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思想观念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梁

在我国十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二、小学教育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表现

小学学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加上他们的模仿天性,对接触了的各种思想进行模拟和学习。其中好的思想观念对其德育发展和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坏的一面则会使得小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让人失望。而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独立的机械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单纯的常规教育教学很难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此外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没有参杂德育教育就很难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实施。而且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视的,因为学生没有其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容易学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现问题。而有的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态度不够和蔼,生硬灌输或者强制限制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当,小学学生很难在不完善的思维能力下掌握各种教师讲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很多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紧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也不可能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重要人物,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在交流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三、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统一性分析

小学常规教育教学包含了众多内容且有很多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常规教育教学能和德育教育统一进行时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德育教育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用单独的科目给学生进行品德及思想观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实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学生在课上容易出现乱动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在课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动,告诉学生上课下座位是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应该做,这就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有些小学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成知识应对考试,把原本的德育课堂用来进行数学等应考科目的教学,这种将德育教育忽视的行为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德育教育和应考知识统一的课堂,需要客观分析了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真观测学生在日常学习等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发挥他们表现好的一面,然后根据各科目实际教学的一些技巧引导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沟通,做出行为表率。

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的教学教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融合语言、趣味的插画、故事、寓言等鲜活的材料的教材,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观念,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插画、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先进的一面就能培养起学生融入学习、发展政治思想的习惯,也就是在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学生开展情境探究活动。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分组。教师通过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小组快速凝聚起来,然后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叶茂的现象,引导学生外出锻炼的同时学会观察,树立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这样就把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进行,学科教学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用师生情感做德育教育的纽带

小学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品德锻炼和情感知识教育展开,借用教师经验等的引导促进整个教育行为。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师生合作学习成为了潮流之一,这能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建立亲切的情感纽带,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锻炼自己意志和品德。当教师的权威现象一去不复返,当师生间的情感合作成为常见现象,那么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很好的引导,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或者锻炼过程中成为思想引导、辅助者,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品德。小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观念及行为问题,才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展开合作,提升其品质和德行。

(三)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德育督导系统

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系统,而是应该从他们的家庭开始,然后学校系统和家庭督导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把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针对学生品德缺陷,综合家长意见,制定详细的督导系统,确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中学会从小事树立德行,从生活锻炼德行的思想观念。比如:学生和家长都教导孩子要尊敬老人,他们才会在公共场所为一些老人服务。

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保证,也是小学学生在未来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学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身心的纯洁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鲜活的教材、生活经验构成的德育环境,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家校联系起来,用良好情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督导体系建立。尽管学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推进困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用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参考文献

[1]过敏慧.林晓.“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08).

[2]周永霞.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2010(26).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思想观念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

在我国十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关键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做到不蛮横、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生离开家到学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师,在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的时候会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就像无声的教育一样,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放下戒备,提高教学的成效.

2.2 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离不开道德教育,教师也只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逐渐融合在知识载体当中,才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个学科中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的相关道德行为,学科内容的不同也渗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情趣,而小学数学则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相关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我们的小学历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爱国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也就会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2.3 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家庭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度过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家庭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就没有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教师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先了解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家庭和学校互相了解之后,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小学又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领会时期,小学德育的成败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与否,同时也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紧相联,要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小学是学生刚刚接触教育的阶段,而德育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过敏慧.“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 2014.3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教育 重要性

近些年,现实生活中一系列道德沦丧的事件使人感悟到现在社会人情的冷漠,道德的缺失已逐渐渗透到成年人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中,青少年做为社会未来的思想主导者,要从小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育,因此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德育是中华民族灵魂,是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引路明灯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年多年历史文明古国,集聚传承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善、崇德的良好品质,是我国在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师和家长忽视。学生心灵是纯洁无瑕的,小学阶段是起步阶段,所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就是重中之重。三字经中第一句话就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少年儿童的思想不是天赋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这一阶段他们容易受到正确的引导,同时也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要使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德育教育成为人生初级阶段的指路明灯。

二、德育教育是其它教育教学事半功倍的催化剂

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对其它各学科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使学生自己能够辨别真、善、美、丑,能够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能力。表现在其它社会活动方面,就会习惯性的朝着好的方向、正确的道路延伸下去。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抓好德育教育就是抓实未来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小学生作为一支传承中华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生力军。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融合,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让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四、正确的道德观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重要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53-01

德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按照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变革,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了德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在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上也得到了提高。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心理结构、情感结构以及认识结构,制定正确的心理策略,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教育。在语言知识的机械学习以及操作中,注入了情感的交流,同时以小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实际出发,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的心理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丰富教学,例如在比赛、游戏、唱歌以及表演中可以拓宽有限的课堂空间,从中传递情感的体验,开发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情感品质。例如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礼貌语言"I'm sorry"、" It is nothing",在课堂中创造良好的情境教学,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Tituation:放学后,Marry和Tom约定晚上六点一起去Linda家里做客,只有Marry按时去了Linda家,Tom六点半才到,此时Tom该怎么说呢?

Guide:Tom:Sorry,I am late.I am sorry to bring you so much trouble.

Linda:That is all right.

Tom:It does not matter.

通过情境表演,在培养学生礼貌的过程中,可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Tom因为家里有事迟到了,当表示歉意的时候,Linda和Tom都表示谅解、没有关系。在这种场合中,小学生在注意语言运用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由于小学生处在思想的启蒙阶段,心智不成熟,自我意思比较强烈,不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在学习以及生活上都缺乏自主性,同时在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必须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展现不同的精神文明内容,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

Tituation:当9月10日教师节到了的时候,学生们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Guide:student:Happy Teachers Day.

Teacher:Thank you and good luck.

在这个情境中,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小学生形成了关心老师、爱护他人的良好习惯,丰富了小学生们的感情世界。从整体上来讲,在情境表演中可以培养小学生喜爱节日、热爱学习、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可以让学生知道做错了事就应该道歉"I am Sorry(对不起)",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就应该心存感激"thank you"(谢谢你),同时接受别人表扬以及礼物时,更要要说"thank you(谢谢你)",在过母亲节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并附上祝福语:"The world is only a good mother.I love you! Mom.(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爱你!妈妈),让小学在生活中感受英语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一颗赤诚、感恩之心,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体验心灵上的快乐。

3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小学生教育的关键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及整体教学法,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教学,从而将小学生的认知活动以及情感体验进行巧妙结合,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以及互助的品质。

Tituation:当Jo手划伤了,处在一边的Susan、Cindy和Connie该怎么做呢?

Guide:Susan:I'll take care of him.

Cindy:I ask for help.

Connie:I go to the teacher.

在这个过程中,Susan、Cindy和Connie分工合作,首先Susan在现场照顾Jo,其次Cindy去寻求同学帮助,Connie去汇报老师,三个人之间进行了完美的配合,从而成功帮助了Jo,培养了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小学生教育的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不断穿插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寻找答案以及攻克难关。

Tituation:当Angal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时,教师该怎么说? Guide:Teacher:I believe in you.

student:thank you.

在这个情境中,教师通过鼓舞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树立学习的信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合作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新会.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导报,2013(01).

[2] 范晓君.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5).

[3] 苗京华.浅析小学英语教学和德育教育[J].民风(科学教育),2013(02).

第5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27

德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而知、情、意、行指的是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在小学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科学教育

现在的教学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大部分教室都有多媒体。而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图片、应用题等资料,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我便根据其内容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课程的不同时刻,渗透文化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这就相当于少砍18棵大树。如果我们学生每人每个月回收2千克废纸,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如果按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一吨的废纸来计算,我们全校24个班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砍多少棵大树呢?通过启发、感悟、计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不仅生动了课堂教学,还在理性的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浸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能从小培养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实践活动是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例一题、一表一图,适时适量、自然地进行渗透。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图形和会计算面积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教室、操场等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计算出面积。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和小M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强了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既让学生认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增加了集体责任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再如:在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练习:“我国运动健儿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数为20块、36块、52块,要求制成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解题,而是让学生仔细读题,接着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许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步飞速,紧接着我就说我国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感到无比的自豪,你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国争光。结果,所有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也是十分认真仔细。

三、利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有很强的严谨性,而这一理念应贯彻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对数学教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一定要在小学生中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记忆牢固深刻。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间接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涵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的精神。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第6篇

一、结合数学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构成渗透德育教育

虽然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发现很多知识点本身就包含有德育因素,所以我们要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学习“圆周率”这一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有关事迹,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再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练习也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们对于练是兴趣索然。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喜爱游戏,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并保持住他们的兴趣,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紧扣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使德育理论系统化、具体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采取转化法。

所谓转化”就是指将未解决的或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途径转化为已解决的或易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最终使原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方法原则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以及圆柱圆椎的体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再如,教学正、反比例的知识时,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对立统一和联系、转化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这些都是运用转化法能达到的。

2、采取对比法。

所谓对比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逻辑联系,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由此及彼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不光以教材为基础,必要时还要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德育活动,使之相得益彰。

3、采取联系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时,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们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北京和台北之间的图上距离,算出实际距离。使孩子们了解北京到台北的实距距离与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差不多远。我在此结合台湾的局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一节数学活动课《节约能源》可以联系自然知识――能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三、结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六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使学生了解到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数量的巨增所涉及到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建议。通过调查使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四、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又如,很多老师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都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四、结合训练渗透德育教育

第7篇

一、课前德育的渗透

在组织教学、新课导入环节上适时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在课前三分钟,我会结合课文中的知识及实际情况给学生讲些具体事例,用浅显易懂的话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如在学习完《童年的发现》这课时,我告诉学生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为了让自己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就该珍惜它,让每一天都开心、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就像我们刚开学时学习的课文,今天就不可能再重新学习它了。现在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学习时我们就要专心愉快地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课前三分钟时,我有时也让学生讲小故事,并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获益匪浅。教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们班的学生对爱有了正确的理解。他们已经渐渐明白老师对他们的批评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爱,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接下来我让学生围绕着爱,写篇作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彝族学生,他叫日约子,他在文中写到:我的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点名和特别的“关心”,我在心里恨透了老师,认为老师不爱我,学了这课,我才明白,我误解老师了,老师是爱我的,只是这是严厉似的爱。我在评语中写到:谢谢你明白老师送给你的这份爱!正因为席老师关心你、爱你,所以我知道你的不足之处。希望在老师的关心下,你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一名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健康又积极的学生。从此他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尤其在作文方面进步特明显。

三、教学日常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引领学生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才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每周一我都提醒学生,无论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如果你不敢当面给席老师说,你可以选择打电话、发短信、写信或写纸条的方式告诉我。结果许多学生都选择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告诉我他们心中的疑惑和困难。

有一个彝族女生叫马阿依,她是留守儿童,属于学困生。有一天她把银行卡带到学校来,不小心丢失了。第2天下午,她才发短信告诉我。我首先在语言上安慰她不要着急,然后问她卡是否有密码,她说有,于是我让她带上户口本到银行去挂失,这样别人拿着卡也无用。第二天去上课时,问她事情办得怎样,她微笑着告诉我一切顺利。之后我发现她学习用功,每次语文听写生字和词语时,进步特大。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我班有一名彝族男生叫阿苏小平,他的父亲已故,母亲在坐牢。有一天他打电话要请3天的假,我问他有何事,他吞吞吐吐地告诉我要去看妈妈。听到这里,我以温暖的口吻告诉他:你现在已经读五年级了,长大了,是个懂事的男子汉,去看妈妈时,要多带些妈妈喜欢的礼物,多说些安慰妈妈的话。同时让他转答我对他母亲的问候。他兴奋地说了声:谢谢老师!当他再次进入教室后,我看见他脸上的微笑灿烂无比,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增多了。在我选他为小组长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让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第8篇

1 .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2. 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2.1 德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能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小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2.2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

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3.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在学生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3.1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

3.1.1物质层面。教师应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3.1.2精神层面。体育教师应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进行模范评比,以及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3.2优化课程进程。

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3.3课外活动安排。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3.3.1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如运动会中会培养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养成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

3.3.2教师应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3.4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4.结语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永洪.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与杂志,2007,(7).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26-01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和行业需求的增加,再加上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关注及投入的提升,使得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及力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景象。

1.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直以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然而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还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劳动观念差以及贪图享乐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艰涩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路及主要原则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的德育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1 德育教育要坚持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展的时机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

2.2 德育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职生的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还有教师本身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学生,是德育教育更有效果。

2.3 德育教育应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中职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2.4 德育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

2.5 德育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中职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中职生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3.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生源复杂及招生范围受限等问题。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等因素,使得大部分中职生入学时就普遍存在行为自制力差、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等现象。尤其近几年,在生源剧减和外流的因素影响下,职业学校不得不把招生的门槛降低,虽然看似对扩充学校招生及增加学生人数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也给学校的管理、教育或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增多。从我校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因为以往种种原因,一进校就有抽烟、喝酒、赌博、打架、说谎、谈恋爱等不良行为及习惯,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更有甚者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导致在校内或校外做出一些违反学校校规甚者是违法的事情来。给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b、以前的人生经历和学习经历所带来的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一些学生在中学甚者是在小学时期,由于长期家长不在身边而缺乏必要的管教,导致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后因缺乏升学等压力,学习上越发不主动,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厌学情绪越发明显,再加上不同程度受到他人的冷眼或歧视,致使他们疏远老师,远离同学,甚至自我封闭,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家庭亲情不和。更有甚者还把老师、家人、同学都视为敌对对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难。C、社会的歧视。由于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中职生管理制度相对宽松,使得部分中职生的行为表现出学习差、素质低以及品行差等特点,从而让社会对中职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甚至是歧视。这样最终导致了中职生对学校,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而使得部分中职生表现出“自甘堕落”的行为。

对策一: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再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教师或班主任在校园内多组织各种大型或班级文体活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活动中去,减少个人思想和行为的空间和范围,从而增强学生的班级甚至是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另外,学校的老师要积极和学生多沟通多了解,从学习上或是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长处,在适当的时候多让这些闪光点和长处有机会发挥出来,教师甚至学校及时给予相应的表扬和肯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此外,学校还得时常开展劳动竞赛、内务评比以及操作技能等赛事,让学生参加各种劳动活动或比赛,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最终达到扭转甚至改变学生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第10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重要性

1.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处于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不断模仿外界的时期,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对错辨认能力,因此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首先,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小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人格素养,德指的是品德,更深入一点来说便是美好的心灵培养,安全意识则是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东西,很多大人还缺乏一些安全常识,更何况是年龄尚小且心理还未成熟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小学生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和班主任接触,因此班主任在这样的阶段下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常识,按到一些正确的行为并去模仿,便能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教育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班主任在对同学们进行德育和安全教育时也是和他们交朋友的过程,班主任和他们站在同等位置上,不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让同学们学习、和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生们乐于玩耍,在此过程中还能愉悦他们的身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2.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教学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德育和安全教育只是其中的两项内容,当然其目的是加强小学生们的个人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但在此方面很多班主任侧重点抓的不太准确,一方面有些班主任只抓德育,忽视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又则是过于注重安全教育,没抓好德育培养工作。再者,教育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一起参与互动的过程,包括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指导,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本质应当是从行为培养提升到思想认识的过程。总的来说,德育和安全体育教学整体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德育教育方面,很多小学的班主任设置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的教学目标华而不实,老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主导者,若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学习新时代下的德育教育方法,就会降低教育成效,造成小学生在接受过程中把握不了真正的学习含义,德育目标设定得太偏或者太高,不但影响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开展,更容易打击到小学生的自信心;第二,在安全教育方面,小学班主任没能结合现代的安全危险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安全内容几乎和以往的安全教育环节相差无几,很多小学班主任没有及时更新安全观念,在安全防范技巧的教学中也没有体现出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在危险事故的处理上也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导致一些安全操作的实效性不大,小学生们也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一些危险源发生了改变,若班主任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科学的安全教学改革方案,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班主任的一些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学校和小学生们的家庭若不能有效地沟通配合,也不能取得很好德育和安全的教育进展,此外,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也会影响到小学生们的思想观念。

3.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

3.1班主任要加强和小学生的交流,做好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课程建设。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还不是很强、在心理方面还是容易受到同学以及老师、家长影响的,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及安全教育时,应当掌握好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技巧,既要能够有效地带动同学们的学习气氛,又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要能让小学生们具有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危险防范技巧的教学中,小学生们出现错误时,老师要及时以鼓励的语言加强学生的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幽默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相关训练,班主任要能在走到小学生们心中,让他们以老师为榜样,学习正确的行为理念。

3.2班主任应当改变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德育和安全教育。班主任应当借鉴现代成功的小学教学模式,利用设置教学情境、游戏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小学生的想象思维,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经常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安全竞技比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3开展德育和安全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很多小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安全常识和德育理念,因此学校方面可以多举行一些关于德育和安全的活动,例如德育讲座、安全知识竞猜等等,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班主任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合适的思想引导,让小学生建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工作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来春旭.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2]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6(01).

[3]海力切木•阿不都热木.班主任有效工作方法略谈[J].赤子(上中旬),2015(20).

第1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教学;重要性

一、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概述

(一)何为素质教育舞蹈教学

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是面向国民的教育,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舞蹈教学的受益对象是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前,舞蹈教学重点在于培养专业人才,舞蹈这门艺术教育依旧面临普及性的问题,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有教无类的艺术教育,是所有学生享有的权利;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育,在专业舞蹈院校,为的是培养舞蹈演员,而普通学校的舞蹈作为一种教育的艺术手段,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思维,能够在活动中丰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力求在过程中培育学生素质修养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的次数减少了,创造的机会增加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创作的乐趣,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现状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我们的舞蹈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们传统舞蹈观念有所转变,开始看到舞蹈的素质教育影响,在小学学段中,过半的学生对开设舞蹈教学有所期待,还有少数学校出现了在编的舞蹈教师,但舞蹈教学在普通学校的发展还有上升的空间,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为了管理学生,课堂气氛紧张;其次,是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学校的舞蹈教学由体育或音乐老师来完成,有失舞蹈的专业性,在学校的监管方面,管理者对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普及性认识有限,在教师教学的奖惩和管理方面有待提高。针对以上现状,要优化小学舞蹈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发挥舞蹈教学的作用,营造课堂的艺术氛围,教育者要明确自己的课堂角色,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以保持学生课堂积极性,更需要管理者增加对舞蹈教学物质和精神方面支持,组织互动式的舞蹈活动,引进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舞蹈教学的魅力。

二、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一)小学学段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地位

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具备自己独立的性质和任务,其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品德素养和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对公民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是进行中等教育的基础。从国家来讲,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小学学段的教育必须是基础教育且区分于专业教育,其教育内容应该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素质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德育作用

舞蹈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一种力求在过程中使学生达到身心合一的教育,是能够潜移默化地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舞蹈教学在德育方面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及培育良好品德,学生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可爱,大胆好动,舞蹈教学正是通过身体进行形象表现的艺术教育,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生动有趣的舞蹈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其次,舞蹈教学内容往往带有故事性和深刻内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通过了解传统和国外的舞蹈种类,学会尊重文化差异性和多元性,这无疑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舞蹈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涉及集体表演的环节,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为集体、他人着想,通过一次次的排练,又能够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所以,舞蹈教学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智育作用

舞蹈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有律动地充分展示肢体,协调身体各部分,积极进行视听觉的结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智育中对学生技能的塑造过程。首先是对学生观察模仿力的培养,例如教授音乐课程《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创编,基本的动作语汇就需要学生在自然中进行提取,学会观察是模仿的前提条件,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观察模仿的能力;第二,舞蹈教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表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示范动作,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编,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能够增加学生的表现自信心,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创造求新思维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培养;第三是舞蹈教学对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作用,一个舞蹈作品的完成有时需要小组合作,当大家的思维火花碰撞时,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所擅长的部分,这样的一次次合作中,便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体育作用

这里所提到的“体育”,不是在讨论课程中的体育课,而是指对学生身体包括意志力的培育作用,素质教育舞蹈教学不是所谓的“四肢发达”的运动,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产物。儿童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小学舞蹈教学通过丰富的内容,有趣的形式为学生身体锻炼提供了机会,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四肢包括肌肉进行合理规范的训练,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更能让学生在仪表仪态方面获得优势,除了对学生身体的外在作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舞蹈教学中有一些代表性的动作需要反复练习,他们必须付出艰辛和努力,一遍遍地排练,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苦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美育作用

1.舞蹈美育理论的发展

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乐论”。这其实算得上是“美育”的早期形态了,在孔子的“六艺”中,认为德育教育离不开礼乐,并倡导“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宋代之后,人们对曲解了舞蹈的美育功能,直到明代朱载堉开始呼吁恢复舞学,乐舞美育开始重新回到正轨,王国维先生在1903年提出“美育”概念,这是我国第一次将西方美育理论引入中国,强调完整的人不可缺少真善美,同样看到美育作用的是我国第一代教育家先生,他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直接阐释了舞蹈的美育意义,舞蹈是有内部冲动,不被约束的运动,要在合乎节奏的运动中体验舞蹈。他们的美育观都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剧作家席勒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席勒看到人们被工作束缚,没有自由,人的本性被印压在职业中,基于这样的现象,席勒提出了“游戏冲动”的理念,认为人的本能是追求快乐的,当人们需要快乐的时候,游戏冲动就产生了,具有“游戏冲动”的人,必然是愿意亲近艺术的,席勒利用艺术的游戏冲动因素,使人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原本严肃的知识,席勒说:“快乐的无规则的跳跃变成了舞蹈。”舞蹈为人们带来快乐。舞蹈美育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而审美是成为理性的自由的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四肢自由而一致的舞蹈美育是造就人们幸福和完美的重要艺术途径。

2.从美育角度分析素质教育舞蹈教学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离不开一个“美”字,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更是精神世界的升华过程,目的是追求完满人格,让人们体验生活的乐趣。美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的美育影响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教育因素:首先,舞蹈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之“美”,舞蹈美育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肢体,认识自己的身体,学生编创的动作必定是基于他的本性的,这是自由的四肢和本能的意识的统一。舞蹈教学通过多样的身体展现形式,多重的情感空间,在与自我,他人的交流中,使学生达到身心合一的思想境界,舞蹈因为具有这样的艺术特殊性,在最初只是改变人的外在,后来不知不觉地完善人的内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美感,提升审美水平;其次,舞蹈教学能够带领学生爱好“美”,要成为真正具有审美的人,必定是在继承共有文化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自我,即人的审美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影响和熏陶。舞蹈教学具有生动独特的美感体验,学生在创编和欣赏他人的舞蹈作品时,实际上实在进行审美活动,通过不断提升审美水平,使学生能够看到“有趣”的世界,舞蹈教学在引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去观察世界,通过舞蹈教学升华人的内在世界,成为真正热爱“美”的人;最后,舞蹈教学的重要特性在于能够创造“美”,舞蹈教学首先是开放性的课堂,学习交流的氛围是“自由”的,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的作品都是原创的而非是老师教的,在探索和求新中,不断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此时老师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就能产生“美”的作品,这也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创造性是区分于传统教学的最大特征。

第12篇

关键词:课程;音乐;作用;智力;审美;德育;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49-02

当下,很多小学生都反映,本应是学生最喜欢的、充满欢乐的音乐课对于他们来说却如同鸡肋,“上之无味、弃之可惜”,只能作为紧张的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和调剂。确实,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几乎等于唱歌课,音乐课上的任务只是学唱课本中的歌曲。在大家的定义中,音乐课只是副课,除了专业老师、设备等方面的缺少,还常常得为主课让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对于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其次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对于音乐教育的考核没有一个恰当的标准,使音乐课的开展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在人员配备、设备投入、课时安排上都存在不足,导致音乐课处于尴尬的地位。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在塑造人的过程中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既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音乐的学习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这句话概括了儒家的审美教育思想,提出来音乐在塑造人的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教学科:“礼、乐、射、御、书、数”中,“乐”排在第二位,可见孔子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很多人认为,音乐就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教育,如果不是要让孩子从事艺术工作,是不需要学习音乐的,而且考试中也不考音乐,所以,不用浪费时间来学习音乐。事实上,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不仅是音乐本身,而是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通过音乐教育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一、美妙的音乐,促进智力发育

根据实验证明,音乐对孩子的智能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学音乐的孩子学其他课程都比较快。因为音乐在刺激右脑的同时,也促进了大脑两半球联络的功能,从而增进了左脑的功能,提高了整体的智力活动水平,音乐在提高智商方面确实有其他方法不及的地方。而且美妙的音乐能使孩子的心情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和调整大脑皮层及边缘叶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更加完善。美国加州大学学者最近开发的一项研究表明听莫扎特音乐,的确能使孩子更聪明,可以提供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是思维不竭的源泉。”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有利于思维活动。而音乐是最能提供给人轻松愉悦的心境的,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听一听音乐,放松心情,很多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喜欢音乐,如大家熟悉的爱因斯坦酷爱音乐,他演奏小提琴的水平可以媲美音乐家;还有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喜爱小提琴,还创作过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我国的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一位不错的小提琴家呢;还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喜欢弹钢琴,他认为音乐给了他处理问题的灵感;等等。所以,我建议学校和家长都应该丰富学生的音乐世界,不光要保证音乐课上的音乐学习,更要在学校里、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音乐环境,让小学生多听听优美的音乐,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二、利用音乐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身心愉悦,并在这种愉悦的体验中得到对于艺术的感受。

三、健康的音乐,促进德育教育

一代乐圣贝多芬说过:“音乐教学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武器”。新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在音乐审美中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音乐教材中,很多优美的音乐中都含有德育的主题,需要音乐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加以挖掘,找出歌曲中的德育要素,在课堂通过歌曲的学习来让学生感悟和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远比老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我们可以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祖国在我心窝里》等歌曲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通过《少年先锋队队歌》来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让学生在激昂的情绪中立志报国;通过《小乌鸦爱妈妈》让孩子知道父母在他的成长中付出的努力,从而学生养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四、学习乐器,有利于增进思维发展

演奏乐器是一项全方位活动,它需要眼睛看谱、耳朵听音、手足运动、触键按弦、运气吹奏,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的通感联觉方式。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中,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都被调动起来,左脑和右脑同时工作,既调动思维又协调动作。还需要运用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几个基本学习因素,达到对大脑的综合运用与开发。因此学习演奏乐器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一位小提琴教授说:“我所接触过的琴童,他们文化课学起来都不吃力,差不多都是班干部、三好学生。”

音乐是挖掘儿童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年学习音乐的经历,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所以,音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音乐启蒙学习,是儿童形成对音乐的兴趣的初步的感知能力的关键时期。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重视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尽力地为学生学习音乐创造更好的条件,保证每一堂音乐课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与家长形成合力,为孩子们学习音乐提供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大纲中对于小学数学的主要要求是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和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能够具备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本就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理应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与素质教育有广泛的交叉。

二、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能力是通过观察将已经活动的线索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小学生在对数学题目尽心观察和分析之后,使用正确的思路还基础答案,这就是数学中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不仅仅能用于数学,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1]。

2.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类的活动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智力因素指的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更多的指向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了学生对于某项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压力的抵抗能力等。智力因素很难改变,但是非智力是后天影响的产物,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可变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个非智力因素更健全的人,将会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数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一个人获得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所必须的基础。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只涉及到加减乘除,整数分数,但是这些知识背后的理智和逻辑能够为学生奠定科学素质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2]。

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路径

1.从思想根源上教育

思想在行动之前,想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建立素质教育的基础,需要首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造。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更加开放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认清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别吸引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具备发散思维,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从教学内容上教育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的罗列,并不重视小学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所以,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素质教育,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甚至也扼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涵,再适当的从课外材料中寻找能够凸显素质的材料,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比了解知识更加重要的工作来做。

3.从教学环境上教育

教室是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封闭的环境无法创造更多的可能。素质教育教师要给学生打开一方新天地,放开思维方式的束缚。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大胆的脱离教师,把学生们带到更多的地方,活动室、操场、甚至是公园,在生活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的价值,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

第14篇

关键词:教师观念;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69-0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在上课之前都该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热情澎湃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感染下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转变教师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旧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学生已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转变观念,不确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际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朋友,与其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教师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这几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只有是朋友,师生之间才能相对的平等,才能相互沟通,才能与学生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教师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不要什么知识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基于学生学会基本的生字拼音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能够利用阅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2.1 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朗读主要是为了训练节奏、语感的掌握,体会作者的感情;默读是消化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将大脑吸收语言信息,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小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学生坚持主动探索的精神,积极的思考作出恰当的评判。

2.2 求解性阅读 。即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向学生明确地提出若干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理解文意,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以便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既要使学生思得其解,又不觉得易如反掌,而缺乏思考。

3.小组互学互探,培养合作精神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途径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2.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1.层次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表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高年级的《舍身炸碉堡》。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学习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

2.审美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3.共鸣性。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共鸣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4.渗透性。“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基本属性,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及作业、考试之中。识字教学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及字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阅读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从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作业中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考试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慎读等优良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2.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针对小学生处于幼稚、不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且其行为富于模仿性的特点;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其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通过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3.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就要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