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

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文化的起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安全文化的起源

第1篇

1、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意识

学龄前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确保儿童安全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应尽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保护儿童生命安全的高度,切实重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管理。

(1)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管理网络,有目的的制订和修改安全工作制度,层层落实安全工作。

(2)在实行园长安全工作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儿童的安全工作,各条线各部门签定并履行安全工作责任书。

(3)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提高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4)加强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经常性对园内场地、设施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安全进行检查与了解,及时把握安全工作态势,发现不安全隐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燃。

(5)将安全工作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标准之一,同时把安全工作列入到全园教工的日常工作考核范围内,根据工作的优劣,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

(1)积极筹措资金,定期维护园舍设施,为幼儿园实施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2)严格按要求聘用符合任职资格要求、身心健康的工作人员。

(3)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每周对幼儿的玩教具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每周为幼儿晒被褥等。

(4)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玩教具,严禁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作玩教具,注意各类环境创设的安全性。

(5)加强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的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6)加强卫生保健安全管理,要求幼儿每天晨检率达100%。定期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并作好记录。

(7)加强幼儿在园服用药品管理,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8)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交通法规及园内制订的有关规定,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9)建立班级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班级日常活动、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积极利用幼儿园小广播、黑板报、家教之窗、保健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卫生安全宣传与教育,努力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2)创设有关安

全教育的活动环境,结合一日活动各环节,对幼儿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

第2篇

一、加强安全制度,提高依法管理意识。

学前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确保儿童安全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保护儿童安全健康的高度,切实重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管理。

1、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安全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管理网络,有目的的制订和修改安全工作制度,层层落实安全工作。

2、在实行园长安全工作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专人负责幼儿的安全工作,老师、家长都认真履行安全目标责任书有关条款。

3、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提高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安全突发事故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4、加强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经常有针对性地对园内的场地、设备设施,以及教学人员方面等安全进行检查与了解,及时把握安全工作事态,发现不安全隐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5、将安全工作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标准之一,同时把安全工作列入全园教师的日常工作考核范围内,根据工作的优劣计入教师奖惩。

二、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

1、积极筹措资金,定期维护幼儿园园舍、设备设施,为幼儿园实施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2、严格按要求聘用符合任职资格要求、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和员工。

3、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每周对幼儿的玩具、教具按要求进行消毒、清洗,午睡室消毒通风,并及时通知家长定期对孩子的被褥进行清洗。

4、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有毒有害的教具、玩具,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有毒有害的材料制作教具、玩具,注意环境创设的安全性。

5、加强卫生保健管理,要求幼儿每天晨检率达100%,定期为幼儿进行体检并作好记录。

6、加强食堂饮食安全管理,严格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7、加强幼儿在幼儿园内服用药品管理。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确保孩子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8、严格幼儿家长接送制度,确保幼儿路上安全。

9、建立班级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班级日常活动管理。

三、加强安全教育学习和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1、做好家长安全教育,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栏、保健宣传栏等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尽力配合老师做好安全工作。

第3篇

近年来,幼儿园事故时有发生,这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创伤。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知识经验,然而又好奇、好动、好探索,缺乏预见危险事故的能力,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更不会正确地、及时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危险的事件,从而酿成严重后果。幼儿园作为集体保育和教育机构,要对全体幼儿的安全负责。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加强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管理是保证幼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现将本年度安全工作制定如下:

二、总目标:

深入学习,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促幼儿平安、健康、愉快的成长。

三、分目标与措施:

(一)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1、每月定期召开园安全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及完善幼儿园安全工作。

2、完善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纳入学期考核。

3、加强园安全员的培训工作,督促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技能。

4、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上级部门转发的各种安全工作文件,做到思想认识与措施落实一起到位。

(二)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教职工安全责任意识

1、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家园宣传栏等途径向教职工,家长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每月由保健教师定期向教职工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安全服务技能。

3、学期中邀请市儿保专家向全园家长开展安全知识讲座。

4、要求教师定期向幼儿传授系列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杜绝食物中毒

1、严格执行食品的三级验收制度并有记录。

2、做好食品的48小时留样并有留样记录。

3、保健教师定期对营养员日常操作进行抽查,及时反馈,纠正违规操作。

4、密封室做到专人专管,整洁无害。

5、营养员做到持证上岗。

6、营养组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掌握相关食品的烹饪、清洗、预防性消毒的知识。

(四)创设安全、适宜的教育环境,促幼儿健康成长

1、安全员每周对园所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反馈,及时记录。

2、保健教师加强晨检,检查幼儿是否携带不安全、有攻击性的玩具。

第4篇

摘 要 随着核电事业蓬勃发展,核安全文化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核安全文化自核电发展而起源,又极大地促进了核电事业的发展。作为核电企业,核安全文化更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支柱与核心。本文阐述了核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构成和特点,提出了推进核电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供企业核安全文化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 核安全文化 发展 推进

核电工程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单位众多、接口频繁、建设周期长的特大型工程,质量安全要求高,公众敏感性强。为对公众负责,政府专门设置独立的核安全监督机构,通过推行核安全法规、实施许可证制度,以及各类核安全检查,对核电建设及运行全过程实行严格的监督。像这样由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实行如此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是任何其他工程项目所没有的。对核安全的特殊要求构成了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突出特点。在此情况下,核安全文化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原则加以推广,提升全体对核安全的重视与关注,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最大限度的提高质量和减少安全事故,是非常必要的,在IAEA 2006年新的核安全法规中,核安全文化更是作为一条管理原则予以体现,以维护和增强组织的核安全文化水平[1]。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更警示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基本规律,提升核安全文化水平;综合安全检查报告和核安全规划为新时期我国核电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探索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和要求。

一、核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核安全文化建设是随着核电站建设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就已开始关注核安全问题,特别是美国三里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使核安全问题引起全球范围的广泛重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给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为杜绝此类严重事故的再次发生,核工业、相关政府及国际组织重新审视了核安全的立足点、层次和完善途径,促使了核安全文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核安全文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并确定了对核安全文化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2]: 1986年,75-INSAG-1《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评会议总结报告》,首次提出“核安全文化”概念; 1988年,75-INSAG-3《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强调核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将实现安全的目标渗透到为核电厂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中去; 1991年,75-INSAG-4《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概念被首次定义,并得到广泛认同; 1994年,《ASCOT指南》,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 1998年,《推进核活动中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指出企业发展和强化核安全文化要经过三个典型阶段; 2002年,75-INSAG-15《强化核安全文化的关键实践》,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7个关键要素。

二、核安全文化的构成与特征

核安全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影响着企业全员的工作习惯,它以领导为楷模,内化为员工行为,致力于使核安全处于最高地位。核安全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共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中层和深层[2],它强调核电企业全员价值观和行为的统一,强调追求卓越和高标准,强调核安全文化没有终点;它的本质,就是要求企业全员能够主动将核安全文化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核安全文化磁场,以持续影响着进入组织的新成员。

一个拥有良好核安全文化的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核安全人人有责:明确界定核安全的责任与权利,并让全体人员清楚自己的责任和权利。落实与核安全责任相关的指挥体系、岗位权限、人员配备和资金保障。公司政策中强调核安全高于一切。

(二)领导做安全的表率:高层领导和高级管理者是核安全的主要倡导者,应重视言传身教,要经常不断、始终如一地宣贯核安全第一的理念。

(三)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在组织内建立高度的信任,并通过及时准确的沟通来培育这种信任。有畅通的信息流程来提出和处理问题,对员工提出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要告知员工。

(四)决策体现核安全第一:员工在做出支持核电厂安全、可靠运行的决策时,经过系统和严格的考虑。如无百分之百的把握,高级管理层支持和强化保守决策。

(五)认识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要考虑核技术的特殊性。

(六)培育质疑的态度:员工可通过质疑假设、思考行动的潜在不利后果表现出质疑的态度。事故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组织根据错误的假设、价值和信念,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员工要对可能给核安全带来不利后果的状态或活动提高警惕。

(七)倡导学习型组织:高度重视经验反馈,培育学习和应用经验的能力。通过培训、自我评估、纠正行动和对标,来激励学习和提高业绩。

(八)评估和监督活动常态化:采用监督手段来强化安全和提升业绩。通过各种监督方法对核安全进行常态化的监督和检查。

三、强化企业内部核安全文化推进

在日常监查监督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一些行为的产生已经显示核安全文化处于被弱化的状态,包括:程序不能满足要求、没有对事故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没有吸取教训、纠正行动日益积压、过度关注技术层面问题、缺乏自我评估过程和质量保证部门地位较低等。因此,作为每一个参与核电建设和运行的单位,包括营运、设计、制造、建造、调试、维修、承包服务等各相关方,都必须结合自身业务强化企业内部核安全文化的建设,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但不限于)进行推进:

(一)制定本单位核安全文化推进方案

首先应结合本单位现状及发展规划,制定核安全文化推进方案,设定本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包括中长期目标(3-5年)和近期目标(1-2年),依据目标,列出核安全文化推进的实施步骤,包括宏观步骤与微观步骤。根据核安全文化三个层次的构成及强化核安全文化要经过三个典型阶段,一般建议分三个宏观步骤实施,包括文化牵引阶段(起步阶段)、建章立制阶段(提升阶段)及实施推进阶段(持续改进阶段),微观步骤一般为近期1-2年的具体工作计划。

(二)核安全政策声明

应由本单位最高领导者核安全政策声明,作为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和员工的行为准则,明确本单位的核安全方针和理念,并广而告之,全体员工应充分理解并作为行动指南。

(三)深入开展核安全文化培训与宣贯

应深入开展核安全文化知识和理念的系列培训、宣传活动。单位最高领导层及中层领导应带头学习并动员、宣讲核安全文化及本单位案例。利用公司网站、报刊开辟核安全文化专栏,制作核安全文化宣传册,宣传核安全理论知识、交流核安全文化心得体会,举办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

(四)完善管理制度和程序,融入核安全文化管理要求

抽象的核安全文化需要有形的载体,转化成具体的行动准则。因此应将核安全文化管理要求落实在制度和程序里,以作为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准则、衡量工作质量的最基本标准,它是核安全文化的具体表现,是核安全文化建设推进的关键。单位应将制度和程序作为单位的“法律”来严格遵守,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据可查”。

(五)将核安全文化纳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应将单位各部门、各级人员推进核安全文化的情况纳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从目标下达、分解、考核各个环节体现核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工作的要求,并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取得良好核安全绩效的部门及员工给予奖励,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或严重的错误,应采取惩罚措施。但具体做法要慎重,处罚不能导致员工隐瞒错误。

(六)建立评价准则,进行核安全文化自我评估

单位应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核安全文化评价准则,以对单位内部核安全文化进行评估,衡量本单位核安全文化所处状况,找出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要求。评估的对象是本单位各级组织和人员,尤其是他们对待核安全的态度。核安全文化的自我评估需建立必要的评估组织,评估应逐步常态化,一般周期为一年一次,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单位内部监查与管理部门审查工作一并进行。

四、核安全文化推进的要点

(一)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作为一家参与核电建设的单位,核安全文化必然成为公司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体现公司的核安全文化推进理念。

(二)全员参与,高层推动

核安全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管理者的文化,其推进的首要保障条件是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他们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将激发全体员工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员工,所有员工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相互作用及融合,形成了公司的核安全文化,因此核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是全员参与。

(三)各部门协调配合

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需要有机地将公司核安全文化与经营生产活动紧密结合。核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各部门协助参与,如规划发展部应完善公司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人力资源部应完善公司培训管理等。

(四)言而有信、奖惩兑现

公司对员工的承诺若无法兑现,即成为“空头支票”,员工对公司文化则失去信任,作为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核安全文化同样将面临“信任危机”。

(五)需要大量宣传推广

只有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培训,才能使人们愿意承认一个理念、文化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在核安全文化建设期间,应始终坚持做好宣传培训。

(六)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公司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应切实落实年度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计划,有专门组织进行监督和检查,并逐步将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与部门及员工工作目标与考核挂钩。

(七)核安全文化的评估

在文化牵引阶段取得一定进展后,应将核安全文化的评估工作提上日程并逐步常态化,以增进对核安全文化现状的认识,为核安全文化的变革或改善效果的长期跟踪提供途径。

(八)循序渐进,持续改进

行为规范和观念的转变过程大多很漫长,因此一个公司的核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借助PDCA循环,持续改进公司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五、结束语

企业核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目前国内正面临多项目多机组发展的形势,对核安全文化的建设要求越来越迫切,需要企业做好方案,抓住要点,大力推进,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致力于“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这个共同的目标,把核安全的要求切切实实落实到行为上,这样才能使电站的建设和运行获得最高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

当前,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亟待加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力,最突出的是:安全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依然存在,安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手软、一手硬”;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非法生产、瞒报事故等问题突出;安全生产舆论引导能力、特别是各类媒体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和引导亟待加强;有影响的精品安全力作还不够多,安全文化产品创作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安全文化的产业规模不大、各自为战、结构不合理,束缚安全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安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安全文化的质量高低、品质优劣,对安全生产状态、安全队伍的精神风貌和人的气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强化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社会公民意识、文明行动准则。“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人,改变人的心理、精神、气质、知识、品位和知识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变人心,在某种意义上,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人心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核心是“建设”,必须从每一个时刻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为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安全文化建设的5项重点工程。

第6篇

摘 要: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的指导,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文章基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视角,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成、当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将企业安全文化实施提出一些观点。

关键词:煤矿 安全文化 实施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78-02

1 安全文化的起源及定义

安全文化起源于高危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核安全行业。1986年4月25日发生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核能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新探讨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企业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评审会的总结报告中第1次出现和采用“安全文化”这个术语。随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91年出版的安全丛书《安全文化》中对安全文化进行了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有关安全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综合。

2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成

在现代化社会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更新的基础上,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远进步,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而且各种煤矿生产的新设备以及新工艺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从根本上降低了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但是,安全生产事故依然频发,经研究,人们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抓好安全生产中最主要的人的因素。因此,开始注重开展以及强化煤矿生产工作中的安全文化建设,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规律,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职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营造出煤矿生产的安全文化氛围。

3 当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煤矿企业通过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使得矿井安全事故、安全隐患、“三违”人员等均逐年降低;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均日趋提升;矿井人、机、环境和系统之间进一步和谐,但面对仍时有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暴露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管理落实不到位,少数职工安全认识不到位,吃安全饭、质量标准化饭的意识不强。生产以及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一些煤矿生产管理的相关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头脑中会出现“生产第一,而安全第二”的错误意识。甚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私自减少生产环节,过度追求速度,而忽视了效率,造成抢进尺、抢时间以及抢产量等的不良现象频发,没有真正“把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落实到实处。

(2)安全教育活动效果不尽人意。部分单位井下班前会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现象明显,活动效果差,“三个一”活动还没有真正地使职工入脑、入心,学习前的准备不充分,学习材料临时凑合,教育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同时还存在学习内容安排得多,检查落实和考核兑现得少的现象,没有真正做到落地到人见效。

(3)部分干部作风还没有真正转变,没有明确自身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上所应担负的职责。在深入井下生产现场上,还有部分人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带着问题下井”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在中夜班带班工作上,显现得尤为突出。

4 安全文化的有效实施

4.1 落实“两大”主体

(1)落实“党管安全”的主体责任。一是要认真落实“党管安全”的责任,建立健全党委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制度,转变干部作风,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二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矿、区队、班组、家庭四方联手,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三是要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继续发挥好党员联保工作和党代表、职工代表安全巡视等监督活动,深入开展好共青团员安全示范岗、家属协管等活动群众安全活动,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落实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体意识。第一,是要注重亲情教育。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学会利用情感教育来不断感动每一位员工,并提醒员工自己的安全是对父母的最好孝敬;第二,是要重视友情教育。把安全薄弱的高危人员,作为友情帮教的重点对象加以控制,借助友情帮教,保证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做安全事以及当安全人;第三,是重视真情教育。始终遵循严管干部以及善待职工的原则,把严与爱以及情与法有机融入相应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第四,是要注重自主教育。让职工在各类安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主动讲安全,在安全论坛上主动说安全,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干安全,真正树立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逐步培养职工自主管理的行为。

4.2 突出“四抓”管理

(1)抓理念渗透,提升安全思想文化。不断加大“安全为天,生命至尊”安全理念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纸以及安全文化专栏等,向所有工作人员积极宣传以及灌输相应的安全文化理念,组织开展安全文化到岗位以及进区队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保证安全文化理念能够入心以及入脑。

(2)抓强化培训,提升安全教育文化。从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技能素质入手,抓住跟班干部、特殊工种、群监员、党团员4个重点,充分发挥职工安全培训中心、政工部门、职能科室、群众组织的能动作用,坚持做到“四个一”安全培训方式,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订学习培训计划,进行强化培训,使每一个职工逐步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以及“我会安全”的转变。

(3)抓行为规范,提升安全行为文化。把党员安全联保、团员安全示范岗、职工代表安全巡视、安全生产竞赛活动与安全教育进行结合,不断扩大丰富安全文化建设新载体,针对职工在岗位操作中容易产生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加强班前安全危险预知管理,提高其安全注意力,使职工逐步养成“时时处处查隐患,人人事事防事故”的良好习惯。

(4)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利用报纸以及板报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的大力宣传,筑牢职工思想上的防线。在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抓好各种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报道工作力度,运用电视、报纸、橱窗等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而且要对煤矿工作中的实际进展情况以及先进典型等进行及时报道,对那些工作不认真或者是日常工作不到位的员工进行通报批评,从根本上形成相对浓厚的安全氛围。

4.3 安全文化最终要实现“三个”促进

(1)促进职工安全素质提升。凭借在安全文化宣传工作中力度的不断加大,科学建立安全教育基地以及不断丰富安全文化的真实内涵等,积极烘托了非常浓厚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强工作人员在学技术以及钻业务层面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水平以及自主保安意识日益提高,减少相应的井下违章现象。(2)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借助理念引导以及机制创新,不断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与责任机制,日益提高安全科技设备设施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3)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通过大力开展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使职工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安全习惯和生活行为进一步规范、文明,从而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中国组织(企业)文化优秀成果案例集[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第7篇

关键词:管理;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安全文化

安全,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的,它是企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基石,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安全,就谈不上企业的发展。但在现实发展过程中,面对效益的压力,部分企业有些迷茫,甚至忽视了安全管理,最终酿成安全事故,不仅吞噬了企业效益,更有甚者,企业一旦发生重大的群死群伤事故,将会直接导致公司的倒闭。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无论是危化品运输、重大件运输等高危业务抑或是普货运输、仓储管理等一般业务,都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子文化,它的落地对企业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它在企业长时间生产经营过程中慢慢形成,它能使企业领导员工都形成共同的精神目标。其中,无论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还是员工在安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都在不同方面体现着安全文化的内涵,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过程。企业,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从源头上做好的安全管理工作,真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少出乃至不出事故,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构建符合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对于高安全风险的物流企业来说,刻不容缓。

1 安全文化的起源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他被成为“SAFE CULTURE”。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安全文化的内涵在不断的优化、繁荣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内涵。安全文化物流行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为目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为保护员工在经营服务活动中身心安全与健康的物质条件、作业环境、管理方法,也包括员工的安全意识、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精神因素,贯穿于化工物流服务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渗透于员工工作、生活的一切活动中。

2 安全文化的构建

安全文化,对于企业安全发展必不可少,而如何构建,主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 做好价值观引导

安全文化的建立最重要也是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安全第一”的价值观。这个口号耳熟能详,但真正要把它落到实处却不容易。只有使“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得到公司员工的广泛认可,才能深入员工内心,才能将体系的规章、制度和行为约束化为员工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安全文化只有时时讲,月月讲,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才能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使接受观念。美国杜邦公司是一家黑火药的生产公司,它的安全管理理念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也广为其他公司学习。杜邦公司从高层到员工,每个人都骨子里都有着“我要安全”的意识。杜邦公司的安全原则也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可具体归纳为以下10点:1、所有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2、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3、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4、安全是被雇佣一个条件;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审核;7、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改正;8、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9、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中的安全同样重要;10、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绩。他们所有的领导、员工都以十条安全原则为指导,坚持把安全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公司全体都拥有个人安全价值,都必须对自己和同事的安全负责。

由此可以看出,要形成共同价值观,企业的领导要起到率先垂范作用,以身作则实践企业“安全第一”的价值观行为,员工要始终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悬于脑海,深刻认识和了解自身所担负的企业使命和安全责任,从上至下,将“安全第一”的理念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也是杜邦公司安全业绩多年傲视全球的主要原因。

2.2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后,还必须要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各类安全生产制度。制度是办事的规章和行动的准则,换言之就是操作的规程和岗位的职责。物流企业业务种类多,安全风险大,尤其是作业现场比较混乱,安全管理难度比较大。及时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会使安全管理更加有序。

一是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员工在业务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各类业务谁主管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明确企业每个人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使每个人都知道干什么、怎样干,杜绝出了问题然后就相互推诿,互相扯皮,有利于各在其位,各司其职。

二是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以明确全体业务操作员工在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生产操作时应该怎样干,有利于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质量,有利于规范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因不安全行为而导致发生事故。

三是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明确规定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具体办法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建立起安全生产秩序。

安全生产企业发展的前提,只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真正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环境。

2.3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因素是人,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人。人不仅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是安全文化的主体。要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独特的安全文化,对人的教育培训是关键。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参训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安全教育的内涵,提升安全意识和维护安全的自觉性,使企业安全成为其奋斗的方向及目标;并提升其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能发现更多的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第8篇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in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mad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By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safety culture spread, accumulation and diffusion in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culture, we have found an effective way of spreading the safety awareness and safety control,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关键词: 煤矿;安全文化;现状;对策

Key words: coal mining;safety culture;the statu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18-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煤矿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安全面临考验,国有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究其原因同以“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等煤矿安全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有紧密联系外,但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因素。因此重视人本管理,切实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从人的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人的健康文化以及人的活动有机调整等为内容的现代安全管理文化角度有效的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摆在煤炭企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1.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10余年的事。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依据安全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简单的把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见表1所示。

1.2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范畴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就成了企业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管理文化。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领域,继承和创造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舒适、高效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可称之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不论是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

第一层次称为表层结构,这旨各种有关安全使用规范及标准等组成的表现层。表层结构有立约与非立约两类:立约类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包括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非立约类表层安全文化是指虽然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却约定俗成在人们心里的内容,如: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

第二层次为理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经营及生产原则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笔者把安全文化的构成简要的总结为以下基本要素:

①目标;②宗旨;③精神;④风格;⑤追求;⑥信条;⑦道路;⑧管理哲学;⑨价值;⑩民主;{11}道德;{12}发展战略;{13}环境;{14}誓言。

2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建国以后,党和国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到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和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从而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建设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由于煤炭企业整体对安全文化内涵的理解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因此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浮于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企业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甚至形成“文化热”。但是,就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普遍重视安全技术改造的投入,忽视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尽管在各种会议中、红头文件上讲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但现实的情形是仍有不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化明显。另外,有些企业的表层安全文化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企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没有完全变成职工头脑里的观念,也就是说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深层的企业安全文化相对薄弱。

2.2 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偏重理论,缺乏整体规划相关学者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论著内容相近,有的论述仅限于表面,理性的多,可操作性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多是煤矿一线工作者,研究基本上是经验式的,不太注重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其次,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大多数煤矿企业没有设立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过于简单,甚至等同于一般的安全教育。部分转制矿和大多数乡镇煤矿并没有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甚至个别矿井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个盲点。

2.3 煤炭企业员工普遍对安全文化建设存在误解,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什么是煤矿的安全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煤矿,也就是人们自觉形成的,能够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从一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看,对于安全文化,一些煤炭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有的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就是搞一些安全活动、文艺演出等。所以一说安全文化,一些单位仅停留在搞活动上,以致于安全文化呈现为表面的,浅层次的,不能深刻挖潜煤矿安全文化的真谛。其二,有的同志认为搞安全文化就是环境刷新,做几块牌子挂在显著位置,写一些安全理念和提示性警句等。其三,认为安全文化就是一般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其次,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煤矿职工的安全理念普遍较为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被动“要我安全”的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普遍持有的理念还不足以让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和弘扬煤矿安全文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2.4 未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体系由于文化的“软”特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估和测量。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包括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集的建立、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虽然有学者建立了煤矿安全文化初步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一些对煤矿安全文化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但是其可行性与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相比国外,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安全文化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企业文化,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的背景,采取突出企业特点的办法,建设各具特色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不同于现代科学管理,也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是人们对安全工作高品位的升华。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来营造一种安全气氛,使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关心安全生产。笔者试着从目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分析其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对我们煤矿企业的干部职工来说并不陌生,长期以来开展的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等,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煤矿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潜移默化和熏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要求,首先,煤炭企业行业主管领导及内部各级管理干部,要深刻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转变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精细化、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思路。其次,直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人要通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接受安全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安全事故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对社会、家庭的影响。第三,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知识、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

3.2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表现形式。一要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二要不断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三要深入扎实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宣讲安全文化理念,让职工理解安全文化理念的深刻内涵;把安全文化理论、企业精神、安全警句、安全祝语、安全操作规程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牌板、灯箱悬挂在矿区的各个角落,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随时随处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通过创建活动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

3.3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煤矿企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职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井下采掘一线的职工。就煤矿企业而言,职工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加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将职工的培训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其次,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根据职工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和业务技能层次有的放矢的开展安全培训。同时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变换、施工安全技术的要求,分工种、分岗位、分批分期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第三,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热情,最终达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3.4 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体系针对当前安全文化评价领域存在的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本主体,根据我国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实际,笔者提出煤矿的安全文化现状可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安全承诺、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学习、安全信息传播、安全行为激励、一线职工安全事务影响力、员工素质9个主要指标来加以评价。

4结束语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念和一项有效的煤矿安全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完善。只有科学地研究和探索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煤矿企业才能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怀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04.

[2]吴晓颖等.煤炭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07.

第9篇

一、安全文化缘起及国外安全文化研究现状回顾

现代意义的安全文化最初由安全科技界专家提出来。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由此提出核电站“安全文化”概念。此后安全文化研究在自然科技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也在其它企业生产和政府报告中得到了重要体现。

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主要起源于工业化国家,其特点是:

第一,安全文化研究首先在核工业领域重点推进。国际核安全咨询组1991年提出《安全文化》报告,安全文化概念得以定义并且得到世界多数行业专家教授的认同。1994年该机构又制定了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199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在核能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二,安全文化研究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迅速推广。美国蒙特纳州1993年颁布了一部《蒙特纳州安全文化法》,以法律的形式强调雇主和雇员合作以创造和实现工作场所的安全理念。目前国外在矿山安全、建筑安全乃至反恐怖安全领域都有较大推广。

第三,安全文化研究在高校得以大力发展,并且安全文化概念和内涵日益丰富。目前,国外许多矿山类、公共管理类、卫生健康类院校中均开设安全文化类课程;很多高校都设有安全文化研究专门机构,开展相关项目研究。

第四,从单纯研究技术解决安全问题到安全文化研究的理念突破。例如美国北卡大学提倡的安全理念已经从单纯的技术设计、成本核算、以产品状况解决冲突转到安全价值和关注安全的过程上来。这一转变,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走预防为主之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主体化。

二、国内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现状

(一)当前国内安全文化研究现状

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

1.安全文化研究主体。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安全文化建设和研究主要是由劳动部及其下属协会机构进行。进入21世纪后,逐渐转移到高校和一些专职科研机构,掀起了中国安全文化研究。目前政府仍然在发挥它应有的推动者角色的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2.安全文化研究领域。从煤矿为主转向其他领域研究。我国安全文化研究首先源于国外的经验和成果,如1994年初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召开了核工业系统核安全文化研讨会,传播了国际核安全文化的理念。但不是在核工业领域首先应用探索,而主要放在矿山尤其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与研究方面,这与我国国情有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安全文化研究也逐步由矿业为主转向其他领域,如交通安全文化、建筑安全文化等,各种研讨会、论文论著和大型调查研究相继涌现。

3.安全文化研究学科。从单一或几类学科为主转向多学科既分又合的研究。起初,国内安全文化研究集中于矿山类安全问题,突出以安全工程和安全科技为主、安全文化研究为辅的模式。目前,国内除了单纯进行安全文化总论研讨外,纷纷走向各分科领域的安全文化研究。

4.安全文化研究方式。有关调研、文章著作和研讨会多头并举。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等有关机构多次牵头组织大型调查研究。论著方面:我国第一部安全文化研究著作《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于1994年底出版。分科著作、教材如《安全经济学》、《安全心理学》等陆续出版发行。论文方面更是层出不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还专门开设了“安全文化网站”、“安全第一网站”等。

(二)当前国内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总体看,当前国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势头比安全文化研究势头强劲。但仔细考察,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企业本身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其核心又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强盛所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是在企业生产管理层面强调得多,并且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经济惩罚措施,因此与后来学术界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主”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主体建构论安全文化研究大有不同。当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学术界安全文化研究最终会形成良性互动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安全文化建设主体层面:政府、企业、个体之间的互动构建。安全文化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企业(组织)重在落实,个体在于内化安全文化理念或执行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任务。从政府角度看,安全文化建设是面向全社会。在企业(组织)方面,则把完善和建设安全文化落到实处,多从企业文化入手,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岗位与职责、安全实施、安全培训、安全保障条件、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有的企业还有很多创新。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远远强于民营(私营)企业,有的民营(私营)企业根本谈不上安全文化建设,如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煤矿几乎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强化训练是空白,这也是为什么民营(私营)煤矿矿难发生率要高于国有矿的重要原因所在。

2.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层面:宏观上的安全法律法规与中观上的安全管理制度在逐步完善。宏观层面看,国家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从建国以来都在不断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尚比较落后。例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法》2002年才正式颁布实施,而日本、欧美等国家早在工业化初期就已经完备,其安全保障制度也相当成熟。目前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包括:一是各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应急预案);二是各类安全技术标准制度如煤矿开采技术规程、建筑施工规程等;三是安全保障制度如工伤保险制度、伤亡赔偿制度等,还有就是在相关的刑法、党纪条例等方面也都相应地对安全责任进行了规定。从组织层面看,主要是各级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各类生产企业组织中,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员职责”等。就安全文化建设本身的制度而言,最主要的是有些政府部门尝试推行过“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安全文化规划纲要”,一些国有企业制订了自己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安全文化建设细则”等。

3.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层面:社会与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全社会层面,每年全国开展的“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同时”等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各地方政府、各企业组织内部,安全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安全文化建设汇演、安全文化文学等等。安全文化活动媒介也是多管齐下,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全面开花。安全文化活动在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10篇

首先,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的两起事故必须引起我们对关键性基础设施安全的高度关注。“关键性基础设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近年来,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站在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高度,制定出关键性基础设施防护战略。关键性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电信、交通、运输、能源等方面。它们往往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打击的首选对象,也是恐怖袭击的重要目标,还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必须关注的重点领域。能源的生产、储存、运输设备属于关键性基础设施。我国应从同时提高应急与应战能力的角度,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防护水平。

特别是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我们要从系统性的眼光来认识关键性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联动。例如,在“七一六”事故中,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其他部门停止原油脱硫剂作业,引发了安全生产事故。此外,由于原油泄漏后极易导致环境污染,能源的生产、储存、运输应与环保部门实现应急预案的兼容,提高协同应急、合成应急的能力。

其次,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的事故警示我们:应急管理重在预防,特别是要从源头上削减突发事件的风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四个阶段: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这四个阶段可以被看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四道“防线”:减缓的目的是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准备的目的是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提高应急能力;响应的目的是采取有效行动以限制突发事件的后果;恢复的目的是尽快使社会系统恢复到常态运行状态。

在四个阶段中,减缓的收益最大,可以从根本上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但是,减缓也最容易受到忽视,因为其收益是隐性的、长期的。许多企业相对于突发事件的脆弱性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已经注定了。例如,大连新港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布局高度集中,一旦发生事故,险象环生,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再次,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必须认真进行调查评估,不仅要有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更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汲取教训,防止悲剧重演。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提出了安全生产领域里的一个著名法则――海恩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又称“冰山法则”,它表明,当一起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防止类似及其他问题的再次发生,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否则,事故灾难就会在“举一反三”的口号声中重复。

第11篇

多功能的Hand

Hand通常指手,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单词。但它摇身一变,你就会对它刮目相看!现在就让它来给大家“露一手”,让大家开开眼界吧!

其实,hand的“化身”还有很多,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呢?把它们写下来吧!

句子

多净多彩的“谢谢”

除了“Thanks”、“Thank you!”向人们道谢的句子还有很多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热情洋溢的“谢谢”:

I really appreciate it. 我很感谢。

You’re one in a million. 你真是个大好人。

You’re the greatest.你最棒了。

称赞对方功劳的“谢谢”:

Thanks to you (we made it on time.)

都要多谢你(我们才能准时完成)。

I couldn’t have done it without you.

若是没有你,我不可能做到。

非常正式的“谢谢”:

I’m truly grateful for your help.

我非常感激你的帮助。

Your help is greatly appreciated.

非常感激您的帮助。

I’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我要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阅读

Lily正在为她全家报名参加学校举办的“欢乐家庭表演赛”。下面是Lily与负责表演赛的老师之间的对话。

Teacher: What’s your name?

Lily: My name’s Lily.

Teacher: Hello,Lily. Welcome to our party family show.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Lily: Seven.

Teacher: Seven?Oh! You have a big family! Who are they?

Lily: They are my prandpa, grandma, uncle, aunt, father and mother.

Teacher: What’s your father?

Lily: He’s a doctor.

Teacher: What’s your mother?

Lily: She’s a teacher.

Teacher: What are your uncle and aunt?

Lily: My uncle is a driver.And my aunt is a nurse.

注释:welcome欢迎 show表演

下面是“欢乐家庭表演赛”的报名卡,你能帮Lily 填写吗?

Welcome to Happy Family show

Your name:_________________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liy?___________.

Who are they?They are you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s your father? He is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s your mother? She is a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s your uncle? He is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s your aunt? She i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

西方有哪些常用见面礼?

握手礼:起源于欧洲,现已流行世界。一般客人先伸手,双方有一人是女性时,女方先伸手。握手礼一般不戴手套,但十分尊贵的人和女性可以戴手套。

鞠躬礼: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一般要脱帽,上身前倾15度,两眼注视受礼者,同时表示问候。

点头礼: 同级和平辈之间的礼节。一般是在路上相遇时,很随便地边行进边行礼。

举手注目礼:军人的礼节。行礼时举右手,右手五指并拢,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上臂与肩平齐。两眼注视受礼者,待对方答礼后将手放下。

吻手礼: 欧美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贵族妇女见面时,如女方伸出手作下垂式,则要将手掌轻轻托起,吻一下手背。如女方不伸手,则不行吻手礼。

接吻礼: 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之间、夫妻之间表示亲昵和的礼节。通常是在受礼者的脸上或面额上亲吻。

拥抱礼: 朋友、熟人表示亲密感情的礼节。拥抱一般和接吻礼同时进行。

侦探故事答案:

《音乐家的离奇之死》答案:罪犯趁被害人外出家里没人时,悄悄地溜进屋里,往火药里掺上氨溶液和碘。在氨溶液里掺入碘,在潮湿状态是安全的。但干燥以后,其敏感度将甚于TNT炸药,哪怕是高音量的震动也会使它发生爆炸。被害人在用小号吹奏高音曲调的一刹那,高音震动了烧杯里的炸药,进而引起了爆炸。

第12篇

两起皮带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违章操作,然而违章不一定会造成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一定有多处违章,为什么违章事件屡禁不止呢?往往是违章人认为此事不大,不会引发事故;认为违章是完成工作的“便利通道”。条条规章血写成,违章作业害人命,这是用生命换来的警示。

当然,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

安全生产平日里听的最多的话题,为何还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呢?安全意识淡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真正树立出“安全为天”的思想,经常是躺在成绩的温床上,思想上忽视安全、麻痹大意,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引发事故。

受伤的职工中,其中有一位本来就家境贫寒,他的手背突然受伤,使整个家庭陷入了悲痛和困顿,家庭失去了支柱,也失去了经济来源。

躺在病床上的他,每每提及当时的一幕,他只恨这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抚摸着受伤的手臂,唉声叹气:“你说我这图的什么?要是在学习安全知识的时候能再认真一点,在操作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也不会犯下如此大的错误,工作不断没干好、身体也成了这样,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是啊,如果当时你能够多一份谨慎,多一份认真,多一份小心,又怎么能够造成这样的惨剧?

此时此刻,在座的您,一定也记起了一幕幕断肢残臂的悲惨场景,事故发生后,,现实永远不可能更改!试问,有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有谁不关心亲人的安危?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何其脆弱!安全是神圣的,忽略安全,必定挂彩,甚至会有生命被掩埋。在安全与事故的天平上,砝码是由我们自己来添加的。

说一千道一万,“安全是天”、安全“印“心中,是每个人必须坚守的信念。

最后,我有几句话想送给在座的各位:

第13篇

精益检修体系是在研究精益生产理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系统和国内电力检修行业提出精益检修策略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水电设备检修自身的特点而设计的。精益检修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给我国电力设备检修行业提供创新检修模式的方向,推动设备检修实施精益管理的进程,通过精益思想的导入、精益文化的建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检修作业、减少检修过程中的浪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精益检修体系包括精益文化建设、体系文件结构和主体模块三部分内容,其中主体模块包括安全管理、检修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是体系中涉及具体检修工作的主体内容;精益文化建设和体系文件作为实施精益检修的辅助模块,也是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模块。三个模块的内容相辅相成,文化建设为企业推行精益检修奠定思想基础,文件体系为精益检修工作提供规范化管理流程和标准化作业支持。精益检修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1精益文化建设

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丰田生产系统(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它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营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剔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最终达到生产各方面最优化的生产管理方式。美国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mericanProductionandInventoryControlSociety,APICS)指出,精益生产是指使得用于企业各种活动的一切所需资源达到最小[5]。从精益生产的定义上看,精益生产方式主要运用于现代制造企业之中,它以最优化为目标,去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增值的活动和物品,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并且在物料需求和供应上实行由需求驱动的拉式生产方式,做到“三及时”(JustInTime,JIT)。我国制造企业在引入精益生产方面已有30年的经验,在实践推广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逐渐形成适合于中国特色的精益管理科学。水电设备检修行业有别于制造型企业,其设备检修现场作业种类多、作业内容多、作业工种多、作业人员多、检修设备多、检修工具多等等,综合构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检修作业现场。针对水电设备检修现场的特点,推行精益检修策略,重在深入理解“精益”的内涵,学习精益的思想,最终形成属于企业的精益文化。首先,水电设备检修企业推行精益检修并非是要照搬日本的精益生产系统,即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三及时(JIT)、全员生产维护(TPM)、统计质量管理(SQC)、标准作业等方法,而应该思考是什么样的思想造就了这样高效率的管理方式、方法。其次,将精益生产的思想引入到水电设备检修,形成企业的全面精益管理(TotalLeanManagement,TLM)[1]才是水电设备检修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精益生产方式只是制造业中的一种作业模式,在制造业这种运行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系列围绕剔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的管理工具和手段,都是为企业推进精益管理而“量身定做”的,具有该企业所独有的特色。精益管理则是在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通过大量理论研究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经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水电站这样复杂的设备检修现场,如果要求企业所有管理行为、作业行为都能做到没有任何浪费,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永远无法达到。“精益”仅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基于这种观点,水电设备检修企业在推行精益检修时就应该以“消除任何形式的浪费”为思想基础,在持续改善、优化过程中形成企业的精益检修文化,追求检修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

1.2文件结构设计

精益检修体系文件参照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FPS和CPS等),融入先进的精益检修管理理念,结合水电设备检修的管理特点和检修实际状况而建立。精益检修文件分为体系手册(A层),程序文件(B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文件(C层),记录、报告(D层)四个层次。A层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全面性和战略指导性;B层是部门级的管理文件,描述管理体系间相互关联过程和活动的文件,具有制度化、规范化作用;C层是详细的检修作业指导性文件,具有可操作性;D层是证实检修相关工作、活动和取得绩效的证据性文件。

1.3主体模块设计

针对水电设备检修现场复杂的特点,将精益检修体系划分为三个主体模块,即项目管理模块、现场管理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再对三个模块的内容进行细化,从一个检修项目的角度,考虑检修工作各个方面的精益化管理,实施精益检修策略。

1.3.1项目管理模块针对目前大多数水电设备检修沿用传统的计划检修、周期性检修等模式,以及部分检修企业采用的检修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组织、计划、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适合于推进精益检修模式的检修项目管理模块。内容涵盖了项目组织结构的建设,时间进度的计划与控制方法,成本管理流程与要求,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案,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案。(1)项目组织结构。为了适应水电设备检修企业在枯水期面临的检修任务重、作业类型多等检修压力,推行项目制检修,对传统的职能式组织结构进行改制,引入矩阵式组织结构。其特点在于围绕某项检修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由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派遣人员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保证检修任务的完成。该组织结构形式固定,人员灵活可变,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具有临时性,一旦组织成立,便具有其执行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工作。检修任务完成后便解散该组织,相关人员回到原单位或岗位工作。(2)项目进度管理。根据水电设备检修的特点,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编制和进度控制方法。第一,在充分利用现有检修资源的前提下,增强检修项目进程计划的合理性,使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性;第二,加强项目进度控制力度,避免项目进度延期,并采取适当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项目进度控制有效性。(3)成本管理。水电设备检修项目具有多种类、单件性特点,检修项目成本控制也是一次性的行为。因此在检修项目中,项目支出能否降低,项目成本能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检修单位的盈利水平都有很大影响。根据检修项目的特点,将检修项目成本要素划分为设备材料费、工器具使用附加费、特殊作业附加费、员工薪酬、食宿费用、协作劳务费、活动组织费以及企业管理费用等,在项目成本控制中依据目标管理原则、全面控制原则、例外管理原则、节约管理原则和责权利结合原则等进行精细化管控。成本管理流程如图4所示。(4)质量管理。精益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在对关键质量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持续系统地改进,追求达到卓越标准,实现显著提高企业质量绩效及经营绩效的目的。(5)人力资源管理。检修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检修项目实际情况,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项目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企业历史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适合于当前检修项目的人力资源工作方案。依据检修项目特点,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分为管理规划、人员组织和团队建设三部分,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1.3.2现场管理模块企业实施精益检修的入手点就是现场管理的研究和改善,注重对现场问题点的分析,找出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以及针对精益检修的需求提出现场管理新思路。(1)6S管理。6S活动是指在办公区和工作现场围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开展的一系列活动。6S活动是企业开展精益检修的基础,也是精益检修的主要内容。开展6S活动可以有效地加速办公室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的调整及改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办公区管理的规范标准化,以及规范检修现场,清除检修现场多余的物品,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6S管理活动需要坚持,只有持续性地开展才能体现效果。(2)定置管理。定置管理主要分为办公室的定置管理和检修现场的定置管理。其中检修现场又可以按照不同作业区域划分为发电机层、水轮机层以及库房。根据不同区域的作业空间、工作方式,分别对现场的人、物、场所的相互关系加以分析研究,并设计和制定出精益检修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3)可视化建设。可视化管理是推行精益检修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立统一的可视化检修现场管理方案,将检修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因素和检修经营指标进行统一制定和显示,保证整体形象和推进效果的检查落实,便于班组、检修现场、企业的统一评估分析。可视化能够提醒员工、管理人员和外来人员遵循有关规定和标准,关注并察觉异常现象,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检修作业效率。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管理(色彩使用范围界定和使用原则)、标识牌标准化(标示标牌的设计和使用标准化)、看板管理(看板的设计和使用细则)等内容。(4)作业改善。作业改善是以精益检修为指导思想,应用基础工业工程、工效学等改善检修作业方式,改良员工传统作业习惯,使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水电设备检修作业改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作业流程改善、工器具改善、规范作业动作等。

1.3.3安全管理模块根据检修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制定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其内容覆盖安全管理的必备内容,形成理论知识与检修实践相结合的精益检修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对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更加注重检修单位的安全管理效率,从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科学性、易管理性等角度,使企业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深刻领悟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全员参与,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氛围,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最终在安全检修方面切实达到既精益又安全的检修。(1)安全文化建设。检修企业要想获得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不应仅停留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举办安全活动上,应从更深层次入手,通过建立和培育全体员工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实现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环境。(2)安全管理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且结合水电检修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制定推进精益检修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每个人的工作行为,使一切检修相关工作都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制度旨在规范和引导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最终将“安全检修”养成一种习惯,实现精益检修安全管理。(3)安全管理流程。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有助于提升企业安全意识,塑造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安全管理流程包括安全培训流程、安全检查流程、安全操作监督流程、劳保设备添置流程、安全事故处理流程等。

2精益检修体系的应用

精益检修体系是以国电大渡河检修安装有限公司在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设备检修为研究背景,结合国内水电设备检修行业的现状和实际需求提出的。为了验证该体系的实用性,2011年冬至2012年春国电大渡河检修安装有限公司在龚嘴水电站3#机组增容改造项目中实施应用精益检修体系,成立了精益检修推进组织机构,分为公司、生产单位和班组三个层面,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从培训到检修实践,全面推进精益检修。主要步骤如下。(1)理念的导入。以内部培训师为主,外聘培训师为辅的原则,采取课堂培训、现场指导培训、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植入精益检修思想。(2)体系的导入。按上述体系框架编制精益检修体系文件,以体系文件为基础,制定各生产单位具体的精益检修实施细则。(3)信息化管理。充分运用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在业务流程管理效率上及信息手段上的支撑,实现对检修过程严格、清晰的监控和管理。(4)变更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检修现状和实施效果,及时评价精益检修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修订。经过短短一年的精益检修推进工作,增强了员工的精益思想意识,设备检修效率、检修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减少。与上年度检修成果比较,平均检修周期缩短了20天,不安全事件数量下降了69.7%,设备故障次数下降了88.9%。

3结论

第14篇

一个科技进步、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

一个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始终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逐步形成了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的“三色文化”体系,在推动公司改革发展、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色文化”的先进性

一个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它就有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因此,对企业而言,构建一套良好的价值观体系用于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培育提炼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实践证明,“三色文化”是具有华能特色、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华能的战略使命、价值取向和企业品质,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红色”使命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红色公司”的经营思想是贯穿于华能20多年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

早在2002年华能集团重组之初,公司认真总结回顾华能发展历程,明确提出“努力把华能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公司党组进一步提出要把华能建设成“一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一个科技进步、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一个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的企业使命,这些核心理念表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准确概括了华能经营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实现产业报国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表达了广大华能人创造业绩、报效国家的庄严承诺。

正是秉承国家利益至上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公司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懈努力,切实履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不打折扣地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党和国家分忧,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重要关头敢于勇担重责。无论是在每年的迎峰度夏、两会召开、国家重要活动期间,还是国内遭遇洪涝、干旱、暴雪、台风、低温雨雪冰冻、地震等自然灾害侵袭,无论是在令人谈虎色变的非典疫情肆虐期间,还是遇到煤价迅猛攀升致使发电效益严重萎缩的困难,华能的电厂、华能的职工,都是以巨大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义无反顾地坚守在保障电力供应战斗的第一线。此外,公司积极开展援疆扶贫、参与公益事业等工作,华能捐款修建的学校、公路、水井,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增添了希望和力量,有力地帮助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展现了国有企业“长子”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诚信”品质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一切社会交往的基础。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在长期的经营发展实践过程中,华能人始终将诚信视为立业之本,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内外交往的基础和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根本。

公司把“坚持诚信、注重合作”作为华能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准则,积极倡导诚信商业文明,注重与利益相关方多方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不断推动产业链良性发展,自觉做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受到合作各方的充分信赖。同时,公司将诚信作为华能全体员工推崇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努力将“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言必信、行必果”等信条打造为华能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规范,积累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凝聚力,成为华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进取”精神

企业精神是形成企业动力机制和左右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华能是改革开放催生的产物,作为我国电力企业是走市场化的先行探索者,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我加压,以积极的负责态度、高昂的精神状态开展各项工作,动员一切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率先为中国电力市场改革作出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创造出令人瞩目业绩。创业艰难百战多,困难和挫折面前,华能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其间的艰辛和荣誉凝练成不朽的企业精神——“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敬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

“积极进取、保持领先、不断超越”是华能企业精神的精髓,是华能对待事务的态度。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和体制变革来适应这种变化,但归根结底,企业的创新发展要依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真诚投入。多年来,公司鼓励员工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时时想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事事看到竞争激烈、直对挑战、攻坚克难;处处做到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求新求变;逐步营造出一种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文化氛围和一个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人文环境,推动公司走上一条创新发展、做强做优做大的健康之路。

(四)“人本”情怀

华能信奉“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的管理理念,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坚持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充分尊重企业员工的人格、权利和主人翁地位,把管理从“成本控制”型的资源管理转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来,实现人力、知识、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统一的“人本管理”。

多年来,公司始终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人的发展。在企业建立了帮助员工成功、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机制,坚持理解员工、重视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努力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妥善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大家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践行“三色”使命,塑造廉洁人生,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关切度和归属感。

(五)“全球”视野

依靠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始终是华能坚持的重要战略举措。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华能最初的创立无疑是一次国际化发展的实践尝试与成功案例。20世纪80年代,公司打破传统办电模式,大胆利用国外贷款引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市场、第一个进行国际融资和负债办电的国有电力企业。90年代,原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开创中国电力到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先河。

“走向世界”是华能人从未懈怠的追求。近年来,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成功竞购澳洲电力公司50%、新加坡大士能源公司100%和国际电力公司50%的股权,以BOT方式建成缅甸最大的水电站瑞丽江一级水电站,电力经营业务扩展到四大洲七个国家,境外权益装机容量接近600万千瓦,技术服务范围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今天,华能要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愿景,就必须培养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坚持开发与收购并重方针,按照效益优先原则,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稳步提高境外发电装机和煤炭产能的比例,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三色文化”的时代性

华能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企业文化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显现出独特的魅力,推动了不同时期的改革发展。公司以积淀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思想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并立足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注入崭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着力构建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征的“三色文化”,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以文化发展推动管理升级。

(一)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任何先进文化和企业精神都要与时俱进,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公司在学习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和新观点,进一步完善公司战略定位,“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已经成为华能员工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打造新优势、实现新超越”“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优做大”等管理方针,激励员工奋发图强、攻坚克难,掀开了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崭新一页。在5.12抗震救灾中,华能太平驿水电站遭受严重灾害,生死关头,电站党政领导挺身而出,带领98名员工跋山涉水,历时14个小时胜利脱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铸就了华能抗震救灾精神——“顾全大局、忠于职守的负责精神,坚忍不拔、顽强奋战的拼搏精神,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的协作精神”。2010年,为缓解电源紧张的局面,华能承担过渡电源项目建设任务,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华能员工喊出“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斗志更高”“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铿锵誓言,主动为中央分忧、为藏区人民造福,集中体现了“服务国家、勇挑重担的负责精神,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以及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这些从磨砺考验和艰苦奋斗中产生的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华能企业文化内涵。

(二)实践中持续创新发展

近年来,公司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凝练经营管理思想,提出了华能的发展理念、管理理念、安全理念和廉洁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华能价值理念体系。这些理念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指导公司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是有用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此外,公司不断拓宽企业文化建设外延,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社会责任等管理要素融入企业文化,有效增强了“三色文化”的实效性和时代感。扎赉诺尔煤业公司积极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颁布了《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编发了《扎煤公司安全文化手册》,构建了安全文化“四六”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澜沧江公司秉承“三色”公司使命,结合水电开发建设实际,确立了“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三色水文化”理念。

(三)充分发挥理念引领作用

在20多年的发展中,华能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意识,大力推进公司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采用先进、适用、可靠、高效、环保的发电技术,坚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努力提高热效率的方向,积极为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国产化提供条件和应用平台,引领了我国火力发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创造了中国电力发展史上的若干第一,为我国电力工业的改革、发展、创新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推动我国电站设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进典型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旗帜,也是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的个体具象。公司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积极培育和选树、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先后组织华能劳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演讲,用身边真实、鲜活的典型事例,弘扬正气,激励干劲,凝聚人心,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起“华能人”鲜明的整体形象,激发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自发形成的对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以“三色文化”为核心的企业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广大华能员工的思想主流。

“三色文化”的包容性

“三色文化”的卓越性在于它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百花齐放,才有万紫千红。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公司改革发展的实践推进,华能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不断增加,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三色文化”以其深厚的沉淀、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推进“母子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融合,为全面加强集团管控、提升企业凝聚力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一)“三色文化”的多元起源

“三色文化”具有多元性的文化来源,在发展中积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丰富,本质上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特征。它的起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凝结改革开放形成的发展共识。华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作为我国电力企业走市场化道路的先行探索者,华能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形成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思想共识,“敢为人先,敢于探索,敢于尝试,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直面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开放包容,积极合作,注重利益相关方利益,取得各方面大力支持,赢得广泛信誉”。二是继承电力行业优秀文化传统。华能天然地传承了电力行业“人民电业为人民”“让光明照亮千家万户”的宗旨意识、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和“创一流企业”活动中沉淀的严谨务实、永不服输的工作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反映了几代电力人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精神,是华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三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创业之初,公司将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发电设备与引进国际先进的电厂管理方法,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不断丰富企业价值理念,“为社会提供充足、可靠、安全、环保、价格合理的电能,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增长的回报”等企业价值观逐步形成。四是吸纳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公司所属企业遍布全国29个省(市、区),在推进区域发展过程中,积极吸纳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和文化精髓,为“三色文化”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活力。

(二)母子文化建设体系

公司所属企业遍布大江南北,产业性质不尽一致,企业形成历史、规模特点、所处环境和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为解决好集团文化统一性与各单位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根据三级管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公司确定了推进“母子文化”建设的原则和定位。

集团母文化是子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向。华能系统各单位做到“五统一”,即统一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和企业标识,不断强化“三色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司系统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总体规定性、导向性和包容性。同时,鼓励基层企业在集团母文化统一规范性要求的指导下,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企业特征,从自身实际出发,体现创新性和多样性,探索和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满足个性需要的特色文化,努力使华能文化形成一主多元、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生动局面,不断释放出企业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

经过多年的培育,公司所属企业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各具特色的子文化体系。如:澜沧江公司在水电开发运营过程中,培育出以“能源于水、有容乃大”为核心理念的“三色水文化”;北方公司在“蒙元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提出“三个负责”和“三个效益”(即“向社会负责、向股东负责、向员工负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责任文化理念;山东公司地处齐鲁腹地,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滋养了特色鲜明的“三色三维立体文化”和“融荣文化”等。

(三)深度促进文化融合

并购重组是企业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战略选择。从2006年至今,华能集团先后并购重组北方联合电力公司、扎赉诺尔煤业公司、华亭煤业公司、鲁能电力资产等,基本上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公司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第15篇

高陡边坡桩是相对于缓坡地带而言,该工程位于豫陕界黄河阶地,地形复杂,桩梁桩基位靠黄河一侧原高填方路基的边坡位置,下部结构施工较难,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而不影响原老路稳定性和行车安全,引入本质安全理论制定详细施工方案。

2、本质安全理论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施工方案等手段,使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具有安全性,既使在操作出现偏差时,也能依靠自身的安全系统,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本质安全理论起源发展于工业革命,但在工程建设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质安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分为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也就是说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使人的可靠性、物的可靠性和整个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有机结合起来。

3、高陡边坡桩施工的特点

高陡边坡桩施工包括施工作业面台阶开挖、老路路肩喷锚防护、老路排水、老路行驶车辆进入施工路段导航标志设置等主要环节。施工期控制因素较多,是安全事故多发的工程项目。

4、高速公路加宽高陡边坡桩施工的主要危险源

①高速公路行驶车辆、失控冲入现场导致设备损伤、人员伤害。

②施工过程中因高速行驶车辆产生振动、造成开挖工作面边坡防护失稳可能导致滑坡灾害。

③从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掉落物品及边坡末清理石块(破碎路肩石)造成物体打击。

④施工机械造成的机械伤害。清运土方机械、运送砼汽车,吊装焊接吊车。

⑤触电。现场生产、生活用电。

5、高边坡桩施工本质安全的内在要求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人的风险是安全控制中最大的风险。在本质安全理论中,也认为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人的本质安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人本质上渴望安全;二是人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上安全生产无事故。

结合高边坡桩施工特点,要达到以本质安全为目标,控制危险源发生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在要求:

①制度方面的本质安全。无论是公司本身还是新建项目部,都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结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组织制度、责任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技术操作制度、机械保养操作制度、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制度是约束人的,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的保障,形成一个人人遵守安全规程,乃至实现安全方面的自觉行为,建立起安全意识乃至安全文化,最终实现安全的制度环境。

②系统的本质安全,也就是把高陡边坡桩施工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每道工序的施工每个操作步骤都要以本质安全为理论基础去实施,则必将有效提升整个系统安全水平。对于高速公路过往车辆司机通过施工路段时的人性化提示,施工场地台阶开挖宽度的确定、坡度比的确定,喷锚支持方式和时机的确定均应以系统安全的观点和原则进行控制和选择,从各个环节,整个系统保障施工的安全。

③物的本质安全。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的规范操作、维修保养、检查验收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方面。对于吊装起重设备应检查制动系统,液压系统、吊索系统、碾压机械、运输机械要检查制动系统保障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在工地临时用电中严格落实实现三相五线制,接零接地,分级配电等对物的

内在要求,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系统,实现物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工程开工前要针对不同的工种的操作人员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系统教育培训,在施工过程也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去监督管理,锻炼和培训“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技术管理队伍和工作作业班组。从项目管理层到作业班组农民工,若能人人懂安全,遵守安全规程,践行安全施工在思想上建立起安全文化意识,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保障施工安全,做到安全有保障,施工零事故。

6、高陡边坡桩施工本质安全的内在要求的技术措施

针对以上本质安全的内在要求,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从技术和施工方面探讨实现本质安全的相应措施

①对老高速公路过往车辆司机的提示。在高陡边坡桩施工过程中,在来车方向分别在距离施工区1000米、800米、500米、300米、200米、100米、50米处设置安全施工警示标志,中间设置锥形标,并安排专职保通人员在1000米处摇旗示警,设减速标志提醒司机减速慢行,靠内侧车道行驶。防止车辆冲出高速进入施工现场造成人员伤亡保证现场施工人员本质安全的措施。

②作业平台开挖与支护。严格按照施工放样和白灰线进行开挖,开挖现场专人指挥,严禁超挖,开挖的立面平面都要严格进行监控,以满足下道工序施工为准;支护脚手架要搭设于坚硬稳定的地面上,钢管之间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锚杆植入钢筋网片的制作与挂及砼喷射、养护都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从每一个管理末梢,每个操作细节进行安全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质安全。

③老高速排水与作业平台范围内水的处理。要把老高速的排水系统,采用管理或喷射砼防护墙顺接到作业平台之外的排水系统,作业平台范围内的水采用边沟形式或与原有排水系统顺接,排除因施工对既有排水系统破坏而因水对老路基造成水毁病害,也体现了对水这一物的本质安全要求。

④对作业平台上来往施工车辆和监督管理。首先是对人的安全思想教育,无论谁只要是在平台上作业的人员都要按照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进行上岗前三级教育,对机械要严格检查保养情况,针对不同机械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防止机械事故发生造成机械撞伤,保证机械的本质安全。

⑤对因工作平台需要开挖后的老路边坡进行必要的监理。

对于没有工程经验,有风险和新开挖老路边坡要做简易监察。监测是控制风险的眼睛,任何边坡的垮塌都不是突发的,均有一个相对变形过程。所以做最简单的位移、沉降观测,也能第一时间发现风险,从而为处置和救援赢得时机和时间。通过简易监测,可以在其他环节出现问题时,相当于保留了一条安全防线,也体现了本质安全的内在要求。

⑥注意环境因素改变对边坡桩施工安全的影响。外在环境的改变对边坡桩安全往往有着控制性影响。新开挖的老路边坡,对于老路来说环境已经大大改变,路肩有向跑外失稳的倾向,而在此进行桩基作业会带来很大的隐患,不可等闲视之。加强观察作为危险源正视。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