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青少年教育政策范文

青少年教育政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青少年教育政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青少年教育政策

第1篇

一、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综合保障体系

学校应当努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尽快完成德育保障体系的建设,使网络能够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积极改善德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保障德育工作的与时代的发展协调一致,从而将网络在传播信息上具备的优势尽量发挥出来,促进德育保障体系的现代化的实现。[6]此外,我们还应从法律法规的完善、资金的投入、研究的深入等不同方面共同入手,来确保德育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安全运行,使现代化的德育保障体系得以顺利运转,进而实现决策的制定、运行的监管、战略方针的制定、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在德育信息管理运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各个学校责任制的管理,切实做到德育责任、权利、效益相统一,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一个覆盖全面的德育保障体系。

此外,针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良网站的诱惑,社会中有关部门应创建更多的健康网页,扩大德育保障体系的范围,用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进行网络宣传。大力推动健康、向上的思想、信息的传播,使网络信息内容与青少年的成长、生活紧密相关。另外,还应当注意信息传播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构建进步、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氛围,以满足他们正常的精神需求。

学生上网,除了网吧外,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家庭电脑。有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家上网,以免在网吧学坏,特意为孩子购置了上网的专用电脑,他们认为孩子上网是为了学习或复习计算机课程,有的家长甚至是电脑文盲,家长从未陪同孩子一起上过网。据了解,在家上网的学生只有30-40%是在学习或查资料。作为父母当然对孩子上网不宜堵,而宜引,既要从正面对子女讲清楚上网浏览的意义和积极作用,也要从反面向子女道出某些网页的消极作用,充当子女上网的知心朋友,引领他们走正途。父母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尽量陪孩子一起在家或网吧上网,并对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作相应的规定,利用IE浏览器上的安全系统或分级系统来设置计算机安全级别,帮助子女控制上网看到的Internet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利用有效的时间从网上获取有益信息。

二、重视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教育,做学生的网络文化导航人

网络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不利因素,学生在遨游网络的过程中,不仅面对着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也面对着对教育教学毫无意义的信息资源,通常这些东西更容易吸引学生、对教育教学产生干扰,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能堵,而应该疏。[7]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鼓励学生上网,而且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让网络为我们造福。在引导教育方面,特别应该重视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还应当包括网络文化产品的一些内容,像网络游戏这样一些文化产品的评论和指导,现在这方面几乎是一个空白。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中,要调整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一一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技能,转向以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学校也应开设有关网络文化和网络应用的讲座,重点教育学生以理智的态度控制上网时间和上网费用。让学生在现实和虚拟之中取得均衡,以健全的心态进入网络,对网络游戏及各种网络信息应抱有正确的态度,增强防范意识,抵御网上的各种不良诱惑。应该认识到,网瘾并非洪水猛兽,重要的是对网瘾进行适当引导,并为其赋予新的内涵,使青少年的精力和才华能在恰当的领域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

其实,许多中学生沉溺于网络,除了它们本身的吸引力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真正了解电脑和网络,对电脑及网络的其他功能知之甚少。因此,要加强青少年对电脑、网络知识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对电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要引导青少年对网络的利弊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充分认清信息垃圾、网络犯罪、网络成瘾等对青少年的严重危害,懂得要实现人生理想必须学会对欲望的克制,明白在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的满足越多,离现实生活中成功的目标就越远。学会一些基本的应对措施,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然,要做到对学生的引导,学校、教师得先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给学生生活带来的利弊。对任何问题的认识都应该从辩证角度去分析,不能否定一切。就象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关键是要区分精华与糟粕。[8]同样,计算机网络在信息领域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变革,只要我们能睁大眼睛,吸取网络资源的有用信息,让计算机网络在服务于我们学习、生活方面发挥其他途径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忠实地成为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实时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风云的有力工具,就能充实我们的生活内容,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学习、生活质量,切实地做到做好读学生上网的引导教育,尽可能地杜绝学生的网络成瘾。

三、创建具有较高质量的网络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在新时代中,对老师的要求不但要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管理者,而且还应当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的社会,新的观念,新的发明。既要能够将现有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又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知识。此外还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中对不良信息进行辨别,从而对学生教育,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学习、人格的健全。因此,有关管理部门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对人才进行选拔,使高素质的人才得以被重用,不断扩大教育工作者队伍的规模。使教育工作者不但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而且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识别能力差,容易受误导的现状,学校应充分将教育工作者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9]首先,教师能够对新的观点进行接受,能够对当前的网络技术加以利用,从而寻找合适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对网络环境进行优化,推动各类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自制能力的提升。另外,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对网络信息进行查找、利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对不良信息进行识别。

总之,网络时代使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条件。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认清当前情况,对现有技术加以利用,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断地分析、探讨,选取适当的方式,才能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应当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努力建造好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为当今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为祖国培养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高水平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国永.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方式[N].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第2篇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5年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13.2%,另有约13%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1%,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为13.7%;同时,初中学生网瘾现象严重,群体中的网瘾比例高达23.2%(注: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既做到维护青少年上网的权利,又要保障青少年免受网瘾伤害,这个问题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赋予了其新的要求。

一、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凸显

1.青少年网瘾的含义

“网瘾”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 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所谓青少年网瘾,就是指11、12岁至24、25岁的青少年由于过度依赖和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乃至生理等功能受损。

2.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突出

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其中,15岁以下用户占0.3%,16岁至20岁用户占5.3%,21岁至25岁用户占36.3%(注: 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997.)。那么,我国当时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上网用户的比例大约是41.9%,人数大约25.97万。

200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网民占17.2%,18岁至24岁的网民占35.2%(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那么,我国当前24岁以下青少年上网用户的比例大约是52.4%,人数大约7178.80万。

从1997年到2007年,仅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青少年的上网比例增长了10.5%,青少年上网用户数增长了约276倍,大约增长了7152.83万人。由此可见,青少年是我国上网的主要群体,并且增长速度飞快。

利用以上数据,并根据200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所显示的数据,即在我国的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07.),我们可以计算出,我国当前网瘾青少年的人数大约有947.60万,另有933.24万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须知,我国在1997年时,“网瘾”这一词汇对大家来讲还很陌生。现实告诉我们,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凸显为当今我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二、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表现及消极影响

1.青少年网瘾症状的表现

根据医学观察,青少年网瘾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戒断症状。网瘾青少年不断增加上网时间,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一旦脱离网络后便表现出坐立不安、情绪波动、无所适从、焦虑烦躁等戒断反应。

(2)生理症状。青少年网瘾症患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种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引发视力下降、眼痛、困乏、无食欲等。

(3)心理症状。青少年患网瘾症后,难以控制上网冲动,情绪情感易变,记忆力衰退,逻辑思维迟钝,自制力差,自我封闭,胆小沉默,为人冷漠,甚至出现人格异化。

(4)社会症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缺乏现实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热情,不合群,为了持续上网,他们往往不择手段,不惜欺骗父母、偷窃、抢劫。长期的上网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引发患者各种心理障碍,使其更加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从而使正常的社会功能退化。

2.青少年网瘾问题产生的消极影响

青少年网瘾问题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青少年网瘾阻碍个人全面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人们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努力促进个人的需要、能力、素质、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长能力和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又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因而是一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青少年网络成瘾则必然会阻碍个人的健康协调发展。网瘾不仅使自身的生理、心理、社会素质与功能受损,而且容易诱使他产生异化,走上畸形发展的歧路。这不仅损害了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青少年网瘾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狭义上来讲,就是社会成员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伦常有序的社会。没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根本无法建成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社会。而青少年网瘾已经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构成愈来愈严重的损害。首先,青少年网瘾有损于家庭关系和睦。网瘾不仅诱使青少年不惜欺骗、偷窃父母长辈们的钱,而且惹父母们普遍动怒、焦灼甚至义愤。其次,青少年网瘾有损于校园关系和谐。正处于求学阶段的青少年会因网瘾而逃离学习,逃避教师管教,给其他同学亦带来直接的消极影响。最后,青少年网瘾也有损于社会交往的和洽。网瘾会导致青少年逃避现实交往,造成孤僻、冷漠、易怒的人格,阻碍和损害着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

(3)青少年网瘾引发犯罪行为,破坏社会安定。和谐社会,应该是依法治国、正义伸张、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网瘾作为一种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的瘾症,总会诱使人为满足自己的欲而不择手段,甚至犯下诈骗、偷盗、抢劫、的罪行,严重地破坏社会的安定和祥和。现实中有很多青少年犯罪其犯罪诱因就是网瘾。据报道,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7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青少年网瘾已经作为一种犯罪诱因而潜在地威胁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对策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网络化境遇下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突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培养人、发展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培养青少年成为网络主体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既是现实社会的主体,也应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然而,网络社会既可能为人的主体性发展和提升提供新的广阔空间和客观条件,也可能“反客为主”,诱发人产生异化,阻碍和损害人的主体性发展,使人沦落为网络的奴隶。青少年,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中,主体性和自觉意识尚不够高,在充塞着鱼龙混杂的信息且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网络空间里,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就难以把握和主宰自己,随着信息浪潮的迭起而随波逐流,逐渐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模糊了目标,消减了意志,甚至患上了难以自拔的“网瘾症”,危害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而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国家的兴旺强盛、社会的和谐安定、祖国的未来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培养青少年成才和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主体性水平,使其真正成长为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和创造者,已经必然地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2.促进青少年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落脚点最终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我们党的最终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根本价值取向决定了当前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着眼于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协调,也就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另外,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处于人生剧变的矛盾凸显期,青少年的身心、才德、人际关系、个性以及需要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突出问题。因而 ,在当前全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下,在网络对青少年和谐发展造成潜在威胁的情况下,在网瘾青少年不断增加并造成多重危害的情况下,在青少年对和谐发展内在呼唤和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努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已经必然地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

3.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

所谓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就是青少年在使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动参与信息活动、自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具备的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信息素质不仅是青少年成才和全面和谐发展所必需的素质,也是青少年防治网瘾和成为网络社会主体的内在素质。因而,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青少年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第3篇

关键词 美术馆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

美术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有效途径,通过美术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鲁迅曾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当代美术馆的美术教育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正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怎样在美术馆中通过美术活动载体创新性的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美术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美术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内容上的相通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广大青少年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美术教育则是通过推动人的内

心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厌恶,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美与善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

2所承担任务的相似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努力培养广大青少年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各类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广泛汲取美的灵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物质、精神文明。这些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相吻合的。

3目标的一致性。美术教育寓教于乐,形象直观,因而对人的影响更自然、更持久,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特殊的功效,使人的精神境界升华,对人的道德风貌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美术馆的美术教育

美术馆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为社会发展而服务、面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文化事业机构,担负对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推动当代艺术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馆的教育、服务功能也越来越明晰,在当今已被视为一种公共教育机构,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场所。美术馆的相关美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在开放的环境中为青少年们提供直接欣赏与学习机会的教育活动。通过自由参观及工作人员的解说,帮助大家有效地了解美术作品,并帮助大家学习艺术相关的知识,提高大家的审美素养。所以,通过引导青少年对美术馆各种艺术品的欣赏、领悟、学习,并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其他的各种美术活动,能够方便直接的对青少年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美术馆通过多种美术活动载体对青少年进行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

美术馆里的艺术作品是实际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物品,是通过美术活动载体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美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道具。比起学校里的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它们更直观、鲜活,更具有感染力和审美教育功能。而且,美术馆的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校力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单一、说教的传统形式,将传统的封闭教育式机制引向现代开放式教育机制,使学生能够在美术馆活泼、主动、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学习和思想熏陶。另外,美术馆的相关美术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是多样,例如陈列、讲座、艺术家公丌制作表演、开放的工作室、公演会、与学校协同进行的美术鉴赏教学、提供图书资料及互联网络资料等。所以,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美术馆的相关美术活动,能够创新性的对大家进行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1)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审美感受力。通过观摩欣赏,提高青少年对艺术形式及其内涵的感受能力,让美的思想融入到大家的思维中,对大家的思想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从而有力促进大家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2)促进对艺术作品相关背景的了解。通过组织大家对作品产生的地域、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学习,了解艺术家生存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道德背景和思想背景等,引起青少年们的思索和感悟,从而提高大家的思想和政治意识水平;(3)通过对各种艺术品的鉴赏,理解和对各种艺术形态的综合把握,获得多样审美享受,并提高对艺术品的理解力,提升审美修养,提升道德意识水平。

总结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和提高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美术馆美术教育的形式,积极利用各种美术活动的相关载体对青少年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美术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手段和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大力对美术馆的相关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进行推广和实践,以便更好的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昊东粱,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马列波.芙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