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双减政策的现状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老年人;工业设计;日常生活
一、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老龄化人口一般年龄一般在65岁以上,由于目前社会压力大,很多子女对于老年人的照顾都会有一定的欠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在日常生活中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单调无趣。在农村亦或者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就更加的明显。家中的成年人都外出谋生,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泛滥。这对老年人的暮年生活更加艰y。所以,社会必要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除此之外,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学科的突破,催生了一系列的工业设计产品,这对于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的各种困难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此列举若干。
(一)可推可坐老年车
可推可坐老年车采用满焊设计,密封好,结实耐用,采用1.1mm加厚管壁,2cm加粗主管,使用寿命长。采用双闸线杆刹刹车更稳定,采用助力扶手,起身更方便,受力位加固设计,承重力更强,更耐用。轮子采用灵动万向轮,360°旋转,坑洼土路,小区减速岗均能顺畅同行。后轮采用汽车7幅轮毂设计,抗压减震,使用寿命长。采用可拆卸踏板,坐在手推车上可以歇脚,乘坐更舒服。配备实用零钱袋,可存放零钱,不易丢失财物,方便实用。侧面驻停手刹,人性化设计,老年人坐卧休息时,更方便。该老年车座位储物盒容量大,可以满足日常买菜储物的需要。可调节伸缩拉杆,人性化三档位调,轻按按钮,即可将靠背调整至舒适高度。该产品对于老年人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有很大帮助,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一般需求,所以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喜爱。
(二)可移动坐便椅
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导致晚上起夜时如果很远的地方上厕所很不方便。而且天黑不易见物,极易出现危险,所以一个可移动的坐便器很是必要的,它解决了大部分的老年人起夜的这个问题。除此之外,目前老年人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有的还伴随一些并发症。所以很多因为高血压引起脑溢血引发偏瘫的老年人也很有作用。可移动坐便椅,采用全新PP料,承重能力强。创新档案双缓降静音技术,盖板缓慢降落,有效减声降噪,高效静音,不会扰人安眠。坐便椅的下部,采用幼稚橡胶块,超强抓地防滑能力,增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全面增强防滑指数。而且承重能力强,可以承重180kg。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解决一些生理问题很有必要。
(三)便携定时器提醒器
老年人的记性下降,健忘的现象很常见。很多时候灶上炖着东西,过段时间就会忘记,很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事故。有时候由于健忘,会忘记吃药一些事情。所以一个便携定时提醒器很必要。便携定时器提醒器采用磁吸式,附带挂孔,方便携带,可以吸附在冰箱等金属涂层的表面,可以立在桌子上,设计有挂孔,可以绑上绳子、带子方便携带,高精度计时器,精确美观;超长计时、倒计时。小巧新颖,携带方便。
(四)电动爬楼步行式轮椅
步进式爬楼轮椅在国外有将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改良和演变,现已成为所有类型爬楼轮椅中传动机构比较复杂也是安全性较高的一种。其原理是模仿人体爬楼动作,由两套支承装置交替支承,以实现上下楼梯的功能。由于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的安全性相比其它类型的要高,在国外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但因其传动机构复杂,我国目前还不掌握这种技术。尤其是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的智能化安全报警和阶沿防滑制动技术还不被国内相关生产厂商所掌握。由于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的传动机构复杂而又高度集成的模块化结构,加之大量高硬度轻质材料的使用导致造价高昂。尽管如此,政府和残疾人家属出于对残疾人和老年人上下楼安全的绝对保障需要,还是会优先考虑更加安全的而非更廉价的爬楼轮椅。相信随着步进支撑式爬楼轮椅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体现,将会逐渐成为未来主流的爬楼轮椅服务于更多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群体。
二、结语
中国老龄化是经济告诉发展的衍生物,改变中国的老龄化现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当代中国也还末真正形成完整的老年人的保障体系。所以早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针对老龄化群体的工业设计产品也会不断出现。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保障的基础下,我们不仅要为老年人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还要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创造出更多更加便捷的工业设计产品,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老年人不仅仅是需要好多物质保障,子女所给与的精神保障更为重要。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虽然我们必然迎来经济和技术的高峰,可以解决各种经济物质方面的短板,但是不能忘记多陪陪老年人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收支拐点;资本与金融项目;短暂逆转
F8316A
常文琪(1991-),女,安徽淮南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一、国际收支拐点
国际收支拐点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短期内总收支或个别项目由顺差变为逆差,或由逆差变为顺差;二是从长期看,收支变动总趋势发生改变,比如从正增长变为负增长或平稳增长,从负增长变为正增长等。通过准确把握国际收支变动趋势:外贸公司或投资者可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投资策略,从而促进产业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可及时出台新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家合理进行宏观调控。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突飞猛进,国际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笔者根据2009—2013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了国际收支结构简表(见表1),同时根据1982—201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关数据,绘制中国国际收支主要项目的变动趋势图(如图1)。
从表1和图1中可以清楚看出: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总体呈现从2000年为界点先平稳增长后迅速上升态势,保持着高 “双顺差”,直到2012年首次出现“一顺一逆”状态:即经常账户继续保持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却出现了168亿美元的逆差。同时2012年国际收支报告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国际收支总差额较2011年上涨6%,国际收支调节自主性增强。但这种“一顺一逆”格局是短暂的,2013上半年的国际收支报告表明,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总体为净流入,顺差1187亿美元,恢复到“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那么2012年就可以看作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一个拐点。
三、我国出现国际收支拐点原因
(一)外在周期性原因
1欧美债危机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反而变得更加复杂与难测,欧元汇率的不稳定性使国际机构投资者纷纷去杠杆化,即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同时为了规避风险将国际资本大量投向传统资产安全港,从而导致国际资本流向改变,而且人民币预期贬值造成短期资本大量从中国流出,致使2012年第二、第三季度出现了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现象。
22012年9月份以来,美国继续推行第三轮量化宽松、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各国又宣布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这些传统及非传统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资本流动性泛滥,我国资本大量流出。但是2013年5月以来,美联储对量化宽松政策预期的减缓,伴随着美国长期国债等资产价格上扬,形成正利差,使我国资本又重新流入,所以2013年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又重归顺差地位。
(二)内在结构性原因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市场化,资本项目逐渐开放,若其可自由兑换,国外公民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国际借贷等途径持有并储备人民币,从而使经常项目波动幅度下降,国际收支逆差、双顺差减少,国际收支平稳运行,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的国际收支格局。
2随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使劳动者的名义工资上涨要求也不断加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上我国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导致我国出口商品成本不断上涨且出口价格上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持续顺差的贸易收支状况。
3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对国外奢侈品牌的追捧以及国际交通的便捷,推动了我国出国旅游消费和留学人数的激增。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已超过美国和德国,境外消费总额1020亿美元,旅游项目逆差520亿美元,2013年上半年逆差进一步扩大,达357亿美元(见图2),上半年就到。服务与旅游项目逆差的进一步扩大改善了经常项目的顺差,同时出国换汇与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储备资产与金融项目顺差。
四、我国出现国际收支拐点带来的变化
(一)有利影响
12012—2013年的国际收支状况表明,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已经趋于平衡,资本与金融项目首次出现逆差,这是多年来我国一直追求的国际收支格局,虽是短暂的,但是说明我国国际收支自主性平衡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作用。
2“藏汇于民”初步成效。“藏汇于民”是指希望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化解和消化央行手上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够合理的外汇储备。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增加,人民币升值加速,“藏汇于民”可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避免国际贸易收支恶化。
3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可减少国际收支差额波动,提高国际收支调节的自主化、稳定化,形成合理的正利差,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合理配置。
4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逆差表明国内资本从我国市场流出,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加强对外投资,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不利影响
1以劳动力为代表的国内要素价格上涨,服务项目逆差进一步扩大,国外投资收益负值增大,表明国民福利水平下降,最终会导致国际贸易恶化。
22012年第二、三季度短暂出现的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在2013年上半年再次出现反弹,这种短暂态势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基础尚不稳定,国际收支稳定的内在动力不足,而外在周期性因素是主要原因。
3短暂的国际收支格局逆转表明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对外资依存度较高,我国资本流出大部分是通过“其他投资”项目完成的,而对外直接投资较少,直接控制程度较弱,我国企业还需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五、世界主要大国出现国际收支拐点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世界主要大国国际收支拐点出现的原因总结
国际收支出现拐点是世界各国都会出现的普遍现象,有可能是一种短期格局,也有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二)启示
研究世界主要大国国际收支拐点出现的规律与特殊原因,对于我国国际收支格局的进一步预期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除了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与国际金融态势,完善政策预警方案,更应按照2013年两会提出的“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方针,转变我国国际收支短暂外部平衡为长期内在平衡,建立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提高平衡调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永定,覃东海中国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31-41
[2]高海红,刘东民2012—2013年国际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J]全球化,2013(2)
【关键词】CDM 批准 注册 签发 碳交易市场
CDM,是“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简称,即清洁发展机制,是由1997年签署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所创造的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运行机制。CDM具体是指议定书的附件1国家(工业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附件1国家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经核证的排放消减量(CERs)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CDM是一种双赢机制,它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其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生效后,我国CDM项目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宣传以及利润的驱使作用下开始迅速发展,四个多月后,我国第一个CDM项目――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在清洁发展执行理事会(EB)注册成功,这也是我国开发的第一例CDM项目。到目前为止,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已经产生了9.3亿欧元的经济效益。
就目前中国CDM现状的研究情况来看,近几年,特别是2009年之后的更新研究分析较少,为此,本文将对2005年初到2011年末我国在CDM项目上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个分析归纳。
一 中国CDM项目具体情况
1.中国CDM项目批准情况
我国CDM主管部门是国家发改委,CDM项目业主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批复、当地政府备案、项目设计文件(PDD)等文件并确定碳指标国际购买商后,要首先提请国家发改委批准。
截至2011年12月28日,我国获得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已达3560个。
就前3421个发改委批准的项目来看,如表1所示,首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其项目数占发改委批准项目总数的72.97%,年估计减排量3.11×108 tCO2e,约占批准项目年总减排量的53%;其次,节能和提高能效项目和甲烷回收利用项目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分别占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总数的15.84%和6.81%,年估计减排量依次为0.85×108 tCO2e和0.6×108 tCO2e,分别占批准项目年总减排量的14.56%和10.3%。
“以上统计结果正好反映了2005 年10 月12 日生效的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即在中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重点领域是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为主”。
2.中国CDM项目注册情况
项目获得国内批准后,需要请作为独立第三方的经联合国批准的审定机构DOE(Designated Operational Entity)的简称)对项目进行审定,之后提交联合国申请注册。经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对项目资料的详细审核、网上公示并批准后,项目可正式注册成为CDM项目。
截至2011年12月28日,中国有1740个CDM项目在EB成功注册,占发改委批准项目总数的48.88%,估期年减排量为3.55×108 tCO2e。
就前1717个我国在EB成功注册的CDM项目来看,如表2所示,首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我国注册项目总数的81.08%,估计年减排量占注册项目年总减排量的49.29%,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项目规模的大小有关;
其次,节能和提高能效及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合计占我国注册项目总数的14.39%,估计年减排量占注册项目年总减排量的19.06%,项目数和估计减排量各自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最后,虽然HFC―23分解项目数所占比例较小,但估计年减排量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其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的简称,即全球变暖的潜势)较大有直接的关系。
3.中国CDM项目签况
项目注册成功后,需要按PDD中的设计及方法学的要求执行项目,并对项目运行结果进行详细监测、统计,出具项目运行监测报告。聘请第二家DOE对项目运行及监测结果进行核实,DOE核实后对项目出具核查核证报告,并向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申请签发CERs。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对项目运行、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后,批准签发。截至2011年12月29日,中国已有663个CDM 项目的减排量获得签发,合计签发减排总量达4.78×108 tCO2e。
首先,就前605个获得签发的的CDM项目来看,如表3所示,首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签发项目总数的77.51%,但还是由于规模的因素,签发年减排量仅占签发年总减排量的32.28%。
其次,节能和提高能效及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合计占我国签发项目总数的14.55%,估计年减排量占签发项目年总减排量的16.15%,项目数和估计减排量各自所占比例也相差不大。
最后,HFC―23分解项目有11个项目成功注册,且全部签发,除了GWP较大因素外,加上我国HFC―23分解项目开展较早,目前HFC―23分解项目数的减排量占年总减排量的31.94%,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相当。
二 CDM背景下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展望
在《京都议定书》确定的三种碳交易市场机制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通过参与CDM项目与附件1中的发达国家在国际合作中进行碳交易。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广度,但中国碳交易市场仍然发展迅速。CDM项目正在为中国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同时,CDM项目的实施为中国企业引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内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走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外,在国际碳交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必然也会借势快速成型与发展,规范化的碳交易平台有望形成。
但是,《京都议定书》将在2012年到期,随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到来,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资源供给国,除了机遇,在通过CDM项目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过程中也将面临着各种挑战。
1.CDM项目存在的问题
(1)项目减排类型单一:新能源与再生能源主导。无论是批准、注册还是获得签发的CDM项目,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都超过了其他项目。但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普及,该类项目注册会愈发困难。如果我国不能积极开发其他类型项目以求多元化、高技术的减排方式,CDM项目将逐步丧失原有功能,不利于我国碳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2)项目模式单一:单边项目占比很小。截至2012年1月9日,我国成功注册的1771个CDM项目中,单边项目仅为51个,所占比例为2.9%,大量外资参与到我国CDM项目开发中来。这虽然有助于缓解我国资金短缺压力,激活国内碳融资渠道,但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外资。此外,双边以及多也合作的最根本目的是引进先进技术而非资金。但在我国开发的多边项目中,技术含量大多较低,没有利用好多边项目的优势。
(3)注册以及签发率。我国发改委批准的3560个项目中,注册成功的有1740个,而签发的只有663个。注册成功率为48.88%。签发率则更低,仅为18.6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CDM项目本身从申请到签发需要较长时间;另一方面,我国CDM项目本身质量也存在问题,企业或者机构急于获得资金及收益,在项目选择及开发设计等环节并没体现出CDM项目的宗旨,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了解CDM的国际新规则、新变化,致使注册以及签发成功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为了使中国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掌握更多主动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探索,帮助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碳交易活动。
2.碳交易市场发展方向
(1)加强CDM项目开发与创新。首先,CDM项目应该把重点放在先进技术的引进而不是资金上。此外,项目还应实现从能源型主导向多元化转变,以提高项目注册和签发的比率;其次,要改变项目严重依赖外资的现状,多进行单边项目开发建设,加强我国金融机构对CDM项目扶持力度,降低企业经济风险;再次,有关机构应加强对CDM方法学的研究,使更多项目能够进入CDM开发;最后,加强CDM咨询服务等中介行业的整合力度,提高宣传力度,推动我国碳交易工作稳步发展。
(2)大力发展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我国正式碳排放标准出台前,发展自愿交易市场是活跃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手段,自愿减排市场能够有效克服CDM市场的缺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等对自愿减排的需求必定会逐步增加,相关政策制定机构应该对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进行详细的界定和规范,使企业通过科学的碳排放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拓宽碳融资渠道。碳交易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充分挖掘所有可行的碳融资渠道,资金来源大部分局限于CDM项目。我国应该积极利用单、双和多边方式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除了国际合作外,应该积极开发国内碳金融产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与碳交易市场积极配合,增加绿色信贷,统一标准,使我国的碳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
总之,以CDM项目为起点,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只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中国作为碳资源拥有量最多的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必定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康晓琴、刘振宏、徐淑媛.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现状分析[J].中外能源,2009(14)