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折旧

我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的业务收入为16亿元,在固定资产明细账核算的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近3万件,价值6.5亿。在设备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均有严格的制度。

一、固定资产的购置及入账

医院任何部门不得擅自购置或试用未经院方审批同意采购的设备,造成事实上的购入1。所需设备必须事先向设备管理部门书面申请。对万元以下、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设备使用不同格式的购置申请表(由医院内网下载),精密仪器设备购置还要有临床准入评价报告。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建和租赁,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过科学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2。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应当规范、透明。对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由采购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情况,实行比价采购,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采取招标方式进行采购。专用设备或一般通用设备购回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对万元以上的设备要进行二次验收并就设备使用进行培训,以上工作完成后将购货发票、供货合同转设备会计办理入帐手续。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不同的资金来源购置的固定资产应清晰反映,如某固定资产由自筹资金、财政拨款、教学基金共同购入,则此固定资产入账时按出资额分别选择自筹、财政拨款、教学基金,三项出资额之和构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入库后即产生唯一的院内编码,以及设备卡片,设备出库时应粘贴标带有院内编码、资产名称、规格型号、使用科室的卡片,设备出库单应由使用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

固定资产在使用时应贯彻“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所领用的固定资产若遇损坏、丢失或需要维修等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3。已领用的固定资产不得随意变动,如确因工作需要在科室之间进行调配时,要办理调配手续,调出调入方均在调配单上签字。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保持帐、物、卡一致。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仅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的固定资产(使用其耗材,耗材供应商提供与耗材配套的设备,该设备的保养与维修耗材供应商负责),应设立登记簿记录备查。

第2篇

摘 要: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关系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折旧政策 信息化管理

固定资产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物资技术基础,是主要的生产资料。折旧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不同产业部门、不同类别固定资产制定折旧率的指导原则,它是国家干预、调节和促进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杠杆。企业对固资折旧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经营效益及企业的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实物、技术、核算、清查、审批等各项管理工作,企业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经营特点、发展阶段、财务状况选择最佳的折旧政策,从而确保固定资产更新资金的来源和企业运营目标的实现。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和特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是: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其结构、管理水平、运行质量与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密切相关。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但其共同特点是:

1.固定资产价值在总资产价值中所占比例较大。不管是小微型企业还是大型设备制造企业,除了一些很小型的服务类、咨询类行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支出是企业重要的决策内容,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普遍较长,效益呈逐年递减趋势。固定资产与其他流动资产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一次性消耗或者销售进而再次向货币资金转化,它可以在固资存续期内长期服务于企业的运营或者其他目的,其服务能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的磨损消耗而逐渐降低以致于消耗殆尽。为了保持资产的效能,往往需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维修或者改扩建,这些后续支出随着设备的老化会不断加大,而选择报废进行设备更新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企业往往出现设备前期超负荷运转而后期由于节约成本的考虑,维修保养不到位,使设备过早老化不能使用,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3.企业通过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来保证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来源,折旧政策的选择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决策。折旧被认为是将资产的成本分配到各会计期间的一种合理系统的办法,固定资产被磨损消耗的价值是通过计提折旧的形式进行补偿的。但是,近几年,随着CPI的飞速增长,物价不断攀升,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大大增加,若是再按原值计提折旧,只能满足固资重置前的简单再生产,很难满足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企业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加强对现有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以提高使用效率,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财务状况选择最佳的折旧政策,使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

二、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同,对于一些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固资管理及固资产生的效益,而对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企业设立时间长、管理部门复杂、产权关系不明晰等原因,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

1.实物、价值与技术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从审批立项、交付使用、实物管理、账务处理,牵扯到基建、财务、技术、生产等多个部门:基建负责工程施工或者技术部门负责设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价值管理、保管部门负责日常的维护管理、生产部门则是负责设备的运转生产,部门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或者管理权限总是存在推诿扯皮。

2.固定资产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完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很多企业借助电脑和网络开展管理工作,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但是固资系统因其数据量大、数据跨期间较长、查询需求强、日常数据处理频率较低的特点,在很多企业的固资系统中都存在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企业设立的初期,会购置大量的固定资产,而日常的管理还没有使用计算机,只是手工记录、手工计提折旧。到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还没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就将手工记录的数据直接过入电脑,通过诸如EXCEL软件等记录资产、计算折旧。直到进入21世纪,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得到普及,再将电子表格导入管理系统。如此的反复升级换代,对于如此大数据量的固定资产,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难被发现,现有的系统也很不完善,要么过于僵化不能如实处理企业的资产情况。要么就是控件过于灵活,财务人员可以在违反会计制度的情况下处理资产。固资管理的平台属于会计核算的一个子系统,只有财务人员可以进入查询修改,而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却不能,必须借助自己的管理软件再进行登记,这样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财力,还会因为相互管理系统记录数据的不一直出现很大的麻烦。

3.折旧政策的选择不科学。中国长期实行按固定资产平均年损耗程度确定折旧率的政策。此项政策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折旧率偏低。改革以来,国家把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结合起来考虑,逐步调整了折旧政策。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加速企业更新改造步伐,提高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企业的很多管理人员为求核算上的简洁方便,根本不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实际、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税收筹划的需求,一味只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设备的无形损耗越来越明显,有的高精尖设备不是因为磨损而报废,而是在其自然寿命的中期甚至早期就有性能更好、效率更高或价格更便宜的新设备出现。如果不予考虑,不但科技发展迟缓,还要丧失大量潜在利益。

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革新

1.建立统一适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定位于企业战略管理目的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不仅仅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小分支,而是企业全员参与、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运作的大型管理平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整合单位资源,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互通有无,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如此规模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引用必须征得企业管理层的支持,才能保证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保证系统应用的顺利进行;其次,系统要满足各个管理部门的管理需求,前期需要深入研究企业的资产特点、各职能部门对系统的操作要求,保证大容量的数据访问量和操作系统的稳定运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才能保证系统长久的生命力。

2.改变观念,找到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折旧政策。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会跨企业的多个生产周期,其价值会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去,通过销售收入的实现完成资金流转。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到企业现金流量,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应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选择最佳的折旧政策。如果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在使用周期内大致相同,并且对固资的损耗程度也很平均,则可以选择年限平均法。但这样理想的使用方式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大部分资产在早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而维护和保养的费用却呈上升趋势。

折旧会对企业的财务利益产生影响,不仅通过折旧影响税前利润,也会通过国家的税收政策影响税后利润,所以企业必须结合各自的财务利益选择恰当的折旧方法。一是出于谨慎性的和货币时间价值的考虑采用加速折旧,使折旧费用在初期多计入成本费用,减低前期利润,减少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这时要考虑企业的税收优惠期,不能将高折旧期放在税收减免当期,这样是无意义的;二是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折旧政策虽然给予了一定的选择自由权,可又规定折旧政策一旦确定不能随便更改,所以企业一定要合理规划,找到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折旧政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彦.《浅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完善》.《会计师》.2010(7).

第3篇

一、固定资产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具有一定的价值规定的。一般固定资产需要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部分专业设计价值在1500元以上。同时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需要在一年以内,并且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损坏,需要保证其原有的物质形态。对于耐用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物资,需要一样的作为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是医院提供服务的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医院控制成本,提升效益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的特点

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对于资产折旧核算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会计制度而言,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对资产折旧的管理方面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新《医院会计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在遵循新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单位价值标准。

第二,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为了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传统的会计制度规定,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是反映在医院财务报表的净资产中,而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所以在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中的金额就只能够反映原值。这样很容易形成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同时专用基金的提取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使医院会计报表失真。新《医院会计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已经磨损、耗损的那部分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核算,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准确地反映了固定资产价值,确保了核算的全面性,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在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其资金的不同来源进行不同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政补助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资金的时候,需要增加累计折旧。这样处理既可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又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项目管理要求。其二,将医院自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各期医疗成本。此举有利于完善医疗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夯实医疗成本数据,可以很好的反应出投入与收入的配比。新《医院会计制度》将不同资金来源形成的固定资产分别进行会计处理更符合当前我国公有制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四,在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当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础按原值,均不考虑预计残值问题。计提的方法较多,但是医院一般采用的计提的方法多数为直线法中的平均年限法。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是否继续使用,此时则均不再提取折旧。同时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在资产折旧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医院财务部门提供的账面价值存在较大差距。在资产折旧管理的过程中,医院为了提高资产折旧后获得的资金补偿额度,往往会将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尽量提高,这就造成了资产本身价值和账面价值的不符。而且医院在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折旧管理的过程中,并不会考虑到高科技专用设备及更新很快的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贬值问题,如果医院管理部门不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处置、注销,那么医院资产的价值就会只增不减。

四、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资产折旧管理过程中对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了解决新会计制度下资产折旧管理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根据医院具体情况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医院与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的差别较大,其不需要按照固定资产的件数进行计提折旧。医院紧紧需要对固定资产采取按类的方法分的方法进行折旧。同时为了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每年低根据固定资产余额按照比例进行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医疗服务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医院的收益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直接影响到医疗的价格。考虑到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种类较多,所以在进行折旧管理核算之前要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同时确定每一类别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其次,重新确立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在对医院资产进行折旧核算前,应当对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所提供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五、对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中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医院的图书类固定资产是不需要进行计提折旧的,其他的固定资产需要在使用年限内,系统的对其成本进行分摊处理。

医院一般应当按月提取折旧。对于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月不进行折旧,而是在下一月开始进行计提折旧。同时对于每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然进行折旧,次月不进行折旧。

计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时候,需要采用与原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对于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候,需要取得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按照租入固定资产的租入年限进行折旧。不能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其所有权的,需要按照租赁期与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中较短的进行。

部分固定资产进行改造后可以继续使用,其使用的年限有所增加。这时候需要按照更改后从新来确定其成本以及其折旧年限,以此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折算。

对于医院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是还没有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医院暂估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算提取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固定资产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第4篇

关键词:新制度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折旧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06-02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比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这一重要举措减少了事业单位因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等现象的发生,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更加公平、公正、真实、有效,提高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计提折旧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折旧计提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如果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会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使用开始到寿命结束都保持原始固定的价值,不能很好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控制;甚至会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重复购买、松懈管理、购非所需等问题;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这样既不能确保国家资金的高效利用,也不能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个别事业单位员工利用其自身权利谋取利益,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私自变卖或出租,用来盈利,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责权不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后,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事业单位会计新制度》实施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磨损和价值损耗是必然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可能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违反了会计工作的客观、真实性的工作要求,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当实施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后,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的每一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需要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从而将准确地掌握每项活动的实际情况,所以购进固定资产时也要进行会计核算,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反映在账面上,保证财务人员所记的账面与实际情况相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单位的各项经济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有利于和国家会计政策保持一致

以前,我国只针对企业实施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推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政策,使得经济市场上的不同会计主体之间无法进行政策比较、信息交流。现在,我国推行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得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的政策能够进行横向比较,而通过比较,总结出更加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我国整体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进行。

二、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思路

基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以及和国家会计政策保持一致的重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努力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

(一)及时登记核算固定资产

单位财会部门要严格按规定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负责管理,固定资产要每个月都计提折旧:本月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个月起计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要从下个月起不计提折旧;对于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不是再使用都不再计提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一致的会计政策计提折旧。要根据事业单位履行职责需要科学配置固定资产,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繁多,而且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很高,再加上其他资产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工作压力很大,手工操作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而且在庞大的数据下,手工形式很容易出现错误。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财务工作人员只需在前期将固定资产相关数据输入系统中,系统就会自动地进行计提折旧计算,从而大大地提高计提折旧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计算错误,为行政事业单位节约人力资源,提供更准确的会计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

加强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参差不齐,有的人员没有会计上岗证,也不具备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和知识;有的人员身兼数职,还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总体上会计人员工作繁忙,学习积极性较小。相关部门应加强各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各单位也应重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促进财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自身水平,提升职业胜任能力,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促使财务人员想做好、也有能力做好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

(四)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会计质量的高低、资产管理的好坏、折旧核算的是否准确,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序密切相关,只有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保证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确保固定资产折旧和资产后续核算工作正常开展。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正确核算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上,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现行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保证资产折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严谨性。

参考文献:

[1] 王栋一,杨华.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13(3):20-22.

[2] 赵冬梅.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122-124.

[3] 李敏.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6-27.

[4] 赵竹明,神瑞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解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3(9):23-25.

[5] 蔡海霞.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困境及对策[J].会计师,2016(16):35-36.

第5篇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目的不同

企业一般是以盈利为目的,固定资产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在使用过程中其实物形态会逐步磨损,最终因磨损到一定程度或者因为技术进步等原因而报废。企业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实现其价值随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并通过一定的价值形式得到补偿。事业单位大多具有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于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采取“虚提”折旧的创新性处理方法,(“虚提”折旧,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不同

由于企、事业单位性质不同和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不同,企、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不同:

1.企业除以下情况外,应对所有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2.事业单位应当对除下列各项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文物和陈列品;(2)动植物;(3)图书、档案;(4)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如没有相关文件注明价值、且没有活跃交易市场、不能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应当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名义金额即为人民币1元)。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不同

企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又可叫做加速折旧法。该方法主要是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为企业带来多的利润时多计提折旧,使用后期随着设备的老化、技术落后为企业带来利润时减少时折旧也应该减少,从而加速投资回收的同时减少内在风险。

事业单位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四、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不同

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准备的,在计提减值准备后,在剩余的使用寿命内根据调整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和预计净残值重新计算折旧额。对于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当根据调整后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原因而延长其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及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重新计算折旧额。

五、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不同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的记账基础一般为收付实现制,因记账基础的不同,企、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核算处理方法存在着不同。

企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在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期不提折旧而是从下月开始;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本期仍然计提折旧,对于企业一些已经可以使用或者进入可以使用状态时(没有办理决算手续的)的固定资产,必须按照估计价值计提折旧;当交付使用后再按实际成本对原来估计价值进行调节,但原来计提的折旧不需调整。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计提的折旧应当记入“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比如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或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贷:累计折旧

事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第6篇

一、旧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缺陷

(一)旧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规定无法满足会计信息要求 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规定过于笼统、简单,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差异较大,无法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首先,旧制度未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作出统一界定,导致各高校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依据不明确,难以把握核算标准,固定资产核算差异较大,各高校间固定资产核算数据相互可比性不强,会计信息质量达不到要求;其次,旧制度对高校以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如何核算没有说明,导致高校无规可依,无章可循,有的高校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而有的高校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难以准确评价高校的固定资产情况;再次,旧制度对固定资产具体账务处理没有详细说明,不便于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统一规范化;另外,旧制度在规定核算固定资产时,没有设置“在建工程”等相应科目,无法体现高校固定资产的构建、安装等形成过程,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动态和序时管理。

(二)旧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无法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真实价值和生均培养成本 首先,按旧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只按历史成本核算其账面价值,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和现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产的使用损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净值和现值差额逐渐扩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已严重背离其现值,加上高校固定资产种类、名目和数量较多,常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畅,一些本已完全丧失使用价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仍保留在学校财务账面上,导致固定资产账、物不相符,不能真实反映高校实际拥有固定资产价值,不利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其次,高校在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必然会产生固定资产的耗费和磨损,发生相应的办学成本费用支出。但是,按旧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在计算高校办学成本,尤其是计算生均办学成本时,无法全面完整归集办学中发生的费用。导致长期以来高校开展成本核算困难重重,高校办学成本,尤其是生均培养成本长期处于高校自己说不清、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弄不明的糊涂状态。

(三)旧制度使用修购基金替代固定资产折旧,不符合配比原则 按照旧制度规定,高校在使用专用基金购建固定资产时,应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或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但是按旧制度规定,高校的修购基金不是按固定资产原值提取,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收入的多少与固定资产原值、损耗并不存在配比关系,导致修购基金的计提与固定资产原值、损耗同样没有直接关联关系。所以修购基金的提取数额不能从本质上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修购基金的提取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是脱节的,不存在相互配比关系,不符合配比原则要求,因此,修购基金不应替代固定资产折旧。

(四)固定资产财物两套核算信息系统各自孤立,账、物不符 长期以来,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实行价值账和实物账分离、分账核算的方式方法。固定资产价值账由学校财务部门管理核算,实物账则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核算。但是,由于受整体办学资源所限,尤其是占我国高等学校主要群体的地方高校,对信息化办公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基于全校性的信息化云平台仍然不健全、不完善。固定资产财和物两套管理核算系统没能有效整合对接,各自孤立,存在核算信息不对称,管理中常常出现数据处理不及时,勾稽困难,造成高校固定资产价值账和实物账长期无法核对相符,家底不清。

二、新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创新之处

(一)新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 为了便于高校准确核算其固定资产,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相互可比性,提高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进行了明确。新制度明确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是指高校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高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即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新制度要求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新制度规定了高校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对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便于高校有序开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新制度规定,高校应对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六大类固定资产按新制度规定,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对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则不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三)新制度规范了高校固定资产相关会计核算 新制度对高校办学过程中经常涉及且容易出现争议的固定资产核算业务作了列举详细规定,规范高校相应会计核算,实操性较强。如:(1)对实际业务活动中如何核算应用软件,新制度明确规定,如果应用软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2)以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3)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当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4)对高校购建房屋及构筑物时涉及的土地使用权部分也进行了规定,解决了高校在实际核算时把握不准何种情况下土地使用权部分作固定资产核算,何种情况下又该作无形资产核算的现实问题。

(四)新制度引入固定资产“虚提折旧”理念,更加切合高校实际办学情况 新制度规定,高校应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不计提折旧。按照实际计提折旧的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折旧金额不记入相关支出科目和成本费用科目,既能满足高校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又能体现高校单位本质属性,折旧方法有别于企业计提折旧的核算实质,是对通常意义上的折旧方法的一种补充和创新。

(五)新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净残值 高校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金额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的特殊性,以及高校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要求,高校固定资产一般净残值较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只需按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计提折旧即可。

三、新旧制度衔接与转换

为方便高校尽快完成新旧制度转换,更好地按新制度要求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比分析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范要求,结合高校当前实际经济业务需要,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新旧制度衔接,进行固定资产核算。

(一)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提供资源保障 新旧制度的转换涉及会计核算政策的变更,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技术工作,要准确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提供相应人员和物质保障。首先,在人员配备、办公设备增添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及时组织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高校财务人员尽快熟悉撑握新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有关规定;再次,高校财务人员应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积极领会新制度规范,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把握固定资产核算流程和方法。

(二)全面开展清产核资,为固定资产核算作好准备 施行新制度后,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高校原来按旧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部分固定资产将因价值达不到标准,转为存货或低值易耗品,不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因此,为了在新制度下按月准确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高校应以2013年12月31日为节点,开展全校性的清产核资,查清固定资产明细,在此基础上对原账中“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进行分析,按新标准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处理,重新确定并编制2013年末固定明细目录,以此作为2014年起用新账的固定资产年初数。具体核算办法是:(1)对达不到新制度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且未领用出库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并将原账中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2)对达不到新制度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且已领用出库的,应当按相应余额在原账中,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3)对符合新制度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的“固定资产”科目。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办公体系,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网络核算平台 为破解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中的信息孤岛,加强固定资产核算中的财和物实时沟通核算,高校财务部门的财务核算系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要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接,确保能够实时进行业务沟通,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实时对账,加强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

(四)结合高校实际,确定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根据新制度规定,高校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没有明确各类别固定资产具体折旧年限,不方便高校实际操作。根据目前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实际情况,结合教育行业事业发展特点,高校一般适宜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因此,折旧年限成为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关键因素,参照现行其他相关制度规定,建议主管部门参考表1,尽快制定出台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规范,统一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保障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信息质量。

注:(1)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年限,(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四、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核算实例

(一)现有固定资产补提折旧

[例1]某高校现有A教学楼一栋,原值1200万元,可使用年限为50年,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交付使用10年零2个月。则高校施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应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如下核算和账务处理:

(1)2014年1月1日按新制度补提折旧的核算及账务处理。

计算需补提折旧金额:

年折旧金额=1200÷50=24(万元)

需补提折旧金额=年折旧金额÷12×122=244(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2440000

贷:累计折旧――A教学楼 2440000

(2)按新制度核算后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及账务处理。

每月应提折旧金额=1200÷(50×12)=2(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20000

贷:累计折旧――A教学楼 20000

(二)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例2]某高校2014年2月新增专用设备B一台,按照新制度规定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200000元,设备可使用年限为10年。则高校应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如下核算和账务处理:

(1)根据制度规定从2014年3月起开始计提折旧。

每月应提折旧额=200000÷120=1666.67(元)

(2)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666.67

贷:累计折旧――B设备 1666.67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例3]某高校因开展教学业务需要,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通用设备C一台,双方确定的租赁价款加上相关税费以及设备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该项固定资产的成本为12万元,租赁期限为2年,设备尚可使用3年。则高校在计提该项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

(1)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 应当在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

每月应提折旧额=120000÷36=3333.33(元)

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333.33

贷:累计折旧――C设备 3333.33

(2)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每月应提折旧额=120000÷24=5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5000

贷:累计折旧――C设备 5000

(四)发生后续支出而增加固定资产成本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例4]某高校现有D教学楼一栋,成本价值2400万元,原计该教学楼可使用50年,2008年12月31日交付使用,2014年2月因需要完成了对该教学楼的功能提升改造,增加了固定资产成本200万元。改造后该教学楼使用年限可延长3年。

(1)重新确定该项固定资产成本:

该固定资产现成本=原成本-累计折旧+新增成本= 24000000-24000000÷(50×12)×62+2000000=23520000(元)

(2)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和重新计算折旧额:

折旧年限=(50-5 +3)×12=574(月)

每月应提折旧额=23520000÷574=40975.61(元)

(3)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40975.61

贷:累计折旧――D教学楼 40975.61

第7篇

关键词:企业核算 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市场中迅速涌现了大批的企业,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刺激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而在这些企业的发展中,有些企业抓住机遇而迅速壮大,成为当前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而有些企业则因管理不善、资金短缺等原因而慢慢衰落,甚至倒闭。这些倒闭的企业或工厂最终的出路大多是被大型企业吸收合并。而在企业吸收合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以核算企业的实际资产和价值。另外,在企业日常的运行中,也常常会需要用到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方法来确定企业的总资产,为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明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折旧的含义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服务,具有为企业带来长期经济效益或服务潜能的能力。然而,与土地不同的是,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服务能力是有限的。随着资产的使用,这种未来经济效益或服务潜能会逐渐减弱以致衰竭。为了遵循配比要求,既然企业的固定资产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收入,那么为取得这些长期收入而投资与固定资产的成本也需要在这一长期内与这些收入匹配,这就要求将固定资产的总成本在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期间内分摊为费用,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正确配比,这一分摊固定资产总成本的过程就称为折旧。

折旧是一种成本分摊过程,并不是资产评价的程序,它既不代表固定资产市价的变动,也不代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同时,折旧的目的是为了将已耗用的固定资产成本转为费用,也并不是为了资产重置,更无法产生重置资金。

二、计提折旧的范围

我国最新固定资产准则认为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里所有的固定资产包括在用的房屋和建筑物、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以及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等,也包括企业未使用、不需用的以上固定资产。

与以往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准则将企业计提折旧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固定资产,包括了会计制度所规定不需要计提折旧的未使用、那个的不定资产。显然,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固定资产即使不处于使用状态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无形损耗同样存在。

在考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范围是,要注意的是企业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前提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及按规定单独入账的土地等不需要计提折旧。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习惯于对当月新增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第二个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对于企业的运行管理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呢?在进行折旧时,如何合理的将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资金分摊到资产使用年限内的企业资产开支中去呢?一般来讲,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通过匀速折旧、加速折旧和慢速折旧这三种方法来实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在对新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采用匀速折旧和加速折旧的方法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更符合现代市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

1、匀速折旧法。

匀速折旧法假定固定资产对每个服务单位的效用是相同而定,因而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平均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每个服务单位分摊的成本额都一样,单位折旧额相同。根据服务单位的不同,常用的菌素折旧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工作量法。

(1)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总额平均地分摊到估计是用年限内的方法。它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是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退的,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程度没有关系。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每期折旧额都是相等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现为一条直线,直线法的称呼也由此而来。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作业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折旧额的方法。这种折旧方法是以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将这个比率称之为折旧率,以后每期的折旧额就直接根据固定资产原值乘以这个“折旧率”即可。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有不同的量度,如机器的工作时间或生产数量、卡车的行驶里程、飞机的飞行时数等。工作量法实际上是直线法的一种变形,它考虑到了固定资产对公司收益的实际贡献,比较适用于运输汽车和大型精密机床等价值较高、损耗取决于使用程度,并且使用情况在各期有大幅度变动的固定资产。

2、加速折旧法。

所谓加速折旧法就是指在对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时,将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年限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开始使用的初期阶段对固定资产进行较多的计提折旧,而在后期则相应的减少计提折旧,进而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

企业之所以会广泛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考虑到固定资产在最初使用时性能较为优良,工作效率也更高,为企业带来的收入也相对较大。而在后期的使用中,固定资产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会降低其工作效率以及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折旧中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很好的适应企业经济收入的变化,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不会产生较大误差和波动。通常在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折旧时会以年度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方法进行。

(1)年度总和法。

年度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年度总和法是一种变率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即应计折旧总额是一个固定的数字,主要是靠折旧率的变动来达到逐渐减少折旧费的目的。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定率加速折旧法,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第8篇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新旧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并对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新会计制度视角下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的合理性和可比性。

关键词:固定资产 高校 核算 对策

财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了新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制度相比旧制度在预算、收入、支出、资产、成本核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特别是针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修订较多,例如增加了计提折旧的规定,对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在新旧制度衔接的背景下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比较了新旧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同规定,提出了新会计制度视角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更具合理性和可比性。

一、新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的相关规定差异性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在旧会计制度中,核算方法采用收付实现制,而新会计制度则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这种调整改变了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核定标准不同。旧会计制度中高校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核定标准偏低,新会计制度中则有所提高:一般设备单价由原来的500元以上提高到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由800元以上提高到1 500元以上。

(三)固定资产持有期间折旧计提不同。在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两个科目只反映账面原值。固定资产在持有过程中的损耗未在会计核算中体现,导致固定资产价值虚高,实际价值与其账面原值不符,容易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新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采用“虚提法”计提折旧,其折旧不计入高校支出。固定资产在购置时按实际成本入账,在使用时按资产性质和使用情况计提折旧,所提折旧与净资产相对应,折旧后的净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从而解决了高校固定资产虚高的隐患。

(四)基建会计处理不同。旧会计制度下基建会计独立于高校财务以外,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不纳入学校财务。有些基建项目完工后,由于竣工结算手续繁多,报增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未能及时提交财务部门,导致未完工或已完工且交付使用的基建项目不在学校的核算体系内,学校的固定资产未能得到全面体现。新会计制度下基建会计纳入高校会计核算体系,基本建设业务核算取消原“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新增“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两个科目。“在建工程”科目是固定资产的过渡科目,用于核算高校未在政府发展规划部门审批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基建工程”科目则用于核算高校经政府发展规划部门审批的建造、改建、扩建固定资产等工程及购置设备所发生的建设支出。基建会计纳入高校财务,实现了一套会计报表完整反映高校全部资产的要求。

(五)固定资产科目设置不同。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购入时使用“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科目记录其价值,固定资产持有期间其价值保持原值,固定资产更新及处置使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核算。新会计制度取消原有的“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两个科目,新增“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固定资产购入时使用“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计提的折旧使用“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处置时使用“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固定资产的盘亏、盘盈使用“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

二、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出现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问题

固定资产的账务衔接拟分两步进行:首先,按新规定的固定资产单价核定标准,对原账务中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筛选,增设相关会计科目,做好余额转换及合并。其次,对固定资产补提累计折旧,具体做法是:对原账务中达不到新规定标准的资产从“固定资产”科目转出,划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并将其对应的固定基金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对原账中符合新规定标准的资产,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同时根据其原价、已使用年限和预计使用年限合理补提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以及计提折旧的合理性和可比性等问题,对高校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三、新会计制度视角下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对策

(一)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和核算领导小组。为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应建立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制度,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和核算领导小组。首先,全面清查现有资产,将达不到新制度核定标准的固定资产计入存货,对达到核定标准的则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其次,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行评估,并确定折旧方法。

(二)统一固定资产分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这两个因素,而其原值是确定的,相比之下使用年限并没有明确标准,必须在固定资产分类的基础上按类别予以确定。目前固定资产分类主要有三个不同版本,具体见表1。

可见,三个不同版本的固定资产分类都适用于高校。如果各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具有横向可比性的问题。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分类过于笼统,不利于按不同类别来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而不利于合理计提折旧。教育部将固定资产分为十六类,分类较为详细,有利于区分不同类别资产的使用年限。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资产实物管理系统基本按教育部的规定将固定资产分为十六类进行管理。为满足向上级不同部门报送固定资产信息的要求,以及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统一性和可比性,高校固定资产分类应结合财政部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先将固定资产按财政部的规定分为六大类并设置相应的二级科目,再在六大类二级科目下按教育部的规定分十六类并设立相应的三级科目,这样既符合上级两个不同部门的分类规定,又能与现行高校固定资产分类相一致,同时有利于账务核对。

(三)规范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在新会计制度中,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并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各高校对同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没有进行统一和规范,就会影响到计提折旧的合理性,导致教育成本计量不一致和不可比。高校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属性和实际使用情况,按其分类统一制定折旧年限标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避免由于采用口径不一致而影响各高校的资产信息可比性。鉴于目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建议对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可根据其使用方向来确定折旧年限,例如:使用方向为教学科研类的设备应根据实验内容更新、设备淘汰更新的预期确定预计使用年限,使用方向为行政、后勤服务类的设备以及全校房屋建筑物可参照《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中有关折旧年限的规定――专用设备8年、一般设备5年、其他设备10年、房屋建筑物50年。

(四)增加使用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在不同年度间折旧额分摊会有很大差异,直接影响教育成本的核算。新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对于损耗相对均匀的房屋建筑物和通用设备,可以采用简单的年限平均法。对于损耗不均匀的教学科研类专用设备,鉴于其损耗主要与各期承担的任务密切相关,各期任务不同所承担的工作量相差很大,可以采用工作量法。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种类多,性质各异,应根据其属性采用相应的折旧方法,仅设置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这两种方法有时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对于技术含量高、无形损耗大、生命周期短、更新速度快的专用设备和长期处于高腐蚀环境的设备,本文建议增加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以确保会计信息更趋真实。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须保持折旧方法的延续性,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五)实现财务软件与实物管理软件的衔接。目前高校基本上建立了房产管理软件、仪器设备管理软件、图资管理软件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但系统之间信息资源未实现共享。本文建议可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现有管理系统,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接,特别是实现财务软件与实物管理软件的衔接,为计提折旧做好技术上的支持工作。此外,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集成化、信息化、数字化,将以往集中在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登记入账、保管人变动等基础性工作下移到二级学院,增强使用单位管理意识。其次,设置资产和财务审核功能,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审查,不同管理部门掌握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登记、使用、保管、调配、处置等信息的实时情况,实现“账、卡、物”在各部门之间有效的动态管理,确保账物相符。最后,在系统中增加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功能,每月能自动生成计提折旧信息,便于财务部门核算,提高管理水平。S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通知[S].财会[2013]30号.

2.万寿义,曲京山.高等学校成本核算问题研究――基于管理的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2010,(3):3-9.

3.陆华,朱新萍.浅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9):23-24.

4.刘正兵等.高校会计制度变化及实施思考[J].财会通迅,2012,(9):51-52.

5.胡洌.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的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132-133.

第9篇

专题四、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折旧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应计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减值准备

(一)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

【特别提示】

①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②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

③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

④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⑤替换使用的设备需要计提折旧。

⑥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按正常方式)

【手写板】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补充例题·计算题】

一座厂房原值500

000元,预计使用10年,残值率为10%,计算月折旧额。

【正确答案】

年折旧率=(1-10%)/10=9%

月折旧率=9%÷12=0.75%

月折旧额=500

000×0.75%=3

750(元)

2.工作量法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补充例题·计算题】

某企业一辆卡车原价60

000元,预计总里程为500

000公里,预计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00公里,计算当月应提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

当月折旧额=0.114×400=45.60(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

【补充例题·计算题】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

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20

000×40%=8

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20

000-8

000)×40%=4

8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20

000-8

000-4

800)×40%=2

880(元)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20

000-8

000-4

800-2

880-200)÷2=2

060(元)

4.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

【补充例题·计算题】

接上例,假如采用年数总和法,每年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

第一年折旧额=(20

000-200)×5/15=6

600(元)

第二年折旧额=(20

000-200)×4/15=5

280(元)

第三年折旧额=(20

000-200)×3/15=3

960(元)

第四年折旧额=(20

000-200)×2/15=2

640(元)

第五年折旧额=(20

000-200)×1/15=1

320(元)

【特别提示】

①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②折旧的对应科目

a.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计入所生产产品成本;

b.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c.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d.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

e.用于工程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

f.用于研发无形资产的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研发支出等。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等

贷:累计折旧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除固定资产盘亏之外)。

【特别提示】

①固定资产盘亏应该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清理”,不利记借方,有利记贷方,最后转损益

阶段

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出售收入、残料等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保险赔偿的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总原则:依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不同

1.因已丧失使用功能(如:正常报废清理)或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收支。

2.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人为原因)

净损失

①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报废清理的处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②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③出售、转让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人为原因)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净收益

①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生产经营期间净收益【已丧失使用功能(如:正常报废清理)或因自然灾害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②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净收益(人为原因)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注:筹建期间的,冲减“管理费用”。

四、补充内容

1.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备抵项目(如: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等)(一般指原值)

2.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3.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般等于其账面余额。

例如:

资产项目

含义

①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

账面余额、账面价值

②固定资产

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折余价值)、账面价值

③无形资产

第10篇

与存货的情况不同,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较长,往往要跨越几个会计年度。对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不仅在该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发生的当期需要进行抵销处理,而且在以后使用该固定资产的期间也需要进行抵销处理。固定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通过折旧的方式将价值转移到产品价值之中,由于固定资产按原价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情况下,每期计提的折旧费中也必然包含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由此也需要对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进行相应的抵销处理。

(一)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购入当期的抵销处理

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给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对于销售企业来说,以其向购买企业出售该产品的价款确认营业收入,按产品的成本结转营业成本,从而确认该产品销售的损益并列示在其个别利润表中。对于购买企业来说,则以其支付的价款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并列示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相当于自产自用,它不能产生损益,应以其生产成本计入固定资产原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这部分销售企业作为损益确认的部分,称之为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如果将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简单相加,则虚增企业集团固定资产的价值;如果将母、子公司个别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简单相加,则虚增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必须抵销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抵销购买企业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编制抵销分录时,按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的金额,借记“营业收入”项目,按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成本的金额,贷记“营业成本”项目,按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即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不仅要考虑购买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还必须考虑到购买企业计提折旧时多计提折旧对整个企业集团合并损益的影响。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购买企业需要按其确定的原价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即按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折旧,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则按该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计提的折旧额及其对损益的影响也应当抵销。编制抵销分录时,应按多提折旧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净利润反映的是扣除这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及多提累计折旧形成的管理费用等后的损益,固定资产原价反映的是抵销这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后的原价。

例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能够控制A公司,拥有A公司80%的股份。甲公司2007年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75 000元为从A公司购入的固定资产。2007年1月1日,A公司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给甲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A公司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00 000元,销售成本为 80 000 元,甲公司以100 000元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预计可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为简化抵销处理,本文假定甲公司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2007年按12个月计提折旧。

甲公司2007年(第一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抵销内部购买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和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确认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借:营业收入 100 000

贷:营业成本 80 000

固定资产——原价 20 000

2.抵销内部购买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该固定资产折旧期间为4年,原价为100 000元,预计净残值为零,当年计提的折旧额为25 000元,而按抵销其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后的原价计提的折旧额为 20 000元,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为5 000元。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000

贷:管理费用 5 000

(二)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以后会计期间的抵销处理

1.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由于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仍然以“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列示于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由于销售企业以前会计期间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所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构成销售当期的净利润的一部分并结转到以后的会计期间,以“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列示于其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因此,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和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以调整固定资产原价和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即按照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2.抵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的折旧额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对于该固定资产在以前会计期间使用并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累计折旧,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列示于个别资产负债表的期初余额中。由于以前会计期间按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依据而多计提的折旧额,计入计提折旧当期的管理费用等,构成折旧当期净利润的扣除部分并结转到以后的会计期间,以“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列示于其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因此,应当抵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和由其影响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通过这一抵销,使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以前会计期间的累计折旧恢复到以不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基础计提的累计折旧的金额。即按照以前会计期间抵销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多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3 .抵销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本期多提的折旧额。对于该固定资产在本期使用,按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依据而多计提折旧,导致本期有关资产或费用项目增加并形成累计折旧,为此,一方面必须将本期多计提折旧而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的金额予以抵销;另一方面将本期多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累计折旧额予以抵销。通过这一抵销,使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本期计提的折旧恢复到以不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基础计提的累计折旧的金额。即按照本期该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多计提的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例2:沿用例1。

2008年(第二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抵销其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000

2.抵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和由其影响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 000

3.抵销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本期多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和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以调整本期净利润的金额。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000

贷:管理费用 5 000

二、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销处理

(一)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期满清理时的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期满进行清理时,购买企业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实体已不复存在,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内的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已全部转移到用其加工的产品价值或各期损益中,因此不存在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问题。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随着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届满,其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也转化为已实现利润。但是,由于销售企业因该内部交易所实现的利润,作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结转到购买企业对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的会计期间为止,为此,必须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另外,在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的会计期间,如果仍计提了折旧,本期计提的折旧费中仍然包含多计提的折旧额,因此需要将多计提的折旧额予以抵销。但由于清理后固定资产实体已不存在,则该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科目已随固定资产的清理而核销,因此需要通过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来核算应当抵销的相关项目。

例3:沿用例2。假设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第四年即期满时被清理。

1.2009年(第三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000

(2)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0 000

(3)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000

贷:管理费用 5 000

2.2010年(第四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 000

(2)借:营业外收入 15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5 000

(3)借:营业外收入 5 000

贷:管理费用 5 000

以上三笔抵销分录,可以合并为如下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5 000

贷:管理费用 5 000

(二)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超期清理时的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超期清理是指固定资产超过尚可使用年限或者折旧期满后仍继续使用,然后再予以清理的情况。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及以前的会计期间,仍然将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固定资产原价,以及将按该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通过固定资产列示于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销售企业因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所实现的损益,作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列示于销售企业的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因此,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超期使用,在没有清理之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由于该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之中,并列示于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须抵销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其次,由于该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仍然是按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原价为基础计提的,须抵销其多计提的累计折旧,但是超期使用期间的本期不用抵销多计提折旧。清理超期使用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当期,其实物已不存在,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将随固定资产清理而核销,同时,原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随着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清理而实现,因此,在编制清理该超期使用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会计期间的合并财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抵销处理。

例4:沿用例2。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期满后的第五年仍继续使用。

1.2009年(第三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000

(2)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0 000

(3)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000

贷:管理费用 5 000

2.2010年(第四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000

(2)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5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5 000

(3)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000

贷:管理费用 5 000

3.2011年(第五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 000

(2)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上述抵销分录1、2相加之后“固定资产”、“未分配利润”项目相互抵销,即在编制清理该超期使用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会计期间的合并财务报表时,不需要进 行抵销处理。

例5:沿用例4。假设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第六年被清理。

编制清理超期使用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会计期间的合并财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抵销处理。

(三)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提前清理时的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前清理的当期,其实物已不存在,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将随固定资产清理而核销,因此不存在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和多提累计折旧的抵销问题,但由于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随着清理而成为现实的损益,应转入营业外收支。销售企业将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所实现的损益,作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结转到购买企业清理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会计期间,为此,必须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另外,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未满进行清理的会计期间仍须计提折旧,本期计提折旧中仍然包含有多计提的折旧,但累计折旧已随固定资产清理而核销,因此需要将计入管理费用等的多提折旧额予以抵销。

例6:沿用例2。假设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第三年被清理。

2009年(第三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1)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000

贷:营业外支出 20 000

(2)借:营业外支出 1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0 000

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也较为快速,致使事业单位中的业务不属于原有的会计核算范围。2012年我国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这些规定能够使事业单位自主选择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如何进行选择,才能有助于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事业单位的主要考虑问题。本文主要思考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能够对事业单位实际产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从而让事业单位更加明确会计结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其在最初获得时,其价值较高,随着固定资产的不断投入使用,其价值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降低,通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能够准确反映该固定资产的真实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时,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统计,此时能够有效帮助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资产的优化配置。事业单位具有公益属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能够实现其勤俭办公,同时加强对资产的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由于当前企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然而事业单位却没有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致使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会计政策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不同主体难以起到比较作用。因此如果事业单位也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就能够满足不同主体之间的可比较性,从而使国家实现对整体国有资产总量的统计。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采用了一种虚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该方法是是指在进行折旧时,其是直接计入净资产中的非流动资产,该种方式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全面的需求,从而让事业单位能够明确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其价值所产生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过引入虚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够有效使其进行实物与价值双重管理,从而提高其内部成本核算的精确性。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事业单位主要能够采取两种固定资产计提方法:一是年限平均法,该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其主要是通过计算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然后平均计提折旧。该种方法对于固定资产经历较长时期,但只出现较少变化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其中建筑物折旧最低年限为20年,机械生产设备折旧最低年限为10年,器具折旧最低年限为5年,普通运输工具折旧最低年限为4年,电子设备折旧最低年限为3年。二是工作量法,其主要是利用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进行折旧额的计算。该种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不稳定,且使用负担差异较大的固定资产。对于不同的固定资产,其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如行驶类固定资产,其计算公式为单位里程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值除以总行驶里程。

三、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的探讨

(一)特殊行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政策缺失

根据对我国特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调查,发现只有高等学校和医院事业单位根据相应会计制度进行调整,然而其他特殊行业事业单位没有根据新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其仍然采用原制度执行。然而在其他特殊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除了测绘与地质勘查存在计提折旧,其他都没有关于计提折旧的内容。虽然测绘和地质勘查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才会出现计提折旧,但其仍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明确,并没有实现不同来源固定资产差异化折旧分配。因此,在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如果不尽快进行计提折旧政策的完善,从而会影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管理。同时导致事业单位难以明确自身的资产使用,也就不能够实现对财务的良好管理。

(二)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会计工作人员对计提折旧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其对固定资产折旧不够重视,致使出现计提不及时的问题。如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按照相关工作规范,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折旧信息的更新,从而出现账卡不一的问题。事业单位在根据新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中,会出现原有固定资产补提,从而出现大量的业务工作,如果工作出现疏忽问题,则会出现漏提问题,致使出现账卡不一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不高,致使工作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从而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影响。因此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清晰认识到计提折旧的重要性,在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时,要认真负责,从而确保避免出现账卡不一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灵活性较差

目前事业单位根据相关制度,主要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但这两种折旧计提方法都难以实现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的衡量。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较为频繁,从而致使其固定资产会加快淘汰的速度,如科研单位,针对这种情况,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实现准确的衡量,因此需要注重对加速折旧方法的使用。年限平均法是运用比较普遍的方法,其具有简单、直接等特点,但其在进行使用频率高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计算时,采用年限估计缩短的方式,不能够有效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也就难以进行收益与费用的配比。而工作量法在折旧计提中使用,比较复杂和繁琐,难以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致使其难以科学衡量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四、改善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思考

(一)注重对不同行业会计制度的统一

由于我国很多特殊行业事业单位没有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调整,仍然采用原有制度执行。因此国家财政部门需要注重新会计制度在特殊行业事业单位的落实,从而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统一。在我国事业单位中,还存在不同职能混合的情况,如经营与公共服务,其需要明确不同固定资产的来源,并针对相应的资金实现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从而能够真实体现其经营成本水平。通过明确不同资金的来源实现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还能够保证计提折旧成本与收入的正确配比,从而政府能够通过统一的财务信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

(二)注重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事业单位需要注重让会计工作人员认识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重要性,因此其需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培养。同时会计工作人员也需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明确计提折旧的思想意识,注重于固定资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从而实现对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明确,如固定资产的余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值,从而确保账卡一致。另外财政部门还需要注重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监督,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尽快落实相关工作,使其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三)注重对不同折旧计提方法的引用

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且都难以满足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科研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较为频繁的情况,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都难以实现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衡量。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注重根据这一情况,研发出合理的折旧计提方法,从而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政策的改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财政部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多个事业单位财务相关条例,其中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有相应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注重对不同行业会计制度的统一、加强对这几计提方法的研究等,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1:26-27

[2]刘雪梅.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16:106+109

[3]倪丽影.论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122+283

[4]韩晨,李学峰,张宇.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4,04:82-83

[5]赵华.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关问题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7:18-19

第12篇

新会计制度规定,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一律不再补提折旧。但这样过于笼统,因为同样一台设备在不同医院,其完成或承担的工作量相差很大,在病人量多的医院,设备可能因超负荷使用,造成提前报废是合理的,可能比有些医院同类设备没有超负荷的固定资产贡献的价值更大,因此,这类设备未提足折旧部分,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而是补提折旧更为合理。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后,再决定该固定资产是否补提折旧,或是按新制度规定进行固定资产清理。

图书从固定资产分类中剔除出去。新制度规定: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计提折旧。但新制度中,对图书资产应归类为低值易耗品还是无形资产,制度并未明确规定。建议明确图书仍属于固定资产,只不过不计提折旧,在报废或盘亏时,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实现价值补偿。

在新制度中,设置了“待冲财政基金”和“待冲科教项目基金”两个核算科目,是为了加强对财政专项拨款和科研项目拨款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但大部分医院,如购置一台大型医疗设备,财政专项拨款或科研拨款资金可能只占较小的比例,大部分为自筹资金。这样医院必须对财政专项拨款和科研项目拨款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辅助账管理或单台设备核算管理,在计提折旧时,也需要分别处理,增加了会计核算难度和财产管理难度。

对固定资产不同的取得方式,如盘盈、捐赠获得的固定资产、由职工福利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等,是否计提折旧,新制度规定不够明确,建议不计提折旧。

第1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 新会计制度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涵义及其必要性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是根据定的方法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设施进行折旧计提的方法。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对事业单位能流通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包括流动资产使用成本及固定资产所能够使用的最长时间等因素都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有很大影响,如果这些相关因素发生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1)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新会计制度执行之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是不进行计提折旧处理的。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势必会发生损耗,资产价值并不能始终保持同一水平,而这在账面上又不能得以体现,严重不符合会计工作的客观性要求,也难以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更无法有效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资源占用情况以及经济运行情况。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进步深化,其经济效益的突显,有必要对其固定资产进行计提处理,以满足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需要。(2)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随着会计工作的不断发展,现行会计制度也要因时而异,应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及时作出调整。从2012年起,我国便开始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逐渐将事业单位分为经营类单位和公益类单位,原来执行的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执行,既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会计信息质量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进步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1.年限平均法。就是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平均计提折旧,这是种最普遍、最简单的折旧方法,也称“直线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各时期内使用情况基本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的性质以及实际使用年限来确定其折旧年限,具体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就是按照实际工作量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通常是按照固定资产的具体工作时数进行平均计提折旧。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在使用期间内所负担程度较大、提供经济效益并不均衡的固定资产。具体计算方法有3种:一是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工作总小时;二是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总行驶里程;三是按照台班计算折旧,每台班折旧额=原值/工作总台班数。

三、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的影响

1.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影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购置、领用、报废、处置以及转入转出等,这些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后续环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对此高度重视,认真清查各项固定资产,与财务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完善实物资产管理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联系密切,新会计制度也会对财务人员产生定的影响。新会计制度执行之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是不进行折旧计提处理的,财务人员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政策以及业务处理并不是太了解,同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会增加财务部门的工作量,这对财务人员无疑又是一种挑战。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尽快承担起宣传国家政策、服务业务部门、反映财务情况等职责。

2.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的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指的是期初数额与期末净资产额保持一致:“增值”指的是期初数额小于期末净资产额。保值与增值率就是用期末净资产额与期初数额之比,比率等于1则为保值,比率大于1则为增值。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作用,如果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减少或是净资产中国定基金减少,期末净资产额就会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将直接导致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下降。

3.对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的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部分)的保值增值率下降也会对事业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的指标造成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计提折旧带来固定资产数额的下降,这还会导致指标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的上升,由于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该指标上升会导致事业单位举债能力的下降,这同样会给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由于计提折旧带来每个固定资产价值的下降,会导致单位价值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价值数额的减少以及固定资产增加额的下降,这也会给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带来不利影响。

第14篇

(一)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 现行的高校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直接确认为支出,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账面上固定资产价值始终是购买时的原始价格,使用过程中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就造成期末资产负债表中代表资产账面价值的科目“固定资产”和代表投资者权益账面价值的科目“固定基金”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将有利于真实记录学校固定资产的耗损情况,全面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

(二)有利于正确核算学生培养成本,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随着高校法人实体和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成本――效益观”逐渐被高校普遍接受和认同,合理确认和计算学生培养成本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目前学生培养成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其中设备购置费是指当年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支出,将当年的购置费用全部直接计入学生培养成本,容易造成学生培养成本忽高忽低,培养成本失真,不利于高校之间及同一高校不同期间的成本分析比较。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后,将学生培养成本中的“设备购置费”替换成“当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即:学生培养成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当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修缮费等,将更加科学、合理地测算学生培养成本,进而为国家制定学费标准和增加教育投入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目前,高校固定资产购置时采用实报实销,购置时直接确认为支出,使用时不计提折旧、不核算成本,使得高校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盲目投资、重复购置现象严重;而各个使用部门也只考虑本部门的利益,不考虑全局利益,造成固定资产闲置、使用率低等现象。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后,将会改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面临的问题

(一)对已有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由于高校存在固定资产底数不清、账实不符,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成为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计提折旧,不核算使用成本,使得高校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又加上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多、种类杂、规模大,而高校管理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各个部门协调度不够,一些资产因人为的因素导致无法继续使用,也没有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等,导致资产管理部门和核算部门之间存在账实不相符,固定资产底数不清的现象。如何彻底清查资产,实现账实相符,为后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供可能,也为日后资产合理配置、资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界定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在此定义下,是否所有的固定资产均需计提折旧,如何界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范围成为第二个要面临的问题。

(三)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选择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的选择为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带来新的难点。

(四)“累计折旧”和“资产折耗”明细科目设置标准的确定如何选择设置“累计折旧”和“资产折耗”明细科目,既可以满足资产管理类别的要求,又可以满足折旧费用的用途分析,充分体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意义也是高校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面临的问题。

三、高校实现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解决对策

(一)组织资产清查,做好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基础工作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之前,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如:国有资产管理处)应在全校进行一次彻底的固定资产清查活动,因固定资产编号是唯一的,可根据固定资产编号,设计如表1所示的表格,完成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总账相符核对工作,最终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关系,规范固定资产的分类,核实各部门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原值及使用现状,合理确定预计使用年限、预计残值、剩余使用年限、报废毁损等情况,进而完成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完成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总账核对相符的情况下,财务部门应根据相关文件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明细账,并对清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做好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基础工作。其中,对已报损、没有实物的固定资产在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批准后,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冲减的会计调整,即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对已报废、毁损、不需用的固定资产除按上述办法冲减外,还应将清理净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将此部分非应税收入转入“应缴财政专户款”,会计账务处理为借记“应缴财政专户款”,贷记“其他收入”。

(二)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一般来说,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均应计提折旧,不使用和不需用的不应计提折旧。在参考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后,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对象以类为宜,即房屋和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文体设备,这些设备计提办法比较成熟,预计使用年限、预计报废残值易于确定,操作性强。而对于家具、图书、文物及陈列品等资产,在高校特定的环境里,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但不宜计提折旧,原因在于:高校若将大量大批的办公桌椅等家具列入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势必增加会计核算的难度和工作量,因其价值一般也较小,与成本效益原则相悖;而图书服务对象是教职工和学生,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耐用时间也较长,本着成本效益的原则也可不用计提折旧;文物及陈列品,因其具有文化或历史价值,有些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增值的空间,不用计提折旧。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已将图书、文物及陈列品作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不计提折旧,这样的创新处理较合理,依照这样的思路,土地、家具在取得时发生的支出,可直接列作费用。

(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折旧年限高校固定资产种类较齐全,固定资产的功能、用途、使用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应区别各类固定资产的属性分别采取相应的折旧方式,而对于折旧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分类及属性、受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影响的方式和速度,并结合科技发展等多重因素,根据上文所提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进行归纳,详见表2。

(四)合理设置及核算二级科目,充分体现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如何分配,关系到计提折旧的重要意义能否实现,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设置: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资产备抵类科目“累计折旧”和费用类科目“资产折耗”是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的三个重要科目。由于用途的不同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收入费用表”填制的要求,建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二级科目按照对应固定资产类别来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而“资产折耗”可设置“教学资产折耗”、“科研资产折耗”、“后勤资产折耗”、“行政资产折耗”、“其他业务资产折耗”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这样既可以满足资产管理类别的要求,又可以满足折旧费用的用途分析,充分体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意义。

[本文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项目“关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固定资产折旧研究”(项目编号72001315)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15篇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意义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期限超过了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以及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但是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的,同时使用年限超过了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企业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与管理。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分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其在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计价以及折旧上有着不同的作用,有着彼此不同的功能,对企业各期费用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严格遵守《企业所得税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折旧方法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直线法

直线法一般也被称为平均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在此方法之中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一是固定资产的原值;二是预计的使用年限。其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在运用中直线法不仅可以依据公式简单方便地进行核算,加上此法适用范围广,在许多企业中都采用直线法对固定资产原值进行核算,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另外,在利用直线法进行核算时,要充分考虑到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期限,再进行折旧计算,否则就容易造成资金投入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一种假象。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度的一种计量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是: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在运用工作量法时要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量进行严密的核算与记录,这样才能保证计价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工作量在实际中不是一种固定的费用而是一项变动的假定折旧,因为其计算是随着使用情况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因而此法更多的是用于不同时期完成的工程量不均等的固定资产的计算。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因而在计算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进行平均摊销。其具体计算公式是: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被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年度总和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以上是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中的4种基本计算方法,但是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应选择合理的适合自身的方法,因为不同折旧方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享受折旧优惠的期间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在进行选择时应在对固定资产折旧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根据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固定资产所含有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针对不同折旧对象服务期内的性质来选择折旧方法。

二、固定资产折旧筹划的意义

由于固定资产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环节,其对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和投资,就势必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和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对其在使用中发生的折旧进行筹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投资收益

固定资产是一个企业或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必要前提之一,由于其在使用中会发生损耗,因而对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或投资者来说,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不仅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还关系到资金投入的预期收益效果。

2.有利于控制成本

由于固定资产是从具体的物质形式存在的,因而在自然环境中固定资产具有具体的使用年限,在使用中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各种不同的损耗情况,因而固定资产本质上也是一种费用支出,只是这种费用在计提时没有发生实际的变动或流动,但是在企业成本预算中却是要将其加入其中的。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企业必须正确地计算折旧,按时地提存折旧基金,并且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和折旧基金的留存、解交情况,使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