推进知识、能力和活动训练环节的有序展开。题板法侧重解决教学难题,引领教学进程,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旧为新、化死为活、化整为零,再由零归整,使独立的信息互相衔接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内。以学生活动为主,可锁定知识角度,使活动更富有代表性、参与性。如让学生在题板上绘制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珠江三角洲”知识层次结构图(图1),使学生对本堂课的重点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投入整合信息的学习实践。

2.构建知识、开发思维

题板是高效的学习工具,利于构建系统性知识,能将目标视像化,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地理能力。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指出:“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这些能力均可借助题板得到有效的提高”。题板能挖掘知识的趣味性,使知识结构完整、内容简洁,养成学生整理知识的习惯;寓学于玩,转化学习经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提升学习才能,增强协作学习精神,形成竞争意识。请答得较好的学生上台展示成果,可极大增强其学习信心。如可让学生上台展示“降水形成过程”结构图(图2),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题板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把学生零碎的思维导入特定的学习情景,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情境,体会教学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延伸过程,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用题板作草图,拓展知识点,新颖生动,字体大,能营造抢答式比赛氛围,加深印象,有助于更好理解知识点,在娱乐中深入学习、轻松学习。促使学生主动答题、思考,比举手答题更便捷、兴致更高、更活跃思维,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让每位学生举板发言,可加强其动手能力,提升实践素质。在题板自添图形,纳入学生的奇思妙想,可集中注意力,激发创新火花,增强对有关地理问题的认识。

3.呈现过程、揭示规律

题板可巧妙架构知识框架,形象呈现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生动揭示地理事物变化规律,使教学内容更逼真、教学视野更辽阔,优化施教环境。教师使用题板时,可激活课堂氛围,提高积极性,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使授课有序进行。题板可使学生思维遵循教师的思路,利于师生互动,促进师生、生生感情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更生动。如讲中国版七年级下册“黄河”,可先让学生大手笔在题板上绘制黄河的水系轮廓,随着讲课的推进,在相应地方添加流经省区的简称,主要支流以及上、中、下游分段的地点,主要水利枢纽名称,凌汛发生的主要河段,地上河存在的地区等信息,生动地弥补有关黄河生态特征及开发利用信息,将知识点前后关联,剖析得彻头彻尾。在题板上绘“地球与地图”知识树图(图3),同样可巧妙地将知识嫁接到树形的信息体系中,极大地丰富施教空间,使教学井然有序。

4.提升效率、调控教学

题板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让教师更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修改教学策略,驾驭教学形势。根据教师授课内容,学生在题板自绘图,便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举板答题(图4),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操纵教学流程。如让学生在题板上写出已知的中国著名景点并高高举起,教师居高临下,对学习状态一览无遗,可及时调控教学形势。

5.动态演示、活跃氛围

第4篇

[关键词]初中;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502

一直以来,地理学科在初中是以“副科”的学科地位存在的,师生对地理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普遍薄弱,与高中的地理学习以及高考的要求严重脱节。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匮乏成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许多人为或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差异,只有洞悉这些差异,才能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知识内容:浅显深奥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内容较为浅显;高中地理课程不再全面学习区域地理,而是学习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知识有些深奥、难懂。

例如“地球的运动”的内容,在初中地理《2.1.3经纬网 地球的运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只需简单理解有关概念、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不同、四季划分等现象;而在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人教版必修1)中,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等,还增加了一些新的难以理解的地理术语,如线速度、角速度等,其中的很多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

2.学习范围:书本生活

初中地理学习侧重“现象”,学生一般达到“2W”即可,即知道“是什么(What)、在哪里(Where)”这些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就行;而高中地理则重“原理”,不仅要知道“2W”,还要搞清另外的“3W”,即“为什么(Why)、何时形成(When)、将来怎么变化(Will)”。后者紧紧和自然、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显得比前者更重要。一句话,高中地理就是生活。只有深刻地了解自然社会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对于从初中刚升上高中的学生而言,地理的学习有着强烈的“跨度感”,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行。

例如“气候”的学习,在初中地理《4.1天气与气候》(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知道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会根据图表判断气候类型即可。这些要求看看书本即可达到。而在高中地理《2.3天气与气候》(人教版必修1)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如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等难以理解的地理术语也随之出现,更加要求学生借助现实生活去感悟、理解与掌握这些地理知识。

3.教学方式:记忆探究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主要受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多属于“经验记忆型”,即以教师讲解、谈话和学生背诵地理课本内容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即使课改后,也仅仅在口头上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实际操作中还是主要靠学生记忆地理知识。而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读图分析、l现并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学习方式由初中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获取的“探索理解型”,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才能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学好高中地理。

例如,初中地理《2.1认识地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基本数据,熟记地球仪经纬线特点、南北半球、地球公转自转等简单知识;但到了高中,仅靠记忆是不行的,关键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人教版必修1)一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设计实验―观察―检验―评价―得出结论一系列环节,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等相关知识。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笔者所在地区目前高一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与初中使用的湘教版新教材并不配套,导致地理教学衔接中出现许多问题。

1.如何实现地理知识的梯度衔接是主要问题

纵观现行的初高中地理教材,不难发现知识内容的衔接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仍以“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为例,在初中教材中只有一幅很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并在图下附有公转特点等说明文字,很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属于介绍性的,中考中也很少出

[基金项目]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编号:JYYB2014190。现此章内容。但在高中地理中,这一章却要求学生“十分精通”,在高考中关于此章的难题经常出现。学生对类似的巨大变化感到不适应。

总体上看,初中地理大多使用感性材料,内容通俗易懂,成因或规律性知识不涉及,知识点间无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容易忘记。而高中地理涉及许多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以理性知识为主,探讨其成因和变化规律,系统性、理论性和概念性更强。这也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知识衔接的梯度问题的原因。

2.如何加强地理课标理念的无缝衔接是关键问题

比较一下现阶段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课程标准可知,二者在理念上存在着不同。前者主要涉及社会与自然两方面,并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首个理念,教材内容的编排相对简单;后者在初中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和科学两个领域,目标更加明确,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首个理念提出来,需要学生从了解、知道地理知识,提升到探究、分析与应用地理现象等。

从初中地理课标理念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到高中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同样要凸显“生活中的地理”,但高中却要体现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强调融入社会、自然,体验环境与生活,提升自我的应变与适应能力等。所以,实现初高中地理课标理念的无缝衔接,在高中经常穿插一些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让学生自觉培养地理素养,培养生存能力等,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3.如何面对地理教学与地理考题的错位衔接是现实问题

具体到现实教学中,虽然现在不提倡“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但是仍要面对当前的考试。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应试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教学的错位衔接,这也成为当前地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之一。比如,地理试卷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现场问答题”“野外考察题”“角色扮演题”等,以发挥学生的地理潜能,增强试题的趣味性;又如,地理试题中有很多涉及人类、自然方面的热点问题,尤其在资源、环境和保护、人口、粮食等方面,更加突出……这些考查题,在平时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少会涉及,但在试题中却常见。因此,地理教学与地理考题之间的错位,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现实问题之一。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初高中地理知识有许多衔接点,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且以此为教学突破口,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地理课标要求,全面把握这些衔接点,从而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内容中,就存在许多衔接点:七年级的“城市问题”与高中选修4的“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八年级的“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与高中选修4的“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七年级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村庄演化为城市过程中,规模、建筑风格、人口以及生活方式发生的改变,分析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高中地理“城市区位”活动中的“解释城市在中纬度、河口及滨海平地河谷分布密集的原因,据图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形成与自然经济区位的关系”等等。初中地理教师尤其要在这些衔接点的教学上下些功夫。

2.抓住初中地理教学的“区域”这条主线

初中地理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并以区域作为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而高中许多地理原理内容的引入与探讨要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加以说明,即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要依托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可见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W中,要抓住“区域”这条主线,地理教师要通览高中地理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对初中地理内容进行拓展或加深,为学生将来的学习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对初中生的读图定位分析等能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从地图中找出相关区域的位置,包括经纬度、海陆、板块、半球等各个位置,形成空间表象,建立空间概念,为高中阶段将要增加的大气环境与洋流位置等空间形态和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降低其难度,让学生将来在高中能体会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3.拓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

地理知识涉及面较广,包含很多学科的内容。高中教师往往会列举相当多的非地理学科的知识或常识,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而初中生的地理知识面不宽,对较为常见的地理常识也不是十分了解,对曾经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常常遗忘,这就增加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难度。

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学好地理教材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更容易。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码头港口的选址、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城市规划中商业区的布局等。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可结合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地理校本教材,这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也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具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应用

在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保证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意义已毋庸置疑。地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然而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不仅带有着众多的抽象概念,同时各知识的复杂性也较高,对于学生来说,地理的学习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惯性影响作用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均在围绕教材照本宣科,在地理课堂中,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仅仅是对地理教材的平铺式展开,单一化的理论灌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改的普及,对初中地理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政策的要求,地理教具的应用逐渐被赋予了高度的关注,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教具的意义

地理教具就是地理教学工具,是用于辅助地理教材进行地理知识讲解的重要教学资源,包括地图、地球仪等实体以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媒体设备等。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均以教材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身处于抽象且复杂的知识体系当中很难提高学习兴趣。而教具的应用,则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对地理教具的认识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比如应用地球仪,能够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认知世界,并更清楚地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地图的应用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教具的意义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一方面,便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学内容拓展,借教具的辅助将更多更抽象且复杂的关键地理知识点有效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即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和转化率,并且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具的应用引导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地理教具的应用优势已经被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鉴于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处于重要的基础时期,在此阶段打好学生的地理基础意义重大。然而初中地理教学的综合性过强导致复杂性上升,宏观性特点也极易使学生陷入学习的困境当中,地理教学的立体化与系列化成为了地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不断创新与完善地理教具实为促进当代地理教学质量的根本动力。新课改政策要求当代教育课堂要切实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调整为师生双向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的理论讲解也被要求过渡到启发式的引导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普遍具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教师对于地理教具的合理化应用能够有效化“静听”为“动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由此体现,对于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大有裨益。要想实现地理教具价值的重要前提是要能够保证教师对地理教具的正确利用,只有教师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将教具应用到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上,才能有效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深度开发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化利用既有教具

初中地理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基础阶段,此时期的地理教学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学生来说,初步接触地理并不会对地理知识具有多么深刻的了解,而地理知识又具有着无可避免的宏观性与抽象性,理论概念等更是相对严谨,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较高。用于地理教学的既有教具主要包括地图与地理学图片等,尤其是地图之中更囊括着众多的地理信息,学生不可能用很短的时间就将地图当中所承载的信息刻进脑海,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地图的利用频率,给予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对地图进行浏览以深化记忆力。为了避免学生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教师有必要掌握好地图等教具的使用时机。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图》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球仪和地图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熟悉地图的重要性,从而为后续内容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对地理教具进行科学化开发

对地理教具的开发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反过来从地理学科的教育目的来看,为的就是能够使学生具备了解地理现象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生活常识的储备量。相来说,地理知识体系有着极其广阔的覆盖范围,除了重大的地理现象之外,还会涉及诸多微观事件,也都能够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因此对于地理教具的开发并不一定非要集中在基于现代化多媒体的视频与微课等方面,完全可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保证地理教具开发的科学性。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具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进行模拟,以此对地球的运动知识原理等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参与地理教具开发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潜移默化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地理教具的应用对于促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以教具的应用辅助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奇.浅谈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才智,2015,(32).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4,(12).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初中 地理教学 改革分析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专业师资匮乏,水平欠佳

农村地理教学改革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高考和中考中地理的分数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高校针对就业市场的形势,缩小地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导致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量不足。初中地理在中考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地理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地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和继续教育方面都不如语数外的教师,因此,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也不够重视。在农村初中,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而且初中的许多地理教师也兼职教授其他课程,教师的学历层次比较低,地理教学的效率很低。

(二)优秀的教育成果未及时运用于教学工作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够探索和思考农村地理教育方法。同时也在实践中领悟许多有用的教学手段,能够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但是,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很少在教学中应用,主要是教育成果不能得到认可,还有就是教学设施不齐全。地理作为辅修课,教好教坏都一样。以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

(三)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资料不足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实物和影像资料等。地理教学要有灵活性,如教法灵活、空间灵活和时间灵活,一个小的考察、展览、测量等可以作为一节课。但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配置方面比较落后,缺乏教学道具和书籍,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更是无从谈起,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农村初中无法展开,校内课程资源极为缺乏。

(四)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地理课程与人类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农村生活的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运动过的痕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身边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农业生产事项,城乡综合规划,并且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评述。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野外考察气象、水文和地质等项目,了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校值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对课外的教学活动不重视,因此,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二、解决农村地理学科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

全国约75%的初中学生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问题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惠民政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到农村进行支教,并且加大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校舍,建立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

(二)注重教学反思,提升导学水平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对一般性教学活动的回顾,更应该引导以后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在农村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教学观念的反思上,要求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的反思上,要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行为的反思上,要求教师在教学的中转换角色,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方式。

(三)树立地理学科为现实服务的思想

目前,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初中毕业生中有一部分能够升入高中,其余转入职业中学或者回家就业;二是初中毕业由于年龄的关系还不能适应农村的经济建设。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借鉴成功经验,因材施教,将农村地理教育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想结合。农村也有很多的教育资源,比如黄土高坡、农舍炊烟、道路桥梁、丘陵山冈和一草一木都是教学的主要元素,对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四)改革和创新教育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授课方式,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完全缺失。这样课堂教学的结果,忽略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注

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记忆,忽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简单的记忆代替了创新和思考。因此,地理学科多元化教学评级体系的构建是教学方式和考核体制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成为根本点。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正确引导”的教学教育方案,要按照现代教育的思想,开展多元化的地理教学评价目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结果相结合,把教学的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将惩罚性评价方式与鼓励性教学方式相结合,建立一个全面的地理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地理教师要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使地理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一致,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思想。同时地理教育的发展要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达到以学致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热爱家乡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吴育忠.中学新课程下高师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2).

[3]孙芳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3).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多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初中地理是介绍中国及世界地理方面知识的学科,包括人口、人种、矿产、地形地貌、气候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课堂教学方式陈旧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鉴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

1 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并且能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地理学习的真实写照。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初中学生是不能够深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认知地形地貌的,只能是通过教材的介绍间接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被人为的压制,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促进初中学生地理成绩实质性的进步。例如,在初中地理“古埃及的文明与发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只是让学生观看教材图画的做法,主动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在最大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地理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在网络上下载的有关埃及风土人情的视频,介绍金字塔的神秘及尼罗河沿岸优美的风光。让学生对于埃及整体情况有直观的认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埃及的文明及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埃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及神秘的文化资源,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埃及文明探索的欲望。这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地理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内容,然后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借助考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根本性的转变。在提高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能够在根本上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发的弊端。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黄河水土流失的视频及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动画演示。以便学生能够对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有直观的认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诞生、成长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黄河也是灾难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曾经数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生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了解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过程中,也会对黄河泥沙的来源产生疑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

3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类似的难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以及世界各地的昼夜长短”的过程中,对于太阳移动影响全球昼夜长短的地理现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分的情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加深学生对于本章节知识点的了解。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和太阳的直射点有着紧密的关系的,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够在直观上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长足进步。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低下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初级中学,山东 淄博 256305)

参考文献:

[l]彭昌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当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干,2013(6).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素质教育;探析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外,还应使学生技能和智能方面有所提高,初中地理知识涉及到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因此初中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对学生以及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加强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观念越发的深入人心,面临现代社会环境现状,环境保护成为了困扰各个国家的一大难题。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场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依赖于它,但由于各种人为的行为使得地球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已经危及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污染、气候变暖等。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可以从多方面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因此想要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必须要做好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通过对中学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然,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以及面临的现状,懂得保护自然以及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贡献出出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1.2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自然的美

初中地理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教材上必要的知识,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中国乃至世界自然美景都是无国界的,大自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所依赖的生存环境,更是人类享受美学最好的地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现大自然的各种壮观美景,以及各国奇特的风貌,并且声情并茂的向学生描述这些美景,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享受到大自然的美,还能使学生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2 如何进行初中地理的素质教育

2.1正确认识初中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以及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成为生存发展的一大威胁。因此要想缓解环境问题减少环境污染,需要提高人们的地理素质,在初中地理教学阶段,正是学习和认知地理的黄金时期,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现存的环境问题结合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素质引导。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使其形成环境的保护意识,防止资源浪费、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同时通过初中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的爱护地球环境,提高自身的地理素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2根据社会发展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对教师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社会环境变化适时更新教育观念,要确立初中地理教学方向并且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充分的掌握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上通过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要教授学生地理知识,还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为了更好的进行初中地理素质教学,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3将课内外知识联系在一起

为了适应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上的知识与课外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多关注地理现象和自然现象。课外的教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想要更好的进行地理学习,就需要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的知识相结合。

2.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想要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教育中来,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地理环境和知识设置成图片,进行投影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可以使知识在运用时得到再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对地理知识进行了解,并且可以利用图表、图片、视频等途径对地理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掌握,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2.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因此不仅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认知以及兴趣等方面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思考课堂提问,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3 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学生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在教学中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强初中生的地理素质,为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乔文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途径[J].学周刊,2012(3):132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生本课堂 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充分把握整个课堂教学时间,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保障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充分联系初中地理教学实际,全面结合初中地理大纲要求,全面贯彻生本理念,以此保障初中地理教学的高效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初中地理水平。

一、重视生本理念的高效课堂建设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全面构建高效的以生本理念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保障整个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首先应当对生本理念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其次应当充分地结合整个初中地理教学要求,以更好地实践生本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体现

在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所谓生本理念,根本来讲是一种教学理念,其中心思想在于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初中地理教学的需求,以此更好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作为教学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作用,忽略学生的作用,这是传统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当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主体地位逐渐显现。这一特征不仅满足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求,而且保障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而生本理念正体现了这一点,其极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生本理念同现实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现实需求,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极重要的途径。当然,在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贯彻生本理念,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现实,全面将生本理念同教学现实相结合。

1.实现生本理念同教学现实的充分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充分地将生本理念贯彻其中。比如在教学《法国》这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法国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欧洲三大旅游国之一――法国,去好好游玩一番,你们看地图和我们一起游玩怎么样?然后出示法国政区图,让学生扮演来自法国周边国家的考察团(将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组学生有一面国旗,每组学生代表该国代表团),并提出问题:(1)找出本组国旗是哪个国家的?(2)它是法国的陆上邻国么?(3)它在法国的什么方位?(4)从你代表的国家去法国巴黎,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最合适?沿途会经过哪些地形区?这样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课堂中,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到最佳状态。

2.把握生本理念的核心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运用生本理念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本理念,而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发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高效生本课堂建设的同时,应当深谙生本理念,并全面运用生本理念,以此促进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加强。

3.充分的发挥生本理念的指导作用

正所谓生本理念是现代教学的产物,同时是现如今的教学理念的一种创新,其能够很好地指导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基于此,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高效生本课堂建设时,应当重视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生本理念,更好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秉承生本理念,培养地理思维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在初一阶段,并没有用心学习地理,使得部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甚至有部分学生连起码的地理常识也不知道。而对于初二学生而言,地理学科则转变为综合性的学科,在中考中的比重不多。这样使得大多学生都忽略地理学习,使得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地理思维。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采用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足够的关注度,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同时,教师在讲课中,应当从地理学习方法的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逐渐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当地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积极地构建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重视生本理念,从生本理念的角度进行教学实践,将生本理念同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最终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由于目前在中考中取消了地理@门课程,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家长们关注的是孩子的升学情况,使初中地理教学处于不被重视的情况。地理教师工作缺乏动力,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好,同时师资质量不高,教学氛围不浓,这就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加之目前农村初中存在一些兼职教师,从事地理教学工作,这些学校每学期都在更换教师,严重影响了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学校对地理教育不够重视,挤压地理课时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期中考试都被取消,或者干脆不开设地理课程。师范本、专科院校培养的地理专业人才远远不够。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师的工作成绩得不到认可,一些专职地理教师出现改行和分流现象。一些地理教师在中考不考地理的客观实际下,不能及时调整这种不利环境因素,不能利用当前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去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注重平时教学,不能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变化。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当积极改善学校地理教学的模式,以适应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2.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应以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方面、能力方面及情感方面的能力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这就使部分学生、家长、学校不再重视地理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就变得可有可无,这给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地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实际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目前教学和新课标目标要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结合教学法。新课标要求创新、知识拓展、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与探究中,地理课中如果能恰当地利用“结合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地理环境相结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但这种升华认知初中学生显得比较困难,但学生一般对本地区地理环境都有所了解,为了拓展学生认知面,加深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引入新课时,先为学 生创设地理情境,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导入地理新课的学习之中。与课本知识结合学习新课;在综合复习知识的学习中,注重课文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地理环境相结合,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找到综合性地理知识的特点。其次,自然环 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

2.2 图表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理素质提高较慢。主要是因为一是世界地理知识较难掌握,二是因为地理教学忽视了图表的作用。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的望远镜,是其他任何工具都无法取代的。在初中地理 教材中,不仅有各种类型的地图,还有各种各样的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图表等等。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图表,加强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爱地理、想学地理以至会学地理的愿望,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经过尝试,以图表为突破口,学生运用图表的 技能不仅有了很大提高,还充分调动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 丰富的地理情感,优化了地理教学效果。

2.3 探究性教学法。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不是直接接触实际,而是接触教材这样的“书面材料”,缺少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并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地理 教科书中查找答案更有意义。这种体验活动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 教学效果;新课程;有效性

一、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评价

1.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和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为学生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地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从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将课本知识贯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使教学任务及时有效地完成。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

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单纯地指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而是教学任务及时并有效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不违背基本教育体制的情况下,付出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取足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使教学具有有效性只能在相对情况下完成。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建造一个有效的地理课堂。使接受知识能力同等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基本知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以及对学科的热忱度,并能掌握学科的基本技能。

3.以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既能提高学生知识量,又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地理教学课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处于萌动的青春期,心理极度敏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教学进程顺利有效地完成。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师人性化教育,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综上所述,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就必须从自身出发,发展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正确有效的指引下熟练掌握知识。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厌恶抵触心理。要使地理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就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对教学模式等进行变革,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探索接纳地理知识,才能保障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反馈三方面入手。

(1)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情境教学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知识的贴切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课堂教学过程: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有效性。高科技的发展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变得具体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季风形成时,教师以通过制作Flash,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季风的形成和走向,这样就把一个较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保障了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渗透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梳理错误。学生对知识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还是要通过习题练习来实现。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习题教学,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加以巩固,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讲课内容要精细化

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将每节课要讲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3.注重读图析图,培养地理技能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要求学生能将它运用到学习中。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对地理数据和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熟练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让学生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学生通过对地理图表的运用,既能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培养自学地理的能力。

4.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地理素质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学习中才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建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主动去探索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果。

综上所述,地理作为初中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地理课堂效果。地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提高自身能力,保障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原则

初中的地理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呈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较有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并形成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的意识,从而更好的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及生活化教学原则分析

1.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就是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尤其是对一些农村的初中地理,在时间上被占用的情况比较多。还有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地理教学的吸引力比较缺乏,教学和实际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机联系,没能够将地理知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有是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受到学生的分数影响比较大,对学生生活地理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还有是受到中考压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注重,但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就没有得到重视,缺乏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原则

从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生活性原则以及地理性原则等,地理生活化的教学对生活性原则的遵循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以及生活体验,将初中地理知识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而在地理性的原则方面主要就是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将人地关系以及空间直观性和系统综合性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结合。再有就是乡土性原则以及问题性原则,只有将这些原则得到充分遵循才能够利于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第一,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实施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实施,首要方面就是对教师的教学生活化实践充分重视和认识,使其积极性能够得到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向有充分的自觉性,能够掌握生活当中比较前言的流行因素,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不同的地方性知识都要能够得到充分包容,这样才能为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成效打下基础。另外要形成良好习惯,老师要能发现及搜集和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将两者取得有机联系,在地理知识的资源上进行扩展。

第二,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现,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善,在初中地理教材上有着大量生活化的元素,所以要对这些内容积极的改进,在生活体验的应用内容上要能够增加。新课程标准对内容比较重视,并强调着老师的引导以及启发,所以要能够在生活体验上要熟悉的呈现,使生活成为学生知识的来源和前理解,教学的适应和知识的内化对学生来讲相对容易。还有是要在乡土教材和资源的应用内容上要能够加以重视,如对水资源的学习过程中,就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学习相关的内容,并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这样在学习知识的深刻性上就能够加强。

第三,可以通过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将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主动性激发出来,每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搭建平台。这样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理解也有着提升作用,在讲述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进行讲解,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起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通过讲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激发作用。

第四,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地方性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将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目标得以实现。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设计以及和生活联系进行在课堂上应用的方法。地理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通过投影以及电脑等电教媒体,并将比较适合的内容通过案例进行展示,进而来帮助学生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到温度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幻灯片的播放,将不同温度带的一些风景照片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就能够对这些不同的温度带的一些基本印象记住,在这样的方法实施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措施的实践,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亦能实现地理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育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世界充满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特征得以不断呈现,使常识、知识和生活能够统一起来,而不是疏离,与素质教育的本质一致,也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宋效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6)

[2]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魏云燕.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第13篇

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具体体现在语言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口语化的要求上。

1.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首先体现在音准上。对地理教师的音准要求,除了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求用普通话教学,力争做到读音准确、标准外,还应十分注意地名读音的准确。许多字的地名读音不同于常用读音,如中朝界河鸭绿(lù)江、安徽茶乡六(lù)安、大禹治水的会(kuài)稽山、广东珠江三角洲上的番(pān)禺都是易读错音的,地理教师要勤查字典,千万不能想当然,以至于丧失自己的威信。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还体现在一词一字用法的贴切上。例如:讲天气现象中的锋时,暖锋是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出暖气团是主动的一方;冷锋是暖气团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暖气团是被动的一方。这种用词的讲究,正是地理学科科学性的体现,尤其地理概念、地理原理需要地理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让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

2.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性上。教师讲课中要尽量使用本学科的术语。例如:地理课教学,总离不开讲方位,在表述方位时,教师必须用标准的方位术语“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而不能用不规范的生活用语“上边、下边、往左、往右”代替。

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要求教师能运用地理知识结构教学,即有系统、条理分明的层次,教学语言要有序化。如讲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应先分析纬度位置,再分析海陆位置;分析一个区域经济特征,先讲经济水平,再讲部门结构,最后才讲布局。从而教给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和趋势。

3.地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所要求的科学性是针对中学地理水平而言的,不能都像大学地理那么严谨,科学性的程度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就是因教学对象的程度不同,初中、高中所用语言不能互相替代,要有针对性。新教师常犯的错误是“拔高”,用大学语言代替高中语言,用高中语言代替初中语言,自以为科学性强,但实际上脱离学生年龄特征和中学的教学要求。例如:高初中教学大纲上均有褶皱的概念,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给学生比较明确的定义,“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叫做褶曲,如果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叫褶皱”。而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则只能告诉学生褶皱的中心思想:“岩石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叫褶皱”。虽然初中的说法不如高中严密,但鉴于学生年龄特征,只能这么说,否则揠苗助长,学生反而不能接受。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图 激活 教育

中国古代文人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作为博学的标准,十分重视地理的学习,地图在地理中的运用古已有之,现代地图的意义也是由古代地图一词衍生出来的,如《周礼·地官·士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郑玄注:"说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管子·七法》:"故兵也者,审於地图,谋十官。"其中的"地图"是指国家地势的险要。宋周琿《清波别志》卷上:"上命取地图视之",其中"地图"的意思就和今天的一样了。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古人对地图的重视以及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的运用能够促进地理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初中地理教材朝着图像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巧用地图,激活地理教学。

一,地图轮廓教学法

图文结合的方法可以直观的体现教学内容,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初中的地理教材都配备了辅助教学的地理地图,色彩斑斓的地图给地理教学带来了生气,而教师如何巧用地理地图来激活地理教学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用地理地图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中国地理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地图轮廓教学法。各省、市、自治区的地图各具特色、形象多样,教师就可以结合地图特征展开地理教学。如云南省的地图像一只孔雀,而孔雀是云南省所特有的一种动物,教师可以通过地图趣味导入方式进一步的介绍云南省的地理情况。又如青海省的地图像一只小白兔,青海湖就是小兔子的眼睛,学生听到这样的讲解就会下意识的去了解青海省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地图轮廓特征教学法,学生可以发现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影像导入教学法

自然地理中涉及大量的地图基础知识,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是一种挑战。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笔者采用的是影像导入的方法,在经度和纬度的章节教学中播放纪录片"神奇的北纬30度",让学生了解神奇的地理现象,进一步的充满好奇,带着学生的各种疑问继而引出"纬度"的概念。在地理教学中如果生硬的告诉学生经纬的定义,学生很难具体的感知相关的知识,采用影像导入地图知识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是学生初步的了解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以及人文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的促进地理教学。

三,地图拼图教学法

要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就必须要熟悉地图,尤其是区域地理的学习更需要如此,巧用地理地图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好学。例如要让学生牢固的记忆和掌握中国地理地图,就可以采用拼图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作拼图,把不同的版块标注相应的地名,通过拼图教学的方法可以深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等。

四,强化地图教学

要实现初中地理教学质的变化就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过程,并且要建构一套完整的教学知识体系。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初中地理的知识难度并不算大,但是内容较多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点,就应该强化地图知识的教学。例如在对"中国的地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山脉、河流,并根据地图的标注总结与地形相对应地貌、气候特征,依次类推,使学生不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与概括的能力,强化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增进地理知识的学习。

五,作业填充地图

初中地理教科书都配备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填充地图,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讲求实践,填充地图就是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与否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身体力行,亲自填充地图,对填充地图的内容作大致的了解,结合填充地图分析教学内容,把填充地图作为参考进行教学规划。教师让学生填充地图的时候要做到尽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采用默填的方式力求做到准确填写,在填写完成之后对照书本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填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综上,巧用地理地图激活地理教学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初中地理学科拥有较大、较宽和较广的知识体系,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地理教学的发展需要,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15篇

一、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之价值探微

(一)是现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立足点

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教学活动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重视课堂活力的提升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图形与图像的重要性得到肯定,初中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应当具有基本的地理图表识别与应用能力。立足于地理图形开展教学,可以使得初中地理课堂图文并茂,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

因中考中地理所占分值不高甚至只是考查科目,很多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参与度。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对地理图形和表格充满好奇心,尤其在学生初步接触地理学科知识时,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内容使用图表做载体展示出来,可以在形象化学习内容的同时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主动思考。

二、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之实践途径与反思

(一)寻找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完美契合点

有时候,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并不是专任教师,因教学经验和精力等方面的原因难以保证尽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理图表等内容进行展示,更谈不上在多媒体技术和地理教学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了。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却包罗万象,其有自然景观、基本地理学科知识、地质构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内容,这些知识点相对较为分散,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对于刚刚学习地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些分散的知识植入到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中较为困难。针对初中地理知识点零散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将地理知识表达出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的力量与演示文稿的图文并茂特点实施地理教学,能够促进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利用图片收集与识别游戏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两大分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所谓学习,就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前并不知道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初中地理知识一般是自然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产生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发展影响要素,人文知识涉及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师引导学生以地理学习内容为基本做收集与识别图片的游戏,有利于图文并茂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

(三)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