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身体素质;原因;对策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非凡群体,是促使时代前进的发扬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低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身体素质也尤为重要。
1.知而不行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如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存在疑惑。在问及大学生“是否了解自身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的具体数值”时,40%的学生“了解,但无所谓”,32%的学生“不知道,但关心”,大部分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强身体素质,甚至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身体素质。
2.良好的锻炼习惯未养成
当代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身体素质的改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方式。当问及大学生“平均每周锻炼的次数”时,49%的学生选择“一次到两次”。所谓“用进废退”,这种间隔时间长、次数少的锻炼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无太大帮助。60%的学生有喜爱的运动,但身体力行的很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能够坚持锻炼的寥寥无几。
3.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营养水平理应达到较高的层次。然而,大学生身体普遍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许多大学生的饮食、作息存在问题,64%的学生“一日三餐”的摄取不规律。男女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的现象,男生基本遵循“一日三餐”,部分女生出于对身材等外观因素的考虑,会少吃或不吃,造成身体营养摄入不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49%的学生一天睡眠时间为“六到七小时”,人体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八小时左右。虽然大学生正年轻,但足量的睡眠能为明天带来更多活力,更有利于身心的发展。3%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这类学生中大部分是熬夜晚睡,生物钟极其紊乱,对自身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二、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高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竞争压力大,高校采取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面临大一、大二紧张的课时,体育课数量少,学生没有经常锻炼的机会,而到了大三、大四,学校不安排体育课时,这让本没有锻炼计划的学生更加失去了动力,身体素质的下降必然发生。
2.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带来的影响
高科技的产生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但凡事都存在利弊。网络科技的应用,使大部分学生拒绝外出运动。当问及大学生“如何处理空闲时间”时,40%的学生以“上网、看视频、打游戏”度过,甚至有学生熬夜上网打游戏,大大地危害了自身身体健康。
3.身体素质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弗里德曼等认为,认知由关于客观对象的信念构成,也就是思想、信念和知识的集合。由于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需栋梁之材,军需可用之兵,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富国强兵的最佳人选,政府及教育机构对其身体素质的关注度确实提高,高校的改革以及学生锻炼意识的提高摆在眼前。然而,部分教师对身体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主义。学校所提供的体育设施较少,以致学生身体活动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身体素质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依靠体育课的锻炼,但高校的体育锻炼状况明显不达标准。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的活动强度,教师在传授学生规定的体育项目的前提下,适量地补充其他形式的活动。学校需制订身体素质评价表,记录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素质情况。
2.政府完善有关身体素质的政策
传统的政策忽视了大学生的体能发展,政府应完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政策,并严格执行。政府有义务对高校体育事业进行投资赞助,从而改进高校体育设备。教育部门等机构应严格监督大学生体能测试是否达标,帮助大学生维持身体素质状况。
3.社会舆论与家庭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予社会舆论更好的平台传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开设专家讲堂,能为大学生了解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搭建桥梁,有益于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很重要,作为家长,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形成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
4.大学生自觉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透彻身体素质的增强对将来自身成长的意旨;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搭配;努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西尔斯,卡尔斯密斯.社会心理学[M].高地,高佳,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建强.大众体育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当代大学生对身体素质关注度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ysj31。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身体素质的含义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真的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这其中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尤为严重。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正因为身体素质如此重要,所以提高身体素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提高身体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来说, 身体素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户外锻炼水平,更多的是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外观体型等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外观体型,这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锻炼不仅对其身体有着考验、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考验锻炼着心理素质。想要达到自己满意的健身效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通过器械健身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使其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健康强劲的心理。
(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好强心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来,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户外锻炼对于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等有着非常良好的提升作用,可以培养高校大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在问题和困难面前不会懦弱畏惧,退缩不前。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好胜心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会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大学生们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课业压力时,有着良好身体素质的同学会拥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不会被学习、生活的压力击倒,这就是户外锻炼中身体素质的提升赋予大学生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
三、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
在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足不出户已经成为许多当代大学生的标签,购物、订餐、交流与沟通这些所谓的小事都能在网络上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非但没有增强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反而成为了让学生成了网络的蛀虫。这时,如何正确并高效的激发每天宅在寝室里的学生消失已久的运动兴趣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过于依赖网络,现实生活中又缺少积极运动的鞭策,所以出现萎靡不振的景象也实属正常。
(一)转变观念,全员发动
高校应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走到户外,走进阳光,增强校园户外活动。高校可建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制定活动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到其中,强健身体。学生们也可开展校园户外锻炼社团,团结和凝聚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激发和引领同学们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来,使课内课外相结合,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形式
通过在大学中营造一种浓厚的户外锻炼氛围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到户外锻炼活动中来。浓厚的户外锻炼氛围可以从真正意义上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来,活动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如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举办各种各样的球类比赛,竞技类比赛,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大家的户外锻炼爱好和兴趣。通过这些比赛,能提供给大学生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同学们在户外锻炼上的热情和信心,同时还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高校中还应针对不同项目开展相应的俱乐部或社团组织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给想要运动的同学提供便捷的通道。
(三)掌握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方法
并非所有活动都是户外活动, 也不是任何户外活动都能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要运用合理的户外活动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有氧运动,包括:游泳、健美操、慢跑、登山、跳绳和各种球类运动等。大学生们可以在校园里选择慢跑、快步走、骑单车等有氧运动。其次,大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比赛法或游戏法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比赛法可以使人情绪高涨,容易表现出最大速度;游戏法则可以激发人的情绪,能在游戏中产生各种动作的变化,从而防止因为枯燥的重复锻炼而产生的烦躁情绪。最后,大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劳累之余做一些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还可以选择跳台阶、蹲起、高抬腿等项目,使自身得以放松,但切记不要过量,在自己身体承受范围内进行户外活动。
综上,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不能靠强制性的规定,要通过多元化的锻炼方法,合理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和兴趣爱好,自觉地养成良好、健康的户外锻炼方法及生活习惯,大学生们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学生们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走进充实健康的户外环境是对大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最有利的帮助,养成一个良好的户外锻炼习惯将是大学生们一生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贺晓明,林威力.浅谈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途径[C].北京: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会议论文集,2014:23-25
[2]康宏伟.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J].科技视界,2015(11):92
[3]贾春旭.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6):35
[4]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77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48-001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在和未来。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才的基地,如何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与提高,应成为高校体质健康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我国每五年都要对大学生的体质进行一次调研,各高校每年也要对大学生的体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的体育健康水平测试均值有一定的差异,2005年、2010年的测试结果与2000年测试结果相比,50米跑分别慢了0.1秒和0.2秒;立定跳远分别少了6.2cm和8cm,1000米跑则分别慢了11.3秒和16秒;引体向上差距更大,2010年减少了6次。由上述体质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在整体下降。同时,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
二、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1.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社会原因
对于当前的高中生来说,在他们进入高中的那一刻起,就被各科的作业和考试包围,升学的压力很大,而体育成绩的好坏跟高考又无直接关系,这就导致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升入大学后,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本来就不好,加上就业压力,还有当前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观点就是只重视知识技能,而忽视身体素质。长期的这种重知识轻体质的思想,也是导致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学校原因
2.1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导致学生运动时间的减少。随着高校大幅度的扩招,大学人数大量的增加,但是体育场地增加的幅度却很小。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在扩招前就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而扩招后更是紧张。就连基本的体育教学都很难满足,更不要说同学们自己业余的体育锻炼。而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很多场馆都是收费进入,这更使得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降低。
2.2学校思想上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到了大学,同学们本来有了空闲的时间可以参加体育活动。很多高校也积极的相应国家体育锻炼的号召,但在实际的组织过程中却投入的精力太少。只是个别的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组织,并没有达到全校的动员。现代高校过多的把安全的理念放入了体育活动过程中的首位,而锻炼的效果放在其次。在学校的整体评估中,体育开展的状况影响又很小,这也是直接导致了学校对体育开展的不够重视。
3.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自身原因
3.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近些年来,国家、社会为了倡导大家参加体育活动,提出了很多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人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大学生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代表,他们自认为跟疾病的距离还比较远,这就使得他们没有认真的去考虑体育锻炼的作用,思想上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2不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影响。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远离了高中时候繁重的作业任务和高考的压力,精神上得到放松,再加上业余时间较多,如果不加以合理安排和引导,就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如他们晚上睡的晚,通宵上网,饮食不规律等。这样的生活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有居住环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减少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同时,西方快餐文化盛行,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导致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直接引发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1.营造全社会关心学校体育的氛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引起国家宣传、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向大学生普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同时应该加强对网吧、网络等娱乐场所的作息时间管理,营造全社会关心体育的氛围。
2.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和体育设施建设
保障体育教师在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等同。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及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教育经费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以确保本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3.保证大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7号文件精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学校必须从管理机制、场地设施、人员保障、活动内容方面作积极探索,每天固定某个时间为学生锻炼时间,其他任何课程都不能占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把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运动场。把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升学、评优、毕业、就业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沁.《90后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其对策探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