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通网络建设范文

交通网络建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通网络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交通网络建设

第1篇

关键词:通勤航空;城市群;交通网络;中国

Abstract: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organizational form of the mature stage, from a high density of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ina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a number of lik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Beijing Tianjin 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However, the inherent traffic network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huge demand for travel at present of our country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expansion also has high investment cost, long investment cycle shortcomings, therefore, seeking a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low investment cost of transportation are undoubtedly an effective way to meet the huge demand for travel. Commuter airline,which occupied small area,cost low investment,has a mode of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cycle short.In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it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So how to find a suitable ways for our country commuter airline, has become a problem urgent to solve.

Keywords: Commter air; Urban agglomeration; Traffic network; China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1 我国主要城市群的交通网络现状及分析

1.1 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出行需求

从京津冀城市群,我们可以看出出行主要集中在市内通勤所占百分比高达90%,而市外出行只占10%,比例较小,说明京津冀地区出行有短距离,大流量的特点。

1.2 主要航空网络,截至2015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机场共有210个,其中开通定期航班的机场206个,通航城市204个,定期航线3326条。

2 通勤航空模式

2.1 美国的通勤航空网络,通勤航空,通常指为了满足较少数量且交通不便的乘客日常出行需求的一种航空运输模式,起源于美国,通常使用小于60座的飞机,以灵活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往来于偏远地区和交通枢纽之间。2015年,美国的机场数量超过一万五千个,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通勤机场。

2.2 通勤航空的优势和不足。通勤航空模式,是一种最为贴近客源的航空运输模式,对于特定的出行需求具有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深入的拓展了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尤其是支线机场它们的辐射半径,这样的网络建成之后,节点机场可以形成大规模,高频率的航线网络结构,大大提高机场设施的利用率,因而创造的效益,显然可以弥补现有支线机场的亏损,并且可以减少其亏损面。同时,通勤航空是偏远地区的最佳出行方式。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实现“地铁化开行”,这样使得出行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停留,因而我们可以省去航站楼。而且对于跑道,对于一些轻型的飞机,我们甚至可以用一段平整的土质跑道来实现其起降,对于大多数通勤航空的运载工具,一段公路即可满足其起降要求,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与周期。并且,在机场建设之后的运营管理中,可以实现管理人员的“一专多能”,比如一个人既可以是检修员,又可以是行李搬运员,这样也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的运营开支。而其缺点就在于对于我国现有的情况来说,通勤航空飞行员的培养还未有一个标准,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很薄弱,目前没有一个标准进行参考。

2.3 通勤航空对我国的战略价值

2.3.1 对我国航空网络的战略补充。通勤航空网络一旦建成便起着航空网络“毛细血管”的作用,将节点机场无法覆盖的客流源源不断的汇聚其中,大大提高了其通达性和便捷性,同时也提高了节点机场的利用率,对经济效益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2.3.2 有益于激发我国航空市场的潜力,通勤航空网络的建成,将会极大延伸我国的航空网络的覆盖度,在航空运输还尚未大规模普及的今天,通勤航空将会为远离机场的人群提供航空运输服务,因此可以激发我国航空市场的潜力。

2.3.3 可以促使民间资本进入航空市场。由于通勤航空具有低成本,建设周期短的特点,相比于传统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通勤航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民间资本更加具有吸引力

2.3.4 可以推进低空空域的开放以及私用航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创琳.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J].地理学报,2014,69(8):1130-1144.DOI:10.11821/dlxb201408009.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J].财会学习,2016(11):-1-1.

[3]綦琦.浅析中国民航启动通勤航空模式的战略意义[J].空运商务,2012(5):45-48.

第2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息网络 组网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往往重视土建,忽视信息网络的建设,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就是各部门按需配置电脑与Internet连接即可。可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诸多相关问题随之暴露,如所建立的网络能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和今后业务增长需要,新增硬件和软件是否方便接入既有信息网络,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与网络技术,选择什么样的软、硬件服务平台和数据库系统,如何使信息网络运行稳定、可靠、安全、易于管理,以及信息网络建成后的生命周期有多长等等。为了保护投资,节省开支,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与功能,应该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一、建设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系统,应该建立一个连接全市各站点的大型的城域网,从物理基础上确保各支撑平台及应用系统的运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架构体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为各种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转发基础。网络系统建设要点如下。

(一)有线业务网。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主要业务的承载网络,必须能够提供高可靠、高安全的网络基础平台,为各种应用提供有效的网络支持,并保证各种设备的兼容性,提高网络的健壮性支撑投资比例,降低总体CTO。有线业务网主要由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数据中心设备、网管系统,以及出口路由设备等共同组成。

(二)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证网络高可靠运行的基础,除了采用安全设备进行安全加固之外,还需要网络设备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出口设备上融合防火墙、IPS插卡及ACG插卡,实现内部网络和互联网L2-L7的安全防护,并对用户的应用行为进行实时检查。在核心交换机中部署防火墙插件,利用虚拟防火墙技术保证内网网络各汇聚交换机之间的安全隔离,将内部威胁减小到最小。

(三)无线网络。作为对有线网络的补充,无线网络因其便利和快捷得到广泛应用。无线网络设计采用Fit组网模式,以无线控制器作为整个无线网络的管理核心,采用基于802。11n传输协议且支持MIMO技术的AP作为无线接入点,提高了无线传输质量,也使传输速率得到极大提升。在无线安全方面,可以结合802。1X与终端准入系统,控制合法人员的接入。

(四)网络可靠性。可靠性包括网络节点和网络链路二方面。采用双链路冗余方式互联,同时使用端口聚合技术,不仅形成流量负载分担,而且实现了链路冗余。2台核心设备使用无源背板,且配冗余引擎、冗余电源,并且采用虚拟化技术保证切换时间为毫秒级,将多台设备简化为一台设备进行管理。简化了网络的复杂度,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二、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系统,需要连接城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及各站点,规模相当于一个城域网,其稳定性、安全性尤为重要。把一个大型的网络元素划分成一个个互连的网络层,实际上就是把网络划分为一个个子网,这样网络节点和流量管理变得更加容易,网络扩展更容易处理,新的子网模块和新的网络技术更容易集成。

(一)网络系统结构

网络系统按照三层结构设计,分别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由2台骨干路由器组成,汇聚层由8台汇聚交换机组成,其中2台放置于车辆段,6台放置控制中心,接入层由24个车站通信机房、1个车辆段及控制中心各楼层配线间相应位置的接入交换机组成。

(二)安全措施

在控制中心和信息中心设置硬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形成从Internet 至内部管理网络之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外网防火墙),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内部网络各子网间设置硬件防火墙隔离防护(内网防火墙),子网划分不少于10个。

1、防火墙:配置思科ASA 5540防火墙为In-ternet外网防火墙;在数据中心汇聚交换机配置最大支持20个Vlan子网保护的防火墙模块作为内网防火墙。防火墙模块对不同子网进行安全状态审核和策略过滤,保证子网防护区安全可靠、灵活部署的同时,还可对不同业务部门(Vlan)进行安全策略控制,降低全网部署防火墙的成本。本方案提供的内网防火墙集成在内网交换机上,减少了网络故障节点,增加了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IPS设备:配置思科IPS 4260作为内网的IPS/IDS设备。

3、IDS设备:配置鹰眼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探测口分别连接在核心交换机的镜像端口上(核心交换的镜像口配置全网镜像)。探测口隐藏,不占用系统地址资源。入侵检测系统的管理口直接接入交换机。由管理员分配相应的可管理IP 地址,并由一台管理控制中心主机(安装随机附带的管理控制中心软件)进行统一管理。

4、防病毒系统:选用趋势科技云安全多层次防病毒系统。

三、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建设前期往往忽视信息网络的整体规划,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的进行,信息网络的发展缺少整体接入的预留条件,甚至需要对信息网络进行改造。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建设规划是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第一步,规划的好坏对系统建设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系统规划的任务是了解、选择和确定准备开发的系统。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新系统的总体方案,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业务模型,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工作。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另一方面的工作,是在实施过程中,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对信息网络系统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进行策划、跟踪和控制,减轻开发过程中软件错误的积累放大效应,进一步降低开发过程所花费的成本,同时保障整个信息网络系统的质量。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要求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上海已建成5条线总长约112km(运营里程123km,因含共线运营部分)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框架。为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建设目标,上海计划在近期内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正处于网络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

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概述

上海市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布局以及城市交通现状和交通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大城市的经验,完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规划的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由17条线路组成,其中市域快速轨道线4条,市区地铁线8条,市区轻轨线5条,总长约810km,其中中心城内(外环线内)长度约480km。上述轨道交通远景网络建成后,上海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客流将占公交客流的50%左右。

2005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并原则同意了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即在2005—2012年间新建10个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含既有线延长线),线路全长389km。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发展要求,至“十一五”期末,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总规模将超过400km,形成“中心区十字加环、中心城三横六纵、外围区八向辐射”的网络型态,届时轨道交通客流占公交客流的30%以上。

2 网络化技术特征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校园网;交互;网络;教学;系统

1 引言

在多媒体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并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变革,使得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和改进。而将校园网平台作为基础,构建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这也使得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多样化。

对于课堂教学在传统意义上是将教师最为核心,并多通过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作为基础进行讲解。随着网络教学系统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增强自主性,并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学生也提高了认知能力,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及信息方面也都有了更为全面的提高。这样学生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去,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在其中也可以更好的担任引导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声、形、音相互结合作用发挥的操作,来使教学结果准确及时的得到反馈,并根据反馈来调整和改进学习计划,这种网络互动模式,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更好的沟通、交流。

2 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教学系统简介

校园网在学校中为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是一种宽带多媒体网络,其可以提供教学、科研及综合的信息服务。利用局域网来将学校校园网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得计算机之间有更为便利的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并有助于网络信息的管理,也可以利用广域网或者与与互联网接入实现校内外甚至是国内外的教育资源共享及交流。校内网其可以实现大数据的传输,并具有带宽大、可靠性高等优点,有助于实现在同一时间教师与学生一对多形式的授课、指导,让学生利用网络交互平台与老师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也实现了双方教与学的过程。

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教学系统其是将教师机作为服务器端,学生机是客户端。教师在网络平台利用服务器中的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解,学生可以及时的在客户机中接收,学生机被动的访问服务器中的资源。这样教师也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助于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计划。

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回答,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在交互式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自我思考中对知识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考试这个过程也是采用这个教学系统来完成的,学生当场将答案提交给老师,老师机会进行阅卷和评分过程。当然这需要提前将考试答案按照学号来存入数据库中,这些都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和工作量,还能够检测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3 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及实现

该教学系统在设计中可以分为这样四个功能模块:教学模块、答疑模块、考试模块及帮助模块(如图1)。

教学模式是教师机可以将上课内容、课件演示图文并茂的发送到学生机中,为学生实行同步上课。在教师上课内容选择、课程发送及学生在线情况方面,可以利用插件、控件来实现,还要利用可以记录类型的数据结构―Tcomode来存放已连接的计算机相关信息。

答疑模块则是对于交互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提问,教师分析、引导学生。这是可以控件来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显示,并根据双方计算机都有的一个控件来完成接收和发送过程。

考试模块是通过数据库进行试卷提取,而试卷的评阅、成绩分析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分析,这其实就是一个对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的过程。由于考试对时间要求较高,可以通过Timer控件来控制时间,学生可以进行提前交卷,但如果考试结束学生还没有提交,学生则会接收到交卷提示,学生机中的答题数据也会打包发送到教师机中,真正实现了考试功能。

帮助模块这是让用户更了解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并帮助用户运行的工具。

4 结束语

在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中,学生的思维可以更为活跃,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交互,学生也可以对学习到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并利用新的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教师也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交流、沟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分析,而这一切也必将推动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建设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冉利龙,乐莉.远程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04)

[2]薛伟.开放大学学习支持系统的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12(09)

[3]陈继宇,严沛瑜,陈丽.网上交互辅导系统与学习循环[J].中国电化教育.2012(03)

[4]邓立言,王吉庆,李三立,何克抗,余胜泉,蔡耘,葛柯.纵论教育信息化历程[J].信息技术教育.2012(12)

[5]杨平展,张青,易雪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自主训练模式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1(02)

第5篇

笔者构想的结合方式涉及三个开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网络开放,两者相互监督和评价;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开放,企业可以通过学校网站直接与相关专业的学生联系;设计专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将课本知识通过产品直接反映到市场中,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接受市场检验。具体内容如下。

(一)通过网络对学生开放评价系统

现在的学校网络都有教学评价的环节,但基本是一门课结束时可评价一次,并以这次评价的分数来作为教师代课成绩的重要指标。如果评价是为了分数,就失去了评价的重要意义:评价是为了交流。在这方面,网络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网站,将每节课都在网络上全程对学生开放,学生可通过网络匿名,随时和教师及其他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课程的不足之处。这样就把学生意见全程融入到课程当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将变得更为平等。

(二)通过网络对企业开放评价及招聘系统

企业可以以会员形式加入到相对应的专业体系里,有会员身份的企业可以参与到每门课程的每节课中进行匿名点评或讨论,积极参与的企业,可以积累分数,分数高的企业可以在本专业系统的毕业生里享有优先招聘学生的权利。企业通过参与课程,可以观察哪些学生符合自己的企业需求,其也可以在课程中发挥督导作用,以企业标准衡量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有用。教师在企业的参与指导下上课,避免了象牙塔现象,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三)通过网络将设计结果对潜在的购买人群开放

可以通过大的网络销售平台建立学生作品销售网络。比如在淘宝上专门开设大学生作品销售市场,每个学校的每个设计专业都可以在淘宝上开设一个店铺,本专业学生可以在店铺里上传自己的作品,对这些作品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网站进行购买并评价。这样学生和市场就以最直接的方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其市场敏锐性和积极性必将得到很大提高。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不会是一句空谈。综上所述,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对学生开放、对企业开放、对市场开放,开放内容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成果。

二、构建开放式“E”教学系统的意义

网络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并为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展示平台,使人们更便捷地获取各种知识,还使各种信息都面临被公开、被泄露的压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开放式教学的定义和方式都应被赋予新的解释。“开放”是互联网的根本特性,其在实质上提升了个人(包括学生)的权利和能力,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发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再是最有学问的那个人,现行的课堂讲授模式受到“E时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本研究正是把开放式教学理论放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重新挖掘其内涵,研究如何主动通过网络把开放、互动的E时代特性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趣味性。

这个系统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方式的创新。比如:让设计专业有组织地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让学生的设计作品与市场直接接轨。在网购普及的时代,网络销售的低成本性适合学生群体进行销售试验,由教师带领按照企业架构的方式去完成从设计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这将是极富挑战性又很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这个系统也是对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一般的校企合作都是将企业引入学校,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以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本课题的构想是吸引企业加入学校专业网站,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转化为网民与网站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可行的网站规则,实现企业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并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

这个系统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本课题所研究的教学体系将改变这种传统关系,因为网络信息的巨大容纳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在开放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将受到学生的挑战,这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更自由和平等。

三、总结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策略

1 英语课堂的概况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优点

(1)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时,我们传递信息不仅可以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还能够通过表情、姿势等肢体语言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面对面交流在课堂教学中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在英语课堂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课本的专业术语,还能使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若教师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则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师的督促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督促作用。教师可以采取提问题、批改学生作业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加上人本身的惰性心理,很容易造成不想去学习英语的现象。还有进行英语交流的实践是少之又少,不敢说,又怕说错,从而陷入尴尬的情景。

(3)课堂教学的及时性。在英语课堂过程中,当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不理解时,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予解答,及时的解决学生的疑惑。然而在学生进行网络教育时,对网络课堂产生疑惑时,只能自己去查找答案或者询问他人,不能及时对问题给予解决。

(二)课堂教学的缺点

(1)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我国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是灌输式教育,教师把基本的英语理论知识和技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形式来学习英语,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兴趣。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是主角,学生开始充当教师的陪衬,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学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教材建设落后于时代步伐。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英语教材大多是以新闻录音、报刊杂志、名人事迹为内容,而且英语教材比较陈旧。 如果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及时的对教学材料进行更新,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从而影响现代化英语教学的发展。

(3)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较差。时间、场所以及环境因素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当教师有事或者生病时,学生只能进行自学英语。当某个学生有事或者生病时,对于落掉的英语课程只能通过看其他学生的笔记来学习。

(4)忽视个体差异,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主要受学习者的年龄、动机、能力的影响。学生的年龄大,理解英语显得就比较容易;喜欢学习英语的学生,就会对英语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一对多"的模式教学,教师无法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教学,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状况的两极分化现象。

2 网络教育的优点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灌输式教育,教师通过总结课本的理论技巧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些理论技巧因为不是学生自己发掘的,导致大多学生对其很难消化。然而网络教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电视或网络自主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二)具备灵活性。网络教育是指学习者通过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内容的自主安排。不会受时间、空间、地域的影响,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学生可以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还可以重温以前的英语课程,不会出现因为有事或生病而落下英语课程的问题。

(三)寻求帮助的方式多样。在学生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对某些英语知识点含糊不清,不仅可以在BBS论坛上寻求帮助,还可以在百度知道上提出问题,学生会得到大同小异的答案,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培养。

3 英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策略

(一)建设要依据课程标准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国进行英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要将教学改革的最新思想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课程改革理念来引导建设,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建设,比如把英语新教材融入网络教学课程。

(二)要以国家技术为规范和标准

随着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条例,比如《现代晕车教育技术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等,网络教育建设要以此为标准,积极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

(三)注重开展科技研究,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教育机构的研究课题应注重新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以教育前沿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同时,各所学校应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共享,互相借鉴,若教师共享自己的案例、课件和教研成果,则对这种行为进行鼓励。

参考文献:

[1]马玉宝.交互式计算机网络课程综合教学及学习平台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7).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资源

1.引言

目前XX县开始进行小学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手段进行网络教学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目前各个小学的网络建设是孤立的,没有系统统筹规划,往往是重复建设,使用率低,起不到当初建设的预想目标。教学资源分散,整合率低,使用不方便,没有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尤其是建立“教学资源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提出了本课题的建设与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基于目前本县各小学已有的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在此前提下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据此提出了小学教学资源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

2.相关系统应用背景

当前国内校园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代[1][2]:第一代资源库:基于文件夹形式网络资源库。文件夹内存放课件、图片、文档、视频等;第二代资源库: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主要资源模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系统与资源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资源的预览和阅读;第三代资源库:以E-learning模式作为资源建设的主要目标。将资源的管理、学习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基于互动模式进行学习;

3.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系统需求分析

教学资源网络管理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八类:平台系统管理员、平台系统县(区)管理员、学校(单位)管理员、学科资源审核员、学校教师、学生、软件维护人员和其他人员。管理员、教师一般都经过系统培训,熟悉整个平台的操作。根据资源管理系统中该县级小学用户的特点和资源管理的方式,来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目前教学资源网络管理系统分为:系统资源管理平台、县区资源管理平台、主界面功能模块、资源搜索等模块。在本教学资源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用户的角色所操作的模块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登录的时候要实行身份认证。系统使用的主体是教师,县区管理员、学科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角色认证来拥有自己不同的操作功能模块。比如对该县级小学市县(区)资源的二级管理员来说,该管理员只能管理县(区)内学校和教师,以及县区内上传和审核的资源。对该县级小学市县(区)的课程、用户、资源进行管理。

3.2系统概要设计

(1)Model(模型)层设计

MVC架构设计中的Model(模型)层设计是整个应用设计的核心部分,主要针对业务数据和业务逻辑进行设计。B/S架构中数据访问层(DAL,DataAccessLayer)和业务逻辑层(BLL,BusinessLogicLayer)的设计均属于Model层设计。在数据访问层的设计中主要是采用Castle来作为底层数据访问的组件。

(2)View层设计

View作为整套程序和外界联系沟通位置,其与B/S结构内表示层(UI)存在价值一样,在本系统中它可以体现各样Web操作面,可以帮助使用者与计算机沟通,没有明显的业务操作能力。

(3)Controller层设计

通过Controller层的设计可以实现一个模型与多个视图或一个视图与多个模型之间正常交接。利用SaaS这一形式,可以满足各类操作者对功能上的需求,同时获取不同的处理权限,因此进行Controller层处理时,需要满足操作者权限要求,按照操作者权限进行功能选择,这便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权限、模型、视图间的对应原则。

4.结束语

开发完成的教学资源网络管理系统拥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对外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接口和数据接口,为今后的业务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满足本县各小学教学资源基于网络进行管理的基本功能需求,有利于提高本县各小学基于网络进行教学、资源搜索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冬梅.欧盟教育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6:56-60

第8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 信息资源 隐性资源 技术标准 系统结构

引言

建立一套面向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管理者,并能提供丰富的资源为之服务的教育资源系统,是网络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实施基础。利用该系统,教育者可以建设教学资源(如制作课件、媒体素材),受教育者可以进行学习,管理者可以实现其相关的管理,三者之间可以实现方便的互动。

1.教育资源系统结构设计

1.1 教学资源系统的物理结构

类似于计算机网络的七层结构,我们也对网络教育资源系统的结构划分三个层次:应用层、传输转换层和资源层。应用层:各种应用程序,为师、生、管理人员所用,可以看成是使用者的操作层面。传输转换层:将应用层所需之资源,从资源层取出,经过传输和转换,为供应用层服务,可以看成是信息交换和隔离层。资源层:包括系统所属的全部资源,可以看成是信息储备层。三个层次在运行时是独立、分离的,但从资源的角度看是紧密依赖的,这使得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整体上的集成性。由于用户见到的资源已经经过传输系统变换,因而保护了系统的原始资源,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资源版权,也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1.2 教学资源系统的内容结构

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基本包括教学资源库分系统、资源开发分系统两大模块。教学资源库分系统的四大基本部分是: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子系统、多媒体教材子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子系统、资源组织管理子系统。而资源开发分系统主要是为专业教师提供各种媒体素材的采集与编辑、网上多媒体信息的收集与重组、网络课程的编著工具等,其总体结构如图1:

1.2.1 教学资源库分系统

多媒体素材库:这类媒体信息主要是以单一媒体的形式呈现,如:学校中原有的录像、录音、图片等资料经过数字化转换形成的数字媒体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教育者和信息管理人员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挑选、处理,投放到网络服务器上。它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资源的构建,主要以知识点为基础,以媒体属性分别建立图像资源库、声音资源库、动画资源库、图片图形资源库、文本资源库等若干资源库,组成多媒体教学素材子系统。

多媒体教材库:主要包含根据学科教学所设计的教学软件,相对于素材库,教材库的教学信息资源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呈现信息超文本和超媒体化,利用它们可完成学科全部或部分知识的学习。多媒体教材库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的重点,它的信息来源主要通过采集现成、开发自给等途径。从形式上来看,多媒体教材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是基于数字化的文字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电子教案,主要用于补充课堂教学,便于学生课后重温、复读。

第二种是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教师要直接参与整个授课过程。

第三种是用于网上教育的网络课件。它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流媒体的教学软件,其二是网页式的网络课件。

数字化图书馆:为使学习过程更便捷,各高校均加大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以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资源组织管理系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该子系统主要配置一些应用软件系统,如多媒体教材应用系统、视频应用系统、多媒体素材应用系统等。每个系统都包括数据管理、数据点播、数据上传下载等功能模块,可以方便教师对资源的二次开发,满足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媒体资源的使用环境一般包括静态主页、教学平台、课程资源等。静态主页是基于因特网,利用网络服务方式,向客户开放的窗口。它可以超链接到各个子系统的应用界面。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学习环境,支持教学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课程资源有网络课程、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等。

BBS学术论坛:是非实时教学模式下提供的交流工具。

1.2.2 资源开发分系统

资源开发分系统包括音视频采集、光盘刻录、图形工作站、多媒体制作等部分。资源开发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多样的现代技术手段开发新的课件、软件、视频等教育资源,不断充实现有资源库的内容与结构。它更贴近教育资源的收集和组织过程,可以看作是整个教育资源系统的采购与后勤支撑。

有了开发分系统的存在,网络教育资源系统才真正在外延上成为一个可以主动扩张的,有生命力的动态系统。它的意义在于系统的地位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内容的堆垒,更重要的是系统可以根据现实的网络教育发展状况与整个教育技术研究实践的进程,自主地能动地调整与充实自身的储备,这样一来系统中的资源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更新,满足系统使用者现实的需要。在另一个意义上说,资源开发分系统还是开发网络隐性教育资源必经的桥梁。

2.教育资源的收集和组织过程

教育资源收集和组织,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进行宏观规划。就是规划所要开发的资源内容,即合理的规划子资源库。

2) 收集、整理、编辑素材。要筛选具有价值的资源进行资源库建设。建设者要首先确定资源对象,然后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声音和影像进行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贮存。在收集资源时要注意兼顾多种媒体形式,要对资源内容进行很好的编辑,优先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超媒体表现形式。

3) 确定数据的格式,提出数据结构要求,供软件人员设计。

4) 对资源内容进行标引。经过编辑的数字文件,要由标引人员进行标引,包括分析内容,给出主题分类。

5) 资源归档。当资源加工工作全部完成后,要将全部数字化文件归档,存入资源库。

6) 由专业的软件设计人员设计相应软件,自动完成对数据的抽取。

3.资源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

网络教育的相关技术仍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教育资源系统建设蓬勃发展,各种“系统”、“平台”软件竞相涌现。但是,大多系统距离真正好用、实用的资源系统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些系统需要完善,而一些则必须改造。总体上,资源系统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注重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2.注重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及意义;3.以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第9篇

在企业社交这个新兴领域,同时坐拥最高速增长、最佳资本化和最高收益等多项殊荣的莫过于即将被微软以12亿美元收购的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商Yammer,该收购案让很多人感到吃惊,同时也说明了企业社交网站应用的巨大商业价值和潜力。

企业社交网络的价值

企业社交网络带给员工广泛民主化的体验并且颠覆了企业内的等级制度,能够消除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隔阂,打破死板的组织结构氛围,使员工更有成效地和同事联系,清楚地了解合作人的背景资料和关注话题。

此外,企业社交网络能很好地与企业的邮箱系统进行整合,比邮件沟通更实时、快速、简练,不像邮件那么正式,减少错误信息传达,避免在电话和长篇邮件中浪费时间;信息不会被埋没在某人的收件箱里,可以被搜索;通过小组开展团队讨论而不会骚扰到他人,使用的人越多越方便;只供企业的内部员工访问,所以这些信息不会传到你企业以外的网络,能有效防止企业敏感信息外泄。

以国外知名企业社交平台Yammer为例,其通过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向用户提供了许多强大的功能。在Yammer,用户可以开展投票、聊天、链接、主题、问答、创意评比等活动。例如,有一个活动软件可以帮助你邀请同事参加公司或小组活动,并跟踪回应。与会者还可以把该活动内容下载到自己的日历中。还有一个创意软件将帮助员工和管理人员在公司内部提出、发现最佳创意,并对其进行分类。员工可以对创意进行投票排名。通过添加Yammer提供的问答应用,员工可以方便地提问,并从数据库中寻找答案。

企业社交网络的本质

一般来说,企业会通过组织员工学习来获得知识,再通过知识在企业组织内的交流与转移,形成知识共享,使组织内部的知识能够在组织内实现全面的、充分的利用,以提高知识的生产率。

通常来讲,企业内部有两种类型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所谓显性知识,是指企业诸如产品目录、价格、商标、产品性能、企业部门的设施、人员以及外部市场调查报告等表面的信息,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存在的,可确知的。而隐性知识是更为深层次的知识。它不易用语言表达,是个人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结果,它存在于所有者的潜在素质中,与所有者的性格、个人经历、年龄、修养等因素有关,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

对于显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电子邮件系统和反馈系统来实现全面的知识共享,但隐性知识却并非这样简单,它的共享受到员工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社会和企业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社交网络来说,帮助企业把隐性知识进行沉淀和传承、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氛围等只是它的工具性质。其本质在于能够放大和聚合企业内人的能力,而这也是管理的目的和本质。一方面,企业社交网络向员工提供了各种新的在线交流和协作工具,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另一方面,企业社交网络通过集成“企业社交应用”等方法,把员工释放出来的创造力进行聚合和放大,从而实现一己之力难以达成的目标。

如何创建企业内部社交网络

既然企业社交网络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有人会问:企业该如何构建企业的社会化协作平台?推行和搭建这样一个平台需要多少人和具备哪些技能的人?如何细分人员配比?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新闻集团(News Corp)内部社会化协作平台的部署经验,来为企业的社会化协作平台搭建提供参考。

毫无疑问,新闻集团(News Corp)是行业的一个神话,作为一个员工分布在全球几十个不同国家的大型跨国组织,新闻集团(News Corp)也面临着和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类似的问题: 如何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联系方法?如何形成一种健康的公司文化,积极向上的领导精神以及一个方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协作平台,让员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之间能开展团队协作,分享实践和互相学习?

约5年前, 负责新闻集团(News Corp)内部沟通与协调的高级副总裁Tiffany LaBanca开始关注工作方式变化的趋势, 她非常明显地发现: 宏观的趋势上,差不多到2020年,企业的内部沟通,员工的工作方式将与社会化媒体形式深度整合。Tiffany的洞察引领她很快地创建了一个在新闻集团内的News Corp内部社会化网络即OurNews, OurNews将世界各地的员工聚集在一起, 为他们找到对方、联系和分享信息、进行头脑风暴等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一份报告显示, OurNews月访问量达到55000人,包括来自35个国家的大约15000名员工。

面临的困难和风险

当然,企业社交化管理面临着以下困难和风险。

运营并不简单。从News Corp的社会化协作平台团队架构来看,从策略到日常管理,从内容到推广,企业社交平台的运营并不简单,而从部分企业使用Yammer后反馈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比如,企业的Yammer需要一个独立的熟悉知识管理的人员来实施运营,运营人员将所有文档“标签化”,问答信息也“标签化”,合理组织和管理上传文档,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知识库系统”;在企业工作计划协同方面,项目管理者应强制项目人员使用Yammer录入“周计划”或“工作计划”,这样才能方便管理者随时查看员工的工作状态。

能否有效引导。企业社交平台是一个实名社区,企业希望的是员工在这里的信息最好是跟工作相关的,但企业社交网络偏“微博化”的表现形式,使其从结构本质上是偏向于分享聊天类信息的,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的话,它还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影响员工办公效率。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优化,高职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N915.0-4;G712

《通信网络优化》这门课主要是围绕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理论与工程技术展开,使学生获得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及网络规划、优化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的基本概念及工程实施方法。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通信网络优化》课程开发

按照最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规范,《通信网络优化》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岗位需求调研为起点,通过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记录、分析知识、技能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平台推演、设计”等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其基本方法如图1所示。

对于《通信网络优化》这门核心课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网络规划,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网络优化,新技术测试,工程勘测以及核心网软件管理等多个代表性工作内容,对应不同的通信工作岗位,对其课程内容以及实训平台方案需更针对性的设计与开发,以满足网络优化技术岗位对通信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

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分析,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通信网络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职业岗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素质融合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分解真实岗位任务,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

2.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

具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从整体上分为五个教学阶段:

3G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述(入门);

3G网络关键信令流程分析(基础知识);

3G网络测试方法与流程(网络测试技能)

3G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法(网络分析技能);

3G网络优化的实践与优化报告的编写(测试,分析,文档处理等综合技能)。

2.2 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形成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因此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主要是以习题测试的形式,通过大量习题以及一些小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岗位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后三个阶段的教学以及任务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主要是由岗位工作过程分解的若干个实际小型工作任务,以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

第五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综合技能培养为主,总结实际网络优化的整个工作流程,网络测试(采集数据),网络分析(调整网络的手段),优化方案的形成并编写报告等工作任务,以分组的形式,使学生们完成工程网络优化中的每个工作步骤,并最终形成网优报告,以检验学生们对于网络优化内容的掌握程度。

针对上述归纳的不同职业技能,总结教学中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下按学习顺序列出几项主要的大任务,而每个大任务还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

熟练路测相关流程――任务一:熟悉路测的数据采集过程

熟练专业测试软件和工具――任务二:熟悉各种测试方法,掌握测试中所需工具

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任务三:对实际网络故障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文档编辑处理能力――任务四:将制定的网络优化方案,形成规范的文档资料

网络优化是一种实际经验为主的工程流程,而该课程《通信网络优化》引导学生对网络优化规划的理解与入门,而后续的继续学习与实际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从工程案例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套独特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目前,本课程主要用“以案例教W为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辅”的模式讲授,结合大量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在课堂环境上就可以体验到实际网络优化工程的案例流程与工作步骤;同时在每个学习小阶段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学习驱动,协助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实际网优等相关工作岗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最终使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集合为一个整体,导向为一个项目,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能轻松完成实际工程中的小项目的每个环节。

这种“案例教学为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辅”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体验网优工程”。该课程的讲授是面向学生未来将从事于移动通信网规网优工程师的职业定位,而网规网优工程师是需要丰富的网优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缺一不可。如果仅从理论讲解移动通信原理与关键技术,以及网络优化方法等理论知识,会令学生感觉知识难以实用化,没有目的,会令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采用该学习模式,使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出网络故障问题所在,并得出可行性方案,养成一个良好的网络优化思路,提前体验网优的工程过程,利于日后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成为出色的网规网优工程师。

4. 结束语

《通信网络优化》课程是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无论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还是职业素养的养成,都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培养目标是为学生成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积累理论经验,为学生毕业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及维护测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蔷薇.“ 无线网络优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13-115.

2. 王辉静,耿壮,秦文. “教、学、做、用、鉴”一体化课程设计探讨[J].信息技术, 2010, (3).

3. 张雪梅. 3G 无线网络优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93-95.

作者简介:

郭丽丽(198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第11篇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43-03

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也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1]。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地位和重要性显而易见。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下载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索取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窗口,发挥此窗口的功能,对扩展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系统解剖学在依托学院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全新的系统解剖学网络教学平台,并全面运用于课内、课外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2]。本文试验性地在2012级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专业班级的系统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0月。实验组:2012级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学生共117人;对照组:2011级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学生共123人。

1.2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针对教学改革与课时压缩等问题,在系统解剖学精品课程基础上,将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并根据重新规划的课时录制了新的授课录像,更新授课课件,在实验指导、作业习题与学习资源方面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建立了虚拟实验室、自测系统和考试系统,同时添加了解剖学专业英语、临床案例库、专题内容讲座及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等特色项目,形成了全面、实用的系统解剖学网络教学平台。

1.2.1 全新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建设系统解剖学网络教学平台。其中解剖学图库共更新1万余张,包括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及断层、口腔生理解剖学等,拍摄标本形态学展馆及实验室自制标本照片2000余张;收集中内外各版解剖学电子教材70余部及中英文课件1000多个;自制、收集相关视频、音频、3D动画2500余个。全新的教学内容,为系统解剖学教学与学生自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极大的便利,使教学与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1.2.2 全新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由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课题组主要授课教师讲授,以课堂现场录像的方式录制。主要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为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形态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我们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办法,在授课的同时使用新的多媒体课件、塑化标本与配套模型,共录制视频50余部,涵盖系统解剖学全部内容,全方位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述。学生可在课余学习时间随时观看,也可供青年教师备课使用。

1.2.3 全新多媒体课件 针对解剖学知识抽象与逻辑性强的问题,学科组织了多名有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共同制作了全新的多媒体课件,其内容包含了简单易懂的文字及各类相关知识的短视频、图片与3D动画等。充分展示、丰富了系统解剖学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特色,加之与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的搭配使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件除供教学使用之外,学生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共享资源,以便课余学习使用。

1.2.4 虚拟实验室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高实践性的课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形态学的基础知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学习中,我们创新性地在网络教学平台开设了虚拟实验室。作为系统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其组成包括虚拟实验系统、塑化标本、自制标本、配套模型、电教模型、3D模型动画与实验课授课视频,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可通过视频资料与其它资源先学习回顾理论知识,再根据实验指导对标本与模型进行辨认观察。这种方法避免了人多造成的演示困难,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了教学效果[3]。

1.2.5 自测系统和考试系统 为了能够更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学科在系统解剖学精品课程作业习题基础上,将历年考试题、练习题及国内外各名校的考试题与习题等共1万余题添加到网络教学平台,形成了完整、全面的解剖学题库。为方便学生课余学习与考前复习,建立了自测系统和考试系统。系统将知识点按专业区分,针对考试课与考查课,学生在平成学习之后,可依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测与模拟考试,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成绩,教师依此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根据成绩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不足,实现巩固知识、加强锻炼的目的。

1.3 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12篇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公选课 网络教学资源库

“通识教育”(common education)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193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发表《高等教育在美国》一文,对当时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专业主义、唯科学主义、唯技术主义、唯市场化取向的庸俗化方向提出深刻批评,这一批评也同样适用于现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情况。哈钦斯指出:美国教育从中学到大学都失去了教育的所在,中学教育为大学考试服务,大学本科教育为考研究生院服务(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继续入读研究院);同时,各种以适应市场需要为主的新兴科系在大学内不断增加,导致大学日益成为就业培训所,和职业院校没有区别。他认为,大学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如商学院、法学院,大学教育要培养的人才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的人应该在大学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就是common education“通识教育”。大学首先应该是一个“文明传承之所”,而不仅仅是“创新之所”,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必须掌握和积累人类文明历代积累的文化精华,而这种精华首先体现在记录这些文明历程的历代经典著作中。在诸多大学的共同推动下,“通识教育”理念得到大力推广,并为中国高等教育界所借鉴,众多高校纷纷开设通识教育公选课。这类课程由于其特殊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大量教学任务无法在课堂内实现,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网络教学资源库包括管理系统和资源系统,本文拟要讨论的是资源系统建设问题。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类网络媒体素材、网络题库、试卷、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在压缩课时的大背景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无疑对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习惯网络生活。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资源整合功能,构建教学资源库,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而且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下“教”与“学”的不足使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都是固定的,师生知识、情感与人格的互动只能在课堂完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进度的控制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对学生的评价等都由教师来实现,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被动接受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传统教学模式目标明确、组织严密,有助于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某项技能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囿于课堂的局限,学科知识点是由教师进行过选择的,不利于知识的全面传授。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却忘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缩短学时的大背景下,不仅拓宽了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信息化时代教师角色也在悄然变化。传统教学中学生囿于知识、经验的不足,信息全部由教师提供,但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信息化优势不再凸显,学生有多种途径和教师一样去获取知识,完成“自我学习”,自我解疑。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因此教师功能也由此发生变化:首先,教师自己要主动获取知识。在这个终生学习的时代,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观念,尤其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更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一定不能成为一个“知识传送器”,一定要对专业要有系统深入的研究,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而不是“知道分子”。在获取足够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去粗取精,筛选有效信息,过滤无效信息,同时,教师的功能也在于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告诉学生如何更有效获取信息,收集所需信息,更好地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再次,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也是通识教育课程性质所决定的。通识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改变了以往“概念+通史”的教学模式,以“小班授课+原著细读”为主,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大量原著可以满足教学需要。西方的通识教育明确规定不能以“概论”代替原著来开设课程,以芝加哥大学为例。芝加哥大学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所有课程都明确规定不能是“概论”课,而必须精心挑选经典或重要文献作为阅读材料。比如,“西方文明史”课并不是用一本四方文明史教材,而是主要阅读历代西方经典选读教材(芝加哥大学九卷本的《西方文明史原著选读》至今仍被各校选用)。哲学课更没有概论,课程内容主要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和康德等的著作。比如,讲先秦哲学思潮,不再是观光式介绍先秦哲学思潮史,仅告诉学生各家代表人物代表思想,而是踏踏实实地带着学生读一个学期的《孔子》《孟子》或《庄子》,通过原著细读,挖掘学生的阅读体会,不再将思想体会设定为一个一个的记忆点去要求学生强行记忆。深度阅读和讨论经典原著,而不是选读或概论性的介绍,对学生素质的考察重点就不再是知识点的识记,而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水平,了解民族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必要。而以文化自觉为培养目标,通识教育公选课的开设目标就不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类似“小点心”之类专业课之外调剂身心、愉悦为主的选修课程,而成为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内容。

从上世纪末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开始应用以来,现在网络教学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已经在各大高校广泛应用,但是纵观网络教学的长足进步,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明显不足:

第一,海量资源,少量使用。建设资源库对教学的辅助毋庸置疑,但现阶段大多数教学资源库大都存在信息量大、杂、乱,导致使用反而较少的问题。教学资源库动辄几十个G,甚至上百个G,但是这些海量资料不仅学生没有充分使用,教师能通读的都很少。海量信息恰恰暴露出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弱点:没有走在学生前面,提取有效信息。同时由于网络课程的课时计算问题,多数资源库使用率都不高,资源的使用主要针对有主动学习意愿的同学,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不涉及考试内容,很少有学生会去主动查找资源库的教学资源。

第二,一旦建立,极少更新。这是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很多教师在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之初尽心尽力,但是一旦建立,却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少更新。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由于缺少助教的有效分担,很多老师课堂教学已经无暇兼顾,更别说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了。而通识教育公选课的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重,不仅要求教师细读原著经典,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都是很费心力的事情,教师力所不逮,就只能优先课堂教学,无法兼顾资源库的更新。

教学资源跟不上时代,学生更加不喜使用,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排斥。

另外,网络教学资源库还存在资源组织线索和分类方式单一的问题。基于校园局域网的资源库建设,大多数都是按照“学科――章节――知识点”的分类方式来组织资源。这样的分类方式多将使用对象预设为教师,方便教师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更少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这也是导致教学资源库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通识教育公选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等学科基本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基本修养,唤醒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在全球化的时代保持本民族特色,深入理解、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开展网络教学,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对通识教育公选课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何更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高层次人才,就要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信息化时代,要实现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勇于学习,通读教学资源,多方面收集、整理教学资源,然后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并让资源库内容和教学密切联系,促进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

第二,教师应利用各种途径,及时更新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要跟上时代,将最新的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尽量多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搜索相关信息,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带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第三,尽可能实行助教制度,让助教承担部分网络资源搜集建设任务。通识教育在具体教学方式上,通常是小班教学,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很多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因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台湾中原大学的做法是在课堂里选拔助教,选拔学习优秀的本科生同学担任下一年度课堂的助教,这样也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通过助教制度,可解决课堂的局限,由助教管理网络课堂,检查学生的细读成果,同时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班讨论课。(以清华大学为例,其素质教育核心课程选课人数可以达到四五百,但是基本上还会有研究生担任助教,细化到每个自然班的人数,由助教带领学生展开每周一次的小班谈论课)。

第四,要鼓励教师大力使用教学资源库,就应该把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维护以及管理纳入课时工作量统计。这样才能真正从时间上保证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更新,鼓励教师使用、更新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从网络产生到现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而且改变了“认知型、灌输型、独奏型、封闭型、统一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而通识教育要取得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大力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带领学生深入细读、研究本民族经典原著,师生之间及时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互动 网络教学

21世纪,网络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习惯,在各个角落对传统观念发出强有力的挑战。之前教育界比较关注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如发展远程教育、推广校园网、利用网络打造精品课程等,但单纯技术的运用是单薄的,网络的开放精神更值得我们借鉴,有些站在时代前沿、观念比较开放的教师,利用网络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讲台,把自己推销到网民中,进而成为名人,其在某种程度上使知识有了更多的受众。在这种新形势下,教育者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学习中,就需要主动对教育环境进行变革,创造出更有活力的学习方式。笔者从事设计教育,发现设计专业的两个特点使之和网络之间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普遍活泼,追求时尚,这是专业特点决定的,网络作为目前最前沿的信息流通渠道,非常吸引设计界的学生;二是设计的最终结果都要以某种方式进入市场服务于大众,因此设计师对市场的了解程度非常重要。每个设计专业的作品如果能通过网络直接推销到客户面前,由客户和教师来共同评定设计作品的优缺点,将使学生在设计思考上更快成熟,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到市场中;三、高职高专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网络和市场相联系,可以使学生更符合市场需求。网络与设计专业相结合具备天然的基础,那么怎么结合是我们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

一、网络与设计专业的结合方式

笔者构想的结合方式涉及三个开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网络开放,两者相互监督和评价;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开放,企业可以通过学校网站直接与相关专业的学生联系;设计专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将课本知识通过产品直接反映到市场中,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接受市场检验。具体内容如下。

(一)通过网络对学生开放评价系统

现在的学校网络都有教学评价的环节,但基本是一门课结束时可评价一次,并以这次评价的分数来作为教师代课成绩的重要指标。如果评价是为了分数,就失去了评价的重要意义:评价是为了交流。在这方面,网络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网站,将每节课都在网络上全程对学生开放,学生可通过网络匿名,随时和教师及其他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课程的不足之处。这样就把学生意见全程融入到课程当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将变得更为平等。

(二)通过网络对企业开放评价及招聘系统

企业可以以会员形式加入到相对应的专业体系里,有会员身份的企业可以参与到每门课程的每节课中进行匿名点评或讨论,积极参与的企业,可以积累分数,分数高的企业可以在本专业系统的毕业生里享有优先招聘学生的权利。企业通过参与课程,可以观察哪些学生符合自己的企业需求,其也可以在课程中发挥督导作用,以企业标准衡量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有用。教师在企业的参与指导下上课,避免了象牙塔现象,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三)通过网络将设计结果对潜在的购买人群开放

可以通过大的网络销售平台建立学生作品销售网络。比如在淘宝上专门开设大学生作品销售市场,每个学校的每个设计专业都可以在淘宝上开设一个店铺,本专业学生可以在店铺里上传自己的作品,对这些作品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网站进行购买并评价。这样学生和市场就以最直接的方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其市场敏锐性和积极性必将得到很大提高。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不会是一句空谈。

综上所述,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对学生开放、对企业开放、对市场开放,开放内容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成果。

二、构建开放式“e”教学系统的意义

网络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并为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展示平台,使人们更便捷地获取各种知识,还使各种信息都面临被公开、被泄露的压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开放式教学的定义和方式都应被赋予新的解释。“开放”是互联网的根本特性,其在实质上提升了个人(包括学生)的权利和能力,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发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再是最有学问的那个人,现行

的课堂讲授模式受到“e时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本研究正是把开放式教学理论放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重新挖掘其内涵,研究如何主动通过网络把开放、互动的e时代特性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趣味性。

这个系统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方式的创新。比如:让设计专业有组织地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让学生的设计作品与市场直接接轨。在网购普及的时代,网络销售的低成本性适合学生群体进行销售试验,由教师带领按照企业架构的方式去完成从设计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这将是极富挑战性又很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这个系统也是对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一般的校企合作都是将企业引入学校,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以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本课题的构想是吸引企业加入学校专业网站,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转化为网民与网站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可行的网站规则,实现企业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并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

这个系统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本课题所研究的教学体系将改变这种传统关系,因为网络信息的巨大容纳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在开放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将受到学生的挑战,这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更自由和平等。

因此,观念的开放比形式的开放更重要、更本质。教学观念开放,教学过程会发生深刻变化。网络,意味着人与人的联系、人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高职高专教育利用网络可以使开放观念得到最深入的执行。本文中提及的开放系统,建立起来是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系统是否能真正接受这种开放带来的压力。

(注: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0yjc880063,项目名称:全球远程协作学习视角的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庄立新.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产品化终端的施教途径[j].山东纺织经济,2008(6).

[2]张福良.高职服装教育呼唤品牌化模式[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吕学海.从艺术装饰走向系统设计是服装教育的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4]付国宾.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9).

第14篇

〔关键词〕信息检索 网络教学系统 教学模式 结构功能

〔分类号〕G252.7

Design and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Tutoring System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urriculum

Peng Qizhi

Library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214122

〔Abstract〕Based on constuctive and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ies, three modes of self-independent network tutoring system are researched,including individual tutoring, cooperation learning and instructor tutorship mode. And then,using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method, the author designs the system overall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four subsystems: the administration, the public tutoring, the student and the instructor subsystem.省略 and the dynamic multimedia technology,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 sharing, interactive, dynamic qualities and so on.

〔Keywords〕information retrieval network tutoring system tutoring mo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现在很多高校信息检索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其中不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教学系统,对信息检索学科产生过重要作用。但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立体强化,很多系统功能滞后的缺陷凸显[1]。我们基于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探讨了高校信息检索教学三阶段的各种网络教学模式,以此理念和模式为指导设计了信息检索网络教学系统。以下对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结构功能以及系统的特点作一些介绍。

1系统的设计理念

1.1设计原则

信息检索是一门工具和方法课,在设计教学系统时必须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特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发展效果;同时,教学内容是一个动态的和不断更新的过程,系统应具有方便地对网上教学内容随时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的功能,以保持系统的动态更新。因此,系统的开发应该基于开放性、交互性、动态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原则进行[2]。

1.2系统的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本信息检索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脑中的知识是以网状结构表达的,即知识点、链和由此形成的网络三部分构成。这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对复杂主题作非线性的多维度的浏览,即在不同场合,从不同方向重返同一个概念。Web技术特点正好与“作非线性的多维度的浏览”相吻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中心、以认知结构为中心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情境创设”、“意义建构”、“协作”和“会话”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与其它课程相比,由于信息检索课中数字资源的检索教学占到很大比例,而Web技术非常适合于构造数字资源教学的虚拟情景,进行协作活动从而实现某种意义的建构过程[3]。

2教学模式的设计

信息检索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必须服从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设计人性化的系统,而一个实用的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教学模式。

2.1系统的“三阶段” 教学模式

高校信息检索教育按用户知识层次可分为“三阶段”:①大学新生的“导向阶段”;②三、四年级学生的“入门阶段”;③研究生和未受过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系统培训的教师的“高级阶段”。因此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针对“三阶段”的不同要求而分别进行不同的设计。“导向阶段”侧重于信息检索知识的扫盲,如图书馆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书目以及联合目录的使用简介等;“入门阶段”要求详细设计,内容丰富,包括各种载体、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以及各种教学案例示范;“高级阶段”侧重于研究型的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例如论文开题、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检索利用等。

2.2系统的三种网络教学模式

系统可以设计成三种网络教学模式,即个性化教学模式、协作型学习模式以及教师辅导模式。

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对象的学科专业、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点掌握牢固程度的不同,给出相应学习策略、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与其它课程不同的是,根据用户学科专业和信息资源类型的不同,信息检索可以分为理工类信息检索、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社会科学信息检索等。系统可以通过设计各学科的在线学习资料浏览、课件资源下载和在线练习等功能来实现。

协作型学习模式是指为多个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综合的机会,从而构造一个让学生们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主要以WWW技术设计网络虚拟咨询台、在线论坛和聊天室等方式来实现。如可在论坛中一些典型的检索案例、检索策略等问题,以供讨论。

教师辅导模式:对于网上学习,虽然没有教师面对面的解释,但是可以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的环境。设计网络虚拟咨询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时答疑,问题和答案可以同时显示。这是一个开放平台,其他信息检索爱好者和图书馆读者都可以浏览、提问。

3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

信息检索课在我国高校是一门基础和工具课,是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各个高校对这门课程的定位既有必修也有选修,而且考虑到“三阶段” 教学的不同要求,我们把系统的开放性作为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校园网上的用户不需要注册和登录,随时可进入网站,使用系统的公共教学资源进行视频浏览、课件下载、网上提问等自主学习。用户免费注册与登录系统后,还可以进行习题练习、自适应模拟测试等[4]。经过实地考察和大量资料研究,我们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确立了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设计了4个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公共教学子系统、学生子系统和教师子系统。

3.1管理子系统

信息检索管理子系统为管理员提供了一个专门的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中,只有管理员可以对班级、教师信息以及数据库备份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子系统包括以下3个模块:

教师信息模块:添加、修改和删除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并分配教师一定的权限。

班级管理模块:管理教师带班信息,信息检索课是全校的基础工具课,因此应包括院系名称、班级编号、班级名称以及带班情况等。

数据备份模块: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备份。

3.2公共教学子系统

多数网络教学系统是封闭式的,系统资源只提供给内部教学使用。而信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普及型的教育,只有全民实施开放式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人们的信息素质。因此我们专门设计了公共教学子系统,实现了网上信息素质教育资源的免费共享。该公共教学子系统为开放式平台,用户通过校园网即可随时使用。该子系统设计了6个模块:用户注册、学科资源导航库、知识库、互动教学空间、课程指南、信息公告。该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教学子系统结构功能

用户注册模块:提供教师和学生注册、登录和修改密码的功能,并分配不同的权限。

学科导航库模块:以学科为轴心对Internet上的相关学术信息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标引、组织、整序,链接源信息,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线索导航。本模块目前已经完成我校两个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和发酵工程网络信息导航库的建设。

知识库模块:把信息资源利用中常见问题、信息检索基本常识、常用信息检索技术和检索策略汇集,输入SQL Server数据库。所建立的知识库具有浏览和检索两种功能。

互动教学空间模块:提供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学习教学活动。该模块提供FAQ、E-mail提问、在线提问、教师答疑、实时交流、网络论坛6种教学功能。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定期在网页上公布FAQ,即常见问题及教师的解答;每位教师的E-mail信箱都公开在网页上,学生可以将问题以E-mail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E-mail回答问题;在线提问是学生通过Web Form提交问题,教师每天定期在网页上答复;通过公布教师的QQ号或MSN地址,学生就可以和教师在网上实时交流;建立一个信息检索课程专用QQ群,学生只要加入群,就可以实现群内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上实时交流;在论坛中动态地一些典型的检索案例、检索策略等问题,可以促进学生讨论,激发他们对信息检索课的学习兴趣。

课程指南模块:介绍信息检索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学习进度以及任课教师的简要介绍等。

信息公告模块:教学的各种最新信息。

通过该平台,学生和其他网络用户都可以方便地登录到系统,在线浏览多媒体教学课件、下载课件、进行视频点播,还可以在线浏览和下载练习题和教学案例以及进行模拟测试。

3.3学生子系统

学生子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学生登录到该系统后,可以根据系统的导航机制,浏览课程内容,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下载课件。学习完成后,学生可以参加虚拟考场、在线练习或自适应考试,通过模拟答题查看自己知识薄弱点,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策略。子系统包括5个模块,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子系统结构功能

多媒体教室模块:在近三年《信息检索》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采用DreamweaverMX,FireworksMX和FlashMX软件以及超链接技术,采用章节式目录结构,制作了理工和文科两套网页式动态教学课件,在本教学平台上。用户可在网上在线浏览、下载课件及视频播放课件等。

题库模块:习题按照章节进行整序,包括单元练习、阶段测试题、答案内容,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概念题与问答题等。根据我校学科设置的特点,题库按照理工、生物化学、社会科学三大学科建库。教学案例库汇集了我们多年信息检索教学的典型案例,如863课题立项、成果鉴定、查新检索实例等。

在线作业模块:可以查询学生己经完成和待完成的作业,点击已经完成的作业名称可以查到授课教师给出当次作业的评分,点击未完成作业名称即进入作业提交界面,学生就可以进行答题。完成之后,提交作业。

虚拟考场:提供自动组卷、选题、计时和计分等功能。

教学质量评估:该模块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质量,以往的信息检索教学系统大都没有设计此功能。系统自动对各班级学生的考试情况、考分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各种提问式、反馈式网上调查,学生可以给教师评分,对教学评估,以利于教师改进不足,调整教学策略,补充新内容等。学生在这里可查询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及老师的点评,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相关信息。

3.4教师子系统

教师子系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信息、作业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资料共享的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管理,包括回答问题、删除冗余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分类,以便于学生查询。另外,该系统允许教师进行对所授课程题库的维护和更新,查询、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并掌握学生知识欠缺处,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等。该子系统设计了6个模块,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教师子系统结构功能

教学管理:提供录入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实习安排,可对教案内容的相应部分进行增删和修改。

出题与阅卷:提供作业添加修改、作业批改、试卷添加修改、试卷评阅四个主要功能。系统允许教师远程操作,减少教师因家庭学校间路途遥远而导致疲劳。

题库管理:教师进入试题录入工作区进行录入,并存入题库。教师还可以根据信息检索教学的需要,选择试卷中某些题目进行修改、替换和删除,以便不断丰富题库内容。

学生管理:提供对任课教师所辖班级学生信息的管理功能。

教师答疑:针对以往教学系统师生交互功能的不足,本系统开发了网上虚拟咨询与答疑功能,提供教师的QQ号或MSN地址,建立信息检索QQ群,实现了网上实时交互。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向老师提问,老师随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答案显示在咨询问题之后,并存入系统后台数据库。

资源库管理:提供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信息检索知识库、导航库信息的上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多媒体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件应充分体现科学的教育思想,成功的教学经验,灵活的教学形式,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使原本局限于黑板、粉笔的枯燥讲解变成生动的演示;课件的内容应该突出设计课程的重点――课题检索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上机实习;另外,也可借助一些数字录像、录音设备,摄录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授课录像和录音,用多媒体软件制成avi文件,供学生点播观看。

4系统的特点

4.1关键技术

与传统的教学系统采用C/S结构不同,本系统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构建,可节省硬件资源,达到网络共享目的。在 Framework环境下开发,应用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考虑到微软的.NET技术比较成熟,且具有面向对象设计与编程等很多优点,因此本系统采用.NET技术;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和关键所在,系统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都来自于后台数据库,系统对各种信息的处理结果也都存储于后台数据库中。本系统连接到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使用SQL Connection对象,并通过用连接池(Connection Poo1)来反复地使用数据库的连接[5];是ADO的下一代, 它使用XML为核心,使用“无连接传输模式”访问数据源。当用户访问数据源时,无须经过冗长的连接操作和锁定连接对象,会将数据源的数据读入DataSet(数据集)对象,每个用户都拥有专属的DataSet(数据集)对象,再将专属的DataSet(数据集)对象连接到DataList控件。因此,通过技术的核心――实现对后台数据库的操作,有利于系统的安全性[6];系统中的交互式网页制作主要使用Dreamweaver和Frontpage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利用Flash、Authorware和Powerpoint等软件完成,并采用了嵌入技术,使网页式课件具有动态播放和立体演示的效果。

4.2使用特点

信息检索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由于采用了最新的WWW信息技术研制开发,除了具有普通网络教学系统具有的安全性、可维护性等特点以外,在开放使用、资源共享、教学交互以及教学课件和内容的动态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开放性。学习信息检索课程的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远程或在局域网登录网站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共享性。本系统设计了公共教学平台,除本校学生外,其他教学科研人员和信息检索爱好者均可通过校园网方便地登录到网站,在线浏览多媒体教学课件、下载课件、进行视频点播,还可在线浏览和下载练习题和教学案例以及进行模拟测试,为全民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基础平台。

交互性。提供了网上虚拟咨询平台、“个性化”、“协作型”交互式学习空间,信息检索学生可通过聊天室、Web Form、E-mail、在线论坛等实现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互。

动态性。采用了动态Web与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网页式课件具有动态播放和立体演示的效果。由于网络课件不仅实时,而且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文献资源和信息检索方法的情况,及时补充、增加实用和新颖的教学内容,及时修改、调整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作用[7]。

5结语

从目前本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投入我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校信息检索课程师资力量不够的问题,而且由于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因而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除了随堂学习以外,可通过网络系统和网络课件自主式学习,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师与图书馆咨询馆员建立了良好的协作机制,及时在线回答咨询平台上学生的提问,定期搜集和维护学科导航库和信息检索知识库。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更新“三阶段”教学内容,提供最新的多媒体课件下载,随时最新教学案例和教学信息,有效地提高了我校“三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教学专家的肯定。测试题库和在线测试系统,并发测试学生达到100人以上也未出现问题。但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网络带宽不够时,在线教学视频和音频信息的传输问题;自动组卷还不理想,信息检索知识库的智能化等还有待研究。我们只有不断追随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本系统不断地更新、改进和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其提高高校学生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小文.关于建立全国文献检索课教学管理系统的构想.图书论坛,2005(1):170-172.

[2] 朱晓菊,孙祯祥.基于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交互方式分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1):57-59.

[3] 杨红颖,王向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4):24-26.

[4] 赵铁成,刘仁坤.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一体化设计探索.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4):38-40.

[5] 王华杰,黄山.精通C#数据库编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13.

[6] 孙三才.精通C#与ASP_NET程序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28-239.

第15篇

(讯)北京时间8月8日消息,据Slashgear网站报道,加州州立大学多明尼戈斯山分校心理学家拉里·罗森(Larry Rosen)一项最近研究显示,过多使用Facebook会对儿童有害。

罗森从事心理学研究长达25年,其最近致力于研究社交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

研究发现,花费过多时间在视频游戏或其它网络流行产品的青少年多有胃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健康问题。同时,经常登录Facebook的青少年比社交网站流行之前更自恋。

该研究令人震惊的发现是,很多高中、大学生在集中2-3分钟精力后就转移到发短信或者玩应用软件上,医学上称之为注意力缺乏症(ADD)。

罗森表示,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就如何使用科技产品交流,并以孩子们感觉舒适的方式问询。(编译/武上晖 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