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身体素质;原因;对策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非凡群体,是促使时代前进的发扬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低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身体素质也尤为重要。
1.知而不行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如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存在疑惑。在问及大学生“是否了解自身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的具体数值”时,40%的学生“了解,但无所谓”,32%的学生“不知道,但关心”,大部分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强身体素质,甚至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身体素质。
2.良好的锻炼习惯未养成
当代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身体素质的改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方式。当问及大学生“平均每周锻炼的次数”时,49%的学生选择“一次到两次”。所谓“用进废退”,这种间隔时间长、次数少的锻炼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无太大帮助。60%的学生有喜爱的运动,但身体力行的很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能够坚持锻炼的寥寥无几。
3.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营养水平理应达到较高的层次。然而,大学生身体普遍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许多大学生的饮食、作息存在问题,64%的学生“一日三餐”的摄取不规律。男女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的现象,男生基本遵循“一日三餐”,部分女生出于对身材等外观因素的考虑,会少吃或不吃,造成身体营养摄入不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49%的学生一天睡眠时间为“六到七小时”,人体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八小时左右。虽然大学生正年轻,但足量的睡眠能为明天带来更多活力,更有利于身心的发展。3%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这类学生中大部分是熬夜晚睡,生物钟极其紊乱,对自身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二、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高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竞争压力大,高校采取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面临大一、大二紧张的课时,体育课数量少,学生没有经常锻炼的机会,而到了大三、大四,学校不安排体育课时,这让本没有锻炼计划的学生更加失去了动力,身体素质的下降必然发生。
2.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带来的影响
高科技的产生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但凡事都存在利弊。网络科技的应用,使大部分学生拒绝外出运动。当问及大学生“如何处理空闲时间”时,40%的学生以“上网、看视频、打游戏”度过,甚至有学生熬夜上网打游戏,大大地危害了自身身体健康。
3.身体素质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弗里德曼等认为,认知由关于客观对象的信念构成,也就是思想、信念和知识的集合。由于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需栋梁之材,军需可用之兵,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富国强兵的最佳人选,政府及教育机构对其身体素质的关注度确实提高,高校的改革以及学生锻炼意识的提高摆在眼前。然而,部分教师对身体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主义。学校所提供的体育设施较少,以致学生身体活动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身体素质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依靠体育课的锻炼,但高校的体育锻炼状况明显不达标准。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的活动强度,教师在传授学生规定的体育项目的前提下,适量地补充其他形式的活动。学校需制订身体素质评价表,记录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素质情况。
2.政府完善有关身体素质的政策
传统的政策忽视了大学生的体能发展,政府应完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政策,并严格执行。政府有义务对高校体育事业进行投资赞助,从而改进高校体育设备。教育部门等机构应严格监督大学生体能测试是否达标,帮助大学生维持身体素质状况。
3.社会舆论与家庭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予社会舆论更好的平台传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开设专家讲堂,能为大学生了解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搭建桥梁,有益于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很重要,作为家长,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形成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
4.大学生自觉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透彻身体素质的增强对将来自身成长的意旨;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搭配;努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西尔斯,卡尔斯密斯.社会心理学[M].高地,高佳,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建强.大众体育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当代大学生对身体素质关注度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ysj31。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身体素质的含义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真的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这其中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尤为严重。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正因为身体素质如此重要,所以提高身体素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提高身体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来说, 身体素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户外锻炼水平,更多的是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外观体型等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外观体型,这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锻炼不仅对其身体有着考验、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考验锻炼着心理素质。想要达到自己满意的健身效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通过器械健身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使其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健康强劲的心理。
(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好强心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来,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户外锻炼对于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等有着非常良好的提升作用,可以培养高校大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在问题和困难面前不会懦弱畏惧,退缩不前。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好胜心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会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大学生们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课业压力时,有着良好身体素质的同学会拥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不会被学习、生活的压力击倒,这就是户外锻炼中身体素质的提升赋予大学生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
三、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
在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足不出户已经成为许多当代大学生的标签,购物、订餐、交流与沟通这些所谓的小事都能在网络上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非但没有增强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反而成为了让学生成了网络的蛀虫。这时,如何正确并高效的激发每天宅在寝室里的学生消失已久的运动兴趣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过于依赖网络,现实生活中又缺少积极运动的鞭策,所以出现萎靡不振的景象也实属正常。
(一)转变观念,全员发动
高校应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走到户外,走进阳光,增强校园户外活动。高校可建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制定活动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到其中,强健身体。学生们也可开展校园户外锻炼社团,团结和凝聚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激发和引领同学们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来,使课内课外相结合,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形式
通过在大学中营造一种浓厚的户外锻炼氛围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到户外锻炼活动中来。浓厚的户外锻炼氛围可以从真正意义上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来,活动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如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举办各种各样的球类比赛,竞技类比赛,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大家的户外锻炼爱好和兴趣。通过这些比赛,能提供给大学生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同学们在户外锻炼上的热情和信心,同时还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高校中还应针对不同项目开展相应的俱乐部或社团组织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给想要运动的同学提供便捷的通道。
(三)掌握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方法
并非所有活动都是户外活动, 也不是任何户外活动都能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要运用合理的户外活动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有氧运动,包括:游泳、健美操、慢跑、登山、跳绳和各种球类运动等。大学生们可以在校园里选择慢跑、快步走、骑单车等有氧运动。其次,大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比赛法或游戏法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比赛法可以使人情绪高涨,容易表现出最大速度;游戏法则可以激发人的情绪,能在游戏中产生各种动作的变化,从而防止因为枯燥的重复锻炼而产生的烦躁情绪。最后,大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劳累之余做一些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还可以选择跳台阶、蹲起、高抬腿等项目,使自身得以放松,但切记不要过量,在自己身体承受范围内进行户外活动。
综上,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不能靠强制性的规定,要通过多元化的锻炼方法,合理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和兴趣爱好,自觉地养成良好、健康的户外锻炼方法及生活习惯,大学生们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学生们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走进充实健康的户外环境是对大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最有利的帮助,养成一个良好的户外锻炼习惯将是大学生们一生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贺晓明,林威力.浅谈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途径[C].北京: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会议论文集,2014:23-25
[2]康宏伟.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J].科技视界,2015(11):92
[3]贾春旭.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6):35
[4]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77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48-001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在和未来。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才的基地,如何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与提高,应成为高校体质健康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我国每五年都要对大学生的体质进行一次调研,各高校每年也要对大学生的体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的体育健康水平测试均值有一定的差异,2005年、2010年的测试结果与2000年测试结果相比,50米跑分别慢了0.1秒和0.2秒;立定跳远分别少了6.2cm和8cm,1000米跑则分别慢了11.3秒和16秒;引体向上差距更大,2010年减少了6次。由上述体质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在整体下降。同时,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
二、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1.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社会原因
对于当前的高中生来说,在他们进入高中的那一刻起,就被各科的作业和考试包围,升学的压力很大,而体育成绩的好坏跟高考又无直接关系,这就导致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升入大学后,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本来就不好,加上就业压力,还有当前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观点就是只重视知识技能,而忽视身体素质。长期的这种重知识轻体质的思想,也是导致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学校原因
2.1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导致学生运动时间的减少。随着高校大幅度的扩招,大学人数大量的增加,但是体育场地增加的幅度却很小。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在扩招前就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而扩招后更是紧张。就连基本的体育教学都很难满足,更不要说同学们自己业余的体育锻炼。而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很多场馆都是收费进入,这更使得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降低。
2.2学校思想上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到了大学,同学们本来有了空闲的时间可以参加体育活动。很多高校也积极的相应国家体育锻炼的号召,但在实际的组织过程中却投入的精力太少。只是个别的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组织,并没有达到全校的动员。现代高校过多的把安全的理念放入了体育活动过程中的首位,而锻炼的效果放在其次。在学校的整体评估中,体育开展的状况影响又很小,这也是直接导致了学校对体育开展的不够重视。
3.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自身原因
3.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近些年来,国家、社会为了倡导大家参加体育活动,提出了很多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人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大学生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代表,他们自认为跟疾病的距离还比较远,这就使得他们没有认真的去考虑体育锻炼的作用,思想上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2不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影响。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远离了高中时候繁重的作业任务和高考的压力,精神上得到放松,再加上业余时间较多,如果不加以合理安排和引导,就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如他们晚上睡的晚,通宵上网,饮食不规律等。这样的生活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有居住环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减少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同时,西方快餐文化盛行,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导致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直接引发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1.营造全社会关心学校体育的氛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引起国家宣传、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向大学生普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同时应该加强对网吧、网络等娱乐场所的作息时间管理,营造全社会关心体育的氛围。
2.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和体育设施建设
保障体育教师在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等同。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及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教育经费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以确保本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3.保证大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7号文件精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学校必须从管理机制、场地设施、人员保障、活动内容方面作积极探索,每天固定某个时间为学生锻炼时间,其他任何课程都不能占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把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运动场。把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升学、评优、毕业、就业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沁.《90后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其对策探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分析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和体育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质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能力 归因 策略
一、前言
人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基本状态和能力。运动能力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大小。《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却出现了继续下滑。大学生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素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迫在眉睫,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强化体育锻炼意识,要让他们动起来,远离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及无规律的生活状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各高校专家学者对学生体质测试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参考。
2.实验法
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台阶试验),并抽样进行运动能力的测试(项目包括1000m/800m、50m)。
3.数学统计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趋势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
据悉,此项调研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至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如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等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公报显示,19至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厘米、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秒、3.09秒;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厘米、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秒、1.87秒。多数综合类院校和体育专科类院校的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近年来在运动能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
对此,天津体育学院体质检测与健康促进中心张一兵副教授介绍说,大学生爆发力、力量、耐力等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下降,可能令他们没有足够的体力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也更关系到未来我国人口的总体身体素质。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代表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是身体素质好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爆发力不但要求有快速的神经传导功能,更要求有优质的肌肉质量即有丰富的肌纤维,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疲软肌肉不可能产生良好的爆发力。持久的耐力则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强壮的标志,意味着人体心肺功能较好。这些运动能力的增强能增进人体各系统功能,提高体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果和智力水平。
(二)我校大学生运动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000m和800m跑是反应学生进行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通过表1可以看出:该校大学生1000m和800m及格率女生低于80%,男生低于85%,良好以上低于国家标准,而且学生的耐力素质在逐年下降。目前,该校多数大学生耐力素质还处在全国水平之下。50m测试人体的速度素质,它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协调能力,也可以综合反映人体的爆发力、反应、柔韧性等素质.学院男、女大学生50m跑的平均值分别是7.39s和9.21s,男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0s,女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25s。学生50m跑的能力也在逐年下降。表2为我校3个年级体质测试成绩的比较,各项指标的平均成绩基本合格。身体素质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大一、二年级区别不明显但是在进入大三后开始呈明显下滑态势。
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原因
1.健身意识淡薄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与他们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高考的压力让孩子们基本上没了锻炼时间,身体素质下降。到大学阶段,他们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对体育锻炼仍不重视。体育意识特别是运动锻炼观念的淡薄,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重要因素。
2.生活方式原因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变得散漫、无规律,部分学生的生物钟是完全颠倒的,凌晨两三点甚至三四点睡觉,到了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常常是课都不去上了。加之现在的大学生中宅男宅女比例增多,教室、宿舍和网络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缺少了体育运动锻炼,缺少了必要的体力活动,这些都是造成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二)学校原因
1.基础教育阶段的缺失
在中学阶段学生每天的锻炼不是做操就是跑步,学生兴趣索然,借各种理由请假;在升学压力之下,学校不断压缩锻炼时间。高中一二年级学校还开设体育课,但升入高三后就把体育课时间改为自习了。另外在中学里考试型体育课居多,学校没有主动去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没有告诉学生运动的重要性和有效的运动方法。
2.高校体育课设置不尽合理
不少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的不尽合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下滑。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绝大多数高校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且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到了大三、大四,没有了体育课,学生的体质状况就又会出现下滑。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大学体育教育都采取俱乐部制,很多项目是选修,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凭兴趣和爱好,势必会让他们偏门偏科,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均衡的锻炼和提高。比如说,长跑项目是很好的耐力锻炼科目,引体向上是很好的力量锻炼科目,体操是很好的柔韧锻炼项目,但人们到大学校园里看看,有多少学生会从事这些项目呢?
3.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近年来,国内高校持续扩招,造成大学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人多地少,高密度的大学校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体质的改善。据悉,1998年,全国大学在校学生有500万人,现在已达到3000万人。对此,有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一两倍,但每所大学的体育场地却没有增加。这就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即使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想法,也很难实现。
4.学校本身不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
(三)家庭原因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体质状况和运动能力不够了解,没有认识到学生体质下降的严重性。其次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体育运动方式和运动环境,对孩子在体质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投入不够。
五、结论建议
(一)对大学体育课进行改革,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要有效的落实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完善运动场馆和运动设施。
(三)教育部门要构建素质教育导向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偏失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集体忽视,也导致一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体育的集体轻视。对大学生的评价体系中缺乏体育因素也导致了大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生意大学生评优、就业都应与体育活动和体质水平挂钩。
(四)学校领导应对学校的体育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沁.90后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其对策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关键词 身体素质 学习 高职院校学生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项基本内容。这里所说的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这个时代的创造者。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年轻有活力、有头脑、活跃而精力旺盛,但这些都是要以健康为前提的。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当代大学生只有有了健康体格,身体素质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才能走上社会,报效国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目前一些学院规定大一学生跑早操,但已经成了一种形式,只要签到就行,只有极少数班级坚持跑步锻炼。由此不难看出在本学期接近尾声体育考试紧锣密鼓的进行时,不少同学开始为体育考试发愁,担心跑步不能达标的学生大有人在。只要注意就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跑一小会儿步、爬一下楼梯就会气喘吁吁。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做的一些睡眠调查发现,早上八九点钟,当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时,却还有许多上午前两节没课的学生还窝在自己的床上,有少数学生的生物钟是完全颠倒的,凌晨两三点甚至三四点睡觉,到了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常常是课都不去上了。可想而知,这样怎会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呢?长此以往,身体垮下去了,就会相应影响学习成绩了,所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不得不引起学校老师们的注意了,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办法,促使学生去锻炼,哪怕是硬性规定强迫学生不得不去锻炼也好,也总比没有锻炼好。
二、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如此现状的原因
(一)作息没规律还不参加锻炼
大家对自己的身体现状普遍感觉良好或一般,大多数学生都感觉较好或很好,对自己身体比较满意,其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身体不太好,是有体质的原因,更多的学生忽略了主要原因是平时锻炼不够。
据一些调查报告显示:在平时锻炼的时间方面,男女生之间差距比较明显。男生每周锻炼时间从1小时到12小时不等,大多在3—5小时。而女生能坚持锻炼的就不多,只是极少数可以坚持每周运动2—3小时,大部分女生表示除了上体育课,平常很少锻炼。
另外,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生活变得散漫、无规律,作息时间极不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学生体质的下降。我们都知道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当代大学生只有有了健康体格,身体素质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才能走上社会,报效国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一些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
大家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是一些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并没有做到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非常有益的体育课程的开设。专家指出,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课普遍没有中小学多,很多高职院校体育课也只开设两个学期,大二就没有了,且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只有管理者重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有益处。
(三)上网对学生身体素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相对较少,而作息时间又很自由,网络的吸引力致使一些学生每天拿出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在网络上神游,从而占用其锻炼身体或从事户外运动的时间,严重影响身体素质的提高;上网时间长了,网上交流多了,依赖网友、疏离现实朋友的为数不少,有些学生甚至痴迷于网恋,严重影响学习;由于学生们平均每天花三个多小时以上的时间上网,把大量时间用于上网,造成视力下降,对手腕和腰椎也有损伤,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宁肯花更多的时间在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学习上,而业余时间又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和选修课程学习,从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学生们参加身体素质锻炼的时间,忽略了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身体素质不好了,又反过来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
三、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
许多时候,当看见那些坚持早晚在体育场锻炼身体、看见每个空地上坚持打拳练舞的老人家们时,会认为他们才是最具激情和活力的。有人说:这些老人们因为是已到安享晚年之时,他们有一整天的时间去进行身体锻炼。真的是时间问题么?诚然,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课业紧张,学习压力大,但时间如海绵里的水,你挤它就有。假如,挤一些睡觉的时间、挤一些玩乐的时间,你是否能有一些时间进行即使只是每天半个小时的运动呢?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特别关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院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促进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高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学校应不断的完善学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各种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丰富校园体育生活,给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和锻炼空间。
(二)改革课程内容体系
改革课程内容体系,加强科学研究,修订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改革教材教法。向以全民健身为主体的教学,促进学生们自觉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三)开选修课、组织冬季长跑和体育竞赛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比如效仿其他一些全日制大学,在本校开展冬季长跑项目等等。例如:江西宜春学院院长姚电带头参加长跑,在他的带动下,校园里到处都有师生活动的身影,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7%以上,冬季长跑让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子们告别了冬天早晨暖暖的被窝,告别了懒散,学生们在博客上写道:“长跑养成的良好习惯将影响我们的一生”;北京大学仅体育一项就有45门选修课,进入北京大学的学生都必须学会游泳、太极拳、健美操,倘若考核不过关,就毕不了业,拿不到毕业证;清华大学则采取“强迫教育”,到了下午4点,学生必须参加室外活动或体育锻炼等等。
近年来,教育部门组织的大学生体育竞赛,不仅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大学生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乒乓球、网球、跆拳道、健美操等项目也成为大学生们的挚爱。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同样可以组织本校学生进行这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要在建立学生体育社团上下功夫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从加强管理等方面着手,要依靠社团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争取做到在校期间体育课不断线,在体育课中增加一定比例的身体训练要求,督促学生加强身体练习,必要时进行统一的身体素质测试,加大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力度,改变运动会只有少数运动员参与的现状,将运动会变成全员参与的体育盛会,积极推行班级、宿舍等单位的体育竞赛等。
参考文献:
[1] 9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使康调查报告[R].
【关键词】 野外实践;素质训练;大学生
野外训练是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被训练对象施与特殊生存环境所展开的一种训练方法,其目的是创建特殊的艰苦的野外环境,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从多个层面塑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品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访谈,目前关于野外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而基于最基本的身体素质的影响等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且比较零散。笔者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对野外训练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诠释。
一、野外训练的发展现状
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或者社会上承办的野外生存训练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初衷,一方面来源于学校为了最大化的刺激学生对于新鲜体育运动项目的爱好和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而开展的活动,另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对于野外生存训练的时尚感。从目前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野外生存训练在中大城市当中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据资料报道,每年在一些发达地区,野外生存训练的活动频度大约在以35%的速度在增长,在一些中等城市,每年增长的速度也大约在25%左右。
二、野外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野外训练与一般训练相同的地方在于,在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同样的训练目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其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略有区别。对于传统训练手段来讲,大多数训练都是有针对性的机遇身体素质当中的某一种素质或者某几种素质开展的,对于野外训练来讲,由于其特殊的外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必须具备完好的能力。但是,野外训练往往不是到单纯的单一行为,往往是多个行为的集合体,在整个过程,就需要有多个行为同时参与才能顺利的完成整个训练计划,如登山、越野、游泳等等训练手段不仅仅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耐力,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较好的速度、力量才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这些是在传统训练方法当中无法体现,所以在训练方法改进中,很多专家学者所采取的组合式训练方法就是野外训练的真实描绘。目前关于野外训练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基本身体素质的影响。身体素质的锻炼是任何一项运动训练所必须完成的内容,野外训练也不例外的承担着这样的重任,调查发现,对于野外身体素质训练来讲,在耐力、速度、力量、柔韧和灵敏等五个方面都有很好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借助自然界的天然环境,这种训练是对五大身体素质同时进行的外源性刺激,最终使得身体机能得到适应和发展。
(2)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相互协作方面,对于野外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要想避开各种危险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队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配合,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
(3)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现在对于大学生热议的问题之一,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野外训练要求学生在一个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在面对各种困难时不断的在突破自己的心理底线,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心理承受力,野外训练正好能弥补传统训练这方面的缺陷。
三、野外训练的发展前景
随着高校体育娱乐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城市压力的增加,在学生阶段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看好,所以野外训练会随着学校教育体系的改革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大学生教育当中。从社会兴起的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今后一个时期,野外训练会成为众多体育产业商家追逐利润的手段之一。在高校的大肆宣传和广泛的开展需要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作为教师来讲,也需要经过专业化训练。
对于野外训练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在本研究领域,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增加对素质影响的评价标准,也希望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建议学校和教师在引入野外训练的过程中,有过渡性的训练项目,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和提高。另外,在参加和从事该项目研究中,应该首先做好被受训对象的各项身体机能检测,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童建国.学校体育开展生存训练可行性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原因,从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改善学校体育运动条件和设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几方面提出建议,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的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素质 教学改革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活是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有精力去学习,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等院校设置体育课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前,我国所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更是为了学生的体质发展而进行的。
一、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教学状况
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与体育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是体育教学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体现体育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着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强健的体魄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根本保证。
(一)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由于受到学习压力和社会激烈竞争的影响,大学生经常处在紧张的状态下,加之缺乏必要的身体练习,因此身体素质状况逐渐下降。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其身体素质方面的教育。结果是培养了一批批专业技能很强,但身体素质差、缺少锻炼的大学生。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表现为学习和工作容易感到疲劳、耐力差、精力不旺盛等。
(二)高校体育教学状况
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围绕道德、文化、心理以及身体素质的相关内容而展开的,而身体素质是这些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大多数高校针对大一和大二都开设了体育课,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但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没有开设体育课,这使得一些不经常锻炼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长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虽然大一大二开设了体育课,但是一周通常只有一到两节,要想只通过这一两节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是很难达到的。与此同时,许多高校锻炼场地和器材的不足也影响了体育教学。各地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目不断增多,但是体育场地和锻炼器材却跟不上扩招的步伐,此外,综合性的体育场馆更少。
二、造成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偏低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体制是根本原因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升学率和教学质量评价是中小学评级的唯一标准,同时对中考和高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通常只是敷衍了事。虽然教育政策提倡减负,但是效果甚微,学生家庭作业依然很繁重,而有些家长还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参加奥数、绘画、音乐等培训班,孩子仅有的一点锻炼时间也被挤占了。学生中学阶段的体质弱,将直接延续到大学,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应试教育体制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低的根本原因。
(二)家庭教育缺位和社会负影响
分析大学生耐力差、柔韧度差、肺活量低的直接原因是大学生体力劳动较少、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够,特别是长跑运动不够,其中有时间安排不恰当的原因,也有学生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问题。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些学生的饮食不合理,使得肥胖学生的比例加重,也是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的一个原因。大学生体质整体走下坡趋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却忽视了让孩子的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使得一些孩子不但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没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和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大学生的体质整体下降。
大学生体质下降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交通工具的改进、家务劳动的减少、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等因素造成了体力劳动量的减小。特别是上网玩游戏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休闲方式。据统计,在校大学生上网打游戏入迷的学生占有18%以上,上网入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于此同时,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更倾向于喜欢滑板、街舞等比较时尚的项目,像传统的跳高、跑步、跳远等运动,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因此,体育课的模式和内容也需要不断改进;当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实行的是学分制,大学生联赛项目很少、没有普及,中学更没有联赛制度,大多数的体育人才集中到体校中,无法带动普通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运动教练制在大学还没有普及,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总之,我国体育教育比较单一,若不引起高校和教育有关人士的关注,不积极地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体质的连续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四)体育设施陈旧单一,数量不足
有些高校现有的硬件水平还比较差,很难适应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有不少学校让五六百名学生在不宽敞的操场上做运动,显得十分拥挤。还有不少高校的篮球场变成篮球、足球、排球等的混合运动场。有一些学校连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都保证不了,只能租场地或者借场地来举办运动会。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扩建、修建教师住宅区等等,使得现有运动场的区域也在不断的缩小。
三、对高校体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让应试教育尽快蜕变为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做好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工作,把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教育相结合起来,作为高校全面教育的基本目标,努力做到以育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采取的是学分制,在大学四年里修够学分即是完成了体育学习任务。大学生的大量的业余时间是受自己自由支配的,没有教练制和联赛制的限制,缺少对身体状况有针对性训练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学生通常只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的不规律、无指导、无时间约束的自由运动,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不适宜的运动而伤害了身体,造成运动损伤,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初衷反而背道而驰。因此,学校应该组织具有群体性的、有指导性的运动,建立各类型的联赛规则、制度和实体,从而加大高校内部有组织的各种比赛频率和力度。
(三)改善学校体育运动条件和设施
据统计,在9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例如瑞典,全国有27292个体育俱乐部,在7―20岁的学生中,有60%的学生至少参加了1个俱乐部,政府规定:只要5个青少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1小时,每人补助17克朗;日本有体育场馆设施21.86万个,平均每500人有一个体育场,每2680人有一个室内体育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场所和运动器材人均占有率非常低,其中,学校人均比、单位人均比和城市比,也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和中等国家的水平。所以,增加学校和城市的体育设施投入、提高高校体育运动场所、加快更新体育运动器材的速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要预防只注重传授运动技能,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达标的问题;要努力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也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身体特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共同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对客观条件进行改革外,也要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好处,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体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总之,针对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要树立“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生体育”为目标,调动高校大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为他们以后建设祖国以及提高他们的个人生活品质奠定体质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体育活动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影响
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并且由于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体育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各类高校均对本校的体育教学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革,其意在于通过体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一、 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的权威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数据显示大学生在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方面的指标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是学生肺活量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同时,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超重等检出率也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如耐力、体力,以及视力等水平却出现降低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家庭忽视身体素质发展
由于现今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不仅是家庭的重心,更是父母的希望所在。为此,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极为迫切的。但是,父母往往更为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很多的大学生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体魄较弱。
(二) 学生轻视体育锻炼
多数大学生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通过正确的锻炼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在进行独自锻炼时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者,由于受到部分学校教学方式的限制及其体育设备的滞后发展,致使学生运动项目单一化,学生从中感受不到其中趣味,许多学生没有领悟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加之怕苦怕累,所以上体育课显得漫不经心,很少真正用心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许多高等院校由于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而忽视体育课,学生缺少必要的锻炼,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体质锻炼。再者,部分学校由于体育器材以及体育活动场地的不足,致使体育活动较为单一,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日渐不愿意上体育课。
二、 大学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大学有效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也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
(一)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自身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资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以说是行尸走肉。由此可见,有强健的身体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阶段的大学生,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增强体质应该作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少的重要部分,因为,只有健康的体魄,他们将来才能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才能有足够的精力、体质去接受考验、克服困难,以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在体育课堂上,课外活动课上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会更显成效。同时,学校开展形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平等、自由的参与到活动中,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终身开展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对学生进入社会都将产生诸多有益影响。
(二) 培养学生能力,发展自身个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乐于交流,喜欢探讨,有的学生有却沉默寡言较为性格内向。虽然说这有可能是先天使然,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但是,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只是心生胆怯而已。为此,在体育活动中,大学生可以时常组织一些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刚开始时,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随着参加的次数增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态也自然了,不但不会再感到有压力,相反却很乐在其中。慢慢地,他们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所以说,大学体育活动,除了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愉快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在体育精神中,责任感、荣誉感,以及与同伴合作、互助的精神,拼搏、竞争、信心等信念,对帮助学生学会公正的看待问题,学会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律法规,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大学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在体育精神的熏陶下,改变并塑造自己的个性,树立崇高的人格精神。
(三) 培养体育精神,树立锻炼意识
现在90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只要是孩子的要求都尽量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狭隘心理,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还会造成孩子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一但遇到问题,就想到父母,不会自己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对父母依赖思想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的体育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具有竞争性的训练和比赛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等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以及队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鼓励,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好成绩。再者,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比赛,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接受艰苦的磨炼,及时疲惫也要坚持,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以便培养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从而做到在失败时学会不气馁,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
参考文献:
[1]陈燕.高校体育运动对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作用的调研[J].快乐阅读,2011(23)
摘 要 本文以长治学院非体育系参加拉丁舞业余训练的大三女生的体质变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拉丁舞业余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拉丁舞 女大学生 形态 机能 身体素质
一、前言
随着我国大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已引起国家、社会及学校的高度重视。伴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拉丁舞的热情奔放也是受到女大学生的欢迎。但体育舞蹈科学化的训练研究十分滞后。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拉丁舞业余训练后的体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拉丁舞业余训练前后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的变化,从而为女大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治学院南北校非体育系参加拉丁舞业余训练为期一年的大三女生为调查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文主题在中国知网、期刊网及长治学院图书馆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分析与整理。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内容和目的,对2011级参加拉丁舞业余训练的大三女生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5份,回收率为97%;经过整理,回收问卷中143份有效,有效率为95.33%。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把数据用SPSS12.0和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对数据进行样本配对T检验,在双侧检验的显著性P值中,无显著性差异标准取P>0.05,显著性差异标准取P
三、结果与分析
(一)训练前后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变化分析与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身高在训练前后增长幅度较小,没有显著性的增长(P>0.05),体重在训练后比训练前平均减少了1.27kg,训练前与训练后虽然均属于正常指数,但训练后女大学生的BMI值比训练前低,说明拉丁舞业余训练后女大学生身体更加健康,在改善体型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拉丁舞要求舞者须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挺胸、收腹、抬头、立腰、平肩、松膝、臀部夹紧上提,并且各个舞种的风格、节奏各不相同,它对脚步、姿态、平衡稳定均有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帮助锻炼者纠正不良姿态,塑造挺拔、健美的形体。
(二)训练前后女大学生身体机能变化分析与讨论
从表2可以看出,在肺活量指标中,女大学生由训练前的平均肺活量2671.36ml提高到训练后的平均肺活量3079.85ml,肺活量体重指数增加近10个百分点,两者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三)训练前后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分析与讨论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对训练前后女大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50米、800米、立定跳远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并且从P值来看,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依据我国女大学生各项目评分标准与表3结合来看,训练前女大学生的50米、800米、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均属于及格状态,但训练后各项目的平均成绩都提高到了良好状态,这说明拉丁舞业余训练对女大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拉丁舞包含5个舞种,音乐节奏鲜明强烈,它的头、肩、腰、胯、腿及各个关节部位的活动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它的音乐特点突出,强有力的节奏与力度相结合,不断挖掘人体内的潜力,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长期参加拉丁舞训练有利于瘦身,保持轻盈体态,改善身体形态,能满足女大学生对形体美的追求。
(二)长期参加拉丁舞训练对提高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水平。
(三)长期参加拉丁舞训练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克异.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解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J].体育教学.2007(3):7-8.
[2] 梁莉,凌华.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6(12):89-90.
[3] 赫忠慧.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J].体育教学.2007(3):8-9.
[4] 张华,单亚萍.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姿态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45-47.
[5] 刘光红.体育舞蹈对体脂影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0):56-58.
[6] 周丹.拉丁舞对大学生BMI与体脂肪率的多维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119-120.
[7] 范洪成,张柴华,张丽.水中健身操对中青年女性体质状况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241-242.
[8] 崔玉.艺术体操锻炼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3):87-91.
摘 要 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不高是目前体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大问题。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身素质日益下降的现象,提出增强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任务成为必然。充分认识到制约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配合全面的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与参与度,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将成为加快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课 参与度 研究
大学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反比现象,即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却反而在逐年下降。针对这一独特现象,本文着重以大学生获取体育锻炼机会的重要载体——体育课为突破点,以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为目标,对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明确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重要性
大学生体育课是必修课,作为大学期间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的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发展速度,对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高,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的速度快,参与体育课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相反,如果学生上课参与度不够,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动作技能的进度,不易使学生产生和获取“知道—学到—用到”的成就感,进而不会积极参与课上的练习或比赛活动,最终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应有的延续提高。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面临的主要矛盾
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指导高校体育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定不足和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也不断增多,逐步从原来对众多体育项目不熟知,到现在对体育项目的名称、特点及锻炼方法都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一观念上的转变不但使体育课内容日益丰富,同时,也促使学生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学生兴趣日益广泛,要求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的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及场地资源)却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必然导致某些项目无法开设,进而限制并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锻炼的范围及积极性,从而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提高。
(二)喜欢体育与不喜欢体育课之间的矛盾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的兴趣很高,但上体育课的热情却不高或者很低,甚至于有些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提高。综合考虑,有三方面原因:(1)学生对体育课所教授内容不感兴趣;(2)学生不喜欢上课时学习氛围,喜欢自由学习;(3)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没有创新性、互动性及娱乐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得不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三)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之间的矛盾
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学生主动参与主要取决于两点:(1)对项目感兴趣而参与锻炼;(2)具有体育锻炼意识而参与锻炼。被动接受主要取决于两点:(1)“从众心理”促使其被动接受;(2)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等)迫使其被动接受。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由被动接受者发展为主动参与者,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从而为有效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快速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建议
(一)逐步加大师资投入,创建良性循环,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通过教师、器材、场地、教材等资源的补充,扩展体育课锻炼范围,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积极性,创建一个“感兴趣——想活动——能活动——活动好——氛围好——都参与”的体育课锻炼良性循环。
(二)对各个学年的体育课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一年级学生须进行传统项目的学习,为二年级学生个性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年级可根据广大学生的要求,开设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从而解决个性化需求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以学生兴趣为主来确定体育课的内容;必修的基础项目,以举办比赛或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加强教师自我创新能力,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能力,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实现学生对体育课由感兴趣向喜欢的态度转变,从而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
(三)革新体育观念,制度为辅助(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等),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参与行为潜移默化地改变体育运动观念,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使其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终身体育”的体育课教育观念,从而真正加强学生体育课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卫工作[J].体育教学.1999(1).
[2] 龚婉敏.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学刊.2001.8(3).
关键词 伊犁师范学院 大学生 体质健康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伊犁师范学院2013级和2007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2)问卷调查法。(3)访谈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评价指标
通过与体育教师和普通大学生体育课代表的沟通交流,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将2013级大学生的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BMI,胸围) ,运动素质指标(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 ,速度耐力指标( 1000m, 800m, 50m) 的结果与2007级大学生数据进行分析。
2.2大学生身体形态学指标对比
2013年,我们对2013级大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学指标测量,并把结果与2007级大学生的结果做了对比。我们从不同性别,不同测试指标对大学生身体形态进行了横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2013级在校男、女大学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男176.58cm、女163.84cm,其平均值相较于2007级大学生,男生高了2.97cm,女生高了4.42cm。从体重情况看,2013级大学男、女大学生的平均体重分别是68.8kg,55.10kg,较2007级大学生,其平均值男女分别上升4.27kg,2.07kg。从胸围上看,2013级大学男、女大学生的平均胸围分别是85.39cm、79.66cm,较2007级大学生,其平均值男生上升0.76cm,女生下降0.17cm。说明当今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总体情况均呈下降趋势,令人堪忧。
2.3大学生身体运动素质指标对比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与人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而且与锻炼程度、营养状况也密切相关。它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锻炼效果的基础。2013年,我们对2013级大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男女各有四个测试项目,并把结果与2007级大学生的结果做了对比。我们从不同性别,不同项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了横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2013级大学男生在1000m、50m加速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女生800m、仰卧起坐、站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均有显著性变化,明显低于2007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平均成绩。说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现也出现了普遍性的下降。虽然男女生在具体的测试项目上有些区别,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经过数据统计及成绩比对,低年级大学生中女生的及格和中等人数比例均占到将近一半左右。其中,男生的身体素质略优于女生,其优秀,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2.4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探究分析
(1) 大学生体育锻炼不是很普及,经常锻炼者(3 次以上/周)仅为30.21%,其中男生(51.92%)高于女生(18.55%),如没时间、怕晒怕累怕出汗和没人一起锻炼占到79.83%。
(2)从锻炼时间来看,男生普遍锻炼时间较长,达到20分钟以上者(73.08%)明显多于女生(46.39%)。
(3)在饮食方面,中早餐情况较好,多数被调查对象基本每天都吃早餐,其中女生就餐情况(87.63%),好于男生(61.54%)。而且吃零食现象比较常见(35.57%),其中经常吃零食的女生比例(48.46%)明显高于男生(11.54%)。
(4)关于吸烟饮酒行为,在大学生中饮酒行为情况较少,基本不饮酒(81.88%),但男生有一定数量的饮酒者(32.69%),明显高于女生(10.31%),其中男生经常饮酒者达9.61%。在大学生中吸烟行为情况较少,从不吸烟男生(35.28%),女生(97.94%),其中男生中经常吸烟者达5.92%。
3结论
(1)分析结果为我国体育竞技水平雄居世界前列,体育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只重视“优生”,对绝多数的“差生”群体重视不够,加上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受应试教育制度影响,学校、学生和社会对体育的各种偏见,现代生活方式等原因,造成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加之心理承受力脆弱,造就了中国式的高分低“能”人才。
(2)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长期迷恋于网络,从网络世界寻求快乐。这种快乐感被强化之后,就会减少他们寻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获取快乐的欲望。由此可见,体育意识特别是运动锻炼观念的淡薄,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重要因素。除了健身意识的淡薄,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的不尽合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下滑。除了健身意识的淡薄,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的不尽合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下滑。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没有一个好体质,大学生在毕业后怎么去胜任工作和社会竞争?我们的大学生们,应该警觉起来了。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大学生身体素质 潜在影响
当前素质教育正在各个学校全面推行。因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且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体育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类中小学校均对本校的体育教学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革,其意在于通过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进入大学、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现笔者就中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潜在影响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2002年教育部公布了自启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后的第一次监测研究报告。研究中对来自于全国14个省以及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设立的38个监控站的监控数据,与之前所做的4次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在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方面的指标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是学生肺活量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同时,近年来我国学生体重、超重率也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如耐力、体力以及视力等水平却出现了降低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家庭忽视身体素质发展
由于现今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不仅是家庭的重心,更是父母的希望所在。为此,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极为迫切的。但是,父母更为注重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很多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体魄较弱的现象。
2.学生轻视体育锻炼
多数学生由于不懂得如何通过正确的锻炼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特别在独自锻炼时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者,由于受到部分学校教学方式的限制及其体育设备的滞后发展,致使学生运动项目单一化,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趣味。许多学生没有领悟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加之怕苦怕累,所以上体育课时显得漫不经心,很少能真正用心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由于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许多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而忽视劳动课,致使学生缺少必要的锻炼。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导致应试教育压倒一切,“每天一小时课外活动”的规定仍是一纸空文,这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者,部分学校由于体育器材以及体育活动场地的不足,致使体育活动较为单一,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日渐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及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潜在影响
有效的体育教学,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对这些即将升入大学的学子们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
1.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一条主要途径
健康的身体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资本,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强健的身体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阶段的中学生,他们即将迈入大学,走向社会,增强体质应该作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他们将来才能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才能有足够的精力、体力去接受考验、克服困难,以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者,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可担当重任。而中学体育教学正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因为,在体育课堂上,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会更显成效。同时,由于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平等、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终身开展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对学生今后进入大学,以至于进入社会都将产生诸多有益影响。
2.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环节
作为教师,由于经常与学生接触,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乐于交流、喜欢探讨,有的学生却沉默寡言,性格较为内向。虽然这有可能是先天使然,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但是,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只是心生胆怯而已。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组织一些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刚开始时,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不得不参加,但随着参加的次数增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态也自然了,不但不会再感到有压力,反而乐在其中。慢慢地,他们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
所以说,中学体育教学,除了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愉快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在体育精神中,责任感、荣誉感,以及与同伴合作、互助的精神,拼搏、竞争、信心等信念,对帮助学生学会公正地看待问题,学会遵守规则和规定,服从社会法律法规,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在体育精神的熏陶下,改变并塑造自己的个性,树立崇高的人格精神。
3.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只要是孩子的要求都尽量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狭隘心理,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还会造成孩子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一旦遇到问题,就想到父母,不会自己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父母依赖较大。针对学生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的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竞争性的训练和比赛活动,例如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以及队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鼓励,才能发挥强大的团体力量,取得好成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些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帮助他们纠正自私、狭隘的心理。
再者,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接受艰苦的磨炼,即使疲惫也要坚持。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以便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并做到在失败时不气馁,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同时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是他们的主要特征。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导致我国大多数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而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对学生的身体有益,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和培养,培养他们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素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U Zhixing, SUN Wenmin
(School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sit the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feasible frame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method
2007年5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同时还强调了高等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为了贯彻中央精神,就必须对大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运动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研究我校学生近三年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对我校的800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大量有关身体素质的文献资料,并参考了多篇相关科研论文和学术论文。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2)走访调查法。走访调查了我校的部分学生,并向他们及家长咨询了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状况。(3)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抽样调查结果
对我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全面下降,各项指标分别平均下降:50米跑0.76秒, 坐位体前屈4.5cm,立定跳远8.5cm, 握力(女生)4.35次,引体向上(男生)3.96次,仰卧起坐4.85次,800米跑(女生)23.17秒,1000米跑(男生)22.12秒,我校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状况令人担忧。
2.2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2.2.1 主观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学生摄入食物热量超高且营养充分,一半以上的学生喜欢肉类、快餐、甜食油炸类、膨化食品等高热量食物。这是导致学生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有部分学生不吃或不及时吃早餐,造成学生上午体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晚餐吃得过饱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过多,造成学生不易消化,影响夜晚睡眠质量,同时导致体重增加。
2.2.2 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学校连续扩招,人数在急速增加的同时,运动场地拥挤不堪,每周锻炼时间势必会受影响,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所以运动场地、器材也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次,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形式忽视了结果,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机能。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练习中,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训练。
3.1 力量素质的训练
发展力量素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使身体更加结实,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减少运动损伤。力量素质的练习,可以根据锻炼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力量练习方法。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运动,也可借助哑铃、握力器等器械;锻炼腰腹力量可选择仰卧起坐、团身跳等运动。锻炼下肢可选择蹲起、单足跳、跨步跳、蛙跳、跳台阶、侧跨跳等运动。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还应注意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
3.2 速度素质的训练
发展速度素质,能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发展速度素质,一般采用大强度、时间持续短的练习,并且要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情况下交替进行各种练习。同时要注重与其他素质训练结合起来,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原地单足跳,听哨声快速做加速跑;背对起跑方向做原地高抬腿,听信号快速转身做加速跑,几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60米、100米、变速跑(直道加速弯道慢跑,弯道加速直道慢跑)等练习。
3.3 耐力素质的训练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水平,还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应以进行有氧训练为主,耐力素质训练方法:12分钟计时跑,长跑 800米、1000米等,逐渐过渡到更长距离的跑,这些运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氧耐力运动还有游泳、登山、有氧健身操等。
3.4 柔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能增加学生关节的灵活性,避免运动时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动力性和静力性拉伸;动力性练习:行进间各种踢腿练习(正踢、斜踢、侧踢、外摆、里合、后踢)、直腿并腿连续纵跳、直腿单腿连续纵等;静力性练习:肋木上各种压腿练习(正压、测压、背屈压腿等)、横竖叉、压肩、坐位体前屈、前俯腰等,将肌肉软组织拉开后,并在拉到一定程度时保持一定时间(8~10s),重复练习,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3.5 灵敏素质的训练
发展灵敏素质,能提高人体大脑皮层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促进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在跑中迅速做改变方向的各种跑、急停急起以及迅速转体练习;专门设计的各种练习的组合;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做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应答反应的游戏。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4.1 在学校建立各种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
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利用课余特定时间在教师及体育骨干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学习和锻炼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自主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4.2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
学校应把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放在首位,然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家庭环境也影响着学生体育思想的树立,家长也要重视孩子平时的体育锻炼。使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校和家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5 结论
目前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令人担忧,另外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对对于体育场馆建设与器材投入的不足,学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课外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的不合理,都影响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的提高。要全面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对策。首先,采取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并合理地有计划的安排身体素质锻炼;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合理地安排学生膳食。切实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状况,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跃进,王珊.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7(12).
[2] 金婕,应芳娟.中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忧[J].好家长,2007(19).
[3] 孟建云.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耐力、灵敏、速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人们通过健身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项目的热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而体育项目中的篮球运动更是深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篮球运动更是进入到了校园课程中,但是我国大部分校园并没有对篮球教学高度重视,以至于学生身体素质偏低。篮球的体能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结合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大学篮球体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
关键词 篮球教学 大学 体能训练
大学生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的群体,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人才。而现如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都呈下降的趋势。虽然体育教学普及进入大学课程中,但校园没有科学系统的进行实践教学。就篮球教学而言在体能训练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部分原因。
一、大学篮球教学体能训练的现状
现如今大学的篮球课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参与篮球运动教学的学生来自于学校的各个专业,整体身体状况参差不一。学校对于学生们的要求并没有像专业篮球运动员一样有限制。只要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对篮球运动有兴趣、有好学上进的心态就可以。这使得学生们主动积极的参与篮球教学中。
篮球运动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热爱。但是,我国大学体育的实践教育并没有科学系统化的教学指导,而篮球运动本就是对速度、灵敏、耐力、技巧等有着较高要求的一项运动,大部分校园对于篮球体能训练不够专业系统。所以即使学生热爱篮球运动,而学校不能在体能训练中高度重视的话,学生也不可能在篮球运动中发挥优异的技巧。没有良好的体能素质对抢球、带球、投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篮球教学的体能训练的现状就是学生体能素质参差不一,学校对学生的篮球体能训练不够科学,体能训练也没有得到校园的足够重视。
二、大学篮球教学体能训练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篮球运动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考验,运动员没有一定的速度、力量与体能是无法完整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势取得胜利。而学生想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想要更专业的参与篮球运动,这就需要加强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中的基础。
现如今大学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部分大学生专注于学业,忽视运动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而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极高的一项运动,通过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身体是生命的本钱,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创造更多可能的机会。
现在大学中常常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或者建立校与校之间的友谊。学校常常会举行篮球比赛,或者校与校之间的大型比赛。而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一场比赛中为战队取得胜利,为学校取得胜利。所以总归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的关键,体能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篮球教学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篮球选课中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实践化。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是以基础知识、指导技术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道德品质为中心。所以在实践运动与体能训练中没有高度重视。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篮球教学的实践体验中,这会造成广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理解有偏差。
(二)体能训练的观念有误区。在参与篮球选课的广大学生中,每个学生的身高、体质、专业都各有不同。而在篮球教学的体育教师中,每个教师的年龄、教龄及运动专业也不同。都会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与教师对篮球体能训练的整体认识也不够。很多教师都是过于注重技巧和战术的教育,甚至认为篮球运动的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是一致的。从而忽视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四、体能训练中问题的对策
(一)科学系统的制定体能训练教学。学校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的体能教学计划,制定体能训练教学进度,以此达到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2]。通过体能训练教学计划,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性。学校也可以制定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技能、体能作出考核标准,用考核结果来检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
(二)学校通过对篮球教师的专业培训,让教师学习最新的体能训练方法,强教师对体能训练的重视与认知。通过对篮球教师的培训也会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水平。只有重视体能训练,实践体能训练,将最新最科学的体能训练用于篮球教学中,用科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同步引导,学生才能真正从篮球运动中,得到运动的乐趣,得到良好的身体素质。
五、结语
体能训练是篮球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极高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是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体能的综合考验。学校只有加强体能训练的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才能有良好的精力专注学业。大学体育篮球教学体能训练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跆拳道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
根据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每周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的学生大有人在。据调查,有近五成学生两周参加1次课外活动,且参与时间很短,多数学生不超过半个小时。学生不爱运动,不积极参与运动,致使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明显逐年下降的趋势,体育不达标和体能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成为当前大学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势必影响大学生在就业及生活方面的发展,也会给社会进步造成影响。
跆拳道是高校运动中新兴的项目,其团结向上的运动精神和强有力的锻炼形式,都符合大学生当前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并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强健体魄的方面作出贡献,参与跆拳道锻炼的学生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由此看来,跆拳道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都作出了贡献。
1.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运动的角度说,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速度素质(单位时间内做出的反应快慢的表征);力量素质(人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大小);耐力素质(人体在长时间肌肉活动时的抗疲劳能力);灵敏素质(人体迅速转换动作的随机应变能力);柔韧性素质(身体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度)。
1.1跆拳道运动对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
跆拳道运动需要学生调动全身的关节和肌肉,通过身体各个部位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完成动作,需要练习者运用手臂、腿部、脚部、肩膀,通过脚部踢打、手部攻击、防御结合等一系列动作完成,对抗性强,运动激烈,需要练习者反应灵敏,快速做出撤退、进攻、或是劈腿等反应,长期坚持会锻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身体的运动速度,包括出拳速度、踢腿速度、反应速度等。同时对人体机能的抗打击能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起到重要作用,对锻炼腰部、腿部肌肉也有很好的作用,使学生的速度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1.2跆拳道运动对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手无缚鸡之力”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某些学生不能坚持锻炼,使得他们的力量素质非常薄弱。在跆拳道的实际对抗中,是由肌肉在反复收缩下产生强大的力量抗击对手,在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方面作用颇大。例如,跆拳道以腿法应用居多,腿部的力量和速度都会得到提升,腿部爆发力增强。同时由于腿部力量的提升,使需要腿部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显著提高,在达标测试中也验证跆拳道学习者比未参与跆拳道的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要好。
1.3跆拳道运动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
耐力素质需要人体长时间的坚持,克服运动中产生的疲劳感。耐力素质是衡量运动者实体素质的重要指标。跆拳道运动需要锻炼者全身协调配合,用踢打、拳法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协调全身力量、耐力方面,需要锻炼者不断坚持,挑战身体的极限,提高机体的承受能力。
1.4跆拳道运动对学生灵敏素质的影响。
灵敏度是人体快速反应、协调动作的能力,跆拳道运动中需要不断变换身体的位置和方向,寻找出击和躲避的机会,这就要求锻炼者具备较高的身体灵敏素质。跆拳道要求练习者动作灵敏、耐力持久,并且力道大、速度快,因此,在练习的时候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灵敏度训练,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灵敏素质,长此以往对学生身体产生很好的影响。
1.5跆拳道运动对学生柔韧性素质的影响。
在韧性训练的时候,运动幅度稍大会出现腰酸腿痛甚至抽筋的现象,但关节灵活,肌肉有韧性,才能在出拳、踢腿时做到有力,因此跆拳道对锻炼者韧性的锻炼,会同比其他运动项目的要求更高,在形成学生健康体格的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1.6.跆拳道对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是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练习跆拳道可以促进人体加速进行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增强心脏ATP酶活性,使心脏提高运动负荷,增强人体体质。长期锻炼跆拳道,还能改善心血管机能,使心脏每分钟输出血量增大,提高身体有氧运动的能力,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增强。在跆拳道运动中,由于身体各个器官需要更多氧气,心脏供氧量和循环速度都会增加,肺部通气量增加,这也是肺活量增强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参加跆拳道锻炼的大学生,在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方面,都较训练前有了明显改善,腰围、臀围都存在减小的程度,而心率方面则减少了10次/分钟,体重平均减少4KG,肺活量得到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等一系列好转变化,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在体育达标项目中的表现也很好,心肺功能的增强使得男女长跑(男1000米、女800米)、50米接力等耐力型运动的达标率和优秀率都有所提高。
在练习跆拳道时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需要获得更多血液和有氧细胞的供应,使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增强肌肉新陈代谢的功能,在减轻体重、消耗脂肪方面的功能首屈一指。跆拳道消耗体内脂肪,紧实肌肉,避免学生发生肥胖等现象,使人体身材趋于匀称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体格。锻炼跆拳道使学生在身体柔韧性方面、肌肉爆发力方面、耐力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对形成良好体格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有很大的贡献。
2.跆拳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社会当前最为关注的身心健康指数的重要标准,对大学生在感情、思维、意识及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多角度测评,对于区分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的情况起到很大的作用。
2.1跆拳道可以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并形成良好的文明举止。
随着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挫折感,在长时间的压力下,学生很容易有焦躁、抑郁、不善交际等方面的不良心理问题。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宣泄,则很容易使学生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跆拳道在进行实战对抗和展示时,会发出洪亮的声音,即鼓舞自己的士气,同时将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对缓解情绪有很好的帮助。许多锻炼跆拳道的学生表示,在场上可以大声喊出来,所有的不快和积压的情绪都能发泄出来,心里觉得畅快了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进行跆拳道训练后,性格偏执的状况有所改善,并在强迫症和敌对方面有显著的差异,通过跆拳道的学习,明显改善学生的自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由此看来,跆拳道的喊声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同时,跆拳道练习者进场时都要向对方鞠躬,以示礼貌和尊重,因此跆拳道是一种礼仪性的文明运动,它推崇的是忍让和谦恭的精神,这也是跆拳道锻炼者遵从以礼训练的宗旨,在练习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礼貌的方式对待长辈、教练、同学,提高个人修养,对学生学习谦虚、礼让等良好品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跆拳道运动能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由于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学生本身因成长环境因素,人与人指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跆拳道的练习需要两人或多人互相配合,比如踢靶练习,一人拿靶另一人踢靶,互相配合,默契合作,两人轮流替换,在训练中增强队员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跆拳道推崇的是团结互助精神,由于学生各自身体素质、心理差异等方面影响,学生间的交流和团结受到限制,沟通不畅和接触的机会少,使得学生间的学生情谊越来越淡,许多学生几乎只认识周围少数同学,和其他同学的接触几乎没有。在此情况下,跆拳道为学生的进一步接触提供了可能,大家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学生越来越活跃,思维越来越开阔,学生间的交流变多了,性格也开朗了,班级融洽性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越来越好做,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性随之提高。因此,跆拳道运动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跆拳道满足大学生对自身防卫的心理需要
由于当下社会压力大,造成流动人口增多,下岗失业人员比例上升,致使社会治安日渐不好,因此,对于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学习擒拿格斗术,寻求自身防卫成了许多学生的选择,特别是女大学生。由于女大学生在力量和体格方面的弱势,在面对危险的情况下,面临侵害的几率高于男生。虽然机智勇敢化险为夷不乏是明智的选择,但如果自身能有保护自己的擒拿、格斗术,使遇事时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并且在危难时刻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恰恰是跆拳道竞技技能的价值体现。跆拳道的自我防护技能对学生心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自我防护是人类的基本本能,是一切生命下意识的保护欲望,当身体受到攻击或即将受到伤害的瞬间,身体会做出本能反应,跆拳道是竞技体育中在保护中进攻,在进攻中保护的有效结合项目,这个特点是学生对跆拳道的防卫作用的认可和接受。有一技在手,大学生在遇到危险时就不会盲目到手忙脚乱,提高了脱险的成功率,对此,跆拳道满足了大学生自身防卫的心理需求。
2.4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性格
大学生处于人生历程的辉煌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普遍较好,奋发向上,独立自主,有一股青春洋溢的学院风采。但正因为如此,单纯的性格,美好的愿望,在没有经历社会磨炼的情况下,往往对挫折的抗打击能力不够。有的学生有很好的自制力,能够控制自身的情绪波动,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处变不惊,不急不躁,用自身的控制力化解困难。但同时存在一部分学生排解不良情绪的途径与方法不正确,使心情越来越糟糕,当遇到着火点的时候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通过跆拳道的学习和平时不断的发泄,使每个学生在压力面前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及时通过呐喊、踢打等行为及时宣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及时关注学生情绪及行为变化,及时帮助,及时疏导,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情得到抚慰,感情得到宣泄,使学生放下包袱,放松心态,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不断发现和纠正自己思维上的偏差,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程度。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运动量较大的竞技体育项目,其对抗性和实用性是大学生喜爱的主要原因,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是显著的。练习者只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并进行长期不断的坚持,就可以使身体的柔韧性、力量性与爆发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对跆拳道的学习,一方面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达到健身、健美的双重效果,增进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跆拳道使学生的抑郁、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得到缓解,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使得大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得到改善。学生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摆脱了浮躁和困惑,积极投入生活学习中,减少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各大院校推广跆拳道运动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王慧.探究跆拳道教学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12):33-34.
[2]董纪鹏.浅析跆拳道运动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33-233.
[3]董珂.跆拳道训练对大学生体适能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5(11):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