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简述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范文

简述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简述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简述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物流模式 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6年对全国物流相关行业企业和工业、流通业的企业物流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2.8%,流通行业企业比上年增长15.1%。货运量比上年增长25.5%,物流费用比上年增长18.2%,在物流费用构成中,运输费用仍然为最大份额,为59.9%,物流费用率为8.1%,比同期日本4.8%的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比重在三分之二左右,企业在提高物流水平、节约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到2005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中小企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目前仍然是一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加上缺乏规模效益与科技含量,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要高于大企业。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项目,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30%~40%,而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物流模式,对中小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物流模式

1.企业自营物流模式。企业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组建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如海尔集团成立自己的物流公司,实现本公司和社会双重服务。对于有自营物流能力的企业来说,企业物流系统自营不仅可以对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可进一步延伸到供应链物流管理过程中,即通过内部信息系统与Internet,使企业内部产供销物流协同及其与上下游企业的物流协同,以较快的速度解决物流活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完成配送业务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和需方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承担部分或全部物流运作的业务模式,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是专业化、社会化和合同化的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三方物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是现代物流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小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

3.物流联盟模式。物流联盟 (Logistics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及强调合作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而使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

二、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就开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小企业物质投资和非物质投资的增长,中小企业对物流需求在逐步增加。对农业食品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中小企业有物流经理负责企业的物流管理,38.5%的企业增加了物流技术工程师 。可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很重视物流。从国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来看,物流实施中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日益增强。第三方物流机构能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营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要求。这种自营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

据第四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 表明: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分析调查表明:大约有53%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物流配送由供货方负责,25%的原材料配送由生产企业自己承担。据有关分析,因为原材料物流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正常与否,由自己组织物流管理比较放心,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成本还比较高。

三、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对策分析

1.确立企业的物流战略

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中小企业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发展物流。(1)物流战略已成为很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许多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战略的重要性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如果能将物流上升到战略高度,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将在节省产品成本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2)重视物流系统的全面改造。中小企业在发展物流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物流重组长期实施计划和发展策略,从物流业务流程、组织机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去进行物流重组,逐步实现企业物流向供应链管理的“横向一体化”,降低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运输等方面的成本,最终将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效益。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在于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物流最佳的方式是以物流供应链思想为指导强化物流管理,积极运用有效策略,全新打造物流的运作与管理体系。(3)使用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运作方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物流运作就是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使得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最短。重视使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使企业物流从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到配送过程的决策管理等全过程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4)从服务角度做物流。现代物流属于服务业,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从产品制造转向产品销售再转向现代营销和客户服务,直至现在“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现代经营理念。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从服务角度出发,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思想,而应该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服务,甚至实现客户化定制物流服务。

2.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模式的选择要适应企业的实际与社会环境。中小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具体特色设计适合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才能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平稳、健康发展。不同企业乃至不同顾客对物流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各有其侧重点,要适合自身企业的实际,不同的企业需要有不同的物流配方。中小企业要科学地推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设与企业物流的重组,必须按照企业物流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状,以科学的物流理念指导企业的物流实际,参考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合理选择企业物流改造切入点,循序渐进推进企业物流建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综合实力有限,采用自营物流方式往往物流成本过高,难以与大企业抗衡,近阶段采用物流联盟模式可能是较好的策略。物流联盟将众多的中小企业以契约方式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从企业经济效益上看,由于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中小企业的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作为同盟,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当然,不同商品的物流过程不仅在空间上是矛盾的,可能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机构的集约化处理,来解决这些矛盾和差异。而且,联盟成员共担风险,降低了风险与不确定性;还可从第三方物流机构得到过剩的物流能力与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已经迫使企业发展自身的战略联盟。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也不断降低,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选择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未来广大中小企业物流模式的主要选择。

由于中小企业为数众多,企业内部情况与企业环境差别很大,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对自己的物流模式要进行调整,以适应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要科学地推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设与企业物流的重组,必须按照企业物流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状,以科学的物流理念指导思维转变和物流重组――根据企业的物流实际,参考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合理选择企业物流改造切入点,循序渐进推进企业物流建设。

参考文献:

[1]许胜余:物流配送中心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王淼:中小企业物流怎样外包.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11): 20~22

[3]胡松平: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海尔、沃尔玛成功模式.中国物流网,2002

第2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化;业务流程重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多品种、快节奏、个性化需求、高质量和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发展现代物流就成为企业有效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效的物流运作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因此通过信息化来改善企业物流管理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在此,笔者通过对一家商业流通企业(H公司)的物流信息化改造的分析来简述信息化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最重要的是物流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以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为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大幅度提高了信息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质量。企业物流发展呈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趋势。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一门专业化非常强的技术,但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设计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传统企业改造物流管理提供指导,在企业录入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后,物流专家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特别设定物流管理方案,供企业参考运行。同时根据企业相关计划的调整,对此方案进行修正,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二)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为传统企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贸易机会,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成本。任何有物流需求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通过平台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业务市场。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网络

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将物流过程中实物库存暂时用信息代替,形成信息虚拟库存,建立需求端数据自动收集系统,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采用EDI交换数据,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数据实时更新和浏览查询、共用数据库、共享库存信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处理功能,将企业各个物流环节、各种物流作业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为管理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决策信息。

二、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一)信息化使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1]。

(二)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

在买方市场格局下,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争夺顾客,因此,理所当然地应当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2]。而传统物流管理的弊病就在于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管理各环节之间相互脱节、信息沟通少,造成了信息流动慢、物资流动慢、资金流动慢、响应速度慢,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不高。而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就能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准确、快速传递。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3]。

(三)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Just In 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Just In 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四)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

三、H公司物流信息化改造分析

H公司是一个专业经营各种印刷包装材料的物资流通企业,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制约,企业经营机制僵化、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成本过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较低。随着公司所在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生存面临威胁。流通领域的新态势表明,现代物流企业是物资企业的发展方向[3]。因此,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谋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H公司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为核心,实现从传统仓储型物资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企业发展战略。而物流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物流运作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4]。

(一)公司业务流程重组(BPR)

信息化必然涉及到企业的各项业务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重组。本文运用IDEF0[6]模型对H公司现有业务流程以及重组后的流程进行分析。

1.原有流程分析

主要作业以及各流程环节的文件传递主要通过手工完成,信息处理速度慢、效率低;

订单作业流程较繁琐,控制点不明确,订单的获取、确认、处理都有业务员参与,重复进行,造成响应速度较慢;

订单执行流程即发货、运输缺乏必要的协调控制,导致信息无法共享,衔接不畅,车辆调配不科学;

采购与库存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凭经验采购导致采购准确性差,供应商管理效率低;库存商品管理不能给采购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由于信息处理速度慢导致对订单的执行较慢。

2.重组后的流程分析(借助信息管理系统)

公司主要流程的改进集中在销售、采购、库存和配送四个方面。

(1)销售进行科学的计划控制,通过销售管理系统使订单流程更加简化。通过客户关系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进行客户分类和订单分类管理,对于可控订单,业务负责人在获取订单的同时即给予确认。对于不可控订单,在进入销售系统时,由业务营管部给予确认;

(2)订单进入销售管理系统,由业务营管人员生成处理结果。通过企业内网传递给配送中心营管部,营管部及时将来自于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同时将相关指令发送至仓管部、综合服务部、配送部,通过库存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完成订单;

(3)采购由配送中心统一负责,通过比质比价采购管理系统对供应商以及采购流程进行管理,同时与库存管理系统紧密衔接,确保采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H公司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主要由采购入库管理系统、出库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经营绩效管理系统构成。其中,采购入库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系统、入库作业处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应付账款管理系统;出库管理系统包括订单处理系统、拣货与流通加工管理系统、派车和出货配送管理系统;经营绩效管理系统包括配送资源计划、经营管理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

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结合H公司设备现状和业务需要,公司的物流信息化应当先解决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问题,因此,考虑首先开发采购入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出货配

送管理系统。

(三)效果分析

H公司进行实施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具体表现在物流成本的降低、响应速度的加快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其中,客户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成本和响应速度的改善。

1.物流成本下降

所谓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所指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7]。物流成本包括物流各项活动的成本,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成本与费用。

(1)H公司物流成本的构成

根据H公司商品采购和销售的实际情况,可将公司物流主要成本归纳为三部分: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①采购成本:主要包括商品购价、交易费用以及差旅费。

②库存成本:主要包括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维持成本、商品损坏成本、积压商品成本、设备折旧费以及人员工资等。

③运输成本:主要包括车辆折旧费、养路费、耗油费、运费、装卸费以及人工费用等。

(2)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

H公司通过信息化对采购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供应商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使公司采购部门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采购商品的有效信息,以便能够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快速组织质优价廉的商品,避免了因准备不足而导致的临时采购成本上升。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缺货成本。

②比质比价采购系统合理引入了供应商竞争机制,有利于降低商品采购价格,而公司内部对采购信息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采购的暗箱操作。

(3)库存成本的有效控制

从库存成本构成来看,H公司的库存成本主要集中在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维持成本、积压成本和人力成本等方面。影响库存成本的关键因素是合理库存量、采购量以及存货管理。

①以往各分公司经理单纯追求销售,为了避免缺货所造成的销售损失,往往保持较高的安全库存量,每次进货时也多凭借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因此经常造成库存大量积压。流程改造后,配送中心统一进行采购,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每个月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预测的分析,生成安全库存量,从而使库存量更加切合市场需要,减少过量库存的资金占压和维持成本。

②通过建立供应商管理系统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互通信息。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供货提前期降低安全库存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信息库存,减少有效库存成本。

③合理使用仓库。通过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依靠信息系统的支持,配送信息传达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及时将第二天的预测销售商品配送至周转库。每天只需配送一次,增加的费用是一次的配送费用,同节省的费用相比,后者更加显著。

(4)运输成本的控制

H公司的运输成本主要是公司向客户配送货物所发生的费用。公司运输成本高的原因在于重复运输、满载率低。通过信息化,在物流中心实现对运输路线的合理规划,以及配送信息的集中处理,可以减少同一客户重复派单、同一路线上的不同客户重复运输的情况,降低运输成本。

2.响应速度加快

响应速度加快的体现在于对客户需求、市场信息的及时反应,主要表现为订单处理速度时间的缩短、服务投诉处理的及时、对市场信息了解、分析并采取行动的速度。

(1)订单处理速度

对订单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大型忠实客户的可控订单,由专人管理。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客户数据库中可以随时调用客户的准确信息(地址、配送路线等),在获取订单时确定订单,订单处理信息经由企业内网传递到配送中心营管部,而营管部在第一时间同时安排仓管部进行拣货、配货,配送部合理安排车辆,从而使货物快速的送达客户。

对于不可控订单,子公司营管部在确认订单的同时,将客户有关信息及处理结果在网上传达配送中心营管部,营管部根据出库单要求安排仓管部配货待提或是配送到户。

利用条形码技术,通过对公司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跟踪,可以降低企业在商品管理、仓储运输、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差错率,提高活动效率,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响应速度。

(2)售后服务

各子公司成立专业服务队伍,对客户的有关投诉随时响应,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和处理。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建立其商品常见问题及故障原因和处理措施资料库,并同供应商售后服务部门保持即时联系,缩短客诉鉴别和处理时间。

(3)客户满意度提高

客户满意度取决于对企业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一般来讲,包括商品质量、价格、对客户需求响应和处理的速度、售后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等。通过上述分析,成本的降低可以导致价格有更大的空间,而响应速度的提高直接改善了服务质量,因此说,客户满意度的到了有效提升。

通过对H公司物流信息化改造的分析来看,信息化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改善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给现代物流业开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物流已经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物流必须及时跟上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武装自己,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天亮,余虹.现代物流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C].中国顶级物流专家论文大汇编,2007.

[2]郜振挺.一流三网――海尔物流创新模式[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刘磁生,陈由谷,唐守诚,曹遗生.国有物资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的思考[J].经济管理,2008,(3).

[4]陈孝庆.企业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J].物流技术,2002,(3).

第3篇

关键词: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51 [文献标识码] A

1仓储管理系统的构成

1.1WMS简述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通过入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库调拨、库存调拨等功能有效控制并对仓库作业及物流成本实施追踪,以实现仓库的科学化管理。仓储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设备、物品、人员。管理控制技术就是针对仓储中心的设备、物品、人员与车辆的动态信息,即时进行掌握和监控,从而达到提升仓储作业与管理的质量、节省人力、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整个仓储管理系统中,进货和出货是很关键的部分,因为它构成了仓储数量上的变化,同时也涉及信息及相应单据的输入与输出。这两个过程的合理控制安排,是后续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合理、先进的控制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在拣货、补货作业中的盲目性和低效率。而且使得物品存放井然有序,大大增加仓库空间的有效利用。

1.2 WMS的结构类型

仓储系统中的物流与信息流的合一,一般是通过对货物和货位进行编码,然后制作标签并将其粘贴到货物上,使其随货物一起运动而实现的。我们都知道信息的传递可以是有线方式,也可以是无线方式,,由此WMS有3种结构类型的信息系统。

1、集中式的物流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是仓储作业所需数据全部储存在中央处理器内,物流信息在采集点通过识读装置一次录入后,通过网路传给主机,完成相应数据的更新和比较工作,再有中央处理器将此信息与物流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后,通过网络传给控制制动器,然后对物流进行控制。

2、分布式的物流管理系统

该系统按功能分成若干块,系统运行时各模块所需信息由货物的标签携带,所需数据自给自足。各模块间的信息量的增加可以通过加大标签的信息携带量实现。

3、混合式的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运行所需信息一部分来自货物标签所带信息,其余部分来自于中央处理器。系统运行时所需的控制算法储存在分布式的数据库中,在识读装置读出标签信息后,由分布式的子系统逐个执行相应的指令,中央处理器协调子系统之间的工作。货物贴上此标签后,从货物进入仓库时开始自动完成相应信息的录入、货物管理及货物控制工作。

2WMS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

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存在着流动资金少,仓储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仓储技术不纯熟,设施设备不齐全等弊端,若要在这竞争型市场中立足,就必须要改换理念,更新硬件,而仓储管理是物流作业管理的核心,仓储管理系统(WMS)更是重中之重。

仓储管理系统是以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仓库管理中货物的进货、出货、库存控制、点仓等管理功能,并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客户订单和查询管理。WMS的模块构成主要应用在如下几个子系统中:

2.1入库作业管理系统

入库作业管理系统包括预定进货数据处理系统和实际进货作业。预定进货数据处理为进货调度、人力资源组织及设备资源分配提供数据。其基本数据有:预定进货日期、进货商品种类、数量、供应商预先通告的进货日期、商品品种及入库数量。

2.2库存控制系统

库存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库存商品的分类分级、订购数量和订货时点的确定、库存跟踪管理及库存盘点等作业。库存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时间,使系统能够在预定的时间自动启动盘点系统、打印各种报表,以使实际盘点作业变得更为便利。

2.3出库作业管理系统

出库作业管理系统以客户为对象,涉及的作业包括从客户处取得订单、进行订单处理、出库订单处理、从出库准备到实际将货物运送至客户手中为止的一系列作业。

3我国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系统技术由条码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系统和其他附属设备组成。将条码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这是仓储管理系统成功的基础。

由于我国传统的仓储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走上市场化的道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而言,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传统仓储企业虽然形成了较强大的仓储能力,但是也长期存在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流程不规范,人力资源和时间消耗大,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仓储物流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一)在目前网络建设中,一些专家提出了在大型物流网络中,仓储管理的集中模式与分散模式的关系问题。由于在现实应用中既有集中管理的仓库,也有分散管理的仓库,前者如国家储备粮系统,后者如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分散与集中各有其市场需求,似乎本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存在。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自然界多数复杂系统的构成,是由简单系统采用“分布式”模式集合起来的。这个问题专家们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二)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仓储管理和仓储管理系统,甚至孕育着一场中国特色的“物流革命”。由于种种原因,射频识别技术还不能马上普及应用到全部商品上来,全世界也不能很快就采用统一的物品编码标准。但是在物流环节上可以通过车辆、集装箱、托盘、货架等设备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以此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企业在仓储管理中运用到了射频识别技术。

(三)准时生产方式(JIT),物流人都知道配送将越来越成为仓储管理系统服务的主要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仓储管理在流程中的整合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传统仓库亦将向配送中心靠拢。准时生长方式的普遍化将导致配送需求的增长。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要基于需求的这个发展变化趋势。与此同时,配送需求的专业化市场细分行业咋深入,要求仓储管理系统更加支持准时成产配送的专业化。

(四)商业智能技术(BI)在仓储管理系统中将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商业智能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发、积累的数据信息。使之变成可以利用的可靠知识。例如,利用库存数据分析市场变化规律,发现市场异常现象,研究仓库优化方案等。信息的作用是在于应用,在于支持的决策上。在低水平的应用中,往往是系统采集数据,人工进行决策。经过一定的积累,应该过渡到系统具有决策的能力,人工再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否采用,这也标志着系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俊冬.配件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0(11).

[2] 刘士全.我国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学理论,2009(22).

[3] 王冬.仓储管理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杜晓明,葛世伦.基于RFID和条形码的中小仓库管理系统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2).

[5] 毕红梅.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物流科技,2009.

[6] 戴定一.仓储管理与WMS[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2):59-61.

[7]孙玉凤 孙福田 邢嘉禄 刘艳锐. 现代物流仓储业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0(10).

第4篇

【关键词】生产业 上海 经济发展

一、引言

新世纪以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上海作为中国对外经济的窗口,肩负着重要的经济发展使命、更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上海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承接国际性的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还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生产业的政策优惠扶植,以吸引外国生产业的进驻。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在发展生产业方面的先进经验,整体提升上海生产业发展水平,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通过上海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水平的优化升级,带动整个长三角经济圈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生产业的分类比较复杂,因为生产业的划分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划分标准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研究的立足点的差异。本文为了研究的方便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给出了本文对生产业的划分标准。

二、上海生产业发展概况简述

(一)上海生产业总体规模大,发展迅速快

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上海市生产业生产总值已由2010年的6031.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246.06亿元,而消费业和政府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相比较生产业的发展还是稍显落后。图1显示了近年来上海生产业与消费业、政府业的发展情况。从图中可见生产业总体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二)上海生产业内部结构的发展情况差别较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上海的消费需求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由基本生活服务、零售等转向休闲、时尚等高端服务领域。导致上海生产业内部结构的一些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一些新兴的生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从表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业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生产行业呈现出递增的发展趋势。

三、上海生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中的SPSS软件对上海生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具体说明上海生产业的发展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表3是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中可看出回归方程的最终表达式为:

上海生产总值=987.357+2.621*生产业

该模型整体显著,显著性P值为0.004,低于0.05,所以模型显著。经过线性回归,可以发现上海生产总值与生产业之间有显著关系,生产业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上海生产总值就增加2.621个单位。通过模型分析具体说明了上海生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状况。从更细的方面来讲,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具体分析中。

(一)有利于深化产业融合,促进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国内分工的专业化使得一些行业逐渐独立分离出来,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生产业作为一种专业化服务在实现产业融合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与制造业的融合方面前景较好。同时,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二)有利于带动就业,增强城市的基本功能,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生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基本功能的完善,比如带动现代物流、信息传输、金融业及教育的迅速发展。这些行业的大力发展能够带动就业而且能够有效的吸引一些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就业和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压力得到缓解、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都能够大大增强上海的国际竞争力,为上海实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性水平的大都市目标进一步提供基础。由此可见在上海发展生产业的重要性。

图2的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从图2中可以看出上海生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其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较大,而且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截止2015年,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一半以上。

(三)有利于推动生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其经济辐射范围较为广泛。首先是自身城市会得到大力发展,其次经济效应会扩展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然后通过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依次传递,扩大经济影响力。

四、上海生产业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如上表2所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等生产行业的投入占比比较低,还达不到7%。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传统生产业的比例近几年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仍然占据较大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二)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竞争力

作为对在中国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的生产业来说,由于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生产业的开放程度还比较低,管制较多、市场化程度也较低。这些都导致生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使得很多潜在的投资者难以进入。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创新不足,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区域分工和协作机制

在上海生产业发展实践上出现了产业发展结构重复的现象,造成各个地区低效率的竞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长三角区域服务业的和谐发展。

(四)高端人力资源不足,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有待改进

生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上海虽然集合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的就业,但是,就目前来说上海在产业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还是比较缺乏一流的、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开放型、创新型人才。此外,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方面,高级人才选拔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选拔制度比较僵化。

五、解决问题的建议分析

(一)加大改革力度,消除生产业发展的体制

上海生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为生产业的发展扫清体制性方面的障碍,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流向生产业。

(二)加强产业关联,促进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在生产业方面的发展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长三角的制造业基础也比较雄厚,合理利用资源,使上海在向郊区及周边地区转移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信息通讯、现代物流等生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上海生产业发展能级,还能提高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关联度,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三)大力改革生产创新体系,优化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生产业是一种高端服务业,往往需要一些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专门性人才。如果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跟不上生a业发展的步伐,生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全面提升上海生产业发展的竞争力,需要加大对生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及人才选拔机制。

(四)加强区域协调,形成合理布局的区域层级结构

上海生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城市内部的区域协调,还要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协调。通过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生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从而增强整个经济圈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2006,(5):36-44.

[2]唐珏岚.国际化大都市与生产业集聚[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1):64-65.

[3]李金勇.上海生产业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年.

[4]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5]郑吉昌.生产业与现代经济增长[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

[6]韩景华.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8,(7):90-92.

[7]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8):6-12.

[8]吴敬琏.生产业是新型工业化必经之路.北京晨报,2005年.

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效率评价;河南省

一、 引言

河南是全国的产粮大省,诸多农产品的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素有“中国粮仓”之称。河南省的农产品不仅要解决本省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为其他缺粮省份调出300亿斤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因此,大规模的农产品储运、外销、外调及加工等推动了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据调查显示,河南省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256个,已经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城市和农产品主产区,批发市场模式是现阶段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这种传统的物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表现出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反馈不畅、组织协调难度大等问题,而且也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内在要求,即大批量、多品种、快反应、高标准等要求,致使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严重影响了河南农业产业化进程。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众多学者指出,发展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能更好地适应农产品市场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但这些研究多是定性描述,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为此,本文以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九个农产品经济体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定量评价了传统的批发市场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的运行效率。这九家经济体分别是: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焦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乡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其中,前五家是传统的批发市场,后三家是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正在转型的大型集成农产品运销商。

二、 评价模型的建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能够对同类多指标投入、多指标产出经济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采用的是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下多投入多产出时的效率评价模型(C2R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min[θ-ε(S-+S+)]

其中:θ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离有效前沿面的径向优化距离,在本文主要是指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有效利用率,j=1,2,…,9,即河南省九个农产品运营经济体。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在第i种类型投入的投入量,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r种类型产出的产出值;λ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权重系数;S - i 为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即投入冗余值;S+ r为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即产出不足值;ε为一非Archimedes无穷小量,在计算时可取(ε=10-6)。

采用DEA评价的具体原则是:当决策单元的θ=1,且S-=S+=0时,称该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当θ=1,且S-≠0或S+≠0时,称该决策单元为DEA弱有效;当θ

三、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与数据来源

基于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本文选取的三个投入指标分别为:固定资产总值、企业员工总数、主营业务成本。两个输出指标分别为:主营业务净利润、主营业务毛利率。各指标的具体含义如下:①固定资产总值:反映资本投入量。对于农产品运营经济体来说,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投入,包括土地、运输工具、仓库、检疫检验设备等。固定资产总值的规模不但是一个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尺,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②企业员工数:反映劳动投入量。劳动是经济体的一个重要投入,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仍然需要大量人力去完成,比如需要工人来操作各种机器设备、经济体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因此把企业员工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输入变量。③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为取得业务收入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体现,反映企业在经营中的直接投入资源。④主营业务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是经济体的产出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既定的输入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越高,表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反映农产品运营经济体在既定投入的情况下的产出效率。⑤主营业务毛利率:由于管理费用科目众多,权重不好把握,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管理费用对农产品运营经济体的影响及其支出比重,我们选取了经济体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来反应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

结合这九个经济体的2009年报和项目组的调研结果,整理得出各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四、 评价模型与计算结果

以郑州市刘庄蔬菜批发市场为例,根据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列出如下方程:

min[θ-10-6(S- 1+S- 2+S- 3+S+ 1+S+ 2)]215λ1+207λ2+153λ3+176λ4+265λ5+300λ6+100λ7+135λ8+120λ9+S- 1-215θ=04 500λ1+3 900λ2+2 000λ3+2 100λ4+2 200λ5+8 000λ6+1 000λ7+800λ8+1 000λ9+S- 2-4 500θ=0850λ1+1 050λ2+1 150λ3+980λ4+1 200λ5+1 300λ6+650λ7+500λ8+630λ9+S- 3-850θ=025.36λ1+20.56λ2+18.75λ3+21.03λ4+15.58λ5+30.25λ6+31.29λ7+26.36λ8+32.05λ9-S+ 1=25.361 000λ1+800λ2+500λ3+750λ4+600λ5+1 500λ6+850λ7+500λ8+800λ9-S+ 2=1 000λj≥0,j=1,2,…,9S- 1,S- 2,S- 3,S+ 1,S+ 2≥0

其他评价单元省略。利用LINGO 9.0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周口市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θ值等于1,并且S+=0,S-=0,因此,它们一起构成了整个评价模型的DEA效率前沿。也就是说,从以上三个投入和两个产出的角度来看,这三个经济体的运行状况是有效的,投入和产出均没有冗余,各种投入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产出也比较高效,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同理,根据表2我们可以得到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焦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乡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和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等六个经济体的DEA评价结果依次为:0.853 6、0.804 7、0.763 4、0.816 5、0.732 3、0.927 7,与前三个经济体相比,这六个经济体的运营状况为相对低效。

此外,根据表2松弛变量值还可以看出各经济体在每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改进潜力,具体来说,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的企业员工过多和主营业务投入成本过高,而主营业务净利润偏低;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和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的企业员工数有所冗余,主营业务净利润和企业毛利率都明显偏低,其他六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比较相称。

五、 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评价结果不难得出,这九个经济体中只有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效率为有效,其他六个经济体的运营效率均为低效,那么,它们究竟低效到什么程度呢?距离DEA有效的差距有多大?如何通过管理活动加以改进?为此,本文进一步对其进行投影分析。以投入成本的投影分析为例,具体做法是:以三个有效决策单元为基准,将其他六个决策单元的DEA评价值均设定为1,而且假定这六个评价单元的固定资产总值、企业员工数、主营业务净利润和企业毛利率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求解出理想状况下的各个评价单元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而将原来的主营业务实际投入成本投影到有效前沿面上,这样就可以找到决策单元的实际投入成本距离DEA效率前沿的差距,投影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经济体的实际主营业务投入成本相对于有效状态时的理想投入成本的差距,图1是该投影分析的对比图,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主营业务成本对投入产出的影响程度。

同理,我们还可以假定主营业务的投入成本保持不变,而将其他投入指标或产出指标一一进行投影分析,进而研究各指标的实际值相对于理想状态时的差距,从而为经营主体提供效率改进的决策参考,但本文不再累赘。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采用DEA效率评价的分析结果显示,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规模和技术相对有效,这其中有两家是专业从事农产品运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另外一家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正在转型的大型集成农产品运销商。相比之下,其他六家经济体的运行效率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问题,而这些经济体又都是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经济体——批发市场。进一步的投影分析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对当前的经营现状和理想状况下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净利润和经济体毛利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批发市场的投入和产出值与理想目标值均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从业人员众多、运行成本偏高,经济体毛利率偏低等属于共性问题。总之,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与传统的以分散化、小型化、初级交易方式为特征的批发市场组织模式相比,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是相对有效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均相对有效,因此,建议河南省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提升农产品物流的总体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芦阳.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3):56-57.

2. 范秀荣.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流通经济,2007,(1):14-16.

3. 张晓林. 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两头诉苦、中间喊冤”现象的分析.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5-10.

4. 陈静.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20):12513-12514.

5. 王道平.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类分析法. 财经问题研究,2011,(20):108-113.

6. 胡天石,潘建伟. 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2010,(7):24-27.

7. 邵贵平. 基于第三方认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江苏商论,2010,(5):28-30.

8. 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 郭强,黄学良.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物流科技,2004,(10).

10. 李碧珍.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演进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3).

11. 李碧珍.虚拟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利益风险.发展研究,2009,(2).

12. 周发明.中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5).

13. 王敏.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考察与启示.农业质量标准,2006,(1).

14. 何加骏,孔有利.发达国家及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经验与启迪.上海农业学报,2007,(2).

15. 王中军.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经验简述.世界农业,2007,(4).

16. 胡振虎,夏厚俊,万敏.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2).

17. 范秀荣,李晓锦.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流通经济,2007,(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1YJC79007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号:2012B26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2-GH-101);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号:B2006-13)。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意义

引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中消耗最大,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在建筑施工中,管理好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质量就有了充分保障,建设成本也会极大降低。如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加强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经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搞好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能够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

1、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概述

建筑材料核算与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质优价低的建筑材料满足施工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把工程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建筑材料核算就是把所产生的费用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建筑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项的实际费用。其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的核算出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在会计核算中材料的核算是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建筑材料核算,应当准确计算原材料购入成本,促使企业努力降低材料成本;准确掌握材料的使用和保管情况,促进企业降低材料物耗;准确掌握材料资金的占用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2、建筑材料核算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是建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对象。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被用来构建成建筑实体。材料每经过一个施工周期,就要被大量消耗掉。同时,其价值也随之转移到建筑工程价值中去,建筑企业的材料,其品名种类多达上千种,其价值要占资产总量的六成以上,材料耗费更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内容。因此,建筑材料核算与管理的好坏,对生产成本的高低,资金周转的快慢,现金流量的盈亏,经济效益的好坏,都有着重要意义[2]。

2.1 加强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外部环境所需

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科技环境和市场环境。当今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对建筑材料做好核算管理,造成材料闲置或者过度消耗,必将会加大企业生产资金的大量占用,会降低企业对不可预计的风险发生时的抵挡力和应变力,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2 加强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企业发展之要

和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相比,我们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间较短,大多数建筑企业材料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前期粗放运作模式造成的。现在行业发展已步入成熟期,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由粗放管理转向集约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要经济效益、要企业竞争力。经济界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学者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3]。”而成本核算就是建筑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建筑材料核算管理则是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2.3加强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节财降耗保证

正确组织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管好、用好流动资金的重要环节。流动资金占用情况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要改进企业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就要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使有限的资金更顺畅高效地流动,以实现最大利润。在建筑企业里,储备资金在全部流动资金中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管好用好流动资金起着更重要作用。加强资金管理的落脚点是建筑材料管理,在建筑材料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实行严格核算,才能压缩库存材料的储备量,从而减少储备资金的占用,节约流动资金的使用。同时,材料费用也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建筑材料费用在建筑总成本中能占到六成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节约地使用材料对于降低产品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随着各种科技新建材不断推出,人员工资费用和机械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将会下降,而各种建筑材料物资消耗的费用,占总成本中比重将会提高。因此,加强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建筑企业节财降耗的重要保证。

3、建筑材料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建筑材料核算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项工作能够顺利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建筑材料核算管理制度,就是要根据国家关于建材采购和使用方面的相关规定,制定材料工作的计划、采购、保管、使用等办法、程序,用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核算管理工作更快更有效的完成,使建筑材料核算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材料采购管理部门,配备相应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良好道德操守的专职人员,负责材料核算管理各环节工作。要实行严格计量制度,做好材料核算管理工作的最基础工作,统一计量单位和标准。要建立起各环节档案制度,落实定期查档查账,保证核算的真实准确。

3.2 做好建筑材料的环节管理

建筑材料环节管理就是要做好材料计划、采购、保管、使用环节的管理。首先要把好材料计划关,根据施工生产对材料供应的要求及市场情况编制各类计划,及时准确掌握建材市场供求信息,做好建材市场的预测分析,掌握近段时期的供求变化和发展趋势,编制工程材料总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能够避免材料采购中的盲目性,有利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4];其次要把好材料采购关,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采购渠道也越来越广,采购环节就是要合理地确定采购时机,选择质优价低的材料保障工程需要,因此采购前要根据对市场的分析研判,编制供应商名册[5],采用公开招标的方法,按照采购计划和工程进度合理确定采购时间、品种、批次、数量等,要减少资金的占用,减少材料的囤积。第三要把好材料保管关,工程所需的材料品种多、数量大,因此更要重视材料保管环节,对接收的材料品种、质量、数量要认真核查,防止劣质材料入场,按照材料保管要求和工程进度保障供应,并对材料收发做好各类登统计。最后是把好材料使用关,根据任务量科学计算出所需建筑材料数量实行限额领料[6],按施工进度合理地发放材料,为增强各个施工班组节约意识,建立节超节余奖励机制,同时要对工程超用的材料要进行认真的复核。

3.3 加强建筑材料的成本核算

占工程造价六成的建筑材料费用,如何对其进行核算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材料核算管理包含两方面内容,材料价格管理和材料用量管理,应通过控制价差和降低物耗来实现降低建筑材料费用成本。材料成本核算时应采用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和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相结合的算法[7],对有预算价格予以调差的大宗材料采取此案去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对没有预算价格不予调差的零星材料采取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有效地保证了材料核算乃至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8][9]。

4、结束语

建筑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而建筑材料成本管理是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对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建筑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联.浅议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材料核算管理.山西建筑[J],1999(4):147-148.

[2]马桂萍.浅析建筑材料的项目管理.科技博览[J],2013(14):111.

[3]刘艳杰.论材料核算管理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8(27):133.

[4]李 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材料计划管理与成本控制.科技信息[J],2012(16):415.

[5]李彦杰.简述施工企业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工作.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3(7):238.

[6]秦孝林.论原材料核算.会计之友[J],2006(62):71-72.

[7]张 红.探讨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在实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物流工程与管理[J],2012(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