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要求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地理教学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抽象 逻辑 地理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中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第2篇

关键词:地图 初中地理教学 意义 基本要求

在地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当中,首先产生的是地图学科,然后才有了较为系统的地理学科理论知识。这充分说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地图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有的一种教学语言,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离不开地图,这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地方。一张看似简单的地图,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却不简单。它包含了很多地理事物的特点。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可以帮组学生更好的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和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熟练的运用地图。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复杂繁多的气象图表和山川地名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是记不住,就是分不清楚,慢慢地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地图正是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在。因为地图作为地理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工具,是地理知识的空间再现,它所表达的内容丰富而不抽象,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读懂了地图才能建立起学习地理的兴趣。地图可以说是地理文字信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地图可以表示出不同空间领域里的不同的地理事物,这些在地图上标记出来的地理事物能过在学生们脑海里形成直观的影像,便于记忆。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对于地图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地图,喜欢地图,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就一定会使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合理的运用地图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记住地理事物的信息,地图在在地理教学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比的,实践证明运用地图教学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讲课的同时,绘制图表不仅能在学生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使上课走神的学生尽快的回到课堂的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一些枯燥的地理文字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无聊和厌烦的情绪。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地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最后,通过地图在地理教学里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地理范畴,提升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可以逐渐地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地图形象,他们的空间感就会越来越强。这种空间感一旦建立,学生们就更加容易接受掌握新的地理知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想象和思维能力。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把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联系和规律,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同时,学生如果建立了很强的地理事物空间感,就更容易感受到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好教材里的地图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单纯的用教材里的文字教学,文字缺乏充分的生动性、形象性。为使地理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应该合理有效的运用教材里的地图。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各种类型的地图。这些地图大部分穿插在课文当中,教师在教课的同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教材中的地图一般都是配合教材中的文字出现的,这些地图能更有效的体现文字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化繁为简的学习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里的地图进行教学,突出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例如为了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可以将教材中复杂的地图重新设计成自己需要的简图,化繁为简。利用简图简单明了的向学生讲解图中的重要信息,从而使深藏在地图中的一般规律凸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教师必须耐心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读图,首先要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这直接反映了地图的属性。然后教师应提供充分的读图、画图、用图机会给每位学生,以促使学生对地图在地理课程中具有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进而积极主动地读图、用图、画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一些好的必须掌握的地图,供学生们读图、画图。但教师爷应该注意的是,在一些烦琐的地图上,教师应先理清地理事物类别,根据逻辑顺序合理地安排,然后向学生讲解。学生在条理清晰的顺序与合理的方法下进行地理的学习,这样才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局面。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生读图,画图和用图。

在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图,画图和用图的习惯,首先读图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注意地图的名称和图例,还应该注意图的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教授学生找准地图的技巧,充分了解各种类型地图呈现的具体地形,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各种地图。其次要教会学生看图例,学生只有懂得如何看图例,才能提高对地图的理解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地图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地理信息复杂的地图。教育学生面对地理现象要有自己的想法,不断的深入研究,才能从地图中学习到不同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特征。从而提炼出一般规律,便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在画图方面,教师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画图,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画图。教师带领学生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记忆,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升课堂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会明显的提升教学质量。在用图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利用教材的文字和地图,教材上的地图也并不是全部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主动收集一些典型的地理地图,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2.教学生运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去分析地理问题。

教学过程中不时的为学生提供一组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在这些地图中找出相同点,不同点。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总结一般规律。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不断深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逐步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第3篇

一、运用题板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1.树立新型教学观念

国外学者认为,教学即支持学生学习,改变学生理解世界观念的活动,促进学生的理解,是知识的传授以及形成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态度。高凌飚则指出中国教师的教学观是:通过获取、加工、迁移、强化、保持有效组织信息,倡导师生建构课程知识,用游戏、绘图等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提供者,更是培养学生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能工巧匠,与学生共同运用知识的合作者。

教师须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的知识体系了然于胸,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要求,选准切入口,弄清活动障碍点、明确学生能力及其生长点,切实做到因时施教、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巧妙设置教学板块,抓重点、破难点、攻主点、组同点、创新点,使施教有效到位。循序渐进开展学生活动,合理使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培养程序,步步为营,事事求活,有序推进,构建明朗的培养体系。

2.灵活调控教学行为

孔德拉秋克《教学论》称:“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教育只能从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中萌芽,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组合授课内容,挖掘潜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称:“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双手的创造性活动领会和理解相互作用,会给思维活动带来一种新质……。手能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设计、构造活动明显地表现出智慧努力和双手动作的相互结合。信息通过两条相向运动的途径传递:由手传到大脑和由大脑传到手……思维从整体转移到局部,从一般转移到具体,而手在这种转移中起到积极参与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设法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在题板上重组信息,描述最精彩的人生蓝图。智慧的双手能创造智慧的头脑,不能使双手成为智慧的高明技师,学生将丧失求知欲,教学过程就会失去一种强有力的情绪刺激,教学将以失败而告终。

3.准确驾驭教学事件

教师应以吸引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发回忆、叙述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7个教学事件为链接教学活动的重要扣环,用题板帮助学生课前组织思维,在头脑中提供可挂靠要点的钩子,课后期待获得哪些行为成果,确保教学的完整性。

二、运用题板法教学的作用

1.明确目标、清晰结构

题板法可明确课堂目标,使知识结构清晰,逐步推进知识、能力和活动训练环节的有序展开。题板法侧重解决教学难题,引领教学进程,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旧为新、化死为活、化整为零,再由零归整,使独立的信息互相衔接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内。以学生活动为主,可锁定知识角度,使活动更富有代表性、参与性。如让学生在题板上绘制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珠江三角洲”知识层次结构图(图1),使学生对本堂课的重点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投入整合信息的学习实践。

2.构建知识、开发思维

题板是高效的学习工具,利于构建系统性知识,能将目标视像化,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地理能力。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指出:“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这些能力均可借助题板得到有效的提高”。题板能挖掘知识的趣味性,使知识结构完整、内容简洁,养成学生整理知识的习惯;寓学于玩,转化学习经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提升学习才能,增强协作学习精神,形成竞争意识。请答得较好的学生上台展示成果,可极大增强其学习信心。如可让学生上台展示“降水形成过程”结构图(图2),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题板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把学生零碎的思维导入特定的学习情景,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情境,体会教学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延伸过程,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用题板作草图,拓展知识点,新颖生动,字体大,能营造抢答式比赛氛围,加深印象,有助于更好理解知识点,在娱乐中深入学习、轻松学习。促使学生主动答题、思考,比举手答题更便捷、兴致更高、更活跃思维,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让每位学生举板发言,可加强其动手能力,提升实践素质。在题板自添图形,纳入学生的奇思妙想,可集中注意力,激发创新火花,增强对有关地理问题的认识。

3.呈现过程、揭示规律

题板可巧妙架构知识框架,形象呈现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生动揭示地理事物变化规律,使教学内容更逼真、教学视野更辽阔,优化施教环境。教师使用题板时,可激活课堂氛围,提高积极性,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使授课有序进行。题板可使学生思维遵循教师的思路,利于师生互动,促进师生、生生感情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更生动。如讲中国版七年级下册“黄河”,可先让学生大手笔在题板上绘制黄河的水系轮廓,随着讲课的推进,在相应地方添加流经省区的简称,主要支流以及上、中、下游分段的地点,主要水利枢纽名称,凌汛发生的主要河段,地上河存在的地区等信息,生动地弥补有关黄河生态特征及开发利用信息,将知识点前后关联,剖析得彻头彻尾。在题板上绘“地球与地图”知识树图(图3),同样可巧妙地将知识嫁接到树形的信息体系中,极大地丰富施教空间,使教学井然有序。

4.提升效率、调控教学

题板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让教师更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修改教学策略,驾驭教学形势。根据教师授课内容,学生在题板自绘图,便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举板答题(图4),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操纵教学流程。如让学生在题板上写出已知的中国著名景点并高高举起,教师居高临下,对学习状态一览无遗,可及时调控教学形势。

5.动态演示、活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