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级英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单词量大,专业术语多。其中一些是传统的专业术语,比如instruction(指令)、mouse(鼠标),download(下载),register(寄存器)等,后来还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专业术语,比如mailbomb(邮件炸弹),bluetooth(蓝牙)等。
2.在专有词汇中,缩略词多。在大量的专有词汇中,专业缩略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另外,在很多专业文献、帮助文档甚至是新闻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词。如CPU(CentralProcessUnit中央处理器)、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等。
3.派生词多。计算机英语词汇中,很多是通过派生法构成的,也就是对词根加上前缀或后缀后构成新词。比如: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机)、supercomputer(巨型计算机)、compiler(编译程序)、printer(打印机)等。
4.合成词多。在计算机英语中,合成词非常活跃,构成合成词的方法也很多:如名词+名词,machine-language(机器语言),形容词+名词,hardware(硬件),副词+动词,input(输入)等。
5.借用普通单词来表达专业概念,逐渐成为专业术语。比如mouse老鼠——opticalmouse光电鼠标,tree树—treestructure树形结构,master(主人)——masterprogram(主程序)等。此外,一般而言,如果在专业词汇中,字母拼写比较长,那么相对应的词义就越窄。
二、计算机英语语句特点分析
1.各种从句多。在各种专业文献中,几乎都能看见各种从句的“身影”。在翻译时,分析从句和主句的长短以及成分。如果太长,可以考虑将从句拿出来单独翻译;如果从句并不太长,可以在主句中的适当位置插入进行翻译。EveryprocessorcomeswithauniquesetofoperationssuchasADD,STORE,orLOADthatrepresenttheprocessor’sinstructionset.其中,that所引导的定语从句用于修饰auniquesetofoperations,分析之后发现,从句和主句都不短,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就变成“每个处理器都有一个诸如ADD,STORE或LOAD之类的,表示该处理器的指令系统的特有操作集。”这样的翻译有些拗口,不够顺畅。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将从句拿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句子翻译,这样就变为“每个处理器都有一个诸如ADD,STORE或LOAD之类的特有操作集,这个操作集就是该处理器的指令系统。”Theoperatingsystemsetsuptheorderinwhichprogramsareprocessed,anddefinesthesequeceinwhichparticularjobsareexecuterd.操作系统建立了程序处理的顺序,并确定了具体作业执行的序列。
2.陈述句与被动句多。科技英语的句型中,很多以陈述句及被动句形式出现。在翻译时要注意,尽可能将被动用主动形式来翻译。Withmultiprogramming,severaljobsarekeptinmemoryatonetime;theCPUisswitchedbackandforthbetweentheminordertoincreaseCPUutilizationandtodecreasethetotalrealtimeneededtoexecuteajob.在多道程序下,几个作业可同时保存在内存中,CPU在它们之间来回切换服务,以便提高CPU的利用率,减少执行一个作业实际所需的总时间。
3.从时态来看,现在时态较多。Thegeneralideabehindthespiralmodelisthatyoudon’tdefineeverythinginddetailattheverybeginning.这种螺旋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在最开始时不必为每件事规定细节。Thesecondarycachesitsyourcomputer’smainmemory.第2级缓存位于计算机主存储器上。
4.复杂长句多。对于长句,通常先找出主干成分,然后分析各个部分,最后进行综合。Computerdesignersarefondofcallingtheircomputersmachines,sotheinstructionsetissometimesreferredtoasmachineinstructionsandthebinarylanguageinwhichtheyarewritteniscalledmachinelanguage!计算机系统设计者习惯将计算机称为机器,所以该指令系统有时也称为机器指令系统,而书写指令的二进制语言叫做机器语言。
5.非谓语动词较多出现在句子中。TofacilitateexecutionofI/Ooperations,mostoperatingsystemshaveastandardsetofcontrolinstructionstohandletheprocessingofallinputandoutputinstructions.为便于I/O操作的执行,大多数的操作系统都有一套标准的控制指令集,用来处理所有的输入输出指令。
三、计算机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计算机水平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国家的母语几乎都是英语。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学习国外的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时,不可避免就会碰到大量的英文资料,如外文版的教材、技术手册和联机说明等,这时就要求读者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该具备相应计算机英语基础。
2.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他们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英文对话框、命令等,设置还会出现一些英文的屏幕信息提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是基本的计算机英语,应该能够迅速读懂,并根据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时,发现程序代码都是和英文相关的,如果想学好专业课,就需要学习计算机英语。
3.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也都出现了计算机英语相关的试题。比如,在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中,初级资格(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等),中级资格(网络工程师等)以及高级资格(网络规划设计师等)中都有相对应的计算机英语试题部分。
四、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够。一般来说,很多就读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都是分数不高,学习的底子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英语,对于公共英语,他们都有点惧怕,更别提专业性强的计算机英语。另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认为计算机英语不如其他的一些专业课(如C语言程序设计)来得重要,所以,在态度上,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进行学习,积极性不够,效果当然不理想。
2.教师英语教学素质不够强。一般而言,计算机英语教师要么是英语教师兼任,要么是计算机教师兼任,二者的知识都不够全面。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在解释一些专业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而对于计算机教师而言,或许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力,但很难实现英语口语教学,并且在翻译一些复杂长句英语的时候不够到位。这些都会引发一些计算机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
3.实训环节薄弱。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是没有实训环节,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有少量的实训课时,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这些实训课一般变成了普通的理论课,并没有能将计算机英语落实到实际的应用方面,单纯的理论课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小结
关键词:广告英语;翻译标准;语言特色;翻译策略
一、广告翻译的标准
所谓的广告就是通过大量的媒介向公众和媒体传达某种商品的信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来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广告翻译强调翻译的效果,即不仅要提供充分的通俗易懂商品信息给读者,还要要让读者有一种“切肤之感”。因此,广告翻译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翻译的效果与读者的感受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衡量广告翻译好坏的尺码。
二、广告英语的特色
由于商品市场竞争特别激烈,为了保证商品的广告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人的眼球,广告撰写者总是选择新颖别致的词汇、简洁的语句和生动的修辞,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广告英语通常有一下几个特点:
2.1词汇特色
广告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它的词汇简洁别致又富于创新。力图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文字,为商品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读者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BornToShine.我本闪耀!(LG手机)
这则是LG手机的经典广告语,不管是英语广告语还是汉语广告语都十分完美,一下子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句式简练,却不失大气,巧妙的运用了押韵的句式,跟手机相得益彰,更为其添色不少,其创新性可见一斑。善于玩文字游戏的广告商们,会故意把人们所熟悉的字或词拼错,弄成新词。“新词不失原意,更添新义”,赋予广告极大的魅力。
2.2语法特色
2.2.1偏爱简单句
广告语言在形式上也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或对仗押韵,琅琅上口,使人耳目一新,经久难忘。所谓“优秀的商品广告无不以简短精炼而著称”。
例如:
Cocacola可口可乐
“SONY-taketheworldwithyou.”让世界陪伴你。(索尼)
Makedreamscometrue.让梦想成真。(迪斯尼乐园)
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Cocacola中文翻译为“可口可乐”,保持了原词的音节,使人一听就知道是饮料商标,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是广告商标翻译的经典。
2.2.2多用祈使句
广告语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通常有大众化、口语化的倾向。为了使顾客对商品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减少广告费用,广告作者总会绞尽脑汁,用简洁有力的形式和充满诱惑力的词语,力争达到商品宣传的最佳效果。作为“鼓动性语言”,广告英语多用祈使句,以达到行文简练又能使人印象深刻的目的。例如:
Turniton!穿上它!(彪马)
Justdoit.只管去做。(耐克)
Obeyyourthirst.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2.2.3常用省略句
省略句结构简单,语言果断有力,能使广告在有限的篇幅中传达更多的信息量,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
例如:
Welead.Others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Intelligence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这则广告虽然只用了“lead”和“copy”两个简单的动词,却巧妙的点出其作为复印机的复印功能(copy)和理光品牌在同类产品中领先的地位(lead),可以说是构思巧妙、一举两得。
2.3修辞特色
19世纪的一位美国广告专家将广告称之为“印在纸上的销售技巧”。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语言,广告英语经常会使用一些文学中的修辞方法,因此又被称为“半文学体”。这些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押韵、夸张、双关等。各种修辞格赋予广告简洁、生动、幽默、形象等特点,使广告语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艺术。
2.3.1双关
双关语是广告词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使某些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表面和内涵的双重意义,不仅能使广告引起消费者的联想,又能使广告语言简洁、风趣,从而达到表达的绝妙效果。例如:TheoffspringofSpring.(皮瑞尔矿泉水广告)这里的Spring很关键,有“春天”与“泉水”双关语义,意境优美。而offspring则有“后代”的意思。整句可译为“掬自春泉”,使人联想到矿泉水的清纯、洁净,富于春天的气息。
2.3.2比喻
比喻是商业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将抽象枯燥的事物与生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能极大地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形成鲜明生动的意象,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Acomputerthatunderstandsyouislikeyourmother.这是一则带有比喻的广告。该广告把电脑对人的理解比作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显得非常形象而又生动。
2.3.3夸张
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描述事物。英语广告常用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渲染铺饰所推销的商品,但又在情理之中,使广告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TakeTOSHIBA,taketheworld.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为宣传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形象,广告词难免“言过其实”。实际上,广告语言中夸张的运用极为广泛,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两个广告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巧妙的体现了商品非凡的品质。
2.3.4押韵
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英语广告也常借用之,其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广告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琅琅上口,便于吟唱,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
三、广告英语的翻译方法
3.1直译/异化翻译
根据纽马克的定义,直译是指“把原来语言的语法结构转换为译文语言中最近似的对应结构,但词汇则依然一一对译,不考虑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又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
Let''''smakethings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We''''reSiemens.Wecandothat.我们是西门子,我们能办到。(西门子)
以直译的翻译方法,读起来虽然可能不像母语原创文本那样流畅,但其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
3.2意译/归化翻译:
意译的翻译手法较为自由、灵活,翻译过程中通常考虑到译文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因而不拘泥广告原文的形式。译文从读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读性比较强。
例如:Everytime,agoodtime.秒秒钟钟欢聚欢笑(麦当劳)
UPS.Ontime,everytime.UPS----准时的典范(UPS快递)
在某种程度上,意译虽然丧失了原文的句式结构,一些关键词的词义跟原文也有一些出入,但只要仔细琢磨,原广告
词的精髓或深层意思仍然在译文得以保留。
四、结束语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文体形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了解广告英语有利于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国产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广告翻译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1顺应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涌入中国,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导致考各类国际会计证书越来越盛行。为满足广大学生对国际类会计证书的报考需要,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地开展英语会计这门双语课程正顺应了社会的市场需求,将为市场上国际类会计人才的缺口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
1.2充分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
由于英语会计是高职学生的一门能力提升课,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应的基础学科,像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以及财务管理都已经学过了,所以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而英语会计的教学内容并不太深,和前面这些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有很多相同之处。差别更多地存在于不同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方法的选择。所以这门课的开设是对之前会计教学的一个巩固和延伸,也是对之后的双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之前学过的课程要有相关的了解和认识,在上英语会计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重复的内容做为巩固和强化,新的内容要详细讲解,真正让学生前后知识衔接恰当,融会贯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1.3强化与国际接轨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外会计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量借鉴国外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战案例,同时还需要中外教师多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实际交流了解实际操作上的差异,为之后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中美会计处理差异时更有理有据。而且外国各高校网上也有很多教学内容资料可供参考,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更早更快地了解和更新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在之后教学中也可以帮助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信息为英语会计的学习锦上添花。
2教学内容需深入挖掘
原先的英语会计课程重在向学生讲授美国会计原则和实务,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分析和系统的比较更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会计英语的精髓,同时为将来学习两国的会计实务差异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国和美国不管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程序以及准则的具体内容与范围上都不尽相同,其一,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是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属于政府管制模式。而美国强调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律和政策,所以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很有限。其二,美国在会计上制定的是概念框架,用这个概念框架来指导和规范整个准则体系的结构性纲要。而我国使用的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只是会计概念框架的雏形,在会计要素的定义和范围上均与美国制定的规定差异较大,并且美国更强调相关性,而我国更关注可靠性。其三,实务中的具体会计准则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千差万别,例如存货,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收入确认,项目中的销售收入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等等。
3教学方法及学生参与度的重新探索和大力创新
3.1充分做到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有所获得
由于英语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颇多又是英语授课,教学内容多,时间又紧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内容一一讲解,而只能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这就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只有他们按照要求做好预复习工作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在教学中,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一些不太难可以自行掌握的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然后以开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检测,用这个方式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个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均有大幅提高,为他们之后自己学习需要的东西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3.2多方位探索学习渠道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是需要大量借助国外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的网络资源去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和加深课内所学。现在网络的便利让许多学校愿意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经验,特别是美国很多大学都十分青睐于网上分享资源,鼓励学生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学生到国外大学网站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扩充。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利用这些珍贵的国外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事先把相应的网站告知学生,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自己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网上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多学生会在一学期学完后越来越适应自己去探索和利用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谓大有帮助。
4结语
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监控理论”在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引起了轰动,被称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其核心是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同时又得到批评最多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习得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习得者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克拉申认为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and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grammatically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其中“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习者不能理解的语言输入不能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既有趣又有关联”即克拉申所提出的“最理想的输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或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它能使学习者忘记自己是从外语里获得信息”。
2基于语言输入假说的高级英语词汇教学
基于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的基本观点,笔者认为在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读音和解释词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词汇通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甚至真实性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并在学生遇到表达和理解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以便使词汇学习与记忆不再索然无味。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以此抛砖引玉。
2.1立足显性,挖掘隐性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往往承载着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文化信息。在英汉对比前提下,将文化阐释手法运用于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既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又能增强教学互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原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苏新春在其《文化语言学》中主张将词汇背后的文化信息逐一揭示:“所谓阐释的方法就是对语言结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把隐匿、依附、蕴含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民俗、观念、道德、思维、物质、自然等文化因素及文化意义揭示出来……把文化语言学定位为阐释性学科,这正表明文化语言学更为看重的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它就是通过研究把蕴藏在语言内部,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
以张汉熙《高级英语》中的《迎战卡米尔号飓风》(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为例,《迎战卡米尔号飓风》是约瑟夫•布莱克(JosephP.Blank)1970年发表在《读者文摘》(Reader’sDigest)上的短篇小说。作者依照时间顺序叙述了1969年8月居住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沿海一带的柯夏克(JohnKoshak)一家和他的朋友与威力无穷的卡米尔号飓风英勇抗争的经过。约瑟夫•布莱克不仅运用了大量表现飓风破坏性的具体动词,而且还通过“battendown”“rideitout”“scudin”“wreckage”“salvage”等一系列与“船”“海”相关的词汇巧妙地凸显了文中以柯夏克一家为代表的密西西比州沿海居民生活的这一特殊背景。在词汇讲解过程中,教师若能将隐匿、依附、蕴含于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传递给学生,词汇教学就会成为语篇分析和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一部分。
2.2寓于语篇,激发联想
语篇解读需依赖语境,而基础语境线索由词汇铸就。词汇是语篇最基本的要素,词汇间的语义选择、组织和聚合最终形成一个称之为语篇的多层级的意义系统。语篇中通常含有多个意义链条,它们之间形成前提和结论或原因和结果等关系,相互影响的意义链条共同促成了语篇意义的形成、发展和完成。任何语篇中的每个词表达一定的意义,词与词之间、句际和段际之间也有相互蕴含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常通过词汇同现的形式得以实现。词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单词或单句的层面,而要引导学生宏观地从整个语篇的角度通过比较和联想来分析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加深学生对词汇深层意义的理解,并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
以张汉熙《高级英语》中的《讹诈》(Blackmail)为例,阿瑟•黑利(Arthurhailey)通过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等描写将人物心理刻画得非常的细腻。文中贪婪的私家侦探奥格尔维(Ogilvie)一开始在身犯肇事逃逸罪的公爵夫妇面前嚣张无比、企图讹诈,而后因臣服于金钱而将自己卷入了案件之中。奥格尔维在这一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由作品中出现的重要意象“雪茄”巧妙地展现了出来。作者在文中对奥格尔维抽烟行为的描写达到6次之多。教师可将这6处描写中的关键词如“accompanied…in”“removed…knockedoff…flipped...”“bitoff”“waved”“lit”“bothering”等进行对比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演活动,结合语篇引导学生捕捉奥格尔维由横蛮无礼到屈服顺从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扫描语篇中散布的相互联系、遥相呼应的词汇并将其进行链接进而挖掘语篇线索和主题的能力。
2.3词义辨析,重视应用
词义辨析在高级英语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近义词在高级英语课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词义辨析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但同时又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词义辨析在教学中要得到特别的重视。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词义的强度、文体意义、情感意义和搭配意义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近义词,结合语境进行初步辨析,再综合总结。如在约瑟夫•布莱克的《迎战卡米尔号飓风》中作者在文章第26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四句话中连用了"vanished"和“disappeared”这对近义词来描述装着小猫的盒子和猫妈妈在风中的消失,比较词义可以发现前者强调突然性和彻底性,因此更能让当时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装着小猫的盒子就被风刮走的一幕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阿瑟•黑利(Arthurhailey)在《讹诈》(Blackmail)一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眼神的描写非常的丰富,短短一个故事对主要人物Ogilvie的眼神描写达到11处之多,而对另一主要人物公爵夫人眼神的描写也有6处。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每次使用的词都不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有描述“看”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索这些近义表达之间的细微差异所映射出来的人物心理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JohnScopes在《震惊世界的审判》(TheTrialThatRockedtheWorld)一文中为了凸显世人对“猴子”审判(the“monkey”trial)的关注对枫树下别开一面的审判场景进行了描写,尤其是围观群众的千姿百态由“sat”“squat”“perch”这一组近义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一幕从相关视频资料中截图展现给学生,学生立刻领悟到了这4个简单的单词的魅力所在。但是仅仅掌握词义辨析的方法,了解近义词的区别是不够的,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督促学生把这些词汇活用到自己的说、写、译中去,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3结语
1.1会计英语课程设置和定位不清在高职院校中会计英语的课程定位不是太明确,会计英语往往只定位于一门单一的专业英语课程,没有把专业和英语的运用明确联系一起,使得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教授会计英语课程时大多没有弄清楚教学目的和课程定位,上课只是像课程翻译,练习一下专业术语,将专业英语课程当成英语课一样来讲解,错误地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在单词或词组的学习上,从而混淆了专业英语学习与英语学习的区别。
1.2教材选择滞后,缺乏国际性在进入WTO以后,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为培养学与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把这些新思想、新文化显现在日常的教材中来。遗憾的是,会计英语方面的绝大多数教材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现行的大多数会计英语教材只是纯粹的中文会计书的翻译本。另外,高职会计英语课程应该突出“职业”与“技术”的特点,而目前高职院校所选择的教材很难满足这一需求。
1.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高职院校中会计英语师资非常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很少有既精通会计专业又精通基础英语的教师。因此造成了会计专业好的教师无法让学生用英语来做会计分录、会计报表;基础英语好的教师又不能解释清楚专业术语和会计准则。这就形成了教师糊糊涂涂地教,学生朦朦胧胧地学,使得学生在学习完会计英语课程后仍然无法独立用英语做会计报表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需要高素质的双语教师,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做到让英语与会计专业很好地融合,建立一个符合高职实际情况的英语教学体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2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相关建议
2.1定位好会计英语课程安排和发展高职院校会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国际先进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急需既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又熟练掌握从事会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果高职会计英语课程安排和定位上能够把会计学和英语相结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在开设会计英语课程前,学生需要学习一部分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基础、国际会计、会计核算等科目。同时学生在学习会计英语课程之前还需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把会计英语课程开设到二年级,此时大多学生已经通过了高等学校基础英语能力测试。在课时安排上也应该给予充足的课时,会计英语已经成为学习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很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覆盖面也较广,只有保证足够的课时量才能使课程正常有序的进行。
2.2教材选择要具有全面性和国际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职院校会计英语在教材的选用上,尽可能使用原版教材及配套练习,保留语言的原汁原味。目前高职院校院校所选教材五花八门,有些教材内容是由国内中文资料直接译成英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便于了学生理解,但失去了语言上活泼新鲜、浅显易懂的需要。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较大差异,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也有很大差异,选用原版教材或者原版英文资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英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尤其在需要阅读英文文献资料或按照资料实际操作时,很容易就能理解运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还需要注重会计知识的扩展。比如一些英文的会计专业资料,如凭证、上市公司的年报等,教师通过用实际的案例来丰富教材的实用性和生动性,让同学们产生兴趣。而大多数国外的会计教材都是由若干的实例组成,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2.3加大引进或培训优质双语教师,督促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应该加大专业英语课程的师资引进和培训力度,并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会计业务及英语基础的水平,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上尽量采用双语教学,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限制,全英语教学不符合实际,因此教师采用英语授课时,尽量选用符合学生程度的用语并用中文辅助授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会计英语教授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变革,做到少翻译,多练习;轻概念,重术语;会提炼,懂流程。“少翻译,多练习”,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是做简单的翻译,而是要多实际操作。“轻概念,重术语”,指的是在日常教学中,不需要在概念上多花功夫,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术语,特别是英文的会计术语。教师需要多花功夫在学生的会计专业术语的学习和理解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会提炼,懂流程”,指的是教师要能够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会计原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提炼归纳公式、图表来代替书中复杂的大段描述内容。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循环流程,从分析经济业务到登日记账、分类账、过账,试算平衡,编制财务报表,结账这一流程。可以用某一具体公司为例,让学生了解其某会计期间内全部的资料,让学生具备用英文处理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结语
关键词:分级教学;教学对策;英语教学质量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走上了扩招的发展之路,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由早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扩招后教学资源极度紧张;二是生源分布广,因地区城乡差异而造成英语水平高低不齐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致使教学难度加大。倘若教师用同一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对个体差异极大的学生进行同堂教学,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英语教学质量整体下滑。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英语教育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核心,在此情况下,如何减轻扩招给高校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正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外语教师十分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高校原来自然分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目前遇到新难题,加上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听说能力差,很难跟上正常教学进度。学生之间差异不断扩大,造成教学起点难确定教学过程难实施教学评价难把握的“三难”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安排不能搞一刀切,教学进程不能齐步走,分级教学成为解决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费时间低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际上,很多高校实行的大规模招生为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英语分级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从教学实践来看,实行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别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出现“教师白费力,学生不受益”的尴尬教学局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度、教学活动,在讲授、检测和评估方面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因此,分级教学成为安排英语教学的理想选择。许多高校一直认同分级教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分级教学,不断探索和总结分级教学实践。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无论智力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习积极性,这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能用同一目标要求学生,用同一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分级教学的具体做法:
(1)根据入学英语测试成绩进行分班。入学的第一周对所有新生组织一次摸底测试,试题接近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根据测试结果,按成绩分为A,B,C三个教学班实行分级教学。A班适宜英语基础好的学生;B班适宜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C班适宜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但必须要做到除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不同外,让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2)根据不同目标及学生需求调整英语教学课时和教学安排。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课程教学中,基础好的班级可以缩短教学时数、充实教学内容;基础薄弱的班级可以延长教学时数、降低教学难度、适当补习中学课程。形成强势少补、弱势多补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3)根据不同班级制定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A班可以加大听说训练;B班应熟练巩固已学的内容;C班基础相对薄弱,大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加强重点辅导。
(4)根据分级情况合理配备教师。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后,要安排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授大学英语教程,听说课适当由外教来承担。英语分级教学可以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并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和接触更高层次的知识创造了条件。
(5)根据英语期末统考成绩进行级别调整。在英语分级教学中,每学期根据期末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英语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班,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班,不存在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优等生”和“差等生”。这种淘汰和上升的制度可以让学生有危机感和保班意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并且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平等求学的机会。为保证英语考试分级的公平、公正、可比性,英语期末考试所有的课程应采取同一命题、同一标准。
英语分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把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上课,学生起点和终点水平比较明确,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取舍,讲解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学进度安排适中,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所学的内容消化吸收。通过分级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一)英语语法在交际英语中的规范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在特定的现实环境中进行交际。《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不要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干脆对英语语法的教学持否定态度,轻视语法规则对英语学习的指导作用。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英语的听说和对话演讲中来,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与实践更具效率性与速成性;从英语应试模式角度来看,近几年高考英语题型一直在变化,英语语法的考查题型分值越来越低,语法结构繁杂不易掌握,花大量的时间用于英语语法学习的价值并不高。认知差异导致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普遍薄弱,语法意识较为淡薄。但事实上,英语语法对交际英语的准确应用能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在英语口语学习初期,更应该注重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过分淡化英语语法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口语表达用词不准,或者无法弄懂句意,口语的积累也仅限于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对学生后期英语长难句学习,阅读理解以及写作均造成不可避免的障碍。
(二)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其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围绕着高考题型与要求而展开。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填鸭式”方法,老师将书本上生硬的语法知识毫无创造性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按照老师传授的语法知识死记硬背,应付一场场既定模式的考试,考试过后便忘掉大部分,或只存在于课堂上所记的笔记上。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误思维,认为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从而忽略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没有思想却只会考试的机器,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致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有些教师受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不愿意接受新课程的改革任务,怠于转变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难以做到学以致用,降低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听说能力低下,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无法开口讲出来。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策略与新措施
(一)培养学生在英语交际中掌握语法规则的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语法教学应该作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对学生平时英语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英语中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同时,应该吸取传统英语语法教学的优点,带领学生全面地、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在遣词造句过程中能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去感受和理解英语语法规则,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在语言交际中逐步认知和掌握规则,为其今后进行深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英语语法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资源也随之丰富,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学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英语语法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对象,如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英语语法教学之中,辅助形成一种新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技术运用促使教师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素养,让现代教育资源为教师灵活备课和教学带来方便,比如用新的教育技术下载一些原声电影,著名动漫,经典英文歌曲等等,让这些资源在语法教学中适时应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路径,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从而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学生在接受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
(三)以“探究式”代替“填鸭式”语法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英语成绩参差不齐的大学新生给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行之有效的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文章论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点。
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以完善和规范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突出语言应用,实行分级教学和分类指导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提出:“近几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计通过率要达到55%”。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因材施教,进行分级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无疑是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实施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末,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的新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拿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06年入学新生2300余人,其中入学英语成绩最高分有90多分,最低分只有20多分,相差竟有70余分!如果不采用分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将很难兼顾全面。
二、分级教学的做法
所谓“分级教学”,即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确定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有差别地进行教学,努力解决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力求使英语教学具有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尽可能大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确定分级的标准和依据,在新生入学后进行统一测试,将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和入学时的摸底成绩结合起来,根据平均分数进行编班。实行分级教学,合理安排授课形式,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实用性。水平较低、中等、较高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依次分为A、B、C三个级别。
A级学生一般有较好基础和较高兴趣,而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度提高要求,对这部分学生应创立互动性课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注重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口语和篇章写作教学,培养较高的听、说和写的能力。引导、辅导他们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B级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仍需做较多的讲解和示范,并简要复习高中所学的基础知识——适当的语音和语法教学。采用精读、泛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语言听和读的信息输入量。精读不宜过难。教法中应设计适当的交际场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但难度和比例小于A级。写作应循序渐进,从单句写起,再逐步到段落和篇章。毕业时要求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的教学要求。
C级学生基础较差,一般在基本语法和词汇方面仍未过关。最好以较快速度将高中以前应掌握内容再学习一遍,打好基础再求提高。教法可以注意将传统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结合使用。完成补习任务后可按照B级一年级课程授课。毕业时要求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的教学要求。
2.每一学期进行一次A、B、C三个级别的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根据学生学期考试的成绩对学生所在班级的层次进行调整,使学生在A、B、C三个级别的班级进行合理流动。
3.根据分级级别,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要做到: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次;课后作业分层次;考核内容分层次。三、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内地与边远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教学计划却是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积极性和潜力的发挥,有些超越了基础差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致学生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不适应。
3.英语教学检测体制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脱钩,教学检测、考试制度与学生英语水平不相适应。
4.多媒体教室、语言语音实验室较少,英语教育教学设备缺乏,不能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解决的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交际过程。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从教授语言、应试教育逐渐向英语实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转变,彻底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状。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教学中要把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既传授语言知识又注意培养技能,做到知识的传授为能力的培养服务。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把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注意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胆怯心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3)正确处理听、说、写与阅读、翻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实用能力的培养。(4)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优势。
3.加强语言语音实验室言实训室建设,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加快英语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4.完善英语教学考核制度,改革英语教学测试体制。考核与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学活动重要的调控阀。教学考试和水平考试是测量教学效果的尺子。平时成绩是学生学业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监督作用。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及其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因此英语考核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英语课程学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许芳梅.上海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关键词:新疆高校英语教学交际法语法翻译教学法
在西部大开发中,新疆与国外的贸易交流、外事往来日渐频繁,这为新疆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挑战。
一、新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自2004年2月起,教育部推出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将过去以阅读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据此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它对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能力、推荐词汇量分别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尤其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笔者调查发现,新疆高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一是生源的多元化,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听、说、读、写、译方面差距较大。二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现有的教学环境、设施、教材和教学理念均需改善和调整。
多年来,新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上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其教学程序大致如下:第一阶段,让学生熟悉生词,然后用英语的义释(Para-phrase)解释,并举出许多例句来精心比较和辨析各种意义及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第二阶段,围绕着这些重点结构和词语(习惯上称之为语言点Languagepoints)做大量练习以求加深记忆,并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行语法和翻译的操作。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则和词项的基础上进行表达,通常以写的形式。
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这使得新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严峻挑战,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忽视语言习得的自身规律,忽视学习者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虽然从课堂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语言知识,但语言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得不到发展。为了提高听说方面的技能,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如交际教学法。
二、交际教学法的引入
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Ap2proach),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它是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海姆斯(D.H.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Competence)及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首先进行了区分,此后,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与乔氏的“语言能力”相对立,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认为:外语学习者都有其特定的对外语的需要,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恰当地、得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分析学生对外语的需要,以功能意念为纲以及教学过程交际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第二,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第三,教学过程交际化。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语言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第四,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第五,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第六,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鼓励学习者发挥语言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以语言功能为纲,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安排“专用语言”教学。第八,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交际法博采众长,从当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获取营养,受到诸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变体研究直到中介语理论的影响。交际法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使得交际法独领,教师从重视语言知识转为重视语言运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其优点体现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没有焦虑感,并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的机会和勇气。还可使学生之间相互得到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交际法却可以弥补传统的语法教学的缺陷,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交际法在新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时代在发展,即使某种教学法比较好,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之程式化,这种教学法也就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在新疆,许多学生接受的是教师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教学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点。如果采用交际教学法,学生们会感到很大的不适应。教师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但学生又处于不同的层次,如果用这种新的教学法,有些学生会觉得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东西;而那些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记在笔记本上的学生,并没能理解交际教学法后面隐藏的东西,因此会感到迷惑,甚至不知所措。
交际法在新疆高校大学英语中的运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概念上的误解,缺乏深刻的分析和全面了解。从教学层面上看,交际法要求学生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师有很高的外语水平和社会文化素养,很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课堂人数少等,而这些条件在新疆大学英语教学中并不具备。
颜榴红认为:“我国目前的英语教材及教学设备等和真正的交际法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尽可能选用渗透着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教材系统的语法内容还是必要的,因为在母语环境下教授英语,语法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王晓静也认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交际法受到了教师素质、语言环境、学习时间、班级学生数、学生动机、学生生理和心理因素及测试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把交际法尊奉为“最佳教学法”而过分渲染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交际法作为具体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必然受到诸如教师、学生、教材、情感、环境以及教学活动等各种各样实际情况的制约。
四、结论与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各种教学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无论哪种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合理的成分和可取之处,但又都有它的问题和局限”。片面强调交际法的人们曾抨击以语法分析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但赞成把交际法原则引入我们的教学实践,并不是否定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忽视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是交际法的误区。
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难易度,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同时,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应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意对字、词、句的识记和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并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乐于说。二是在纠错方面,教师可记住学生犯的错误,不要马上指出,应在学习后期有针对性地加强讲解和精确练习。
总之,在新疆特殊的环境下,交际教学法只有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结合才能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JACKC.Richards&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以及近年来一系列经济发展的诉求,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已经无可厚非的成为许多中国人的职场竞争利器。然而,为职场输送人才的国内各大高校,普遍存在过度追求英语等级考试过级率现象,在此环境的诱导下,学生的书面英语有所增强,却在与老外交流时屡现尴尬场面。然而,高职院校与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又有区别。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的口语教学对于英语教师更具有挑战性。
本文就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生口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主观因素:一, 学校技能型口语教师相对缺乏
高职学院注重实践操作课程,大多数专业开设的英语课程并未受到重视,即使开设了该课程也只是为了过级考试而准备,很少涉及口语。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针对性的专业型的口语教师招聘较少。大多数的教师为资历较老的基础英语教师,此类教师重语法,阅读,轻听力,口语,她们往往擅长理论式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有部分老教师,其自身在语音及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也难以胜任口语教学这一重任。还有部分教师口语能力较强,却缺乏相关教学方法和技巧,如一些外籍教师,他们口语能力无可厚非,但是教学方面却缺乏经验和方法,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不知所云。二, 学生英语素质较差
自信心与第二语言学习关系密切,Dulay和Burt认为,自信心强的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的几率性更大,学习语言时缺乏自信,容易焦虑且害怕出错,输入和输出相对自信者较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一般是高考落榜学生,分数要求较低,因此,相对本科生而言,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底子薄,他们在中学时候就没有打好英语底子。而且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农村教育落后,很多学生到初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已经过了英语学习的黄金年龄。而且由于条件等的制约,很多农村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经过正式的口语训练,到了大学即使想学习也感觉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其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较为呆板,缺乏动机,他们没有掌握英语学习规律,只会死记硬背单词,没有将兴趣作为导师,也不知道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从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效果并不佳,最终导致自信心不足,特别是开不了口,"哑巴英语"由此产生。
客观因素:一, 所使用口语教材不恰当
高职院校口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另一原因是,口语教材不恰当。市面上可供高职院校口语教材选用的范围极小。我校选择的是《疯狂英语口语版》和《中级口语》两套教材,据学生和教师反应,前者对于专业英语学生较简单,而后者又难度较大,这便是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在口语教材选择上所遇到的尴尬,或难或简单,没有针对性,也没有难度梯度。并且,高职院校的教材没有一定标准,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同的学校选择的教材不同,因此给学生和教师均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及思考,提出以下策略:一, 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
针对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口语技能问题,可采用定期岗位培训考核模式,一方面督促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筛选出优秀的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岗位培训内容要涉及到最新教学方法培训,文化背景导入式培训,口语能力及技巧培训。除此之外,还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授读写为主的英语教学方式,注重听说培养,将口语课堂交际化。二, 因材施教,采用多媒体手段针对性扩大输入
Krashen(1981)指出"可理解性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输入在口语教学中作用大学输出,有了输入才能更好的输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存在口语表达障碍,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信,一方面便是输入不够,听不懂也说不出。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水平有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应当采用因材施教策略,从简单内容入手,根据学生反映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如在口语课程上,引入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课程相关视频课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使得教学变得多样化,针对性的扩大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课程的可理解性输入。对于口语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可挑选一些简单对话,让学生进行模仿,并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授简单的英文歌曲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播放原声电影或者电视剧,根据教师发放的资料,对于电影进行一场讨论或者辩论赛。三,教育部组织编写适当的高职院校教材
1.1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
高光效栽培技术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具体是通过调整垄向,由现在的南北方向调整为南偏西18度~20度,然后实行宽窄行种植,大垄双行,每行密植,1大垄种的株数高于常规种法的3垄株数,种一垄空两垄,垄垄是边行、棵棵是地头。高光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改善大田玉米通风和透光能力,使作物合理接受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2玉米高光效栽培模式优点
一是有利于增强大田玉米通风和透光能力,有效增强玉米光合作用。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二是由于边行的光能和土壤养分条件优越造成的边际效应明显;三是可以增强土地肥力,玉米收获后高留茬30厘米左右,增加了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四是深耕深松能降低土壤容重,消除犁底层,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同时还可以减轻风蚀给土地带来的危害,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防止水土流失;五是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质量。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德惠试验站试验得出,通过玉米高光效栽培的玉米质量和产量都高于普通模式栽培的玉米。所以说,推广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2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要点主要介绍八个方面:一是选地;二是改玉米普通品种为耐密品种;三是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四是播种;五是合理施肥;六是田间管理;七是适时收获;八是玉米收割后留高茬。
2.1选地
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在地块选择上要避免选择低洼地、上岗或者坡地,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耕层深厚,保水保肥同时排水良好的地块为宜。
2.2改玉米普通品种为耐密品种
品种选择上以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为首选,同时笔者建议选择生育期125~128天,积温在2700℃~2800℃的耐密品种最好。比如良玉11、良玉99等。2.3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播种前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一是晒种;二是种子包衣。晒种一般要晒2天左右,建议3天为宜。晒种要选择地势平坦,将种子平铺在地,不要过厚,并要适时翻动,保证晾晒均匀。有效晒种可以改善种皮通透性,促进种子后熟和酶的活性,增强种子的发芽力;种子包衣也是关键环节,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增强玉米植株抗病害能力。注意种子包衣处理后,要远离牲畜,不要让牲畜误食包衣种子,以免中毒。
2.4播种
第一年按耕作行宽30厘米,休闲行宽170厘米进行播种。在耕作行上种植2行玉米,株距为13~15厘米,播深3~4厘米,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每公顷保苗6.0~6.5万株;第二年在第一年耕作行的东侧间隔30厘米处进行播种,仍按耕作行宽30厘米,休闲行宽170厘米进行播种;第三年播种与第二年播种同侧,再间隔30厘米左右,仍按耕作行宽30厘米,休闲行宽170厘米进行播种;第四年播种再回到第一年的播种位置。三年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四年一个轮回。
2.5合理施肥
施肥不能盲目,玉米高产合理施肥是关键,建议可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确定施肥量,做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底肥、口肥、追肥三结合。
2.6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介绍从化学除草、查苗补苗、适时间苗定苗和防治玉米螟介绍一下。化学除草:建议播种后6天,应用高效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查苗补苗: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有粉种,及时催芽坐水补种;适时间苗定苗:当幼苗长到3~4片叶时,要去除长势不好和染病的幼苗,保留健壮健康的植株;防治玉米螟:可以尝试使用赤眼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玉米螟生物防治方法中的一种。采用这项技术时,地块必须连片,应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共放三次蜂,第一次在玉米螟化蛹率13%~15%后推10天放蜂(玉米生育期株高在1.4米以上时);间隔5天后放第二次;再间隔10天后放第三次。每亩地放蜂总量为15000头,第一次每亩地5000头。第二次每亩地5000头。第三次每亩地5000头。每亩地每次平均放两个点,每点控制334平方米。
2.7适时收获
高职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它不同于本科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更加挣脱了传统专科的固有模式。侧重于实用性应用性。高职英语也寻找自身特点。从实际应用入手,对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进行侧重,积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自主性不高。因此,学习中经常出现脱节、滞后现象。另一方面,高职英语在不断课程改革中,产生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学是有益处的,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没有适合的教材和教辅也制约了高职英语的教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教学摸索发现,信息技术可以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对英语教学的起到了辅助作用。
2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作用与意义
2.1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高职英语教学脱离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在课堂中对于语法、句式、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较为重视。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还是以讲授为主。对单词需要学生记忆,对讲授需要学生耐心仔细的听讲。而这对高职学生而言,过于枯燥乏味。难以调动积极性。自身学习能力又低,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传送,把声音、图片、影片融入到教学中。不断用新的刺激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脱离了乏味,就走向了高效。教学成果得到显著提升。
2.2信息技术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要有权威性,这表现在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与控制。但教师切忌疏远学生,造成距离感。现代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老师单纯的敬畏并不能帮助学生成长。试想下在社会中谁会需要唯唯诺诺的下属和合作伙伴。要走进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但是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关系,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环境也不同,不可能全天陪伴在学生身旁。信息技术就展现了沟通无距离的能力。打造网络平台,学生在学校和寝室或者任意位置都可以将疑惑提交到信息平台中。教师虽然不在学生身边,却依然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与学生沟通。从情感角度,从疑难解答方面,提升了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2.3信息技术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职英语教学也可以使用任务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只要融入信息技术就可以方便实现。教师通过信息平台,在课前准备任务内容,设置情境。然后把任务通过校园网络传送任务内容。学生获得任务后,通过小组讨论,再通过信息技术,查询新的知识点和任务中的难题。进行积极准备。最终在课堂中,教师的审核下,完成任务。教师给出中肯的评价。比如综合性锻炼应用能力的:小型舞台剧。以3到4个人物扮演,通过剧本,让学生来重现。这就锻炼了学生词汇记忆,口语的应用能力。同时要想将圆满的完成这个任务,获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对舞台剧的背景,文化底蕴进行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在整个教学中,以任务式教学为模式,借助信息技术,锻炼了学生能力,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2.4信息技术可以锻炼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1.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定位的改革
对于新时期的高职计算机英语的改革,首先,需要对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进行重新的定位,关于定位要准确的把握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对于学生自身的提高,二是适应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发展,三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心必须是学生,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后,进行重新的定位。
2.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即将踏入社会,进行个人的发展。这就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的改编多半是对知识结构的整合,这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要注意的就是,在计算机英语本身教材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增加对学生计算机英语实用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并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应用。
3.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变化本质就是教师对于自身的变化,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是很有作用的。教师的方法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型自主学习。计算机英语本身就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二、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建议和展望
1.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于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的扩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出于面临毕业之际,但是阅历较浅,学习过的内容很多,但具体应用的内容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对实用性内容的掌握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只是缺乏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自身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的重点完全可以放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方面,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计算机英语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力,还可以提升自身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即便将来踏入社会,对于社会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展望
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发展,会随着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思维的改变,而发展的越来越好。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维使其与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贴合于实际的教学当中,那样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三、结语
关键词:英语;口语;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笔者认为,搞好中学英语教学,需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1端正认识
用英语组织教学,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语言基础并不存在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要在思想上重视它,注意课堂用语的系统性、规范性、交际性和针对性。对于部分口语有一定困难的中老年教师来说,用英语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自卑感,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心。先备好、讲
熟最常用的课堂用语。在此基础上,日积月累,使其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
2处理好两个关系
首先是英语和母语的关系。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的原则。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介绍新的教学内容,以便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在教语法和讲解抽象名词时,可适当利用母语。用英语来概括这个关系就是:Speak English if possible,speak Chinese if necessary.
其次是课堂用语中准确和流利的关系。准确指的是我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正确程度(包括语音、语法、用词和语体的正确);而流利则是指我们表达思想时的流利性。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是有错必纠。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及语言准确的训练,使不少学生因怕讲错而不敢开口。与此相反,我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用语听起来似乎很流利,但语音、语法错误、逻辑性的错误却比比皆是。有些“低级错误”甚至连学生也能指出来。这种以牺牲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追求“流利”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的不规范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3扩大课堂用语的交际性
课堂用语的交际性,目前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不少教师把课堂用语的使用仅仅局限在少数几句课堂用语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放弃了许多师生可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例如,教师找到了一本好的工具书,就可以用英语向学生简要地推介或回答学生的提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水平还不够。其实,学生对这种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很感兴趣。关键是教师是否敢于挑战自己,有没有这种扩大言语交际的意识。还有一些教师担心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从教学目的是交流的观点来看,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最新的理论表明:“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认知语言的重要渠道。”
4虚心学习,敢于实践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
一、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了解西方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向较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1]。“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Hymes1972)。如“Whydon''''tyouopenthedoor?”是一句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它含有强硬的命令口气,就不适合对长辈或初交的人说这句话,可用“Whynotopenthedoor?”来表达。又如,当夸奖别人的菜做得好时不能说“Ididn’texpectyoucouldmakesuchdeliciousfood!”(没想到你能做一手好菜!),通常可说“Whatadeliciousfood!”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而违反说话规则会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Walfson,1989)[2]。这里的说话规则是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一种双方交际时都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s)”[3]。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职学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识。如《大学英语精读III》Unit4“LadyHermitsWhoAreDownButNotOut”的课文标题“DownButNotOut”学生很难理解。笔者先介绍美国拳击术语“downandout”,意思是拳击手被对方击倒后淘汰出局。再结合课文对“女隐士”特点的分析理解,把标题译为“潦而不倒”学生才恍然大悟。可见,不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很难理解它在特定场合中引申出的社会意义。同是这篇课文中“…ifshechoosesyourdoorwayasherplacetosleepinthenight,itisasnormallyhardtoturnherawayasitisalostdog.”这句话令人费解。狗在西方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所以赶走一只丧家之犬属不道德行为。又如:“WhyITeach”一文中,很多学生不理解“Beingateacherisbeingpresentatthecreationwhentheclaybeginstobreathe”。这里的creation和clay涉及到《圣经》典故:上帝用地上的尘土clay造人,并赋予人以生命力。作者在这句话中用clay隐喻没有知识的人,用breathe比喻“获得知识,开始成长”。这个典故把教师育人和上帝造人作了类比,使我们领会到教师育人与上帝造人同样伟大[4]。学生明白这些文化及隐含意义后,终于茅塞顿开。
二、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谨防“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或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学中称“文化休克”[5]。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判断英语的语境,极易产生“文化休克”。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女性阴柔偏向,西方思维方式具有男性阳刚偏向。中国人偏人文,西方人重自然;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偏理性;中国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西方人求异、求变。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1.赞美之词
中国文化对赞美之语总是比较崇尚谦虚原则,“YourEnglishisverygood”和“Ilikeyourbeautifulwatch”之类的应答都要用“Thankyou”,因为这些赞美之词仅仅表示友好或是引起谈话的手段。
2.提供帮助
中国人对于别人的帮助往往采用“接受+感谢”的方式,在西方人们崇尚自立,会以“谢绝+解释”作回答。如回答“Wouldyoulikesomecoffee?”这样的kindoffer,通常用“No,thankyou”或“Yes,I’dloveto,butnotnow”之类的婉转回答。
3.文化禁忌
西方人一般都能容忍非本族语的人的语言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会耿耿于怀,特别是文化禁忌。笔者把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谈的“禁忌”归纳成W-A-R-M四个字母,其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替religion,M代表marriage,同样引出“七不问”:不问年龄、体重、收入、、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和“吃了吗”。4.交际势能——把握交际讯号的强弱
西方人最常用最安全的话题是谈论天气,如“It’sreallyacoldtonight,isn’tit?Yes,itis.”这样的对话很容易使双方转入其他话题,并且能缩短会话距离,避免交际障碍。假如你碰巧遇到一家老外吃饭,主人客气地邀请你一起吃,“Wouldyouliketohavedinnerwithus?”如果你真的没吃,最好不要客气,否则挨饿的就是你自己了。
三、创设交际语境,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非常重视语境,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倡语境化教学(Situatedinstruction)。因此教师要尽力为高职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力求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如《综合英语II》Unit7“ListeningandActivities”听说部分,为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祝愿”和“问候”的日常交际用语,我设置如下情景作为导入:Weallknowtherewillbe“AJobHunting”inourcampustomorrow.Areyouinterestedintheinvestigationonjobhunting?Howdoyougreettheinterviewers?Andhowdoyourespondtotheirreply?学生积极动脑,很快列举出许多学过“祝愿”和“问候”或“代问候”及其应答的表达。听力结束教师趁热打铁适当补充,引导大家归纳总结。接着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编对话进行操练,做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如利用多媒体、幻灯、音像或互联网等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使学生在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在《BEC》“Interview”这一项目设计课上,我先组织学生看一段有关招工的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doyouwanttodoafteryougraduatefromtheuniversity?Whatquestionsarelikelytobeaskedinajobinterview?Whatwouldyouaskifyouweretheinterviewer?接着我用PPT设计了几种模拟招聘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申请做家教、商店促销员、收银员和导游,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师生们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大家积极参与,表现了空前的兴趣和竞争力,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在课上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和配合下,增强了信心,消除了紧张情绪,获得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变成了社会的缩影,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勇于开口,乐于开口,在模拟情境中建构新的语言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渗透中西文化,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Non-verbal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语言至多只占整个交际过程的35%,而其余的社交信息都是依靠非语言交际传递的(Birdwhistell,1970:50)。因此非语言行为就成了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空间观,因而导致不同的会话距离。在英国,礼貌的听者会认真地注视讲话者并不时眨一眨眼表示对对方所谈之事感兴趣,美国人则希望听者频频点头或发出哦、嗯之类的声音表示对所讲内容感兴趣。中国人则通常会眼看着对方保持安静。有位颇为出色的中国学生到一家英国公司接受最后的面试。敲门进入办公室后,学生坐下并顺手把放在经理面前的一张椅子向前拉了一下。面试后,该生自我感觉良好最终却遭拒绝,是因为英国经理事先将椅子放在他认为合适的交谈距离位置,而中国学生无意间向前一拉,将距离调整到他认为舒适的位置,可能使经理感到不适,最终导致被拒绝录取。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吕叔湘1977)[6]。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中英非语言交际对照教学,如中国人用拱手和鞠躬表示感谢,英语文化的人用亲吻和拥抱表示感谢;美国人习惯用手指胸膛表示“我”,而中国人手指鼻子表示“我”的动作,在美国人看来是滑稽可笑的;美国人用手拍成年人的头表示同情、鼓励对方,中国人则认为这是有意侮辱对方;中国人气愤至极会跺脚,美国人在急不可待时才跺脚;英文化的人喜欢佩戴猫头鹰图像的徽章,因为在英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看来猫头鹰是邪恶的化身,俗话说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预示着凶多吉少。中国人在给人指方向时,习惯于用食指指点。在英语文化中,这是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用手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在中国人看来既无什么含义,也无伤大雅。美国人却将这一动作视为隐匿不好的想法或谎言的手势,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绝对方的看法。
参考文献:
[1]蒋永远.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2]柏音.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2):73-79.
[3]张卫红,张凯.外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应用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329-331.
[4]尹锡荣.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