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校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 素质培养 重要意义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高等院校的教学设备也趋于科技化,高等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很好地使用教学设备。传统的教学能力已经满足不了现代高校的教学需要。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也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掌握这样一种能力的新要求。高校教师只有掌握了这样一项能力,才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如果高校教师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素质,那么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机制改革、创建创新型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重点的探讨高校教师如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以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科技设备在高校的应用,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只有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高校教学任务。所以,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极其有必要的。
首先,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现代教学设备提出的新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充实了大学教师的生活,同时也完善了教师的授课方式。通过计算机进行授课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案的完整率,而且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速度和教学的效率。但是,计算机的发展也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只有掌握了这项技术,高校教师才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才能够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点发挥出来,才会更好的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极其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才能够胜任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近些年来,教育部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素质教育上,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都是如此,但是纵观我国的教育,由于选拔人才制度等的限制,大多数教育机制还是延续以前的应试教育,不少高等院校也是如此。应试教育只会固化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进了高校素质教育的进程。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就学习到很多外界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全面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而高校教师则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那么就要求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只有充分掌握了这项能力,高校教师才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者,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逐渐出现脱节现象,教育后的结果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逐渐严重。那么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审视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来制定教学目标,促使经过高等教育后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若要减少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单靠高校教师的人工调查和判断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充分依赖于现代科技。高校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探索社会需求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就能够制定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保证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把握住社会的需求动态,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最后,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如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技术是不断变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高校教师不像中学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可以长时期的不改变,高校教师不能够这样。高校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最新的,自己的教学内容是最新的。因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与社会需求和未来就业相互挂钩的。如果教学模式不对,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高校教师不仅是授课,更是传道,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所以高校教师必须比学生更早的掌握现代科技的使用方式。也要时常进行思考,进而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和培训培养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未来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现状
我们之所以要讨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在普及率等上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高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与中学教学相比,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设备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主要依赖于多媒体,基本上所有高校教师都是选择多媒体上课,所以不少教师就认为学会了多媒体也就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其实不然。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就是制作幻灯片之类的作为课件。在幻灯片上面基本上是插入简单的文字、图片和动画,其实这并不能够说明高校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将自己的课件做得利于学生吸收,幻灯片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能够反映出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内容,才能够说明幻灯片是合格的,是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要求的。不少教师在这个方面存在误区,认为会做幻灯片就是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其实做出一个合格的幻灯片才能够证明其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其次,高校教师缺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也是近些年来刚提出来的,并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而高校教师虽然基本具有高学历,即硕士、博士毕业,但是他们的教学思想仍然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即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教,而不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传道授业,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表明,填鸭式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育,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素质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生活技巧,锻炼出真正的生存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实践人才而不是理论人才。所以高校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将学生放在学习的重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最后,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不够。高校教师不像中学教师一样,以教学目标为主体,高校教师还要致力于科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所以没有较多的精力放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上。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不够。即使学校专门组织高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也不能够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培训的结果也是失败的。心理上的不重视加上行动上的不支持,导致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不够。这也就进一步影响到高校素质教育的进行,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只有从心理上改变这种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三、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更加坚定了高等院校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同时也促使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科技的高速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很多院校存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彻底等问题,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方案。
首先,学校要多举办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课程,培养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其让教师自己摸索,不如学校主动组织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课程,这样既有利于高校教师掌握理论知识,也便于高校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概述、学与教的理论、试听与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等等。这些基本理论都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而且培训之前还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让高校教师从内心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相关的实例,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够向高校教师真实的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才能够让教师明白他们的差距。
其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理论的学习是前提,技能的掌握是关键。当教师从内里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要进行技能的培训。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够确保培训的成果。学校应聘请专门的讲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进行培训,通过大量举例以及实物展示和高校教师自我展示等形式向高校教师传授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多层次不间断地确保高校教师掌握这种技能,并且在后期的课堂中监督教师的技能使用情况,对于操作不当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向高校教师重点说明其重要性。
最后,建立监督机制和政策机制,确保高校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监督机制和政策执行机制是对高校教师的一种督促,没有制度就不利于一项政策的执行。由于高校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所以即使受到培训在日常教学中可能还会带有传统教育观念,所以学校应当不定期的对高校教师教学情况和教学方式进行检查,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顺利运行。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培训成绩和日常执行度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与教师的评奖评优及职务晋级相挂钩,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达标设定一定的标准,对于不达标的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就能够确保高校教师坚定不移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四、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它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计划,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之所以对现代教育技术存在误区,主要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规律认识不清造成的。只有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规律,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充分掌握这种能力,以至于帮助其很好地应用于高校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蓝振师,韦容. 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
[2]何泰伯. 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1).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正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涉及各门学科的知识,主要进行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等。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内涵的丰富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及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通过这一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只凭老师用粉笔黑板讲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教学方法也在越来越多样化。在采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形象深刻地感知学习内容,领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使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技术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它能够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具有再现性,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反映出丰富内容,加大教学力度。现代教育技术的这些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理论性知识,仅靠教师单纯的讲授显得过于枯燥乏味。尤其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原理,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叙述的方式来逐字逐句地分析,这样的讲解有时候在学生看来是乏味而又抽象的,难以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产生兴趣。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多媒体展现情境,超时空地把这些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脑海中,就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引导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理论升华等见个阶段来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我们在学习《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课时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检索资料,并根据亲身体验来谈谈网络交往的利与弊。学生们对辩论赛进行了精心准备,从网上找到了大量的资料和案例,甚至有的同学还制作成了幻灯片,表现非常出色。通过辩论赛,大家对网络交往及利用网络的利与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表示能正确地利用网络,要做网络的“主人”,不会成为网络的“奴隶”。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既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How to Better the Quality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Teachers
Lan Zhenshi,Wei Rong
(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 Guangxi,Qinzhou535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the traditional way of education forwar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ay into a higher demand for teachers,it requires not only the teachers should have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but also has a strong business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Departure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teachers,talk about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words: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Quality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了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在为教育提供了新的现代化手段的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快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要求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有效发挥教育功能,推动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高尚的道德素质
现代教育本身技术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内在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必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适应时代教育的需要。
(二)精湛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养,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本保证。当前教师应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研究,这样有助于利用多种方式表达教学的内容,从多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渊博的综合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划分越来越细,课改的深化,学科间的渗透日益明显,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综合知识,做到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有机渗透,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
(四)具有指导的能力
教师指导的能力主要是:指导学习、指导实践和指导创新,通过指导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学会生存和学会与人共同生活。指导的能力是建立在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借助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
(五)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理论包含了两个要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两者缺一不可。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学习观和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他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全过程,包括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它的代表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而教育技术是指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的总称。要真正做到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必须要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以现代教育观念作指导,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应用系统理论方法去调动、协调和处理教学系统中包括媒体技术在内的各种要素,为学习者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地、满意地解决教学问题。
(六)改进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树立新思想、新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目标。运用教育技术关键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求教师真正适应融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在教学时要转变教学思想,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束缚。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虽然已经广泛的开展起来了,但是很多的还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媒体只是作为演示的工具,没有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效用。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研究探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运用到课堂中。
(七)建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的教学结构
要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多媒体信息的应用特点,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围绕“整合”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地位;教育技术是有效的辅助手段和教学方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八)要加强学科的科学资源的建设
面对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教师要想搞好学科科学,并不断创新,就要重视教学资源建设,这是“教育技术”到课堂的基础。建设包括课件、网络课程、参考资料等丰富的共享资源库,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师是学校的主角,与教育息息相关。抛开教师,无法进行教育;抛开教育,教师也无由存在与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素质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对教师素质上的高要求,就无法培养出合乎现代社会要求的学生。为使教师能够尽快掌握现代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指导教师进行学习提高。
(一)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发展很快。每三年知识增加一倍,每天发表的科学论文一万多篇,发明专利近千件。面对这个千变万化的环境,这么多新知识的出现,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要不断地研究问题,研究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由于每个教师的思维能力有限,提出的教学方案,今年是对的,明年可能就落后了。因此要及时地不断地学习,掌握广阔先进的知识技能,充实自己,改变那些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维方式来适应教育转轨的需求。
(二)增强工作责任心,培养良好的师德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则是一名好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有了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才能对诱惑不动心,才能立场坚定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脚踏实地地为学生、家长服务。当教师首先要做个好人,然后才能做个好教师。教师在学校要讲师德,走出校门要讲社会公德,进入家庭要讲传统美德,要加强人格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社会对教师的爱心、责任心的要求之高,恐怕是任何其他工作所不能相比的。
(三)增强多种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当今社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有较强的多种能力。教师的观察力、判断力、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顺利地从事教育活动所必备的条件。增强管理能力,不仅要维持好课堂教育秩序和纪律,还要管理学生,把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的手段。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注重实验教学,这是实施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增强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四)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教育现代化观念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的现代化。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足够数量的、较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二、是教育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在各科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三、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广大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运作的关键性要素,只有引导他们确立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五)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不断带动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信息科技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反映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发展的研究和应用,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技术发展的理论和经验。要充分考虑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和基础发展,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对现有教育技术媒体的开发、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现有媒体的作用和效益。
(六)必须加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研究
重视素质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重视和鼓励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应用和普及工作;第二、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在研究和推广、示范和辅导方面的作用和优势;第三、要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与教育科学和各专业教师的合作研究,找准三者的结合点,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理论于其中的各学科的教材、教法、学法体系、带动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渗透教师专业发展各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及实践的运用,增强多种能力,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研究,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色与作用,才能很好地发展教师能力,取得教师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2]陈永明.现代教师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9-1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039―0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不只是将教师应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明确地分“意识与态度”、“知识技能”、“应用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层面提出了标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指出了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核心能力,即:应用能力;整合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这无疑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石家庄学院的教育技术公共课自1985年开设以来,就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际及改革意向谈谈基于《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实验教学目标
结合《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整合与创新。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验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具有恰当应用教育技术环境与设备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设计和制作和使用投影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的能力;具有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能力;具有教学系统设计、信息处理和课程整合能力。
二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标准》,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具体实验内容包括如下四大部分:
1 常规媒体的使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教学特性,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的要求予以合理选择和利用常规教学媒体;掌握投影教材、录像教材等教学软件的制作与使用。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幻灯机、投影器的使用与维护;照相机的使用、照片的冲洗、放大;简单的摄像、录像、编辑等。
2 信息技术素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和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培养学生选择、加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获取与利用;各类素材的处理、加工于制作;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如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网络教室等)的了解与使用。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结合学科课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PowerPoint;Frontpage或Dreamweaver;Flash;Authorware等。
4 教学设计。目的是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学生在日后学习与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恰当地、创造性地选择应用各项媒体和各类数字化资源。具体实验内容安排可可选择性安排:将一节中学课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走上讲台授课;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编写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这四部分中,“常规媒体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是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设计”部分则体现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对其“学科整合”能力的重视。
三 实验教学实施
实际上,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课时和设备环境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体系具体安排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要质量之外,还必须在实验的内容选择、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以便为学生创造尽量大的实践空间和实践效益。
1 在制定课程内容体系时,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设置太多,不仅会导致学生负担太重,还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校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首先,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的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核心能力,然后围绕着核心能力来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课程内容体系。
在实际运行中,结合核心能力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对于必做的实验,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真实的实验环境中进行了解、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于选做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修,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当然,最好提前将选做的实验内容制作成电视短片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具体视频内容进行自学,效果会更好。
2 在内容选择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处方”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向的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异质性。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处方式教学”,就是结合不同的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实验教学体系。比如,常规媒体的使用部分,对美术系专业来说,幻灯机、投影器和照相机在其今后的学科教学中应用机会比较多,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课时,因为这不仅是这些专业学生对这些媒体感兴趣,而且他们将来使用这些设备的机会要多;而针对中文等专业可以将摄像、录像、编辑部分多安排一些课时,因为他们将来使用这些设备的机会要多一些。多媒体课件制作部分,文科学生可以重点学习PowerPoint、Flash等;而理科学生可以重点学习Flash、Authorware等。当然,具体操作起来会有些难度,但这对学生来说却受益颇多。
3 在时间安排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有验证性实验,有综合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这为实际操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此,可以将某些实验内容延伸到课下。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在课上让学生了解软件的各项功能和具体制作方法,然后布置专题作业,让学生结合学科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下完成。这样既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4 在教学环境上,真实与虚拟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必须进行精简当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个别专业或个别学生来说,有的实验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有些实验尽管有条件开设,但却不能满足一人一套,而且有些设备又属于精密仪器,需要学生谨慎操作。因此,可以拍摄一些实验操作专题片,开发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在虚拟的实验教学环境进行预习,这样既可以节省设备资源,减少设备损坏率,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5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
任何学科的实验都没有像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验这样“杂”而“碎”,但又相互关联。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演示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设备操作能力。而《标准》之后,课程整合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被提到重中之重,如仍单独采用这一种方法显然已有些力不从心。因此, “基于问题解决”、“基于小组协作”、“基于任务驱动”、“基于网络资源”、“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混合式教学”等可以有针对新地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特别是实验教学中。比如,信息技术素养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和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培养学生选择、加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启动”教学法,只需为学生布置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从网上查找信息,自己进行加工和处理,独立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在评价方法上,建立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检验过程,更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如何检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的最终实践水平,特别是如何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一直是值得执教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同仁研究的课题。
前面已说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整合与创新。因此在考核中要想考出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就不能只是简单操作一下或出一个作品这样简单,无论是从内容上来说还是从形式上来说,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实践教学的成绩必须纳入到学生最终成绩当中,比例至少占到40%以上,才能充分显示实践的地位和价值。其次,在考核的具体内容上要多元化,一般应由影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教案设计方案等组成。再次,在考核的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可以笔试、现场操作、课外作业等方式相结合。另外,在评价标准上也应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起来。如此,不仅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真正提高。
四 注重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师范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应用。因此,对师范生来说,上完现代教育技术课,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其“现代教育技术之旅”的开始,要想使学生完全掌握、领会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课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联合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创造各种时机,并为学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实践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 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关的公共选修课
据调查,由于课时限制,学生学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后,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很不牢固,很快就会遗忘。而且,通过短暂的学习,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很多地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针对此,我们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老师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关的公共选修课,比如《摄影技术与艺术》、《影视技术与艺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课改新理念》等等,以使其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2 举办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
要想使学生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还必须为学生创造各种运用教育技术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具体可以与教务处等其他部门联合举办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如:与教务处及各专业联合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多媒体讲课技能大赛” 、“教案设计大赛”等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3 将教育技术作为一条标准纳入到优秀实习生考核中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不仅是对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检验,更是对他们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育的继续。在此期间,可以和教务处以及各专业通力合作,将教育技术作为一条标准纳入到优秀实习生考核中,使学生在转换角色的同时,能够尽快将自身已经掌握的教育技术技能恰当而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将教育技术转化到实践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信心。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突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而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抓好目标、内容、实施、环境这四个环节,从而保证“培养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整合与创新”这一总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行(试行)[EB/OL].
[2]刘雍潜.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7) .
[3]苗逢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容解读与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 2005,(Z2).
[4]张炳林,杨改学.对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基于CETS的公共课内容规范探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6).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在步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而不能被现代信息技术代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认识。下面对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与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1.教学演示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主体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优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研究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构建新知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因为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对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不是只将其作为应用研究的对象,而忽视或抛弃了对传统媒体(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一切教与学资源(包括传统煤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的。“技术”的涵义是指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还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和过程的一切方法和理论。所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也指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开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等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它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若要实现优化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探索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对“教”的改革是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变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进行指导和促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抛弃它。
除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外,加强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我们还应该关注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数字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未来课堂辅助教学之工具,教与学的最终效果不只取决于技术的高低,关键是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组织、内容与资源的合理安排、师生的互动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运用的巧妙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合理、生动的情景。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既然现代教育技术被提出,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就应该被予以深刻的含义、准确的定位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吸纳了全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描述中还添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利用信息技术构造一个更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教学环境,现代教学平台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架起。届时,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得到沟通,并会酝酿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来审视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
总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分配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用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现代教育媒体被引入教育领域,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即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媒体不应是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即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四类用途——指导、探索、应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实践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因此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在日常教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一线教师进行了各种级别教育能力的培训,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
然而,受制于学校的硬件建设、教师个人观念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在融入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有些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硬件建设达不到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无法在学科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其次,是有些教师由于观念比较落后,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很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者没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再次,一些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较低。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尽量避免上述一些问题的再现。下面谈谈本人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实践。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性学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也比灌输式好得多。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人合作等综合素质。
2.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九年级上册(语文版)第六单元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这一内容,初中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接触过其中一些人的作品,但是对“诸子百家”的了解还不系统,不够详细。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期望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使他们能对“诸子百家”的形成背景、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及其影响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设计好方案后,向全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明确的分工。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能制订细致的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整理资料,学生间能互相合作,遇到难题能及时跟教师沟通,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调查报告,顺利完成整个研究性学习。本人所设计的这个学习方案,还被评为韶关市优秀作品。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非常方便,社会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只要引导学生进行收集整理,这些事情可以成为写作的好素材、好资源。本人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我经常安排学生到学校课件制作室通过互联网将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事件进行收集整理,并将收集到的资源保存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或者制作成课件供大家分享讨论,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发掘写作的活水源头。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的研究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合作互助的观念得到了强化,集体观念得到了提升,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激发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的意识。总而言之,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4.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相关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更丰富了,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教学的互动性增强了,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学手段方式更新颖,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件制作能力。因此,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本人也加强了相关知识的学习。
除了认真完成上级组织实施的教育能力培训之外,本人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FrontPage、DreamWaver网页制作、Flas制作、Authorwar等与制作课件相关的知识,目的是提升自己的教学技术能力,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无疑对教学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许多经济落后地区对教育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学校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中根本无法得到应用。所以,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离不开教育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
此外,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师也应当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
[2]刘建华,曾淑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种方式.江西教育,2004(23).
运用及体会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语文组 周垚
当学生们纷纷议论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的有关教改的各种消息,并为自己能脱离应试教育的苦海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摆在老师面前的却是一道难题: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更新,这并不是最大的难点,难就难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诠释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打破现代教育技术纯工具性的局限而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最佳载体,教师如何成为技术的主宰而不是受制于技术。
在语文课堂上,我一直苦苦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是要教给学生们什么东西?到底是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更乐于接受?诚然,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绝对不是培养工具。但由于某些语文教师对语文工具性的绝对认同,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过份的执著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因而,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性课文被肢解成为考点罗列的考试演练场所。事实上,这种人为的砍斫不仅使这些文学性的课文失去了它们固有的文学美质,而且使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因缺乏必要的训练失去其生成发展的根基。更直接的问题是,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一根粉笔一张嘴,重点难点加要点”的满堂灌不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这绝对是失败的教育。
那么,如何把一堂语文课上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何把原汁原味的文学美感尽可能直接的传达给学生,如何真正的从素质教育上下工夫,如何结合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原有传统的“手写式”教学方法,这些就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就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有关问题的一些想法。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性很强,所以图示法尤其利于讲授此类课文。我采取的就是图示法,用一幅幅图画来反映整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的讲,就象小时侯我们看的连环画,图画和故事情节联系得十分紧密恰当,色彩丰富,形象直观,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观赏图片的同时不自觉的掌握了课文内容。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用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象。”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甚至在尚未完成对课文原文的记忆之前已经牢牢的记住了那几幅图画,而图画又跟课文原文紧密相关,学生在课后回忆的过程中就能根据对画面的记忆追本溯源的回到课文本身上来。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这并不是完全的理解。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所以在每幅图画展示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又加入了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及理解,并且用配图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避免了纯粹用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学生在接受具体而直观的信息的同时,也在积极的进行总结概括等抽象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比如课文的开头部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就用两幅图画来展示课文内容(见图一、图二)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小学体育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其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知识信息丰富、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以及在网络上的交流、资源共享。在传统教学方法中使得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立体多元组合形式,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有着绝对的优势。它能让每一个学生集中注意力自主参与学练,并且内心能够更加切实地感受到成功感;使教学过程从单纯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练,探究式学练,师生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下面谈谈笔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和心得。
1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小学生的学练兴趣
“兴趣是人们走进理想的大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其学习行为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师自身的影响,惬意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手段也很重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调动其学习热情,激发兴趣,发挥其主动性。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过程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如:在某个技术动作的初学阶段,教师反复做示范动作,但学生的观察力不够,给模仿练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则更加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技术动作的示范更加的规范,也可采用常速、快速、慢速,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还可以分解某个动作,让同学系统的观察,培养正确的动作表象,同时也使同学对在体育课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产生新鲜感,增强学练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让小学生关注体育明星,以榜样为师,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如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第一个跑进10秒的黄种人苏炳添、当今的“皇帝”詹姆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梅西、“人间的阿凡达”闪电博尔特等。
2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直观的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的设计情境。学生易于对学练内容产生感性认知,明确学练目标,更容易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积极的思考与探索中尝试领会动作要领,改进提高技术动作。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虽然面对全体学生,但是也能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为小学生的关注的主体大致相同,设计相对应的情景,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培养期集体意识。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散其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难度较大的复杂动作,教师通过多媒体反复演示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并文字表述,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进行直观对比分析。如在进行田径蹲踞式跳远教学时,可以先放一些比赛精彩动作及其慢动作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可把跳远的动作用动画的形式逐步演示,最后还可以把一些易出的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形象的认识,加深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传授基本技能的课程,不仅有技术动作还有体育理论知识,但体育运动过程变化迅速,现实中无法定格,专业知识又太抽象,只通过语言的讲解,肢体的示范,以及文字版书效果不佳。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就能把教学内容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拓展学生的视听空间,使一些比较抽象的技术动作更加具体、形象,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效率高、质量高
3.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运用多媒体而效率更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按上课地点可分为室内课和室外课。在过去,教师几乎不上室内体育课,即使上理论课也仅仅是教师板书,学生记,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自从多媒体普及后,在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更能全面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和发散思维,学生更喜欢学,学习效率更高。学校体育课受天气的影响较为严重,而声像教材可以作为“风雨天”教材,在上室内体育课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更容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比如通过设计教学课件、拍摄教学小视频。适时播放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视频,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学质量更高效果更好。
3.2体育与健康室内实践课运用多媒体而生动
体育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多样,亦可分为室内实践课,与室外实践课。室内实践课主要是通过室内综合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幻灯机、投影仪、电脑,现在的智能手机作为辅助设备进行教学。比如乒乓球的发下旋球教学,传统的教学由于球速较快,容易使学生看不清,不易掌握动作技术。现可通过录像的慢放,让学生反复看,细琢磨,可以全方位,有针对性的使学生有个思维的认知与概念。
3.3体育与健康室外实践课因融入多媒体而完美
室外实践课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教学中较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重要,幽默诙谐的语言,潇洒规范的示范动作必不可少,如果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官能力,以及大脑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能把相对较难讲解与示范的动作要领,在课件中采用flas或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快速、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技术动作细节,建立规范的动作表象。从而在愉悦气氛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练中去。
4对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建议及反思
4.1体育教师要努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否能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关键因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众多体育教师特别一些年长的教师不用多媒体上课,一是思想较落后,认为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其他学科的专利,二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有限。这根本不符合当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正视多媒体教学,积极的参加各种培训、竞赛活动来提升自己。
4.2倡导多媒体技术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课时安排,以及特殊时期理论课结合实践课的合理性,就是最好的体现。所以要发挥其优势,鼓励广大体育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但是反对多媒体技术教学盲目地泛用或是简单地跟风。当下,在体育教学中授课地点基本在室外,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依赖于广大师生对多媒体设备的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体育教学计划必须围绕理论课和技能课来制定,在课时安排上要注意以1∶5最佳,切不可喧宾夺主,弄巧成拙。尽管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合理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高效,作用强大,但是目前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上还相对较少。相信只要通过广大体育教师共同努力,积极地探索研究和开发,多媒体技术会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黄防栋.精致课堂使体育教学更精彩[J].教育现代化,2017,4(24):136-138.
[2]邓星华.现代体育传播研究[J].体育科学,2005,5(10):23-31.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方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代教育呈现出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于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就必须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方法的改革,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方法引入教育教学中去,必然能够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使教育的科学化推进科学化的教育。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设施
要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完善各类现代教育设施,要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用于专业教学相关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在完善现代教育设施方面,要加强多媒体课室、CAI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各级资源中心等的硬件建设。要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设施上加大投入,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设施,另一方面也需要全体专业师生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应用,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
要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中,主要有基于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基于Internet及其他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基于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幻灯片、投影仪、录像、CAI课件、软件开发实验室等,例如,在教授电力系统结构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将电力系统的结构、系统运行、系统变化以及理论模型等通过图象影片、动画、影片等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系统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基于Internet及其他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主要是用互联网、局域网等网络技术,使师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相互互动,从而提高知识获取速度能力的整体提升。如,在教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模拟电子技术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通过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使学生加强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深入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能实现远程教育,使师生、生生之间随时随地地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积极性。
三、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要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使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另一方面要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水平。教师可以通过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时下流行技术手段,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以便及时对教育教学进行调整,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代化教学的科学研讨会以及相关教学技术的培训,提高职业素养,推动现代化教学方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
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一线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道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03):47-49.
[2]万秋兰.21世纪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9(12):1-3.
中图分类号:1119
文献标识码:B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化因素共同参与推动的过程,多媒体技术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因素,它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可成为教学内容的来源,笔者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谈谈以下思考:
1 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及多种形式的结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利用影像、图片、动画、音乐等表现形式,为创设教学情景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各类资料,迅速将学生引领到特定的情景中来,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激发探究的兴趣。与传统的教师单纯的语言叙述、解释相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来得更省事、更省时而又能更明白、具体、准确,利于学生掌握新课程,在更高层面上领会新课程的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拓展的新内容于学生的面前,能够使原本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更为生动、具体,能够在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减轻认知难度,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密切配合。有利于节省教学用时,增大课堂信息量;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使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起到更好的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良好作用。
2 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和弊端
2.1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论,采用“一盆水倒到底”的教学方法,忽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人做课件时本着“技术至上”的观点,喜欢把课件设计得繁复叠套,眼花缭乱,以致使课件成为了技术的炫耀;也有人不管课件素材的内容适合不适合教学的内容,硬往里面塞。甚至为了迎合课件而改变教学的内容。在这种人人以谈多媒体为前卫,以不用多媒体为老土的氛围里,大家都把目光的焦点聚集到多媒体上,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究竟是多媒体技术本身还是教学,教育思想及目的何在。
2.2教学活动基本成为照“屏”宣科: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有些教师为了偷懒,往往对多媒体教学平台存在依赖性,不经加工搬上课堂,仅仅把教材的内容搬上屏幕,课件成为教材的反射镜,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策划和设计,错误的认为只需照屏幕宣读就等于讲课,教学活动基本成为照“屏”宣科。主要内容和重点在哪里,学生很茫然,这样的教学,只是把学生低头读书变为抬头看屏幕,造成学生走马观花般的飘浮感。这种方式逐渐令学生的上课激情在减退。多媒体教学平台优点是教学信息量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板书。但是,如果单纯基于这种认识,上课时快速翻屏,用过量的信息满堂灌输,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记住、是否需要思考、辨析和推敲,则多媒体课会变成一部电影的放映。
2.3制作课件即备课: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部分,借助资源和媒体是教育技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基本手段,而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科学组织是优化教学的保证。通过备课,可以将教学过程和资源合理地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在课件制作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备课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患上了“课件依赖症”,出现一旦断电或者课件播放出现故障,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
2.4追求课件内容的刺激,不顾整体教学质量:不少课件。为了夺人眼球,滥用装饰,喧宾夺主,课件插入无关紧要的图片、声音、音乐、动画、影视片断等。由于演示课件时,教师需要站在计算机旁边,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加上演示课件时关灯、遮光,教室内光线昏暗,学生难以记笔记和看书。还有一些教师课件内容面面俱到,一句话可以讲明白的内容也要在屏幕上显示,一节课演示的幻灯片数目过多过快,学生思考时间太短,造成学生应接不暇,视觉疲劳,影响了教学效果。
2.5教学中多媒体被滥用:许多教师包括一些重点高校教师不管所教课程的性质,只要上课非多媒体不行,甚至一些高等数学和基础英语之类的课程也全程采用多媒体。许多课件来源于网络下载或讲授同门课程的教师之间的互相拷贝和粘贴,即使个人制作也多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拷贝和粘贴。同一门课程多人使用相同课件,体现不出个人的特点。一些教师坐享其成,不对多媒体课件深入研究。另外,由于多媒体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教学,一些教师板书写得极差。总之,由于个别教师没有正确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 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3.1教师要克服对计算机的焦虑感,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电脑技术层面,目前不少教师对电脑的掌握还停留在会打字、会制表的水平上。虽然没有普遍进课堂,但在上公开课时,由于电脑技术的落后常常导致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操作不顺畅,各种教学软件的配合与切换混乱、生硬,课件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单调乏味。一些最需要电脑辅助的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往往因技术问题该动的动不了,该停的停不住:重点内容不能实现反复播放等,因而发挥不出网络环境固有的长处。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3.2要正确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要注重实际效果,一定要当用时则用,避免形式主义。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传授知识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媒体,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优良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有机结合,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标。
3.3目前的多媒体授课多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事先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好的幻灯片来进行授课。从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称其为“电子板书授课”方式。虽然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现代技术效果融入教学之中,确实给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并不是什么课都要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其实,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等价于教育理念的先进。手段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合适的教学任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相得益彰。多媒体课件基本的特征是直观、形象、动感。配合音乐产生的视听效果。但是对于某些逻辑性很强、需要推导的理论知识。多媒体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因此,每一个任课教师需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认真备课。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制作出适合教学内容、反映个人教学理念的优秀课件。
【摘 要】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电教工作者面临的当务之急。如何让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向新角色?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本文从信息时代教育的特征为切入口,联系实际的电教工作,并加以探讨,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信息素养 ;培养
当人类社会的步伐迈入2000年时,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悄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成功的从传统角色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特征
人类的教育形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
知识型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和至高的目的。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展的新人。智能型教育是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采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
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信息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二)教育内容信息化 (三)学习方式自主化 (四)师生交往平等化。
二、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新特点
教师角色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信息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全新变化,教师在信息社会中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换,意味着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凸显,教师原有的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的角色。
(一)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基础的建构者
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二)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只是在教授课程、教材,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实际上,学校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如果让一线的教师参与,可能会吸引许多其他教师使用开发出来的课程教材。同时,因为有一线教师的参与,课程、教材可能会更清晰,更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因此,教师更应该成为教学研究者,成为课程教材开发和设计的主体。
(三)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扮演“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二是纪律的执行者。这样,教师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具有至上的权威,容易造成师生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和依赖关系。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在此,我们结合他们的做法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二)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据对304所学校的抽样调查,约有85%的抽样学校软硬件配备不足,未达到国家教委要求的配备情况。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丁薄V匾蛟谟诮淌θ狈υ擞孟执?a href=//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据1997年一项对部分设备较完善的学校的调查,有超过5096的学校只有少数教师会用电脑或是几乎没有教师会用电脑。据对304所学校1991—1994年电教经费支出调查,用于人员培训的仅占2.74%,这与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硬件、软件、人的培训各占1/3,相去甚远。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四、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师新角色的关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同一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信息素养(hformation 1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质低:在对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认为“我应该具有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4%。另外,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6.17,这说明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低,而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其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因此当前,对我国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成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它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而且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它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运用前景非常广阔。尤其是近两年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许多教师都在积极的学习并使用这项技术,总结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⒈重形式轻内容。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譬如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而设计一副美丽的迷宫,在迷宫内写出算式,然后问学生:“看哪个小朋友最先算出来?”没几个小朋友算出来,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美丽的迷宫迷住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冲淡了教学主题。
⒉重媒体轻教师。
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肌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而现在的有些CAI教学缺少了教师的热情参与,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既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又增加了学生视觉上的负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我认为现代媒体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⒊成人化的设计。
在设计CAI课件脚本时,忽视了我们的对象是知识相对不丰富、认识事物不全面的小学生。课件设计时有成人化倾向,以成人的审美情趣、认识事物的方法、理解问题的角度来设计CAI课件。我认为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审美观,站在小学生的视角上,多为学生着想,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审美情趣的课件。
⒋认识上的偏差。
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因此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有的教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制作课件上,为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有的甚至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没有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也有的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设计课件时内容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激情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课外知识等。这样一来,教师只是多媒体的操作者,而且这样大的信息量,势必造成媒体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屏幕上,忽视也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造成消化不良,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加之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为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整合,发挥各种教学手段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使它们取长补短。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⒈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兴趣培养。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圆的认识》,教师设计米老鼠和唐老鸭进行骑车比赛,先是米老鼠骑“三角形”车轮,唐老鸭骑正方形车轮的比赛,它们虽然想方设法让车子转动车子就是不动的滑稽样,让同学们哈哈大笑。第二场比赛,米老鼠骑轴心不在圆心的车子颠簸不止,唐老鸭骑轴心在圆心的车子平稳行驶的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扫除文字障碍,形成空间观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赣州、南康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赣州、南康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像这种“相遇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我认为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方向的概念,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解法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动画画面:
一声铃响后,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用不同颜色表示同一时间内两人所行的路程。我根据屏幕的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求出2小时后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即是赣州、南康两地间的距离。列式为:10×2+8×2=36(千米)。
解法二,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甲、乙两人在第1、2小时所行的路程的画面分别移动,再合并在一起,我再结合动画问:“怎样求两人2小时所行路程之和?”学生根据画面演示的情况,很快得出:先求出甲、乙两人一小时的速度和,再乘以2小时,即可以求出赣州、南康两地间的距离。列式为:(10+8)×2=36(千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动画来模拟甲、乙两人运动方向: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甲或乙先行的情况,显示了或走或停的动态过程,形象有趣的把解题思路呈现给学生,形成表象,变抽象为形象,置学生于所创设的情境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⒉帮助充分感知,促进思维过渡。
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
例如:我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借助CAI课件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直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因此在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角的形状时,我设计出示CAI课件的三幅图案:1、出示一条色彩鲜艳的红领巾,让学生找出红领巾的三个角;2、出示逼真的钟表实物图,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3、出示一把漂亮的实物折扇图,让学生观察折扇打开时的角的大小。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图形中的角,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数学美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找到所出示物体各自的角后,再利用课件中动画光点的闪烁,演示实物图上角的形成,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我把三种不同的角(锐角、直角、钝角)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角都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时计算机屏幕上分别同时闪烁三种角的顶点和三种角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这样就顺利地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如何画“角”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看,笔者认为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有部分学生利用教师画角时的机会在说话或玩东西;其二,作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住部分学生的视线,不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而这一环节,用CAI课件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第一步,计算机屏幕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在演示前,我提出要求:“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由于用电脑来画角,手段新颖,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第二步,我再在黑板上示范画角的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书空。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和起笔位置,渗透了角的形成。第三步,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画出一个角,我在班里巡视,指导个别困难的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学生对画角的方法清楚明了。
⒊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12只小猴,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只小猴?”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加上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
⒋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⒌引导主动参与,促进效率提高。
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理。
于是我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了一个“拿乒乓球”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老师先出示20个乒乓球,提问:“拿走总数的五分之一”、“拿走剩下的四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四留给老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谁拿的又准又快,接着比比哪组拿走的多。这样,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中学、“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低负荷,高效率,大面积”的特点,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思想政治课;辅助教学;主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28-0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现代电化教育发展到更高的形式。这一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实现对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的组合编辑控制,并按教学要求设计,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多媒体介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政治课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1、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教师灌输的“填鸭式”教学,课堂缺乏民主平等的气氛和活力。多媒体教学介入课堂,打破了原有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脚戏,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从中获得学习乐趣与成就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冲破传统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广泛接受课堂信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最佳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课前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得教学过程紧凑,课堂容量大,知识的时代感强。学生既可以多学到至少三倍的材料,教师可以节约大概20%的教学时间。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最新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识工具。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除其自身的优势外,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面对校园网络的不断接通,面对互联网信息的铺天盖地,当今的教师如果对现代教育技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不能及时调整、学会使用最新的教学手段,抱残守旧,将落伍于时代。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二、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旧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深受师生欢迎,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几个方面的误区:
1、主次不能颠倒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主导、是灵魂、是核心。计算机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标准和教材的规范性、示范性不能改变。如果把计算机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成为计算机的操作员,教师、教材和整个教学都为计算机服务,甚至完全抛开常规教学的读、讲、辅、批四个基本环节,这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错误理解。
2、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实质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挖掘教材中所能运用的一切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实效却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
3、多媒体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新问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更好的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本文将细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运用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在给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例如:在一次专题活动中,我听到了关于对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种评价:这是一次优质课评比。几乎每一堂比赛课都用上了多媒体电教手段,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辅助、丰富和深化的作用。但在这些课上,我看到不少老师忙于操作电脑而缺乏了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设置好的一幅幅画上、一个个程序之中,教学的灵活性显得不够。这是否走进了误区?这是否有滥用多媒体的倾向?多媒体虽然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可以用具象来表示抽象,但是多媒体也可能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造成学生更大的依赖。透过这些现像,笔者就>!
—、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
根据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运用能力必将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将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必然在教学领域里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重塑自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超越技术因素,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领域里继续发挥能工巧匠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的倾向,甚至认为教学机器可以替代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论调。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只要积极主动去学习,人是能够掌握任何工具的。而教学机器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这是因为:
第一、现代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例如:新人音版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让他们光听是不可能听懂的。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我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使他们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
第二、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在今年6月份我市第二届中小学音乐新课程优质课展中有幸请到了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对课例进行点评。他在点评中强调:“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完全借助音响;教师教学语言在逐步散色,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公式: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略 知一二,但对于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于是我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我将《外
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我发现同学们似乎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基于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是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大一统事业祝福!我让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从现在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豪情壮语,我也被感动了。最后全体师生 共同唱响《我的中国心》结束课堂,课堂顿时被浓浓的爱国情包围着,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三.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也曾告之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作为音乐课堂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象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例如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边放边讲,成了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首先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教学媒体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第一册第7课欣赏曲《小青蛙》中,我设计了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的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始、经过和结果,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方法,来达到辅助教学,获得实效的最终目的。
其次精心准备,做好课前的检查工作。这无疑也是保障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之一。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把怎样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精心计划,精心准备。在我们的教案中应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式。在课前应检查设备有无障碍。所用教学媒体软件,必须事先看一遍听一遍,以免临时出问题,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时间。
最后是在上课时,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哪些时候应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最佳时机,以保证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创作时间,然后介绍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的特点,听单簧管和大管吹奏的小兔和乌龟的音乐主题。在分别介绍单簧管和大管时只出现的单一的画面,在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时再同时出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常常会转移到屏幕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之中,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都把动画设置在停止状态,以便于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四、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选择制作多媒体时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那些符合教学上实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等要求的多媒体,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
比如,第三册“音的高低”一课,学生最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来。在教学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讲解交给了《音乐殿堂》来完成。软件中有一个活泼有趣的卡通小精灵,就是他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的宫殿。打开“知识的宫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布置得较为凌乱的卡通房间,小精灵告诉我们:这间屋子里放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物品。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点击了放在暖炉上的一个娃娃,这是娃娃一边向上跳,一边讲解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并用女声尖叫声为例子,既生动又形象:点击了放在暖炉下的一个娃娃,他一边向下跳,一边讲解,并以大提琴浑厚的低音效果来示范。学生在学习时有如看动画片,兴致十分高。演示结束后,学生能很快并且准确回答“高音”与“低音”的概念。优秀的媒体教学作品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学设计,更需要优秀的二维动画片、三维形象美工制作人员,需要高配置的电脑与大型制作软件。可以这样说:需要各种非常专业的人士共同参与。由于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学校无法实现大家理想中课件的各种表达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考察市场上已有的教育软件着手,认清优势和局限的关系,将其对学习活动极具价值的部分引入教学活动,各取所长,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⑴《音乐课程标准》
⑵《中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新问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更好的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本文将细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运用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在给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例如:在一次专题活动中,我听到了关于对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种评价:这是一次优质课评比。几乎每一堂比赛课都用上了多媒体电教手段,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辅助、丰富和深化的作用。但在这些课上,我看到不少老师忙于操作电脑而缺乏了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设置好的一幅幅画上、一个个程序之中,教学的灵活性显得不够。这是否走进了误区?这是否有滥用多媒体的倾向?多媒体虽然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可以用具象来表示抽象 ,但是多媒体也可能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造成学生更大的依赖。透过这些现像,笔者就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
根据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运用能力必将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将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必然在教学领域里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重塑自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超越技术因素,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领域里继续发挥能工巧匠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的倾向,甚至认为教学机器可以替代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论调。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只要积极主动去学习,人是能够掌握任何工具的。而教学机器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这是因为:
第一、现代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例如:新人音版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让他们光听是不可能听懂的。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我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使他们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
第二、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在今年6月份我市第二届中小学音乐新课程优质课展中有幸请到了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对课例进行点评。他在点评中强调:“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完全借助音响;教师教学语言在逐步散色,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公式: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略 知一二,但对于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于是我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我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我发现同学们似乎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基于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是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大一统事业祝福!我让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从现在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豪情壮语,我也被感动了。最后全体师生 共同唱响《我的中国心》结束课堂,课堂顿时被浓浓的爱国情包围着,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三.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也曾告之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作为音乐课堂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象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例如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边放边讲,成了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首先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教学媒体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第一册第7课欣赏曲《小青蛙》中,我设计了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的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始、经过和结果,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方法,来达到辅助教学,获得实效的最终目的。
其次精心准备,做好课前的检查工作。这无疑也是保障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之一。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把怎样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精心计划,精心准备。在我们的教案中应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式。在课前应检查设备有无障碍。所用教学媒体软件,必须事先看一遍听一遍,以免临时出问题,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时间。
最后是在上课时,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哪些时候应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最佳时机,以保证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创作时间,然后介绍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的特点,听单簧管和大管吹奏的小兔和乌龟的音乐主题。在分别介绍单簧管和大管时只出现的单一的画面,在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时再同时出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常常会转移到屏幕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之中,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都把动画设置在停止状态,以便于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四、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选择制作多媒体时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那些符合教学上实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等要求的多媒体,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
比如,第三册“音的高低”一课,学生最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来。在教学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讲解交给了《音乐殿堂》来完成。软件中有一个活泼有趣的卡通小精灵,就是他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的宫殿。打开“知识的宫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布置得较为凌乱的卡通房间,小精灵告诉我们:这间屋子里放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物品。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点击了放在暖炉上的一个娃娃,这是娃娃一边向上跳,一边讲解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并用女声尖叫声为例子,既生动又形象:点击了放在暖炉下的一个娃娃 ,他一边向下跳,一边讲解,并以大提琴浑厚的低音效果来示范。学生在学习时有如看动画片,兴致十分高。演示结束后,学生能很快并且准确回答“高音”与“低音”的概念。优秀的媒体教学作品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学设计,更需要优秀的二维动画片、三维形象美工制作人员,需要高配置的电脑与大型制作软件。可以这样说:需要各种非常专业的人士共同参与。由于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学校无法实现大家理想中课件的各种表达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考察市场上已有的教育软件着手,认清优势和局限的关系,将其对学习活动极具价值的部分引入教学活动,各取所长,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⑴《音乐课程标准》
⑵《中小学音乐教育》
⑶《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__年
⑷《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年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观念 激发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开始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于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来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下面我来谈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效性,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自从班班通信息技术配套实施应用一年以来,我们镇中心小学特别重视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学校领导从思想树立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就是最大的失职”管理意识,派精通电脑各项技术操作的杨老师组织全校老师进行集中培训。现在,学校大部分教师汲取了先进地区的先进教师的优质的教学资源,极大的更新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能制作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形势,面对宝贵的教育资源,老师们深深知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网络资源合理化地应用于教学,带给大家的仍然是技术、精力、能力的挑战。但是,老师们面对压力,表示要努力学习,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课一开始逐渐转移到新课学习中来大约需要五分钟,五分钟后在教师的激励下逐渐进入最佳状态。20分钟后,兴奋状态逐渐转为抑制状态,思维活动的水平逐渐降低。学生每节课的注意力集中有限,只凭老师讲解,学生感到乏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可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老师的困惑。多年来我深有感触,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工作,每天自己辛辛苦苦的说教,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自从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来,我才真正找到了一位教学的好帮手。每天我都有一股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这些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个好的问题,就象投在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教师设置的疑点,不断思索下去。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给学生以情感体验,而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景,会使学生有更深的体验、更高的兴趣,从而更容易提出问题。如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中,可利用计算机创设这样的情景,画片并配音:猪八戒要做一推车拉西瓜,他想:猴哥平时想的点子比我多,今天我就做一个特别的车,让他们瞧瞧。画片:一辆方形车轮的车。老师提问:八戒会得到师父夸奖吗?通过讨论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能做成方形的?从而引入到圆的探究。现代教学目标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想象的表象呈现于眼前,变抽象为直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的有效手段。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丰富了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的渠道
我校教室内的班班通通过幕布显示所出示的内容,很直观形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我们想方设法挖掘这些设备的潜在功能,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和安全工作。
1、丰富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有了多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学习内容,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队日活动,国防教育等教育,各班可根据学校要求和本班实际利用教育信息网的视频资源或在线视频节目,或学校德育教育视频等,利用班会时间放给学生看,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和讨论,加强德育教育。如我在主持开展主题班会《美丽德胜,清洁校园》一课时,通过播放干净整洁的校园图片和校门口这条街垃圾满地,恶臭满天的肮脏的图片,以及校园内一些塞有垃圾的大树洞图片作对比,并通过讨论发言,使每个学生都懂得了“美丽德胜,清洁校园”要从我们自身做起,自觉讲究环境卫生,人人都来当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