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新媒体的优点与缺点范文

网络新媒体的优点与缺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新媒体的优点与缺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新媒体的优点与缺点

第1篇

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媒体传输方式,突破了网络带宽限制,实现了动态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储、传输和管理,使高校现有校园网络环境下教学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和利用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当前主流流媒体系统平台主要有Microsoft Windows Media系统、Real system系统、Apple QuickTime系统以及Abobe Flash Media系统。Microsoft系统支持的网络协议有HTTP/MMS/WMS,流媒体格式为ASF/WMA/WMV等,其优点主要有通用性好、集成度高、系统资源占用率低等,缺点是支持网络协议较少、平台兼容性较差;Real系统则主要支持自己特有的RTSP协议,主要流媒体格式为特有的RM/RA/ RMVB等,其优点主要在于扩展性较强、支持多速率传输,缺点是系统价格较贵、后期费用较高、平台通用性较差;Apple系统通常以MOV/QT,其优点在于系统相对安全、稳定性好,缺点是用户规模以及数量太小、移植性较差;Adobe系统是近几年刚兴起的流媒体系统,只要支持RTMP网络协议,格式通常为SWF/FLV格式,其优点主要有文件简单,体积小;清晰度高、加载速度快、版权保护有效等,缺点是安全稳定性较差、较易受攻击;系统资源耗费较大。

总体来说,四大主流媒体技术出于保密以及商业竞争的需要,各家技术都具有一定排他性。而开源技术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视频流媒体系统方案的制订更加先进,更加完善,同时也更加的开放。

二、视频流媒体平台总体架构

VLC系统是近年来由VideoLan项目开发的流媒体系统。作为第三方开源软件,目前的VLC既是一个能够支持大量媒体文件格式和档案格式的跨平台多媒体播放器,同时也可以作为高性能的支持单播/组播、IPv4/IPv6的视频流媒体服务器来使用。[2]其优点是功能强大、简单易用,兼容平台多,对多种流媒体传输协议能够很好兼容。VLC还能够支持各种格式的视频文件、网络串流、加密VCD/DVD、数字摄像机、数字卫星频道以及数字地球电视频道等多种信号源;能够实时捕捉视频并实现在多种编码和码率间的压缩与转换;可以在企业级或高校级局域网里实现低成本的视频点播或直播。通常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视频系统由流媒体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视频编码/存储服务器、网络客户端组成。

三、系统设计思路及过程

1.系统设计思路

本系统以Window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8为WEB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采用脚本语言对视频流媒体平台动态网站进行开发,然后通过开源VLC流媒体服务器和开源软件Putty的配合使用实现相关教学视频资源的网络形式。本文着重介绍该网络教学视频流媒体资源平台的具体实施方案。

2.视频流媒体服务器及客户端配置

(1)VLC流媒体服务器配置

配合优秀的开源远程登陆工具Putty,VLC可以作为高性能的局域网流媒体服务器,实现IPv4/IPv6网络环境下的点播、组播功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为VLC增加Telnet远程服务功能:②以IP地址为192.168.1.103为例,监控端口号为4212的流媒体服务器为例进行配置,通过Putty开源软件服务器进行远程登录控制;③ 点击打开,在Password:后输入默认密码“admin”。如果远程登录成功,Putty界面会显示:Welcome,Master欢迎界面,然后,开始对VLC流媒体服务器进行配置;④利用VLC提供点播服务的命令。其中,new为新建命令,vod*为点播文件标识名,demo.*为点播文件的文件名。通常,该文件应放置在VLC Media Player安装路径下;如果文件不在该路径下,可以使用绝对路径。例如:setup vod1 input d:\media\demo.mpg如果要设置多个点播文件,可以重复上述的操作。⑤利用VLC提供组播服务的命令。其中,new为新建命令,group为组播名,demo为要经组播发送的流视频文件。#duplicate{dst=rtp{dst=multicast,mux=ts,port=*}}表示将遵循rtp协议的以ts流进行封装的流视频发送到特定组播IP地址(multicast)的特定端口。通常,组播IP地址多为D类IP地址,即224.0.0.0-239.255.255.255之间的IP地址,端口一般为1234。另外,control group后面还可以加stop,pause,seek+%,分别表示停止,暂停和跳转到百分之几的位置。与提供点播服务一样,通常需要发送的流视频文件应放置在VLC Media Player安装路径下;如果文件不在该路径下,可以使用绝对路径。

(2)网络客户端配置

在服务器上建立好新的流媒体输出后,网络客户端用户既可以通过独立的VLC、Windows Media Player等通用媒体播放器来接收,并实现播放、控制(开始、暂停、停止、快进)等,也可以通过ActiveX控件的方式在Web页面中嵌入播放器代码,通过通用浏览器进行收看。①独立客户端设置,VLC Media Player作为客户端播放器时,设置接收流媒体视频服务。另外,如果学习者需要对教学视频资源进行实时录制,可以在VLC串流输出选项中进行设置。②基于浏览器的WEB嵌入式实现。该方式主要是通过ActiveX控件的方式在Web页面中嵌入相应播放器代码实现的,其中播放器源代码是实现视频流媒体接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夏亚. 基于ASF的视频型网络教学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3).

第2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服务模式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互联网和移动增值是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特征。新媒体技术是指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生成的新得传媒技术。

二、气象信息服务手段

我国的气象服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的气象服务发展到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气象有偿服务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气象服务体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信息传播也经历了从平面媒体到视听媒介再到移动通信、互联网媒体的转变。报纸、影视、短信、wap、网站、3G等气象服务应用层出不穷,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传播媒介手段可以大致将气象信息服务分为以下几类:

1、印刷品气象信息服务。包括报纸、杂志、期刊、传真等,是传统的气象信息传播手段,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优点是易于保存、廉价方便。缺点是受到预报定时、字数篇幅、时间和频次固定的限制。

2、电话气象信息服务。电话气象服务手段方便、快捷,可以按需选择。最大的优点是预报信息和内容不受播出时间或播送篇幅的限制。信息接收时间和信息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播送内容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随时更新。缺点是电话一对一方式传播途径单一,预报内容对用户来说无法以简单的方式重复使用,不易查存。

3、广电系统气象信息服务。广电系统曾是最普及、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我国从1956年6月1日起就在通过电台向社会公众天气预报信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后开始播发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开始于1981年7月1日。广播电视传播一直以来都是气象信息服务有效地传播方式。优点是覆盖面广,获取方式方便。缺点是受节目播出时刻和内容长度的限制,不易查存和记忆。

4、手机短信气象信息服务。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能够定时接受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优点是简明扼要,方便快捷、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缺点是受短信字数限制,内容比较单一。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天气短信服务规模大幅度下降。

5、网站等互联网服务。目前专业的气象网站有中国天气网、湖北气象天气通等等,各种热门网页主页上一般都有天气资讯模块。优点是资源共享,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缺点是阅读不便,受网络条件限制,信息来源无法保证。

6、微博、微信等。“气象微博”、“气象微信公众号”作为气象新媒体的代表,具有迅速、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作为新媒体在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能起到提高气象防灾减灾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推动公众参与气象服务以及带动其他服务项目发展的重要作用。缺点是受移动通信网络或互联网络条件限制。

7、手机客户端。天气预报客户端是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用户获取天气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主流气象客户端软件:“墨迹天气”、新浪“天气通”、“中国天气通”、“中国气象频道”。优点是使用方便,形式多样,信息量大。缺点是受移动网络和接收设备条件的限制。

三、国内外典型商业气象服务模式

国际上的商业气象服务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1969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就是以“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为主题。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国外专门的气象公司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各类气象指数预报信息,例如乘车指数、啤酒指数、食欲指数、雨伞指数、泳装指数等,特定的气象服务提供给专门的需求单位,采用定向服务获取利润的模式。

国际上常见的商业气象服务的运作方式可归以下几类:

一是国家气象部门仅提供公益性气象服务。比如美国和日本,其国内的各种商业气象服务均由私营气象公司提供。二是国家气象部门承担所有公益性和商业化气象服务,比如新西兰整个国家的气象服务商业化发展。三是国家气象部门同时开展公益性气象服务和商业气象服务。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情况。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内的商业气象服务是国家气象部门与私营气象公司竞争的形式开展的。中国的气象部门主要从事公益气象,同时开展商业气象服务,但因为缺乏私营气象公司,商业气象服务基本被气象部门垄断。

商业气象服务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国家气象部门完全靠政府拨款,以展公益气象服务为主,专业有偿服务为辅。二是拓展阶段,公益气象服务、专业有偿服务和纯商业气象服务作为业务工作并列发展。三是蓬勃生长阶段,纯商业气象服务和公益气象服务、专业有偿服务相分离,形成如今美国、日本、新西兰、英国的商业气象服务发展模式。

四、新媒体时展气象信息服务的几点思考

(1)以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开发丰富的具有针对性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利用优势资源,细分用户市场,制作针对性强的服务产品。(2)依托新媒体技术,多手段、全方位发展气象信息服务。明确不同媒体介质气象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建立多个服务产品之间的相互联动发展机制,利用各种服务渠道和手段,根据用户需求和服务效果优化服务项目内容、数量。(3)公益气象服务和有偿性商业气象服务相互结合。逐步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公益性免费服务带动短信、点播、专业服务等收费服务项目稳步发展。发掘气象信息服务的商业附加价值。在每天更新的天气信息、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气象科普、健康养生、生活类服务内容中,结合相关的品牌产品推荐。(4)结合天气热点策划天气话题,开展其他服务推荐活动。新媒体服务界面上开发气象短信定制、专业服务点播、差异化气象服务模块等功能向用户主动推送有偿气象信息服务。巩固传统气象信息服务成果,拓展新媒体气象服务领域。

第3篇

如今的网络肯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可靠、面向服务的平台,大大丰富新兴、创新的组合应用,又能设法处理好技术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平衡。其主要功能除了数据服务外,融合网络将包括即时消息、多媒体电子邮件、语音与流媒体、互联网与视频会议、统一协作及更多应用。企业最终能够整合共享环境里面的资源,以便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不再说会不会使用融合网络,而是何时使用融合网络。据博科通信系统公司的Leslie Davis声称,融合网络提供了许多诱人的好处,包括能够为数据中心里的资源提高利用率,还能够减少网络本身的设备和管理成本(与非融合架构相比)。融合网络还为数据中心提供了电源和冷却效率方面的优势。在数据中心,减少环境中系统的数量就可以减少用电量,还可以减小对暖通空调的需要; 这两方面带来了成本和环境方面的好处。

优点多多

思科公司移动解决方案部门的高级经理Ben Gibson说: “融合网络的显著优点就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IT资源的利用率。”他强调,融合网络把重点从被动的案例管理转移到主动的创新技术交付。通过管理单一网络,并且把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应用整合到这个网络上,就能减少管理不同网络、应用和协议的压力和麻烦。

丰田汽车销售公司负责无线和局域网基础设施设计的高级基础设施分析师Erik Parker说: “随着视频、语音和网络技术开始融合在一起,我们通过把设计及运行这些网络、然后又把物理网络整合起来的专业资源合并起来,显然能够提高效率。”

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在1200个不同站点部署了基于思科的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了基于标准的网络,以便在一个相同的物理网络上轻松提供视频、数据和语音应用。使用这种配置,融合网络让丰田得以部署任何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应用,不必添加任何物理硬件,又能够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据Parker声称,这个策略让丰田的各个资源可以与其他的类似资源共享技术专长(过去这些技术资源相互孤立),使得工程师团队更具有灵活性。一旦完成物理网络的融合,丰田的工程师们就能更轻松地部署一大批语音、视频、媒体丰富的应用和协作工具。

Extreme Networks公司的解决方案营销经理Gregory Heath特别指出,这些优点在许多方面无可争议、非常明显,包括可以节省资本开支和运营开支。融合网络的其他优点包括,让语音电话可以充分利用收费绕路(toll bypass),无需电话费; 不必在数据网络旁边建立单独的、基于电路的网络,即从PBX到电缆线路的网络,从而节省了成本; 支持多项高级功能(要比电路电话系统丰富得多); 另外减少了IT和电信需要的人员。

维拉诺瓦大学的网络和通信主管Bob Mays说: “去年,我们大学与Avaya和Extreme Networks两家公司合作,安装了具有VoIP功能的IP PBX。现在,我们使用一个平台就能同时管理语音网络和数据网络。这样更充分地利用了人员,因为语音网络和数据网络团队只为同一个网络排除故障。另外,如果向外拨打的电话通过互联网传送,我们大学就可以开始节省长途电话费。”

维拉诺瓦大学使用的第二代融合网络基于Extreme公司的网络基础和Avaya公司的IP电话解决方案构建而成。这个网络连接了3000多部IP电话和数字电话,为员工提供了灵活性。由于教学大楼在技术方面采用了滚动升级,员工可以使用功能丰富的IP或者SIP电话。

缺点仍存

博科公司的Davis强调,与任何架构一样,融合网络也有优缺点。一种可能的缺点就是,与不用考虑共享问题的专用网络模式相比,加大了管理多种流量类型及为每种流量管理服务级别的复杂性。只要某种架构共享多种功能之间的资源,就有可能存在争夺资源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适应性网络等功能在融合网络当中至关重要,因为管理员可以通过融合网络,为服务级别全面设定政策和规则。这样既简化了管理,又可以执行服务级别,所以网络用户能体验到与使用专用基础设施同样的服务级别。

Davis说: “另外,虽然有些组织能够在已经部署的平台上整合大型机和开放系统连接,但由于业务规则、监管、所有权以及组织的偏好等原因,它们还是决定把这些应用留在不同的专用网络基础设施上。把这些网络分开来意味着,它们可以维持已经实践证明的运营和组织上的所有权及流程,否则这些东西在新模式下就需要重新设计。

Extreme Networks公司的Heath补充说: “融合网络的另一个潜在缺点是过于依赖单一基础设施。这样一来,弹性和可靠性就至关重要。另外,模块化的软件操作系统也成了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提供了可靠性; 之所以能提供可靠性,正是借助了分离流程、没有影响软件的升级以及可跨越诸多交换产品部署同一操作系统的简洁性,从而尽量减少了人类错误。”

据Heath声称,语音网络上需要不到50毫秒的路径保护故障切换机制。在推出融合网络之前,这个条件不会强行实施到网络上。以太网自动保护交换(EAPS)协议能够满足这种需求,保持语音电话处于畅通,即便光纤被割断或者中断时也能保持畅通。数据、语音和视频的服务质量(QoS)优先级划分也变得很重要。

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的通信/IT系副主任Mike Babin说: “这不是什么缺点。但是,电信会议和视频会议这两个方面仍需要改进。我们使用前者用于教学和会议,使用后者用于课堂培训。两者都极难支持,而且需要专家员工在现场管理过程,并排除故障。不然,我们对自己的融合网络会相当满意。”

康科迪亚大学在两个校园有一个标准的思科架构核心/分布式接入层网络,每个校园有30幢大楼。每个校园的两个核心网络都配备了6500级交换机以及4000条电话线(只有150条线路向电话公司租赁; 其余的是VoIP线路)。它们拥有一个无线网络,有大约360个室内接入点和大约40个室外接入点(60个与802.11草案第二版兼容)。Babin说: “就这个网络而言,我们目前有能力支持任何一种融合应用。”

问题的核心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优缺点;理想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提倡解放学生的思想,教师通过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一种能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從学生角度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能够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提供有利工具,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是顺应时代潮流,并与现代教育教学相适应的工具。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适应是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科技和管理模式不断冲击国内企业和制度的发展,在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一方面,采用计算机管理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特点也使得我国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和互联网强国。

在教育教学中国近代以来都是采用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的完成对较少学生的讲课和解惑答疑,若学生较多时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讲解非常仔细,达到面面俱到的层次。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方便学生对不懂的知识的课下学习解答,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从整体教育教学的模式上讲,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方式能够推进教学的发展。

2、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思维逐渐转变,教师讲授知识的方式和学生都在随时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以后需要教师提高其工作能力才能使用这项工具。教师使用这项工具的同时也在要求学生转变与以往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习惯,适应这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方面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的备课、多媒体数字化上课方式以及课下做的教学研究等三个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入门较为简单,只需要教师利用简单的汉语拼音这些简单的基础内容就能达到使用的程度,但若想把教学课件做到直观易懂,内容丰富多彩还是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努力的,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更快的接受知识、更直观的学习、在认识能力和方法方面都能帮助学生提升,作为教师有义务去掌握这门适应现代教学方式的教学工具。

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的教学课堂上学习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早的认识这门教学工具,而且,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能够连接很多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另外学生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能够掌握这门学习工具,从而方便学生不在学校时学生自学、拔高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实现。

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存在的优缺点

1、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存在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是在时展的情况下诞生的产物,顺应时代潮流,所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方式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这些优势也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有关。

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方式相对较为灵活,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课下及时复习功课,随时随地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新知识和复习学过的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遇到的问题,总之只要是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都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具有知识面广、教学方式直观等特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穿插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网页、图片、视频等内容,只要在网上仔细挑选合适的内容,都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快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现在互联网聊天工具比较发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不仅仅局限于谈话形式的方式,通过聊天工具教师可以随时与本班学生交流,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聊天等方式与教师沟通学习内容,从而更快的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存在的缺点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较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优势,但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与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存在矛盾,存在对学生不利的方面。

互联网除了在学习知识方面更多的是垃圾网页、游戏、网络聊天这些比学习更具吸引力的东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抑制这些不利影响单单利用其学习资源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数学生还是户在互联网上浪费很多宝贵时间,从而无法完成学习规定的任务。

另外,教师在使用这项工具时,需要在社会中的大资源库中寻找学生需要的相关资料,外加在多媒体教学前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这些过程使得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前的准备阶段比较浪费时间。

三、理想网络技术教学工具

现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存在很多优点,但也存在弊端。其根本的原因是现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教育教学的相关软件,既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学习相关任务,并且能够在这些资源中方便快捷的让教师引用到多媒体课件上。这种专门针对教育教学的软件就是理想的网络技术教学工具,这项工具能够屏蔽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垃圾信息,能够对教学内容相关资料进行简单处理,还能够切实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等特点。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手机报;手机广播;移动手机电视;手机媒体产业

一、手机媒体发展和前景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是1992 年在英国vodafone 的gsm网络上通过pc 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 而在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则是在1998年。短短几年的时间, 手机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变, 它能传播新闻信息, 广告, 成为手机媒体在现阶段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手机网民则达到4.2亿,同比增长了293%。如果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手机上网费用高与速度慢等阻碍普通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问题,手机上网的人群将在短期内获得超常规发展。普遍认为手机媒体非常具有发展前景,只要解决体制上和技术上的限制,它必将会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要力量。手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经历短信时代、彩信、3gs手机三个时代,更值得期待得便是不久即将投入使用的4g网络时代。

手机的媒体的发展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弊端,但也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缺陷。综合多方观点总结手机媒体总体上的优点和不足。

(一)、优势介绍:

1.移动性

2.及时性

3.大众传播媒介和终端接受工具属性双重属性

4.信息服务个性化,手机媒体应充分挖掘手机用户实名制的优势, 细分受众, 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播,自主订阅。

5.手机的高度普及,信息垄断程度下降,短讯使个人成为信息制作者。

6.效果反馈速度快。

(二)、缺陷:硬伤:

1.新闻的原创性,手机媒体消息多来自转载,没有专业的采编人员其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2.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效果减弱,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的大量传播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社会效应。

3. 缺乏成熟的传播理论支撑,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 把关人”作用的极度弱化, 受传者和传播者身份的重合都造成了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在该情形下原有理论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的发展需要。

(三)、技术瓶颈:

1.手机资费高,成为限制国内手机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高额的费用本身就不符合大众传播的“大中性”,发展潜力受到限制。

2.受众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达不到,私人信息泄露会对媒体的引起信任危机。从另一角度而言影响手机媒体的使用深度。

(四)、其他观点:

手机媒体将因其有助于消减“媒介依存症”。其主要表现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满足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自网络媒体出现后,受众对于网络的沉溺比其对电视的沉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手机的移动性、参与性和沟通特性则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受众从这种封闭、缺乏社会互动的媒介环境中解脱出来,对现代人的社会病理现象的克服会有所帮助。

二、手机媒体在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表现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接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手机报——与报纸融合;

2.手机广播——与广播和网络融合;

3.手机电视;

4.其他。

下面我将综合多方观点,介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接形式中的优势和不足。

(一)、手机报、广播、电视的优缺点(不重复其共性,从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点上谈)

手机报: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的业务

优点:1.是传统媒体数字化延伸的典范,弥补平面媒体不足在很大程

度上增强了报纸的竞争能力。更真准的加强报纸的传播范围和效果。

缺点:1.传输容量小新闻背景交代不清(断章取义) 2.新闻内容潜(报纸的最大优势不能够得到延伸) 3.阅读习惯问题广播:从广义上讲,手机广播即通

手机实时收听或下载播放音频节目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

优点:1.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变成一种信息终端, 这种演变也给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2.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同时为其他媒体共享广播信息资源, 特别是音频资源创造了条件。

缺点:

电视:优点:(电视在传媒界的霸主地位,其本身优势再与手机的优势相结合手机电视发展无可限量。)1.消除电视最大弊端,可保存,不受时间现实 2.个人电视带来的私密化 3.互动性

缺点:1.强迫性接受广告(。因此在目前收费的状态下, 适度选取有价值的客户及一些带有植入性质的广告内容, 让读者和客户都满意。)

其他:手机电影:手机电影是指以手机为主要拍摄与制作工具,并能够通过手机平台传输与手机下载、观看的电影。

(二)、我国手机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无限商机,发展潜力大发展初具规模,但产业小产业化成都不高,规模实力不够。(传统媒体跨行业机制不完善,不具备跨行业能力,国外大的传媒集团则具备)技术跟不上发展速度慢手机媒体产业(生产厂家)与传统媒体(资源提供方)还有移动通信服务方尚未找到适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利润分成、业务范围等]缺乏配套管理制度

(三)、如何树立手机传播特色增强其生命力

1.建立职业传播者队伍, 具备较强的独立采编能力。手机媒体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与传统四大媒体相抗衡的大众传媒, 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采编队伍, 健全自己的采编体系、技术设备、运作模式等, 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要。传统媒体在向手机媒体领域扩展业务时必须根据新媒体的特点, 再造传统媒体的采编流程, 改变记者传统的发稿习惯, 建立容纳多个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处理平台。(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手机媒体概论》 匡文波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李建伟 王克茹 新闻界

[3]《青年记者》杂志 2008 年3 月中 《手机报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韩冰

[4]《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9月 《中国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分析》匡文波

[5]《中华新闻报》2008 年3月12日 第c04 版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郭全中 陆地 尹坤

[6]《新闻界》2006年5月 新新媒体 《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展望》胡忠青 邹华华

[7]《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2期 《手机媒体发展探析》钟倩

[8]传媒学术网 《手机媒体发展预期——未来最便利的信息获取终端》王娟

[9]《新闻界》 2008年第一期 《我国手机报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王雪莲王雷

第6篇

关键词:LTE;无线网络;典型建设场景;IP化

和3G网络相比,LTE网络在功能和传输需求上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当前分布式基站的建设模式已然成为LTE无线组网结构中的主流方案,但是其BBU分散方式和BBU集中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宜于不同的建设场景,为此应加强对不同传输接入方案的探索与研究,以明确各类方案的适用场景。

1 LTE网络结构

LTE接入网主要是由eNB和aGW所构成,LTE网络在此架构上,引入了两个特殊的接口即为S1和X2。其中,S1接口为eNB和aGW之间的接口,X2接口则为相邻eNB之间的接口(如图1所示)。LTE时代的移动通信网络正呈现出移动业务IP化、承载网络智能化、网络架构扁平化以及同步系统地面化等新的特征。

2 LTE无线组网功能的实现和对传输的影响

2.1 LTE无线组网的功能

LTE无线组网在功能上实现了,通过协议和业务承载实现了L2VPN/PWE3+L3VPN;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在汇集点作二、三层转发的分界点,实现了网络的灵活调整,满足LTE多归属、综合承载中L3专线业务与组播业务的接入需求;通过多单域多进程技术完美解决了路由域过大的问题,有效避免了网络频繁振荡的问题;端到端路由器构建,以及MPLS VPN和Multi VRF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安全隔离。

2.2 对传输的影响分析

LTE时代无线组网中设备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在传输的性能和需求上也相较3G时代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LTE网络传输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传输带宽的需求量大。随着当前3G、4G技术的日益成熟,都需要将无线空中接口的带宽速率进行相应提升达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根据运营实践表明,以TD-LTES111站型为例,eNB的带宽传输量至少为80~320兆左右,基本是MSTP网络的10倍以上。(2)设备小巧灵活。随着LTE时代的到来,其接入网aGW将以pool的形式组网,且多个aGW构成一个pool,从而实现eNB的可靠接入。(3)采用GE光口进行数据传输。当前,LTE基站设备中基本实现了IP化接口,不再需要3G时代的E1接口。且现在主流设备生产厂商中的S1/X接口均使用GE光口实现接入与数据传输,其传输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达到0.5~10千米。

3 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

根据当前LTE无线网络设备在性能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其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新建分组设备模式

该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为传统的无线基站接入方案,通过新建传输设备,并将传输设备和无线基站共同使用一个机房,以链路或者环路的方式接入到原有网络当中。

该传输接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2G/3G基站中的电路需求,并实现对成环的有效保护,通过对空余的资源的良好利用,实现了对大客户专线、小规模数据等接入业务上的迅速开通,且在光纤资源的消耗上相对较低。其缺点主要是方案中所需设计的设备数量和维护节点偏多。如是在原有2G/3G基站中实现LTE网络场景的建设,可优先采纳该方案。

3.2 GE光口拉远模式

该传输接入方案是通过在新建的LTE基站中,不另行设置传输设备,而是通过GE光口拉远,与远端的分组传输设备进行直接连接。

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可以极大的节省新建基站的传输设备,且同一片区域内只需要1个传输设备即可,在对LTE无线网络后续的维护和扩容上都会更加方便。其主要缺点有:在每个新建基站中都需求配置一对纤芯,比成环接入方式中所需纤芯偏多;对传输设备和节点在分组性能上有着较高的要求;采用该方案的新建基站无法充分满足其它电路上的需求,在灵活性上程度偏低;该方案如采用星型连接的方式,将无法提供有效保护。

3.3 RRU光纤拉远模式

该传输接入方案采用将“BBU”的解决方法,在新建的LTE基站中通过将BBU集中设置,且利用RRU光纤拉远模式与分组传输设备直接连接。

该传输接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利用LTE基站中的RRU能支持环形、星形、链形进行组网的功能,大为降低了对纤芯的使用率;其网络结构和传输设备数量都相对简单,在后续的LTE网络扩容和维护上会更为方便;通过环状接入的方式能实现对RRU的有效保护。其主要缺点有管线资源、电源以及机房面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采用链形或星形的接入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

综合上述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在实际接入方案的设计与选择中,应综合考虑到实际场景建设的需要与特点,从而扬长避短,实现对接入方案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数字照片管理工具

自家电脑总比不了专业技术提供商的网络储存服务器来得更安全些,所以Working On Line已经成为目前软件工作主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一款联网软件,进行数字图片的管理、简单校正修饰、,下面,就针对IE、FireFox两款主流WebBroswer支持的数字照片管理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

软件性质:Free

储存空间:1G免费

界面友好度:

优点:人物面部识别技术,支持相机外挂GPS单元在Google Earth上的定位、支持图片格式众多。

缺点:Picasa的网络共享功能依赖于Picasa网络相册和Google账户,但由于某些原因网络访、司不稳定。

SPECIAL ISSUE 特别策划

网络分享步骤:

进入主界面

1.可以看到整个Picasa的布局,居右的是文件管理树,可以通过“文件”及“工具”中相关工具,对整个硬盘上的图片进行相应的排序、标签管理

2.省略/Ih/DicasaSignupRedir,注册Picasa相册账户

3.注册GmailJ账户

4.将两者在Picasa账户中绑定

5.在Picasa软件中点击“工具”―“上传”―“上传到Picasa网络相册”,这时系统会出现如下界面输入Google Gmail的账户和密码后,就可以利用免费提供的网络储存空间来保存上传分享照片了。

其他评荐:

Windows Live:照片库

软件性质:free

储存空间:视Gmail容量确定

界面友好度:

优点:与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底层整合性好、相关产品包丰富,可以在mall、b1og、IM上自由通行。

缺点:随着MSN空间即将关闭(传闻?真实?),国内不少BIog提供商纷纷拿出MSN空间搬家,这让WindowsLive!照片库顿时折色不少。但庆幸的是著名的Flickr支持Windows Live!照片库,可在Flickr上通过授权给照片库,在照片库内上传制定图片到FIickr。

想想看,无论是在非洲的大草原还是哲蚌寺喇嘛的辩经会上,你都可以用手中的数码相机实现画质 流的高清拍摄!如果说尼康D90把DSLR变身成HDSLR,那么佳能5D2更是将1080P的FullHD引入全画幅时代!要知道35mm数码单反的CMOS面积要比传统35mm电影胶片还要大!现如今个人制作FullHD Bj代已经来临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更多在路上的旅行大片!

CPU:4核及以上

内存:2G及以上

硬盘:1T及以上,RAlD最佳

显示器:越大越好!

Movie Edit Prol4 Plus

软件性质:收费

界面友好度:

优点:最受欢迎的家庭视频编辑软件,体积更小 安装后也仅一百三十多M,运行流畅,操作更灵活,上手迅速,功能强大,支持环绕立体声、16:9屏幕等。持效多,轨道多达上百条。尤其是字幕功能,清晰强大。

缺点,对于编辑相对复杂的视音频工程来说,有些捉襟见肘。

现在,就让我们以这款软件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旅行归来后如何制作你的一部私人旅行大片!

1.新建工程后,我们进入到了软件界面。由于我们并不需要传统视频,(如DV)的采集步骤,所以直接点击屏幕上方的Edit选项卡即可。在Import窗口中,选择好我们要编辑的视频文件,并拖拽到屏幕下方的时间线上

2.根据需要编辑特效。Fade窗口中,是些两段视频之、司进行转场的效果样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拖拽到两轨视频接头处的中间轨道上即可。

3.TitIe窗口是为我们提供些常用的字幕出现方式(见图中最下面的时间线黄色区域)

4.在编辑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刻录或生成自己需要的成片格式了!只需要点击Burn选项卡,就会有很多种方式供大家选择。

这就是HDSLR的基本编辑制作的 个简单流程,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呢?当然,篇幅所限我们只是讲了最基本的一些应用,更多的功能大家还可以自己慢慢发掘,制作出自己理想的高清视频户外大片!

ADOBE PREMIERE CS4

软件性质:收费

界面友好度:

优点:周边软件极为丰富,可以与Photoshop,AE等软件进行项目的动态链接

缺点:对于系统配置要求高

其他评荐:

Edius6

软件性质:收费

界面友好度: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轻度”,网络应用

 

一、引言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1]。对于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有很多人做出了探索性的尝试。比较多的是采用多媒体课件[2]、建设网络开放实验室[3,4]等“重度”依赖软件或网络的方法,优点是形象生动、时间灵活等等,不过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多媒体课件还是网络实验室,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这一点对于很多的改革尝试无疑是最大的障碍,尤其是作为基础的大学物理实验教育。而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是大学生接受系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5],也是学生日后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6]。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轻度”结合网络应用,改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二、传统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式通常由下面的几个步骤组成[7]:

1、教师布置准备实验;

2、学生在课前根据教材完成实验的预习部分;

3、上课时教师先把实验原理步骤等细讲一遍;

4、学生根据指定的实验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

5、学生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

6、教师根据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

上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弊端是,在很大程度上拘束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使得本来可以做得非常有趣的实验变得枯燥无味,不能达到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和增强创新意识的要求。而且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限制于课堂上较短的时间内和书面的实验报告有限的空间里教育教学论文,师生之间往往不能进行较有深度的交流,以至学生对掌握的实践技巧理解不深,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往往是这个仪器的操作会了,下次碰到类似的仪器还要重新学。

三、改进的教学方式

1、网络资源基础

目前,高校校园的网络普及率是非常高的,新生代的学生对于网络已经像对自己的手掌般熟悉,而互联网络上的资源无疑是极其丰富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大多数实验项目在经过过去许多年的改进之后,已经完全成熟,尽管使用的实验仪器有所差异,不过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而且很多的高等院校都将一些实验讲义甚至是多媒体课件放在网上[8]。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网络资源基础。

2、师生互动方式

网络互动方式主要有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BBS(论坛)、Email(电子邮件)等方式。通过下表比较这几种互动方式的优缺点。

 

互动方式

优点

缺点

IM(即时通信)

速度快,即时响应

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BBS(论坛)

互动性强

技术门槛较高

维护需要较多的人力

Email(电子邮件)

内容形式丰富

第9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网络教学;网络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130-01

一、艺术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比较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又称为教学结构。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在传统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脱胎转型过来的,一直沿用美术教育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积累型的教学模式。

与网络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艺术设计具有如下的特点、优点、缺点: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属于知识积累型,学生的学习是以被动的接受状态为主;注重设计技能的训练和审美的培育,掌握形态塑造、设计表达方法和模型制作等手段占据了设计教育中的大部分内容;传统设计教育是一种经验式的,它通过培养学生体验和掌握设计过程的各个因素与环节,达到对设计经验的把握。

传统艺术设计教学还具有许多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它注重感性设计和理性思维的培养,注重设计技能的训练和审美的培育;它对徒手能力的训练有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它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对整个教学进度的把握。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

传统艺术设计教学也存在很多缺点。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单项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学生新观念、新思想的形成。

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时代艺术设计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特点、优点、缺点:

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的学习资源不仅来源于教师的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可以从Internet(互联网)上获得资源。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延伸他们的学习触角,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取得更加广泛和独特的观点。

第二,扩大化的信息交流。网络学习中的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陆(Telnet)、文件传输(FTP)、讨论组(Usenet)、电子公告(BBS)、视频会议(Conference)等双向的信息交流。

第三,个性化的教学环境。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自由的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第四,综合化的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支架法、抛锚法和随机进入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这些方法中的一两个,也可以综合采用几种。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方式,但同样存在有缺点:忽视知识内容的教学,知识的可靠性、权威性得不到保证,课堂模拟情境的创设有一定局限性。片面强调发现学习方法,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人类进入21世纪,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的将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由于未来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育的目标将发生本质的转变,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外,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成为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一种必须。

加大、加快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要看到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 1%来自味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能看得见,听得见,又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强得多。有关资料证明,人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内容的20%,看内容的30%,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70%。也就是说如果能听到、看到又能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10篇

【论文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都各有其优缺点。本文提倡将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以期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导言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口头和书面英语交流的能力,使其适应社会,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能力体现,也就是听、说、读、写、译这几方面要素,是相互关联且不可或缺的。 

随着课程和文本的创新,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单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200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至此,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模式(call)开始广泛地被应用于教学当中。而如何把传统模式和call各自的优势互补利用一直值得探究。 

 

1.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面授课形式,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传授新知识和巩固已学知识为目的而展开,其表现形式为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余文静,2007:31) 

1.1 优点 

首先,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容易控制。“教师备课审慎,并且有深思熟虑的计划性。他们对授课内容记忆深刻,认真思考,并作出充分的准备,熟悉整个教学大纲和讲义,有助于控制课堂教学的速度。“(聂丽华,2006:88)其次,教师是中心,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这种情感因素。同时,板书有助学生印象深刻。学生专心记笔记,跟上教师的思路,更清晰地理解课堂内容。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风格的平台。教师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身体语言,甚至表情,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的眼球。 

1.2 缺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缺点之一是侧重输入,不顾输出。教师只解释单词、课文,进行词汇和语法练习,未重视输出效果,导致了学生不会应用的问题。由于教师被认定是权威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课堂内容,不能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大多数文本上的内容已经过时,缺乏时尚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有用性,不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板书的书写浪费教师太多时间和精力,而学生们忙于记笔记,减少了实际运用的机会。何况有些复杂的概念、事件等也难以通过言语来解释。 

 

2.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何谓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于外语教学指的是教师借助于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或让计算机分担部分教学工作)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1 优点 

首先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上。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导演,指挥,组织者”(杨淑梅,2002:96);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了广播与电视的特点,集声音、图像达到模拟英语国家语境的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并将交互功能融入其中,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有效的引发英语思维,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余文静,2007:32)其次,call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中所需要的各种影音文件,可以是软件专业人员和教师制作、也可以从因特网和专业光盘上下载;图像和影片还可以用相机等拍摄。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与此同时,call延伸了课堂教学,开辟了第二课堂等多维立体式学习环境,并且迅速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 

2.2 缺点 

首先,call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李黎(2005)指出,学生想要跟上授课的速度有些困难;很多人不能记录下所有的课堂笔记,且注意力不集中,所学甚微。而且过多的人机交流会疏远师生的关系。教师常常忙于多媒体操作,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而学生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多媒体展示的信息上,这就造成师生互动不如普通课堂方便、自如。教师处处依赖多媒体课件,客观上限制了教学才能的发挥,不利于课堂教学。还有部分老师片面追求课件的视听与动画效果,本末倒置,导致学生忽视了教学内容。此外,在大班上课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布置的任务对不同学生来说难易程度也不同。 

3.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互补利用 

 

基于以上对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和学生共同决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及对自我发展进行检查、评估。”(董连忠,2006:119)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把预授课内容传达给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并确定题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关注课堂内容并确定学习目标,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其次,结合自己的主导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各种任务和活动为学生多创造一些输出的机会。”(杨连瑞,2007:199)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不少的优点,但过多、过滥地使用会让英语课堂变成课件的展览会。课件要避免华而不实,要重点突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具灵活性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式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张红玲,2000)。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组织的很多活动,包括演讲、小组表演、讨论、辩论等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通过课件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附以板书,突显教学风格。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眼球,与其特殊的教学风格息息相关。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使教师的教学风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毛明勇,2006:120)。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自身的教学风格融入到课件的制作中去。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并配以板书,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既能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 

而且,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正如前文所说,call的缺点之一是信息量过大,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速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认真备课,并且有深思熟虑的计划性。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其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对授课速度进行适度的调整。 

最后,利用网络系统,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评估工作。课外,教师进行辅导可以采取实时和非实时相结合的原则,跟学生交流,布置作业,上传辅导资料,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随时掌握所教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并可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严华,2005:95)学生利用网络课程部分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得到相关信息反馈,以便调整学习策略。此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都可互相评估,彼此促进。 

总之,“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对信息积极加工、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从而达到自然运用语言的过程。”(张莲,2008:165) 

 

结论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目前还未出现一套完美而又固定的教学模式。我们教育者应该充分结合传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扩充学生学习的渠道,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沟通,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莲,邱瑜毅.通过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李黎.英语精读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3). 

[4]聂丽华,陈华,冯辉荣.试析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j].2006,(9). 

[5]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0,(3). 

[6]毛明勇.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 

[7]杨淑梅.调动学生自主性是加快输入到输出过程的关键[j].外语教学,2002,(11). 

[8]董连忠,董丽娜.从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现状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10). 

第11篇

【关键词】退火算法P2P流媒体数据传输带宽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也越来越多,而流媒体以其特有的作用以及交互性等特点而成为了推动宽带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传统的网络宽带以及服务器的性能,已无法满足于目前的网络需求,虽然组播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流媒体直播中的所出现的服务器以及网络超负荷等问题,但是其可扩展性、可靠传输、拥塞控制以及部署的复杂性等问题,还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P2P流媒体直播概况

P2P也被称之为对等网络,它的每个节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即资源的主要供应者,又叫做资源获取者,对等节点之间可以采取信息共享、存储以及计算资源等方式,无需集中于服务器,而完成各自的任务或是资源。

如果参与到了某一特定的P2P会话的Peer以及它与服务连接之间的联系,就可以逻辑方面实现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覆盖网络也属于计算机网络的范畴,它是在一个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另一个网络,由此而形成的一种叠加式网络,而叠加式网络中的节点之间的逻辑连接也采取了虚拟的方式,并在同一路径上进行了信息交互,而该路径也可能已经具有很多的物理链接。

流媒体直翻对于数据的传输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并且它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它与以服务器为核心的C/S模式有所不同,P2P中的对等节点听自治性以及随意性都非常的高,它可自由的加入或是退出。因此,如何组织覆盖网络的拓扑,并充分的满足于流媒体所提出的传输以及播放要求,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节点动态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这对于P2P流媒体直播体系的相关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P2P流媒体直播覆盖网络拓扑主要分为单树以及多树等两种形式。

三、基于单树的P2P直播体系

在进行单树P2P流媒体直播体系中,所有在同一流媒体直播会话的Peer,并由此构成了一个、棵以媒体源服务器为主的树。

基于单树的P2P流媒体直播体系中的优点如下所示:1、结构较为简单,并且数据的流向具有单一性特点;2、随着可以进行加入或退出,并且速度也非常的快;3、信令也较为简单,使得管理以及控制操作都非常的方便快捷。而其缺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树的深度非常的难掌握,当其深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根节点直通叶子节点所需的时间难以掌握;2、当加入了过多的线节点或是退出过多线节点时,组播树的平衡就很难维持了。

四、基于多树的P2P直播体系

在多树P2P直播体系中,数据在源服务器端时,就已经被细分为多条子流,而每条子流采取了单独的组播树进行信息的传输,并且每个Peer节点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而自行的加入到单棵或是多棵组播树中。

多树P2P直播体系的优点如下所示:1、有效的提高了节点的带宽利用率;2、当带宽不对称时,并且该节目的播放码率比上传码率大,可以使其服务能力进行一定的降低,仅仅只是向其他的节点提供少量的数据,对于整体的节点服务质量不会产生影响。而其缺点为:1、组播森林使得组播结构的复杂程度大大的提高了;2、其树的深度也非常难以掌握,并且在深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使得组播森林中的各个组播树之间很难维持平衡;3、当加入或退出大量的线节点时,组播树的平衡难以掌握,一个组播树的不平衡,就可能使得整个组播木森林体系产生崩溃;4、在组播森林中,如果其关键节点产生了意外而退出或是不能正常的运行时,那么后继的节点服务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

五、结论

综上所述,P2P流媒体直播体系的相关性能受覆盖网络拓扑的直接性影响,而本文也主要从P2P流媒体的各种直播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将流媒体直播的特点相结合,将其进行了一定的对比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第12篇

从网络环境下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化学教学中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充分考虑教学模式研究的操作价值,对教学模式作以下分类研究.讲授问答模式:其优点是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化知识,便于教师把握;缺点是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片面性.例如,在复习课中,由于知识容量大,系统性强,本人在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时,曾采用该模式.能力方法模式:其优点是有助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掌握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缺点是学生是机械接受各种知识,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烙印.合作互助模式:其优点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协作交际能力,培养其团队精神;缺点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易把握.例如,在“化学电源”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阅读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完成学案中教学目标和要求.自主学习模式:其优点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缺点是对学生要求较高,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研究学习模式:其优点是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和保证学生能力发展的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结构的科学性.其缺点是耗时多,不易把握,对教师、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化学教学模式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1.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各要素和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我们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此外,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

3.过分强调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

这些软件不仅包括常规上的教学软件,CAI课件,素材库的建设,整合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应该包括教师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培训,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只有软硬件双管齐下,才能推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步伐.

4.过分强调网络信息资源的积极因素,忽视其负面影响

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把网络课等同于平时的上网,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不利于此类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对我们学习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又应该使学生充分认清网络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中学生在网上多元化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5.过分强调化学教学模式的形式和表面效果,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如果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太刻意、单一,而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样就不能达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必须有科学的课堂学生评价方案,健全网上学习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教学应该注意课堂学生评价方案的设计以及实施,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6.过分强调单一模式,忽视模式变换和模式复合

第13篇

关键词:软交换 技术 网络 电力

1 引言

由于科技的进步,企业的竞争,人们的需求促进了通信的发展,为适应各种业务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NGN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能够实现网络终端用户之间的业务互通及共享的融合网络。从狭义来讲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业务与控制、接入与承载彼此分离,各功能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互通,兼容各业务网(PSTN、IP网等)技术,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入手段,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开放的分层体系架构。

2 软交换概念及其网络结构

软交换是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也称作A2gent ,是下一代网络(NGN) 的核心技术,在NGN 分层结构中位于控制层面的位置,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能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传统呼叫控制功能必须与业务结合在一起,而软交换与业务无关,因此它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而将智能尽可能移至外部的业务层。软交换设备是下一代通信网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

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 的开放体系结构。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他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 de coupling of applications) 、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软交换系统4个功能层,各功能层完全地分离,并利用一些具有开放接口的网络部件去构造各个功能层,实现了开放的分层架构。各层次网络单元通过标准协议互通,可以各自独立演进,具有开放接口协议的网络部件的集合。如图1 所示。

图1 软交换系统结构图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可以使用基于包的承载传送,例如IP、ATM ,克服了TDM网络中容量不足的缺点;具有开放式端点的拓扑结构,既能良好的传送话音,也能支持数据业务;将网络的承载部分与控制部分相分离,允许二者分别演进,有效地打破了单块集成交换的结构;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运营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购买最理想的产品。

3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3.1 H.323 协议

H.323协议标准是ITU T 的Study Group16 在1996 年提出的,并1998 年2 月修订第2 版。该标准是用于包交换网的多媒体通信的标准,用于不支持QOS的网络环境,这些网络构成当前企业的主要计算机环境,包括高速Ethernet、FDDI、令牌环网、ATM 上的TCP/IP和IPX。H.323 基于集中式对等结构,其优点是协议成熟,定义完全,设备的稳定性强,互通性较好,缺点是协议复杂,成本高,不能与No.7集成,不适用于组建大规模网络,且没有拥塞控制机制,服务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效率和扩展性较差。

3.2 SIP 协议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1) 是IETF 提出的在IP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采用基于文本格式的C/S的工作方式,由客户机发起请求,服务器进行响应。SIP 独立于低层协议,采用自己的应用层可靠性机制来保证消息的可靠传送,最大的特点是仅需利用已定义的消息头字段,对其进行简单必要的扩充就能很方便地支持各项新业务和智能业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扩充性。SIP 协议简单、灵活,很容易增加新业务,扩展性强,具备终端能力检测、在线检测、支持移动性、组播等能力,而且采用文本格式,开发人员容易理解,并被指定为3G的控制协议。其缺点是不够成熟,需与其他协议配合使用,单独应用的范围窄。

3.3 MGCP 协议

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是1998 年年底SGCP 与新的VOIP 协议IPDC 合并而成,由IETF 所提出的。MGCP 针对H.323 在VOIP 应用上的缺点进行了改良,在MGCP中扩充了原本SGCP中Call Agent的功能成为MGC(Media Gateway Cont roller)。在软交换系统中,MGCP协议主要用于软交换和媒体网关或软交换与MGCP终端之间,软交换通过此协议控制媒体网关/MGCP终端上的媒体/控制流的连接、建立和释放。MGCP 协议基于主从结构,因此其解决方案有利于网关的互连,适合构建大规模网络,且可以和No.7信令网关配合工作,能与No.7信令网良好集成,协议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其缺点是MGCP与H.248/MEGACO存在竞争关系,而后者已于2000年年初由IETF和ITU签署认可。

3.4 H248/MEGACO 协议

在MGCP提出之后,IETF 在1999年初便以现有的MGCP为基础制定了MEGACO协议,后来被提交给ITUTSG l6并被采纳,形成了ITUT H.248协议,因而H.248和MEGACO实质上是一样的,是IETF 和ITU T 共同认可的标准协议。在软交换系统中,H.248协议主要用于软交换和媒体网关或软交换与H.248终端之间,软交换通过此协议控制媒体网关/H.248终端上的媒体/ 控制流的连接、建立和释放。

4 软交换系统的主要功能

软交换实际上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是下一代电信网中语音/ 数据/ 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 控制与传送/ 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他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4.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他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 的IP 中继媒体网关、ATM 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323 终端和SIP 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4.2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他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所提供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4.3 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支持PSTN/ ISDN 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4 互联互通功能

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流行的IP电话体系结构,一种是ITUT制定的H.323 协议,另一种是IETF 制定的SIP协议标准,2 者是并列的、不可兼容的体系结构,均可以完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等功能。软交换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当然也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

5 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采用软交换技术组建电力通信网可应用纯IP的底层网络,使得底层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但考虑到保护现有网络投资,部分话音业务仍采用现有TDM 网络承载,利用媒体网关提供的IP语音网关功能无缝连接IP电话、传统电话及话音交换机。

在供电局通信中心设置媒体网关和特征服务器(融合了媒体服务器) ,其他边缘供电所、办公大楼、营业点、变电站等电力生产场所作为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调度、数据流、工业监控视频采集) 和接人终端,把语音、数据和采集到的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后经IP网传输到媒体网关统一管理、分发和资源控制。电力系统IP 专网通过路由器/ 防火墙与Internet相连,媒体网关通过Et与PSTN和移动通信网相连,实现各种业务与公网的互联互通,从而利用公网的多种资源和提供的服务对电力通信专网进行有效的业务补充。由于软交换技术自身的功能及特点,电力系统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5.1在电力通信信息网中实现网络互通,并能统一不同介质的网络。

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是一种交换网络;同时电力通信网中也存在以IP协议为基础的分组网络( 计算机网络)。软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可以实现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之间的信令互通及不同网关的互操作问题。

电力通信网有光纤、微波、载波等多种传输介质。就形成了光纤网、微波网等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形式,以前各网络间只能通过各自的复接及终端设备进行简单的模拟或数据信号转接。若引进了软交换技术,在一台交换服务器上可对多种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各种介质的网络达到了融合互通。在不同介质的网络中传递信息时也省掉了复杂的转换环节,节约资金避免浪费,特别是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而且在管理上也极易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维护。

5.2极易实现新业务

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非常便于提供新业务。这对于满足电力发展过程中对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不断提出的新要求,避免重复投资,都大有益处。

5.3 可实现各种业务统计功能

此外,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其应用将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由于软交换技术自身的功能及特点,将会产生很多方面有益的影响和作用。

6 结语

软交换技术是促进网络融合、业务整合的主要技术之一,能支持各种网络实体的互通和业务的互操作,适应各种赢利模式,代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下一代网络的逐步实现,软交换技术将会发展得更加完善。在合适时机引入,必能提高电力行业通信信息水平,为电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14篇

论文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涌现出来,在现金的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已经不容易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很多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开始出现在大众的眼前,网络媒体也成为最广泛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所以本文就以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为例,来研究新媒体下心为传播模式的转型。

网络媒体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都是飞速的,而网络媒体涉及的范围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研究网络媒体能够扎稳脚跟的原因和它本身的优缺点,加强网络媒体的监管,保证社会的稳定,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的网络媒体的发展状况及发展的前景,来进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研究。

1 新媒体中的生力军——网络媒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用超文本和超链接等完成的,这是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所谓的超链接,就是点和点之间通过一种关系链进行连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信息网络。信息的交换和存储与原来的那种具有顺序性和线性的限制不同,这种方式能够通过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个地方快速的到达另一个地方,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快捷的检索。而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能够让网络媒体具有很大的特点,比如,在网络中的信息结构都是网状的,能够按照查询条件的不同来进行链接,这也是网络媒体强大的检索功能,另外,在网络中能够多个窗口进行编辑,能够是网络编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各种各样多种的元素。

综合而言,网络媒体就是依附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然后利用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来进行商业行为或者是公共行为的一种与传统的媒体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2 网络媒体能够建立并且发展的优势

1)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传统传媒方式弊端的显现,政府也急于寻找新的传媒方式,而网络正是最好的对象,所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支持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国家网络媒体有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2)传播对象的小众化。无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新兴的媒体,其目的都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对象,传播信息,网络媒体依靠强大的网络资源,丰富了信息的多样化,增加了信息的趣味性,进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3)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比较强。和传统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不同,网络媒体有选择性和参与性,并且可以与参与者进行网络互动,增强了网络媒体的个性化,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内容,跟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4)先进的技术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又具有强大的技术水平,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方式上更加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能做出更加满足受众的信息,吸引受众的眼球。

3 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优缺点

3.1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优点

1)节约经费。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网络传媒既不需要发射塔也不需要建立转播站,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备,消耗的能源特别的少,只是简单的升级和维护就可以保障基本的运营,这样大大的节省了经费,缓解了经济的紧张;

2)有利于人才的分配。看传统的传播方式不难发现,很多节目的制作大多采编播用的是同一个人,这样虽然效率提高了,但是这样会造成人才的富余。而网络传媒则可以更好的处理人才,比如可以让有采编能力的人担任网站的编辑,让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加入到编辑的队伍中,时刻保持整个媒体的创作活力;

3)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的网络媒体可以及时的把优秀的 作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很及时的转化成文字到网页上,做到信息资源的即时共享,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3.2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缺点

1)信息的复杂性,难以辨别性。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还没有更多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它,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的网络充斥着很多不实的报道和虚假的新闻,给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

2)受众的人数比较小。我国有着13亿人口,虽然人口众多,可是由于传统的媒体,比如电视,在人们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网络时代还一下子难以被接受,所以网络媒体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发展起来;

3)受众的知识水平达不到网络媒体发展的标准。由于网络媒体发展的时间段,技术先进,所以网络媒体只是在以下部分具有一定文化的人身上还有学生的身上得到有效地利用。现在虽然网络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不会使用网络媒体的人还是很多的。

4 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兴事物的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型的科技也迅猛发展,有了互联网,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媒体,比如人人网、微博等等,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交流经验和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引领者社会的舆论走向,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不够,所以网络上会出现很多误导人们价值取向的负面的言论,一些比较经典的建议和意见总是能够让一些煽动性的言论将舆论推向极端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通过网络的夸大描述和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的大力渲染之后,就会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和符合,随后在网络中就能够集合起来,然后迅速升温,人们受到网络上这些不良情绪和信息的影响,放弃了自主的判断力,盲目的效仿别人的言行,这也是网络媒体对人们的不利影响。

所以,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要正确认识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走势,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府加强互联网的管理体制,普及网络知识,大力提倡文明上网,鼓励人们理性讨论,引领网络的舆论导向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先进的网络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以太网 楼宇自动化系统

目前日益流行的智能建筑(InteUigent Buidings)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智能建筑主要由楼宇自动化系统(Buiding Automation system,缩写为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三大系统组成。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将大楼内部各种设备连接到一个控制网络上,通过网络对其进行综合的控制,这些设备包括空调、照明设备、电梯、消防设备、安防设备等等。它确保建筑物内的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同时实现高效节能的要求。

2 现场控制系统FCS的出现以及在楼宇自控中的应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可靠性提高,价格大幅下降,出现了由多个计算机递阶构成的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System,简称DCS)。DC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综合控制系统。它的测量变送仪表一般是模拟仪表,因此它属于一种模拟数字混合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较以前的各种控制系统有了较大的进步。DCS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也开始应用到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但是DCS存在如下一些缺点:

(1)安装费用高。采用一台仪表、一对传输线的接线方式,导致接线庞杂、工程周期长、安装费用高、维护困难;

(2)可靠性差。模拟信号传输精度低,而且抗干扰性差;

(3)系统封闭。各厂家的产品自成系统,系统封闭、不开放,难以实现产品的互换与互操作以及组成更大范围的网络系统。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FCS),FCS克服了DCS的缺点,它是一种全数字化的、全分散的、全开放、可互操作和开放式互连的新一代控制系统。目前,现场总线技术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备受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的关注。FCS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控制系统繁琐且技术含量较低的布线工作量,使其系统检测和控制单元的分布更趋合理。与传统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相比,FCS具有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成本低、实时性好、实现了控制管理一体化的结构体系等优点。现场总线的出现,为工业自动化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从而开创了工业自动控制的新纪元,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鉴于FCS的许多优点,控制专家们纷纷预言“FCS将取代DCS成为2l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现在,FCS已经被应用到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

2.1应用于楼字自动化领域的几种现场总线

由于诱人的市场商机和不同的应用领域的存在,世界一些大公司或公司联盟纷纷提出自己的现场总线协议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有40种宣称为开放型的现场总线标准。这些协议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计算机网络开放式互连系统的OSI参考模型来制定的。大多数现场总线只是用其中的一、二和七层协议。于是现场总线呈现杂乱纷呈的局面。在这些现场总线中不乏优异的现场总线,如CAN、Modbus、Profibus、Lonworks、BACnet、DeviceNet等等。其中Lonworks、BACnet、CAN、EIB等现场总线在楼宇自动化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尽管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克服了DCS的许多缺点,但还是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最明显的缺点:多种现场总线并存而互不兼容,导致FCS的可互操作性只能在同一种现场总线系统中实现。后面将对FCS的缺点做进一步说明。

(1)LonWorks

美国Echelon公司1991年推出了LON (Local 0penation Networks)技术,又称Lonworks技术。它得到了众多计算机厂家、系统集成商、仪器仪表以及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已经在楼宇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供配、消防监控、停车场管理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具体地说LonWorks具有以下优点:

①网络结构灵活、组网方便。它支持多种网络拓扑形式,包括总线型、星型、树型、自由拓扑型等,这样可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方便现场布线;

②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电力线、光纤、无线射频等;两种传输速率:78bps和1.25Mbps,最大传输距离由网络拓扑形式和传输介质决定,一般可从500m到2700m。可接人的节点最多为32385个;

③完善的珏发工具。提供完善的系统开发环境,采用开放的NEURON C语言,它是ANSI C语言的扩展;

④无主的网络系统。LonWorks网络中各节点的地位相同,网络管理可设在任一节点处,并可安装多个网络管理器;

⑤开发LonWorks网络节点的时间较短,也易于维护。LonWorks采用的LonTalk协议固化在Echelon公司的Neuron芯片中,这样可以节省开发LonWorks网络节点的时间,也方便维护。

同其它现场总线一样,LonWorks也有自身的缺点。首先,LonWorks的实时性、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有些欠缺;其次,由于LonWorks依赖于Echelon公司的Neuron芯片,所以它的完全开放性也受到一些质疑。尽管LonWorks存在一些不足,但是LonWorks的FCS还在楼宇自动化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世界上有2万多家OEM厂商生产LonWorks相关产品,其中种类已达3500多种。目前世界上已安装有500多万个LonWorks节点,LonT~k协议也被接纳为欧洲CENTC247、CEN TC205的一部分。自1996年以来,LonWorks也开始在国内获得大量的应用。在建设部的支持下,国内一些研究所和企业开始陆续开发出基于LonWorks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在一些新建智能大厦和建设部智能化小区试点工程中得到应用。

(2)BACnet

BACnet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楼宇自动控制网络的数据通信协议。它代表了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BAcnet不是软件或硬件,也不是固件,严格地说,BAcnet并不是现场总线,而是一种网络协议,即通信规则。为不同商家产品的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提供平台和支持。BACnet详细阐述了系统组成单元相互分享数据实现的途径、使用的通信介质、可以使用的功能以及信息如何翻译的全部规则。BACnet采用了Etherent、ARCNET、MS/TP、PTP、LonTalk五种网络技术进行通信。可根据系统通信是和通信速度选择不同的网络技术。相对其它现场总线,BACnet标准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与Etherent、LonWorks等网络进行无缝集成。不过BACnet主要为解决不同厂家的楼宇自控系统相互间的通讯问题设计,并不太适用于智能传感器、执行器等末端设备。BACnet标准已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生产和经营楼宇设备和楼宇自控设备的主要厂商均支持BACnet标准。BACnet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从一个行业学会标准迅速成为楼宇自控领域中唯一的ISO标准。虽然我国是WTO和ISO成员国,但是BACnet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还是相对较小,而且在工程中采用的BACnet产品和技术也基本上全部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BACnet相关产品。

(3)CAN

CAN总线最初是德国Bosch公司为汽车监控控制系统设计提出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标准,在电力、石化、空调、建筑等行业均有应用。CAN具有以下优点:

①采用8字节的短帧传送,故传输时间短、抗干扰性强:

②具有多种错误校验方式,形成强大的差错控制能力。而且在严重错误的情况下,节点会自动离线,避免影响总线上其它节点;

③采用无损坏的仲裁技术;

4 CAN芯片不但价格低而且供应商多。

CAN缺点是:CAN总线上最多可挂接110个节点,这不完全能满足整个智能建筑的需要。不过可以通过利用中继器进行扩展,相对其它一些现场总线,CAN总线技术比较简单,CAN相关产品的开发费用也远远低于其它现场总线技术产品的开发费用。因此,很早国内就有一些企业推出了基于CAN总线的楼宇自控的相关产品。如狮岛、索龙集团开发出了$2000楼宇自控系统。

(4)EIB

EIB是欧洲安装总线(European Installation Bus)的缩写。它在1990年被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欧洲最有影响的建筑智能化现场总线标准,在欧洲得到了进300家厂商的支持。1999年EIB被引进中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并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立了EIB认证技术培训中心。在短短的几年里,国内的会展中心、博物馆、办公大楼、别墅等场所的灯光、窗帘、空调等控制和安防系统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如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大连国贸中心、浙江人民大会堂等。国内的EIB项目基本上被ABB公司和SIMENS公司所垄断。

转贴于 3 以太网开始进入楼宇自控领域

以太网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程,作为局域网组网的主要技术,以其简单、价廉、高带宽、维护方便以及不断发展等优点一直在局域网领域中牢牢占据着统治地位。近年来,以太网技术获得了快速地发展。交换型和全双功以太网的出现,克服了传统以太网的共享公共传输媒体和半双功传输的弱点,实现了站点独占传输媒体并同时收发数据,也减少了网络上的数据碰撞。以太网的标准不断更新和扩展,目前的以太网不仅在物理层(包括拓扑结构、传输速率、传输媒体),并且在数据链路层与原来的传统以太网标准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太网标准系列已扩展成20余个。现在已太网不但由局域网向着接入网和城域网领域发展,同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和楼宇自控领域。新的IEEE802.3af标准开始对以太网供电作出了规定,它消除了以太网技术进入现场控制领域的一个严重障碍。目前,3Com、华为、DLINK等公司开始提供符合IEEE802.3af标准的交换机产品。另外,一些现场总线的协会或组织也开始提出基于其现场总线的开放式以太网标准,即工业以太网标准,如ODVA(开放DeviceNet供货商协会)和CI(ContolNet国际组织)的EtherNet/IP标准、FF(现场总线基金会)的HSE(Hig}l Speed Ethemet,高速以太网)、Profibus国际组织的ProfiNet。支持这些工业以太网标准的交换机、网卡等产品也开始出现,如MOXA公司的EDS-508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支持EtherNet/IP)、北京航天华辉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AnyBus-S IO/100M(支持Ethemet/IP和Modbus/TCP)等。美国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调查报告指出,Ethemet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占有率将从2000年的ll%增加到2005年的23%。

伴随着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成功应用,以太网技术也必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楼宇自控领域。目前,以太网多用于基于现场总线的楼宇自控网络集成到智能建筑中的信息网(如图l所示),在一些新开发的楼宇自控系统中,以太网直接进入了控制层,如北京楼宇自动化中心开发的基于以太网的ENC-2001IP智能建筑测控系统。ENC-200liP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一般的空调、照明等系统通过ENC参量控制模块集成到以太网上;带有RS232或RS485接口的系统通过网关转换模块集成到以太网上;IP电话以及IP摄像机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上。

在楼宇自控网络中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FCS的优点是:

①可靠性、实时性好。现场总线为工业控制设计

图1楼宇自控网络集成到信息网的,有屏蔽、接地与防爆等措施,同时其实时性也比采用CSMA/CD的以太网的时实性好;

②用户的投资成本低。现在,开放的现场总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有很多公司提供的相关产品可供选择。其缺点是:实现现场总线无缝接人以太网复杂,当多种现场总线共存在一个系统中时,集成起来更复杂,系统的扩展性差。

在楼宇自控网络中采用以太网的优点是:实现了从管理层(信息网)到现场设备控制层(控制网)的“一网到底”,即实现人们期望的通信协议的兼容和统一;这样系统扩展起来也比较方便;与智能建筑中其它系统(信息网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更加容易。其缺点是:首先,目前开发基于以太网的控制系统产品的难度较大,开发费用和成本相对还是较高,用户可以选择的厂商也很有限,垄断利润较高,研发成本还没有被消化,这些都导致产品价格过高。其次,以太网的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不管是应用在楼宇自控网络中的基于现场总线的FCS还是以太网,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它们也必将会被进一步完善。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从事楼宇自动化业务的企业3000家以上,产品供应商约3000家。另外,随着我国绍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和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正在兴起,FCS和以太网都必将在楼宇自控领域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两者在竞争的同时也将继续并存。

参考文献

1郭维均.俞洪.《智能建筑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6

2陈秋良.自动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综述》 2001;20

3李光辉.缪希仁.现场总线技术及在低压电器领域中的应用.电工技术杂志,2002

4郝晓弘.马向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一新一代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14

5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张振昭.许锦标.万频.《楼宇智能化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7董春桥.BACnet标准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的思考.《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

8王荣莉.雷斌.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自动化博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