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骨质疏松预防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骨折 诱发因素 预防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6月收治老年OP性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47例,女89例;年龄60~92岁,平均76.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 >60岁,②骨密度测定:T值 ≤-2.5SD,③根据X线片确诊为骨折。排除标准:排除继发骨肿瘤、软骨病、骨炎症病变及暴力所致骨折。

方法: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骨折的诱因,根据骨折诱因分为:滑倒(地板、冰、雪),行走跌倒(障碍物、绞绊物、碰撞等),登高性跌倒(上下车辆及楼梯、骑自行车等),重力因素,无明确原因。

结 果

骨折患者的年龄分布:60~69岁32例(24%),70岁以上104例(76%)。性别分布:男47例(35%),女89例(65%)。骨折诱发因素:滑倒53例(39%),行走跌倒46例(34%),登高性跌倒20例(15%),重力因素15例(11%),无明确原因2例(1%)。

预防措施

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对有家族遗传史、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缺乏运动、过量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人群、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患有内分泌疾病的人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其他疾病、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及早根据骨量丢失量及速度给予防治。

开展预防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骨质疏松症重在早期预防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OP[1]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2]。

合理膳食:老年人应进食低盐及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米、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还可以吃鱼肝油、蛋、肝等一些维生素D3强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注重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每日10~30分钟,可生产一定量的维生素D3。

适当体力锻炼:老年人只要无严重的慢性病、行动障碍,可适当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OP[2]。指导老年人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保持适中体重,积极预防OP。

协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部门要设立便于老年人活动的场所;社区组织要协调老年人与家属的关系,让子女多关怀陪伴老人;老年人外出运动最好结伴而行,如遇有跌倒的危险要互相提醒,互相搀扶。

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避免居住环境因素引起老年人跌倒。对老年人进行安全防护指导,告诉老年人跌倒的不良后果,指导老年人起床、洗澡、上厕所等要站稳后再移步,上下楼梯、乘公交车要扶着扶手。

积极治疗OP: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适量钙和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药物、刺激骨形成药物;绝经后妇女可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症状;诊疗难点

随着老年人口的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6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合并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现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骨折后预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1]。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尽管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提出,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明确认识也是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深入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上,尚未看到特别的效果。由于骨质疏松起病的隐匿性,治疗起效的缓慢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

1 骨质疏松症预防难

1.1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D的转化和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矿含量增加。因此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如蛋黄、鱼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能锻炼,如老人体操、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宜,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缩,增加其骨内血流量,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指导患者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以减少骨钙的溶出,导致骨矿含量减少[2];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1.2 减缓骨量丢失

对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妇女,在绝经后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对于绝经后期妇女,可予补肾中药或中成药,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缓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不适及骨量的快速丢失;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2 制定适合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难

国内现在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WHO标准,由于地区、种族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标准可能只适用于西方人而不适合于国人,有效诊断骨质疏松是治疗及判断疗效的前提。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测定应成为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判定手段,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性能先进、价值昂贵的双能骨密度仪尚有困难,因此,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龄预诊法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规律,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年龄预诊法,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年龄及个体状况对骨质疏松症做出初步诊断。

2.2 综合诊断法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2000年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必须具备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轻微外伤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减少两个标准差(2SD)以上[3],认为是适合国人的诊断方法。

3 骨质疏松症止痛难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多因骨转换过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有限而快速的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进一步的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采用局部和整体兼顾的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三七、蜈蚣、乌梢蛇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临床研究发现此类药大多数有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威灵仙、防己、秦艽、乌梢蛇、独活等祛风通络类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与关节疼痛。土鳖虫、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丹参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作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运用,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的推拿手法、理疗、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钙素的起效较快,鲑鱼降钙素有鼻吸剂,使用简单、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药亦可以选择使用[4]。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时将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速骨丢失,严重者会并发危及生命的重症合并症。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外固定采用夹板或石膏托为主,这有利于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需长期牵引的骨折病人,条件许可的尽快作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内科并发症及减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只要针对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或恢复体能,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 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正常结构,发病机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发生和痊愈,只能从提高骨量峰值及减缓骨量丢失方面来减少发生几率和缩短进程,缓解症状。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为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03:33

[2]王启群.关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邓晋丰等主编.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伤内伤与骨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90-391.

第3篇

关键词:髋部再发骨折 视力障碍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已成为骨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致死、致残率较高[1-2]。与此同时,髋部骨折术后髋部再次发生骨折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沧州地区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髋部再发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伴有内科疾病、术后康复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老年髋部再发骨折的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沧州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30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4.22±8.53)岁。髋部再发骨折患者16例为观察组,未再发髋部骨折患者184例为对照组。初始骨折类型中,股骨颈骨折83例,行半髋或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7例,行股骨PFNA或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所有患者进行为期术后2年的系统随访,以同侧或对侧再发髋部骨折为结局终点事件。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引起髋部骨折患者(年龄≥60岁),诊断经X线片或CT检查证实。(2)髋部为初次且单侧髋部骨折。(3)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患者或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因肿瘤或感染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骨折。(2)围手术期内死亡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3)不同意参加术后随访者。

1.3 观察指标

临床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后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早期指导性康复锻炼等;患者术后是否谵妄,伴有内科疾病情况如高血压、脑卒中、视力障碍(白内障,高度近视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膝骨性关节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多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髋部再发骨折率为8.00%。两组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术后缺乏康复功能锻炼及未进行骨质疏松治疗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后谵妄、高血压、冠心病、膝骨性关节炎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组与未再发骨折组相关因素比较

2.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术后缺乏康复锻炼和未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加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4],但髋部骨折术后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研究报道并不多。目前国内针对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较少,尤其是农村地区。目前公认骨质疏松是再发骨折的强预测因素[5]。而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其最终的治疗目的是避免发生或再次发生骨折。因此明确再发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再发骨折的高危人群,制定相应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沧州地区就诊我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随访2年内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8.00%。有学者研究报道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在4.4%~15.1%[3],亦有学者报道髋部再发骨折率在5.7%~8.4%[4-5]。本地区髋部再发骨折发病率与上述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有研究显示合并内科等疾病是再发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尤其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眼科视力损害[6]。在本研究中,结果统计分析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等疾病在两组间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是老年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等在两组间差异未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学者安雪军等[7]发现,糖尿病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髋部再发骨折无相关性,但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并发症,与视神经病变,视力减弱,行动不便,易发生意外有关。研究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类型与初发髋部骨折类型基本相似,尤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中。相关研究发现,这与患者本身内在因素有关,长股骨颈(>5.4 cm)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短股骨颈更易发生于股骨粗隆间骨折[8]。本研究分析认为这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数行内固定治疗,卧床时间长,粗隆部骨量较股骨颈部骨量丢失严重相关。一旦轻微外力或跌倒,容易引起粗隆间再发骨折,发生率较高。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早期行髋关节置换,能够尽早下地活动,降低了因卧床引起的骨量进一步丢失。

本课题研究中注意到伴有脑卒中的老年患者往往认知能力下降,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行走平衡能力障碍,行走不稳,容易发生跌倒,增加髋部骨折的风险。本文诊治患者多为沧州地区农村老年患者,卫生医疗条件较发达地区差。在农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同时此类患者往往伴有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行动协调能力欠佳,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导致再发髋部骨折。术后指导患者合理的护理康复锻炼,随访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0]。本研究中发现,术后予以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髋部再发骨折发生率会降低。另外,本研究发现骨折术后患者在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较未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发生比例降低,说明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后患者骨量丢失减少能够降低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中不仅仅关注髋部骨折本身,更应全方面关注患者,积极抗骨质疏松和基础疾病治疗,给患者及家庭个性化指导性建议,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骨折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培训,许庭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围术期处理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6):401-403.

[2]唐佩福.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3):197-199.

[3]来红,徐灿达,汤样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对侧骨折的原因分析[J].浙江医学,2020,42(18):1965-1967,1972.

[4]陈晓斌,张建政,赵建文,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7):813-816.

[5]吴迎春,刘丽丽,杨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5):75-79.

[6]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陈亚萍,佟冰渡,等.老年髋部骨折综合管理与二次骨折预防的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6):461-469.

[7]安雪军,徐宝山,王小健,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骨折发生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1):60-66.

[8]吴晓天,潘福根,付文芹,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2):149-154.

第4篇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相关因素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41

慢性肝病患者,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全身性骨痛,伴疲乏、失眠、极易发生骨折。由于血生化指标正常及原发肝病的原因,常忽略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从而加重了病情的复杂性。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防护指导。现将收治的75例慢性肝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防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21~69岁,病情好转67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合并其他并发症)。

相关因素分析

维生素D缺乏:慢性肝病患者特别是长期有黄疸的慢肝和肝硬化患者,以下原因使维生素D摄入不足:①黄疸及脂肪泻时,胆盐缺乏,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②饮食中缺乏含维生素D的食物;③维生素D从尿中排出增加,其排泄量与血清胆红素量成正相关系;④维生素D羟化作用减低;⑤日光照射减少和皮肤有黄疸,合成胆红素减少。

钙与磷酸盐的吸收不良:慢性肝病、胆道阻塞和胆汁性肝硬化等,钙的吸收障碍,组织学上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和肠内钙的吸收障碍成正相关。

激素代谢异常:糖皮质激素、强的松、酒精等。

饮食钙的补充:摄入含钙高的饮食(如动物肝脏、牛奶、蛋类等),1天钙摄入量不应低于1000mg,如有钙吸收不良者,可增加钙的摄入量。通过饮食治疗可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对骨质疏松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护 理

合理的休息:根据患者的乏力程度、活动耐力为患者制定活动计划;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意义,能使全身及肝脏代谢降低,减少肝脏负荷,休息时肝脏血流量增加,有利于促进肝脏恢复。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及时满足患者所需。

疼痛护理;对患者主诉疼痛立即给予反应,如表示关心,采取相应的措施。告知患者疼痛的诱因,适当的预防措施和缓解疼痛的方法。指导患者疼痛发作时及时报告,遵医嘱给止痛药,评价止痛效果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使用以下技术,如分散注意力技术、放松技术、按摩疼痛部位,以降低肌肉张力,增加舒适。

失眠护理:为患者提供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如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室内温湿度适宜,关闭门窗,关闭床头灯。和患者商讨活动的休息时间表,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减少睡前活动量,睡前喝一杯热牛奶,热水泡脚,听轻音乐,指导使用放松技术。

饮食护理:营养饮食是改善肝功能的基本措施之一,正确的进食和合理的营养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反之加重病情。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不食增加肝脏解毒负担的食物和药物。为防止便秘,可给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饮食宜增加钙剂的补充。

第5篇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成分减少,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的退行性疾病[1]。近年来,亚洲国家其骨折发生率在不断增 长[2]。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由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对本院骨科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69例,年龄60~93岁,平均(76±8)岁。

1.2方法 将本组发生骨折的直接因素分为:室内滑倒、运动中跌倒、登高跌倒(包括上下楼梯和上下公共汽车等)、无诱因(全身酸痛、驼背等,经检查有骨折)所有患者通过X线骨密度检测显示所有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骨肿瘤、骨炎症性病变、软骨病及暴力所致的骨折[3]。

2结果

2.1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 跌倒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组研究中患者室内跌倒45例占40.2%,运动跌倒32例占28.6%,登高跌倒28例占25%,无诱因7例占6.3%。

2.2性别与骨折 本组研究中女性患者69例占61.6%,男性患者43例占38.4%。

2.3不同部位与骨折发生的情况 本组研究中发生骨折的部位为股骨颈骨折的62例,占55.4%,椎体骨折的41例占36.6%,桡骨骨折的9例占8%。

3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3.1心理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处于机体下降阶段,而骨质疏松症又伴有多种症状如腰背疼痛或骨关节疼痛,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等,重者则全身疼痛,这些现象均会使老年人感到烦躁、恐惧等,因此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建立自信是很关键的任务,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最好的武器。

3.2饮食护理 老年人应从每日的膳食中摄取丰富的钙,不应

3.3适当的运动 运动的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减少,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亦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若老年人活动能力无障碍,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朱欢丽[5]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跌倒和骨折有积极作用。

3.4药物干预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常用药物有口服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3等。钙和维生素D3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绝经期的女性合理补充雌激素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3.5安全防护指导 针对骨折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跌倒是发生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应该给予指导,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等。针对这些人群应该告诫指导患者一些安全防护措施,用物摆放有序,室内灯光应该明亮,卫生间设扶手,选择合脚的鞋子,转身的动作宜慢,对行动不便,下肢肌力下降的老年人应使用助行器,必要时有家属搀扶。

3.6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曾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过程,现在认为是可以防治的,通过多种形式、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6]。对不了解骨质疏松症状的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宣传,如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戒除不良嗜好及不良生活习惯,充分做好医患沟通,以达到早发现和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4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属于骨脆性骨折增加导致的骨折,也称脆性骨折,它通常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本组病例中股骨颈骨折占的比例大,可能与老年人神经肌肉协调性下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功能降低有关,其次股骨颈是躯干重力作用的一个受力支撑点,容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原因,与女性绝经、雌激素下降有关,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加,其骨量、骨钙也随之减少,因此大部分女性步入老年期的时候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而一旦受到外界作用就会发生骨折。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适当运动、药物干预和多层次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它能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治疗模式由以往的"被动治疗"转换为"主动康复过程",不但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在倡导健康促进、三级预防的今天,本科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也应从老年的早期,甚至从青壮年入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坚持适当的负重运动,减少骨量的丢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体检,特别是6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出现骨质疏松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骨折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沈霖.骨质疏松症[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233-290.

[2]王丽娇,宋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3]张鑫,刘波,刘辉.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医正骨,2012,24(3):33-35.

[4]李燕燕,韩继红.中医食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和骨密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490-492.

[5]朱欢丽,刘晓晴,夏秦.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影响的研究[J].中医妇幼保健,2007,22(9):125-1252.

第6篇

[关键词] 住院患者;骨质疏松;认知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18-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当今社会中发病率高,涉及人群广,后果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已有较多关于其危害性的研究和文献报道。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20~30岁骨质生长速度与流失速度相等,35岁以后骨质流失速度超过生长速度,骨质开始逐渐变脆[2]。提示预防骨质疏松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问题,而应从青年即开始预防。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对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知识知晓与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青年、中老年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对OP认知的需求,探讨不同年龄教育的方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7月22日~9月30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住院患者230例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95例,女135例,年龄20~80岁;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48例,初中及高中(中专)117例,大专以上65例;从事脑力劳动者64例,从事服务及体力劳动者87例,退休及无业者79例;患者的精神面貌、沟通能力均正常。

1.2 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由专人解释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及要求,使其理解后完成填写,对无能力填写者由调查者按其回答协助完成。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230份,有效率为100%。本研究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并经骨科研究生指导修订完成,共分4个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第2部分为OP知识,共12题;第3部分为对知识的需求,共4题;第4部分为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6个选项共22题。调查表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结合的方式填写。

1.3 结果判定

有关知识知晓程度分为3级,即“知道”、“基本知道”、“不知道”,答“知道”或“基本知道”,则归纳为知晓,“不知道”归纳为不知晓。知识需求采用被调查者自评方法,分“需要”、“一般”、“不需要”3级,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采用多项选择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认知情况

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与某些疾病有关者占85.21%,不知道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者占80.0%,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与生育绝经有关者占77.39%。见表2。

2.3 患者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

患者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医务人员讲解217例次,医院印制宣传单张145例次,健康知识讲座134例次,电视广播106例次,报纸、杂志、相关书籍72例次,上网4例次。

3 讨论

3.1 知晓率普遍偏低的原因分析

据文献报道,我国50~60岁年龄段OP的患病率为21%,61~70岁的患病率为58%,71~80岁患病率几乎为100%,尤其绝经后妇女患病率较高[3]。由于OP患病率较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程度应与之相符,但本研究却发现,20~40岁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为39.3%,41~60岁知晓率为30.6%,61~80岁知识知晓率为29.5%,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原因可能为:①年轻人获得信息途径较多,但尚未到想了解OP知识的年龄,所以知晓率低。②中年人由于社会、家庭负担重、维护健康意识尚未排在第1位,导致知晓率低。③老年人存在传统的认识误差,加之精力、经济能力的原因,对OP的关注度低,导致知晓率低。从结果中表2可见,调查对象“知道”和“基本知道”所占比例较高的知识仅限“与钙有关”和“与运动有关”,而对与吸烟、饮酒、浓茶、浓咖啡、生育绝经,激素类使用有关、如何诊断及预防措施问题的回答,“不知道”的比例超过50%。原因可能与该类问题的专业性较强有关[4]。综合调查结果可见,各年龄段调查对象的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低,认知简单、片面,提示应加强对OP知识的认识和普及,树立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有文献报道,OP的致病因素很可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降低甚至消除。因此,应在各个年龄段预防OP,改变其风险因素,让全社会都关心骨骼健康[5]。

3.2 希望获得OP相关知识的途径及实施办法

本研究列举了6种获取OP知识的途径,让患者自由选择,可多选。结果显示,希望医务人员讲解者占绝对优势,医院印刷宣传单张次之,健康知识讲座、电视广播、报纸、上网等都是患者选择的教育方式,表明增加OP知识普及方法可多样化,但更需要专业化。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大教育力度,切实作好健康教育工作,把预防OP知识贯穿医疗护理活动中,定期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召开病友座谈会交流经验;印制具体可操作性OP知识宣传单张,使患者获取OP知识;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培养人们以预防为先导的理念,重视预防[6]。依据不同年龄层段的特点,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对青年人重点进行健康信念和认知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对中年人要注意强调该年龄段是预防OP的重点时段,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自我效能,通过饮食、行为干预、补充钙和维生素D减少骨量丢失[7],特别是中年女性及绝经后妇女应特别提醒其出现腰背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女性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性激素替代方法)防止OP发生[8];③对于老年人重点在防治方面的教育要有连续性,调动医院、家庭、社区力量帮助老年人群制订具体可操作性预防OP措施(如食谱、补钙方法、运动量、晒太阳时间、防跌倒等),建立随访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如果已发生OP,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只有落实各项预防OP发生的措施,才能促使各年龄段明确、及早、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方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和延缓OP造成的危害,减轻其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康爽,朱秀英.寒冷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6):402.

[2]程晓明.骨质疏松症预防保健新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61.

[3]沈序英,沈夏葵,邝海康.上海长风社区骨质疏松防治健康宣教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44-45.

[4]刘仲华,张依群,盛建华.上海市某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04.

[5]罗翠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73.

[6]周望京,余丽霞.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95.

[7]谢青.老年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最佳方式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5):62.

第7篇

老年人骨折中有1/3属于髋骨骨折

两成髋骨骨折患者最后将死于并发症

现状堪忧

发病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尚无确切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据有关文献报告,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国家,50~6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28%,70~7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达到40%,8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高达80%。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要低于同年龄段女性。我国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约为30%~35%,男性约为10%。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预测,我国约有8800万骨质疏松患者,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约需15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政府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三大重点攻关的老年性疾病,及早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医学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危害--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重危害

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身高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更严重的是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髋骨。如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截瘫;腕部和踝部骨折,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髋部骨折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许多患者加入残废队伍,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20% 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有50% 致残,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除了躯体方面的问题,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自由行动,引起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的丧失,使患者的情绪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美国一项对45~69岁妇女的研究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患者面对不能走动、将来可能发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髋部骨折可能出现危害大的并发症,如衰弱、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惧心理大大加剧。她们渴望减缓病情,保持独立性和活动能力,同时拥有健康的外表、强健的骨骼和内心的平静。

据调查,亚洲是骨质疏松的高发地区,全世界有1/3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预计到2050年,亚洲发生的髋部骨折将增至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每年约发生51万例心脏病,23万例卒中,18万例乳腺癌,15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病因--各不相同,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患者的就诊情况--患病数是就诊数的900倍

骨质流失是历经数十年的过程,一般人从30岁开始,每年大约流失 1%,女性于更年期后达到高峰。女性在绝经后的5年内骨质丢失最快,约为骨峰值的1/3。男性在70岁以后骨量丢失最快。然而,长期以来,医学界不同专业对骨代谢和骨质疏松的认识不尽一致,对病人的解释和处理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骨质疏松认识混乱。不少女性认为,骨质疏松是随着绝经、年龄老化而逐渐发生的一种正常的人体退行性病变,腰酸背痛、驼背弯腰、手脚不灵是老年人必然发生的生理现象。于是,许多老年患者在骨质疏松已发展到相当严重时,也不及时求治,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耽误了治疗的时机,最重要的是有可能导致致命性骨折。美国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在几种常见病中,骨质疏松的估计患病人数与接受治疗人数之比非常悬殊(见左下表),说明此病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尚需在群众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全民防范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它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共同的敌人。只有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防为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这一疾病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可从以下三点抓起:

提升骨峰值

什么是骨峰值?每个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骨密度值就是骨峰值。骨峰值一般出现在30~40岁,受出生后营养、发育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骨峰值有高低之分。一般骨峰值持续数年后,骨量将逐渐下降。一个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内钙含量高,年长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使发生骨质疏松,程度也轻,发生的时间也会延迟。为日后骨量丢失获得一个较多的骨量储备,必然会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应尽可能增高骨峰值。

提高骨峰值要从为胎儿提供各种营养素的准妈妈做起。孕前准备、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补充各类营养素,包括一定量的钙剂,就可以为宝宝将来的骨峰值作准备。摄入足够的钙和营养,并让孩子在一生中重视体育锻炼,这样,孩子成人后就会有一个高骨峰值以受一生。

一生补钙

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钙质以保证身体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钙的供给量正常,可保证钙的释放与吸收的平衡。如长期钙供给不足,骨内的钙会被动使用以维持体内钙代谢的需要。因此,一生中的任何阶段都要注意钙的补充,以解决日常饮食中钙含量的不足。

孕妇或乳母除了要保证自身钙代谢的平衡外,还要保证胎儿、幼儿钙代谢的需要,每日需补钙400~600毫克。儿童在发育生长期,如3~10岁时,每日需补钙800毫克;10岁以后,可增至1000~1200毫克;成年后,由于骨的发育已经完成,一般每日补钙 600~800毫克即能维持钙的释放与吸收的平衡。老年期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肠内吸收钙的能力下降,骨钙丢失速度增快,每日需补钙800毫克,才能减少钙的代谢负平衡。补钙时,注意饮食搭配很重要,有些含草酸多的蔬菜(如菠菜、甜菜等)或高脂肪食物与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腐等)同食,会形成不易被肠道吸收的草酸钙或脂肪酸钙,需注意避免。

第8篇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会使骨骼脆性增加而容易引发骨折致残,或发生骨折后就诊,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痛苦,对老年人健康危害很大。近年来,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生理的改变和医疗检测技术的进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数和查出率呈大幅度上升,该症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一般说来,女性40岁、男性50岁起,骨量的丢失大于骨量的形成,由于骨量逐渐减少而引起骨质疏松症。此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男、女性激素下降、降钙素减少,破骨细胞不受制约而异常活跃;②步入老年后胃肠功能减退,对蛋白质、维生素D、C及钙等消化吸收不良;③运动锻炼和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减少;④过多的吸烟、饮酒、喝咖啡也是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本病轻时常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感到容易疲乏、周身肌骨隐隐作痛,往往在腰背部骨盆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在上楼梯等改变动作时更重,也因病情加重而疼痛加重,还会出现骨骼部叩击痛;一旦发生骨折则疼痛更会加重。由于脊椎是承受自身躯干重量的关键骨骼,当引发骨质疏松症后则多个椎体会受到压缩或压缩性骨折,使人体逐渐变矮、驼背、畸形。此外,患骨质疏松症后引起骨折也是常见的,约占骨质疏松症的20%。骨折,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首发症状或首诊的原因,有的发生于咳嗽、打喷嚏或双手高举取物时,有的在胸腰部轻轻碰撞或跌跤后引发,且多见于胸腰椎、股骨颈、四肢长骨的骨折。部分老年人因敏感性差,发生了腰椎或嵌插性股骨颈骨折并未发觉,还能步行,这容易延误诊治。

骨质疏松,如用X线骨密度仪检测可见骨密度值下降。如用定量计算机控制断层X线扫描仪检测则可见骨骼单位面积骨矿含量减少。当骨量减少至30%以上,则X光拍片就会显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减少、骨的结构模糊,则可提示已患有骨质疏松症,还可显示有无骨折。因此,X光拍片对是否骨折判断有帮助,但不能提供定量指标,不能满足对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的需要。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中年开始,而且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健康的生活方式,即避免过量饮酒、喝咖啡和吸烟,少用碳酸类饮料。②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老年人应每日进行力所能及的散步、太极拳等强度适中的运动,以增加骨量和肌肉的强度。③增加日光照射,日照可促进体内对维生素D的合成。④均衡饮食调理,老年人要适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补钙最好从食物中摄取,这比药用补钙更有效。例如,增加奶制品、豆类、芝麻、小虾皮、海带、坚果等食品。每人每日应有800~1200毫克的钙元素摄入,若饮食达不到这个钙摄入量,则应加药用钙制品口服。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现在市场上有钙、D制品可供老年人选用。⑤绝经期妇女和更年期(60岁)男性老人应定时进行骨密度或骨量检测,以掌握骨质情况,及时采取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

第9篇

[问]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增高,哪一种对人危害更大?

沈阳 郭××

[答]收缩压的增高,主要由周围小动脉收缩、痉挛及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阻力增高引起。舒张压主要由大动脉的回弹力形成。过去认为,随着增龄收缩压会缓慢升高,舒张压的升高是决定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但现在认为,不论年龄有多么老,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压;舒张压往往因为糖尿病、吸烟、衰老等原因,使动脉壁结构有了变化,继而造成动脉扩张、管壁增厚、弹性和顺应性下降,反倒不升高,甚至降低一些,使得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增大,结果造成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肥大,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流向全身的血流也减少。因此,收缩压、脉压、舒张压都有相对独立的重要性,年龄小于50岁,舒张压仍是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事件最强的预测因素;年龄在50~60岁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相同,但年龄超过60岁的人,收缩压和脉压增高,就成了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最重要预测因素。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意味着脉压出入高,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性也会相应增加。

急性心梗病人何时开始活动

[问]我父亲67岁,5天前患急性广泛梗死,经过急救已见好,目前仍在住院治疗。请问该怎样掌握他的活动量?

天津 田×

[答]早先的说法是,心梗后常需绝对卧床6~8周,起床后要大大限制活动量,往往1年后才恢复正常工作。缺点是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血栓栓塞、骨质疏松、胃肠功能紊乱等,甚至丧失生活信心。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进行早期康复活动,可改善病人心理精神状态和心脏功能,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有利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体做法是,只要没有其他合并症(如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反复或持续心绞痛发作等),原来没有严重心脏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贫血、骨关节病及脑卒中后遗伴行走不稳等),发病第1天,虽然绝对卧床,已可以进行小关节活动了;第2天坐起,可以在床上洗脸、刷牙、进食及在床上大、小便;第3天可以下地站立;第4~5天可以下地走动了;第7~8天可缓慢登楼梯;第9~10天走路速度可以快一些,时间也延长到15分钟。当然,一面活动,一面还要看病人的脸色及反应,一旦脸色不好,或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痛及呼吸困难的,说明活动过量了。一般病后10~14天,病人情况良好,经过医生检查认可就可以出院了。

腮腺炎的病因、治疗及预防

[问]我是基层医生,我们这里今年腮腺炎一直发生不断。请问此病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重庆 李××

[答]腮腺炎全名叫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病人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肿大后9天内,唾液中即含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经咽部传染给其他的人。凡没得过腮腺炎的都是易感者,得病后终身免疫。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就是不治自己也能好,一般地讲,年龄大的孩子病情较重。一旦出现合并症,病情就严重了,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胰腺炎、炎及卵巢炎等。对于一般患者,急性期要注意休息,吃柔软的食物,不能吃酸,发热时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腮腺肿痛可给予镇痛剂,也可局部热敷或冷敷(病人感觉怎么舒服就怎么做),抗病毒药可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重症病人用干扰素效果好。下面介绍几个小方子,可用于没有合并症的腮腺炎患者。①板蓝根15克,水煎代茶,1日内喝完;②蒲公英、地丁各30克,水煎代茶,1日内喝完;③夏枯草、各15克,煎服代茶,1日内喝完;④如意金黄散或紫金锭用麻油调敷,涂在肿大的腮腺上,1日2次;⑤新鲜仙人掌,除刺剖开,捣烂,外敷患处,1日2次;⑥大黄粉、青黛粉各等份,用蛋清调成糊状,外敷患处,1日2次。预防方法为流行前注射流腮疫苗,也有流腮、麻疹、风疹三联疫苗,可根据情况选用。

腰腿痛的治疗

[问]我是女性,67岁,两膝关节肿胀、疼痛2年多,冬天厉害,照过膝部X光片,诊断为增生性关节炎,往关节里注射过药(透明质酸酶),当时管事,1年以后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请问还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天津 赵××

[答]建议用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商品名为好及施),分温感型及冷感型两种,您的病程较长,建议选用温感型的(冷感型则用于炎症初期的红、肿、热、痛等症状)。药物的成分有水杨酸乙二醇(抗炎、镇痛)、樟脑(抗炎、加强局部血循环)、生育酚(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肿胀)、辣椒(促进血循环、活血止痛),冷感型的还含有山金车花酊(减少炎性渗出、消肿止痛)。用法是哪里最痛就往哪里贴,每日1~2贴,疗程7~10天,有效率92%~97%,拿骨关节炎来说,治的越早效果越好。因为药物中含有透皮助吸剂,所以局部吸收良好,又不需先经肝脏代谢(肝脏会降低药物的效用),用药量大大少于口服,不良反应小。它除了可治疗骨关节炎外,还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跌打损伤、慢性劳损、软组织炎症、老年退行性变及外周神经炎等,疗效均好。

为什么给我服用阿司匹林

[问]我是男性,61岁,患高血压3~4年,每次医生都给我开降压药。这次医生除了开降压药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及双氢克尿塞外,又开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请问为什么给我用阿司匹林?还该注意什么事?

黑龙江 金×

[答]您的年龄较大(61岁),又患了高血压,在医学上您属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为了减少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医生给您用阿司匹林,可以看成是为您采取的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集聚产生血栓而堵住心、脑血管,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相当明显的作用。注意事项有:每日剂量75~150毫克,1次顿服,长期服用效果才明显。有对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如上腹部不适及恶心呕吐等;诱发出血(胃肠道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个别病人服阿司匹林可引起哮喘等。饭后服用,选用肠溶片可减少对胃肠道刺激。同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如洛赛克等,可减少胃肠道出血;对于诱发哮喘及严重过敏者,停用阿司匹林,改服氯吡格雷,每天75毫克,作为替代治疗。阿司匹林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希望您按医生的建议长期服用。

男性也有骨质疏松吗

[问]我是一名基层医生,在我读到的书籍及杂志中讲的都是有关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问题。请问男性也有骨质疏松吗?患病者多吗?发病原理与女性有什么不同?

湖南 彭××

[答]年轻时,男性与女性在骨量增长上是相同的,到20~40岁时骨量最高,40岁以后骨量下降,男性下降的速度慢,女性降得快一些,到了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迅速降低,雌激素也突然减少,随之骨量丢失更多,女性骨质疏松发病增多,骨折也明显增加。因此,对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就成了热门。其实,男性随着年龄老化,骨量也不断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也不少,只是国内尚无这方面的统计数字。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首先与遗传有关,尤其母系的遗传影响更明显。其次,男性老化,血清睾酮(雄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骨量丢失增加。再加老年人胃肠吸收功能下降,户外活动减少,肝、肾功能减退,引起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及吸收不足,致血钙波动,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更加重了骨量的丢失。生活方面,长期吸烟、酗酒,大量喝咖啡,体重太低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一些药物用得时间久了也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除了腰背痛、全身痛、佝偻驼背、个子变矮等以外,骨质疏松对老人最大的损害是骨折,以及骨折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有的致残,有的甚至致死。估计老年人发生骨折危险性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做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的诊治男女相同吗

[问]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与女性相同吗?

湖南 彭××

[答]骨质疏松的诊治男性与女性基本相同。仪器诊断的方法也很多,如单能X线、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骨超声、定量核磁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检查方法。我国还没有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目前是借用女性的诊断标准,即骨密度低于正常青年人骨量峰值(最大值)的2.5个标准差(可用统计学的方法算出来)以上,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了。老年人即便无骨质疏松,也应采取预防措施,有骨质疏松者还要加用药物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营养,避免静止的生活方式,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力和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避免吸烟和酗酒,不要长期应用对骨质有影响的药物,注意避免摔跤。65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需要钙(元素)1200~1500毫克,维生素D400~800单位,夏天日照充分,只要在户外有充足的活动,可不另加维生素D,因为太阳的紫外线照在皮肤上,体内可以产生维生素D,冬天太阳光弱了,日照时间短了,加上户外活动减少,所以应当补充维生素D。药物方面,有阿伦膦酸钠,可以减轻骨痛,增加骨量,减少骨折,用药时间需1~2年。对骨痛明显的可用降钙素,止痛效果好,而且能减少骨量丢失,减少骨折发生。对于睾酮低的,可用雄激素,以增加肌力,增加骨量减少骨折,疗程6个月。治疗前睾酮水平越低,疗效越好。

喝酒与脑梗死有什么关系

[问]我是长途汽车运输司机,我有个同行朋友,男,33岁,酒龄10来年了,每天半斤多酒,每周大约4~5天要喝酒,这次出车去湖南,到达目的地照例喝酒,第二天早晨发现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嘴也有点歪,医生诊断为脑梗死,估计病因与饮酒有关。请问饮酒与脑梗死有什么关系?我也喝酒,该注意什么?

广州 林×

[答]当前,我国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提前,并且以脑梗死多见,在中青年脑梗死中,由长期饮酒引起者占了大半(约60%)。长期饮酒者当中酗酒者更为严重。长期饮酒可以引起高血压,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加,也会诱发心房颤动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酒精可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增强,使血黏度增高,血脂增高,导致循环阻力增加,血细胞比积(血液经离心后,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增加,再加小动脉痉挛,脑部血流缓慢,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生几率。如果小量饮酒(指每天喝烈性酒不超过50毫升),可使对人体有益的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增高,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长期饮用对预防冠心病有一定的作用。建议您每天喝少量的酒,以增加保护心脏的有益成分,保证身体的健康。

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问]我是女性,51岁,近3~4个月来两手指关节痛,也有晨僵现象,有的医生说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的说不是。请问我该去哪家医院确诊?还应注意什么?

第10篇

骨质疏松症在代谢性骨病中最为常见,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在2000年我国已有11%的人口进入老龄期,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1.3亿,30%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骨痛症,而女性发病较早且数量倍于男性,其中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60%~70%。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跃居老年疾病前两位[1]。由此而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其引起的多种骨折及医疗费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不仅给国家和个人经济带来一定的负担,而且会导致患者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死亡。因此,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更佳,加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辨证施治

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运用西医的检查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近年来,在肯定补肾法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健脾法作为中医药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另一重要手段。骨质疏松模型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的肾虚相吻合,宜补肾为主,健脾为辅,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衰老为根本原因,临床脾虚症状相对突出,并有研究表明,衰老过程脾虚先于肾虚,提示脾虚在衰老过程中居重要地位,健脾法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病、证均相吻合,应以补脾为主,辅以补肾。以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在正确的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灵活运用,随证加减药物的搭配以及用量,不应生搬硬套,如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所以在辨证后发现患者有气虚血瘀的情况要在方中加活血益气的药物,或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如桃红四物汤、活络丹等。

2 辨证分型

2.1 肾阳虚 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发生骨折,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治疗肾阳虚常用以下中药: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杜仲、鹿角胶、肉苁蓉、黄芪等。常用的方药有:二仙汤(仙灵脾30g,仙茅30g,巴戟天15g,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0g),在二仙汤的运用中,如果骨密度过低加煅龙骨和煅牡蛎各30g,女性绝经期者加熟地20g。补肾壮骨汤(杜仲15g,熟地15g,骨碎补12g,枸杞10g,羊藿12g,党参12g,甘草6g,三七粉3g,山茱萸20g,文火水煎)。

2.2 肾阴虚 多见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发生骨折,头目眩晕,腰酸腿软,滑精,自汗盗汗,失眠,健忘,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体“生物钟”产生紊乱,极易产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症状。典型常为腰酸痛,时发骨痛,喜揉喜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方药有知柏地黄丸(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和左归丸(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方中以熟地滋肾阴,山茱萸涩精敛汗,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胶偏补阳,龟胶偏于滋阴,故两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强筋壮骨[2]。据国内学者的研究,龟地散(含龟板、熟地黄)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3 脾虚 形体消瘦,四肢酸痛无力,浮肿不适,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舌淡苔白,脉细缓等。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为法,方常用四君子汤(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参苓白术散(莲子肉9g,薏苡仁6g,缩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15g,山药15g),饮食不佳,胃脘不适者加山楂、厚朴、麦芽等。

3 预防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 注意均衡营养,获得足够的钙剂,保证骨量;注意锻炼身体,改善骨代谢,保障良好的骨结构。

3.2 治疗骨质疏松症 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1)药物治疗(钙制剂、活性VitD、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中药等)。(2)含钙食品(奶制品、豆类、蔬菜、虾皮等海产品)。(3)充足的日照,适量运动(散步、慢跑、体操等)。

3.3 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 (1)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2)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受伤。(3)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和照明设施。(4)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5)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6)高龄老年外出要有人照顾。

4 小结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始于《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气热,侧腰脊微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瘘,于中医“骨痹”、“骨瘘”等病症范畴,临床上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导致骨髓和气血生化不足,骨失髓血的充养而脆弱无力是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使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进一步证实了中医理论关于肾藏精、又主骨以及人体的生、长、壮、老与肾紧密关联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肾虚是本,可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并骨折则有血瘀,老年人脾胃虚弱,脾失运化而湿邪内生加之风寒袭络而为痹,故治疗时应辨证用药[3]。根据辨证分型是合理可行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劲涛.骨质疏松症治疗进展.柳州医学杂志,2005,19(3):8-11.

第11篇

 

关键词:  中医药辨证治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 辨证施治

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运用西医的检查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近年来,在肯定补肾法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健脾法作为中医药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另一重要手段。骨质疏松模型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的肾虚相吻合,宜补肾为主,健脾为辅,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衰老为根本原因,临床脾虚症状相对突出,并有研究表明,衰老过程脾虚先于肾虚,提示脾虚在衰老过程中居重要地位,健脾法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病、证均相吻合,应以补脾为主,辅以补肾。以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在正确的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灵活运用,随证加减药物的搭配以及用量,不应生搬硬套,如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所以在辨证后发现患者有气虚血瘀的情况要在方中加活血益气的药物,或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如桃红四物汤、活络丹等。

2 辨证分型

2.1 肾阳虚 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发生骨折,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治疗肾阳虚常用以下中药: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杜仲、鹿角胶、肉苁蓉、黄芪等。常用的方药有:二仙汤(仙灵脾30g,仙茅30g,巴戟天15g,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0g),在二仙汤的运用中,如果骨密度过低加煅龙骨和煅牡蛎各30g,女性绝经期者加熟地20g。补肾壮骨汤(杜仲15g,熟地15g,骨碎补12g,枸杞10g,羊藿12g,党参12g,甘草6g,三七粉3g,山茱萸20g,文火水煎)。

2.2 肾阴虚 多见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发生骨折,头目眩晕,腰酸腿软,滑精,自汗盗汗,失眠,健忘,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体“生物钟”产生紊乱,极易产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症状。典型常为腰酸痛,时发骨痛,喜揉喜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方药有知柏地黄丸(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和左归丸(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方中以熟地滋肾阴,山茱萸涩精敛汗,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胶偏补阳,龟胶偏于滋阴,故两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强筋壮骨[2]。据国内学者的研究,龟地散(含龟板、熟地黄)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3 脾虚 形体消瘦,四肢酸痛无力,浮肿不适,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舌淡苔白,脉细缓等。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为法,方常用四君子汤(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参苓白术散(莲子肉9g,薏苡仁6g,缩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15g,山药15g),饮食不佳,胃脘不适者加山楂、厚朴、麦芽等。

3 预防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 注意均衡营养,获得足够的钙剂,保证骨量;注意锻炼身体,改善骨代谢,保障良好的骨结构。

3.2 治疗骨质疏松症 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1)药物治疗(钙制剂、活性VitD、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中药等)。(2)含钙食品(奶制品、豆类、蔬菜、虾皮等海产品)。(3)充足的日照,适量运动(散步、慢跑、体操等)。

3.3 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 (1)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2)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受伤。(3)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和照明设施。(4)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5)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6)高龄老年外出要有人照顾。

4 小结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始于《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气热,侧腰脊微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瘘,于中医“骨痹”、“骨瘘”等病症范畴,临床上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导致骨髓和气血生化不足,骨失髓血的充养而脆弱无力是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使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进一步证实了中医理论关于肾藏精、又主骨以及人体的生、长、壮、老与肾紧密关联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肾虚是本,可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并骨折则有血瘀,老年人脾胃虚弱,脾失运化而湿邪内生加之风寒袭络而为痹,故治疗时应辨证用药[3]。根据辨证分型是合理可行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劲涛.骨质疏松症治疗进展.柳州医学杂志,2005,19(3):8-11.

第12篇

1 病 因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已被肯定。近年来研究发现,孕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其机理是孕激素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而起作用,因为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其他如钙的摄人不足或吸收不良,或缺乏适当的运动及阳光照射,以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而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导致骨丢失,而发生骨质疏松。

2 诊 断

有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缺乏特异性症状的疾病,可无症状,或仅腰背、四肢疼痛,严重者活动受到限制,甚至不能起床,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即发生骨折。体检时可发现患者较前矮小、驼背,这常见于脊髓变性或发生压缩性骨折。有的患者可出现弥漫性骨压痛。

绝经后妇女生化检查可见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空腹尿钙/肌酐、羟脯氨酸/肌酐均明显高于未绝经妇女。参照WH01994年修订的骨质疏松标准,两者之一较成年人均值低2.5个标准差以上,就可诊断为此病。

3 预 防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去除病因诱因,积极治疗原发/合并/并发性疾病,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排除遗传因素外,从青少年开始注意建立高水平的骨峰值,摄取充足的营养和足够的钙(钙元素1000―1500mg/d),同时积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户外活动。绝经后骨丢失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水平低落,补充雌激素是减少骨丢失的根本措施。

4 治 疗

首先应在膳食中增加钙制品,常规饮食中钙含量450-550mg,一大杯牛奶中275-300mg钙,故仍须口服0.5―1.0g钙剂才能维持钙平衡。绝经后妇女钙元素的摄入量应是1000―1500mg/d。比较所有医用钙剂体内吸收和代谢后,推荐服用枸橼酸钙。饮食中注意减少高磷食物和注意蛋白质摄入。在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其中以1,25(OH)2D3活性最强,有助于肠道钙的吸收,一般应用剂量0.25μg,每日2次。这些措施能减轻骨质疏松的症状,降低骨折率,尤其对钙吸收不良者,维生素D的应用更为重要。

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延缓或阻止绝经后骨的快速丢失,同时又可缓解潮热、多汗、烦躁等更年期症状。选用雌激素最好是天然、短效、小剂量。国外常用戊酸雌二醇、微粒化雌二醇1-2mg/d,或结合雌激素0.625mg/d,经皮肤给药(埋植、膏剂或帖剂)每日可稳定释放雌二醇501μg―100μg。单纯使用雌激素,对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血栓形成倾向,对子宫内膜癌与乳腺癌的发生均有不良影响应警惕。故在使用雌激素制剂一定时间后,应加用孕激素,不仅可防止或降低子宫内膜癌与乳腺癌的发生率,而且有较强的保护骨的作用。利维爱为合成的性激素,兼有雌、孕、雄三种激素活性,有增加骨量的作用,但无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危险,用量2.5mg/d,3个月后根据自身情况,可改为1.25mg/d,此药是缓解更年期症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较理想药物。

骨吸收制剂的应用,如双磷酸盐类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降低破骨细胞数量或活性。其制剂有阿仑屈酸钠,抗骨吸收最强,无抑制骨矿化作用,10mg/d连续服用;骨磷400―1600mg/d,间断或连续服用;屈磷酸二钠400mg/d,每3个月中连服两周,间隙期服用钙剂。以上制剂宜在早餐前半小时用开水服用,以增高吸收率。鲑鱼降钙素系人工提取或合成的甲状旁腺激素,其生物活性为人类降钙素10―40倍。常用剂量50―100U肌注、皮下注射或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后改用每周1次,鼻喷剂50U/次,1―2次/d,投药亦可奏效,其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等。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急性期,该制剂治疗1周内即可明显地缓解骨、关节、肌肉疼痛症状,4周内症状完全消失,并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出现明显骨骼代谢和形态学改善。为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可应用小剂量(50u)配伍维生素D、钙剂、氟化物,坚持长程治疗。对已发生骨折者,尤脊柱压缩性骨折,该剂的应用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氟化物具有稳定磷灰石结晶,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作用,保持血氟浓度在5―10mg/lOOml为宜,禁忌大剂量长期应用,以免引起继发骨痛、骨功能障碍和骨折。治疗必须配伍钙剂1.5g/d,维生素D 800―2000IU/d。氟化物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5%~25%,个别者出血;关节痛20%-35%。另外,单氟磷酸酰胺与钙按比例配制的特乐定咀嚼片,每日3~4片,国外应用证实可提高脊髓骨骨量,减少脊椎骨折率,又不损害四肢骨。

第13篇

随着科技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越来越长,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愈来愈突出的问题。欧美国家报道,30%的妇女和12%的男性在一生中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一直存在,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骨折也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只是我们没有充分地认识它。

我们常说骨质疏松是一个静悄悄的疾病,因为在早期,它常无明显的表现,不引起大家的重视。而严重的骨质疏松常导致骨折,其结果轻则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则导致过早死亡。其实,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下面我和大家谈谈骨质疏松的防治问题。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骨量减少,骨的细微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它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人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骼和人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需要新陈代谢,包括两个过程,骨吸收和骨形成。从出生开始,骨骼不断生长,主要以骨的形成为主;随年龄增长至30~35岁左右,生长趋于基本稳定,骨形成和骨吸收基本保持平衡,骨量达到最高值(也叫骨峰值)。以后,随年龄增加(尤其是妇女在绝经后更为明显)导致内分泌变化和一些外界因素影响,骨代谢发生负平衡,骨吸收逐渐大于骨形成,使骨量逐渐丢失,骨的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类。中老年朋友常患的骨质疏松多属于原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复杂与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障碍、缺少活动锻炼及遗传因素等均有关。

内分泌功能紊乱

内分泌在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受多种激素的调节。雌激素减少一直被认为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绝经后的妇女占了1/3至1/2,而且近年来通过对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研究发现,睾酮(即男性激素)对骨的作用也主要通过雌激素介导,即睾酮可在一种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雌激素,因而提示雌激素减少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代谢,它通过影响调节钙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1,25一二羟维生素D及降钙素)而发挥骨代谢调节作用:同时它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故绝经后雌激素的减少将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维持体内血钙浓度正常的重要激素之一,一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PTH异常升高,可促进骨吸收。降钙素为另一重要的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它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破骨细胞上的降钙素受体,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绝经期后女性降钙素水平降低从而使抑制骨吸收的因素减弱而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营养障碍

由于胃肠吸收功能减退等各种原因,老年人可发生各种营养障碍。钙的摄入不足是主要的表现,蛋白质不足也可引起骨生成障碍,但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则可使尿钙排出增加,导致钙负平衡。老年人还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维生素D的代谢障碍,血中活性维生素D显著减少,促使肠钙吸收不良,进而导致骨质疏松。

活动减少

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和钙吸收,阻止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老年人的活动减少可直接影响骨代谢,而且户外活动的减少还将导致日照缺乏、胃肠功能障碍等,进一步加重营养障碍,间接导致骨质疏松。

遗传因素

白种人及黄种人较黑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瘦长身材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矮胖者高,提示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另外,母亲有骨质疏松,其子女也较易患骨质疏松。

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如人种(亚洲人或白色人种易患)、老龄、女性绝经及母亲骨质疏松家族史等,另外可改善的因素有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过度饮酒、吸烟、喝咖啡和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等。我们可以通过改善以上的一些因素而使自己罹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降低。

骨质疏松有什么表现

骨质疏松症为逐渐发生的疾病,早期患者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随着骨量丢失加重,患者常可出现以下的表现:①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但这种疼痛无特异性,常以腰背痛多见,也可以表现为肌肉关节疼。当出现脊柱压缩变形,身体前屈时,腰背肌肉为了纠正脊柱前屈,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也可产生疼痛。当出现新发生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的疼痛,若压迫脊神经可产生相应的神经受压症状,如四肢发麻。②身长缩短、驼背: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脊椎压缩性骨折,每椎体可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可缩短3--6厘米。③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见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凸,胸部畸形,可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损而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些患者会由于以上的症状而就诊呼吸科。

确定是否存在骨质疏松需做什么检查

要想了解骨骼代谢的状况可进行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骨密度可反映当前骨代谢状况,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对预测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有很重要意义,一般各大医院均可检测。骨密度检测采用双能×线吸收法,无痛苦,对人体基本无害,做骨密度所承受的射线比照胸片还少,是中老年朋友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的一个主要措施。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目前对骨质疏松防治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就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甚至治疗骨质疏松。其实不然,补钙和维生素D只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基本措施,当发生骨质疏松后,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是不能达到疗效的,需要同时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其他药物。

预防措施

由于一个人骨峰值的高低对其

以后是否罹患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影响,故预防应从小就开始。

1,保持合理均衡的饮食:富含钙和维生素、低盐及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摄入足量的钙是维持骨量、减少骨丢失,降低骨折发生危险性的基础。我国膳食中的钙量常低于需要量,故应进食富含钙质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不足的部分以钙剂补充。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钙摄入量为成年人元素钙800―1000毫克/日,维生素D的日摄入量为200--400国际单位。

2,运动:适量运动,尤其是适量的负重运动,可增加骨峰值和减少及延缓骨量丢失:运动还可以增加机体平衡能力及灵活性,有助于防止跌倒而减少骨折的发生。

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和过量咖啡因的摄入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剂的吸收和利用。

4,避免应用诱发骨质疏松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长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肝素等。有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人群应定期做骨密度测定了解骨代谢情况。

5,防止跌倒:跌倒常为发生骨折的直接原因,对于有跌倒倾向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保护措施。

药物治疗

目前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根据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可将其分为基础药物、抑制骨吸收剂和促进骨形成剂3类。

1,基础用药:钙剂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最基本药物。钙是骨骼形成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补充足够钙剂的目的不仅在于纠正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中的负钙平衡,还是保证骨量提高的物质基础。骨质疏松症患者钙的摄入量应当为元素钙1000--1500毫克/日;但我国营养学调查表明,成人的实际钙摄入量仅为400~500毫克。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钙剂很多,它们在肠道吸收率大致接近,但所含元素钙不同,其中元素钙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为40%,其他常用的钙剂柠檬酸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的元素钙含量分别为21%、13%和9%。钙剂的不良反应少,常见的有胃肠道刺激症状、便秘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钙吸收与尿钙的重吸收,促进钙盐在骨基质内沉积,同时它还能够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的协调性。因此,它在骨量累积过程中有突出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预防跌倒、减少骨折发生的作用。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常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补充维生素D必不可少。如果存在维生素D羟化酶活(如年老、肝肾功能不全等),则宜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补充活性维生素D应注意定期复查血钙浓度,防止高钙血症。

2,抑制骨吸收药物及骨形成促进剂

抑制骨吸收药物主要有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是通过抑制骨骼的破骨细胞形成或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吸收来减缓骨丢失,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骨形成促进剂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主要有甲状旁腺激素和氟化物。但这两类药不同于前面的钙剂和维生素D,这两类药的合理应用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这些药应和钙剂、维生素D合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第14篇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和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及预防措施。方法:20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钙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法骨化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都有明显升高,但治疗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率78%,对照组为35%,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够有效提高骨密度,缓解疼痛。

 

关键词 阿法骨化醇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977; 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21-03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lfacalcidol

on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HUANG Xiaopeng1, MENG Jian2

(1.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Yangsi Hospital, Shanghai 200126, China;

2. Endocrine Metabolism Ward, Shidong Hospital,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lfacalcidol on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to discuss its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Two hundr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osteoporosi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n=100).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asic daily oral calcium while alfacalcidol therapy was additinally give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esides the basic treatment.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the treatment, the indicator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owever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t the femoral neck and L 2-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response rate of pain improvement was 78.0%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5.0%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lfacalcidol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o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relieve the pain.

KEY WORDS alfacalcidol; senile osteoporosis; bone mineral density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医疗技术进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普遍性及严重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的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减少及骨组织细微结构的破坏,继而造成临床骨折发生率的增加。阿法骨化醇能在体内起调节钙磷的平衡作用,增加钙磷在肠道的吸收,降低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及改善妇女绝经和激素类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我们选择在门诊治疗原发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钙剂的基础上给予阿法骨化醇进行治疗对照,以探讨其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及预防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门诊诊断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排除其他重大系统疾病,选取200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114例,年龄66~98岁,平均78.8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或关节疼痛。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尔奇D片(含钙元素600 mg及维生素D 125 IU),治疗组除每天服用钙尔奇D片外,同时加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1粒(延迪诺-上海信谊)0.5 ?g/d,连续服用12月。同时建议所有患者适当活动锻炼,戒掉不良生活习惯,注意通过饮食增加钙质摄入。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双能骨密度测定仪(美国LUNAR公司PRODIGY型)测定腰椎L2-4椎体及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值。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价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密度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股骨颈,L2-4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指标都有明显增加,但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15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18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患者86例,男25例,女61例;年龄52~86岁,60岁以下女性2例,60~69岁男女患病为1例和7例,70~79男女患病为16例和29例,80岁以上男女患病为8例和23例。桡骨远端骨折57例,腰椎骨折14例,股骨上端骨折15例。平均住院43天。通过综合护理明显减少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骨折愈合期。

护 理

骨折的专科护理:桡骨远端骨折以老年人多见,常因跌跤倒地用手腕着地而发生,整复固定后应固定在掌屈偏向尺侧位,在固定期间禁止手背屈位活动和向桡侧活动。将前臂取正中位或稍旋后位,三角巾悬挂于胸前,保持上肢功能位。根据肿胀消退情况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患者以头枕部,双肘部支撑身体,离开床面。腰椎骨折绝对平卧硬板床,腰围外固定,采用垫枕与功能锻炼结合的方法。目的是促进骨折膨胀复位,加强腰背肌力量,避免进一步丢骨及骨质疏松的发生[1]。患者平卧硬板床以骨折处为中心,腰背部垫5cm高软枕,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股骨上端骨折,平卧硬板床,患肢抬高制动,应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患肢处于外展位并呈一直线,保持有效固定,将枕头放于腿下并支持背部。

并发症预防的护理: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腰椎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须长期卧床,除要监测患者血糖、血压、心率等,还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预防呼吸道感染:60岁老人肺活量开始减退,脑细胞功能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自身调控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在老年人十大死亡原因中,肺炎占首位。因此,要指导并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每日拍打背部数次,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②预防压疮的护理:老年人皮肤抵抗力下降,对刺激感觉迟钝,因而更容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原因引起损伤,骨折的发生使身体的重量集中于骶尾、肩胛和足跟等骨隆突处[2]。应避免受压。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根本措施。每2~4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向健侧翻5°~10°,患者翻身时不能拖拉,动作要轻巧平稳。并每日2次使用50%酒精轻轻对受压的骨突部位进行环形按摩,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床上活动。如床上抬臀,保持床铺和衣物干燥清洁,防止尿液和汗液浸湿衣物而刺激皮肤。足跟要用软枕或棉被垫起和悬空。③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由于腰椎和下肢骨折患者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因此泌尿系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护理方法就是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但许多患者通常用少饮水的方法以减少排尿次数,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④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按摩肢体,加强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肢体关节的活动。

饮食护理: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虾皮、海产品、鱼、螃蟹、海带及坚果类食品,每日饮牛奶2杯。豆制品含有雌激素,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适量选用优质蛋白如蛋类、瘦肉、鸡等。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黑木耳、松仁、板栗、香菇等。多食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鱼。因钙与维生素D的补给不仅可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有治疗作用。尤其老年人常常缺乏胃酸。乳酸钙是最佳的食品。改变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荤素结合,减少糖、盐摄入。以低盐、少糖为佳。烟、酒不宜。

情志护理:高龄患者不论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容易发生全身衰竭,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3]。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护士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让老年患者了解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4],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疏导,避免不良刺激及情绪波动,以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预防和保健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在康复过程中应适时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硬性变动,避免过劳,加强骨骼的锻炼,增加骨密度,改变骨小梁的疏松结构,锻炼方法首先要加强对患者的锻炼观教育,改变因为有疏松而不敢锻炼的错误观点,可以练太极拳、体操,步行与站立等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有很大意义。如果每日累计2~3小时的站立与步行可防止骨脱钙引起的尿钙流失,腹背和四肢适当的负重可使肌肉保持适当的张力,对抑制骨质疏松有良好的作用,对防治绝经后妇女的骨质流失亦有良效。注意日常活动正确姿势,教会家属配合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多参加体育活动,只要不超负荷,对人体都是有益的。同时应用维生素D、钙剂、雌激素等药物治疗。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近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进行性的骨质吸收大于沉积,骨的转换出现异常。最常见的老年型,是由于人体内的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早期预防,强化全民健康教育,增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从青少年起多食富含钙、磷食物,少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哺乳期不宜过长。对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开展骨密度检测,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绝经期后妇女,更需加强预防措施,积极预防骨折。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除应治疗骨折外,还应配合饮食、运动、预防、药物等治疗措施治疗骨质疏松,使患者及家属对骨质疏松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走出了治疗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唐顺礼,陈静.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1938.

2 董霞.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褥疮发生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1998,1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