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现状范文

网络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现状

第1篇

信息时代,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网上招聘作为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快的领域,与传统招聘渠道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如何在人力资源招聘中节省成本,招聘到企业实际需要的人员是一直困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大力发展网络招聘对于扩大就业,促进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网络招聘相关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网络招聘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大技术革新、加强网络招聘立法、建立相关管理机构、采取收费形式促进我国网络招聘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招聘招聘渠道人力资源

Abstract

Internetdevelopsquicklyintheveryinformationage.Asafastestapplicationrealmofnetworktechnologyinhumanresource-management,the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comparedtothetraditionalwayofapplicationinvitation,hassomeobviousadvantages.Alongwiththeemploymentpressurebecomingbigger,itisaproblemthathowtofindtherightneededhumanresourceforourenterprise,alongwithreducingthecostinthehumanresource’sapplicationinvitation.Ithasgreatmeaningtodevelop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forenlargingtheemployment,makingprogresstotheenterprise’sdeveloping.Thispaper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our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onfoundationofintroducingthedefinitionof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puttingforwardsomeadviceasstrengtheningthetechniquereform,makingthe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law,buildinguptherelatedmanagementorganizationandadoptingtochargeformaimedattheprobleminthe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

on.Keywords: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invitationmanner;humanresource

引言

据统计全球每天约有2000万条就业值息,约有3000多万人在互联网上发出求职简历。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平均每年有50%以上的人通过互联网更换工作。据《财富》统计,全球500强公司中有88%使用网络招聘员工。近年来,我国网络招聘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网上求职用户数2002年为177万,2003年为376万,2004年为509万,2006年达到了962万,每年平均增长近200万。网络招聘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招聘市场的繁荣,根据艾瑞公司《中国网络招聘研究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网上招聘市场规模为3.1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招聘市场的8.1%,2004年网上招聘收人上升到5.5亿元人民币,占总招聘市场的13.2%,预计到2006年网上招聘收人将增长到16.9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招聘市场收人的33%,平均增长率为73.9%。

一、网络招聘相关基本概念解析

网上招聘网络招聘也称在线招聘或者电子招聘(E-Recruiting),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招聘活动,包括信息的、简历的搜集整理、电子面试以及在线测评等。它是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快的领域。网上招聘可分为高级和初级两种形式。高级网上招聘实质是公司在网站上招聘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或简历库收集应聘信息,利用软件测试考察应聘者;初级网上招聘是指公司在网上招聘信息,但鼓励应聘者通过传统渠道应聘。

(一)网络招聘的方式

1、注册成为人才网站的会员

在人才网站上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的资料、查询合适的人才信息。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网上进行招聘的方式。由于人才网站上资料库的容量大、日访问量高,所以企业往往能较快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现在最主要的人才招聘网站多为综合性职业网站,这种网站的特点是资金背景雄厚、实力强,面向全国,拥有自己的职位库和丰富的职业资源内容。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无忧工作网、中华英才网和招聘网等等。

2、在自己公司的主页或网站上招聘信息,并建立相应的链接

世界500强中有很多公司经常在自己的站点上招聘信息,这种方式既达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又能使来访问的求职人员在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应聘岗位。

3、在某些专业的网站招聘信息

由于专业网站往往能聚集某一行业的精英,在这样的网站招聘信息,对吸收某一特定专业的人才往往效果更好。这些针对特定目标市场的网站有IT人才网站、大学生人才网站等等。

4、在一些浏览量很大的网站招聘广告

比如新浪网、搜狐网、中华网等等。在这些网站上招聘广告,不仅会有很大的信息反馈量,而且也会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广告效应。

5、利用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专业网站及网页

利用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专业网站及网页可发现可用人才,也可自己做猎头,这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方式。

6、通过网络猎头公司

专业的网络猎头公司利用互联网将其触角伸得更深更远,再高的职位他们都会猎寻得到,但是费用相对较高,比较适合招聘高级管理人员。

7、在BBS或聊天室里发现或挖掘出色人才

(二)网络招聘的特点和优势

1、覆盖面广

互联网的覆盖是以往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它的触角可以轻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招聘依托于互联网的这个特点,达到了传统招聘方式无法获得的效果。2000年,IBM通过网络招聘的消息只在全国7个城市的14所学校张贴了海报,而且没有在校园里进行任何宣传活动,却收到了来自包括英、美、日、澳等地留学生在内的1300多份简历,学校数目也远远超过了14所,招聘活动的覆盖面是公司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2、方便、快捷、时效性强

网络招聘的双方通过交互式的网上登陆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这种方式与传统招聘方式不同,它不强求时间和空间上的绝对一致,方便了双方时间的选择。互联网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务周期和发行渠道限制它不仅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瞬间更新信息。这种基于招聘双方主动性的网上交流,于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及时、迅捷的互动。

3、成本低

网络招聘在节约费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个人简历的传递,原本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信息整理、工作,现在可能只要半天就能够完成。这既节约了复印、打印费用,还省却了一番鞍马劳顿。对用人单位来讲,网络招聘的成本更低。在北京,一般为期两天的招聘会,每个摊位要1800——4000元左右,而在中华英才网,交4000元的年费,一年内就可以无限制地从30多万份简历里任意挑选所需的人才。如果是跨地域的招聘工作,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差旅费用。据统计,用人单位通过传统的招聘会方式招收一名应届毕业生的费用为2000元到8000元不等,而通过网络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短期成本则几乎为零。

4、针对性强

网络招聘是一个跨时空的互动过程,对供求双方而言都是主动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上进行选择。这种积极的互动,减少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盲目行为。目前,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网站都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如快捷搜索方式,条件搜索引擎等,这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招聘的针对性。

5、具有初步筛选功能,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

目前,构成“网民”主体的是一个年轻、高学历、向往未来的群体。通过上网,招聘者就己经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当于己经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型的计算机和英文的测试,对应聘者作了一次初步筛选。网络招聘的专业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人单位在招聘工作中的压力,大大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

二、我国网络招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普及的10多年来,我国网络招聘获得了迅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以不容商量的强劲势头冲击了传统的人才市场,人才网络迅速增加,类型多样的服务方式丰富多彩,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人才招聘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委托中介机构招聘、人才交流会、招聘会、校园招聘、熟人介绍和网络招聘等方式共存,随着网上人才市场的兴起,网上招聘呈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网上无忧工作站每月新增值为3万个,有效职位7万个,空缺职位总数30万个。中华英才网每周新增职位2千多个,现有职位近19万个,每月新增个人求职简历3000余份,人才库总数10万余人,网上人才市场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才招聘的重要渠道。2006年5月网络调查显示,网络招聘方式以28%排名第一,亲友介绍排名第二(27%),随后是招聘会(24%),报纸和杂志广告(13%),猎头公司和中介机构(7%),与2005年相比,网络招聘上升了5%,仅2005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登记月需求24518万个职位,登记求职64118万人。网上招聘已成为企业招聘的主渠道,我国网络招聘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另人担忧的问题。

(一)网络招聘信息真实度低

网络招聘面临着和传统招聘同样的问题,即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如何进行网上身份的认证,以避免虚假信息和不严肃行为的侵入,是目前困扰网络招聘发展的最大难题。网络招聘中的不真实信息来源于用人单位、招聘网站和个人。

1、用人单位

国内大多数招聘网站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对每条信息的真伪一一甄别,网站会员的登记还没有真正实行“实名制”,也没有强制性的核查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可以随意虚假信息,骗取报名费和培训费。

2、招聘网站

有些招聘网站由于没有充足的信息源,就采取“盗用”知名招聘网站信息的做法。这样,明明一个公司的招聘已经结束,但是过期的招聘信息和作废的信箱依然挂在公司根本没有正式委托过的网站上,成为无效的信息垃圾,误导了应聘者。

3、求职者个人

由于对个人登记没有“实名制”的要求,招聘者通过网络难以确定应聘者的真实身份,无从抵制虚假简历,而且目前也缺乏有效的过滤技术,无法事先剔除虚假信息和针对性不强的信息。此外,由于网络招聘的成本较低,某些求职者并不是真的想跳槽,而只是想试探自己的身价。这一类消极应聘者的不严肃投递行为也给用人单位的筛选增加了困难。

(二)网络招聘应用范围狭窄与基础环境薄弱

我国整体的网络环境还不成熟,网络技术在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普通百姓中并不普及。目前适合在网上招聘的工作岗位较为单一,那些可能采用网络招聘的企业大都局限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较高的行业,招聘对象也多局限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传统的招聘方式,如职业介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家政、餐饮、娱乐等)中、绝大多数不适合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中,即使少数用人单位将这些岗位在网上,实际效果也会非常低。此外,在现有的人群中,使用网络较多的是年轻一族,或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这样就使得应聘人群受到限制。对于不上网或使用网络较少的人,网络招聘的作用不明显。

目前我国网络基础环境薄弱也是限制网络招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电脑资源有限,具备上网条件的群体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的网带宽度有限,上网速度比较慢。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通过网络搜集求职信息、开展电子测评与电子面试等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一些电子面试置信度无法保证,成本又较高)。

(三)网络招聘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网络招聘并不是简单地把招聘信息搬上网,“一挂”了事。除了具备必要的技术实力以外,招聘网站还必须对人力资源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有较强的市场策划与推广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然而目前大多数招聘网站在深层次的服务上还很薄弱,对人才市场的分析、市场供求倾向、薪资水平、相关人事制度变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也十分有限。网络招聘的服务体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改进。

另外,软件版本不同或不兼容产生的乱码,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病毒等也限制了网络招聘的发展。同时,网络求职涉及隐私权问题,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上输入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从而造成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虽然我们有一些网络管理机构,但是并没有对网络招聘负责的部门,也缺少规范网络招聘的政策法规。因此,网络招聘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恶意行为时有发生,受害者在网上无处投诉,更不知道如何将其诉诸法律。

(四)信息处理的难度大和网络招聘的成功率较低

信息的极大丰富也就意味着信息的极大泛滥,先进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于一个职位会同时产生许多的求职者。在招聘组织收到极为丰富的简历的同时,也会出现简历数量过于庞大,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疲于应付的现象。此外,大量无效的信息还会增加真正合格的候选人漏选的可能性。有统计表明,一些进行网上招聘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周要接收500至1000份新简历。面对如此多的简历,人力资源管理者通常是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将其中的80%删除了,一般浏览每份简历的时间不超过半分钟。要让公司在半分钟内通过一封E-mail对应聘者产生兴趣,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网上有过求职经历的人中,75%都经历过失败,40%的人承认已经彻底失败。

三、完善我国网络招聘的对策

(一)技术上进行革新和创造

在技术上进行革新和创造可以给网络招聘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技术是网络招聘乃至整个互联网规范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宽带网技术解决网络速度较慢的问题,加大网络招聘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实现了网络招聘的自动化和系统化,与企业现有的系统对接,建立符合企业个性需要的筛选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电脑的成本,简化电脑操作平台,普及电脑网络的应用,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网络人才的培养,增加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投入。

(二)健全立法与管理法规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对互联网进行法律的规范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国内网络招聘出现的诸多法律纷争,政府应加强立法力度,在加强对网络和信息传播内容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将该领域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中。目前我国在网络立法中,国家层面的立法相对滞后,现有的相关法律适用范围比较宽泛,几乎没有针对网络招聘的具体法规,也没有相关案例可以借鉴,故而加强立法势在必行。在立法过程中,应当注意网络法律体系的明晰性和可操作性,注意从民法、刑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角度加强对网络法律体系的建设和支持。

(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

针对目前法律的适用性比较差的情况,可以进行一些地方性或部门性的行政法规试点。在网络招聘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规章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各地区的交流,累积经验,为国家立法提供依据和支持。要加强网络招聘管理,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应逐步分级建立网络招聘的管理机构,划分管理职责,使网络招聘中的纠纷仲裁有地,受害者投诉有门,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网上人才市场。

(四)采取收费服务的形式

网络招聘中的大量问题是由当事人的不严肃行为造成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低成本的资源如果不加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必然会导致低效率配置,造成资源浪费。在目前立法不健全,管理难到位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对成本低廉的网络招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也扰乱了网络市场的秩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网络招聘行为的成本,即通过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的办法,达到限制“消极应聘者”和不严肃行为的目的。

网络招聘管理部门可以建立相关数据库,将企业的真实信息和求职者档案中的真实信息输入相应的数据库中。应届毕业生的信息可由各个高校负责并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当招聘网站中需要企业和求职者信息时,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从数据库中获得,这样可以完全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网络招聘的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收取的费用,进一步完善数据库的信息和相关系统设施。招聘网站则可以通过向招聘企业和求职者收取一定的信息费用来增加网站的收入,同时用来改善网站系统的招聘设施和提高网络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美]尼可.A.科克迪勒斯.向猎头学习:一场彻底改变传统求职与招聘方法的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社,2001.

[2]熊敏鹏.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郑晓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采宁鸣.毕业生网上求职热.两小时网络招聘吸引千人报名[N].北京青年报,2003-5-25.

[5]须辉.浅谈网络招聘的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9).

[6]齐飞.网络招聘新“人战争”[J].中国企业家,2006,(20).

[7]庄腾飞.对于中国现阶段网络招聘发展的比较分析[J].金融经济,2006,(18).

[8]董玉红.试论网络招聘[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

[9]鲁兴中,安乐.网络招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关键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05,(11).

[10]林蔚.高校人才网络招聘刍议[J].教育评论,2005,(1).

[11]张兴国,许百华.网络招聘的利与弊[J].中国人才,2004,(11).

[12]田兆福.网络招聘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研究,2004,(9).

第2篇

近几年来,中国网络广告(Web广告)的支出呈现几何级数增长。2004年网络广告的支出为8.06亿元,2005年为29亿元,2006年支出40亿元,2007年支出62亿元,据权威机构预测,2009年、2010年和2011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将达到125亿元、165亿元和370亿元,呈跳跃式发展。2008年全球互联网广告开支总额将达652亿美元,占所有媒体广告开支的近10%。根据IDC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市场模型和预测,到2011年这一份额将达13.6%,与此同时,全球互联网广告支出将增长至1066亿美元。由此可见,网络广告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1、网络广告的优势

一般来说,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比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覆盖面广,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接触的人将更多,产生的广告效应将更大;二是信息量大,广告主提供的信息容量不受限制,在进入每一个广告的链接地址后,广告主可以提供相当于数千页的广告信息和说明,把自己的公司以及公司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放在自己的网站中;三是网络广告有的放矢,由于浏览信息者即为有兴趣者,所以直接命中潜在用户的可能性大,并可以为不同的受众实施不同的广告宣传;四是网络广告在网络上可以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可以使客户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让客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网络广告的劣势

(1)网络广告的效果至今无法像传统媒体那样容易把握,比如网络广告所影响的区域、受众以及受众的购买力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

(2)中国网络目前的普及率较低,同时网络人群的主体又不是购买力的主体,这就影响了网络广告的效果。目前在网上做广告的大多是一些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广告非常大的一个收入来源是互联网站本身,新浪网有30%多的广告来源都来自于COM公司。而中国网民大多是16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些人对网络广告几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即便有些网络广告具有吸引力,这些企业销售的产品也与他们有一定距离。而30岁以上能够买的起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成功人士目前还并非是上网的主要人群。

(3)市场份额不大。中国网络广告市场2007年的增长率为50%,占整个广告市场份额的6.7%左右。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将继续发展,2008年的增长率仍将达到50%,尽管互联网迅速膨胀,但就2008年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互联网还只能居于第二位。

(4)烦人的弹出式广告。只要你打开网页,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就会扑面而来。这些叫人难以忍受的网络广告多以弹出式广告为主。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有62%的被调查者强烈表示厌恶这种“弹出式广告”;而此前对横幅式广告(Banner)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0%的被调查者对横幅广告(Banner)表示抱怨。从网民的不满反映中可以看出弹出式网络广告效果不太好。

(5)网络广告业的专业策划和创意人才群体尚未形成。

二、解决网络广告存在问题的途径

1、网络广告要发挥个性化广告的优势

网络广告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细分,根据产品特有的目标市场,将网络广告按照受众的特点进行投放,从而使广告能够到达真正感兴趣的用户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如e龙就通过了解受众在网上点击或浏览的主要信息获取该用户的兴趣点,从而投放该用户所感兴趣的产品广告,这样用户对该类广告不仅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相反会觉得非常有用。2、网络广告形式要不断创新

创新的广告形式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一般来说,网站页面广告主要有横幅广告(Banner)、漂浮广告、弹出式广告、字条链接(Hottopic)、图标按钮广告(Button)等多种形式,企业在进行网络广告时当然可以采用,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创新,要将传统广告创新的手段运用到网络广告上。这样不仅能减少网民对网络广告的排斥感,而且还能使广告的效果大大提高。此外,还可以通过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进行整合的形式进行跨媒体广告,充分融合两者的优势,使广告的层次更高、效果更好。

3、做好广告设计

以横幅广告(Banner)制作为例,改进网络广告(Web)的显示技术,可以使广告的效果更好。显然,一个大的横幅广告图形和使用动画都能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统计表明动画图片的吸引力比静止画面高三倍。另外,也可以适当的变换图片,当同一个图片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点击率开始下降。而当更换图片以后,点击率可能又会增加,保持新鲜感是吸引访客的一个好办法。

三、网络广告的前景展望

在中国,互联网用户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网民的人均购买力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网络广告的境况可想

而知。

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网络本身的问题;有些问题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可以解决的;有的问题本身就不是大问题,比如,很多网络用户十分讨厌网络广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电视广告一样,人们会逐渐习惯网络广告。因此,网络广告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喜的是,企业投入互联网广告的费用明显增长。不少传统行业,包括家电、汽车、饮食方面,都开始在自己的市场预算里划出一个不小的份额投放到互联网广告上。根据iAdTracker的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品牌网络广告主数量为6053家,比2006年的3480家增加2573家,增长73.9%。以行业分布来看,目前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企业既有一批高科技公司,同时又有大量大型传统企业。从2007年与2006年各行业品牌广告主数量变化趋势可以发现,除了网络广告支柱行业(交通汽车类、IT产品类、房地产类以及网络服务类等)之外,有更多行业的广告主在网络广告上日趋活跃,广告主数量大幅度提升,如娱乐休闲类、医疗服务类、金融服务类、零售及服务类等,这意味着网络广告在传统企业整合营销。

【参考文献】

[1]方家平:网络广告,想说爱你不容易[N]《通信信息报》,2002.4.30.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传播现状分析

[论文摘要]: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它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载体,网络传播信息更加自由,便捷,快速,成本也更为低廉,从当前网络信息传播的现状展开分析,对网络传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探讨。

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的诞生,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媒介易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局限性,网络信息传播以一种超常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对网络信息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一、网络传播

了解网络传播之前,我们需要对传播进行科学的定义。郭庆光教授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网络传播就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它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和总结,我们倾向于这样定义网络传播: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①全球性,网络传播的全球性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不断发展的。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低廉的网络运行成本为网络传播的全球性提供了软硬件保障;网络操作的简便化和大量网民的存在又为网络信息浏览提供了人才支持;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相对于其它媒介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网络传播的互动性更强,信息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实时的、畅通的交流。③超文本链接方式。这是网络传播的独有特征,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是以网络地址的形式存在,进行信息传播和接受就是反复切换不同的超文本链接。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实现了传播手段的创新。

二、网络信息传播现状分析

网络自诞生以来便被迅速地运用于信息传播,网络传播媒介的诞生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媒介,当前网络传播媒介体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分析

网络媒介相对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而言,其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即时性(网上进行信息不需要烦琐的制作程序,简单、运行快速,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即时性)、便捷性(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技术,不需要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只需要一台运行正常的电脑和联通的网线)、低成本性(网络传播的低成本性是由于其对设备、技术的要求简单)、高参与性(网络传播的高参与性是与便捷性、低成本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互动性(高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一大特征,网络传播转变了信息接受主体的被动地位,使其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获取者,可以在网络的信息库里任意索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网络传播媒介的这些优势使得网络媒介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主流媒介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二)网络传播的不足分析

事物总是辨证的,网络传播也不例外。网络传播在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加以克服。

1.加强信息管理,营造和谐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传播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而言具有便捷性、即时性、低成本性、高参与性和高互动性的特征,这同时会导致网络传播监管的复杂性。事实上,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实现的网络传播目前日益表现出其监管的难度。当前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如诈骗信息等等)、违法信息(如黄、赌、毒信息和其他法律、法规进行的信息等)这些信息的存在一方面破坏了和谐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给网络用户造成了不便,另一方面,对信息接受着传递不良信息,危害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严厉打击网上黄赌毒信息就是网络监管难的反映。因而必须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力度,加快制订网络信息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监管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严厉打击不良网上信息传播行为。

2.加强网络技术安全保护研究,提高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要求。当前由于大量黑客、计算机病毒等的存在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不强。信息者的信息可能会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丢失,甚至被篡改,从而难以实现信息的初始目的;源信息和保存下来的信息储存在电脑中也可能会由于木马、病毒、黑客的攻击而造成损坏无法使用。因而必须加强电脑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提高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在网络安全保障中的性能。

网络媒体目前由于其良好的应用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存在的不足,我们相信将会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而被克服。

参考文献:

[1]毕耕著,《网络传播学新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杂志社2004年.

[3]程洁,张健著,《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王军编著,《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6年.

第4篇

Abstract: The network group buys is the new pattern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its development has certain promoter action to the social commerce activity, its existent questions are also not allow to neglect. The article, based on clear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network group buys, ha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group buys, discussed the main questions and the reasons of influenc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network group buys, and proposed the reform suggestion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group buys.

关键词: 网络团购;概念;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Key words: network group buys;concept;existent question;reform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192-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脚步逐渐渗透到了千家万户,而作为网上电子商务模式的新贵——团购模式,将网络购物推向了一个新的,这种模式也在这几年为用户所熟知。明确网络团购的概念,探索目前网络团购的现状,认识其存在不足以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对于发挥网络团购的优势,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网络团购的概念

所谓网络团购,就是指团购网站借助互联网,将具有相同购买意向的零散消费者集中起来,向商家进行大批量购买,求得最优惠的价格。网站向消费者提供商家的优惠商品和服务,并从中抽取差价佣金,消费者得到优惠的价格,而商家也从中赚取所需的利润,从而达到三赢的目标。网络团购的赢利模式就建立在给用户以真正的价格优势、给商家以新的利润渠道的基础上,经历了由最初的偶然的、无序的自发行为,进而发展到了今天的有组织、有序的商业行为,产品品种也由早期的种类贫乏发展到了如今的丰富多彩。

2 网络团购的现状

团购于何时起源实不可考,最早可以追溯至社会福利机构在社区集合消费者力量,向供应商争取比市价便宜的价格,购买油盐米等生活必需品,以抵抗通胀对小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通常也是指某些团体通过大批量地向供应商订购,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行为。这种集合消费者力量提高向批发商及零售商议价能力的方式,属集体谈判权的一种。发展至今,团购的物品已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乃是丰富到各样物品及各式服务。

以一天为周期销售的行为,在英文中通常称“One deal a day”(每天优惠)。这种理念是在2004年7月由创造出来。后来也被和所采用。2008年11月,一个名叫安德鲁·梅森的美国人,在芝加哥用一百万美金创办了一个网络团购网站Groupon,将“One deal a day”手法进一步发扬广大,创造出了以一天为周期、团体购买的销售模式,并建立了27个国家的版本网站。Groupon的发音与Coupon相似,是“Group”与“Coupon”的混成词,“Group”是群组、团体的意思,而“Coupon”即优惠券。网站的模式很简单:每天推出一款价格优惠的产品,包括餐饮商品或服务等,但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买家。而网站的盈利则来自佣金。后来“One deal a day”这种商业模式亦慢慢演变成团购。2010年,国内相继出现了许多使用Groupon模式的网站,使得这种模式在国内几大一线城市迅速流行起来。第一家在国内开展该模式的团宝网域名和界面均与Groupon高度类似,其他团购站点与Groupon相比,或它们之间相比也都很相仿,有的不仅抄袭其理念、设计、改版,甚至连所犯错误也一并抄袭,这在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时是难免的。

团购网站运营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数量经历了一个由急速膨胀到急速冷缩的过程,由当初的百团、千团大战到如今的大集团作战,拉手网、美团网、团宝网等等大型团购网站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团购品牌网站,团购的模式也已被千万消费者所认可,团购网站的营销模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除了几个大型团购网站呈现红火状态之外,越来越多的小型团购网站的运行已处于瘫痪乃至无人管理、无人问津的地步;团购网站之间的过度竞争,不仅出现了高买低卖这种杀鸡取卵式的运作方式,而且也让风投们的投资愈加谨慎。

第5篇

【关键词】传统营销;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一、网络营销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营销是基于互联网、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市场调查、消费者分析、产品开发定位、经营流程改进、销售策略制定、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产品和服务改进等,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营销具有广域性、实时性、经济性、互动性等特点。

二、网络营销对企业传统经营的影响

1.企业传统营销的改变。网络营销时代是人员推销、市场调查、广告促销、经销等传统营销手法与网络营销相结合的时代,它将是充分运用网上的各项资源,形成以最低成本投入,获得最大市场容量的新型营销模式。在网络营销为主流的21世纪,传统营销的组织与运作方式势必要进行大幅度的转型调整。

2.企业组织的重整。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使企业管理结构由垂直型变为水平型,由原来从上至下的垂直结构向水平型的开放式结构转变,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也从金字塔型变成了矩阵型。原来起上传下达作用的中层组织逐渐萎缩以致消失,高层决策者可以与基层执行者直接联系,基层执行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分工细化的管理组织已不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重新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3.竞争型态的转变。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中的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如何适时获取、分析、运用这些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来制定具有优势的竞争策略。策略联盟也将是网络时代的主要竞争形态,如何运用网络来组成合作联盟,并以联盟所形成的资源规模创造竞争优势,将是未来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4.顾客关系的再造。如何跨越地域、文化、时空差距,争取顾客、留住顾客、扩大顾客群、亲密顾客关系、分析顾客需求、创造顾客的特性,再经由教育顾客与塑造营销企业形象,建立顾客对于虚拟企业与网络营销的信任感,将是营销部门主管们必须考虑的事,需要他们有更多创新的营销作为。

5.跨国经营的必要。随着互联网络跨时空连贯全球功能的不断完善,已使得全球营销的成本远远低于地区营销,因此企业将不得不进入跨国经营的时代。

三、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

(1)网络营销意识薄弱。在网络进入营销领域后,便有不少专家学者大肆宣传网络对企业营销的“彻底性革命”,宣扬网络的神奇作用,致使很多企业不考虑其实际情况,便盲目上网,结果以失败告终。(2)网络利用率低,营销方式单一。大部分上网企业的网络营销还只停留在网络广告与网络宣传促销上。在企业的网络促销中,也只是将其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网址,并未对企业形象及产品作具体系统的介绍,也使得网民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概率降低。(3)商品流通不畅,物流配送滞后。目前网络营销配送需求尚没有达到物流企业所需的最低规模化运作要求,加之互联网的无边界性特点导致了网络营销客户区域的分散与不确定性,少量的供给和过于分散的配送网络,使物流企业无法分摊较高的固定成本而难以降低服务价格。网络营销呼唤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如何快速、及时、安全地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这是网络营销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4)网上安全机制不健全。网络交易由于隐蔽性大、陷阱多,交易对手的不可知性,存在着交易风险,因而安全问题是企业和消费者在网络营销中最担心的问题。目前企业对网上交易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支付的安全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缺乏满足网络营销所要求的交易费用支付和结算手段,银行的电子化水平不高,安全性差,银行之间相对封闭,企业与企业之间安全、快捷的资金结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建立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将是网络营销亟待解决的问题。(5)缺乏人才。人力资源始终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具备全新信息观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需要掌握计算机、多种语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经营和管理等知识,他们是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中坚力量,而我国企业恰恰缺少既懂技术又熟悉营销业务流程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

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

1997年3月,CHINABYTE网站上出现了第一条商业性网络广告,标志着中国网络广告的诞生。经过十年的发展,网络广告已经成为当今最有希望、最具活力的新兴广告形式。尽管网络广告的前景非常广阔,但其中暗含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网络“牛皮癣”防不胜防

当访问某些网站时,一些小窗口的宣传广告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使电脑屏幕混乱不堪。网络“牛皮癣”明着狂轰滥炸,暗里以障眼大法、移花接木、见缝插针等暗招让人防不胜防。这些网络“牛皮癣”大都是一些内容不健康或虚假的广告。鼠标移动到哪,它就跟到哪,严重影响了浏览的进度。

2、网上虚假广告泛滥

利用因特网虚假广告不同于传统媒体虚假广告,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影响面大,一旦网络虚假广告,可能影响世界各地的人。其次是速度快,可在瞬间将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再次,它还具有隐蔽性。它可以使虚假广告的者隐藏起来不被人发觉其真实身份,使其快速准确地到达受害者。通过匿名的方式躲避调查,使执法者束手无策。

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广告缺乏成熟的监督、认证机构

广告监测是评估网络广告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网络广告的优势之一。权威、独立的网络广告第三方监测报告,能够给广告主和广告商提供综合、准确、公证的统计数据,为其广告投放决策提供最具价值的参考。目前我国对网络广告效果进行测评主要是基于网站自身提供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第三方的审计和认证,测评标准不统一,其公正性一直受到质疑,造成网络广告的市场价格十分混乱,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网络广告单位没有统一认证。各网站由于没有专业认证机构对其进行有效评估与检测,自报访问量、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网络广告发展的无序和混乱。一些企业在互联网上进行域名注册开设自己的网站后,利用网站虚假广告,进行虚假宣传。还有些非法经营者甚至伪造企业名称,或者冒用其他企业名义在互联网上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

2、网络广告缺乏法律法规保护

虽然国家对电视广告管理有明确的法规,但对商业网络广告尚没有专门化管理条例,现有的广告法规也主要是针对大众传媒和户外广告而制定。网络广告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使得现在的网络广告无证经营、收费标准各行其是现象非常突出。目前,我国的商业网络广告时常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但工商监管部门对虚假广告的处罚主要是参照广告费用的多少,难以消除其对网民所造成的侵扰和妨碍,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虚假欺诈性广告的存在。

3、网络广告监管缺乏高效的监测手段和过硬的监管队伍

网络的信息量犹如浩瀚大海,要从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中,截获各类形式多样的违法违章信息,执法人员只能通过搜索技术定位、比对、甄别和筛选。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和过滤系统自动实现网络广告的动态监测,单纯依靠现行方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效率不高,也严重制约着网络监管的开展。我国网络广告网上监控系统还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工商局没有专门管理网上交易行为和对网上违法广告进行查处的机构,缺乏对网络广告管理的组织保障;一些工商局没有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缺乏广告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支撑人员素质落后于网络广告的发展,不少工商执法人员不了解网络广告经营者的特征与现状。

加强对网络广告的监管

首先,建立网络交易制度,规范网络监管机构。要有效防止虚假广告的侵害,就必须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网络交易制度,作到规则健全、交易有序。通过政府的监控把真实广告同虚假广告真正区分开来。

其次,加强网络管理立法,完善网络管理法律规范。针对目前网络广告宣传范围广、方便快捷,价格低,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地域、国界限制等特点,国家应对网络广告进行立法,尽快制定出台网络广告的管理法规,完善网络广告管理规定,规范网络广告经营行为,以此来化解对网络广告界定的法律依据问题。当前,应对《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将网络广告纳入其调整的范围,并加强国际协作,实现网络广告的国际保护,建立和完善网络广告监测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和查处网络广告违法行为。

第7篇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网络广告(Web广告)的支出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网络广告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但是,中国网络目前的普及率较低,同时网络人群的主体又不是购买力的主体,这就影响了网络广告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网络广告的优势的发挥,人们会逐渐习惯网络广告,网络广告具有光明的前景。

一、网络广告的现状及优劣势

近几年来,中国网络广告(Web广告)的支出呈现几何级数增长。2004年网络广告的支出为8.06亿元,2005年为29亿元,2006年支出40亿元,2007年支出62亿元,据权威机构预测,2009年、2010年和2011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将达到125亿元、165亿元和370亿元,呈跳跃式发展。2008年全球互联网广告开支总额将达652亿美元,占所有媒体广告开支的近10%。根据IDC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市场模型和预测,到2011年这一份额将达13.6%,与此同时,全球互联网广告支出将增长至1066亿美元。由此可见,网络广告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1、网络广告的优势

一般来说,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比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覆盖面广,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接触的人将更多,产生的广告效应将更大;二是信息量大,广告主提供的信息容量不受限制,在进入每一个广告的链接地址后,广告主可以提供相当于数千页的广告信息和说明,把自己的公司以及公司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放在自己的网站中;三是网络广告有的放矢,由于浏览信息者即为有兴趣者,所以直接命中潜在用户的可能性大,并可以为不同的受众实施不同的广告宣传;四是网络广告在网络上可以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可以使客户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让客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网络广告的劣势

(1)网络广告的效果至今无法像传统媒体那样容易把握,比如网络广告所影响的区域、受众以及受众的购买力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

(2)中国网络目前的普及率较低,同时网络人群的主体又不是购买力的主体,这就影响了网络广告的效果。目前在网上做广告的大多是一些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广告非常大的一个收入来源是互联网站本身,新浪网有30%多的广告来源都来自于COM公司。而中国网民大多是16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些人对网络广告几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即便有些网络广告具有吸引力,这些企业销售的产品也与他们有一定距离。而30岁以上能够买的起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成功人士目前还并非是上网的主要人群。

(3)市场份额不大。中国网络广告市场2007年的增长率为50%,占整个广告市场份额的6.7%左右。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将继续发展,2008年的增长率仍将达到50%,尽管互联网迅速膨胀,但就2008年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互联网还只能居于第二位。

(4)烦人的弹出式广告。只要你打开网页,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就会扑面而来。这些叫人难以忍受的网络广告多以弹出式广告为主。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有62%的被调查者强烈表示厌恶这种“弹出式广告”;而此前对横幅式广告(Banner)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0%的被调查者对横幅广告(Banner)表示抱怨。从网民的不满反映中可以看出弹出式网络广告效果不太好。

(5)网络广告业的专业策划和创意人才群体尚未形成。

二、解决网络广告存在问题的途径

1、网络广告要发挥个性化广告的优势

网络广告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细分,根据产品特有的目标市场,将网络广告按照受众的特点进行投放,从而使广告能够到达真正感兴趣的用户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如e龙就通过了解受众在网上点击或浏览的主要信息获取该用户的兴趣点,从而投放该用户所感兴趣的产品广告,这样用户对该类广告不仅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相反会觉得非常有用。

2、网络广告形式要不断创新

创新的广告形式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一般来说,网站页面广告主要有横幅广告(Banner)、漂浮广告、弹出式广告、字条链接(Hottopic)、图标按钮广告(Button)等多种形式,企业在进行网络广告时当然可以采用,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创新,要将传统广告创新的手段运用到网络广告上。这样不仅能减少网民对网络广告的排斥感,而且还能使广告的效果大大提高。此外,还可以通过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进行整合的形式进行跨媒体广告,充分融合两者的优势,使广告的层次更高、效果更好。

3、做好广告设计

以横幅广告(Banner)制作为例,改进网络广告(Web)的显示技术,可以使广告的效果更好。显然,一个大的横幅广告图形和使用动画都能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统计表明动画图片的吸引力比静止画面高三倍。另外,也可以适当的变换图片,当同一个图片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点击率开始下降。而当更换图片以后,点击率可能又会增加,保持新鲜感是吸引访客的一个好办法。

三、网络广告的前景展望

在中国,互联网用户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网民的人均购买力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网络广告的境况可想而知。

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网络本身的问题;有些问题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可以解决的;有的问题本身就不是大问题,比如,很多网络用户十分讨厌网络广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电视广告一样,人们会逐渐习惯网络广告。因此,网络广告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喜的是,企业投入互联网广告的费用明显增长。不少传统行业,包括家电、汽车、饮食方面,都开始在自己的市场预算里划出一个不小的份额投放到互联网广告上。根据iAdTracker的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品牌网络广告主数量为6053家,比2006年的3480家增加2573家,增长73.9%。以行业分布来看,目前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企业既有一批高科技公司,同时又有大量大型传统企业。从2007年与2006年各行业品牌广告主数量变化趋势可以发现,除了网络广告支柱行业(交通汽车类、IT产品类、房地产类以及网络服务类等)之外,有更多行业的广告主在网络广告上日趋活跃,广告主数量大幅度提升,如娱乐休闲类、医疗服务类、金融服务类、零售及服务类等,这意味着网络广告在传统企业整合营销。

【参考文献】

[1]方家平:网络广告,想说爱你不容易[N]《通信信息报》,2002.4.30.

第8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分析;反思

从1998年9月至今,教育部已批准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是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文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做基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一反思。

一、网络课程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网络课程的优势

网络教育的载体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因此网络教学特点也由二者的特点所决定。网络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信息量大。网络的联网是人类智慧的联网。信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

1.1.2信息多样化。网上的信息呈现方式多样,以多重刺激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深入学习。

1.1.3开放性。网络技术之所以运用到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比,教育对象不分年龄和层次,体现了很强的开放性。

1.1.4灵活性。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的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成人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1.1.5内容更新快捷。与传统教学中的课程相比,网络课程的主要优点就是内容更新快,能即时反映并满足社会、学习者的认知要求。

1.1.6交互性强。通过对网络课件的精心设计,学习者可以进行很好的人机对话,采用不同的学习路径,完成预定的认知目标。

1.2当前网络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大多数网络课程还是书本扭家,只是换上了网页的形式而已,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课时分割。它应该来源于教程本身,既浓缩了老师讲义的清晰结构,同时又补充了各类辅助的、相关的扩展资料。

1.2.2大多数网络课程的问题答疑是通过e-mail的形式解决,只有小部分引入了论坛和讨论组形式。

1.2.3多数课程的反馈系统单一

1.2.4虚拟实验的针对性不强,对其局限性认识不够。

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确实可以避免一些有危险的实验,或者是提高一些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突出实验目的、缩短实验时间等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但如果我们片面的依赖计算机虚拟实验,用虚拟实验代替所有的实际实验,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提高实验素质等方面都有不利的一面。

1.2.5解说偏离其原有目的

网络教学网站的内容是课本的网页化,一些即使配有解说也不过是老师的原文一字不差地朗读,忽略了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传统教学中应有的反馈交流等待时间,而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学习要眼到,耳到,手到。

1.2.6对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在远程网络教学领域对网络教育争议最多的是:虚拟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是否重视的问题。网络教育通常设法借助多种多样的虚拟交互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增强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但这些毕竟是虚拟的,二维的,缺乏真实的人际互动。

二、具体指标分析

2.1关于导航。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

2.2关于教学和学习目标。大多数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少量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2.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有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有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2.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有不少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2.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仅有少数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学习,他们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2.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有大部分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相当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2.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2.8关于课程评价。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

2.9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和学习中的交互。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思考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初步分析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的思考:

3.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

3.2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3.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

3.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第9篇

   信息时代,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网上招聘作为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快的领域,与传统招聘渠道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如何在人力资源招聘中节省成本,招聘到企业实际需要的人员是一直困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大力发展网络招聘对于扩大就业,促进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网络招聘相关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网络招聘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大技术革新、加强网络招聘立法、建立相关管理机构、采取收费形式促进我国网络招聘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招聘  招聘渠道  人力资源

   abstract

   internet develops quickly in the very information age. as a fastest application realm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human resource-management,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invitat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application invitation, has some obvious advantages. along with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becoming bigger, it is a problem that how to find the right needed human resource for our enterprise, along with reducing the cost in the human resource’s application invitation. it has great meaning to develop network application invitation for enlarging the employment, making progress to the enterprise’s developing. this paper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network application invitation on foundation of introducing the definition of network application invitation, putting forward some advice as strengthening the technique reform, making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invitation law, building up the relate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adopting to charge form aimed at the problem in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invitati

   on.keywords: network application invitation;invitation manner;human resource

   引    言

  

   据统计全球每天约有2000万条就业值息,约有3000多万人在互联网上发出求职简历。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平均每年有50%以上的人通过互联网更换工作。据《财富》统计,全球500强公司中有88%使用网络招聘员工。近年来,我国网络招聘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网上求职用户数2002年为177万,2003年为376万,2004年为509万, 2006年达到了962万,每年平均增长近200万。网络招聘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招聘市场的繁荣,根据艾瑞公司《

; 利用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专业网站及网页可发现可用人才,也可自己做猎头,这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方式。

   6、通过网络猎头公司

   专业的网络猎头公司利用互联网将其触角伸得更深更远,再高的职位他们都会猎寻得到,但是费用相对较高,比较适合招聘高级管理人员。

   7、在bbs或聊天室里发现或挖掘出色人才

  

   (二)网络招聘的特点和优势

   1、覆盖面广

   互联网的覆盖是以往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它的触角可以轻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招聘依托于互联网的这个特点,达到了传统招聘方式无法获得的效果。2000年,ibm通过网络招聘的消息只在全国7个城市的14所学校张贴了海报,而且没有在校园里进行任何宣传活动,却收到了来自包括英、美、日、澳等地留学生在内的1300多份简历,学校数目也远远超过了14所,招聘活动的覆盖面是公司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2、方便、快捷、时效性强

   网络招聘的双方通过交互式的网上登陆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这种方式与传统招聘方式不同,它不强求时间和空间上的绝对一致,方便了双方时间的选择。互联网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务周期和发行渠道限制它不仅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瞬间更新信息。这种基于招聘双方主动性的网上交流,于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及时、迅捷的互动。

   3、成本低

   网络招聘在节约费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个人简历的传递,原本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信息整理、工作,现在可能只要半天就能够完成。这既节约了复印、打印费用,还省却了一番鞍马劳顿。对用人单位来讲,网络招聘的成本更低。在北京,一般为期两天的招聘会,每个摊位要1800——4000元左右,而在中华英才网,交4000元的年费,一年内就可以无限制地从30多万份简历里任意挑选所需的人才。如果是跨地域的招聘工作,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差旅费用。据统计,用人单位通过传统的招聘会方式招收一名应届毕业生的费用为2000元到8000元不等,而通过网络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短期成本则几乎为零。

   4、针对性强

   网络招聘是一个跨时空的互动过程,对供求双方而言都是主动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上进行选择。这种积极的互动,减少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盲目行为。目前,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网站都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如快捷搜索方式,条件搜索引擎等,这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招聘的针对性。

   5、具有初步筛选功能,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

   目前,构成“网民”主体的是一个年轻、高学历、向往未来的群体。通过上网,招聘者就己经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当于己经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型的计算机和英文的测试,对应聘者作了一次初步筛选。网络招聘的专业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人单位在招聘工作中的压力,大大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

   二、我国网络招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普及的10多年来,我国网络招聘获得了迅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以不容商量的强劲势头冲击了传统的人才市场,人才网络迅速增加,类型多样的服务方式丰富多彩,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人才招聘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委托中介机构招聘、人才交流会、招聘会、校园招聘、熟人介绍和网络招聘等方式共存,随着网上人才市场的兴起,网上招聘呈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网上无忧工作站()每月新增值为3万个,有效职位7万个,空缺职位总数30万个。中华英才网()每周新增职位2千多个,现有职位近19万个,每月新增个人求职简历3000余份,人才库总数10万余人,网上人才市场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才招聘的重要渠道。2006年5月网络调查显示,网络招聘方式以28%排名第一,亲友介绍排名第二(27%),随后是招聘会(24%),报纸和杂志广告(13%),猎头公司和中介机构(7%),与2005年相比,网络招聘上升了5%,仅2005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登记月需求24518万个职位,登记求职64118万人。网上招聘已成为企业招聘的主渠道,我国网络招聘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另人担忧的问题。

   (一)网络招聘信息真实度低

   网络招聘面临着和传统招聘同样的问题,即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如何进行网上身份的认证,以避免虚假信息和不严肃行为的侵入,是目前困扰网络招聘发展的最大难题。网络招聘中的不真实信息来源于用人单位、招聘网站和个人。

   1、用人单位

   国内大多数招聘网站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对每条信息的真伪一一甄别,网站会员的登记还没有真正实行“实名制”,也没有强制性的核查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可以随意虚假信息,骗取报名费和培训费。

   2、招聘网站

   有些招聘网站由于没有充足的信息源,就采取“盗用”知名招聘网站信息的做法。这样,明明一个公司的招聘已经结束,但是过期的招聘信息和作废的信箱依然挂在公司根本没有正式委托过的网站上,成为无效的信息垃圾,误导了应聘者。

   3、求职者个人

   由于对个人登记没有“实名制”的要求,招聘者通过网络难以确定应聘者的真实身份,无从抵制虚假简历,而且目前也缺乏有效的过滤技术,无法事先剔除虚假信息和针对性不强的信息。此外,由于网络招聘的成本较低,某些求职者并不是真的想跳槽,而只是想试探自己的身价。这一类消极应聘者的不严肃投递行为也给用人单位的筛选增加了困难。

   (二)网络招聘应用范围狭窄与基础环境薄弱

   我国整体的网络环境还不成熟,网络技术在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普通百姓中并不普及。目前适合在网上招聘的工作岗位较为单一,那些可能采用网络招聘的企业大都局限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较高的行业,招聘对象也多局限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传统的招聘方式,如职业介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家政、餐饮、娱乐等)中、绝大多数不适合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中,即使少数用人单位将这些岗位在网上,实际效果也会非常低。此外,在现有的人群中,使用网络较多的是年轻一族,或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这样就使得应聘人群受到限制。对于不上网或使用网络较少的人,网络招聘的作用不明显。

   目前我国网络基础环境薄弱也是限制网络招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电脑资源有限,具备上网条件的群体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的网带宽度有限,上网速度比较慢。因此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通过网络搜集求职信息、开展电子测评与电子面试等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一些电子面试置信度无法保证,成本又较高)。

   (三)网络招聘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网络招聘并不是简单地把招聘信息搬上网,“一挂”了事。除了具备必要的技术实力以外,招聘网站还必须对人力资源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有较强的市场策划与推广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然而目前大多数招聘网站在深层次的服务上还很薄弱,对人才市场的分析、市场供求倾向、薪资水平、相关人事制度变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也十分有限。网络招聘的服务体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改进。

   另外,软件版本不同或不兼容产生的乱码,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病毒等也限制了网络招聘的发展。同时,网络求职涉及隐私权问题,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上输入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从而造成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虽然我们有一些网络管理机构,但是并没有对网络招聘负责的部门,也缺少规范网络招聘的政策法规。因此,网络招聘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恶意行为时有发生,受害者在网上无处投诉,更不知道如何将其诉诸法律。

  

   (四)信息处理的难度大和网络招聘的成功率较低

   信息的极大丰富也就意味着信息的极大泛滥,先进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于一个职位会同时产生许多的求职者。在招聘组织收到极为丰富的简历的同时,也会出现简历数量过于庞大,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疲于应付的现象。此外,大量无效的信息还会增加真正合格的候选人漏选的可能性。有统计表明,一些进行网上招聘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周要接收500至1000份新简历。面对如此多的简历,人力资源管理者通常是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将其中的80%删除了,一般浏览每份简历的时间不超过半分钟。要让公司在半分钟内通过一封e-mail对应聘者产生兴趣,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网上有过求职经历的人中,75%都经历过失败,40%的人承认已经彻底失败。

   三、完善我国网络招聘的对策

   (一)技术上进行革新和创造

   在技术上进行革新和创造可以给网络招聘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技术是网络招聘乃至整个互联网规范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宽带网技术解决网络速度较慢的问题,加大网络招聘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实现了网络招聘的自动化和系统化,与企业现有的系统对接,建立符合企业个性需要的筛选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电脑的成本,简化电脑操作平台,普及电脑网络的应用,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网络人才的培养,增加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投入。

   (二)健全立法与管理法规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对互联网进行法律的规范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国内网络招聘出现的诸多法律纷争,政府应加强立法力度,在加强对网络和信息传播内容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将该领域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中。目前我国在网络立法中,国家层面的立法相对滞后,现有的相关法律适用范围比较宽泛,几乎没有针对网络招聘的具体法规,也没有相关案例可以借鉴,故而加强立法势在必行。在立法过程中,应当注意网络法律体系的明晰性和可操作性,注意从民法、刑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角度加强对网络法律体系的建设和支持。

   (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

   针对目前法律的适用性比较差的情况,可以进行一些地方性或部门性的行政法规试点。在网络招聘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规章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各地区的交流,累积经验,为国家立法提供依据和支持。要加强网络招聘管理,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应逐步分级建立网络招聘的管理机构,划分管理职责,使网络招聘中的纠纷仲裁有地,受害者投诉有门,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网上人才市场。

   (四)采取收费服务的形式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组织 经济 竞争 知识

论文摘要:网络组织是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支持下组织合作的一种新方式。它克服了制约单个组织发展的资源和能力限制,降低了组织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风险,促进了知识的创新与传播。网络组织是个自组织自适应的生态系统,具有内在的演化发展机制。

目前,对网络组织的研究已经成了经济与管理学的一个热点。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网络组织能更加快速灵活地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显示出巨大的竞争力。它把单个组织的经济活动纳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去,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练好内功”,而且要协调好与其它成员的关系,兼顾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一、网络组织的概述

网络组织是网络化的组织或组织的网络化。历史上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从泰罗的直线制到法约尔的职能制,到事业部制再到矩阵制,都是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世界并非充满完全独立的单体企业,而是在单体企业之上存在‘网络组织’。它比市场节约交易成本,比科层制节约管理成本;既优于传统的企业,也胜过无组织的市场,因此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德鲁克也曾说过,人类在迈入网络社会,企业也正在研究和实践网络组织这种21世纪的组织模式。由于借助信息通信技术,使得网络组织运作可以超越结点边界、时间和空间限制。网络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专业化核心能力、较快的创新速度和较高的创新成功率、资源整合能力、学习共享机制。

二、网络组织的主要类型模式

在现实经济实践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网络组织已经遍及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

(1)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式网络组织。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地理集聚体。浙江产业集群的特点是一个或几个乡镇集中生产同一类产品,它由一些专业乡镇、专业村所集聚着的成千上万的家庭工场组成。网络内部存在着密切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细致的产业分工降低了新进入者的启动资金门槛,这样可以弥补创业初期民间资本不足的缺陷。(2)硅谷的高新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由企业、大学或其研究机构、政府、金融部门等联合而成的网络组织,是硅谷的显著特征。可以说,作为全球高新技术创新主要基地硅谷从产业组织上来说其诞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与创新网络结构密不可分的。首先,它得益于周围的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和它与政府军事科研订货密切的联系。(3)香港的国际商品链“协调中间人”角色。当香港的加工工业在大规模地向内地尤其是邻近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之后,香港企业实际上成了国际下包体系的“中间商”,将营销、商品的分配与信息收集等活动集中在香港,而将生产活动放在大陆,从而充分利用了两地的比较优势。香港企业所执行的这一重要功能,与当今广泛关注的“虚拟组织”概念十分相近。即企业将大部分职能都外部化出去,通过外购的方式实现,公司只保留很小的一个“总部”,对整个生产、营销等方式进行协调和控制。“总部”在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中间人”,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来组织、协调和监督生产。(4)日本的王国式网络组织。日本经济的成功崛起的发展动力是与日本产业组织独特的制度特征相联系的,企业之间长期关系合约形成的网络组织是理解日本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日本,经济产业组织中以大企业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层级式企业间长期关系网络是在下包制度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下包制度是日本企业确保持续地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制度安排。

三、网络组织形成的动因

网络组织是一个前瞻性的概念、是未来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方向。既然我们说网络组织是网络经济下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企业组织必然要采取一些措施在结构上向网络组织过渡,或者说建立具备网络组织的某些特征的新的组织结构。

(1)组织层级的减少。我国大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属于典型的层级组织,企业不论大小自上而下自成体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组织垂直一体化程度相当高,所有权集中,在发生冲突时,较多采用行政命令来解决冲突,组织边界层次分明、固定、刚性,典型的静态连接或联合。应该说,我国企业的传统组织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其弊端愈来愈明显。我们不能希望企业组织结构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直接变革为网络组织结构,但是,减少组织层次,是我国企业目前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2)基于信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能够恰当地进行沟通,沟通幅度合理。而合理有效的沟通幅度取决于信息是否能在上下级之间通畅地传递,雇员的意见是否能被上传并得到及时反馈。每个雇员都应明白组织对自己的期望与自身应负的责任,并确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达成组织目标。网络经济时代,所有的企业都将经历从控制经营走向自由经营的历史性的转变,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在自己服务的领域更具创造性。(3)以流程为导向的工作团队的建立。在流程变革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建立工作团队,也就是将过去以功能分工的组织方式改变为以“流程”、“网络”为导向的工作小组。过去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由一个小组结合起来,各组成小组构成了一个非中心化的联合体网络,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传统企业内部广泛存在的“官僚主义”所导致的管理低效率,而且也使各组成小组的界限不再严格地局限于功能和层次。当组织职务是围绕小组而不是个人来进行设计时,结果就组成了任务团队。(4)内部市场化。内部市场化即是在企业网络化的基础上,让组织内部的各个单元(节点)形成自己的利润中心,这些单元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与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易,如购买原材料、产品或服务以及对外部单位进行投资等,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当然,组织内部单元的这种市场化行为必须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四、网络组织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挑战

网络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和深刻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组织还会继续再创新活动中展示其巨大的推动力量。但是,网络组织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网络经济收益递增的规律使得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竞争将更为残酷。如果我国企业不注意利用网络技术改造自己,固守传统的制造模式,我国企业将失去越来越多的顾客;如果我国企业的流程和组织还不能够适应用户动态的需求,则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

目前我国的网络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的网络化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网络的速度不快,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系统尚待开发等,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网络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与现实的其他发展要素相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管理组织形式创新方面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或者说相差不远。这就意味着,我国在管理组织方面有着更多的组织和技术的创新空间。我国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避免盲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产生规模收益的现状,改革的办法之一就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通过内部重组整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另一个办法就是强强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国银.企业组织结构演变趋势:层级制还是网络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第11篇

那么,为什么网络广告会出现如此大的落差?网络广告究竟失去了什么?网络广告业还有前途吗?仔细分析网络广告的生存现状,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首先,人们对点击率的错误认识把网络广告推进了死胡同。

人们曾经认为,网络广告的最大优点之一,就在于广告访问量的可统计性。事实证明,以点击率为依据,网络广告的效果就有很大一部分被忽视。网络广告并不仅仅在点击之后才会产生效果,当网民在看到网络广告横幅时,广告就已经产生了效果,如果一个人能够完整的看完一个4、5秒的banner,我认为他就会了解这个广告的大概内容,该网络广告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不妨做个比较,报纸广告同网络广告类似,你都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而一般人都会浏览一下报纸广告,了解其中的大概内容。这时报纸广告产生的效果同网络广告是相似的。而要求人们点击网络广告banner的前提,则需要人们在耐心看完长达4、5秒的广告后,对广告宣传的对象非常感兴趣才可能发生。这个前提条件对于报纸来说相当于一个人在浏览广告的时候,被该广告的内容、标题所吸引,花时间仔细的看完了广告的内容。众所周知,对于报纸而言,这个比例是相当小的。网络广告同样如此,点击banner条的人在全部浏览网站banner条的人中所占比例是微不足道的。笔者认为,点击率根本代表不了什么,甚至不能作为广告效果的依据之一。完全以点击率来判断网络广告的效果,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降低了互联网广告的价值。

反观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统计,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广告效果的衡量都是相对模糊的。传统媒体的广告业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传统媒体尚且如此,那么网络广告试图通过点击率来对广告效果进行统计的做法,是过于天真了。

遗憾的是,在2000年以前,网络广告一直是沿着点击率这条路走的。这种思想下诞生的网站banner广告有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它难以在狭小的视觉空间内传递太多的信息。当banner没有被访问者点击的情况下,其自身起不到什么好的广告效果。而可怜的点击率进一步打击了网络广告客户的信心。

网络广告基于点击率的思想已经走了四年,这四年间,网络广告从未进行过革命性改变。过去四年来从未进行过革新的行业标准,使得网络广告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深度,也使得网络广告的客户无法完全体会到网络广告的好处,网络广告的低迷是可以预期的。这一点,在网络经济泡沫丰富的那段时间里还看不出来,纳斯达克一跌,拂去泡沫,网络广告的真实状况就显现出来了。

其次,广告用户对网络广告还不熟悉,存在不信任感和陌生感。传统公司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习惯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网络广告同传统的广告相比,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表现形式,媒体新、运作模式新、表现形式新、计价方法新等等。这使得广告客户在面对网络广告时持一种狐疑态度,而现有的广告效果统计方式,要么统计方式不科学,导致广告效果大打折扣;要么统计数据来源不明,令人生疑。因此,在有限的广告预算下在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之间作出选择,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会选择后者。

第三,网络经济的低迷,直接导致了网站广告收入的减少。纳斯达克上一度出现几乎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股票都以几倍,几十倍的速度狂飙,尽管这些互联网公司有很多一部分经营业绩十分差劲,但股市的良好表现使它有足够的资金来挥霍。于是,大量新涌现出来的网络公司为了尽可能的赚取所谓的“点击率”,不吝大量投入广告,其比例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公司收支平衡的可能。这种状况使得互联网企业成为在线广告业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直接导致了网络广告在几年内的超高速增长,随着网络神话破灭,投资者急于收回投资并且没有谁再继续投资,网络公司的资金一下子就出现了枯竭,大量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倒闭,侥幸存活下来的为了维持,停掉广告和裁员是减小成本的最直接方法。

第四,当前网民的主体不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网络媒体的广告价值不高。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①目前我国网民约2650万,其中24岁以下的占了51.9%,30岁以下的占到了68%。大家都知道,消费能力最强的是3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而中国现在网络受众的构成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这部分人并不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这导致了目前互联网的广告价值不高,难以同传统媒体匹敌。事实上,即使在互联网最热的1999年,网站广告在整个广告市场上的份额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最后,网络媒体,网络广告还属于新生事务,在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操作方式,现有的从业人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存在不足,在很多时候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桥,在网络广告的操作方式、方法和方向上认识不足。目前国内的网络广告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企业如广告公司等,拥有丰富的传统广告经验,但是在对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的关系上,不知道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抛弃、什么需要修改。

举个例子,笔者认为,传统报纸上的分类广告就非常值得网站借鉴。分类广告是指除宣传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产品及服务项目以外的其他广告,包括征婚、挂失、书讯、祝贺、节目预告等,一般都放在中缝或者专门的版面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笔者认为,让网站来做这类广告,完全可以比报纸效果更好。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超链接,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方便的进行选择、查找和浏览。在表现形式上,网站可以图文并茂,甚至加上简单的动画,效果无疑要比报纸好的多。而据作者所知,在国内的主要门户网站中,只有新浪网在今年开始刊登分类广告信息,此外前不久中华网和搜狐网也开始有类似的栏目。将这类信息作为一个栏目并列在首页栏目导航条上,位置和效果都要比报纸要好的多。但是作者在绝大部分网站上并没有看到类似的栏目,是认为没有价值?还是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网络广告的发展契机

在目前的条件下,网络广告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优点,往往并不能体现出来,即使有,也是大打折扣,网络的速度是其中最大的瓶颈。目前的窄带网络无法承受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无法快速地传递视频讯息、音频讯息和文字讯息。商品的广告形式单调、效果差强人意,用户浏览检索时速度缓慢,根本无法体会到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媒体。无论是在信息量上、可观赏性上、速度上都远逊于电视,窄带限制了网络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宽带网完全突破了窄带的种种限制,它的出现和发展,为网络广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首先,宽带网将会使网费不再成为障碍,网络将更迅速的普及。对于国内较落后的省份而言,上网价格昂贵,不能成为像电视那样的主流媒体。宽带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一个宽带用户每月的全部使用费用在100元左右(还有下降的趋势),同有线电视十分接近。低廉的价格必将促进网络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进而带动网络广告价值的大大提高,企业将会比以前更乐意在网络上投放广告。

其次,宽带网能够进行持续的大容量信息传输,这将会使网络广告完全突破容量的限制,在表现力上达到并超过传统媒体广告。目前网络广告的主要载体是以HTML语言为核心的WEB页面。无论是传统的横幅广告、按钮广告还是最近兴起的巨幅广告,都是以WEB页为基本载体出现的。这种WEB广告容量小,能够在相对较小的容量下实现比较好的画质,但这种“较好”的画质同大容量大制作的电视广告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窄带网络上的广告根本无法同电视广告竞争。

宽带网络使网络广告的容量限制不复存在,网络广告也可以参照电视广告的模式进行制作。目前公认的观点是,随着宽带网的普及,以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视频服务会成为下一个主要的网络广告载体。在带宽允许的情况下,网站可以在正常的视频内容播放之前,先播放不同长度的视频广告;或者是在页面开辟一个适当的窗口,不停的轮流播放视频广告;可以跟现在的巨幅广告一样,定时的全屏播放一段网络视频广告;甚至可以跟电视媒体一样,播出视频新闻、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中间插播视频广告……总之,摆脱了带宽这个最大瓶颈之后的网络,其发展前景是可以任由人想象的。

第三,流媒体、VRML等基于宽带的视频技术的发展,为宽带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是宽带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催化剂。

流媒体(StreamingMedia),顾名思义,媒体文件可以在向播放器传输的过程中就开始播放,这就是“流”的含义——首先在网络中发送音频或视频剪辑的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开始播放的同时,媒体文件的其余部分源源不断的流出,及时达到目的地供播放所用。流媒体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广告中去,现在人们看到网站上的用FLASH制作的banner、button就属于流媒体的范畴。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广播;经营;新媒体

世纪之交的广播,因为自觉、及时地投身“人类第五次信息革命”(1),而在下个世纪的前景显现出光明和生机。广播以它特有的“机变”,在Internet上初露峥嵘;互联网以它不可比拟的“媒体兼容”性,吸纳了广播(有人称网络是媒体的“集大成者”;也有人称“仅就容量而言”传统媒体“在Internet面前也有河伯入海之感”(2)。

由此,广播是否就能以“媒体共存”的现状而沾沾自喜呢?是否就能以“从无新媒体可取代旧媒体”的经验而心安理得呢?这难得又是一次“狼来了”的喧嚣吗?十几年的从业感情,不会让笔者有希望广播葬身在数字化时代的意思。浅谷的学识和眼光也使笔者无力对此下结论。撰写本文的目的,旨在呼吁同仁高度重视、积极尝试、理性决断、科学实施。与其在旋涡中挣扎,不如在浪尖上搏击。

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cholasNegroponte)在其影响深远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面对即将来临的数字化时代,“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3)”。据此,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察和剖析:网广播的现状(是否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转化),网广播的经营理念(网广播究竟产出什么和如何缩短数字转化的进程)。

一、网络广播的现状

《世界广播电视参考》的资料显示: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听到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网上电台的广播。截止到2000年7月,著名的YAHOO中文在“电台”的检索字串下,已编入了15个类目和347个网站。荷兰电台的节目总监马克思说“现在有超过6000个电台在互联网上各种形式的流式音频”。(4)

(一)我们似乎正“逐步进入一个‘网广播’的时代”。(5)

实际上早在1995年就有人指出:广电系统有可能成为我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尽管尚无充分的事实来验证这一说法,但广播业的确在互联网面前有蠢蠢欲动的架势和实际作为。

特别值得作为“历史记录”的有: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逆向行为”——把“瀛海威时空”接进直播室,开辟“东广信息网”专栏,成为我国广播与网络结合的第一档节目。南海电台作为一家县级台早于广东电台音乐台在网上实时广播,显示了“Internet面前媒体平等”的特征。原广电部在1997年也组建了广播电影电视部影视信息网络中心,并把研究的课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香港电台也有“妙笔”,即建构“香港电网版”和“香港影音资料库”(内载7000分钟有关香港今昔的电台和电视制作):并用“视像光纤、三种数码制式、海外专线、镜像服务、交接中心”的技术,进行了“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香港电台网页的声音档案有电台节目录音、新闻录音、交通消息录音和流行歌曲录音等几种类型。早在1994年底,香港电台就在网上开辟了家庭版面HomePage,包括广播新闻和获奖节目,称试探性的第一阶段;1995年中加强了时事报道,增添了英语新闻,称第二阶段;1995年底试播音乐节目,称第三阶段。其长达36小时的现场直播立法局选举,在互联网的新闻直播史上可资圈点。香港商业电台与一家连锁式便利店合作,推出“全天候互网络—NEF便利网”,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资讯、娱乐和服务。

台湾有关学者认为:未来传播科技位化将主导整个广播事业的面貌及经营方式,而收音机未来不但可听还可看。广播虽属弱势媒体,但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及经营策略的推动,使之能收听兼收看,前途仍大为看好。加拿大古杰利教授在台湾的“广播经营跨世纪”研讨会上说:电脑、电讯、节目三者交集相互影响,将给传播带来巨大冲击。会上还演示了日本正在试验的“可看式”收音机。

目前世界上一些广播机构如BBC、美国之音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正向低成本电子空间进军,它们把Web看成无线电和电视之外的第三种媒体。

英国公营广播机构BBC的网站负责人公开表示,要把BBConline网站发展成电视电台以外的第三个广播频道。它们分三阶段上网,继新闻之后又推出娱乐和资讯服务,尤其是它消费资讯据说成为英国最忙碌的网站。

BBC、ABC、FOX等20个广播机构通过网络传送了戴安娜葬礼的录像。新更名的,共提供300个电台、17个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的网上直播服务。它的前身直播过一万多场音乐会和体育比赛。

美国VOA站点每周约接受25万次访问。CNN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以各自特色项目加入网上竞争。美国最大的广播网ABC公司表示,就目前而言,投资网络广播短期内不会获利,但等到能获利再投资就迟了。这一点,在广播史上有典型的教训。50年代,电视问世,当时正是无线广播的黄金时期,很多广播公司漠视电视的应用前景,认为它只是少数富人的玩具,结果痛失发展良机,而当时抓住机会的几家公司都成了当今电视业的巨子。现在,历史又给广播业带来新的机遇,就看谁能抓住它了。

新加坡政府电台把7个所属国内电台的节目和3套海外广播的节目送上网络。

(二)从建站机构,网页属权里分,大陆的网上中文电台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传统的广播媒体入网。这一类又有四种方式:1.以现行实有的频率为首页,如国际台、珠江经济台等。2.以行政总台为主页而其辖领的系列台为链接,如北京台下属新闻、经济、教育、交通、文艺、音乐、生活七个台;山东台下属综合(新闻)、经济、文艺、教育四个频道等。3.以现行播出的节目为主页,如“滑稽王小毛”等。4.以主持人的个体身份为主页。

第二类,新兴的商业公司入网。这种非广播媒体以“电台”的名义入网,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1.纯粹的经营公司,如各地电信部门开办的所谓“频道”、“广播”(官办);某信息公司、广告公司、服务公司等开办的“某广播”(民办)。2.公司与传统的广播媒体联营,如中央台与上海市信息中心合办的“经济科技信息网”等。

第三类,专业的社会团体入网。如高校的校园广播站等。

第四类,业余的火腿一族入网。国际电讯联盟(ITU)指业余电台为“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而不涉及谋取利润”。集体的业余电台称俱乐部台,网上如哈工大、福建八中等俱乐部台;个人业余电台在当今200多万个业余电台中占大多数,网上如“火树银花”、“BD4RF的家”等。在我国,年满18岁且为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拥有《操作证书》的公民均可申请开办个人业余电台。网上的业余电台因仍多为技术层面,本不在该研究的视野。之所以加以介绍和罗列,是基于:该品种在网上呈蓬勃之势且大多被网络管理者归于“电台”一类;该品种与电台的确有千丝万缕之联系且在网上有向社会、人文领域渗透的态势,其强烈的个体性质或许会使其成为未来网上个人电台的先声。说“新闻专业和电脑专业的分工界限正在消失”(6),并非虚妄之言。

(三)早期网广播的特点及构建者的认识。

1.我们在肯定早期中文网络电台的构建者的慧眼和开拓精神的同时,也应指出在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即仅仅把网广播作为传统电波广播的一种辅助手段来加以营造。事实上,无论是广播还是报纸、电视、杂志和通讯社,一旦介入网络,就已经在不自觉地尝试和构建一个不属于任何一个“本原媒体”的新媒体,不管你认识到还是尚未认识到,也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广播的网络版”、“为广播办一份全球性的、无需注册的节目报”等,都必将被证明是“光广播的早期雏形思维”;而这种认识又必将制约和束缚网广播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我们认为,在电台内部成立网络部或网广播中心,是起码的步骤。好的网络设计师、网管员将在不远的将来或已经成为如好主持人一般难觅的对象,这一职业的人数将在电台内部机构的建制中占相当的比例,其分量也会超出传统技术。

2.以传统的信息为主要内容,忽视交互性、互动性,忽视服务功能。笔者1998年接受报社记者专访时曾说:“只有充分利用因特网的媒体优势,才能使网广播在立体化、个性化、互动式、贮存式等方面有所拓展。两者相得益彰,前景诱人。(7)”现在看来,做到这一点的仍然不多。

3.我们的语言思索有时甚至不及遣词表达来得全面、精确。很顺溜地脱口而出“国际互联网”,却不曾想到“国际”与“互联网”只有如连体婴儿般地存在,才能够充分体现Internet所带给我们的“大同文化”的因果特征。广播上网绝不仅仅是发射功率的简单无限扩大,让北京人能听到南京的声音,而应该将其视作“在世界范围内communicate(交流、传播)广播文化”的惟一途径。满足于海外华人通过电脑看到熟悉的汉字码、听到亲切的乡音,再寄来热情洋溢的“伊妹儿”,实在太小视了因特网在异域传播方面潜在而强大的功能。而现在大陆广播上网无英文版的比比皆是,即便也只是简单的鼻涕性的页面装饰。但愿这只是创作者一时的疏忽或纯粹的制作力量有限,而不是观念上的失误和偏差。当然,如能有更加可靠的技术应用于网上的即时翻译(包括语音翻译),则可免去诸多辛苦。什么时候,只要愿意,我们就能读到利物浦的地方花边新闻,或让孟买人在第一时间看到杭州的社会新闻;什么时候我们的“西方流行音乐排行榜”能够真正与西方同步,网广播就站住脚了。好在西方人在这方面做得和我们一样差。

(四)商业,几乎是空白。而依照传统经营方式的在线广告根本体现不出经济效益。

在这“依然原始的数字化世界中”,我们大都在“照搬现存媒介的经营方式”。(8)我们正在或已经走向技术层面的数字化,但离文化层面的数字精神还差得很远。

二、网广播的经营理念

尼葛洛庞蒂感叹:“需要了解这种数字新文化的人,手中却没有足够的数字媒介。”而我们国家情况恐怕正好相反,办公室到处是电脑,随处可上网,但又有几人了解“数字新文化”的精髓?

理念的实现是需要时间的,但正确的理念却是要先于实践而树立的,否则实践就失去了方向。正确的理念来自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外加丰富的想象力,当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矫正。网广播的理念如今已经越来越明晰了。尽管对此有人持异议,有人干脆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借口不加(不敢?)思考。而这正是以下描述和论证存在的实际意义(如果它是有价值的话)。

理念一:别把广播当广播。

这句话中的前一个“广播”当然指的是“网广播”,而后一个则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广播。

未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网广播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应该是网络多媒体亦或超媒体的“广播”,如果它还叫“广播”的话。所谓多媒体就是声音、图像和数据的混合;所谓超媒体就是可延伸扩展、可供选择的讯息。它们囊括了“互动的”、“数字的”和“宽带的”等等所有东西。在思考时,下面这些观点是必不可少的,即:“它必须能从一种媒体流动到另一种媒体:它必须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它必须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

当你试图了解长江防汛的信息时,你不仅可以看到沿江各地、中央和国外的当日及此前的所有文字、照片、电视画面的新闻报道,还可以了解历史水文和未来水势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捐赠情况等等,通过网络送出你自己的捐赠钱物并查询其最终下落。

当我晚间坐到电脑前写作或收发E—mail时,程序会自动播放我所喜欢的塞灵·狄翁的歌曲,在合适的时候提醒有相关的信息或她的最新的歌曲等着我的垂青,如果我愿意还可以下载音乐会实况,与同好交流感受等等。

仅就上述缺乏想象力的描述而言,受众已经不只在享受一种“结合了影像、声音和数据的“声光餐宴”,而且随心所欲地从一个媒体功能转换到另一个媒体功能,从文字和图片——报纸或杂志,到声音—,广播,再到图象——电视,从单纯接收到参与。那么我们还能叫它“广播”吗?广播的特质荡然无存,只有“混合的比特”和“会变脸的比特”,而“混合的比特和关于比特的比特,使媒体世界完全改观”。

“要探讨数字化的大未来,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看媒体的本质能不能相互转换”。当我们听到一些老广播工作者大声呼吁“绝不能因为网络而改变广播的本质属性”时,说句不恭敬的话,我们犹如看到了那只“怒臂以当车辙”(《庄子·天地》)的螳螂。如果你抱着这样的理念经营网广播,那它必然是传统广播的翻版,是没有意义的,你的传统广播也会因为别人不翻版的网广播而变得前途岌岌可危。

叫“网广播”是“新媒体”也好,“第四媒体”也好,什么都好,总之就独独不能叫“广播”,否则你会茫然失措。“展望2010年,广播将会成为跨媒体、跨行业经营的整合产业新概念(9)”。

多媒体,超媒体的网广播将不再是弱势媒体。

由此,它“将为编辑工作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理念二:“实时广播”是个笑话

尼葛洛庞帝指斥日本等国把高清晰度电视作为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是个笑话”。笔者在此也要说,把实时广播作为网广播发展的方向或作为现阶段可咨炫耀的亮点,“是个笑话”。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的网广播大约有这么几个层面:

1.“小册子”层面,含“电台简介”、“节目表”、“广告节目表”、“收听率”等,就像发给听众和商家的宣传手册。所不同的只是:一个是纸质印刷物,一个是网络版的文字和图表。

2.比前一种稍繁复一些,是“几年层”层面,有个性化的主持人图片甚至是网页、互相链接的节目介绍等,犹如一本编制精美的台庆纪念画册。以上两种网广播的面貌都是极端平面化的,如果说它有意义的话,那只是把报纸、杂志的文字、图片等介质作为声音的辅助或者脱离声音而单单是一种介质。

3.“可更新的CD”层面,通过单体节目、排行榜单电波等形式,使声音成为网广播可资炫耀的特制。听者下载声音的片断和通过购买CD而拥有声音的片断,从结果来看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前者是定期更新的。我曾经参与构架、推出了江苏省首家“声像兼备”的网广播——南京音乐台,就属这个层面。

对此,构造者当然是不满意的,于是他们想到了“实时广播”。通过MediaPlayer和RealPlayer等,实现网广播的“流”技术。“大多数的媒体管理人员在思考和论及数字化的意义时,念念不忘的正是现有的东西能以更好和更有效率的方式传播。”但这只是一个阶段,如果把“实时广播”作为网广播的终结,那就大错特错了。甚至笔者都不主张过分热心于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技术的研制和更新。它是有意义的;作为从广播到网广播的转换方式,它不仅毫无价值而且会成为网广播构造思路的一个“静脉血栓”。

几乎所有研究网广播的人,都忠告“切勿把网广播办成传统广播的网络版”,但由于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对网广播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甚了了,因而说到这儿也就只嘎然而止。试想,我坐在电脑前听半导体收音机广播和听网上实时广播,两者究竟有何不同呢?后者除了额外花出上网费、电话费(彼刻我不在上网)或降低我的上网速度(彼刻我正在上网),简直一点好处都没有。后者的“比特传输”的确比前者的空中电波传输在技术上发生了转变,但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惟一的优点是,听网上广播比较“时尚”,但有谁愿意或坚持要做“时尚的傻子”呢?我们不妨重温施拉姆的“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或然率”的公式。

关键是“适时广播”对传统广播“稍纵即逝”的特征没有思考改变,对受众受三维空间限制而不得不采取的被动的接收方式没有丝毫改变。这不是传统波的翻版是什么?“在数字化的生活中,实时广播将变得很少见。”

未来的网广播不应该有现成的节目,而只有构成节目的元素或称素材。“前所未有的节目将从全新的资源组合中脱颖而出。”

比如王菲,她的所有单曲或专辑等构成了一组素材,她的所有照片和MTV、演唱会录像等又构成了若干组素材,关于她的所有文字报道和评论乃至听众的感受等是另一组,她的信箱、回复和聊天室又是一组……那主持人何在呢?不同的主持人将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不同的语音特质和语言风格,同样以元素和素材的形式存在。(那时主持人叫“导游”或“评论员”更合适。)“高新技术与广播的结合,已影响到广播从业人员的作业模式和生存状态(10)”。

谁把这些素材和元素组成一个节目呢?——受众自己。受众通过点击由这些元素和素材组成的环状网上的任一节点,通过一定的编排软件自动开始播放节目(哪怕一个节点也是一个节目,当然也可任意扩大——决定权还是受众自己)。“由于数字化信息排列的无序性,网上广播节目具有无限次的复制与组合功能,从而彻底消除广播媒体在时间上的强制性,使受众真正实现非线性收听(11)”。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智慧分布上的一场变迁,说得更准确一些,就是把部分智慧从传播者那端,转移到接受者那端”。“‘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在不久的将来,广播业者将会在传输信息的刹那间,才决定把比特通过何种媒介来传输”。“传输信息的传播业者根本不知道传送出去的比特最终会以何种面目——影像、声音还是印刷品——在接受端出现。”

传统广播所谓的“黄金时段”不存在了。

“由于数字化的缘故,全新的节目内容会大量出现,新的竞争者和经济模式也会浮出海面”——

理念三:可以付费吗和为什么付费?

先民在开发荒蛮之地的时候,只要象征性地共公顷缴1元钱就拥有了大片土地的所有权和开发权。可是当这片荒蛮之地被建设盛饭华的都市以后,它就寸土寸金了。现在,无序的网络就犹如一片刚刚掀起开发热潮的荒蛮之地,等着你去抢注,有人叫“战略抢滩”。但这种实施产权、有偿服务权等都无从下手的混乱局面还能维持多久呢?虽然“无论各国的立法体系如何规范,互联网络都几乎无法完全控制(12)”。但毕竟,世界上第一部“多媒体法”(德国)已于1997年8月1日付诸实施。新规则、新秩序将伴随着新事物的成长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当务之急是:你必须开始为网络付钱,换句话说你可以而且应该从网络中赚到钱,否则双方都没有存在的基本前提。

有人会惊呼:我现在正为上网费感到担忧呢?我不是已经在为网络付钱了吗?不是的。你所付出的上网费、电话费实际都是传输信道费,电信部门把它收走了。而电信部门与网络上的“东东”并不是一个概念。就像我们从邮局订阅杂志,只付邮局投递服务费而不付给出版部门费用,行吗?这是网络无序的重要表现之一。

电信业倒是提供了一个根据时间、距离来收费的办法,理由是你占据了带宽。而网络自身要收费的话,则会根据你获得的字节的多少,即所谓信息量的大小来加以确定。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我们是否可以根据信息的价值来收费呢?应该可以。我们早已习惯了为不同地段的房子付不同的钱、为不同品牌的衣服付不同的钱,我们迟早也会习惯为不同价值的网上信息付不同的钱。但这些费用不包括信息传输费用。

一直以来,广播业为不能像报纸、杂志和有线电视那样直接从用户那里收取费用而耿耿于怀。“不须付费,听众对于广播的态度会比任何媒介更随意”。(13)行政拨款是官办的产物,广告赞助带来了商业向人文领域无情渗透的显见的弊端。网广播直接从用户那里收取费用,将给广播业带来新机遇和挑战。问题又回去了,你该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和服务。这种信息和服务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有价值的”。

付费的意义在于:“大众传播消费范围理论的确立,可以把国民经济部门拓宽到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所有信息产业部门”。为谁付费?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性消费和应用性消费”(14)付费。

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可以给用户提供无限选择信息的机会,但不能是无限膨胀的信息。其理由,一是“浓缩信息不仅节省了信息传送的成本,同时也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而且用户不再按时间付费;二是信息轰炸“并不比开大收音机音量以获取更多信息的做法更有道理或更合乎逻辑”。“在线服务”中心的经济前景取决于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的吸引力和顾客付费的多少。”(15)

理念四:从“大众传媒”到“媒体”

大陆广播从录播到直播,带来的最有价值的观念变化是:从“大众”到“小众”、从“广播”到“窄播”。这种“窄播”面对的是“同类单位聚合”的一部分。网广播显然比这还要更进一步,它面对的是完全意义上的个体;它所发送的彻底的个人化的信息。

所谓“完全意义上的个体”,指的是该个体通过网广播消费信息时,过程是排他的,信息本身也是“隐私”的。他人想要克隆出完全等同的消费过程和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后工业时代中,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

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多样化的信息选择供某个个人消费,甚至专门向他发送他所特别预定的信息。“传播的非群体化发展意味着受众权利的一种提升,也是对个性化服务的一种尊重和适应”。而且还“大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16)“听众对大容量节目库和数量信息中心‘按图索骥’、‘点菜吃饭’,实现‘按需分配’式的个性化和单独式传播,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17)”。那么,“大众传媒将被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受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在实时瞬间,把某个节目传送给某个人,还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看法”。

叫“大众传播媒介”为“媒体”更合乎网广播的实际。

理念五:多元文化和个性化、本地化和社区化

王广播打破了传统广播频率发射范围的限制,打破了地域界限,面向更广大的受众。那么,它所传播的内容是怎样的呢?是否还要维护“大一统的媒体帝国”呢?

笔者认为,网广播传播的是具有个性化、本地化和社区化的多元文化。

本地化强调的是突出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精髓。当然无法避免文化融合的问题,但这种融合是审慎的、自然的和“优生的”,而决不是草率的、人为的和“杂交的”。“信息时代中,大众传播的覆盖面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小”。本地化是网广播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城市电台开办网广播,如果没有该城市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它的前途是令人担忧的。本地化是全球化、国际化的前提。

社区化强调网广播为社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功能。网广播不能只单一地提供信息,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服务”两个字。关于“服务”,传统广播在近20年的变革中已有所认识和作为;但“社区化的服务”,大陆的广播却一直限于自身权属本质特征而难有作为。“广播作为一种传播形式,是与‘社区’(community)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的主要原则包括“对少数群体的特殊关照、直接和普遍付费(不通过广告中介),节节目质量好坏竞争而非观众人数多少竞争”等。(18)

要注意的是,网广播提供的本土化和社区化的文化消费,摆脱不了强烈的个人化(前文已有论述)的色彩。

正是这种强烈的个人化色彩,使得网广播提供的文化带有多元的特征。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另类文化和“隐私文化”等等,和平地共生着。“百花齐放”恐怕只有在网络中才能实现。多元文化是否会灭杀价值坐标呢?不会,多元恰恰是它的坐标。

我们不妨把传统广播看做是一条河,节目内容随着时间的流失而不断以新的取代旧的方式变化着,分分秒秒、年年月月,永无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我们不妨把网广播看做是一个虚拟的无限容积的水库,它以日积月累的方式不断增加着内存。这种“累积”特征,也就是所谓的“信息贮存”——在线数据库,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网广播独特的编排方式和发送手段。

“数字世界从本质上说可以不断升级”。

最后涉及到一个问题,网广播出现以后,传统广播会消亡吗?

笔者1997年在海参威的设有赌场的漂亮的阿目尔宾馆中,赫然发现客房的墙上居然挂着有线广播的小喇叭,里面正播放着地道的俄罗斯流行音乐节目……1999年在汉城拜会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时,也不无吃惊地发现国会大厦内从走廊到部长的办公室都被内部广播站覆盖着——正说着,部长指指从头顶上传来的声音说:“总理在催我开会呢!”……他们没有内部局域网吗?我当时就想这个问题。

看来,即使在今天,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广播仍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但愿我们迎来的是“‘声播’与‘网播’互动的现代广播新格局(19)”。拥有正确的理念,掌握有效的前期经营的策略,并积极加以探索和实践,网广播极有可能成为新媒介的先声;它也应担负起媒介经营改革的重担。由此,21世纪将以一个充满诱人生机的新时空,展现在有备而来的媒介工作者的面前。

注释:

(1)转引自《中国社科院一项重点课题揭示——人类面临第五次信息革命》,《扬子晚报》1999年5月4日。该文披露了华夏出版社《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一书的观点:人类的前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以及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模拟式电子传播。而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包括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在内的各种信息作数字化处理的数字式电子传播,是第五次信息革命。它将极大地改变受众与传播者的相互关系……

(2)乔岗:《网络化生存》,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版,第262页。

(3)NicholasNegroponte《数字化生存》以后本文中未加标注的引文均出自该书。

(4)JonathanMarks“Morevarietyonvariousplatforms”,《南方广播研究》2000年第2期。

(5)张文俊:《当代传媒新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页。

(6)高钢《当新闻传播瞩目国际互联网的时候》,《华声报》(电子刊)http://

(7)见《江苏科技报》1998年12月13日第四版《上网,看广播》。

(8)唐绪军《美国报界在因特网上的经营方式及其发展趋势》,http://

(9)张君昌《媒体融合新趋势》,《南方广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0)李苗、叶继曾《广播节目形式将是无穷的》,《南方广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1)余彦君《从受众角度看网络广播》,《视听界》总第89期。

(12)刘云峰《网络波与立法控制》,《现代传播》1997年第3期。

(13)陈力丹《广播将面对“分众”》,《南方广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4)周鸿铎等《传媒经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30页。

(15)HermannMeyn《联邦德国大众传播媒介》。

(16)石长顺、吴廷俊《从第四媒体的崛起看人类追求怎样的一种传播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3期

(17)王峰《未来广播:可以预见的三个趋势》,《南方广播研究》2000年第2期。

第13篇

【关键词】网络化制造;网络技术

1.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经济面貌。面对网络经济时代制造环境的变化,需要建立一种按市场需求驱动的、具有快速响应机制网络化制造系统模式。以适应急速的变化。为了减小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采用并行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从产品初期就开始,进行分工,将各个领域的问题各个击破,用最少的成本完成最大的收益。将任务分解,寻找最优合作伙伴,进行产品制作。网络化制造将是一个革命,将制造带入新阶段。

1.1网络化制造

网络化制造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造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 构建面向企业特定需求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 并在系统支持下, 突破空间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的约束, 开展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部或部分环节的企业业务活动, 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集成, 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1.2网络化制造系统

所谓网络化制造系统,是指企业在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指导思想、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在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和软件工具的支持下,结合企业具体的业务需求,设计实施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网络化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描述网络化制造系统的一组模型的集合,这些模型描述了网络化制造系统的功能结构、特性和运行方式。网络化制造系统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描述网络化制造系统的本质特征,并基于所建立的系统模型进行网络化制造系统的设计实施、系统改进和优化运行。通过对当前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现代制造企业的组织状态包括以下几种:独立企业、企业集团、制造行业、制造区域和动态联盟等。针对不同组织状态常见的网络化制造系统模式为:面向独立企业、面向企业集团、面向制造行业、面向制造区域和面向动态联盟的网络化制造系统等五种模式。

2.国内外现状

飞机是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产品构型众多、零件材料和形状各异、内部结构复杂、空间紧凑、各类系统布置密集以及零组件数量巨大等特点。一架大型飞机研制,需要全球协同,零部件供应商数千家。从飞机的整个研制过程来看,即从顾客对飞机提出要求开始,直至飞机设计、制造、交付出厂以及投入航线后的服务工作,飞机的研制过程是一个全球性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有基于能覆盖全球的、完整的数字化网络信息系统才能研制出现代的大型飞机,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公司都无一例外。

2.1国外现状

(1)1995年洛克海德·马丁航空公司建立“制造系统的敏捷基础设施网络(AIMSnet)”,利用国际互联网支持和管理敏捷企业的供应链;美国通用电器研究和开发部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网络(CAMnet)”建立于1996年,它通过Internet网提供多种制造支撑服务,如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加工过程仿真及产品的试验等,使得集成企业的成员能够快速连接和共享制造信息。这些网络主要为大公司成员和客户提供服务。

(2)波音公司在全球协同环境GCE中使用DOORS IGE-XAO、CATIA V5、DELMIA V5、ENOVIA 和Teamcenter等不同软件作为产品建模和数据管理的工具ENOVIA包括SmartTeam、LCA和IPD系统作为在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数据管理软件并用来构建逻辑相关的单一产品数据源LSSPD(Logical Single Source of Product Data)。LSSPD使波音787飞机不仅具有完整的几何数字样机,而且具有性能样机、制造样机和维护样机。便于波音公司与分布在全球的合作者,能顺利地进行产品各项功能的协同研制工作。

著名的JSF项目(新一代联合攻击战斗机)的研制,完全建立在网络化环境上,采用数字化企业集成技术,联合美国、英国、荷兰、丹麦、挪威、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几十个航空关联企业,提出“从设计到飞行全面数字化”的产品研制模式,用强势联合体来化解风险。

2.2国内现状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部于1999年3月将“网络化制造在精密成形与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及示范”课题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该课题是以模具行业为示范。

“十二五”计划建成国家制造资源网,建立一批应用示范系统,为提高制造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制造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框架、系统框架、实施方法与步骤以及推广应用经验。

面向工程过程的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发展迅猛,国家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制造业的计算机软、硬件条件和数控加工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面向制造业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数字样机技术、各种性能仿真工具软件发展快速,并走向通用化、标准化;面向制造业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逐步具备多层次体系结构、灵活的数据流程控制、多级安全管理和配置的组群(团队)工作模式,使信息集成快速跨跃到过程集成网络化。

3.总结

网络化制造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模式,集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为基本特征。打破了地域、规模、技术、设备、人员等问题,实现了产盘的异地设计与制造、网络服务、网上数据共享和网上培训等,网络化制造作为重要的制造业信息化手段,必将为我国制造业全面提升,实现跨越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实现“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科]

【参考文献】

[1]范玉顺,张立晴,刘博.网络化制造与制造网络[J].中国机械工程,2004,(19).

第14篇

关键词:网络;消费;现在;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消费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网络消费的较低约束力、较高风险。因此,本文围绕网络消费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一、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者的人数不断增多,网络市场交易金额不断提高,网络购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电子邮件作为人们在互联网上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涉及了很多信息消费内容,例如:经济信息、新闻信息、娱乐信息等,这类信息受到了很多网络购物用户的青睐。网络购物用户生活环境不同、经济背景不同,网络购买能力也不同,但是近年来,某些低收入的网络购物用户从网络购买产品的过程中,依然乐意在网络上支付具有高风险的产品费用。根据大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消费主力军为男性,大多数人地处发达地沿海地区,同时具有较高学历。虽然男性在消费比例中国占据57.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网络消费力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出发,我国网络消费的最大特征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网络用户购买产品。

随着我国网络市场的发展,精分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网络市场的产品不仅仅包括物质产品,还包括服务产品,例如:我国旅游企业的一条龙服务,网络用户通过在旅游官方网站上订票,系统将自动推送周边餐馆信息、机票信息、住宿信息等,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为游客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服务产品市场交易量呈正增长趋势,在网络消费市场项目比例中不断加大。相比实体店价格,网络市场产品价格更低廉,这也是很多消费者选择网购的原因。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系统操作,将网络产品进行对比,可以有效降低网络产品的购买风险。在实际生活中,实体店铺的经营需要每个月承担地面租金,而网上开店能够降低商家的大量经济成本,时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网上开店的方式。

二、网络消费发展策略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消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由于我国网络消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网络消费的良好发展。为了促进社会的需求,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政府必须不断整治网络消费市场,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使网络购物市场更加规范化。

1.完善网络市场法律体系

我国作为法治社会,对网络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能够有效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的网络机制能够保障网络市场的规范化。不同于实体店铺,网络购物市场具有很多特征,涉及内容较为繁杂,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当前网络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同时,对于侵犯网络用户权益的单位或人员给予处罚,从而保障网络购物市场的良好运行。为了保障合法经营商家的利益,对于故意损害其名誉的竞争商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处置力度,同时重视消费者的权益。政府应设置相关工作人员,对网络购物市场进行在线监管,一旦发现消费纠纷问题,应及时处理,从而建立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

2.品牌化经营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产品品牌,更青睐购买著名品牌的产品,例如:NIKE、Adidas、Gucci等,因此,良好的品牌口碑能够促进网络商家的未来发展。知名品牌具有的特征包括:产品质量高、服务质量好等,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在网络购物市场中,知名品牌应重视两大品牌的建立,即自身品牌建立、网站品牌建立。

3.网络商家促销策略

网络商家作为销售产品的主要供给主体,对于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相应地对策,从而提高网络店铺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化效益。随着网络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入v网络店铺,为了增强自身店铺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商家应制定促销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商家必须保障打折后的价格低于实体店铺的价格。在实际经营中,某些网络商家凭借“打折销售”的称号,对店铺产品进行销售,但产品价格高于实体店铺的价格,欺骗了消费者,导致这些网络商家的信誉度不断降低,给网络商家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商家可以定期举办的促销活动主要包括:抽奖活动、积分活动、打折活动等。其中,网络商家最常运用的促销方式为积分活动。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家产品,积累一定的购物分数,当分数达到商家设定的数值时,消费者可以兑换相应的物质产品。网络商家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能够增加消费者对其店铺的浏览量,提高网络店铺知名度,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4.网络商家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网络用户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面临的网购风险主要为产品质量、产品运输安全、售后维修等,这也是当前网络购物市场中的存在问题,阻碍了网络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网络商家必须不断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及时解决网络消费者的问题,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同时,网络商家应重视与快递企业的良好合作,保障产品运输途中的安全,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需求量大。网络消费已成为广大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费方式。由于网络购物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网络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网络市场的法律体系,网络商家应创新促销理念,从而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方丽.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3.

第15篇

关键词:网络现状;安全防护;信息化

前言:

淄博市第一医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目前的局域网主要是服务HIS和电子病例,网络始建于一九九九年,外部的交换机基本上是光纤连到服务器,但是没有一条是通过专门的管道井进入信息科的,也就是外部的步线是一片混乱,加上影像系统,检验系统的加入,网络功能是提高了,但都是各自的服务器在单独支撑,没有融为一体。医院的登录服务器是HPDL380G6,由于各个系统都是单独的,所以造成了电脑的大量浪费。虽然目前正在建一个标准化机房,但没有整合资源,所以也只是机房漂亮点而已。和目前国内很多大医院相比,我院在网络设置方面是相当落后的,如何让我院快速走上信息化道路,是信息部门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本院网络信息建设的落后直接制约了医院的规模。

伴随着全世界范围医疗科技事业的进步,医疗信息化早就进入了各大医院。作为一门具备高科技含量的学科,在信息化方面的要求相对其它行业更高。医院的信息化在经历了单纯的单机操作、局部的网络化、整体的网络化几个阶段之后,一直是走在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前列。

    淄博市第一医院当前一所三级乙等医院,在网络信息化方面建设相对落后,

这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在规模、工作效率、信息查询、资源共享等各方面。因而

必须通过领导带头抓,聘用网络工程师和加强对本院工作人员的培训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整合应用服务器系统,把医院的各部门紧密联系起来。

目前本院的情况是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服务器,自成系统,而且各系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导致需要更多的电脑来维持运转,完全没有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并增加运营成本。有效的整合服务器系统,统一在机房一个部门,由单独的网络工程部门安装调试,搞一个本院的综合信息网,各科室需要提取信息时只要按一下自己的电脑就一切都解决了,这样做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整改风络步线,便于维护。

    目前医院的网络步线非常混乱,各部门有各自的路线网,而且大多裸露在墙体外面,混在一起,不利于维护。通过管道井,合理安排网络步线,做好标记。这部分由专门人员统一施工管理,也便于以后日常的维护。

3,扩大医院网络服务需求,信息查询方便快捷。

目前在第一医院的局域网主要是服务HIS和电子病例这两部分。建立起全院的网络信息服务器之后,将会扩大医院网络服务的需求。从病人入院的第一步起:挂号、看诊、取药、检查、治疗等各个方面,全可以从一台电脑上反映出来,真正做到全过程、一体化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医生和护士的信息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个行业的科技的含量非常高,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时刻要坚持学习。好的网络服务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帮助,从而提高医院的医资水平。

4,加强工作人员网络培训,提升信息网络使用效率。

这部分工作可以由信息部的人员来任职,定期组织培训班,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计算机知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在网络使用上的效率,为医院便捷工作铺平道路。

二、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整合后的医院网络包括内网和外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出现了。医院内网包含各种收费服务器、病区管理服务器、药房管理服务器、PACS 及Web 服务器等,这些数据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因此,保护内网服务器免受外网病毒及黑客程序的攻击破坏,保障医疗数据安全,通过合理规划,让医院各科室人员合理使用网络,使信息管理智能化,是当前医院存在的和即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医院是人流密集地区,数据的发生和使用量也非常大,每天系统内会产生大量病人各种费用情况、检查情况、临床医嘱资料、护理日程及电子病历等相关重要数据。很多数据关系到病人的身家性命。因此,保障医疗数据的安全首先就是要要保证网络信息服务器杜绝受到外网的攻击。

1, 防火墙设置刻不容缓。

设立了内网和外网这后,在内网和外网之间必须要配备防火墙和防病毒墙等相关安全设备,用来保障内网的绝对安全;对于有些保密网络,甚至要与外网达到物理隔绝的状态。目前比较强行的网络物理隔离产品就是网闸,网闸最早出现在美国军方,用其解决涉密网络与公共网络连接时的安全。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金融、医疗等行业强大的潜在安全需求使网闸在我国快速兴起。

2,用网闸来隔离病毒的入侵。

网闸就是一种带有很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在医院的内网与外网中间,通过两台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这种数据交换独立于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逻辑连接、信息传输命令、信息传输协议,也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流通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而且对固态的存储介质只有“读”和“写”两个主要命令。因此,网闸在物理上起到了隔离、阻断潜在攻击可能的连接的作用,使黑客没有办法入侵,真正实现了网络的安全。

同时,医院每个部门医务人员上网前要进行身份认证程序,分组进行管理,因而实现了适度的、可控的内外网络数据的有效交换。另外,对医院数据主服务器、PACS及电子病历等重要服务器也全部实现了隔离,防止外网黑客的进攻。网闸现为世界上内外网安全隔离的必备产品,配合病毒防护的相关软件、防火墙软件等传统网络的安全防护产品,对于防护外网安全效果显著。

3,安装针对外网的入侵检测软件、针对内网的监控管理软件,防止黑客攻击。

网络软件的能时更新要跟上病毒发展的速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有不断的升级我们医院的防病毒入侵管理软件,才能及时阻碍各种故障的发生,保证医院各种秩序的正常运行。降低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结束语:

我院目前在计算机网络设备上相对落后,要充分整合资源,提升我院相关方面的硬件和软什设施,加强医务人员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相关培训,对网络信息管理按照全员的、全过程的、系统 化的管理,建立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医院的整体网络安全、稳定、可控的情况下,把我院改造成现代化的医院。

`

参考文献:

[1]顾海华,张刚.等.医院信息安全建设.中国数字医学,2007,2(7):50-53.

[2]李包罗,等.医院管理学信息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