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鼓励式教育的弊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数学;存在弊端;改革策略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数学新课程的方式和理念,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如何才能够解决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所预定的高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就此对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一、面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
高中教学的改革对教师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教材要进行改革。对于一些优秀教师,其教学成果丰硕。面对我国的应试教育,面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还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整体成绩的时候,来衡量教学水平的现状,提出了新课程的改革。其实,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是为了我国教育更加久远的发展,是从近年来无数的研究和探索中摸索出来的,是从我国近年来教育的现实问题反思中得来的,是在与世界各国的比较中提出来的,是为了我国今后的繁荣富强而改变的,其核心就是为了我国民族的振兴。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来说,和世界各国的教育进行了比较,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主动性等方面显得不足。很多教师把高中教育的改革误认为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说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其学习成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成果的一种表现方式,尽管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的评价要从多元化着手,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方式予以改革,即便是原来优秀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仍然需要进行变革,改变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尤其要增强学生主动性、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对于新课程的改革问题,高中数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说大多数高中教育已经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但是无论高中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得有多完美,在高中教师的心中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高考的分数,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对于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坚决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加扎实,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学习内容研究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模拟训练,比如说,在高中人教版教学中,对于选修系列3~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是1学分(18)学时,每两个专题可以组成1个模块。只有进行了专题模拟工作,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的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所以,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的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更新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内容,尽快完成高中数学新课程知识结构以及内容的调整。
改变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熟知概念、结论以及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等。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行为与思想并行,既要有教师的指导以及讲授,还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要设立相对应的情景模式,进行情景模拟工作,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可以采取调查研究、阅读理解、撰写论文等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努力思考问题。对于高中教学新课程的目标来说,将学习形式与生活实例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统计学,对于统计学的教育要通过实际的案例了解其学习思想以及方法,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以及作用。在进行导数学习的时候,要理解导数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导数产生的实际背景以及变化率,体会其中心思想以及内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学,大幅度地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全方位地提高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在课程改革的能力以及教学目标上下大工夫。不仅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还要落实新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和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摘要中提出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弊端,本文接下来阐述如何克服这些弊端。
一、把思想教育与教学结合
众所周知,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并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的特点,他们刚刚长大,在思想上刚刚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如同一张白纸有待培养。他们兴趣广泛,缺乏定性,然而具有很大可塑性。由于他们心智上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和对老师的崇拜心理,由于初中生初次接触英语,从积极的角度而言,他们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从消极方面而言,他们会由于对汉语甚至方言的习惯性依赖,对英语产生排斥甚至恐惧心态。刚刚提到初中生在思想上还处在半幼稚状态,比较容易被外界或好或坏的事物影响,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时老师若能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适时的鼓励,用爱心和耐心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向他们灌输英汉双语同等重要的思想,就一定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要面带微笑鼓励其再思考思考,如果多加提示之后还是一语不发,则好言劝导其努力学习,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消极沮丧心理。
二、加强训练,让学生感受英语的实用性
英语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全世界的语言,但在我国,英语的使用还是有待提高的。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必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如果处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他的英语水平甚至会在短时间有大幅度提升。因为英语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而老师不能单纯从语法或是理论的角度来照本宣科,反之,应该运用发散性思维,多把课本上的单词和句型结合实际来学以致用。
举个简单例子,例如今天英语课学习的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句型,例如“How much”(多少钱)或“Howmany(much)do you want”(你要多少)等句型,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作对话的表演,为了加深学生的影响并且达到双语同时提高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先用汉语演练一遍,然后再用英语来进行对话,或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让同桌之间扮演买家和卖家,互相交替询问,以共同提高。如果学校具有相应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设施,可以在周末或周五下午给学生组织英语角活动,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大胆开口。同时,老师也要兴致勃勃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进步。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当老师发现学生发音方面的错误和缺陷时,则可以及时纠正,并予以鼓励,当学生表现得十分优秀时,则尝试给予赞扬,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样还能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加贴心,老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现存问题和潜力,并且及时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并且,在英语角活动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来与自己对话,面带微笑,语速不宜过快,当学生出现迷茫的表情或无法对答时,老师就应该用中文予以翻译和解释。树立榜样,并且号召大家向优秀生学习,起到带头作用。在英语角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可以为大家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并且总结一周以来学习的知识点,也可采用半中文半英文的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家人、同学或朋友练习口语,让学生能够更多地熟悉,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自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1.授之以“渔”。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这也是目前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提倡重点,在此一笔带过。要做到授之以“渔”,就必须要教给学生自行整理知识的方法,对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作逐步培养。学生在下课后,脑子里满满的都是今天所学的所有知识和句型,想更好更有层次地吸收知识,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梳理,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教材有更一目了然的了解和认识,也能提高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并有利于他们的考前复习。
2.引导学生做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让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层次分明地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笔记,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并可以促使其书写能力的提升,提高其书写整洁度,是有利无害的。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和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摘要中提出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弊端,本文接下来阐述如何克服这些弊端。
一、把思想教育与教学结合
众所周知,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并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的特点,他们刚刚长大,在思想上刚刚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如同一张白纸有待培养。他们兴趣广泛,缺乏定性,然而具有很大可塑性。由于他们心智上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和对老师的崇拜心理,由于初中生初次接触英语,从积极的角度而言,他们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从消极方面而言,他们会由于对汉语甚至方言的习惯性依赖,对英语产生排斥甚至恐惧心态。刚刚提到初中生在思想上还处在半幼稚状态,比较容易被外界或好或坏的事物影响,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时老师若能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适时的鼓励,用爱心和耐心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向他们灌输英汉双语同等重要的思想,就一定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生不能回答出理由时,要面带微笑鼓励其再深思深思,如果多加提示之后还是一语不发,则好言劝导其努力学习,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消极沮丧心理。
二、加强训练,让学生感受英语的实用性
英语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全世界的语言,但在我国,英语的使用还是有待提高的。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必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如果处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他的英语水平甚至会在短时间有大幅度提升。因为英语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而老师不能单纯从语法或是理论的角度来照本宣科,反之,应该运用发散性思维,多把课本上的单词和句型结合实际来学以致用。
举个简单例子,例如今天英语课学习的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句型,例如“How much”(多少钱)或“Howmany(much)do you want”(你要多少)等句型,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作对话的表演,为了加深学生的影响并且达到双语同时提高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先用汉语演练一遍,然后再用英语来进行对话,或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让同桌之间扮演买家和卖家,互相交替询问,以共同提高。如果学校具有相应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设施,可以在周末或周五下午给学生组织英语角活动,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大胆开口。同时,老师也要兴致勃勃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学生大胆练习,当老师发现学生发音方面的错误和缺陷时,则可以及时纠正,并予以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当老师发现学生发音方面的错误和缺陷时,则可以及时纠正,并予以鼓励,当学生表现得十分优秀时,则尝试给予赞扬,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样还能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加贴心,老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现存理由和潜力,并且及时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并且,在英语角活动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来与自己对话,面带微笑,语速不宜过快,当学生出现迷茫的表情或无法对答时,老师就应该用中文予以翻译和解释。树立榜样,并且号召大家向优秀生学习,起到带头作用。在英语角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可以为大家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并且总结一周以来学习的知识点,也可采用半中文半英文的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家人、同学或朋友练习口语,让学生能够更多地熟悉,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自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1.授之以“渔”。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这也是目前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提倡重点,在此一笔带过。要做到授之以“渔”,就必须要教给学生自行整理知识的策略,对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作逐步培养。学生在下课后,脑子里满满的都是今天所学的所有知识和句型,想更好更有层次地吸收知识,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梳理,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教材有更一目了然的了解和认识,也能提高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并有利于他们的考前复习。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所以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要提高小学教育,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思维培养。本文对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给出了定义,并对目前我国传统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了阐述,针对这些教育弊端,提出了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教育;创新思维;传统教育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很多家庭的重视。小学教育是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智急速发展的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的开端,该阶段的教育和培养对以后人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必须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能引发创造性成果,是人类智慧的核心。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地提高。在小学教育中,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积极开设一些创新思维训练的新课程,不仅可以开阔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自主能力,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为小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当今社会发展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2传统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
第一,传统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课堂教育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实施严格的控制,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科兴趣各不相同,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只能被动听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不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讲解。第二,传统小学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小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纪的学生背负死记硬背大量客观性知识的重任。传统教学模式是局限于课本教材,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一些教师是以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就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样对学生自我发展和民族兴旺是极为不利的。第三,传统小学教育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教学目标达标,完成教科书中要求的内容即可。对于新教师来说,主要是讲清知识点;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讲,就得在达到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再发展一些相关知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拓展知识面。再有其他的教学任务,则是可有可无的,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没有真正被重视起来。
3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3.1加强小学教师的个人道德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为人师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和模仿,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心中要有明确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轻松、快乐、人人爱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要尊重学生的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创新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思想。
3.2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爱好特点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个小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他们完成不同的课后复习工作。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让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讲出自己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新潜力。
3.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始终处于探索的最佳状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4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教师应该教会小学生针对任何问题要学会质疑,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判性质疑,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思维方式更加流畅和敏捷,发表出独特的个人见解。
3.5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在小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所提出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学生找到问题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同的创新思想和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论
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是人才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小学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高层次教育的顺利进行,而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关注的焦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要勇于努力探索、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教育水平,才能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崔莹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河畔小学
参考文献:
[1]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159.
[2]郭悦.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J].才智,2016,(21):118.
产科健康教育包括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还包括孕产妇家属教育与计划生育等一系列内容。为了将这些内容更好地传授给产妇,可以制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以科学指导母乳喂养、产后保健等。这些资料经过试用后,再根据反馈意见,定期修改调整,确保宣传材料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1健康教育内容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言语尽量不使用医学术语,做到口语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内容包括: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益处与方法、异常情况下的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科学做月子、产后性生活等,通过多
媒体演示,使知识形象直观,克服了传统单纯说教的弊端,增加了知识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鼓励孕产妇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现场解答,实行互动式教学,让孕产妇及家属做记忆动作演示,如正确的哺乳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抚触手法等,从而了解评价产妇的接受和掌握程度。
2产科开展健康教育的评价
2.1健康教育得以规范首先规范教育内容,使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避免了原来教育内容的单一性、简单化和随意性;其次克服过去宣教行为流于形式的弊端,确保了健康教育质量,规范了教育行为。
2.2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通过授课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的认识,增强其对优生优育,自我监护的意识。
2.3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率健康教育以授课的形式开展,使孕产妇及家属感受到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对健康教育的重视,既减轻了孕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又促进了她们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和信任使她们感到倍受重视,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就提高了。
2.4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开展授课式健康教育,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护士努力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在授课中锻炼她们的技能,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更增加了护士对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学习和掌握,既提高了自身能力,又增长专科业务知识。
关键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也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无疑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现行高师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高师院校必须深化改革,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一、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地方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培养模式,缺乏活力,难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具体表现为:专业设置过窄,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及跨学科知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忽视教育教学所需的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和特长。
2师范性不强。一些师范院校,既无综合大学的水平,又无师范特点。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分离,造成教育学科薄弱,师范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相比在教师素质方面显示不出优势。
3脱离基础教育实际。主要是在办学思想及教学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脱节,忽视教师职业信念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其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成才观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这些弊端的长期存在,使学生人文素养不高,思想底蕴不丰厚,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2],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它决定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地方师范院校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需求以及基础教育发展实际考虑,其人才培养模式都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一方面为培养基础教育所需的人才奠定基础,对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现行师范教育进行反思,推动教育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要传承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还要充分认识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正视它、研究它、改革它。总体应把握以开放、竞争、合作为主导,以创新为特色的发展思路。社会发展与基础教育需求为师范院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师范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和依据。
1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
地方高师院校主要承担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任务,因此就必须了解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明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未来基础教育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方面,一定要以基础教育实际为导向,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随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整专业结构,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的专业。专业建设要本着“改老、扶新、扬优、支重”原则,处理好一般与重点、普通与特色的关系,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基础上,本着灵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拓宽专业设置,开办一些走在社会和科技发展前沿的专业,逐步由单一师范专业向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同时并举过渡。为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应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纵向拓展专业内涵。总之,要将现有的基础专业、学科与今后发展的专业相结合,将学术评价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将传统学科、专业与特色专业相结合,要有长远教育眼光,不仅重视现在热门的学科,更应关注一门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而搞好学科建设及专业调整。要使教育真正成为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成为培育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2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改变沿袭多年的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从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入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是大学生最基本的两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在学生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本领所在;一定要克服重专业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并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其次,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这种模式虽能在较段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知识,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如教学整齐划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方面强调教师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结合的教学体系,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与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的渠道,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是学生在课外获得的,课外活动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不可缺少的渠道。再次,破除用统一模式培养学生的方式。人才培养有一个基本模式是必要的,这便于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把握与驾驭,但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性情各异的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改变单一模式格局,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为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并构建师范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构建复合式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深厚、学科宽广、了解社会、懂得人生,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基本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倡导启发式、个性化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开放式培养模式,将单一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课外活动中,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环节,给学生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构建终身化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以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层次、多规格模式的建立,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课程结构。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打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创新、注重综合”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体系。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把课程体系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的整体发展为本,把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的协调融合。调整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者的比例,强调按一级学科设立学科基础课,构建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和技能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把创新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之中,并依据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紧密结合专业调整、学科优化,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综合化。课程设置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一些公共课可采用分层次设置,即开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课程,让学生选择,即使对同一门课程,也可按低、中、高几个层次设置,使课程由单一化变为短程化、综合化、多效化。总之,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构建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平台,让学生接受多学科的熏陶和感染,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既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又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2)优化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更新要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拓宽专业口径和知识面等方面综合考虑。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特色,应反映人类最新的科学成就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鼓励学生以批判及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已被认识的科学真理,而且要启发、鼓励学生致力于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为此,教育内容的改革一定要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加强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与教材教法、教育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和训练。要注意构建学生创新的知识结构,打破课程的封闭性,实现基础学科课程与现代媒体传输的科学文化内容的整合,注重开设创新类课程,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并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改进教育方法。
现代教育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求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必须要改变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考试检查等传统教育方式,要采取自学、课堂辅导、实验及课题研究、论文及设计、社会实践等新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接受多元共存的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同时,要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更新教学设计的观念、思想和方法,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所以,当今许多女性,已重新考虑自己的价值和定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相当部分妈妈开始有条件成为全职妈妈,以利科学育儿。重回家庭,已成为一种否定之否定后的时尚新选择。
“全职妈妈”的日益增多是社会多元、进步的表现,它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提供了时间和情感上的保证。由妈妈带大的孩子性格要比保姆或家中老人带大的孩子开朗许多,而且在智力上也更显优越。
在经济发达国家,生育后的妇女基本上都回归了家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赫特・爵斯调查发现,产后的英国母亲有17%成为半就业者,19%脱离工作。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美国“全职母亲”的比例增加了15%。
“全职妈妈”的主要内涵就是全力尽职照顾好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和陪伴孩子,普遍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相当有利,但同时也有不容忽视的弊端。
好处逐个数
一.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是全社会的期望。妈妈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婴幼儿时期得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将给孩子以最大的心理安全感。而父母的这种给予,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
二、妈妈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影响孩子学业的几大因素,第一是睡眠不足,饮食习惯不佳;第二就是运动不足和缺乏自由游戏。全职妈妈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带领孩子外出活动,陪伴孩子做各种游戏,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快速地发育。
三、全职妈妈可以做到教育孩子的一致性。如果孩子从小轮流托管,很容易出现教育目标的不一致,对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教育态度的不一致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全职妈妈则避免了这些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四、全职妈妈在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由于全职妈妈大多数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能够细心观察孩子且发现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及早开发,及早培养,可以避免在培养孩子兴趣和特长上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五、全职妈妈因为有较多的时间陪孩子,便于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便于通过有意识的榜样示范培养、锻炼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于与孩子通过一起游戏的方式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等。
弊端勿疏忽
一、过高的期望。全职妈妈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有较好的表现,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往往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
二、过分的溺爱。全职妈妈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事事都越俎代庖,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缺乏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像温室里的花草,经不住阳光的照晒,禁不住风吹雨打。
三、过早进行知识教育。全职妈妈因为有时间和精力的便利,更容易犯这种错误。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提早进行智力开发。
四、忽视孩子成长中的多种需求。孩子成长中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全职妈妈带孩子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某一部分需求,而孩子的其他需求同样很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作业批改 创新批改方式
一、作业批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次,作业批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最后,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是实施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传统作业批改评定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存在如下弊端:
(一)单纯地用“勾”和“叉”来判断正误,用百分制量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
(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困生拿到作业后不知错在何处,为何会错,学习的压力倍增。不但不会产生改正的动力,相反还易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
(三)忽视了作业评价的全面性。传统的评价方法针对的只是结果,而不能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探究过程、学习习惯态度等作一个动态的客观公正的评定。
(四)加重教师的负担,占用教师太多时间,从而使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去钻研教材教学。
三、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批改
(一)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评定
1.优等生作业批改评定。优等生能力较强,可尝试让他们相互交换作业,用“等级+评语”的模式对对方的作业情况进行评定,鼓励他们找出最简捷的解题思路,探讨不同解法,激发其竞争意识;还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题,让其独立完成后,交由教师批改。教师当面就其解题思路,探究过程,解题结果给予“太棒了”“有无捷径”等评定,最大限度地开发这类学生的潜能。
2.一般学生作业批改评定。这些学生的作业由教师课后亲自批改,针对不同的错误原因,用符号或评语加以提示或鼓励。例如对单纯的计算错误可将有问题处圈出,加以“?”提示;对于解题思路出错的,还应写上简洁的提示语如“注意隐含条件”“找准单位1”等;对有进步的作业,写上“有进步”等评语。学生会在你的评定中发现问题,认识不足,更期待着问题独立解决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赞赏。
3.学困生作业批改评定。学困生是班级特殊群体,他们学习能力较差,这类学生的作业提倡面批,便于教师更好地帮助指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他们作业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热情鼓励,如“今天又进步了”“细心些,你准行”,这些带感彩的评语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关爱。
(二)多种方式综合利用
1.全批全改。全批全改在评价学生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2.同桌互改。同桌交换作业进行批改,这种方法操作方便,省时间,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研究。这种方法能使参与的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探讨问题的能力。
4.一题多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性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步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
5.暂不评判。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时不评改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缺漏的知识,再进行评改。
(三)针对不同环境下作业批改评定法
1.课堂作业的评定。课堂作业能及时反馈教学质量,对课堂作业的评定应注重互动性和多元化。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抓住动态生成过程中的闪光点,用发展性的语言及时加以评价。指出不足,鼓励尝试。其次,对学生注重自我评价。通过内省反思,学生给自己独力完成的作业一个恰当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作业后检查反思的好习惯。最后,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些拓展题、开放题进行讨论,靠集体的力量完成某项作业,小组间展开竞争,再由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加“”等方式的评价。
2.课后作业的评定。课后完成的作业不仅要评定解题正误,还要进行学法指导,拓宽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另外由于课后作业缺乏监督,学生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较多,这时可采取教师家长双重评定的方式。先由家长对其作业时的态度、习惯、用时等下一个简单的评语,再由教师对解题思路、过程、结果等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四、拓展解题思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不能只关注学生解题结果的正确与错误,还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激活创新思维。做法主要有:
(一)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就是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一题多变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使学生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这种练习,批改时要及时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模式,从单一的批改方式到多种方式综合运用,从注重学生解题结果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语言;观念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93-01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就是一般语言与数学术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口头语言.不同的教育观念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衡量教育观念的重要指标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信息传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思想的表达。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则是衡量教学观念是否转变、教学质量高与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如,在教学“倍的认识”的巩固性练习中有这样一道看图说意的题目:
在不同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师将可能采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或不同的设问方式。
教师A直接告之:“的个数是的2倍。”
教师B用判断式:“的个数是的2倍,这句话对吗?”待肯定后再问为什么。
教师C用疑问式:“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
教师D这样问:“和的有倍数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教师E则问:“比较和的个数,你能说出哪些关系,为什么?”
从几位教师的教学可知,教师A是单调灌输,他只提供了一个信息,且直接表达了教者认定的态度,客观上导致学生不再去思考、质疑,被动接受结论即可。教师B有了让学生思考、判断和说理的余地,这是一大进步,然而这余地很小,由于设问含有暗示性的判断,使学生略做思索甚至不加思索也能回答“对”。教师C、D在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养成有理有据思考和表达习惯创设了较好的问题情景,教师D则更丰富了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训练功能。教师E的设问显然是想带领学生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在知识积累进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构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也给了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上述关系的机会。
二、用现代教育观看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主要弊端
现代教育观要求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以及发展性。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语言存在以下弊端:
(一)师生课堂语言量悬殊过大。虽然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被现在有学生参与的师生活动所代替,但调查表明,现在学生课堂上参加活动的语言量还是显得较少,一些教师在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只是将一些容易思考的、回答简短的让学生作补充式答话,当学生正在努力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则往往急于包办完成之。这就造成了课堂上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懒散的局面。如果没有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思考、发言的机会,就不可能体现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全面性。
(二)课堂上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过少。教师的角色确定了他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作用是主导而决不是主宰.然而在课堂教学的语言活动中则往往由教师作绝对支配,教师可以按预定计划甚至是随心所欲地提出若干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去完成,而学生的发言该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怎样说、说多少都得按教师的意愿去进行。当学生发表了超出教师预料的见解时,又常常未等其说完,便被强行终止:“谁来帮助他”――回到教师所希望的思路上。学生的课堂语言很难按自己的意愿充分发表。如果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性和发展性。
三、使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体现时代特征的几点思考
教学观念的转变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上,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体现时代特征,针对上述弊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学生的表达应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完整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外化自己的感知过程或思维过程,大声说出问题呈现方式、说认识思路,说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在加大学生语言活动量的同时更提高了语言活动的质,使知识的学习成为过程的认识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自信心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试教育不断被人所诟病,赏识教育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的,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其研究。有学者称:赏识教育应当作为现在教育的一种主要手段。那么赏识教育又有何优越性呢?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差异。通过赏识教育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我们要相信孩子,给予他们和成人一样的尊重,鼓励他们,使其克服一些怯弱和自卑,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减少一些不恰当行为。历史上有很多大有成就的人小的时候显得并不聪明,但是正是父母或教师的鼓励让他们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从而做出了一番事业。据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有退学的危险,但是其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不断地鼓励和赞赏,以增强爱因斯坦的自信心。结果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我认为赏识教育重要的在于“识”。认识到或是发现孩子的优点或是兴趣所在,给予正确的引导,让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要强迫他们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要善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尊重他们和他们的兴趣,指导就好,不要过分干预。我们应鼓励他们勇敢地去面对挫折,跌倒了就爬起来,可以培养其坚韧的性格。
但是,赏识教育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个弊端主要在于父母或教师对赏识的度的把握。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有些父母对孩子一味地表扬,只看到优点而忽视缺点。不懂得换位思考和把握赏识的尺度,误把错的当成了对的,实则害了孩子。孩子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势必会养成骄傲自满的毛病,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
二、赏识教育如何开展
先来重温一个故事: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先生在担任某小学校长时,当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巴砸其他同学时,就上前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一下。放学后,当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给他,并对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这颗糖奖励给你。”学生惊疑不定地接过糖。接着,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对学生说:“你用泥巴砸人时,我制止你,你立刻就停止了,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然后,先生又掏出了第三颗糖对学生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巴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我也要奖励你。”这时,学生已经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知道我错了,我砸得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学生很感动,磕磕巴巴地跟陶先生说出心里的感受。陶先生笑了。从口袋中掏出第四颗糖对那个学生说:“这颗糖奖励给你,是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好了,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你是否被先生的教育艺术深深震撼?我想,这四颗糖果无论是奖给谁,谁都将铭记于心。
(一)赏识教育,我们需要“火眼金睛”我们能否像陶先生那样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呢?我想,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以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个学生,挖掘其优点并加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赏识教育,引导的艺术错与对是相对的。孩子的事情更是如此,即使他们做错了什么,也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要大声呵斥。我们应该稍作思考,看能否以一种缓和的方式解决,给他们以启发,并做适当的引导,这样不但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且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何时启发,如何引导需要父母和教师认真思考。引导是门艺术,还需父母和教师拓展自己的视野。
关键词:弊端;复杂科学;初中生物;特征
一、线性思维方式造成的弊端
1.知识本位倾向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直以来,生物教育强调“刺激―――反应”,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这一简单线性思维方式,仅仅将学生视作个体信息的处理者,忽视了人脑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的认知过程这一本质。造成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化,偏重于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整和,教学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由此学生必然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缺乏体验的能力,更缺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生物教学中的应试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仍很简单―――成绩。教师通常通过加班加点、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短平快的方式来应对各种考试、评比。生物教科书中规定的必做实验,有85%的教师和学生懒得去做,即使考也可以变做实验为讲实验,学生亲自做实验变为听实验。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也只能“望本兴叹”。这种现象严重扭曲了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的功能,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真。
二、复杂科学视域中生物教育的特征
1.生物教育具有自组织特征
自组织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首先学生作为个体生命,是自然生命,具有自组织特征;能主动地从外界系统中获取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物质,自主地生长;同时从学生的精神生命看,学生能主动地获取书本知识、社会经验,不断调整自己与外界的相处方式。在自组织的启示下,教师必须重在引领、激活学生的自组织系统,唤醒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其次,生物教学系统具有自组织特征。这里至少存在教师系统、学生系统、教材系统。这些系统在教学活动中经过其内部和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逐步向合理、有序化发展,呈现出教学的无限丰富和发展性。这里教师要起到优化教材系统,积极激活学生系统的关键作用。
2.生物教育具有非线性特征
一直以来,在线性思维的指导下,人们在生物教学中认为,人的发展是线性的,可以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测定分解为一个个小的不连贯的步骤。强调行为的客观性和因果制约性,追求因果的透明和相互作用的简单性为求在每一种情形中都辨认出原因和结果。实际上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而教育事件的发生与否还取决于具体的情境等随机出现的条件,基于此我们不能对某一教育结果的出现作简单归因,也不能对即将出现的教育效果作断然的预测。因此要求:①教师要不断提高示范、引领作用,重视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要自觉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鼓励学生的“超越”“质疑”与创新。③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索与亲身体验。重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④重视挖掘和利用生物教育的资源。
3.生物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
整体性是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系统的整体行为决不是所有局部行为的简单相加,一般情况是整体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因此生物教育不能简单地分离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确认教学是师生精神生命共同生长的过程,不能还原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从生物教学的总体上去把握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师生充分交流这一关键。对生物教学内容不可分离得支离破碎,不管是介绍人、其他生物,还是环境都要从生物圈这一整体去理解把握。生物教育整体性关注青少年生命整体的发展,明确认识生命发展的复杂性,以期实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生物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一是要注重体现系统的整体性和自组织性的理念,从而克服传统生物教学的片面性和强制灌输性;二是要以非线性、开放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思维方法为指导,优化课程组织、教学过程与方法,使生物教育从简单、封闭、线性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走向健全、科学与高效。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J].课程.教材.教法.1990,(04).
关键词:高职院;英语;教学;弊端;破解;对策
一、引言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学均普遍存在“聋哑状”英语、“中国式”英语、“应试型”英语的三大弊端。这些弊端若不尽快得到克服,必将给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造成严重障碍。
二、“聋哑状”英语及其破解对策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会读不等于会说,学生能写不一定能听。中国学生由于语言环境的关系,许多学生除课堂上老师的要求外,恐怕极少主动地开口讲英语。目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无论从习惯还是从能力上,都不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素质。当前,英语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多半是只能看看写写,他们不善于开口说、张耳听,虽然学过英语,但却像英语方面的“聋哑”人。
(一)开展听说方面的教学活动
要克服“聋哑”状英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课程改革原则,克服传统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切实和充分地开展听说方面的教学活动。
(二)营造英语听说教学的良好环境
要营造英语听说教学的良好环境,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要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实行英语的听说交流;课外则要鼓励学生开口说,鼓励他们通过大胆的语言实践而逐渐克服“听说”不足。当然,还可组织一些“英语角”、英语听说“Party”等方面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用英语谈当天的所见所闻。
(三)加强听说训练
加强听说训练,教师要善于及时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一些语言基础知识问题及听力障碍。以语言基础知识的“语音”为例,它常涉及辨音、重音和语调及英美语音差异等,其中,辨音训练在听力教学中是为提高学生听力而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有些学生听力差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三、“中国式”英语及其破解对策
因此,破除“中国式”英语的弊端,关键在于培养语感,把英语当作思维工具,即用英语学英语、用英语思考英语,而要自觉地做到这一点。
(一)多读、多背、多听
不但要读精炼短小的名篇,而且要泛读较浅的读物,有的名篇佳句必须背诵、默记,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逐渐形成英语思维,增强语感。
(二)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要弄懂、弄透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能一知半解和想当然。英语虽有同义词,但它们不会绝对同义,有不
同的用途和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方式。如:big和great皆为“大”;stnong与powerful都是“强”,但一个人可以big(个子大),却不见得great(伟大);可能strong(身体强壮),则不一定.powerful(能力强,有权势)。汉语中的浓茶、浓墨、浓烟的“浓”别无二样,英译则大不相同,该分别译成strong tea,thick ink,dense smoke.
(三)掌握英语句子的结构规律
英语句子可层层相套,可以不必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道理来安排,一般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常用非生物事物作主语。英语的时间短语状语、地点短语状语之间的排列,一般都是从小到大,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通常正好相反。按汉语习惯有时用几个词就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英语不能只拼几十单词就了事,必须遵循特定的句式,如“这就是去年我们在校学习的教室”,不可说“This is we studied classroom last year at the school”。而应说;“This is the classroom where we studied at the scthool last year”。此外,还需多掌握一些英语的习惯用法,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力争把英语学得地地道道。
四、“应试型”英语及其破解对策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将英语教学仅看做是语言能力的学习过程,将通过各类英语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的旨的。实际上这远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目标和作用。英语教学究其实质,不仅是接受英语语言知识输入的过程,而且也是接收外来文化和重构民族文化的过程。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化,它涉及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它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的学习。通过外语学习,不仅学会语言本身,而且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遗憾的是,在传统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现行的外语教学评价制度的影响下,就连不少外语教育工作者也自觉和不自觉地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技能,使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教学材料,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语言点,以便通过各种各类教学评价考试。所以,切实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刻不容缓!
(一)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
开展素质教育,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不能仅仅把英语过关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而是把英语学习真正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选径。同时,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主体性出发,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智能与品德素质需要出发,实现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具体以高职英语教学而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当前需着重解决两大方面的教育难题。
(二)创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是判断教学改革尝试成功的关键。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应针对不同学期的教学目的、学生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等教学目的。大学一年级的教学尝试, 应针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读写能力为辅的目的, 设置会话表演、短剧大赛等教学活动;大学二年级的教学尝试,应针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目的, 设置难点讨论、角色互换、读书发表会、时事进课堂等教学活动。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除了在旅游、商贸等少数专业与专业教育有些联系外,多数情况是远离专业。眼下一些学生毕业后,若看不懂进口药品、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读不懂初、中级专业英文资料,写不出英文求职信,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平时可能丝毫未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改革一定要处理好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关系,要创造条件积极开设各专业的专业英语选修课或必修专题,基础英语也要突出交际性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要特别着眼和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关心学生,循循善诱,激趣导学,多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要千方百计加强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如采用会话表演的形式以丰富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 需要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环境。在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下, 学生大都单独完成查记单词、朗读课文、背诵单词和课文、做练习等各种学习任务, 很少会尝试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会话表演恰恰是顺应了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在重视个体学习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作用, 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英语。会话表演, 即是将整个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形式仿照课文编写并上台表演会话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编写与课文中会话形式相似、内容不同的会话, 达到巩固新单词和新句型,熟悉与会话主题相关说法的目的。学生在编写、排练会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减少了平时死记硬背的痛苦, 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可以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课内外相结合,还要改革考试考查方式与评价标准,如改百分制为素质等级制,改传统的一张试卷“见高低”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笔头、轻听说的弊端为既重考试,又重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课外活动表现等,做到既考核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又考核专业英语常识及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测试的形式也宜多样化,即笔试、口试和听力测试相结合。
五、结束语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总之,要通过不懈努力,促使高职英语教学“脱胎换骨”,迈上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改革新轨道。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60-02
一、概述
什么是教学模式?“模式”的英文是“model”。“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一种有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到:“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一次性的终结性的就业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之成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存在诸多弊端,高职的英语教学展现出这些弊端,一直找不到准确定位。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由于职业学校教学的特殊性, 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大部分学生对高职学习不感兴趣, 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学习成绩2~3科以上不及格的大有人在,英语单科的不及格率更高。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上课迟到、早退、课上睡觉、看课外书的情况。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 也有部分学生经常泡在网吧聊天或打网络游戏、交友、打牌、逛商场,在学校或家中做作业、复习、预习的人寥寥无几。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首先是他们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经过高考或者中考的筛选,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同学(包括英语单科偏弱的同学)来到了中职或高职院校。他们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其次是他们缺乏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今天,学生的成绩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得归咎于他们不懂得如何学习。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则是被动地吸收和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能形成英语语言环境,更别提把英语运用到实践中去。虽然目前一再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学的惯性,英语教师注重的是英语学科教学,对学生“灌输”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少与学生互动。
(三)教材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性质、地位、目标、要求看法不一,存在着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导致目前各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校甚至至今还沿用普通高校教材或其缩减本。目前职业学校没有统一而系统的教材,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教材的解读都来源于对教师上课的内容东鳞西爪的拼凑。学生甚至不能做到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因为他们没有可以依据的蓝本。教材的选择也是一个问题。职业学校对于教材选择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导致所选的教材要么过于简单,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完全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英文。在每天的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段对话表演。这样就在课后给学生创设了英语语言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注重课堂导入,给学生创设情境
活跃的课堂气氛大多数学生喜欢,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融入课堂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以旅游英语的学习为例,很多单词都是专业术语,学生就算强行记住也很容易忘记。教师的导入很重要。视频是冲击力最强的导入方式,网上英文的视频很多,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广告、预告片、宣传片之类的视频都可以为教师所用。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内容选择视频加以剪辑,为学生创设情境,就能活跃课堂氛围,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比赛,让学生参与
职业院校与普通大学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很多人觉得,“社团”这个概念在职业院校中不常见。其实,很多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社团,还有很多跟英语相关的社团。学校应多多鼓励社团活动,并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支持。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些社团举办的活动,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名义参加活动和比赛。以英文歌曲、演讲、笑话、配音甚至是辩论赛等方式进行表演。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参加这类活动,不仅会增加学习的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英语和主动应用英语的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传统职教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高效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热爱英语,能够用心去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学;弊端;解决途径
很多家长认为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提高,实则是一种短视的表现。本文根据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对这种倾向的弊端以及如何改正弊端进行几点浅谈和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1.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兴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很多老师会通过给幼儿讲解一些小故事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发展现状下,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扼杀。很多幼儿教育机构甚至打着提前学习小学教学内容的口号作为自己的特色进行宣传,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约而同地加入了这支队伍。
2.阻碍了学生非智力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会有很多手工环节,游戏环节以及幼儿之间的合作环节。这些环节旨在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幼儿之间的相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虽然没有小学知识学习那样直观,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幼儿教育是孩子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启蒙时期,如果幼儿教育者不能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用小学的教学来取代幼儿教育,那么孩子的非智力能力可能就不会得到开发。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内向而不敢发言,与同学之间相处不和谐,这些都与幼儿教育的缺失有关。
3.忽略了孩子的长远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以及品行。如果没有幼儿教育,孩子进入小学乃至以后的中学,就会变成纯粹的学习容器。例如,很多时候,幼儿教育老师会让学生进行团体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老师会安排幼儿进行模仿或者是跟着老师一起做手工,培养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幼儿阶段养成的,也是适合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因此,忽略幼儿教育,赶追小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短视的教育行为。
二、解决方法
为了改善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在研究弊端的基础上改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老师要把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放在重点位置,而不是教学内容和任务,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幼儿进行举一反三的反馈学习,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学习数学,而不是对数学知识感到反感或逃避。在老师给幼儿讲故事的情节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设置悬念,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并可以培养幼儿对故事的复述能力,多鼓励幼儿在大家面前发言等,这些都能够培养幼儿对知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这些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的影响。再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能是一些简单的制作,老师一定要注重让幼儿自己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在让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耐心动手的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手脑并用协调能力。
在游戏环节中,老师要注重对幼儿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培养,游戏不仅仅是游戏,还要注重孩子之间友谊的培养,使幼儿受到的教育是高效的、有收获的、快乐的。孩子的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教育,不要过分注重幼儿对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注重对孩子的幼儿教育,让孩子在有一个快乐童年生活的同时,培养起积极的学习态度,浓重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会如何融入集体、与人交往,如何实践动手。当孩子回到家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等进行一定的监督和帮助,和老师共同完成对孩子的幼儿教育与开发,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幼儿教育与小学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应试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虽然没有小学知识学习那样直接和效果明显,但是却能够在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幼儿教育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习惯以及品行基础。
如果说小学知识是高楼大厦,那么幼儿教育就是根基,根基不牢,高楼大厦很容易受到撼动,甚至倒塌。因此,切不可将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是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需要一致明确的共识。
1.欠缺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与成熟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学习观念,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与素质加强的多重统一。尤其是初中教学更是衔接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黄金时间段,面对小学教育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高中教育注重知识储备,而初中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一方面,初中教育需要转变小学教育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又较高中繁重的教育不同。另一方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
2.过于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初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思维的培养,而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往往被众多教师看成唯一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与快乐成长。单纯寻求成绩的提升,往往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固化,逆反心理逐步严重。与此同时,初中教育过度注重安排学习任务,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为学生安排大量的数学练习题,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但实际效果不明显,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练习题占据了宝贵学习时间,并且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不足,应试教育弊端仍显露无疑
应试教育的弊端往往体现在繁重的作业,“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与严苛标准的答案等,不利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培养自主的学习观念。例如以初中数学为例,应该转变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在逐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同时,倡导更加自由、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意义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获取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实现教学目标,整个的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受教育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开放式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最早用于以幼儿为中心的日常教学管理,而面对初中生教学,尤其是初中数学,笔者认为在应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最终目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与思维模式都处于迅速成长阶段,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另外,较传统教学理念不同,开放式课堂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打破学生过度依赖课堂学习而忽视课余学习,学习的乐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推动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要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各个方面,而是引导学生在老师、家长、同学等帮助下,自我实现学习管理、自我解决问题、自我突破学习瓶颈。自主学习的实现在于学生敢于突破传统学习方式,实现兴趣、独立、效率、个性、潜能等“五位一体”,提升学习的乐趣。崇尚自由学习却不放任。自由学习是指学生除接受课堂灵活的学习之外,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参与到课下学习过程中,以更加放松的心态客服学习中的难题。给学生最低的约束限度,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己的约束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个性化管理与自由发展。崇尚更加个性化的管理,让学生享受宽松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自由灵活健康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更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尤其是要实现教师身份的自主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重视教师“传授”而忽视与学生交流与学习反馈。创新思维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学习氛围,并逐步改变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首先体现在教学中,敢于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新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勇敢自我发现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合作意思的培养,与同学、老师、家长构建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在与他人合作中得到解决,并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