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音乐教学心得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

第1篇

初中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下面是带来的初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一: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初中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他们既不同于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又不同于沉着、从容的高中生。他们在拥有自己思想的同时,又拥有自己的行事特点,给这样的学生群体上唱歌课,我们更应该深入地了解来自这一阶段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以高度的工作热情为动力,以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让这一处于特殊时期的学生更好地爱唱歌,唱好歌。

一、解决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导致的歌唱困难

初中时期,由于生理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声音也进入了变声期,音色由清亮、纯真而变得低沉、沙哑,这种现象在男生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就导致学生都不愿意张口唱,羞于唱。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要责怪学生,因为这是人生理、心理发生的转折期。

根据这种现状,我们在唱歌课时,教师应多弹奏多范唱,让学生少唱多听并思考歌曲的内在,坚持要轻声歌唱,这样能够避免用嗓过度,尤其是那些平时有挤、压、卡现象的学生,轻声歌唱更为重要。由于变声期,声带经常充血、水肿,假如还用挤、压、卡的方法歌唱,必然给声带带来很大的负担,会严重影响学生声带的正常发育。同时,我们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要注意音域的处理,因为很多的歌曲音域过于宽,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声带负担过重,出现破音甚至喊叫的行为。歌曲音域的正确选择,既可以让学生的喉部得到休息,也让学生在学唱的时候知道应该怎样去歌唱。因此,在歌曲选材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接近教材目标的歌曲,歌曲速度适中,旋律起伏不是很大,较舒展的来歌唱,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正确的歌唱方法能给学生带来歌唱的自信。

二、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导致歌唱困难

由于学生处于这一特殊阶段,心理的变化也会对歌唱的顺利进行设置许多心理障碍。如不能放声唱、不能完整唱等等。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材处理中应避免歌曲音域过宽、过大的的歌曲,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音域的歌曲,以免学生在学习歌曲中导致的声带负担过重,出现破音甚至叫喊的现象。因此,在选材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接近教材目标的歌曲,歌曲速度适中,旋律起伏不大,较舒展性的来唱。另外个性成就感的产生。使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开始模仿成年人的姿态、服饰、发式,甚至更加极端等行为,因此对于这种行为,教师在选择歌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多选一些爱国、热爱生活、宣传团结友爱、亲情方面的歌曲,不选那种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思想的歌曲,坚决不选对学生的情感有影响的歌曲。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把好关,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时浓时淡,时好时坏,我们要善于诱导而不能加以斥责,怪罪学生。对于学生道德意志逐步发展,理想信念逐步形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总是处于冲动、摇摆不定的状态。相当一部分学生今天想当个科学家,明天看场武打片,就想当大侠等。这些都反映了初中时代学生起伏不定的心理特征。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应选择一些内容比较温和、抒情、柔美等相关题材的歌曲。

三、解决学生特殊年龄段不能声情并茂导致的歌唱困难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情况,我们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歌唱。

1.一部分学生音色好,领悟歌曲的内涵能力强,能歌善舞。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在上课时多多领用他们带动其他学生歌唱,并多引导用正确方法演唱歌曲尽量让他们充分深入到歌曲中来,(下转第36页)

(上接第42页)教他们如何用声音来表达歌曲所蕴含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搞文艺活动时,可安排他们来编排歌舞节目。

2.一部分学生音色还可以,理解能力也不错,但是不怎么喜欢唱歌和表演,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不能强迫他们来表演,应让他们与大家一起集体歌唱,让他们在歌唱中找到快乐,并逐步把其他们吸引到歌唱表演中。

3.一部分的学生音色一般,有时跑调,但很喜欢表现自己。

这样的学生让他们和同学们小声跟唱,听听想想,用同学们的歌声调整自己的音准和节奏。等唱熟了再大声唱。

4.有的同学不喜欢唱,但是有文学细胞并且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洞察力都很强。

对于这样的学生在几分钟时间内说一说,谈一谈他对该歌曲的理解,讲一讲该歌曲所提倡宣传的思想及我们学唱这些歌曲,对于人们有什么意义等。让这些同学加入到积极学唱歌曲的群体中来。

5.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对唱歌不感兴趣,不愿参加文艺活动,特别不愿老师叫起来回答提问,情愿做个听众。

对于这些同学学唱的时候,一定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够把他们逐步吸引到歌唱中来,达到更好的歌唱效果。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那就不是普遍的现象了。我们在上唱歌课时,要事先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仔细的分析区分出来,充分利用前四种情况的同学进行教学唱歌课的整个过程,密切注意第五种情况的同学,让其自觉遵守纪律,将唱歌课较为完整的完成这个教学过程

总之,让学生科学的发声,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情感的歌唱,让学生完整的歌唱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才能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歌唱,只有对学生实行因时因人的制宜,我们的歌唱才会越来越精彩。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二:初中音乐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

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三:合唱是指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组织工作。需要教师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对学生有影响力和亲和力。能保证每周至少2次的教学时间。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算你的音乐天赋再好,也不可能一朝学成,需要长期的兢兢业业的刻苦学习。

第一,要有计划。合唱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认为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说有点象样可以参加一些比赛。那么这几年的教学得有目标和重点。首先要注意声音的统一训练并伴随气息的训练,再慢慢的给予和声听觉训练,多声部的合唱训练,音准训练和歌曲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通力合作的结果。合唱拒绝:“个人英雄主义”。

第二,要有耐心,恒心。对学生的声音要有敏感,敏锐的听觉,发现不好的声音要立即纠正,注意自己范唱的正确。因为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如果自己的声音不正确,他们就不正确。不要急于求成,歌曲的练习要细致,完美,不要粗糙了事。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本着一颗赤诚的心坚持不懈,决不气馁。

第三,要增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声部听觉才会敏锐,才能训练出一支出色的合唱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多看指挥家的处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我在进行《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的合唱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和节奏以及它的强弱规律。然后要求学生体会这首歌的情绪,在演绎的同时要表达出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接着我在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统一的声音来达到合唱的最佳效果。

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革音乐课堂教学,重视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加大改革力度,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使得音乐教学手段灵活多样,音乐教学过程丰富多彩,音乐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从而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与改进,从而获取一些教学心得,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共斟酌。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兴致盎然地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比如,音乐学习中的歌曲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还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歌曲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师唱生随”上,不仅教师教得枯燥,学生也学得无味,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鉴于此,教师在歌曲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与“赏”,即先让学生反复听,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认真领会歌曲中所表现的意境与内涵,并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再带领学生学唱。实践表明,当学生初步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思想与意境,那么当学生在跟随教现学唱时,就不再是“干巴巴”地学唱了,而是饱含感情跟唱,而当学生投入感情学唱时,还会在反复的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音乐之美,领略到歌曲中所包含的艺术之美,从而在跟随音乐教师学习到歌唱技能与技巧的同时领略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无穷魅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彩云追月》这一首民歌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为学生播放带有《彩云追月》的视频让学生静心欣赏,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音像中,并被优美动听的旋律所感染,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浓厚兴趣,情不自禁地随着视频中的音像模仿与哼唱时,不失时机地讲授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这首歌曲的特点与风格等,从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当中,通过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准确而生动地演绎这首歌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投入“情”与“感”,以真挚的情感领略音乐中所蕴含的深远思想与音乐情趣,从而有效提高参与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促进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拥军秧歌》这一首近代民歌时,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会先向学生介绍该首歌曲的背景与特点,然后,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学唱,势必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使得音乐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并一定程度地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这与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要求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必“正襟危坐”,即鼓励学生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诠释出内心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发言,让学生说一说在听与赏的过程中,所领略到的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内涵等。实践证明,应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还表述出在《拥军秧歌》这首歌曲中所感受到的热烈而欢快的激情,使得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热烈。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手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得教学活动过程充满了情趣,从而明显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素质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39-01

传统的音乐课教学理念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技艺性的课程,所以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即为“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这种教学理念是十分陈旧、落后的。音乐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应当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初中音乐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使学生在音乐课中真正能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已经逐渐走进了中小学各门课程的课堂。所谓“情景化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元素创造出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春节序曲》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电脑向同学们展示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等反应春节生活的视频以及全国各地欢度春节的照片,通过这一系列的展示在课堂上营造出浓浓的春节氛围。紧接着,教师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畅谈大家在春节时候看到的一些趣事以及收获到的心得体会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意识。“情景化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轻易地将音乐课堂的气氛推向。“情景化教学”拉近了音乐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达到“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用音乐点缀生活”的效果。

二、运用相关音乐软件 培养学生独一无二的音乐个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课堂之中,成为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音乐课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计算机教室,方便学生利用便捷的计算机来进行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向同学们播放初中音乐教材配套的视唱练视音频材料,这样必将使上课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很好地充实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同时,像“TT作曲家\Encore制谱软件”这样的音乐软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大有裨益。学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操作使用这类软件,按照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进行旋律的简单创作。由于每个学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迸发出无限的音乐火花。当然,教师应当注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个性特长,有的学生擅长作词,有的学生擅长配舞,应当鼓励他们自由创新,让他们都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分组进行研究型学习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研究型学习,指的是由教师进行引导,提出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收集资料,通过研究、讨论得出自己的研究结果,最后各个小组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由老师来进行总结、评价。研究型学习的模式同样适用于初中音乐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倡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研究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各小组通过《青春舞曲》这首歌来分析中国民歌的特点。学生可通过书本、杂志、网络等多方面的途径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来总结出中国民歌的特点所在。研究型学习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将问题抛向学生,一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深度。

四、注重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音乐对于人的身心都有着良好的陶冶作用,教师应当注重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我国有很多宣扬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的歌曲,教师应当教学计划中安排适量的课程专门进行此类歌曲的欣赏与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美德。在进行课本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也应当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蕴藏的深厚的内涵,从而达到启迪和教化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应抓住时机向学生们讲述中国军人坚强、英勇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如今的时代需要的是拥有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优秀素质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将音乐课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必能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智德兼备型人才。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音乐老师需要不断改善、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个性和潜能,培养起学生的优秀道德情操,从而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自我提升的殿堂。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想象力;教学效果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在欣赏管弦乐《七子之歌――澳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我提问:两种音乐表现的是同一个内容,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在讨论总结之后,我用简短的语言将音乐形象进行描绘,然后让学生再听音乐,这次我要求大家听音乐的同时展开想象,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

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通过标题音乐进行想象,还可以找一些无标题音乐,如视唱、各种练习曲,在学生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另外,在学习歌曲或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内涵,说出歌曲的情绪,或借助画面、道具想象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办法。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表现空间,如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纪念日活动等都是提供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意观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了解音乐内涵,正确表现音乐。

2.创设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

第5篇

【关键词】欣赏教学法;音乐教学;感性因素;学习效应

【中图分类号】G35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54-02

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文化课教学。因为音乐教学需要打动学生的审美情趣,需要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模仿美、创造美的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介入,这些能力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过程中习得知识、提高技能的物质支撑。

首先从音乐欣赏的过程看,音乐以歌词的词义和曲调的韵律来表现,它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引起人的情感反映。所以,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经受着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的品质因人而异,因为欣赏者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不仅仅在被动的听取,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对音乐所表达出的内涵进行个体体验。尽管体验的的内容有着个体差异,但是,音乐欣赏绝对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欣赏体会,及至“听而有感、感而有知、知有所悟、悟有所得”。

既然音乐是通过人的欣赏活动走进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那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就离不开对欣赏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但中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及人生阅历的积淀都不足,自我欣赏的准确程度还不够,甚至于热爱音乐,急于想了解音乐和走进音乐,但方法并不一定适宜,音乐的感知能力会有差距。从自己的教学经验看,如果教师只是就课程知识来授课,注意不到采用欣赏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听觉和艺术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不足,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只能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和教师讲解到的,而发自内心的理解包括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理解会是不足的。

欣赏式教学方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其实并不是一个创新式教学方法,而是一个在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差距,需要加以认识、梳理和调适。从差距上看,集中表现为四点:

其一,对本民族的和外民族的音乐内容结合式欣赏不足。我国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在选取内容上,偏重于对世界名曲的欣赏,如从整体以及单元的欣赏课程内容安排就是这样,其主体安排的都是以欧洲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而我们的民族音乐从量的安排上失衡,过于少。外国的名作固然需要学习,洋为中用是发展我国文学艺术一贯坚持的方针,但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应该是音乐可学习内容的根本。

其二,对课堂内和课堂外的音乐内容结合式欣赏不足。中学音乐教学中欣赏式教学方法的采用,无疑是以课堂为媒介,在教师的有意而为之下进行的,但这样的欣赏式教学活动毕竟有限,限于教师的引导,限于学生所能够听到的和看到的,很少能够将这样的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用。如果能够将欣赏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可获得极大的解放,在更宽泛的层面来接受音乐的感染和熏陶力量,一定会比单纯的课堂内欣赏式教学方法的单调式使用效果强得多。事实上,学生能够从社会中获得音乐知识欣赏的机会和途径很多,只是需要学校和教师为之牵线搭桥。

其三,教师的导向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和谐。教师是音乐欣赏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者,教师的教法是为满足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采用的,教师处于学习活动中的引导位置。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经验仍然在左右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如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凭教师的喜好而选定。音乐教师大都是专业音乐学院毕业的,他们较注重钢琴演奏、音乐历史知识或声乐的表演等,所以,教师的设计常与学生的需要相脱离。毋庸置疑,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对所讲授音乐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相应的发展。那么,教师安排的欣赏内容与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一定应是学生需要的和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感知力的。

其四,音乐欣赏教材与音乐发展现状间的不和谐。我国中学音乐教材内容的编定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时间内,音乐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翻天覆地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但音乐欣赏教材基本内容的框架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大板块的格局没有什么变化,而且仍以几千年、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经典音乐知识作为学生欣赏的素材。越是传统的经典的越需要传承,但时尚的现代的音乐知识不应缺失,且应该作为主体内容,因为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音乐理当如此。鉴于此,中学音乐教学中欣赏式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过欣赏乐曲要素感受音乐

音乐要素包含于每一首乐曲之中,如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织体、和声、调试、调性、曲式结构等音乐的表现手法都可从所听取的歌曲中感受到。那么,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不能只是就理论讲理论,可选择适当的歌曲,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视听,让学生感受这些音乐元素在乐曲中的表现和作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还可将歌曲欣赏纳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带着学习任务欣赏音乐,从认识音乐的组成元素举一反三的感受歌曲,把学生带入音乐欣赏的美妙殿堂。如引导学生认识旋律线,每首歌曲的旋律都是不一样的,但又都是有旋律的,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一边讲解,一边听和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变活了,学生不单听到了教师讲解的理论,还听到了乐曲中的具体表现,将理论学活了,将记忆变扎实了。

二、通过情感共鸣感受音乐

音乐中充盈着丰富的情感,因为音乐中的情感因素作用于倾听者的情感,才使得倾听者获得情感体验,进而了解和认识所听取音乐的内涵,所以,情感共鸣来源于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结果是架起学习者与音乐知识间相近相知的桥梁。与所听取的乐曲达到情感共鸣的程度需要音乐知识和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的相互作用,并非是每个人的情感共鸣与所听取的音乐的独特内涵都是一致的,这里所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天分和造诣,这里需要教师的导向和点拨,这里需要欣赏式教学方法的介入和作用,尽量的将学生带入音乐所要表达的基本意境中,能够准确细致地体验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受到其熏陶,从中认识和把握所应该习得的音乐知识。首先,要实现感情上的直接体验。学生在欣赏之初即可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将自己的感情倾注于音乐中表现的感情。教师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倾听不同表现力的一些歌曲,听后结合歌曲中音乐元素的表现来发表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听后体会,之后,教师进行点评。例如欣赏《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乐段,这一乐段旋律线此起彼伏、造成雄壮豪迈之势,将活跃青纱帐和万山丛林里的抗日英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将乐曲放听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旋律的变幻、意境的刻画。学生会发表不同的看法,使用不同的词汇,但是,其中所表达出的震撼人心的爱国精神、英雄壮志,学生是都会感受到的,所不同的是,其中的音乐知识不见得所有同学都会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将其中应该把握的音乐知识明朗起来,强化于记忆。

三、通过反复倾听强化音乐感知

第6篇

[关键词]求新 创新欲望 寻奥探秘 视听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255-01

音乐教育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们学会从另一个渠道来理解世界。美好的音乐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使人愉快健康,还能陶冶人的情操。

通过几年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都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个音乐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手。基于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状态,探索音乐教学的“求新”之路。通过实践,我认为“求新”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方法新。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到有新鲜感。如情景教学法,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形象、直观;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可望又可及,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也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综合使用,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寻奥探秘的求知欲望,可以穿插启发式提问;时而组织活泼热烈的讨论;时而进行饶有兴趣的对话;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如上欣赏课《梁祝》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首先我介绍了流传于民间的关于《梁祝》的爱情故事。接着我继续讲解:“如在楼台会中,乐曲采用了大小提琴对答的方式,如泣如诉的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相互倾诉爱情的情景。此情此景,感人肺腑。”使学生领略到了爱情的真挚,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的奥秘,乐曲中如歌如泣的倾诉使人浮想连绵,如梦如幻。此时,我见火候已到,便话锋一转,进入正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我们在《梁祝》恢弘的爱情曲调中去感受如歌的情,如情的爱意。”几句话便引出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和好奇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学手段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应现代教学手段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创造出悦耳、悦目的教学情景。但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而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感,采用适当的交流方式,要从教学实际需要,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方面,打破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图画的描绘中掌握音乐的主次、曲式结构及情绪。如:我在教欣赏课《在钟表店里》这课时,先让学生观赏自己带来的小台钟及听它们发出美妙的声响,然后再欣赏音乐,结合生活中的钟表声理解乐曲所描绘的情景,每个学生都很投入,整堂课以活动为中心展开各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自己主动参与中理解音乐。

第三,教学内容新。教师应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材,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材中;把能反映现代社会和学生生活情趣的校园歌曲和优秀流行歌曲引进课堂;也可以利用校庆、五四等大型文娱活动之际,大兴演唱歌曲之风,把团结之歌、爱国之曲,唱到校园的每一块土地。如可以告诉学生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调节人的精神活动,产生镇静、安定、镇痛、兴奋、调节情绪的功能,音乐对多种疾病有着治疗作用,如音乐可代替进行拔牙效果很好,小提琴协奏曲,能使高血压的病人血压明显下降,《梅花三弄》可治疗烦躁不安,《步步高》则使人精神振奋。孕妇经常听音乐是一种较好的胎教方式,可促使胎儿健康成长和容颜美丽,老年人经常听音乐,可延缓衰老。年轻人听摇滚音乐,则能发泄出心中的不满,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第7篇

对于学生来说,音乐可以培养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从而使学生掌握基础音乐技能和知识。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及,初中音乐的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探讨了改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新举措。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措施

音乐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综合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也需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领会音乐的魅力。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自我情绪调整,努力在课堂上营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对音乐的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打好基础。教师作为作为课堂情绪的引导者和主宰者,教师的行为、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学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充分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进入青春期阶段,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随着分组合作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普遍应用,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也成为教师的全新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需分析和整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可保持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实力的平均,不至于差别太大。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大部分时间交还给学生,由其自由支配,以此锻炼学生的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在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时,教师可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分配给具体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听歌、看书、查资料、讨论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这首歌所讲的具体内容,并学习当年不怕苦不怕难的英勇精神,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可在课堂上表演这首歌,最终教师可对学生的表扬进行评价,鼓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提出不足和值得学习之处。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授课,学生对音乐会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和认识,会更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另外,教师也可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最好趣味性强一些,加强对学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从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能更顺利地开展。

三、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音乐本身就充满想象,所以当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大胆创新时,音乐教师需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听音乐,其实听的是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听的是创作者所讲述的故事。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给学生留出发挥想象力的自主空间。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大胆创新和想法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要尽量使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讲述抽象的知识,这样才能化枯燥为有趣,化繁杂为简单。

四、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就目前的初中音乐教材来说,教材中所展示的大多是经典老歌,这些歌与流行歌曲相比,学生大多了解不多,并且可能在学生看来是老古董,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这些歌曲的内容,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很难理解歌词,很难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将教材灵活使用,选取学生容易接受,并可能产生共鸣的相关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前的流行音乐来势凶猛,在学生中流传度极高,这会对音乐教学形成冲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教师应认真分析流行音乐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点到底是什么,尤其要注意分析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哪些内容不适合学生,并有选择性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欣赏高雅音乐,也能欣赏流行音乐。教师可针对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的某个歌手,挑其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在课堂上分析其歌曲的风格、写作特点以及歌手的演唱技巧,教师这样做吗,不但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能改变学生一味紧跟潮流追歌星的态度,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和学习,老师和学生,本应是相辅相成、互帮互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关系,因此,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关系,才能做到师生共长,教学相辅相长。比如,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有的学生就爱说话,或者做一些小动作,这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用眼神或者某种小动作来提醒学生注意,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的眼神和眼色应该能起到很大的警醒作用,这样学生马上就能意识到错误,重新开始认真上课。如果教师能这样做,那么不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尊重老师。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优秀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引导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也需创新,也需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徐艳.刍议音乐课堂中师生的和谐互动[J].才智,2013,(06).

[2]张允红.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多样性的运用[J].才智,2013,(06).

第8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随着国家《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课程的逐步深入的实施,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采用音乐教学的多种模式,更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初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其智力得以提高。现代教育需要改革,重视音乐教育,必须从教师做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手段要新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教师要善于调节调整节奏与步骤,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和表现的时间空间,有探索的机会,并善于设计一些有挑战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音乐课里可以有很多的即兴成分,教师进行很充分的引导,如对歌曲编配前奏或结尾、对歌曲进行演唱上的艺术处理、听音乐编故事并当堂表演、创作诗歌、用简单的画图来表现音乐的进行、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及乐器的演奏等等, 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解决。

2.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直接感知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知戏曲,包括剧情、音乐、演员、表演、脸谱、服装、道具,从感官上刺激学生,以加深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理解。多媒体的直观画面教学也直接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3.娱乐教学法

当前,许多电视娱乐、联欢活动(如《星光大道》、《开心辞典》……)收视率高,火爆无比。娱乐节目颇受大众喜爱的原因在于它的逗笑性和竞争性,然而竞争性又在其中占着主导的地位。那么,把逗笑的竞争性和音乐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便是“娱乐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实验证明:娱乐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使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要深

1.在音乐的美感前提下进行技术训练,获得知识,开创一条音乐教育教学的新路

我在分析研究教材时,抓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例如在戏曲教学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有些流行歌曲的旋律其创作源泉来自于戏曲音乐,例如歌手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它的音乐就是来自于京剧的一个曲牌,音乐电视《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它们的曲调则完全借鉴于京剧中的“西皮快板”,并且将其中的一段京腔说唱和学生喜爱的周杰伦、王力宏的现代说唱进行对比,使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一直被教师所创造的音乐激情氛围所包围,他们在喜欢的流行音乐中发现了戏曲音乐的存在,感受到了戏曲音乐的无穷魅力。

2.强调音乐的情感性和情节性,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

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听赏美的音乐,更有职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美的真正内涵,从而促进其情感的升华。例如《化蝶》的凄凉之美、《保卫黄河》的雄壮之美、《金蛇狂舞》的积极向上美;而现在风靡日本乃至使世界乐坛震撼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奇迹》、《辉煌》使古民乐和流行乐结合,不但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特色美,更体现了一种现代的时尚美。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因此,音乐教师在学生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气氛要活泼

1.强调人人参与

每一节课至少要达到90%以上的学生参与学习,教师不必过于注重学生的表现难度及优美程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自己的感觉。“音乐不属于书本,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感受它,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激情导趣,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营造浓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2.充分利用流行音乐活跃课堂

流行音乐是鱼龙混杂,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的整体欣赏、歌词分析和对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也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

四、教师形态语言要靓

第9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音乐欣赏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欣赏课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如何让学生会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会分析乐曲,采用怎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本课导入部分采用为同学们配乐诗朗诵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并根据故事的起伏随着音乐的变化,有感情的讲述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由好奇到好学,这样,学生每次都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二、揭示音乐背景,深刻体会音乐本质

在欣赏民族音乐二胡课之时,老师可以在介绍二胡的同时,讲述一个瞎子阿炳悲惨而催人泪下的故事。阿炳遭受欺压与压迫,饱受人间辛酸。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凭着灵巧而又长满老茧的双手,演奏出那如泣如诉、浑朴苍井、感人肺腑的音乐,从而流露出对旧社会的控诉与愤懑之情。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著名二胡家的发现下才使这首千古绝唱没有随着阿炳的离开人世而永远消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二泉映月》哀婉的旋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二胡,也深刻地体会两人这首乐曲。又如《红梅赞》这首感情真挚、开朗激昂,充满英雄气概。曾被全国数百个文艺团体的演员演唱过。可是,当时《红梅赞》的曲作者羊鸣同志却因创作歌剧《江姐》的音乐时,因精神高度紧张,身体超负荷运转,得了严重的精神官能症,完全失去记忆。羊鸣同志看着他病前刚刚发表的歌曲《红梅赞》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他淚流满面,高声叫道:为什么,为什么呀!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背景,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些歌曲的内涵。一个人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知识也会越积越丰富。

三、用音乐熏陶学生,使之产生兴趣,学会感知音乐

奥尔夫讲过: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是使这颗种子发芽的。初中音乐欣赏课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活泼的乐曲,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歌曲《上学歌》在教唱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支曲子的录音,使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生通过欣赏而塑造出太阳、花儿、小鸟等自然事物。这样,去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学生上学时新奇快乐的情感和吻合,也就使学生们对音乐产生了美感,并激发了对音乐的热爱。再如《渔歌唱晚》,曲子旋律优美典雅,通过古筝的盐演奏更是古色古香。根据课本上的图画,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描述一幅夕阳西下,渔舟点点、渔歌飞扬的图画。画面和音乐相映衬,学生会在现有的视野里得到广阔的升华,教师形象的描述,学生反复体会,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中树立正确的音乐世界观,进而逐步进入这个无止境的音乐境界。

四、运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品位

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初中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美术、地理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唱歌课《给未来一片绿色》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对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引导学生幻想,培养学生创造力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音乐 趣味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音乐教育同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益,使受教育者的素质趋于优化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充分运用音乐本身的独特魅力和教育功能,采用更为生动、更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感受、鉴赏、创造等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例如:《拥军秧歌》这首歌曲,是一首近代民歌,表现了人们在新年给八路军拜年的情景。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了,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

当然,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想象,是要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着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二、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三、音乐教学是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 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学生们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

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

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 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

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 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马丽萍;英语语法趣味性教学浅谈[J];教师;2011年24期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 欣赏教学 探讨

音乐教育是学校中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其对于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音乐课中,其主要的内容有音乐理论知识、唱歌以及音乐技能的培训,同时还包括对音乐的鉴赏和感受,其中最后一部分是较为重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一、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技巧

第一,让学生自己通过音乐鉴赏工具书的查阅,来选择有用的材料,这样可以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加强对乐曲的基本内容以及主题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其主要的思想思路,并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第二,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中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且很容易转移注意力,因此在欣赏教学中需要全身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其通过实践,也就是利用演奏、唱歌以及表演、动作等方式来融入音乐中,例如,可以让学生演唱某首曲子中的一个片段,尽量融入自己的感情和表情。也可以让学生采用乐器或者跟着音乐的步伐采用随兴的方式,拍掌附和等。在一些歌曲教学中,还能让学生扮演男女主角,并采用各种活泼清新的动作,让学生跟着歌曲情节以及具体的节拍,来参与到表演中去,这时候可以活跃整个教室的气氛,形成一种具有开放性的音乐教学情景,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在进行音乐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在接受音乐熏陶时,加入舞蹈等动作,展示出优美的肢体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抽象的音乐转换成具象的舞蹈的整个变化过程,对这种转化的内在联系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很自然就会思考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就有能力并且很愿意去思考如何将动作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完美融合起来,从而培养其一种深层的音乐欣赏理念。

第三,在欣赏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良好载体,从其艺术的形式上来看,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跟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较。音乐具有抒发感情、撞击情感的特点,也有利于促进情感的交流、宣泄以及审美,从特定的意义上进行分析,音乐是一门艺术,其中灌注了丰富的情感,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学生心中的火花很容易被点燃,从而能够进入到音乐意境当中,尽情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

第四,应该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在音乐教育中,其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需要学生自觉培养起对其的一种兴趣,才能确保音乐学习的动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学会音乐转变为会学音乐,到最终的乐于学习音乐的思想的转变。兴趣是打开学生音乐欣赏殿堂的钥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评论或者聆听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提供学生音乐演出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增长期表演的欲望和意识,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创新教学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倾听。感受音乐需要学生静静聆听,因此,教学中应以倾听作为先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优秀的音乐作品,尽量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作品,同时,音乐演唱以及演奏应该是较为优秀的,且能展示清晰优美的画面,提供良好的音质。这样能满足学生在精神上的需求,且能尽情享受音乐。例如,在教学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四季》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从多个方面来体会乐曲精髓。

第五,在欣赏教学中,应该根据听觉艺术所具有的感知规律,强调音乐的听觉体验。聆听贯穿在音乐欣赏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在唱歌一直到创作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紧扣听的这一个环节来进行。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到听觉的体验中来,可以培养学生音乐韵律,同时,还能深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第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如何欣赏音乐,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性,在音乐欣赏中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对特定的歌曲中所含有的审美因素进行赏析,从而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评价音乐作品。由于音乐鉴赏中包含了审美教育最具体和直接的价值,它的审美对象是特定音乐,而审美的主体是人,这样子就构成了一种特别的审美意境。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并鉴赏音乐所具有的美。

第七,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结合音乐作品以及自身生活经验,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例如,在百鸟朝风这一曲唢呐的独奏曲欣赏过程中,可以采用描绘性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仿佛听到自然界当中各种鸟鸣的声音,进一步联想到我国农村,在喜庆日子中各种热闹欢腾的场景,从而体验到节日所带来的快乐。

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强化欣赏教学的意义

第一,欣赏音乐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不仅理解了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而且还获得了有关表现内容的音乐手段的知识,并了解这些表现手段与作品的关系,从而受到作品艺术形象的感染,使思想受到教育。如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就会丰富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会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欣赏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知识。首先会学到音乐知识,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眼界,认识大量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知识范围,并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及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记忆力。此外通过音乐欣赏,还能使学生对历史、文学、戏剧、社会生活、各地人民的风俗等等有所了解。因为欣赏的作品必然会联系到这些方面。

参考文献:

[1]官思渡著.有效教学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

第12篇

1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那么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往的音乐课中,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以一种枯燥、乏味且单一的方式进行,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然而信息技术却给音乐课注入新鲜的动力,使音乐理论形象化、兴趣化。如在对交响乐队及其音色的介绍时可以适当地用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在同一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此软件的音色库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音色放在乐曲的各声部中,听听不同音色组合而成的多声部音乐片段所产生的音乐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各种乐器音色,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各声部之间每种乐器并不独立存在。

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也可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并且给学生搭设有力的自主式学习平台。如介绍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在让学生熟悉掌握吹奏的旋律《巡逻兵进行曲》的同时,在课程中设计在原有旋律基础上进行创编歌词的环节,进一步掌握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能够用生活化的语言描写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创编。这里使用到了软件TT作曲家,让每位学生直接在软件中进行编创活动,并利用此软件对乐曲旋律进行结构分析。在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填词方法后创编。由于软件本身带有智能自动伴奏功能,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加入的进行曲伴奏风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挑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且一同演唱其作品。从完成的学生作品如《水果进行曲》《蚂蚁进行曲》等可以看出,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便于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音乐知识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音乐要素节奏、节拍这一环节中,可以使用Auralia软件。此软件不仅在音阶音程及简单的和声内容时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节奏、节拍的节奏与速度中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就在Auralia软件中的“节奏”这一课题的节奏风格栏目里,可以请学生一同来听赏,让他们了解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节奏风格特点。与此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改变原有速度,这样又可以让他们对于音乐的节奏与速度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有所了解。

3 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各种音乐文化,将会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如《玩具兵进行曲》这首乐曲通俗易懂,情绪生动活泼,很多学生已听过。但真正理解这首曲子的学生并不多。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套投影片。一上课,就打开录音机放这首曲子,然后根据内容出示相关投影片:“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子里偷偷地爬了出来,他们先排成整齐的队伍行进,后来又打闹玩耍。正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惊慌地逃回玩具箱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啊,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

通过投影片,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了,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趣味化。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学生融入一个有声、形、光、色等凝成的音乐氛围中,如身临其境。在这时候笔者介绍曲子是德国作曲家耶塞尔创作的,他根据自己小时候做的一个梦,用梦里的故事写成的,是很多作曲家写过的以玩具为题材的儿童乐曲中流行最广的一首。好多学生听了介绍产生了浓厚兴趣。笔者又提问:为什么一首曲子可以不分国度,超越时间,飞遍世界呢?让学生了解到“音乐没国界”,它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实现思想和感情交流的重要形式,它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好的音乐不受时间、国界的限制而永远流传下去。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四分之一,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他组合片断的过程中,笔者紧随画面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4 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笔者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13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互动式 情绪 目标 方法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学生的兴趣需要师生共同培养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音乐听众,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需要师生共同营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例如在音乐课上设计 "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或者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音乐课堂上激励学生上台表演唱,准备一些奖品鼓励大胆的学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采用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装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的音乐情感、丰富的想象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一、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二、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三、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箫、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五、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六、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15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新课改后音乐教学的目标。

1 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学课堂,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第一条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了生态型的评价空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充斥着各个地方,对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排斥固定的书本音乐,与其压制、杜绝,不如引导学生去认识哪些是适合他们本身的、哪些存在不健康因素。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将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欣赏课、学唱课,而是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补充现有音乐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2 在音乐课堂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1 创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力。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和演绎的空间,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当今社会课改后的关键所在。

2.2 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人音教材七年级下册)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听音乐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让音乐“动起来”。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之一,在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多变的教学模式教学,采用编舞、律动、器乐演奏、歌唱表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即兴创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借助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把音乐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相结合进行教学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把现实生活和音乐课堂联系起来。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成龙的《生死不离》、林俊杰的《爱与希望》、香港群星的《承诺》,笔者在课堂中教学生学唱这些歌曲,并介绍地震带给人们的痛苦,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受教育,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增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手段,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唱学生《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首歌的相关资料及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可以更好地表现其音乐形象了。

5 结论

课堂教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文化多样化、生动化,贴近学生生活,使今天的音乐课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