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工程理解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环境问题;生态工程原理
1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1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
大型的水利工程在施工前一般会对周围居民进行遣散,而对于基层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要求则比较低,由于基层专业的技术人员比较匮乏,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噪声污染也是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污染。噪音影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施工设备及工程设施操作所产生。由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资金不到位,施工设备比较落后,与现代化的施工技术相脱节,因此工程建设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等,都会对工程建设周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产生噪音影响最大的是施工设备在施工中所产生的噪音,例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施工设备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对石料的挖掘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等。
1.2 水利工程的施工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水域所造的污染主要有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排放大量污水所造成。污水排放易使建设施工区域被污水污染,污水会在施工区域的土壤中逐渐渗透,甚至会对大面积的地下水产生污染。例如在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建设施工中,对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或者坝体的灌浆操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污水或者污染物进入河水中,就会对河水的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水,这些污水会含有一定量的污油,如果这些污水在排放前不经过合理的处理加工直接排放,会对施工工程周围的环境以及水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施工建设水域周围的环境和居民产生危害,不利于水利工程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3 施工过程中对空气产生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对施工周围的大气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这些污染主要有工程建设施工使用的部分材料在运输、搬运或者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与灰尘和建设施工过程中地面产生干裂等现象产生的灰尘。这些灰尘以及废弃物会对施工周围的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甚至对工程施工周围的居民、农田以及家畜等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水利工程周围环境的生态循环。
1.4 工程建设施工中固体废弃物对施工周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会产生一定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在回收前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加工,若直接进行排放,会对施工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区域内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固体废弃物,如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煤灰、边角料、水泥及石灰粉等,这些废弃物在搬运途中会产生一定的粉尘颗粒,如不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会对施工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由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比较匮乏,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存在严重弊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2 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施工环境问题的应用准则
2.1 互补共生准则
互补共生主要是指在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环境问题中应互利互惠并共同合作共同生存发展。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技术人员,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采取多种手段共抓的方式,对运行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规划,本着互补共生的原则,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工程施工的平衡发展,使其达到最佳的平衡稳定状态。
2.2 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协调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人类和自然环境以及工程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遵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从人类生存环境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处理建水利工程设施工中的问题,改变之前水利建设中单纯的施工管理模式,做好生态环境和生产安全协调发展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应积极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应对工作,尽可能的将施工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使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达到良性循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例如可结合水利工程周围的环境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城市建设的经济快速发展。
2.3 主体空间的有效利用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应有效的将生态环境工程种群分布原则和水利工程实施理论相结合,合理的利用主体空间。物种的种群分布一般为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两种模式,做好种群的管理,会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带来便利,有利于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对主体空间的合理有效管理利用,可以有效的协调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的管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做好统筹安排,实现科学的管理,从而将水利工程施工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实现科学循环的发展。
2.4 循环利用原则
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应本着循环再利用的原则,有效的提高素材及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同时,对使用过的废弃物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处理,并循环再利用,既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减少了资源浪费,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施工理念和施工设备,培养优秀的施工技术人员,根据生态理论,有效的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再利用,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使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对水利工程的安全建设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广友,高建华,高立山.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大众科技,2005,12(05):231-232.
[2]张小玲.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16):429-430.
[3]胡凤霞.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11):296-297.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不断增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付兴国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驻镇单位及村(社区)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办公室于镇城管中队,由城管中队队长赵清明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联络协调等工作。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到问题找不准不放手、发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问题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坚持以专项治理行动、小区治理、卫生村创建等重大活动为契机,以点带面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健全机制,强化责任,不断探索全民参与、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新路子新方法
强化责任管理。在年初工作安排会上,对镇、村(社区)及驻镇单位各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责任明确、分工明确和职责明确,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明确了各单位负责人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负全责,进一步增强的各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月汇报工作制度、月明查暗访考评制度、季通报制度、环卫人员工作制度,村(社)保洁员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健全奖惩机制。为切实抓好全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镇容镇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下发了《黄舣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奖代补考核办法》,对各村(社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行单独考核。采取平时检查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镇上考核与区上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直接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经济挂起钩来,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突出重点,强化投入,不断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上台阶
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针对南北干道人行道路面、休闲座椅等损坏严重的现象,政府投入20余万元对路面进行了修补,对休闲座椅进行了更换,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针对垃圾库、垃圾箱等环卫设施自然损坏现象,政府共投入50余万元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添置更换垃圾箱50个,维修垃圾库、垃圾箱43个,更换下水道井盖12个,硬化道路500米,修剪绿化面积约5000平米。
加强安置小区综合治理。政府针对五期安置小区四通八道无围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情况,投入70余万元,修建了围墙200余米、物业管理用房100余平米,制作安装铁艺门5道、电动门1道,地埋式垃圾库2个、制作各种公示栏4块。成功引进物业公司对五期安置小区进行物业管理。完善了五期安置小区内综合文化广场的建设,安装了4组射灯和休闲坐椅以及相关健身器材。为广大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良好环境。
突出抓好专项治理行动。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沿线非交通标示广告牌的清理拆除工作;二是针对“三线治理”要求,认真组织队伍,重点抓好了长江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机动车扬尘污染治理行动,及时向再建工程项目部下发了整改通知书,通过不断治理,成效比较明显。
深入开展卫生村创建工作。2013年我镇村和村被列入省级卫生村的创建,在接到任务后,及时召开了宣传动员会,成立了专门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习了创建相关文件精神,做到统筹协调、分工明确,通过镇、村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验收,创建成功。
(四)加强宣传,强化意识,不断提升全民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素质
创新宣传形式。在充分利用社区公开栏、社区阅览室、宣传画廊、文化站(室)等固定宣传点进行宣传的同时,专门组织宣传队伍利用赶场天,在车站、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流动宣传点。通过现身说法、发放倡议书及爱卫知识宣传单等,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卫生意识,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一年来共发放宣传单12000余份,教育群众2万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进村庄、进企业等活动,积极营造“治理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到爱卫生、讲文明行列的热情。
加强文明劝导。随着黄舣的不断发展,场镇流动人口增多,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素养参差不齐,黄舣社区和黄桥社区分别组建了10人的文明劝导队伍,分布在主要街道、主要路口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对乱丢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进行劝导,通过劝导行动,广大群众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五)注重培训,强化队伍,不断提升城管执法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随着黄舣场镇建设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城管工作人员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党委政府及时补充了城管工作人员,针对新进人员业务不熟、法律法规掌握不足的实际,在自身加强学习的同时,集中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同志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同时,我们还组织城管队伍走出去参观学习,借鉴别人好的工作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城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认真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仍有许多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一是在促进群众公共卫生意识以及素质的切实提高方面,任重而道远。卫生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还不够丰富,还必须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各村对群众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全镇群众的环卫意识有将于进一步提高。尽管我镇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群众的意识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一步增强,只有通过全民参与,城乡环境面貌才能得到全面彻底改观。三是城管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在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创新不够。
三、明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层次管理,严格考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民参与,全民监督。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绿色环保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大众对工厂发展速度过快而对环境及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的重视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工厂发展速度过快不仅会破坏水系统结构,也会使周边植被遭到污染,因此,要注重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其形成水资源环保理念,保证绿色环保技术能发挥其自身的实际价值。
1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水污染是指人们的生活用水及江河等水资源被化学物质或有毒物质侵入,导致水资源不能正常使用[1]。水污染不仅会对自然环境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体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如果人们日常饮用的水资源被污染,会对人们的肠胃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并且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毒物可能会蓄积在体内容易降低人体抵抗力,引发慢性疾病,增加死亡率。除此之外,水污染对粮食质量有较大影响,如果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庄稼,会损害农作物的根部,使得农作物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影响粮食质量及人们的生活,同时被污染的水资源还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如动物,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2]。
2污染的原因
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污染,因为一些自然现象而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流入水源中,导致水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人为污染。森林火灾、火山喷发等是引起自然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火山在喷发后所产生的火山灰不仅污染空气,当其渗入水资源中时,就会导致水资源被污染,此外,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导致水环境被破坏[3]。在污染水环境的因素中人类活动因素是主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居民生活污染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火灶、燃烧秸秆后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长时间地积累到土质中,并且在城市中出现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尤为严重,人们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随意地丢弃,还有因为垃圾场垃圾处理不当,许多城市的居民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直接拉到焚烧厂进行焚烧等等,导致大量的有害物质混合在水资源中,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4]。
2.2工业生产排放
在工业城市中水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工业企业对处理工业废料的重视度并不高,并没有使用专业或先进的设备对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工业废物进行处理,部分工厂在没有经过专业处理工业废物的情况下就直接排放于河流中,不仅污染了周边大范围的水环境,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工原料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及有害物质,因此这些化工原料对水环境的危害最大,这些化学原料排放到河流中,顺着河流流入到人们饮用的水源中,会导致水资源中有害的化学物质成分增高,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如果人们喝了被污染的水,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5]。
2.3农业生产排放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有较多影响周边环境的因素,其中对水系统及环境的影响最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农作物使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时会对水质量造成影响;其次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会危害水资源环境[6]。这些垃圾在水资源中会留存很长时间,农作物如果将有害物质吸收后,不仅会造成农作物发育不健全,严重时还会导致大面积的枯萎,降低农户的经济收益,同时,人体健康也会受到残留有害物质的粮食的危害,大量食用后甚至会减少寿命,因此,农户应提高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度,避免间接或直接造成水污染。
3水污染的治理
3.1合理使用农药
农户在耕种农作物时,应合理分析农药的成分,根据农作物、周边环境以及农药的性质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有效消除或预防农作物出现病害的同时,降低农药及化肥对湖泊、江河等水资源的危害程度。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要对化肥、化学农药使用剂量、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还要避免使用含有多种化学物质的农药[7]。
3.2正确处理生活垃圾
要有效处理生活垃圾,首先要提高垃圾分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针对不同垃圾的性质及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处理时造成的污染,同时将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对可回收垃圾,如玻璃、纸类、塑料、金属等,可以实施综合性的回收处理,提高二次利用率,最大程度减少因生活垃圾而造成的污染。处理厨房垃圾时,可以处理后堆肥,将其应用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在将厨房垃圾发挥最大化作用的同时,减少有害肥料的使用率。对水银温度计、电池、灯管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时,可将其集中回收,进行特殊的安全处理[8]。此外,在处理砖瓦陶瓷等难以回收与利用的垃圾时,可使用卫生填埋的方式,但是在填埋的过程中要注意填埋的深度,避免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3.3减少工业、农业生产的排放
调整工农业的生产结构是减少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工业生产活动造成水环境被污染的原因在于废物处理及排放不合理,所以要调整工业的生产结构。国家政府为了鼓励相关企业将太阳能、风能等新的能源技术引入工业和农业中,不仅针对工业与农业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提供了政策扶持,同时还向相关企业提供了资金方面的补助,帮助工农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的处理系统,对工业废气、废水进行处理,同时通过提高监察力度,有效使工农业废物排放的达标率得到提升[9]。
3.4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提升,但大部分人还是缺乏环保意识,会因为缺乏环保意识做出随意丢弃垃圾等污染环境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注重将环保宣传的力度加强,针对各地区的水环境及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开展相关的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并且采用多样性方式鼓励居民参与进来,让居民能够将环境的优良与自己的生活质量联系在一起,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宣讲环保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针对我国自然环境、水环境的现状以及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10],有效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环境治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水环境污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治理城市环境时,应根据时展趋势,将绿色环保理念落实在各项生产活动中,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因素,并注重针对各个地区水环境的现状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制度的健全性、针对性,从而有效发挥水环境治理的作用。此外,在绿色环保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中,相关人员应树立绿色水资源环保理念,采用可实施性高的处理措施消除污染城市水环境的因素,发挥绿色环保技术的价值,多方面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治理,为人们提供“绿色”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龙惠,陈俊峰.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以H市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5):557-561.
[2]王传勇.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9):80-81.
[3]李怀坤.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14):92-93.
[4]李童玮,张笑影,丁亚飞.论城市水环境治理[J].居业,2019,(7):143+145.
[5]任华.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问题与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9,(12):98-99.
[6]杨仝锁.环境保护下污水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8):155-156.
[7]向勇.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读书文摘,2016,(26):182.
[8]黄鸥.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给水排水,2019,45(4):1-3.
[9]叶礼坡.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8,(8):148.
关键词:生态工程;水利工程; 管理理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利行业也相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比如水体的污染程度加剧,土地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施工噪声污染等问题,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各种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破坏等问题,本文在生态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改造水利工程的施工,以此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重目的。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
(一)水体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1.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水体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拦河筑坝工程就会淹没部分的区域,成为一个人造水域,且抬升地下水位,造成工程项目建设周围的土地出现盐碱化现象。第二,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建筑污水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就被排入到水域中去,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周围的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下游用水的安全。第三,通过人工建筑来拦截水资源蓄水,容易造成水量的分布不均,特别在枯水阶段,很容易造成下游的用水量锐减。
2.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因上砂石等材料的运输以及开山炸石等作业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同时大型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以及施工车辆频繁进场所排放出来的尾气等均是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地域的空气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甚者还会危害到施工人员以及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
(二)地质环境影响以及噪声污染
1.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其本身就已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再加上其施工管理没有到位,出现废渣随意倾倒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因开山炸石和拦河筑坝等作业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区域内地质构造发生改变,为水土流失以及山体滑坡等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留下了隐患,甚者可能还会导致河道淤堵。
2.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的爆破作业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的运作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对于工程建设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周围人们的休息质量。
二、生态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原则
生态工程是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学科,通过系统的调控手段以及系统优化设计来多层级利用物质的一种先进工艺系统,其主要是指把一定生物集群范围内的物质循环、物种共生以及能量利用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改善与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拓宽资源和优化生产方式的目的。生态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处理好工程和人类以及自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循环状态上,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协调发展的原则,从以往单纯的只是采取施工管理变为施工、安全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等全面管理,从以往只是单纯考虑工程的效益转变为生态效益和工程效益相结合的一种最优组合。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施工阶段,应该尽量将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需求,寻求一种最优的生态环境后发效益,比如如何向下游提供优质且可靠的生态用水和水利旅游业的发展等。
(二)共生互补的原则
共生其实就是指一种互利互惠与合作共存的现象,在处理工程施工或者其运行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时,可采用多种手段共存方法,对这些方法不断进行协调以及规划,构建一种工程和自然环境相平等和谐的关系,以此实现最的效益,这就是共生互补原则。 比如工程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基础开挖所产生的大量弃渣、工程运行的生活场所以及生产,均需要占用土地,若将这二者分开来考虑的话,各自形成两个不同的土地占用系统,就会很浪费土地资源,如果结合来考虑,共生土地利用系统,既能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能节约相应的资金与劳力。
(三)可循环再生利用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可循环再生利用的材料,按照循环再生利用原则,处理好施工垃圾,将废变宝,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主体空间的利用原则
所谓主体空间利用原则就是指利用生态工程中生物群分布的原则,按照水利工程项目的相关施工理论所提出的一种原则。众所周知,生物种群的分布主要划分为两种格局,即平面与垂直格局,按照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以及对象,对其生物种群进行合理地安排,可便于工程预定效益的实现。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的总体布置中其施工区域空间的组织问题,合理利用区域内的相关土地,有效控制其水流,减少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等,科学安排和全面的规划。
三、基于生态工程来构建水利工程施工系统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工程管理理论,建立一个生态化水利施工工程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着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其思路的构建主要如下:
(一)系统边界的明确
明确系统边界作确保生态喜用稳定的基础,具体一点讲就是需要通过测定蓄水总量、下游用水量、环境质量数据以及土地的占用面积,以及在相关的政策法规中所涉及到关于环境保护相关条款,对其施工范围进行有效地划分,以此明确系统的边界。
(二)系统结构的优化
生态化水利工程施工系统主要还是以工程作为其核心内容,该系统是由水利工程系统中各区域生态系统所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生态学原理,按照既定的工程经济发展目标来优化系统结构,综合利用各层次中的能量以及物质,确保其生态效益。
(三)系统层次的科学规划以及分析
按照多级分层控制具体需求,将水利施工工程系统科学的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数学模型参数自行识别并实施修整的自适应层;第二,按照既定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约束条件来实施最优控制的监控层;第三,控制对象的运行状态以及维持其变量稳定的直接控制层;第四,按照系统的总体目标对下层控制所采取策略的自组织层。通过阶梯式管理来对整个工程系统实施递进式管理。
(四)识别系统控制中的变量
按照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特点,结合影响生态环境的相关因素,将水流控制与土地利用作为其优先考虑的控制因素,在系统中输入相应的变量,即上游的径流、工程的用料、 永久工程的征地量、开挖弃渣量、下游的用水量以及临时工程的征地量等,通过合理地征用土地,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从而增强水利工程生态效益,有效改善其环境质量,推动其经济发展,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蒋晓东.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16):113-114.
[2] 冯涛.水利工程施工中关于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3] 李世有.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2):12-13.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环境成本;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领导层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2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成本的概念及起源
公司治理的概念源于英文“Corporate governance”,学术界最早开始对公司治理进行研究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恩斯和法学家伯利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提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在现代公司中已经分离,控制权从原来的所有者手中已经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由于管理者利益常常与股东的利益相背离,因而公司治理的作用就是用来讨论两权分离的、并且公开发行股份的大型公司的运营状况[1]。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2]。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聘用、奖惩以及解雇高级经理人员的权利。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是接受董事会领导的执行机构,并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际上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研究成果的大量发表则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了目前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而完整的指南——《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该报告对环境成本进行了定义: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了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者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它成本。
目前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成本影响的研究在国内极为少见,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阐述和分析其对于环境成本的影响,以增进对于公司治理的了解,克服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领导层结构等。
(1)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按公司或企业章程设立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在OECD制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有两项明确涉及董事会的内容,而且其他五项内容也与董事会的职责密不可分。由此可见,董事会质量的高低是决定公司治理水平高低的核心要素,这一认识已经在国际组织和学术界得到普遍的认可[3]。
我国法律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人数作出了规定。《公司法》第4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3-13人。《公司法》第109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一律设立董事会,其成员为5-19人。董事会规模过大对于董事会作用的高效发挥具有不利影响,比如董事会成员间沟通与协调的困难,以及“搭便车”现象的产生等等。与此同时,董事会规模大也存在一定的好处,比如可以丰富董事会内部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吸收各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减少公司的经营风险。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没有重要的业务或专业的联系,对公司事务可以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中最为重要的专业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核,监督信息披露;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审核及监督外部审计机构;将内外部审计结合起来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审核及监督企业的内控实施。
(2)股权结构
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的股权分布状态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公司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股权分散的数量化指标。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来讲,股权结构分为三种:一是股权高度集中,企业股份的一半以上都由第一大股东绝对控制;二是股权高度分散,企业的所有包括第一大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所持企业股份都不到10%;三是介于前两种之间,不是绝对控制也不是绝对分散,企业相对较大的股东所持的股份也只是在企业股份的一半以下[4]。
(3)领导层结构
理论(Agency Theory)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必须分离[5]。当两职兼任时,董事会不能有效地行使它的关键职能,包括评估和解聘不称职的CEO,并且,把决策管理权和决策控制权集中于一人身上会削弱董事会监督管理者的有效性,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情况容易造成决策的个人主义。相反,两职分任能使董事会和经理层更好地履行职能,增强两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成本的影响机理
从逻辑上来讲,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属于公司治理的一部分,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对环境成本的合理控制和管理,同时,企业控制环境成本是通过企业的领导层来具体决策和实施的,而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和领导层结构都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并且企业只有加强对环境成本的管理,同时承担起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经营,所以从理论上来看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成本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笔者认为,公司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规模的大小,意味着代表股东参与公司决策执行的董事的多寡。相比于人数较少的董事会,大规模的董事会在各方意见的讨论和交换方面做得更充分,大家讨论问题的视角更广泛,层次更深刻,董事会成员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能更好的发挥,降低了经理控制董事会风险,提高了董事会的质量。如果董事会规模比较大,董事会人数比较多,那么董事长控制董事会的难度也就越大,董事会做出决策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也就越高,从而促使管理层更加关注环境问题。比如学者Chaganti通过研究得出,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可以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能防止公司财务信息失败。
而董事持股会使得董事对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关注度增强,从而影响对于环境成本的控制力度。董事持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得董事更加努力地工作,通过公司股票的升值而获得收益。如果董事会成员自身即为大股东或者持股量较大,那么他们更有动力去监督、检查CEO,股东的身份、股份集中程度等都会对公司管理产生影响,由于自身股份的原因,他们有更强的个人动机去行使相应的权利,降低非价值最大化的动机。Jenson和Meckling认为管理者持股有助于使管理者和外部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减少管理者在职消费、剥夺股东财富和进行其他非价值最大化行为的动机[6]。
独立董事对于公司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独立董事相对于自身在企业得到的经济利益来说,更加看重自身的名誉和声望,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的初衷是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可以让独立董事代表全体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经理人进行监督,减少因为经理人行为的不恰当而导致问题[7],所以从理论上说,独立董事越多,就越能有效的进行监督,以消除内部人控制[8],独立董事的存在应该会对环境成本起到有利的作用。
设立审计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与监督,避免管理层弄虚作假。审计委员会成员以独立董事居多,在决策制订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会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支出。比如学者Collier认为审计委员会可以保证财务和信息系统的质量,减少公司不披露信息的数量,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而在股权结构方面,如果股权较为集中的话,有利于增强对管理层的控制,因为这可以减少公司治理中的搭便车问题,但是,这也会产生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大股东可能会损害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拥有控制权的股东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控制权来获取私利[9],而不是考虑对公司长期发展以及整个社会负责,股东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就越强,从而减少环境成本支出这一非价值最大化的行为。Brammer(2008)认为适当的股权集中度也能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产生影响。
由于委托人和人的信息不对称,经理可能发生问题违背股东的利益,因此需要董事长加以监督。当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两职合一时,监督的作用就发挥不了,董事长会采取措施并利用董事长的身份压制其他董事对他作为总经理的负面评价。这种权力的集中造成管理层专制,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质量。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从逻辑上讲会使得公司更加倾向于一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治理决策的影响力更加小,对于环境成本管理会缺少他人的监督,笔者认为这样会降低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降低环境成本支出。Forker(1992)的研究显示,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会导致出现高层管理团队自我监控的局面,总经理倾向于对外隐瞒对企业不利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伯利?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08):56-129.
[2]吴敬琏.现代公司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201-202.
[3]胡汝银.中国公司治理:当代视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122-123.
[4]王咏梅. 股权集中度:对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J].上市公司,2001(04).
[5]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1):210-211.
[6]Jenson M, Meckling W.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03):305-306.
[7]Eugene F.Fama , Michael C.Jensen.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Vol.26,No.2.
[8]郑雪.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性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
关键词:水工结构;环境;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1 环境分析
环境保护日益被重视起来,随之环境监测市场不断扩大, 传统的环境监测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环境监测需求,国家逐步开放了环境监测领域,民营力量加入了进来。目前专业从事环境监测,且具备CMA资质,开展的项目与环境监测站几乎相同的民营监测机构已成为社会委托性质的环境监测的首选。由于水工结构基础地层多次扰动引起沉降从而可能会造成既有站底板结构变形进而造成轨道的变形,对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 应急预案
2.1 施工过程中沉降值达到报警值时的预案
当施工过程中某一步骤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通过回填注浆管对仰拱下方进行多台注浆机同时回填注浆,全范围提高初支仰拱的下部地基承载力,为拱顶千斤顶施加预顶力及补偿注浆提供充分条件,防止因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初支结构沉降。
利用初支设置的千斤顶分级分次施加预顶力,使型钢钢架与既有结构密贴,形成托梁作用,然后通过拱顶补偿注浆管,紧贴既有站底板下部多台注浆机同时注浆,充分填充既有站底板下空隙,并通过一定压力和浆液体积适当平衡结构沉降。
施加顶力及注浆时加强监测,当沉降值低于预警值并稳定后停止施加顶力及补偿注浆进行下道工序。
2.2 对沉降超限的应急响应
在进行过既有线段施工时,首先建立严密的既有线内部和洞内结构受力、变形、沉降监控量测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量测,随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生产。
2.2.1 区间过既有线控制措施
在发生沉降超限(达到报警值)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具体采取下列施工措施:
立即停止开挖施工,封闭所有施工掌子面,第一到达现场的任何一位负责人应承担临时指挥责任,使相应人力、物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配送到事故现场;通知地铁运营部门; 项目部立即调动充足有效的支撑等抢险材料,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展。对其需要加固的物体及结构立即组织抢险人员进行加固,必要时向上级部门及地方请求支援;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对应需要进行保护的结构进行保护;在事故发生时,项目部的一切人员、物资和车辆听凭项目部救助应急领导小组的调遣进行扑救,尽最大可能地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确定的控制措施重新制定或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进行施工交底,严格落实各项措施,进行开挖施工;在事故平息后,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处理;若沉降超限未得到有效控制,再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全解决沉降超限问题。
2.3 对施工掌子面突发性塌方的应急响应
在进行过既有线段施工时,制定并严格落实各项防塌措施,同时施工掌子面储备好各种抢险物资。在发生施工掌子面突发性塌方时立即启动抢险预案,采取下列措施:
立即停止开挖施工,封闭所有施工掌子面,第一到达现场的任何一位负责人应承担临时指挥责任,使相应人力、物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配送到事故现场;通知地铁运营部门;立即使用抢险物资对塌方处进行封闭回填和加固处理,同时把有关信息上报相关各个单位和部门,各单位联合采取必要的抢险措施,加强对既有线结构和轨道的检查和量测工作;根据确定的控制措施重新制定或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进行施工交底,严格落实各项措施,进行开挖施工;在事故平息后,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清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2.4 对既有线结构出现裂缝的应急响应
在进行过既有线段施工前,首先对既有线结构强度和现状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工控制标准,施工前对道床与底板进行调查评估,如发现有脱离、断裂现象,应提前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既有线结构的检查,对结构裂缝进行跟踪观察,密切注意裂缝的发展情况,对于一些对结构的使用和强度有影响的裂缝要即时进行处理。处理措施如下:立即停止施工,封闭所有施工掌子面,第一到达现场的任何一位负责人应承担临时指挥责任,使相应人力、物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配送到事故现场;通知地铁运营部门,地铁列车通过时减速行驶,必要时暂停行驶; 组织权威部门评估裂缝对于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的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一般的结构裂缝采用注环氧树脂填充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对结构耐久性和强度影响较大的裂缝除采用环氧树脂填充外,根据需要采取措施对结构进行补强处理。
2.5 对既有线轨道变形超限的应急响应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既有线轨道变形的远程监测,并与运营公司密切配合,若出现既有线轨道变形超限,立即采取如下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施工,封闭所有施工掌子面;通知地铁运营部门; 组织专家讨论分析轨道变形超限的原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确定的控制措施重新制定或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进行施工交底,严格落实各项措施。
3 应急预案准备
3.1 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工区主任等组成的过既有线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3.2 管理职责
3.2.1 组长职责
①组长是整个项目部过既有线应急事故处理的最高负责人,主持过既有线的应急和事故的预防、处理、上报事故工作,并积极支持配合。②负责审批事故应急预案;负责预案在本项目部的有效运行及在预案运行过程中的内外协调,并改善其运行环境,确保预案的实现,消灭事故的发生。③参与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3.2.2 副组长职责
①负责处理事故所需的器材、设施的购买、检修等。②组织工区工人参加项目部举办的培训。③负责发生事故时立即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保护现场,及时如实汇报。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参加重伤事故调查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3.2.3 成员职责
①办公室主任:直接负责有关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既有线下沉超限事故应急内容的宣传、培训工作,并进行考核。负责事故发生全过程的跟踪上报及内外联络协调。②总工、工程部长、工区技术主管:负责对过既有线施工进行技术交底,负责对事故、未遂事故的调查分析,参加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③专职安全人员:负责对过既有线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负责项目部的定期应急预案模拟演练,将演练情况作书面报告向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进行上报;负责日常具体的预案运行过程中的内外协调工作;负责医疗救助方面的联系落实及跟踪;负责对事故、未遂事故的调查分析,参加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3.3 实施机构
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下,项目部将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本项目的应急救援队。
结论
在工程和环境二者相互影响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对环境影响出发,进行了环境评价。此外,结合水工结构施工安全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得出相应措施,对工程有指导意义。得到了以社会意愿支付形式表达的单一预拌混凝土材料、基于算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和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为搞好“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我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苟晓蓉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杜康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二、职责明确,督查到位
为搞好“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工作,我局一是制订了《“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做到行动有具体内容,有具体时间安排;二是制定了《各股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标准》;三是做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日志,做到责任落实上墙,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责成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
三、全力支持,密切配合
为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在经费极度紧缺的情况下,筹资3000元用于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对所挂包的街道及农村,做到随时掌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态,及时解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加强问题交流力度,在参与、配合、指导开展城乡环境治理中对发现的问题随时与社区衔接,交流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四、整治有力,效果明显
在我局及街道的密切配合和努力工作下,“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负责的街道公共区域“牛皮癣”基本消除。二是街面基本整洁无卫生死角。三是车辆停放有序。四是临街店铺牌匾安放规范。
五、下步打算
为深入推进“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更好地完成省、市、县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工作部署,下半年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加大“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内容。
2、按照工作计划继续派专人前往挂联街道及农村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
3、继续营造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使群众真正了解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件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好事。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__和__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四川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__〕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__〕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__〕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__〕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镇上调整充实了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财政、纪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确保镇、村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到位。
二、强化责任落实
党委、政府出台了八委?号文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区域明确划分到路段、确定到人头,实行党政领导负总责,支部书记为该村责任人,驻村镇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坚决实行“谁牵头、谁负责、谁曝光、谁问责”。
三、强化宣传发动
利用各种会议、专栏、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舆论氛围。一年来,全镇共制作、悬挂永久性喷绘标语42幅,制作宣传专栏6期,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以会代训5000余人,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大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保健知识、引导群众破除迷信,增强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四、强化长效机制
一是对场镇中心和五大进出口沿线村配备专职保洁人员25人;二是镇财政计划拨出专款近15万元,专门解决场镇基础设施投入和人员工资;三是健全检查评比制度,每月全镇拉通检查评比一次,对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并通报;四是进一步落实“门前四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设施)责任制,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强化硬件建设
六、强化督查问责
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理办公室抽调力量,不定期对全镇范围内卫生治理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对工作到位不履职、尽职不尽心、尽心不尽力的人和事,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苍溪县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严格清洁城乡效能问责。凡被县以上曝光的相关驻村镇干部,停职下村担任保洁员,相关村书记一律停职6个月,专职治理本村环境卫生,整改到位后再复职。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水资源还处于一个有待开发的阶段,因此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然而在水力工程建设与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同其他工程相比,这一工程的环境影响更加广泛,对社会环境、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水文情势。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一个地方天然的水文状况与水文主体结构。例如:在大江大河上修建坝堤,来减缓水流速度,水体深度增加自净能力就会下降,库区水体体积上升后,水体温度也就出现了变化,水温变化意味着水体浓度、内部微生物以及水生生物的含量都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到水中一些生物,例如:鱼类的生长。在水库内部的水满了以后,也会造成四周环境的变化,地下水位的上涨,水体对环境包括对周围的土壤带来影响。
2.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同时也会对水库四周以及水库下游河道产生影响,例如:影响泥沙的淤积或者转移。
3.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对局部地区环境的调节作用,例如:四周的水库水温结构、水质---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库会对水库四周的气候与环境产生改变性的作用,如:温度、湿度以及降水量。水体的变化会对内部生物的生存带来影响,同时由于水质的变化也会对人体活动带来非常不利影响,而且在水体不断集中的情况下,也会为一个地方的地质结构带来非常不利影响,一个地方在水体的长期作用下,容易引发地震,给人们安宁的生活环境带来强烈的威胁。
4.水利工程施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对四周土壤环境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的,积极方面:在坝堤对水体的拦截下,四周的农田能够免遭暴雨、洪水的危害;通过对天然径流的拦截能够有效补充地表土壤的水分,然而,消极方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效控制了下游淤泥,造成土壤肥力减少,而且由于地下水位上涨也会出现大片的土壤质量下降的情况,例如:盐碱化、沼泽化。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占用大量的耕地,导致人口迁移与移民安置问题的出现,所占用的土地就是对农业发展构成威胁,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人地之间的矛盾,一旦移民无法被妥善安置,就会出现垦荒开荒的现象,甚至引发一些自然灾害问题,例如:水土流失,地震、地质灾害。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的废水、废弃物,这些废物会造成环境污染,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对一些旅游景点构成威胁,也就是说一些古建筑资源以及自然风光等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此外,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也就是说,水利工程能够为当地人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水利工程能够发挥调洪、防洪的作用,减少一些洪灾对于当地农业与人们生活的威胁,而且水利工程能够为运输提供良好的条件,改善河流运输状况,因为水运是一种相对廉价的运输,这样能够降低运输费用。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认识
水利水电工作人员要积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要身兼两份责任,一方面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识,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所以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生态问题放在主导地位,正确处理生态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生态问题才能真正维护水利工程的作用,使水利工程真正支持国家经济的建设,所以,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者,要树立工程建设与环境维护双方面维护的意识,要承担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生态维护的任务,明确这是历史使命,众多的水利工程建设者要积极努力,推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在对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时刻顾及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针对这一方面国家要在宏观方面加强管理,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工程建设的发展,例如:制定相关的污水排放标准,控制水污染问题,加强对排污权的管理,引入市场的调节与控制,再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来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控制。
2.完善生态水利改革
第一,完善流域管理制度革新。水存在于每一个流域内部,需要将流域作为水资源的管理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协调不同流域、水流以及河岸相互的关系,协调水体的各种功能,流域管理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例如:流域管理委员会来专门管理,其中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引入市场机制调节,对不同流域进行民主协商,各个用水户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流域的高效与协调运作。要加强流域内部的协商,也就是说流域内部有很多的省区与市区,而且不同的区域内都设有流域管理委员会,不同的省区之间要进行科学的民主协商,一旦出现一些与水有关的事物都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去解决,抑制矛盾的激化;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因为水市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非一个完全意义的市场,水权要在科学的条件下进行转让与交易;用水户参与管理,就是要全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监督与管理,时刻警惕水体与水质,只有这样全面发动人员,召集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对水体资源质量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加强流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从具体的每一个方面入手,例如:供水、节水以及排水等等都要加以调控与监督,甚至对于污水的处理等也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水务的统一管理,这也是区域水资源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三,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通过建立节水型社会来达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达到对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机制的引导,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其中,以此来促进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之间的一体化管理,其中政府要具有主导作用,要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达到对水资源的节约,加大资金投入,要完善相关的规划、方案以及其他制度方面建设,而且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节约水源在法律法规指导范围内进行,同时也要尽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社会宣传,鼓励广大社会群体积极节约用水,以此促进节水的社会化。
第四,加强水利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由于一般的水利事业都属于国家的事业,因此,要全面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完善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以此来促进水利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化,对于一些比重较大的水利国有资产可以通过授权经营的方式来进行运营,要确保权利和责任的明晰,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使其支持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
3.完善社会舆论的监督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建立健全公民的参与机制,因为公平是这项事业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实行专家评议、举行听证会等方面加强对水利生态工程建设的监督,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为人民群众提供顺畅的言论渠道,使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例如: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尤其是对现场的规划建设要严加重视,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集体决策,注重协调多方利益,完善内在机制的建设,建立起全面有效的水利事业,为全体公民提供充分的参与表达的机会,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全面监督。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我局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督查指导组分工合作,各项工作由专人落实,责任细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了我局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为各项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宣传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利用星期五职工会组织学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文件,强化干部职工参与意识;制作、长期悬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横幅1条,在办公楼、住宿楼过道以及花园内醒目位置设置美好环境宣传标语、告示牌等20余处;制作了涉及城乡环境治理“进机关”活动简报1期,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最新进展;发放环境卫生的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了周围居民的爱卫生、讲清洁的文明意识,激发了广大干群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一)开展机关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结合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的工作任务,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规定每天上班前10分钟为各股室、中心清扫保洁时间,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维持日常清洁卫生;每周五作为全局定期清洁大打扫除时间,彻底清扫卫生死角,并要求各股室、中心每周对本股室、中心清洁卫生状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评打分,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和通报,机关环境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实现美化、亮化、净化工作环境和人居环境。
(二)开展机关绿化和门面环境整治。为美化环境,打造“绿色家园”,我局对机关小区的花草树木、绿化设施等进行了治理;同时,向机关住户印发了《居民卫生标准》并组织集中学习,向门面租户印制了“门前双五包、门内达标”通知书,对外墙面张贴的部分广告、乱写乱画等情况进行了清理,打造了“内外环境皆优美”的机关环境。
(三)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借助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的契机,我局积极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系列活动,开展优化美化、文明劝导、文明新风知识宣传活动,同时大力开展股室(中心)卫生评比、评选、清扫、保洁示范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走基层”活动,组织单位内的青年团员到田坝子社区管辖范围内的菜市场、朝阳广场、交通下街等地组织清扫活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文明劝导和监督,正面引导宣传文明新风,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素质,参与社区共建、促进社区发展。
四、加大投入,支持发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局切实履行资金保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的落实。今年以来,我局通过多方面融资渠道积极筹集建设资金,保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事业的持续建设发展。一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为改造城市风貌、打造美丽提供强大的财力保证;二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支持示范创建;三是截止目前,共落实70万元经费用于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事业发展,保证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五、制度先行,考核保证
我局将环境治理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机关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将对局机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量化打分,逗硬奖惩,并将各股室、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六、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县财政部门2014年上半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实效,参照2014年度的工作考核细则已完成过半,但也要看到,全局在宣传工作上还存在信息上报少、内容更新慢,一些典型经验和亮点没有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工作的深度和积极性还不高等问题。
(一)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全局要牢固树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的工作思路,树立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工作理念,从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氛围。
(二)强化综合治理,积极创建文明单位
进一步查缺补漏,认真排查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结合财政部门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创建文明单位下狠功夫。
(三)强化档案管理,注重痕迹资料的收集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环境工程管理主要指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去制定环境工程技术的标准,并对环境工程中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这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我国环境工程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对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健全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我国在进行环境工程管理的时候,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没有比较完善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而且没有很多过硬的指标,这就导致在实施管理措施的时候,难以掌握好尺度;此外,由于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中的软指标过多,这会让管理人员在面对高难度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放弃念头,极大程度的阻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且会对管理工作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2)相关的管理人才比较短缺;我国在进行环境工程管理时,得不到比较显著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管理人才作为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支撑点,人才的短缺,会让很多的管理流程得不到有效的操作,不能将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3)城市居民缺少管理意识;很多的环境问题都是人为造成的,人们在对环境进行破坏和污染的同时,环境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例如: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天气、沙尘暴等一些气候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所产生的;此外,政府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因缺少必要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制定的管理决策也不符合现阶段的环境工程的发展计划,这样容易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2主要解决方法
(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想要有效的解决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它们是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实施的基本保障,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大环境工程监督管理的力度,这样可以促进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落实;同时各级的环境保护机构也需要完善自身的结构体系,以保证制定出的解决方案与现阶段的环境状况相符合;在进行管理体系实施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也要注意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促进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2)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在健全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在进行环境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的时候,要充分的将国情考虑进去,同时还应当与现阶段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让环境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的完善,起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工程质量、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规划设计环境工程的时候,管理部门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将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注意解决周围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规划方案得到了批准以后,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去执行,认真监督整个方案的执行情况,并且还要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将这些记录作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依据,更好的促进环境工程的发展。(3)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基本上都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有关,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对环境工程管理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管理质量,防止环境再受到污染与破坏,管理部门应当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切实的做好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管理部门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相关渠道加强环保的宣传,同时还可以举办环保相关的知识讲座等相关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向其讲解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进而提高人们的环保技能;还要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城市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绿色环境,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积极培养管理人才;我国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由于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落实下来,因此需要对管理人才进行积极的培养。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当采用比较多样化的方法,这样才能为人才培养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而且对于目前正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管理部门应当为其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还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更好的为环境工程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语
做好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防止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有利于资源的保护;针对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环境工程的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培养管理人才,切实的落实环境工程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林.浅析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16(01).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舒适的提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不完善的施工体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成水体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运用生态工程系统确立科学完善的施工体系、优化系统结构,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
1 生态工程的运用原理
在水利工程中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在运用生态工程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理:第一,循环再生的原理。将水利施工中所用的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维护,保证其循环利用。同时,将施工垃圾和建材废料,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第二,资源合理规划原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所占用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在专业的设计和规划下进行对具体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因地制宜建设合理的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荣。
2 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水利工程的施工会对环境造成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影响:第一,水污染。首先,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大量地排放施工污水,机械设备的检修过程也有废水产生,且带有油污,污水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水。其次,水利工程建筑中涉及到蓄水工程,水资源被拦截,从而引起下游的水资源的不均匀分配。第二,空气污染。实际施工中,车辆、机械设备的使用,大量的汽车尾气和机械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同时建筑材料的装卸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爆破工程所产生的灰尘,不仅仅影响着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健康,而且给附近的农田、植被等带来污染。第三,建筑废料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一般规模较大,耗材较多。施工人员需要在附近驻扎,带来一些生活垃圾,同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材和残渣,这些垃圾的清理不及时,直接污染土体和水体,空中悬浮物增多,造成不利的影响。
3 生态工程原理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策略
(1)系统结构优化。在水利工程设计时,运用生态工程原理以及具体的施工环境综合进行设计,将施工方案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制定出能够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最大化的施工方案。牢记工业时代对生态环境破环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将自然资源全面地运用起来,完善资源的管理。同时明确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工程的监管部门也要做好把控,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严格要求,包括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设备使用标准以及后期工程竣工后的合规检查,同时检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是否合理。利用信息的多元化和资源的规模化进行优化施工系统结构。
(2)建设与管理的生态化。在施工中实现建设与管理的生态化,首先关于工程的设计、管理、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是关键。使其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意义,现在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未来的自己,不能只顾眼前,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水利的建设,只有水利工程长远发展才能收获更多的利益。同时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科学地规划施工体系。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其中施工技术得到了优化、管理理念得到了创新。在水利工程中,科学的规划施工体系包括规划科学的施工布局以及运用生态理念进行施工。同时,对系统的内容了如指掌,包括施工范围、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等,在环保局的明确要求中对施工的环境、占有土地面积、蓄水量等方面数据进行综合地测评,得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污染;生态工程
最近几年,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一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生态工程是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现代化的工艺技术,从而解决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更加重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收。与此同时,充分的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将理论原则充分的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
1.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如果水利工程施工不能够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或没有遵循生态工程原理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首先,对于水资源造成的污染是较为严重的,施工过程中任意排放的污水会对下游的水域造成影响,如果污水长时间的堆积,就会深入地下水,影响周围居民的用水安全。其次,对于空气的污染,在施工材料的运输、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废物,加之地表干裂,更加重了对空气的污染,同时,施工设备、车辆等产生的废弃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还加剧了温室效应。再次是噪声污染,有些施工单位不分昼夜的连续工作,产生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健康极为不利。最后就是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很多施工单位并不重视过程完工后的垃圾处理,这对生态平衡的稳定性造成直接的影响,例如废弃的水泥和石灰粉等。
2.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原则
2.1循环再利用原则
节约能源的最好方式就是循环利用,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能够循环利用的材料,只是大多的施工单位都对此不以为然,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可以再利用的建筑材料收集起来,不懂得变废为宝的重要意义,甚至有很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没有将建筑垃圾处理得当,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够处理好建筑垃圾就能够极大的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2.2互补共生原则
互补共生原则有助于双方利益的实现,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垃圾,通过对施工中的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并结合自然工程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实现互补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就能够很好的体现互补共生原则,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们生存的土地仍然非常有限,水利工程对土地的占用不仅给周围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其中施工材料占用土地,产生的工程废料更是给土地资源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必须要遵循互补共生的原则,建立一种共生的绿色施工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
2.3主体空间利用原则
主体空间利用是生态学理论中提及的有关种群分布的概念,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有关的理念和方法,将环境保护的思想渗透到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而种群具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种形式,种群对于生态环境的正常循环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之前应该对周围的植物物种与动物物种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确保施工全过程不会对它们的生长和生存造成影响,必要时可以进行植物的移栽和动物的安全转移,在施工完成后恢复其原有的生存方式。由此可见,主体空间利用原则就是在空间组织问题基础上,做好科学、系统的施工规划,将土地、水源等问题进行更好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预定效应。
2.4经济环境效益协同原则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的水利工程施工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解决人类、自然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以及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尤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其对于人类发展与社会环境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施工模式,应用现代化的、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手段,强化经济环境效益的实现。与此同时,尽量的降低施工对于环境的不可逆破坏,在确保环境健康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实际上,可以利用此项优势来开发旅游业,为水利工程建设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水利工程施工生态工程系统分析
首先,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对水利工程系统的总体目标进行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存在人流、物流以及能量流和价值流等,这些会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水利施工区域的生态系统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效益与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水利工程施工的系统结构优化,生态工程系统是工程区域生态系统和工程系统构成的复杂大系统,它以工程为中心,顺应自然,遵循经济规律与生态学原理,立足于运行目标,实现生态工程系统结构的最优化,良好的生态工程系统结构,才能保证生态系统和工程系统之间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保证生态系统和工程系统的协调发展,提高生态工程效益,另一方面,系统边界有生态稳定条件包括环境质量以及土地和水源的利用等,同时注重施工管理中的人力与资金的投入,确保施工质量,严格的遵守我国规定的法律法规。最后,就是水利工程系统控制变量的识别,可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将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包括土地、水源、施工以及资金等,系统的控制变量中输入变量主要是水利工程的用料以及上下游的用水量,这是影响工程占地和临时用工量的依据,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源才能够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并且降低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更接近生态工程所要求的经济效益标准。
4.如何应用生态工程原理避免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某水利工程进行具体的调查探究,总结了防止水利工程施工对于环境影响的几种有效措施,首先,就是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当然,要充分的遵循生态工程的几个原则,施工人员要认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来制定总体的施工规划,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应当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根植于内心,时刻严防工业垃圾对土地、水体等的污染,提升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进行开山炸石操作时不要对周围居民造成太严重的影响,施工后期的垃圾处理工作一定要全面、高效的完成。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完善的施工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机制的建立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和管理,从而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与此同时,帮助构建更加健康的生态系统工程,实现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的协调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展开探讨,不仅阐述了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原则,还介绍了提升水利施工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只有充分的利用资源,并实行生态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增加水利工程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同时,对于减少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帮助,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以及生态效益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波减.绿春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0,(9):16-17.
关键词:高职;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训演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35-02
高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大部分是“理论灌输”教学。似乎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教师所讲授的基本方法,就找到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可事实上,很多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就会发现,在学校所获得的“灵丹妙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包治百病,甚至派不上用场。事实表明,许多在校时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却表现平平,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基本公式、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使用有很严格的前提假设。而实际工作环境却很复杂,已知的信息、资料往往不真实、不完整,很难完全获得如书中所假设的条件。若学生在学校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和教师灌输的公式、原理和方法,到实际工作生活中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这些公式、原理进行灵活的变通运用,就会产生“所学知识无用”的想法。这种现象虽然与经验的积累有关,但也暴露出高职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的问题。传统的重概念轻方法、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演练、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应该寻找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
高职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
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又称案例研究,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种有效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运用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由于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枯燥的理论阐述变成解决问题的研究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解读变成集思广益,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全方位思考、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已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医学、法学、经济、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实践。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以工程为依托、以经济基本理论为基础、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会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基本经济判断。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在各种经济政策环境下的经济评价。
以往的工程经济课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理论教学结束以后通常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环节。学生缺少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过程,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很难全面系统地理解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
学生只有在获取经济评价基本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即通过经济评价实训环节,进行真实演练,才能真正掌握对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这样,学生在学校时就可具备适应社会所必要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获得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将学校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工作生活的实际应用无缝对接,让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适应并胜任岗位要求。
另外,工程经济学是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为数不多的经济类课程,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哲学思维和经济效益观念的重任。经济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话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存在很大的争议性,提倡百家争鸣。这就要求教师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不搞一言堂,应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自由发言。
鉴于上述原因,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训环节势在必行。
高职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
教学和实训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工程经济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及实训环节,是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经济问题及对工程项目客观、真实的情形进行调查、收集和加工,整理成满足教学目标的案例和实训项目展开的。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通过思考、讨论、查找资料、动手演练,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最后经归纳总结,全面系统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全过程。
(一)教学案例与实训课题的选择与制作
案例教学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工具,实训环节以工程项目资料为演练对象。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训演练之前,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分析对象、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将资料编制成工程经济评价案例及实训任务书。案例与课题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
代表性(典型性) 工程经济案例应当能代表某种性质或类别的工程项目,具有同类项目的共性,能实现某个教学目标。一个恰当的案例,不仅应当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应当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度的仿真性 案例的内容(包括附图、附表)要基本真实或接近客观实际。所给的信息或资料是隐含的、比较零乱的。这样,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增加学习的乐趣,增强观察、分析和判别信息真假虚实的能力。同时,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地有探讨的余地,否则,学生会觉得太简单无趣,不值得思考。若教师有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研究以及工程项目经济决策等实践工作的机会,在保护好服务单位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将实际项目资料整理、修改,制作成教学案例或实训课题。
综合性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前期的理论模块学习时,各章节知识点往往比较零散无序且不够全面系统。这就需要通过后期的实践应用模块对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将其融合成有关联的、系统的知识。因此,案例和课题应当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时效性 经济评价与国家现行的法律、行业规范、经济政策等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所选择的案例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不断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政策、规范和制度。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与实训环节的实施
为了巩固学生已学理论知识,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及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应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基本理论教学结束后的1~2周内,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从而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施案例教学与实训环节把握好以下几点。
做好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的准备工作 进行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之前,教师应当亲自对案例和实训项目进行分析和演练,对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有充分的把握。同时要指导学生做好实训课的准备工作。对于信息量丰富或者比较复杂的案例和实训项目,教师应把案例和实训项目的材料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们先了解资料、查找收集相关的信息,为案例分析和实训环节做好准备。
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与经济评价实训环节更注重的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同一个案例或实训课题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是开放性的,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同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就可能有多少种答案,即使同一个人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其结论也有很大差别。教师在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中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互动,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有意漏掉一些重要数据或资料,让学生去发现并寻求解决办法。例如,进行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实训时,资料中有意缺少了基准收益率、产出物单价等重要参数。这就迫使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些重要参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在提问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潜力也被激发和挖掘出来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中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点评和总结 阐明案例或实训课题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焦点和难点。教师的总结可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例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从案例分析、课程实训过程中掌握了哪些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什么,从中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等。不能事先将自己认定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这会使学生成为只会回答问题的“理论高手”。同时,根据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对思考、讨论的成果进一步的完善,并形成报告书或计算说明书等成果。这样,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建设项目经济分析基本理论。
综上,本文对高职工程经济学课程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和设置实训环节做了探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可以完全取代课堂理论授课,也不能认为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训演练,就找到了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宝,因而,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检验已学的知识,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1]刘子操,刘璐.案例教学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2]黄有亮.工程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马立强,曾繁伟.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科学大众,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