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路养护质量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大车流量、大载重量和高速行驶成为当代公路交通明显特征的同时,也给公路养护提出了新要求: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现代公路要求养护作业快速、安全、优质、低耗,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舒适、完善的服务功能。
社会文明的进步也要求公路养护以机械化逐步取代人工作业,尽可能改善养护工人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而养护机械化是提高公路养护作业质量、速度和效率的最重要手段,是实现传统养护方式向现代养护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因而改革公路养护组织形式,加快养护机械化进程,是公路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机械化养护的含义
公路养护是指对公路的日常保养,维修和改善等技术措施的概括。基本任务是: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维持公路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年限,治理公路的病害和隐患,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已不能满足当今公路运输要求的路线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所谓机械化养护,是指对养护作业中质量、效率要求高,或有人身安全隐患的作业以及主要的和辅助的重体力劳动使用技术参数相互协调和配备合理的机械系统来完成,并能在给定的作业条件和环境下以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机械性能指标,保证养护工程质量和速度的养护作业。机械化养护涉及养护机械的配备,作业方式、组织与管理模式、机械化配备水平的评价、养护机械的分类、养护机械生产率与效率的计算方法等。
随着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机械化养护的内涵从简单的用机械代替人力完成各种养护任务,延伸到根据养护工程的质量要求,效率要求、安全要求、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科学合理的配备和使用机械,使各种机械的技术参数、规格、数量相互协调,能以最高效率、安全的完成养护任务并达到养护质量要求。
二、机械化养护的特点
机械化养护水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水平,它与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同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养护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公路机械化养护主要特点有:效率高,质量好;安全性高,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机动性强;对机械设备要求较高。养护机械设备是公路机械化养护的物质基础,其必须具备运行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环保符合标准、适合公路的养护作业等特点。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才能适应公路养护生产的要求。设备管理及使用人员都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机械方面的专业修养,才能正确管理和使用养护机械。
三、机械化养护的实质
机械化养护的实质,就是重视养护机械设备,科学地装备所需的机械,用好、管好这些机械和设备。机械设备的选型应以保护工序完整、作业效率高为原则来配备基本养护机械的种类和功率,以保证养护质量为原则确定养护机械的技术性能和水平。
四、机械化养护的具体实施
近年来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实施养护机械化的实践。同时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完善养护组织形式,根据养护类型配备相应的养护机械。
应配置的主要机械有:
1.日常养护机械:除草机、洒水车、路面清扫车;
2.面层养护机械: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多功能养护车、多用途压路机;
3.材料储供机械:沥青导热油加热设备、沥青储罐、可移动式沥青混合料拌合机、发电机组;
4.装运机械:养护自卸车、装载机、运输汽车;
5.除雪机械:平地机、装载机、清雪车、撒布车、自卸汽车。
在机械配置上要求每条公路尽可能统一机型,使用标准化系列,以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考虑机械的选型配套。每年在养护计划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养护机械投资比重,逐年稳步增加对机械设备及配套设施的投资。
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养护机械管理和维修制度,使机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质量好、价格高、局部地区使用少的大型设备,要求认真选配养护负责人,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引进工程技术人员,一般工作人员在原有养护人员中调整,同时加强机械操作工的技术培训。使工人会操作、善保养、能修理,一专多能。开展养路机械操作手操作技能竞赛,操作技巧交流。
关键词:公路养护;改革;创新
推行公路养护监理革新开放以来,工程监理制在高品级公路配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它对工程配置、管理及配置中各方责、权、利的明确,以及对保证投资效益、实现公正工期、餍足质量要求等,均起到了巨大的保证和促进作用。然而,搪塞公路养护这一领域,由于历史缘故原由,至今仍按传统的“自己实验、自己管理、自己验收”的筹划经济模式运行。虽各地举行过一些如“养护责任承包制”等有益的革新探究,但终未突破“大锅饭”的体制,没有转变关闭排外的现状,缺乏有用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监视体系,存在着责任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有钱多用、无钱少用,经费与质量脱钩、缺乏严酷的科学资本核算,“先养人、后养路”,实绩与效益不符等题目。
一、公路养护具有的特性
(1)有明确的养护规矩、质量要求、检查要领、评分尺度。
(2)有严酷的工料机消耗定额和养护资本核算。
(3)养护责任方事情质量直接影响养护质量。
(4)养护中各方(业主、承包人、管理者)均有各自的权利责任、使命和危害等。
从以上重要特性中不难发明,公路养护具备工程重要特性,也可归入工程领域,只不外是其在规模、施工要领等具体表现情势上与通常工程看法差异而已。因此,搪塞公路养护的实验和管理,应可以参照现行监理工程的手段和模式,实验“关连清楚、尺度明确、绩效挂钩、按质论价、及格计量、奖优罚劣”为焦点的养护监理制,从而到达掩护投资效益、控制投资、低落资本、确调养护质量、保证公正工期内完成相应养护事情量等目的,形成“承包人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视”的质量保证制度和投资控制体制。同时,议决养护监理制的推行,亦可到达理顺养护历程中“业主、承包商、监理”的关连,渐渐创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与市场经济接轨,使“养护工程”走上健康、范例的轨道。
二、养护监理制重要原则
1、 应理顺养护各方的关连
养护工程可界说为“小修调养工程”它有着自己的市场,这个市场不是人为强加给它的,而是自己固有的。首先,它有“交易”关连,“买方”即承包单元或小我私家,“卖方”即投资单元或主管部分。其次,它有等价关连,责任和权力相称,优点和危害同在,利润和质量相应。再次,它有价钱,养护工程有客观的资本,不是小大由之,无关紧要。养护市场中交易方以及监视方各有其职责、权利和使命,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合三为一,泾渭明确。只不外养护市场的这些特性和关连被筹划经济管理模式掩盖了,造成养护管理体制中诸多毛病。在我国市场经济革新已成定势的情况下,规复养护工程原来面目,创建养护市场是应该认真思量的。只有创建养护市场,才气明确养护中各方关连。只有明确了相互间关连,才气有用地推进养护体制革新,为养护监理制的推行创造须要的条件,参照现在工程管理体制,渐渐创建相应机构、管理体系和要领,是应该的也是可行的。
2、明确“内监”和“外监”的关连
“自己实验、自己管理、自己验收”是一种筹划经济管理模式,即所谓“业主、承包人、监理”三位一体,其弊病不言自明,养护资本能否得到控制,养护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养护使命能否认期完成,必须象工程配置那样,寄托三方面的配合开心,寄托相互间有用的监视和制约,寄托政府社会的加入。要摆正“内监”和“外监”的关连,“内监”是承包人自己管理和监视体系,“外监”即社会监理和政府监视体系,它们不能相互替换,也不能相互交织或有隶属关连,应该象工程配置那样,明确内监和外监的关连、职责、权利、使命。现在,作为养护这一领域,“内监”体系比力完备,而“外监”体系基本没有,这对公路养护的范例管理倒霉,应该认真思量创建“外监”体系和机构。
3、明确养护目的
养护和工程一样,也有各项目的,有养护总体目的(如年末好路率、年均好路率、总经费指标等)、阶段性目的(月、季好路率,月、季应完成的养护事情量等)。同时,每项操作都有质量要求、时间要求、计量单价等,待目的明确后,就为养护监理制的操作提供了依据。
4、签署和推行条约
凭据尺度、目的、权利、使命、危害等,制定束缚养护各方的条约书,为各方推行各自职责提供依据,在推行条约时期,应做到“有据必依、违约必究、同等协商”的原则,使条约具有肯定的权威和束缚力,保证条约的有用实验。
5、定期布置,认真检查,实时兑现
凭据养护特点和季节要求,定期下达养护事情清单,就象工程监理下达的事情指令一样,该清单应明确养护事情内容、到达的要求、完成的期限、计量单价、检查日期、评分准则、赏罚要领、支付划定等。当承包方使命完成并自检及格后,应实时构造检查、评比,比力清单划定实时兑现,对检查及格的养护事情按确定的单价计量,对不及格的养护事情,扣除相应单价和总价并指令整改。这样,就将历程控制和效果控制有用地团结起来,制止秋后算总帐,有利于实时总结、发明息争决题目。
【关键词】公路养护;监理;监理制
公路养护作为传统行业,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仍按传统的“自己实施、自己管理、自己验收”的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存在着责任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成本和效益脱节,缺乏严格的科学成本核算,形成了路养人的局面,这样造成了养护单位的投入与实际产出不成正比,使得养护技术手段落后,资金不足,养护作业 停留在70、80年代手工操作水平,制约了养护单位的发展。
1 公路养护的特点
公路养护的特征公路养护的一般特点:
(1)有明确的养护规则、质量要求、检查方式、评分标准。
(2)有严格的工、料、机消耗定额和养护成本核算。
(3)养护责任方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养护质量。
(4)养护中各方(业主、承包人、管理者)均有各自的权利责任、义务和风险等。
从以上主要特点中可以看到,公路养护具备工程主要特征,只不过是其在规模、施工方式等具体表现形式上与通常工程概念不同而已。因此,对于公路养护的实施和管理,应可以参照现行监理工程的手段和模式,实施“关系清晰、标准明确、绩效挂钩、按质论价、合格计量、奖优罚劣”为核心的养护监理制,从而达到保护投资效益、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确保养护质量、保证合理工期内完成相应养护工作量等目的,形成“承包人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投资控制体制。
2 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3 监理制的主要原则
3.1 应理顺养护各方的关系。
养护工程可定义为“小修保养工程”它有着自己的固有市场,只有建立养护市场,才能明确养护中各方关系。只有明确了相互间关系,才能有效地推进养护体制改革,为养护监理制的推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参照目前工程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相应机构、管理体系和方法,是应该的也是可行的。
3.2 明确企业自检和外界监督的关系。
“自己实施、自己管理、自己验收”是一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即所谓“业主、承包人、监理”三位一体,其弊病不言自明,养护成本能否得到控制,养护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养护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必须象工程建设那样,依靠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依靠相互间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依靠政府社会的介入。要摆正“内监”和“外监”的关系,“内监”是承包人自己管理和监督体系,“外监”即社会监理和政府监督体系,它们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交叉或有隶属关系。应建立相应的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
3.3 明确养护目标。 养护和工程一样,也有各项目标,有养护总体目标(如年末好路率、年均好路率、总经费指标等)、阶段性目标(月、季好路率,月、季应完成的养护工作量等)。同时,每项操作都有质量要求、时间要求、计量单价等,待目标明确后,就为养护监理制的操作提供了依据。
4 实施养护监理制的关键和重点
4.1 认真细致地做好综合成本核算工作。
养护定额没有工程定额那样具体和规范,国家、地方等有关单位对工程定额已作了多次修订,使之日趋合理和完善。因此,在对各地统计资料、实际经验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编制养护定额势在必行。养护综合成本的核算与技术等级、养护等级、路面路基宽度、路面结构、使用年限、交通量、气候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尽可能分析影响成本核算的各种因素,利用现有资料和经验,进行定量分析,也可在试行中边做边修订,使成本核算工作更趋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护成本核算工作比工程更复杂,影响因素更多。
4.2 科学合理地确定检查方式和频率。
养护监理制实施时的大量具体工作在于认真的检查,检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且要切实可行。养护工作线长、面广,不可能逐米、逐公里全面检查,必须根据养护工程量,以一定方式抽取一定样本,以样本的养护质量反映整体养护质量。因此,如何选取抽样方式,确定样本频数,为计量支付、奖优罚劣提供正确依据至关重要。从众多的抽样方式中,根据养护特点,建议采取“二次抽样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设备因素;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包括内因(材料、结构工艺)与外因(荷载、自然气候、水文地质)及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在不同的 条件下,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交叉组合使路面破坏的原因复杂多变。调查发现,沥青路面破坏常发生在多雨季节,集中在沥青路面透水严重和路基路面排水不良的路段。
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分析
1.1 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技术含量低
为保证拌制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成品符合规定的质量,必须要进行工前、工后和运转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成品料的质量及设备本身三方面的检查。沥青混合料应在拌和场制备,在拌制一种新配合比的混合料之前,或者中断了一段时间后,应根据室内配合比进行试拌。通过试拌及抽样实验确定施工质量控制指标。在拌和工序,要注意材料的检验,保证所用矿料符合质量要求。2004年以前,酒泉公路总段只有一个实验室,配备实验员15人,主要为工程处承接的高速公路建设做配套服务,养护单位在养护作业施工时主要靠技术人员的经验,材料是否级配、矿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没有科学的检测手段,导致养护质量难以有大的提升。2004年,酒泉总段投资10多万元,购置实验检测仪器、培训实验员6名,在6个养护单位建立起了基层实验室,较好地解决了砂石材料的级配和油路三大指标的检测难题,养护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目前,我们在养护上仍然使用的HB20型拌和机,级配、温度控制、混合料计量、拌和时间控制等关键部分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提高养护质量对拌和设备的要求,建议局里逐步配 备新型拌和设备,彻底解决拌和设备技术含量低的问题。
1.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环节控制不严
路面施工过程是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
1.2.1 混合料面层施工中的设备因素
压实度不足,沥青面层空隙率过大受水浸入而产生破损。
压实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是提高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以及抗疲劳特性。压实质量的检测要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压实质量主要检测项目有压实度、厚度、平整度、粗糙度,并要求面层外观密实均匀。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碾压成型后,其缺陷一般很难修整。对一些较大缺陷,如厚度不足,平整度太差、松散、泛油等应及时返工,即使是已成型变硬也要返工。对松散、泛油往往是局部返工;厚度不足或平整度太差则要求全面返工。返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因此现场压实过程中,压实后质量的检查及出现问题后的及时补救是十分重要的,这可将缺陷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尽量避免返工现象。实践证明,沥青面层破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引起的。沥青面层中水的来源有地表水和地下 水,但主要是地表水。在汽车荷载及温度变化作用下,沥青面层产生早期破损。
沥青面层颗粒离析。集料大小颗粒组成不均匀以及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造成粗细颗粒离析。沥青面层集料大小颗粒离析使局部粗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小,不易压实,导致矿料与沥青的粘结力偏小,抗剪强度降低,容易使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局部细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使沥青路面热稳定性差,在高温季节容易出现车辙、拥包等病害。
1.2.2 基层施工中的设备因素
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在施工各个环节中,稍有疏忽,会给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造成隐患。
①拌和与摊铺过程中粗细集料集中引起基层材料的不均匀,进而造成基层强度的稳定性的不均匀。
②选用的基层材料塑性指数或含泥量偏大
由于水份的进入使基层含水量增加,基层强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③施工中不注意控制细集料的含量(小于0.075毫米)。
④压实度不足。虽然在施工中,严格按最大干密度控制施工压实度,但却忽略了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 征,特别是粗集料的比例特征密切相关,当测定点的粗粒料含量偏大时,即使压实度达到100%,并不表示该基层密实,致使沥青路面产生坑槽、松散等病害。
1.3 养护管理及其他原因
(1)日常养护中压实设备及压实工艺的影响
在目前的养护作业中,受资金因素影响,压实设备没有配套 成龙,初压、复压、终压三个工序在养护实践中难以实现,达到 压实混合料的必需的压实度的压实设备条件不具备,是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一大原因。同时,由于养护中施工面积小,难以碾压 密实,用油量不好控制。沥青含量低会使空隙率更大,表面水容 易下渗。一下雨就会前功尽弃。沥青含量高就形成油包、车辙等病害。因此,现在养护单位很少采用贯入式,而多是采用拌和法。但在拌和法修补路面病害时大多数人员凭经验,不注意混合料是否级配,而盲目修补,压实又难以达到要求,所以前补后坏 现象是必然发生的。
(2)排水设施排水不畅
混合交通量的公路一般都是穿村过镇,村镇街道大多排水不畅,每次降雨,都使大量地表水积聚在公路路面及路基范围内,使公路成了排水沟,导致大量水进入路面结构层和路基中,使路面结构和路基处于潮湿或过分潮湿状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致使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3)超限运输
引起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后天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超限运输。超限运输亦称为公路“杀手”,现在超限车辆的增加对公路的路面破坏程度以几何级数增长,使沥青面层的使用年限缩短50-60%.
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防治
(1)不论是基层还是面层,设计时结构型式、结构厚度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合理选用。
(2)材料的各项指标都要达标,且要选用恰当。
(3)水是破坏沥青路面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提高沥青面层压实标准。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抗剥落剂,以防沥青与石料的剥落。
(4)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沥青路面施工环节,减少施工造成的先天病害。
小结:避免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现象,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年限,提高投资效益,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按照规范和标准,结合工程所处地理位置,沿线的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严格履行各自职能,是保证路面使用寿命的根本要求。同时,超限运输对路面的损坏不容忽视,值得关注,应加强对超限运输的综合治理。而选择合理的机械组合方式及正确的设备操作、调试、维修保养对预防路面早期损坏的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养护公路大中修管理机制发展趋势
DevelopmentTrendofLargeandMiddleScaleCuringofHighway
LiZhongqiuMaJingkun
(1.DepartmentofCivilEngineering,HebeiJiaoto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Shijiazhuang050091)
Abstract:Basedoncomparisonofhighwaycuringsystemsathomeandabroad,thedevelopmenttrendoflargeandmiddlescalecuringsystemofhighwayispredicted,andareferencemethodofnewmanagementsystemofhighwaycuringforHebeiProvinceisputforward.
Keywords:highwaycuring,largeandmiddlescalecuringforhighway,managementsystem,developmenttrend
1概述
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条件。如果公路缺养、失养,路况必然会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必然受阻。所以在公路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养护工作。在整个公路养护工作中,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路面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关系着行车是否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因此,路面养护质量是公路养护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
交通部在《公路拥护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要求到2010年要基本完成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的新型公路管理体制;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管理行政法规、养护技术规范体系,适应依法治路、规范管理的需要。
为实现交通部这一《纲要》的要求,全国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都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但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为建立一种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必须结合各地的成功经验并参考国外管理模式,进行体制创新。
我国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改革,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精简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公路养护队伍,提高公路养护的技术水平,实现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提高资金效率,全面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最终实现公路管理与养护生产分离,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平竞争,形成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实现公路养护决策、养护投资机制的科学化,养护管理机制的现代化。
2国内外养护管理机制现状比较
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基本建设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即基本完成,从20世纪60年代始,各国公路适用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逐步转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公路养护的投入所占公路事业资金比重已远远超过公路建设。对公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公路的养护维修,保证公路功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非常一致,就是要保证高等级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
在国内,随着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公路养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公路养护在整个公路建设和管理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公路养护体制目前仍然带有很大的计划经济的特点,与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造成养护资金短缺、公路养护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
多年来,国内一般公路一直采取公路局、公路分局、公路段,即集路政、养护、施工管理为一体的三级公路养护体制。近年来国内的养护管理改革主要为养护体制的改革,重点在精简机构、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养护生产方式,培育养护市场化机制;小修保养实行总额控制和定额计量管理;承包方式有民营承包、内部承包,合同管理等。有的省份成立了专业养护公司,实现了比较完善的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有的省份编制了《公路小修保养概预算定额》;个别省份对国、省干线实行直接管养;对大中修养护工程各省份基本实行了内部或公开招投标、监理机制和合同管理机制。广东、江苏等省引进公路养护质量与养护决策检测咨询机制;部分省市推广采用了公路管理系统,进行路面与桥梁的养护管理决策,但大都不够完善,因素之一是检测手段技术的落后,而技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工作量太大,缺乏专门的快速检测设备与技术人员。
3公路大中修养护管理机制发展趋势
(1)科学决策全面实现预防性养护
要采用先进的公路检测设备,及时掌握可靠的技术检测基础数据。采用先进的公路管理系统,以及专家评审咨询机制等,实现养护时机合理、养护决策科学化,投资效益最优。
①实现养护合理时机科学决策
目前大中修养护管理项目决策程序是当年4月底前报送下年度计划养护工程项目调查报告省厅公路管理局审查批复施工图设计当年9月15日前设计文件上报省厅省厅按规定程序下达计划文件。这种程序确定方案前置,往往会发生审批后路面突然急剧破坏而使计划明显滞后的情况,无法实现及时养护。这是以人为经验型为主进行养护时机决策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要实现养护合理时机科学决策,抓住最佳时机进行养护。
②实现养护投资的科学化决策
目前我省养护投资每年9亿元左右,只能维持,大都没能实现预防性养护,有甚至的造成失养。今后要进行养护投资的科学化决策,实现预防性养护。延长大、中修时间,使道路设计期内,养护费用最低。
③编制公路养护中、长期规划
借鉴国外已有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利用先进的公路管理系统,根据公路等级、路面等级、建设时间、交通量预测、养护水平、养护质量要求、公路性能变化规律、新建路网规划,以及养护投资等综合情况,编制建立公路养护中、长期规划,实现公路的全面预防性养护,使养护投资总体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2)充分发挥养护资金投入效能
由于公路资金的严重短缺,导致养路经费的入不敷出,公路超期服役问题比较严重。要强化养护资金管理,实行养护投资定额管理,提高资金投入效益。通过养护费用定额包干使用,结合养护质量目标考核,来解决目前养护费用管理中的养护成本高、个别地方平调和无偿借用养路资金,以及养护费用会计监督弱化等问题。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
公路养护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避免短期行为。要将小修、中修和大修结合起来,明确养护年限目标,完善合同管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产生长期效益,形成养护的良性循环。
(4)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
1994年,交通部修订颁布了《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5-94),适用于一般公路和混合交通的汽车专用公路。该标准采用以公路病害和缺陷为病害含量指标的“好路率”作为评定公路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另外还采用“养护质量综合值”指标。该标准的颁布对于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国公路的养护质量,指导基层养护机构进行养护生产,促进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但评价指标中,对影响行车质量与安全的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等指标重点不够突出。
2002年,交通部印发适用于高速公路的《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采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指数MQI和相应分项指标来确定高速公路的养护质量。对公路大中修工程项目还没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一般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J071)执行。
我国要以“现行规范为依据、结合省情、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为原则制定各省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突出影响路面行车质量、行车安全及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以保证公路的服务水平。
(5)广泛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
在养护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要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手段,对养护情况进行及时而科学的检测,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养护质量状况,并科学分析预测公路性能变化规律,为养护管理、养护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6)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
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对公路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养护管理部门依据公路养护质量检测评价报告,加强对公路养护质量的管理力度。
4探索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
4.1制定强制性的路面养护技术标准
公路养护工作涉及路面、路基、桥梁、安全等所有的公路设施,内容十分繁杂。而且有许多内容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评定。路面状况是影响行车的最重要因素,所以首先制定强制性的路面养护技术标准,确保公路的服务水平。
4.2建立路面质量检测评价制度
建立路面质量检测评价制度,使养护质量满足要求。同时采集路况数据,为养护大中修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保证路面养护质量和养护决策的科学性。
在路面使用初期,对各路段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按照规定的调查频率对路况进行检测评价,通过路况数据评定路面状况,充实完善公路数据库。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长期观测和调查,研究其变化规律,分析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以确定养护对策方案和养护计划。
4.3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获取路面管理数据,同时利用路面管理系统,实现路面养护决策科学化,全面实现预防性养护。
4.4大中修养护经费实行定额管理
为充分发挥养护资金投入效能,强化公路养护投资管理机制,实行养护投资定额管理和招标管理。
4.4.1省厅对大、中修项目实行定额管理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公路等级、路面等级、交通量大小、路况等情况,结合交通部与各省有关养护定额编制办法和养护定额来测算定额。养护费用定额包干使用,养护质量目标考核。
同时,引进公路养护质量检测咨询机制,根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咨询报告,及时核拨工程资金,即省厅对大中修工程先予拨部分工程款,然后按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拨付资金。
4.4.2对大、中修项目实行招标管理
根据大中修定额,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合同管理;实行监理机制和养护质量检测咨询机制,以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
4.5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
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加强养护质量的监管力度。在目前的养护质量监督控制体系中因检测工作量很大,而又缺乏专业的快速公路检测设备以及专业检测人员等,导致不能及时提供全面系统的检测数据。
建议对公路的养护质量,引进咨询机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进行检测评估。参照国外经验,结合各省实际情况,公路管理部门可在公路检测设备的投资和检测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养护管理部门依据公路养护质量检测评价报告,加强对公路养护质量的管理力度。同时,建立养护质量数据库,以预测使用性能,科学决策,全面实现预防性养护。
4.6完善加强合同管理
完善加强合同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避免短期行为,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小修保养、中修和大修相互之间不挂钩,容易形成养护单位对小修保养不积极,等待中修;而中修时也不重视,又等待大修的情况。同时,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积极性也不高。
应明确养护年限目标,养护质量新标准、完善合同管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产生长期效益,形成养护的良性循环。
(1)应制定养护使用年限目标要求
如对高级路面,中修的使用年限目标为4年以上,大修的使用年限目标为6年以上;大中修使用年限内只进行日常养护、小修保养。
(2)对新改建公路的标准要求应严格把关,以减轻大中修养护压力。
现行规范对高级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为12~15年,在设计年限内允许进行一次恢复路表功能的罩面维修。但目前国内路面实际使用寿命,还达不到规范要求。目前,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可对新改建公路的高级沥青路面质量要求达到如下目标:3年内不小修保养,6年内不中修,10年内不大修。即在设计使用年限前3年内只做日常养护(3年),第4~6年内进行小修保养,第7~10年内中修,第11年以后才进行大修。新建桥梁10年以内不中修。
(3)完善加强合同管理
建议对养护承包期、承包费用方式、以及缺陷责任期等合同内容进行完善。
如小修保养制定5年承包期,明确考核目标,实行总额承包,定额计量支付等。5年承包期可采用3+2或4+1形式,也就是说先与承包人签定3年或4年合同,然后根据承包人的情况、条件变化、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定,以解决是否续合同或更换承包人。
对大中修、新改建的质量缺陷责任期延长,与养护使用年限目标相联系,同时建立奖励机制,以保证双方利益。
4.7建立养护质量评价制度及处罚办法
每年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进行养护检测评估。用数据说明养护质量,省厅部门依据公路养护质量检测评价报告,加强对公路养护质量的管理力度。
4.8项目业主公路的养护管理
(1)实行大中修费用年度定额预留
按照预测的公路大中修年限及大中修费用,每年从公路收费中预留大中修费用,实施大中修时集中使用。不足部分当年补齐,节余部分留做下次使用,建立专门帐户,专款专用。
(2)公路的养护质量、大中修的决策,由项目业主负责,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按照有关养护规范,进行检测评估。
5结语
公路养护在保障路网畅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养护中的大中修工程,工程量大、占用资金多,在公路养护中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通过对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新体制将充分借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最新养护技术,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手段,改变现有公路大中修工程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地使用养护资金、提高公路养护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玉利.路面管理系统原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高速公路编委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许永明.公路养护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李中秋马敬坤(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91)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traffic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 built in the ci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ural highway due to maintenance work is not in place, the formation of the "highway more repair more highway, road and landscape has become worse and worse" situ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maintenance management.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5
前言:在我国的国民建设过程中,公路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是建设的发展和延伸,并且是公路功能得以正常有效发挥的关键和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寻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新路子,已成为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我市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现状
2002年以来,我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投资32亿元,建设农村公路8144公里,于2007年全市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后,农村公路工作重点由大规模建设转向了养护管理,逐步形成了县有站、乡有所、村有员的三级养管体系。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及时转移工作重心,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养管路径,创新健全了养管的长效机制。
二、认识到位是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农村公路有着线路多,里程长,分布广,密度大的特点,单纯依靠国家补贴或地方自筹都面临着养护资金、养护机制等新的矛盾。因此,如果不及时探索和研究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的养管机制问题,就严重地影响了党群、政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农村公路属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大抓特抓的事情,这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的大事,非抓紧抓好不可。制定对公路养护原则、养护管理机构和养管费用筹措以及养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出台一系列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在养护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认真落实。层层签订农村公路养管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奖惩明确,使养护和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科学测算,合理设定考项分值
落实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管养工作的主要矛盾。同志说过,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为此,我们在《考核办法》中,特地加大了对地方政府落实养护资金的考核权重,规定地方政府列支养护资金占70分,养护质量占20分,养护管理占10分。并明确了县级财政落实养护资金的具体标准。在确定县级财政养护资金标准上,我们力求科学合理,既要体现先进性,即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又要体现可行性,兼顾地方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为此我们经过严密的测算和论证,提出了县级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标准:即除国家补助资金外,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0元;县道桥梁每年每座不低于3000元,乡村道桥梁每年每座不低于1500元。并要求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和地方财力的不断增长,县级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也要逐年增加。同时,对养护质量、养护制度、养护机构都明确考核标准和分值,做到了标准明确,任务具体,奖罚分明。
四、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加强农村公路监管
1.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一是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让农民成为农村公路的主体。
二是建议在乡镇设置一名专职的交通协管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规划和建、养、管工作。
三是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拓宽渠道,筹集资金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的养护资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固定的、充足的资金投入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上级公路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对策。因此,要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必须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
3.完善机制,措施到位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要有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逐级签订养护责任合同,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乡镇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措施到位。
4.组建队伍,确保畅通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所以它要求养护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农村公路又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的特点,在养护作业上又是“单兵作战”,因此,在选择养护队伍时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
关键词:农村公路 养护管理筹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路面等级和技术标准逐步提高,农村道路的交通量日益增长,农村公路养护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如何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必须引起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
1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
1.1促进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带动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1.2带动农村客货运输业大发展,村级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农村运输环境。
1.3带动农村旅游、矿产资源、绿色食品的加工利用,资源优势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城郊型农业逐渐形成,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
1.4带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机动车辆的增长和运输业的发展,缩短运力时间,活跃城乡经济。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将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而村道公路没有列入等级公路的范畴,也就没有了建设、养护职责的法律设定。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将村道列入农村公路的范畴,明确规定了村道公路的建设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交通部在测算“十一五”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时也没有考虑到村道公路建设资金的需求。也就是村道公路的建设国家没有资金投入,绝大部分资金得靠广大农民群众一事一议来解决。
2.2主体意识弱,有效管护难到位。地方政府未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职责,主体意识不强,养护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农路管养机构形同虚设,对农村公路管养问题采取回避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道路存在失养弃养现象。
2.3施工质量差,后续管护不到位。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管养投入大,建设范围广,基层技术力量跟不上,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出现了施工质量问题,只注重主体质量,而忽视了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尤其是遇到灾害,损毁严重。一些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上级补助标准低,自筹资金困难,加上部分建设单位赶工冒进,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失去管养很快遭到损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据统计,现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提前损坏率约为60%,有些公路使用不到一年、甚至还未通过验收就遭到大面积损坏,使用率不足正常使用率的十分之一。
2.4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缺乏保障。按照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农村公路养护必须严格执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原则。而随着各地农村公路服役时间的增长,农路管养投入将逐年倍增,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加上大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无力投入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养护,使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
2.5超限运输造成道路损毁非常严重。由于行驶农村公路的车辆超限运输,致使大部分道路损毁严重,甚至造成交通中断。目前,由于政策的原因,对于农村公路县、乡道的治超,现在无法实施。对于超限的车辆,只能在受损较严重的路段设置水泥墩等路障(限宽)限制重车通行,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3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3.1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农村公路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根据农村地理条件、经济水平、交通需求、资金供给和公路使用功能,要恰当利用地形,合理选择路线方案、技术指标和路面结构型式。在项目实施安排中,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做好示范带动,讲究重点突破,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分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
3.2政府要完善农村公路筹资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农村公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如果没有全社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投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在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实行区别对待的投资政策,重点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随着中央、国家投入的增加,它并不能代替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事权和责任。各地方政府要完善农村公路筹资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大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资等方式,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3.3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县、乡两级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建立“政府为主、政策引导、创新思路、多方参与”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资。同时积极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农村公路,鼓励社会和公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个人,以组织义务劳动、支援设备材料、自愿捐资等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事业。上级下拨的养护资金和县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的养护资金由县交通局监督使用,并接受各级交通、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4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工程质量进度结合起来。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要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5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同时结合农村公路本身特点,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和沿线群众的积极性,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管养分离,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的市场化,建立养护工程和正常养护管理工作机制。推行科学、规范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公路养护效率,提升养护质量。对于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别困难并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乡、村公路,可以通过聘用、委托、承包等方式由个人(农户)分段进行养护。
3.6提高管养水平,规范路政管理。由政府出资配备专业养护器械,并加强对所有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和具体管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通过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对公路养护内容、措施、质量要求等进行详细授课,普及公路养护基本知识,提升养护人员管养水平。在路政管理工作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使公路沿线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爱护公路的自觉性;坚持巡路制度,重点对在公路上占路为市、打场晒粮、路肩上堆放杂物、挖掘路肩、破坏公路和行道树、在路旁搭建违章建筑等行为依法治理惩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路桥工程;防水层施工;技术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my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for the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of waterproof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Key words: road and bridge projects; construction of waterproof layer; technology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U41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下,道路工程建设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这种时代机遇下,一方面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公路桥梁技术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施工作业提供了更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在我国目前众多的公路桥梁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及其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应对日益加大的交通运输承载量外,在路桥工程的施工中还应强化对路面防水层的施工技术处理,已达到降低路桥渗水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路桥施工质量性、耐用性和使用寿命的目的。下面文章将从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水涂料喷涂的方式、卷材防水层施工质量要求以及水泥砂浆找平层的施工技术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1路桥工程中关于防水涂料喷涂施工工艺技术以及其质量要求标准
1.1关于防水涂料喷涂的施工技术处理方法
(1)在该施工环节开始前应首先对路基表层的浮灰、细石砾等进行清理,然后依据路基准线对表层凹凸不平、边角缺损处以及上下高差在20mm之外的路基表层处进行相关的修补,必要时可以采用在基层上涂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的方式进行对路基表层的找平处理,以保证公路桥梁基面的平整和坚固。
(2)在施工时喷洒足量的水使基层混凝土完全湿润,待基层清洗湿润后,表面无浮水时,喷涂防水剂于基层表面,涂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当防水剂渗入基层内部,表面无明显湿润状态时,再喷涂第二遍防水剂。底涂层喷洒量应根据桥面粗糙度决定,一般宜控制在0.3kg/m2~0.4kg/m2,以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确保防水材料与桥面黏结良好。
(3)喷涂第二层防水剂后,应有专人负责观察涂层蒸况。约2~3小时后,防水剂涂层将要干燥时(干饱和状态),应立即用喷雾器喷洒清水,以湿润表面为准,不宜过多,以免防水剂流失。这样连续喷水养护24小时,使其达到一定强度,即完成此道工序。
(4)施工时要分段控制,逐项落实,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分项工程检查记录,每道工序完成后,都要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1.2防水涂料喷涂技术质量要求
(1)防水层表面平整,其宽度误差在±2mm以内;平均厚度符合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平均厚度的85%,并保证无渗漏。
(2)阴阳角交接处加胎体铺贴平整密实,附加涂层均匀,无明显搭接缝,保证加铺加涂达到规定厚度,全部工序符合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要求。
(3)防水层粘贴牢固,表面平整、无空鼓、脱落、翘边等缺陷;如有,应拆除破坏部分,重新粘贴,以防止失去防水功效。
(4)防水层实干后7天进行蓄水试验,水高5~10cm,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无渗漏,则防水层质量合格。
2卷材防水层施工及技术质量要求
2.1卷材防水层施工技术
(1)首先检查找平层的质量和干燥程度并加以清扫,然后涂刷基层处理剂,在大面积涂刷前,应用毛刷对路桥表面节点、周边、拐角等部位先行处理。
(2)卷材防水层施工,通常防水卷材应平行路桥线路方向铺贴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排水比较集中部位的处理,然后由基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
(3)铺贴卷材采用搭接应做到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
(4)卷材与基层的粘贴方法:采用满粘法,且卷材与卷材之间应满粘,保证搭接严密。
2.2卷材防水层施工质量要求
(1)贴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符合排水要求,平整洁净,无起砂、空鼓和松动现象,阴阳角处应是圆弧形或钝角;防水层无积水现象。
(2)防水增补剂涂刷均匀,不得有漏刷和麻点等缺陷。
(3)卷材防水层铺贴和搭接、收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且应黏结牢固,无空裂、损伤、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
(4)实测质量,卷材搭接宽度允许偏差-10/mm,其合格率应控制在90%以上。
3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及技术质量要求
3.1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技术
(1)基层清理,将基层上面的杂物清扫干净,凸出基层的硬块要刮平扫净。
(2)洒水湿润,在抹找平层前,应对基层洒水湿润,但不能将水浇透,宜适当掌握,以达到找平层、基层能牢固结合为度。
(3)找平层宜留设分格缝,缝宽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或空铺卷材条。分格缝其纵横缝的最大间距4~6m。
(4)找平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掌握坡度,可用2m左右的直尺找平,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5)找平层在基层与突出桥面结构的连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应随基层做成圆弧,圆弧半径不小于100mm。天沟一般先用轻质混凝土找坡。
(6)砂浆铺设应按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的程序进行,在每分格内一次连续铺成,待砂浆收水后,用抹子压实抹平,完工后表面少踩踏。砂浆表面不允许撒干水泥或水泥浆压光。
(7)铺设找平层12小时后,需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小于7天,干燥后即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8)找平层硬化后,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分格缝。
3.2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质量要求
(1)找平层所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2)路桥表面找平层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3)水泥砂浆找平层无起砂、起皮现象。
(4)找平层与突出桥面结构的连接处和转角处做成圆弧形或钝角,且整齐平顺。
(5)分格缝留设位置和间距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规定。
4防水层施工时注意事项
4.1防水层施工前基层的清理
防水层施工前一定要对基层表面进行清理,清理时应采用专用设备,可用机械钢丝刷将桥面上遗留的水泥混凝土浮浆、砂浆残留物、浮尘清除干净,出现难以清除的部分和铡筋外露的情况,应人工采取措施处理;如有油渍,要用洗洁剂清洗,然后用清扫专用设备及扫帚、森林灭火器等将细石、杂物扫掉,灰尘吹干净,并用高压水枪对基面进行冲洗,使基面板干净、整洁,达到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4.2防水层成品的养生及保护
防水层施工结束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封闭管理,杜绝后期污染,且按规定时间,进行规定的养护,养护期间防止违规作业,禁止车辆通行,以防止防水层遭受破坏。
在养护期结束后,沥青混凝土面层未施工前可在其上开行10t以下汽车,但不得在其上打弯,倒车,急刹车等。10t以上的货车,铲车、吊年等禁止通行。另外,在已施工好的防水层上不得任意堆放物品,严防人为破坏。
4.3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在防水层的施工要严格按施工规范步骤要求施工,在进行防水层施工前后都要对已施工成品进行严格的合格检测,完成验收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作业;在施工时能否按着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将很大程度影响防水层的质量。
各施工段在开始施工混凝土桥面和防撞墙时,应提前通知防水层施工单位,以便他们派出专人负责检查和监督混凝土桥基面的清洁工作。
4.4施工的天气要求
为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时的最低气温不应低于5℃,雨天、大雾及大风天不得施工,且不宜在后半夜潮露时进行施工作业。
5结语
路桥施工中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路桥人应在已有技术及经验的基础上把好防水层的质量关,并积极大胆的探索新技术和新防水材料的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晓霞.如何提高桥面铺装和桥面防水的施工质量[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关键词】公路施工;公路养护;路基养护;计划管理
1.引言
根据公路建设工作总方针的要求,公路养护工作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此,应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进行科学分析,预作防范,消除导致公路损毁的因素,增强设施的耐久性,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针对上述提出的关于公路养护方针,相应的公路养护技术政策主要可归纳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选用当地天然材料和工业废渣,充分利用原有工程材料和原有工程设施,以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养护手段应当应用和推广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养护生产手段,提高养护技术水平。现再进一步地对公路养护及其管理中应采取的策进行深入探讨。
2.公路施工养护管理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养护应当结合施工来采取预防性的养护工作,加大公路养护工程实施力度。因此在公路工程实施中,强化健康监测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对结构状况和养护运营进行抽检。加强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养护、巡查、检测和隐患排查等工作,并及时采取现场监管和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公路施工中对养护采取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是保证各级组织和各种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各司其职,做到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通过审查设计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有无矛盾,采用的新技术及特殊工程和复杂设备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的施工方法是否妥当,概预算是否合理。对公路改善及大中修工程一般均采用一阶段设计,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文件一经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如在施工中确需变更设计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对公路工程的养护工程项目原则上采用一阶段竣工验收。对公路养护施工的竣工验收参照现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执行,检验评定标准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验收委员会(组)对整个工程质量应作出评价,按优良、合格、不合格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并对验收合格的工程应提出竣工验收鉴定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于改善、大中修工程一律实行保养制度,保修期为2年,以工程竣工验收接养之日起算。在保修期内凡因施工造成的破损一律由原施工单位无偿修复。对小修保养工程的养护和施工,要建立实地检查、中间检查和上下工序交接制度。每项保养作业和小修工程项目完成后,应分别由县段(站)或地区总段(处)进行验收。
3.公路工程完工后的养护管理
为有效地加强对公路养护工作的管理,确保完成公路养护所规定的任务,建立健全、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3.1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作为公路养护管理主要部分,对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技术管理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公路建设、养护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办法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同时依靠科学养护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广应用评价管理系统等管理手段,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公路养护的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公路养护质量,使公路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
(1)公路养护质量管理。对于公路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所管辖的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日常养护小修工程的质量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要成立质量程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且检查奖惩办法,按月、分项考核各项工程和日常养护质量。对公路完后的路基养护要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原路设计标准为依据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对路基各部门的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或加固,消除病害根源。路基各断面宽度、坡度应符合技术要求,并按照GBM工程和文明样板路标准提高养护质量。使其经常保持路基坚实、边坡稳定、边沟畅通,公路线形顺适。对公路完工后的路面养护必须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修理措施,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完好,横坡适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路面修补要根据破损情况进行处理,路基破坏必须重做基础。面层修补要按有关技术规范选好材料,搞好级配,选择合理的油石比,进行必要的材料实验。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之间要做到良好的衔接。路面修补质量要保证使用2-3年不出现病害。路面封面、桥梁和沿线设施维修及绿化等,按照各工程项目有关技术标准要进行质量管理。
另外结合路况实际达到以上质量要求的程度,将公路养护质量分为优、良、次、差四个等级,并以优、良等级路况里程之和占养护里程的百分比即“好路率”作为衡量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要求减少次等路,消灭差等路,逐步提高“好路率”。为了综合衡量各单位公路养护质量包括优等路与差等路的增减变化,便于单位之间评比,除统计“好路率”指标外,还可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确定的“养护质量综合值”指标表示。
(2)对于公路工程的养护小修工程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施工管理。小修工程项目都要实行养护部门内部竞争承包办法,竞争对象为养护中心和内部养护工程队,不得转包和个人承包。养护小修工程在资金管理上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的办法。养护工程不得降低技术标淮。养护小修工程管理要做好下列工作内容:编制维修方案和工程预算,进行竞争承包事项,安排施工计划,搞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整理竣工资料,进行竣工验收等。各项资料要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所辖的公路管理机构审批。
[关键词]公路桥;病害成因;处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U4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62-01
前言:现如今,公路桥涵养护工作现已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针对性的对公路桥涵的病害采取有效方法予以处治,这不仅能够提高公路桥涵的使用效率,而且还会加强我国道路建设效果。由此可见,本文对此展开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1 公路桥涵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基进行压实处理时,经常出现沉降不一、路基不实等问题,尤其是在老路建设过程中,老路延展部分未能全面予以加固处理;在实际施工期间,混凝土在进行材料配置时,经常因配置不理不合理、材料质量较差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效果,从而不同程度弱化了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稳定性;基层存在稳定性较弱、分布不均等不足,一旦遭受雨水冲刷,基层的完整性极易被破坏,并且基层还会出现长短不一的裂缝,即使重复补强,也不会去的良好的压实效果,还会不同程度为混凝土带来发展隐患;混凝土存在设计和实际应用两方面的出入,并且传力杆还会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位置偏离、长度不合理,以及质量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这为水泥混凝土带来了较大的应用隐患;混凝土完成浇筑工作后,并不意味着设计工作的完成,还需在此基础上予以养护,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时间[1]。
1.2 沥青混凝土路面
首先,沥青混凝土在设计之初存在设计不合理、设计应用性较低等问题,一旦这类设计产品被用来进行道路铺设,那么路面的承重能力会逐渐减低,进而路面会面临完整性被破坏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沥青材料间留有较大缝隙,当水分注入后,材料间的粘合性会降低,从而导致基层软化。其次,沥青材料未能有序混合和搅拌,并且材料用量不够准确,进而粘合度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此外,温度的不合理掌握还会间接影响压实效果、均匀度以及路面平整性,这对路面应用具有不理影响。然后,沥青混凝土材料质量较差,早期发现的病害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各项设计工作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例如,标高控制不准确、路面强度不达标等,这些问题均会导致公路在使用后期出现沉降、超出承载负荷等问题。最后,沥青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具体,不利于沥青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提升[2]。
1.3 桥梁
桥梁在进行载荷设计时,所提出的设计标准较低,未能遵循运输实际,并且桥梁施工工作质量与规范的质量要求相差较大,无论在施工材料,还是在养护工程中,均未能达到质量要求,这为桥梁发展埋下了多样性的质量隐患;一旦有超重车辆在桥梁上行驶,或者桥梁存在较大预应力,那么桥梁存在安全风险的同时,还会缩短使用时间;当压路机设备陈旧、自然环境恶劣,以及桥梁基础发生沉降变化、混凝土质量弱化等问题时,极易发生病害;当桥梁施工中出现支撑不稳、安装垫位置不准确时,桥梁主梁抗压能力会减弱。
2 处理公路桥涵病害的有效方法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
裂缝病害防治:首先对此进行扩缝处理,然后根据扩缝位置进行混凝土填充,在此期间,应注重填充的深度和填充的全面性;断裂路段病害防治:此时应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裂缝填充方法,当断裂情况较为严重是,应结合实际情况对路段进行翻修;坑洞病害防治:常用的修补方式主要为环氧树脂混凝土有效填充和修补,运用这种处理方式之前需要做好坑洞卫生清理工作;深陷病害防治;根据深陷情况的不同,所应用的修补方式不尽相同,当路段深陷较严重时,需要再次铺设,当路段脱空时,此时应进行灌浆操作,以此强化路基基础,实现路段的完整修复[3]。
2.2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
对于较小的车辙和裂缝实施病害处理时,应先对所处理的区域进行清理工作,当清理完成后,需要再次铺设原材料,针对这一材料进行铺设时,需要注意温度因素,确保材料温度和外界温度保持大体平衡,以免出现热涨泠缩等不良现象;对于较大的车辙和裂缝实施病害处理时,此时这一路段需要重新铺设。当路面面临严重的热浪病害时,需要针对病害部位进行针对性处理,即对凹凸不平的热浪进行削平和填充,必要条件下应对路面全新铺设。一旦出现松散病害,常见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为;使用改性乳化沥青对较低的凝固质量进行封层;第二种方法为:重新铺设法解决粘接料陈旧的问题。当发生坑槽病害时,常用的方法为圆洞方补,这一方法能够保证路段维持平直状态,此外,还可以用路缘石布设的方式实现路面加宽[4]。
2.3 桥梁路段病害的防治
一方面,针对桥梁联系较弱的路段实施病害处理时,由于常见病害表示为裂缝和断裂这两种方式,因此,在进行钢筋连接之前,应将原有的铺设层撤掉,在此期间,应针对弯度较大的桥梁部位实施加固处理,之后对其进行修复处理。另一方面,处理桥梁伸缩导致的裂缝时,经常采用橡胶条换新的处理方式;针对锚固混凝土进行处理病害处理时,应先检查材料强度,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强度未达标时,应对其设置钢筋笼,在此基础上实现混凝土二次仓。
2.4 着重注意的病害处治措施
首先,深化路政宣传、强化路面管理。针对已有的公路桥病害,应首先加强人们预防病害的思想理念,只有这样才会有效减少道路超速、交通违规等现象,与此同时,还会增强人们对公路桥涵的养护意识,人们的公路养护理念也会随之更新。此外,还应注意桥梁的河道卫生以及安全管理等工作,避免出现过量挖沙、非规范施工等现象,确保桥梁使用时间有效延长。然后,加强养护水平。只有高质量的公路桥涵,才能在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在病害防治中投入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全方面的实现信息传播和管理模式创新,以此确保我国交通安全。最后,构建专业的维护团队。针对公路桥涵工作人员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工作,以此提升工作者的积极性,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5]。
结论:综上所述,公路桥涵养护事业任重而道远,并且它属于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因此,应针对差异性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此优化公路桥涵的质量。这对我国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淑华.公路桥涵养护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措施[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12:98-99.
[2] 黄建强.公路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与成因分析及处治方法[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01:46-49.
[3] 张美玲.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对策[J]. 甘肃科技纵横,2014,11:79-80+105.
[4] 孙刚刚.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对策[J]. 科技视界,2015,09:252.
[5] 杨亚.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对策[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9:10.
【关键词】:高速公路 施工技术 路面养护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高速公路成了联通全国各地的快速交通方式,对于加强全国各地的经济流通有着重要贡献。从当前的高速公路施工养护来看,已经由传统的人工养护模式逐渐变为机械化、信息化的养护模式,大大增强了高速公路的养护效率,保障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稳定交流。
1高速公路施工养护基本程序
高速公路作为公路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建设施工养护过程中主要包含了
路基建设、沥青铺设两个大的层面,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公路的选址和测量,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划,选定高速公路的点,以与城区街道和省级公路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宜,经过区域尽量选择地址稳定的地带。
二是建设材料的选择和采购,做好材料的采购计划。
三是路基厚度及机械作业,按照相关设定标准铺设合理的路基厚度,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通过机械作业夯实。
四是沥青材料的选取,保证沥青的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对搅拌均匀的沥青及时铺设,沥青中低温存放。
五是沥青的搅拌,将沥青搅拌均匀之后与碎石充分混合。
六是沥青的摊铺,应当设定沥青一次摊铺的宽度,协调好两边的对接工作,为减小工程时间,可以采取两边对铺的方式。
七是沥青碾压作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碾压,调好碾压机器的工作状态,碾压机器的吨位不应低于12t,同时配备16t的胶轮压路机。
2施工技术及养护的标准化
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施工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标准。所谓施工技术及养护的标准化,指的就是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各个流程之间相互配合,各个系统相互综合,合理组织施工进度而形成的集施工养护于一体的体系。要实现施工技术及养护的标准化,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统一的质量标准。高速公路是国家的重大工程,联系着全国各地的经济,与通行的车辆人员的安全密切相关,高速公路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导致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坚持统一的质量标准。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高速公路的相关标准执行,做好勘测、路基、桥梁等一系列建设,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标准化,从而减少高速公路发生问题的可能性。
二是统一的管理网络。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快速的陆上交通通道,由于其行驶车辆多,车速快,如不对高速公路进行有效地管理就会导致交通混乱,甚至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因而,必须将全国的高速公路系统进行整理和合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制定统一的行车规则和使用规范,减轻高速公路养护的难度。
3施工技术及养护的自动化
所谓自动化施工养护就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和养护,减少人工参与的比例。
一是合理配合各种施工设备。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是一项路线长、施工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的工程,因而合理配合各种机械设备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有着重要意义。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挖掘机和推土机联合使用,在挖掘机作业之后,推土机立马跟进,实现开挖,推平一体化。在沥青摊铺之中,可以由两端同时施工,每端把握好铺设的宽度,实现良好的对接。
二是运用高科技的监控设备。通过在高速公路各收费点和一些路段设置监控设备,不仅可以监控车流量,还可以查看路况,发现道路是否损坏,一经发现立即将损坏路段进行封闭,联系最近的养路部门,及时进行道路维修与养护。同时,通过个收费站的监控还可以发现进入车辆是否超载,车辆是否满足进入高速的条件,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坚决不放行,从而减少车辆对高速公路的损害,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
三是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好、素质高的施工养护队伍。加强对道路养护队伍的培训,使之熟悉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了解公路养护的工作方式,清晰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标准,做好施工及养护工作。
4施工技术及养护的科学化
所谓科学化的施工养护就是运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及方法,缩短工程的周期,提高工程的质量,协调好个路段之间的配合的施工养护模式。
首先是做好施工之中的测量工作。对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影响高速公路质量或建设进度的因素,集中力量进行解决。其次是根据质量标准和招标情况做出具体的施工进度进化。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中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材料采购管理和进场检查,对于不合格产品一律不采用。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做好进度计划的调整,同时做好进度的跟踪、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再次是做好高速公路的检验和验收,按照国家关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准进行检验,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地段勒令整改。最后是协调各个路段站点的配合。
公路养护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不仅关系到高速公路投资方的利益,还关系到使用者的利益,创建一个安全的高速公路环境对每个人都有益处。因而高速公路的养护需要加强各个站点的配合,做好各个路段的养护。
5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关系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做好高速公路的施工和养护是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寿命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做好高速公路的施工和养护就是要实现高速公路施工养护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科学化。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养护质量,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涛.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与施工机械[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09):203-204.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施工管理
公路的机械化养护主要是指在公路养护作业过程中,由各项技术参数相互协调的机械设备来辅助劳动者或全部自主完成养护作业任务的施工过程,且该机械设备可以在已有的作业条件和环境下,以最佳经济技术指标为这一养护作业过程提供速度和质量的保证。高等级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系统中最为重要、承担运输量最大的公路,其养护作业具有对车辆影响较小、养护质量较高、安全和快捷等基本特点,而机械化的养护过程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高等级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实现全面的机械化,不仅能够保证养护的质量、速度和安全性,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施工的成本。
一、我国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逐渐引入国外较为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和养护设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公路养护全面机械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高等级公路的机械化养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整体的养护技术和机械的配置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这使得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养护工作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施工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体养护机械设备的配置不足,机械设备科技含量较低。但是,我国在这些公路养护设备的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浪费现象严重、机械使用率较低、对机械设备的性能使用和开发不足、机械设备的适用性较差,另一方面,我国的很多高等级公路在养护作业时仍在采用手工的传统作业方式,对于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仍在试验阶段,仍然没有得到较大规模和范围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新设备使用率不足的问题。其次,高等级公路养护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素质整体不足。最后,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机制运行不顺利。我国高等级公路现阶段的养护施工与管理方式仍然与普通公路一样,采取事业型的管理机制,却严重忽视了高等级公路的商品属性,公路养护经费来源得不到拓展,难以满足高等级公路经营要求,从而影响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和养护水平的提高与创新。
二、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施工与管理水平的措施
1、改革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体制
由于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需要实现质量与效率的统一,与我国现有的低等级的简单养护施工不相适应,因此,即使采取公司负责制或大道班制,也会造成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的严重不足,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如预期。提高公路养护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使其能够成为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公路养护企业,为实现机械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根据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基本原则,实行规范化施工与管理
高等级公路的机械化养护要以保证养护作业效率和工序完整为基础,不断提高养护的质量和效率,使养护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在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基本原则:首先,高等级公路的机械化养护设备要实现多功能与专业机型相结合,小、中、大型设备相结合。其次,公路养护设备要充分体现出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优势。第三,养护设备要实现病害养护与主动预防养护相结合。第四,养护设备的使用要符合因地制宜、高效、适用、经济性等原则。最后,在养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公路养护施工的一般程序为:第一,优先使用能够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能力的机械。第二,优先使用能够完成较大任务、替代人力的机械设备。第三,优先使用技术水平较高,能够保障施工质量的机械。第四,优先使用施工效率较高的公路养护机械。第五,优先使用技术较为成熟的设备。第六,在旅游专线上优先使用绿化、划线、洒水和清扫机械。第七,优先使用环保性能较强的机械。
3、加强对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新技术的使用
一方面,推广使用环保型的公路养护设备。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旧公路的利用和改造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我国有必要加强对旧公路废料的利用工作。由于我国现阶段还未完全掌握废料再生技术,也缺乏相应的再生设备,因此只能将旧公路的废弃材料抛弃,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产生的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我国应该加强对公路废料再生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强废料利用,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加大服务性和预防性养护设备的关注力度。服务性的养护设备是指公路管理部门为公路上的车辆提供应急服务,减少公路上的散落物和障碍物,促进公路畅通的养护设备。预防性养护设备是指按照评估和检测的结果,在公路病害发生之前对其进行养护,延缓和防止公路条件恶化所使用的养护设备。主要包括微粒封层、稀浆封层、石屑封层和薄雾封层等技术。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等级公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其在公路养护作用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怎样实行好高等级公路的机械化养护施工和管理,也逐渐成为了公路经营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和艰巨的任务。根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出发,制定出适合我国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施工的策略,从而为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江顺.公路机械化养护的现状和思考[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1):21
[2]陈子金.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与机械化养护方法现状分析[J].公路运输文摘.2008(12):2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公路预防性养护及精细化养护工作,通过认真开展路面修补质量年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争创一流的竞争意识、完成任务不计得失的协作观念和不畏艰难实现目标的拼搏精神,确保我局2014年公路养护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活动时间:路面病害修补活动自2014年6月起,至2014年末结束。
三、活动参与部门:养护与工程管理科、路面维修组、各养护站组。
四、活动内容:以路面病害修补为主导,紧紧围绕路面修补质量、指令性修补数量完成率、修补数量超额完成率三项内容进行。路面修补主要指对路面出现的坑槽、拥包、松散、沉陷、车辙、龟裂、路面裂缝、水泥混凝土面层板块破碎及角隅断裂等病害,按照原路面设计标准或有关规定进行的修复工作,上级下达的路面封缝、砌体修复等工作。
五、组织领导
为使本次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立路面病害修补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下设活动办公室,设在局养护与工程管理科,主要负责活动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并检查和监督活动的开展情况。成员如下:
六、实施步骤和要求
(一)计划复核调整。鉴于路面病害动态发展的实际,在5月份,根据市局核定的修复方案以及病害发展情况,对拟定的修补数量、修补方法等进行调整,并将有关情况向市局养护科反馈。同时,做好路面病害修补正式开展前的有关准备工作,如备料、检修机械、施工人员的组织等。
(二)组织实施。在6月至10月上中旬期间,根据市局的指导意见,并依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公路管理局2014年公路小修保养经济责任制实施细则》等相关技术和质量要求,根据不同的路面病害类型,采取不同方式,组织路面组积极、主动、及时修补路面病害,有条不紊地开展好质量年活动。
1、各养护站负责坑槽、龟裂、路面封缝和部分路面沉陷病害或部分砌体修复(具体任务详见《2014年公路管理局公路小修工程指令性计划表》),其它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修复任务由路面维修组或养护与工程管理科组织社会力量完成。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典型向市局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反馈。
2、考评主要内容:按《公路管理局路面病害修补质量年竞赛活动实施方案》中的内容及要求执行。
路面维修组和各养护站组要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按局下达的修复方案规范施工,保证质量,并及时上报各阶段完成情况。
(三)检查验收。组织活动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根据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面病害修补质量、指令性修补数量完成率、修补数量超额完成率三项考核指标,对路面病害修补的有关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对修补效果进行自评,统计实际完成数量,查漏补缺,确保顺利通过市局11月份的检查验收以及年终考评,并争取获得先进名次。
七、奖罚与表彰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寻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新路子,已成为各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几年的工作情况的调查了解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目前建成的农村公路在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加强公路养护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延伸,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一、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然而,在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公路的迅速增加,农村公路养护需求与养护能力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暴雨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护与管理经费后继乏力、力不从心。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为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分建、七分养”是在长期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
1.要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过培训提高工人素质。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要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养护资金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发展的主要因素,足够的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做好的前提。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各级地方政府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农民和沿线的机关单位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中来,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种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创新思路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以新理念、新机制、新办法,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一事一议”相结合,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
1.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群众养护、长年养护与季节养护、流动养护与义务分段养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制度,使养护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
2.对农村公路养护通过招标建立养护试点。养护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养护单位,对参与投标的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登记,与最后中标者签订公路养护工程承包合同,合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养护招标承包合同,以中标报价为准承包,金额一次包定,自负盈亏;另一类是损毁工程的修复、大中修工程等“一事一议”承包合同,“一事一议”项目必须事先报告调查、设计预算,后报局领导审批,按照“工、料、机加补贴”原则定价,再组织实施,最后验收结算。养护承包期限一般为一年,承包内容与养护质量实行合同管理,将养护内容,路面、路基、桥涵、沿线设施、绿化等作为合同附件附于合同后面,对养护质量及养护主要技术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实行奖惩兑现。建立养护试点之后,养护体制改革平衡过渡,农民代表工身份顺利转换,养护成本下降,养护质量得到政府、群众好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竞争效益都比较明显。
3.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实行“分段挂牌、责任到人、工效挂钩、定期检查、奖惩兑现”的管理办法。日常养护可按500元/(年・km)的标准确保人员经常上路,做到日常路面清理,破损及时进行修补,病害及时处理。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可结合各自实际采用:季节养护、流动养护、义务分段养护、村民承包养护、委托养护等。
【关键词】农村公路;施工阶段;现场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
农村公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必须有针对性,能够适应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且符合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在工程施工前,应对工程技术文件、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符合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要做好农村公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应该做好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注重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科学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注重施工设备的养护与操作管理,注重进度控制及成本控制,做好安全管理与控制等。
一、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农村公路施工中,合理的配置施工资源是确保施工现场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在农村公路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而且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资源上配置均衡。需要根据进度和质量要求合理的分配人力和材料,并编制相应的进场计划;根据材料的使用情况来确定储备的材料量;根据天气状况和实际进度及时调整计划,做到各方面的统一。
二、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
施工材料控制是农村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公路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应该对材料的使用量和材料的管理做好严格的控制,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且该计划要符合材料管理体系的要求。如:针对不同的地质加固所选用的材料是不一样的,三合土路基材料和片石路基材料就相差很大,对于材料的检测标准也不同,三合土更加注重存放的要求,片石路基材料更加注重材料进场的检验。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应该根据不同材料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与管理。
三、注重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在农村公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技术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才能确保公路的施工方案合理、施工工艺和流程符合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要求。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技术交底文件做好施工的规划,对重点内容重点管理。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要及时向办法解决,确保不给以后的施工留下安全隐患。
四、科学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并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与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有效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方式。其通过施工前对农村公路实际情况及对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科学的设置质量控制关键点,通过对质量控制点的控制与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科学的质量控制点设置是保障该项工作科学实施的关键,是确保质量控制管理有效开展的重点。公路施工企业在进行质量控制点设施过程中必须以工程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以此确保质量控制点能够有效控制与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同时,通过现场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监控确保各质量控制点处于受控状态。施工企业还应建立质量控制点检查检验记录,由现场质量管理人员根据检验情况进行填写。为工程工程施工后的技术资料整理、质量问题原因分析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施工设备的养护与操作管理
农村公路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工程施工设备养护与操作管理成为了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公路施工企业,在施工结束后,应该对施工设备进行清理、保养、储存。待项目开工前,应该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养护计划,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此外,施工单位还应该加强对设备操作过程中的管理,避免人为原因操作失误而引起质量和安全事故。应该严格要求设备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施工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来进行施工。
六、注重进度控制及成本控制
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人,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压缩工序衔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七、做好安全管理与控制
农村公路的施工现场,其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加强安全管理是所有工程项目极其重视的问题。因为,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其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比如公路物的位置隐患、施工人员的流动性作业、各种公路材料以及设备的使用隐患等等,这些因素提醒我们,不能不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另外,现场施工存在着很多变化,各种作业需要同时进行,各种进程需要交叉进行,各种环节需要配合进行等等,这也就给现场施工带来了无形的隐患。因此,为保障公路施工的现场有序进行,确保工期按时完成,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首先,应该成立专门的安全小组,小组成员严格要求其持证件上岗,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其次,加强现场管理,成立特定的安全管理机构,充分地发挥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改善施工方法,利用化的施工工艺,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主动了解并学习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手段以及新的施工处理办法,尽量避免使用有安全隐患的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