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慧园区研究范文

智慧园区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慧园区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智慧园区研究

第1篇

目前,国内一些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先行先试,智慧园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2012年,中关村将示范区“一区多园”的空间信息与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科技金融资源、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整合,促使中关村向智慧园区全面转型。今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暨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项目”投入应用,运用RFID、云服务等构建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体系,从“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三个角度对园区内的人、车、物等资源以及媒体资料等虚拟资产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

一、软件谷打造智慧园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软件谷而言,智慧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智慧化提升园区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在国家级园区中,有63个提出了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级园区也积极开展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南京,“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将南京打造成为“人文绿都、智慧南京”。2011年,在软件谷的建设初期,法国凯捷公司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高端策划和顶层设计,提出将软件谷打造成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云之谷”,以智慧化提升软件谷综合竞争力。

2.智慧园区的建设与软件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核心在于运用现代ICT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海量运算能力,提高区域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因此,智慧园区的打造必须建立在软件产业的高端发展上,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传感网等先进技术将会构建起园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来的全新园区形态。同时,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也将会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必将对今后软件谷的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智慧园区建设是软件谷“二次创业”的迫切要求

对于软件园区而言,第一次创业主要是依靠便利的交通、充裕的人才、优美的生态、完善的配套和高效的体制机制等优势条件,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进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第二次创业需要以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质的政务服务和集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核心是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智慧园区建设上走在前列,才能够更好地整合园区发展要素和资源,创新管理手段与措施,减少运营成本和流程,承接全球高端产业转移契机,加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国内外诸多软件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和现状

1.建设规划

在《中国(南京)软件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南京)软件谷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按照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软件谷;以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服务引领发展,加快云技术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超级云计算服务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三网融合产业园、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基地。

2.建设目标

以建设“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软件园区为目标,优化顶层架构设计,集成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化建设模块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园区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主导产业的巩固与提升,实现“政务工作公开化、园区服务网络化、数据资源共享化、辅助决策智能化、体系建设标准化”,高标准建成“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智慧园区。

3.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

目前软件谷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有 IBM 润和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北大工学院南京研究院、中兴通讯全球云计算中心、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虚拟软件园、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紫金(雨花)科创特区云端虚拟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等,可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技术支持。

4.正在搭建的体系架构

软件谷目前正在按照“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精心打造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专业园区,并积极搭建“一中心、三平台”建设架构,即: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及依托超云中心建设的“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等三大平台。

(1)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软件谷的基础云平台,今年年底将正式建成,未来将承担为谷内各类软件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也是软件谷建设智慧园区的核心技术依托。该中心主要建设云服务和云应用两个平台。云服务平台一期建成后,计算能力将达200万亿次、存储规模将达PB级,后续超算性能指标还将扩展到千万亿次以上计算能力和EB级别海量存储规模。云应用平台则提供创业孵化应用云、培训应用云、研发测试应用云、政务应用云、治安应用云、环保应用云、交通应用云、教育应用云、医疗应用云等业务。

(2)“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该平台主要引进智慧产业领域内的高端企业,聚集智慧产业上下游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对智慧产业进行顶层方案规划和分模块设计,研究适应软件谷产业特点的智慧园区架构和产业链等各个方面,开展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警务、智慧环境、智慧电子商务等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完整的智慧产业链条。位于软件谷A8地块的楚翘城项目是软件谷公司自主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与南京电信的合作,楚翘城从设计、建设到管理、运营、服务都贯穿了智能化、宽带化、无线化、融合化的理念,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本,达到商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工作高效化。

(3)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该平台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整合谷内现有的公共技术平台资源,打造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孕育孵化载体,从软件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索、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关键软件产品和应用的产业化促进等三个层次开展软件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为谷内企业在大数据、云渲染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尝试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强大专业的后台支持。

(4)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该平台汇聚谷内所有行政资源,负责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分解年度目标、安排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组织人才培训、交流发展经验、开展绩效评估等工作。软件谷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及时解决软件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任务跟踪和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高效推进。同时,设立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行政管理、企业服务、企业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特点,全面负责“管委会—职能局或专业园区—企业”三级信息化建设与指导工作。

三、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规划

1.三大策略推动智慧园区发展

一是抓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软件,通讯、移动互联、游戏动漫等行业应用软件,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数据服务,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着力优化软件产业结构,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抓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紫金科创特区、创业创新城和中以智慧园等一批载体,大力推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产业园建设。三是抓“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积极做好企业落户服务工作,储备一批新的合作企业,逐步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慧行业应用领域形成集聚优势。

2.加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建立惠及企业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部署针对园区的网络解决方案,建设简洁、可靠、高性能的园区网络,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和无线宽带信号全覆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与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各类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提升宽带互联网省际、国际的出口能力,建设全市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日常运行监管与网络监测预警,加强对重要设施的保护,建立应急通信保障机制。

3.积极推进三大功能应用

一是加快推进网上企业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库,定向各类扶持企业的政策、信息、资源,实现从项目准入手续办理、专项申报材料评审、统计数据分析、专业技术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财税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二是加快“智能招商”模块建设,将谷内所有可利用的土地、楼宇资源和招商条件等信息全部入库联网,根据招商对象的实际需要,在第一时间为其寻找符合条件的落户资源。三是加快企业与园区的社区媒体交流平台建设,及时汇总谷内企业对园区发展和政策服务的具体诉求建议,及时有效准确互动,有针对性地提升环境建设和政务服务水平。

4.丰富业务支撑平台

第2篇

【关键词】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实现

1、引言

IBM在2008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智慧城市”建设也蓬勃发展起来。而智慧园区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多地将其作为增加园区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1)信息化浪潮对科技园区传统管理和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科技园区的智能在信息化背景下产生了转变,由以前的单纯提供园区场地转变为现在的全方位的服务。(3)科技园区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的工作流程及其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科技园区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智慧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系统,此平台能够实现对传统科技园区的管理方式、服务模式等进行升级改进,有利于增强科技园区的吸引力。

2、系统建设原则

基于系统的要求及目标,提出如下设计原则:(1)先进性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实用性,本文所采取的各种计算机技术在目前来讲都是比较先进的,而且能够确保这个先进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另外,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基本架构也是先进的,能够保证整个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系统的先进性。(2)可靠性随着运营管理平台系统的成功上线,园区内各个部门之间和各入驻企业之间的文件传输、申请、审批、合同签订等将会通过该系统操作,若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必然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进行系统原型设计时,一定要确保其可靠性、稳定性。(3)安全性由于整个园区管理部门和入驻企业的各种文件、合同等资料数据全部依赖于该系统,那么如何保证运营平台系统的安全性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本文的设计方案中拟采用多系统容错机制和其他先进的防攻击方式,采用硬件防火墙,隔离非法访问,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4)易用性在系统的设计中要求系统架构易于理解,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不需要过多投入即可实现。并且要求系统界面简单实用,功能完整,管理方便,自动维护。

3、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1体系架构设计

分层式系统结构是软件架构设计中最常见和重要的结构之一。本文也采取分层式的结构。本系统结构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DAL)、业务逻辑层(BLL)、表示层。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3.2关键技术

(1)技术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能被用于一台Web服务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具有跨平台性、简单易学和可管理性的特点。因为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其实现完全依赖于虚拟机,所以具备跨平台性的特征。而且可以采取多种流行的脚本语言,资源也比较丰富。本系统拟采用.net平台进行开发。(2)SQLServer技术SQLServer是Microsoft提供的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的功能。SQLServer为IT专家和信息工作者带来了强大的、熟悉的工具,同时减少了在从移动设备到企业数据管理系统的多平台上创建、部署、管理及使用企业数据和分析应用程序的复杂度。由此可见,SQLServer可以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解决方案。系统拟采用SQLServer作为底层数据库。(3)AJAX技术AJAX技术是异步的JavaScript和XML技术的组合。采用JavaScript调用AJAX引擎来代替产生HTTP用户动作,例如将内存中的数据编辑、页面导航和数据校验等无需重新载入整个页面的请求。当用户给服务器发送请求,此请求并不会直接发送给服务器。而是由AJAX引擎将此请求处理之后再转发给服务器。当服务器将数据返回时,也无需更新整个页面,而只需更新网页的部分即可,能够让用户感觉到网页反应的快速性,可以提高系统响应的及时性。

4、智慧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本系统为满足智慧园区对运营管理全方位信息的需求,为租房管理、物质管理、水电管理、合同管理、企业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支持。所以将本系统分为以下功能模块:(1)租房管理模块:在主界面中点击楼层即可查看园区内楼层的详细信息,包括该楼层包含的房间数以及该楼层中各房间的租赁情况,白色表示“空置房间”,绿色表示“已预订房间”,红色表示“使用中房间”。例外还包括房间详细信息,包括楼层、面积、朝向、设备、备注等信息。用户注册信息后,可以在本功能模块中进行房间预定、租赁等。(2)物质管理模块:本功能模块主要实现园区物质采购的申请与审批。物质采购发起人填写必要信息后点击提交按钮,系统会根据实践生成一个唯一编号。系统会针对每个用户已提交的申请进行监管,显示每个申请的审批状态。用户可以查看未通过审批的申请。(3)水电管理模块:本功能模块是此平台系统的重要的模块之一。包括:数据录入及导出功能、数据查看模块、费用自动核算等。用户将本单位所用电量或水量按照给定的模板创建出Excel文档,就可以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系统自动计算需要缴纳的电费或水费。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将历史记录导出到Excel文档中供用户使用。(4)合同管理模块:本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查看最新预约信息、历史预约信息;企业入驻办理、修改合同、查看合同审批情况、查看历史的合同审批详情、根据合同编号进行合同查询、根据提供时间范围查询合同、根据企业名称查询合同等。(5)企业管理模块:本功能模块包括企业信息录入、企业信息查询、企业用户添加、企业用户查询;邮件功能中的写信页面、未读页面、已读页面、垃圾箱页面、已发送页面、联系人管理等功能。个人信息功能中的基本信息维护、修改密码等。智慧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系统采用开发平台和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数据管理的主要工具,并且实现了Excel文档数据与系统内部数据之间的交互。采用C#作为后台业务逻辑实现的语言。本系统需要的服务器配置包括操作系统Windows2003,数据库SQLServer2005,客户端配置主流操作系统即可。系统运行的主界面如图2所示。

5、结束语

智慧园区属于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科技园区的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以信息流为模型的智慧园区总体功能。该平台系统探索了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智慧园区建设中。本文所采取的这样实现方式为智慧园区的最终完整建立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建虹,王慧霞,侍必胜,徐红涛.基于智慧城市的园区综合管理系统设计[J].电气自动化,2015(37).

[2]艾达,刘延鹏,杨杰.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

[3]张凯书,张怡,严杰.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J].信息通信,2012(6).

[4]王霞俊.常州科教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4).

第3篇

[关键词]智慧物流;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5.15.010

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国内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速度较快,规划建设数量较多,但是多数园区管理较为粗放,不少园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物流运作、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功能障碍及问题。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使园区难以真正发挥出巨大能量。面对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如何充分适应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浪潮,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科学优化园区功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成为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1 智慧物流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

和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物”有智慧,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通过推理判断做出决策,从源头开始对商品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智慧物流的核心是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信技术等设备技术,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平台等各个环节通过运用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等功能,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物流园区是未来智慧物流的核心,同时也是智慧物流运行的中枢。智慧物流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未来智慧物流系统的运行,都必须依赖物流园区。同时,物流园区可以利用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来对园区中各种资源进行感知和监测,及时、正确地对园区的需求做出分析,继而迅速、灵活地响应和处理,使自身运行状态达到最优化,从而达到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

2 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农产品物流活动所必需的存储、运输、装卸、简单流通加工等基本服务,既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也不能对入驻园区客户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性配套服务,更难以为高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服务效能较低。

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物流的感知功能、规整功能、智能分析功能、优化决策功能、系统支持功能、自动修正功能和及时反馈功能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提供了可能。在智慧物流情境之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智慧物流的关键技术应用,实现物流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智能控制,满足物流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园区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3 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化

3.1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运作功能优化

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在仓储、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都有特殊技术要求。传统农产品物流难以适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要求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特点,不能保持整个农产品物流运作过程高效、协调、安全和有序。

在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设备与物流技术,对处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状态中的农产品进行监控,不仅达到农产品透明、绿色、可信、高效、便捷的最高要求,同时亦可实现对全过程的自动感知、智能处理和可信追溯。例如,流通是农产品物流的核心业务,因此成为智慧物流的重点环节。物流园区借助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平台,可以对运输任务、调度配载、运输状态跟踪、运输统计信息反馈等进行管理,不仅有效提高运输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输时间及运输成本,而且做到实时安全监控。通过智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农产品特性对运输工具的温度、湿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整,以求达到产品最佳保存状态,降低流通损耗。农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与流通信息、加工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整合并记录在外包装上,并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上传到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实时方便地了解农产品的各类信息,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追踪与溯源,同时也方便了政府统一管理和调控。

3.2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管理功能优化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简单的基础管理,难以涵盖对整个园区人、财、物的集成化管理,而且较少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决策分析、成本管理等增值服务。同时,随着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园区中智能化系统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使得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变得日趋复杂和困难。

在智慧物流环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不同建筑的同一系统以及不同子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系统进行集成化、一体化管理,实现系统之间有效协同和信息共享。例如,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对园区各种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将包括停车场的地理位置、实时的车位信息等车辆所有信息进行汇集,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且完整的数据支持,同时实现对园区车辆的统一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对相关区域进行能源消耗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对园区进行能耗监测与能源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管理系统,对园区进行安全状态监视、灾害控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从而保障园区安全运转。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通过智慧园区平台提供政府政务服务、园区管理服务、诚信认证服务、民生服务和各类生产、 经营服务等各种智慧化服务,实现所拥有的可拓展业务配置管理功能。

3.3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功能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应用功能仅停留于信息。由于的信息缺乏有效审核、监管,平台作用发挥受到局限。

在智慧物流时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智能化,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平台可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等的多方需求,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实现实时、精准的信息交互和电子交易。例如,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输送、处理、反馈,实现信息化建设和集成,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方之间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提高了用户的物流信息收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避免因过剩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运作成本和风险都得以降低。同时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

总之,随着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对园区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农产品物流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而实现智慧物流园区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艳艳.物联网时代智慧化园区建设方案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第4篇

大家好,我叫,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推选我成为咱们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咱们的小区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中涉及的社会关系就像社会一样复杂。当我们单独一个人与政府或各种机构处于一对一的关系中时,普通个人是很少发言的,即使有不和谐的声音,大家也难以听到。但整个小区作为一个天然的会场,一个人的声音会因集中的人多了而显得非凡响亮。在其它场合个人是很难找到“业主”这样唯一的身份认同的,因为其它场合中的各种关系就显得散乱而不集中不和谐的现象即使存在但也不显眼,而在小区内却截然不同。

我们都知道业委会就是小区实行业主公共事务民主制度,协调办理物业治理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事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公益性是它的最大特点。要成为业委会成员的条件之首是必须热心公益事业,我们业委会成员为业主办事纯粹是“为人民服务”,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有一定组织能力等等条件,我认为自己不仅具备了以上条件,,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能力,懂得物业治理专业知识,知道经济核算,具备处理危机的能力,介于我的工作性质,有双休日,我也有时间来处理业委会工作。要做好业委会工作,先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正确合理的运用它,在处理业委会和物业治理企业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合法合规,要协调处理好业主公共利益和事务,在此我也做好了良好的心理预备,预备在长期的业委会工作中接受我们广大业主的监督,同样要下定决定在面对业主的不理解或者物业治理企业这样那样无故的埋怨、指责和非理性“待遇”时,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泰然处之”。

据相关统计资料,在我们身边最多只有3-4%的业主会有强烈维权愿望,而大多数业主是沉默的,只有通过我们广大小区业委会成员的不懈的宣传、屐以事实和法规来说话,使广大的业主觉醒,逐渐扩大维权的比例。美国治理学家法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工作的奉献”,在此我向大家公布,在这场唤醒、发动、普及法制教育的过程,我将以百分百的热情与主动,投身到维权活动中来。

谢谢!

第5篇

当我们单独一个人与政府或各种机构处于一对一的关系中时,普通个人是很少发言的,即使有不和谐的声音,大家也难以听到。但整个小区作为一个天然的会场,一个人的声音会因集中的人多了而显得特别响亮。在其它场合个人是很难找到“业主”这样唯一的身份认同的,因为其它场合中的各种关系就显得散乱而不集中不和谐的现象即使存在但也不显眼,而在小区内却截然不同。

我们都知道业委会就是小区实行业主公共事务民主制度,协调办理物业管理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事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公益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要成为业委会成员的条件之首是必须热心公益事业,我们业委会成员为业主办事纯粹是“为人民服务”,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有一定组织能力等等条件,我认为自己不仅具备了以上条件,,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能力,懂得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知道经济核算,具备处理危机的能力,介于我的工作性质,有双休日,我也有时间来处理业委会工作。

要做好业委会工作,先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正确合理的运用它,在处理业委会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合法合规,要协调处理好业主公共利益和事务,在此我也做好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准备在长期的业委会工作中接受我们广大业主的监督,同样要下定决定在面对业主的不理解或者物业管理企业这样那样无端的埋怨、指责和非理性“待遇”时,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泰然处之”。

第6篇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景区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对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是景区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建设"数字景区"及"智慧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强省是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旅游业也将被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贵州省发改委,2013) .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旅游强省"重要发展目标的同时解决环境和资源日益突出的问题、确保贵州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抓好资源环境保护尤为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智慧贵州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决策支持系统是具有一定智能作用的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DSS 是在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学和行为科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人机系统。如今,随着各种决策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与 DSS的结合,DSS 已在资源管理、灾害预测、重大决策评价、政策决策和各种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王家辉等,2003; 黄解军等,2009; 杭艳秀等,2010; 刘博元等,2011; 蒋栋等,2011) .决策支持系统是智慧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一般的景区业务系统相比,能实现更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为景区资源保护、提升旅游服务总体目标提供信息技术保障。景区资源保护问题涉及信息量大,主要涉及地图数据、普查数据、遥感数据、调查数据和其他数据,采用决策支持系统对景区资源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有效解决目前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的问题。对于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供以下 4 个方面的决策参考:1) 景区特征的可视化,包括信息获取及存储,使之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2) 景区特征数据分析,包括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景区石漠化、水土流失概况分析等等;3) 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方案分析,包括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方案生成、分析、选择与优化;4) 经济成本与效益分析。

 

1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1. 1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目前,被当前大多数 DSS 所采用结构是 5 个部件四库结构的交互式计算机软件系统,其由 Sprague提出的由两库结构逐渐发展而来 .5 个部件分别为: 人机接口、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和方法库。其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

 

2. 1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DSS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完整的理论框架。

 

近年来随着 DSS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与新技术融合,促成了其在具有人机交互性、技术集成性、决策有效性和系统开放性 4 个方面的特点。

 

1) 人机交互性

 

DSS 是辅助决策者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辅助决策工具。DSS 具有一定的智能行为,但系统本身并不是自己做出决策,而必须结合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同决策者一起做出决策。此外,由于解决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对决策过程进行反复研究,这就要求系统必须提供用户界面友好、人机交互性强的用户界面,便于对决策结果不满意的用户,提供界面接口修改相关的模型和参数,重新设计方法和决策方案。

 

2) 技术集成性

 

决策是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术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做出决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学科众多。

 

3) 决策有效性

 

决策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决策支持系统能够综合相关领域数据和模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或个人提供相关的数据图表、报告等辅助参考信息,帮助决策者进行某些综合性、战略性的辅助决策。概而言之,DSS 的目标是提供合理性、可行性、适用性三者兼具的措施或解决方案,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系统开放性

 

DSS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强调决策者能够针对不断变化的标准、条件和环境,增加、修改或删除系统模型库中的模型或数据库中的数据,以确保系统结构的灵活,便于针对新的标准规范或需求进行扩展。此外,DSS 的开放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标准变化或需求更改带来的系统重复开发的成本。

 

2 总体框架与技术路线

 

集成 GIS、数据仓库、仿真等技术能够为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GIS 具有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表达等功能。数据仓库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能够对海量数据合理规范的存储组织,抽取或整合需要的数据分析达到决策支持的目的。仿真技术与 DSS集成则是指通过建立模型并利用其来模拟系统的运行,得到被仿真系统的基本特性,最终对用户的决策提供支持。通过集成以上技术,系统可以提供给用户可以空间分析、数据存储、数据精确分析、可视化表达等功能,使景区管理者或决策者及时、准确的掌握景区资源概况等信息,进而为景区资源保护提供辅助决策。

 

2. 1 总体框架

 

根据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构建如图 2 所示的"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框架".如图 2 所示,纵向上看,决策支持系统 5 个部件的四库结构能够直观、具体、鲜明的体现。横向上看,智慧贵州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 数据库管理模块;2) 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模块;3) 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块;4) 资源保护模块等。

 

首先,系统根据资源环境保护决策需求,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景区空间基础数据、多专题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规范化存储,通过对所需数据进行抽取,加强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集成与整合。其次,在模型库、知识库的支持下,运用数据挖掘( Data Min-ing,简称 DM) 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复合叠加等处理,进而对景区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脆弱性、敏感性等进行评估。最后,基于景区多源数据,结合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和资源保护模型等对景区资源环境进行监测,当监测景区的生态环境有退化的趋势,就启动方法库中的环境保护方案,科学有效的地控制景区游客容量与资源利用,实现贵州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景区发展达到保护与利益最大化。

 

2. 3 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对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构建( 彭霞等,2011) .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是由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展的智能决策支 持 系 统 与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数据仓库 、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新系列技术相融合的技术路线组成( 如图 2) .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结合组成。

 

数据仓库是指面向主题的、时变的、集成的永久性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最初的提出是为了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而将多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加以融合、提取、整理的解决方案。

 

目前,数据仓库主要用于按决策者需求对传统数据库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重新组织。OLAP 是基于数据仓库环境的信息分析处理过程,是数据仓库最典型的应用。数据仓库侧重于对多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而 OLAP 侧重于多维数据的分析.典型的 OLAP 操作包括上卷、下钻、切块和切片、旋转等操作,上卷和下钻就如同二叉树中的父子节点关系一样,即上卷是通过子节点获得父节点信息,下钻是通过父节点获得所有的子节点信息。切块是通过对有关维设置一个查询条件,获取其部分属性值,得到具有 2 个以上属性的立方维结果。切片则指仅包含具体的某一条属性,是切块的组成单元。旋转则是指将某个在列上显示的维属性换到行上,成为行属性,或者相反。总之,OLAP这一系列的操作目的是将数据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数据挖掘又称为知识发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人工智能和统计方法,从数据仓库中提取隐含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该技术解决了决策支持系统中知识库知识贫乏的问题。

 

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路线,使系统具备以下3 个主要特性: 一、具备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的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形成以规则式、数据集、决策树等类型的知识库,使系统具备了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三、系统不仅能利用模型和知识辅助决策,而且能够通过数据挖掘( DM) 和联机分析处理( OLAP) 从数据中获取辅助决策信息和知识。因此,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分别发挥传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数据仓库等新技术的辅助决策优势,实现更有效的综合辅助决策。

 

3 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园区大学生志愿者 大学英语教学 现状调查

一、引言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博览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超过240个,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观众聚集于上海世博会,参观交流。世博局官方数字显示大概有8万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将参与到世博会之中,其中90.6%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将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自愿无偿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信息咨询、参观者秩序引导协助、接待协助、语言翻译、残障人士援助、媒体服务、活动及论坛组织协助、志愿者管理协助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得体有效的行为,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合理的动机和有技巧的行动。[1]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世博会园区志愿者与来自世界上不同文化,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成功提够服务的关键。世博会园区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与外国游客交流的成败。本文对园区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建议,以期为今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大型会展活动志愿者培训提供帮助。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概述

在过去的20年间,许多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各种角度展开了研究。陈国明[2]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中有效、得体地完成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回应的能力”。 Wiseman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与来自其他文化的成员进行得体、有效交际所需具备的知识、动机与技能”[3]Brian H. Spitzberg指出,“ICC的判定是认定某一行为在给定环境下是否得体、有效。”[4]Gudykunst从交际学的角度出发,把ICC组成要素分成了不确定性控制和焦虑控制,形成了焦虑与不确定性控制 (Anxiety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理论。Martin and Hammer从社交技巧的角度认为ICC包括交际功能行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以及谈话控制行为。Ting-Toomey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涵盖认知、情感、行为这三个方面。Spitzberg和Cupach指出,交际能力模式的三要素是知识、技巧、动机。[5]陈国明提出的个性强度、交际技能、心理适应、文化意识可以被包含于动机和技能两个方面之中。此外,陈国明也提出“知识也应该成为在考虑ICC组成的要素之一”。[2]

Byram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角度出发,在外语教学的框架下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他认为交际能力构成模式包括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6]要与来自另一国家或另一种文化的交际者交流,必须要具备最基本的相关知识,即自己文化以及交流者文化中有关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产物和行为的知识,具备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一般过程的知识。同时成功的交际需要达到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良好关系的建立与保持。这两个方面都需要依靠态度因素。对待外国人与其他文化的态度以及有无交际意愿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交际的成败。知识和态度因素是前提条件,交际过程中表现出的技能也是决定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Byram将技能分为理解与建立联系的技能和发现与交际技能。[6]前者是指分析自己国家文化信息和其他国家文化信息以及将两者建立某种联系的能力;后者是指在交际或非交际环境中发现某些文化信息的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上海世博会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状况,以及上海世博会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在哪些方面存在跨文化交流障碍。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剖析我国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改革建议。本调查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取测试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首先在Byram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的基础上编制《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并设计了访谈大纲。测试卷全面覆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根据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的结果,本测试卷对Byram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个维度都具有较好的效度指标。调查分两步进行,首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上海世博会园区20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测试而后随机对其中30人进行了个人访谈。

1.调查内容

1)《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内容

此调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多采用多项选择题,共100题,分四部分:文化知识问题,交际知识问题、跨文化态度问题以及针对技能测试的情景问题。

2)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访谈大纲

①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是否关心,为什么?

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你的英语老师是否给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采用什么方式介绍?

③你通常喜欢通过哪种课堂活动方式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

④你喜欢阅读或观看与西方文化有关的书籍或电影等视频资料吗,大多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⑤你有外国朋友吗,你经常采用什么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是什么?

⑥在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你是否感到焦虑,为什么?

⑦如果与外国游客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发生交流障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⑧在世博园区上岗前,你进行过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训吗?具体实施情况怎样?

2.调查情况分析及结论

测试卷结果显示,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对文化知识题的平均失误为6.1,平均失误率为29%,其中89%的错误集中在时间观念、身体空间距离问题上;交际知识题的平均失误为5.2,平均失误率为26%,大学生志愿者对各种文化的交际禁忌把握不准确,有76%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在此类题目中出现错误;跨文化态度题的平均失误为5.9,平均失误率为23.6%,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普遍愿意与游客朋友进行交流,但对某些文化存在不理解,交流方式不适应;针对技能测试的情景问题的平均失误为11.8,平均失误率为34.7%,学生学到的各种文化知识。交际技巧不能很好的运用于具体的真实跨文化交际情境。

通过访谈显示,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普遍比较关心,有86%的访谈者表示对跨文化交际知识非常关心,并会努力吸取相关知识,他们表示随着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的频繁和深入,有效地跨文化交流是成功的保障;95%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谈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会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方式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但只是在讲授语言点时随机插入文化的讲解,不系统,零散,而且相关知识量较少;55%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喜欢阅读或观看与西方文化有关的书籍或电影等视频资料,有10%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表示不喜欢阅读或观看,他们表示看或读不懂有些外国电影和书籍的内容;25%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有很多外国朋友,经常采用电话或网络与他们进行交流,交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47%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有二三个外国朋友,不经常进行交流;交流内容仅仅涉及到学习专业方面。而33%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表示没有外国朋友,不怎么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在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的过程中,46%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并不感到焦虑,但对外国游客的文化以及交流方式感到不习惯,少数习惯感到不理解。10%的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感到与外国游客交流时,紧张不安,害怕出错。与外国游客发生冲突的原因,不同园区大学生志愿者有不同的想法,大体有二类:对外国文化不熟悉,总是以自己的文化习惯来衡量外国的文化;交流风格不同,总是试图用自己的交流习惯来影响外国游客进而产生冲突。在世博园区上岗前,进行过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训,由世博局和所在院校组织,多以讲座的方式讲授文化知识,培训时间较短,没有进行情景训练。

总之,园区大学生志愿者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某些文化和交际知识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误;对待外国文化持开放、接纳的态度,但仍然对有些外国风俗、习惯不理解;在技能的掌握上缺乏在特定的真实情景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对大学外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建议

调查显示,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存在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力度,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7]跨文化交际被正式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此次调查,认为应建立新的教学模式“4+1”模式。即大学英语课前五分之四的学时用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掌握这五种技能后,剩下五分之一的学时用于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使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的文化交际知识,提高学生对目的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念、态度、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的宽容性和接受程度;提高跨文化意识,识别文化差异并能够发现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培养接纳变化的态度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终身教育和成长的自我适应能力,培养跨文化敏感性进而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从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8];学习显性文化主题、文化模式和价值取向;情感意识以及涉及言语和非言语的具体文化特征;培养对具体文化中得体行为、认知和期待正确假设的技巧;培养观察和收集信息的技巧:培养对陌生的人或事物延迟评价的态度;了解学习新文化的风险性,培养适应新文化的愿望,能够克服文化不适应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不断地经历描述、解释、反应的过程[9]。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文化碰撞,学习者掌握更多的目的文化知识,加强学习者对自己母语文化的意识,产生更多的更为得体的语言与文化行为,提高学习者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学策略

在教学手段和工具方面,以多媒体网络为支撑,利用音频、视频材料体现英语教学的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表演、文化谜语、关键事件分析、角色扮演、案例分折、文学作品分折等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向学生介绍文化新领域的可叙述或描述的知识;以某个文化专题为学习任务,统一观摩文化现象;组织学生根据预定的计划就某一文化专题或某一文化事件,作汇报式讲演;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假设的交际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内或大班内汇报演出他们的交际行为。教师描述发生的事情,并提供交际各方的感受和反应,并不解释在此情景中交际各方的文化差异,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文化差异。使学生经历各种各样的,在与另一文化的人们交际时或在适应到另一文化中时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冲突情景,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交际。此次调查结果反映了园区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表明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追求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流利性的同时,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201203153)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Lusting, M. & Koester, J.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2nd) [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6.

[2]Chen, Guom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m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Philadelphia, PA, April 1990).

[3]Wisemen R.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In. Gudykunst, W. B. (Ed).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3.

[4]Spitzberg B. H. 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In Samovar, L.A. & Portef, R.E. (E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Ninth Edition[C],(P375-387).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5]Spitzberg, B.H.,&Cupach,W.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M]. Beverly Hills, A: Sage,1984.

[6]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7.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8]Damen,Louise.Cultural Learning: 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C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87.

第8篇

一、会展外语的特点

(一)行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

会展涉及的行业广泛,主题繁多,如:轻工、重工、化工、纺织、食品、科技等,会展外语的专业性往往由会议的主题和展览的产品特性所决定,而且每个行业和主题都会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因此专业性就更强。

(二)现场互动性强、承受压力大

会展外语的环境不同于一般的外语环境。会展外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商务谈判,互动性强,时间紧迫,在处理专业术语、名字、时间和数字等信息时,不容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译员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现场压力非常大,必须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三)忠实性和灵活性并存

会展中的商务活动信息量特别大,译员应该区别对待这些信息,遵循忠实性和灵活性并存的原则。译员在忠实双方信息的前提下需要适当地、灵活地删减译或转译一些信息,以消除双方的误解,真正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

(四)文化内涵丰富

会展活动的主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会展活动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特点。要求会展译员在沟通的过程中把文化因素也融入进去,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斡旋,从而真正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会展外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汇比较丰富。这些词汇的运用和翻译一般都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这就要求会展译员必须语言运用得体,遵循文化差异。

二、会展外语人才的职业素质标准

(一)优秀的语言素质

高水平的会展外语人才要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五种能力缺一不可。只有这五项基本技能都达到较高的水准,才能成为合格的会展外语人才。这是最基本的语言素质。会展外语人才需掌握的语言素质包括:丰富的词汇,敏锐的听力和超强的记忆力,背景知识能力,口译技巧。

会展外语人才除了拥有以上语言专业水平素质,最好能得到权威机构的认证,能获得类似上海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性质的资质。口译职业资格认证对规范口译市场和口译职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有的口译资格认证考试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两种,他们分别是:上海口译资格证书和全国翻译资格证书。上海口译资格证书包括中级和高级口译两类。

(二)过硬的技能素质

会展外语人才的技能素质,包括良好的演说能力、概述能力和应对策略等。一是公众演说能力。这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声音的质量,说话风格是否平稳自然;表情是否自信和自然;语速是否适中;手势使用是否得体,是否与观众有眼神交流等等。二是概述能力。三是应变策略。

会展外语人才还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交际能力。翻译是两门语言之间信息的转移过程,以会议口译为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理解发言者的语意,进行记录,然后精准地用另一种语言重新组合,并复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对会展外语人才的记忆能力、记录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高要求。不难看出,这类人才的培养规格很高,要培养出合格的会展外语人才很不容易,但这样的人才却正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新形势所需要的。

(三)超强的心理素质

合格的会展外语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上场时做到不紧张、遇到突况能够及时调整,能够接受各种挑战,对自己的错误有清晰的认识,善于顾全大局。他们必须具备超强的抗压能力,要有处变不惊的精神。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

近些年来,会展外语人才的职业道德逐渐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在河南新时期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合格的会展外语人才应有良好的从业道德,在接受翻译任务时,会展外语人才应与客户通力合作,严守职业道德,积极维护本行业的整体形象。

随着中原经济区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会展外语人才在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高素质的会展外语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会展外语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素质、过硬的技能素质、超强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高素质的会展外语人才必定为繁荣会展经济及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热回收; 联合作用; 生活热水

空调制冷机组在制冷时须排放大量的冷凝热,其冷凝热量一般为制冷量的115~13倍。本文以某酒店项目为例,对采用空气源热泵与制冷机组热回收联合作用制取生活热水的方案与采用燃气锅炉制取生活热水的方案,从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采用空气源热泵与制冷机组热回收联合作用制取生活热水方案的节能效果与经济可行性。

一、项目简介

该项目拟采用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在夏季制取空调冷冻水,夏季运行时间按150天计算,每天运行24小时。生活热水全天24小时供应。

二、系统设计原理

1

空调制冷机组热回收制取热水

一般的冷凝热回收装置可以回收全部显热和潜热或仅回收显热。一般显热回收时热回收效率低,仅为10%~15%,但是回收的热水温度较高,可达40℃~50℃;而潜热回收时热回收效率高,为100%,但其回收得到的热水温度较低,一般在40℃以下。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对于宾馆、酒店,其适宜的热水供水温度应控制在55℃~60℃。相关的研究表明,如回收的热水温度必须达到55℃以上的热水,则必须提高冷凝温度、显著降低水流量才可能达到,且热回收率很低。而提高冷凝温度将降低机组的能效比,增大制冷机组的耗电量。

2

热泵机组工作制取热水

从制冷原理分析,对空调制冷机组进行合理的匹配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部件设计的热泵机组,可以得到较高的出水温度,高能效比的机组在运行时必可显著降低机组的耗能以降低运行费用。

3

制冷机组热回收与高温热泵联合作用制取生活热水型式说明

可以采取如下的系统型式制取生活热水:

①空调制冷机组上安装显热回收冷凝器,回收全部显热,采取热水循环加热模式,免费制取45℃的热水。

②将45℃的热水通过水泵送入热泵机组制取55℃热水。

联合作用制取热水的系统原理图见右图。

三、项目经济性分析

1

项目主要设备选择

该项目的制冷机组选取2台制冷量为1225kW的带显热回收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其技术参数见表1。

同时选取2台制热量为45kW的热泵机组用于将45℃的热水升温至55℃,其技术参数见表2。

由于该项目总制热量要求为370kW,夏季城市自来水温度按照15℃计算,制冷机组热回收装置将自来水从15℃加热至45℃,热泵将45℃的热水加热至55℃。因此,热回收装置

需要回收的热量为2775kW,热泵机组的制热量为90kW。

2运行经济性分析

由于空调制冷机组在夏季制冷季节必须开启,此时可以开启显热回收装置免费制取45℃的热水,然后开启热泵机组消耗少量的电制取55℃的热水,对比其他加热方式,其运行费用见表3。

从表3计算可知,采用带显热回收的冷水机组与热泵联合制取热水的方案与采用燃气锅炉的方案对比,每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4503万元。考虑到加装显热回收冷凝器、循环水泵、蓄热水箱、热泵等,需要增加初投资735万元。其投资只需163年即可收回。其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四、总结

通过对比分析,虽然初投资会增加,但运行费用显著降低,且在第2年就可以收回投资。如按机组寿命周期25年计算,其节约的运行费用更加可观。

制冷机组上安装了热回收装置以后,可以减少冷凝热的排放,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在制冷机组不运行的季节,可以利用2台热泵机组与其他加热源如燃气锅炉等加热设备联合制取生活热水;但相比全部采用锅炉制热方案,锅炉的额定制热量可以减少,相对减少部分锅炉的初投资。

如项目需要更多的热量制取生活热水,可以在机组上安装全热回收装置回收全部冷凝热,其运行费用的节约将更为可观。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学篮球教练员 现状研究对策研究

1.引言

众多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篮球教练员现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只有建立小学—中学(包括体校、传统篮球项目学校)—大学(包括体院、篮球系)—篮球职业俱乐部)—国家队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使我国篮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篮球理论界的共识。中学篮球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中学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在篮球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起主导作用,篮球队的日常训练质量、管理都与教练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练员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程度、篮球理论的掌握程度、篮球球技的战术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篮球队员的成长、篮球队的发展。因此,笔者在全面了解和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篮球教练员队伍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中学篮球运动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人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男子前八名和女子前六名的篮球队共14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查询,将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1.2.2问卷调查法

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份,回收问卷1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数理统计法

用计算机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4专家访谈法

笔者走访所有调查的篮球教练员,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篮球教练员的现状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篮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

笔者调查发现,此次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少年锦标赛的大多数教练员,年龄在30~45岁之间,见表1。

分析表明:调查的14名教练员绝大部分都年富力强、有较为丰富的生活阅历,积累了一定的比赛与训练经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篮球队训练多数是在室外进行,并且训练时间多为早、晚,教练员不仅要起早贪黑,还要忍受各种恶劣气候给训练带来的诸多不便,所以充沛的体力是训练工作的一切保障。

2.2篮球教练员的学历结构

学历主要反映教练员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科学化的训练是提高队员篮球水平的基础,而教练员的能力是决定科学化训练能否实现的关键。加强教练员的教育与培训是我国篮球运动管理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我国教育部门要求,中学阶段的教师必须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从表2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14名教练员,尚无研究生学历,全部都是大学本科生。

2.3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情况

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是提高教练员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我国篮球后备人才水平的保证。定期组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完善教练员的知识结构,了解新的篮球训练理论,扩大视野有很大帮助。教练员培训正式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一开始就受到高度重视,并有明确制度要求。人事部和原国家体委于1994年联合颁布了《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人职发〔1994〕17号),规定教练员在申报职务时,必须取得相应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从2001年1月1日起,只有经过教练员岗位培训并获得相应级别岗位培训合格证的教练员,才可以申报晋升高一级教练员职务。目前,教练员培训体系是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包括各类短期培训及信息服务等。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教练员培训班比较少,基本上两三年才举办一次关于体育的岗位培训,见表3。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许多篮球教练员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笔者又对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练员进行了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见表4),许多教练员认为培训班没有任何作用,费时、费钱。这反映出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内容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教练员想参加,但是没有地方可参加。这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部门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中学篮球教练员的培训需求,业务培训状况也有待改善。

2.4篮球教练员提出的问题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所有教练员都提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学生篮球比赛次数太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长年训练热情,每年只有一次正规的比赛,并且比赛场数不足10场,很难保障学校对于篮球项目的支持力度,教练员之间的业务交流次数太少,也间接地阻碍了教练员的训练激情。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教练员整体年龄结构分布较为合理,中青年的篮球教练员是主力军,但是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丰富自身的训练经验,提高训练能力。

3.1.2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篮球教练员的学历达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中学教师学历的要求,但由于地域、训练环境等问题,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练员人才还是严重缺乏的。

3.1.3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体育主管领导对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部分学校对于岗位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教练员发展。岗位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要求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并且要不断增加与篮球有关的新知识。

3.2建议

3.2.1各个学校成立篮球训练教练组,由两三名教练员组成,有利于提高训练质量,也有利于丰富教练员的实践经验,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培养,组建梯队式人才队伍。

3.2.2积极创造优厚的条件吸引众多篮球人才投身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篮球教育事业中,可与区内专业体育高校达成联合办学模式,对区内优秀的教练员进行研究生培养,组织教练员观摩高水平训练,逐渐完善教练员的学历结构。

3.2.3各有关部门及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从制度上确保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让教练员真正获得所需的知识,运用在日常训练中,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培养出更多的篮球后备人才。

3.2.4增加中学生比赛次数,扩大比赛规模,区内中学生联赛各市县争做每周一赛,让学校、教练员、队员之间常交流。

参考文献:

[1]于振峰,张振东,张建军,等.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2002(5):23-26.

[2]曾为民.湖北省中学篮球教练员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

[3]杨立.甘肃省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现状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32-136.

第11篇

鲁西南 体育指导员 对策

1 鲁西南地区的界定

鲁西南广义上包括菏泽、济宁、枣庄,狭义上单指菏泽市所属地区。本文研究对象为广义上的鲁西南。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鲁西南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2.2研究方法

2.2.1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走访了鲁西南(市、县)体育局、文化局等单位。同时,深入基层考察,对各地的文体站负责人进行抽查访谈。听取了他们关于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情况及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情况。同时,又随机对鲁西南15个群众体育活动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实地访谈。

2.2.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体育学和统计学分析的基本要求,设计并发放了《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表》。为保证调研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问卷采用经过严格效度检验。分别为菏泽地区、济宁市、枣庄市的指导站点、社区的55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与指导员工作的有关问题。发放问卷558份,总共回收问卷54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下有效问卷534份,有效回收率95.7%,效度检验的系数为0.87,信度检验的系数为0.90。

2.2.3逻辑归纳法

在文献资料的整理、数据的采集以及访谈调查所得的相关材料整理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3.1影响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的因素

3.1.1经费、场地、器材等制约发展

从调查情况来看,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活动场地,有很多健身项目无法开展,活动场地少而小,从数量和面积上无法给予充分的供给,这已经成为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最大的障碍。

3.1.2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组织多是以街道办事处、老年体协、晨晚练活动点等基层管理型组织为主体,是民间社团和群众自发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在推动群众性体育工作中职权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在这些组织中工作的体育指导员,大多数是兼职人员,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指导是属于公益性质的,并呈现出多头管理的情况。这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是不利的,隐藏着一种不稳定性,容易被某些因素所干扰。

3.1.3群众观念落后,缺乏活动激励机制

调查发现多数群众的健身意识差,观念落后,这是影响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重要因素。对体育健身的需求量过少,必然引起社会体育指导员供应量的减少。目前,大多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义务服务。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很大关系,经济因素仍决定着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致使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缺乏激励机制。

3.2开展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基本对策

3.2.1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制订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政策法规,确定更为合理培训课程和时数及考核标准,并督促培训和考核的严格落实。坚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条例实行择优淘劣;严格技术等级的实施办法、申批手续,实行合格一个批一个;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评聘制度、实行工作量计算办法等。

在鲁西南地区使人们尊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劳动,肯定他们的社会地位,为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力度,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良性、可持续发展。改变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结构,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从根本上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对指导年限长、年龄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必要的荣誉奖励,逐步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

3.2.2多渠道筹资,扩大经费来源,更新和引进健身活动新项目

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投入,对相应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部免费,培训经费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投入。但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还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在继续加大体彩公益金对培训投入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充分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和赞助等形式支持、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努力拓宽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开展在经费上得到保障。

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及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因地、因人引进新兴类的运动项目,以满足鲁西南地区人们求新、求变、求异的需求,在坚持传统项目为群众充分接受的基础上,使得一些新兴类的健身项目逐步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3.2.3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宣传力度,建立评估体系,健全组织管理系统

在媒体宣传上,可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情报、宣传栏等形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鲁西南地区的社会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意义,知道通过社会指导员的指导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提高社会指导员在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地位以及在社会群体中认可度。

为了进行科学管理,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估体系,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实行激励机制,并对那些不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的撤销其资格,以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健全鲁西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系统,如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是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体育中作用的重要保证。通过这些组织,可以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竞赛、表演、科学健身宣传、咨询等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健身意识,改善群众的健身态度,激发群众的健身热情。

4 建议

4.1建议当地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学用一致,不断提高自身在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实践,多思考,学思结合,充分做好指导后总结工作,大胆创新。

4.2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培训工作在内容上全面、系统、科学、务实;在培训方式上灵活、多样;在考核工作上严格把关,考核合格方能颁证,持证才能上岗,在岗期间,相关部门要认真监督,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4.3加强当地社会指导员工作的研究力度,建议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适时适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更新现实素材,丰富研究内容,为当地群众体育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谭延敏.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03):15-16.

第12篇

关键词:两型社会;物流园区;土地利用;指标

中图分类号:U6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湖南省内投资1亿以上且占地0.1平方公里以上的已运营、在建、规划中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共67个,其中已营运的19个,在建25个,规划和首期工作中的23个,总占地面积120平方公里以上。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多,用地面积大,那么,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是否实现了集约利用,是否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2010年,国土资源部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本文以下称为《评价规程》。但物流园区的土地利用,相对于一般的开发区建设,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两型社会建设对土地集约利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保证一定产出水平、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尽量节约资源利用,减少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破坏,为人类营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本文在分析《评价规程》的基础上,针对物流园区建设的特点和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研究构建物流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以标准规范、保障和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1、现有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析

《评价规程》对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开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子目标和指标三个层次。

其中土地利用状况包含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利用强度三个子目标,反映评价时点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用地效益包含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子目标,反映评价时点产业用地的投入和产出状况。管理绩效包含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和土地市场化程度两个子目标,反映土地管理水平和效果。

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主要反映的是如何节约资源,实现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而对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没有进行全盘考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两型”物流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解析“两型社会”内涵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和物流园区土地开发利用现状,笔者拟提出“两型”物流园区的概念。“两型”物流园区是指物流园区在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中,都要实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目标。即在完成园区经济功能的前提下,要实现输入资源最小化、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目标。

2.1 构建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

“两型”物流园区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深刻解读“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对湖南省内物流园区土地利用情况作了充分调查后制定的。

2.1.2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选取尽量做到简单实用,数量少而精,数据采集方便、可靠,统计成本低。

2.1.3 综合性原则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所选指标应从多方面反映两型社会土地利用的内涵,其本质是通过增加对存量土地的资本、物质投入,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综合效益是指权衡社会整体利益增加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2.1.4 动态性原则

在确定指标体系时,要考虑“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的政策环境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所选指标要综合反映系统可能出现的系统变化。

2.2 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表2“两型”物流园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指标体系对《评价规程》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修改。对于物流园区的土地利用,主要是仓储用地,在土地利用状况指标中,重点突出仓储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在用地效益中,不仅仅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还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给当地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目标。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权重应根据评价的目标、子目标、指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确定。评价目标、子目标、指标的权重值在(0,1)之间,各目标权重值之和、同一目标下的各子目标下的各指标权重值之和都应为1。本文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邀请20名行业内专家,在不相互协商的情况下,独立为各指标打分,最后算出各指标得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指标的权重。

在具体运用指标体系进行物流园区土地利用评价时,还需对各评价指标设定一个理想值,即在评价时点应达到的理想水平。然后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将各指标标准化,用指标实现度分值来实现对物流园区土地利用情况的度量。理想值的设定应依据“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技术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物流园区实际确定,原则上应不小于现状值。

结论

第13篇

记者:据我所知,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算是起步较晚的,但近两年却后来居上,实现华丽转身,请你谈谈这个中原因。

沈坚: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年来,园区教育大力实施“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和特色化”战略,开创了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园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学校信息化基础比较好、信息化队伍比较强、信息化理念比较新、应用实践亮点多的良好格局。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园区区域教育信息化统整不够,与园区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信息孤岛、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突出,亟待进行区域统整。2012年,统整契机如期而至,园区启动了“非凡城市,智慧园区”创建工作,并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智慧教育借力而为,乘势而上,搭上了城市信息化的快车道。

我觉得,园区智慧教育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国际融合。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和新加坡双方的合作下诞生,20年来,园区教育“借鉴经验、共享资源”,在合作中得到共同发展。2013年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举行了第15次会议,中新双方就园区建设中新现代服务业合作试验区、设立新加坡―中国(苏州)创新中心、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等签署了有关合作意向;2014年7月中新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会在园区如期举行,智慧教育成为中新双方深度合作项目之一;二是高位起点。园区智慧教育接受园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得到了区域优势资源和建设经费的支持,智慧教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避免了教育孤岛现象;三是“众智云集”。“集众智以成大业,汇英才云集于此”,园区信息化办搭建了“众智云集”平台,集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区内区外的信息化专家的智慧为园区智慧教育献计献策,“政府搭台、部门互动、专业保障”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机制已经形成;四是数据融通。教育城域网复用园区政务网,教育基础数据库与园区“法人库”、“人口库”、“地理信息库”对接,统一了数据标准,保证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记者:智慧教育需要有前瞻的设计,工业园区的智慧教育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蓝图呢?

沈坚:概括而言,园区智慧教育可以用“三化”服务,“四化”建设,“五E”目标,“四建四强”,“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等关键词来表述。

具体而言,园区智慧教育就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为支撑,立足以民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服务管理者”的教育信息枢纽,通过“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四建:建网、建云、建库、建平台;四强:强队伍、强资源、强应用、强特色),达成“学生E学习、教师E教学、行政E管理、家庭E沟通、社区E服务”的“五E目标”,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的便捷化、管理的智能化”,为园区“教育的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国际化”四化建设服务,真正为园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公民的“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美好明天服务。

园区智慧教育的核心愿景“无限学习,无限未来”,反映出园区人的“教育梦”,即构建“无限学习”体系,实现“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优质教育功能。“无限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无时间限制,学习无时不在,满足终身发展需要;无空间限制,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边界,具有国际融合的视野;无对象限制,人人享受平等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顺应均衡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全民教育的需求。

记者:智慧教育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在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苏州工业园区是怎样理顺区域与学校的关系,开展了哪些具体实践呢?

沈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教学中的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在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中,教育局要发挥引导优势、统整优势,落实指导功能、服务功能,让学校解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应用与研究”。

为此,我们确立了“区校联动,四建四强”的工作举措,落实角色定位,分工协作,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区域层面,重点在于“建网、建云、建库、建平台”,减少学校的技术压力、资金压力和劳动压力,提高统整度,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学校层面,着力“强队伍、强资源、强应用、强特色”。“强队伍”就是要完善校级信息中心机构设置,配备专职人员,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强资源”就是要加强学科资源的积累与开发,丰富个性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的便捷化;“强应用”就是强化新技术新媒体应用研究与实践,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水平;“强特色”就是要打造学校亮点应用品牌,成为亮点技术运用的先行军,如E学习基地、物联网实验室、仿真虚拟应用、未来教室实验等。

目前,通过“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园区智慧教育建设已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具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复用园区政务网的技术,创新性构建了园区教育城域网和云资源池。城域网链路部分,直接复用园区政务网络链路,各校校园网通过复用政务网络链路与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实现千兆对接,构成园区逻辑教育内网,并在网络边界打通三个出口,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园区教育城域网所需要的园区教育云计算专用资源池,如数据服务器、资源存储均利用园区政务专有云的现有资源,并复用园区政务专有云的数据容灾服务。复用技术的运用,既节省资源又安全稳定。目前,各中小学全部接入城域网,学校的资源存储和对外服务均实现虚拟化、集约化管理,并启动校园网络改造项目,推进标准化校园环境构建与云桌面应用。

二是加快平台开发。根据“补缺、整合、优化”的开发原则,我们制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思路,加快教育枢纽平台一期开发。到2014年11月底,“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智能门户”、“教育协同管理”、“区域教师研训” “区域网络阅卷”、“区域师资招聘”、“区域招生管理”和“生态学习资源”等“一库一门户六系统”将陆续投入使用。我们希望,每一个用户都能够从园区智慧教育获得真实、有益的体验,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落地亮点应用。学校层面,特色建设与品牌创建进一步深化,服务外包学院的纳米实验室合作项目、苏大附中E学习基地、星海实验中学的MOODLE应用、莲花学校的概念图、二实小的交互白板等项目,品牌价值与应用效果进一步彰显。区域层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未来教室、微课资源开发等亮点项目逐步落地,“翻转课堂”试点培训与展示、数字化移动课堂研讨、微课制作培训与系统化结构化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展开,为实现教育的先进性而努力。未来教室建设项目也全面启动,8个未来教室经费已经落实,各校按照标准快速推进,2014年9月将全面投入使用。

记者:智慧教育建设离不开创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教育也包含了诸多的创新元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沈坚:回顾园区智慧教育,我觉得其创新之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创新。“立项研究,众智云集”。把顶层设计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是园区智慧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园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内,园区教育局申报立项《园区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可行性研究》软课题研究项目,开展智慧教育顶层设计,研究枢纽平台功能及实现流程等,为具体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与此同时,依托了园区信息化建设大环境,汇集了智慧园区创建的集体智慧,不断深化顶层设计。先后与园区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深度探讨园区智慧教育的建设工作。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园区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逐步明晰。

二是建设模式创新。一方面,“多方论证,复用链路”,创新构建教育城域网络,前面已经提及。另一方面,“代建模式,科学推进”,为可持续建设提供保障。根据园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意见,我们积极探索枢纽平台开发的“代建模式”。园区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建设由江苏省风云科技服务公司作为代建方全面组织开发工作。教育部门提需求,代建公司负责深化设计、组织开发以及后期的运维。代建模式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团队。

三是管理机制创新。第一是完善了管理体系。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区教育信息中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与此同时,把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引进来,组建了“绩效评估、网络运维、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创新应用”五个协作小组,配合完成各项教育信息化工作;第二是推行了过会制度。从2013年起凡园区学校硬件建设与改造、软件资源开发与购置等,均要申请立项,经过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过会批准才能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第三是实行了集约运营。坚持“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去做”的原则,实现统一运维和标准服务。园区教育城域网链路与系统的维护管理一并纳入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维护管理的整体框架,直接由专业公司负责,相关费用由园区财政每年支出。随着各平台的上线使用,有关教育业务数据营运工作也将采取外包的方式采购服务。

记者:园区智慧教育可谓精彩纷呈,借此机会,请沈局长给我们谈一谈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沈坚:的确,园区智慧教育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第14篇

园区是智慧化要素的集聚区

园区经济是加快区域建设、带动城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战略平台。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园区为区域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推进“四化同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实操平台。其次,园区作为生产各要素的集大成者,有效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单兵作战”发展方式,强调实现区域产业耦合发展。再次,通过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打破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常规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市场需求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经济发展布局。最后,园区聚集了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高端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其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园区智慧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引领作用。

智慧园区与智慧产业共同发展

传统智慧园区建设以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电子政务系统等建设为重点,关注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随着园区入驻个体对信息化需求的提升,智慧园区建设逐步将政府需求、入驻企业需求以及公众需求结合起来。智慧园区建设也一改单向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开始关注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共同发展的互动模式。

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互动发展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首先,在智慧园区规划阶段,智慧园区顶层设计既要包含信息化内容也要包含相应的信息化产业内容。其次,在智慧园区实施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智慧园区建设的基本内容。这一阶段智慧园区建设将不再是单纯的外部资源采购,而是充分利用园区内已有的企业信息化资源配备能力的同时适时地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将外部信息化资源引入园区“扎根成长”。再次,当智慧园区初步建成后,其考虑的重点将会转移到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互动发展。引入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一条龙园区产业格局。

智慧园区是产业融合的驱动力

智慧园区的建设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信息化手段装备过程,它是智慧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的孵化过程,为城市管理、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等孵化平台,智慧园区已经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智慧园区的建设过程是新技术探索与应用的过程。智慧园区的建设不是单一技术的叠加,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内高、精、尖技术的聚集。各大园区在建设智慧园区时大多依据其园区发展实际,适时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智慧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园区)运营服务平台、IT服务云平台等新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企业研发成果转换及园区智慧公共平台建设,园区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安防等领域持续地推陈出新,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智慧园区为园区智慧产业的发展提供孵化平台。智慧园区是智慧产业的聚集区,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带动了一批科技产业孵化器的兴起。各专业科技孵化器作为园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为园区通信、软件、移动互联网、工业设计等领域内的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等专业支持。

智慧园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从行政权划分来看,园区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配套资源等支持,园区管理遵循城市管理的要求。从管理职能上来看,园区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城市的简化版,也就是说园区管理既包含了产业发展方面的管理,也包含公共行政方面的管理。因此,未来智慧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将与城市化管理实现高度的融合。

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发展核心要素聚集、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规模效应。未来园区的功能将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和管理职能向全方位的政府、产业及城市综合化服务转型,并建立园区内外主体之间的整合优势。

未来城市发展与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牵引,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

推进“一体化”发展

智慧园区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级政府、企业有必要合力推进城市管理、园区建设、企业进步一体化发展。

政府引导做好智慧园区顶层设计,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总体规划支持。智慧园区的顶层设计将决定规划的高度和边界,其包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层、园区智能感知平台、园区应用支撑平台、园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保障制度、信息化标准体系几个主要部分。通过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可以有效地理清智慧园区建设思路,为园区建设提供制度、标准等方面的支持,满足园区发展的超前性需求。

第15篇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 智慧物流园 互动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珠海物流园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新形势,纷纷向智慧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构建自身的商业生态系统,增强园区节点在区域供应链中作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通过自身平台的聚集作用,将大批的物流企业、物品买卖双方、补足服务提供商(如加油站、质检单位等)以及园区平台发展助推群体(如政府)等聚集在一起。这些企业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这些互动能否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是园区企业良性竞争、协同共赢的根本,同时也是整个园区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关系,为提升园区企业运营效益提供新思路。

一、园区企业互动与协同的关系

(1)园区企业互动。“互动”按照词义上来说是不同对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智慧物流产业园的每个企业通过园区提供的平台或自身的活动传播信息、需求,与其他单位进行竞争或合作,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互动。

(2)园区企业协同。“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协同表现了个体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不同资源或个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可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形成拉动效应,共同推动整体事物前进,产生协同效应(即“1+1>2”)。协同的结果是良性的,它能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实现共同发展。园区企业间协同能保证智慧物流产业园企业发挥出更大的效力,促进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园区企业互动与协同。智慧物流产业园中企业的互动与协同都是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互动不同于协同。园区企业间的互动是企业之间一种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没有好坏之分,它可以体现为企业间的精诚合作,也可以体现为企业的相互竞争博弈;园区企业间的协同强调的是企业协调与合作,共同完成园区业务目标的过程,它可以使园区的系统的各个部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所以园区企业间的协同是一种园区企业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积极互动,能使园^系统发挥出整体效应,产生“1+1>2”的效果。

总之,园区企业协同是园区企业互动,而园区企业互动不一定是园区企业协同。

二、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的条件和目标

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平台,它是园区商业生态系统构良性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园区内、外各方连接与互动的媒介。平台由基石、基本架构和接口构成,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强大的资源集结力,将园区各方集结在了一起。

(一)园区企业互动的条件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要产生互动存在两个必要的前提:

第一、与园区企业业务相似或者存在互补关系。物流园区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也是相关企业的集结地,当两家企业的业务相同或相近时,互动既可能表现为竞争,也可能表现为合作;若两家企业的业务存在互补关系时,它们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合作。

第二、与园区企业有实现互动的接口。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平台中,接口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实物接口一般是有形的,如园区的仓库、道路、车辆及装卸搬运等设备设施,这种接口要实现企业的互动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企业才能进行顺利互动;抽象的接口是无形的,最典型的就是数据接口,如智慧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例如企业间的接口、与政府的接口、与辅助服务单位的接口、与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接口、与其他园区信息系统的接口等)。数据接口可以使园区企业与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园区内外其他企业以及辅助单位进行互动。除此以外,智慧物流园区设定的规章制度与标准也是重要的无形接口,是园区企业实现良性互动的保障。

(二)园区企业互动的目标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会产生竞争与合作两种结果,这就意味着园区企业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的。竞争有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园区企业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并且能提高园区企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推动整个园区系统的良性发展。恶性竞争导致园区企业互相伤害,从而损害物流园区的整体利益,阻碍园区的发展;合作能使企业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是企业间协同的重要表现。园区企业的优势互补使企业在各自要素和功能上更加完善,更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协同工作,达到“1+1>2”的效应。

智慧物流园区要可持续发展,其商业生态系统必须良性、有序的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园区的企业的互动要保持在良性竞争和协同工作的状态。因此,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的目标就是让园区企业协同合作、良性竞争,提升自身和园区业务的运营效率,为智慧物流产业园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服务。

三、智慧物流园区企业的互动对象

智慧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支持供应链上商业流、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流”的顺畅流动,借助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平台接口(如交通运输线路、设备及产品的标准化、标准化的合同、园区的规章制度以及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等),这“四流”又将园区企业与园区内、外部的相关企业和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完成物流业务;同时,又与业务相似或相近的企业进行竞争,夺取更多的资源,改善企业业务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与园区内部其他企业的互动。园区内部企业可以通过智慧物流园区内部的物流信息系统接口进行互动。园区内部大多数企业相互之间同时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因此,园区企业通过提供的园区内部数据接口,可以需求信息,寻求合作伙伴,进行优势资源的互补,协同完成物流业务;同时,也可以进行竞价,争夺业务,提升园区活力和创新能力。

(2)与园区外企业进行互动。智慧物流园区企业通过园区系统平台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接口,可以与园区外的企业进行互动。当园区物流业务不足时,园区企业通过平台接口及时掌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的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弥补园区企业业务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园区企业强强联手,可提高竞争力,争取更多的物流业务;当园区物流业务繁忙时,由于物流园区受到土地面积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限制,容易产生业务过剩。园区企业可以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寻找更多园外互补性企业,合作完成过剩的物流业务。

(3)与园区补足性单位的互动。在智慧物流产业园的商业生态系统连接着许多对物流业务具有补足性质的企业和单位,例如质检单位、报关单位、银行、加油站、宾馆及汽修单位等企业。园区企业通过园区的系统内的专用平台接口与它们互动,可以及时为园区企业的提供检验检疫、报关、金融、日常维护及客户接待的等必要的补充服务。

(4)与其他物流园的互动。智慧园区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运输线路等接口与其他物流园区进行互动,增强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能力。物流园区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不同,所发挥的节点作用和主营物流业务的着力点也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物流园的业务容易形成互补。通过园区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智慧园区企业与其他物流园区容易产生互动,获得更多便利的条件,有助于顺利完成物流作业,拓展业务,获得更多的商机;同时,也有利于解决车货匹配、返程空车等当下棘手问题。

四、智慧物流园区企业的互动效应

(一)智慧物流园区企业良性互动主要途径

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平台的接口是园区中的企业和其他关联各方产生互动的主要途径。这些接口主要由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接口、园区产地和物流设备设施以及现代化的规章制度构成。第一、智慧物流产业园区的商业生态系统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做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得平台的数据接口功能更为强大,成为园区企业与其他对象互动的最主要途径;第二、智慧物流园区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提前安排场地、调配设备、调整运输线路,使园区系统平台的有形接口成为企业间良性互动的另一途径;第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及规范的业务文件等接口能规范企业间互动的不良行为,避免园区企业恶性竞争,是企业间的良性互动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效应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使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可以提升园区企业的服务功能。园区企业通过园区平台提供的路径互动可以与其他单位形成互补性的整体优势,使得企业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在互动的过程中,园区企业容易获得商机、物流资源以及更多的补充服务资源,园区企业可以整合这些互补性的资源,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

(2)互动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园区的企业不仅可以园区内部企业,也可以同园区外部单位进行互动。积极的互动都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物流业务而产生的,因此,双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产生协同效应。

(3)互动可以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传统的物流园中的企业大多单兵作战,大部分的企业只是作为园区的租客,各自经营自身的物流业务,信息闭塞,导致与上下游企业少有互动,物流作业效率低下。通过园区提供的互动路径,园区企业能及时的掌握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减少中间环节,有效的利用场地和设施设备,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

(4)互动有助于园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园区企业通过平台接口的互动不仅使企业自身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益,而且也推得动了整个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第一、园区通过区内企业的互动园区不仅可以拥有更多的共享客户和补足品资源,而且能吸引更多的物流供求双方、补足品企业进入园区的商业生态系统,扩大了园区生态系统的范围,使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得到发展壮大;第二、园区企业互动使得作业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园区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加强了对实物流的控制力,有利于整个供应链实物流的高效流通;同时智慧物流园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增强了园区个性化服务能力;第三、园区企业互动可以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拓展园区的业务,为园区系统中企业提供网上支付、信贷等一系列的服务,使整个园区的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园区企业作为智慧物流园的主体力量,它们的互动在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园区运营量、降低园区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园区运营效率,是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主要动力。智慧物流园应充分的利用系统平台的强大功能,为园区企业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提升园区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Abstract: Enterprises is the main force of wisdom logistics park, the interaction of them is the key to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usiness eco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bjects, paths and objectives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nterprises in wisdom logistics park, it provides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s.

Key words: Business Ecosystem; Wisdom logistics industrial park; interaction

⒖嘉南祝

[1]田宇,杨艳玲.基于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互动导向视角[J].科研管理,2016,(02).

[2]白璐.缝隙型企业选择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平台的策略[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1).

[3]刘辉.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的互动发展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2).

[4]吴鹏华.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物流企业发展分析[J].物流科技,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