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茶文化的目的范文

茶文化的目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茶文化的目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茶文化的目的

第1篇

从学术发展和创新的角度来说,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开拓和深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研究。虽然近几年逐渐有学者开始从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等角度对景区公示语翻译展开讨论,但是大多数文章往往都是从旅游资料的文体特征入手,讨论也多限于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从整体上看,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有深度的力作不多,不少文章停留在司空见惯的例证上,交叉重复较多。其次,应进一步加大统一术语的步伐。术语是以明确定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的,它是描述和传播科学概念、定义和规律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学科建设的有力工具。景区公示语译文术语不统一不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翻译学科的构建。第三,尽管越来越多的业界学者认同功能目的论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意义,但如何将该理论真正应用到旅游翻译的实践似乎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此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多见于学术论文或一些翻译书籍的某一章节,但专门针对旅游翻译进行系统而全面研究的专著仍不多见。

二、文化差异问题导致的景区公示语翻译障碍

第一类是由文化空缺、文化冲突和文化缺省引发的词汇层面上的空缺冲突现象而带来的翻译障碍。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演变、、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等等使得两种语言的词汇多以文化负载词的形式显现出来非对应、非重合等现象。此外,汉语中的某些词汇即便能在英语中找到指称意义相同的词,但其联想意义或隐含意义也不同。第二类是由语篇层面上的行文和修辞的差异引起的翻译障碍。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汉英民族在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行文习惯上的差异。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喜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书画、建筑、诗歌等文艺作品讲究意合,注重神似,风格趋向简隽空灵,反映在语言上体现为汉语行文辞藻华丽,情感横溢,声律对仗,音韵和美。此外,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从美学角度讲,汉族观念别强调平衡美,频繁地使用对仗、成语等修辞格,尤其在旅游资料介绍中大量使用四字句。然而,西方哲学强调的是分析型的抽象理性思维,反映在语言上体现出英语重逻辑、重形和、重写实的特点,其句式结构严整,思维缜密,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

三、目的论与景区公示语翻译的文化差异问题处理

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或者趋于完美,而是强调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从文本类型和功能方面来讲,旅游资料属于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祈使文本的综合体,同时具备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目的就是要向国际游客介绍景点,传递信息,让他们读懂、看懂,并且喜闻乐见,从而顺利地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景区公示语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应该遵循如下原则:以传播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以国际游客为导向,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时应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让国际游客容易读懂、理解并接受。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滑坡;工程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是应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以及各种测试技术,为解决工程建设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它是工程建设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其任务是查明工作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充分论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水文地质问题,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因素,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1 水文地质勘察的概述

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有:水文地质测绘、钻探、物探、野外试验、室内分析、检测、模拟试验以及地下水动态均衡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与方法不断应用到水文地质勘察中,如遥感技术、核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水文地质勘察一般是分阶段进行的,根据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比例尺以及成果精度等不同,水文地质勘察分为普查阶段、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各阶段一般按顺序进行。

1.1 普查阶段勘察

普查阶段一般不要求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概要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例如各类含水层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为设计前期的城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厂址选择提供水文地质依据。在普查阶段通常进行1:200000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在一些严重缺水或工农业集中发展的地区也可采用1:100000甚至1:5万的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的深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1.2 详查阶段勘察

详查阶段的工作一般是在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应在几个可能的富水地段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的比较。在这个阶段工作中要求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为各种国民经济建设部门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依据。详查的范围除了农田供水外,一般都比较小,测绘采用的比例尺通常是1:50000~1:25000。

1.3 勘探阶段

勘探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水源地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该阶段的测绘采用1:10000或更大比例尺。

1.4 开采阶段勘察

开采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根据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确定具体任务。该阶段应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等发生原因,例如在供水水文地质工作中,由于井距不合理导致水井间严重干扰,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不断扩展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水量枯竭、水质恶化等;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

2 水文地质勘察地旱滑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1 滑坡勘察

滑坡勘察是通过调查、勘探、观测、试验等手段查明滑坡的类型及要素,分析滑动的原因和稳定程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防治滑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建议。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主要内容包括:(1)查明滑坡的微地貌形态、地层结构、滑坡要素,滑坡裂隙的宽度、深度、裂隙产生的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泉和湿地的位置,并分析滑动面的可能深度及埋藏条件。(2)与附近类似地质条件的滑坡进行工程地质对比,从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滑坡的稳定性,并取得可供利用的参数。(3)调查滑动前的迹象,分析产生滑动的内因和外因。(4)调查滑坡体上房屋、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和破坏情况。(5)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等。 勘探工作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钻探、物探和挖探三种,其中又以钻探为主,后两者则起配合和辅助作用。最后还应把施工开挖作为勘探工作的验证和补充。

2.2 滑坡预防

滑坡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因此,应对滑坡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勘测、设计、施工和使用各个阶段中都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滑坡的发生。对于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并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防止滑坡发生。

(1)加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对工程建设区自然或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和稳定程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特别要注意由于工程建设活动对建设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以及对边坡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对具备滑坡形成条件的或存在有古老滑坡的地段,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预防滑坡,应做好排水工作(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尽可能保持工程建设区的自然排水系统,并进行必要的整修和加固,防止渗水。截水沟的坡度要大于天然边坡的坡度,并做好防渗处理,加强维护和疏通。地表的天然植被要尽可能保护和培育,对于疏松或有大量裂缝的坡面应平整夯填,防止渗水。

(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造成触发滑坡的外因。例如,在边坡附近进行爆破时,要注意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还应尽可能保持施工场地的自然排水系统,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处治,防止渗水诱发滑坡。

(3)加强边坡的维修和养护。边坡的稳定性与勘察、设计、施工和使用都有密切关系。即使目前稳定的边坡,随着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发展和变化,也可能有新的情况发生,触发滑坡。因此,要随时注意对边坡的养护,加强维修,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新出现的裂缝要及时填平夯实,沟渠开裂渗水应及时修复等。

3 结论

总之,滑坡是极其严重的地质灾害,不但导致水土流失,而且危及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重点区域坡面监测,采取综合措施对坡面实施治理,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成军.浅谈水文地质勘察中预防措施及处理[J].城市建筑,2013(14).

[2]李佳奇.谈强化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2013(15).

第3篇

关键词: 目的语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中西文化

一、 引言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邓炎昌,刘润清,1989)。而要改变“中国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落后于语言能力,还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王振亚,1990)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先于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系统了解,并引入英语教学中。

二、 调查设计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来自湖北工业大学电信学院的电信专业一个班的40名大三学生,其中26人已通过CET-4级考试,占被调查人数的65%。采用调查问卷和小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有六个小题,每小题提供三个选项,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可多选。测试题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第二部分测试受试者对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了解,第三和第四部分分别着重于习语、谚语和格言的测试。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一可见:(1)大部分学生都十分清楚地知道文化知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即文化知识的了解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2)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多半还是源于教师课堂上的介绍和讲解,尽管对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生课后主动阅读相关书籍较少,通过面谈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多半寄希望于教师,专业课负担较重,没有过多时间阅读,课外及社会活动过多等;(3)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西方文化知识较狭窄,希望老师多讲解,但又迫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压力,希望老师多讲一些应试技巧。

由表二可知,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令人满意,而对其他所列内容的了解却不尽如人意。这表明,学生对文化知识了解的欠缺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学习经历这一个方面;现有的教学体制使得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导入目的语文化和对中西文化间的差异作必要的讲解。总之,当代大学生已认识到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渴望参与各种活动,但对英、汉语间的异同的了解远远不够,继而影响到实际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 发现与讨论

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学生在交际时往往受制于对有文化内涵的词或表达理解的偏差。因此,“语言教学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讲授文化知识” (戚雨村,1992),因为“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很难成功地进行交际”(胡文仲,1998)。

(一)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指的是与历史、地理、哲学、信仰、习俗等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我们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往往受到母语的干扰,常常把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套用到英语交际中,产生文化负迁移,这种负迁移越多,对英语的阻碍就越大。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Wolfson(1983)曾说:“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所以,教师应加入文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接触异国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有文化内涵的词语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礼会生活的工具” (邓炎昌,刘润清, 1989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丰富,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对应的现象,成为在目的语输入当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的名称等。

(三) 习语

习语(idiom)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他们在语义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内涵的意义往往不能从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的表面意思上揣测出来。那么,在把握这一类的习语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如:I want to rest on my oars. (暂时歇一歇)

The whole deal’s hanging fire till the jerk decides what to do next. (进展缓慢)

The president had at last laid an egg. (完全失败)

(四) 谚语和格言

谚语往往多少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然而,由于文化对语言的特征影响重大,英汉谚语的差别十分明显。如: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He always keeps his finger on the pulse.他的消息总是很灵通。

Nine tailors make a man.人靠衣装。

如果不了解相关的英语文化,则很难恰当理解其含义。

四、 对于教学的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首先应体现实用性原则,突出主流文化的特点。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从而使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传授同步,使二者构成水融的完整教学体系。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文化教育的阶段性。我们可以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划分为文化知识层次的教学与文化理解层次的教学。文化知识层次的教学主要传授的是知识文化,即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宗教、法律、哲学、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不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文化理解层次的教学主要传授的是交际文化,即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和普通的文化模式。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包括小到能见可闻的衣食住行、家庭起居、婚丧生礼、节日喜庆、禁忌讳语、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信息传媒等;抽象的行为规范、伦理标准、人生信仰、价值观念等。

最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应强调适合性原则。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另一方面,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丰富文化积累。

参考文献:

[1]Wolfson,N.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M].Longman: Longman Publish House,1983.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89.

[3]胡文仲.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