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艺术风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近年我国动画产业在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开始了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探索,希望做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影片。尤其当以中国传统题材和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创元素的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在世界动画电影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我们不禁自问:为何这些影片没有在中国诞生呢?在动画电影诞生的初期,中国动画曾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风格闻名于世,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中衍生出来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以及特有的壁画风格,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散发出非比寻常的独特魅力。当今世界动画电影市场是一个战国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美、日动画以其成熟的商业动画模式加以流畅的绘画风格,在各自独特的人文理念支持下大行其道。欧洲动画则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配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创意开始登上世界的舞台。中国动画重新起步,迅速发展,要想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民族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下面笔者以传统艺术风格在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应用为例,进行相关分析,来探讨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原因,以期对现代动画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水墨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画,催生出了水墨动画。
(一)水墨动画中秉承了水墨画的人文精髓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气质和意境秉承老庄美学,认为天地(自然)之美为大美、至美。讲究道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在自然中与万物相和谐,便能达到豁达的胸境、高尚的情趣与精神的清澈安宁。水墨动画在其立意和构思上也秉承了这一特性,如《山水情》大气磅礴,山水纵横间配以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古筝,人在音乐中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的情感融入了音乐和山水之间。一部不到20分钟的片子将中国的人文自然观在水墨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牧笛》(图1),通篇都是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围绕着牧童牧牛这一线索,无论是清晨的树林、巍峨的群山、倾泻的瀑布,还是嬉戏的蝴蝶、飞翔的小鸟、健美的鹿群等,无不在悠扬的笛声中体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壮美。这些水墨风格的优美画面,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的情操,洗涤了人的心灵,使人更加热爱和亲近自然。这些动画片将水墨绘画风格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将美学的教化功能全部发挥出来。故事中,牧童的梦境从树叶化蝶开始,也潜在地将庄周梦蝶的人文自然观含蓄地表现出来。中国所特有的绘画工具下所表述的人文情怀、笔墨意境在水墨动画影片中传承下来,创作出了有着独特格调的优秀动画影片。
(二)水墨动画传承了水墨画的艺术风格
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在虚实相间、水墨淋漓的画面中创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配以线性风格的传统音乐元素,使观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享受。这一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国画技法,既是中国在一定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念的表达。在动画片的制作中运用这种风格,不仅是对于传统绘画风格的继承和普及,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与一般动画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与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就是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场景。其角色造型优美灵动,柔和的笔触中无不透露出诗一般的意境,将中国水墨画中不求其似而求其神的美学意境完全展现出来。欣赏一部好的水墨动画片,就如同在自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洗涤。水墨动画片的发展,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想要在电影屏幕上创作出水墨风格的艺术效果,其制作过程繁琐艰难。为了创作出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必须分层着色。除了背景制作,每一个画面必须分成多个层次,画在不同的赛璐璐胶片上,由动画摄影师分开进行重复拍摄。最后将所有拍摄好的片子组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光是用在摄影拍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也正因如此,虽然很多国家知晓了其制作方法,却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的毅力与耐心造就了水墨动画的奇迹。
(三)水墨动画的独特优势
1.水墨风格的动画片,在风格上来源于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因而在视效上具有独特性,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
2.水墨风格的动画,在写实中带有意象,尤其是作为背景的水墨山水,笔意大气,在气氛与意境的营造上有其特有的优势。水墨画虽然用色不多,但层次丰富、笔锋流畅,其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画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因而在对于自然的描述以及情感意象的表达上有着特有的优势。
3.水墨动画在人物和角色的表现上,更多的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笔触简练,线条流畅自由,在笔墨间就带有了生气和性格。如《牧笛》中的水牛和牧童,牛未动,其神已出;牧童未言,其意已到。
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片,在历史的舞台上曾一度辉煌,迄今光芒不减。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段”的短片,包括《鱼虾》《青蛙》《小鸡》三个小片段作为实验,总长10分钟。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大师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其后又拍摄了《牧笛》《山水情》等多部优秀的影片,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至此之后,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有过一段沉寂。如今,随着计算机的介入,许多通过三维动画制作模仿水墨动画效果的短片陆续出现,如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夏》等,也可看成是对传统水墨动画风格的延续。
二、民间剪纸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动画影片中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将这种形式的美术风格运用于动画影片的创作中,溯其源头,其创始的鼻祖是万氏兄弟的老二万古蟾。他经过多次试验,1958年成功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剪纸片。在以后陆续拍摄的《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中,技巧日渐成熟。万古蟾和他的创作伙伴们汲取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使各种类型的剪纸人物或动物在银幕上传达出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精灵活泼。这样的形式与许多传统的故事题材相融合,在动画影片的传播中将本土视觉艺术的特色完全展现出来,开创了民族动画风格的先河,为中国早期的动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剪纸动画传承了剪纸艺术中的民俗文化
剪纸动画是我国自创的,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源于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皮影戏和民间窗花。
剪纸艺术本身来源于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不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始终不失其纯朴和清新的特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题材的选择多为日常所见之物,或者民间传说中的吉祥之物,以赞美生活和表达美好愿望为主题,是我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的剪纸动画在内容和主题上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多以民间传说、寓言等惩恶扬善的题材为主题,其浓重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民间乡土文化的代表。如《除夕的故事》(图2),在题材上取自民间故事,一部以“年”除“夕”的少年英雄式的动画片,在形式上采用了剪纸片的拍摄手法。整部片子热闹喜庆,色彩运用大红大紫,构图饱满,装饰感强;在各种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上具机智性和幽默感,生动地将我国除夕这一传统的节日演绎出来。民俗文化中的喜庆、热闹、吉祥等特色跃然而出。一些年轻人对“洋节”的认同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这一来源于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同样也是普及传统文化的一剂良药,在舶来文化肆意横流的今天,这样的艺术形式显得弥足珍贵。
(二)剪纸艺术风格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剪纸动画,在艺术形式上参照民间剪纸,同时还吸收了皮影戏在运动和造型上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它来源于民俗文化,来源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开朗的性格特点。在造型上,线条流畅,具有民间剪纸中万剪不断、笔笔相连的特点;人物在运动时多为侧面,无透视变化,极富装饰性;在颜色上,色彩明快,色调饱和,往往选用带有浓厚的欢乐和吉祥的色彩。同时,它还注意吸收年画、装饰画等其他民间美术的特点,极具民族特色。
剪纸动画在制作上,是在剪纸人物(动物)的关节处,用细铜丝或者小黏粒联结,然后把它们放置在摄影机前逐格拍摄,也有个别非常灵活的动作和片段是用动画片的动画绘制方法拍摄的。剪纸片的摄制成本比动画片低,缺点是剪纸人物的表情变化和转面、转身都不能像动画片那么灵活自如,动作有局限。当有大幅度的动作片段时,需要不断地剪、不断地画、不断地拍。一部短短的剪纸片,同样的人物要剪许多个,并且难以避免人物动作长久保持同一个角度。这些局限,当然也成为它的艺术特点之一。在现代动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在电脑的虚拟平台上完成这一形式的动画制作,不仅可以避免其缺点,还可以将其在造型以及色彩上的特点和优势全部发挥出来。
(三)剪纸动画的独特优势
1.剪纸动画源于我国民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国独特的乡土特色。
2.剪纸动画的艺术风格朴实大气,富装饰性,深受儿童的喜爱。
3.剪纸动画平面造型、平面设色的特点既是其不足也是其特色,它根基于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动画影片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增加了动画影片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壁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壁画是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自周代以来,历代皇宫、墓室都有装饰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在北魏晚期的洞窟壁画里,就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的壁画造像,由于是绘制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壁画艺术有其特有的程式性特征。如在构图处理上,以平列式、辐射式、中心发散式为主;在平面造型上,线条概括简练,景物表现形式感强,人物表现多采用曲线;色彩鲜明简洁。以上中国壁画装饰艺术特色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为早期的动画影片所借鉴。尤其是壁画源于宗教,其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可以为神话题材的动画影片所参考和应用。如《哪吒闹海》这一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无论在人物造像还是场景造型上都借鉴了传统壁画的艺术风格。图3为《哪吒闹海》中的天宫图片。在对天宫进行表现时,影片采用的是从上至下的表述方法,有九重宫的意味。同时在构图上运用传统的对称式构图以体现皇室的威严和气派,采用了佛教中常用的发散式的佛光造型,以体现神的居所。在天宫的场景中更是加入了飞天的表现。对比图4中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不难看出其渊源。这样的借鉴和改变,是在新时代下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流畅的线条下使影片具有了浓烈的中国味道,打上了鲜明的中国标识。
以上主要介绍了传统艺术中的水墨艺术、剪纸艺术、壁画艺术在中国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借鉴与应用,正是由于对这些艺术的应用,使得这些早期的动画影片具有了浓厚的中国底蕴。中国的人文精神、民俗文化、传统造型风格融入其中,在世界动画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继承传统动画的优势特征,融合当代的审美意趣,将决定我们的动画影片究竟能走多远。继承与发展这一永恒的命题仍然摆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王璜生,胡光华.中国画艺术专史・山水卷[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关键词】皮影 艺术风格 当代动画
一、传统皮影艺术风格分析
(一)皮影的由来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门傀儡艺术,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因病去世,汉武帝日夜思念,荒废朝政。手下大臣李少翁在一次出行中,受到倒影启发,便用棉帛参照李夫人容貌制成了第一个皮影影像,并请汉武帝观看表演。汉武帝观后,龙颜大悦,从此皮影戏就流传了下来。
(二)皮影的造型风格
皮影戏作为独具韵味的传统民间表演形式,其造型风格也颇具特色。皮影人物由于需要用五根竹棍来操纵,所以其造型方法有其标准的模式,其身体大致分为13个部分,这些部件都是用皮料经过精心的雕琢连缀而成的。
皮影人物在结构上大多是上身和双臂较长,下身较短;形象上是以侧身的五分脸或者七分脸的平面图形来展现,以在表演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传统的皮影人物造型风格中,大部分都要按照戏剧行当来进行设计制作,跟戏剧中一样,也分为生、旦、净、丑。例如:阳刻、镂空脸型的方法大多用来刻画文雅的生、旦的角色,可以表现出人物善良或嫩白;而阴刻、实刻脸型的方法则是对于一些花脸、丑脸的角色进行刻画,以便于勾勒出人物的阴险和邪恶。
二、传统皮影艺术与当代动画作品的结合
(一)造型上的结合
皮影艺术独特的造型方式可谓是独创一派,其形象生动有趣、线条流畅,独具特色。例如在《张飞审瓜》《指鹿为马》等影片中都采取皮影艺术的造型手段,角色头部造型借鉴采用了五分或者七分脸的剪影形式,身体也分上下臂、上身、下身、双腿、双脚几个部分,真实的皮影人物是将这几个部分用线连缀而成。
在皮影风格的动画当中,不再是普通动画的造型方式,而是仿照皮影的造型手段,将人物的侧影分为几个关键部分,然后再采取关节、身体连接处重叠的方式,再加上后期软件的加工制作使皮影风格的动画影片在视觉上不仅延续了传统皮影的艺术特色,还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运动规律的结合
在普通动画影片中,其动画规律如走路、跑步、动物运动、风、雨、雷、电等,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变、夸张,都非常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传统的皮影表演中,不论是人物、动物的动作还是一些自然现象,其运动规律都与现实生活相差很多,是人们在皮影表演以外的环境当中接触不到的。
在皮影与现代动画结合的影片当中,影片中的运动规律则是将普通的、贴近生活的运动规律与皮影戏表演过程中的动作规律结合起来,使这种风格的动画既符合动画方面的审美需求,又延续了皮影艺术表演的动作特征。这种独具特色的影片大多采用以身体各部分的重叠处为轴心来做各种运动的方法,形成了一种皮影动画独有的运动规律。这种运动手法不仅摆脱了传统皮影戏人手操纵的局限性,而且还更加灵活、生动,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试听语言的结合
在普通动画影片中,镜头语言中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共5种。镜头语言丰富有内涵,不同景别的镜头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而在传统的皮影戏表演中,采取荧幕式表演,人物在一个精心布置的大场景中进行表演,这种方式对于现在这些生活在快餐文化里的人们来说难免枯燥、乏味。
在新兴的皮影动画中,则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皮影戏的大场景中,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也可以在影片当中加入适当的镜头语言,例如远景和全景都是比较大的景别,都表现的是比较宽广的景物空间,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能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近景和特写则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从空间视觉上能产生一种紧凑感,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冲击,不再像传统皮影戏中只有一个景别使人感觉到疲劳。在配音上,不再是戏剧唱腔,而是在继承了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音乐以及配音,这就给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上带来了冲击,非常具有震撼力。
(四)剧本选题上的结合
剧本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原创、改编和移植三个部分。在动画和皮影的选题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皮影戏所表演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神话寓言、民间传说、历史演义、爱情故事等。这些大多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很多动画剧本的创作也多源于此。皮影的剧本大多是改编而来,如戏剧、传说、名著等,这都是具有强烈的中国色彩的。在与动画的结合中,不能对原作进行照搬,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剧本。如动画《桃花源记》对原著进行了概括与创新,不会给人照搬原著的感觉,很有现代特色。
三、传统皮影艺术风格动画的发展
(一)现代中国动画风格发展现状
在当下,由于国家的各种鼓励政策,许多大型企业转身投入动漫产业,产生了大量的动画作品。但大多作品粗制滥造,缺乏属于中国本土的艺术风格。许多作品都模仿当下很流行的日本、美国动画风格,人物形象设计没有个性可言,动作设计也生硬、缺乏美感,剧本更是缺乏创新,许多作品都是在老故事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使观众看不到新的、有营养的动画。真正具有中国意境之美的动画少之又少,大多数作品不仅缺乏中国的文化内涵,更加缺乏艺术品位。
(二)传统皮影艺术风格动画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为民族动画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作为传统民间工艺之一的皮影艺术,为我国的动漫事业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其在现代皮影艺术风格的动画中,是对原始皮影的一种发展和提升。需要我们在领悟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以一种新时代的形式进行创造,寻找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努力打造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动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皮影艺术风格的动画通过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结合能走得更长、更远,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1]张宇.中国民间美术与动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传统艺术风格 动画影片 人文精神
近年我国动画产业在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开始了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探索,希望做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影片。尤其当以中国传统题材和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创元素的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在世界动画电影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我们不禁自问:为何这些影片没有在中国诞生呢?在动画电影诞生的初期,中国动画曾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风格闻名于世,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中衍生出来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以及特有的壁画风格,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散发出非比寻常的独特魅力。当今世界动画电影市场是一个战国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美、日动画以其成熟的商业动画模式加以流畅的绘画风格,在各自独特的人文理念支持下大行其道。欧洲动画则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配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创意开始登上世界的舞台。中国动画重新起步,迅速发展,要想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民族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下面笔者以传统艺术风格在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应用为例,进行相关分析,来探讨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原因,以期对现代动画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水墨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画,催生出了水墨动画。
(一)水墨动画中秉承了水墨画的人文精髓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气质和意境秉承老庄美学,认为天地(自然)之美为大美、至美。讲究道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在自然中与万物相和谐,便能达到豁达的胸境、高尚的情趣与精神的清澈安宁。水墨动画在其立意和构思上也秉承了这一特性,如《山水情》大气磅礴,山水纵横间配以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古筝,人在音乐中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的情感融入了音乐和山水之间。一部不到20分钟的片子将中国的人文自然观在水墨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牧笛》(图1),通篇都是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围绕着牧童牧牛这一线索,无论是清晨的树林、巍峨的群山、倾泻的瀑布,还是嬉戏的蝴蝶、飞翔的小鸟、健美的鹿群等,无不在悠扬的笛声中体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壮美。这些水墨风格的优美画面,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的情操,洗涤了人的心灵,使人更加热爱和亲近自然。这些动画片将水墨绘画风格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将美学的教化功能全部发挥出来。故事中,牧童的梦境从树叶化蝶开始,也潜在地将庄周梦蝶的人文自然观含蓄地表现出来。中国所特有的绘画工具下所表述的人文情怀、笔墨意境在水墨动画影片中传承下来,创作出了有着独特格调的优秀动画影片。
(二)水墨动画传承了水墨画的艺术风格
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在虚实相间、水墨淋漓的画面中创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配以线性风格的传统音乐元素,使观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享受。这一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国画技法,既是中国在一定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念的表达。在动画片的制作中运用这种风格,不仅是对于传统绘画风格的继承和普及,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与一般动画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与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就是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场景。其角色造型优美灵动,柔和的笔触中无不透露出诗一般的意境,将中国水墨画中不求其似而求其神的美学意境完全展现出来。欣赏一部好的水墨动画片,就如同在自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洗涤。水墨动画片的发展,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想要在电影屏幕上创作出水墨风格的艺术效果,其制作过程繁琐艰难。为了创作出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必须分层着色。除了背景制作,每一个画面必须分成多个层次,画在不同的赛璐璐胶片上,由动画摄影师分开进行重复拍摄。最后将所有拍摄好的片子组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光是用在摄影拍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也正因如此,虽然很多国家知晓了其制作方法,却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的毅力与耐心造就了水墨动画的奇迹。
(三)水墨动画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