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统计学研究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生物统计;教学实践;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31-03
一、引言
“生物统计学”是把数学的语言引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将所研究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生物学研究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应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对生物学试验进行合理设计,对数据资料进行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1]。目前,从数量角度研究生命科学现象已经为大多数生物学研究者所认知,“生物统计学”为生物学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生物学专业普遍加强了“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习试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正确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
1.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生物统计学”是在研究生物现象的过程中,与数学的发展相伴随逐渐发展而来的。它把生命科学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以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1],这其中就必然会涉及到排列、组合、积分、导数等数学知识。例如,大数定律是用样本统计数推断估计总体参数的基础,需要掌握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在推导直线回归方程时,回归系数和回归截距的计算,是建立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需要用到导数的计算;正态分布中变量的概率计算,需要了解积分的性质[1]。尽管在“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但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仍相对薄弱,由此对学习该门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加上很多学生没有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内涵,主观上认为该门课程就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进而导致厌学情绪。
2.概念术语多。“生物统计学”不同于生物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很多概念术语,并且这些概念术语常成对出现[1]。例如,总体和样本、变量与常数、参数与统计数、效应与互作、准确性与精确性、频率与概率、标准差与标准误、因素与水平、相关与回归、双尾检验与单尾检验、弃真错误与纳伪错误、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等。如果不理解这些概念术语的含义,生搬硬套,在应用时就会出错,得出错误的结果。
3.计算公式多。“生物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释生命科学研究中数据资料数量上的变化,进而做出符合科学实际的推断。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大量的计算公式[1,2]。如反映变异性的指标有标准差和标准误,二者的含义不同,计算公式也不同。在正态分布中,为了计算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的取值概率,通常要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学习了变量标准化公式之后,接下来在应用时还需要用到平均数的标准化、平均数差数的标准化、频率的标准化、频率差数的标准化、成对数据差数平均数的标准化等公式。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中,需要掌握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回归截距等计算公式。尽管目前有很多统计软件可以直接对一些统计量进行计算,但学生们必须掌握和理解相关统计量计算的原理和具体内涵才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统计软件。
4.课程内容连贯性较强。“生物统计学”的课程内容是承上启下、前后连贯的[1,2]。例如,概率分布是学习统计推断的基础,平均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是相互联系的,单因素数据资料方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对多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某一章节的内容,很可能导致后面的许多内容听不懂、难理解,陷入越听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
三、教学内容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现状,近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本科教学计划调整后,“生物统计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周学时为2,共36学时。学生在之前已学习了“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与本学期同时学习的还有“生物化学”。为适应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对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我们按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应用、通俗易懂”的原则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1]。在课堂讲授时,我们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原理与生命科学的前沿或学生们感兴趣的事例进行结合,并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统计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专业都是紧密联系的,另一方面学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试验设计原则也可以指导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作为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我们在课堂授课时一般不过多讨论数学原理,而主要偏重于统计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对涉及到的数理统计知识多是“拿来主义”,对于一些公式,通常只进行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上的简单推导,对有些较复杂的统计公式则只给出公式,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推算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章节内容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删减,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比如讲授方差分析一章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为例,重点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分析步骤,对于二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则启发学生根据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推理,多因素数据资料的方差分析则只介绍基本原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重,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相融。
问题导入法。在课堂讲授时,我们注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4],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方差分析一章讲述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为例[1],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多组平均数之间的比较。有的学生会提出,可以采用之前学习过的两个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多组数据进行两两的比较,而这又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时,我们引导启发学生将所有的数据资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其变异来源剖分成处理引发的变异(组间变异)和试验误差引发的变异(组内变异),并利用反映变异特性的方差这一统计量来表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的大小,进而采用检验对其二者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由此和学生共同推导出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步骤。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其相应的公式也有着许多形式上的共同点,这就为我们进行对比法讲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例如标准差与标准误、直线回归系数与直线相关系数、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检验及检验等[1]。对比法讲授,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公式,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具体应用,做到举一反三。
演绎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公式是前后联系的,存在公式的变形,运用演绎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内涵。例如变量的标准化公式,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u=■)是核心,在理解这个公式含义的基础上,对于各统计数(平均数、平均数差数、频率、频率差数、成对数据差数等)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自然也就推导出来了,从而避免了对这些公式的死记硬背。
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体媒体课件集文字、公式编辑、图形、色彩、动画于一体,既可以插入图片和例证,也可以实现公式推导的逐步展现,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省去了板书所占的时间,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增加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4]。同时,传统的板书不能完全放弃,在讲授过程中,适时穿插板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已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注重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了18个学时的实验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并学会常用统计学软件的使用。生物统计学实验课在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学实验室利用电子教室系统进行,教师在主控机上边讲解边操作,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观察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之后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操作,然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课作业。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使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统计分析知识,而且利用计算机来分析数据也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数据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在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学生们也深刻意识到,尽管统计学软件功能强大,但必须对相关的统计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软件,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
4.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以教材为中心,我们编写了与科学出版社《生物统计学》(第四版)配套的《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对每一章的内容都配套了目的要求、内容提要、难点评析、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测验[5],以供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扩充。同时,“生物统计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校级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在网络课程中,每章均示出了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自学或复习掌握;同时,网络课程中丰富生动的图表资料及实例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考核采用笔试和实验相结合。“生物统计学”的考核成绩由期终闭卷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和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两部分组成。其中,闭卷考试内容偏重实用性、基础性,避开需死记硬背、理论性强而无实际用途的题目和偏题怪题,并且尽量减少需要进行计算的工作量,目的是考核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实验课则重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摆脱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单纯应试模式,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小结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统计学观念,掌握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设计试验,正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统计学推理思维能力,并能用专业知识对推断结果加以阐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生物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张恩盈,宋希云.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1,(8):131-133.
[3]石培春,龚江,李春艳.“生物统计”课程教学探索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3-104.
[4]孙敏,陈艳红.启发式教学思路在CAI软件中如何体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2,(6):51-52.
[关键词]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思考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4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97-02
1 关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基础应包括:数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注重融合贯通,指导学生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合理地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突出定量分析,即培养学生对各种统计数据的数量分析能力。良好的定量分析能力,是统计专业学生区别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显著性的标志;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协调沟通能力。出色写作基础和协调沟通能力能够捉供信息和进行交流,是发挥统计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4)对于统计学来说,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计算变得简便快捷,成为统计计算的重要工具。如今,随着使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普及,使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信息传递的质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统计学的发展不能离开计算机。所以毫无疑问,应当培养学生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包括数据结构、程序语言设计、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程序设计等等。我们也应当扩展课程设置。
(5)在学生已具有一定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统计专业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经济和统计词汇及基本表述方法。一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不因通用英语课程的结束而荒弃英语的学习。另一个方面,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毕业论文写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6)了解与经济统计、金融统计、生物统计或社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工程等学科的结合因数据处理和采集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统计分析方法也相对复杂,专业化统计学的应用不仅要提高理论统计学的基本素质,还要注重掌握经济学的理论、金融学理论、管理科学的理论与计算机的技术方法。统计理论与应用的紧密结合显得比以往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就拿统计学与金融工程来说,就属于交叉性学科,其中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就涉及到了统计数据描述和推测统计学。无论哪个方面,金融工程与统计学都是密切相关的,金融分析离不开统计,目前注册金融分析师在中国需求量很大,但是只有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制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注册金融分析师对数量技术要求很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统计的知识;固定收益证券分析,权益证券分析几乎都需要用到各种统计方法。据报道,中国本土金融分析师极度缺乏,但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对注册金融分析师的需求量又很大。因此,培养具有统计专业能力的复合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 关于统计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课程结构从很大一部分意义上讲将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确定好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后,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与所确定研究方向一致,其次要能够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不同的研究方向下的课程设置是需要有区别的。但无论什么研究方向,其专业课程都应包括以下5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人文、自然科学类素质课程。各高等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综合社会等各方面对统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开设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
3 关于统计学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了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问题,并且决定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2个问题: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教学效果。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在统计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使用与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多媒体以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效,把枯燥、繁杂的内容转化为鲜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统计学论文2300字(一):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阶段,统计学方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有广泛应用。本文尝试对统计学方法的诞生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还对统计学方法在现今大数据时代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统计学方法发展大数据应用
对于统计学方法来说,诞生的最初只是为了进行单纯的计数以及描述,随着统计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在统计学家以及各个领域专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统计学方法正在不断的进步以及完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现阶段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统计学进行深入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会对今后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统计学基本发展探析
对世界统计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与科学界的发展趋势较为类似,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完善,也开始与其他科学进行融合发展。对统计学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其主要具备两个基本结合趋势,即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以及与计算机学结合的趋势。对于统计学来说,其与经济学结合发展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经济统计这一专业;而统计学与教育的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对于这些分支学科来说,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是实质性学科的分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运算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使得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不仅保证了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了计算的高效性。因此,在进行统计学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结合应用是重要发展途径。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应用可以使统计计算过程中一些疑难的部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使得统计计算的展开更加方便。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类统计专业的教育情况来看,一方面在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对学生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装能力进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不能离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今后统计学相关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以及利用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使得在展开统计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统计模型的编程来实现。
二、统计学方法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趋势
(一)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的动态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统计学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在教育行业、生产制造行业以及企业管理当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根据CNKI数据库中统计方法、机器学习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论文数量从2013年以后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并且在2016年超过了统计方法领域的论文数量。由此可以说明,我国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速度正现出稳定提升的趋势,反映了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研究方面越来越深入,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在统计学方法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其所面临的拐点与国家上的统计学发展拐点基本保持一致,大概都是在2013年开始对大数据以及将其学习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开始逐渐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而机器学习方法的论文数量都是在2016年开始超过统计方法的论文数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出其差异性也很明显,国内在统计方面研究的论文以及在机器学习方法方面研究的论文与国际相比较尚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呈现出了持续性的特点,这也使得我国在这两个领域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研究方向分析
经过对CNKI数据库中的统计方法以及大数据领域期刊论文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统计方法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统计分析”以及“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在大数据领域出现频次较高的是“云计算”、“图书馆”以及“物联网”等关键词。通过上述关键词来看,其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反映当前我国统计以及大数据技术所研究的重点以及热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在统计与大数据领域方向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在进行的数据研究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统计学方法,同时统计学方法在利用的时候往往也需要与大数据进行结合。
(三)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展望
有数据的地方势必就会涉及到统计学。从17世纪开始,国势学派以及算数学派的争论到今天大数据计算、计算机技术的相互作用,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统计学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转变,开始从小样本的统计推断分析走向大数据量的挖掘分析,从而使其所掌控的数据量不断提升。在未来统计学方法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统计学与新的数据思维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广的大数据算法。从现阶段我国大数据方法创新发展的情况来看,其与国际研究在深度以及广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在大数据统计学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阶段,国内的大数据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信息化产业上,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尚且不明显,这也使得信息服务以及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今后统计学发展的过程中,其研究热点势必会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发掘向算法方向转移,这样也使得大数据技术与统计学方法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统计学方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需求,积极适应时代变化,现阶段大数据时代已经全面到來,并且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有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大数据与统计方法进行结合可以使统计学方法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也使得统计学方法不断的进步以及拓展,在大时代背景之下,其功能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
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要]为提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水平,针对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局限,分析和实践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丰富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促进生物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生物统计学;实践
[作者简介]严明(1981—),女,重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5-0273-02[收稿日期]2020-03-18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然而,生物统计学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单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度较低,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改革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生物统计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缺点,又可克服学生完全在线学习缺乏监管、学习效果不佳的困难。本文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以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和课件等教学资源,并设置作业、调查等互动模块,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平台与教师交流。在线下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难点。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学习在线资料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可帮助教师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生成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材料,并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路径,因此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二、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时长受限。目前,本校生物统计学面向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每学期共32个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而且学生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统计学原理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因此,教学难度高,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2.教与学不同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课堂为主,教师按照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对学生需求重視不足;学生缺乏主动反馈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教与学处于不同步状态。
上述困境对如何拓展教学时间,完成课程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1.构建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授课教师首先以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APP为依托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将课程每章的重难点列示出来,搭建课程框架体系,并上传包括课件和教师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录制的教学视频等资料。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保证精炼、易懂,让学生不会因视频过长而放弃观看,提高学习时效。同时,在教学平台提供视频配套的课件资料,方便学生下载并配套观看。教师还在平台设置了视频弹幕问答和闯关式章节测试,学生通过答题和测试后才能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线上教学平台还可以为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拓展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提供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分析的实例供学生练习,实现对课时压缩的有效弥补。学生普遍反映网络教学平台十分有利于自主学习,尤其是遇到知识难点时,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线上观看教学视频来帮助理解,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次数、测试完成程度等数据统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在后续教学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依据。
2.线下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实施针对性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发生转移。教师要集中精力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补缺。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上述任务,在每个章节的线上学习完成后均安排答疑和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修正和完善遗漏或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全部授课结束后,授课教师向学生发放了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2%(18/23)的学生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学透,在课堂上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
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还对教学场景进行了编排和优化。教师提供具体的实验案例,并以某一具体实验案例(如抗癌药物筛选)为背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模拟真实实验场景,让学生从实验参与者的角度设计实验流程、整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和解读呈现的全部流程。帮助学生实践生物学研究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基本流程,理解生物统计学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和分析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3.课后回顾学习并提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师生的教学活动都还没有结束。教师要对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将解决方案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回顾性学习。学生要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搜集学习资料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教师还要对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进行挖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单独辅导和监管,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跟随教师的科研工作,完成真正的动手实践,实现素质提升。最终通过师生配合,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4.教学考核。由于教学形式发生变化,课程的教学考核模式也要随之做出调整和改变。在实践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期末考核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记录,实现全过程考核。考试成绩包含网络平台学习考核(25%)、线下课堂表现(25%)和期末闭卷考试(50%)三部分。其中网络平台学习考核由系统根据学习时间、频率以及测试情况生成;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听课及参与讨论情况,综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考核给分。上述考核方式,降低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平时学习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可避免学生“突击考试”的侥幸心理,促进学生向平时主动学习转变,更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数据挖掘;神经元;方法;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一、引言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规模与应用的不断扩大,大量数据随之产生。新增的数据包含了重要的信息,人们希望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并通过进行更高层次的数据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现今,很多领域已建立了相应的数据仓库。但人们无法辨别隐藏在海量数据中有价信息,传统的查询方式无法满足信息挖掘的需求。因此,伴随着数据仓库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完善的一种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潜在信息的崭新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应运而生。
二、数据挖掘概念
数据挖掘技术从1990年左右开始,发展速度很快,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可使得人们对当今世界的海量数据中隐藏着人们所需要的商业和科学信息等重要信息进行挖掘。数据挖掘运用到交叉学科,涉及到,包括Database、AI、Machine Learning、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统计学(statistics)、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和数据库可视化等,因此数据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普遍认可的数据挖掘定义是:从数据库中抽取隐含的、以前未知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模型或规则等有用知识的复杂过程,是一类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数据挖掘方法
由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融合了不同学科技术,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多样性。从统计学角度上划分,数据挖掘技术模型有:线形/非线形分析、回归/逻辑回归分析、单/多变量分析、时间序列/最近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检索出异常形式数据,最后,利用多种统计和数学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解释,发掘出隐藏在海量数据后的规律和知识。
(一)数据挖掘统计
统计学为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判别方法与分析方法,经常会用到的有贝叶斯推理(Bayesian reasoning; Bayesian inference)、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等分析技术、贝叶斯推理是在估计与假设统计归纳基础上发展的全新推理方法。贝叶斯推理在与传统统计归纳推理方法相比较,所得出的结论不仅根据当前观察得到的样本信息,还将根据推理者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处理数据挖掘中遇到的分类问题;回归分析是通过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求解模型的各参数,若能很好的拟合,则可根据自变量进一步预测。统计方法中的方差分析是通过分析研究中估计回归直线的性能和自变量对最终回归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将一组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 同组内的样本具有较高相似度,常用技术有分裂/凝聚算法,划分/增量聚类。聚类方法适用于研究群组内的关系,并对群组结构做出相应评价。同时,聚类分析为了更容易地使某个对象从其他对象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用于检测孤立点。聚类分析已被应用于经济分析(Economic analysis)、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等多种领域。
(三)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机器学习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相对完善,通过建立人类的认识模型、模仿人类的学习方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信息与知识,在很多领域已取得了一些较满意的成果。因此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提供数据挖掘效率。
(四)数据汇总
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对象经常包含原始概念层上的详细信息,将数据集通过数据立方体和面向对象的归纳方法由低概念层抽象到高概念层,并对数据归纳为更高概念层次信息的数据挖掘技术。
(五)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范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近年来在解决数据挖掘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源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自组织自适应性、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和高容错等特性,并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六)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是一种受生物进化启发的学习方法,通过变异和重组当前己知的最好假设来生成后续的假设。遗传算法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遗传算法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
(七)粗糙集
粗糙集是一种刻划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能有效地分析不精确,不一致(inconsistent)、不完整(incomplete) 等各种不完备的信息,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粗糙集理论应用于数据挖掘中的分类、发现不准确数据或噪声数据内在的结构联系。
四、数据挖掘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数据挖掘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开发研究人员、系统应用人员所面对的主要问题:高效、有效的数据挖掘方法和相应系统的开发;交互和集成的数据挖掘环境的建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大型问题。
五、小结
数据挖掘技术涉及到多种学科技术,如:数据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数据可视化、信息检索及空间数据分析等。因此,数据挖掘是非常有前景的研究领域,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会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罗可,蔡碧野.数据挖掘及其发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2]赵丹群.数据挖掘:原理、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
[3]刘毅勇.情报分析智能辅助决策方法及其军事应用[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4]唐晓萍.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指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2
[5]Alex Berson,Stephen J.Smith,Data Warehousing,Data Mining,&OLAP[M], McCraw-Hill Book Co,1997
[6]吴修霆.SAS数据挖掘技术的实现[J].微电脑世界,2000, Vol.14:pp44-45
[7] INDERPAL BHANDARI, EDWARD COLET, JENNIFER PARKER, ZACHARYPINES, RAJIV PRATAP, KRISHNAKMAR RAMANUJAM. Advanced Scout: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in NBA Data.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1997,1:121~125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妊娠早期暴露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对子代鼠成年后大脑氧化损伤与机制。方法 在母鼠妊娠后第6天至子鼠出生后第21天给予灌胃染毒,染毒剂量1/50LD50、1/100LD50、1/180LD50浓度的CPF和玉米油组。待子鼠长到第8周后处死,处死取脑做匀浆测大脑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D)活力。结果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SOD的活力、GSH-PX的活力下降;而MDA的含量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各暴露染毒剂量组的上述指标还与玉米油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毒死蜱暴露对8周龄子鼠大脑组织具有神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毒死蜱暴露至大脑氧化损伤有关。
关键词 毒死蜱;脂质过氧化;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003-03
[作者简介] 张敏(1987-),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卫生。
[通讯作者] 戴红(1958-),女,辽宁大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bennidai@aliyun.com。
毒死蜱是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于1965年开发研制出来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低残留和低抗药性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1] 。毒死蜱在使用中容易在瓜果蔬菜表面残留,以及其在生物体内富集,导致毒死蜱暴露者——人和动物产生多种毒性反应[2]。由于毒死蜱具有亲脂性,进入体内的毒死蜱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而且毒死蜱还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的体内[3]。故毒死蜱的广泛大量的使用引起了人们对其慢性毒性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担忧和重视,虽然国内外已就毒死蜱的全身及慢性中毒作用开展了研究探讨,但是毒死蜱对生物体妊娠期暴露染毒致子代成年后神经系统的损伤和脂质过氧化机制研究报道所见不多,因此2012年6—12月间就此开展动物体内妊娠期毒死蜱暴露染毒致子代成年后神经系统损伤以及有关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健康3周龄wistar大鼠:雌鼠40只,体重60~80 g;雄鼠20只,体重70~90 g。动物购于内蒙古实验动物中心,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合格证号8806R011。自由饮水及进食。
1.1.2 主要试剂 97﹪毒死蜱农药;MDA、SOD、GSH-PX试剂盒。
1.2 方法
1.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选择3周龄Wistar大鼠,40只雌鼠与20只雄鼠,自由饮水及进食,养至成年。成年后雌雄以2∶1的比例合笼,确认雌鼠妊娠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玉米油溶剂组)和CPF浓度分别为1/50LD50、1/100LD50、1/180LD50(LD50为135 mg)的3个暴露组,于GD6(gestation days,GD,妊娠后6 d)~PND21(postnatal days,PND,出生后21 d)经灌胃给予雌鼠染毒。子鼠出生后21 d断乳,并继续自由饲养至8周龄处死。
因经口暴露染毒能更好的控制剂量,故采用灌胃染毒。而胎鼠和新生鼠则通过母鼠间接染毒即CPF通过胎盘和乳汁对仔鼠染毒。同时,GD6到PND21是子鼠大脑器官形成到神经发育成熟时期。本实验选择通过母鼠染毒子鼠神经发育敏感阶段间接暴露毒死蜱的。以评价受试物毒死蜱在整个神经发育阶段染毒对子代出生后发育影响的毒性作用。
1.2.2 10%大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子鼠饲养8周龄末乙醚麻醉,心脏采血处死;即刻分离摘取大脑,并将其纵向分成两半,左侧大脑称重后甲醛固定待检;右侧大脑称重后放入离心管中,加入其重量9倍体积的预冷0.9%的生理盐水,用组织匀浆机充分研磨制备10%大脑组织匀浆,继而3 000 r/min、10 min离心,上清备用。
1.2.3 脑组织神经毒性及其氧化损伤指标的检测 利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检测8周龄子鼠10%大脑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实施。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统计分析。体重、脑重、脏器系数、MDA含量、SOD活力、GSH—PX活力等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各组差异;非正态资料和方差不齐的资料用秩和检验分析。2 结果
2.1 毒死蜱对子代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脏器系数的计算公式: 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体重)×100%
经SPSS软件的方差分析,各剂量组间8周龄大鼠体重和大脑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88>0.05;F=0.67,P=0.58>0.05),但伴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体重和大脑重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各剂量组间大脑脏器系数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也有下降的趋势(F=0.67,P=0.58>0.05),见表1。
2.2 妊娠期毒死蜱暴露对8周龄子鼠大脑SOD活力的影响
GD6~PND21毒死蜱暴露后,各暴露染毒剂量组8周龄子鼠的SOD活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7,P<0.05),经SNK法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各染毒剂量组的SOD活力均低于玉米油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100LD50组与1/50LD50组间SOD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05),但仍然能看出随着CPF剂量下降,脑中SOD活力有下降的趋势,见表2。
2.3 妊娠期暴露CPF对8周龄子鼠成年后GSH-PX活力的影响
上述各剂量组的数据资料基本服从正太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方差不齐,后经自然对数转换发差齐且P>0.1,各暴露染毒剂量组间GSH-PX活力的差异经SPSS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5,P<0.05)。进一步SNK法比较显示:1/180LD50剂量组与玉米油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05);而1/100 LD50与1/50LD50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4>0.05)。但是1/100LD50组、1/50LD50组中分别与1/180LD50组、玉米油对照组比较,GSH-PX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见表3。
2.4 妊娠期暴露毒死蜱对8周龄子鼠大脑中MDA含量的影响
经过方差分析可见,各暴露染毒剂量组8周龄子鼠大脑中MDA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9,P<0.05)。经SNK法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任意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MDA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见表4。
3 讨论
脏器系数又称脏体比,是实验动物某脏器的重量与其体重之比值。通常各脏器与体重的比值比较恒定。动物染毒后,受损脏器重量可以发生改变,故脏器系数也随之而改变。该次实验根据设计选择大鼠大脑组织,结果显示各剂量组体重、大脑重及脏器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些指标却伴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均有下降趋势,该下降趋势提示大脑可能是毒死蜱毒作用的潜在靶器官。
SOD是一种广泛存在生物体内,能够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维持机体中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动态平衡的一种金属酶,具有保护生物体,防止衰老和治疗疾病等作用 [4] 。是细胞内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酶的保护系统的重要成分[5]。该研究实验显示:毒死蜱各染毒暴露剂量组的子鼠脑SOD活力均低于溶剂对照组(玉米油组)。提示毒死蜱可能造成大脑的氧化损伤。且损伤程度(SOD活力的下降)可能与毒死蜱染毒剂量呈负相关。而结果中1/100LD50组与1/50LD50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源于已近成熟的8周子鼠身体是代偿机制的补偿作用所致。
GSH-PX是生物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它可以消除机体内的过氧化氢及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6]。该实验检测结果显示:1/180LD50剂量组和玉米油组GSH-PX活力高于1/50LD50、1/100LD50剂量组,说明低剂量暴露组子鼠大脑中可致大脑损伤的自由基较少,从而GSH-PX消耗相应就少;但是中剂量暴露组与高剂量暴露组之间、低剂量暴露组和玉米油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子代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母体暴露毒死蜱的剂量往往不利控制,加之子鼠个体的差异和生理的代偿机制的差异的影响。
MDA是氧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是反映氧自由基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7] 。组织中MDA含量的多少表示脂质过氧化的强度。该实验结果显示:MDA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呈现出剂量-反应关系。说明各染毒暴露剂量组的子鼠大脑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而染毒的剂量越高,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越多。
生物体内的氧化代谢会产生少量的自由基,但是在一些损伤因素作用下可以诱导体内大量自由基的堆积,细胞中抗氧化保护机制不足时,使活性氧产生堆积并对细胞产生毒性,从而产生氧化和抗氧化的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氧化应激。所以大脑在受到损伤后,抗氧化应激的酶类SOD和GSH-PX就会产生消耗。该实验的数据也显示出来随着剂量的增加这两个酶活力的变化趋势,表明抗氧化系统启动,脑组织受到氧化损伤。而氧化损伤的终产物MDA更是由剂量反应关系反应了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实验提示大家在1/50LD50、1/100LD50、1/180LD50剂量的毒死蜱还是会通过母体造成孩子成年后的脑组织的氧化损伤,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亚楠,刘晶晶,陈少华,等.毒死蜱的应用现状及降解研究进展[J].广州农业科学,2011(6):92-97.
[2]罗鹏飞,张永青,苏健,等.毒死蜱的毒性及其对人类的危害[J].江苏预防医学,2013(7):36-38.
[3]Parran DK.Magnin G,Li W,et al.ChlorpyrifosaltersfunctiongalintegrityandstructureofaninvitroBBBmodel:co-culturesofbpvineendothelialcellsandneonatalratastrocytes[J].Neurotoxicology,2005,26(1):77-78.
[4]李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化工材料工程研究,2007,12,24(6):9-11.
[5]雷小英,李素平.毒死蜱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36(5):258-260.
[6]邹剑锋,吕绍武.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含硒四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5):983-987.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乙肝的慢性化过程,宿主对 HBV的免疫应答失衡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1]。Th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必要因素[2]。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自我院 2012年5月 ~ 2013年5月住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 34例,女性 30例,年龄 ( 16~ 48) 岁,平均 32岁,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O-LYMPUS JAP ) 、全自动 PCR 仪 ( BECKMAN USA ) ,IL - 2、 IL - 12、IL - 4、IL - 10细胞因子 ELSA 试剂盒 (上海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1.3 方法 治疗前患者给予PEG-IFNα-2a治疗,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如有不良反应,予升白细胞等对症处理,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分别检测乙肝五项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分别抽取清晨6时空腹静脉血 5ml,低温离心分离血清, - 20 保存备用,ELSA法分别检测细胞因子 IL - 2及IL- 4,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检测结果计量资料以 (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 x2检验,P < 0 .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 例 H BeAg ( + ) 乙肝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W 后,有22例患者发生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 ) 转变为 H BeAb( + ) ,占 34.4% 。另外,有20人出现皮肤干燥、不适感、出汗增加、身体右上象限痛、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
2. 2 慢性乙型肝炎 HB eAg 转阴患者治疗前后患者T h1细胞因子 IL - 2及 Th2细胞因子 IL- 4血清浓度变化 (见表1)。
治疗 48W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W 后,有22例患者发生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 ) 转变为 H BeAb( + ) ,占 34.4% .治疗 48W 后患者 Th1细胞因子 IL- 2血清浓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 t= 0.832,P < 0 05 ) ,Th2细胞因子 IL - 4血清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0.825,P < 0 05 )。
直线相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 HB eAg 转阴与 Th1细胞因子IL- 2血清水平成正相关 ( r 0.832、 0 .754) 与 T h2细胞因子 IL - 4 、IL - 10血清水平成负相关 ( r- 0.825、-0.843)。
3 讨论
本实验中,HBeAg(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 48W 后有34.4% 发生完全免疫学应答,与文献报道一致[ 3 ]。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患者,检测血清Th1细胞因子和 Th2细胞因子血清浓度的变化,Th1/ Th2平衡的改变来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可能作为评价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应答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道,朱韧,张欣欣.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3,3(3):233-237.
[2] 姚金晶,陈宜涛.Th1/Th2平衡调节与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 13::2597-2600.
n. balakrishna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statistics in the atmospheric and earth sciences
2012,384p
hardcover
isbn9780470684443
n. balakrishnan著
地球和大气科学中,简明而全面的统计学方法对于收集和理解数据是十分重要的。本书由100多位地球和大气科学领域顶尖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素材,全面揭示了当前的地质、农业、动物和地球科学领域的数据收本文由收集整理集和分析方法。同时,本书还论述了与调查方法相关的技术和计算机统计方法,包括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如:地区天气的非线性预测、工程地质调查和水污染评价。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了学科调整,统计学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0714。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生物卫生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精算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对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带来巨大影响。
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统计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从而推动统计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调整。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的生成
伴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各领域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并且其产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有:科学研究(如天文学、生物学、高能物理等实验数据)、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通信等。
(二)大数据的定义
为了应对数据大规模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美国《Nature》杂志在2008年9月4日率先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国际数据中心IDC 是研究大数据及其影响的先驱,在2011年的报告中定义了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个技术和体系的新时代, 被设计于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通过高速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提取数据的价值”。但是大数据是一个新兴而且内涵不断发展的概念,尚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只能从其特点上加以认识。
(三)大数据的特点
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的特征可以用五个“V”来表示,即Volume(容量大)、Variety(种类多)、Velocity(时效性强)、Value(价值高)、Visualization(可视化呈现)。大数据容量大是个相对的概念,受时间、行业和数据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种类多是指数据集的结构异质性,科技进步导致了结构化、半结构、非结构化数据的日益增多;时效性强是指大数据被生成、处理、移动的速度相当快,是区别于传统数据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增加了对即时分析、加工数据的需求;价值高是指大数据潜在的高价值能为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可视化是大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是对有价值信息加以提炼并显示的过程。
(四)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具有5Vs(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Veracity)特点,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已引起了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相继布局大数据战略,诸如联合国“数据脉动”计划、美国大数据战略、英国“数据权”运动,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大数据已纳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2015年8月31日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指出:“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二、大数据给传统统计学带来的冲击
(一)数据收集方法上
不同于传统的调查抽样方法获取数据,大数据的收集来源渠道通常为现代网络渠道,如互联网、物联网等。不同的数据源的数据采集需要专用数据采集技术, 如包含格式文本、图像和视频的网站数据,通常需要web爬虫技术。
(二)数据存储上
大数据的存储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有固定的格式和结构,对于大数据的数据库来说,可以直接将所探测到的信号自动容纳到其中;大数据需要有先进的存储设备,传统的存储设备已经不能容纳如此大量的数据。
(三)数据分析上
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难以胜任对非结构化的大数据的分析。当前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可以分为6个重要方向:结构化数据分析、文本数据分析、多媒体数据分析、web数据分析、网络数据分析和移动数据分析。
(四)数据展示上
数据可视化的目标是以图形方式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的信息。一般来说,图表和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信息。但是,当数据量增大到大数据的级别,传统的电子表格等技术已无法处理海量数据。大数据的可视化展示需要专业的软件来完成。
三、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同时也要求统计专业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统计软件的编程和操作。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定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各行各业,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都希望能从大数据这座金矿中挖掘出对自己有价值的金子,从而增加了对统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一直以来,我国统计工作领域主要是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民间统计。传统意义上,政府及各个部门是统计学学生就业的首选。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民间统计。民间统计相对于政府统计来说,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类统计咨询公司、统计调查公司、统计研究院等,介于市场和企业、行业之间。民间统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学作用的提高,民间统计必会成为统计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大数据时代,在对统计数据分析人才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对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统计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课程,如《大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挖掘》等,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统计软件(R/SAS/Python)进行大数据的挖掘、清洗、分析等。
(三)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
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广泛举办大数据技术创新大赛、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创业大赛、数据挖掘挑战赛,支持学生成立大数据研究协会,举办大数据相关讲座论坛等方式,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校外大数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与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企业大数据开发中心以及大数据研究咨询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给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
四、总结
总之,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专业需要积极改革与调整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各行各业对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人才的需求。
作者简介:
1.1本科教育忽略学生实验技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学习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基本是零交流,老师幻灯片教授已有现成的书本知识,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完成考试即可。这种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使其缺乏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意识习惯。而学生在面临探索型科学研究时就似隔屋撺椽,无法胜任。
1.2本科教育学习环境简单,缺乏必需的社交经验医学生的本科学习任务相对其他专业更加繁重,课业、考试压力大,大学生实践活动较少,缺乏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而研究生学习环境相对复杂,需要处理好与导师、同门、厂家、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利益诱惑。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研究生生源种类多,知识背景相差大目前研究生招生来源很多,甚至还会有跨专业报考的现象,所以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常常接触到分子水平的实验,本科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的医学研究生比较缺乏。即使本科阶段有一些相关基础课,由于没有认识到重要性,知识也比较薄弱;而本科为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是以自学为主,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研究生迅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的模式探讨
2.1加强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进行科研尝试为弥补本科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以满足将来的科研要求,如实验动物学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严谨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统计学。但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已有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无法满足每个方向的不同要求。为此,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对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强生殖医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为了让研究生学习生殖相关基础知识,学校最近专门开设了生殖生物学选修课程,供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种大型仪器。仪器分析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常见大型仪器的原理,如用于断层扫描的激光共聚焦、细胞检测和分选用的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等。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将来课题的实验设计。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为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已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的专著就很有意义。如本实验室从事发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组织学习发生相关的英文专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学后以讲座的形式,给其他同学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英文专著阅读能力,锻炼了总结、陈述、演示以及制作讲解报告的能力,有助于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顺利完成。
2.2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是当前生命科学中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和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如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科研中广泛使用,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其课题开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有实验课程安排也无法实现让每个研究生动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再者医学研究生一般来自于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或者护理学等,本科教育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所以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为此,本实验室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由多位教师、技术员和高年级博士组成的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对实验室基本科研技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RT-PCR、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显微镜操作、文献检索等多种常规实验方法和技术,目的是让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常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实验的基础理论,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的实验结果由老师统一评价。只有能独立地完成每个实验,才算顺利通过培训。我们深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思考,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模式。本实验室通过这样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系统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础实验理论和技术,为后续课题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严格实验室规范管理实验室是高校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的水平。比如一个实验室通常有多个研究生,每个研究生在课题开展中一般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有的仪器设备比较贵重,操作不当可以导致仪器损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如高速离心机使用时,转子不盖盖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可以飞出离心机,导致财产或人身损伤。所以如何能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有序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本实验室为例,实验过程中会有常见仪器,如pH计、天平等;有贵重仪器,如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定量PCR仪等;还有一些大型的仪器,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本实验室采用如下管理方式:对于实验室常见仪器,研究生通过培训过后可以自由使用。而大型仪器一般都有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有工作人员操作,学生只需理解原理,按照要求准备样本和学会分析数据。但有的大型仪器如激光共聚焦,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的操作培训,自己独立操作。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一般都有专人管理。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统一培训时,会涵盖这些设备的使用。如此,既使得实验室仪器得到正常使用,又营造了严谨、有序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生在开展科研的准备过程中,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验室管理的规范,还面临着最关键的科研精神和习惯的培养,因为这与最终科研活动的完成并被接受认可密切相关。研究活动中,能拿到客观的数据至关重要,而严谨的科研习惯恰恰决定了客观数据的可信度,所以我们要培养研究生客观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习惯,也就是实验记录的撰写。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让人知道为何开展该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如何进行(实验流程),实验得出什么结果(实验原始数据),这些结果提示了什么,其中有什么问题(结果分析)。所以实验记录的培训是研究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管理,本实验室引进了Elab电子实验记录,学生通过电子实验记录,将实验结果通过Word文档或附件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导师可以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研究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把研究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消灭于萌芽,有效预防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实验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弥补了纸质记录保存期限的不足。科研的严谨性还在于数据的客观性。因实验有一定的变异,人群或动物个体差异,实验结果都需要重复,由统计学得出结论。所以要让学生掌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涉及人工计数的实验,需要至少两位同学分别统计,最后得到客观的计量结果。科学研究靠的是自身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合作[5]。现在科学研究涉及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好的研究结果工作量也很大,常常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多人互相配合协作,所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合作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研究方法,甚至触发研究思路和灵感。为此,本实验室研究并实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以课题组为单位,让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探索学习,如此不仅使得实验技巧得以传承并优化,更能通过不断交流学习迸发更多科研想法和理念,实现双赢。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口腔黏膜炎; 乳铁蛋白
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01-02
化疗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口腔黏膜炎是化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化疗不能按时进行、患儿营养不良,甚至合并重症感染危及患儿生命,并加大其经济负担。目前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尚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寻找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成为血液科医生的又一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显示乳铁蛋白具有类似生长因子作用,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同时能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炎症。笔者2010年5月-2012年12月尝试应用乳铁蛋白治疗白血病化疗后患儿的口腔黏膜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HD-MTX化疗的患儿350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5岁。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心、肝肾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无其他口腔及食管疾病。按病历编号奇偶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5例。两组患儿入组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化疗方法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口腔黏膜炎总发生率
治疗组患儿中有24例发生口腔黏膜炎,占13.71%。对照组有25例,占14.29%,两组黏膜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口腔黏膜炎发病情况
治疗组患儿口腔黏膜炎Ⅲ度、Ⅳ度黏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口腔黏膜炎治疗效果比较 例(%)
2.4 两组患儿口腔黏膜炎出现及愈合时间
两组患儿各级别口腔黏膜炎的出现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化疗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手段,HD-MTX是现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髓外复发的关键疗程[2]。众所周知,HD-MTX药物的一重大副反应即是黏膜损害。HD-MTX可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内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的增生、复制,引起黏膜萎缩、胶原断裂形成溃疡。一旦合并口腔溃疡,除机体的固有免疫屏障破坏外,同时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原微生物可在糜烂局部繁殖生长、加重糜烂,甚至侵犯入血形成败血症。而口腔黏膜糜烂、红肿常常同时伴有疼痛,令患儿往往因疼痛拒绝进食及进一步的口腔护理,从而导致糜烂面积扩大、营养不良,甚至形成恶性循环,给患儿家长造成严重的心理及精神负担,部分患儿甚至因严重感染死亡。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表达和分泌的一种重要的非血红色铁结合糖蛋白,最早发现于1939年。既往研究证明乳铁蛋白具有抗细菌、病毒、真菌活性,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抑制炎症,类似生长因子活性,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3]。复合维生素B已公认可以减轻口腔黏膜炎症,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笔者的研究表明,治疗组口腔黏膜炎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各级别的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乳铁蛋白可发挥其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减轻炎症反应等生物学功能,从而可以治疗HD-MTX化疗后口腔黏膜炎。
参考文献
[1]薛松霞,张媛媛,曹选平,等.放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4):315-321.
[2]王雪斐,朱敏.白介素-Ⅱ与维生素B12联合应用在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21-122.
[3]王觐,薛长勇.乳铁蛋白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9(9):52-54.
[4]陈车生,袁勤生.乳铁蛋白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8,10(1):62-65.
[5]Weinberg E D.Suppression of bacterial biofilm formation by iron limitation[J].Med Hypotheses,2004,63(5):863-865.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案例教学法;生物统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61-02
一、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作为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类各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1]。学习生物统计学的目的不是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数学原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试验设计、选择正确的方法分析试验结果以及解释分析结果。传统生物统计教学方法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统计学理论,课后学生做作业;因为教师可以控制课程的内容和进度,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但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听课,没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生物统计能力的提高[2]。同时,《生物统计学》中的概念抽象、相互联系、高度结构化,公式多而难记忆,思维方法特殊[3]。研究表明,运用传统方法讲授《生物统计学》,许多人学习了生物统计学的公式和原理,却不会应用《生物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能正确地描述数据[4]。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在课程结束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学生会忘记《生物统计学》课堂中学过的大部分知识,在实际问题面前一筹莫展。在有限的时间里,生物统计课教师只能讲授有限的、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实践中学生可能用到的数据分析方法在课堂中不可能全部讲授,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生物统计能力,能够正确运用课堂中没有讲授的生物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解决传统生物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案例法教学实践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学习过程能够与知识应用的过程结合在一起,则人们会在未来应用时更容易回想起学过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强[5]。学生通过解决与生产实践相近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统计学》的重要性,增加学习欲望,通过认真学习,提高生物统计能力,形成正确的统计思维[6]。作为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一种,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cture)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案例,把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从2006年起,我们尝试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经过几年的实验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较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的设计与课堂组织。在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学生通过案例解决方案的学习,使他们知道哪些问题是生产实践感兴趣的,如何利用生物统计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案例设计是影响案例法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案例要紧密结合实践、生动有趣,才会唤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认为课程“有用”,值得认真学习。设计案例时,我们注意做到两点。第一,案例均来自对生产实践的科学研究结果,其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实践发现,有些研究结果的数据量过多,用于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因此,对数据量进行了删减。第二,因为课程是由一系列案例构成的,所以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案例,做到知识内容和案例之间前后关联。在案例教学中,有人认为,教师可以只向学生提供案例,由学生查找解决案例所需要的知识,并找出解答案例的方法,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做有两个假设,第一,根据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第二,学生能够根据问题需要学会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7]。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掌握了某领域的知识,可以做出正确判断,如果对某领域没有任何背景知识,或者理解错误,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8]。生物统计学的特点[3]决定了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统计学背景知识,才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生物统计的初学者,还缺乏生物统计学的思维,而且课时数较少,如动物医学类《生物统计学》的课时只有32学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没有让学生自己查找解决案例的相关知识,而是在上课前就把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材料都交给每个学生。我们也试验了只交给大学生案例材料而让学生找出解决案例的方法,结果几乎没有发现有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案例的正确解决方案。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指导学生解决案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学习和思考的环境,使学生通过想、做和说学习《生物统计学》知识,引导学生弄清楚应该采用哪种统计方法分析问题,采用该方法原因是什么,以及有没有其它替代分析方法等。
2.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在生物统计学习过程中,应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解决案例过程的学习,真正实现通过实践学习《生物统计学》,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端正对学习生物统计学意义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学生成绩[9,10]。生物统计教学用软件好求易学易用,功能完备,SAS软件符合上述两点要求,而且SAS软件占统计市场的份额约为80%,使用人数较多,因此,我们选择SAS软件作为教学软件。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由于在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应用了统计软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解决案例的过程而不是解决案例时具体的计算过程,一旦学生理解了案例的解决方案,解决具体案例所花费的时间很少,生物统计课后作业也不再是一个负担,从而使学生生物统计的兴趣大幅度提高。
3.教师的课堂指导与学生的主动性。研究表明,对于生物统计学的案例教学法,相对于其它课程,如果教师在问题讨论中给予学生较多的指导,有较高的教学热情,则教学效果较好;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把解决案例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拓展学生对学生生物统计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激发学生解决案例的热情[3]。但是,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解答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解决案例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此,我们把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提高到40%,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则平时成绩加分。可能其它课程都是传统授课方法,个别学生上课前没有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案例以及教师提供的生物统计学背景知识材料,因此课堂中表现被动。因为一旦有其他学生清楚了案例解决方案,总希望有表现机会,所以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对这些学生格外关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发言,使他们也有进步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个别同学不认真思考案例的解决方法,但为了增加平时成绩而主动发言,我们采取了对案例解答偏离正确方法的学生只加分、不表扬,而对给出正确案例解答方法的学生,加分的同时予以口头表扬,有效地抑制了这种风气。
三、案例法教学效果评估
我们利用课后作业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评估,既发现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也找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更正学生对知识的误解。要求学生作业写出解决案例的完整报告,内容包括解决案例的SAS程序,SAS运行结果,以及结果的解释等。在教授新内容之前,教师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总结,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学生。同样地,期末考试既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解决案例的能力,考试内容有解决案例的相关《生物统计学》概念、SAS过程的语法及SAS运行结果的解读等。近年来,期末考试基本上杜绝了不及格现象,试卷成绩平均超过85分,说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对课程和学习效果较好。
以前本科大学生毕业前夕,《生物统计学》任课教师经常需要帮助学生处理毕业论文的数据资料,应用案例教学法后没有了这种现象。毕业论文审查中也没有发现论文中有统计分析方面的错误,而且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课堂中没有讲授的统计分析方法,说明大学生生物统计的应用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学生对教学的评估可以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具体感受,2012年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中,认为“教师的教学使我理解和掌握了该课程的内容,我觉得有收获”的学生占90.4%,“教学内容充实,安排合理,重点突出”的占92.9%,“教师授课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占93.6%,“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的占94.3%,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
[1]章元明.生物统计学在农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高等农业教育.2000,(12):62-69.
[2]Boyle CR.A problem-based learning approach to teaching biostatistics.Journal of Statistics Education.1999,7(1).Online:/publications/jse/secure/v7n1/boyle.cfm.
[3]Budé L,Imbos T,vd Wiel MWJ,Broers NJ,Berger MPF.The effect of directive tutor guidance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of statistics on students'perceptions and achievement.Higher Education 2009,57:(23)-36.
[4]Olsen CH.Review of the use of statistics in Infection and Immunity.Infection and Immunity.2003,(71):6689-6692.
[5]Dochy F,Segers M,Van den Bossche P,Gijbels D.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meta-analysis.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3,(13):533-568.
[6]Tiwari A,Lai P,So M,Yuen K.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Medical education.2006,(40):547-554.
[7]Dolmans DHJM,De Grave W,Wolfhagen IHAP,Van Der Vleuten CPM.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Medical education.2005,(39):732-741.
[8]Kirschner PA,Sweller J,Clark RE.Why minimal guidance during instruction does not work:An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of constructivist,discovery,problem-based,experiential,and inquiry-based teaching.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6,(41):75-86.
[9]Garfield J.How students learn statistics.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1995,(63):25-34.
[摘要] 目的 研究兔前交叉韧带骨-肌腱结合部(BTJ)损伤愈合模型中Tob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价值。 方法 取2.0~3.5 kg新西兰大白兔(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BTJ损伤愈合组、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检测Tob基因的mRNA水平、蛋白水平及生物力学指标:肌腱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 结果 BTJ损伤愈合组的开始断裂负荷[(27.3±4.9)N比(42.9±8.4)N,t = 9.472,P = 0.014]、完全断裂负荷[(44.2±7.8)N比(68.8±12.1)N,t=6.783,P=0.028)]均低于假手术组,Tob基因的mRNA水平[(192.6±30.6)比(100.0±13.4),t = 11.874,P = 0.009)]和蛋白水平[(228.3±37.9)比(100.0±14.9),t = 13.273,P = 0.003]均高于假手术组;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的开始断裂负荷[(38.5±7.2)N比(27.3±4.9)N,t = 6.374,P = 0.029)]、完全断裂负荷[(63.1±11.4)N比(44.2±7.8)N,t = 6.938,P = 0.025)]均高于BTJ损伤愈合组,Tob基因的mRNA水平[(120.3±20.3)比(192.6±30.6),t = 8.993,P = 0.023)]和蛋白水平[(135.8±18.9)比(228.3±37.9),t = 10.374,P = 0.018]均低于BTJ损伤愈合组。 结论 Tob蛋白参与BTJ的损伤修复过程,抑制Tob的表达,有助于提高肌腱的强度和极限负荷。
[关键词] 骨-肌腱结合部;Tob蛋白;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020-04
Expression of Tob protein in BTJ injury-healing mode of rabbi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d its value analysis
JIA Yixin SHEN Feng WANG Jin KANG Yif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hangha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its value of Tob protein in BTJ injury mode of rabbi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Methods 2.0-3.5 kg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provided by animal laboratory center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BTJ injury-healing group and BTJ injury-healing+si-Tob injection group. Then mRNA level, protein level of Tob and biomechanical indexes including started breaking load and completely breaking load were detected. Results Started breaking load[(27.3±4.9) N vs (42.9±8.4) N,t=9.472,P=0.014) and completely breaking load [(44.2±7.8) N vs (68.8±12.1) N,t = 6.783, P = 0.028] of BTJ injury-heal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ham group; Tob mRNA [(192.6±30.6) vs (100±13.4), t = 11.874, P = 0.009] and protein [(228.3±37.9) vs (100.0±14.9), t = 13.273, P = 0.003]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ham group. Started breaking load [(38.5±7.2) N vs (27.3±4.9) N, t = 6.374, P = 0.029] and completely breaking load [(63.1±11.4) N vs (44.2±7.8) N, t = 6.938, P = 0.025] of BTJ injury-healing+si-Tob injec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TJ injury-healing group; Tob mRNA [(120.3±20.3) vs (192.6±30.6), t = 8.993, P = 0.023) and protein [(135.8±18.9) vs (228.3±37.9), t = 10.374, P = 0.018) level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TJ injury-healing group. Conclusion Tob protein i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BTJ injury and healing,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Tob. It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strength and ultimate load of tendon
[Key words] Bone-tendon junction; Tob prote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Biological mechanics
[作者简介] 贾一鑫(1988.1-),男,湖北孝感人,第二军医大学2010级骨科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研究方向:骨与关节损伤。
[通讯作者] 康一凡(1963.6-),男,福建莆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骨与关节损伤。
韧带、肌腱止点损伤后的重建与修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骨-肌腱结合部(bone-tendon junction,BTJ)的愈合过程会发生组织形态重塑,进而形成瘢痕连接,其传递载荷和分散应力的功能、强度和极限负荷较正常的软骨性BTJ均明显减弱,不利于临床治疗。探寻参与BTJ愈合过程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为临床治疗韧带、肌腱止点损伤提供参考。本研究分析了兔前交叉韧带BTJ损伤愈合模型中Tob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新西兰大白兔45只(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使用许可证号:沪2012-SYXK-0003),雌性,体重2.0~3.5 kg,平均(2.89±0.52)kg;Tob siRNA(货号:sc-37504)购买于Santa Cruz公司,浓度10 μmol/L;转染试剂NeoFX Transfection Agent(货号:AM4511)购买于Ambion公司,规格1 mL/支;mRNA柱式提取+反转录试剂盒、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购买于天根公司;抗体购买于Abcam公司;手术器械及其常规耗材均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由1~45编号,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BTJ损伤愈合组、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每组各15只。假手术组仅做纵形切口、暴露关节腔的操作;BTJ损伤愈合组按照BTJ损伤愈合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操作;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在建立BTJ损伤愈合模型的基础上给予Tob siRNA注射。
1.2.2 BTJ损伤愈合模型建立方法 3%戊巴比妥钠1 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将实验动物固定于实验台上,剪毛后常规消毒,在髌骨内侧由髌骨上缘3 cm处起到胫骨结节处止做纵形切口,使髌骨向外侧脱位,暴露前交叉韧带并切除。分离并切取同侧的趾长伸肌肌腱,两端用3-0缝线缝编后置于生理盐水中备用。在胫骨端,以胫骨隆突为进针点向原前交叉韧带止点位置做一直径约为2.5 mm的骨隧道,并经过该隧道向上后外侧通向髁间窝的后外侧壁,用克氏针引导趾长伸肌肌腱的牵引线穿过骨隧道,并在屈膝60°的情况下收紧打结固定;在股骨侧,于股骨髁上2.0 cm处做两个间距5 mm 的骨隧道,将趾长伸肌肌腱的另一端以“U”字形埋入并打结固定。术毕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分别冲洗术腔,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给予青霉素肌内注射、碘伏伤口换药,持续3 d。
1.2.3 Tob siRNA注射方法 取10 μmol/L Tob siRNA溶液10 μL,与等体积的转染试剂混合,室温静置10 min后将混合液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80 μL中,并注射进入一侧膝关节腔,每日1次,直至处死动物当天。
1.2.4 标本采集方法 术后4周处死实验动物,保留两侧膝关节。一侧取移植的趾长伸肌肌腱,投入液氮保存;另一侧取股骨-肌腱-胫骨复合体,置于生理盐水中保存,并立即进行拉力测试。
1.2.5 荧光定量PCR 称取趾长伸肌肌腱组织约60 mg,加入Trizol裂解液1 mL后充分匀浆,采用mRNA柱式提取+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第一链,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分别扩增看家基因actin及目的基因Tob,以假手术组肌腱组织中Tob mRNA的含量为100,通过ΔΔCt计算其余两组实验动物中肌腱组织中Tob mRNA含量。
1.2.6 Western-Blot法 称取趾长伸肌肌腱组织约40 mg,加入蛋白裂解液RIPA后充分匀浆并离心,取上清通过BCA法进行蛋白浓度定量,上样量按每孔80 mg总蛋白计算。配置4%的浓缩胶和10%的分离胶,点样后进行100 V、20 min,120 V、90 min的垂直电泳和100V、90 min的电转膜。完成后取出NC膜投入5%脱脂牛奶中,室温封闭2 h,而后在TBST溶液中震荡洗涤5 min ×3遍,根据分子量裁剪NC膜并分别加入2%BSA溶液配置的1∶1000的Tob、actin第一抗体,4℃摇床孵育过夜。第2天取出NC膜,TBST溶液中震荡洗涤5 min ×3遍,加入5%脱脂牛奶配置的1∶1000的HRP标记的种属特异性第二抗体,室温孵育2 h后在TBST溶液中震荡洗涤10 min ×3遍,最后进行显影。计算蛋白条带的灰度值,以Tob灰度值/actin灰度值作为蛋白含量,令假手术组蛋白含量的均值为100,计算其余两组的蛋白含量。
1.2.7 生物力学检测方法 将分离得到的股骨-肌腱-胫骨复合体固定于AGS型生物力学检测仪器(Shimadzu Corporation公司),以50 mm/min的垂直速度进行最大载荷拉伸试验,观察肌腱开始断裂及完全断裂时所加载的负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以Tob蛋白水平为自变量,开始锻炼负荷、完全断裂负荷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实验动物的生物力学分析
BTJ损伤愈合组的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的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均高于BTJ损伤愈合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表1 三组生物力学结果比较(N,x±s)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 0.01;与 BTJ损伤愈合组比较, ##P < 0.01;BTJ:骨-肌腱结合部
2.2 三组实验动物的Tob表达情况
BTJ损伤愈合组Tob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A:Tob蛋白电泳图;B:三组To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P
图1 三组实验动物的Tob表达情况
2.3 Tob蛋白水平与生物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以Tob蛋白水平为自变量,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腱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与Tob的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图2。
3 讨论
骨科临床实践中,韧带(如前交叉韧带等)或肌腱止点(如肩袖、跟腱等)损伤后的重建与修复,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医患都希望术后能够早期活动以避免关节的僵硬和肌肉萎缩,尽快恢复正常运动;另一方面,肌腱与骨愈合缓慢,往往需要6周甚至更长时间才形成较稳定的瘢痕连接,与正常的纤维软骨性的BTJ相比,其强度和极限负荷还有很大差距,而这种瘢痕连接需要长达6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才能通过重新塑形改造形成纤维软骨性的BTJ[1]。长期的骨科临床实践证明,在关节镜术后(肩袖修补术、交叉韧带重建术)BTJ能否实现良好的组织形态重塑对于患者远期预后至关重要[2]。
Benjamin等[3]对成人BTJ的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正常的BTJ由肌腱组织、非钙化的纤维软骨、钙化的纤维软骨和骨4层紧密相连的组织结构组成。这种由软到硬,逐层变化的结构能够减少腱骨界面的应力集中,有效地将载荷由腱传递到骨[4]。有关韧带重建和肌腱止点修补的动物实验发现,不论是在骨道内还是在骨表面,自然情况下,骨与肌腱之间的愈合会发生组织形态重塑,进而瘢痕连接,其传递载荷和分散应力的功能、强度和极限负荷较软骨性BTJ均明显减弱[5]。研究BTJ损伤愈合过程中组织形态重塑、强度和极限负荷减弱的机制,有望促进恢复软骨性连接,提高BTJ愈合的速度和强度[6]。
BTG蛋白家族是抗增生蛋白家族的一员,在世纪之交被发现。人们将其划分为apro1-6族,主要包括Pc3/Tis21/Btg2,Btg1,Tob,Tob2,Ana/Btg3,Pc3k等。现在已经陆续发现BTG蛋白家族深度参与不同种类细胞的周期调控,在组织的形成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7]。BTG蛋白家族中种类繁多且作用各异,其中隶属于apro6族的Tob蛋白深度参与了BMP/Smad通路调控[8],因此尤为引起关注。本研究通过建立兔前交叉韧带BTJ损伤愈合模型分析在BTJ修复过程中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应力情况。
在腱骨愈合部的组织形态重塑中,软骨源性生长因子CDMP-1、2、3通过BMP/Smad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进而降低腱骨愈合部瘢痕生长,促进软骨形成,有望实现组织形态重塑[9]。现有研究表明,Tob蛋白可以选择性结合Smad1、5、8,进而对BMP/Smad通路产生抑制作用[10]。同时Tob蛋白又可与I-Samd6、7互相影响,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影响腱骨愈合部组织形态重塑[11]。通过上述研究比较BTJ损伤愈合组和假手术组实验动物肌腱组织中Tob含量及生物力学指标可知,BTJ损伤愈合动物模型的Tob含量明显增高,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明显降低。这就说明BTJ损伤愈合过程中肌腱的强度和极限负荷减弱,Tob表达量增多。
进一步通过Tob表达量与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肌腱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与Tob的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这就说明BTJ损伤愈合过程中肌腱强度和极限负荷的减弱与与Tob表达量的增多有关。为了明确Tob表达情况与肌腱生物力学指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局部注射小干扰片段的方式敲低Tob的表达,进而检测相应的生物力学指标,由结果可知:BTJ损伤愈合+si-Tob注射组的开始断裂负荷、完全断裂负荷均高于BTJ损伤愈合组。这就说明降低BTJ损伤愈合局部的Tob含量有助于提高肌腱的强度和极限负荷。
综上所述,Tob蛋白参与BTJ的损伤修复过程,抑制Tob的表达有助于提高肌腱的强度和极限负荷。
[参考文献]
[1] Yeh LC,Lee JC. Effects of 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3 on the expression of chondrogenic and osteoblastic markers in the pluripotent mesenchymal C3H10T1/2 cell line[J]. Growth Factors,2010,28(2):117-128.
[2] Gu Y,Wang Y,Dai H,et al.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canine myoblasts induced by 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2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in vitro [J]. Mol Med Report,2012,5(3):767-772.
[3] Benjamin M,Evens EJ,Copp L. The histology of tendon attachments to bone in man[J]. J Anat,1986,149:89-100.
[4] Moffat KL,Sun WH,Pena PE,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at the ligament-to-bone interface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8,105(23):7947-7952.
[5] 潘玮敏,胡蕴玉,魏义勇,等.应用重组合异种骨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6):1250-1253.
[6] 董向辉,凌鸣,冯伟楼,等.关节滑液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1):1937-1940.
[7] Karve TM,Rosen EM. B-cell translocation gene 2(BTG2)stimulates cellular antioxidant defenses through the antioxid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NFE2L2 in human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J]. J Biol Chem,2012,287(37):31503-31514.
[8] 陈伯健,刘军,许树柴,等.早期关节活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3):6081-6086.
[9] Matsuda S,Rouault J,Magaud J,et al. In search of a function for the TIS21/PC3/BTG1/TOB family [J]. FEBS Lett,2001,497(23):67-72.
[10] Murray DH,Kubiak EN,Jazrawi LM,et al. The effect of 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on initial healing of a rotator cuff defect in a rat model [J]. J Shoulder Elbow Surg,2007, 16(2):251-254.
细胞凋亡采用FITC-PI双染色方法检测。制备转染后的GSCs细胞悬液,每管加入10μLFITC溶液,避光孵育30min后,每管加入10μLPI溶液,C6流氏细胞仪每管抽取10000个细胞进行分析。实验重复6次。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方法检测。制备转染后的GSCs细胞悬液,以每孔100μL含51×10细胞数接种于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下室加入500μL高糖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48h后取出小室,PBS清洗上室内的细胞,室温晾干后4%多聚甲醛固定30min,PBS清洗3遍,至于吉姆萨染色液中染色30min,取出室温晾干后,置于显微镜直接观察拍照,随机选取5个视野计数染色细胞个数。细胞侵袭能力检测需在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内预先铺置基质胶,置37℃、5%CO细胞培养箱中26h后备用,余步骤与细胞迁移实验相同。实验重复6次。统计分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实验数据用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U87来源的GSCs的鉴定
如图1A所示,U87细胞置于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后形成细胞球,此细胞球同时表达Nestin(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及CD133(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图1B中,细胞球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2周后,细胞表达胶质细胞活化的典型标志物GFAP,以及神经元的典型标志物tubulinIII。以上结果说明在干细胞培养基形成的细胞球细胞为典型的胶质瘤干细胞,具有神经系统肿瘤干细胞的特征,并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2.2在GSCs中,miR-144呈现低表达状态
如图2所示,Real-timePCR结果显示,与non-GSCs相比,在GSCs中miR-144的表达明显降低(<0.01),说明miR-144可能参与了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
2.3转染后,miR-144的表达
如图3所示,在pre-miR-144组中,miR-144的表达显著提高(<0.01),而在anti-miR-144组中,miR-144的表达显著降低(<0.01)。
2.4过表达miR-144降低GSCs的细胞活力
如图4所示,在pre-miR-144组中,GSCs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0.01),而在anti-miR-144组中,GSCs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0.01),但是在pre-NC组和anti-NC组中,GSCs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5过表达miR-144促进GSCs凋亡
如图5所示,在pre-miR-144组中,GSCs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至15.6%(<0.01),而在anti-miR-144组中,GSCs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到3.6%(<0.01)。但是在对照组,pre-NC组和anti-NC组中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7.9%和7.9%,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6过表达miR-144抑制GSCs的细胞迁移及侵袭
如图6所示,在pre-miR-144组中,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0.01),而在anti-miR-144组中,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提高(<0.01)。但是在pre-NC组和anti-NC组中,细胞迁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在细胞的侵袭能力检测中,我们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2.7MiR-144靶基因的预测
如图7所示,我们经过查阅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Targetscan、Pictar和RNAhybrid等,发现有众多基因存在miR-144的结合位点,经查阅文献得知其中X染色体连锁锌指转录因子(ZFX)和酪氨酸激酶受体(TEK)与GSCs的发生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讨论
【关键词】 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流式细胞术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1],促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半定量检测VEGF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收集2003年6月~2004年6月胃癌根治手术切除后预留的新鲜标本56例,年龄为32~74岁,平均年龄56.3岁,其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30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6例。选取病理证实为正常胃粘膜组织15例作为对照。
1.2 VEGF蛋白表达的检测
将70%酒精固定的新鲜组织放在不锈钢网上,下置一平皿,用眼科剪刀将组织剪碎,用眼科镊子轻搓组织块,直至将组织搓完为止。将平皿中的混悬液用铜网过滤去除细胞团块,收集细胞悬液,离心沉淀。取单细胞悬液1×106/ml,加入VEGF工作液0.1ml,室温孵育30分钟,加入PBS 10ml洗涤,弃上清,加入FITC-IgG二抗工作液100μl,避光室温孵育30分钟,加入PBS 10ml离心,弃上清以除去未结合的荧光二抗,加入PBS 0.1ml,经500目铜网过滤后上机检测[2]。设有PBS代替一抗和二抗的阴性对照,以及只加一抗或二抗的阳性对照。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1.3结果判定标准
以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 FI)表示VEGF表达的相对含量。FI值计算公式为: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以
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结果经Excel表格整理,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VEGF在胃癌组织、正常胃粘膜组织的表达:
VEGF在56例胃癌的表达量为1.34±0.24,而在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的表达量为1.00±0.15,经统计学分析,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VEGF在胃癌与正常胃粘膜组织的表达
2.2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胃癌中VEGF在33例未侵及浆膜组中的表达量为1.29±0.19,在23例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组的表达量为1.42±0.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0例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VEGF的表达量为1.42±0.20,在26例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中,VEGF的表达量为1.25±0.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讨论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等[3]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的概念以来,关于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关系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证明,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的生成,血管增生的程度反映了肿瘤生成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当肿瘤增至1~2mm3时,肿瘤已不能单纯依靠弥散作用获取所需的氧及营养物质,如果无新生血管长入,肿瘤将保持休眠状态或者发生退化。当有新生血管长入肿瘤组织,则肿瘤会呈迅速生长,且肿瘤细胞可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发生转移。基于此,人们寻找促使血管生成的各种相关因素。VEGF最初称为血管通透因子,是在豚鼠肿瘤腹腔渗液中及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发现的使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因子,后来有学者命名为VEGF。VEGF是由2条相对分子量为23000单链组成的同一蛋白质,人VEGF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3,全长14KB,由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组成,它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对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半定量检测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中VEGF的表达,观察到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胃癌组中观察到侵犯到浆膜及浆膜以外组的VEGF表达量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在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由于这两个特征是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提示其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相关。VEGF在肿瘤内及肿瘤周围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并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而有利于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增强癌的转移能力[4],肿瘤患者转移能力的增强使其预后更差。
总之,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中VEGF高表达与预后有关。通过实验也得到一条思路,特异性药物针对VEGF阳性细胞治疗,可能会成为治疗胃癌新的靶点。
参考文献
[1]王岩, 陈卫民, 孙国洪. 口腔鳞癌中VEGF和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 22(12): 707-709
[2]刘爱东, 庞久玲, 刘士生. 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D105表达关系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7): 886-887.
[3]Folkman J. Tumor angiogenesi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 N Engl J Med, 1971, 285(21): 1182-1186
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医院骨三科,广东佛山 528100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 将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实验组同时辅以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在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76.36%;观察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96.36%。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可吸收生物膜;肌腱粘连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01-02
[作者简介] 张铭盛(1974.7-),男,广东恩平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手足外科,整形外科,烧伤外科。
手部外伤在临床较为常见,肌腱断裂处在修复后易形成粘连,使肌腱功能降低或丧失,这也是手外伤手术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发挥着一定的功效[1]。但其治疗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术后常因局部微循环障碍而导致肌腱粘连。为探讨了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现分析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患者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均有明确的手部外伤史,受伤时局部有断裂感。损伤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手术探查可见屈指肌腱断裂。所有患者术前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剔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酗酒、严重感染、恶性肿瘤、重度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过敏体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手术前已存在患侧掌指关节活动障碍者[2]。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5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8.36±7.12)岁;体重48~85 kg,平均体重(62.57±5.46)kg;受伤至就诊时间30~150 min,平均就诊时间(54.27±12.46)min;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受伤部位包括拇指7例、食指18例、中指21例、环指8例、小指1例;受伤原因包括切割伤47例、砸轧伤8例。
所有患者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55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8.54±7.25)岁;体重49~84 kg,平均体重(62.48±5.32)kg;受伤至就诊时间30~140 min,平均就诊时间(54.33±12.21)min;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受伤部位包括拇指8例、食指16例、中指20例、环指9例、小指2例;受伤原因包括切割伤45例、砸轧伤1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状态下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彻底清创[3]。根据手术需要适当延长切口采用3-0肌腱缝合线修复肌腱,充分止血后肌腱吻合端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成分:聚-DL-乳酸)包裹,不需缝合。宽度应完全覆盖受损肌腱和残留鞘膜,以超过损伤部分3 mm左右为宜[4]。
实验组患者同时辅以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在可吸收生物膜包裹的肌腱吻合端采用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浸润,用药量为1 mL左右[5]。
所有患者术毕均采用无菌敷料包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短臂石膏托外固定,保持腕关节屈曲30°,掌指关节屈曲45°,在专业手外科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功能训练[6]。
1.3 评价指标
术后8周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测定系统(TAM)评价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将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远侧指间关节(DIP)主动屈曲度之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之和即得该指TAM[7]。
优:活动范围正常;良:TAM>健侧75%;可:TAM>健侧50%;差:TAM<健侧5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MP、PIP、DIP主动屈曲度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MP、PIP、DIP主动屈曲度均明显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MP、PIP、DIP伸直受限度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MP、PIP、DIP伸直受限度均明显较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预防肌腱粘连是肌腱断裂损伤修复的重要环节,聚-DL-乳酸生物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膜两侧组织可进行营养物质交换,同时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可刺激机体形成假鞘,为肌腱滑动提供光滑的组织床,其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验证[8]。但术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肉芽组织增生等均可造成肌腱粘连,影响手术效果。该研究旨在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肌腱断裂损伤修复的作用,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
川芎嗪注射液可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阻断肌腱周围肉芽组织向腱内爬行、增生,在抗肌腱粘连的同时,又可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肌腱的自身愈合[9]。
丹红注射液是从中药材丹参、红花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腱鞘和腱周滑膜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胶原沉积、抑制纤维组织收缩,并能促进已沉积的胶原分解,从而有效预防腱周粘连。同时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肌腱的修复速度,为早期康复训练创造条件[10]。
该研究中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患者MP、PIP、DIP主动屈曲度均明显大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MP、PIP、DIP伸直受限度均明显小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肌腱断裂可促进手指功能恢复,这与已有的临床报道的结果相一致[9]。
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单海民,程春生,赵治伟,等.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4):33-35.
[2] 李龙梅.生物材料在预防运动损伤致肌腱粘连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3):8139-8143.
[3] 查朱青,程春生,赵治伟,等.红花注射液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3,34(3):295-297.
[4] 常菁,刘万顺,韩宝芹.壳聚糖基复合膜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机理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1,42(1):54-58.
[5] 郎明媚,何玉龙,吴淼,等.生物材料防粘连膜修复运动性肌腱断裂的特点及性能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393-6396.
[6] 田明波,李守峰.医用可吸收膜和玻璃酸钠在肌腱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正骨,2011,23(8):19.
[7] 张旭尧,谢丽颖,赵辉.修复运动性肌腱断裂防粘连材料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2997-3000.
[8] 姜大朋,李昭铸,张玉波,等.TGF-β1对腱鞘成纤维细胞α-SMA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9):759-761.
[9] 赵治伟,程春生,马文龙,等.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2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