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金融;现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问题

(一)供需矛盾

如今,我国农村的金融供不应求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需要贷款进行生产及经营的农户或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资金,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受限。同时,由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非盈利性特征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本质相冲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和功能也被严重削弱,更加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农信社贷款困难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金融需求种类的增加,推动了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贷款业务也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但农村居民贷款困难、专业合作社贷款门槛高、农村经济产业需担保公司才接受贷款等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农村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三)商业银行支持力弱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支持泡沫经济的情况,即支持被泡沫化的房地产业,而只有少部分的贷款用来支持能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据统计:我国中小型企业占所有企业的99%,并且能接纳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在所有中小企业中,80%的企业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

(四)政府融资平台方面不够成熟

着重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已成为当展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政府融资平台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1.融资平台的政府担保并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应;

2.融资的模式过于简单,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基本来源于银行;

3.政府融资平台太多,同时也太过于分散,这便增加了负债、不良贷款问题的概率。

(五)民间贷款公司的发展存在障碍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高,城镇中小企业很难跨入银行贷款门槛,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得不向民间贷款公司进行融资,致使民间贷款公司利率越来越高。这种高利率模式的发展,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会无法偿还贷款时,企业则面临资金链断裂、破产,最终民间贷款公司陷入追债困境。

二、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划分为四类、九种,分别是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我国农村基本上是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民间借贷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最为普遍。农信社是当今唯一直接面向农户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其贷款也正在从农村小户贷款向大型乡镇企业贷款的方向转变。

(一)农村信用社

近年来,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信用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其金融业务也在不断发展。

1.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1)农信社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户的生产、生活、经营、消费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扶持。

(2)对中小型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政府不断加大信用社对当地企业发展力度,为当地实力企业提供贷款,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城镇一体化、工业现代化进程。

2.支持“三农”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扮演着是整个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角色,是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作用。

(二)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农信社提供融资渠道,并且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将大批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三农”重点工程等领域。

三、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农信社成立担保基金、构建信用体系

国家每年向农户发放大量补助,而政府可将此补助累计成立担保基金。如将100元放置农信社,那么农信社则可放大5陪贷款给农户。这样,既满足农户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农信社信贷部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信社可建立针对农户的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良好的农户降低信贷门槛。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可建立真正属于农民的金融机构,此类金融机构是完全由农民自己组织并管理的新型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可向新型信用社发放贷款,新型信用社则向农民提供比较小型的金融服务。由于新型合作社的成员构成是当地农民,所以他们对贷款者知根知底,进而根据贷款者实际情况做出贷款决策。

2.组建纯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模糊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之间的界限。建立纯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一方面加大了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另一方面稳固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3.建立与中小型企业相匹配的中小型银行。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大部分民间贷款机构因法律控制而无法按照正常的市场准则去运行。建立正规的中小型银行可以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中小型企业在城镇中的不断壮大,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4.设立基础设施产业基金。构建基础设施产业基金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并且大大减少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能让投资者更容易参与到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中。

(三)金融机构转型

1.金融产品创新。为相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需求,金融机构应该限制重污染、高消耗等破坏环境的产业的贷款额度,应该支持更多绿色环保产品的创新。

2.惠普金融创新。目前,我国的金融社会化程度的资源配置还未达到最理想状态。当今的金融机构大部分是给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富人提供服务产品,而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则可以为大部分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城镇中小型企业、农民以及收入低的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

第2篇

农村商业银行扎根于地方,营业网点遍布所辖乡镇,极大方便了广大客户就近办理各种业务,为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日新月异,资金需求也不断扩大,加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投身“三农”市场,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态势。本文就此进行相关探讨。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三农”根基深厚和内、外部的基础设施薄弱并存

农村商业银行前身为农信社,因农而生,为农而改,靠农发展,因而与“三农”根基深厚。而且农村商业银行为县级法人单位,决策链短,机制相对灵活,在信贷流程、信贷审批、贷款品种创新上都更为简洁高效,在提供金融服务决策方面反应更快、效率更高,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但内、外部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从内部看,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薄弱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人才结构层次较低,经营管理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受到了一定制约。从外部看,因属于地方性小金融机构,辖区外没有分支机构或机构。基础设施是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的薄弱,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拓展。

(二)产品优势和竞争同化现象并存

农村商业银行的银行卡等产品一直对客户免收年费、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费、ATM机跨行取现、刷卡等相关费用(基本实现零收费),电子银行等产品也实现跨行转账免收手续费,且到账及时,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在贷款利率定价及贷款品种创新上都倾斜于“三农”、小微企业,农民及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对农村客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随着竞争性的金融制度推行,更多金融机构把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村镇银行,甚至是城市商业银行也争相在农村设点。原有农村市场被“瓜分”,而且有些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实质上是把本不丰富的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往城市和其他回报率高的领域,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所抽资金不用于支农,而是投向房地产、矿山等高利润非农行业或热衷于追捧财大气粗的高端客户。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兴起,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错综复杂,组织资金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网点众多优势和业务创新能力较低并存

农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覆盖了广袤的农村,因此往往在机构网点、员工人数、服务对象、存贷款总规模、纳税总额上都占绝对优势,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范围有限,经营领域受区域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基本局限于当地。资本规模小,在信用条件、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劣势。给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金融风险,制约了业务创新能力。

(四)从业人员的地缘优势和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并存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基本来自当地招聘,多为本乡本土居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熟悉,对每个农户的家庭情况了然于心,多年积累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非常明显,农民对其怀有浓厚情感,是一种典型的“草根金融”,不是其他金融机构一朝一夕就能替代的。但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营销意识不及其他商业银行,主动营销产品的少,被动等待上门办业务的多,服务方式落后,创新能力不足。普通服务人员多,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少。有的服务方式理念落后,对市场的把握欠缺,导致难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真正贴近“三农”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与发展

(一)立足农村市场,挖掘潜在群体,努力成为区域内最优

当前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很多地区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除小规模经营农户外,农村中小企业等各类业主,其金融需求已突破传统农业的融资需求。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应凭借其在农村地区的特有优势,深度挖掘农村市场。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小金融企业,一方面要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坚决把市场定位在农村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民等目标市场上,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随着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和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兴起,培植优质的农户投资者和中小私营企业作为自己的长期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一方面要改进服务,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工具,拓宽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品种, 充分发挥在农村的机构网点优势, 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

(二)迎合农村需求,加强金融创新,建设有特色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一是推进产品创新,开发出贴近农村、贴近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快服务方式和业务工具的创新,加大产品营销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利率优势、银行卡产品优势等方面,着重从农村年青客户入手,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通过“便、利、亲”优质服务来吸引农村青年等潜在客户。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融资服务,农村经济中的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对金融创新产品也有需求。因此探索将其产品、存货、经营权作抵押担保,开展涉农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对个体户,开发各种个人金融套餐等,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项目融资,简化贷款手续,加快结算速度。三是在金融环境上,要积极研究金融市场和竞争对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都相当有限,因而要积极向外扩展,与社会上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全方位的合作,凭借金融创新拓展经营领域,创新业务经营模式,扩大营销渠道, 通过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现有产品,大力推进产品、业务的创新。

(三)加强内外部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打造精品银行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也需要不断调整。在逐步成长为地方性优秀商业银行的基础上,进一步由点及面发展,追求全面突破,打造全方位的精品银行,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

第3篇

>>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行业机会分析 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创新分析 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目标分析 “互联网+”下九华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视角下粤菜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下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义乌电子商务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O2O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移动互联网之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 安龙县“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简政放权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参考文献:

[1]刘盟.互联网+背景下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青春岁月,2015,(22):17.

[2]朱佩珍.义乌外贸综合服务新型业态培育机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5,(24):31.

[3]张岸嫔.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外贸电商创新发展新思路[J].中国市场,2014,(14):12.

[4]金文进.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与分析[J].电子商务,2012,(10):21.

[5]吕丹丹.基于贸易结构的义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33.

[6]义乌统计局.2014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义乌网,2016(4):7.

[7]义乌统计局.2015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义乌网,2016(4):7.

[8]中国证券网.义乌:“互联网+”浪潮下借力电商转型样本[EB/OL].http:///20150522/n413641700.shtml.2015-05-22.

[9]中国义乌网.2015年义乌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EB/OL].http:///system/2016/01/25/010046893.shtml.2016-01-25.

[10]浙江日报.浙江外贸,把脉2015.新华网.[EB/OL].http:///local/2015-02/03/c_127450236.htm2015-02-03.

[11]浙江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申报材料.义乌市人民政府,2016(5):2.

[12]王辉.浅析电子商务对义乌外贸企业的影响和对策.时代经贸,2012,(6):1.

[13]朱作明.义乌商人这十年,生意越来越难做[N].第一财经日报,2015-07-20.

[14]罗应机.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商情,2011,(44):82.

[15]严厚雁.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0):35.

[16]左力.如何应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J].现代经济信息,2011,(2):99.

第4篇

关键词:湖南;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62-02

近年来,湖南顺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快发展生产业的趋势,生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深入湖南生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分析,对于指导湖南生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生产业既是指提供生产的产业部门。根据生产业的有关定义和2007年湖南省制定的生产业标准分类,结合生产业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湖南生产业分为六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由于湖南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数据从2004年才开始统计,租赁和商务服务2004年才从社会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开始单独统计,因此本文中的生产业2004年前包含4个行业,2004年开始涵盖6个行业。

一、湖南省生产业现状分析

(一)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生产业发展成绩突出,取得了质的飞跃。1978年生产业增加值仅为10.6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左右,占服务业比重39%。1990年,生产业增加值达到86.89 亿元,为1978年的8.13倍,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十五”计划期间,湖南省生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总量由2001年的551.9 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 068.58亿元,增长了0.94倍,年均增长率为17.96%,计划完成的2005年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7%,占湖南GDP比重16.2%。2007年湖南省政府对“十一五”期间生产业加速发展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生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2006年湖南生产业总量为1 276.85亿元,2010年提高到2 493.23亿元,增长了0.95倍,年均增长率为18.21%。2011年湖南生产业增加值达到2 87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服务业比重37.49%,占湖南GDP比重14.63%。

(二)行业状况

2004年以来湖南生产业总体发展持续向好,但各子行业所占份额与发展趋势却不尽相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历来都是所占比重最大的行业,2004年增加值占生产业增加值的42.81%,2011年为32.51%,虽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作为基础行业,对生产业发展影响最大。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持续增长,但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一直为占比最小的行业。金融业占比与湖南位于内陆地区有较大关系,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所占份额不算大,但总体保持上涨趋势,从2004年的12.24%提升到2011年的17.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稳中略有上升。房地产业在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近几年所占比重略有下降,降低了4个百分点左右。总体来看,各大行业均有所增长,所占比例变化幅度不大。

二、湖南省生产业发展特点

(一)就业逐步增加

服务业就业占湖南省总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8.18%提高到2010年的34.58%,处于快速稳定增长状态,但与第一产业占比42%相比仍然有差距,这主要与湖南是农业大省的省情有关。服务业从业人数从1990年的427.89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 377.27 万人,增长了2.21倍,年均增速6.01%。生产业从业人数1990年为82.29万人,2010年增长到365.98万人,年均增速为7.75%。可见,生产业就业增速稍快于服务业就业增速。尤其在2003年以后,服务业中生产业从业者急剧增多,占服务业比重20%以上,2010年生产业就业占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26.57%,生产业各行业从业人数的增幅都超过了4%。

(二)行业平稳增长

1978—1990年间,湖南省生产业中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的增长速度都超过生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三者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23.87%、120.03%和146.19%。在1991—2003年期间,湖南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力度,因此超过平均增长速度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两个基础性行业,增长速度分别是120.58%和122.04%。而2004—2011这七年,湖南省生产业细分为六大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作为2004年才开始进行独立统计的行业,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23%,同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与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增长也比较突出,增长速度分别为120.02%、123.07%和125.09%,超过了这期间生产业118.66%的增长速度。

(三)投资规模扩大

随着生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社会对其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从2005—2010年这六年来,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941.09亿元上升到3 335.29亿元,增加了2.54倍。各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增长最为显著,分别从2005年的194.27亿元、15.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 151.35亿元、65.83亿元,增幅很大。这也明显表明社会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投资侧重不同,同时也说明了三次产业的内部由 “一二三”结构向“二三一”结构的转变。

(四)整体实力存在差距

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城市化水平滞后,整体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2011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为45.1%,比2005年提升了8.1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全国有各类城市660个,中部地区占168个,其中湖南仅有29个,分别比中部的河南和湖北少9个与7个。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50个城市中,湖南仅有长沙一个城市。

(五)内部结构不均衡

湖南省生产业各行业发展存在差距,发展不均衡。从2011年湖南省生产业内部结构状况来看,仅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房地产业两行业的增加值就占到整个生产业增加值的一半,而这两个行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其他四个行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对生产业影响较小。虽然行业间的这种差距近几年在逐渐缩小,但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这也进一步说明湖南省生产企业对中间服务的需求相对不足,产业链侧重于实体产品的生产,产品成本中物质资料的消耗所占比重较大,与产品制造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支出、科研服务支出、市场营销服务支出等占全部支出比重偏小,进而造成生产业内部比例不协调。

(六)产业科技含量低

2010年湖南省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9.2亿元,位于中部六省第五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0.30%,为中部六省最后一位。作为拉动社会生产力的引擎,湖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2010年湖南省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3.76 万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仅有2.42万人,占17.59%,尚有一大半的从业人员没有任何技术职称。

三、湖南省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体制机制因素

在体制政策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性,生产业发展仍然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湖南省生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金融业、信息媒体、电讯行业等行业,受到政府的严格进入管制、深度干预等体制的影响,基本都处于政府的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中,发展缺乏活力。不仅外资进入的申请审批程序烦琐,民营资本的进入也遭遇多重困难,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以及狭窄的市场准入范围阻碍了大多数潜在的投资主体参与投资,造成投资主体单一、市场竞争不规范,最终导致湖南省生产业有效供给长期不足。

(二)创新因素

生产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是其主要投入品,离开高技术水平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撑,生产业将难以实现战略性发展。现阶段,湖南省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远远不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服务技术设备比较落后、服务技能水平低,专业型服务人才缺乏致使湖南自身发展缺乏创新能力,生产行业创新能力也相当薄弱,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发展不得不面对信息、技术、人才等战略资源短缺的威胁。而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企业只能在低端服务上进行盲目、重复性投资与恶性竞争,不但不能为湖南其他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专业服务,而且还使生产业发展掉进恶性循环的漩涡。湖南省的技术和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只会限制其他产业的发展,影响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更是制约其生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祝新,等.中国生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10,(1):12-19.

[2] 刘淑华,等.欠发达地区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商业时代,2011,(22):116-117.

[3]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宁辉华.湖南省生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5篇

关键词:江西省养猪行业;养猪业现状;民营养猪企业;融资现状

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力的不断增强,畜牧业已经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势增长点,其中,养猪业更是畜牧业的中流砥柱,我国已是世界生猪养殖和消费的第一大国。据统计,2006 年全国猪肉产量占全球猪肉产量的47%①;2007 年生猪出栏头数创历史新高79 545.92 万头,之后逐渐平稳,2011 全国猪肉产量 5 053t,占全年肉类总产的63.5%。②处在养猪行业转型的过渡时期,各省应从自身养猪行业发展现状出发,解决融资这个瓶颈问题,寻求行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1.江西省养猪业发展概况

江西省已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每年外调生猪 1200 万头以上,2012年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795 万头,同比增长2.1%,外销生猪同比增长3.8%,供沪生猪数量列全国首位。③如下图,从2002年以来江西省养猪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

江西省养猪业出现上述良好发展势头的原因在于:饲料等养殖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江西省养猪企业抵御风险和增收的能力有所增强;生猪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的同时,江西生猪加工能力也日渐增强。但与此同时,优质地方良种猪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不足,受疫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其中,资金短缺带来的融资问题,更是严重制约着江西省养猪业的做大做强。

2.江西省养猪行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民营养猪主要是小规模经营,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民营养猪企业由于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也制约着养猪的规模化发展。从下图可见,江西省养猪实力在全国仅处于中游水平,与优势地区仍有差距。

根据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国家中部生猪产区要进一步转变传统养殖方式,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开发利用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立足扩大本地市场,确保大中城市销区市场供应。

作为传统生猪养殖的主要省份,江西省本地资源等优势发挥不够,“十一五”期间江西曾经提出过扶持地方猪保种开发利用,但至今部分地方猪种还是处在保护或保存阶段。政策扶持养猪产业化的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欠缺,再加上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的带动,缺乏有效的可实施性强的转型战略,没有和市场形成有效对接,只能被动地根据价格变化而做出改变,不能对市场做出有效的预判。这样不仅难以实现生猪生产的相对稳定,还使得民营企业遭遇市场、疫病、成本上涨等风险时融资困难。

3.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现状

融资方式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外源性融资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其他融资,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的过程。

3.1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状况

本部分以江西省某民营养猪龙头企业为例切入,分析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现状。该企业于由一个规模较小的饲料企业,经过高速发展,企业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企业经营模式为“饲料+种猪”,实现了扩大化的总体效益。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资金的回流周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融资已然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其融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融资途径单一。该企业融资途径主要有内部资本积累、政府扶持、银行贷款。

②融资结构不合理。内源性融资比例过大。

③银行贷款耗时长。

结合其他民营养猪企业的融资状况,总结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现状如下:

①内源融资是资金主要来源,股权融资等外源融资比重小

由于发行企业债券又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贷款数量不足等原因,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如2007年一季度,江西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企业自筹资金占总资金的57.2%。全国养猪上市公司主要在河南、湖南,江西省仅有正邦集团一家主营生猪养殖的企业上市,上市融资的概念缺乏。

②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总体不足

据江西省农业厅网站的资料显示,江西省龙头企业贷款需求远大于实际所获得的贷款。绝大多数企业所得贷款额度不能满足需要,贷款总量仅为企业所需的20%。由于养猪行业满足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较少,因此要筹集到一定资金存在很大的困难。

③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

政策性优惠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实施,如2009年由省财政拨出5000万元,与企业共同成立的担保公司;2010年开始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立母猪保险和饲养补贴相结合的制度。但由于资金有限、服务范围太小,各地制定的补贴方案不明确;养殖户又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使得很多国家的优惠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与此同时,民营养猪企业在应对疫病、成本上涨、市场等多方面带来的风险时易出现融资困境。

3.2 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用途分析

3.2.1.融资所得用来应对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风险

猪的生产至少要用一年半的时间,必须经过繁育母猪、产仔、育肥三个阶段才完成一次循环。生猪产品又是鲜活产品,市场上供应短缺的信号不能马上在产量上得到反应。由一轮生产过剩而引发了下一轮生产的不足,从而使整个市场始终处于不停的波动之中。因此,养猪企业经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其在资金的筹集、周转方面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来应对经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

3.2.2.融资所得应对由饲料成本波动带来的风险

饲料消耗是养猪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猪价格往往不能与饲料价格变化同步,因而导致生猪生产不断在盈亏间波动。行业内一般用猪粮比价来测算盈亏。国家发改委2009年初出台《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把猪粮比例处于9:1-6:1之间定为合理范围。

养猪企业不仅要应对来自疫病防治、市场供求变化的风险,还要应对成本上涨的风险,企业融资风险增大,使得民营养猪企业发展经常因为饲料价格、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疫病防治等风险问题而一蹶不振。

4.结合现状分析提出建议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规模化发展较严重地受到了资金方面的制约,一方面资金的取得受到金融机构信贷制度的限制,另一方面资金的使用又受到疫病、市场等不可预计风险的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因此,江西省及民营养猪企业需要采取可行措施实现养猪业稳定发展。

江西省要以培育大型养猪企业为重点,大力推广商品猪生产,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解决好融资问题并实现规模发展。完善金融机构的信贷体系,不断创新和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养猪企业自身也要因地制宜发展“猪-沼-果”等生态养猪体系合理使用资金。在政府出台政策扶持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交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生猪产业转移。延伸养猪行业产业链,正如近几年,江西省饲料兽药企业突破单一发展模式,向生猪养殖行业发展,为规模养猪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总结

江西省养猪业一直以来以传统养殖为主,民营养猪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在规模化养殖浪潮袭来之时,因为资金问题难以实现突破性发展,江西省及民营养猪企业需要以资金为突破口,准确把握行业的风向标,抓住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通过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的创新,多种措施并举,从而使养猪行业实力跻身全国前列。(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本文为: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江西财经大学校内选拔赛立项课题

注解

①孙世民,基于质量安全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0-73

②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

③刘晓斌.2012年一季度江西生猪生产形势分析[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10)

参考文献:

[1]孙世民,基于质量安全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0-73

第6篇

关键词:阀门 阀门行业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078-01

工业发展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上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而在工业领域中,那些发展历史久、技术革新快、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行业则在工业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的阀门行业就是如此。因此,对阀门行业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对其发展前景作出预测,对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1 我国阀门行业发展现状

1.1 阀门行业发展史概述

阀门是一种应用在工业和城市建设中的较小的功能性装置,其功是控制配管和设备内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的活动状态。阀门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特点进行分类,跨工业和民用的通用阀门可分为闸阀、截止阀、旋塞阀、球阀、蝶阀、隔膜阀等。

我国的阀门行业是在上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由于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需要,阀门行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变大,并在实践和引进国外技术的条件下,从只有简单的600多个品种发展到可以生产主要的12大类阀门、3000多个型号的规模,实现了研发和生产的长足进步。

1.2 我国阀门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中国的阀门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的阀门行业产品的使用其性能参数范围从真空阀门到600 MPa的超高压阀门,温度从深冷-196℃到高温570℃。使用介质为水、蒸汽、尿素、乙烯、易爆等介质。阀门是利润率低的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阀门在水处理行业中使用量大,主要以低压阀门产品为主,如蝶阀、闸阀、止回阀。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的阀门企业有2000余家,大多数分布在江浙及中原一带。

1.3 阀门行业的发展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关系

阀门行业因为工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而得到了的飞速的发展,足可见阀门行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阀门行业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大型输油管道、核电及和化工、是有、水务、店里、煤炭及冶金、造纸、医药等多个领域,一个小小的阀门可能决定着一个油田的运作安全或者一台手术的成功率,因此可以说,阀门行业的发展为相关其他行业发展和生产安全提供了基础材料上的保障,在工业、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等其他行业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2 我国阀门行业发展的特点

2.1 我国阀门行业的技术及成果创新

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成果创新是阀门行业不断发展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单纯靠需求刺激的发展不足以让阀门行业取得今天的成就,因此阀门行业发展体现出良好势头的一大特点是致力于此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研发热情和各企业负责人对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视,因此我国阀门行业的技术及成果连年有创新,并因此在工业领域中保持着发展上的领先地位。台州玉环素有“中国阀门之都”的称号,因其以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不少企业获得了美国、欧盟、韩国的工业产品认证资格,因此在行业领域的发展中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我国阀门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阀门行业发展趋势良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据有效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在进口阀门上花费了20多亿美元,其中不包括成套设备上的阀门。进口的阀门一般有技术含量高、参数大、材料新、制作工艺繁琐等特点,应用范围大多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领域,如核电站用的核级阀门;同年我国阀门也出易额为40亿美元,虽然出易额比进易额大,但出口阀门产品中大多是技术含量一般的产品,应用范围也仅在民用基础设施建设上,只有少量的高参数阀门出口。有研究者对阀门行业的生产制作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除了骨干行业和国有机构之外,我国大多数阀门企业还处于技术落后和服务封闭的状态,民营的中型阀门企业大多数不具备生产高端阀门产品和进行出口贸易的能力。

3 我国阀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我国阀门行业改善的方向

从我国阀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阀门行业如今的发展存在两大难题,第一是技术革新上的问题,即中小型和民营的阀门企业因技术发展不足导致的产品性能落后和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第二是由于与世界经济贸易不完全接轨导致的出口产品的种类单一的问题。就这两个问题的改善,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从国外引进高端阀门技术,充实我国阀门行业的研发领域,从国外学习先进技术是我国众多行业的一贯做法,这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19世纪上半期我国工业发展的滞后导致了整个工业领域需要学习国外技术才能达到行业发展的目的;第二,从专业学校吸收人才,对高端阀门进行自主研发,我国学校教育的全民化普及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给阀门行业提供了自主研发的人才;第三,学习国外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阀门产品的质量,行业发展的唯一可能永远是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提高产品质量,则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最根本方法。

3.2 我国阀门行业的前景预测

由于阀门行业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阀门行业将会朝着高技术支持和高产品质量的方向发展,通过控制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国际贸易额是阀门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阀门行业在工业发展中的历史悠久,并且由于其作用的基础性和价值的广泛性,在我国的重工业领域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阀门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状态较其他相应行业更为突出,在技术革新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供需关系上都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时间不长,工业技术水平革新的速度较慢,我国阀门行业在高精尖领域和对外贸易上尚存不足。阀门行业的前景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李纯.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4:22-23.

[2] 蓝海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技术[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16-118.

[3] 陆娟.现代企业品牌发展战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0-105.

第7篇

关键词:降低;烟叶;生产用工

中图分类号:TS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213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少新生代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往城市地区迁移,使得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变成了中老年人,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而烟叶生产包含多个环节,尤其是在移栽、打顶抹杈、中耕培土、采收烘烤等环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农村劳动力的缺失使烟叶生产受到限制。因此想要促进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必须要减少烟叶生产用工。

1 烟叶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1.1 烟叶生产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烟草种子最早产生于美洲,随着哥伦布将其带回到欧洲之后,世界的烟草种植行业发展已经有500a之久。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种植烟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叶生产国,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1/3[1]。烟草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高税利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烟草行业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税收行业,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烟草专卖制度之后,烟草行业所带来的税利大大提高,每年带来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10%。另外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县镇村三级联动)烟叶税收入。不但为我国的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资金再分配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1.2 烟草生产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烟草行业的发展也创造了诸多的就业机会,比如20世纪末,烟草行业就为印度提供了2600万个就业机会,2008年我国烟草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已经达到了51万人[2]。2012年我国的烟叶产量为312.6万t,2013年烟叶产量为341.9万t,2014年烟叶产量为279.5万t(数据来源于2015年国家统计年鉴)。而烟草种植只是烟草行业中的一个环节,另外烟叶的收购、卷烟的零售等,都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1.3 烟草行业以烟叶生产为根本

烟草行业的发展需要以烟叶生产为根基,只有使烟叶生产得到保障也可以促进烟草行业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与烟草行业相关的政策不断调整,催生了一批新生的企业,烟草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而烟叶种植更是决定了烟草行业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其全面协调的发展。农村的发展问题是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烟叶的生产也是三农问题中的一种,其作为烟草产业链上最为薄弱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我国有着多年发展烟草行业的经验,所以必然可以得出烟叶种植和烟草行业发展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结论,这也就是说烟叶种植不管发展好坏也会对烟草行业发展产生相对应的影响。

2 我国农村劳动力发展现状

2.1 农村劳动力短缺现状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转移的方向主要是城镇地区以及非农业领域。这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人员数量的减少。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都可以看到留守的老人、儿童和妇女、尤其是在每一年春种秋收的时候,田间也看不到众人一起协作种植农作物的场景。而且近2a更是有不少农民反映,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继而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撂荒现象。

2.2 农村劳动力出现失调

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也会带来其他相关的问题。比如劳动力失调现象,失调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性别比例的失调,当前不少农村地区男性人员外出打工,妇女留守家里务农,这就使得女性群体成为劳动力的主要人群;年龄结构也存在失调现象,农村年轻劳动力受到思想及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文化结构的失调现象,现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员大都是学历较高,最低的也是初中文化程度,而留守的人员则是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员。

3 劳动力短缺对烟叶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3.1 使烟叶生产的压力不断加大

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使得劳动力的价格不断增加。如果在烟叶种植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的用工方式,劳动力成本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土地价格等相关生产要素成本也不断增加进而增加了烟叶种植的成本[3]。另外,烟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繁琐的过程,烟农的劳动强度仍然比较大,种植烟叶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因此不少烟农放弃种植烟叶,这就致使不少烟叶生产区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产压力。

3.2 种植烟叶的面积不断减少

由于烟叶种植过程中相关技术比较落后,烟叶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在诸多繁琐的烟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种植和生产方法,机械的应用少之又少。但是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烟农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种植烟叶,为了使自己可以管理好烟叶,必然会有目的的减少烟叶种植的面积,这也就导致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3.3 烟叶种植的收益下降

农业生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因为它对于劳动力的容纳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劳动力投入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资本的投入,进而使烟叶种植所获取的收入不断增加[4]。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没有过多的劳动力,大都是留守的妇女老人儿童,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年龄都决定了他们无法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在烟草种植中依然沿袭着粗放种植模式,有时也会因为用工时间的冲突,导致烟叶无法及时采摘和下烤,减少最K的收益。

4 降低烟叶生产用工的措施

4.1 烟叶发达国家降低生产用工的经验

劳动力短缺现象是不少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发达的烟叶种植国家,它们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本国发展的农业发展道路。比如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工业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严重短缺,因此国家通过研究先进的农业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再加之,这些国家的机械化程度高,单块面积大、方整,便于机械化操作,为烟叶机械化生产提供可能。

国外种植烟叶的国家,如巴西,其烟草行业在世界发展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其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主要方法如下:规模化种植,表现在生产规模化和种植规模化2个方面;机械化生产,在烟叶的耕作、管理和烧烤等环节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生态化,鼓励烟农对耕作进行轮作,以此来减少对土壤的翻动,进而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涵养土壤水分。

4.2 降低烟叶生产用工的具体途径

4.2.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烟叶生产用工的降低,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更需要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为烟叶生产发展奠定基础。完善道路设施,让农民在运输烟叶的过程中改用车运,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力的数量,为起垄机、整地机械等大规模的使用提供可能。另外修建沟渠,提高烟叶种植地区的排水和灌溉能力,减少种植地区在暴雨时期和灌溉时期的排水问题,缩短了灌溉和排水的时间。与此同时需要改良不佳的烟田土壤,尤其是针对一些结构不良、酸碱程度失衡、营养失调的土壤,要使农药的使用变得更加规范,可以大力推行秸秆还田的措施,使烟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可以通过改建或者新建烘烤设施,使烟叶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集约化的烘烤。

4.2.2 实现规模化种植

传统的烟叶种植是零散的小规模种植,很难满足企业对稳定的烟叶种植规模的要求,所以需要保证烟叶的种植规模。想实现烟叶的规模效益必须要对农民进行正确科学的指导。比如要使他们种植适度的规模,确定合适的种植目标。在烟叶面积的确定方面要进行减少0.2hm2以下的种植面积,对于烟叶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中烟户,可以和企业形成有效的合作,建立起农户与烟草公司有效合作的模式。也可以专门建设一些烟叶种植的示范村,发挥规模化效益。使我国的烟叶生产变得更加的体系化和专业化。

4.2.3 进一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我国目前烟叶种植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种植技术要求较高,而且用工量很大,与当前劳动力短缺,种植技术落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导致烟叶经济收入较低,生产水平得到限制。只有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的环境中摆脱出来。所以可以通过普及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等现代化的经营手段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使烟叶种植实现可持续发展。

4.2.4 实现专业化分工

传统的烟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大约需要经历40道生产工序,在整个工序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出现前功尽弃的现象。这种方式对种植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g水平要求都比较高,不适合当前劳动力短缺的发展现状。所以想要降低烟叶生产用工数量,必须要走向专业化的分工道路。专业化分工方式的应用可以让农民把自己不擅长的一些烟草种植环节交给专业部门,这样不但可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且也提高了操作水平。另外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减轻烟农的负担,让他们从繁重的用工状态中解决出来,进而减少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水平。

4.2.5 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是提高烟草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途径。在烟叶种植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发相关的软件,建设和完善平台。最大限度的是与烟叶种植相关的环节在一个平台上得到全面的管理,从烟叶秧苗的选择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收购等,全面化管理。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拓展到烟叶生产中。

5 总结

烟草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而烟叶种植则是烟草行业的根本。对于劳动力需求较大的烟叶种植来说需要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专业化分工以此来降低烟叶生产用工,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宝森.烟叶生产成本与烟农增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2]顿颂阳.豫中烟区烟叶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

[3]詹吉平.龙岩市烟叶生产减工增效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第8篇

关健字:农村经济;农村汽车市场;汽车工业的发展;农村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与城市汽车市场不同,中国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强调汽车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其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及广阔农村市场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深远,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拉动内需成为了当务之急。所以,发展农村的汽车消费可以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

一、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区差异经历了一个在波动中上升的动态演变过程,我国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在经历了由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扩展和转移的空间演变过程后。空间差异的形成既有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原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也有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化进程中产业聚集、效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等经济规律的作用。

(二)农村信息化的提高对农村经济水平的影响

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农村信息化是使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

(三)农村公路网完善蕴育着巨大市场

联结交通隔绝地区、农户与销售市场和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市场之间的农村公路是自给的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农业经济所必不可少的。农民需要进入当地的市场或公路、铁路、水路的集散点,也需要进入学校、医疗及其它社会服务的中心,这些都离不开相应的运输工具。按照2005年2月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计划建设农村公路约113万km,其中改造沥青水泥路73万km,建设通达工程40万km。

(四)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使汽车消费成为可能

农村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农村汽车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农村的人均年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4000元。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5800元,这些地区的农民对汽车的需求较多,一些小型汽车已经在这些地区流行起来。

(五)农村汽车市场与城市汽车市场的差异

与城市汽车市场不同,中国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汽车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其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如价格、载运量、耗油量等因素远胜于噪声、乘坐舒适性、操控方便性、安全性、排放污染等因素。这一特点与农村现阶段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相适应。因此,广大农村普遍欢迎的汽车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二、汽车工业的发展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国际化进程。在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在汽车金融领域,一批批独资及中外合资的公司已经开始运营。国际化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要跟上世界汽车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就要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探讨,汲取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并不断拓展与世界同行的交流

领域。

(二)自2001年底加入WTO后,我国经历了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01 至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22.80%和 22.55%,并于 2009 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1 年,受宏观调控、鼓励政策退出、北京等城市限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 0.84%和 2.45%。自2012 年起,我国汽车市场逐渐回暖,至 201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 2000万辆,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第一,产销量同比增速均回升至 15%以上。近年来,乘用车产销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整体增速,成为拉动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三)分析目前国内十大轿车品牌,前三名仍全是合资企业,而我国自主品牌:红旗、夏利、奇瑞等都在五名以后。从外国人那分得加工组装的少量利益,还不如加速国内企业的合作,打破区域限制,集全国的资源为一体,即使利润分配不平均,至少都是在本国人的口袋里,不会被外国人瓜分。此外,自中国入世后,一些沿海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物价飞涨,很多跨国企业为了寻求低价劳动力,纷纷把目标投向内陆,而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人力资源这样的生产要素也没有办法自由流动,限制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外资企业占尽各地优势资源。

三、结语

“中国最大的潜在汽车消费市场就是农村。”在“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十分严峻,到“十一五”末期,汽车行业的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因此,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是当务之急。

“谁能赢得农村市场,谁就能真正意义上赢得中国市场。”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而这高达1亿多的潜在客户,主要为现在汽车保有量还远未饱和的城镇和农村,这些地域蕴藏着巨大的汽车产品消费潜力,也是微车发展的终极市场。

参考文献:

[1]杜萍,浅谈农村经济水平发展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5):198

第9篇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一、引言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研究区域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对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天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决策。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物流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颇为关注。乐小兵(2013)贾海成(2012)等认为物流业与三次产业间的投入、产出相匹配,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2]。从经济增长和物流发展的关系出发,刘傲洋(2009)认为物流业发展与三次产业具有互动共生的关联[3]。郭利锋、陈新国(2014)基于VaR模型、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4]。因此,本文在分析天津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探讨天津市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找出制约协调发展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京津冀经济发展。

二、天津市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天津市物流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天津市GDP总值的快速增长,物流产值也在飞速增加,2013年物流业产值达725.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5%,年均增长率6.07%,已成为天津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2009年-2013年天津市物流业产值占天津地区GDP的比例

数据来源:2009年-2013年《天津市统计年鉴》

2.产业结构现状

天津市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4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11.45%。近年来,天津市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三产业,如图1所示。其中,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了48.05%。

三、天津市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动态影响研究

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如下指标:本文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作为物流发展(WL)指标,以第一产业(PRI)、第二产业(SEC)和第三产业(THR)生产总值分别作为三次产业发展指标,考察天津市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本文选取天津市1993-2013年间官方统计数据。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产生的影响,以1978年不变价格对各指标做平准处理,得到了可比数据。同时,本文对各时间序列数据取自然对数,各变量的标识为TJ_WL、TJ_PRI、TJ_SEC、TJ_THR。

2.天津市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

(1)时间序列分析。变量TJ_WL、TJ_PRI、TJ_SEC和TJ_THR的趋势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变量都随时间的推移而呈上升趋势。

(2)单位根检验。本文运用Eviews8.0软件,采用最常用的ADF单位根检验法对TJ_WL、TJ_PRI、TJ_SEC、TJ_THR这四个变量进行检验,以此来判断天津市物流业产值对数值和产业结构对数值的平稳性。从结果中看出,TJ_WL、TJ_PRI、TJ_SEC和TJ_THR都是一阶单整序列I(1),可以运用协整检验。

(3)模型构建。由此可知,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为了检验VaR模型的滞后结构是否合适,说明VaR模型是稳定的。

(4)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J法对天津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5所示。

表2天津市特征根迹检验

表3天津市最大特征值检验

由表2和表3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天津市物流业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5)Granger因果检验。本文选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来探讨天津市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关系,采用的滞后期为1年。

可以看出,天津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较强的影响。物流业是第一产业的Granger原因,但第一产业不是物流业的Granger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并不能够有效促进物流产值的增加。物流业的发展也是第二产业的Granger原因,而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却不能够有效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总产值增长与物流业产值增加的双向Granger原因,表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物流业的增长,并且物流产值的增加对服务业发展也有带动作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上一节的检验可知,天津市物流业能够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但第一、第二产业的增长并没有推动物流业进一步的发展,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却有助于物流业的发展。因此,要想强化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地位,就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物流业,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沿海战略功能区、协同发展带和优势产业链培育与建设;做强做优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提升交通绿色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乐小兵.现代物流与产业结构升级关联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3,(7).

[2]贾海成,袁昕昕.江苏省物流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基于DEA和VaR的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2012,(21).

第10篇

关键词:乳制品;婴幼儿;奶粉行业

乳制品是一类含有丰富营养的健康食品,其中牛奶富含钙、维生素、脂肪、乳糖及蛋白质,对于婴幼儿的发育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15年4月通过的新《食品安全法》,到9月份在网络征求意见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方法》。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表明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婴幼儿奶粉的需求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重要价值逐渐突显出来,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各项机遇与挑战,都是值得相关人员深思的。

1 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现状

(一)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重要价值概述

婴幼儿奶粉也叫做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主要指的是依据婴幼儿成长的需要添加的不同配方的奶粉。由于婴幼儿是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婴幼儿奶粉与普通的奶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婴幼儿本身的消化系统发育并不完善,无法直接食用普通奶粉和牛乳,因而婴幼儿奶粉中的乳糖、脂肪及蛋白质的比例都是经过科学配制的,并且婴幼儿奶粉中还添加了不同的营养物质,其能够在婴幼儿发展的不同时期满足其对于营养的摄入需求。[1]婴幼儿奶粉针对孩子发育的不同阶段设计出不同的营养配方,只有选择科学的产品才能实现最佳的营养效果。

通常来说,因而指的是年龄不超过12个月孩子,幼儿则指的是年龄在1~3岁之间的孩子,所以这种奶粉通常都是依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设计配制的,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食用,婴幼儿奶粉能依据不同阶段的营养要求和生理特性,对各类营养元素进行调整与强化。由此可见,婴幼儿奶粉行业存在的重要意义,其不但能够为婴幼儿的健康发育成长保驾护航,并且对于整个乳制品产业的发展都有着导向性的作用。

(二)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婴幼儿奶粉的消费水平很高,加上当前“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我国未来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需求潜力不断增大。第二,随着我国对于该行业门槛的提升,国产奶粉市场和品牌的集中度会逐渐提升。第三,随着最近洋奶粉负面新闻的曝光,我国本土的奶粉形象逐渐在消费者心中得到了提升。[6]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变化也更加印证了这一明显的趋势,依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商超及母婴店等渠道中,排名前10位的奶粉品牌中,我国国内的奶粉销售数量和外资品牌逐渐相互持平。而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看,一些外资奶粉销售份额在逐渐下降。2013年至2014年,外资品牌排名前10位的销售份额从原本的45%逐渐下降至42%左右。而同期国内排名前10位的奶粉品牌营销份额则从原本的28%提升至31%左右。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之下,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只有坚持高性价、高品质的原则,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信心,也才能斩获更多的市场份额。

2 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发展特征

(1)特殊的经营模式

实行奶牛养殖、牧草种植以及乳制品加工一体化的企业通常都会选择“农户+基地+公司”的经营模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是自身建立养殖基地,从而提供一部分的奶源,同时由企业对于上述农户提供的原料奶开展报价收购。[2]在饲养奶牛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应当在防病检疫、饲料供应方面对其实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提供的原来符合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标准。

(2)行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由于奶源本身是具有一定区域特性的,如果是本土化的企业,则其在奶源控制方面会占据一定优势,尤其是城市型的乳品企业通常都会充分利用奶源的区域性优势,从而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婴幼儿奶粉属于一种乳制品产品,其消费的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但相对而言,其在夏秋季节合冬春季节销量会稍微偏低。除此之外,在供应原料奶方面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与波动。[3]例如,荷斯坦奶牛在夏季时,由于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使其夏季的产奶量和其他季节的不一样,而冬季和春季则是其产奶的高峰时期;奶水牛则是从本土培育的改良品种,该奶牛能够很快适应气候变化,所以其不会受到气候变化的明显影响。

(3)行业产销规模

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发展起步较为缓慢,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发出专门为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以及婴幼儿对奶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在“三聚氰胺”事件过去之后,从2009年以来,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发展态势稳步提升,并且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

从2008年道现在,我国的婴幼儿奶粉产能严重过剩,新希望、恒大及哇哈哈等企业均跨界进入,造成我国奶粉市场产能迅速增加,从而导致严重的消费不足现象。在未来的三年中,一些小的品牌企业难以逃脱并购的解决,而大品牌的企业之间则会持续很长时间的价格战。

(2)跨境电商的崛起冲击了传统的营销模式

从2004年发生的“大头娃娃”到2008年出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消费者都对国产的奶粉持有怀疑的态度。然而就在国产品牌受到重创的同时,国外的进口奶粉品牌逐渐占据了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高份额。在当前,凡是印有国产商标的奶粉就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理阴影。我国当前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甚至步入到一个畸形的阶段。

从2015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消费群购买婴幼儿奶粉的增长率达到了将近28%,然而国内婴幼儿奶粉购买率却相对较低,甚至一些品牌的奶粉存在严重的滞销现象。前不久,雅培、美赞臣、圣元等企业纷纷发报表示,很多家婴幼儿奶粉企业均出现效益下滑的现象。[4]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企业受到跨境电商、网络渠道及海淘等营销方式的影响。

(3)婴幼儿奶粉监管力度不断强化,行业即将重新洗牌

2014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过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依据可以向生产乳粉的企业进行严密的审查,并且重新进行乳粉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我国由此也因此淘汰了将近1/3存在不符合要求标准的生产厂家。道2015年9月份,我国又颁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方法》的征求意见,并且在10月份还颁布实施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出台都规定我国婴幼儿奶粉配方必须经过国药食品监管部门的审查与注册。[5]预计未来的几个月内,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存在的一个配方多个品牌的现象会得到有效的控制,整个奶粉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解决,大部分的奶粉品牌将会逐渐淡出市场。

3 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首先,行业发展更加集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奶粉行业发展的集中度都是较高的,尤其是排在前几位的品牌占据着将近83%的市场份额。[7]在未来国内婴幼儿奶粉品牌能为人记住的也仅仅是排在前几位的品牌,所以这些品牌企业一定会精益求精,全面提升品牌产品的质量,使行业的发展更加集中化。

其次,价格逐渐和国际接轨。该现象的发生必将受到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影响:其一是原料奶,还有就是主要原料奶出口国国际货币贬值,并且贬值的幅度大约维持在20%,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使得跨境电商的营销模式对国内传统的营销模式产生巨大冲击。[8]

最后,国产的婴幼儿奶粉品牌会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市场。国内的企业会通过海外建厂或收购的方式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将具有中国特色品质的奶粉推销出去。此外,国产品牌会积极主动和国际品牌寻求合作,以此获得渠道、品牌、技术以及资本方面的优势,例如恒天然和贝因美的合作、达能和雅士利的合作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我国当前婴幼儿奶粉行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应当认识到当前国内奶粉市场的状况,对国外品牌的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并且在未来的奶粉行业集中发展浪潮中,主动寻求突破,从技术、营销、品牌等多个方面不断强化实力,实现和国际市场的接轨,从而逐步推动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陈艳.婴幼儿奶粉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市167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22-28,41.

[2]李晓东,蒋琛.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3,02:34-38.

[3]于海龙,李秉龙.中国城市居民婴幼儿奶粉品牌选购行为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

[4]高伟民.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现状及分析[J].饮料工业,2011,08:3-6.

[5]唐庆祥,罗婧.swot分析法分析国内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以飞鹤奶粉企业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4,07:17-18,48.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

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7]王忠郴,胡建华.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

第12篇

关键词:京津冀金融一体化 金融业 发展水平 存贷差

金融业发展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志,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战略的背景下,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发现与京津地区比较,河北省的金融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基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而使河北省更好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我国的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其他金融活动。笔者对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银行业又分别从银行业规模、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以及金融机构存贷差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现状

1.河北省银行业规模。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2 816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11.9%。河北省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较天津地区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北京相比,仅为北京市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2%(见表1)。河北省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是北京的2.45倍,是天津的3.67倍,其中北京市2014年法人机构有81家,河北省法人机构有262家,河北省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占据明显优势。但是,计算每家营业网点的资产总额可知,河北省每家营业网点的平均资产总额仅为4.8亿元,而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为河北省的7.6倍、3.1倍。因此,对于河北省来说,一方面要继续扩大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积,进而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扩大金融机构业务和服务范围,进而增加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

2.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银行业存款是衡量一个地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8%,增速比2013年低4.5%,较上年增长4 319.6亿元。截至2014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7%,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4%。

从表2可以看出,2014年末,河北省各金融机存贷款余额为43 764.0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占比58.86%,单位存款占比36.58%,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储蓄存款。而北京、天津两市的存款组成结构基本相似,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单位存款,其中单位存款占比分别为60.0%、55.0%。

由下页表3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8 052.2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占比为39.21%,中长期贷款占比为53.89%,表明河北省的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北京、天津两市的贷款情况,也均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且均超过50%。不同的是,北京市、天津市还有一定比例的票据融资与融资租赁,其中天津市融资租赁占比相对较大。

3.金融机构存贷差。存贷差是指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的差额部分,存贷差反映金融机构的资金充裕程度,存差增长过快则表明储蓄向投资转化出现阻碍,表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8―2014年金融机构存贷差见表4和图1。

由表4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均为存差,北京的存贷基数较大,相对于天津市、河北省来说,存贷差较大。从图1可以看出,天津市的存贷差最为平稳,甚至在2011年与2014年存在一个下降的趋势,而北京市的存贷差逐年上升。河北省的存贷差居于相对平稳的趋势,但是也有一个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使河北省金融机构存贷差维持在一个平稳的趋势,充分提高河北省金融机构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河北省证券业发展现状

2014年,北京市的1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5 261亿元,有37家资产评估事务所,22家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8家,较上年增加3家,增长率为60%。证券营业部199家,较上年增加20家,增长率为11.17%。累计营业收入24.74亿元,同比增长41.05%;累计净利润11.38亿元,同比增长81.21%;托管市值2 074.59亿元,同比增长64%。

河北省的证券公司在规模、数量、净利润、业务种类上与北京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河北省的证券业务、产品、规模进行推广、改进和发展。

(三)河北省保险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保险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保险业总资产为2 172.31亿元,同比增长6.02%,总资产位居全国第八位。河北省有4 241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比上年增加69家。与河北省相比,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59家、保险分公司94家、专业中介法人机构387家,保险行业总资产4 802.8亿元,增加792.8亿元。2014年,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12.5万户(次)农户提供了241.9亿元的风险保障。

河北省在保险行业总资产、保险公司法人机构、业务类型、业务范围上与北京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河北省的保险业在发展时,要充分学习北京市的保险业务类型的扩展,增加对农业等其他方面的投资,更好地发挥河北省保险业的功能。

二、河北省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河北省应抓住金融业发展的机遇,与京津地区更好地协同发展。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

“十三五”规划提出,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同时也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河北省应当在发展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与干预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国有金融机构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更好地满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对金融业发展中的风险进行监控,进而有效地防范风险和应对风险。

(二)完善金融配套设施建设

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金融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此,应当构建具有河北省特色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促进河北省金融数据平台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升级。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河北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扩大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积,加强同京津两地的金融合作沟通

金融业规模的增长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河北省的综合发展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从金融需求上看,大到农业、工业,小到农业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民合作社、中小企业等都是金融的需求主体。因此,应当扩大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积,对其他产业进行支持,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京津两地是金融资源的聚集地,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应当加强与京津两地金融层面的沟通与合作,以便更好地推进京津冀的金融一体化发展。

(四)拓展金融工具种类,丰富金融产品创新

河北省应当结合自身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定位,提升自身金融实力。要拓展金融工具的种类、丰富创新金融产品,如创新和开发证券产品,丰富保险业务范围,形成多样化的证券产品与丰富的保险业务范围,使金融业具有活力,进而提升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提升河北省的金融发展实力,吸引京津两地的投资,增强辐射效应与辐射范围,进而促进河北省金融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五)提高金融相关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升金融行业的管理效率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金融业要把握这次发展机遇,这对金融业领域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省要建立优秀金融人才培育与发展的机制;注重培养和引进国内外金融高端、优秀管理人员;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金融人员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紧邻北京市、天津市的地理优势,加强同这两地金融人才的沟通交流,要适时注入金融业的新鲜力量,提高金融领域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使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创新、新鲜的动力,进而提高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效率。

三、小结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发展背景下,京津冀的治理、劳动者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不同,金融业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状。河北省发展金融业应当充分意R到与北京市、天津市的差距,立足自身实际,从多个层面,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河北省的全面发展,促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赵长城,刘茜.全国视角下的河北省金融业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经济论坛,2011,(08):43-46.

第13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开发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生物药物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品。

1.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历史

生物生物制药产业自1953年发现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始,历经29的研发,于1982年成功在美国上市了第一个重组胰岛素,从此拉开了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陆续在1986年上市了第一个单抗OKT3、第一个重组疫苗、第一个抗肿瘤生物药物a-干扰素,1987年第一个动物细胞基因工程产品I-PA上市,1989年EPO上市,1994年第一个基因重组嵌合抗体ReoPro上市,1997年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Carcitel及第一个治疗性抗体Rituxan上市,1998年第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Vitravene、Neupogen上市,2002年第一个治疗性人源性抗体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上市。2004年我国批准了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上市,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自此开启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大门[1-3]。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行业现状

目前单抗药物是世界生物制药发展的主流药物,笔者以单抗药物为例,阐述一下单抗的发展现状。

现状分析:1、朝阳行业、增长迅速、利润率高、成长性好;2、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技术壁垒高、审批难度大;3、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资本市场青睐、估值高;4、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重复开发,质量不均。

趋势分析:1、以仿制为主,逐步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进口药品的替代;2、随着进入企业的增加,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并购重组行业整合将成为趋势;3、企业发展短期看资本和技术承接能力,长期看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能力。4、2010年开 始大量抗体研发企 业诞生,技术逐渐成熟,2013开始申报迅猛增长。目前,共有近60家企业申报,获得批件不到10家,从企业背景来看,人才,技术和资金是抗体研发企业的必备条件 。

3.发展前景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医药产业一直处于落后于美国、欧盟,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出台促进医药健康发展的政策[4]。

200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国家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5,6]。数据显示,2003-2010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52%,2010年行业产销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未来我国生物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

在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快速发展,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生物产业做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的全球大气候下, 我国政府也将生物产业定义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随着我国《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标识了业界期盼多时的生物类似药政策大门即将开启[7]。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生物制剂已逐渐成为全球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里,生物仿制药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众多生物药专利到期浪潮袭来,原研药企正在想方设法延长专利保护期,加固"专利堡垒",生物仿制药企业则在积极地从各方面增强竞争力以进入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发展,包装材料和给药系统作为生物制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提升药品附加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也越来越受到生物制药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生物技术的应用创立了有160年历史的医药工业,目前正迅速向农业和工业领域渗透和发展,并将对化学工业及其他工业制造部门产生巨大的影响,即改造传统产业,重塑产业结构。日前公布的安永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生物技术领域收入增长了17%,达到了546亿美元。其中,美国在此领域的成就遥遥领先,其收入为427亿美元,约占全球的80%。此次研究调查了641家公共生物技术公司和3775家私营生物技术公司。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生物技术公司从2003年底起又开始了上市活动。去年全球生物技术工业共从资本市场募集了212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了15%。根据安永公司的调查结果,去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通过风险投资渠道获得的支持创历史新水平,超过所有风险投资总额的21%。生物技术产业也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其中美国为36亿美元、加拿大2.71亿美元、欧洲14亿美元。

自1992年生物技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以来,仅美国保健生物技术工业收入,就从1992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390亿美元。截止到2005年4月初为止,美国公开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值已达3110亿美元。其中2004年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盈利7.85亿美元,安进公司(Amgen)盈利24亿美元。2004年生物技术工业的投资达170亿美元,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风险投资达36亿美元。

与此同时,治疗性克隆研究为那些支持它的国家,如英国、瑞典、中国等,提供了战略机遇。英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受益于生物技术的部门雇佣的工人超过175万,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英国政府一直对生物技术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认为它是典型的知识经济,是英国的优势所在,是英国产业的未来。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大发展的战略机遇面前,是积极转变观点、调整政策、抓住机遇、促进科技发展,还是出于保守观念或者政治利益的考虑遏制科技发展而丧失机遇,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蓬勃发展的关键。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对待治疗性克隆研究的截然不同态度,很可能预示着未来几十年世界格局将出现新的变革[8]。

4.意义

近年来,人类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生物治疗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其在治疗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总额为18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市场总额的2%。但是中国拥有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又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希望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

参考文献

[1] 高志鹏. 生物制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 2015(40):190-190.

[2] 吕强. 浅析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以及应对策略[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4).

[3] 王旭, 崔韶晖. 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分析[J]. 科技视界, 2015(19):115-115.

[4] 毛开云, 杨露, 王恒哲,等. 生物技术药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 35(1):111-119.

[5] 尹再强. 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14(11):33-33.

[6] 周帆. 生物技术药物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J]. 自然科学(全文版), 2016(1).

第1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第15篇

【关键词】集中度;资产收益率;实证分析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

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中常用的统计指标为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希曼指数(HHI)、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本文选取行业集中率作为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行业集中率是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一般认为,行业集中率越大,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在我国,银行业内的银行机构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在此,将银监会所定义的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作为银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前5家企业,根据相关数据,安装银行业务中的资产和负债两口径计算CR5。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3~2011年期间,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不大,表明我国银行业目前中国银行业仍然保持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前五位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市场份额超过47%,呈现出中度集中寡占型市场的特征。

二、我国银行业利润率分析

资产利润率是常用的衡量企业盈利情况的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利润与同期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企业资产利润率这项指标能促进使企业全面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选取大型商业银行的税后利润和总资产数据,计算资产利润率。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此后迅速发展,整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发展,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虽然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资产利润率有小幅下降,但此后迅速恢复,并表现出良好态势。

三、集中度――利润率实证分析

哈佛学派的市场力假说认为,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会导致市场的垄断行为,进而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这就是典型的SCP理论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本文选取2003~2011年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作为被解释变量Y,资产CR5作为解释变量X,来探究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其是否符合“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假定两者具有线性关系,通过简单二元线性方程拟合,用SPSS软件做回归分析。

由表3信息,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101X+6.157。模型中X通过了显著性为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方程拟合较好。从方程中可以看出,银行业资产利润率与资产CR5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利润率反而会上升。这与SCP理论中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不相符。

结合中国银行业各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可以看到,获利能力较高的企业一般规模偏小,市场份额不高,这样就造成了银行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不呈正相关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银行业的资产结构较为复杂,简单以资产集中度作为分析市场份额对利润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分析误差。但是以上分析结果仍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了我国银行业的长久发展,市场的集中度仍存在继续下降的趋势,而且也应该继续保持这种趋势。控制市场集中度,不仅要管理大型商业银行,也要扶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继民,胡坚.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绩效与规模经济基于2004~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理论探索.201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