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乳品安全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乳品产业链特点
奶产品加工的专业化程度高,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1.原奶收集与筛选和过滤。2.储藏,对奶脂进行分离及标准化 3.进行巴斯德杀菌(关键环节) 4.原奶均质化过程 5.除臭过程6.产品细化过程(加工成液态奶、奶酪、奶粉等)7.包装以及冷藏8.最终产品的分销。在这一过程中涉及了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多个主体。形成了是以种植业为前提、奶牛养殖业为基础、乳制品加工业为龙头的长链条产业。乳制品产业链可以被描述为乳制品沿着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如下图:
乳品生产加工过程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决定乳品产业链不同于一般制造业,具有生物性、复杂性、地域性、保障性等特点:
1.乳产品自身的生物性
乳制产品的生物性表现在原奶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奶牛品种、饲养条件、自然环境等直接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健康营养程度。原奶储存加工后,要求进行除菌防腐处理,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全过程对保鲜的要求很高。在我国一般原奶从生产到加工都在24小时以内。整个从原奶到产成品的物流过程都要求有低温冷藏设备。乳制品的生物性特点还表现在不可回收加工,过了保鲜期的产品不能再循环利用,必须进行及时处理。
2.乳品产业链的管理复杂性
乳品产业链的构成主体多,所涉及的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他们在地域位置,经营规模与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行为模式差别很大。从不同主体的员工素质上看,包括文化程度较低的原奶加工农户,也有乳品加工企业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各种有饲养、产品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行为方式相差也大,增加的沟通的难度和管理复杂度。
3.乳品产业链分布地域性
根据乳品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从产奶到加工、经流通贮存到消费者的时间较长。由于乳品生物性和不可回收利用,在保鲜期到来时必须当废物处理。一方面乳品企业控制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地域分布来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倾向于购买新鲜的乳品,导致乳品产业分布具有明显地域特点。
4.乳品产业链的保障性
从需求角度看,几乎所有用户是在高度关注乳品质量安全状况下,进行口味和价格比较而作出选择。另一方面,乳品作为日用食品,国家对其质量安全也制定出了很多严格标准和法制,任何乳品企业无法回避。因此乳品产业链必须把保障“质量安全”的目标放在首要位置。
二、乳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乳品产业链长具有自身的特点,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虽然我国奶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端。在乳品产业链涉及的饲料生产、良种培育、奶牛饲养、原奶收购、冷链贮运、牛奶加工,流通分销等环节存在如下一些现象与问题。
1.原奶生产环节中的“小,散、低”现象
从原奶生产组织上看,奶户与企业彼此独立,双方缺乏稳定的利益保障与长期契约。我国奶牛饲养以小规模生产、分散的农户饲养为主,户均饲养规模为3头~5头,饲养奶牛数量在20头以上的规模经营比重不到1/40。牛奶饲养分布广,人牛混杂,分布分散。奶牛单产水平低,2000年我国奶牛年平均单产大约3000千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7000千克的平均水平。原料奶质量不稳定,有80%牛奶生产是手工操作,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一直制约乳制品质量提升。
2.乳品加工企业生产能力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
乳制品加工企业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4年干乳制品前10位企业集中度不到22%,市场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虽然近几年市场集中度呈不断提高的趋势,当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2005年其中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上的企业14家,500吨以上的19家,前100强企业日平均处理能力不到300吨,而国外的大型乳业企业日处理能力平均超过2000吨。
3.销售流通环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乳品行业是朝阳行业,许多地方政府处于利益考虑保护支持本地企业发展,限制公平竞争进行区域分割。乳品标准不统一,卫生部,农业部,技术监督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等不同部门制定各自标准,使企业往往无法适从。
4.物流运输环节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乳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很少有专业的物流公司提供整套产业链物流方案。运输商很多是个体户,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而在美国,奶站数量正逐渐减少,牛奶被直接运送到牛奶加工企业所在的城市,由于大型运输设备增多,运输时间延长,运输商不得不寻求规模效率,从而使美国牛奶物流业几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奶业加工商通常不承担牛奶的运输与物流(Erba et a1.'4', 1995 )。
三、优化乳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的对策
乳品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整体产业链的质量安全,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我国乳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首先提升产业链的质量安全,可以从如下几个主要环节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保障质量安全。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加工企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链的一体化
乳品加工企业是乳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是发展我国奶业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乳品产业链运营效率和保障质量安全的主要推动力。通过政策导向,开拓融资渠道、依托优势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并购重组,形成知名品牌、资本雄厚的大型乳业集团。依靠具有较高管理水平、有很强影响力的加工企业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乳品龙头企业应当考虑奶站和奶农的利益,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较为稳固的利益共同体,以维持乳业产业链中奶源的稳定,通过加强产业链间不同环节的协作,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的产业化链条。
2.积极引导科学消费观念、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乳品消费需求的发展与变迁是促进乳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原动力。要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健康消费,通过广告宣传是广大居民真正认识到喝奶的好处,养成喝奶的习惯。本土乳品企业要调整优化乳品结构,通过产品创新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多种多样的产品系列,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杜绝不合格品上市,对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处理决不姑息,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3.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
乳制品产业链涉及奶农、饲料生产商、兽医、收奶员,及加工、贮运、销售人员到最终消费者各种角色,一个环节存在疏忽就可能造成乳中抗生素残留、微生物污染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安全与健康风险。因此必须提高乳业产业链上全体成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消除隐患,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
由于乳品产业链中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建立有效的信息的获取、管理与交换是成功实施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的关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相关乳品企业(或个人)利用Internet技术结成动态联盟,提高乳品产业链的信息传递效率,从而可以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HACCP体系(HACCP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危害进行及时评估,预防食品安全问题。HACCP体系目的是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目前被国际组织认为是提高食品安全的基本手段,它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也申请并通过了HACCP认证,但对于牛奶的生产、销售、贮运环节中的HACCP则很少也难于执行,因此需要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尽快按照HACCP原则制订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质量安全规程。通过Web技术的集成,完整的生产、运输与销售过程信息,对乳品产业链的每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真实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在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后快速响应,确定原因从而明确界定乳品产业链不同环节相关主体的责任,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4.积极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作用,完善配套服务
政府必须加强对乳业扶植,制定优惠政策,在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乳品产业链相应扶植。通过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积极引导乳品行业投资、产业结构、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化。要充分利用国家各种农业科技跨越发展计划,加强奶业技术的自主研发。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加大良种繁育、饲养技术的推广,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推广实施胚胎移植工程、先进、实用的奶牛饲养配套技术,推行规范化饲养和机械化挤奶,强化疫病防治。
另外,还要积极消除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协调各主管部门形成统一的政令与制度,避免“政出多门”。加大法制法规建设与执行力度。 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包括乳品在内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及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等。
发挥行业协会和各种自助合作组织的作用,积极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特别是优化物流服务。同时开展提高奶弄奶牛饲养与日常管理的技术培训,开展疫病防治知识、质量安全、政策法规普及的等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FAO(1999).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Wei Anning and viney Andew (1999) China Dairy Economy Demand supply and Trade
[3]Griffin Michael (1998)Overview of the world Dairy situation: chang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airy Industry
[4]付小波等:中国奶业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与对策.国农学通报,2005(8)第21卷8期
[5]颜景辰:中国奶业发展前景与展望.世界农业,2004(1)
[6]刘成果:乳品质量安全是奶业的生命线.中国奶业,2004(6)
[7]孙世民等:我国优质猪肉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中国畜牧杂志,2004(5),32~34
[8]韩高举:中国奶业发展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2005,3
[9]李传威:乳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对策研究.东北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论文,2004,6
[10]何玉成 李崇光等:中国原奶生产与乳品加工之间纵向组织关系研究.农村经济,2003(6):6~10
关键词:社会责任 乳品企业 评价指标 实现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乳品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近年来,乳品行业的竞争态势日趋加剧,虽然国家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但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乳品企业间的恶意炒作,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奶农的切身利益,还影响到乳品企业的长期效益和中国乳业的健康发展。这充分暴露出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和乳品行业监管的漏洞。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以及真正地实现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乳品企业作为国家的公民之一,应以企业与社会互动共赢为最基本的经营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各项日常运营活动之中,不仅要对股东、债权人、员工,还要对消费者、奶农、经销商、竞争者以及社区、社会承担力所能及的经济、法律、伦理、慈善等方面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的坐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是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秘诀。
二、乳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
按照西方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来评价中国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以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根据乳品行业的经营特点和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构建了一套乳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既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标准,又符合中国乳品企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有助于乳品企业随时监测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既可以对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对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纵向比较,正确认识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多赢互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真实、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更好地监督乳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可以为自己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当然,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乳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
三、乳品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通过建立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的长效联动机制,提升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效应,推动企业、乳业和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1.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首先,要提高乳品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功利性地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在符合国家法律的硬约束和社会伦理的软约束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才能持续发展。其次,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氛围,至上而下地将社会责任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中。最后,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常态,主动根据乳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定期评价、管理、改善并及时披露自己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构建外部激励机制。首先,政府应成为乳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助推器,大力宣传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倡导企业积极参照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来补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一些损失,鼓励并支持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其次,行业协会可以参照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每年对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地评价,评选出“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最后,媒体应对“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舆论宣传,提升企业的美誉度,从而影响社会公众的购买决策和乳品企业的销售收入。
3.建立外部监督机制。首先,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乳品企业的经营活动,对践踏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其次,政府应明确农业、卫生、质检、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不能仅仅依赖乳制品的抽检结果进行监管,而应对乳品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控,尤其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结果提供的预警信息,督促乳品企业全面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最后,行业协会、媒体和社会公众都应加入监督乳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队伍,形成一个高效多层的监督机制,促进乳品企业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相信通过构建立体多维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我国乳品企业一定能真正担负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营养的乳制品,实现企业、乳业、社会的良性发展和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张喜才,张利庠.中国乳品行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J].中国乳业,2009(10):21
论文摘要:经过10年超常规发展,中国奶业如今似乎到了瓶颈期,三聚氰胺事件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中国乳品业今后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蒙牛乳业为例,运用SWOT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纵观中国乳业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乳业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奶业总量翻了两番,至200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排行第三的产奶大国。中国乳业的飞速发展似乎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又一个春天。直至三聚氰胺事件人们才意识到连续快速发展隐藏的泡沫成分。此次事件根源在于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国内乳品业遭受巨大打击,消费者对国内奶业失去信任,外资乳企加快扩张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乳企丧失了与外资乳企在高端奶竞争中已有的优势。就连蒙牛、伊利这两个国内知名大品牌也难逃厄运,连续亏损、金融危机使蒙牛面临着被外资控购的危机,人们开始怀疑,中国乳业真的到了“过冬”的时候?本文以蒙牛乳业为例,运用SWOT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一、 蒙牛乳业的发展过程
1999年7月,蒙牛乳业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从1999年到2005年,蒙牛销售收入从4365万元跃升至108亿元,短短七年时间,蒙牛增长240多倍,以“火箭速度”经历了神话般的发展,创造了在诞生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销售奇迹,荣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第一名”。从2008年9月11日 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开始,中国乳品行业的 “汶川大地震”爆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此次事件中,蒙牛也未能幸免,媒体曝光其含有三聚氰胺成分。机遇与威胁并存的今天,蒙牛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
二、外部机会分析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消费者信任感增强: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一次机会,蒙牛乳业借此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以此为契机,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度。前段时间,“额外”召回承受几十亿损失的蒙牛,成为液体奶市场恢复最快的品牌,在责任与安全的天平上,蒙牛添上了“诚信”这个最重的砝码。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新将蒙牛列入了家庭采购的必需品名单。蒙牛主动背负巨额损失的诚信举措,赢得了众多消费者信任,直接促成了其销量的增长。政府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乳业一直很重视,1997年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奶业发展目标,加大了奶业扶持力度。潜在需求巨大:中国人多年养成的喝奶习惯不会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变,“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外品牌价位高仍然是多数人难以逾越的槛,内地品牌机会依然存在。中国消费者市场巨大,城镇化可提升居民乳品消费水平。
三、外部威胁分析
外资恶意收购:由于信贷紧缩,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将4.5%的股份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蒙牛股价严重缩水,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蒙牛可能面临着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购买这些被抵押的股权,其控制权的归属受到严重威胁。潜在竞争者: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品业重新洗牌,很多钟情蒙牛乳品的消费者分流到其他品牌中去;此外,由于对国内乳制品失去信心,更多人选择国外品牌,这些都构成蒙牛乳业的外部威胁。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国13亿人口中,乳制品有效消费者只有6000万人,由于长期不消费乳制品,大部分人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而引起腹痛等症状,使人们不喜欢消费乳制品的现状恶性循环。
四、内部优势分析
品牌效应,忠实的消费者:蒙牛品牌已深入人心,不论是味道还是产品质量,一直被消费者认可,大品牌的优势在于有大批的蒙牛忠诚消费者,不会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断然否决他们一直钟情的品牌。企业文化塑造的凝聚力:蒙牛构建和践行了企业文化的三条主线:一是大胜靠德,讲责任,重使命。蒙牛从始至终致力于营造一个追求正确、崇尚正义、充满正气的“三正氛围”,造就“三全员工”——全心、全力、全时;二是大智靠学,讲智慧,重方法。三是大牌靠创,讲品德,重创新。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推动了蒙牛的迅速发展,使品牌越打越响。领导者魅力:蒙牛的成功与牛根生密不可分,牛根生注重义气,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大气财富观,这成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蒙牛团结奶农、经销商等价值链伙伴的原因。创业时,牛根生凭借个人魅力将原伊利的一干大将拉拢过来,形成蒙牛的团队骨干,可以说蒙牛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位领导者。
五、内部劣势分析
全员素质的提升:蒙牛尽管过去有着奇迹般的发展速度,但是人员构成比较草莽,素质参差不齐。在新的市场挑战之下,目前的人员构成能否支撑持续高成长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以蒙牛为代表的众多中国企业,以绩效导向为管理体系,高业绩目标服务的实用管理手段成就了蒙牛,但随着未来的市场变化,“旧版”管理体系必将被淘汰。资金链断裂:金融风暴、三聚氰胺事件无不给蒙牛乳业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连续亏损使蒙牛的现金流断裂,目前还面临被外企恶意收购的危险,蒙牛能否顺利度过难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乳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泡沫成分,现在整个乳业发展给人们的总体感觉体现在两个字:“快”和“乱”。这种不和谐的发展势必造成乳业经济的衰退,可以说三聚氰胺事件是一个导火索,引出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涉及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毛远华.蒙牛文化的启示.《中国有色金属》[j].2008,15:59.
[2]刘帅,刘亮.我国乳业的swot分析.《中国乳业》[j], 2008,6:17-19.
[3]魏琢.看蒙牛品文化.《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j].2008,1.
关键词:乳品 掺假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S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28-02
1 牛乳及其乳制品概述
牛乳是母奶牛乳腺分泌出的一种白色带有淡黄色、不透明、微甜的液体,它具有胶体特殊性质,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幼畜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牛乳是87%-88%的水分和12%-13%的干物质组成的。它含有脂肪、蛋白质、乳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许多营养物质,到目前为止已经知道牛乳中有一百多种化学成分是人体需要的。牛乳的营养成分组成比较稳定和均匀,而且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许多营养成分能够促进人类生长发育及维持健康水平,所以牛乳成为了人类最完善食品的种类之一,人们把牛乳作为了婴幼儿断奶之后补充的基础食品,同时牛乳也成为了开发各种食品的基础。自90年代我国出现了居民对乳品消费的高速增长,乳品工业已成为我国农业、食品工业的最大的亮点。虽然乳品工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大力的发展,乳品工业的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飞跃,但是乳品的质量依然是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牛乳的质量检测。目前我国牛乳掺假现象比较的严重,下文将就牛乳掺假的主要手段及检测方法展开研究。
2 原料乳掺假概念及常见掺假物质
2.1 牛乳中掺假的概念
部分人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或者想掩盖生牛乳真实的品质,向原料乳汁中添加低成本或者没有营养价值的物质等施假掺杂行为。比如,为了提高牛乳品质加入了非食用物质或者有毒害的物质;为了能让生鲜牛乳提高质量而加入了防腐的物质,使这些掺假的牛乳能够通过一般的感官检验,不易被检查出来。
2.2 常见的掺假物质
牛乳时间过长会变酸,加碱就可以降低酸度。还有的向牛乳里加甲醛、亚硝酸盐是为了达到防腐的目的。牛乳的乳蛋白检测含量低,不法分子会加入三聚氰胺或者尿素等含氮的物质。现在掺假物质越来越多样化了,已经发展到掺加植脂末、水解动物蛋白、水解植物蛋白。与此同时,掺加手段花样百出了,不只是单单的掺加某一种物质,而是将几种物质用不同的方法搭配联合使用掺加到牛乳中去。
3 原料乳中掺假物质的定性检测方法
3.1 原料乳中掺水检测
原料牛乳相对密度检测法:检测工具:乳稠计。正常原料牛乳的相对密度为1.028~1.032kg/L(20℃/4℃)之间,若检测牛乳相对密度低于1.028,说明牛乳中已掺水。每加10%的水能使比重降低0.003。将200ml牛乳沿着量筒内壁倒入量筒中,将乳稠比重计放入,静置3~5min,然后读取密度值,如果密度值低于1.028则为掺水乳。掺水量计算公式:牛乳中掺水量%=(正常牛乳的相对密度-被测牛乳的相对密度)/正常牛乳的相对密度×100%
3.2 原料乳中掺入非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3.2.1 三聚氰胺检测
三聚氰胺分子中氮的含量达到了66.7%,我们现在采用的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和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时,不能够区分出是否为蛋白质中的氮含量,只能测出氮的含量。三聚氰胺含有大量氮元素,有些不法分子为了增加牛乳及乳制品中的含氮量,以此冒充高蛋白乳制品,将工业用品三聚氰胺掺加到牛乳及乳制品中,这样既能通过质量检测又可降低成本。工业用品三聚氰胺本身就有一定的毒性,它会对人的泌尿系统造成伤害,人们长时间食用这种伪劣的乳制品后会导致泌尿系统产生结石,还会严重的损害婴幼儿的身体,更严重会危及到生命安全。在2008年8月爆发的某奶制品公司大量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后,在原料乳添加三聚氰胺这种行为对我国食品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卫生部规定原料乳必检三聚氰胺,要依据国标G/T 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检测,还规定了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属于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我国乳及乳制品三聚氰胺的检验还可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三聚氰胺测定。液相色谱法:将30ml的乙腈加入到充分混匀的15g原料乳样品(准确至0.01g,置于5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剧烈摇晃约6min,最后加水定容到满刻度,充分混合均匀后静置3min,可以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上清液并用针式过滤器过滤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上机检测。
3.2.2 硫氰酸钠检测
硫氰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粉末状化合物,它可有效地抑制细菌、达到保鲜的目的,但这也成为不法奶户在原料乳掺假的物质之一。它和三聚氰胺一样具有很大的毒性,少量食用后就可能给人的身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2008年12月12日中国卫生部的《食品中可 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 中规定向乳及乳制品中添加硫氰酸钠属于违法行为。硫氰酸钠与铁盐生产血色的硫氰化铁,可以用化学试剂FeCl3检验原料乳中是否掺加硫氰化铁。
3.2.3 尿素检测
乳制品的质量检验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指标就是蛋白质含量,尿素中含有较多的氮元素,很多不良厂家为了提高乳品中的含氮量,向牛乳中添加尿素,伪造了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假象。乳品中掺入尿素后不仅会影响乳制品口味,消费者食用后还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中毒现象危及生命。我们可以通过格里斯试剂法来检测尿素,找出掺加尿素并拒收这部分异常乳。检测尿素掺假仪器及试剂酒石酸,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0.05%亚硝酸钠溶液,浓硫酸。检测方法配制格里斯试剂方法:准确称取8.9g酒石酸,1.0g对氨基苯磺酸和0.1g盐酸萘乙二胺,在研钵中将三者混合研磨后装入棕色备用。称取检验样乳品3mL放入大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05%的NaNO2溶液0.5mL,最后加入浓硫酸1mL,将橡胶塞盖紧摇晃均匀。等到里面的泡沫完全消失后向试管中加入大约0.1g格里斯试剂,再充分摇晃均匀,待30分钟后仔细观察结果。如果牛乳掺加了尿素它会保持不变色,可以确定样品为异常牛乳。如果牛乳不含有尿素,它会变成紫红色,则说明此被检牛乳中不含尿素,可以确定为合格牛乳。
3.3 原料乳中掺入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在奶牛饲养或产奶过程中由于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治疗疾病,导致了抗生素残留在牛乳中,这是乳品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抗生素也被人为的掺加到了乳及乳制品当中,这样可以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抗生素对乳只产品的风味会产生很多有害的影响,消费者长时间的食用含有抗生素的乳制品身体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例如人的身体会降低对抗生素类药物的敏感度,使身体里面肠道菌群受到破坏不能有效的工作,肠道细菌耐药性增加等等。牛乳中常见的抗生素主要有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氯霉素类等。乳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很多,根据检测方法的原理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理化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和免疫法。
3.4 原料乳中掺入蛋白质类的检测
动物胶原水解蛋白来源于动物皮革、毛发等下脚料,掺入到乳品中不仅会影响乳的口感和风味,还会改变牛乳的溶解度,若消费者长时间食用这种营养价值低劣的乳制品,将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羟脯氨酸在正常胶原蛋白中含量大约为13.5%,是胶原蛋白所特有的氨基酸, 而不存在其他蛋白质中。因此我们判断乳品中水解动物蛋白的掺假,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出羟脯氨酸在乳中含量来鉴别。还可使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色谱法判断乳蛋白和水解动物蛋白组成差异较大的氨基酸,从而半定量地检测牛乳中水解动物蛋白的掺入比例范围。
氨基酸:国家强制规定很多乳品的检测项目,尤其是乳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在市场上很多的乳饮品种繁多,大多数以牛奶为原料生产的,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有一些乳品厂把一种氨基酸(特别是甘氨酸)或者氨基酸螯合物替换成了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原料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增加自己的利益。如果我们用国家规定的凯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检测为合格,这其实属于欺骗消费者。由于正常情况下新鲜牛乳中游离的氨基酸比例含量是一定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乳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判断乳品中是否添加了单一氨基酸。我们通过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与含量是否高过正常值,当牛乳中游离甘氨酸含量大于 50g/L时,可判定添加了甘氨酸 。
原料乳中掺入糖类物质:不法分子为了降低成本,使牛乳粘稠,在乳品中掺加糖类物质有淀粉、糊精等。牛乳中在添加糖类会影响乳制品的风味,使乳制品可能出现糊状。我们可采用淀粉经糊化后遇到碘变蓝色的化学方法来鉴定乳品中是否淀粉掺假:先用试管吸取10mL乳液,放入小烧饼里,经过加热煮开,然后放置等到常温之后,往里加入几滴0.1mol/L浓度的碘液,如果牛乳中出现蓝色说明乳液里掺入淀粉等。在盐酸溶液里蔗糖可以和间苯二酚发生反应,出现红色。我们可以从这个现象来判断原料乳中是否加了蔗糖。我们通过观察掺入淀粉、米汤和糊精等物质的牛乳,会出现粘稠感,再将牛乳倒入玻璃杯中观察,如果发现牛乳流淌的比较慢而且在加热后有容易出现糊锅的现象,这就可以判断牛乳里掺加了糖类物质。
3.5 原料乳中掺盐类检测
牛乳中掺入食盐等氯化物感官检验:牛乳中掺入氯化物如食盐,其乳稠度较差,呈现出青白色,品尝时牛奶有咸味。另外,正常牛乳沸点为100.5℃。若牛乳掺入了食盐,经过加热沸点会上升。
3.6 原料乳中掺加碱类检测
在适宜的温度下尤其是在夏季,营养丰富的牛奶中,微生物会大量繁殖,造成牛奶酸败。不良奶农为了减少损失掩盖酸败,经常往牛奶里加苏打,碱面这些碱性物质,中和酸碱度,减少损失。但牛乳添加了碱性物质后破坏营养成分;失去原本的风味;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法:40mg溴百里香酚蓝倒入100ml酒精(浓度95%)制成0.04%酒精溶液。原料乳中滴加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正常原料乳显黄色,若原料乳显黄绿色则说明有碱存在。碱的含量增加颜色变深,黄色-黄绿色-绿色-蓝色。
冰醋酸法:准备样品牛乳5ml倒入试管中,然后加冰醋酸1ml,经过反复摇晃,若发现牛乳中有气泡产生,则书说明牛乳中掺加碱类物质,为异常乳。
4 原料乳掺假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4.1 乳品在线检测技术快速发展
在线检测利于质检人员对乳品质量监管能力的提高,在线实时监控检测也将成为乳制品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乳品检测设备近红外光谱检测正从大型设备向小型便于操作发展,这也成为了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方向。在线检测将是未来乳品掺假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4.2 广泛使用乳品快速检测试剂盒
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有很强的专一性,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等优点,它是以酶联免疫吸附法为原理制作的,不用特殊器材,操作方便,可以同时进行很多个样品检测,避免了在实验室检测操作复杂繁琐的程序、实验时间长等缺点。因此,它不仅适合中小企业,也适合乳品质检人员的现场快速检测,已是当前乳品掺假检验技术的重要方法。
5 结语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关心食品质量安全,在乳及乳制品方面体现在数量向质量安全方面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的奶源市场加剧竞争,一些不良奶商的掺假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加之现在掺加的物质及手段正在不断的推新,研究出一套准确、简洁、快速的检测技术已经显得十分的重要与迫切。我们科研人员必须继续认真探索生鲜牛乳及乳制品中掺假物质的准确、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深入开发方便检测的仪器设备,促进我国乳及乳制品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锐,李成祥.浅谈牛奶的成分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奶牛,1998,6:51.
纵观日本和欧美今年新推的一些乳饮料和热销的乳饮料产品,我们在此对含乳饮料的流行趋势作一总结。
首先,健康引导时尚。在含乳饮料中添加不同的成分,使饮品包含健康、时尚元素。果葡糖浆及果糖等甜味剂、维生素族、氨基酸系列、矿物元素、低聚糖系列、活性益生茵、膳食纤维、核苷酸、ARA、DHA、CPP、牛磺酸、卵磷脂等功能性配料为乳品企业开发产品提供了很好的选择。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健康、优质的原料也逐渐成为乳品研发人员的首选。
其次,混搭风依旧流行。食品配料种类丰富且层出不穷,乳品企业在保留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及自身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搭配。原料对开发差异化产品最为关键。从Rosa’s OriginaI,LLC的乳品中引入谷物大米,到味滋康(MIZKAN)产品中引入果醋,再到可口可乐推出VIO牛奶汽水,混搭风愈演愈烈。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果汁十牛奶”,“果汁+果粒十牛奶”,现在已经延伸到蔬菜、谷物、醋、酒、茶,汽水,双混、三混、多混。
再者,发酵元素依旧受到推崇。可尔必思(CALPIS)推出的Melon Latte系列是采用Calpls公司特有的乳酸菌,再加上香气丰富的完熟Melor,风味芳醇浓厚,是一款豪华风味的含乳饮料。在第一波推出“完熟Mango Latte”,颇受好评,紧接着推出了第二波的“完熟Melon/atte”。
此外,市场细分产生产品差异化。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的细分很关键。差异化产品是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手段,市场细分的结果产生了丰富 多彩的差异化酸奶产品。根据消费人群的不同,划分为学生、女士、白领族,运动员、糖尿病患者比如针对男士的,根据饮用时段和功效,又划分为代餐型、早晚,课间等,例如味滋康(MIZKAN)推出的果醋加果汁和牛奶成分的一款饮料,就分早晨calclum和夜晚Collagen两种,丰富的钙质与果醋的清爽酸味,最适合一天充满朝气的”早晨”,葡萄汁再加上黑醋&Collagen,为低糖的清爽风味,因为降低卡路里,去除令人不快的刺激感,最适合relex time或就寝前的“夜晚”。
含乳饮料的稳定性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企业。他们尝试选择添加一种或几种单体乳化剂,由于缺乏专业的研究,影响了产品的开发。于是大多求助于专业的复合含乳饮料稳定剂生产商。
复合含乳饮料稳定剂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复合而成的食品添加剂产品,其复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两种以上相同类别的食品添加剂复合;(2)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食品添加剂复合;(3)两种以上相同或不同类别的食品添加剂与某些食品原辅料复合。
复合食品添加剂是在确有必要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为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其用量而诞生的,它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可使各种单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得以互补,从而使复合产品更经济,更有效;
(2)可使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效力得以协同增效,从而降低单体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和成本;
(3)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后,可减少单一食品添加剂用量,从而减少了单体的副作用,使食品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4)可使单体食品添加剂的风味得以互相掩蔽、优化和加强,从而改善食品的味感;
(5)可使单体食晶添加剂的性能得以改善,从而可以满足食品加5_m艺性能,使之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
(6)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可省去食品企业对多种单体进行多次称量,溶解并按序添加的繁琐过程,使用十分方便。同时,能减少添加剂使用中的事故和偏差,可化解生产风险,避免生产事故;
(7)还可以为食品企业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费用和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投资,解决食品企业力量不够的问题。例如,可降低繁杂的采购成本、储藏成本,运输成本、实验成本等。
健鹰国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复合含乳饮料稳定剂专业研究机构。其致力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研究已有20多年,资金、设备、设施,人员、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投入,都是中国复合领域最多最大的,是中国复合食品添剂行业创立发展的领头羊,有成熟,安全的多系列复合技术与产品。
健鹰国际研发的“健鹰牌”含乳饮料稳定剂,饮料悬浮剂,甜赛糖、食品色泽改良剂、果汁饮料护色剂、饮料品质改良剂,食品增筋剂、香精色素、饮料主剂等各种产品,开中国复合食品添加剂之先河,在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健鹰牌”产品经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抽查合格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中国优质食品添加剂”等称号,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企业注册商标“健鹰牌”,已成为国内食品界知名品牌,在国内食品界闻名遐迩,享有盛誉。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69-02
一、背景探究
2010年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重视的思想影响,民办高校的壮大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力量和增长点。2014年民办高校相对普通高校占比逐年增加,截至7月份,普通高校共2246所,比2013年增加48所,增长率为2.18%,比2013年下降0.63%,其中民办普通高校444所,已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19.77%。[1]从1999年开始,随着全国高校扩大招生,硕士招生计划也增长迅速,2006年以前平均增幅达到10%以上。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培养硕士学位工作,2012年有52个单位通过教育部审批,获批的专业学位包括教育硕士、金融硕士、工程硕士等17个,其中黑龙江东方学院等在内的5所民办高校在首批中,此举意义重大,既打破了公办大学独揽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局面,又标志着社会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认可。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56万人,较2013年的53.9万人扩招2.1万人,约4%,扩招幅度相较于2013年的4.2%较为稳定,虽然5所民办高校获招硕士研究生资格后,大约仅占去0.62%的份额,但研究生教育重心逐渐从公办大学的精英化、学术研究型走向普及化、专业应用型,2010年专业硕士人数增长超过50%,占整个研究生人数的24%,2013年该比例已达到40.3%,根据教育部规划,到2015年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之比达1:1。但由于公办大学人才培养“大而全”的局面,这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有特殊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这个缺口正好由民办高校弥补。
二、几所民办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现状
(一)北京城市学院开设4个研究生专业
主要是为适应北京市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需要,与行业组织和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突出城市特色,服务于北京市社会建设大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侧重于社会工作和实践管理能力培养,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弹性学制,即引入实际社会管理的项目,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以项目制、项目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校内建有先进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和一流的社会工作文献信息中心,校外拥有北京第一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和与东城区司法局共建的矫正人才特色培养基地等各种领域的实习基地。学院采取“理论+实习”的双导师制,理论教师均有海外留学访问经验,熟悉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实习教师包括专业顾问及实习督导由一批国内外社会工作权威专家、机构资深社会工作专家组成。其项目管理硕士专业与华威大学共同承担教学管理,采用国际先进的教学方式和领先的专业教材,设置公共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题讲座模块、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模块。每门专业课集中授课1周,另由实践导师在2~3周内指导并完成该门课程的考核。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分别设置面向社区管理、司法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管理相应的课程模块,且每门课程是以学生参加的实际项目解决的成果为考核依据。
(二)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招收翻译硕士
该校采用“双外语(日朝双语)”和“外语(英、日、俄、朝)+专业方向”两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精通外语、语熟经济管理和商务礼仪的专业性、应用型、高层次、复合型高级翻译人才。“双外语”模式招收日语专业学生,并要求考生的朝鲜语达到高级水平,学制为3年,实行“1(一年基础课程学习)+1(一年国外语言实训)+1(一年专业实习和论文写作)”的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中、日、朝互译能力;“外语+专业方向”模式,外语教学突出实训,要求专业翻译基础要扎实、外语语言运用能力要流利以及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能力要灵活,尤其是口笔译实践能力,同时专业知识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设金融、旅游和贸易相关行业背景课程,侧重翻译实务,学制为2年,实行“1(一年基础课程学习)+0.5(半年国外语言实训)+0.5(半年专业实习和论文写作)”的模式。
(三)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教育采取“五段式项目带教学”的培养模式
“五段式项目带教学”指认知实践、理论、深入实践、再理论、项目实践五阶段,分为生产认知实习、学位课理论学习、深入实践提出项目、选修课理论学习及项目实施(毕业论文撰写)五个培养环节。学院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联合乳品学院”,同时与飞鹤集团、完达山集团等15家国内外知名乳品企业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组成了由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三方工作在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卓有成绩的实践导师队伍,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第二和第四环节在校内及国乳中心完成,第一、三、五环节在合作乳品企业完成,毕业论文在校内或乳品企业完成,培养既善于经营管理又精通生产技术,同时注重质量安全的“人格、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性、开放式、职业型专业人才。
(四)河北传媒学院首次获批的是艺术全日制专业硕士,主要是广播电视领域,学制3年
学院依托传媒艺术业,立足河北,辐射周边,培养方式是学校与河北电影制片厂和河北电视台等产业部门联合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实行“0.5(半年基础课)在学校培养+1(一年实际操作)在产业部门的具体岗位上”的培养模式,毕业环节根据具体情况或在学校或在产业部门培养。2013年10月该校又获得了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作培养全日制艺术类博士研究生资格,这也是首家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的民办高校。
(五)西京学院招收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制3年
学院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推行“学以至真、工以致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德育为首,德与才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第一和第二课堂相结合;以“产学合作教学”为主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采取基于以项目绑定的研究实践过程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借助项目研究实践过程培养人才。
三、民办高校创新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
(一)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平台,突出实践特色
民办高校研究生培养为避免引发“花钱买硕士”、“注水硕士”,关键是落实应用型专业实践。学校培养中应以专业基础知识为引导,重视案例教学,突出实践操作在理论中的运用,加大专业硕士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相结合、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通过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创新中心、实践工作站等多种形式,打造高层次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平台,既可保证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又可以提高就业水平,从而保证毕业证书的“含金量”。
(二)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专业硕士培养的核心是实行“复合型导师”,既要组建懂得实践操作的理论导师队伍,又要组建谙熟理论的实践导师队伍。导师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色,拟定具体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指导每个学生的理论研究、生产实践、项目实施和论文撰写。通过校内外导师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双向指导,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如武昌理工学院和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实行“三导师制”:第一导师是武昌理工学院导师、第二导师是武汉工程大学导师、第三导师是企业导师。
(三)构建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
专业研究是理论研究与技术操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民办高校专业硕士培养的重心是将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的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到企业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专业硕士更突出地表现在课程体系过于理论化、学校与企业联系薄弱、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配合不密切这三方面。所以学校应构建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由企业直接参与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把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落实到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施中,实现多样性和创造型教学,进而突出民办高校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奶站;加工企业;收购模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基于动态博弈理论,构建两种不同原奶收购模式下乳制品供应链质量控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及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水平,探讨奶站对乳制品产品质量控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收购原奶模式不仅提高了制成品质量水平与原奶质量水平对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消费者索赔额度变化的灵敏度,而且降低了加工企业对原奶检测水平,减少了企业检测成本。然而,不同品质原奶价格差在对原奶质量控制水平产生激励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对原奶检测水平,导致奶农逆向选择行为的产生,最终致使原奶价格差对原奶质量水平激励无效。
关键词:奶站;加工企业;收购模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two quality-control models for dairy supply chain with different supply patterns of raw milk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ynamic game, comparing the levels of the product quality-control and inspection with different supply patterns of the raw milk and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milk depot on the product quality-control after solv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ng to the two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compared with model of milk depot purchase raw milk, enterprise purchases raw milk directly would not only heighte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levels of finished goods and raw milk to the variation profit difference and consumer claim amount, but also lower the inspection level and cut down the enterprise's inspection cost. However, though the pric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quality raw milk would provide incentive to the quality of raw milk, also lower the enterprise's inspection level, which would incur the farmer's adverse selection, so it is futi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aw milk.
Key words: milk depot; enterprise; purchase model; quality-control
0 引 言
作为连接奶农与加工企业的载体,对乳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奶站数量的不断增多,奶站环节的质量安全隐患也日益加大[1](李胜利,2008)。“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更是使社会重审“乳品企业+奶站+奶农”这一模式的利弊。考虑到奶站对乳制品质量控制的负面影响,2010年第3届乳业大会提出在未来3~5年内全面取消奶站,由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原奶。原奶收购模式的改变能否真正提高乳制品质量水平,取消奶站后如何杜绝加工企业的败德行为,对提高乳制品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乳制品生产供应链的纵向整合及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博弈理论运用到食品质量安全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Maze对欧洲农产品供应链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产品治理结构关系问题的研究,并首次提出利用合理的博弈理论可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的观点[2](A Mazé, S.P.E.R,2001)。此后,寡头博弈、合作博弈、重复博弈以及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食品供应链质量控制方面得到广泛运用[2-6](A Mazé, S.P.E.R,2001;许启金,2010;ROBERT D WEAVER, T.K,2001;HUDSON, D.,2001;孔祥智,2009)。
针对奶站败德行为及其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影响,诸多学者从不同信息条件下奶站与下游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角度出发,分别构建序贯博弈、履约博弈以及委托模型对不同契约下奶站掺假行为、奶站原奶质量及相关主体质量控制的最优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6-9](孔祥智,2009;杜凤莲,2009;宝音都仍,2006;尹巍巍,2009)。考虑到不同信息类型下奶站与加工企业的动态决策及双边道德风险,关于不同惩罚模型下,奶站与加工企业质量控制最优策略及产品质量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研究[10](Shen Qiang, Hou Yun-Xian, et al,2010),结果显示,奶站质量控制行为不仅仅影响原奶质量水平,同时也会影响下游企业质量控制策略。
考虑到供应链管理的成本与效率,部分学者提出了乳制品供应链的纵向整合,并对整合模式进行了研究(sanos, Christos S.,2008;Bachev, Hrabrin,2009)(Tsanos, C.S,2008,Bachev, H.,2010)。事实上,乳业发达国家,乳制品供应链不仅实现了纵向整合,如:新西兰乳业供应链的纵向整合,美国乳品业与零售业横向与纵向整合等。
本文以奶站对乳制品质量控制影响为研究对象,借鉴关于奶站行为分析及相关契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奶站收购原奶与企业收购原奶两种模式下产品质量控制模型,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原奶收购模式下乳制品质量控制水平及其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探讨奶站取消后乳制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1 变量定义与模型假设
(1)变量定义
①关于奶农变量:α:奶站收购模式下原奶质量水平,α∈[α■,1)且α■>0;γ:企业收购模式下原奶质量水平,γ∈[γ■,1)且γ■
>0;Fγ:原奶质量水平为γ时,奶农质量控制成本;p■:奶站对奶农高品质原奶收购价格;p■:奶站对奶农低品质原奶收购价格。②关于奶站变量:β:奶站对奶农原奶质量检测水平,β∈[β■,1)且β■>0;p■:加工企业对奶站检测显示为高品质原奶收购价格;p■:加工企业对奶站检测显示为低品质原奶收购价格;Dβ:检测水平为β时,奶站质量检测成本。③关于企业变量:ω:加工企业对奶站出站原奶的质量检测水平,ω∈[ω■,1)且ω■>0;Mω:检测水平为ω时,加工企业质量检测成本;δ:加工企业收购原奶模式下,对奶农原奶检测水平,δ∈[δ■,1)且δ■>0;c■:加工企业对检测显示为高品质原奶的加工成本;c■:加工企业对检测显示为低品质原奶的加工成本;p■:检测显示为高品质原奶制成品的售价;p■:检测显示为低品质原奶制成品的售价;C:加工企业关于原奶品质提高技术的获取与推广费用;L:消费者索赔。
(2)模型假设
为便于分析,并与实际相结合,作出如下假设:①原奶及其制成品分为高品质与低品质两个等级,价格由市场竞争产生,并仅考虑奶农、奶站与加工企业三方构成的乳制品供应链,参与主体满足理性经济人假设;②奶站收购原奶模式下,奶农对于原奶质量既无动力、也无能力进行改进和提升,原奶质量处于一定相对稳定水平,即α为常数;③奶站对低品质原奶“伪装”成本为零,且伪装后品质“貌似”达到高品质水平;④为充分激励奶站、加工企业提高质量监测水平,假设检测系统不会将高品质误检为低品质,而可能将低品质误检为高品质;⑤消费者对不同品质原奶制成品支付不同价格,仅对“名不副实”制成品提出索赔;⑥有关质量控制与系统检测成本函数借鉴文献[18]建立的成本函数,即Fγ=■f■γ■-f■γ,Dβ=■d■β■-d■β和Mω=■m■ω■-m■ω。
2 模型构建
(1)奶站收购原奶模式
在该模式下,奶站以不同价格收购奶农不同品质原奶,并对原奶进行初步分级,将高品质原奶与低品质原奶相比较,加以不同辅助成分进行“伪装”,使之质量水平“貌似”达到高品质水平。加工企业仍以不同价格收购检测显示为低品质与高品质原奶,且再次分级,对检测显示不同品质原奶以不同工艺水平进行加工,并将不同等级制成品以不同价格投放市场,消费者在购买高品质制成品之后,对“名不副实”高品质制成品向加工企业提出索赔。
根据以上假设,奶站检测系统对奶农原奶检测显示为低品质概率为:1-αβ,检测显示为高品质概率为:1-1-αβ;加工企业对奶站“伪装”后原奶检测显示为低品质概率为:1-αβ1-αω,检测显示为高品质概率为:1-1-α1-ω1-αβ,加工企业检测显示高品质原奶中低品质比例为:1-α1-ω1-αβ。设奶站与加工企业收益分别为∏■和∏■,则:
∏■=p■-p■-p■-p■1-αβ1-αω+p■-p■1-αβ-Dβ (1)
∏■=p■-p■-c■-L1-α-p■-p■-c■-p■-p■-c■-L1-αβ1-αω-Mω (2)
结论1 对于竞争形成的市场价格、加工与检测成本以及消费者索赔,双方存在最优检测水平组合以实现双方收益最大化,且最优检测水平分别为:β■=Kα1-αL-H1-α+m■+m■T+d■L-HKα■1-α■+m■d■和ω■
=1-αL-Hd■-αd■-αT+m■d■L-HK1-α■α■+m■d■,在该检测水平下,高品质原奶中所含低品质原奶比例为:1-α1-ω■1-αβ■。
证明:设存在最优的决策水平组合β■,ω■,则■=0和■=0,即:
∏■■=p■-p■α1-αω+p■-p■1-α-d■β+d■=0 (3)
∏■■=L-p■-p■-c■+p■-p■-c■1-αβ1-α-m■ω+m■=0 (4)
联立式(3)与式(4)可得:
β■=Kα1-αL-H1-α+m■+m■T+d■L-HKα■1-α■+m■d■
ω■=1-αL-Hd■-ad■-αT+m■d■L-HK1-α■α■+m■d■
检测显示高品质原奶中所含低品质原奶比例为:1-α1-ω■1-αβ■,其中:K=p■-p■,H
=p■-c■-p■-p■-c■-p■,T=p■-p■1-α。
(2)企业收购原奶模式
该模式下,加工企业直接与奶农发生关系,并根据高品质原奶质量水平与市场需求,投资获取原奶质量控制技术并予以奶农指导,技术实施成本由奶农承担。在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之前,奶农与加工企业面临着与奶站收购原奶时相同的成本函数。
根据以上假设,加工企业检测系统对奶农原奶检测显示为低品质概率为:1-γδ,显示高品质概率为:1-1-γδ,检测显示高品质原奶所含低品质原奶概率为:1-γ1-δ,设奶农与加工企业收益分别为∏■和∏■,则:
∏■=p■1-1-γδ+p■1-γδ-Fγ (5)
∏■=p■-c■-p■1-1-γδ+p■-c■-p■1-γδ-L1-γ1-δ-Mδ-C (6)
结论2 对于既定的价格、检测与加工成本以及消费者索赔,双方存在最优检测水平以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最优检测水平分别为:γ■=f■-f■L-H+m■f■KL-H+m■f■和δ■=KL-H+m■+m■f■KL-H+m■f■,在该检测水平下,检测显示为高品质原奶所含低品质原奶比例为:1-γ■1-δ■。
证明:同定理1。
3 数值模拟与模型分析
不同品质原奶与制成品利润差异以及消费者索赔直接影响乳制品供应链相关主体质量控制决策,当外部市场所决定的参数发生变化时,如何选择原奶收购模式,以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及时实现产品质量有效控制,则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关键。根据模型假设分别对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H、消费者索赔L、原奶收购价格差K对两种不同原奶收购模式下制成品质量水平、原奶质量水平以及最优检测水平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与比较分析。并假设加工企业、奶站与奶农质量检测与控制成本参数分别为m■=6,m■=0,d■=6,d■=1,f■=10,f■=1,α=0.5。
(1)制成品质量水平变化
制成品质量水平直接反应了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奶站收购模式下,制成品质量水平与消费者索赔L同方向变化,与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H、不同品质原奶收购价格差K呈反方向变化;而在企业收购原奶模式下,与消费者索赔L、原奶收购价格差K呈同方向变化,与制成品利润差呈反方向变化。当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H扩大到一定水平或消费者索赔L处于较低水平时,奶站收购原奶模式更有利于制成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在企业收购模式下,不同品质原奶收购价格差K处于一定水平时,价格差微小变动将引起制成品质量水平的剧变,即原奶收购价格差缩小,企业收购模式将极大提高制成品质量水平。总之,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H、不同品质原奶收购价格差K的缩小和消费者索赔L的提高,企业收购原奶有利于整体上提高制成品质量水平。
(2)原奶质量水平变化
提高原奶质量水平是提高制成品质量水平的前提。当企业直接收购奶农原奶并给予奶农相关技术扶持或补贴时,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H、消费者索赔L以及不同品质原奶收购价格差K能够显著影响原奶质量水平γ■。且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H与消费者索赔L的提高会显著提高原奶质量水平γ■,而原奶收购价格差K不断扩大则会持续降低原奶质量水平。
(3)对最优检测水平的影响
企业提高对原奶的质量检测水平不仅是减少上游企业败德行为的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制成品质量水平的关键。奶站收购模式下,消费者索赔L增加将显著提高加工企业检测水平δ■,而制成品利润差H和不同品质原奶收购价格差K均对检测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当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H与消费者的索赔额度L处于较低水平时,企业收购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加工企业检测水平δ■,而当原奶收购价格差K扩大时,奶站收购模式则有利于提高加工企业检测水平δ■。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构建两种不同原奶收购模式下质量控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与数值模拟分析,取消奶站增加了质量控制对外部市场变化的反应,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当企业收购原奶时,合理的不同品质制成品利润差可以有效提高制成品和原奶质量水平,降低加工企业对原奶的最优检测水平,减少企业检测成本。而奶站收购原奶则减缓了质量控制水平对该利润差的反应。
(2)较高的消费者索赔额度可以促使企业最优检测水平的提高,检测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原奶的质量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制成品的质量水平,与较奶站收购原奶相比较,企业收购原奶时检测水平对索赔额度变化的反应更快。
(3)扩大企业对不同品质原奶收购价格差在对原奶质量水平产生激励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对原奶的检测水平,导致奶农逆向选择行为,即扩大原奶收购价格差对原奶质量水平的激励无效。
综上所述,与奶站收购原奶相比,企业收购原奶提高了制成品质量水平、加工企业最优检测水平对外部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更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 奶站模式现状及其对原料奶质量的影响[J]. 中国畜牧,2008(12):39-44.
[2] A Mazé S P E R. Quality Signal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s within European Agro-food Chains: A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pproach[Z]. Copenhagen, 2001:15-16.
[3] 许启金. 食品安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策略与激励机制研究[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 Robert D Weaver T K. Contracting for Quality in Supply Chains[Z]. Copenhagen, 2001.
[5] Hudson D. Using Experimental Economics to Gain Perspective on Producer Contracting Behavior: Data Need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Z]. Copenhagen, 2001.
[6] 孔祥智,钟真. 奶站质量控制的经济学解释[J]. 农业经济问题,2009(9):24-29.
[7] 杜凤莲,董竞泽. 博弈论视角下奶站与乳品企业利益关系分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6):11-14.
[8] 宝音都仍,郭晓川. 基于委托—理论的奶业企业与奶站利益关系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6):140-144.
[9] 尹巍巍,张可明,宋伯慧,等. 乳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的博弈分析[J]. 软科学,2009(11):64-68.
[10] Shen Qiang H Y H X. Study on the Quality-Control Mechanism of Dairy Supply Chain for Single Moral Hazard[C] // Australia's Monash University, 2010.
论文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分析 比较行政法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舌尖上的安全”系列报道,对食品安全乱象进行跟踪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又引起广泛关注。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17日报道,实施四年的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即将启动修改,治乱用重典,加大食品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成为此次修法过程中公众关注的焦点。 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国日本长期拥有“食品安全的神话”,鉴于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和法制的传承性,日本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纵观各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都是在规定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机构的组成和职责、进行风险分析的情形、风险分析的具体程序等等,这些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因此,本文在行政法的视野下,比较研究中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建议。
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概述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定性或定量描述风险特征,并在参考了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定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构成的完整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作为风险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第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食品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它以科学为基础,每一环节都是依据科学研究结论,而不是某个人的主观臆断,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由医学、农业、食品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进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为了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很多国家都实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相分离,提高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风险管理则由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从而使风险分析制度具有了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第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诞生的,很多国家也是在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下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这就要求它不仅要从客观上保障食品的安全,还要从心理上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非常强调分析过程的公开和透明,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与社会公众加强风险交流。
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一)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现状
在风险评估方面,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风险评估的最高学术和咨询机构。卫生部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2011年10月13日,筹备三年之久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技术机构。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体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承担综合协调职责;国家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在风险交流方面,我国对其重视不够,相关法律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如《食品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根据现行法律,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卫生部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并举办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三个机构性质和职责相似,人员结构基本一致,但却属于不同的部门。造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影响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进行。
2.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机构合一受到质疑。我国现在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大多由风险管理部门组织,使得其提交的风险数据或决策建议有受到行政管理者意向影响的嫌疑,加之风险交流工作滞后,使公众对风险评估结论的真实可靠性产生了质疑,从而缺少了公信力。
3.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协调性差。由于我国实行分段监管模式,由卫生部、农业部、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共同承担。但是现实中各部门沟通协调性较差,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的尴尬局面。
4.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落后。尽管我国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都要求加强风险交流,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依然落后,此前关于乳品安全标准的争论更证明了这一点。卫生部2010年3月颁布的乳品安全标准要求每百克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2.80克,生鲜乳菌落总数允许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1986年标准分别是不低于2.95克和不超过50万个。难怪媒体惊呼“一夜倒退了25年”,更有人认为乳品新标准是以保护奶农为借口,被个别大企业绑架的标准。面对公众的强烈质疑,卫生部只解释道: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引发人们强烈不满,更突显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的落后。
三、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考察
为应对食品安全事件,保障食品安全,日本政府引进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修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也进行了改革。
(一)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制度
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发展需求,在2003年颁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明确了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政策的基本方针是采用风险分析手段:第一,风险评估。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时,应当对食品本身含有或加入到食品中影响人体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上的因素,进行影响人体健康的评估。第二,风险管理。为了防止、抑制摄取食品对人身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应考虑国民饮食习惯等因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第三,风险沟通。为了将国民的意见反映到制定的政策中,政府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向国民提供相关政策信息,为其提供陈述意见的机会,并促进相关单位、人员相互之间交换信息和意见。
为了适应新的食品安全形势,制定于1947年的《食品卫生法》也于2006年进行了修改。该法是日本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法典,对几乎所有食品都有详细的规定,包括制定食品、添加剂、器具和食品包装的标准和规格等。此外,日本政府还对《农林水产省设置法》进行部分修改,把风险管理部门从产业振兴部门分离出来,并予以强化,成立产业·消费局。
(二)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管理机构
为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日本于2003年在内阁府增设食品安全委员会,与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隶属于内阁府,是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主要职能是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劝告和监督。厚生劳动省作为真正行使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主要对进出口及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实施监管。另外,随着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建立,厚生劳动省的职能已由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并举转变为单纯的风险管理。农林水产省主要负责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管,它与厚生劳动省的区别在于侧重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阶段进行风险管理。
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现状的分析,对比邻国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经验,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
(一)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不利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卫生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门负责监督、审核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实现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分离
在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国应当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进行改革,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的分离。由新成立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工作,把风险评估机构从风险管理部门分离出来,直属于国务院,以提高其地位和独立性。
(三)强化各风险管理部门的协作
由于我国实行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因此,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以免出现监管漏洞或交叉重复。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监管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其次,在各部门设立专门沟通窗口,建立相互间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互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本文对造骨牛奶蛋白(Osteoblasts milk protein,OMP)相关组分的研究信息进行综述,并对其安全性研究加以关注。
1造骨牛奶蛋白(OMP)
1.1 OMP的组成成分
对于OMP的主要组成成分,目前尚无统一的确切说法。杜明等[1]的文章中指出,造骨牛奶蛋白是一种微量存在于牛乳中的天然活性蛋白,在提高人体骨密度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其主要成分包括血管生长因子、细胞生长因子、酪蛋白磷酸肽、维生素D3等营养物质。在初乳中含量相对较高,这种蛋白能激活人体中某种酶的活性,使机体骨骼更健康。OMP可直接作用于骨头,可以增加造骨细胞活力,从而使骨骼留住钙质,直接增加骨密度。
一项专利[2]中的表述是,OMP的规范名词为生长因子浓缩物(growth factor concentration,GFC),主要成分为类胰岛素成长因子(IGF-Ⅰ,IGF-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2)。
由于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尚未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对OMP的组成成分进行检测,因此,尚无法确定OMP的主要组分。
1.2 OMP的安全性研究
OMP不属于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不属于申报新资源食品的范围,是未纳入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标准管理的食品原料。鉴于OMP仅是商品名称,欧美国家并没有其安全性研究的资料。
在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进行关键词为“growth factor concentration”(生长因子浓度)的检索,共有134条与之有关的论文摘要信息。若以关键词为“Osteoblasts Milk Protein”进行检索,则只是列出一些可能有关但不含该术语的论文。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网站上,同样没有关于OMP的相关文献。该机构也未将OMP列为致癌物质。
2 乳铁蛋白与乳过氧化物酶
2.1 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其多肽链由70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LF是一种铁结合性糖蛋白,一个分子有2个铁结合部位。LF在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且稳定性随铁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3]。
乳铁蛋白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感染活性[4~6],其抑菌谱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好氧菌、厌氧菌和酵母菌。乳铁蛋白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乳铁蛋白能抑制铁诱导的脂质过氧化过程所产生的硫代巴比妥酸和丙二醛的生成,具有抗氧化作用。乳铁蛋白还可以调节巨噬细胞活性和刺激淋巴细胞合成,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7]。乳铁蛋白对消化道肿瘤,如结肠癌、胃癌、肝癌等具有化学预防作用,可抑制由此引发的肿瘤转移[8]。此外,乳铁蛋白也可调节胃肠道内铁的吸收。
活性LF(ALF)已经被美国FDA和美国农业部批准用于新鲜肉类的防腐辅助剂。在欧盟、日本和韩国,ALF也被允许使用。美国FDA 2009年2月最新公布的GARS(公认为安全的)列表中,牛源乳铁蛋白被认为是安全的[9]。新西兰食品安全署的目录上,乳铁蛋白被归类为营养粉末,可以作为奶制品的原料使用。
2.2 乳过氧化物酶
乳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LPO)是牛乳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酶类之一,是以过氧化氢为供体的氧化还原酶类,分子量为80~100 ku。乳过氧化物酶和硫氰酸盐、过氧化氢共同组成乳过氧化物酶体系(LPS),是牛奶中超强有力的抗菌系统,可以增加原乳的保存期限。但是,这3种成分必须同时存在,缺少任何一种,LPS都不能发生抑菌作用。因过氧化氢在奶中含量甚微,需要从外源提供。新鲜挤出的牛乳中,天然含有LPS。
LPS具有广谱抗菌性,也可用于延长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10]。新西兰食品安全署的目录上,LPO同样被归类为营养粉末,可以作为奶制品的原料使用。
3 牛奶碱性蛋白(MBP)
牛奶碱性蛋白亦称乳碱性蛋白,是乳蛋白的碱性部分,为乳中的痕量成分,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并可增殖成骨细胞[11]。MBP是由日本雪印乳业技术研究所发现的[12]。雪印公司在给美国FDA的申请书中清楚写明BMBPF(bovine milk basic protein fraction)的主要成分为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氢酶,此外,还含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 C(Cystatin C)、激肽原片段1-2(kininogen fragment 1-2)和HMG样蛋白(HMG-like protein)[13]。
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发现,MBP可显著减少骨吸收窝陷的数目[14]。动物实验显示,低剂量的MBP能促进大鼠骨基质形成[15]。健康成年男性实验结果表明,MBP可调节骨代谢,从而维持骨重建的平衡[16]。健康成年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MBP可使骨密度增加,提高骨代谢[17]。
通过对MBP的单剂量口服毒性研究、4周重复剂量口服毒性研究、13周重复剂量口服毒性研究以及MBP的致畸研究发现,在临床上,MBP对任意剂量组的男性或女性的体重、食品消耗、尿液分析、血液分析、眼科、器官及组织病理学等情况没有造成影响。此外,MBP的诱导活性在用沙门菌作反向突变扫描检验中未被检出[12]。
目前,MBP已经被开发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干酪、脱脂牛奶、乳饮料、酸奶和冰淇淋等乳制品中[12]。
美国FDA根据2006年日本雪印牛奶公司的申请,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目前对雪印公司认为BMBPF“一般认为是安全的”不加质疑。但是对于BMBPF是否属于FDA认证的GRAS,FDA未做出决定。同时,雪印公司负有确保该公司销售食物成分安全的责任。这一结果仅适用于2岁以上人群,依据现有资料,无法评价其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作用[13]。但是,在新西兰食品安全署的目录上,并没有MBP这一商品名称。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
4.1 IGFs的结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也称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也是胰岛素家族成员,由IGF-Ⅰ和IGF-Ⅱ两部分组成。其中,IGF-Ⅰ是含有70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蛋白,分子量是7.5 kD,结构中含有3个链内二硫键。人体的许多组织可以合成分泌IGFs,血液中的IGFs主要由肝脏生物学合成。IGF-Ⅰ基因定位于12q23,IGF-Ⅱ基因定位于11p15.5,它们在基因定位上与RAS相邻[18],提示RAS原癌基因家族成员与IGF家族成员可能存在某种功能或进化上的关联性[19]。
4.2 牛奶中IGF-Ⅰ的来源
天然牛奶中也可含有IGF-Ⅰ。用巴氏消毒法(75℃,45 s)消毒后不能使牛奶中的IGF-Ⅰ变性,但在高温消毒(121℃,5 min)后即无法检测出IGF-Ⅰ的存在[20]。现代养牛场曾使用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来增加产奶量,随后研究发现,经rBGH喂饲的奶牛牛乳中IGF-Ⅰ的含量升高,考虑到可能的风险,目前,在北美及欧洲rBGH已经通过立法禁止使用了[21]。
4.3 IGF-Ⅰ的生物学功能
IGF-Ⅰ主要调节机体出生后的生长发育,介导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促进肌肉和骨骼生长,脑发育及脏器生长,恢复体重。
IGF-Ⅰ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乳腺上皮细胞、成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增殖,还可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卵泡凋亡。IGF-Ⅰ能促进胸苷进入DNA合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复制,是细胞从G1期向S期转变的必需因子。该功能被认为与癌症发生具有密切关系。IGF-Ⅰ可以通过与IGF-Ⅰ受体的作用,在肝细胞、肌肉细胞等多种细胞中促进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摄取及蛋白质合成;还可促进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使糖原合成增多,分解减少,降低血糖。此外,IGF-Ⅰ具有非选择性神经营养作用,能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IGF-Ⅰ作为一种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会在胃肠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然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IGF-Ⅰ口服之后不会产生生物有效性[22]。
4.4 IGF系统与肿瘤
在IARC专家组将来的评估优先等级目录中,IGF的优先等级被列为低。有体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血液中IGF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引起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23]。4.4.1 IGF-Ⅰ的致癌及促癌性研究 对于恶性细胞而言,IGF-Ⅰ具有较强有丝分裂原性和抗凋亡活性。IGF-Ⅰ能通过肿瘤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产生,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生长。
现有动物实验资料多限于转基因动物。Digiovanni等[24]在转基因小鼠中观察到了特定表皮基底细胞IGF-Ⅰ表达导致的自发性肿瘤促进。应用肝特异性IGF-Ⅰ基因敲除(LD)鼠(该鼠血清中IGF-Ⅰ水平为正常对照鼠的25%)的研究中发现,LD鼠乳腺肿瘤生长潜伏期延长、发生延缓且较少转移[25]。利用DMBA致癌剂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试验结果提示,IGF-Ⅰ水平决定了乳腺肿瘤发生的组织学类型[26]。另外,IGF-Ⅰ也参与恶性转化,可与雌孕激素在多水平层次协同诱发乳腺癌[27]。IGF-Ⅰ还可与IGF-Ⅰ受体和受体底物等调控下游信号系统,促进细胞增生及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人群研究方面,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现有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的分析表明,IGF-Ⅰ水平的升高与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关联仅见于绝经前女性[28]。现有研究不能证明IGF-Ⅰ和乳腺癌存在直接联系。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中IGF-Ⅰ水平与前列腺癌和结肠癌有关。
刘欣春等[29]的实验表明,IGF-Ⅰ对新生小鼠后肢肌分离培养得到骨骼肌源性干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且随IGF-Ⅰ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于饱和。
Fukuda等[30]研究发现,IGF-Ⅰ可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录,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癌细胞上表达,促进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从而导致肿瘤生成和转移。结直肠癌细胞被IGF-Ⅰ激活后,经常过度表达IGF-ⅠR,促进肿瘤细胞分裂增殖,促进细胞向恶性表型转化并产生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Wu等[31]研究发现,血清中IGF-Ⅰ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概率有关。血循环中IGF-Ⅰ水平的提高可增加肿瘤发生的易感性和促进肿瘤的过度生长。另外,IGF-Ⅰ受体激活p38及异位细胞核的β-catenin 磷酸化, 使E-cadherin复合体降解,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4.4.2 IGF-Ⅰ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IGF-Ⅰ和IGF-ⅠR水平有可能作为临床上一个新的指标来预测高危人群,协助做出早期诊断,并通过改变这些指标的水平,来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但其可靠性和临床诊断价值尚不能完全肯定。IGF-ⅠR可作为肿瘤治疗中新的分子靶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及价值。
血清中IGF-Ⅰ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乳腺癌的恶性表型、内分泌微环境状态、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和相互影响因素的综合状态, 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或手术治疗监测的一种很理想和很有潜力的肿瘤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4.5 IGF-Ⅰ的安全性研究
美国FDA认为牛奶中适量增加IGF-Ⅰ的浓度,不会造成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22]。
IGF-Ⅰ也可应用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目前临床实验正在研究将IGF-Ⅰ作为生长障碍、糖尿病(1型、2型)、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烧伤和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的评价指标。2005年,美国FDA正式批准IGF-Ⅰ用于严重IGF-Ⅰ缺乏患者的临床治疗。另外,IGF-Ⅰ的生理功能决定了IGF-Ⅰ也可用于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过现阶段尚未用于临床治疗实践。
5 参考文献
[1]杜明,母智深,王聪,等.造骨牛奶蛋白(OMP)主要成分功效学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08,36(2):51-54.
[2]刘爱萍,孙健.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酸奶及其生产方法:中国,200510111315[P].2007-06-13.[3]陈车生,袁勤生.乳铁蛋白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8,10(1):62-66.
[4]Pan Y, Shiell B, Wan J.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midated bovine lactoferrin[J].Int Dairy J,2007,17:606-616.
[5]杨安树,李欣,陈红兵,等.牛乳中乳铁蛋白的纯化和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4):70-73.
[6]张红,罗永康,陈铁涛,等.乳铁蛋白热稳定性及热变性动力学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6,34(4):20-23.
[7]Angeles Esteban M, Alejandro R, Alberto C, et al. Effects of lactoferrin on no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of gilthead seabream ( Sparus auratus L.)[J]. Fish Shellfish Immunol, 2005, 18:109-124.
[8]Kuhara T, Iigo M, Itoh T, et al. Orally administered lactoferrin exerts an antimetastatic effect and enhances production of IL-18 in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J]. Nutr Cancer,2000,38(2):192-199.[9]US FDA. GARS list, GARS notice No.GRN000130. 2009, 2.
[10]Blel M, Guingamp MF, Gaillard JL, et al. Improvement of a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lactoperoxidase activity in milk[J].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01,11: 795-799.
[11]王鹏,郭丽,马莺.乳碱性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2006,34(8):50-59.[12]王潆雪,刘会平.乳碱性蛋白的生理学功能及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7):263-269.[13]US FDA.GARS Notice No.GRN000196.2006,3.
[14]Yukihiro T, Matsuyama H, Kobayashi N, et al. Whey protein suppresses the osteoclast-mediated bone resorption and osteoclast cell formation[J]. Int Dairy Journal,1997,6(7):821-825.
[15]Yukihiro T, Yasuhiro M. Milk whey protein enhances the bone breaking force in ovariectomized rats[J]. Nutr Res, 1997, 17(12): 1709-1720.
[16]Yasuhiro T, Yukihiro T. Milk basic protein promotes bone formation and suppresses bone resorption in healthymen[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1, 65(12): 1353-1357.
[17]Jun Ichi Y, Seiicihiro A, Yasuhiro T, et al. Milk Basic Protein (MBP) increases radial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healthywomen[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2, 66(3): 702-704.
[18]Daughaday WH, Rotwein P.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Ⅰ and Ⅱ. Peptide,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and gene structures, serum and tissue concentrations[J]. Endocr Rev, 1989, 10 (1): 68-91.
[19]吴琛,徐东刚,王嘉玺,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10(30):674-677.
[20]Collier RJ. Factors affec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concentration in bovine milk[J]. Dairy Sci,1991,74: 2905-2911.
[21]US FDA. Remove the rBGH from the market[EB/OL]. fda.gov/ohrms/dockets/dailys/00/jun00/062100/c000199.pdf.
[22]US FDA. Report on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 Review of the Safety of Recombinant Bovine Somatotropin[R].2007,5.
[23]IARC. IARC Internal Report No.3/001, Report of AD-HOC IARC Monographs advisory group on priorities for future evaluations[R], Lyon,2003.
[24]Digiovanni L,Bol DK, Wilker E, et al.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n epidermal basal cells of transgenic mice leads to spontaneous tumor promotion[J].Cancer Res, 2000, 60:1561-1570.
[25]Wu Y, Cu IK, Miyosh IK, et al. Reduced circula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levels delay the onset of chemically and genetically induced mammary tumors[J]. Cancer Res, 2003, 63 (15):4384-4388.
[26]吴毅平, Lero ITH D, Yakar S. DMBA诱导的肝脏特异性IGF-I基因缺失鼠原发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J].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 1 (1) : 30-32.
[27]Oesterreich S, Zhang P, Guler RL, et al. Re-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in estrogen receptor alpha-negative MCF-7 cells restores both estrogen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ediated signaling and growth[J]. Cancer Res, 2001, 61(15): 5771-5777.
[28]Shi R, Yu H, McLarty J, et al. IGF-I and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J]. Int J Cancer, 2004,111: 418-423.
[29]刘欣春,朱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1对骨骼肌源性干细胞的促增殖效应[J].解剖学报,2008, 39(1):79-82.[30]Fukuda R, Hirota K, Fan F, et al.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 induces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medi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which is dependent on MAP kinase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 signaling in colon cancer cells[J]. J BiolChem, 2002, 277(41): 38205-38211.
关键词:财务分析 圣元乳业 解决办法
一、初步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0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6026万元,较2007年同比增长1.52%;实现利润-619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50.75%。
2009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9364万元,较2008年98649万元增加716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0977万元,较2008年20486万元增加491万元。
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110226万元,较2009年101150万元增加9076万元;公司本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177万元,较2009年914万元增加1263万元;公司期问费用总额为22597万元,较2009年23408万元减少811万元。
(二)资产构成情况
2008年公司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布局调整,对下属公司进行拆迁整合,同时对圣元全佳进行托管经营,使公司总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由年初的49.6%降至年末的43.8%,下降5.8%。
2009年管理费用8039万元,较2008年度的13674万元减少5635万元,主要是由于本年度大力推行开源节流意识,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加强资产管理,减少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引起的损失所致。
2010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384万元,原因是公司加大广告投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2010年管理费用同比减少2248万元,原因是公司一贯坚持开源节流意识,加强费用的预算考核机制。
二、趋势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圣元乳业公司2008年流动比率为:1.01;2009年流动比率为1.29;2010年流动比率为1.12;从中看出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但从趋势上看,有所改进。
2.速动比率
本公司2008年速动比率为:0.79;2009年速动比率为0.83;2010年速动比率为0.76;比率偏低,说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有待增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本公司2008年现金比率为:0.29;2009年现金比率为0.17;2010年现金比率为0.22;此比率反映了企业偿还负债的能力,也是盈利的资本。05年现金比率偏高,反映了企业不善于利用现金资源,没有把现金投入经营,06年比率过低,反映企业支付流动负债的困难。
4.应收账款周转率
本公司200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8.23;2009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30;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0.10;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提高,平均应收账款周期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本公司2008年资产负债率为:39%;2009年资产负债率为:28%;2010年资产负债率为:31%;说明公司负债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产权比率
本公司2008年产权比率为:69%;2009年产权比率为:42%;2010年产权比率为:49%;此比率表明企业偿债能力正在向好的方向调整。
(三)资本运用效率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
本公司2008年总资产周转率为:0.75;2009年总资产周转率为:0.83;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为:0.92;该比率出现递增趋势,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高,最终会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流动资产周转率
本公司2008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11次;2009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29次;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76次;该项指标逐年提高,公司已经补充了流动资产,相对地提高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四)盈利能力分析
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
1.净资产收益率
本公司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为:-7%;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06年比05年盈利能力增强,主要原因是成本降低,07年比06年盈利能力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增加。
2.总资产收益率
本公司2008年总资产收益率为:-2%;2009年总资产收益率为:1%;2010年总资产收益率为:1%;06年和07年比05年较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较高,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公司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
1.市场风险
由于粮食、饲料、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原料奶和包装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国内乳品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导致乳品企业的营业费用不断上涨,行业平均利润率继续下降。
2.产品质量风险
由于乳制品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活和健康,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3.财务控制风险
继续加强风险教育,树立风险意识;持续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二)解决办法
公司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善:1.降低成本;2.食品安全;3.市场销售;4.科技研发;5.生产管理。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乳制品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105 -03
一、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亟需完善
(一)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乳制品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领域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了压倒中国乳制品表面祥和繁荣假象的最后一根稻草,乳品问题逐一暴露在人们面前。很多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调查后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因此事入院的婴幼儿有10000余个,治愈出院的仅有1000多例,仅为患病人数的十分之一。随后,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检测报告中, 蒙牛、圣元、光明等国内知名品牌均被揭底,存在三聚氰胺严重超标问题,抽检的175家企业66家已停产。这不仅是对我国商业信誉的一次重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2013年11月,大陆民众所熟知的台湾味全、统一等品牌的鲜奶中检出残留抗生素,而此等残留用药不属于当地“动物用药残留标准”中容许的药品。
2014年台湾味全再次牵涉到“地沟油”事件,味全236家上游经销商、加工制造者以及937家下游生产商,共139项产品被卷入了问题油事件。味全旗下多种产品下架,被处以巨额罚款。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味全屡次出现问题油以及其他食品安全问题,表明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控,而食品安全事件最终会拖累味全自身,对其品牌以及业绩都会有所伤害。”①
(二)我国乳制品标准主要问题分析
乳制品行业一直陷于质量安全风波之中,而且食品安全的主体不仅仅有个体条件不佳的小企业、非法经营商,更是逐渐蔓延到全国性的大型乳制品企业。以上文提到的“三聚氰胺”事件为例,此案成为我国乳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一方面重创了国内乳制品品牌,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漏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改革。
(三)我国乳制品标准面临的挑战
上述事件直接引发了乳制品大量进口、奶剩等问题。这不仅对我国国内的乳制品行业带来一系列压力,还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带来诸多挑战。
第一,我国乳制品标准和国外乳制品标准出入甚多。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的限定有严格于国外之处,会导致国外的合格商品无法进口到我国;抑或是国外的标准更加严格细致,我国未对此做出规定或者即使有相关标准国内企业也难以达到此标准。
第二,各个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限定和标准规定不一致。有的国家会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以获得更好的口味与外观,而这种食品添加剂在进口国有可能是被禁止的,或者用量的限制较之出口国更为严格。以我国为例,“金箔”在2015年以前在我国一直是严禁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之一,但在日本、印度却允许添加。
二、我国乳制品标准无法满足我国需要
(一)我国国民对于乳制品品质(蛋白质、菌群种数等)的需求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采样了三百多位群众,了解我国国民对乳制品的需求。我们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大致得出下面两个关于我国国民对乳制品品质需求的结论。
首先,国民对于发酵乳、巴氏杀菌乳和调制乳更为关心。根据对受访者经常购买的乳制品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36%选择了调制乳,超过50%的受访者选择了巴氏杀菌乳,而选择发酵乳的人数则将近70%。而对于其他乳制品例如干酪、生乳等勾选的受访者相对较少。我们承认这样的调查结果跟我们的受访对象年龄普遍较为年轻有关,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大致可以从调查结果中看出,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牛奶、酸奶以及各类果味乳制品占了较大的比例,购买奶粉的人数并没有我们起初预想的多,而且大部分购买奶粉的人为中年人,经过进一步调查得知他们多数为自己家中的婴幼儿、青少年或者老年人购买奶粉。
其次,国民对于乳制品中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含量要求多。国民对于我国乳制品中可能会含有的一些有害物质并不了解或者关心度不够,仅仅是泛泛地认为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乳制品质量有保证。但事实上,正常的食品添加剂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只有列入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名单中的产品才可以被称之为食品添加剂,除此之外均称为非法添加物。其二,国民还是会选择蛋白质和钙、纳等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的乳制品,来补充营养。但实际上,乳制品包装盒上面标注的相关营养元素的含量所述否准确真实我们并不知道,并且近年来对于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测算方法也越来越多,一些测试方法并不能将真实的蛋白质含量测试出来,这就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国现有乳制品品质不能满足我国国民需求
首先,国民对我国乳制品安全缺乏信心。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您最倾向于购买哪个国家的乳制品?”这一问题来了解国民对于我国乳制品和进口乳制品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63%的人偏向选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乳制品,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奶源好”“质量有保证”“名气响”等。国民认为进口奶粉不管在包装上还是在品质上都明显优于国产奶粉。
其次,乳制品标准在我国国民中普及度不够。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数量高达77%的受访者并不清楚我国现有的乳制品标准,22%的受访者只是听说过,清楚了解我国乳制品标准的仅有1人。甚至有调查者在不满意我国现有乳制品标准的理由中填写了“相关标准普及度不够,不清楚具体标准”。由此可见,乳制品标准在我国的普及度远远不够。试想消费者在不了解我国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如何放心购买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各类乳制品呢?所以,我们认为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当大力宣传和普及乳制品标准,更好地听取和吸收大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来完善现有的乳制品安全生产监督体制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乳制品标准的优化。
三、对我国乳制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对乳制品卫生标准的研究力度,建设乳制品安全标准分级制度
第一,对于婴幼儿而言,奶粉的营养含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婴儿的主要营养摄取来自于母乳和其他乳粉,但一些母亲由于乳汁不够或因身体等各种原因无法哺乳,乳粉占婴幼儿饮食结构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乳粉的营养成分含量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我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中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巨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奶粉中三聚氰胺的超标导致了将近四万婴儿的健康受到威胁。所以婴幼儿的乳粉标准制定中对于一些对婴幼儿身体有害的微量元素和食品添加剂应该严格限定。
第二,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家长们通常会选择蛋白质和钙含量较高的乳制品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帮助其骨骼增长。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子女通常也会为其选择钙含量较高的乳制品,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但由于该类产品目前尚无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都是由企业自行制订企业标准,产品质量相差悬殊。所以对于青少年和中老年乳制品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应当根据青少年人和老年人的特别需求,尤其是对乳制品中钙含量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国家统一标准。这样,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乳制品时才能有所参考,更加放心。
第三,对于成年人而言,他们通常根据自身身体情况不同、需要补充的营养不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乳制品。例如成人乳制品中通常会含有益生菌,从而促进酶解作用,使蛋白质、脂肪及糖分解,有利于消化吸收。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如今市场上流通的含有益生菌的乳制品种类繁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3年第3号――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中所列举的益生菌种类有:两岐双岐杆菌、婴儿双岐杆菌、长双岐杆菌、短双岐杆菌、青春双岐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嗜热链球菌、罗伊氏乳杆菌。但我们难以从含有益生菌的乳制品包装上明确得知其含有的益生菌种类,这也是令人担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完善对益生菌等其他菌种的国家统一标准的制定。
此外,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女性在选择发酵乳和乳粉时,通常会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产品,有些调查对象甚至明确表示会选择购买脱脂和零脂乳制品。但是问题在于,如今市场上流通的脱脂的乳制品样式各异,并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并且,我们认为,由于低脂肪含量对特定人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零脂标准的认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首先,要建立一个统管全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如美国所建立的食品安全。在我国可以合并现有食品监管的相关部门,将商检、质检、卫生、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合并,由统一部门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
其次,成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充分发挥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独立、客观的优势,同时能够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提高执法效率。设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有利于利用分散在各个省市的科学研究所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乳制品检验工作的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使乳制品市场更加规范化,提升乳制品在国民心中的满意度。
(三)加快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支持系统
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支持系统有利于更好地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服务。不仅要提升我国乳制品安全检测的硬件设施,更要提升相关科技产能建设。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食品检测技术,并完善我国目前的乳制品检测科技。应当在国内适当地方建立乳制品生产监测点,使监测点所收集的样本代表全国的平均水平。通过定期对乳制品生产厂家检测,以保证将各类不达标乳制品扼杀在摇篮里。
(四)建立危险性评估技术,推动诚信市场建设
政府要建立危险性评估技术以及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立。我国加入WTO以后食品安全规范标准等要与国际接轨。在保护我国人民健康的前提下应制定相应对策。将我国乳制品卫生标准体系及其技术内容与国际组织标准及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的标准进行比较研究,通过风险分析提出与乳制品安全控制相关的风险分析指南,进一步完善我国乳制品标准体系,生产老百姓放心购买的乳制品,推动建立诚信市场。
参考文献:
[1]聂迎利,许怡然,王礞礞,陈慧萍.年终盘点:2014年中国乳业大事件回顾[J].中国乳业,2015.
[2]何丹.中国乳制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J] .商界论坛,2014.
[3]陈杉.浅析乳制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J].饲料博览,2011.
[4]张子淇.乳制品监管中法律责任问题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14.
[5]郑风田,胡文静.从多头监管到一个部门说话:我国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急待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05,(12).
[6]郭斌.对食品安全立法及改革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02).
[7]李海金.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05,(12).
[8]潘文.我国食品安全成因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4).
[9]吴睿鸫.食品安全标准何时告别“双轨制” [J].中国财经报,2009,(09).
[10]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02,(02).
[11]杨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及对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7,(05).
[12]谢地,郭进伟.有效监管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J].光明日报,2004,(09).
[13]孙桂兰.浅析乳制品原料进口增长较快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2015,(01).
[14]GB.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S].
[15]GB.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幼儿配方食品[S].
[16]李敏,易蓉,李荀,徐嘉亮.婴幼儿奶粉配料表的综合评价[J].国乳品工业,2015,(02).
作者简介:
李烨,辽宁省鞍山人,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顾恬羽,江苏省启东人,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关键词】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几年乳制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引起人们对乳制品有很高的重视。乳制品这一产品有特殊性,对运输工具、运输温度、运输时间有着很高的要求,乳制品冷链物流也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关于乳制品冷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乳制品企业空间布局及分销体系方面的研究[1,2];交通运输对乳制品发展的影响及提出了相应的乳制品运输政策[3,4];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对乳制品冷链物流配送成本的优化[5,6]。在乳制品冷链物流中有很多环节,其中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就是重要一个,其运输成本约占50%的比例[6]。因此本文主要是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对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对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进行优化。
1.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要降低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首先要了解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与一般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有相似的,但由于乳制品本身的特性导致其运输成本影响因素有着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品特性影响因素
(1)产品种类:乳制品是人们日常所需的食品和消费品,其运输对运输时间和运输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乳制品的运输成本会比较大。
(2)产品的装载性能:对于乳制品产品而言,通常是以袋装或盒装进行包装,然后以纸箱整体运输,最后用冷藏车进行运输。
(3)产品的风险性:乳制品在其运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用合适的运输设备在一定低温条件下短时间内送达客户就会使其变质,增加冷链物流运输成本。
1.2 运输特征影响因素
(1)运输方式:由于乳制品的特殊性,导致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地主要集中在生产地附近,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但不管哪种运输方式都得采用冷藏设备,这就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运输距离: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的地方比较多,遍布各个地方,这就要求其在保证乳
制品质量的前提下,需求最短的运输距离,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输成本,增加收益。
(3)运输量:在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运输量也是由运输工具的尺寸及其装载性能而决定的。所以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提高乳制品的装载性能就能增加其运输量,降低其运输成本。
(4)运输时间: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如果不能按时运输,不仅会导致乳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降低客户满意度,还会在运输过程中增加了其冷链物流运输成本。
(5)运输环节:在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中,由于产品有易变质的特点,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增加一个环节,就会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搬运等,增加了其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所以尽量采取直达运输,不使用中转,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由生产地直接运到需求地点。
(6)运输费用:对于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运费在其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其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乳制品冷链物流的竞争力。实际上,运费主要其中在燃油费,过路费,运输工作人员的工资等。所以,运费的降低,对乳制品需求者和其物流运输企业都是一个降低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目标。
1.3 市场影响因素
(1)市场的竞争性:目前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很多,其之间必然存在竞争,既包括同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和包括不同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也包括由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引起的竞争等。这些竞争性也会对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高低有影响。
(2)市场的流通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采用各种政策平衡乳制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如果出现不平衡状况,如供大于需和供小于需,就要采取合适的方法确定运输量,这对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2.基于层次分析法[7]对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萨迪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
(1)建立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
根据前面的介绍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2)建立各阶层的判断矩阵
式中表示要素i与要素j相比的重要性标度,标度定义表如表1所示。
(3)权重计算
求解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准则)的归一化重要度即权重,计算公式为:,。
(4)一致性检验
根据AHP的原理,采用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其中是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是矩阵的阶数。值越大,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反之越接近完全一致。所以随着n的增大判断误差就会增大,因此判断一致性时应考虑n的影响,引入随机一致性比率,这是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比值,即。平均一致性指标如表2所示。
当或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当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不可以接受的,这是需要调整和修改判断矩阵,使其满足,达到满意的一致性。
专家根据自身的经验结合乳制品的基本情况,得出了以下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对对其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其过程和结果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
3.基于AHP的结果分析
由表7综合权重计算表知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的具体的影响因素按权重大小由高到低依次是乳制品的市场的流通性、运输时间、运输量、运输距离、乳制品的装载性能、市场的竞争性、运输环节、运输方式、运输费用、乳制品运输的风险性、产品种类。所以在降低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时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的控制也因有主次之分。
乳制品市场的流通性、市场的竞争性直接影响到其运输量,运输时间、运输环节与运输方式和运输距离有直接的关系,乳制品的装载性能、风险性及产品种类直接制约着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费用与运输方式、运输量、运输距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对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优化主要从运输方式、运输量、运输距离三方面展开。
关于运输方式的优化可以根据不同乳制品的要求运用关系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关于运输量的优化可以根据每一个时期内乳制品的供需情况运用表上作业法针对供需平衡、不平衡建立合适的模型确定合理的运输量;
关于运输距离的优化可以根据选择的运输方式和确定的运输量运用线性规划法、遗传算法、节约里程法等方法选择最优的运输路线。
4.结论
乳制品如今也已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有必要结合乳制品企业自身的特点找出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模型有针对性地进行乳制品物流运输成本优化,降低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刘扬.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的区位因子分析[J].中国乳品工业,2008(36):14-24.
[2]胡麒星.哇哈哈产品杭州地区分销体系及物流运输优化方案[J].科技信息,2008(34):389-390.
[3]于晓萍.交通运输对黑龙江省乳制品业的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4]张立永,杨辰海.河北省乳制品运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8):82-85.
[5]于海龙,李秉龙.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14-24.
[6]曹玮.乳制品冷链物流配送成本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关键词] 柠檬市场 信息不对称 货币投票 信任品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一、引言
得益于乳制品消费在城乡市场的普及,中国乳制品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其行业的销售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在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乳制品出现了较多的质量问题,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如2004年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2005 年的雀巢的“碘超标”,2006 年的光明山盟的“过期奶”等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其中2008年的乳制品质量问题最为严重,对消费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侵害消费安全,打乱消费秩序,使消费信心受到重挫,消费量骤降,行业内的涉案企业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乳制品行业在消费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获得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频频出现的质量问题。比较这些乳制品质量问题,我们发现乳制品行业的产品质量问题愈演愈烈,每次事件的发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人为问题。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阶段性加强,产品质量会有所提升,但却不能阻止奶制品质量问题事件的再次发生。
2010年,随着奶制品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整个行业开始复苏,行业增速开始回升,但质量行业质量问题并没有圆满解决,因此有必要回过头来认真审慎的研究中国奶制品市场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今后整个奶制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同时,作为转型时期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出现的问题亦在许多行业发生过,因此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可以折射出其他行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的反省和借鉴意义。
二、中国乳制品“柠檬市场”的形成
经过对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研究发现,中国乳制品屡次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市场已逐步柠檬化,并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下面将分析中国乳制品市场是如何演变为“柠檬市场”。
从消费市场的供应情况来分析,中国消费市场经历了商品短缺市场到商品过剩市场的过渡。当中国处于商品短缺市场时,我们可以认为乳制品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主要掌握的国家手中,这时处于国家严密掌控的企业不会出现较大的质量纰漏。国家将企业推向市场,减少行政干预时,行业内众多企业涌现出来,消费市场演变为商品过剩市场。市场中企业的行为更多的受到消费者“货币投票”选择的影响。在中国,消费者用“货币投票”时,更偏爱用低廉的价格来购买商品。
国外经济学家根据商品质量信息获取的难以程度,将产品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搜寻品是指消费者购买之前去搜寻和寻找,且在购买之前消费者已大概知道这种产品的质量。经验品是指消费者只有在购买之后,在使用和体验过程中才能了解的产品质量。信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之后,也很难知道其质量。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很显然乳制品属于信任品,消费者在食用后也很难获知产品质量。因此,乳制品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对所交易的商品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
当我们对乳制品视为“信任品”进行分析时,我们给出了两个假设:乳制品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和质量参差不齐。在接下来的分析中,由于乳制品行业天生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的假设前提下,分析乳品市场的另一个假设前提――产品参差不齐是否成立。这两个假设前提也是“柠檬市场”的基本特征。我们将用这两个假设前提来判别中国乳制品市场是否柠檬化,以及柠檬深化。
根据现实交易过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当消费者无法区分产品质量,而只能将价格作为产品质量的唯一衡量标准时,消费者用“货币投票”时,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使得高品质产品企业难以得到相应回报,而低品质企业的产品又倍受青睐,低品质产品开始逐渐驱逐高品质产品,从而促使低质量产品充斥市场。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争夺市场,其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道德风险,即生产低质产品,按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这样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努力下,乳制品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低质量产品泛滥。2004年,阜阳出现严重劣质奶粉问题,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作用的产物。当消费者频频以市场价格购买到低质乳制品时,乳制品市场逐渐开始“柠檬化”了。
随后的几年中,我们认为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是相对理性的。与之前相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一定变化,其在购买过程中,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伤害,基于信任的基础上选择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乳制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蒙牛、伊利和光明等民族品牌乳制品公司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占领全国大部分市场。
一般认为,知名品牌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经济优势。为保持和宣传品牌承诺,这些企业往往需要比一般企业要多支付一定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减了其规模经济优势。在知名乳制品企业迅速扩张过程中,“货币投票”的“逆向选择”使行业内的竞争沦为低层次、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削弱了各乳制品企业的品牌差异。理性消费者在几大品牌乳制品企业的产品中做出选择时,品牌就不会成为决策的关键因素。当品牌承诺并未给品牌商带来较多的收入,反而会带来一定成本支出时,在面对生存压力、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下,道德风险发生,品牌产品丧失本该具有的品质,市场中高品质的品牌产品更多的滑向劣质品的深渊。这时市场中低端产品泛滥。2008年,当中国知名奶业巨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时,我们认为中国乳制品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劣质品,“柠檬市场”深化了。
三、中国乳制品“柠檬市场”的黑洞
1.与传统理论相悖
按照1970年,阿克洛夫的经典论文给出的结论,当一个市场中存在高质量商品被驱逐,低质量商品不断占据市场时,在如此“逆向选择”的反复循环中,这个市场将逐渐萎缩,甚至消亡。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消费者在“柠檬市场”消费过程中“货币投票”的结果,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
从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呈现“柠檬化”的乳制品市场并没有自动消失,其市场规模反而越来越大,并从少数企业行为演变为整个行业规则,众多知名乳制品生产企业不断掉入“柠檬市场”这个黑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虽彻底打破了“柠檬市场”,但这是在国家监管机构主导下完成的。中国的实际情况显然与先贤们的研究结果不符。
2.乳制品市场柠檬深化的诱因
为什么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先贤们的研究成果迥异?我们认为先贤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验品,经验品是指消费者只有在购买之后,在使用和经验过程中才能了解的产品质量。消费者在购买“经验品”,消费之后,可以明确的知道其是劣质品,那么理性消费者就不会多次上当。我们研究的乳制品是“信任品”,消费者在购买,消费之后,或者消费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若不借助先进的检测设备不能分辨其真伪。因此,在购买乳制品时,即使是理性的消费者也不能避免多次上当。乳制品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其不断柠檬深化的原因之一。
中国“柠檬市场”未在“逆向选择”中逐渐消亡的又一原因是中国乳制品消费市场巨大,而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更偏爱 “柠檬市场”的价格,当然前提是消费者并不知道其所购买的产品是劣质品。当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成为知名乳制品企业+“柠檬市场”价格时,中国的知名乳制品企业势必跌入这一黑洞。
结合中国的监管和处罚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乳制品市场呈现柠檬深化,与监管和处罚有着一定关系。我国乳制品安全带有非常强的短期行为色彩,当较大的质量问题出现后,国家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处理,产品质量在短时间内得以提升。一段时间后,产品质量问题将再次出现。在处罚方面,政府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轻,违法收益大于违法成本,处罚过后部分企业依然重抄旧业。这样处罚未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2009年,部分地区又查出一些企业使用尚未销毁的“三聚氰胺”奶粉生产乳制品,就很好的说明了乳制品市场上短期强烈的监管行为和处罚结束后,质量问题再次出现。
因此,中国乳制品“柠檬市场”没有通过“逆向选择”消失,反而越来越膨胀,可以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通过“货币投票”的理性消费者表现出对“柠檬市场”价格的极度偏爱,大量购买劣质品,使其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从而使乳制品“柠檬市场”不断深化。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监管特点则是间接造成“柠檬市场”深化的推动力。
四、破解之策
1.消除信息不对称
(1)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和实践中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从意识形态上分析,经济主体信用缺失,会影响社会心理。当失信者的失信行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惩罚,而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时,这会让人们产生普遍的仿效心理,从而恶化社会道德环境。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
在实践中,产品信息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就要求政府担负起提品质量信息的责任。由于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信息渠道的不顺畅和信息来源的不可靠,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搭建社会信用体系,理顺信息渠道和信息来源,从而克服市场失灵。为此,政府有必要构建企业、个人、第三方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信用体系。
(2)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在消除信息不对称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中国的信用信息是存在于多个部门中,银行、工商、海关和税务等都建立了各自的信用体系,而行业协会则掌握了较多的企业生产方面的信息,这就使信息共享成为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若行业协会能在政府支持下,将这些信息整合,并共享和出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实施品牌战略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品牌是识别产品质量的重要媒介。品牌本身不会改变商品的使用功能,但其作为一种信号机制,通过品牌承诺,可以将优质品和劣质品天然分开。品牌带给消费者传递“正的”信息,使消费者认为知名品牌即代表质优产品,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信任和认同。生产者在建立和维护品牌时,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的品牌承诺,生产出符合质量的产品。这样在品牌战略下,可以尽可能的消除信息不可靠,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2.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要彻底解决乳制品行业的“柠檬市场”问题,国家需要建立一套长效监管机制,具体来说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程序。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我们对于控制乳制品质量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套运行机制,关键是我们如何将这单独的运行机制整合到一套大的制度中去,作为大制度的每个环节而存在。然后大的运行制度要规律的运转起来,当出现问题时,需要将出现问题的环节放入整个大运行制度中进行考察,以便优化整个大制度。这样就可以用制度管理市场,而不是单存的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避免监管的短期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卫华:“柠檬市场”中的品牌战略,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8年 12期
[2]王威 杨敏杰:“信任品”的信任危机与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03期
[3]保育钧:市场经济体制与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纵横,2002年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03-02
母乳是婴儿成长唯一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它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特别是母乳含有百分之五十的脂肪,除了供给宝宝身体热量之外,还满足宝宝脑部发育所需的脂肪(脑部百分之六十的结构来自于脂肪);丰富的钙和磷可以使宝宝长的高又壮;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及保护婴儿免于感染及慢性病的发生;比非得因子和寡糖可以抑制肠道病菌增生和帮助消化。除此之外,哺喂母乳的亲密接触和亲子关系可刺激婴儿脑部及心智发展,同时哺喂母乳又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保持良好身材,所以哺喂母乳是对宝宝和母亲都有很大益处[1]。现就母乳喂养的方法、常见问题和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母乳喂养的方法[2]
1.1 准备方法
1.1.1 妈妈先洗净双手 医护、实验室工作的妈妈穿戴工作服喂奶会给宝宝招来困扰,由于工作服上通常粘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病毒、细菌和其它有害物质。所以妈妈无论如何忙,也要先脱下工作服(最好也脱掉外套)洗净双手后再喂奶不迟。
1.1.2 应该选择舒适、放松的姿势 母乳喂养虽然是世界上最自然的行为之一,但也需要练习,练习的第一步就是找到最适合你的母乳喂养的姿势。经过充分验证的母乳喂养的最佳姿势:摇篮式、交叉式、“橄榄球式”(侧抱式)和侧卧式。
1.2 正确的喂奶姿势
1.2.1 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将孩子抱在怀里,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喂右侧时用左手托,喂左侧时用右手托。放在下的手呈U形,不要弯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让孩子贴近你的。
1.2.2 如果你是剖腹产,或者较大,这种方式比较合适。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胳膊肘弯曲,手掌伸开,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
1.2.3 疲倦时可躺着喂奶。身体侧卧,让孩子面对你的,用一只手揽着孩子的身体,另一只手将送到孩子嘴里。这种方式适合于早期喂奶,也适合剖腹产的母亲。
有些宝宝吃一侧的奶用10分钟,有些则要用30分钟。吃奶的时间越长,宝宝就越能吃到更多的、脂肪含量高的奶水。这样能让他有吃饱了的感觉,他就会松开,沉沉入睡。
1.3 喂奶时的注意事项
1.3.1 喂奶之前的清洁与按摩[3]
(1)用干净的棉球或毛巾,沾温开水由中心往乳晕呈环形擦拭。
(2)准备50-60度的热水,两侧轮流热敷,避开与乳晕,每侧敷15分钟。
(3)按摩:
A. 环形按摩-双手分别置于的上、下方,环包着,以环形方向按摩整个。
B. 螺旋形按摩-以一手托住,用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方向按摩。
C. 挤压按摩-将双手的虎口打开,置于两侧,由向挤压。
1.3.2 哺乳妈妈的必需营养[4]
(1)糖类: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可由全麦、谷类、蔬果中获得。
(2)脂肪:宜尽量摄取不饱和脂肪,如葵花、蔬菜油等。
(3)蛋白质:由鱼、肉、蛋、奶、豆等食物中获得。
(4)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c)。
(5)水份:哺乳时所需的水份量较大,所以水的补充量要足够,也可由汤汁或牛奶中获得。
1.3.3 哺乳妈妈应避免食用的食品[5]
(1) 咖啡与浓茶。
(2)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腌肉、咸蛋、火腿、豆腐等。
(3)过咸或熏肉、咸鱼、火腿、豆腐等。
(4)只提供热量而无营养价值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甜点、可乐、汽水等。
(5)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咖哩等。
(6)烟和酒。
1.3.4 喂奶前的注意事项
(1)判断婴儿饿了没有的方法:以手指碰触婴儿的嘴角,如果婴儿有吸吮的反应,就表示肚子饿了。此即所谓「寻乳反射。
(2)检查尿布是否干爽:让婴儿在最舒适的情况下喝奶,可促进他的食欲。
1.3.5喂奶后的注意事项
(1)检查尿布-在婴儿睡前再检查一次尿布是否干净,检查完毕后用毛巾将婴儿包好,让婴儿在保暖又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入睡。
(2)让婴儿侧睡-可用大毛巾折叠成圆筒状垫于婴儿背后,以固定婴儿的睡姿。
(3)将床稍微倾斜-将婴儿的床调整为倾斜30度左右,让头及背部高一些,以免婴儿溢奶。
1.3.6 如何促进乳汁分泌
(1)产后尽早开始喂奶-第一次喂奶的时间最好是产台上,因为当婴儿吸吮时,可刺激子宫收缩,有助于胎盘娩出。若无法在产台上喂奶,也应尽量在产后两小时之内就开始喂奶,因为婴儿尽早吸吮,可尽早刺激乳汁分泌。
(2)勤于喂奶-每2至3小时喂一次,或婴儿饿了就可喂奶。喂得愈多,奶量会愈丰沛。
(3)只喂母奶-想哺喂母乳的妈妈尽量不给婴儿其它饮料,否则婴儿可能没有饿的感觉而减少吃奶的频率,奶量自然会减少。
(4)多摄取水份-开水、汤类皆可。
(5)足够的休息-疲倦和压力会减少乳汁的分泌。
2 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6]
(1)如何提高母乳分泌量 乳母要加强营养,避免疲劳,稳定情绪。在哺乳期间,母体摄入的能量低于5000千焦耳/日,则乳汁分泌量将会大大降低。给母乳补充营养,可使乳汁成分发生变化,质提高,量也增加。因此,乳母应当多吃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多喝汤水,特别是豆浆,可促进乳汁分泌。乳母必须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如果疲劳过度,可降低乳汁的分泌量。此外,乳腺分泌乳汁的多少,与乳母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如过度紧张、忧虑、悲伤、愤怒或惊恐,都会影响催乳素的分泌,而使乳汁减少。因此,在哺乳期间,务必保持心情愉快、平静,这样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
(2)母乳分泌量减少的原因[7]母乳分泌量最大的原因是心理原因。事实上,对于每一个妈妈来说你的奶足够你的宝宝吃的,要相信你的身体,而且也要相信其实你的孩子在控制你的奶量。你的身体由于什么原因达不到奶量,这是一个虚的概念,我们受到一些干扰,比如:外面的人说你的奶不好或者你的奶不够,这些干扰如果不存在的话,妈妈的奶是完全够的。
只有极为少数的妈妈,可能1%都不到的妈妈真正存在身体的原因,她的泌乳量不够,可能是由于女人荷尔蒙激素不平衡造成,但是这种女人本身就很难怀孕。
(3)凹陷怎么进行母乳喂养 如果是前期,最好买矫正器,但是不要太用力,以免把初乳吸出。如果是后期,一定要让孩子吃,吃前先把的奶水吸出一点,让柔软好吸住。刚开始有点困难,还会疼。有上两周就好了,实际孩子吃奶吸住乳晕就能吸出奶来。
3 护理干预[14]
3.1 社会因素
(1)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 为加强对母乳代用品市场的社会监督,支持、促进和保护母乳喂养,2007年6-7月,中消协联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长春、哈尔滨等30个城市消协,组织开展了母乳代用品市场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母亲对《守则》和《办法》的知晓率很低,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有欠深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工作单位在推广母乳喂养方面的服务还无法满足婴儿母亲的需要。为此,社会各界应加大《守则》、《办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和推广母乳喂养知识,共同营造支持、促进和保护母乳喂养的良好环境。
(2)淡化人工喂养意识 人工喂养就是用动物的乳汁或代乳品喂养婴儿的一种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有利有弊,其实事实证明人工喂养是一种很不理想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宝宝智商。在医院内严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推销奶制品。对那些经济收入高,家庭条件好,容易接受母乳喂养方式的重点人群及社区妇幼保健医生加强指导。
(3)严格执行产假的相关规定 及时解决母亲恢复工作后的哺乳问题,保证产妇产假的时间,在工作场所提供哺乳条件,加强社区组织的支持作用,为产后母亲提供母乳喂养的知识,使产妇出院后能继续保持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应向母亲解释哺乳与体型变化无明显关系。同时家庭应多关心乳母,减轻她们的负担,为乳母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促进母乳喂养。
3.2 母亲自身的因素
(1)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抓好产前问诊孕检,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其次要加强母婴同室的服务,认真做好早接触、早吸吮,因为吸吮反射是人的本能,据临床观察,凡是产妇重视母乳喂养者,多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饮食状况良好,情绪较为稳定,心情舒畅。有些母亲担心身材走样而不愿意给孩子哺乳,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哺乳是不会引起下垂的,相反哺乳能够促进母体催产素的分泌,而催产素会增强悬韧带的弹性。女性在妊娠时期仍继续发育,张大后如果护理不当,极易松驰。因此孕妇应从怀孕后就开始注意的护理,使用宽带乳罩支撑,同时注意一手拿着洗具。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弹性,就会减少发生下垂的可能,哺乳后是否下垂与哺乳前的情况有关。不愿意哺乳者,常常不能及时排空内的乳汁,缺乏足够的吸吮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产素释放终止,乳汁形成及分泌减少。
(2)、护理 首先在孕期就要开始对的护理。因为妊娠以后随着孕周的不断增长,也开始逐渐的变化。在孩子出生以前,使作好哺乳的准备十分重要。是很敏感的器官,在孕晚期和哺乳期,由于增大,血管增加。支配的神经也增多,变得更加敏感,因此,在孕期增加的适应性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孕期可以用手按摩或用毛巾擦洗,但要注意动作不要过于粗暴,适可而止。一旦发现由于刺激引起宫缩,就应停止,以防发生早产。为防止、疾病,应保持清洁,用清洁的植物油涂在上,使的痂垢变软,再用清水将洗净。有些妇女在生育前曾经做过隆乳手术,或因乳腺疾病做过乳腺的手术,那么在分娩前应该请大夫看一看是否影响哺乳,如果影响哺乳,或产后不适宜哺乳,产后应立即用药物回奶,避免由充盈造成的痛苦。
(3)分娩方式 分娩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包括疼痛在内的生理反应,只要在正常的范围,就是有益的,合理的;滥用手术或药物镇痛,无疑有违这一自然法则。与减少医疗干预相对应的目前国际上围产技术的潮流是回归自然的“人性化分娩”,比如分娩过程中增强产妇的主动性以及分娩过程中家庭式服务,让分娩的操作更科学,产程更顺畅,产妇更轻松,母子更健康。
3.3 婴儿护理
(1)早产婴儿 喂养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由于瘦小的婴儿生后即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各方面能力较正常婴儿差,表现为吃奶的力气不足。由于孩子嘴小,应选用适宜的;由于吸吮力气不足,应耐心喂养。护理人员应教会母亲泌乳、挤奶和贮奶方法,把挤出的乳汁放在冰箱内保存,对婴儿进行人工哺乳。
(2)正确的含接姿势 指导母亲在哺乳的时候使婴儿吸吮大部分及乳晕,进行有效的吸吮,婴儿吸吮时两颊鼓起呈圆形,出现典型的颌部动作,即颌部肌肉缓慢而有力及有节律地向后作出伸展运动,直至耳部,吸吮慢而深,有时会暂停,能看到他的吞咽动作,听到他"咕噜"、"咕噜"的咽奶声。如婴儿含接后,唇内卷,大部分乳晕在口外,两颊吸吮时内缩,或母亲感到疼痛,说明婴儿的含接姿势不正确,应及时纠正。
4 小结
母乳喂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和社区保健人员必须向广大产后妇女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加强母乳喂养诸多事项的指导,通过各种途径及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母乳喂养意识,同时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创造一个有利于母乳喂养的环境,提高我国整体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王琪.《怀孕 胎教 育儿百科大全》[J].2009.7:348-359.
[2]张春改、吴玉琴、吴家懿.《孕产妇婴幼儿护理大全》[J].2005.10:250-260.
[3]李雪明.《孕产大百科》[J].2007.12:122.
[4]陈立怀、王慧.《孕产妇用药与配餐全书》[J].2009.1:200-206.
[5]刘建国.《轻松孕育小百科》[J].2007.7:260-267.
[6]爱丽森・麦克诺奇.《怀孕与婴幼儿护理百科全书》[J].2005.9:102-105.
[7] 伍兹・瑞斯.《做个快乐新妈妈》[J].2006.2:140-142.
[8]尹建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J].教育专家.2009.
[9]玛莎・希尔斯,威廉・希尔斯.《母乳哺养完全指南》[J]. 小儿科专家.2004.
[10]编辑委员会《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J]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技编辑部 编.1998.
[11]松田道雄教授.《育儿百科》[J]. 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小儿科专业.2010.
[12]张锡之,周进祝,曹丽娟等.按摩对乳汁分泌影响的研究[J].上海护理,2004.
[13]李雪君.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及护理对策[J].宁夏医学杂志,2003.
[14]朱翠平,冯正仪.母乳喂养现状与护理干预进展[J].上海护理.2006.
Q: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是什么?
A: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之一,M1是这些产物中的一种,这种物质多在奶制品中发现。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属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总称,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等毒素和毒醇。由于不同化合物的形成条件不同,所以来源分布和毒性也不同。其中M1和M2多在牛奶中发现,B1毒性最强。
Q:生活中黄曲霉素在哪里?
A: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但只有菌丝生长时才会产生毒素。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会产生毒素,产生的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而后会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素。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或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所以,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黄曲霉菌寄生过的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其中在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及奶和奶制品中也比较常见。
根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的相关论文,在中国,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菌分布较广,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较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
Q:蒙牛纯牛奶中被检出的超量黄曲霉素是从哪儿来的?
A:两大可能:牛的饲料,或者牛奶储存不当。
专家分析认为,对于纯牛奶产品检出超标的黄曲霉素M1来说,一是可能储存不当,或加工、运输过程中污染,长出霉菌;二是可能是奶牛食用的饲料中含有过量黄曲霉素M1,经过消化吸收,而后在产奶过程中转移到牛奶里。黄曲霉素被动物食用后,一部分会蓄积在动物的体内,另外一部分则会转化到乳汁和尿液中,转化率一般为3.45%~11.39%。因此,为保证牛奶中的黄曲毒素M1不超过0.5μg/kg,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饲料中的黄曲霉素B1不得超过30μg/kg。
黄曲霉素被世卫组织定为一类致癌物
Q:黄曲霉素有多大毒性?
A:黄曲霉素有剧毒,每千克中含有1毫克就为极毒性,可诱发肝癌,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
黄曲霉素含量标准是30~50μg/kg为低毒,而50~100μg/kg为中毒,还有100-1000μg/kg为高毒,1000μg/kg以上为极毒。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黄曲霉素含量在1mg/kg就可诱发癌症。而1mg/kg黄曲霉素含量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的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持续微量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黄曲霉素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可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素M1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Q:黄曲霉素曾经引发哪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A:黄曲霉素对动物和人都有毒性,曾引发大量安全事故。
黄曲霉素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国一家农场的10万只火鸡因食用霉变的谷物,相继在几个月内死亡,而后的研究证明致死因素就是黄曲霉素。
台湾地区曾有3家农民因食用黄曲霉素含量高(225.9μg/kg)的发霉大米,导致39人中有25人中毒,其中有3名儿童死亡。美国科学家Douglas L报道,1989年印度有74人、肯尼亚有12人死于黄曲霉素的急性中毒。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有200个村庄暴发黄曲霉中毒性肝炎,397人发病,死亡106人,中毒患者都食用过霉变的玉米(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达6.25~15.6mg/kg)。
黄曲霉素难检测乳企技术跟不上
Q:中国对乳品中黄曲霉索的检验标准是高是低?
A:中国乳制品中黄曲霉素的检验标准不如欧盟标准严格,但符合联合国的标准。
就牛奶中黄曲霉素M1的限量,中国与美国、日本一致,都是0.5μg/kg,欧盟成员国及与欧盟有贸易联系的非洲、亚洲、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相对严格,为0.05μg/kg,而欧盟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包括婴幼儿的配方牛奶的限量则为0.025μg/kg。
2001年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第56次会议曾对黄曲霉素M1的最大限量进行了定量危险性评估对比研究,结论是:虽然最大限量是在0.05-0.5μg/kg的黄曲霉素造成肝癌危险性增高的幅度很小,但是理论上以欧洲和美国乙肝发病率1%为例,饮用含黄曲霉素M10.5μg/kg的奶比0.05μg/kg,仍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
Q:黄曲霉素怎么检测?
A:检测设备昂贵,检出难度大,而且因为要接触有毒物质,检测人员也有较大风险。
因为检测黄曲霉素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剧毒的黄曲霉素M1作为标定标准物,才能对比检测出黄曲霉素含量。所以对操作人员会造成巨大的污染危险。另外操作过程烦琐、复杂、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仪器设备也比较昂贵、笨重、操作复杂,难以实现现场快速分析。而这些方法正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检测机构都在使用的方法,由于其检测周期长、程序复杂、所需试剂繁多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检测要求;
另一种采用配套的荧光仪进行检测,被多家机构列为标准方法,如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美国农业部联邦谷物检测中心(FGIS)、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1UPAC)、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美国农业部(USDA),但这种方法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食物中黄曲霉素难去除,污染后只能销毁
Q:黄曲霉素怎样去除?
A: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稳定性最高的真菌毒素,对高温也不敏感,高温下20小时也难以去除,受污染食物只能丢弃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