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对策

由于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的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掌握地理知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看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的运用及掌握地理知识的意义。本文结合实践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与大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地位不突出,地理教育举步维艰

在十分重视升学率的今天,中学教学随着考试指挥棒转。由于地理不是中考的科目,仅在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有“副科”“豆芽科”“小儿科”等说法,学得好坏无所谓,临近会考时“突击”一下就行了。有的学校地理教学条件很差,连最起码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都缺乏,老师们上课穷于应对,就只有照本宣科了,场面非常尴尬。有时地理课成为学生的自习课,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地理学科的地位。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这无疑是把地理学科推向了边缘。于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都对地理学科漠不关心,地理教育举步维艰,农村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2.中学地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教学时间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教学岗位。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根本不熟悉地理知识又没有受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学任务,其结果只能是照本宣科,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再加上会考的要求低,只要会考临近时把会考复习资料背一下,几乎都能过关,这一规律已被学校、老师、学生掌握,自然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学生不好好学、老师懒得管的情形,大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手段传统、陈旧,有待创新

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学设备较落后,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尚未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很多地区地理课堂上教师仍然在使用较简略的道具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章节时,涉及的概念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若使用简单的道具进行演示,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一般都是在中学时期开始系统地接触地理学科,并且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好奇心较强,在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时若能采用形象的、动态的教学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1.全面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招聘专业地理教师,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地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这会给地理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地理教师的专业性,改变非专业教师任教的现状。其次,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多数初中地理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提供一个专业与非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事先确定讨论解决的地理教学问题,确定时间和地点,使教学经验得到交流,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还应请有关专家、先进地理教师进行讲座,去先进学校进行参观,使新的思想得到传递、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2.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地理,彰显地理学科应有的价值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都与公民地理科学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3.利用现代媒体,给学生视觉盛宴

PPT、电子白板、网页等都是现代媒体应用于教学的实体展现。地理教学中应用图片、视频、声音能将复杂的内容化简为易。如地球的公转用Flash软件制作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生动形象,一目了然。所以,在去年我校装了电子白板以后,本人坚持每堂课都将其利用起来,尽量给学生多看看有用的视频资料,如《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使学生感受中国的饮食文化,被其魅力所折服。

第2篇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学习;信息技术;水资源;初中地理

一、理论介绍

1.信息技术概念介绍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本次研究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在教学中常用到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介绍问题导向式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问题情景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旨在增强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习效果[1]。情景导学、自主学习、精讲点拨、应用创新、提炼升华是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应用流程(图1)。为提高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应用水平,教学者应当合理设置问题,保证学习者顺利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同时教学者还需要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深化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扮演好在问题导向式学习活动中的角色,积极为学生设置富有逻辑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保障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图1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流程图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问题导向式学习中的应用优势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教学内容、播放教学内容。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的学习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贯穿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知识。1.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信息技术未出现前,教师往往通过直接讲授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地理知识。然而,部分地理知识抽象性强,难以被学生吸收理解,影响学生学习质量。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出现在公众视野。而今,信息技术走进了教育领域,与教育工作进行了结合[2]。其中,初中地理教师就会应用信息技术展现关于地理知识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另外,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会进行教学提问。通过形象化教学内容,围绕着教学内容推进提问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2.有助于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在信息时代,网络出现了诸多地理教学资源。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下载地理教学资源,丰富授课内容,满足学生地理学习需求,给予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体验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注重根据地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问题等选择合适的网络地理教学资源,将地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问题与网络地理教学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有助于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以及教学提问,而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地理知识、探讨地理学习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地理问题导向式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初中地理人教版“水资源”课程为例

1.“水资源”课程介绍(1)教学内容分析。“水资源”内容位于初中地52202205(总第531期)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三节。教材内容突出人水关系,在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上,强调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带来的影响。主要内容: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时间方面,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年份水资源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带来的影响。比如,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一些地区容易发生水旱灾害。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2)教学思路研究。从目前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并且人均占用量并不多。在此情况下,我国容易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利于充分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必要合理管理水资源,防止发生水资源浪费现象,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其中科学调整水价有助于降低水资源浪费概率,保证水资源配置水平,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此,相关人员需要积极落实水价调整工作。合理上调水价有利于提高水资源配置水平。但是上调水价容易引起人们热议,甚至遭受人们反对。正因如此,应当谨慎对待水价调整工作。本次重点围绕着“水价调整”设置了“城市水价调整听证会”教学情景,同时围绕着“水价是否调整”这一重点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便于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概念、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现状的认识,使学生清楚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义。本次教学思路介绍如下:第一,初步探讨“水价是否需要大幅度调整”的问题。通过围绕着该问题进行探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水资源概念,清楚水资源的珍贵性。第二,研究水价高、水价低城市在空间上水资源分布特征。通过围绕着水价高低与城市在空间上水资源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第三,引导学生讨论“南方城市是否有必要上调水价”的问题。通过围绕着该问题开展讨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第四,探讨水价调整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之外造成的影响。通过开展此探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强化学生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一现实的认识。第五,再次探讨“水价是否需要大幅度调整”的问题。通过再次探讨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我国水资源分布现状的理解,清楚水价调整对于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认识,使学生深刻认识水资源的珍贵之处,确保学生积极地加入到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行列之中。2.课程实践活动本次围绕着信息技术开展了基于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活动,旨在为以“水资源”教学工作提供指导。(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水问题”教学情景。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大禹治水”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以及由水引发的问题。其中,重点提出当代“水问题”,引发学生对“水问题”的思考。在提问后,学生需要仔细阅读与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的资料,提高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的认识。同时学生需要探讨“大禹治水”故事中包含的水问题以及当代“水问题”。为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水问题”关键词,了解更多的“水问题”,进一步增强对“水问题”的认识,获得解决“水问题”的思路[3]。(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水资源概念与价值认识。教师有必要提前准备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此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件上展现“水价调整”问题,为学生留出时间搜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确保学生高效解决问题。课件上展现的“水价调整”问题包括:我国的水价是否有必要调整?你们怎么看待有的城市大幅度上调水价,造成水价高的原因以及怎样看待有的城市并没有上调水价,水价并不高的问题?水价高与水价低城市水资源分布特征是什么?那么其水资源分布特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在此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探讨问题的时间。学生可以展开以下活动:学生可以借助网上搜索资料,便于科学探究“水价是否调整及原因”问题。可以在网上搜索“人类可以直接利用水”关键句,深刻了解水资源被人类利用的情况。同时学生需要按照自身理解对“水价是否调整”这一问题提出观点、看法,并与其他同学探讨、交流。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重归纳水资源的概念,分析水资源分布特征,以及更好地清楚水资源的珍贵之处。教师需要在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水资源的概念,特别强调这里主要指淡水资源,了解水资源的珍贵之处。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还可提供诸如福州、北京、新疆等地某年的年降水量图,总结提炼关于水资源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学习框架[4]。(3)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①了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教师有必要提前准备课程资料,提出关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情况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可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南方水源丰富,还是北方水资源丰富”以及“东部水资源丰富,还是西部水资源丰富”?那么不同地区水价又是怎么样的?学生需要在网上搜索“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全国各城市水价”关键词,获得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应用课程资料。在整个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选择学生应用多媒体投屏功能,展示研究结论,并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以及完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清楚全国各城市水价不同的原因,使学生清楚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城市水价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②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究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为完成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的年降水量图和部分地区如北京、福建的多年降水量变化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地方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相信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南方地区城市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这一现实情况,基于南方地区城市水资源分布情况,你们认为南方地区城市是否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什么?另外,你们认为南方地区城市是否有必要上调水价?在提问后,学生需要在网上搜集与“南方地区是否缺水,是否有必要调整水价”问题相关的学习资料,科学分析这些问题,得出问题答案。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学生就容易清楚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即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认识到南方地区部分城市也会存在缺水问题,正因如此,需要通过合理调整水价的方式,帮助人们培养节约意识,避免人们浪费水源。(4)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水资源现状及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尤其是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关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学习资料。此外,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探究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此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讨“我国缺水的原因”,并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方法。如南水北调、修建水库等。对于学生而言,其需要在网上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资料,借助资料提炼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讨活动研究“我国缺水的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对人们生产生活等造成的影响”“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学生需要形成完善的探究结论。(5)利用信息技术,反思“水价调整”问题。在水资源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水价调整”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树立学生水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水资源保护能力。其中,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形象展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资源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发展等产生影响涉及的资料。而学生则需要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的内容继续探讨“水价调整”问题,尝试应用本节课堂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以此更好建立完整的学习框架,提高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认识。在本次提问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讨论内容,并合理完善总结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水平,保证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课堂。为强化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系列问题,并为学生留出时间探究、讨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的学习印象。

【参考文献】

[1]蔡海东.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问题导向式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21(26).

[2]李艳丽,李玲玲,李嘉玲.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以衡阳县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25).

[3]刘小刚,杨金霞.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应用对策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0).

第3篇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课程性质的界定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课程,其中,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特征之一,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体现这一特征。而《天气与气候》有关地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观测数据能力,记录并处理数据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44-01

新课改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地理实验,并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实验应该属于广义的地理实验,包括室外实验和室内实验,主要让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或教师独自进行,通过地理观察、观测、演示、绘制地图、参观、调查、记录等一系列的室外和室内实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一、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重视地理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际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1992 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把“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做出判断、做出决定、解决难题等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笔者分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实验主要为地理观测、地理观察、绘制地图、实地调查,以演示、参观、记录等形式开展。

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要求学生能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测量,如:直接观测和记录天气或者画出一张有注记的地图并说明地形。而美国在1994 年实施的《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 1994》就已经提出“使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课程目标。美国不仅在地理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地理实验的要求,还以不同的载体来呈现地理实验,通过教材、期刊、丛书对地理实验活动做出了充分地表达,使教师可以灵活选用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除此之外,美国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地球科学实验手册》,如加州地球科学教材配套编写的California prentice hall earth science。由此可见,国外对地理实验的重视以及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做出了规范。笔者认为,在规范我国的初学地理实验教学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天气与气候》这一章的实验教学有指导意义。比如,可以借鉴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让学生自己使用仪器去观测一天的气温、地温、降雨量,然后在计算机上制作出一天24小时部分时段气温、地温、降雨量变化情况表,并在全班做一场交流报告。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对数据记录、处理的能力,从而在与全班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时,提高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国内研究进展。早在1956年,国家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初级中学一年级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不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地理实验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03年,“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实验”的要求被明确写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才使得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校还没有从行动上给予地理实验教学以应有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显得更为困难。

根据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笔者在中国知网里以“地理实验”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关于地理教学中的论文有165条记录,关于高中地理实验的论文有100多条(不完全统计),但是写初中地理实验的论文不到15篇,写“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论文不到20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论文偏少,研究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论文就更少了,说明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地理实验对教学开展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没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关专家学者针对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进行研究的论文是从 2005 年开始出现的,其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徐宝芳教授、张卫青教授撰写了有关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中学地理实验的内容设计研究》、《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等,并成立了“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材及建设研究”两个课题;2005 年之后,论文中渐渐出现了来自教学一线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地理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以及大量的地理实验教学实录及分析。近几年,不难看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问题的研究方面涉及甚少,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丞待解决。对此,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方面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以提高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意义。这有待于部分师范院校专家、教授和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以弥补理论部分的不足;同时,广大一线教师还应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改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对《天气与气候》的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有待改善,使其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天气与气候》有关地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可以很好地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观测数据能力,记录并处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模式去思考、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分数的提高层面,更重要的是地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很少有实验是针对性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没有具体、细化的地理实验操作步骤,使得地理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很少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同时,学生参与地理实验也是宏观的理论指导较多,实际操作时也很少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对此,要进一步细化、改善《天气与气候》地理实验的教学设计。当然,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还得进一步深入,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发挥理论知识的宏观指导作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问卷调查的形式相结合,发现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进一步探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给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②再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给出教师在地理实验教学时的建议及学生在参与地理实验时的建议。③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既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还需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更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理实验来巧妙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坚韧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初中地理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会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才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广大中学教师在实施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才能发挥好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信息技术”内容解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7-8):16-18.

[2]赵璇.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李芹.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地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第4篇

(一)教育技术学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学,具有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的功能,使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知识。

(二)教育技术学应用的基本原理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媒体,其中教学中的媒体作为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它是解决信息传播的基本手段。它是分析、解决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和各因素间关系的指导理论,并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开发出一个有效促进学习的过程并付诸实施,使获得有效学习结果的手段与形式更加丰富。

(三)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运用的特征

由于教育技术学包含了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技术学特点,因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的欢迎,但它不是高于或替代了其他教育分支学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各有所长。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来说,应从其他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汲取营养,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四)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发展的趋势

网络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完成。

近年来,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学中的主流技术,换句话说,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除了可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之外,在教育领域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应用,这就是以CD_ROM光盘作存储介质的电子出版物。例如,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词典、电子刊物等。在电子大百科全书中,它的每个条目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声音、图形,甚至活动画面的配合。此外,还具有辅助教学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布置作业。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价值

随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断进行信息更新,学校对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步认识,并应用于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运用教育技术学的水平,科学地将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教育技术学的运用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四)通过认识和学习一些实用性极强的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教学中用到的思维导图软件、网页设计软件,有效地降低了教学备课时的负担。

三、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熟练利用计算机

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当今学校接受的新鲜事物较多,人们思想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学生知识量不断提升,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今社会,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和充实知识才能够与时俱进,应该要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和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软件,必须把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地理教育的绩效。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

要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编辑,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制作视频,编写教案、试卷等。教育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强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解决对策

乌鲁木齐市初中教学尽管已经开设教育技术教育好几年了,但就周围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教育技术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针对此种情况,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开始探索教学的方方面面,力争取得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教学的经验或方法。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畅通信息化交流渠道。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在如今的初中教育工作当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地理学科教学的开展,要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构建地理高效课堂,以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

初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融合了深厚人文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能够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环境下的人文风俗,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看待这个世界,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健全的世界观,提升其人文素养。简而言之,初中地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初中地理都被一定程度的忽视,甚至可以说处在边缘地位,这就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所谓的“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在当前我们应当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这对于学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来说,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二、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兴趣为教学的切入点

初中学生的自我约束、控制能力还较差,因此唯有兴趣才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也只有在学生对学习具有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配合教学,在学习过程当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这是能否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着高效课堂的构建效果和最终的教学成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以学生兴趣为教学的切入点。

例如,在与海洋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设计一个教学导入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急于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而是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海洋的神秘传说,或是播放一些与海洋有关的影视片段,如《未来水世界》、《水中生活》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抓准时机切入教学,这样一来整堂课的教学氛围都会非常活跃、积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显著提高。

(二)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合作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体验,促进学生的主体知识能力构建,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突出的优势。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有关我国民族分布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引导各个小组通过翻阅书籍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详细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及其文化、风俗特点等,考虑到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到两个民族作为学习了解的对象,最后再在课堂上做学习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到的知识会更加深刻,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率都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三)拉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更加形象,并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树立起相关的思想意识,教师应当积极尝试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拉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与水资源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四)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点之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因为从课本上来看,很多的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在身边的现实生活当中又不可见,所以教师应当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来进行弥补。

例如,教师可以用计算机来展示地势和地形图,或是播放有关国外的地理环境、人文情况等。这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形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通^初中地理教学,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但这需要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为前提,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168-169

第6篇

【摘要】教育制度缺失,初中地理科目地位尴尬,导致高中地理教学难度凸显,前后衔接问题较多。尤其是高一地理教学,更是让科任教师难以展开工作,其中不乏学生认知、课时安排、教学模式死板、管理无序等问题。文章以四川省广汉市为例,就已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广汉;地理教学;教育体制;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65-02

一、广汉地区地理教学现状陈述

广汉地区教育制度缺失,初中地理被漠视,导致高一地理教学备受掣肘,加之高一未分文理科,学生对未来的茫然、对综合科目的轻视,这些都影响着地理教学的展开。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来说,高一开始,50%的学生确定读理科,30%的学生摇摆不定,只有20%的学生确定要读文科。其中,这30%的学生恰恰是思想上认知不够,行为不够勤快,意志不够坚定的。确定读文科的20%的学生,有一半是喜欢文科,有一半则是因为偏科导致。综上所述,文科教学前景堪忧。如何改变此种现状,破解地理教学难题,不仅是摆在地理科任教师面前的难题,更是教育管理制度亟需改革的难题。

二、广汉地区地理教学问题陈述

1.高一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错,但是抽象思维能力方面表现相对不足,空间感缺失,导致高一新生普遍认为自然地理为最难部分。尤其是在必修一地球运动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内容难度较大、空间感缺失是根本原因。但是必修二学生普遍反映较为简单,只需记忆即可,这也导致地球运动部分直至高考都是大部分文科生的首要难点。

2.现阶段部分学生缺少激流勇进的勇气,更是导致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掌握情况每况愈下。学生长期缺乏正确的地理认知引导,认为地理科目死记硬背就一定能考高分,但事实是学生成绩始终徘徊不进,导致丧失信心,进一步导致学生放弃其他部分的学习,影响了整体发展。

3.在“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学习能力,造成地理科目的理解片面、不完整。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氛围死板、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缺乏主动思考能力,知识体系的衔接不够,知识点散乱,以死记硬背为主。现阶段,题目多偏向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仅仅依靠以前的老方法,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最终导致地理教学检测通过率不高。

4.完全按照小学、初中的学习模式,一味重视地理现象的描述,忽视地理现象的成因、过程及规律的探究。目前,还有部分高中地理科任教师完全按照老方法教学,认为地理学习就是为了高考,重视地理现象的描述,而忽视成因分析、过程总结、规律探究等活动,导致学生理解一知半解,没有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5.学校及相关管理机构管理模式陈旧,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层次。学校重理轻文,管理阶层对文科的认识度不够,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始终轻视文科的存在,现阶段再想挽回过去的失误,已经落后了太多。

6.相关制度亟需改革,激励制度、评价机制缺失。激励制度、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文科教师缺少积极性,更多地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在地理教学中能过则过,不予重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导致学生对地理科目缺乏认知,难以建立地理素养。

三、广汉地区地理教学发展建议陈述

1.加强高一新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1)加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通过地图教学,构建心理地图,最后强化空间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此外,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识读、解图的能力。因此,心理地图的形成必然是重复、持续的过程,可通过反复讲解、读图、用图来感知,以完善学生的心理地图。

(2)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也容易被挫折所击败。所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但又要通过教师的细微观察,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不被挫伤。

通过创造性的问题教学设置,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广泛涉及学科外知识点,因此,教师应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之敢于质疑思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将问题留给学生讨论,通过同阶层之间的对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升华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事实证明,广泛开展地理兴趣教学活动,如制作地理模型、观察天文现象、看地理科教片等,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深化课堂知识,更促进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增长。

2.改变教师授课“满堂灌、一言堂”的现状。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就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环境,因此,笔者建议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有对比方能有差距,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1)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多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然后分组把答案展示于投影仪上,再花两分钟时间进行教师总结。此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地球运动——地球公转》中地球公转方向及轨迹特征时,笔者采用模型讨论的方法,将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只地球仪。笔者先在多媒体中播放了一遍地球公转、自转模式图,让每个小组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及地球轨道和太阳系其他行星轨道的特征。任务布置以后,各小组迅速讨论,自己组织语言,然后把答案写在一张便签上。接着,笔者再将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编号,用投影仪投影于屏幕上。最后笔者总结知识点,学生同时做笔记。

(2)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当教师的乐趣。此种情况下,可让优等生讲授较为容易的知识,这样既能完善优等生的知识体系,又能加深其印象,更能增加基础较弱学生的进取心。

又如,在讲授《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时,笔者充当学生,在不停的提问中,让优等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其讲授此课。授课完成后,再由其他学生点评,包括优点、缺点、意见等。最后,笔者补充遗漏知识,完善知识框架结构。

实践证明,此方法既能培养优等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班级来说,还起到了带头作用,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以及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了整个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地理教师再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在职培训力度。

(1)目前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仍是以学生成绩为主,学生的考试成绩代表了教师的一切,忽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个人发展等。最终导致教师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为学生应付考试中,没有建立完全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严重制约了中学地理教师的发展和技能提升。

(2)广汉市地理教师的数量缺失,尤其是年轻地理教师的引进较少,导致地理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针对此种情况,市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引入人才,增加经费投入,加快继续教育的实施,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培训,适当与高校或兄弟学校联谊,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情操。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地理教师成长。传统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要提升地理教师的热情,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地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发展体系,包括地理教学水平、师德建设水平、地理教学态度、工作绩效、地理教学新方法研究等。

提倡地理教师的主动性,倡导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反思,以激励教师不断缩小与其他科目教师、发达地区地理教师的水平差距。同时,还要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彼此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地理教师的健康发展。

地理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个地理教师、一所学校、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各位地理教师及其他科任教师互相配合,方能把新课标贯彻到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小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师书恩,孟月萍等.计算机辅助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戈.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J].中国职业教育,2002,(3).

[4]王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3).

[5]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6]齐占东.谈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学[J].教育探航,2007,(35).

[7]曹玮.新课标教材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2).

[8]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9]余腊英.开放式中学地理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10]刘家会.让地理教学走向开放[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

[11]吴大明,查良松.新地理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师地理教学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04,(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江敏等.浅谈中学地理教材变化对高师地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6).

第7篇

关键词:地理教师; 地理教学; 农村中学;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

一、地理教学现状

1.地理教师地位低,专业技术较差

地理一科至今还没加入中考的范畴,导致学校一直不重视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师的安排上往往就不能配用专业教师,即使有地理专业教师,学校目标管理上,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把学生考分的高低、班级名次前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把中考成绩作为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把中考、终考成绩与教师考核、评优、奖金挂钩,地理老师只能上到八年级,学生成绩的好坏跟地理教师无关。这样就大大消弱了地理老师的积极主动性,得过且过,学生的地理成绩与老师的教学脱节,即使再专业的老师都会慢慢消沉下去,丢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算,还养成一些为人师不该有的坏习性。

学校的管理,个别领导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直认为地理是所谓的“副科”,导致地理学科在学校发挥不了应有的学科作用,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中也就自然不重要了,地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就大打折扣了,在其他科目老师心中的地位就更不值一提。地理老师地位底下也就导致专业教师积极性不高和专业技术能力下降的原因。

2.教学设备不齐全且陈旧

教学设备简陋,教具不齐全,老师在上课时往往画饼充饥,甚至连一张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都没有,学生手中除了地理课本以外,没有任何跟地理有关的资料,别说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许多学校没有一个地理专业的老师,上地理课的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跟本不知地理还有“教学挂图”,导致至今我用的地球仪和挂图上还有“苏联”的字样,讲“气候”没有“气温分布图”,没有“降水柱状图”,要地形图没地形图,学校有的教学挂图要么没有,要么就非常陈旧,大部分是八十年代出版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具已没多大用处。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更不用提,想上一节课都难,学生只听过电脑,却没有摸过。

教学设备不齐且陈旧也是导致学校地理教学滞后的原因之一,没有教学工具的地理课堂,也就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活跃氛围,没有了教学设备的地理老师也就相当与没了手脚的人。

3.学校领导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地理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全甚至缺失。

在这个过渡时期,很多农村中学在学校目标管理上,仍以学生考分的高低、班级的名次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地理不是中考科目,使得学校领导偏向中考科目,上所谓“主科”的教师自然成为了领导的“掌上明珠”,而地理教师常是无人问津,形成了可有可无的局势,地理老师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性也就大打折扣。

学校领导更关心的更重视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这就导致非中考科目的教学活动得不到正常的开展,教学质量滞后。学校领导以学校的声益为主,这是无可厚非,但不能忽视地理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已明确指明了,教育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都应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可学校领导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的是重视眼前的利益,对地理科目的教学过程不够重视,对地理教师的评价也是不值一提。

学校对地理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是以全县学年末统测成绩为主,加之每学期仅仅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是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教学进度以及部分学生的作业。有检查,无结果,也没有评优、评等级等激励措施;全县统测成绩评比是以县平均分为标准,高于县平均分1分奖20元,低于县平均分1分罚10元,仍然是用落后的奖惩办法,且赏罚力度甚微。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做教学常规检查时,找相关的书籍、相关的教案抄一份,应付学校的检查,习惯了学校有制度不落实,有检查无结果。有教师认真书写教案时,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冷嘲热讽。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4.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底落,知识面狭窄

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低落,首先,跟教师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分布开的。农村中学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就只能靠课堂来培养,课堂短短的45分钟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跟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校对中学教师的要求很严,但对小学的管理却又很大的问题,各完小离中心校的距离不等,给管理带来很多的困,小学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教师的管理松懈,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到中学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就无心学习,更何况是不所谓的副科――地理的学习兴趣了。

学生学习兴趣低落,获取地理知识的渠道狭小,仅仅有老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不懂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也就无心去学,更不会主动去收集生活中地理知识,地理知识面狭窄。

5.学生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学校评价学生的优差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被老师常挂嘴边,甚至捧在手心,学习差的学生无人问津,学生放错时更多的是责备,很少会为之分析错之所在,不去引导学生。

二、对策及改进方向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

农村地理教师,特别是那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深入的学习课程标准,重新认识教学改革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了正确把握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当今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再是应试指挥下的“学以致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能仅有“一桶水”,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和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教师应该是滔滔的“长江水”。可见,要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教师要进一步转化好教师的角色,“因地制宜”的挖掘课程资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其角色更要发生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最明显、最直接的特征;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而不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农村教师的角色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逐步转化,必须联系当地学生的实际,克服困难,实实在在地组织好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教师的智慧,大力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与参与的状况来调节课堂教学,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3.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现在绝大部分农村中学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学生的评价最多也是最普遍的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考试评价,学习成绩的好坏仍然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模式刻不容缓。农村中学一定要适应时代赋予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念,增强评价与考试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其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把“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作为评价与考试的重要内容;第三,评价标准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评价要多角度、多样化,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为推进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广大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办公经费紧张,已适应不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屏障;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单位相比落差很大,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愈显卑微,尊师重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使很多教师在社会活动中存在普遍的自卑心理,不是以师为“荣”而是以师为“辱”。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付出多得更多了,但是,微薄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可怜的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岂能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与凄凉来抚慰这不公的无私奉献?如此之大的反差,岂能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改革保驾护航呢?因此,各级政府官员、教育主管领导也要转变观念,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切实的做到尊师重教,关心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为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落实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治国方针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走进课堂――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林培英,陈澄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3]《底圩中心学校普九自查报告》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女生 地理 兴趣 空间想象力 情绪化

笔者在教高中女生学习地理知识时,发现她们受许多因素影响,使得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笔者深入观察,当前高中女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地理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二是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缺乏空间想象力;三是学习地理知识存在情绪化倾向。正确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女生缺乏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在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的特点。高中学段的学科教学内容普遍要比初中学段的学科教学内容艰深难懂,这种现象在地理课程中尤其突出,教材中增加了大量复杂枯燥的知识,涉及到许多相对专业的学科内容,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高中学气层的相关内容时,由原来初中时简单介绍空气成分、成雨原因等知识,转变到讲述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及每个层面的高度、成分、运动特点、对气候的影响等矗面的知识,学生尤其是女生学起来纷繁复杂,枯燥无味,与女生的学习兴奋点有着一定的距离,难以调动女生的学习兴趣。

怎么样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应对策略。一是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运用是激发女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女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偏好于直观的形象思维,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相对枯燥的高中地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把复杂繁琐的现象、原理、规律等内容转化成声音、画面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女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会很快被激发起来,她们大脑皮层中的语言、视觉中枢会立即兴奋起来,进人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火山形成、岩浆喷发、新地貌形成、地壳运动等内容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将这些地理现象纪实性质的记录影像展示给学生,同学们在多媒体影像的强烈视觉冲击下,大脑极度兴奋,有时甚至惊叫起来,提出许多与之相关的地理学问题,笔者顺势给予解答,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明了地表述清楚,例如在学气环流的内容时,讲述热带负高压对于地面气候影响的原理,如果单纯地依赖文字描述则显得繁琐而无趣,笔者运用Flash制作形式,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变成简单易懂的动画画面,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些知识。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理模型,激发女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述地质、地貌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用橡皮泥制作出半岛、盆地、丘陵等模型,直观感受该地形地貌的特点和概念。女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观察细致,心灵手巧的特点,制作出来的地理模型还真像那么回事。三是针对女生在服装、美食、旅游、购物等方面的特殊兴趣点,在讲述相关国家和地区时,点缀一些女生感兴趣的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等知识,也是提高女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高中女生学习地理知识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较强的空间感知能力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基本能力和要求,如果缺乏相应的空间感知能力,则很难取得理想的地理知识学习效果。据学习心理学分析,女生在学习过程中,空间感知能力普遍比男生弱,尤其是方位辨别能力更弱,容易出现混淆方位分不清东南西北,甚至迷失方向等情况。在地理教学的特殊情境下,如果以“左”为北方的地图呈现时,经常有女生无法进行JE确的空间转换,仍然习惯于把“上”看作北,结果出现观察错误。

怎么样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对女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方位训练,以提高她们的方向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女生对于方位的感知能力,笔者探索出游戏法进行方位教学。女生对课堂上做游戏情有独钟,在游戏中纠错和提高方位记忆效果特别好。笔者经常采取蒙眼游戏法。首先,通过理论教学,保证学生明确总结的前后左右方位,然后让学生蒙上眼睛,进行缓慢的原地旋转,停下后指出自己面前的东南西北方位,刚开始训练时,很多同学指出的方位都是错的,经过反复多次游戏训练,同学们的方位感知能力大大增强,基本不会出现错误,达到了预期效果。此外,笔者还经常向学生灌输辨别方位基本的常识和技巧。如利用太阳东出西落、北极星总在北方、植物生长向阳背阴特点、河流走向等常识,帮助女生提高辨别方位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地图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女生在绘画上有特别的爱好和能力,在地理课堂上,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兴趣识记,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形状特点等进行记忆,掌握基本的图形概念,然后进行临摹和绘画。当自己的记忆非常精准时,可以自己动手进行绘图,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类似长筒靴的国家地图上,请学生指出其地形特点及首都、特产、经济类型和气候特点等相关内容。并让学生绘出类似长筒靴的该国家地形图,熟悉地图后,学生可以很快地发现该地图代表的国家是意大利,与意大利相关的地理学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三、高中女生学习地理知识情绪化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人们常说,女性容易受情感性因素支配,这在高中女生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也有体现,一些女生由于情绪化倾向严重,对感兴趣教师的课听起来很认真,对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很努力,对不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科,学起来不能够通过很好的自控约束自己,因此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对课程存在排斥心理。地理知识不仅仅是能够通过机械记忆加以掌握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才能牢固掌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特别关注女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的情绪化倾向,寻找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1.应该找到学生情绪化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高中女生情绪化的原因,可能是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可能是课程较难带来畏惧心理,可能是对任课老师有意见,也可能是因为厌学情绪的泛化,等等。对于不同的原因,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班主任沟通了解,一方面要找学生进行淡心,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困难矛盾。对于单纯的学习困难如课程兴趣不高、效率不高,教师可以从提高课程吸引力如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等途径加以解决,对于其他非直接学习因素导致的情绪化,地理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亲和力,使她们亲师好学。

第9篇

关键词:地理;教育;现状;对策

我国教育部分的薄弱环节仍然在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课改也是在全国课改中很难实现落实的一个环节。

一、农村初中地理的教育现状―以重庆市农村几所中学为例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的调查的形式对于重庆市农村地区的几所中学做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问卷中提到“学生是否喜欢地理课程”这一问题上,A中学、X中学喜欢程度的占有比例是70%,其他几所学校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的喜欢程度是稍低的,都不足50%。有20%的学生因为“地理课程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喜欢这门课程,有10%~20%的学生是因为“这门课程与生活之间有一些关联”,对于其他的选项选择比例都是10%以下。在学生“是否感觉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上,X中学问卷中认为“地理课程非常重要”的占有比例是56.4%,而其余的几所学校对于这个答案的占有比例是不足50%的。而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给出答案的相似性是非常高的,其中“之所以将地理课看得重要,是因为‘可以使自己视野拓宽’”这个答案作为选项的比例是20%,其他的选项分别占有10%左右的比例。而部分认为地理课程不重要的学生,在整合调查问卷结果的时候发现,学校与教师不重视地理课程的选项占有比例最高的学校已经达到10%~20%,剩余的学生选择了“地理课程与升学没有关系”这个选项,占有比例在38%。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了地理课程不受重视的原因是来源于学校、教师、教育制度几个方面整体影响的。对于现在农村地区的地理现状来看,学生普遍觉得这是一门本该受用的课程,但是结果看来这种受用的程度并没有通过学校、教师以及某种教育形式表现出来。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上述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地理课程不受重视的程度,但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向并非单一的。

(1)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杠杆作用,高考这面定向旗帜显然不受教育改革之风而拂动,甚至掌控了社会教育认识导向。这一导向的偏差就导致了学校以及教师在办学、教学的过程中被固定思维,认为升学才是受教育的目标,这一框架深深地在各大校园中层层建构而起。所以一些不具备应试能力的课程就会被忽视。

(2)农村教育资源短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农村的学校中没有图书室,现在我们学校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没有供学生阅读参考资料的图书室,即使是有图书室的学校大多也是不针对学生开放的,只提供教师学习借阅。那么校外资源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不敢想象的,城镇中知识资源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相对路途遥远,所以说这种社会资源在农村学校中只是一种概念形式。

(3)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影响因素。相对于城市学校中教师来说,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是存在一定的非专业性的,针对专业不对口的学科课程教学,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只能够将书本中的内容照本宣科。

三、农村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对策及建议

(1)教学课程做整改革新,将新课程应用到传统地理教学中,在具体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国民情感,这样使地理课程具有自己鲜明的课程特征,使其他课程无法超越替代。

(2)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人生观得到革新和改善,对于周围的环境、全球的自然风景文化特征、人文风俗都会逐步形成认知,能够良好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以及国际化的眼光。

(3)农村基层的教育领导干部要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学校开展大力宣传,使地理课程文化的重要性渗透到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将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展现出来,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促进作用,将这门课程重新提到教育日程上。

(4)在教育制度上要相应地做出模式创新,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非单一应试教育的形式,要将知识性与个人未来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地理知识的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给学生补充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知识,这门课程丰富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人性的完善。

第10篇

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符合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从地理学科角度透视问题式教学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分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总结评价四个步骤,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并从优化问题设置、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几方面对问题式教学进行了反思,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洋流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问题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重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地理课堂有效性。当前问题式教学法从医学领域拓展到诸多学科,但地理学科方面却有所缺失。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通过案例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反思进行问题式地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与中学地理教师共勉。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来源于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巴罗斯提出的PB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美国哈佛大学在1985年将其改进并推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在1986年引进了PBL教学法[2-4],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问题式教学法因其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快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从大学教育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近几年来,问题式教学法试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和克尔森认为: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它需要学习者获取关键知识,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需要使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5],所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完成新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和学习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以问题为纽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来解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实例

1.教学内容

《大规模海水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从课标来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洋流运动规律,并了解不同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洋流较多,纷繁复杂,较难识记,因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总结地理规律进而提高其地理分析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教学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6]。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主要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构成。在《中庸》一书中,学习过程主要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构成,即“学问思辨行”的学习程序。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序安排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线索,以设置问题为开端,解答问题为结束,包括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和总结评价四个方面(图1)。

图1 问题式教学操作流程图

上图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来确定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引导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达到了问题式教学的目的。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和电影剧照,设问:这段视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片段。那么大家在感叹宏大的电影场景和男女主角凄美爱情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呢?因为这个电影比较经典,学生都比较熟悉,且与本节课关于洋流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将该视频和设问作为课程问题导入,对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具有积极意义。

(2)引导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种重要概念,并讲解洋流的形成原因。给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要求学生对比课本全球洋流分布图和洋流运动简图,试着找出洋流运动的主要规律,并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用红色笔在简图中标出暖流,蓝色笔标出寒流,进而尝试自己画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将全班分为4~6个组,讨论每个成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比较他人与自己结论的差异,反思自己。也可以展开辩论,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洋流简图,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讨论并批改。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抽取和提问,小组抢答说出洋流名称,进行有趣的知识抢答竞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点拨,综合评价

这个环节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最后的精细讲解在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巨大作用。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汇总,根据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答课堂开头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引导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纽芬兰海域,帮助学生分析: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经常携带冰山,加之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多形成海雾,对于泰坦尼克号的行驶造成巨大的困难,还由于人为的疏忽,最终导致了这艘“不沉之船”在处女航中的沉没。

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步步紧逼,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一气呵成,使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真正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问题式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的实行,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都是不小的冲击。尽管问题式教学已被部分教师认可甚至开始尝试应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与反思。

1.优化问题设置

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主线。知识围绕问题而产生,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因此,如何正确设置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在创设地理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针对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提出具有挑战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果,这也是维果茨基倡导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意义所在。

2.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创设合适的课堂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问题式教学的优势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情舒畅的情境下,思维较为放松和活跃,记忆力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在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与对话,在交流中,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与不解,记录并总结,提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这也是问题式教学的意义所在。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我国传统受中庸思想的影响,讲究,但是,在创新定胜负的今天,新的想法与思维至关重要。所以,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畅所欲言,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倡辩论与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要改革教师填鸭式教学,突出教与学并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问题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承担着评价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角色。教师要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趋向于更关注于学习过程,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学生在自己努力后得到问题的答案,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所以教师切忌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而在课后的教学评价中,考试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多涉及热点问题、发散思维的主观问题等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在考试问题上允许学生选择考试题目,一些选做题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学习盲点所在。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可行性的空间[7]。

问题式教学是让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认知过程的教育模式,它弥补了传统的被动知识传授型教育方法的不足,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建构认知体系,并体会成功的喜悦。问题式教学既要增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要提高问题意识。因此,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应遵循“指向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的思路,走上一条问题式教学的道路[8],这需要教师长时间循序渐进地努力,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泽生,洗利青.麦克马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 (3).

[3] 孙贺,路振富.日本“以问题为基础小组讨论式学习”的最新进展及对我们的借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

[4] 马志华,张茹英.“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1996(8).

[5] Barrows,H S,Kelson,A.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6] 覃裕荣.新课改下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8).

[7] 房桂芝.问题式教学模式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