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节约资源的行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资源 节约 标准化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是我国发展理念和治国思路的一次重大转变,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逐步扩大。我国的能源消费目前已占世界的13.6%。我国不仅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还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资源的稀缺将长期存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分析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发展战略。我国在各个领域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不仅仅是资源节约的成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1、资源的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居世界第53位,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供给的不足与资源需求的巨大并存、资源使用的不科学与资源结构的不合理并存、资源的有限性与追求利益的无限性并存等都使我们面临的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与资源的稀缺随之而来的是“水荒”、“电荒”、“油荒”等等,如不厉行节约,资源就难以为继,环境就难忍重负,将导致经济增长徘徊和经济发展受阻,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三高(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两低(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美元计算,我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如果经济增长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这不仅使资源紧缺状况更加突出,环境压力加大,而且也会制约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节约资源的潜力巨大
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例如,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等等。如果采用先进技术标准,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产率,预计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计算的存量节约潜力可达3亿吨标准煤。节约的任务虽然艰巨,但是高能耗和低能将现状说明,我国资源利用有着巨大的节约空间。
4、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资源节约的内容广泛,重点包括节能、节水、节材、可再生能源、环境管理、废旧产品利用和清洁生产等诸多领域。目前我国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仍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标准覆盖范围狭窄,许多方面存在空白;标准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标准制定的随意性强,仍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三、标准化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中的作用
1、标准化已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条款活动。标准化的产生实质是工业社会的一次节约革命,它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来促进节约。泰勒把标准化作为科学管理的基础,这也说明标准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损耗,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节约管理模式,可以为经济发展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已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2、标准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来提高产品质量。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标准化的保证。标准化不仅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而且还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标准化的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3、标准化是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特征。1962年颁布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到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都强调“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近年来,我国也将制定节约资源标准作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已制定63项能源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淘汰高能耗落后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起着重要作用。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了《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将制修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926项,这是从标准方面配合加快资源节约建设的重要工作,将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管理、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这八个重要领域建立标准体系框架。由此可见,在节约资源的实践中,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人类行为,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行为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标准化是跨越国外“绿色壁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出产率的主要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减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显现。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我国产品出口受阻,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的环保、节能标准也是世界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标准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约束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标准化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资源节约型社会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另一方面是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两者都可以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来实现,逐步通过各项标准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充分发挥已有资源节约标准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为节约资源而专门制定的国家标准共有120多项,涵盖了基本概念、统计和计量、合理用能、能源平衡与测试、节能检测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21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则涉及了家电产品、工业设备和商业设备中的各种高能耗产品。严格有效地执行这此标准后,将会有效地节约资源。
2、积极利用正在审定标准的潜在作用
标准是政府进行市场引导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标准的制定来限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在制定标准的工作中,将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作为主要原则,把节约和综合利用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已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需较长时间的实践总结。
3、正确引导无形标准的导向作用
节约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矛盾。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我们应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执行、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化战略宣传效果和执行力度,充分发挥种类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维修改造工程工程量变更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TF576文献标识码: A
在学校的建设工程中,按照工程投资对象新旧程度来划分,有新建工程和维修改造工程两种类型。在新校区建设阶段主要是以新建工程项目为主,在新校区建设完成后及老校区的维护使用中,则主要是进行维修和改造,维修改造工程由于投资较小,工期较紧,经常是由高校基建后勤部门自主设计、招标、监理、验收的。往往由于原有资料不全,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工程项目增项、增量较多,对项目的投资控制不利。因此,针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特点,加强维修改造项目的投资控制对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维修改造工程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出现的工程量变更的情况是正常的,但是应该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出现项目决算远超预算的现象,造成年度基本建设经费紧张。维修改造项目投资实际与目标的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由于投资较小,而维修改造项目会同时涉及到土建、装修、安装、采购等方面,则邀请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各个方面进行设计是不现实的。往往由业主方自行设计,对于一些较老旧的建筑,结构、水电的图纸可能已经无法收集齐全,对于已经隐蔽的结构、管道、管线等只能进行估算,设计深度较浅。工程量清单编制不够详细,工程任务和范围不明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施工单位要求索赔。二是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没有按照工程清单计价规范要求编制工程量清单或者只叙述了工作内容,要求投标单位自测工程量,这不仅为工程量变更带来了隐患,由于各投标单位所报工程量不一致,无法进行对比,也给评标专家组分析比较投标单位报价带来了不便。三是在自行招标的过程中,因为工期较紧的原因,投标期不够宽裕,投标单位没有充足的时间详细考察现场,复核工程量,分析招标文件,拟定施工计划,报价中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四是在合同签定时没有详细约定合同价款的调整方式。五是出现工程量变更时,没有做好洽商工作,没能做到变更日出日清,业主方技术人员只是确认现场变更情况属实,没有与承包人对变更的“量”和“价”进行沟通确认,给结算审核增加了工作量和一定难度等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慎重签证,逐级审批。了解维修改造工程的特点,转变对维修改造工程的认识。维修改造工程工程量变更属于正常情况,不必畏惧工程量的变更,但对于工程量的变更须以谨慎的态度,可以采用从工程技术人员到分管领导逐级审批的方式进行,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教育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作为学校后勤基建方面的技术人员,应该时刻把加强专业技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作为工作之余的首要任务。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的学习,还要增加相关专业的知识,尽量做到知识面广一些。比如土建方面的技术人员就要学习一些装饰装修、水、电、设备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因为在学校的维修改造工程中会综合涉及到不同专业的内容。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一个清单常会涉及三四个专业的项目,这就需要学校后勤基建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跨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学校基建后勤部门应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装备,如技术规范、定额等工具书、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另外,在工程造价电算化的今天,还需要购置适当的造价软件,以确保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及编制的标底合理、准确。
四、重视招标项目标底的编制。比如,有的招标单位在开标时设置了拦标价,对超过拦标价报价的投标文件视为废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业主方投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无法控制低于成本报价的恶意竞争行为。低于成本标价的投标单位中标后,承包人常会偷工减料或寻找工程量变更以弥补报价的损失。所以,应该编制合理的标底价,采用合理价而不是最低价中标这种评标模式。编制合理的标底价是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努力做好工作。
五、重视现场踏查工作,形成答疑记录。适当使投标期宽裕,让投标单位有充裕的时间详细考察现场,复核工程量,最后形成详细的答疑记录。让投标单位充分考虑增加不可预见风险费等,这一环节,这对于一些没有施工图纸的维修改造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六,招标文件技术要求部分的编制中建议使用工程量清单模式。工程量清单的使用为投标单位的竞争提供了一个平等和共同的基础,工程量清单使所有投标人均是在拟完成的工程项目、相同的工程实体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每一个投标单位所掌握的信息是客观、公正和公平的。同时也便于评标专家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在招标文件技术要求部分中只是简列出工作项目,没有明确项目特征、工程内容或工程量,那在开标时投标文件中的工程量就会各不相同,也存在有的投标单位为了中标,故意漏项减量等等。专家不可能亲临现场进行测量核对,这就增加了施工时出现各种工程量变更的隐患。同时,工程量清单也是建设工程计价、工程款支付结算、工程索赔和现场签证、工程价款调整和竣工结算的依据。
七、在施工合同签定时,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单价或总价合同。单价合同的特点是单价优先,采用单价合同的好处是业主方和承包方都不存在工程量方面的风险,因此对合同双方都比较公平。但对业主方的不足之处是业主方需要安排专门力量来核实已经完成的工程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花费不少精力,协调工作量大。实际工程量可能超过预测的工程量,即实际投资容易超过计划投资,对投资控制不利。总价合同的特点是总价优先,承包总价,双方商讨并确定合同总价,当施工内容和有关条件不发生变化时,业主方付给承包方的价款总额就不发生变化。单价合同与总价合同都分为固定价格与变动价格两种类型,固定价格合同对于业主方来说风险较小,建议采用。不论采用单价还是总价合同,都应该在合同中约定在发生重大工程变更、累计工程变更超过一定幅度时或者其他特殊条件下对合同价格如何调整等。
八、重视工程变更洽商工作。可以由承包方在接到变更洽商通知后14天内,按甲乙双方约定的计价办法,提出变更预算书经业主方确认后进行调整。14天内没有提出来的,由承包方承担相关费用。变更预算书及签证必须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防止有些信誉差的承包人修改预算书及签证等,最后以高出合同价数倍的惊爆价格决算,给审计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必须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馆藏利用率; 借阅行为; 影响因素; OPAC系统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03?0094?04
Research on collection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mining based on user borrowing behavior
LI Yuejun1, SUN Yingxin2, JI He1
(1. College of Optic. & Elec.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 Branch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Optic. & Elec.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the library collection resources is surveyed based on the user survey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low utilization of library collection resources is influenced by the user borrowing behavior.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on the user borrowing behavior are found out, and then analyzed wit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by which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author, publisher and publication date influencing on the user borrowing behavior are found out. The library of Taishan University is taken as the instance, and the statistic analysis for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the current book resources are conducted by referring to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Library.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library resource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with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is propo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ibrary statistical theory and method.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single factor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ibrary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the execution and reference scheme of librar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level are put forward. Other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collection resources utilization are provided.
Keywords: utilization rate of collection; borrowing behavior; influence factor; OPAC system
0 引 言
图书借阅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利用情况。通过调研大量文献,调查出吉林大学[1] 在2008―2012年纸质借阅量的数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2]和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3] 在2010―2011年纸质类图书的流通情况、山东大学图书馆[4] 在2011―2012年馆藏图书借阅数据。泰山学院图书馆的借阅流通情况,如图1所示。
数据显示,各类高校图书馆现有大量的纸质图书,并且每年还在增加,但是,纸质类图书流通量在近几年开始逐渐下降,除了受到数字图书馆以及电子资源的冲击外,很多质量优秀的纸质资源没有被开发和合理的利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些流通的纸质图书资源中,根据布拉德福定律,80%图书馆的读者只是查阅了馆藏图书和书刊的20%。因此,可以大胆猜测,图书借阅率下降的补救措施可以从借阅率低的图书中研究。图书借阅排行榜上,借阅次数靠前的图书较能反映大多数读者的借阅需求和价值趣味所在。从用户借阅行为方面来考虑,探索影响图书馆用户的借阅行为的各种因素,找出借阅次数低的图书与借阅次数高的图书的共同点,以前20%的图书带动后80%的图书的借阅量,对于改善馆藏利用率降低现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图1 泰山学院2007―2011年统计数据
1 调查与分析
1.1 影响用户借阅行为的因素
在进行题目设计之前参考了很多关于用户行为研究的文献,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千差万别,而且是多方面的,对可能影响读者借阅的因素初步总结如下:
(1) 吸引力与视觉冲击:封面设计、标题;
(2) 公信度:大家的认可(网上书店的评价、评分和销量);
(3) 有力的引导:导师和朋友的推荐、课堂必备书籍;
(4) 清楚、准确的说明:导言、摘要、目录;
(5) 选择的可近性:书籍物理空间上距离的可近性;
(6) 个人偏好:作者、出版社。
1.2 问卷发放与回收
此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和网络途径发放方式,2013年8月22日分别在图书馆、学生宿舍以及网络发放230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学生范围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问卷回收了226份,2份无效问卷,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接受了调查并做了有效回答,统计共有224份有效问卷,有效百分比达到97.4%。
(1) 用户特征
在224份样本中,性别分布为:男女比例相当,女性略多于男性,女性读者有114人,占总数的50.89%,男性读者有110人,占总数的49.11%。学历分布:因为此文主要针对的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因此,研究生共有173人,占总数的77.23%。调查问卷中涵盖了泰山学院以及其他高校的20个不同的学院,在被调查者中,文理工科背景基本各占50%,因此,这次的问卷可以综合的反映高校用户的借阅行为以及图书馆的使用情况。
(2) 借阅经验
从使用图书馆的经验上来看,如表1所示:62.9%的同学使用图书馆超过3年以上,因此,同学们做出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其结果具有验证和分析的价值。
表2是用户对借阅后满意度的评价,由表2可以看出:超过“4”分的程度表示,96%的同学认为有更好或者更适合自己的图书自己并没有借阅到,半数以上的学生强烈赞同这种情况。在访谈中用户普遍考虑认为借阅次数低的图书资源也有质量很高的图书,挖掘那些不经常被借阅的80%的图书,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是具有价值的。
2 数据分析
用户调查数据均使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一元分析、二元分析和多元分析,得出:出版日期与图书新旧虽然是相关的,但是不排除图书已经是旧版;查看封面评论的用户大部分都会翻阅摘要和导言;作者、出版社与出版日期互相关联,与笔者预先设想的一致。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见表3),[α]信度系数为0.885,可见该问卷信度可以接受。
2.1 影响因素总结
具体分析可以得出,影响用户借阅一本图书的原始因素有27个,但真正具有继续研究价值的,方差累计值超过了80%的影响因子有15个: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权威专家推荐、有无检索系统、课堂必备、中英文版不同、目录、借阅次数、馆员服务态度的影响、图书摆放区域、图书内容、图书分类的准确性、实用性、题目。由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矩阵和得分矩阵可以同时得出以下几点:
“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日期”在旋转成分矩阵中相应的因子载荷量分别为0.849,0.885和0.884,在成分得分矩阵中的载荷量分别为0.683,0.623和0.515,这三者的影响强度都很大,并且相关性最强。
“权威专家推荐”在旋转成分矩阵中相应的因子载荷量为0.873,在成分得分矩阵中的载荷量为0.530。因为与导师朋友推荐的相关性很高(0.640),因此,在成分矩阵中导师朋友推荐的载荷量也有0.506,两者差距不大。因此,权威专家和导师朋友推荐的共同影响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两个因素只能作为定性分析,可以在专家访谈和鉴定的实证分析中引入专家推荐环节。
“有无检索系统的影响”在旋转成分矩阵中相应的因子载荷量为0.845,在成分得分矩阵中的载荷量为0.559,载荷量一般,影响程度一般。考虑到图书馆检索系统出现崩溃的状况不是频繁发生,因此,对于检索系统的影响此文不做太多考虑。
“图书分类的准确性”和“图书的摆放区域”在旋转成分矩阵中相应的因子载荷量分别为0.810和0.805,在成分得分矩阵中的载荷量分别为0.667和0.853,载荷量相对较高,所以影响强度较高。但是,对此因素做具体的分析价值不大,只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对中图法仔细学习,准确分类和摆放即可。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借阅次数”这个影响因素可以作为下一步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数据基础;“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日期”的影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权威专家推荐”、“题目”、“目录”、“图书内容”可以进行专家的图书鉴定;“馆员服务态度的影响”、“实用性”可以作为后期的补充;“课堂必备”和“中英文版不同”,这两个因素由于受众群体的不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2.2 用户群体主成分划分
此次用户调研中的群体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两大部分,对于本科生,“课堂必备”可能是主要影响借阅的因素,并且“课堂必备”又进一步影响用户的“借阅次数”;而研究生可能更看重“中英文版的不同”以及“作者和出版社”。因此,为了使本文更加谨慎以及细化,以下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的主成分,抽取出已经分析出来的影响程度很高和较高的因素,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以本科生为主题的成分分析中,由表4中最后的得分系数矩阵可知:第一,公共影响因子是作者和出版社的共同作用影响最大;第二,公共影响因子是题目最强;第三,公共影响因子是推荐的影响因素较强;第四,公共影响因子中课堂必备的影响作用最大,这也和第二影响因子“题目”结合影响,证明了课堂必备的指定题目的书籍是影响最为强烈的;第五,公共影响因子是借阅次数,再次证明了第四影响因子“课堂必备”的指定用书对借阅图书次数的影响。因此,“课堂必备”对于本科生的影响强度高于研究生的影响强度。调研数据充分表现了用户群体的不同导致影响因素强烈的不同。对于本科生而言,“课堂必备”因素可能是主要影响借阅的因素,而研究生可能更看重“中英文版本”的不同,但是,无论是“课堂必备”还是“中英文版本”都进一步影响用户的“借阅次数”。而作者和出版社的影响则对两个用户群体均有强烈的影响。
综合上文可知:“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日期”这三个影响因素可进行下一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权威专家推荐”、“题目”、“目录”、“图书内容”可以进行专家的图书鉴定;“馆员服务态度的影响”、“实用性”可以作为后期的补充。
3 实例分析
3.1 数据获取
针对选定的学科:TP313汇编程序这一领域,通过中文普通图书CNMARC格式著录细则,以及与泰山学院图书馆技术部门合作,提取出论文所需图书MARC码以及所对应的关键字。
文中针对上一节得出的影响因子的结论,提取的关键词为:题目(200)、作者(200)、版本(205)、出版社(210)、出版日期(210)、摘要(330)、学科名称主题(606),并对相关字段进行对比和分析。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占期刊总数的20%的期刊几乎刊载了80%的相关论文,针对图书借阅率对现有图书进行排序,并划分出前20%和后80%的图书目录。
3.2 数据处理
根据得出的结果,作者、出版社以及出版日期对用户借阅行为产生的影响较强,因此把这三个部分的关键词所对应的数据抽取出来进行比较,并对这四个关键部分做出一元分析和多元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新版本的借阅量大部分都明显低于老版本的借阅次数,这个原因其一可能是新版本的借阅次数累积量不够多。通过多元分析得出:前20%的图书中,将近三成图书的作者所编著的其他著作均在后80%,并且其中75%的作者会选择同一家出版社出版著作。因此,更加证明作者与出版社的影响是共同作用的,不可分割开来分析。而以作者、出版社和版本为复合因素时,在图书的题目、作者和出版社相同的情况下,用户借阅次数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版本的不同。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出造成借阅次数严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知识的老化。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使用为目的的,当今知识老化周期缩短,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最能体现知识老化给图书馆带来的许多新问题;
(2) 时间周期短;
(3) 图书馆对于同本书不同版本的馆藏书目数量不同;
(4) 借阅系统的推荐系统能否推荐出新版本图书。
4 执行方案设计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探索基于用户借阅行为的图书馆OPAC公共性信息查询系统的操作性,并设计相应的执行方案。一是图书馆技术层面的执行方案,二是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实际操作方面的参考方案。
(1) 基于图书馆技术层面的执行参考方案。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过程中,通过OPAC日志记录用户的访问,并获取用户借阅的数据,在给用户进行推荐的时候,根据用户最关心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使用户能够查找到更多所需的资源,提高检索效率。
(2) 基于图书馆学科馆员实际操作方面的参考方案。一是基础学习,是指图书馆馆员需具备良好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服务交流技巧,并随时掌握新动态,具备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和设施设备的能力;二是学科馆员应当了解用户的需求,积极参加借阅流通环节以及定期对用户进行采访;三是综合管理,此环节需要学科馆员准备好前面两项工作后才能开展,实施综合管理要依据图书馆借阅概况、某一分类号下的学科情况、用户借阅行为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等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和工作管理。
5 结 论
纸质馆藏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和挖掘,是对购置经费的浪费更是对那些有价值但是没有被用户充分利用的图书的浪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各大高校学生用户进行调研,针对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借阅次数四个具体的因素提出了基于影响用户借阅行为因素的图书资源挖掘的实施方案和改进意见。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和方案能够使得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也希望此文得出的影响用户借阅的因素能够成为图书馆以后进行调研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邹梅.图书借阅量下降原因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13(7):54?56.
[2] 李雪婷,王秋,孙建辉.浅谈中文社科藏书建设如何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借阅统计实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3?5.
[3] 屈南,彭艳.大学图书馆纸本图书流通量下降原因分析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1(2):144?147.
[4] 侯蕾.基于借阅数据分析的读者阅读倾向及服务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12):90?92.
[5] 高丹,高雪青,刘环琼,等.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与利用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4):56?58.
[6] 钱荣贵.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